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第1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定价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管理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收入比重小

在中间业务收费种类少、价格低等因素的作用下,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呈现出绝对额逐年增长、占比有所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所占份额很小,手续费收入仅占净利息收入的10%,而2005年花旗银行已高达163%。

(二)中间业务收费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些高技术含量、高收益、高层次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较少。其中保险、基金、财务顾问和信托等新型收费业务所占比重却相对较低。与之相比,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财务顾问、承销、信托、租赁、保险和基金等非传统收费业务在手续费收入中的占比非常高。

(三)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标准参差,定价机制不合理

调查显示,目前各金融机构支付业务收费价格标准参差不齐,各国有商业银行执行标准并不统一,这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错位竞争。国有四大银行经历了内部体制改后,建立了全国性的支付结算体系。而新兴的股份制银行由于企业客户占多数,个人客户相对较少,为了吸引个人客户流入,就出现了同一种中间业务,有些银行免费,有些银行收费,有些银行收费较低,有些银行收费较高的现象,这是错位竞争中的典型。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方法的建议

(一)改善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1.通过对法规制度的规范,促使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央行应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和全面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制定一个融理论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政策法规,主要应包括:中间业务的内涵和性质;中间业务的种类;不同种类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中间业务的科目设置、帐务处理;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及其具体内容;违规经营中间业务的处罚等等,使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协助银行主管部门监管的目的,共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完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

1.保证中间业务成本的合理归集和分摊

目前各商业银行虽然在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对中间业务产品的成本核算依然比较粗糙,还不能系统地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摊核算,只计收入不计成本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品种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缺乏,导致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应当建立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考核的成本管理体制并逐步向作业成本管理体制过渡,合理的归集和分摊中间业务成本,为中间业务定价提供科学的基础。

2.保证中间业务经营统计数据的获取

合理的定价要求有大量真实、完整、连续的与中间业务经营相关的数据。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可获得的中间业务经营数据相当有限,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中间业务统计制度。各商业银行只是对中间业务进行一些粗略的统计,中间业务收入大多在损益表的“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汇兑收益’,三个科目进行核算。因此需要建全中间业务统计制度,为定价工作获取充分的数据。

(三)建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管理机制

1.加强定价基础工作和理论研究

除了正确的成本归集和分摊外,单品种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关键还在于成本加成率的确定,这要求商业银行掌握确定加成率的相关数据和方法;组合销售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中组合的成本函数及需求函数的确定十分关键,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银行经营的历史数据,利用各种适用的计量方法对这些函数进行估计;根据变动成本及分摊成本等历史和预测信息建立量本利分析数学模型,确定保本点,对利润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于合理定价也是必需的;此外,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掌握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和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更是合理定价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些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是缺乏的,需要各商业银行配备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采用有关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分析研究,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2.加强对中间业务产品品种结构和市场信息的研究和分析

商业银行要增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商品意识,从市场角度赋予其合理的价格,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革新上的进展、替代产品的出现、自身经营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法的选择。因此要加强对竞争对手和自己的品种结构的研究分析,挖掘各种市场信息,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分别为各个中间业务产品选用合适的定价方法,实现精确定价,有力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具有定价自的中间业务产品,应完善成本效益核算和指标考核体系,采取适当的定价方法,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定价规则。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在遵循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下,应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制定合适的价格。由于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有些业务涉及到广大公众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价格限制对本行利润目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银行价格制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有些是市场竞争的中间业务,银行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制定价格,这些市场竞争性的业务真正显示出了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反映了价值规律,如果价格合理会提高银行的利润,如果不合理,不仅业务品种可能被市场淘汰,而且会降低银行的利润率,影响到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陈勉,浅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管理,邮政研究,2005,(06)

[2]王艳艳,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及创新发展策略的探讨,市场营销,2006(11)

[3]陈春年,熊普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策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03)

[4]阴切,赵星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对策,银行在线,2007(02)

第2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合理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168-03

一、我国中间业务定价权的历史变迁

(一)定价权完全归政府部门所有阶段。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对国家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按照统一标准收费,对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业协会按商业与公平原则确定收费或定价标准,商业银行应按中国银行业协会确定的标准收费。”同年10月,国家计委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银行系统有关收费政策问题的复函》,函中规定:“未经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不同城市间异地通存通兑业务收取手续费,对要求出具资信证明的储户收取证明费、对购房、购车等贷款人收取评估费、律师费、抵押登记费,在收取电子汇划费的同时继续收取邮电费以及银行同业公会制定收费标准的,均属于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的行为,应予以纠正。”从连续两个规定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在2003年10月之前一直由国家有关部门,如央行、物价部门或银行业公会来制定,商业银行没有制定费率标准的权限。

