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供应链金融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与碳强度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方式选择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探讨
我国技术创新地区分布的特征与机理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研究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谈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
刍议经济发展的民生价值取向
人民幸福与尊严的经济学透视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统筹城乡视角下我国农村消费水平实证研究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基于目标冲突和需求不确定条件的供应链协调问题探讨
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程度度量分析
竞合型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品牌内涵认知特征差异与品牌延伸模式契合探讨
后危机时代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策略分析
基于重心法的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探讨
区域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研究
物价几何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尼系数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
谈“经济租”的内涵、规制及演化
论后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战略与商业创新
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研究
寡头垄断市场中跨国零售商竞争战略的经济学分析
浅析组织行为学研究视野中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DEA视角: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试论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
城市消费空间研究综述
论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及营销模式变革
商业营销“迪士尼化”的策略探析
产品线选择对企业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谈营销策划的时代划分及后时代产生的背景
第三方冷链物流增值服务发展途径——引入供应链金融
基于VAR模型的人力资本与我国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
地理距离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摘要)
人梯礼赞
扩大社会就业的政策路径选择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审视意识形态的发展
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思想的探索
关于技术发展社会后果及其控制的思考
从家电下乡谈农村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物流业振兴策略探讨
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关于我国企业奥运营销的反思
服务接触、顾客满意度与服务企业关系研究
浅谈企业公益营销的原则
企业虚拟营销方式探析
产品成熟期的广告策略研究
基于跨文化消费的体验营销研究
从符号消费解读现代服饰
基于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理论的贸易依存度研究
在前一段时间,相继开“撕”《借贷宝》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蚂蚁金服,在最近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3月1日,蚂蚁金服了《2016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该报告对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和各类机构的消费金融产品都做出了解读,并对该市场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该报告称,京东白条最大额度为1.5万元人民币,去年前三季度,白条分期余额约53亿元人民币,白条在京东GMV(网站成交金额)的渗透率为4.3%。白条产品以京东体系内为主,逾期率约为2%。此“报告”还将京东白条与花呗进行了简单比较,并指出京东白条不可当日还款,提前还款需全额还款,还款方式为借记卡还款。
3月2日,京东金融隔空向蚂蚁金服喊话,指责蚂蚁金服的“报告”中,关于京东白条的部分描述及数据有误。京东金融表示,京东白条的额度最高为10万元人民币,支持主流信用卡还款,可当天随借随还,单笔部分还款。此外,京东金融还表示,白条使用不仅局限于京东体系内,在租房装修、汽车、旅游和教育等领域都可使用,违约率也远低于行业水平。而对“报告”所指出的,京东白条前三季度分期数据与渗透率等数据,京东方面的回应是:“白条君不知道。”
对于京东白条的表态,蚂蚁金服方面并未给出官方回应。业内人士称,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都选择性地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事实上,在国内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之间的火药味一直很浓。两家企业的母公司都是以电商起家,并以此为入口布局金融板块,发展路径极为相似。在具体业务条线上,两者的布局也很相似,在多个领域均出现了对标产品。
在消费信贷领域,蚂蚁金服有花呗和借呗,京东金融有白条;理财领域,蚂蚁金服有余额宝,京东金融则力推小白理财与小金库;征信方面,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成为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京东金融的白热度产品也正在积极申请牌照。此外,蚂蚁金服在2015年9月宣布拟增资入股国泰财产保险,而京东金融的财险公司也正在招聘。在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的争夺上,京东金融的“东家”更早推出,蚂蚁达客上线时间较晚。而在银行牌照上,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已开业8个月,京东金融稍稍落后。此外,两家机构都在加紧布局农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另外,双方关于上市的竞备赛也正如火如荼。2015年7月3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A轮融资,市场估值已超过450亿美元。半年后,京东金融宣布A轮融资66.5亿元人民币,市场估值466.5亿元人民币。此外,双方正在启动B轮融资。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将成为关键节点。
各有优势,磨刀霍霍积极备战
虽然蚂蚁金服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其平台上的众多业务(如支付宝)却早已运营多年。从市场估值看,蚂蚁金服是京东金融的数倍,本不用太担心后者的威胁。但从增长速度看,自2013年开始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目前已拥有近亿用户。这意味着蚂蚁金服耗费11年布局的金融生态圈,在短短3年内便被京东金融基本打造出了雏形。
从成交额来看,2015年京东金融财富管理的成交额达到257亿元人民币,供应链金融达到115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额则突破1 500亿元人民币。所有的相关数据均表明,京东金融几乎是在3年内复刻出了另一个蚂蚁金服,且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营收方面都在持续高速增长。从京东金融的产品线来看,一共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与证券七大业务板块。不过,京东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寡头地位却主要是由前三个板块的优势构成。
目前,国内超过9成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这当中的多数又有着融资需求。但银行贷款不仅审核速度慢,而且也不是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这就给了京东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发展机会。京东供应链金融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商家资源,第二个优势则在于基于流程和数据的风控能力。与供应链金融一样,消费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京东金融在抓住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也很好地抓住了消费金融这个风口,一是适时推出了京东白条,二是推出了“天网”交易风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京东消费金融的风控安全。
据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京东众筹在国内市场中占比近60%,无论是股权众筹还是产品众筹,京东金融都成为了领域的龙头。京东众筹范围可以说是所有众筹平台当中最广的,京东众创生态圈已成为京东众筹的一把利剑。
京东金融来势汹汹,背靠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其王牌就是支付宝。在支付宝的基础上,蚂蚁金服获得了3亿多实名用户,而后基于支付宝平台推出的余额宝、招财宝与蚂蚁聚宝等一系列理财产品,也能够轻松获得支付宝用户的欢迎。通过支付宝,蚂蚁金服还建立了一个核心的优势:大数据风控。每天,淘宝与天猫等交易平台都要产生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正是基于这些数据,让蚂蚁金服建立了庞大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大数据体系。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风控的芝麻信用也适时推出,为蚂蚁金服的理财服务安全保驾护航。
对蚂蚁金服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支付宝,但其最大的劣势也是太过于依赖支付宝。一旦支付宝的地位不保,蚂蚁金服很可能就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地步。蚂蚁金服之所以要推出蚂蚁聚宝APP,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过于依赖支付宝,从而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瘫痪。
变数众多,各方势力你追我赶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磨刀霍霍,但互联网金融市场并不是非你即我,还有其他玩家穷追猛赶,也还有着众多的变数存在。
腾讯在金融领域一直都不服输于阿里巴巴,在PC时代依托财付通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随后由于腾讯电商市场份额的逐渐降低,财付通的地位也日益下降。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崛起给了腾讯金融一个大好的机会。通过“微信红包”以及O2O平台的布局,微信支付正在不断追赶支付宝。与此同时,微信支付也推出了各种理财业务,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一旦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与支付宝相当时,腾讯对于蚂蚁金服就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胁。
百度也不落后,虽说目前百度在金融实力上还远不及蚂蚁金服,但百度钱包在2015年也得到了较快增长,百度百赚等理财产品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百度集团对互联网金融也越发重视,并与中信银行合伙成立了百姓银行,百度金融在未来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电商金融的发展背景
电子商务开始于20世纪末,依托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兴起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逐步组建了一个商务生态系统,物流、营销中介、金融、信息技术等产业纷纷参与进来积极承担相应角色、并从中获益,这是企业扩大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倒逼了金融行业的结构转型,同时使得企业经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目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中新型经济模式和分支,为推动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有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电商金融的参与要素
电商金融主要有大数据、电商平台、资金需求方、资金提供方四个参与要素。首先,就拿淘宝、京东和苏宁易购作类比,发现电商平台利用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客户信息做数据分析,将自身网络内电子商务活动的数据等进行汇集处理,分析出客户的购物习惯、偏好等,以此再进行进一步的精准营销,进行产品的推荐。
