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

第1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创新

共享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于美国福特公司,9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如通用电气、惠普等跨国公司。进入21世纪共享服务的发展步伐加快,到2003年,已有86%的世界500强企业建设并实施了共享服务中心。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共享服务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共享服务是指将集团所属各企业某些具有同质性的业务分离出来,整合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并采用相同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处理,为整个集团提供某种专项服务,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是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它秉承了共享服务的协议性、服务性、技术性、规模性、统一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将“分散”于集团所属各企业中的具有同质性、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并按照“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对业务财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战略转型,实施财务共享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悄然兴起。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对内投资规模加大、对外“收购兼并”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和多变,使集团管控难度加大的同时经营风险也在上升,因此客观上要求集团必须改变经营方式,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优”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掌握着企业经营状况核心数据,并具有专业服务技能的财务部门承担起“战略家、管控家、推动者、运营者”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运营和决策支持服务;三是对集团财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要求。由于集团所属的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加之新并购企业的财务文化整合,使集团统一规范和标准执行的管控难度加大;四是新增分子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不仅使财务整体运营成本增加,而且使集团财务信息合并集成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是触发企业转型的原动力。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集团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应转向“质”的提升,只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财务必须选择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服务恰恰顺应了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方式转型的需求。

二、协同共赢,共享服务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价值创造

(1)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各企业基础性财务事务交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在客观上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创造了条件,而这种分离正是集团发展对财务转型的要求,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使企业一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更有价值、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与业务紧密结合的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实际参与经营活动、业务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实现财务与业务无缝对接,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又使财务在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这是共享服务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必然结果。(2)采用“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使流程梳理必然涉及对前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从而使经营风险的控制点前移。不但可以促进“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标准化”的实现,而且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经营。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在强化集团控制功能方面的重要体现。(3)在未实现共享服务之前,各企业均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要求每个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分管业务涉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把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能独立完成账务处理、报告与分析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可以缩减人头数,即使新增分子公司,也无需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工要求,如同工业化流水线,各环节工作都较单一明确且可量化,既能保证流程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绩效考核。这是财务共享具有成本和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4)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同时也将影响和改变集团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与方式,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与集中采购等,有可能带来整个集团运营模式的深度变革。这是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生示范效应的体现。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

财务共享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会计核算体系及操作流程来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对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未来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依据本集团的整体现状、管理要求及发展战略,按照“职能优化、流程高效、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质量提升、循序渐进”原则,制定适合本集团的财务共享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组织形式的选择、目标制定、中心定位、IT支撑等问题,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形式,从取得服务角度看可划分为自建和外包,从服务对象角度看又可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形式。那么究竟哪种组织形式是最好的,只有根据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做出合适的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的价值。目前就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普遍存在分子公司数量多、层级多、分布地域广、财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财务共享又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同时出于财务信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考虑,因此,更适宜选择自建的内向型组织形式。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不仅是衡量财务共享项目建设进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检验项目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总目标应重点围绕整合会计基础、提高效率与质量、提升集团管控、适度成本节约四个方面。整合会计基础。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纳入财务共享的企业范围和会计核算业务范围,结合项目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通过统一核算政策、统一核算口径、移交共享中心等方式,实现核算规范、数据可靠的基础整合目标。提高效率与质量。在财务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业务与财务对接流程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通过流程管理,把复杂工作清晰化、简单化、标准化,即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诊断,进行流程再造及持续优化的控制管理,确保流程处理更加高效和透明,促进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提升集团管控。财务共享强化集团内控和防范风险是指,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使业务与财务集成,从而实现对经营业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把传统的会计业务按照“工厂化”方法运作,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阻碍和面对面服务人情障碍的局限性。适度成本节约。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价值链上的成本和共享中心自身岗位设置成本的控制。一是在项目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应用最新技术手段,实现与外部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商旅服务等机构相关信息的链接,以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及管理成本;二是减少人头数及降低基础业务处理的用工标准,节约人工成本;三是应选择薪酬水平较低地区作为中心基地。

(三)中心的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中心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中心的职能定位。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作为集团独立的职能部门,与原财务部门处于同一行政管理级别,统一受集团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二是在现有财务部门下设一个中心,隶属于财务部门。笔者建议采取第一种组织形式,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从组织形式上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分离;二是职责划分清晰,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及绩效考核;三是有利于调动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有赖于其职责的确定。按照共享服务的理念,其职责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一是业务量大且具有同质性的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如货币资金结算、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费用报销等业务的会计明细和总账核算,包括关联交易核算与核对业务;二是具有专业化标准的业务,如对外提供的各种单体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编制的管理分析报表;三是支撑整个集团会计质量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等业务管理。据此,笔者认为中心的职能应定位为集团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决策支持与价值创造中心。

(四)IT支撑与保障

目前ERP、文档影像、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数据库、电子商务、电子账单系统等IT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由于项目启动初期IT投入较大,因此,集团在进行财务共享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时,应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和设备情况,及已应用的系统集成或对接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企业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定位评估。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IT设备;另一方面,确定是否需要外部IT咨询或对外部IT咨询支持的依赖程度,否则可能导致项目方案无法落地、或因过度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四、攻坚克难,集成创新,创造财务增值服务

