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朋辈辅导学业预警结对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1-03
一、概念界定
(一)学业预警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与之伴随的是生源质量相对有所下降,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数量相对增多,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加的学习、经济、就业及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成了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学业预警机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推行,主要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考勤、学籍等进行管理,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业轨道。它是一种重在对学生学业上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友情提示和预先警告,并对其进行帮助和干预,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管理制度。
(二)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最早是在心理咨询领域提出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威兰德(Vriend)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后,朋辈辅导在北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所谓“朋辈”( Peer ),实际上就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所谓的朋辈辅导,具体到高校里,简单地说,就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 朋辈辅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业辅导,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是情感支持,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抚慰。在学业辅导、情感支持中,朋辈辅导员可以通过面对面讲课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被帮扶者进行辅导。
高校在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学校和老师采取必要的措施参与帮扶外,还可以发挥朋辈辅导员在学业预警帮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如: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学困生”“结对子”,在学习中给予督促和辅导,在思想上给予抚慰和激励,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和交往,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帮助“学困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从本质上来说,朋辈辅导是一种“一对一”式的帮扶和辅导,它需要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效果。
二、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效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有效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学说中提到,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在讨论个人问题时,更多的是寻求同辈而不是成人,同辈辅导员和他们的当事人可能从这种相互作用中获益。参与朋辈辅导,对被预警的“学困生”而言,“结对子”的对象是同龄的同学,同龄人之间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相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同龄人之间的帮扶更容易触及被帮扶同学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帮扶和影响的效果往往要优于父母老师的教育。通过朋辈辅导,加强对被预警学生的帮助、引导,可以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预警与转化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只重预警,不顾转化的现象的发生,从而带动了高校学风在整体上的提高。
(二)有利于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高校学业管理水平
高校实施学业预警,采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措施,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这项工作敦促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同学和党、团、学生组织、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为有上进心的成绩欠佳的同学提供更有利的学习进步平台,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提高了高校的毕业率、就业率,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使高校学生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目前高校中的每名辅导员一般管理两三百名学生,因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平时还有大量日常性的行政工作,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主要精力都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了,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面面俱到。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利用学生间存在的相近性和趋同性,可以使对被预警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呈现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优秀同学的影响。在与优秀学生的“结对子”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摆脱被预警的学习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朋辈辅导,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有利于朋辈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在朋辈辅导中,朋辈辅导员“结对子”的对象是被预警的“学困生”,要改善“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状态,不仅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发现问题,还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思考和总结,根据被预警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提高其学习成绩。在这一帮扶过程中,朋辈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获得价值满足感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
三、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帮扶对象
目前“学困生”学业预警机制,在我国高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高校首先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位授予标准、毕业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业预警实施标准。在学分制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累计所欠学分数量,高校的教务部门通过学业系统筛查出需要预警学生的名单,提供给辅导员,辅导员认真分析预警学生的具体情况,发动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上进心但目前学习成绩欠佳的被预警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帮扶。
(二)选拔、组建、培训朋辈辅导员队伍
在明确了帮扶对象后,要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中的作用,就必须立足于培育优秀学生群体,开发教育资源,完善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拓展途径,努力优化有利于实施朋辈辅导的环境和氛围。参与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同学必须从优秀学生中选拔,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等,他们具备思想觉悟高、品学兼优、心理健康、严谨自律、责任意识强、甘于奉献等特点。发挥这些优秀学生群体榜样示范作用,强化他们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促成他们的共振和扩散效应,从而感染和熏陶被预警的“学困生”,形成优良的学风。
