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习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会计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如何做好校外基地实习一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考核体系兼具标准和导向的功能,是校外基地实习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Nelson(1952)认为,会计实习将在未来的会计师教育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他指出的实习三大领域中就包括了本文所涉及的事务所实习。Coco(2000)的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学校中50%以上的学生完成了常规实习。一旦常规校外实习得到统一安排时,就具备了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而且校外基地实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Beard(2007)认为,校外基地实习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未来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这都需要一套组织有序、监控科学的考核体系才能实现校外基地实习项目的理想效果。
一、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李文国等(2007)指出,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成绩考核难度更大。校外基地实习的“校外”特点决定,在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很难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实习效果的考核也就成了一大难题。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具体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Beard(2007)以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会计基地实习项目为例的研究表明,校外实习评价是一个涉及到实习生本人、基地和学校导师的综合评价,必须建立一个“现场(on-site)”综合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各方达成实习目标。这一观点意味着,校外基地实习由于是三方参与,只有三方共赢才能使得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一套体现三方目标的考核体系是实现实习效果的必要保证。
与校外基地实习项目相关的三方中,实习生是项目的实际承担者和践行人,实习生在考核体系中是被考核者的身份,但同时也可以通过实习自我评价能力提升的效果,再加上基地和学校作为考核主体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形成了三方评价基础。因此,实习生需要就其参与的校外基地实习项目的所有工作和贡献在考核系统中显示,基地和学校则就其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Beard(2007)认为,实习生可以下面的方式提供信息:实习日记、实习e-mail汇报、自我鉴定、书面的实习报告、口头的报告等。
有了实习生提供的资料后,考核主体就可以按照标准对资料进行衡量,理出高低优差。需要注意的是,校外基地实习的考核主体有三个,其中基地和学校面对的是同样的实习生、同样的实习生汇报资料,但二者的评价不是简单的重复考核,而实习生的自我评价最终体现在基地和学校如何采纳。基地的考核更侧重具体实习任务的完成效果,学校的考核更侧重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达到。由于校外基地实习项目持续时间往往达到数周,实习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基地度过,基地考核和学校考核就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另外,考核应该是全过程的,使得实习生在任何时候都处于监控之下,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考核应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二、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首先应该保证实习参与各方能够有机地融入其中,并体现其责任与义务,实现其目标。参与各方中,实习生是被考核对象,基地和学校是考核主体,联结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的载体是校外基地实习项目。因此,这一考核体系应该是由基地和学校为主体来实施的,以校外基地实习项目为依托来开展的,以提高实习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来设计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考核主体是考核体系的实施者,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和学校,最终的承担者往往是基地实习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学校负责学生实习项目的导师。基地的考核目标是实习生在岗位上能够胜任工作,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的考核目标是实习生在基地能够完成专业实习计划,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目标的细化和量化即是考核标准,实习生的实际表现与考核标准的对比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的设计需要结合不同考核主体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考核对象和考核项目。准确地说,考核对象是实习生在实习项目完成各种工作的具体表现,但评价结果需要对应到实习生本人。纳入到考核体系的考核项目必须具有共性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基地实习时的工作项目可以作为考核项目,比如每一位实习生都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完成顶岗任务、提交实习报告,这类工作项目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而且事先告知实习生,那么在工作完成后的考核评价就有据可依,并可以实现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下进行个体的效果比较。
校外基地实习项目是考核体系的载体,如同一门课程一样,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过程,过程的不同阶段安排有不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因此考核体系应是体现校外基地实习的过程考核。同时基地和学校作为考核主体在实习项目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考核体系中体现了不同的地位。
三、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自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大三秋季学期开展了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统一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会计实习”和“审计信息系统”三门实践课共7周计4.5学分的实习。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并在执行中不断得到完善。
如下页表1所示,我们将考核分成了三个阶段:实习前考核、实习中考核和实习后考核。实习前的主要任务包括业务培训和综合面试两部分,基地企业(通常是会计师事务所)首先会派出培训师到学校为实习生开展40学时的业务培训,之后对实习生进行综合面试,二者的综合成绩会成为实习生是否被录用的依据。被录用的实习生将陆续进入基地企业的审计项目进行顶岗实习,此时实习生彻底离开学校,由基地企业审计项目经理负责指导,开始真正的岗位实习工作,实习持续时间与审计项目的持续时间有关,一般从4周到8周不等。这一阶段,项目经理与实习生接触最多,实习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果都可以直接得到反映,项目经理成为此阶段最主要的考核主体,其最终出具的实习证明与鉴定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考核文件。学校直接负责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的学生实习日记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在考核体系中起到辅助作用。审计项目结束后,实习生也就随之结束了校外基地实习返回学校。本阶段,实习生需要总结全部实习工作,体现为文字和座谈交流两种形式,文字资料包括: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案例、实习鉴定等,结合小组集体座谈的结果和第一阶段基地企业提供的成绩,学校导师最终对实习生三门实习课程进行评价,给出最终成绩。基地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系列评价结果也成为日后是否接收该实习生入职工作(如果实习生有此意愿)的重要依据。评价全过程可见表1。