(一)项目建设推进的保障措施

(1)高屋建瓴,由上至下。财务共享必不可少的成功条件是明晰的愿景战略及管理高层的支持,项目组建需要得到上至集团高管下至各企业管理者的强有力支持,并明确其在项目推动及执行中担负的职责,以确保项目在实施推进中所需要的力量。(2)借助外力,专业支持。鉴于财务共享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集团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考虑是否对外招聘财务共享和IT咨询顾问,负责在项目规划与实施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专业支持,并系统地预计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3)宣传贯彻,全员参与。在项目启动初期及实施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宣传工具,必要时可外聘专业机构进行宣贯培训。(4)总体规划,策略实施。在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集团管理需求和战略发展的实施策略。一是工作方式的选择,即先将人员集中后再进行流程再造,还是先进行流程再造,再将人员集中;二是实施方式的选择,即是采用逐步实施、全面实施、还是试点实施。上述实施策略各有其适用性,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选择,否则将影响共享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将带来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业务与财务对接、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财务转型三个方面。业务与财务对接方面的难点,是指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分子公司众多且分布广、企业层级较多、组织架构不统一、涉足行业多、信息系统差异大等情况。由于财务共享不仅涉及财务业务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所以必然产生业务对接点多、涉及面广的问题,还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流程标准化又是财务共享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深入业务一线调研,是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促进实现业务财务流程对接的重要手段。

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难点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并存,并且各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风险控制点也会存在差异、财务系统与异构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将业务财务信息集成到统一的系统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进集团主流财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统一核算科目体系、核算流程、报表模板;另一方面,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做好财务与业务异构系统的对接,才能实现业务财务对接规范和流程优化目标。财务转型困难主要体现在,由于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财务的作业模式,一方面,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和共享财务在目前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对今后专门负责企业层面和集团层面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人员来说,对其业务素质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进入中心层面的人员来说也面临着工作方法、习惯、服务对象等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中心人员主要来自于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所以将导致中心在建设初期人员结构、薪酬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带来文化的“多元化”问题,加大了中心团队建设的难度。为此,应根据人员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差异化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其中针对来自不同企业同一岗位薪酬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方式,以确保中心人员的稳定。

财务共享固然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各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外部环境、业务类型、信息化程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国有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集团获得最大的增值。

参 考 文 献

第2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财务外包 财务共享 风险防范

一、财务共享外包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财务管理经历电算化后向共享外包发展,自八十年代首个财务共享中心成立后,财务共享中心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趋势。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特首先设立了首个财务共享中心。到了九十年代,杜邦、通用等相继建立了财务服务中心,陆续惠普、IBM等大型企业都在逐渐建立起了财务服务中心。同时,埃森哲、惠普等企业开始建立亚太区的服务中心,开始将共享中心转型升级。2005年中兴通讯成为首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国内公司。随后,各大企业都在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

最早的财务分散模式主要采用手工作业和记账的方式。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会占用大量的人力成本,模式较为分散,各个标准难以统一。这样导致信息传递慢,信息传递误差大,管理成本偏大等方面的问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到了财务集中的模式,会计作业也逐步开始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基础作业相对集中,标准开始统一。一直到如今的财务共享集中平台,财务集中的规模效应开始展现。共享集中平台的出现整合了各类人员、技术和资源,提供共享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模式,采用一致的标准、流程、系统和模式。同时还能外置部分职能,释放一定的资源。

二、财务服务机构的分类

根据调查,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类的财务服务机构,大致包括三大类型。综合资讯类,记账外包类以及解决方案类。各自在目标客户、优势和弱势方面都各有不同。

综合资讯类一般针对各大型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业务,针对各项业务提供关于流程外包的服务。但是在大型项目的执行方面略显弱势。由于大型客户的运营已经成熟稳定,并且具有较大的规模,各水平指标均已达到行业的标准,同时财务体系已经建立的很完备,在人员、资源和系统方面都很充足。企业都希望能有进一步多元化的发展。这样的大企业对安全和风险要求较高,同时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系统平台,能有更为高效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能够提供支持各项新业务模式的平台和解决方案。

提供记账外包类的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小型企业由于业务较少,组织结构不稳定,财务管理缺乏体系,规范性较差,缺乏专业的人员,在新技术和专项的业务方面需要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支持业务发展,解决业务难点,并且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但是提供记账外包类企业的缺点是针对的服务面太过狭窄,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提供解决方案类的一般针对中型的企业,例如网络电商和零售业。专门为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系统,延展性较低。由于中型企业都处在稳步运营的阶段,企业规模也处于增长状态,同时又有并购扩张的需求。企业自身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财务管理体系,但是还是不够完善,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该类企业希望能够对事务性的工作进行外包。在扩张并购中将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复制到并购公司。该类企业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更专业的财务管理的支持,需求更多的金融服务的支持。

根据对市场客户特征的需求的初步认识,我们看到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在针对中小型企业方面,应该是提供高附加值的组合业务模式。例如,提供一般的平台服务(会计核算、资金收付、税务申报等),同时提供一系列企业可能需要的综合金融服务,如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银行账户的管理等等。针对大企业方面,则是针对大企业的需求,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模式的规划、流程的设计、系统方案等方面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在人员的培训建设,生产组织的搭建,管理机制的建设,系统的开发和定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在运营管理方面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指标的监控,人员的输出,数据的分析等等。