朋辈辅导员选拔后,应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活动、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补充朋辈辅导员在人际交往、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朋辈辅导员具体的工作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使朋辈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过程中,要认真填写帮扶记录表,定期将记录表交给负责老师,建立帮扶档案,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总结,提高帮扶水平和效果。
(三)确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
首先,自愿“结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友谊。自愿“结对”有利于打消帮扶对象的抵触心理,使“学困生”愿意听取朋辈辅导员的建议与意见,接受帮扶。所以,朋辈辅导员要与“学困生”建立朋友关系,经常沟通交流,培养共同语言,彼此信任,从而为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情感支持;其次,日常提醒、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朋辈辅导员以身作则,经常提醒、督促“学困生”上课不缺勤、作业不拖拉、自习不偷懒、考试不作弊,培养 “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答疑解惑、考前辅导。因“学困生”大多学习主动性不够,在日常学习和期末考试之前不善于自己总结、提炼知识点,一味“等、要、靠”,针对这一现象,朋辈辅导员要帮助其答疑解惑、考前辅导,传授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使其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取得相应学分。
(四)制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跟踪帮扶系列措施和考核办法
为了将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工作落到实处,规范帮扶行为,提高帮扶实效,应制定相应的帮扶制度、措施和办法。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帮扶日志、考核与激励办法等。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需明确选拔程序、任用周期等;帮扶日志要求详细记录帮扶内容和采取的帮扶措施,如:帮扶的时间、地点、内容、帮扶的课程名称、“学困生”课堂出勤情况、思想动态等;考核与激励制度重在激励,经相关部门认证后,对于帮扶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授予“帮扶之星”、“优秀朋辈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在评奖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困生”授予“学习进步奖”等荣誉。
[参考文献]
[1]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教育科普,2007,(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9.
[3]王英国,黄磊.大学生朋辈辅导及其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英语学困生。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教师们应尽的责任。在和很多教育界同仁探讨《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及对策研究》时,得益匪浅,现小结一些做法:
一、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是最好的教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面对小学英语上的学困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深深地爱着他们,因为学困生需要理解、宽容和呵护。
学困生的心灵,表面刚强孤傲,其实比正常人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和社会更加温情的关怀和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学困生在许多教师眼中总会看到冷面孔,所以对老师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认为可望而不可及,甚至反感;在同学面前,他们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在家长面前,他们有时被怒斥,被轻视,因此,他们失去家庭的幸福感,失去了和家长交流的信心。要转化学困生,就得从他们的情感入手,关心他们,平等的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
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上进心;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言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二、深入了解、耐心引导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他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因人而异,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转化方案。作为教师,对于每一位学困生,都要作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各个突破。这需要教师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教育的反复性、教育的长期性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困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耐心、爱心做长期大量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全面关注
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要考虑哪些是他们的重点和难点,要考虑适合他们的教学措施和教学言语。教师上课,要关注差生的一举一动,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对于不足、缺点和过失,要及时给予善意的批评指正。课堂课后的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第一,要体现在作业的难度上,基础题是重点,不要出现学困生无法解决的难题;第二,要体现在作业的数量上,他们的作业量可以酌情减少甚至减半,力求少儿精。第三,就是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太阳,我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爱心,我们播撒的阳光越多,孩子们成长的就越快越好。
四、有效帮扶,及时辅导
教师应该及时检查督促帮扶活动,时刻掌握帮扶活动的进展情况:
1.主动帮助学困生。
良好的班风,是他们学习的保障,要让同学间感受助人的乐趣;要让他们体会助人就是帮己的事实,要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的必要性。
2.调动积极向上的心理。
如果学困生没有主动意识,没有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帮扶是很难进行的,所以,要求学困生特别尊重优生,尤其是帮扶他们的“小老师”,言语的感激,应该毫无吝啬地及时表露。所以,我不时地创造机会,让差生当众表达自己对帮扶他们的“小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不断巩固和加深这些特殊“师生”之间的感情
3.及时了解督促帮扶活动。
要让班级在课堂上为他们的辅助对象提供希望寄语,及时正面评价他们的进步,友善指出他们学习方法或态度方面的不足,并提供相关建言。让学困生及时评价和肯定帮扶他们的优生的成果,从而让不同的优生互相学习,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帮扶自己的帮助对象。要求他们对帮扶活动,不仅要有口头的评价活动,也要有书面的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我尽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当看到有不爱发言的学生,突然举手要发言时,我总是给他们机会,叫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说的是对是错,无论是好是坏,我都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等待着他们说完。并且鼓励他们要大胆勇敢的去说。迈出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六、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一定的兴趣就算最难的东西也能学会。我在教学中为了是学生对英语产生很大的兴趣,我尽量创设语言情景开展英语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说唱、游戏、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基本上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使用实物、图片、卡片、简笔画等。利用录音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理解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1.