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
银行是从事货币资金交易的场所,其风险的主体是无形的货币资金。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是一种依靠存款和借入资金来开展经营的特殊企业,由于其并不直接从事产业活动,所以自有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远远低于一般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动态的管理是需要通过实时评估,不断地监督和检查工作效果,进行连续的再评价来完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广义上是通过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来预测风险、分析风险、回避、排除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以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和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及风险类型
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都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大特点是资金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大。从吸收存款到发放贷款,以及后续的贷款收回等一系列经营过程中银行都承担着风险。银行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可以把商业银行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投资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有其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现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二、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四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研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正视风险存在的客观事实,从银行内部经营环境到外部纷杂的环境中识别风险因素,作为度量、分析风险的方向,初步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根据不同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做系统的分析与归类,以决定业务的规模,适度地确定业务比例以保证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三是对已有的风险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加以控制、降低、转移与消除,最终优化结果使风险成为促进银行的盈利机遇。商业银行中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都需要在这几点基本要求下进行。
(二)风险管理的模式
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客户经理负责开拓业务、撰写客户基本信息和业务情况,,并与风险经理共同管理客户风险,风险经理主要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二是客户经理全面负责银行的开拓业务和风险管理。风险经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事项,辅助客户经理的工作;三是客户经理只负责开拓业务、维护客户关系,不参与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通常采取第三种风险管理模式。具体风险管理模式的结构框架。这种模式配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授信业务的要求较高只有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和流程化才能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和“以客户为中心”业务理念下为目标客户提供高要求的银行卡项目风险管理增值服务。
三、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银行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持卡人信用风险高。根据之前商业银行中出现的信用卡欺诈申请现象分析,多数案例都是持卡人利用虚假资料申请办卡,利用信用卡可以透支功能欺诈消费或支取现金,造成银行风险损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机制不健全,银行缺乏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办卡人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2.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现有风险管理人员经验尚浅导致项目风险管理难度大。在风险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没有考虑多样化管理、通过迎接风险并研究风险管理与控制经营风险从中获利。
3.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弱,地区间协作机制不健全。银行卡项目法律体系滞后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无法争议的事实。由于法律体系弱导致银行卡发卡行、受理行、商家与持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常有出现交叉和模糊现象,增加了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困难。当发生银行卡业务跨地区犯罪案件后,未实现地区间协作来减少、转移风险机制。
(二)加强银行卡项目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监管,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完善的金融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来提升信用卡欺诈信息交换速度和效率,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实施银行卡风险事件联络人机制,进一步防范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
2.培养自己的职能风险专家,采用多样化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难题是跨越机构改革和流程标准化阶段,细化业务岗位设置,避免岗位交叉,从多个环节加强风险防范。尽快培养专业化职能风险经理,引入国外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对不同类型银行卡项目采取差别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
3.健全行内法制体系,建立跨地区风险管理协作。
四、小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关系;演进趋势
一、区分商业银行与机构投资者的概念
长时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服务业的主体和核心,但是最近一些年,由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业中的地位出现了动摇。
1.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并经营其他中国业务,如结算业务。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由于它们不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所以,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范畴。
2.机构投资者的界定
机构投资者代表小投资者的利益,将储蓄集中在一起管理,为了特定目标,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收益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自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
二、商业银行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简述
1.从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角度来看
两者的关系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以外的业务如:两者存在竞争关系。分业经营下,商业银行不可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以外的业务。与机构投资者差别较为明显。两者竞争关系较不明显。
2.从供给角度来看
从供给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是在全球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因适应了金融体系完善功能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机构投资者的产生在商业银行之后,机构投资者通过自身帮助商业银行完善金融体系。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掌舵人。
3.从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来看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资本市场说到底其实是一个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里,其实无非就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养老金等等这样一些东西构成了整个资本市场的主体。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但是,有一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中也会放大它的风险。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是水和船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但是,有一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中也会放大它的风险。所以,我想最后概括一句话,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是水和船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从业务和作用的角度来看
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作用: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收付款及保险业务等。按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机构投资者的业务及其作用:可进行各种创新、卖空机制的引入、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帮助机构投资者实现投资管理、分散风险、扩大服务。概括起来,机构投资者有以下几种基本属性:(1)集合投资的规模性。(2)代客理财的中介性。(3)投资运作的专业性。(4)股权投资的收益性。
三、商业银行的演变趋势
1.混业经营趋势
在各国金融法规比较健全、商业银行经营较为规范的前提下,发达国家的法律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相继放松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商人银行业务,还允许其开办信托、保险、租赁、保管、咨询等多种业务,银行金融服务职能不断扩大。一些原本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的银行业现在已出现明显的综合化特征,尤其表现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结合上,如美国和日本的商业银行。
2.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并重归理性
创新一直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持续和原始动力。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机构创新过度所致。通过反思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可能会回归理性,即所有的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都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前提,充分提示和揭示风险,慎重地制定业务风险政策,使风险程度处于可控的状态。特别是会更加注重资本充足率风险,拓展和完善资本有效补充机制,使资本充足率逐步提高,并根据不同银行的风险取向确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建立完整、科学的风险测量方法,应用完整科学的风险监控工具,科学制定风险控制参数。
3.资产证券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出现了证券化发展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越来越多的被各种各样的证券融资所取代。第二,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通过把贷款资产转换为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方式来扩大资金的业务经营规模。银行资产证券化即银行将非市场化、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重新包装成新的流动性证券,亦即银行将贷款或应收款转换为可转让的证券的过程。
4.国际银行的并购与扩张风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为争取竞争的主动权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开始出现了合并的浪潮。并购本身能为新机构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一是节约成本;二是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三是有利于风险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提高新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借助于这种特殊地位享受中央银行或政府的特殊的照顾。但是,超大银行同时存在一些弊端。第一,由于银行规模巨大,其本身管理难度增大,此外,政府对其管理难度也增大。第二,大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强,有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
5.经营模式趋于多样化
世界性金融危机不会否定或延缓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步伐,2009年也将是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加快推进的一年,但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外,商业银行的全能银行模式也将成为一种探索和探讨的模式,而在两种传统的综合经营模式之外,部分综合经营也将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齐树天,等.商业银行效率演进趋势及结构特征透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
[2]张五钢.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特征及其演进趋势[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2).
[3]金雪军,李红坤.西方商业银行监管方式演进趋势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
[4]孙晓玲.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2011(18).
[5]李东卫.国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问题、经验与借鉴[J].贵州农村金融,2011(4).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及对策
银行传统的财务活动重在记录、总结过去的经营结果和财务分析,在经营预测、财务决策、预算和内控等方面总体上较为薄弱。随着银行业市场化进一步发展,这种核算型财务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新形势要求商业银行要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模式,使管理会计从内部发掘价值,发挥产品定价、资源优化配置、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
一、管理会计概念
所谓管理会计,即企业以当前和未来的资产为研究对象,为了提升公司的经济收益,通过给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具体指财务人员运用一系列管理会计工具,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而总结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1]。
二、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管理会计的应用落后于全球水平,这使得我国大多数银行难以适应当今变化复杂的情况。庆幸的是,随着国家开始大力推广管理会计,银行业已经开始重视该问题。虽然理论上存在大量完备的管理会计体系,但我国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管理会计的概念、目标、假设、原则、对象、范围等基本范畴缺乏明确界定,导致管理会计无明确的内容、清晰的主线,这使管理会计成为一个没有限制的框架。同时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特色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建设、应用环境各不相同,管理会计体系在各家银行落实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小银行若想照搬大银行现成的应用模式,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三、当今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中的问题
(一)重会计而轻管理
管理会计是一门管理学和会计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一项管理活动。然而,在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过于强调管理会计的控制、评价的会计功能,而忽视管理会计的经营规划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功能的倾向。这种倾向造成了实施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偏见,使得管理会计成为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关系不密切,不利于管理会计应用的全面推进和深化。
(二)系统支持落后
目前银行的财务系统的主要作用还只停留在会计核算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大量管理会计的工作仍需要财务人员依靠从传统会计报表和其他来源获取数据再加工,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很多商业银行推进管理会计理念,但相关系统的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管理会计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功能覆盖面广,控制节点多,它的良好运行需要良好的应用环境及大量底层数据,显然银行现有的财务系统无法达到这样的需求。
(三)员工工作能力还需提高
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学理论知识,行为理论科学以及预测科学等结合多个学科门类的科学体系,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对工作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储备、数据的分析能力、知识的学习吸收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银行员工普遍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上述的基本条件,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因此员工素质也成为阻碍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四)管理层不够重视
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只有从上而下的实施模式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发挥良好的效果。但当前银行的商业模式导致管理层不够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同时管理层出于对陌生事务的抵触,从上至下大都习惯于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既没有单独设立相应的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应用,也没有主动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这样进行的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没有理论支撑,无法全面地实现其管理。
(五)缺少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的绩效考核仍然偏重于存贷款规模、净利润等指标,未充分考虑占用的资本成本价值、客户带来的价值和内部创新学习的价值,且评价角度过于单一,基本上是从财务报表视角出发,未能从各机构、客户经理、客户等维度考核创造的价值。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实施过程当中,缺乏一套标准化、准确化、高效化的责任考核机制,没有建立以长期战略利益为导向、以追求风险调整后利润的战略管理型绩效考核方式。
四、解决方案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
通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商业银行可以合理配置和统一调配资金和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不仅能满足于预测和决策支持,更需要深入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前端,实现管理会计与业务发展的紧密融合,在银行运营中当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管理会计人员要善于从全局性、前瞻性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客观揭示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善于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中,发现隐藏的价值和问题,着力分析战略目标实现程度与效果。针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以及不合时宜、制约发展的制度规定,及时提出完善建议。
(二)加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未来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以大数据为基础,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有助于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将会计人员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服务,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这也将为管理会计工作拓展广阔空间。
(三)提高认识,加快人才培育
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加大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行内上下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首先管理层应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班子的认识深刻,理解充分,才能更好地进行应用,才能从上而下推动管理会计的建设,真正做到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其次强调组织协调配合。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把全行战略清晰地描绘出来并传递下去,自上而下保持全行战略执行的一致性,形成一套协调配合的互动管理体制。最后应加强组织培训和人才培养。人是影响管理会计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求银行内部选派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参与其中。此外应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培训,加快推广进度,才能确保管理会计项目的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工具,要将其更好地应用在商业银行,首先认清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传统财务观念,打好管理会计应用基础;其次提高核算水平和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确保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最后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必须确定权、责、利分明的责任机制,保证管理会计可以持续完善和健康发展。我们相信管理会计不仅可以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还能有助于实现银行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的新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到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中,管理会计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严静.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中国商论,2016(z1):38-40.