其次,电商平台利用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筛选,挑选出信用等级较高、信誉较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资金实力较为充裕的客户,挑选出优质的资金需求方进行债务担保,确保电商金融的整个环节风险可控。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的流程中发挥金融监管者的职责,监督平台的资金的运行状况和流动状况,确保整个电商金融的正常安全运行。
再次,电商金融的资金需求方不仅包括电商平台的客户,也包括其他的资金需求者。对于电商平台客户,电商运营商通过之前的信用记录作为保障,透支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比如:淘宝花呗、P2P贷款等。在债券的运用方面,电商平台可以依托自身的掌握的信息,把电商平台发放的信用贷款分等级打包抵押给银行、基金、信托等第三方资金运用机构,从而在资本市场收回资金,补充电商平台的流动性,平滑和带动整个电商金融的发展。
最后,电商金融中的资金提供方可以是电商平台本身,比如:淘宝的蚂蚁金服,也可以是第三方资金提供者,包括: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理财吸纳的资金等。比如,小贷公司把自己收集起来的资金放到电商平台进行放款,获取利息收益,同时小贷公司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作为中介,自己进行P2P贷款。
三、电商金融的涉足领域
1.互联网支付货币
目前,互联网支付货币发展迅速。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货币依托电商平台而存在,在平台内部流转,这类货币主要有网络游戏币以及这种平台充值。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部分电子支付逐渐脱离电商平台的限制,成为独立的电子支付方式,这类电子货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2.互联网信贷
互联网信贷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渐兴起。互联网信贷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消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优质的信贷客户。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在网上完成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各个流程,包括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准备申请材料,递交贷款申请,发放贷款以及贷后跟踪等。
3.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缩短了供应链的环节,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电商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方面的服务,这些客户的供应商利用互联网信贷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供应链的上下游,加速了产品流转的速度,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4.预售订单融资
预售订单融资是随着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来的。预售订单融资是指货物供应商可以拿着预售订单向银行、小贷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平台经过互联网收集预售信息、为卖家集采一个大定单,卖家拿到预售定单后,可凭定单向银行或者第三方融资平台融资。
5.跨界合作金融
电商金融跨界合作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高收费行为。
6.账户预存款
账户预存款是指电商平台客户为了方便使用,在电商平台的预存款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这样交易发生时可以直接划扣。预存款账户的沉淀资金成为电商平台资金的重要来源,为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加速了电商平台的资金运转。
7.支付工具
支付宝是典型的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作为淘宝的主要支付工具,也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的主要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承载着支付功能,还开拓了更多的服务,如转账、缴费、还贷、保险、理财等,丰富了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
8.移动支付
2015年移动网购用户增长63.5%,远远超过了电脑用户者。 “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等产品也促进了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许多电商平台的移动支付都有优惠,比如滴滴打车消费后都会赠送优惠券,刺激下次消费。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未来移动商务将在生活消费的更多层次和领域中被运用。
四、电商金融面临的风险及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虚拟性,交易双方不需要见面,所有交易都在线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的风险的难以把控,滋生风险问题。目前的电商平台大多数属于非金融公司,没有金融牌照,所以不在转筒金融的监管范围内,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也不能接入电商平台,这对于核实和监督交易者身份、交易信息等难度加大。
其次,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信息只能被少数金融机构所用,电商平台掌握不了客户的征信信息,这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可能发生资金安全性问题。
最后,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活动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暂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法律对互联网金融准入、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在正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范和法律体系,逐渐引领互联网金融走上有法可依的正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电商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变革。传统金融行业只有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才能促进传统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防止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为每一个顾客精准画像,追踪每一个顾客的来源、购物路径、搜索、收藏等行为,分析顾客购买商品的关联性、重复性和周期性等,为顾客进行精准化的商品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低效率的大众营销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准营销。
其次,电商金融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产品的网上推销,降低农产品滞销行为,平滑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促进交互购物体验的发展,比如O2O购物模式使得线上线下相融合,共同推进新的购物体验。互联网金融的最终状态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促进,彼此互补,形成一个循环有序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环境。
再次,互联网金融推动新兴服务业态的出现。金融电商云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时分析客户需求,面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云计算降低了网络支付的开发成本、节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扩建成本。
最后,电商金融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无界限性,方便低成本地向海外市场进军,走向国际全球市场。电商金融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在中国,商业流通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渗透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大量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流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对传统实体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倒逼这些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客观上产生了对“互联网+流通”的现实需求。
“互联网+流通”创新实践的特点与趋势
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渗透和带动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流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流通”的创新探索,在不同的领域和环节、针对不同类型商品、从线上到线下,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创新案例,呈现出大范围、宽领域、多渠道、全链条、深层次流通创新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1.从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向复杂商品和服务领域拓展。(1)标准化程度高且供需特点明显的大宗商品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快。大宗商品的交易具有交易量大、交易货值高、标准化程度较高等特点,一些大型厂商与用户形成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比较适合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促进交易。因此,在中国,大宗商品交易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大宗商品互联网交易平台或电子大宗市场已覆盖了钢铁、煤炭、矿石、化工、建材、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领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市场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突破了“现场、现金、现货”等传统市场交易方式的约束,开展了即期挂牌、拍卖、仓单交易等一系列交易方式创新。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数据的大量积累,许多大宗电子市场开始向更深层次、附加价值更高的交易服务创新方向发展,向用户提供大数据咨询、信息定制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增值业务,实现业务的差异化和高端化。
(2)互联网已在中国消费品零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已在中国消费品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且不断向非标准化、市场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商品领域拓展。目前,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网购电商平台,已基本实现了从图书、音像产品、服装、鞋帽、日化产品、家电数码、家居装饰、食品到鲜活农产品的消费品领域全覆盖。但由于各类消费品的消费差异和流通特点,电商对不同消费品流通的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
(3)“互联网+”向生活服务领域加速渗透。在向商品领域全面拓展的同时,“互联网+”近年来也开始向服务领域加速渗透。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在住宿、餐饮、家政、装修、洗车、婚庆、健康、教育等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层出不穷、方兴未艾,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升了客户体验。其中,休闲娱乐的O2O用户数及渗透率最高,其次为餐饮业。
2.从单纯的线上创新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1)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日益多样化。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B2B和C2C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普及程度提升和大量多样化需求的涌现,各种新兴电商模式开始出现并得以快速发展。例如网络零售领域,在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模式快速发展的带动下,B2C、C2B2C等新型网络购物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包括电商平台(淘宝)、自营电商(京东)、品牌电商(唯品会、天猫)、团购电商(美团)以及专营电商(酒仙网)等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网购业态格局。