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他们没有树立“我要学”的思想,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表现在课上不能注意力集中,甚至还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能完成作业,有时还有抄袭他人答案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意志薄弱,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大多数英语学困生考试常常是屡考屡败,没有学习的成功感,长期处于班级的最底层,学习上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内心深处一般都比较自卑,心理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几乎所有学困生都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明显不适应或跟不上学习的倾向,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应付老师,敷衍了事地完成作业,甚至还会抄袭别人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然后再完成作业的良性循环,遇到问题经常不知所措,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习惯越来越差。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上述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学习的主要表现方式,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教学实践。为此,我把全班50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班级前10名的每位学生担任各小组组长,中20名学生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2名骨干力量,每位组长和2名骨干负责帮扶2名学困生,创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让每位英语学困生学得有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有
进步。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同位交流的有效方法。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之间搭配适当,组员之间不存在歧视对方的现象,要合得来,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就会有成功感,渐渐地培养起学习激情和兴趣,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有道是:教学相长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主体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光有热情而没有能力,热情是不会长久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学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困生创造了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竞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平台。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往往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学习交流中,他们对优等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耳濡目染,他们会及时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缺陷暴露无遗,优等生可以有效地加以引导,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英语的最基本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慢慢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的认同、相互的接纳。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勉励下,学困生也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势视角下高校‘三困生’帮扶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HE4016)、2012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环境科学品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课题编号:C04-08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7-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个班级都会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高校“学困生”的人数和比例逐年增加,“学困生”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高校大量“学困生”的存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建设和谐校园带来新的挑战。“学困生”问题在高校中已日益成为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正确认识“学困生”现象,科学分析其成因,寻求适当的解困途径,使“学困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是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不定期访谈和座谈、跟踪等方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困生”进行访谈,通过对年级辅导员、班导师、代课教师的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细致梳理和甄别“学困生”的内涵,结合调查结果对“学困生”解困途径进行研究,为高校“学困生”的教学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分别从个人基本信息、在校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四个方面设计“学困生”问卷。对大二、大三、大四五个专业各随机发放调查表30份,实发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其中男生215名,女生226名,参与调查的生源有167名来自中东部发达地区,274名来自农村、西北部地区、海南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山区。
二、“学困生”的界定与基本情况
本文所研究的“学困生”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学习效率低,未能达到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成绩差的学生;是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调查问卷统计中,把每学期不及格门次3门及以上都归入“学困生”范畴,441份调查问卷共涉及139人。不同学年不及格课程门数和类别统计结果表明,三个年级不及格门数在1门、1~3门、3门以上的分别为15.87%、10.88%、4.76%。不及格科目集中在公共基础课,占27.89%,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以及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也存在不及格现象。不及格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的90人,占不及格人数的64.75%;专业基础课的28人,占20.14%;专业课的10人,占7.19%;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11人,占7.91%。不及格门数较多地出现在第一、第二学年。
三、“学困生”形成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剖析
1.“学困生”本身的原因。第一,基础差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入学成绩最差的课程因人而异。物理和英语最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为25.85%;其次是语文19.05%、数学16.78%、化学12.24%和其他科目8.39%。这主要是由于地区教育差异基础差造成的,“学困生”中来自农村和西北部及海南少数民族的生源较多,基础普遍较差。第二,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升学指令的要求下,中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应试教育”模式,一些学生习惯了依靠“课前要预习、课上听例题、课后做练习”的方式掌握知识点。然而,大学里倡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有些同学因为习惯“给予式”的传教方式,不能很快适应和提升自我学习效率;再加上远离父母,要一个人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有81.41%的同学承认自己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18.59%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主要表现在学习跟不上占17.5%,生活不习惯、焦虑占35%,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占13.75%,不熟悉大学的教学规律占18.75%,到了大学感觉“事事不如人”、有失落感占30%。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了解,随着逐渐了解,可能低于期望值,导致心里失落,不满意所学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统计结果表明,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占66.19%,一般了解的占28.06%。第三,不认真学习是导致大量“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学业不达标受到学籍处理的占3.17%,主要原因是自己放松,努力不够,缺乏自控,占50%。偶尔迟到和在课上偶尔睡觉的比例最高,为59%~64%;经常性迟到、旷课乃至课堂上睡觉的比例为6.35%,只有少数学生从未出现过以上情况。7.7%的学生在上课经常玩手机。一些来自偏远地区、农村或者高考前迫于学习压力接触电脑少的同学,进入大学,受宽松学习生活环境和其他电脑水平高的同学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接触电脑,一些同学自控力差,沉迷于网络,近年来因学籍处理退学的学生都是因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每天课余时间上网在1~3个小时的人群为78%。