考核体系的顺利运行有赖于校外基地实习项目的健康运行,实习生、基地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长效机制是基础和保证。通过校外基地实习这一载体,三者的目标都可以达到,因此而制定的考核体系就可以顺利推行下去,各方在该考核体系中体现了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要求,认真完成考核体系规定的内容也就可以确保实习项目得到很好的执行。
第一,考核体系体现了科学性。考核结果以内容翔实的、可验证的资料为依据,同时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实际行为与文字总结相结合,具有单一考卷考试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二,考核体系体现了可行性。各个阶段和各个主体的考核都是可操作、易操作,比如实习生实际顶岗工作的考核由项目经理完成是可操作、易操作的,而如果换作由学校导师来完成这一阶段的考核工作就是不现实的。第三,考核体系体现了全面性。通过校内与校外的结合,现实与未来的结合,过程材料与结果材料的结合,我们整合各个参与方,使其自然地加入到合作中来,并在结果中有所体现。第四,考核体系体现了全程可追溯性。整个实习期(实习前、中、后)可能持续4到8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仅仅是最后环节进行考核,那么前期的空白无益于佐证最终的成绩,考核结果的权威性会受到质疑,而全程可追溯的考核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校外基地实习考核体系的变迁
中国农业大学校外基地实习项目已经连续执行5年时间,期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可行的考核体系,使其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这一过程的变化体现了我们探索的轨迹。
表2显示,5年来实施的考核项目不断增加,从2007年的三项,到2008年的5项、2009年的7项,直至2010年后的12项,最终形成了会计专业多方参与的全过程校外实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2010年后渐趋稳定,逐渐发挥了实习主导和效果评价双重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
在长期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校外基地实习的基础上,我们共同探索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全方位、全过程考核体系。多考核主体保证了基地实习各方目标的实现,也有效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全过程考核保证了基地实习的整体效果,很好地体现了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提高使得考核体系持续被丰富和完善,也体现了学校与校外基地稳定合作的旺盛生命力。
从会计人才培养的角度,校外基地实习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基地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合作关系是这一培养环节进行下去的前提,建立科学考核体系既是合作各方的关注点,也是密切合作各方的联结点。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X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实习形式 比较
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颁布16号文件的精神,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特色。对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岗位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注重其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为此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十六号文精神,从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加大了对会计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力度,构建相应的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增加模拟的仿真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着手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
因此,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实训项目、实习环境更为逼真,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则让实习实训效率大为提高,而实习形式这一实习内涵的载体所带来的实习效果则各不相同,每种都各有特点和利弊。随着实习形式的多元化,会计专业应如何选择或组合不同的实习形式,扬长避短,也应该是设置和改革会计实习实训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之一。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形式比较
(一)会计实习形式的分类
1.按照实习场所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
校内实习一般以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需求,利用教师积累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实际操作知识,并及时指导评判,对学生能力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打分评估;校外实习则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岗位培训合同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开展专业实习活动,真正接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并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处理。
2.按照实习内容划分可分为基础会计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
基础会计实习,主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会计工作基本原理及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有初步的认识,是对理论知识第一次实际操作的学习,主要为对会计凭证的认知、简单业务的处理核算等,一般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践,安排在入学第一年,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相对基础会计实习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习形式。该形式一般通过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体的真实或模拟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学生独立或按照会计工作分工进行分组实习,可以选择手工或电算化模拟实习,主要是模拟真实工作岗位一到两个月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将在校所学的会计综合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灵活处理问题、团队合作等其他能力的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实训,学完所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进行。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将在校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参加就业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接受社会的第一次评价和检查。顶岗实习通常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考核评价。这三种实习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式的训练,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实习体系。
3.按照实习组织形式分为松散式实训、培训式合作实训和引进式实训。
松散式实训形式。这种实训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固定,即实训企业不固定、实训时间不固定,企业、学校不受固定的约束。一般可以作为一年级学生认知实习,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分工、部门合作、生产工作流程有感性认识,作为专业入门,实习单位规模不用很大,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可以考虑合作。