(2)实体流通企业积极“+互联网”,探索线下线上融合创新。面对电商的冲击,传统实体流通企业也纷纷“触网”,依托自身线下优势,积极探索向线上拓展业务和渠道,并尝试将互联网和电商平台作为延伸业务和整合渠道的重要途径。在零售领域,沃尔玛、大润发、王府井、天虹、银泰等许多中外大型零售企业,采取自建购物网站、与电商平台合作、投资并购电商网络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探索线上线下业务联动,实现“互联网+实体店铺”的融合互动发展。
(3)电商企业加快与实体流通企业合作,探索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新模式。从增长趋势看,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增长之后,电子商务扩张速度开始减弱,依托资本运作、用户点击、增值服务的线上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一定的调整。为了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一些电商企业纷纷加速线下业务布局,通过与实体商业流通企业合作、投资入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探索。通过与线下实体商业流通企业合资合作,电商企业着力对线下实体商业资源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借助大数据和移动端,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改善用户体验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电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从批零环节创新入手向全流通链条互动创新转变。(1)从零售环节创新入手推动供应链上游环节创新。近年来,在物业租金不断攀升、竞争日益激烈和网络购物冲击的背景下,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借助“互联网+”,加快了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向上游环节整合资源及渠道,带动和促进采购、物流和配送等环节一体化创新,加快向全渠道、全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商业资源、品牌和物流体系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2)从交易环节入手,逐步带动流通产业链各环节集成创新。“互联网+流通”创新发端于网上交易方式的创新。随着各类网上交易活动的开展,也带动了与商品交易相关的信息、支付、征信、物流、检验认证等各类相关服务主体“触网”,探索与网上交易相适应的互联网流通服务创新,依托互联网,形成了连接生产、对接消费,聚集多样化流通服务的新型流通产业链。如在大宗电子市场和批发市场电商化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不仅有助于创新交易方式和扩大销售,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集成海量交易信息提供价格指导、在线询盘、精准营销等信息和咨询服务,并与银行、物流等第三方企业合作创新,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检验认证、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实现了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一体化集成创新。
(3)由“互联网+流通”带动制造业加快创新转型,实现从消费、流通到生产的全面创新。在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下,与消费市场直接对接的零售,最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互联网+流通”在零售端的创新和应用也最为活跃,需求对“互联网+流通”创新的驱动效应较强,并由此推动批发、采购、制造等供应链上游各环节的加快创新,并形成了一些众筹、定制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引发制造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为中枢、以柔性制造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革命(如图所示)。
4.从技术驱动为主向多要素共同驱动转变。(1)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是“互联网+流通”的主要创新动力。按照技术创新应用的一般规律,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将呈现“S”型曲线。在创新发展的初期,技术驱动创新的特征较为明显,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基于新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导入。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展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网端、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还在推动一系列流通创新加速涌现。例如,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流通创新,如APP、微信电商等成为近年来“互联网+流通”的主要创新领域。腾讯、淘宝、京东、百度、当当、凡客、微客来等互联网企业或电商企业,以及大量实体零售企业都已将移动电商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当前,移动电商呈现三大发展优势:一是用户和的界限日益模糊,依靠社交网络体系运营,直接打通了电商与消费者的界限,极大节约了传统电商的运营费用;二是整合了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和微店资源,社交和营销相辅相成,客户粘性明显增强;三是出现了“去平台”和“去中心”倾向,创新创业门槛大大降低。
(2)创投资本为“互联网+流通”提供巨大创新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互联网+流通”的创新发展吸引了资本市场各类风险投资的高度关注,为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以及加快培育市场规模,提供了大量创投资金的支持。例如,从B2B电商融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创新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依靠天使轮和A轮融资支持创新,融资规模较小;而获得C轮及以上融资的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企业数量不多,能够最终达E轮融资或在国内外资本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则更为有限。
(3)大数据成为新一轮“互联网+流通”的创新要素。流通领域是对接生产、服务消费的中枢,也是大数据高度汇聚的关键领域。“互联网+流通”的快速发展,使得流通领域的海量交易信息、客户信息、消费信息等数据化和集成化,有效提升了流通领域大数据的价值,为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再创新带来巨大发展前景。例如,在零售业,消费活动每天会在POS机、店内WiFi、电商网站、移动APP、社交媒体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内产生海量数据信息,构成了大数据的巨型数据集。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零售企业可以深入分析商品、用户和业务数据,精准构建用户画像,在改善消费环境、精准营销、优化采购流程、提供相关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逐步打通供应链、引导上游供应商实现一体化创新发展,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帮助流通企业大幅度提升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益。
5.从大型企业创新示范到各类型企业共同创新创业转变。(1)大型流通企业创新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应对电商冲击、加快推进“互联网+流通”的过程中,大型流通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规模、资本及人才优势,结合不同流通行业、商品及业态的经营特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新探索,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流通”的发展模式,也为更多流通企业开展“互联网+流通”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创新示范。
(2)大型平台企业为小微企业实现“互联网+流通”提供创新生态支持。小微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互联网+流通”的创新主体。大量小微企业通过“嵌入”和依托大型电商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等,利用平台的品牌、流量及创新资源,开展“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经营方式和业务模式,进一步激活和丰富了整个流通体系的创新;另一方面,大量小微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创新,也促进了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创新,特别是在支付、征信、物流、培训及云网端等方面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6.从城市、到农村再到跨境市场的大范围创新覆盖。(1)从东部和大城市群拓展到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在发展初期,“互联网+流通”创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主要城市群,目前这些地区依然在流通创新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电子商务日益普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流通创新和应用新商业模式步伐明显加快,已经成为支撑和促进“互联网+流通”创新的重要领域。
从城乡发展来看,随着以淘宝村镇为代表的新一轮块状经济的兴起、大量农民工就近务工、农村网购条件的改善,农村电商日益成为电子商务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电商开始打通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双向通道,并在扩大农村地区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从国内流通创新拓展到跨境创新。当前,“互联网+流通”已经从国内流通拓展到跨境业务,加快了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贸易一体化和消费一体化的进程。
“互联网+流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当前“互联网+流通”创新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大量新型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撑。一些企业尚未实现盈利和合理的投资回报,主要依靠在资本市场上估值溢价吸引投资,以“补贴返现”等方式推广创新和培育市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这种一边不断烧钱一边继续融资,以及过度依赖资本市场持续性的融资“输血”和“烧钱”的做法,容易造成商业模式单一化和发展模式的同质化,越来越陷入“规模不经济”的怪圈。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造成创新企业的亏损甚至倒闭。
2.当前,中国流通业发展在基础设施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短板,还不适应“互联网+流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多数物流园区缺乏综合通基础设施及多式联运作业系统的有力支撑,物流信息、设备租赁等共平台严重不足,难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生鲜冷链、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领域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于信息化的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还不普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城乡、地区间流通设施发展不均衡。与城市、东部地区相比,农村、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末端“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物流配送网络不健全,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互联网+流通”创新的重要瓶颈。
3.缺少持续稳定的金融保障。一方面,“互联网+流通”引发了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由于缺乏抵押物,创新前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大量小微初创企业既无法从规范的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支持,也难以达到资本市场和各类创投基金的融资要求。许多小微初创企业采用民间借贷、第三方保证或非自有资产担保的方式,导致融资成本高居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问题频发、短期行为普遍,不仅影响创新融资的稳定性,而且也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金融风险。