2.外部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一是家庭贫困和遭遇变故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有少数同学,因家里突发变故,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学业难以完成,最终导致退学结果。也有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感,规避与人交往,在读期间出去打工,影响正常的学业。二是教师讲课水平和考题偏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有9.07%的同学认为教师讲课水平差或题偏难。这部分同学,平时上课就有抵触情绪,宁愿自学也不愿听教师讲课,所以课堂吸收率低,重点难点掌握不到位,考试不过归咎于教师出题偏难。从教师存档试卷分析来看,不及格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综合分析能力,融会贯通不够,总体运用能力欠缺,依靠死记硬背的居多,对专业知识的核心点掌握不好。
四、“学困生”解困途径
1.“学困生”的自我解困。“学困生”应了解自己的弱项,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听课效率低的同学,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复习,考前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才能牢固掌握;不会灵活应用知识的同学,要多与教师交流,把握课程的体系,尽可能多地掌握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点,多与教师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教学在“学困生”解困中的有效推进作用。第一,组织和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回归课堂。教师要根据生源的基础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校多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老带新、优秀主讲教师观摩课、公开课等相关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教师也认为“学困生”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对专业学习没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授课方法也需改进。第二,探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于专业性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点,课堂上应将教师的科研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或案例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对前期相关课程进行拓展,增强灵活运用的能力;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注重推导,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可以采用面谈、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第三,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记忆公式的计算题,可尝试允许学生做纸抄,考试时带入考场。一些专业课的考试,采用平时小考,最后交论文的形式,让学生融会贯通,增加综合分析的能力,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对于需要掌握的细节问题,平时多提醒,课堂讲效率。一些基础性课,按照平时的作业、小论文、实验操作来增加平时成绩,注重过程,平时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极大缓解学生考试的压力,提高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如何帮扶学困生?关注就是动力,也就是在学困生帮扶中要应用霍桑效应。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班级的班干部、课代表往往会在最后的高考中,成绩突出,这是什么原因呢?殊不知,在高考后期紧张的氛围下,这些学生与教师接触多,就会享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大动力,更能激发自身的潜力,成绩提升就快。
受到霍桑效应的启发,我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位朴素教育的践行者,按照预定的计划,每周找自己联系的学困生谈话。
在交谈的过程中,利用早读时间点名学生来办公室找我。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明显地感到学生的纪律及学习状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在实验中,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他们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首先简单了解了一下郭同学的家庭情况及学习状况,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高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可以,高二时成绩下降了,上课睡覺、迟到,对学习没有信心,在谈话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谈话之后我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只是告诉他,我是他的帮扶老师并且时刻关注他,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可以帮他解决,并给出了我的一点建议。
谈话之后,我在课堂上特意观察了这个孩子,他在课堂上不睡觉了,这个变化令人欣喜。第二次找他谈话,不谈学习,只谈他感兴趣的游戏,他很开心,我适当点拨了一下:分一点点精力在学习上怎么样?我期待你的变化。这次谈话之后他有了小小的变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且开始背诵基础知识了。课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多次关注他之后,他的变化很大,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更表现在学习方面。高考后他选择了一所高职学校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还有一个学生是我所带班级中的一名女生,高一时成绩并不太好,但自己一直很努力,高二时担任学习委员,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都很关注她,最后高考成绩班级第一。在高考的后期,很紧张的氛围下,与教师多接触,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动力,更能激发自身的潜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班主任,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学生,平日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声生病之后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拍肩都会给学生一种很受“关注”的感觉。作为未成年人,最大的一种心理折磨可能就是不受关注、不被重视的感觉,我们发现一些所谓的“差生”很多都是从不被重视、不被关注而开始走上“差生之路”的。
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中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体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素养为目标,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一学期来,我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期初制定的学困生辅导计划,扎实有序开展工作。使我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端正其学习态度