关键词: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8-0037-0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述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念
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货币市场的发展对于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维护金融整体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充分发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作用,则是银行深化服务功能的战略选择。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集合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要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企业发行集合票据,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单只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二)债务融资工具改革历程
1、尝试及在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阶段。
1988年以前,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当地发行短期融资券。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行融资券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券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的发行额度。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以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年度内可周转使用。总行年初一次性下达发行额度以后,各分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个企业的发行规模,年度内债券如到期,可滚动发行或转由别的企业发行。二是利率实行高限控制。规定企业短期融资券执行企业债券利率政策,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存款的40%,具体利率水平在分行审批企业发行融资券时一并核定。三是确定人民银行是融资券的唯一审批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发行。四是规定资金用途,企业发行融资券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企业解决季节性、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足,不能用于企业资金的长期周转和固定资产投资。
2、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阶段。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并开始实施《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具备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和信用记录等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都有机会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但期限不得长于365天。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不需要到国家发改委审批,直接向人民银行“备案”即可。
3、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阶段。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2007年9月成立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2008年4月9日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当在交易商协会注册。2008年4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等7项自律规则,该7项自律规则分别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业务指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刚刚施行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2号)、《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和《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0号)终止执行。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年第15号)。
此次《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8项自律规则的制定,不仅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提供了规范,也为将来市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方式。它着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交易商协会作为市场成员代表应在组织市场主体开发和管理直接融资产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强调交易商协会要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中介服务等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为银行间市场变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债务融资工具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融资包括贷款、票据及债券等多种形式。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负债仍以贷款为主,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种负债结构使潜在的信用风险仍集中在银行体系。所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传导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意图,改善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人投资渠道。下面分别从企业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简述债务融资工具的重要作用。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优化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企业的短、中期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
得,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较为集中。一旦国家紧缩银根或控制贷款规模,其贷款授信额度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产能不能充分释放,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项目需求,短、中期偿债压力增大,现金流异常波动,严重的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企业信誉受损等。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可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的局面,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增强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延长资金使用期限,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短期融资券采用注册制,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负责受理,一次注册两年有效,可分期发行。针对短期融资券注册有效期两年的特性,发行人可通过滚动发行的方式,使募集资金稳定运用期限达到或接近3年。滚动发行可采用多种模式,既可通过注册额度分期发行实现短期融资券兑付资金的无缝对接,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供过桥融资为发行人提供兑付资金安排,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发行人资金使用计划灵活操作。如:2009年广发银行郑州分行主承销的平高电气ep01金额40000万元,在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存续期间,该行结合企业经营及现金流状况,对企业发放了30000万元的专项过桥贷款,满足了企业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通过发放专项过桥贷款,不仅保证了企业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到期兑付,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而且为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奠定了基础,延长了资金的使用期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如:广发银行郑州分行最近主承销的焦作铝cp01首期30000万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为3.2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1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31%。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主体评级在AA的3年期发行利率也只有3.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3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4%,因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了财务支出。
3、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如同企业在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一样,同属直接融资,其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借助第三方媒体宣传,有针对性的投资推介和路演、新闻会,撰写《募集说明书》,向广大投资人直接推荐等形式,充分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在与主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的业务合作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与企业管理层的深度沟通,不仅帮助企业领导层进一步肯定了公司的优势,而且还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各种潜在的风险,通过不断改进和问题的解决,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之后可以使社会融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信用等级的大型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迫使商业银行去发现和培育中小企业客户,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拓宽银行盈利渠道
1、拓宽银行盈利渠道,改变企业负债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
银行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改善了过去单靠利差收入的利润结构,拓宽了银行盈利渠道。如:2009年,广发行郑州分行通过为平高电气承销短期融资券及再融资顾问服务获得了1200多万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利润来源的多元化。由于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是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发行利率相对较低,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众多机构投资者,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改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可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另外,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及其他金融服务,银行需要经常性地拜访企业,全面、清晰地掌控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因此非常有利于银行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2、挖掘企业的深层次需求,降低银行的营销费用,带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连锁发展。
由于债务融资工具具有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多数高信用等级的大、中型企业非常乐于接受,银行通过对老客户进行深入挖潜,不仅容易介入,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新的资金需求,降低客户开发成本,节约银行的各项费用,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可给银行带来大量的相对稳定的派生存款,有利于促进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同时,通过企业债务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银行后续贷款业务的跟进和扩容,促进商业银行优质盈利性资产业务的发展。通过优质客户为基点的发散营销,可以进一步挖掘上下游客户的业务以及集团客户内部其他企业的业务。
3、推动商业银行积极适应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逐步走向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不仅维护了在企业中的现有传统业务份额及扩容,而且还快速发展了以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新兴金融业务,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结合。通过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综合开发,有利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对公客户经理团队,增强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民间借贷 草根金融 资本市场
一、融资困境——中小企业融资不能承受之重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宽松而稳定的环境中,各项解困措施大多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也能有所缓解,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叠加效应,中小企业发展再次遭遇危机,融资难的问题又被重新的提到议事日程。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长期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约20%左右,政策的实施使得银根紧缩,市场上的流动货币减少,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大打折扣,严重约束了信贷扩张能力。
银行方面,吸收存款成为商业银行今年的头等大事,信贷额度全面收紧,某些银行甚至在某时期内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存贷比”的考核指标无疑让上到行长下到一线客户经理痛苦不已,“日均存贷比”的绩效压得让人不敢有丝毫放松。为了不碰触到监管的“雷区”,部分银行开始对贷款规模实行月度限额。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内都对中小企业贷款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有的甚至将中小企业直接排除在信贷名单之外。
中小企业“指不上”体制内的融资,向大银行贷款“难于上青天”。和正规金融机构脱节导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途径根本借不到钱,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规模以下的企业90%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具体到微小企业,更是95%没有和银行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在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相对紧张、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潜在风险也与日俱增。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估计规模约1100亿元,相当于全市银行贷款的20%,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约380多亿元,占36%。”根据温州市金融办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三者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占比上年同期下降2%,而民间借贷占比分别较2012年同期和2013年年初提高了6%和4%。
据统计,2012年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月息超过2分,三季度已达到3—6分,有的高达1角,年化率高达180% 。一般中小企业毛利润只有3%—5%,中小企业利润率已低于贷款利率,没能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不惜饮鸩止渴,进行一场豪赌,资金链断裂后的企业倒闭老板“跑路”自然上演且陆续蔓延。
民间借贷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绝,在高度增长期所作有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了高利贷的境地,中小企业苦不堪言,管理体制的失衡已逐渐形成了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
其实问题早已发现,社会各界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之内尝试并尽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如:充分运用金融杠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企业特性,进行融资产品的创新,通过整合、包装、开发中小企业系列铲平,逐步形成“全方位、全行全流程”系统的金融产品;国家高度重视且政策导向明确,各地政府大力支持。2002年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即: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及保证权益,使中小企业享有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各地政府也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并确定扶持重点,即:优化信贷结构。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障,各地政府调配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担保及融资等一系列服务,有些还承担其贷款担保、专项贷款等融资服务职能。同时,也出台了多项措施,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企业资金断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障碍及分析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形成严重的“资金饥饿症”,虽然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供需合作,但是总体上缺少持续性的效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原因为: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多,但渠道窄
目前,市场上提供给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有十多种,如大家熟知的银行渠道融资、股权融资等,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中小企业“体质差”等原因,符合这些融资方式约定条件的企业却很少,真正有效的融资渠道并未打开。
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差,多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很难踏入证券市场。从股权融资来看,我国虽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沪深交易所均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加上拟上市的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未出现。实际上,即使利用这种渠道的也只是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帮助不大,创业版的作用有限;融资债券方面,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即便是成熟的大企业,进入的难度都很大。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08—2010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分别有约83.1%,80.5%和75.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较之前比例虽然下降,但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而在间接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仍是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但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和顾虑,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 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