(二)商业银行拥有大部分定价权阶段。2003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四项基本业务(人民币开户、存款、大额以下的存款、销户)外,商业银行的各项服务业务可以而且必须收费,并且收费将分成两个部分。对结算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其他服务实施市场调节价,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自行制定和调整,但要求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应至少提前15天向银行业协会报告,并至少提前10天在相关营业场所进行公告。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项目主要是涉及广大居民和企业利益的收费项目,具体项目包括办理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价格的内容及其定价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价格的内容。一是中间业务的成本,如业务开发费用、宣传费用、人力成本费用、设备费用以及业务风险成本等;二是中间业务的目标利润,包括直接的佣金、手续费收入和间接的因中间业务带来的潜在收益,如业务带来的存贷款业务收益等。因此,其价格决定因素至少包括以下5个要素;(1)成本。包括开发服务的实际成本和风险成本,理论上这是中间业务价格的底线。正如M.A兹罗所言:“除非一家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做出亏本销售的决定;否则,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就是该企业的价格底线。”(2)供求关系。即现有的银行机构提供某一中间业务的总体能力和社会公众对该项业务的需求程度对比,反映为中间业务的需求弹性。该弹性主要取决于银行所提供服务的互补性、可替代性,以及中间业务相对于客户的价值。(3)顾客心理。指银行对所提供服务收费及收费水平变化的社会认可度,它受顾客收入水平、年龄构成、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诸因素的影响。按照格文(GWIN)的“利益定价”原理,价格是根据客户所感觉的从特定服务获得的利益决定的。如果一种服务的价值或利益在客户看来较高,他或她将更愿意支付一个较高的价格。(4)竞争。包括竞争对手的类似服务的定价。由于金融产品具有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克隆”的可能,因此,任何中间业务开发后形成的比较优势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竞争者的价格必然成为中间业务定价的一个重要指导价格。(5)政策。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对中间业务产品价格的控制政策以及同一时期政府的利率政策都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由于交易方式和风险程度的不同,中间业务价格的决定又因具体业务品种而各有偏重。传统中间业务,如、结算、信用卡、代保管及咨询等,其价格决定偏重其开发成本;而新兴中间业务即表外业务,如贸易融通、信用担保及衍生工具交易等,则主要考虑业务所承受的风险及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的目标。所谓定价目标,是产品的价格在确定后,企业应达到的目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地制定价格,而必须按照企业的目标市场战略及市场定位战略的要求来进行。因此,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产品,其定价目标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追求企业或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标。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意味着高价格,因为过高的价格会引起客户抵制、竞争者涌入,反而会引起产品的销量下降,降低总利润水平。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商业银行需要权衡产品的规模、成本和价格的关系、市场竞争状况,最终确定能够使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2.提高市场份额。抢占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目标之一,它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银行提高利润总额提供了保证。市场占有率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的综合反映,显示出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地位,高市场占有率使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市场控制能力,金融产品拥有更大的知名度,可以保证商业银行产品有较高的销售量。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商业银行通常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3.适应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往往对竞争者的行为十分敏感,尤其关注其价格变动。银行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价格战,导致两败俱伤,便以适应竞争作为定价目标,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竞争者的价格出售金融产品。

4.筛选客户。根据“二八”法则,20%的高端客户为银行带来了80%的收益。每个银行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银行必须把资源提供给能为银行带来更多收益的客户,为了抓住这部分客户,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银行有时会为中间业务制定较高的价格,阻止低端客户的进入。如银行规定国债的购买起点为5万元,以整万为单位增加,避免了小额客户占用资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存在误区。在我国,对以经营货币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获取存贷利差自然也就成为其最传统、最基本的利润来源,有些银行甚至90%的收益都来自传统存贷利差。像代收电费、工资等中间业务产品,通常情况下都是被作为拉存款拉客户的一个赠送品,基本上都不收费。久而久之,不论是委托方,还是用户,在享受着一些中间业务产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都觉