我班的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他学习时目标不明确,对于作业,马虎应付,字迹潦草。我针对这种情况,加强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此,在这个学期里,我经常与学生共同上课、谈话,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齐抓共管,逐步改变他学习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开展在每节课上课前进行宣誓以增强其对学习的认识,但是他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是存在着反复。
二、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学困生成绩不好,除了是因为学习态度不正确之外,还因为学习方法未掌握,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进行辅导时,还是继续以提高学生课文朗读能力为突破口,要求他们数学学习最基础一点,一定要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熟练地运用。因此,在辅导时,我从抓概念、公式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辅导学困生时做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课外辅导
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有效地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课外辅导(学习、心理),除了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他的心理变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学期里在我帮助下,他们的成绩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特别的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继续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班主任分内的责任,为此,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心热爱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困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使学困生动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其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三、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重视学困生改进过程,坚持一分为二。
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考试。对学困生平时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
2、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不同,三人四人不等,成员有优有差,可以互相帮助,并把成绩进步的小组树立为成功的典型。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进步。
3、每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整理、分析,采取对应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4、注意反弹,学困生的转化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事情,不能认为是教育的失败。作为教育者绝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打好反复的持久战。
学困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但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注意发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发现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从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朱xx
今天下午听了四位一线教师的精彩的经验分享讲座,收益颇丰。根据这四场讲座及其他老师的分享,我深知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反思。我总结了今后我需要更加注意的几点:
一、知学情,重沟通
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而且教学是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作为教师我的最首先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对每一位学困生要了解他们的基本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老师应该多和班级学生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他们内心认同学习这件事,并愿意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那进步将不是一件难事了。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对于学困生的提高,要从他们基础计算,基础知识抓起。所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今后我将对学困生进行最基本的数学计算,数学乘法口诀,公式等针对训练。同时多鼓励,多表扬,重塑他们“我想学”的信念。
二、明考试方向,重课堂效率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因为数学知识衔接性非常强,所以每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学都非常重要。那么每堂课也非常重要。每一节课前都要明确本节课的考试重点,根据重点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力求做到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三、讲清算理,重理解,强化记忆
[关键词]精准帮教分层教学异质分组
一、“精准帮教”的含义理解
这个理念的产生是基于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和实施的精准帮扶的方针而提出的,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各地也都提出自己的改革方式,总结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为此我校也在认真研究和探索,努力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为此提出了精准帮教的理念。“精准帮教”的教育方法是基于孔子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教育实践,意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教师对个别学生“一对一”的个性辅导、教导处的精准跟踪、评价和政教处的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学习问题,改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各科尤其是薄弱学科的成绩,从而遏制部分学生学习中的偏科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均衡发展。
二、精准帮教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1.针对毕业班实行分层走班复习和精准备考
一个学校的生命力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毕业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即将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升入上一个阶段的学生,而这时是需要进行考试进行筛选的。因此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教学工作一直都是各个学校的重要工作。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效果都不能十分令人满意。而基于学生分层教学的精准帮教的理念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全体任课教师的赞同,通过一段时期的实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科成绩薄弱学生分配给相应学科教师进行“一对一”“点对点”帮教辅导。初见成效后,在全校各年级全面推行,并将帮教对象细致化、精准化,帮教内容从帮教学生成绩扩展到帮教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心理疏导等方面。根据初三学生学情,学校对之前的行政班根据尖子生、临界生、边缘生和学困生等不同层次进行重新整合编班,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分层走班、精准授课。培优班采用学生小组互助帮扶、兵教兵的方式进行学生层面的精准帮教;补差班采用教师精准帮教的方式开展备考复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和水平,开展备课、授课和辅导。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各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对一的帮教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的提高。实现能吃的学生多吃,不能吃的学生尽量吃的态势。学优生有一套教学模式,学困生有一套教学模式,这样的分层和差异教学,更加适合所有学生的发展。教导处跟踪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然后将学生情况提交到任课教师那里,特别是针对学困生,定人帮扶,学科教师都有精准的帮教对象。这样实施一个阶段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75%左右的帮教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13.4%帮扶学生的中考成绩提升了50分以上,32%帮扶学生成绩提升了30到50分,43%的帮扶学生成绩提升在10到30分。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困生;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29-02