(二)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信誉有待沉淀
中小企业大多产权单一,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内部管理或者合规经营均不规范。企业主为追求眼前的利润,往往采取一些短期化的经营策略,但先天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负债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信用水平低,进入银行“高风险”风险评估等级。对于银根紧缩的银行来说,不偏好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
(三)银行业务结构失衡
商业银行内部损益表上,也反映出来自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重要一点在于过去十年,不单是银行的大发展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雨大的业务量,在激烈的竞争下,商业银行也只能无条件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大量的资源的倾斜,导致业务结构不平衡,给予中小企业的空间更小。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
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就提出要持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这说明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全面的放松,但对部分领域或行业定向支持,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会加强,实现有扶有控,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草根金融”浮出水面并阳光化
中小企业历来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但中国的中小企业体制内融资机会少也是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应归咎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业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中国银行业的半壁江山,即使是合资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来说都难免“大材小用”, 叶檀曾说过“民间融资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融资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融资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因此,合理有效的疏通民间融资,则能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要改善这种现状,有待大力发展“草根金融”小型金融机构。
某些地方政府歧视小额贷款公司,官办信用社效率低下官气十足,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议适当的增加小贷公司,放松金融机构准入管制,利用市场调节(如果融资渠道通畅,其实市场利率会在一个相对合理稳定的值上下浮动),同时加上适当的政策调控。
目前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更多的是靠民间借贷,但是现在民间借贷很不规范,如果有效的管理这些机构,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监管机构负起监管职责,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打破临时性的利率制度安排,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建立相对独立于正规金融的长期利率完全市场化于合法化的制度,使草根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利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小额贷款公司3000多家,可能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的,正在做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并经验丰富的,经营业绩好,公司治理完善,管理人能力和素质高的小额公司直接“翻牌”为村镇银行。
客观上,中小金融机构拥有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区域性比较强的金融机构,充分了解当地的行业情况,对于有一定合作期限的中小企业,地域优势使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当地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和困境,其了解的程度远超过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新36条”也已有类似规定,如“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扶持直接融资业务,可弥补商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建设,因材施教,鼓励和指导具备资金、经营管理实力的中小企业买壳上市,有序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在已形成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建立低标准的股权交易市场,在市场准入条件上,统一全国报价体系,促使“小且优”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三)银行积极创新多样化金融工具
一方面,银行可大力发展买方信用,对于成长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朝阳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照销售合同,对其产品的购买方提供贷款支持,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获得融资;另外,开发多种创新贷款业务,如,异地联合协作贷款、出口创汇贷款、应收账款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以及综合授信融资等,为不同需求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最佳融资工具;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和中小企业行业规划,选取区域重点、特色产业,且具有一定的行业领先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经营状况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为目标客户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信贷融资产品的营销工作:在产品中增加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团体作为合作方,帮助特定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而出资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以基金作为风险缓释的措施,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配套信贷资金支持,以实现批量开发优质中小企业,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促进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企业融资渠道多种多样,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并不熟悉他们自身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因此,在外部环境优化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提升自身融资技巧,聘请专家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估,以准确地选择适合自身特性的融资渠道并有效利用。
关键词:物流理论;人民币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92-05
现代物流理论已经广泛运用到商品流通领域,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约,也被称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将人民币发行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从印制企业经由各重点库,再到分支库的过程,完全可以视为一种物流活动,人民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的物流化管理实现成本的节约。发行库是人民币调拨或物流中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理论应用在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重点是要实现发行库的物流化管理,这对构建和完善覆盖人民银行全系统的大物流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制度框架
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包含了人民币现钞生产、投放、流通、回收、销毁的全过程,涉及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人民币印制企业、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人民币现钞的运转也就可分为人民银行内部现钞的运转循环,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现钞的运转循环,商业银行与居民现钞的运转循环,居民之间现钞的运转循环等四个循环。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制度框架可以归结为上述四个循环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银行内部现钞的运转循环
包括人民币印制计划的编制,人民币产品的生产和配送,发行基金的调拨和调运,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的业务操作等环节,既包含人民币原封新券和回笼完整券摆布至各级发行库的过程,也包含残损币回收到人民银行发行库后直至销毁的过程。这一循环属于人民银行内部业务运行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完善组织、创新业务、加强管理等措施来保障循环质量和效率,具有完全的控制力。
(二)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现钞的运转循环
即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现金存取款业务。既包含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投放人民币原封新券和回笼券完整券,也包含人民币从商业银行回笼完整券和残损币。这一循环属于人民银行对外业务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行业标准管理、钱捆质量管理等来保障循环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三)商业银行与居民现钞的运转循环
主要包括居民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取款业务以及现钞兑换等。这一循环属于商业银行自主业务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检查商业银行现金业务等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现金业务操作水平,控制力进一步减弱。
(四)居民之间现钞的运转循环
即通常意义上的现金体外循环。这一循环属于居民自发行为范,人民银行可以依据人民币管理和反假货币相关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控制力相对较弱。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前两个循环的物流过程,包括发行库布局和仓储管理、发行库基金调拨管理、发行库物流化信息管理、钞票处理中心的布局等。
二、现代物流理论与人民币物流管理
(一)现代物流理论简述
传统物流是指实物配送,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而现代物流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现代物流理论主要有第三方物流理论、物流中心理论和供应链物流理论等。
1、第三方物流理论。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概念源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cing,即外包,但内涵更加丰富。第三方物流有助于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社会资源的节约、降低社会库存总成本等优势。
2、物流中心理论。物流中心理论认为物流系统就是由物流中心和连接物流中心的线路构成的网络,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这个网络,而其核心是物流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物流中心具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结算、需求预测、物流系统设计咨询乃至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集中储备,提高物流调节水平;合理布局,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优化组合,降低物流仓储管理成本;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等。
3、供应链物流理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对所有与产品流动和加工有关的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改进供应链上各方的关系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Robert B. Handfield and Ernest L. Nichols Jr.,1999)。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库存观,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平衡机制。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涉及供应链物流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内容。
(二)人民币物流化管理的概念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将物流定义为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如果将人民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或物品,人民币从它的产地印钞造币公司到它的目的地企业和居民手中,经历了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存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人民币的物流过程。陈宝山(1998)较早地提出了现钞物流、现钞物流学等概念,但是并未对此进行明确地定义。本文将人民币物流化管理定义为对人民币从印制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民币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控制和监督,使人民币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增强人民币物流各环节的安全性,降低人民币流通成本,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保障市场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结构合理。
(三)人民币物流化管理的特征
人民币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具有一般物流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货币生产是由人民银行下属的印钞造币总公司生产,生产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产量的确定来自人民银行的生产计划。二是人民币发行基金的调拨根据行政命令方式来确定,人民币的运输最重要任务是保障安全,人民银行发行基金调拨费用属于行政经费,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商品运输。
发行库物流化管理作为以人民币或人民币发行基金为对象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具有物流化管理的一般特征:一是系y优化。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的整个物流,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主体,整个活动可以作为一种供应链,发行库的选址、运输线路、调拨管理和仓储等都需要进行整合考虑后,进行系统优化。二是信息化。现代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将最新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三是自动化。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物流领域,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的使用和劳动强度,提高物流能力和效率。四是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一大特征,有利于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和有助于现代化机械的使用。
三、人民币物流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库建设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发行库建筑时间比较长,导致库房结构、设施配置等难以适应物流化管理所要求的自动化、机械化的作业要求。一是随着人民币投放和回笼量的快速增加,很多地方发行库库容能力严重不足,库房内部空间不够导致调拨不便。二是目前大多数发行库作业方式很多是半自动化、半机械化,在信息化平台下的自动化作业方式非常少。自动导引无人搬运车系统、巷道堆垛机、输送设备、立体货架等现代化作业工具运用较少。人民银行办理发行基金出入库业务所采取的传统手工点捆卡把交接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操作时间长等缺点,与现代物流管理要求不相符合,也影响货币发行效率。
(二)发行库布局不甚合理
当前我国发行库主要按照行政区划的结构进行布局,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区域性物流管理的需要,缺乏对跨省际间货币物流体系的统筹考虑。此外,随着县支库的撤销,发行库的布局和辐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凸显。部分县域现金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小面额货币的供应不足。因此,货币发行库的布局需要适当规划和调整。
(三)调拨管理存在不足
一是跨区域最优化调拨还未形成常态机制。人民币调拨还是主要实行垂直调拨模式,增加了物流节点和物流成本。二是人民币调拨过程中的信息支撑比较薄弱。一方面人民银行各发行库之间库存信息不能较好地实现共享,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最优调拨途径和路线难以实现,也导致发行基金的摆布难以实现合理化。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预约管理系统,缺乏专门的信息化网络,人民银行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间接信息了解市场流通货币的情况,从而给现金需求的预测带来困难。
四、优化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体系的建议
人民币物流管理的总目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现金服务,使钞票流转的效率最大化。
(一)改造升级发行库
一是根据地区现金投放的需求和未来趋势,对部分发行库的面积和结构进行改建和扩建,以适应人民币投放和物流化管理的需要。二是提高发行库库内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发行基金搬运、存储、交接、出入库、调拨装卸和库内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人力投入。三是提高发行库的标准化程度,对运输工具、装卸机具、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或是仓库建设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总体规范,从而提高机具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确保人民币调拨的连续性和畅通性,提高了物流效率。四是探索将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发行库管理中,将人民币发行基金赋予一个具有信息记录和地点追踪等功能的二维码或智能芯片,实现发行库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化和各地的发行库的信息共享,提高人民币调拨的安全性和信息管理水平。
(二)优化发行库布局
发行库是存储人民币的仓库和办理人民币调拨的场所,是物流的重要节点。根据现代物流理论的物流网络设计思想,发行库物流网络的设计要确定发行库的地理位置、数量和存储能力,并保证发行库的现钞供应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在布局上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和路程等因素。因此应根据以上因素重新调整和优化发行库的布局。发行库的布局优化其实是一个产销平衡的线性规划问题,如果考虑到应急现金投放需求,下达的生产任务高于现金的投放量,调拨线路的优化问题就是一个产大于销的线性规划问题。在人民币生产量、各地的需求量、生产能力、运输能力以及各地发行库的库存容量等已知或者可预测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以下模型调整和优化布局,从而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这里以6家印钞厂(不考虑硬币)、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例构建产销不平衡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含义是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的最小化。其中kj是单位人民币发行基金的仓储成本(平均仓储成本)。