培训式合作形式是有固定的实训单位和场所、有固定的实训时间针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培训,培训单位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单位可以接收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强的人员,因此每学年定期地输送学生做专业实习和针对性培训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达到共赢。
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内,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
(二)高职会计专业各类实习形式利弊
1.校内外实习利弊比较。
纵观上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习形式,不难发现,在校内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都经过教师的研究探索,合理安排,富于引导性。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指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训练,学生容易上手,学生的学习信息也能较快地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指导;而校内实习的优势还体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能更好地进行辅、拓展性的教学,如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会计实习操作,大大降低了纸张、耗材成本,学生更快捷直观地进行模拟操作,效率更高。但是,无论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仿真程度有多高,技术设备有多完善,仍然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所能带来的训练效果,校外实习不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开展,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专业技能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其他素质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培育。但由于各单位对财务信息的保密程度、正确程度要求较高,对业务的熟练、灵活处理能力,人脉关系、经验的累积和利用也是各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而学生恰好缺乏实际经验,视野不开阔且只作为实习,工作时间短甚至不固定,所以能够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短期实习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是目前各高校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难点之一。
2.基础实习、会计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利弊比较。
这三种实习形式主要是实习内容或实习对象的区别。基础实习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校内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计业务操作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凭证账册填制基本规则等一一展示或演示给学生,逐步细致地指导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刚入门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计岗位实习课程的仿真程度高于基础实习,最大特点是基于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岗位分工。此时需要学生几乎将整个专业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教师授课方式应更为灵活,以学生动手为主导,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训练。教师起引领、启发、总结作用。顶岗实习则完全让学生将所有专业知识运用到真实环境中,教师不再时时指导解答,完全由学生主动向实习岗位学习,教师只起监督辅助评价作用,其仿真度最高。基础实习与会计岗位实习基本仍在校园内进行,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仍是教师,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能力难以培养,对除会计外其他相关部门,如银行、税务、工商的业务办理难以实习训练。顶岗实习则是实习单位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要。
3.各类实习组织形式的利弊比较。
松散式实习是相比之下较为容易达成的一种校外实习方式,主要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比校内的认知实验室效果更好。若选择的是生产企业,则与目前会计教学选择的核算企业性质相同,学生通过参观生产流程、单据交接、实务盘点等项目,对于会计凭证传递、工作程序能很好地形成整体性直观认识,为财务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单位只需提供参观服务,不会涉及太多财务资料,更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耗时更短一天或半天,因此愿意提供该项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但这样的实习形式不够深入,学生对专业只有轮廓性了解。培训合作式与引进合作式是校外实习场所建立的最好方式,不但学生可以定期地参与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但这两种方式需要学校提供给企业较大的获益机会,与企业的合作要比较深入,单靠教师或学校个体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
三、高职实习形式的选择和构建
从上述的实习形式利弊比较来看,每种实习形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实际上这些实习形式都能相互融合或递进延伸,都不能单独选择某一种而摈弃另一种,否则构建出的实习体系或实习模式将不全面或存在局限性。结合教育部十六号文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的内容来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或校内模拟实验实训课程在各位教师多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与尝试之下,已经形成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节严谨、教学手段多样的较为成熟的校内实习课程模式。而如何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构建后带来怎样的效果,已逐渐成为会计实习实训课程思考和改革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共赢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增加其数量,更不用说保证其质量。要克服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组织开展对相关单位的调研,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建立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可从场地、师资共享、学生服务、投资办校园企业等方面考虑。学校需发掘自身现有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并且加大力度扩大其优势,保持对合作企业长期稳定的吸引。第二,结合不同实习组织形式的特点扩大不同的校外合作企业,不断创新实习组织形式,有侧重点地深化合作中心。第三,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依靠政府力量从政策和财政上取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证。第四,加强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合理而严格的实习计划,从事前、事中、事后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从而确保实习实训的最终效果,保持校企双方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薛豪详.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习模式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9).
[2]张小红.破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22).