得免费是理所应当的。由于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存款,一直以来向客户提供“免费大餐”,而客户为了资金安全在商业银行开立了大量的业务结算账户,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管理费、保险费等结算账户,但是这些账户中大部分是属于小额账户(即日均存款金额小于500元)。小额用户对银行贡献利润少,而耗费成本多,所以,商业银行要向小额账户的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对于高端客户则继续提供“免费大餐’,并采取各种优惠手段以留住客户。实际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偏重于对自己贡献大的高端客户是正常的。因为高端客户在商业银行的日均存款量较大、结算频繁,商业银行从中得到的手续费收人远远高于低端客户的账户管理费收入。所以,商业银行按照“二八理论”来区别对待客户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商业银行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企业。

(二)忽视产品和服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它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业务产品虽然不使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但它仍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具有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运作。必须遵循成本与收益相配比原则,否则商业银行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着眼于客户的承能力,而忽视了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核算。经济效益不明显,一方面,难以调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设备投入减慢,设备维护资金不足,服务经营环境变差,服务质量下降。随着国内金融业务全面开放,商业银行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三)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制缺乏弹性。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制缺乏弹性,定价缺乏效益观念。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价格,基本上是统一标准,商业银行在执行时没有什么自,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准确体现市场供求关系,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自身成本及客户的差别,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这也是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自主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中间业务产品的自主定价,有充分的经营自。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合理定价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对银行的全部管理行为和业务活动进行量化,为计算银行及各项业务、各责任单位、职工个人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服务,可以为计算银行产品的变动成本、营运成本、网点成本、完全成本服务。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最终要转化为银行收入关键在于定价,使中间业务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合理定价的基础是有大量真实、完整、连续的会计数据。商业银行只有建立健全了会计核算体系,推进了全面成本管理,积累了大量数据,才能为中间业务产品的准确定价提供保证。而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只是对中间业务进行一些粗略的统计,中间业务收人大多在损益表的“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汇兑收益”三个科目核算。因此,应当依据“提供决策者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和有利于会计管理的会计目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体系,业务品种、业务项目、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主要生产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充分的、完整的数据化,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形成以全面成本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投入产出比为主要决策依据的内部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又为经营决策提供各种有效数据支持的完整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使会计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产品定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实施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以从客户偏好、销售地点、销售时间等角度进行。若以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细分,在不考虑性格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对产品的认识较为全面、对金融工具的特点有一定了解的客户通常是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他们可能为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承担一定风险。反之,经济实力有限、年龄较大,无法把握产品特征的客户一般仅具备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可通过观察、交谈或者问卷的方式把握客户类型。若以产品的销售地区细分市场,在发达地区,应注重增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不断创新,以产品的价值取胜,并在价格里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在发展中地区,则应侧重于服务和产品使用的便利,以服务取胜+定价适中。在欠发达地区,应侧重低风险的传统中间业务,低价位策略较切合当地实际。若以产品的销售时间细分市场,在市场价格处于有利于产品发行的时候,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可以相对较高,客户会因为对该产品的良性预期而忽视价格因素,其价格敏感性较低在市场价格处于不利于产品发行的时候,中间业务只能通过降低定价尽量争取客户。

细分定价有助于银行充分开发市场,减少价格浪费,实现利润和销售量的双丰收。但细分定价难以把握,对市场深入研究、细分定价的过程本身就将消耗大量的成本。同时,每一种细分定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统一的公式和实施方案。寻找一个市场划分的基础,就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市场划分的成败。

第3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本文选取十一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6-2011年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其中中间业务收入值选择各商业银行报表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或者“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数据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较迅速,业务量不断提升。6年来,各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呈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态势,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主要的中间业务市场,其中工商银行业务总量始终保持领先状态。据测算,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华夏银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未达到10倍以外,其他几家增幅均超过了10倍,而兴业银行的增幅则超过了20倍。(见图1)。

(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图2采用的指标衡量各上市商银行近6年来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情况,计算公式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收入”。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对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加。2011年,除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外,其他9家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了10%,但是尚未有一家银行突破25%,这与2007年银监会曾提出的“大中型银行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17%提高至40%~50%”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

(三)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收入与利息收入的差距依然明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贡献度依然不足。具体计算公式为中间业务占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收入,传统业务占比=利息收入净/营业收入。图三显示,与传统业务相比较,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工行和建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20%;各家利息收入占比均达到了70%以上。虽然中间业务在业务总量和占比方面呈现均上升趋势,但是从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来看,依然无法与利息收入相提并论。