约束条件(函数):
(三)合理规划钞票处理中心
残损人民币的回笼是人民币物流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对残损人民币的复点、对回笼完整券的清分和对残损人民币进行销毁等,这些职责的履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影响钞票处理中心的成本主要有两个,一是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问题,过多的钞票处理中心会加大了基建投入和聘用人员成本,而过少的钞票处理中心又会提高运输成本。二是钞票处理中心的布局问题。钞票处理中心需要安排在合理的地理位置,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针对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选择和地点选址可以按照如下线性规划模型来进行优化。
如果再考虑要将钞票处理中心适度集中,限制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可以再添加约束条件。例如m≤5,钞票处理中心的科学选址和选择合适的数量,将有助于降低回笼人民币的处理成本。
(四)改革人民币发行管理体系
一是改革发行基金发行管理体制,开展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发行基金,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为此,需要建立与发行基金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制度相适应的发行费用、财务分配制度;合理分配不同地区的工作量等。此外,也可同时开展跨行政区划清分回笼完整券、跨行政区划机械销毁残损人民币等工作。二是稳步推进第二代货币发行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人民币从印制企业到人民银行各级发行库的物流问题,其开发应用将有效地增强信息的处理能力。三是建立发行库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人民银行各级发行库可以建立专用网,提供客户服务端口与各金融机构库房管理端对接,通过来自各商业银行网点的电子数据交换,及时掌握人民币的供求状况。准确的需求预测又是实现发行库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发行基金调运保管成本的基础。此外,对于无库县,可以深入开展商业银行发行库试点,充分利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库房、保卫守押力量和安防设施,人民银行赋予机构管理库发行基金账务和实物、办理当地金融机构交取现金业务等职能。
(五)探索建立现金物流中心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可以探索建立现金物流中心,该中心可以采取具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自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形式,由人民银行主导,各商业银行参股,专职人民币的需求预测、运输、清点、回笼、销毁等工作。这是因为:一是按照第三方物流理论,企业(机构)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主I,将其它非主流业务进行剥离,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货币调运、清分、小面额货币清点等都不是主业,完全可以剥离进行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对于人民银行来讲,通过社会化的企业来进行货币调拨、清分、销毁等,也可以节约成本,国外经验也表明社会化清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按照物流中心理论,物流中心建设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组织和采用先进物流技术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现金物流中心的设置也可以达到降低人民币调运、清分和销毁等成本。三是按照供应链管理理论,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的整个过程可以作为人民币供应链,涉及印钞造币公司、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居民企业四类主体。在这一供应链中,人民银行完全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同盟),通过共同设立第三方机构来承担部分业务,降低各自物流成本,同时第三方机构的设立,也有助于降低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衔接。通过供应链管理,也便于对现金需求量进行较为准确地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1]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宝山.现钞物流学[J].金融研究,1998,(9):56-59。
[3]马国豪.人民币现钞运行成本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49-52。
[4]刘金坪,肖睿.货币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管理探讨[J].西部金融,2011,(4):41-42。
[5]王勇.物流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及优化计算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09。
[6]杨发根.流通中人民币最优化问题的探讨[J].武汉金融, 2010,(10):18-19。
[7]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8]朱南,王龙,Reginald D.Smith.成都现金物流服务中心战略选址探析[J].物流技术,2009,(7):127-129。
The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Renminbi Issuance and Circu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n Modern Logistics
DENG Shuren
(Hangzhou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Hangzhou Zhejiang 310001)
关键词:微型企业 金融支持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微型企业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扶持,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的关注也不够,存在着政策性的忽视问题。从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发展来看,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急需要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持,地区性的民营中小融资机构也有利于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微型企业及其融资相关理论
(一)微型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微型企业主要是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更为狭义的微型企业是指由10人以下的雇员组成的企业,该企业一般生产的产品类型单一,只有一个管理者进行经营和分配,企业生产规模极其小。传统的微型企业主要处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这些企业是由家族成员组成的,生产设备不够完善,基本上不设立具体的组织职能部门。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型企业表现出一些与时俱进的特征,如微型企业开始突破家庭关系的限制,把生产合作范围拓展到几个家族或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大背景中,开始致力于企业治理能力的改善,采用先进的集群化运作模式,逐步改善企业内部的文化内涵、职能部门设置管理等,在新的环境中,微型企业逐步有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更加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以弥补自身福利的不足。微型企业在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和福利保障方面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这是由微型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本规模决定的。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微型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以其它的方式关心员工以及员工的家属,这样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强的凝聚力,获得员工的认同感,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企业的员工会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更多地向行业协会寻求帮助,增强谈判力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如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投资力量小、员工少等,大多数不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发展也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及金融企业的融资帮助,因而微型企业倾向于抱成一团,实现资源的共同分享,交流学习,互相扶持。微型企业开始寻求在同一行业内进行联合,组建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与那些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竞争,这样也有利于向政府提出一些政策优惠的建议,提高话语权。
第三,组织形式的范围更为多样化和全面化。过去的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以家庭为起点的,更少的有一个人的微型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合作制,在合作制下,微型企业往往由业主个人和拥有稀缺资源、能力的相关人员出资并共同具有所有权,共同经营,共同实现企业的发展,共同承担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
(二)微型企业的发展意义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曾大力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因为微型企业有利于推进社会整体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改善和支持民生,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大力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是力求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不利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民众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引导这些就业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对解决就业、促进交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微型企业还有利于激活民间创业激情和活力,保持民族特色工艺和产业的兴旺发达。一般的微型企业都主要从事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微型企业的发展能够让地区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两种: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盈余的转化为内在投资,是从企业内部得到的资金。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吸收企业外部主体的投资所形成的借款。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都经历了由内源性融资为主到外源性融资为主的转变过程。
1.发达国家微型企业融资方式简述。美国拥有着发达的市场和健全的机制,微型企业利用金融支持获得融资的难度相对较小,微型企业采用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美国有许多可以直接对微型企业进行融资的非银行机构,微型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和成本进行直接融资,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对相关融资公司的政策性支持和倾斜,这是美国政府大力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的结果。间接融资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由于商业银行一般对微型企业借款的限制比较多,美国政府帮助微型企业进行担保,这样使得微型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的难度也大为降低。
日本微型企业的融资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逐步形成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补充三者相结合的模式。日本的微型企业融资选择与美国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企业较多的采用间接融资,即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因为日本证券交易市场不如美国发达,所以政府在对间接融资的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方面做出的努力更多。从发达国家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可看出,微型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方式比较适合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而微型企业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如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直接、间接地提供政策性融资的模式主要适合于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国家。
2.我国微型企业信贷方式选择。根据以上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由于我国的证券和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所以我国微型企业信贷可行性路径应该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为了推动微型企业的融资进程,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微型企业的融资过程,对微型企业融资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的力量直接建立金融机构,这是一种不接受存入款项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对微型企业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项目可行时,对微型企业进行融资。政府也可以间接支持金融机构,政府为专门服务于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微型企业融资的门槛放低。民间融资微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小、短期性强、频率高、周转速度快,企业大都从亲朋好友或他人处获取贷款,这种民间融资方式可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微型企业也可以通过民间融资方式获得借款。一种是指个人高利率借贷,这种方式借贷的利率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且能够借贷到的款项数额很小,通常需要微型企业进行大量的抵押。二是互融资,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微型企业有足够广阔的人脉,请求有关系的个人加入企业的运作,相互帮助,当企业的资源很广、项目盈利性好时,通常能够快速得到融资,借款人也可以得到相关的分红性质的收益。
微型企业取得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一)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不发达
由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微型企业融资路径可知,微型企业要想顺利通畅地取得直接融资支持,就必须依附于强大的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然而我国真正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证券交易和融资市场并不发达,我国的金融体系和融资环境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所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我国融资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却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 所有资本市场制度的设计都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而来,所以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如在债券市场融资制度上,政府对发行主体的准入条件作了严格的限制,并且配有繁杂的审核批准手续流程,微型企业想要通过直接融资是很困难的。我国的微型企业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融资,因此得到的贷款非常有限,融资手段极度缺乏,融资的成本很高,融资需求也不能够迅速地得到满足。
(二)银行与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对称机制
由于微型企业比较分散,规模小,社会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体系能够对微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发展潜能做出一个有效、可信的评估,也没有机构能够对微型企业的借款提供强有力的担保,加上微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健全,财务和经营信息并没有明确的披露机制,所以这就导致了信任关系很难在银行与微型企业之间建立,银行与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对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金融机构一般会要求微型企业进行资产的抵质押,银行对抵质押的资产的评估一般实施严格的准入程序,这导致了微型企业很难满足银行抵押担保的要求,微型企业也存在着许多机制不健全的地方,所以进行抵质押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这将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四)体制障碍
从企业的所有制方面来讲,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很大,相反,对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限制大,支持很小。我国长期实行的信贷市场利率管制,就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额度是有限的,银行对公有制经济通常都实施最大限度的帮助,这直接导致了微型企业的融资市场份额极其弱小。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例,在四大银行的贷款对象中,国有性质的企业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且贷款的限制较少,准入条件少,而对微型企业的贷款很少,基本上没有达到10%,其中还附加了很多借款限制,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微型企业的正常运作。
微型企业融资约束化解路径
(一)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
银行与企业无法建立信息对称机制而导致急需资金的企业往往会得不到银行贷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或者是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把微型企业的经营信息和发展状况实时地传递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终端上,这样可以使双方实现信息的对称,增强信任与合作,增加微型企业贷款的可能性。
(二)加大政府扶持以破解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题
发达国家政府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微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天然弱势,政府必须对微型企业的融资进行大量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微型企业的融资设立专项担保、对微型企业融资普遍实行扶持和优惠政策等,这样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善融资的制度环境。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组织机构
这是推行微型企业直接融资的强有力的手段,设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非银行系统金融组织机构有利于对银行系统的融资进行有效地补充,以满足微型企业对资金的不同需求。