[3]廖联凯,洪荭.高校会计专业实习体系思考.财会通讯,2009,(1).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该跟随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而不断地更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适时了解现阶段会计领域的最新资讯,掌握当前行业里先进的理论和技能,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修改、丰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进而适应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需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进行成本会计教学时应避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甚至到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观摩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要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成本会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要加强引进具有一线企业成本会计经验的优秀教师,提高优秀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的比重。其次,学校分批分期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老师了解到现阶段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学习行业最新的技术、方法或工艺,让教师在企业实习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师了解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企管人员或专业会计师到学校举办培训、演讲,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拓宽专任教师的知识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根据成本会计教学环境的要求,在校内建立相应的成本会计实训室,教师可以通过实训室的仪器设备,更好地讲解课堂知识,学生也能通过良好实训环境,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了解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实操水平,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总结
一、实习单位情况
我所实习的公司是企业会计记账公司。服务的项目:专业记帐、税务申请、税务咨询、税收策划、财务培训、专业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劳动统筹;验资、审计、评估;开业办理国地税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注销、一般纳税人认定转正、减免税等相关事宜;办理民营高科技企业认证咨询。
会计公司还针对记账客户的需要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例如:
1.免费为企业培训财务相关职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更规范、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2.免费为企业提供财税方面的咨询服务,并针对各企业的实际特点进行税收策划方面工作;
3.免费为企业咨询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的年检事宜;
4.免费为企业咨询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适宜,再次变更按低于市场价格收取代办费用;
5.对企业所需进行的验资、审计等方面需要,还给予低于市场价10%的折扣优惠价格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
6.对企业所涉及的涉税项目还将每半年指派公司的高级会计师对其帐簿进行内部审计,保证不会因人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罚款。
二、实习过程
刚来公司实习,所以从最基本的做起,我的实习岗位是会计助理。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带我实习的前辈是徐会计和郭会计,我也很亲切的叫她们徐姐和郭姐。也许因为年纪相近的缘故吧,徐姐和郭姐对我们非常和气。她们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们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她们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她们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说句心里话,我真的非常感激她们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她们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在两位会计前辈的安排下,实习期间,我共参与或个人承担了以下工作:做记账凭证,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科目汇总表,还是编制会计报表等.电脑录制凭证,打印各种报表等等做过会计模拟做帐的人都知道,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三、实习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会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会计职业判断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从根本上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摆正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位置,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会计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技巧。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职业学校生源的现状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化层次差异较大,二是年龄结构悬殊,三是会计阅历复杂。近年来,新的会计法规和制度不断出现,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一旦涉及到理论知识就感到抽象,涉及到技能操作又感到无处下手,即使老师反复讲授,学员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情况的出现,抑制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应当注重课堂的实践教学,重点讲清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实际仿真业务。
同时,会计专业教学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在目前会计人才供给相对过剩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注重并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内容
实践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创新人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设自主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自主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只给出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没有了详细的实验讲义,学生要利用综合知识并查阅资料,设计出几个方案,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直到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这种创造性的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建设仿真会计实验室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仿真等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和仿真会计的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比如会计模拟实验通过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仿真银行税务系统等把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会计实训场所。系统模拟的是当前企业或公司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学生可以分别以会计,供应商、采购商、生产车间、仓库、经理、财政、银行、税务、股东、审计、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录入员等不同的身份、角色去进行实战性的反复练习。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务,如邀请模拟实习样本单位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会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要构建课程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1)设置阶段性实训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并经过认真筛选,对基础会计、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统计学原理,珠算与点钞、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课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2)设置岗位模块实训课程。根据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的差异分别划分各自的岗位模块,并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3)综合实训。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可以利用4―5周的时间在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实训,内容涵盖整个财务工作流程。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专业课程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的总学时不应少于全部课程学时的40%。
(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首先,各教学环节要安排适当的顺序,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从核心课程内容来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在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实践教学在后;从实验性质来看,专业性实验在前,综合性实验在后,手工实验在先,电子化实验在后。其次,各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要前后衔接,并避免重复。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非常繁杂,如不进行统筹安排,内容上的重复很难避免。不同课程也可采用共同的案例素材,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还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另外,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相互沟通、课件共享是协调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
(五)精心组织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检验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好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跟踪调查工作,让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改善。同时,针对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大、实习单位难于落实等困难,建议成立实习指导小组,由系里主管教学的领导和会计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组成,由系领导亲自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落实实习单位。其次,在实习前,要宣讲实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精心指导学生论文方向,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到各单位后和专业指导教师始终保持联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通过电话,信函方式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交流总结,由指导教师逐个验收实习任务,完成毕业论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检查实习结果,严格评定成绩。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实习是学生在马上工作前的一段培训阶段,是有很重要的意义。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请笑纳!