4.局部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一些获得资本市场多轮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和电商企业,更多关注用户数、访问量、点击率等业绩目标,采取补贴、返现、低价等方式,追求短期内迅速做大市场,造成线上商品、服务价格远低于线下水平,引发线上线下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乃至恶性竞争。这种依靠资本和技术优势的低价竞争行为,不仅严重地削弱了实体商业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极大地抑制了大量尚处初创阶段的创新企业,不利于“互联网+流通”的推进。
其次,互联网领域出现新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例如,部分互联网企业或电商平台凭借市场优势地位对商户收取高额流量费、广告费,或者对规模较大的商户实施限制性措施,导致近年开设网店的综合成本快速上升,甚至与一些地区实体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本不相上下。这种状况抑制了实体流通企业拓展线上渠道和业务的积极性,对电子商务和网上零售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以“互联网+”为契机加快流通创新的主要思路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全面推动流通创新向纵深发展。需要尽快形成以深层次、多样化、大范围、全方位创新为动力的流通新格局,持续推动和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渠道、新组织、新模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营造公平、透明、规范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展流通发展新空间,推动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全社会流通成本不断下降和流通效率持续提高。
1.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促进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对各类商品流通活动的全覆盖,促进电子商务的业态创新,鼓励综合电商、自营电商和各类垂直电商等多种方式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创造多样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探索。
2.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拓展流通发展新途径。支持各类实体流通企业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采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展示、商品销售、消费服务等创新活动,实现实体流通的“在线化”。
3.推动上下游环节对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供应链体系。鼓励电商平台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拓展供应链服务,引导带动供应链企业、商户实现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创新定制化等新兴商业模式。
4.加快电子商务服务的专业发展,打造新型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快新型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支持电子支付、信用、物流、检验认证、大数据共享等第三方专业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及流通领域的生态环境。
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突破了43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预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400亿美元,相当于中美贸易在2005~2006年的规模。此外,中国企业在印度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00亿美元,行业遍布电力、电信与轨道交通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也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对于中印之间的合作前景,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企业及金融客户部总监兼上海分行行长林远栋表示乐观:“随着中国与印度的不断崛起,印度很可能成为今后几年中国出口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国。”
发掘市场机会
2010年6月,德勤国际税务中心了一项针对亚太区内逾千名金融与税务专业人士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与印度并列成为亚太区投资首选。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商业机遇显然是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与中国拥有着同样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五大零售业市场,10年内达到3900亿美元,增长13%。同时,由于印度70%的人群为35岁以下,年轻的消费群体对通讯设备需求旺盛,客观上支撑了中国电信企业在当地的迅速发展。早在2007年,中兴通讯在印度的手机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部,而华为2008年印度市场的销售额占到了集团全年销售额的11%,印度市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约70%的印度人为农村人口,这也意味着消费市场有进一步开拓的巨大空间。
目前印度正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计划2012年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将用于电力扩展,500亿美元用于公路建设,此外还将兴建港口、机场、地铁、铁路货运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较多的领域,中国企业参与印度基建的步伐也从未停止。面对未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需要更好地把握。
在林远栋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印度的投资环境正日渐宽松。“经过过去十多年的改革,印度慢慢放松了对外商投资的管制。现在除了一小部分行业仍有外资限额外,外资可以自由进入大部分行业。此外,印度还给予外商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刺激外商投资,如对进口货物实施优惠关税政策,并对部分行业实施优惠税率。”
警惕投资风险
2009年10月,广西柳工在印度的生产基地迫于诸多限制而无法正常运营。这并不是个案。柳工海外投资部部长覃卫国坦承,中资企业在印度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政治环境。
此外,印度的法律体系开始于英国殖民时期,遵循着英国普通法的模式,而且每个省均有各自的法律规则,比中国的法律体系要完备、复杂得多。对于习惯了大陆法的中国企业来说,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甚至有很多中国企业,由于对当地法律不甚了解,吃了不少亏。林远栋表示,曾有企业以赊销的方式供货给印度买家,却因质量问题出现商业纠纷,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法律程序,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以致走上了诉讼道路,苦不堪言。
此外,印度的民族、宗教众多,而且各民族、宗教间文化各异,语言也异常繁杂。印度共有18种语言,1653种方言(大约每7公里以外就要换一种方言)。而且在印度,人际关系网的重要性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要在印度站稳脚跟,必须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其中,并与当地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网。
林远栋所在的渣打银行在推动中印投资和贸易方面经验丰富。在他看来,赴印度投资的企业在金融方面往往面临以下挑战:两国之间不同的货币、汇率、利率、原材料和商品价格可能引发财务风险;跨境资金即时监控,灵活调动,以保障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资金利用最优化的管理风险;在不熟悉当地市场和买家的情况下,如影随形的买家风险等。所有这些都是投资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跨境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该如何规避各种风险,成功融入和拓展印度市场?金融机构又该如何助推中资企业的海外扩张?林远栋给出了相关建议。
寻找经验丰富、深谙市场的合作伙伴
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初始,缺乏对当地市场环境的认识,信息渠道相对闭塞。这时,找到在印度有强大实力和网络的合作伙伴,如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就尤为重要。
渣打银行在印度已经扎根150多年,在印度37个城市拥有94家分行,对当地市场了解得非常透彻。最近,渣打银行更是成为了第一家在印度上市的国际公司。林远栋表示,由于对市场的了解,银行可以给到企业全方面的咨询,帮助企业渡过最困难的起步阶段,并陪伴企业一同成长。例如,某国内民营企业在印度注册公司之初就得到了渣打银行的帮助。从最初的公司注册、开立账户、资本金注入到之后开立信用证、购买设备提供融资,渣打银行一步步协助这家企业在印度立足,并逐步开拓市场。除了金融服务,渣打银行还会通过自己在印度的广泛资源帮助企业打开局面,并为其提供当地文化、税务、用工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供应链融资等银行服务来规避买家风险
在开拓市场初期,对市场和买家不熟悉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信用证或保理业务来规避买家风险。银行在为企业设立供应链融资额度的时候,会对买家的信用做较为深入的调查和评估。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可趁此借助银行的信用体系,为自己找到值得信赖的买家。
渣打银行曾经帮助一家中国电信公司在印度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在当地注册公司,尤其是协助他们理解当地的监管规定。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努力,以满足这家公司的供应链融资以及发债等金融需求。
选择可以配合跨境协作的银行
企业到一个新的国家,资金管理平台、信用评估等都需要从零开始,与当地银行建立关系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选择能配合跨境服务的银行,可以提高效率,使业务扩展方便很多。
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就可以在跨境服务中与中国和印度的客户经理一起紧密合作,帮企业量身订制印度子公司的金融方案。若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的子公司需要任何方面的评估,可以由中国向母公司了解资讯。同时,若中国母公司在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有任何要求,也可以让印度当地的同事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而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浪潮经过前三个季度的蓄势,在最后一个季度中终于将此前仍然强劲的中国经济拖入了快速下滑的泥潭中。
这场剧变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充满了变数,全球范围内的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之痛苦,同样席卷了企业金融活动刚刚开始走向市场化创新的本土企业。而持续了近一年的从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金融海啸的传导效应形成了共振波,使得在改革开放30年这个值得隆重纪念的特殊时点上,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首度遭遇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出口引擎马力渐息,内需消费持续不振,大规模规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开始出现递减。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前两个季度,很可能是最近10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最差的时候。
“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浪潮带给全球企业界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资金链条前所未有的“紧绷”。即便在国内货币政策大幅放松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基于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作为在国内企业金融中扮演占决定性角色的商业银行,处于对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忧虑,反而表现出较“从紧”时期更审慎的态势。与此同时,其他企业融资渠道也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持续萎靡而几近枯竭。