微型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稳定,对我国整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发展环境赋予了微型企业新的特点,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制度和金融发展环境所造成的。微型企业在取得金融支持方面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所以银行系统和政府都要做出相关的努力,帮助微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6)
2.李日新.欠发达地区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经济,2007(4)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4.张杰,尚长风.资本结构、融资渠道与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科学,2006(3)
5.贾丽萍.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9(8)
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erce,e-trade)从英文的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利用现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的实质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及管理信息系统。再具体一点,它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 to B方式)两种。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3.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4.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5.电子商务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比如你通过打电话或发传真的方式来与客户进行商贸活动,似乎也可以称作为电子商务;但是,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才行。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1电子商务的分类及模式
1.1.1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分类
(1)完全电子商务:即可以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交易。
(2)不完全电子商务:即指无法完全依靠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完整交易过程的交易,它需要依靠一些外部要素,如运输系统等来完成交易。
1.1.2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领域范围分类。
(1)企业对消费者(也称商家对个人客户或商业机构对消费者即B to C)的电子商务。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基本等同于电子零售商业。目前,Internet上已遍布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主要有鲜花、书籍、计算机、汽车等商品和服务。
(2)企业对企业(也称为商家对商家或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即B to B)的电子商务。
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是指商业机构(或企业、公司)使用Internet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企业或公司)订货和付款。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发展最快,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特别是通过增值网络(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运行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使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扩大和推广。公司之间可能使用网络进行订货和接受订货、合同等单证和付款。
(3)企业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在企业-政府机构方面的电子商务可以覆盖公司与政府组织间的许多事务。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网上采购。
(4)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政府将会把电子商务扩展到福利费发放和自我估税及个人税收的征收方面。
(5)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1.1.3按开展电子交易的信息网络范围分类。
(1)本地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利用本城市内或本地区内的信息网络实现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交易的地域范围较小。本地电子商务系统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或专用网将下列系统联结在一起的网络系统:一,参加交易各方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包括买方、卖方及其他各方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二,银行金融机构电子信息系统;三,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四,商品检验信息系统;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六,货物运输信息系统;七,本地区EDI中心系统(实际上,本地区EDI中心系统联结各个信息系统的中心)。本地电子商务系统是开展有远程国内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基础系统。
(2)远程国内电子商务是指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网上电子交易活动,其交易的地域范围较大,对软硬件和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商业电子化、自动化,实现金融电子化,交易各方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等。
(3)全球电子商务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参加电子交易各方通过网络进行贸易。涉及到有关交易各方的相关系统,如买方国家进出口公司系统、海关系统、银行金融系统、税务系统、运输系统、保险系统等。全球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繁杂,数据来往频繁,要求电子商务系统严格、准确、安全、可靠,应制订出世界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和电子商务(贸易)协议,使全球电子商务得到顺利发展。
1.2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定购、 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1.2.1广告宣传
电子商务可凭借企业的 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在Internet上发播各类商业信息。客户可借助 网上的检索工具(Search)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而商家可利用网上主页( Home Page)和电子邮件 (E-majl)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 信息量却最为丰富。
1.2.2咨询洽谈
电子商务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E-mail),新闻组(News Group) 和实时的讨论组(chat)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如有进一 步的需求,还可用网上的白板会议(Whiteboard Conference)来交流即时的 图形信息。网上的咨询和洽谈能超越人们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 方便的异地交谈形式。
1.2.3网上订购
电子商务可借助 Web中的邮件交互传送实现网上的订购。网上的 订购通常都是在产品介绍的页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提示信息和订购 交互格式框。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通常系统会回复确认信息单来保证 订购信息的收悉。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 息不会泄漏。
1.2.4网上支付
电子商务要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网上支付是重要的环节。客户和 商家之间可采用信用卡帐号实施支付。在网上直接采用电子支付手段将 可省略交易中很多人员的开销。网上支付将需要更为可靠的信息传输安 全性控制以防止欺骗、窃听、冒用等非法行为。
1.2.5电子帐户
网上的支付必需要有电子金融来支持,即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及保险 公司等金融单位要为金融服务提供网上操作的服务。而电子帐户管理是 其基本的组成部分。 信用卡号或银行帐号都是电子帐户的一种标志。而其可信度需配以 必要技术措施来保证。如数字凭证、数字签名、加密等手段的应用提供了电子帐户操作的安全性。
1.2.6服务传递
对于已付了款的客户应将其订购的货物尽快地传递到他们的手中。 而有些货物在本地,有些货物在异地,电子邮件将能在网络中进行物流的 调配。而最适合在网上直接传递的货物是信息产品。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它能直接从电子仓库中将货物发到用户端。
1.2.7意见征询
电子商务能十分方便地采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格式文件来 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形成一个封 闭的回路。客户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更使企业获得 改进产品、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1.2.8交易管理
整个交易的管理将涉及到人、财、物多个方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及企业内部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因此,交易管理是涉及商务活动 全过程的管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管理的网络环境及 多种多样的应用服务系统。这样,能保障电子商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2.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战略方向
2.1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中国网络发展的规模决定了其市场容量和商业机会的有限。中国现有不到5000万的网络人口中,真正具有消费实力并能形成购买力的群体,依然远不足以与现实生活中的传统商业模式相匹敌,同时,目前网络人口的结构也决定了只有少数商品可能马上在网络上销售。
直到目前为止国内依然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企业,现有的物流企业体现出分散的多元化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商品的长途运输或者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群体望而却步。而在关于电子商务的诸多讨论中,几乎所有的理论探讨实际都在这个方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个问题却是致命性的。以往那些到网络上开店卖东西,想借电子商务捞点实惠的"网络投机"行为之所以无不以彻底惨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从最基本的要求上,满足消费者在等待订购物品的发送时间和代价上的要求。
中国的消费市场一向缺乏信用消费的概念的支持,与此相关的就是货币电子化进程的缓慢。其实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定中国的消费者就一定会比外国的消费者更抵触信用消费,那些出国定居的中国人在国外也会象当地人一样采用信用消费的方式购买商品,之所以形成国内外的巨大消费行为反差,其根本的原因就在国内金融体系的呆板和缺乏服务意识上。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画地为牢,迫使那些想尝试信用消费的人必须为此付出额外的巨大精神和财力代价,于是当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出现时,我们的消费者根本无所适从,而消费者的反应冷淡反过来又给了那些金融部门以口实,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因为没人做,所以没人用;因为没人用,所以没人做"的怪圈。这个怪圈一天不打破,中国的电子商务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2电子商务市场战略
2.2.1.卖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指由单一卖方建立,以寻求众多的买者,其目的是建立或维持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势力的市场战略。例如,由全球最大的网络路由器生产商思科(Cisco)系统公司建立的因特网站,使顾客能够了解他们订货的全过程,检查生产提前期、价格、订货和货物发运的状态,并在网上获得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目前,这个站点每年销售30亿美元的产品,约占思科公司总销售额的40%。此外,通过在网上技术文件,向顾客提品信息,思科公司每年节约了2.7亿美元的印刷费、订单及其处理错误损失和以电话为基础的技术支持费用。其网上营销也通过加速订单处理和订货状态实时跟踪而增加了顾客的品牌忠诚。
2.2.2.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旨在把市场势力和价值转移到买方的市场战略。虽然很多情况下涉及中介商,但有些特别大的购买者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市场。例如,日本航空公司是一个机上消费品的大客户,它经常在其网上诸如塑料垃圾袋、一次性杯子等产品的需求信息,以便发现最有吸引力的供应商。
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除了由一个购买者直接建立的电子市场之外,还包括买方型和买方合作型两种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在线自由市场”(Free Markets Online)公司建立了一个典型的买方型电子市场,该公司为传统的工业企业寻找一批竞争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供应商。该公司提供一次离线(offline)服务,它针对每一个买主的要求,寻找出一批潜在的供应商,一旦这批可行的供应商确定后,该公司为这些供应商进行一次为期3个小时的网上竞价。“在线自由市场”公司建立的这种买方型市场帮助买方迅速有效地获得了满足其专门需要的供应商,更重要的是,供应商之间的网上竞价使买方购入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价格下降10%--25%。
买方合作型电子市场则采用另一种方式。它把若干公司的采购联合起来,以增加其讨价还价的能力。“TPN登记表”公司是由通用电器信息服务公司和汤姆生出版公司出资成立的一个合资公司。刚开始,它仅为通用电器公司灯泡事业部属下的各分厂进行联合采购,后来扩展到通用电器公司的所有事业部,现在,它的服务对象已经超越了通用电器公司,成为包括通用电器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进行联合采购的公司 。这一买方合作型电子市场大大降低了订货的处理时间(例如,使通用灯泡分部的订货处理时间从一周下降至一天)、减少了订货处理成本,而且使采购物品的价格下降了10%--15%。
2.2.3.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建立,以便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的市场战略。“快速配对”(Fast Parts)公司是一个专门交易积压电子元件的电子市场。它拥有大量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的信息。通常,该公司根据不愿对用户公开公司名称的企业的积压电子元件的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市场对商品进行拍卖。这使三方都受益:卖方获得了比传统经销商出价更高的销售价;买方则以市场价迅速获得了它需要的电子元件,更重要的是,“快速配对”公司检验了这些产品,并给予这些产品以完全的质量保证;“快速配对”公司则赚得8%的佣金。在这个市场中,三方都是赢家,输家可能只有传统的经销商。
但是,中介控制型电子市场的出现并不必然排斥传统中间商。例如,“数字市场”(Digital Markets)公司建立了一个以电子元件为交易对象的电子市场,其目的不是改变买卖双方的关系,而是要使交易更有效率。它通过电子市场把买方的订单提供给分销商,再把价格、送货等信息反馈买方。“数字市场”公司还能使买方确认和跟踪他们的订单。为此,公司向卖方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买方则不需为此付费。
3.电子商务方案的设计
3.1电子商务服务器与电子商务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交易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还强调要使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
3.1.1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顾客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电子钱包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采用各种保密方式利用Internet上的电子钱包软件。目前世界上有VISAcash和Mondex两大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其他电子钱包服务系统还有MasterCardcash、EuroPay的Clip和比利时的Proton等.
使用电子钱包的顾客通常在银行里都是有帐户的。在使用电子钱包时,将有关的应用软件安装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利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货币或电子金融卡上的数据输入进去。在发生收付款时,如果顾客要用电子信用卡付款,例如用Visa卡或者MasterCard卡等收付款时,顾客只要单击一下相应项目(或相应图标)即可完成,人们常将这种电子支付方式称为单击式或电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钱包内只能完全装电子货币,即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电子信用卡、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电子支付工具都可以支持单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设有电子货币和电子钱包的功能管理模块,称为电子钱包管理器,顾客可以用它来改变保密口令或保密方式,用它来查看自己银行帐号上的收付往来的电子货币帐目、清单和数据。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还有电子交易记录器,顾客通过查询记录器,可以了解自己都买了些什么物品,购买了多少,也可以把查询结果打印出来。
3.1.2电子商务服务器
在网络上开展实际电子贸易和交易业务,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设立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通常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在客户机一端通常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有关使用电子钱包的软件可以向有关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索要,一般也都不用付费,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也就是说,电子钱包的应用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快捷。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服务器也使用了相应的密码加密算法,用来保护数字化的保密数据,例如对数字化签名的保密服务等。在服务器一端的服务器软件称为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也称电子商务出纳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已经建立了传统银行和Internet之间安全可靠保险的联系,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上通常采用三种付款方式,即电子信用卡与电子银行储蓄卡、电子货币与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客户持有的电子信用卡,可以用来购买各种“硬”货物,例如购买衣服、各种用品和水果等。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对于每天都要发生的上万笔的信用卡帐务往来,当天都能及时处理,顾客利用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电子商务支付工具不仅可以购买传统的硬货物,也可以用来购买“软”货物,可以转让他人,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几乎所有花费都可以使用。使用电子零钱(也叫安全零钱)还可用于进行多媒体信息服务,如洗一张照片等。有人用Java语言编写游戏程序,例如编写一个像日本人玩的中弹子游戏等,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电子零花钱去玩游戏;可以用来购买一张贺卡送给朋友,也可以用来发送给朋友一份电子贺卡等。