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1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本次会计实习已达到了预期目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出纳、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
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会计实习鉴定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会计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它的意义。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匪浅,它为我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我以后的就业找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2我们是初出社会的大学生,对梦想和未来怀有很高的期待,而当前的就业压力和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匮乏促使我们必须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我不赞成频繁的跳槽,因为那样我们又只能重新去适应另一种工作环境。总是以一种新人的姿态出现在职场是很难有晋升机会的,倒不如选择一个好的起点一步一步往上爬。另外,很多同学在抱怨专业不对口,说想换对口的工作。在我个人看来,对不对口倒不是左右你发展的关键,主要是你所做的工作有没有让你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之前做的的是乞丐,放牛娃,可最终他成了皇帝,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任何事情总是有转机的,现在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以后你做什么。希望这篇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的范例。
我们公司有很多实习业务员是从大专院校进来的,是具备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然而他们做的工作接近于搬运工,每天搬货,卸货,打电话,接电话,录单,累而且辛苦。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了下来。在人才辈出的深圳,大学生做苦力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放弃了就一定是是失败者,坚持了就一定是精英吗?凡事不能一概而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寻找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果你认为不利于你的长远发展那就没必要做无谓的坚持,毕竟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坚持下来的人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有耐力,有明确的目标,即在公司发展,从而寻求晋升机会,这也是不错的。每个公司都是惜才如金的,人才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同行业的竞争力,人才是公司的骨干,精英。公司想发展,它就会想办法给好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而坚持下来的大学生们就有机会争取了。所以坚持了下来的大学生们要大胆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要害怕挫折和压力,因为每一个工作都是有一定的挫折和压力的,没有任何挫折和压力的工作是没办法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的。如果你满足于一时的安逸那你这辈子可能就要虚度了。
关于,你想做什么工作以及你适合做什么工作这或许是困扰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最不了解的人是自己;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时候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指点;当然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渐渐培养出自己的能力和对某个行业的感情这样即使没有人指点我们也知道了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更适合自己。如果有人指点的话那是你的荣幸,因为他们根据你的优势给你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关于思想方面,我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每个职业人必须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东方不败”.固步自封,沾沾自喜,骄傲自大都是要不得的。学无止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心态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往事开头难。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多多请教前辈如何解决工作上的棘手问题。也不要轻言放弃,多多坚持一下心态会好很多。如果因为一个困难没法解决就放弃努力,带着一种挫败感离开将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记住: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一切问题。
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3毕业实习是我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机会,所以我在实习期间十分努力,我希望通过实践可以检验我在学习中的不足,在今后能够确定更适合的学习计划。通过3个月来实习,不仅锻炼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出纳、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这次会计实习中,对我可说是受益匪浅,它为我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会继续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为单位的发展建设尽一份力量。
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4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实习.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 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
会计实习自我的鉴定总结5一段实习,一种经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校学不到的东西,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我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工作中我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来源于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在实习时我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有道理的。
这次实习,我对该公司的一些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奖惩分明制度,在我实习期间,让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在管理体制上,制度明确,赏罚分明,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生产量,减少利润。公司发展上,注重规模效应,培养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40-03
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因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
相比较用人单位的要求,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1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践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相关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实际可行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第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第三,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第四,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2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举措
2.1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
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笔者所调查的两所高职院校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学校可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账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
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在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
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2.2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专业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入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手”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3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质量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