(四)各类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因业务类别和不同银行的经营策略而不同。2011年,各商业银行业务量排名前三的中间业务。表1的数据计算公式为某项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选择占比前三位的中间业务类型进行分析,表1共涉及了8种中间业务。表1显示,各商业银行排名前三的中间业务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结算与清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业务、顾问和咨询业务等。排名前三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据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部分银行的占比甚至超过了70%。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品种对本行中间业务的贡献明显高于非主要中间业务。重点中间业务相对集中表明:一方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深,比如,业务在外部经济活动活跃时,就会增加基金、保险等的交易量,增加业务收入;另一方面,银行“特许经营”的性质使银行业务具有排他性,比如银行是业务的法定经营者,在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该项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整体上升自然有推动作用。2011年,各商业银行增幅前三的中间业务。表2计算各项中间业务较2010年的同比增幅,选择各家银行增幅前三的中间业务进行分析。对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中间业务依然保持相对领先的发展速度。增幅位居前三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于结算与清算业务、托管业务和担保承诺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发展速度快,主要是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明显。新兴中间业务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租赁等新兴中间业务增幅明显,可能成为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这与部分商业银行寻求新业务增长点,改变经营策略有关。比如,建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是唯一一项增幅前三的中间业务,主要是因为建行推出了手机银行、短信金融服务,特别是新产品银医服务,从而促进该项业务的迅猛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核算分析

(一)中间业务会计处理规范及其实践。我国现行会计框架不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各商业银行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界定,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实际上是一种劳务,中间业务收入应该按照劳务收入进行核算,即在已提供服务并且服务后收取的金额可以合理估算时予以确认。各商业银行均设置“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核算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专门用于核算商业银行包括办理结算、咨询等业务以及办理受托贷款及投资业务时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主要类型中间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准则:商业银行收取手续费及佣金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既可定期收取,也可逐笔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结算方式可以采用现金结算,也可以采用转账结算。但是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即在业务发生并且能确认金额时对该项业务业务予以记录。

(二)中间业务核算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明细科目不统一,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分析缺乏可比性。虽然11家商业银行统一采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会计科目核算中间业务收入,但是一项具体业务发生时该如何处理,各家银行的方式不同,主要体现为各银行的明细科目设置不一。一是核算相同业务的明细科目称谓不统一。商业银行核算同一业务的明细科目往往不一致,以结算与清算的核算为例,该明细科目就表现出了五种表达方式: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结算手续费收入,其中采用“结算与清算手续费”的有7家,大部分商业银行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选择。二是同一类中间业务在会计核算时,明细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模糊。以个人理财业务收入为例,某些银行将其归入“个人理财业务收入”明细科目,而有的银行则在“业务手续费收入”中作为业务进行反映,前者按照业务发生的名称直接建立明细科目,后者则是按照业务类别确定明细科目,两者之间是包容关系而非并列关系,缺乏严谨的逻辑关系。三是同类中间业务在不同的明细科目下核算。按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类业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在核算“财务顾问费”时,有的银行将其视为“其他”类,而有的银行认为“财务顾问费”是“顾问和咨询费”所核算的内容比如,招行的“其他”类增幅迅速,主要是财务顾问费有了大幅增加,但并未专设“财务顾问费”明细科目,而建行和民生银行则有单设的“财务顾问服务费”明细科目,同样的业务在不同的会计科目里反映,这种核算方法混淆了不同类别的中间业务,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入账价值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分为两类,政府指导定价和市场调节定价。政府指导定价由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国家发改委根据业务影响情况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收费;市场调节定价则由各家银行在国家指导价范围内定价或者完全由各家商业银行自主确定的中间服务价格。结算业务实行政府统一定价,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但是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由于各商业银行定价不同,同一笔业务可能在不同会计主体出现不同的入账价值。哪种价格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一项业务的价值,缺乏统一的度量,因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可能影响到该会计主体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评价。

第4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商业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55-03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境内中间业务收入总计76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增幅较大。其中:人民币701.9亿元,占92.2%;外币折合人民币59.1亿元,占7.8%。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各类中间业务收入中,存在较高风险的担保及承诺和交易类业务收入63.6亿元,占8.3%,低风险的支付结算、银行卡和等业务收入为697.4亿元,占91.7%。托管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最多,增长1.9倍,其中基金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4倍。融资顾问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1.3%,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32.3%,业务收入增长31.8%。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为4349.1亿元,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率为1:5.7,比上年同期(1:5.8)相比略有提高。近几年来,我国中间业务一直稳定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商业银行扩大收入、增强盈利、降低风险和节约资本拓宽了渠道。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带来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凡业绩,是金融改革深化的结果,也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金融全面开放的结果,它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化。