3.1.3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交易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1)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订购货计划,进行货源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反复进行市场查询,了解各个卖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反复修改购货计划和进货计划,确定和审批购货计划。再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购货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2)卖方根据自己所销售的商品,召开商品新闻会,制作广告进行宣传,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制订各种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了解各个买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商品广告,寻找贸易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商品所占市场的份额。其他参加交易各方有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也都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做好准备。
2.交易谈判和签定合同。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即以书面文件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签定贸易合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可以签定电子商务贸易合同,交易双方可以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经过认真谈判和磋商后,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对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期、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全部以电子交易合同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签约,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签名。
3.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定合同后到合同开始履行之前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也是双方贸易前的交易准备过程。交易中要涉及到有关各方,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等,买卖双方要利用EDI与有关各方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直到办理完可以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4.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赔。
这一阶段是从买卖双方办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卖方要备货、组货,同时进行报关、保险、取证、信用等,卖方将所购商品交付给运输公司包装、起运、发货,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跟踪发出的货物,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按照合同,处理双方收付款、进行结算,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买方收到自己所购商品,完成了整个交易过程。索赔是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出现违约时,需要进行违约处理的工作,受损方要向违约方索赔。 3.1.4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程序
参加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做好交易前的准备之后,通常都是根据电子商务标准规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电子商务标准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应遵循的基本程序,简述如下: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报价请求(REQOTE),说明想购买的商品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回答该商品的报价(QUOTES),说明该商品的报价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订购单(ORDERS),说明初步确定购买的商品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对提出的商品订购单的应答(ORDESP),说明有无此商品及规格型号、品种、质量等信息;
客户方根据应答提出是否对订购单有变更请求(ORDCHG),说明最后确定购买商品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运输说明(IFTMIN),说明运输工具、交货地点等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发出发货通知(BESADN),说明运输公司、发货地点、运输设备、包装等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发回收货通知(RECADV),报告收货信息;
交易双方收发汇款通知(REMADV),买方发出汇款通知,卖方报告收款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发送电子发票(INVOIC),买方收到商品,卖方收到货款并出具电子发票,完成全部交易。
3.1.5电子钱包购物过程
这里说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如何利用电子钱包和电子信用卡进行购物交易处理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1.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角色
(1)顾客(购物者、消费者);
(2)销售商店(或电子商务销售商);
(3)商业银行(参加电子商务的银行,顾客和销售商店都在银行中有帐号或开设帐户);
(4)信用卡公司(顾客使用信用卡的服务公司);
(5)Internet(大众公用网络);
(6)电子商务服务器。
2.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工具
(1)终端(包括顾客使用的计算机、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
(2)电子钱包:电子钱包用保密口令保密;
(3)国际信用卡:信用卡号码采用保密算法加密;
(4)货物;
(5)电子订货单:顾客在计算机上输入的购买货物的订货单;
(6)加密电子购货帐单:上面有销售商店对顾客的编码;
(7)电子收据:销售商店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已经购完货物的顾客发送的电子收据。
3.电子钱包购物过程
(1)顾客(即购物消费者)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通过Internet(大众公用网络)查寻自己想购买的物品。
(2)顾客在计算机上输入了订货单,包括从哪个销售商店购买什么商品,购买多少,订货单上还注明将此货物在什么时间送到什么地方以及交给何人等信息。
(3)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与有关商店联系并立即得到应答,告诉顾客所购货物的单价、应付款数、交货等信息。
(4)顾客确认后,用电子钱包付钱,将电子钱包装入系统,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或电子钱包图标,电子钱包立即打开,输入自己的保密口令,顾客确认是自己的电子钱包并从电子钱包中取出其中的一张电子信用卡来付款。
(5)电子商务服务器对此信用卡号码采用某种保密算法算好并加密后,发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同时销售商店也收到了经过加密的购货帐单,销售商店将自己的顾客编码加入电子购货帐单后,再转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这里要注意商店对顾客信用卡上的号码是看不见的,不可能知道,也不应该知道,销售商店无权也无法处理信用卡中的钱款。因此,只能把信用卡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处理,经过电子商务服务器确认这是一位合法顾客后,将其同时送到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要进行应收付款钱数和帐务往来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结算处理。信用卡公司将处理请求再送到商业银行请求确认并授权,商业银行确认并授权后送回信用卡公司。
(6)如果经商业银行确认后拒绝并且不予授权,则说明顾客的这张信用卡上的钱不够用了或者是没有钱了,即已经透支。遭到商业银行拒绝后,顾客可以再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再打开电子钱包,取出另一张电子信用卡,重复上述操作。
(7)如果经商业银行证明这张信用卡有效并授权后,销售商店就可付货。与此同时,销售商店留下整个交易过程中发生往来的财务数据,并且出示一份电子收据发送给顾客。
(8)上述交易成交后,销售商店就按照顾客提供的电子订货单将货物(购买的科技书)在发送地点交到顾客在电子订货单中指明的朋友手中。
对于顾客(购物消费者)来说,整个购物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安全可靠的。在购物过程中,顾客可以用任何一种浏览器(例如用Netscape浏览器)进行浏览和查看。购物以后无论什么时候一旦需要,顾客即可开机调出电子购物帐单,利用浏览器进行查阅。由于顾客的信用卡上的信息别人是看不见的,因此保密性很好,用起来十分安全可靠。这种电子购物方式也非常方便,单击电子钱包取出信用卡,即可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立即确认销售商店是真的而不是假冒的。这是与单独使用Internet的最大区别。在只单独利用Internet采用国际信用卡购物时,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害怕销售商店是假冒的,顾客遇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假冒商店,顾客一买东西就让人把信用卡上的信息全部收去了,这样很不安全。有了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安全保密措施,就可以保证顾客去购物的销售商店必定是真的,不会是假冒的,保证顾客安全可靠地购到货物。
就上述电子购物而言,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即从顾客输入订货单后开始到拿到销售商店出具的电子收据为止的全过程仅用5~20秒的时间。这种电子购物方式十分省事、省力、省时。购物过程中虽经过信用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多次进行身份确认、银行授权、各种财务数据交换和帐务往来等,但所有业务活动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总之,这种购物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及面谈等购物方式,这是很有效的、保密性十分好的、非常安全保险和可靠的电子购物过程,利用各种电子商务保密服务系统,就可以在Internet上使用自己的信用卡放心大胆地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从整个购物过程看出,购物的顾客也仅仅就是输入电子订货单说明自己购买的物品,调出自己的电子钱包和电子信用卡,只要电子信用卡上的钱足够即可完成购物,并得到电子收据。这是一种与传统购物方式根本不同的现代高新技术购物方式。
3.1.6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给交易各方带来的利益
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在Internet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三方:第一方是顾客即消费者或购物者;第二方是销售商店或者销售公司;第三方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三方都能获益,才能保证这种电子商务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电子商务服务器充分保护了这三方面利益。
1.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1)对电子钱包安全保密:采用高级加密算法加密,保证电子钱包安全保密可靠,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
(2)对信用卡或电子现金进行安全保密处理。
(3)采取极为方便的单击式(也称为点击式)服务方式。
(4)实行完全的商业保险。
(5)从顾客的办公桌到销售商店和银行之间,在整个商务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支付工具和方法,保证安全、保密、可靠、保险地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帐款和结算。
(6)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电子支付手段和电子支付工具。
2.保证销售商的利益
(1)电子商务服务器保证销售商能够开展完善的电子信用卡业务、现金收付业务和使用应用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软件。
(2)销售商店完全是依靠商业银行进行确认和授权的,可以在线实时地进行电子信用卡的授权和回收。
(3)电子商务服务器保证销售商可以接受所有用户的电子货币登录,例如从POS、ATM、电话、电传、计算机、PCTV或TVPC等设备来购物的用户。
(4)可以和任何连接在Internet上的银行或者处理器进行连接。
(5)电子商务服务器提供了完善的支付手段,保证安全地进行交易,且交易过程极短,省时、省力、省人,方便快捷。
(6)电子商务服务器向销售商店提供了可以自由使用的各种软件等。
3.保证银行金融机构的利益
(1)电子商务服务器使银行金融机构几乎对传统的处理系统不进行改动,就可以对销售商和销售过程进行支持和开展服务。
(2)保证银行金融机构投资风险最小,开展服务的支出和投资也都很少。
(3)电子商务服务器可以在任何处理器的平台上使用,为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方便。
(4)电子商务服务器是可以信任的,且可以根据银行金融业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改进。
(5)以终端?终端的形式开展服务,对数据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提供严格的安全保密,保护了其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提高了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誉。
(6)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停地支持更多的贸易和交易,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大量业务处理工作,大幅度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3.1.7电子商务中的主要费用
关于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各项主要费用及其支付问题简述如下:
电子信用卡费用:由存取款人支付费用,代替以前的电话费用与有关信用卡操作的花费等;
电子支票费用:由银行帐户持有人支付费用,代替以前的支票处理和支票邮寄费等;
销售商店或者销售商人要对为自己开设帐户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支付少量的服务费用,使自己的商务活动完全成为现代新型电子商务活动;
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各方,需要支付很少的网络入网费和网络服务费;
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交易记录器、电子钱包管理器(WalletAdministration)、电子钱包的软件等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相关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直接调出来使用。
3.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三层结构
在电子商务时代,用户应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传统企业、电信、ISP应用的要求,电子商务的顺利高效运行需要在计算模式上进行重新划分。生产国产服务器的代表厂商联想今年已经全面转向中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为电子商务构建从前端接入服务、中端应用服务和后端数据库支持服务提供全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三层结构的电子商务体系。
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的需求
为什么会产生应用模式、也就是计算模式的变化呢?因为应用需求的拉动。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是如何生存的呢?根据一些权威的统计,如果要想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有以下三点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要以最短路径将产品或者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直销模式;第二、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给用户提供最便宜的产品;第三、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源或者信息,企业必须迅速得到各种必需的信息,这包括自身的信息和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的信息。这三点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利润。根据这个核心,传统的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需要有以下变化:
从传统的渠道销售模式转变为直销的销售模式,并逐步向全面的网络直销前进。要快速地从第三方得到所需的数据。由于公司本身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统计以及收集系统价格会非常昂贵,因此将会有更多的信息从第三方取得。将很多支持系统从企业当中剥离出去,转包给第三方,由专门的某些厂商来承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而企业本身仅仅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中,前端客户机上会有多种多样的应用,就拿ICP这种应用来讲,可能要在前端客户机上安装像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炒股、网上办公、网上学校、银行、图书馆,诸如此类众多的客户端的程序;而在后端服务器用来支持这些多样的应用,也就是说,它把三层结构当中的中间的应用层一分为二,就是一部分分给了前端客户机,而另外一部分分给了后端的服务器,也就意味着后端服务器除了有数据库和数据支持系统以外,还需要有一些应用支持系统。这种Client/Server结构,和现在用户的要求逐渐产生了一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于用户需要在客户端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要大家成为各种应用程序安装、配置和使用的专家。
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是一般采用长连接会话,它会严重占用系统的资源和通讯的带宽,因此会使系统的速度下降以及总体成本有极大的增加。
由于在服务器一端除了要支持数据库以外,还要支持其它的一些应用系统,也就是说它对硬件要求必然比较高,同时由于多种应用集中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系统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影响。而且系统调优困难,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调优的方法能够满足所有应用、所有服务的要求,所以说这个调优永远只能是一种折衷方案。系统的扩展能力极其有限。
构建电子商务三层结构解决方案
所谓三层结构是针对于过去的主机终端模式或者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区别而成的,它的特点是在后台有一个后端数据支持服务器,在中端有一群应用服务器,提供结合用户业务和具体应用的相关系统解决方案,在前端会有很多的接入设备,通过接入设备与客户机连接,如图1所示
三层结构在前端接入层实现设备功能单一化、系统标准化、设备小型化,并且在前端实现负载均衡。ISP、ASP可以用很多的机架式服务器来代替传统的塔式服务器,而每一个服务器所负担的任务非常简单,比如做成一个Web服务器,而这个Web服务器可以是一种标准的设备,它可以不带显示器,不带键盘,完全可以像现在大家常见的网络设备一样工作。随着设备的标准化和功能单一化,小型化成为必然需求,薄至1U和2U的机架服务器应运而生,国内最薄的服务器——联想万全1050r可以在一个标准机柜中堆叠达到42个,众多的超薄机架服务器通过共享一个存储阵列来实现负载均衡,也就是说把前端用户频繁的访问,平均分配给这些相对较小的服务器,轻松实现大服务器负担的各项任务,甚至比现在的这些大服务器工作得更加完美。同时联想在前端接入层提供有效的存储以及备份保障,这将极大地减少ISP、ASP的运营成本,成倍提高赢利。
在中间业务层,采用标准化的开发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应用结构上的统一,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高可用的应用系统。系统中采用了双机集群系统,在不重新改写应用程序的前提下,保证在中间应用层不会产生单点失效,也就是说在用户前端接入的时候,不会感受到中间应用层发生的任何变化,这和以往的主机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应用服务层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符合实际业务运作和具体工作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联想可以帮助用户构建ERP、CRM、Call Center等大型系统方案。
在后端数据支持层,是数据库系统和数据集中存储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实现了多种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存储设备当中,多台服务器同时读写并保证数据一致性。在数据库支持服务层,联想去年推出的国际领先的NS10000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系统可以真正让用户实现“无限扩展、永不停顿”的梦想,并且具备高达5个9的可用性,可以替代昂贵的小型机。
采用三层结构电子商务 跟上技术主流