高职院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本校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 一是课程体系单一,内容宽泛,缺乏整体协调性,不能将理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一一对应于实践,往往使学生一头雾水。二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局限,大多指向单一的某一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整体专业素养、专业学习能力、个体与整体的参与合作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老化、繁琐,多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上。由于实践课课时的限制,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这种固化的模式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从而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四是实践课程的配套教材品种单一,内容老化,网络资源和财务模拟软件的可获得性较低,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改进思路 根据以上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缺点与不足,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以拓展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此,笔者开发了一套基于多维度视角的会计专业素质拓展系列课程,如图1。“多维度”是指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与实践、开展网络平台实现空间的跨越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全岗位技能训练等多角度相结合,以全方位地保障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现。而这种“多维度拓展系列课程”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递进式对接培训,即实行递进式的专业知识讲授和与其对接的由基础到综合的实践环节,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规律;第二是互动式远程网络培训,即本环节设计了专家对学生的在线面授、互动问答以及讨论程序,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是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即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实行全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在专业岗位的应用,本环节的特点是将理论知识、校内实验场地、校外教学企业轮岗培训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持久性学习循环,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反复经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过程,每次获得新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都能够到实践中得以验证,避免了现行实践课程一次性实习的很多弊端,为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供了强大保障和提升空间。
二、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开端,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可能合理配置资源,展开合理的教学工作,并预期达到良好效果。本系列课程定义了以下目标:通过递进式对接培训实现理论课程、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三方融合;利用互动式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以ERP沙盘模拟为载体,通过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持久性学习活动的教育思想。
(二)构建框架 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及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是课程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对于本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笔者借鉴了世界银行学院的“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的基本教育理念,结合ICT(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一整套完全针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提高其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于多维度视角的系列实践课程设计,框架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明确目标、教学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和监测,具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教育理念兼顾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成人教育法的多种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认知水平分类理论,它建立了一种有明确成果和目标、具有可测的项目评价方法的新模型,并融合了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型学习、在线学习、实践社区等新颖学习方法,以及面授、视频、数字化等的丰富授课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和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本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本系列课程的设计框架中强调了对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利用现代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如远程教育模式等,构建了丰富的教学模式,预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教学策略
(一)递进式对接系列训练 开展递进式对接培训课程是针对会计学专业四年的理论课程设置,配合实务演练与其相对接进行训练,这样既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递进应用,同时又完善了实践课程前后环节的承接。依据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法理论,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挖掘学习动因,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馈不断促进理论更新的认知规律,设置相对应的培训环节,以达到分项教学、分工协作,纵深发展的目的,最终在后面的综合模拟培训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汇总。
一是随堂专项模拟训练。保留针对《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手工模拟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感性认知。建立一套以某一制造类企业为背景的完整业务,穿插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做到融会贯通,衔接紧密,进行讲练结合的随堂专项会计实务模拟训练。这样能够保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据可依,更能给学生展示一种生动的实践素材,避免了往常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的缺点。如在《基础会计》理论中会计人员的书写格式、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科目汇总表的填制、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错账更正等,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很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现行的理论课堂上,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各种票据的图像和使用方法等,到期末模拟实习时一次性接触实物,这种方式会产生由于时间间隔长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内在的递进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完全可以摒弃这种讲授手段,在讲到某个知识节点时,都准备一些实物材料,使手工做账真正发挥其功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应用。随堂专项模拟在同一学期与理论课程交叉开设,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开设,针对某些概念、原理、程序开设专项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必要时可安排几个学时带学生实地参观,这需要学院保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可以依据《基础会计》理论课程中凭证、账簿、错账更正、报表为主线,在课堂上开设以下专题: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更正错账的方法;总账、明细账的开设和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也可以在某企业的业务资料中节选出一个旬的数据,随堂让学生填写记账凭证,数据量不大,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从中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金额数量是否正确;原始凭证的粘贴是否合理等。
二是课程综合模拟训练。经过了随堂专项模拟之后,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基础,这样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每学期末都可以设置一次与课程对接的模拟训练,使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一门实践课程与之对接,达到一种平行性;同时做到每一个年级的模拟训练都是由浅入深,达到一种递进性。因此综合模拟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理论课程与随堂专项训练进行的期末综合模拟训练;第二部分是针对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的毕业综合模拟选练。另外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行业的不同业务模式的会计应用软件,建立校内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种行业模式的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作为综合模拟的有力支撑。
(1)期末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在每学期将课程内容都讲授完毕之后进行的,如会计学专业一般都是在一年级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在随堂专项模拟之后,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循环过程,掌握了会计记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了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等基本技能,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就可以在期末配合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成本计算、编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综合模拟训练,为毕业综合模拟训练做准备。
(2)毕业综合模拟训练。这个阶段的综合训练是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分修满以后进行的,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束后,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仿真实务相结合,力图提高学生对会计行业实务流程的总体操作技能。可先以校内的仿真实验室为中心,将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理论做好回顾、总结,有了之前的专项模拟训练做铺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模拟轮岗实习。将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循环中涉及的岗位分组,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岗位的实际工作,一个循环结束后,再进行换岗,按照如图3所示的岗位循环,直到每一名学生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经历过,本阶段训练即完成。
(二)互动式远程网络系列训练 聘请名企财务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甚至在线互动问答,还有讨论程序,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时间灵活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整个流程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连线不同的专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当不同的财务人员角色,实现多角度学习。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与知名企业的专家“零距离”探讨平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到名企实习的机会不多,但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