根据 《首席财务官》 近期对作为资金供需求双方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界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中国整体经济的复苏需要3~5年的时间,现在还远不是最艰难的时候,但政策层面的改变已经令曙光乍现。作为本刊的传统,《首席财务官》杂志照例在新年开年之际广泛采访了企业界、银行界、资本市场权威研究机构、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就年内资金供求态势进行了深入调研,力图在即将到来的“中国经济空前困难的2009年”里,与广大CFO们共同探讨如何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造血”,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同时对“钱与钱寻2009”(资金供求态势)的趋势性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前瞻性的预测,以供广大本土CFO参考。
“确定性”主导下的2009
近几年来,“不确定性”一直成为预测和涵盖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常见的词汇。然而,这一颇具江湖术士风格的词语终将在2009年正式谢幕,再也没有比“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更为确定的趋势了。
中国宏观经济自2007年第二季度形成双顶部以后,起于2001年的汽车和房地产双轮启动和出口拉动为标志的、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最久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进入调整阶段。具体表现为出口减缓、消费滞长、投资乏力。
因此,不少业内专家和CFO均认为这一轮经济衰退会在2009第一个季度前后见底,以第二季度为界线,2009年的经济会呈现“先低后高”或“先低后平”的趋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前低后高,至少先低后平,但其可维持性存疑,至少取决于外部经济发展以及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
西南证券的研究则显示,从经济运行的背景和自身的运行趋势看,宏观经济预期明年第二季度才会形成真正底部,季度GDP增长预计会降到8.3%,甚至更低。
而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则稍显悲观:“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2009年经济形势的话,我的判断是‘007’:全球零增长、全球零利率、中国“保7”。“在WTO和拉动了56个产业向上发展的房地产业两个‘超级因素’受阻后,个人认为,在新的超级因素启动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在7%~9%之间。要做好中国经济至少三年不会有大作为的准备。
银行 :犹疑的主角
积极效应释放有待时日
去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行积极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受访者预计2009年整体而言,企业融资状况会有比较明显改观。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表示,“尤其是信贷的增长,如果2008年信贷增长维持在16%,比期初预期的快1个百分点,那么2009年的信贷预期会达18%。”
国办126号文件对于2009年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做了详细的阐述,要求“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对此,张仕元认为,“这一增长数据明显高出我们的预期,也好于2002年经济启动时的水平,与2005~2006年的水平相当。按照M2增长17%计算,那么M1的增长不会低于16%。”
虽然有政策的支持和信贷总量增加的利好消息,但不少现金流良好的企业CFO对本刊表示,年底到了,与他们合作的银行在增加放贷额度的要求下纷纷表示愿意把钱贷给他们,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缺钱”,接受贷款反而会增加资金管理的成本,但“银行是不会轻易把钱贷给现在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的――出于‘安全’的考虑”。
美国把十年一遇的信贷收缩变成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资金市场也因而出现了重大变化,企业之间由于不知道对手到底掌握了什么资产,一夜之间彼此不做交流――“对手风险”的产生导致了全球资金链的断裂,实体经济因为资金来源枯竭而关门歇业――这场摧毁性危机的真正主角刚刚粉墨登场。
人们的风险意识到了恐慌的地步,瑞信的信贷标准统计显示(见图1),因为对未来经济看不清,银行将信贷标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几乎令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希望再次化为泡影。
因此陶冬预计,今后一年或者18个月,银行会不会把从央行拿到的大量资金流动到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手中,恐怕还要经历一个不短的考察期。
根据高善文的分析,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大中型企业无疑是直接受惠者,目前这种积极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以后会更加明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只会对他们产生非常间接的影响。“当然,即便没有金融海啸和国内经济发展减速的内外环境,中小企业也仍然难以从以资产抵押为特点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即便获得贷款成本也比较高。”
好消息是,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条件会松动的情况下的短期融资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但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研发投入,兼并收购所需要的大笔款项仍然不太可能通过商业银行解决。”
“抱团取暖”融资共赢
在本刊就“危机”话题的诸多访问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的CFO都一致强调,时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有充足、稳定的现金流,而企业的这一迫切需求也对银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现金理财产品以寻求银企共赢机会。
实际上,从企业需求看,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争相布局,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控的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本身跨区域经营的集团企业数量也在增长。因此,管理多家银行的账户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投资领域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银行通过提供理财业务的投资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实现现金的增值。
自从花旗银行在1999年把现金管理业务带到中国,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业务,目前很多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见表1)。此外,为响应客户的多方需求已经开始出现产品组合的趋势(见表2)。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合伙人、副总经理丛艳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现金管理对银行而言既能锁定大客户的存贷款,稳定客户群,又能获得丰厚的中间利益,发展前景广阔。”
实际上,国内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上已经探索出颇具亮点的服务模式:工商银行制定了11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民生银行为了解决电网资本金短缺的问题,民生银行能源电力事业部推出了“资本金增长计划”,而对于煤电企业民生银行又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煤电供应计划”;2008年华夏银行进行了公司业务内部流程改革,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形成了统一的营销平台。
招商银行则成立了总行现金管理部门,集中资源统筹管理现金管理业务。实际上,招商银行在现金管理领域已经取得13项专利,在2005年招商银行在国内同业率先推出了财资管理平台TMS,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首家推出了跨银行CDS系统,首开银行同业间协作的先河。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表示,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以开放的心态寻求银行、企业以及银行同业间的共赢的现金管理模式显得更为有实际意义。“银行与企业间要达到共赢,银行要把现金管理做大,同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冬天,“伙伴关系”已经成为资金供需双方在合作理念上最值得拷量的字眼。
然而现实情况是,危机下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强势企业想把风险转嫁给弱势企业,大企业想转嫁给其供应链上的小企业,核心企业想把风险、库存转嫁给非核心企业。而银行要防范风险,更加谨小慎微。
在这方面,已经在中国持续经营150年的渣打银行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品牌承诺,即“成为客户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始终强调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从银行角度出发 “一厢情愿”的做生意。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德国默克药业集团,历经数次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而不倒,他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内部银行来解决成员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成本非常低。“我们几乎没有向银行贷过款。”北京默克药业咨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志英表示,“但即便如此,我仍然会和银行保持适当的沟通,因为你无法预计什么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
鉴于全球竞争已从单体竞争升级到供应链间的竞争,针对供应链开展的商业银行间的合作不仅能够让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银行也能因此获得丰厚回报。
在自2005年开始就已经为多家大型跨国企业成功地实施了供应链融资项目的渣打银行看来,供应链融资是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针对其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行为和下游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开展的融资服务。作为核心企业的大型公司通过银行的帮助,能够做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充分整合,而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则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产品研发部副总经理潘贵平表示,将来有可能发展到银行对供应链整体受信,“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单独的受信条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纳入到供应链可能条件就够了。”
对此,民生银行总行公司银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云山建议,核心企业一定要对供应商和经销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一切比较好的做法。
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金晓龙认为,“未来大的物流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银行和物流公司联网完成信息集成,核心企业、银行与物流公司共同打造一个商务、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将实现供应链上各方的共赢。”
资本市场 :探底中寻求机会
IPO 放缓 A股艰难复苏
清科集团最新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1个月113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218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新低。上市的113家中国企业中,34家是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企业,融资总计33.7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上市12家(见表3和表4)。
2008年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沪深两市长时间低位盘整,在全流通改革进程安排下的“大小非解禁”,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中国证监会持续放缓新股审核和上市进度,控制股票供给以稳定市场。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境内上市速度大幅放缓。
而受《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和境内外资本市场恶化的影响,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一方面,上市地点集中于香港主板;另一方面,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传统行业。IPO退出趋清淡,境内市场渐成VC/PE退出主通道。