许多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转型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现有系统规划建设当中,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采用了Client/Server结构,随着系统的增长,随着应用的增加,服务器由几台增加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造成机房管理混乱,存储分散,随之带来的问题不可胜数。所以,用户在未来的IT建设当中应该提早入手,跟上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助最好的技术和产品迅速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设备更新等问题带来的巨额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我们建议用户在考虑自身电子商务构建时应着重以下几个因素:
应该规划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系统必须具有高可用性。所谓高可用性就是容错能力。世界尚没有任何不停机的设备,因此必须考虑这方面的风险,必须有备份方案。
系统应该具备负载均衡能力。如果一个系统不具备这种能力,只是单机运作,任何服务器的资源迟早会被耗尽,只有具备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能力,才能够使整个系统在长时间内满足要求。
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现在企业数据量已经极大增长了,如果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备份,有可能一个星期六、星期天都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这种分散的存储方式带来了数据管理的困难,只有通过集中的存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包括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企业必须考虑到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
3.3系统结构
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论述。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由于电子商务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应用才能描述清楚系统架构。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系统是三层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是信息传送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手段,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传送方式;中间是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包括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和客户服务中心三个部分,其真正的核心是CA认证;而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是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
由于电子商务是用电子方式和网络进行商务活动,通常参与各方是互不见面的,因此身份的确认与安全通信变得非常重要,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中立的、权威的、公正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CA认证中心,它所承担的角色类似于网络上的"公安局"和"工商局",给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签发数字证书--"网上身份证",用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各自的身份,并通过加解密方法实现网上安全的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国情的特殊性,CA认证中心似乎需要政府的授权,但实际上,CA认证中心只是根据政府机构已签发的身份、资质证明文件进行审核,而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安全的会员制,因此CA认证中心的商业运作性质要大过政府行为,除非以后真正由CA认证中心来发放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等。
支付网关的角色是信息网与金融网的连接的中介,它承担双方的支付信息转换的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传统的封闭的金融网络能够通过网关面向因特网的广大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功能。
客户服务中心也称为呼叫中心,与传统的呼叫中心的分别在于不但支持电话接入的方式,也能够支持Web、E-mail、电话和传真等多种接入方式,使得用户的任何疑问都能很快地获得响应与帮助。客户服务中心不是以往每个企业独立建设和运作的概念,而是统一建设再将席位出租,从而大大简化和方便中小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提供客户咨询和帮助。 4.德瑞公司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通常,该公司根据不愿对用户公开公司名称的企业的积压电子元件的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市场对商品进行拍卖。这使三方都受益:卖方获得了比传统经销商出价更高的销售价;买方则以市场价迅速获得了它需要的电子元件,更重要的是,“快速配对”公司检验了这些产品,并给予这些产品以完全的质量保证;“快速配对”公司则赚得8%的佣金。在这个市场中,三方都是赢家,输家可能只有传统的经销商。
但是,中介控制型电子市场的出现并不必然排斥传统中间商。例如,“数字市场”(Digital Markets)公司建立了一个以电子元件为交易对象的电子市场,其目的不是改变买卖双方的关系,而是要使交易更有效率。它通过电子市场把买方的订单提供给分销商,再把价格、送货等信息反馈买方。“数字市场”公司还能使买方确认和跟踪他们的订单。为此,公司向卖方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买方则不需为此付费。电子商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关键性业务,方案设计要求在获得关键业务最高可用性的同时,降低总体成本,并可提供灵活的伸缩性,支持自动进程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能力,支持防止失效、失效恢复和潜在故障的预处理功能。
具体的要求包括: 关键业务实现永续运行;支持非平衡配置,即多台不同物理配置的服务器组成群集;能够基于应用的性能瓶颈监控,自动维护服务质量;实现对群集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管理。物流电子商务供应商的核心业务包括:综合物流服务、销售增值服务、以网上交易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物流支持,全面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买卖双方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在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基础上发展销售增值服务。
4.1方案简介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交易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该方案是基于应用级的高可用性群集应用软件,可以支持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实现超过100个节点的群集能力,具备优良的扩展性和强大的功能。作为多机的群集软件,该设计可保证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迅速切换到其它服务器上去。其切换速度可以由用户针对不同应用设定,一般情况下在数秒之内。群集内的任意一个节点均可作为控制台,配置结束后自动更新所有节点。该设计支持多种应用的检测和切换,包括Web服务器、IP、数据库、多网卡、网络文件系统(NFS)等。在同一节点下可以设置多网卡冗余,当一个网卡出现故障,该设计将自动启动另一网卡,无需进行节点切换。该设计还提供基于Java 的管理控制台,实现无人值守即可监控群集。
4.2该设计的特性
4.2.1跨距离保护并预防灾难
该设计能实现业务远程保护,数据和应用被复制并保存在替代站点上,因此可最大程度地保护业务。能保证在出现灾难和大面积的系统瘫痪时,应用和数据都能自动地保持连续,从而避免了在灾难后手动的数据同步要求。
4.2.2保证数据中心的连续运作和应用的高可用性
该设计使得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在系统错误、网络硬件错误、定期系统维护以及在终端用户工作量要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可用性。当某个应用失败时,该设计在同一台服务器或另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立即让它重新启动。该设计能执行多路命令,这意味着用户能让多个应用分别重新启动或者按照特别的需要在多个服务器上重新启动。
4.2.3灵活的资源管理和自动化操作
该设计允许灵活监控企业IT架构中的任意重要资源,包括服务器状态、应用和服务器性能、网络状态、网卡状态、存储状态等;它基于开放的工业技术标准例如TCP/IP和Perl,这可以使用户依据特定环境来制定合适的高可用解决方案。该设计 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对应用无影响的前提下简易、便捷而又有效地管理应用资源。
4.2.4非干扰的系统维护
该设计可以在工作时间里执行例行的系统维护,可以使用户把应用从一个服务器恢复到另一个服务器,确保运行不间断并将故障时间降低到最小。
4.2.5企业运行环境适用性
该设计可以在LAN,SAN,NAS,DAS和WAN环境下运行。除了SSI数据库以外,该设计还提供了各种适用性不同的域,在一个域中可以支持不限数量的服务器,并且支持资源环境要求的虚拟的数据资源。
4.2.6集中化管理
该设计的集中管理控制台通过各种服务器平台,可以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提供单独的界面。这种单独的管理方式可以降低用户的员工培训费、安装和操作成本。
4.2.7加强远程资源的自动管理
对企业中使用广域备份的用户来讲维护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巨大的工程保持系统的数据同步、程序处理、处理多个子网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用户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该设计则可以通过预定义一个自动高可用业务连续计划来使系统的维护能够自动、远程地进行,从IP地址的再分配到动态路由配置,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该设计的集中管理主控台来实现。当集成了该设计 for WANS这样的方案以后,就拥有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工具。
4.3该设计的实施效果
该设计集中采用了先进的群集技术,具有鲜明的高可用性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在具体的方案中,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它的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实施过程,有效地利用了客户原有的Web服务器,实现两个主应用的相互监控和切换,使应用中断的风险大大降低,保证了系统高可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客户的总成本并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该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级切换,本方案中的E3500服务器系统的所有资源被按应用类型分组,该设计按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两个不同应用进行检测,一旦某应用发生故障,仅仅将此应用进行切换就不会干扰其他正常的应用。
采用该设计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使客户的关键商务应用得到了保障。整个方案建立了合理的应用布局,既可获得数据的高度共享能力,又可以提高应用的恢复速度,并且有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系统的无缝扩展。德瑞公司的该设计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以经济的成本有效地解决原有的关键业务持续运行的问题。
5.电子商务实施与评价
DRP是管理企业的分销网络的系统,目的是使企业具有对订单和共货具有快速反应和持续补充库存的能力。DRP可以管理有实物的分销,也可以管理各种服务的分销。 DRP通过户联网将供应商与经销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公司和经销商之间实可以现实地提交订单、查询产品和库存状况、并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及客户支持,实现了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端的供应连管理,有效地缩短供销链。借助户联网的延伸性及便利性,DRP系统使商务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范围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企业可以迅速构建内部使用的B2B电子商务的平台,扩展现有业务和销售能力,实现零风险库存,大大降低分销成本,提高周转效率,确保获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DRP一分销资源计划系统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就是:
准确库存、销量、销售速度的及时掌握
要货计划/资源分配计划的合理制定
销售费用的严格控制
业务流程的严密跟踪和应收帐款的清晰控制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户联网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改造传统业务,加强企业管理,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由于每个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速度不同,我们为企业提供了分步实施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实现各种管理现代化的同时,为企业构建全新实效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将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需求,我们按照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先进的WEB开发技术,提供DRP分销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进销存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BO决策支持系统、BI商业智能系统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最早在中国倡导电子商务的IBM所展示的“行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包括办公 自动系统解决方案、电子支付解决方案等,并推出了面向财政税务、社会保险、地方政 府等电子商务系统的“电子政府”,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网络来实施。博览会期间举办 的各种专家讲座则明确宣称,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企业将彻底改变现有商业模式, 走向电子商务,漠视这种转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电子商务给所有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 战。对此,
IBM“群策群力,天下e家”的口号,颇有万众一心的意味。英特尔副总裁陈俊圣在题为“赢得网络经济优势”的演讲中指出,世界 正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远超人们的预测,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家 由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变为商务模式的竞争,企业应抢占先机赢得网络经济的优势。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政府机构都已上网,一些商家开始了网上电子商务,尝试网 上建立客户关系。北京西单商场也开始了网上购物,招商银行实现了网上交易付款,用 户也可以进入8848网上超市实现足不出户电子购物的愿望。但目前更多的企业还停 留在互联网商务模式探索阶段,网上更多的是企业品牌形象,炒概念,往往有网无货、 有货不卖,或网上支付得不到确认,有的网上交易烦琐得比直接购买还累,网民光顾一 次就发誓再也不去了。
电子商务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国内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同样是一个巨 大商机,这就是IBM、英特尔、惠普等海外IT企业对推动中国电子商务乐此不疲的 原因。IBM在中国发展了许多重要客户,他们为中国银行提供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使其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电子钱包及网上购物业务。而英特尔现在 正成为日益兴起的网络经济的建筑模块供应商。
相比之下,中国IT企业在这场竞争中又落于下风,尽管出现了深圳黎明这样对实 现中国证券全电子化网上交易做出了不俗业绩的企业,但更多国内企业在提供电子商务 解决方案中只有几个成功例子,发展的大客户很少。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商业模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此次博览会 渗透着这样的信息,机会总是青睐先行者,企业电子商务的先行者将拥有更多优势。
结
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器与电子商务购物过程,是电子商务技术的核心内容,广泛深入地研究各种电子商务购物过程,研究实现电子商务购物过程的应用软件和各种现代化电子支付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开展电子商务,还要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认证等高新技术。尤其要动员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和广大顾客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银行金融业要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海关、税务、商检、保险、进出口公司、包装运输公司等也要实现电子化和现代化。广泛深入地进行电子商务宣传、普及推广电子商务知识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鹏,刘冠芳.济南商务信息网, 2002,12
2 张史励,许国番.中国现代商贸经济,2001,4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资金 高等学校
一、引言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减少资金周转环节,加强财政监督,有效地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最初试点运行开始于2001年,并逐渐地加以推行扩大,现已在全国的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全新举措,没有前车之鉴,理论上的探讨论证就更显重要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由实践经验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优越性的充分展现,主张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甚或提升至法律的层面加以固化,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的强制性实施;另一种则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缺陷研究,主张淡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度约束性,更着眼于现实实际地适应性实施,甚或主张适时、部分地取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鉴于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各高等学校的广泛推及,笔者依据目前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实践,归理出高等学校制度实施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而引出对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实践运作中的有益之见,以期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调控,加大监督力度,稳定经济发展,实现资金优化配置而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的有益探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合理筹措调度资金,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与国际惯例实现接轨,适应人世的需要。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 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是为适应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库资金分散支付制度。通常是先由本级财政根据批复的各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将各项财政性资金分月或按项目进度拨付到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由各单位分散管理,再根据需要自主使用和支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的公共财政体系正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传统财政支付制度的弊端也愈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复、分散地设置账户。在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缴库、拨付都通过征收机关及预算单位设立的多重账户分散进行,降低了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同时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弱化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二是迟缓的信息反馈。