(三)循环式全岗位技能训练 在这个环节,需要学校筹备好校内与校外的各项软、硬件工作,如:在校内要建设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联系好供学生实习的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退回到后台做好策划、监督、测评的工作,使学生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结合ERP沙盘模拟达到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循环有效进行。ERP沙盘模拟的实习效果远超过之前在课堂上和学期末进行的模拟训练,该项模拟训练是前两项阶段性训练的一个拓展,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常用实务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践高难度案例处理。即通过在沙盘上展示对企业的营运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模拟,学生可以基于一套完整的企业运作流程宏观地体验到财务与会计工作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微观地体验并实际操作财务与会计工作,预期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如在校内ERP沙盘模拟演练结束后,避开企业的月末、季末、年末这几个业务繁忙期,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上岗实习。在岗位负责人的协同下,学生可以适当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讲,营运流程主要以采购—生产—销售为主线,在整个流程中所关注的还是涉及资金筹集、运用、回笼、投向的财务工作。培养学生在顶岗工作中学会如何进行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制作筹资方案、采购方案、生产计划、营销策略、投资预案等,最终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在这样一个真实岗位流程中可以真实地传授给学生一种财务工作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岗位之间团结协作、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在企业岗位实习中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随时咨询岗位负责人之外,可以再重新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解决,形成理论—校内ERP—校外上岗实习—理论的一种“闭合持久性学习循环”。
四、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评价体系
(一)实践结果评价 实践结果评价包括对教师讲授及协助实践的评价和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两方面,比以往的评价体系更能衡量师生的互动程度。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他体现着一定的先决性和导向性。实践课程教学结果的优劣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实践课程教学结果评价时,应侧重分析教师的思想觉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指标,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而学生的实践结果评价需要通过对其在整个实践流程中的表现来判定,包括学习及实践的态度、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解决问题及应用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综合性评价。在实践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上、校内模拟实验室中、校外基地岗位实践等每一个具体过程,都需要专业教师进行记录甚至影像记载,以备实习结束后进行打分和分析。找出学生易错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指导,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采用激发式的手段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兴趣,为方案的反复调整提供依据。
(二)实践环境评价 实践环境即校内模拟实验室软硬件的完备程度、校外实践基地的配合程度和稳定程度、网络的软硬件环境等。实践教学是一种依托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手段,结果的好坏与实践环境优劣程度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评价实践环境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校内模拟实验室中计算机配置状况、操作系统稳定状况、各种软件的配备情况、书籍资料的配备情况、网络带宽等;第二,校外实践企业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学生人数的要求、行业及规模能否与实践教学相对性、现阶段取得的实践企业能否作为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内部各岗位能否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根据以上的评价标准,可以反复重新考虑构建框架中的各个层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实践活动存在偏差,实践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否得当等。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将此作为专业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改经验,从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教学形式、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教材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与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题的提出
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 , 6个月以内34%, 1年以内24% o
可见,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又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巫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如:部分学生在实践后仍然不懂得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工作;一些学生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忽视了建账、审核、记账等一些重要环节,甚至完全忘记了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不知道怎样设置账簿,登记的账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样进行审计;不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款、如何纳税,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高职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跺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多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
4.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人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提升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路径
1.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我们应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社会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专业人士,如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帐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主要手段包括:使用以企业真实业务为原始依据的仿真业务信息资料;建立仿真的会计凭证资料库;营造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业务交往的主要工作环节。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笔者所在学校在财会专业课改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课程中,增加了模拟实习的内容。模拟实习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采用全真的证、账、表进行账务处理,把真实的会计业务搬进了课堂。实习形式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三种类型。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全面、系统的模拟实习,使得‘会计模拟”就像一条线,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它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基本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财会业务;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验,也能感受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模拟实习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习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习的最佳途径。而对财会专业模拟实习的研究必将随着实习内容的丰富、实习规模的扩大、实习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人和拓宽。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就必须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应用中级工考证,下学期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连接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综上所述,财会专业实践性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提高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效果。
2.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人进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高职校在财会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人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J胜,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尹,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质f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高职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校本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