根据国金证券分析师陈东的估计,2009年上半年A股市场环境依然颇为艰难。2009年下半年,工业企业高存货压力逐步释放后,产能利用率将有小幅回升,积极财政政策对企业的效果逐步显现,恶劣的企业盈利环境可能略有缓和,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恢复程度。
陈东表示,2009年主要投资方向有三大类机会值得关注:一、周期性行业具有超额收益机会。我们建议关注机械设备、电力、交通工具、化工等行业;二、自下而上选择非周期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从产业链上的相对比较优势角度看,我们建议关注如强势品牌消费品、商业渠道、医药流通渠道、基础设施、旅游景点等下游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三、主题性投资机会。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制度变革、新兴产业、区域经济等会带来较为丰富的主题性机会。其中我们比较看好:新能源、节能环保、医改、家电下乡、世博与迪斯尼等主题。
VC/PE :谨慎投资
近两年高度活跃的全球资本市场因为金融海啸而事实上处于半关闭状态。高善文认为,VC/PE、IPO的恢复还需要一些时间,IPO 要等到明年后半年才会有起色,但不确定性仍然很大。“VC/PE受金融海啸的影响,自身的融资就会有问题,加之对经济发展并不乐观的预期,未来一年,他们在选项投资新项目上会更加审慎。”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行情不好,企业估值比较低,对VC和PE来说反而是进入的好时机,而从资金供需双方的情况来看,纵然有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放,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仍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这也为VC/PE提供了机会。
对此,创富合伙人许萍坦言,有些PE因为上游LP资金压力的转移,有时候只好把投资项目打包再卖给别的基金,“我们就在买这些项目,都比较便宜。”
但CID总经理罗文倩同时表示,“企业估值低的时候,资本市场的估值也会低,这个影响是双向的。我们一般会给投资的公司五年的时间成长再退出,那时候应该可以赶上市场的景气周期。这样对公司、对投资人的影响都比较正面。”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认为,市场火爆时一拥而上的情况很多,但泡沫破裂后投资人和企业都会回归理性。那些能够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企业会在未来两三年等到机会。“在97金融风暴后和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都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出来。因此,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会有整合的机会出现。以前我们投资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可能成为行业整合者。”
多数受访的VC/PE表示现阶段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投资的企业共同调整面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在他们看来,这场风暴实际上对那些本来就有清晰商业模式,而且已经可以赚钱的企业影响比较小,但对那些商业模式还不确定的企业则影响比较大。
清科的研究数据显示,虽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拖累,但中国创投市场依然表现抢眼。2008年前11个月共有76家中外创投机构新募集110支基金,其中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为70.81亿美元;新募基金数较2007年全年增加了89.7%,新募资金额较2007年全年增加了29.1%。从投资方面来看,有503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已披露金额共计37.07亿美元(见表5)。
但与新募资金的乐观情形相对应的是,金融风暴对中国创投市场的退出环节影响最为直接。由于全球各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 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的退出活动明显收缩,IPO退出交易大幅减少。
展望未来,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表示,对2009年的退出不抱什么希望,退出的机会至少要在2010年以后机会才会好,那时候再选择上市,因此投资者不能太着急,重要的是管好现有项目,谨慎投资。
在倪正东看来,相比全球,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特别是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对于全球资本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从前11个月的投资数据看,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增长迅速,成长基金募资大幅提高,但也已经出现调整和回落迹象。投资下滑明显,投资总额下挫逾三成。清洁技术行业已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热点行业,“这与中国政府逐渐加大对该领域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市场低谷,私募股权基金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热情大减。清科预计,VC/PE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手段来实现退出,从而获得回报并规避风险。
此番采访中,多数投资方和企业CFO均表示,未来和内需相关的行业,能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持相当营利水平的行业以及拉动农村消费的行业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荣志表示,非常看好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项目。
对此,罗文倩表示认同,“我们会锁定内需型的产业,比如教育、外包、ERP、医疗设备等相关的服务行业。”倪正东也肯定了和内需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比如教育行业,大家在等的时候,会选择‘充电’。此外,应该关注行业内的细分市场,比如旅游行业长期看是值得关注的,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下,但并不是所有市场都有机会,可能户外就比较好。”
并购机遇可期
经济衰退下,加强财务稳健性、控制成本、分散经营风险以及谨慎地寻求扩张的机会成为业界共识。但“管好现金流”并不代表“只进不出”。“对于2009年,首先要看好手中的钱,别乱花;其次要尽量的拿进钱,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第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可以在危机的时期进行战略收购,对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和品牌优势的企业进行战略并购。”张仕元建议道。
亚洲并购(M&A Asia)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内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共募集与中国相关的基金(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皆有)约144亿美元。但是,由于“估值差异”和有限的IPO退出机会,2008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且平均每宗并购案交易金额维持在不到1亿美元的较低水平。
虽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在当前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几近枯竭的情况下,出现并购机会,并拥有实现并购交易的现金。但是,卖方不愿意在下跌的市场中出售资产,因此,缩小“估值差异”是恢复私募股权基金并购活力的前提。”
对此,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表示:“中国公司拥有并购交易的资金,政府仍然对海外投资持支持态度。中国公司现在只是暂缓了海外并购交易,等待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也会逐渐改善,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复苏较快。”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
证券低迷 债券活跃
“2009年与证券市场低迷相对应的是,债券市场活跃,作为直接融资重要工具的债券融资将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仕元预计,“2008年市场完成债券融资项目578个,稍低于2007年全年的697个,但融资额为8543.31亿元,高出2007年全年20%;完成可转债项目16个,与去年相同,但融资规模高出去年1.4倍,可转换债券和债券融资合计达9253.36亿元,占直接融资额的80.6%,资本市场融资呈现典型的多元化格局,债券融资成为市场的重要投资手段(见表6)。”
2008年9月,监管部门颁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债券市场,在给资本市场、特别是亲睐固定收益品种的若干机构投资者创造机遇的同时,也给大部分上市公司和控股公司增加了在不丧失控股权的前提下进行融资的工具。此外,可交换债券的推出,也可以增强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促进两个市场的合理连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的直接融资市场会更加活跃。”张仕元表示。
如果2009年在A股市场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创业板能够出台,那么将再次激活国内PE和VC的投资,因此,2009年的融资格局将有别于2008年。2008年全年信贷增量约45000亿元人民币,预估PE和VC总额为800亿美元,那么全年的融资总额为61830亿元人民币。2008年信贷:PE/VC:IPO:其他的比例约72.8:8:1.67:17.47。张仕元预计,2009年这四类融资的比为:69.5:5.9:1.0:23.56,融资总额76400元人民币。
在高善文看来,“目前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和中期融资券等形式募集资金。此外,目前的商业票据就非常活跃,明年会更加积极。同时,民间借贷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除了近来媒体频频爆出的中信泰富等企业投资失败案例令不少企业对金融投资避之不及。不少受访CFO理性地表示,风险管理成为明年CFO需要关注的重点,但也不应错过机会。
“锁定风险和投机只有一步之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财金部金融处副处长、金融风险管理及投资主管、首席交易员程斌认为,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可以帮助企业稳定成本,保持财务和营利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并不是万恶之源。“如果没有金融衍生品,企业只能随着市场走,对于因自己不能把握的因素而造成的暴跌无可奈何。”但他提醒企业,金融衍生品的运用程度要与企业相关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匹配,否则风险会非常大,同时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在公司的现金集中管理和债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之上。
对此,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张连泽建议企业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在选优理财产品时要做到两个了解和两个确定。两个了解,即了解到企业集团内部现金流的状况;第二个了解现金流的发展趋势。两个确定,即一个确定就是风险承受能力,另外一个是你整个企业内部支撑的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确定以后你要做好理财产品保值和升值的预期。
税收节支
除了上述为企业“开源”的种种策略外,“节流”已经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成为企业CFO的主流话题。通过合法的税务策略节省大量税务方面的现金支出,以实现保存现金、增加或加快税前列支或税务返还、减少或延迟税务支出等成为CFO日程中的重点议题。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桉建议,“税收和GDP是不一样的,税收就是现金。明年国家采取增值税转型,大概每年会有1200亿元人民币增值税的减免,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机会。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国家的税制改革仍然会非常频繁,每一位CFO都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继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后,很快出台一套并购的税务制度,如果能做到并购税务成本最低,对企业获得资金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增值税改革中主要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对于设备、采购所发生的增值税允许进行抵扣。而知识产权方面的优惠会持续。此外,公司还应该考虑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等方式节省人力成本。
朱桉特别提醒企业,未来国家会加强反避税方面的规定,“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跟你的功能和风险相对应,企业可以通过对功能的重新组合,实现利润的重新分配,达到利润最大化。”