(一)提升了社会形象,提高了经济效益。我国商业银行利用技术、信息、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和创新中间业务,一方面为社会各界及客户提供全面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与其建立牢固、长期、多层次的信用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公众对银行的认知感和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优化银行利润结构,提高银行盈利水平。以我国这几年增长较快的银行卡业务为例,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每家都有1亿多张,以1张卡收取10元年费计算,一年下来每家银行均可增加10多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再加上还可从刷卡消费中分得一定比例的交易手续费收入,一家大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上每年取得的中间业务收入大约在二三十亿元或更多,这将有效地增加银行的经营实力。

(二)应对金融业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商业银行在绝大多数业务领域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稳定性等诸多优点的中间业务将是竞争的首要领域。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社会公众迫切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多元化的中间金融服务。前不久,有关部门对部分大城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其中40%的人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这是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基础。

(三)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摆脱资本约束和资本困境的途径。目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达1400多家,全部证券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我国保险企业的资产总额也突破1万亿元,企业对银行传统的间接融资需求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而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呈现相对快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最迟应在2007年1月1日前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即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这使得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时、面临较大增加资本金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拓展风险权重较低的零售银行和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不需要占用银行资本金,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资产增加和资本充足率降低”这一对矛盾。因此,各商业银行已充分意识到,为了适应新的经营形势变化,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四)是分散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模式是吸收大量的存款,然后大规模发放贷款,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影响下,扩大贷款规模,形成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事实让管理者明白,存贷款规模的粗放式增长不能成为现代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我国商业银行以中介人身份参与经营中间业务,不构成其表内资产和负债,才是规避和分散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五)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都意识到客户群体和客户需求正在向多元化和多样化转变,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客户,特别是企业集团来说,流动性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银行提供现金管理、保理业务等高端产品。对于个人客户来说,则迫切需要银行提供个人理财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服务。此种认识促进了各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结果是竞争激烈了,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了。

(六)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以中间人或人身份等委托业务,为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的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业务,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资产负债结构。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不凡的绩效,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总利润中,有30%至80%来源于中间业务,我们相差甚远。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平衡,创新观念不强。由于体制、思维方式以及实践经验造成了银行间中间业务认识上的不平衡。笔者分析了2005年度我国华夏、民生、浦发、深发展和招商等5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通读这5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深发展仅公布了中间业务收入,其他银行均对中间业务“着墨”不多,可见对中间业务发展用心欠足。惟有招商银行大篇幅分析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模式、前景以及长远规划,态度上的差别体现出盈利能力上的优劣。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4%,担保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日渐趋显。招行较强的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其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以及零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为国内同行树立了榜样。

(二)中间业务创新的“动力”和“激励”不足。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途径仍集中于银行的间接融资,各商业银行从未经历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萎缩的压力,因此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

我国银行业在防范业务风险的过程中,往往把存款增量和不良贷款双降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中间业务只从量上进行考核,未将中间业务收入作为关键性考核指标,更未形成对中间业务的考核指标体系。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传统的存贷款指标,纷纷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客户、维护客户的免费附加服务,造成银行出工、出力、不出效益的结果。如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银行卡发卡量任务,向客户大量免费发卡,大部分形成睡眠卡,增加了银行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挫伤了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三)分业经营的政策限制。由于多数中间业务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领域,而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要求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了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拓展。好的是,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正在逐步利好于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首先是外部监管环境正在改善,银行综合经营的步伐在加大。同时,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推出、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完善,也在产品和市场方面保障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四)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技术依托,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如发达的网上银行已实现3A(Anytime、Anywhere、Anyway)金融服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仍落后很多,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硬件配备不足,软件配套能力差等,部分中间业务还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阻滞了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步伐。

(五)懂业务、善管理、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足。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大量业务娴熟、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既精通银行业务,又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瓶颈。