三、财务三大主流程

从企业的基本业务活动中,我们梳理出了三大财务的主流程,从定单到收款、采购到付款以及记录到报告。

从定单到收款,其中所涉及的财务职能活动包括:资金的收款,应收账款的管理,订单的订立,合同的审批,客户的管理,收入的预测、税费的预测等等。从采购到付款所涉及的财务职能活动是资金的收付、应付账款的管理、定单的订立、合同的审批、成本的预算等等。从记录到报告包括账务的录入、科目的核算、费用的核算、出入库的登记、凭证的管理、票据的审核、报表的审核、报表的披露、合并报表等。根据这些职能模块,我们可以寻找到未来企业外包服务的提供方向,可以从资金、核算、税务报表这四大业务模块来考虑,搭建一个提供完善服务的财务服务中心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快速的综合财务管理服务,为客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首先在业务承接方面,通过跟客户的了解,收集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要定期更新反馈客户的需求,并且不断寻找潜在的客户。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为客户量身定制方案。在生产支持方面,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服务的方案的设计,同时配置好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各项目的管理,将业务和人力合理分配。同时提供质量的监控和运营的支持,进行整体运营的规划和日常的运营的分析。

四、财务共享中的风险以及防范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风险点。第一,管理的风险。资源如何合理的配置,财务共享的范围如何确定等问题等。第二,质量风险。企业如何加强对外包服务企业的选择和监督,推行财务共享外包的方法的选择等。第三,系统技术的风险,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和网络的建立,需要一个完备安全的系统平台。第四,人员的配置。由于采用财务共享外包模式,分支机构的人员变动较大,如果合理有效的配置好人员,提升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五,安全性风险。如何确保公司内部敏感数据得到有效的保管,不被泄露或是修改。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外包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条。第一,根据自身的需求,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案。要和共享外包中心随时沟通,随时关注流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第二,选择财务共享外包的对象时,需要制定好详细的严密的合约。制定出评判的标准和考核绩效的指标。对于质量把控的标准。第三,保证网络系统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备用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第四,做好员工培训和有效的人员配置,在转型的过程中,妥善处理问题,与员工积极沟通,采取各种渠道,使得人力能得到有效的额配置。第五,加强对共享外包的安全性的控制,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自钦.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第3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精品资源 共享课程 建设

课 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B02。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旨在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侧重的是视频资源建设,即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的全部录像资源。它与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精品开放课程。国家计划在“二十五”期间,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省、校中逐步开展。笔者学院积极响应号召,选取学院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方法、运行与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创建一支独特的教学团队,既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又引入企业外聘教师,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建设课程精品录像资源,从准备到后期处理,达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建设要求;建设优质的课程拓展资源,包括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

二、课程建设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高职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采用最新的制图国家标准,并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创设了9个项目内容,涵盖了制图各项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机械制图课程资源主要有:基本资源由课程组教师独立完成,涉及多方面资源建设,如教案课件、习题课、技能考核试题库、图片库、模型库、案例课等;拓展资源由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完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以在线测试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为依据,打破以往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课程中渗透CAD/CAM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实现学生手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统一,减少学生在CAD/CAM课程的学习学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所需的初高中预备知识,进一步扩大课程学习者的范围,为基础弱的学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三、课程建设方法

1.引用原精品课中的精品资源

机械制图课程组对原有精品课程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整理出一些精品资源,如制图的基本知识、企业的工程案例、经典的视图动画、热点问题、识图难点分析等。这些仍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内容,直接引用即可,不用重复建设,以免造成浪费。

2.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制图课程在非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为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中确定为专业课。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由课程组教师制定,并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论证,是经得住考验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从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情境设计、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意见。

3.资源建设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完成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课程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中心教师负责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日历、教案、课件、案例库等;而合作企业负责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如试题库、在线测试等。

4.课程运行与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机械制图课程组基本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将成果上传至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中。机械制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选取13G111在校生以及渤船重工内业分厂的30名职工作为首批运行试用者。通过运行和测试,渤船企业和学院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课程符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可以开通浏览学习权限,扩大学习者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人受益。

四、小结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为了评审,而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硬仗。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项有计划、系统的工程,需要课程组所有教师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打造全新课程,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经长.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冷国华,邵晓阳,束锁平.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3(1).

第4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1.教材内容不合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然而,从目前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看,三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复,这种教材体系的安排破坏了课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重复的授课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新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更新在教学中。2.“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通过黑板板书或放映幻灯片,逐章逐节地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很少采用其他灵活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形式。如回归分析、经济批量订货模型等内容的授课,很少涉及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怀疑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3.案例资源缺乏。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等。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案例的适应性差、案例的综合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为解决管理会计教学问题,西京学院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当下学生特点,试图找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共享平台建设“一师一优课”,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整合,最大程度地解脱教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设课程思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本课程在建设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重难点内容紧密结合CPA、CMA相关考点、商业案例比赛相关知识、论文选题等,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2.课程内容。根据建设课程思路,建课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篇、实务篇和拓展篇。基础知识篇系统地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实务篇是对基础管理会计知识点的运用,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分析、全面预算等;拓展篇是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延伸和拓宽,包括责任会计、行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内容,放在成本会计优课中介绍。而对于长期投资决策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等与资本运营管理有关内容,放在财务管理优课中介绍。3.授课和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建课时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讲义、微课视频、论坛发言、学习视频、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和自我测试等。讲义系统讲解每一项目和模块的知识体系;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强调重点和集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论坛发言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学习视频主要是收集网络资源中的优质课件,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多方位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自我测试等资源起到巩固知识和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丰富教学案例。为解决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匮乏的问题,目前西京学院一方面积极引进双师型的教师,聘请在企业有丰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该课程的校外导师;另一方面,西京学院积极开发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或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计事务,对企业进行理论指导,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结语