除了使出浑身解数为企业获取资金,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损失外,此次受访的多数经济学家建议CFO “在低头走路的时候别忘抬头看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判断把握企业发展的契机。
目前关于政府“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有没有能力真正把中国经济拉动起来的评论在各大媒体引发的讨论甚嚣尘上,陶冬表示,无论4万亿元如何分配,必将由此带来一系列地方政府的刺激和积极参与,对资金供需双方而言都应该关注这里的机会。多数受访者表示,真正拉动消费的是公众的收益预期,“当人们对未来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们不会首选消费,一定是把钱存起来。”而能够创造收益预期的只有保证劳动者的就业,说到这里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有投资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记者采访也发现,这一轮危机的打击对各地企业、各行各业的影响倏然迥异。周大福珠宝金行财务管理部总经理何仲强对记者表示,金融海啸对地处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的打击比较沉重,“市民对于消费非生活必需品的金饰品的欲望明显下调。”而比邻香港的深圳情况似乎缓和一些,以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于忠侠所见,亲历或者见证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的深圳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抗压能力,他们已经开始内外兼顾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完成了产业升级。“真正会在这一轮风暴中淘汰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数还是那些比较低端的,从事简单加工的初级企业或者工厂。”
从全球制造业中心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中国的香港、台湾、最终进入中国内地的转移趋势看,近年来在内地制造业中心――广东省,东莞已经成为替代几年前的深圳,他们正成为这场全球经济衰退的“重灾区”。谈及现状,东莞市嘉荣超市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梁婉华难掩内心的隐忧:“目前看来,我们企业还不错,但东莞每天都会有几百家工厂倒闭,这些小企业要维持运转更多的是依靠当地信贷公司获取资金。”
而同样处于零售业态的、位于福建的永辉集团的际遇则大不一样,其财务部高级经理林晨文乐观地向记者表示:“我们其实还受益于这场经济衰退,以前我们本地沃尔玛的客户现在开始光顾我们了。另外,福建是‘侨乡’,‘侨乡’有团结奋进、共渡时艰的传统,在外面的福建人更信任自己家乡的合作伙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撤单,因此合作关系非常稳固,我们目前的状况反而稳中有升。”
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风险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实施贷款业务时,金融机构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贷款人相较金融机构而言更清晰的掌握自身运营水平及能力,项目前景及未来还贷能力等信贷决策支撑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单向不透明,故据此签订的贷款合同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置于信息劣势地位。为有效补偿因贷款人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采用设立较高的贷款利率或用提高信贷条件的方式剔除金融机构单方面认为的劣等贷款人时,会导致对备选贷款人的逆向选择风险。这是因为业绩良好企业的信贷需求弱,而业绩低劣的企业的信贷需求强。产品前景堪忧或运营风险较高的企业有强烈动机获取信贷支持,其贷款意愿难以受贷款利率影响,而其信息隐匿动机却与其信贷风险水平正相关,由此产生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逆向选择风险。鉴于乡镇企业的财务数据质量较城镇企业低劣,故其因信息不对称而诱发的信贷逆向选择风险较城市地区企业更高。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支付信息甄别成本的方式以降低农村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逆向选择风险,但由于在农村金融实践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对象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乡镇企业规模小,其业务繁杂,财务账目及报表不规范,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因信息甄别成本较高而无法有效实施对信贷对象的财务信息甄别工作。为应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村信贷逆向选择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对特定类型贷款人给定制定贷款上限的方式。但金融机构也面临两难选择,即如果贷款金额上限过高,将降低该方法的风险控制功效;而过低的贷款金额上限则将束缚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能力,减少客户并降低其利润率。
2.借款人道德风险引致借贷资金滥用
道德风险原本是经济学中阐述经济活动参与者通过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行为所给他人增加的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中的道德风险系指农村借款人在借款之后有违约动机,并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更高风险项目中,由此活动引致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承受道德风险的直接原因在于资金内在的流动性特征,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一经贷出款项即难以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方式进行有效区分,亦难以有效甄别信贷资金的使用现状。借款人在获得信贷支持后即掌握资金使用权,从而依据其掌握的私人信息来作出使自我利益最优化的资金使用选择,即便该选择有可能违背贷款活动初始签订的契约所规范的资金用途。这将使得该笔资金的使用偏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预先估计,并使其预期风险估算失真,进而导致信贷风险失控。借款人在通过隐匿私人信息的方式获取贷款的同时,又在违背契约的滥用贷款的行为增加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农村乡土文化与建立在商业契约基础上的现代商业文化之间产生的内生性冲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采用的限定贷款人的信贷额度的方式硬性限定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但由于农村居民及乡镇企业从事的农业及农业衍生品加工等产业运营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故其信贷风险水平的不确定性也较大,在特定风险诱因条件下,其贷款额度将会轻易突破其有效还款能力,从而加剧借款人增加道德风险的动机。
3.农村产业链同质性诱发流动性风险
基于偿债能力的分析,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其存贷款在时间及数量轴向上的不均衡性,主要包括如下两点:一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吸纳的个人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与储户挤兑存款的时间和数量不均衡性,二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与其拆借资金的时间及数量的不均衡性。鉴于农村金融活动的特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间拆借资金活动不常见,故其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前者。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运营业务范围限定于服务区域农村经济实体,而农村经济实体活动具有较高的雷同度。这是因为农村经济多为依托于当地农产品展开的农产品产业链所构成,而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因此会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面向农民及乡镇企业的贷款需求和农民及乡镇企业的提款需求集中度较高。
4.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及操作者风险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中的操作风险系指因农村小心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不规范的流程操作或系统流程设计漏洞所引致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概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如下方面。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权受到县乡政府的影响,基层政府及乡镇领导直接决定资金流向,却不为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负责的做法违背金融风险控制的客观规律,增加信贷资金的风险。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现代金融产业是高素质金融人才密集型产业,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离不开人才的竞争,而当前高素质金融人才缺乏去农村就业意愿的现实则制约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条件和适应高素质金融人才施展能力的必要软硬件保障也是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匮乏的要因。其三,当前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为拓展本地业务以强化自身生存能力的需要,多偏重重用具有当地丰富人脉关系的工作人员,并用人情关系亲密度评价模式替代金融机构必要的信贷业务内部风险评价模式,使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失范。从业务管理层面分析,人脉关系丰富的金融从业者采取相对灵活的房款流程,有利于增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规模,提升其同业竞争实力,但是这种依靠人脉控制风险的业务发展模式也更易于为其埋伏下后期回收贷款的风险。
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的建构策略
1.建构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前馈控制机制策略
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建立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的借款人偿付能力测评机制,在实施贷款项目前有效评估借款人资信水平及还款能力。一般金融机构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常运用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及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两项分析工具,但这些工具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却存在不适应性。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主要来源是依据借款人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而借款人通过持续稳健经营所获得的正现金净流量是确保贷款偿还的有效保障。这要求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重点审查借款人包括现金流量表数据在内的的财务报表的健康水平。通过解读借款人现金流量表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客观评估借款人偿债能力。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建立以信用交易历史分析为基础的借款人偿付能力测评机制。鉴于借款人中的部分农民及乡镇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关注借款人与银行间的业务往来记录,借款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往来诚信状况等历史诚信记录来间接判读借款人的诚信水平。其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引入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参与测评借款人资信水平,并将该测评结论与借款人资产抵押或质押信贷服务挂钩。