三、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之建议

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国有和股份制)的体制改革已基本或接近完成,同外资银行和国内同业的竞争,体制上的差异因素在渐渐淡化,直至完全消失,而业务上的真枪实弹已成为现实。中间业务必然成为竞争最集中的领域,为此应以战略眼光,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更新,进一步提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首先,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面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摒弃中间业务是附属性业务的意识,从发展战略上规划、研发、创新中间业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资产、负债业务资源,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升华服务观念、健全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方式,为发展中间业务打好基础。再次,在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的同时,宣扬“银行中间服务是一种劳动,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根据不同的服务进行适当收费是合理的”的新观念,营造开展中间业务的良好环境。

(二)着眼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重在创新,这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和营销创新”等。一是针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商业银行在为国家基础行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点国有企业积极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发财务顾问、融资顾问、兼并重组顾问等新业务,积极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既保全了银行信贷资产、巩固了开户和结算关系,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又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扩大各种业务,开发多功能的信用新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根据客户投资和消费的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功能的信用产品,这不仅使资金结算更加快捷、安全,极大地方便人民生产生活,同时在行内逐渐形成资金、设备、信息、技术和职业智力紧密结合的创新中间业务体系。

(三)制度创新,强化管理。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认真做好制度的创新和管理,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和奖惩,充分调动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按照每类中间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及增长的贡献,实行有区别的考核激励政策。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策略,协调好行内各部门、各业务品种之间的关系,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新的业务品种,调动和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第5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 中间业务混业经营收费定价制度

一、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金融风险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不仅有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与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在利率市场化之际,外资银行以其在利率定价上的灵活机制,以及在国际市场上众多的避险手段,竞争优势必将显现。

2.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变小。我们从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以来连续8次的存贷利率下调可以看出,银行经营的实际存贷利差已经明显收缩,银行职能正在经历着由信用媒介向财务顾问、商、受托者角色的转变,提高各种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在业务构成中的比重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3.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具有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模小,收入总量低。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规模较小,综合效益较差。根据《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度数据和各银行网站公布的相关年度年报数据发现,全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不足8%,这尚不及国际银行业2000年的平均水平。

2.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突破性增收产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办的品种仍以转账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以及各种业务为主,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类似,没有特色,附加值比较低,形成收入较少;真正价值较高的如代客理财、咨询评估、财务顾问等新兴中间业务拓展较少。

3.中间业务收费不规范。目前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服务项目没有收取手续费标准,致使银行难以收费;即使制定了收费标准的项目,也由于传统经营的影响和客户对收费的不理解,而使得收费的推行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4.层次不高,资源投入有限,高素质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中间业务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它的运作以先进的电子化设备为基础,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却停留在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金融服务之间的“初级阶段”。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1.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从事信托、证券业务,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抑制了金融创新。因为目前新型金融产品都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交叉融合的结果,在分业经营下这种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尽管2001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种类、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监督监管等做出了一定规定,但尚不够完善健全;2003年新修正的《商业银行法》仍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经营规则,对银行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涉及;货款的国际结算业务面临国内做法与国际法律、惯例的一定冲突;国内信用证、保理业务等新型中间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范也几乎是空白。

3.银行自身因素。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误区,没有对中间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没有从经营战略高度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进行发展。除此之外,银行还面临着缺乏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和信息科技力量支撑不足的问题,这都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进度和技术含量。

4.定价制度。由于没有建立起分产品、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中间业务定价缺乏最基本的参照依据,目前各行的中间业务定价基本上是采取比照法或领导拍板法的方式,既无法保证定价的科学性,也无法向客户说明定价依据,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5.市场需求因素。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还没有形成对中间业务的有效需求,再加上没有得到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的理解支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中间业务发展措施

1.实现由“分业”向“混业”的发展。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业的发展要经历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发展轨迹。商业银行应当未雨绸缪,全方位的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中间业务的品种体现混业经营的特征,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负责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部门。

2.实现经营观念的转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处的这种从属的非独立地位,与客观环境的要求以及发展中间业务的迫切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需要商业银行上下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把拓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彻底改变旧的经营理念。

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应及时补充、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等不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适当放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机构的合作范围和界限,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拓展范围,推动业务产品跨行业创新。

第6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一、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产品的中间业务,但其中相当部分是不收费的。2002年7月工行《牡丹灵通卡章程》收费标准,办卡除收5元的工本费外,还要收10元(每年)的服务费。银行开始收费,标志着银行不再提供中间业务的“免费午餐”。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扩展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操作智能和服务工具也日趋齐全完善,而始终把“顾客当上帝”的国内金融业,在传统的资产负责等业务处于饱和的情况下,开办中间业务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金融体制的深化,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导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拓展收入来源,降低金融风险和提高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传统业务仍然是“情有独钟”,创新能力不足。近些年来,基层银行虽对中间业务有所认识和涉足,但还是按照上级的布置就事做事,中间业务发展迟缓。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收付、代客理财、发行以及信用卡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的中间业务。