互联网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的转变势在必行,“一师一优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之举。在现有基础上,今后将继续丰富“一师一优课”的资源,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学习课程,营造良好的学风,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赵慧丽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

第5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2007年6月,山东省14家城商行的最后一家泰安商行挂牌成立。当年年末,1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不良贷款率仅为2.25%,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100%,2007年实现经营利润49.77亿元,财务状况良好。

在山东银监局看来,山东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比较均衡,并不适宜走合并的道路。山东银监局领导曾表示,就山东省实际来看,银行体系中缺少的不是为大客户服务的大银行,而是以中小客户为目标的中小银行,为地方服务、为市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区银行。不适宜走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组建单一法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道路。

在山东银监局考察各种发展模式的同时,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来中国寻找技术援助对象。经多方考察和交流,试点机会花落山东。

艰难的选择

据当时在山东银监局工作的黄鑫回忆,考察和交流后发现,德国数百家储蓄银行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常相似,都是独立法人,有的相互参股,有的在业务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IT浪费,形成合力,数百家储蓄银行只有两家信息中心支撑。

在信息中心的整合过程中,也不是所有的储蓄银行从一开始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IT系统交由信息中心统一维护和开发,有些储蓄银行直到现在也没有加入信息中心,自己成立了软件开发公司,多年来自行研发运维自己的IT系统,但是在考察中发现,这类的储蓄银行目前也难以支撑自己独立的信息中心,准备加入统一的信息中心。

德国储蓄银行的经验表明,成立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可以节约大量计算机系统重复建设所需的费用,比如大型发电机、机房恒温恒湿空调、大型变压器、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电力滤波系统、计算机机房场地的建设资金,以及计算机各方面技术人员的全套配备等。

黄鑫认为,商行联盟打造的区域性银行中后台共享服务中心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中小城市商行提供服务:一是促进联合发展提升区域性银行群体竞争力,全面支持区域性银行整体层面的业务拓展、产品与服务创新,灵活支持多种形式与多种模式的区域性银行之间的业务联合与共同发展;二是快速满足区域性银行的个性化业务需求,全面支持区域性银行作为独立法人行的业务运营与发展、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三是推动金融产品与业务的创新,跟踪研究国内外金融业务与产品发展趋势,结合城商行发展现状与客户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新业务;四是提供高水平的IT与业务运营平台服务,发挥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各城商行提供高效的运营维护服务。

成长的烦恼

平心而论,山东省内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省份的绝大多数城商行一样,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优势是在当地掌握着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资产质量和股权结构也逐渐得到了改善;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地域性限制、规模不大、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业务特色不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有IT能力不足导致对业务的支持不够,影响银行业务发展。

曾经在山东银监局工作过的黄鑫有着很特殊的感受,因为在山东地区,也有很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一进银行之后,看到他们的一些宣传架构,很多都是该行的相关创新产品,理财产品,但是到区域性银行看看,真正银行自己的产品可以说非常少。

区域性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临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信息系统的扩张也势在必行。

而随着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不断建设,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性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多,IT治理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自助服务渠道的建设,也是这几年区域性银行发展的重点。

伴随着高速增长,中小城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开始出现成长中的烦恼:大量增加IT投资,是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创新不得不做的选择,没有IT系统,业务无从发展;没有IT系统,跨区经营就无法实现;没有IT平台的建设,可以说银行业务发展寸步难行。但与此同时,IT风险却在不断扩大,夸张一些说,银行业正进入一个IT风险的高发期。如何驾驭风险,保障业务的平稳发展?

很多区域性银行,尤其是那些资产规模在三、五百亿元以下的银行,缺乏强大的信息科技团队和投入,间接导致发展过程中遇到产品缺乏、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是规模小的银行最头疼的问题。行里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一提到人才方面,一提到资金投入方面,各个行高管都非常谨慎和小心。资金制肘,如何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国有银行动辄一个系统上千万、上亿元,很多新产品可以迅速推出,但是区域性银行怎么办?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之下,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系统?

说到IT人才,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有50到100人左右的科技队伍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是现在很多300亿元以下的区域性银行,科技人员的数量有的还处在个位数。这些人轮流值班,很多的工作完全是一种消防队员的“救火模式”,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那么,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出路在哪里呢?

共享模式发挥作用

区域性银行的IT建设到底该何去何从?是自建,还是外包?还是共享?

外包,包括灾备中心的外包、研发的外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个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但是能不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小银行IT建设的长期问题?