语文学困生一般是指由于不同的原因,在语文学习上暂时表现一般,学习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大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目的都不明确,缺乏上进心,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卑心理严重,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此外,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不良的社会因素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一些心理抑郁、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厌倦情绪,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语文学困生,适应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搞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搞好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前提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标准》中把语文素养分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6个层次,可见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和创新,才能有效地搞好学困生教育。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前提。
二、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关键
调查显示,高、中考竞争模式下的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一个中学毕业生,“口头表达支支吾吾,书面表达空话连篇,拿起文本读不明白,人文素养严重缺失”,早已不是少数,更非个别现象。面对数量相对较多的被视为“包袱”的中学语文学困生这一群体,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不应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可喜的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这一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努力实践参与到学困生转化问题的研究中来。但遗憾的是,作为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这就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点笔者前文已有论述,此处就不再赘言。必须阐明的是,语文教师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工作将无从做起。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关键。
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根本
由于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此我们在寻求学困生转化对策时,也必须“综合诊断、辩证施治”。但限于文题和篇幅,本文只是从教师层面加以阐释。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了解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必须拿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根本。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容忍语文学困生的客观存在;其次要对学困生进行赏识教育,相信他们各有特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再次要给学困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分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分层教学加强针对性,还可以实行优先照顾的原则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然后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课堂的作用是有限的,课后的补差是必需的,你的付出与学困生的收益是成正比的;最后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方案,赢得赞许、获得他人认可,是学困生获得内驱学习动力的一种必然需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奖励的教育作用、激发作用和强化作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语文教师必须建立学困生成长的跟踪档案,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保障
自新生入学后,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掌握语文学困生的第一手资料,从学生家庭情况,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及易犯错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等,针对不同情况,将每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登记在册,建立个人档案表,此后每周(或每月)都对学困生的表现作一个记录,为下一步的转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困生深感老师很关注自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把主要精力放到语文学习中来。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记录着学困生成长的足迹,一份完整的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能够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学困生成长发展的画卷。所以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的建立,改变了只关注学困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这既能让学困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可作为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参考,还可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为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提供信息。故此可以说建立学困生成长的跟踪档案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保障。
五、语文教师必须动员一切有利因素帮扶学困生,这是搞好语文学困生教育的支撑
尽管语文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教好每一位学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去帮扶学困生,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找到有力的支撑。比如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学困生家长会,与家长相互交流学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及时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学困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健康发展。凡此种种,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好学困生。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逐步积累而造成持续学习困难的状态。中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贯穿整个中学教育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笔者坚信,只要找准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搞好自己的专业发展以适应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就一定能变学困生为学优生,大大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金洪源,等.学习困难生认知结构特征与干预[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