对社会宣传不够。有相当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认识,更谈不上了解。中间业务同业竞争不规范,收益性差。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央银行及有关部门在有些政策制定上不尽合理、公平;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为抢占市场,无序甚至恶性竞争,这必然损害银行的整体利益。中间业务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服务手段落后。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是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要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经营模式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是心”向“以客户为是心”转变;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是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现代科技建设步伐,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中间业务具有人才、技术、信息和信誉等人一体的特征,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复合性金融人才来驾驭。基层银行应从现有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金融电子化为技术依托,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适时、安全的金融电子、网络服务,为发展中间业务等创新业务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3、实行有效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为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中间业务收费低,甚至不收费,使是部业务不能作为完整的商品进入市场并实现其价值,必然会使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提供者失去积极性。尽管这类减免费服务会给银行带来好的形象,但从根本上讲,中间业务长期非商品化提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最终对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收费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情况的检查。

4、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目前,各商业银行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交通银行对太平洋卡的宣传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9月,交通银行实施全行营销太平洋卡活动,仅一个月集中到街上宣传,并随着“一卡通”、“全国通”的使用,太平洋卡在社会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因此,要推销是间业务品种和服务,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

第7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占比增长分析;差异化发展

1.引言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2012年里,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深化改革并取得长足进步。加快经营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成为了股份制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逐渐摊薄,挑战日益增多。而中间业务拥有拓宽收入来源、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经营风险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重心和竞争焦点。为了更加详细地对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本文依据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进行横向、占比等分析。其中本文提及的中间业务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

2.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与分析

从我国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的年报数据来看,当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较往年也逐步提高。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第四大增长点。商业银行实现收入的项目中,传统业务的主导地位已发生改变,而其构成展现出共性与个性业务并存的特点。

(1)中间业务收入情况的整体分析

截止2012年12月,各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平均增幅高达105.18%,高于其营业收入平均增幅60.56%(详见表1),其增幅远高于国有四大行。

中间业务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它反映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最高达到151.01亿元,兴业银行其次,浙商银行位于最后仅有36.89亿元。从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恒丰银行增长最快,增幅高达326.05%;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慢的是浙商银行,增幅为36.89%。整体而言,2012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尤其是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和平安银行这三家同比增幅均超出100%。而且除浙商银行外,其余11家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均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由此可以看出各家银行重视发展中间业务且取得成效,其快速发展对银行的营业收入的增长起到带动作用。

从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情况来看,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最高为18.33%,其次为恒丰银行16.13%,占比最少的是浙商银行为8.21%。较去年相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浙商银行较去年同期还减少1.16%。由此可见,虽然各家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离2007年银监会金融创新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的10年内中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这一指导性目标还有很长的差距。

(2)中间业务收入具体项目增长及占比的分析

从具体的中间业务收入项目上看,12家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得出各行的中间业务仍然主要集中在信用承诺、服务、顾问咨询、结算手续和银行卡等5项业务上。除了这些共性业务以外,大多数银行拥有自己特有的个性业务。比如: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这4家都拥有个人理财这一特色产品。而渤海银行虽然市场规模较小,但却开展了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没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在这一点上向国有四大行借鉴。

(3)小结

从整体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喷薄式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屡创新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国际化明显,这就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然后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警惕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规范情况的发生,比如中间业务政策规定不具体、操作和统计批露不规范以及概念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随着监管逐步完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扩大,可以预见的是,中间业务必然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

3.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尽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较2011年同期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和国外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依然较低,故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

(1)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回避自身薄弱劣势,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中间业务发展策略,能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抗衡。1)在熟悉国际国内行业背景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自身的特点,其优势资源体现哪些方面,劣势又有哪些主客观因素。2)在继续巩固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加强有优势的特色中间业务。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争夺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应该另辟蹊径进行差异化发展。加大市场研发力度,进一步发掘未曾涉足的领域,抢先占领市场;对于已有的业务可以推陈出新,增强业务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让更多的客户全面了解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产品。

(2)明确自身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花旗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在非利息收入高达43%基础上,中间业务仍以年均18.4%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其他资本年均8.8%的增速。银行业已将中间业务作为其经营结构转型的标杆,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传统存贷业务利差空间的压缩和银行间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扶持中间业务的发展,真正使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强劲引擎。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强化传统业务。