对于自建,区域性银行建设IT系统在更新换代的时期,可能各个行都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巨资,投完了系统上线之后,这些系统如何能够持续不断优化,持续不断维护,使它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系统上线后的工作就是能让系统平稳运行,对于系统如何支撑现在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如何运行?各个行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即使有心可能也无力解决。

从商行联盟的实践来看,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不光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的共享,甚至是应用软件,也可以实现共享。

黄鑫表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的共享比较好理解,但是应用系统的共享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自己的有价值客户信息或重要数据被其他同行获取。毕竟这没有先例,其实,在技术手段上、在风险防范上,应用系统的共享已经不是难题。

共享中心的最大作用是克服了单体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共享中心来实现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整个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实现各个行以低成本的投入,获得一个高水平的系统。通过共享中心,可以在技术和业务等多个层面高质量、高效服务于各家区域性银行,这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统一IT平台的建设,大家把一些区域性银行的投入集中起来,可以更好地建设一套高水平的系统,而且通过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能够为系统的升级完善提供持续性的IT服务,这也是共享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

共享方式不仅局限于IT平台的建设,将来有了这种IT共享的基础,还可以为区域性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为业务服务才是IT共享的根本之所在。

大统一 小差异

一个共享中心,面对十几家成员行,未来将支持几十家,甚至更多的成员行。虽然成员行都是中小城商行,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区域,它们的需求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实现既共享,又有一定的差异呢?

比如,共享中心在数据组织和管理上一定要满足多银行的支持,数据是各家银行独立的资产,不能说因为系统共享了,这些数据也共享,是绝对行不通的。如何在会计核算方面,用一个系统满足多家银行的差异化需求?伴随着整个系统数据的集中,对安全性和性能要求会更高,央行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如何满足?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

在两年多的运行过程中,商行联盟一直在不断思考、不断解决统一和差异性的问题。为此,商行联盟提出了“大统一”和“小差异”的思路。对于大部分的同质化业务,前端的交易,业务处理的流程,风险的防控到后方核算的处理,没有差异化的必要,完全是可以统一的。

黄鑫介绍,联盟成立初期,的确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些问题在商行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已在持续解决。下一个难点和焦点问题就是业务的共享,就拿建流程银行来说,以单家银行的交易量、数据量来看,建立影像中心、单证中心、集中作业处理中心等大后台模式将又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庞大工程。如果通过共享中心的模式,大家建一套共同使用,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共享中心,利用共享的资源来做的话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服务的共享,通过共享中心,可以真正实现各家成员行的网点共享,这点确实对处于弱势的中小城商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共享中心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营业网点就可以几何倍数地扩张,包括对公的业务,对私的业务,在共享中心下的各个成员行的网点都可以方便地实施。

第6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难点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并有更多新型技术和工艺被应用其中,对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很多电力工程来说,其在施工阶段经常会因为外界因素影响,产生质量隐患,影响电力系统最终供电效果。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技术管理现状所存不足进行分析,并确定各技术难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保证各环节作业实施的规范性。

1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施工所需资金多,且对施工技术专业性要求十分严格,随着电力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也更为复杂,对施工和管理来说均具有更大的难度。并且,因为很多电力工程需要在特殊地质环境下开展,需要专业设备工具作为支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也更高,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对整个工程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的关键措施,应以以往经验作为依据,确定技术难点与要点,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施工方案和建设要求,提前编制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保证各个环节作业均可以有效进行[1]。另外,还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与施工团队保持良好沟通,随时掌握各环节施工信息,对施工技术进行动态管理,消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所有施工要求可以落实到位。

2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2.1 供电技术不专业

供电技术一直都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在电力企业内也与财务部、业务部以及管理部等存在密切联系,是保证高质量供电的关键。一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业务部与管理部进行有效沟通,并随着根据工程施工动态来进行信息交接和共享,但是在交接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对施工活动产生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部主要收取电力用户技术咨询方向费用,以及设备款、工程款、材料款等[2]。如果在对电力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各部门间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将会在根本上影响后续施工作业的开展效果。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

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需要保证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部门间的协调性,可以完全按照设计方案完成所有施工作业。并且在作业完成后遵循专业规范进行质量验收,并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便可向电力企业收取工程余款,并与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等支付余款,避免产生经济纠纷。但是在工程施工中,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在施工阶段存在较多的技术变更以及施工变更,且对工程量变化无法做好如实记录,加大了决算审核的难度,在针对工程余款问题上很容易产生纠纷,影响工程建设综合效果。另外,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无法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不规范行为,尤其是施工难点,作业质量无法达到专业标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3 施工人员技能低

电力工程项目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较高要求,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灵活应对各项问题,提高工程建设效果,充分发挥出各项基础具有的功能。但是就工程建设现状来看,很多项目为临时筹建,存在大部分非专业施工人员,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对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操作规范掌握不全面,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很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质量控制意识,投资效益观念和合同意识缺乏,不了解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与预算部门联系较少,不能保证预算的正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价格假象,导致很多机械设备订货时,主机附属设备与合同设定要求不同,为满足施工要求,还需要在施工前重新订购,工程造价增加[3]。

3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难点管理措施

3.1 电力施工技术优化

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综合效果为目的,将施工技术作为对象,结合以往经验确定难点后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管理,减少各类质量问题的产生。从实际要求出发,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强化管理,首先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确定各技术难点作业要求,保证所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对整个管理工作进行简约化和精细化处理。即保留关键环节,并重视各细节要点,积极应用各项新型技术与理念,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联系,保证施工信息的共享,争取在工程施工全过程内实现动态化管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后采取措施处理。基于此要求可以建立专业管理体系以及目标考核评估体系,对施工技术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例如在工程招标阶段接受后,供电技术电力企业业务部可以根据市场管理中心共享信息确定招标结果,并得到转交的图纸。同时,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可以根据采购与供应商材料相关要求,提前与供应商进行协商,按照施工需求来签订供货合同,确保材料和设备可以完全达到专业技术标准,满足施工要求。最后用户将工程预付款交付给企业业务部,并通过业务部将所有款项分拨给施工企业和供应商的预付款,确保施工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3.2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结合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复杂性特点,需要提前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施工技术实施和管理提供依据,保证所有施工活动的开展均按照专业标准体系来进行。其中,要重视责任制度的确定,对不同部门职责和权利进行划分,促使其可以有效完成该部门工作任务,并通过与其他部门间的有效协调,减少因交接不当而出现的问题,是保障工程施工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措施[4]。