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收支都分散在各预算单位进行,财务信息传递、汇总的延迟,降低了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利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三是收入中的缺漏。在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收入执行时常容易发生征收管理的不严和疏漏以及退库的不合规范现象,从而导致收入环节中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四是财政资金的分散滞留。传统财政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支出的执行是按分散拨付,分期使用的模式运行的;拨付与使用的不同步,往往使得相当规模的财政资金沉淀于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难以统一调度,造成大量资金闲置而国库资金缺乏的局面。不仅导致了低下的资金使用率,而且给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创设了条件,易导致腐败现象。五是财政资金监督的滞后性。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往往只能实施事后监督,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流向难以进行实时控制,使得资金的使用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由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以设置多头账户为基础的财政性资金分散管理的制度,已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效率的基本要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政资金管理的需要,必须加以变革,构建出适宜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又被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通过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的清算系统,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收缴和拨付支出,政府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直至收款人账户的全过程实施直接监督和有效控制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预算单位根据商品或劳务的所需提起申请,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进行严格地审核后,批复并直接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直达”,有效地减少了国库拨出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对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持续、稳健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政预算纪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各预算单位取消自行开设的预算内、外资金账户,将所有资金统一集中于专设的单一账户中。改变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多环节运行和多头账户的分散管理,实现财政资金的集中直接拨付。单一的结算环节,简化的运行模式不仅加快了财政资金的到位速度,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财政资金的缴拨成本,同时也强化了预算执行的严格性,从根本上杜绝了财政资金的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率。各预算单位专设的国库分账户和分类账户,明晰地反映出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使财政部门能够全面地掌握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同时,预算内、外资金的集中,各预算单位沉淀的资金统一汇集于国库,增加了财政资金的可调度总额,更利于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运作,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增强了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执行过程的监督。国库集中收付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指标与现实资金相分离,现实资金的所有支出拨付均需经财政部门的审批才能实现,财政部门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财政资金使用地全程,保证了财政管理和财务运作信息的通畅、透明,加强了内部的监督控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廉政建设。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了财政部门对各项收支的审核和监督,使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账目、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都纳入到合法、规范的管理之中,提高了收入来源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违规、违纪支出,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了腐败,促进了廉
政建设。五是有利于规范财务运作,提高管理水平。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将原有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或事中监督,严格规范了预算执行中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在建项目的实时监控,掌握了进展分期支付的主动权,从根本上防止了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控制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加强了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和使用申请的计划性、科学性及规范性,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关键在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根据财政资金的不同支付主体和支出类型,采取不同资金运作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制度和财政授权支付制度。
(一)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所谓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的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账户的资金运作方式。通常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工程性支出中的设备采购、建筑安装工程、工程监理等支出,以及集中性政府采购的物品和服务等支出应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要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月向财政部门报送财政资金的使用申请;当预算单位发生实际的业务支付时,再向财政支付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支付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及资金使用计划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查核实,确证无误后,即向银行发出财政资金支付令,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由银行进入全国银行清算系统进行实时清算,通过转账或国库支票支付的方式将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收款单位的银行账户。
(二)财政授权支付制度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财政部门在指定的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再由预算单位自行发出支付指令,通过转账或现金支付账目的支付方式。通常预算单位一般的小额支出和零星支出要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应由预算单位依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再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已批准的限额通知银行、预算单位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在预算单位发生实际的业务支出时,由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开具资金使用支付令,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授权支付中,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应在每天实行支付后,同国库进行资金清算,始终保持账户的余额为零。该账户应定时、定量地进行国库清算,并定时将账户资金的使用情况向财政汇报。由于银行间的结算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因而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在每次结清后余额都为零,并且财政资金的所有日常节余都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从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转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各预算单位沉淀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于国库,加大了财政实有资金的储备量,提高了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门依据预算的指标决定财政资金的支出,掌握了资金的支付权;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账户,既省略了繁冗的中间环节,又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的违规现象。
四、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困境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加强了财政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虽然没有改变高等学校支出的权限,高等学校原有的财务运作管理方式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得到加强的同时,由于传统理财观念和配套措施的滞后,也不可避免地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些方面遇到困难。
(一)高等学校理财地位的转变 在高等学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等学校将所有的财政性经费及业务性收入全部上缴到财政统一账户下的分类账户中,由银行代收和财政统管,并且财政资金的支出也须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高等学校这种资金缴拨支付的财务运作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自主使用经费的财务管理格局,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学校资金使用权限向财政部门的集中,改变了高等学校传统资金管理的观念与方法。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规定坚持预算单位的资金性质不变、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的权限不变及财务机构不变的“三不变”原则,不改变高等学校资金的支配权与管理使用权。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将高等学校预算内、外的所有资金全部上缴到财政统一管理,高等学校的财政资金支出须经财政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批方能支付,财政部门监督和控制了高等学校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的全部运行过程。这样,高等学校为保证办学、发展的正常资金运转,就要在编制预算时,全面、科学而准确地预测到自身全年所可能发生的全部业务情况,编制写入预算,申请充足的财政资金额度,使高等学校年度资金的支配、管理和使用拥有足够份额和支配度,减少财政审批束缚的压力。显然这样的做法有极大的难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全新的举措,没有过往的经验可循,人员的思想及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一些财政人员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对财政资金一切权限的上收,高等学校的日常开支的审批,有时需要多次往复才能落实。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权特别是财政资金的审批权和调度权已在实质上很大的程度上收归于国家财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被压缩成单一的预算管理活动,理财主体仅剩下单一的预算自主地位。
(二)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窘境 高等学校是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规范和调节着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以往高等学校的资金存放在其账户上,预算中没有立项的可调整追加,已有的项目资金也可挤占挪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各高等学校,而是由高等学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使用资金,而用款计划编报和批复的依据就是高等学校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预算资金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且进一步明确了“有预算才能支出”、“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等硬性的规定。高等学校不能再随意地调整与追加预算。尽管财政部门允许调整预算,但要以待调整项目事先有预算为前提,调整程序繁琐,批复时间滞后,当高等学校突然面临新情况或新需要时,就会因受到预算的限制和财政的约束而没有可用的资金。因此,高等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科学、合理、规范地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地细化预算编制,对各项专项支出设立项目库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使所有的财政资金支付都有明细的预算依据。但高等学校可能由于传统思维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全面而周到,并且目前高等学校正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资金支出,高等学校预算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窘境。
(三)高等学校资金筹措的窘境 新时期高等学校的蓬勃发展及大规模的扩招和基础建设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单纯“等、靠、要”的财政拨款已入不敷出,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资金成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顺利运行的关键。目前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
除了财政拨款,还有科研项目费、学杂费等业务收入。但这些收入来源并不足以支撑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高等学校仅靠自身的创收很难弥补。因此,银行贷款已成为高等学校当前筹措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同时,银行为了提高资产收益,降低贷款风险,在高等学校有存款和收费权作质押的条件下,往往更愿意主动为高等学校提供信用贷款,缓解高等学校资金来源的匮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取消了高等学校开设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账户,代之以在指定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只有计划额度,没有实体资金,余额保持为零即没有现实的资金存款。这样,高等学校失去了原有银行存款实体资金的沉淀和收费管理权的质押筹码,导致银行顾及信贷风险而不愿继续出贷,堵塞了高等学校向银行融资的渠道,降低了高等学校资金筹措的能力,增加了高等学校的筹资压力。
五、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摒弃了高等学校财政资金传统的分散支付方式,强化了财政资金的支出管理,克服了经费使用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改变了高等学校原有的财务管理运作方式,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但传统思维管理模式的残留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身的欠缺,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不免有一些难尽人意的地方。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管理模式,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能确保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的良性运作 一是明确规定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科学地界定国库支付中心的权利和义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预算执行的关键性制度。国库支付中心具有分配预算、拨付资金、审核和监督业务支付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的明确界定,将国库支付中心职权的行使限定授权范围之内,防止了超越职权、现象的发生。为国库集中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开辟了广泛的空间。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等学校具有向国库支付中心上缴全部资金来源的义务,又有按预算指标申请资金支付的权利。权利、义务的明确界定,确保了处于劣势的高等学校权利的有效行使,又避免了义务范围之外的超额负担,促使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良性运作。二是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合理、可行的固定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键在财政资金的支付进程。合理、可行的程式化支付程序,不仅可以减少遗漏、差错的产生,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高等学校业务需要的及时支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国库支付中心的权利在既定范围内中运作,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透明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促进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平、有效的运行。
(二)强化高等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顺利运行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是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有力手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了预算执行,明确了按预算支出,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渠道的硬性规定。高等学校只有编制出科学、充分的全面预算,才能避免资金使用中的短缺。因此,制定高等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应制定资金开支的信息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的步骤和范围,确保采集信息的充分性、真实性和确定性,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应制定全面预算的编制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办法和编制程序,采取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调整的规范实施;最后,制定全面预算的质量要求和纪律约束,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地细化项目预算,使所有的财政资金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各项预算定额的科学、合理、准确、详尽,严格控制各种非预算的随意性开支,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根据资金性质区分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确定适用的财政支付方式。另外,在全面预算的编制中,还应适当地考虑到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预算支出。根据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估算预算资金的使用量,编入年度预算,实际发生时则会有备而无患;且当突发事件产生了意外的资金支出时,也可以通过预算调整加以弥补,有效地防范了预算不足的风险,促进了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