(3)积极培育和引进中间业务人才

具备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组织员工去各大院校学习丰富其金融知识、聘请金融专家来银行做讲座、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此外,在当前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和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去国外聘请具有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国内人才队伍。

(4)加大推动中间业务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跟紧时代变化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不能固化,要加大推动中间业务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型。鉴于现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第二,金融改革和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运行,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己的特色适当发展投行业务,而不能局限地认为投行业务应该由投资银行开展。

(5)大力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一是电子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要积极引入高新电子科技、培育新产品、有效疏通营销渠道;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强化客户体验环节;加强与网络运营商、手机厂商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深度合作,树立电子银行业务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二是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对并购重组、融资租赁、产权流动和证券承销等投行业务进行研发。三是理财业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是理财意识淡薄,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项目包括理财咨询、理财规划等业务。

(6)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收费标准过低,成本与收益倒挂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问业务既然属于“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对其收费则是理所当然,这也符合银行业经营的国际惯例。因此,我国应尽快结束银行业服务提供免费大餐的作法,完善现有的中间业务收费制度。并按照收入与支出、收益与风险、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中间业务基本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管理。

(7)大力发展的同时严密防范银行风险

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市场风险,应按照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相关风险的管理体系;对于操作风险,银行应在积极培养合规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加大防范操作风险的工作力度。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盲目跟风,风险不可控,违背发展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局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国研网金融研究部.理性看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2011(6).

[3]Peter S.Rose,Sylvia C.Hudgins.Bank Management&FinancialServics[M].Peking,ChinaMachinePress,2007.

[4]陈胡青,张朗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必要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5]唐菁菁,孙灵刚.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12(1).

[6]程凤朝,崔宏.理性看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J].中国金融,2011(17).

[7]仇保妹.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1(10).

第8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1模型的建立与指标的选取

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选定影响中间业务的变量。外部因素中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监管类指标。所以选取了核心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内部因素中主要选取了衡量银行经营状况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衡量银行经营规模的指标,如资产总计的对数值;以及评价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指标,如存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建立如下的模型:

Y=β1+β2X2+β3lnX3+β4X4+β5X5+μ

其中,Y是净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X2是存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X3是资产总计的对数值,X4是净资产收益率,X5是核心资本充足率。β1、β2、β3、β4、β5分别表示存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资产总计的对数值、净资产收益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回归系数。β1是截距项,μ是随机扰动项(假定随机变量μ满足古典假定)。

本模型选取了工商银行从2006年到2013年的数据,如表1所示。

2模型的参数估计

采用Eviews60软件计算可得到所有变量的数据,从图中可知各变量是平稳的。因此该模型是合理的。采用OLS方法得到回归分析,由回归分析的结果知,各参数值的t检验不显著。所以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需要采用逐步回归法:先用被解释变量Y对每一个所考虑的解释变量X2、lnX3、X4 、X5做一元简单回归,得到回归结果表2。然后以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解释变量lnX3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保留Adjust-R2改进最大,且不影响原有变量显著性的变量。当引入变量X2时,改进后可决系数减低且X2的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不显著。当引入X4时,虽然可决系数得到进一步改进,但是没有通过t检验。但引入X5时,不仅使可决系数改进,而且通过了t检验。所以在引入lnX3之后,可引入X5。得到逐步回归的最终结果。

从模型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LNX3和X5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参数估计值t检验显著。可决系数的值R2为0988058,调整后的可决系数0983281。F=2068395>F(2,5),显著性概率小于001,通过F检验。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资产总计的对数值X3每增加1%时,净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Y增加936%。当核心资本充足率X5每增加1%时,净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Y减少2.15%。

逐步回归后的结果虽然实现了减轻多重共线性的目的,但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2;以及评价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指标,存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X4也一并从模型中剔除出去了,这可能会带来设定偏误,这是该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

3模型经济意义及建议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与银行总资产的对数显著正相关,而且总资产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显著性较大,P值为00001,显著小于005。其相关系数为9363818,这说明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将提高936个百分点。以上结论验证了银行规模对中间业务占比具有正相关性。这说明规模大的银行更容易吸引资源,对于发展中间业务具有优势。庞大的规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良好的业务渠道、结算平台、支持团队、基础客户群,使为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第9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