3.3 加人员技能培养

施工人员是电力工程施工作业实施的主要对象,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可以达到施工要求,消除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落实奖惩制度,促使其可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与施工规范,保证施工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经济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熟知并掌握合同条款、管理要求以及索赔程序,可以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确定原因与处理方向,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管理,需要结合其具有的特点,确定工程施工要求,基于现存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在明确原因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所有环节作业实施的规范化与高效化,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冬燕.关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分析和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16(25):196.

[2]张达志.关于电力工程技术难点及施工安全的讨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210.

[3]徐斌.浅析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6(23):211.

第7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有些大型企业虽然对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财务的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一点认识,但是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假设相比差距较大[1]。在我国还处在工业还未实现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怎么健全的情形下就开始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财务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大量艰巨的任务去完成。当前主要存在企业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管理软件发展滞后、管理体制的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薄弱等问题。

(一)企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政策与之相配套,很少有能够确保计算机自身的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很难正确记录并反映商务活动的实质,并且提供及时的、准确的财务报告也相当困难,从而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确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会计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而现代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这无疑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当然,还有许多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处在不断地探索、改进和修正的过程中。

(二)我国财务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很少有人能独自研发适合自己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专业,国外有些公司的软件在企业集中管理方面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因其价格昂贵,再加上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点不相符,导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相对落后。因为当前我国软件公司发展较慢,导致我国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财务软件的正确选择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财务软件的正确选择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国内的软件开发公司因其规模较小,缺乏人才,开发能力弱,多以他们只能开发个别行业的企业管理部分功能软件。所以,我国软件公司要加强合作,相关部门应该组织集中开发与我国企业特点相符合的,能加强我国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进而加快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与国外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有较大的区别。国外许多大企业规模庞大,其主要实行事业部制和总分公司体制。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高度民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它能使企业有效地实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的集中管理以及合理调配资金等。与之相比,我国很多企业有许多法人,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有几十个到上百个附属公司,这些公司都强调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而附属公司承担着中国企业式的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所以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而且还是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肯定会存在体制障碍。

(四)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薄弱

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战略管理意识模糊使企业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先天不足。企业经营者都希望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因而衡量和决策企业资金投向的标准必然是资金回报率。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注重管理生产技术,而忽视或者不懂经营理念、战略管理,看眼前不看长远和没有扩张的动力。并且这些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就变得相当困难。因而,在资金短缺的状况下,企业管理者不认为对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是一种投资,而是视对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投资是一种浪费。现如今,有些企业买了一个财务软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只是一个管理软件能解决的。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时没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只重视财务部门的局部地方,没弄明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电子财务系统的建设很难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配套。最后在新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重新构建电子财务系统,而原有的不得不放弃。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由于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增强,计算机性价比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软件功能也日趋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电子财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去。要是不充分考虑电子财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衔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只是暂时的。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企业信息化工作比较复杂,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国家政策、领导意识、员工素质、客观环境、管理基础等,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应从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要抓住核心,讲究策略。企业最基本最核心部分的信息化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成功既可为企业理财提供有力的工具,也可为企业信息化积累经验,进而为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必然信息化。比如说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能实现生产经营权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最终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供销一体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所有的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并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3]。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改善财务信息化环境,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使企业更顺利的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应为财务人员培训计算机和财会方面的知识,把财务人员培养成具备深厚的财务管理知识、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正常有序的发展。建设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第一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的原则。第二,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加强维护财务信息系统,加强管理系统内各类人员,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二)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企业信息化建立不是单个企业能完成的事情,企业信息化建立的快慢直接决定企业界财务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水平。对于用户企业以及软件企业来说,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并且财务管理软件都要进行二次开发。财务管理软件必须要符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一定要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这才能加强财务管理。为此,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作用,在行业的基础之上联合攻关,加强供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进而加强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三)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为了尽快缩小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同时为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软件行业的发展规划,并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为重点,按行业制定有关标准,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4]。

(四)转变经营理念,实行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许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开始注册域名、建立企业网业,为了能够实行办公电算化。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有这样每个职能部门实行电算化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的错误观点。企业信息化管理能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信息畅通等作用,很多企业虽然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投入部分资金,并且了一定的基础,可是因为它的层次不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那些特点没有发挥出来,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必须要深刻体会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要以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而使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要想避免资金的反复投资和浪费,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要共享,要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假设。

加强硬件方面的投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企业各部门信息,信息资源应广泛应用到供应、生产、销售、库存物料、人力资源、资金调度等方面。通过在在企业内部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体系,将原来各部门之间传统的书面信息传递变为计算机网络间的数据传递和资源共享。会计信息系统要具备良好的而且能适应网络经济需求的网络管理功能,既能实现局域网管理,也能实现广域网管理。

加强软件方面的开发。首先是数据收集的功能模块。企业应以把握全局为思想,根据不同需要开发数据收集模块来完成各种数据的收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库进行规划,最终实现数据共享。其次是开发出相应的预算控制和会计分析模块。铜鼓软件将整年的预算指标按实际分布情况平均到每个月,提醒会计工作人员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我们还可以在完整的价格体系上要求控制软件计算出实物的使用情况,控制其过程,而不是有了问题再想办法补救,做到心中有数。会计分析程序会分析大量数据信息,产生分析结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说明,例如要对超出规定值的特殊情况加以解释,分析出产生特殊状况的原因及其影响,同时还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最后是会计预测功能模块。会计预测软件会分析多年的原始会计数据,找出构成会计要素各因素的变化规律,搭建出以内部实物、劳务和费用变化为变量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和预测,为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进行英明的决策做好铺垫。

(五)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关于财务信息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为了保证其正常安全的通信,安全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财务数据是重大的商业机密,竞争对手或者不法分子会非法截取这些数据,这些机密数据被非法截取后果不堪设想,黑客或竞争对手还有病毒是会计相关信息在网上安全的传递中最大威胁。防火墙技术是一种使计算机免遭病毒黑客攻击的一种技术,防火墙技术能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减少病毒及非法访问者的威胁的机会,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安全。网络系统有使用者和计算机组成,一个好的软件还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管理措施是一个良好的网络系统的基础,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网络系统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选择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并且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完善网络系统。

关于财务信息化内部人员的控制。一要加强组织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后,原有的会计组织机构必须做出调整,制定各类岗位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应该将系统维护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分开,明确系统使用人员内部权限的分工,不得越权操作。系统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排除系统运行中的故障,按时检查各部件的运行状况。系统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系统操作手册,进行凭证录入、审核、报表编制及输出等各种业务。二要重视系统维护控制工作,主要是对软硬件和数据的维护。对于硬件的维护,规范机房安全用电,安装防火、防盗、避雷等装置,制定关于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和更新等各项制度,最好派专人看管。禁止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删除,所有操作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做好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多拷贝几份数据资料,将其存放在不同的地点,按时检查,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破坏而造成的数据丢失的状况发生。三要做好系统安全工作[5]。使用对用户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授权是比较普遍的系统安全保护措施,这种方法是使用户、设备、文件有不同级别的授权,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简单,没有复杂的流程和繁琐的工作要做。为此,系统必须具有授权登录、检验用户身份和核对操作权限的机制,还要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密保护,防止他人修改和破坏。

参考文献:

[1]胡仁昱.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与信息化案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周蕙丽.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再思考.财政监督.2008.

[3]谭菊.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2010.2.

第8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传统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projec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more and more be project management into management agenda i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more and more appar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and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bring to the building project large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the projec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目前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可以讲企业的信息化是势在必行。同样,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及时、有用的数据,更好地为项

目管理服务。如何做好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适应当前新形式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项目管理面临的―个重大课题。

1传统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目前我国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就建筑承包方而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模式如下所述:

(1)从管理层次上划分

根据工程对象特点和经营管理水平,一般采用两级或三级管理模式。两级管理制:公司项目部工程队。目前施工企业一般都采用此方式,由公司直接和项目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它既能减少管理费开支,还能使资源配置优化。三级管理制: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工程队。对于企业规模较大,承包工程点多,而且工期又较长时,才采用此种方式在工程集中的地区设立分公司。它不具有两级管理的优点还消耗企业利润。

(2)从管理体制上划分

根据放权程度,分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集权制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分权制模式。前者把项目变成生产成本中心,公司总部就是利润结算中心;后者则是比较彻底地放权给项目部,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上交负全部责任。

(3)从承包方式上划分

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方式的不同。分为工程项目总承包、工程项目联营承包、项目班子风险承包模式。这些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迫切要求我们将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引入到项目管理中来。

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计量、财务、物资材料、风险、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需要在以往传统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事前分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动态的眼光、定性的数据来预测分析工程实际情况;还需要重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在三者之间作出平衡与抉择。

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准确地为建筑项目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以便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其本质是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采购、网络建设、应用选型等相关过程。

3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难点突出表现如下几点:

(1)沟通

从一般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最关心的是项目的成本、效益、进度、质量和合同,其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传统的沟通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的传递效率很低,已经很难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大量的沟通交流。

(2)数据

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等的数据量大、繁杂,要获得动态的数据,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工程项目的图纸、竣工资料等一般以纸介质形式保存的信息,查找和保存起来也非常困难。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行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3)不确定因素

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不确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成本、进度等因素,造成了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情况,使管理难度加大。

4 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基于项目信息管理的难点,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难点分析我们进行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1)业务化

计算机只是个工具,要让它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具体的业务整合。同时也必须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结合。

(2)电子化

信息化管理要求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文件和图纸要用相应的软件生成,纸介质资料必须通过扫描等手段进行电子化,这样计算机才能帮助大家进行管理。

(3)网络化

信息化管理必须借助于网络化环境才能实现,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方便的沟通信息、共享数据。可见,需要开发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的网络工作平台,以便提高更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运行的载体。

(4)规范化

规范化不仅仅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对输入系统的信息也要规范化,计算机无法处理凌乱的数据。

5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因素

概括起来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成本、质量、进度、合同、物资材料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项目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基本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另外由于国情的差别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问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很难推进。

(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另外对于管理来讲,信息只是基础的原料,信息是为管理、为人的科学判断和分析服务的,信息化系统的生存基础是对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6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收集的信息资源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实施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对项目实施高效动态管理;准确、快速地反映工程项目部的经营、管理、进度、财务状况;能够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工程技术、机械设备、合同、分包等数据库;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监控和考核;能够协助实现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为主,进度和质量管理为辅层层落实项目经营目标的责任机制。要搞好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收集以下信息资源:

(1)劳资信息:主要是各种人员的基本信息;

(2)合同信息:主要是各类合同,包括分包合同、变更;

(3)物料信息:主要是生产所用的各种材料、设备等;

(4)安全信息:主要是安全培训、事故记录等;

(5)质量信息:主要是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6)生产信息:主要是各种计划信息,实际进度情况记录等;

(7)技术信息:主要是各种施工法、先进工艺使用记录等;

(8)成本信息:主要是各种成本统计与分析数据;

(9)资金信息:主要资金计划信息,资金到位信息。

7结语

总之,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探讨适合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方法,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提高建设方的责任意识,强化管理职能,健全组织机构、注重程序、节点控制,严格履行建筑施工合同,狠抓建筑工程质量,加强施工安全,促进工程进展。以便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要武.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会斌等.企业项目管理实践 [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何丰.学习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9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

财务处被确定为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今年是学校确定的精细化管理年。财务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开会讨论、理论学习、校外走访调研等形式,逐步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将我处的精细化实践情况向大家作汇报:

一、全处动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确定财务处为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以后,组织了多次全处动员和学习活动,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提高认识,不能走形式,将精细化管理作为财务处的常态工作来抓,通过项目试点,分段实施的方式,用几年的时间,将财务工作全面精细化,最终能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全方面的良好服务。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节约经费支出,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服务。

二、专家讲座、出台方案、制定细则

抓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难点,为做好财务处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工作。先后请校党委书记周元武、副院长吴少新、总会计师高腊生等校内专家,主要利用休息时间,为我讲解有关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知识。

财务处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周书记在讲座中指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各类定额、标准。要在现有公务及业务经费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效果,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第二,要建立好项目库,尤其是设备及维修的项目库。项目库是一种建设规划,指导学校今后资金投向的基础。财务部门要善于把工作做得更主动些,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以项目建设单位为主体,做好各类基础库的建设。第三,要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学校负债建设新校区的现实情况下,财务处要把学校各类资金的调度权集中起来,合理利用资金,节约学校的每一分钱;

凝炼财务处精细化管理项目,吴院长要求财务处建立各类财务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正确处理精细化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

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注重财务规章制度的整理、岗位职责的细化、操作规程的规范等。总会计师高腊生强调。

迅速出台了财务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作了布署。同时选定了今年我处的精细化试点项目,根据专家们指导意见。制定了总额控制专项项目精细管理实施方案》主要为实验室建设和专项维修等两个项目。同时为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处内还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财务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将今年的各项工作作了具体分工。

三、沟通协调、分工协作、制定定额

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步骤,制定各类定额标准。也是学校实施经费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调控功能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实现学校编制科学、完整、有效的经费预算的前提。通过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拟建立学校完整的各类实物定额标准库。主要有各类维持类经费定额标准、学科、专业定额标准、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图书定额标准、基建定额标准。

目前实行的此类经费的定额标准已基本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1维持类经费定额标准库:通过合校几年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将在各部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作为今后此类经费预算的依据。

依据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大纲要求,2学科、专业定额标准库:拟联合教务处、研究生教育处、各院系教学单位。建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定额标准,作为今后学校投入此类经费建设的依据,凡超标准和没有标准的将不再安排经费支持。

建立设备配置定额标准,3设备定额标准库:拟联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各部门今后申请设备采购,资产处审核超过配置标准的将不再安排预算经费,以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建立维修定额标准库。作为今后维修经费预算的依据。4维修定额标准库:拟联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教育技术部、后勤集团等部门。

根据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复本率等情况,5图书定额标准库:拟联合图书馆。建立图书采购定额标准,作为今后图书采购预算经费的编制依据。

建立基建定额标准库,6基建定额标准库:拟联合基建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作为今后基建项目投资经费预算的依据。

非财务处一家所能完成,上述各类定额标准库。需依赖全校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以使我校的经费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能满足各部门的经费需求。

四、专人负责、强化督促、逐项落实

成立了精细化工作专班,为稳步推进财务处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负责督促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下面按我处精细化实施细则的内容,逐项汇报一下实施进展情况:

一)关于财务精细化建设项目凝炼情况

财务处各科室根据自身工作内容,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常态化的原则要求。分别拟定了分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目前精选的项目包括支出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申报、预算编制、专项经费、收费管理、卡务系统核算、财务信息平台、基建审计等17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拟定了建设的初步内容、建设目标等。

二)关于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建设

分科室拟定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各类工作流程、服务指南等,调查学习其它高校做法的基础上。并尽量以图、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展示。完善这类工作的目标是任何一个新人来到财务处,看到这些材料后,知道在哪一个岗位该负责什么事,该完成什么任务;任何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到财务处来办事,知道自已要办的事该走什么程序,该到哪一个科室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