2.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减控策略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应当秉持风险分级管理原则,采取如下典型措施将信贷业务风险减控在可接受的水平。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考察农户及乡镇企业可偿债财产规模的方式,遴选出适宜提供借款服务的客户群。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客户资质审核将贫困程度较高的农户提出在目标客户群之外的操作虽然会导致农户的贫富差距拉大,但为确保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健康运行,农村基层的农户贫富差距弥合工作不应当由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应当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考察农户及乡镇企业可偿债财产的实际可变现价值的方式,给定贷款客户的抵押或质押资产的抵押率。金融机构在给定抵押物品估价并确定抵押贷款发放额度时,需综合考虑抵押物的未来可变现价值折损的概率,以确保在借款人违约条件下金融机构尚能通过抵押或质押资产变现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其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实施贷款制度创新,采取分阶段发放信贷款项的方式降低远期偿付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依据借款人历史信用记录来识别借款人信用水平,并据以发放贷款。但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及贷款偿付能力属于动态指标,该指标与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能力同步变动,其贷款期限越长,远期信用风险水平越高。金融机构可采取分阶段审查借款人信用水平并据此发放信贷款项法来强化对借款人的远期信用风险的控制力度。为敦促借款人及时偿付借款,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建立对高信用水平客户的激励制度,对按时足额偿付贷款的客户给予信用额度升级和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3.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分散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实践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显著落后于实践。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农产品流通中新兴的流通业态,它的发展进程和成熟程度,特别是其业务模式的选择,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较长,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成本过高,利益被中间环节截留,农民增产不增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准确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
(二)降低生产和交易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既面临自然风险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农产品电子商务把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能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的农产品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过剩。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网上交易公开、公平、透明,成交价格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中的供求,以此引导广大农户科学安排生产,以销订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同时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直接监管。消费者可以查询购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产地,保证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保护。
(四)扩大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
传统农产品交易以批发市场和集市贸易为主,网上交易平台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易主体多元化。网络的无界性决定了只要有网络,就可能成为农产品的需求市场。农户以及农产品企业就可以迅速找到合适的贸易伙伴,加快农产品流通。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分析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一)目录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二)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
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三)农产品虚拟社区
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四)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
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实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五)农产品电子采购模式
这种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六)价值链整合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
(七)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业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中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一)。
在第一个问题当中,我们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是国际产业连动,第二个内容是国别产业机构的变迁。我们说,在过去十五年间,世界的经济在国际经济方面可以想象说把全世界,不是为了国内生产,而是为了贸易而生产的经济,你把它从一个地图里面挑出来,这块经济就构成了国际贸易经济。那么国际贸易经济在产业方面出现了一些连动方面的特点和趋势。第二个是国别产业结构出现了变迁。所以我们看第一个大问题中的第一点,国际产业的连动情况。
在产业连动方面我想用两张图表,两个地图让大家来看一下我个人的思想和我所想要传达的观点。这块地图大家可能看了很多次,不过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这块地图把亚洲、中国摆在世界的中心,而使我们采取了西方地图学家的观念。我们在中国在东边,欧洲在西边,美洲在更西边。
我们现在看,在北纬大概50度线左右,和赤道这一区间里边,或者说我们在这同一纬度区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有三个贸易区或者叫自由贸易区将要形成,第一个是欧洲自由贸易区,第二个是美洲自由贸易区,纳斯达克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三个是东盟10+1,就是中国加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或者是10+3,中国加日本、加韩国的自由贸易区。
那么这里面大体是什么样的规模和贸易格局呢?我们看这张地图,这张地图是美加墨组成的自由贸易区,那么99年按照的是公共活动,用5%和10%的产品,我们就假定全部交换,无法说15%的产品所形成的价格权重是中国其余95%经济波动价格的一个代表,同样也不能说美国10%的产品是他有5%产品的误差在里面,所以用汇率来衡量国际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量误差很大。在1999年的时候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大概是10万亿美元,人口有3.67亿人。我们看在欧洲自由贸易区上,我把它不叫欧盟,叫西欧自由贸易区,它的人口大概是3.32亿,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当年按购买力评价来算,大概是9万亿美元,那么我把东盟加中国,10+1自由贸易区,我把日本排除在外,排除它以后,亚洲经济合作速度加快。所以,这一块大概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5000亿美元左右,人口是18.7亿左右。我们说在过去10-15年当中,世界经济的贸易连动大体上形成了三个自由贸易区已,经或者是正在形成三个自由贸易区。
这三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规模不断的扩大,按照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来看,贸易每年的递增速度大概是5%左右,那么如果是贸易增长6%的话,主要是这三个地方,因为全世界的生产总额是30万亿,那么这三个自由贸易区大体上达到了20万亿以上。那么这是第一点,国际贸易连动,贸易的增加,贸易连动的加速,就为物流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提出了更本质的要求。
第二点国别,二十一世纪产业变迁在国际之间出现了连动情况构成了三个自由贸易区,在三个自由贸易区国别内部产业结构有什么变迁呢?我们说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制造业出现了向服务业迈进的趋势,服务业出现了向制造业迈进的趋势,怎么来理解这两个点呢?我们可以说用我们国家的服装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件名牌衬衣POLO,我们国家生产这三种男用品牌,实现40%的市场份额,我们出口一件衬衣大概是7-8个美元,50块钱人民币左右。那么拿到美国的市场去卖大概是70-120美元。为什么?你生产了这件衬衣100%的物质形态,可是在价值实现上的市场份额你不到9%呢?为什么你占据了世界市场40%的份额,而在价值份额实现上你才不到10%。原则在于有车间无市场的命运是悲哀的,为什么呢?就在于世界贸易国别内部的变迁出现了制造业向服务业迈进的趋势,在衬衣业里面,我们说车间生产出来的衬衣物流作用是什么呢?是物流调动,向前再延伸我们叫它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向前再走一步的时候我们叫做整合信息技术,我们看,从原本意义上大车间经济、大工业经济这个产业的链条上,向外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一步一步的向服务业迈进,那么现在车间成为出来的衬衣以后,到物流、整合系统、供应链的延伸,占据了整个产业90%以上的产值,如果你单单停在传统的制造业里面,你会发现你自身实现不到10%的价值。
东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东莞二环路上只要塞车一会儿,全世界的电器都要涨价。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后来发现全世界的外设设备、显示设备、还有电脑显示器都是在上海生产,那么可以说他是掌握了技术,东莞现在把自己完成变成了一个大车间经济时代的制造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蓝领智慧,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要奔向的现代化的蓝图、现代化的理念。所以我们说第一点,世界经济过去十五年当中,在国别经济的变化,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迈进。第二个是服务业在向制造业迈进。这句话更难理解,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泛服务业里面,我们不说饭店、餐馆、飞机、旅游,我不说这些传统服务业,我们说泛服务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银行,我们国家的银行大家到那儿交易收取一点服务费,我们国家的证券商在大宗交易的时候取得一点服务费,期货交易的时候取万分之二手续费,那么我们只收取这些费用。可是,在过去十五年当中,随着股指期货产品,随着期货产品的延伸,期权产品,期权产品是综合和非金融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延伸,那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非金融产品,那么你们都知道的非金融产品就是货币。现今世界上通用的货币,在国际贸易这一块是美元,那么美国在99年由于他的货币扩张政策新增了2340亿美元。根据市场银行断定,美国当年自己新币换旧币,自己内部扩张对新增货币的需求,再家上外部扩张需需要的新增货币只需要700亿美元就够了,那么另外1800亿美元怎么办?那么他的1800亿美元是当年台湾地区国民制造总额的一半,是美国三大品牌企业的利润总合还要多,那么一个金融产品你可以想象,那么各种各样的期货合约,他能收取多种的服务费用,那么这是传统的意义上的分业,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或者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野表现得不清楚,一清二白的界限模糊起来了。
我们看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不许中国的金融行业出现货币系统,那么不参与这里面丢掉整个泛金融产业里面90%的参与金额,那么这不是参与不参与的问题,额是快和慢的问题,是效益的问题。那么所以我讲第二点,二十一世纪的产业变迁在国别内部出现了新一轮的变迁,用原来九十年代成熟起来的发展经济的观点,来看待今天的产业问题已经过时和落后。
第二点,我们讲中国物流业的滥觞。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大变的情况下,中国的物流业向何处走呢?我用几个和物流相关的行业我做一点例子,为了争取时间,我可能会少讲几个例子,第一个我讲一下农业系统。
我们现在都认为三农是我们国家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国策性质的问题,战略问题,我们认为农业产量提高了,丰收了,但是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收入没有提高。为什么农业会是这样呢?我们看在农业物流这一点我们具有什么问题?农业的物流是和农业期货市场相关的,全世界农业期货里面大约是70-80种产品,我们国家交给的只有不几中产品,一个是大豆,第二个是小麦,第三个是豆波,那么这些豆波可不是中国的大都,是做豆腐用的,我们另外进口1500万大豆是从美国和南美进口的,进来的时候我们要用轮船,这是我们物流调动的一个重要的产业运载工具之一,主要运用的是外国的船,拿到我们国家来榨完波以后,再拿到期货市场交易。换句话说,我们农村生产了1500万打斗,可是我们的农民只是在自己的车间里生产,摆在我们的中国人餐桌上以后,产业链就没有再延伸了。难怪中国的农民不富,如果按照我们现代物流整合系统来操作这种情况,农民的生产价值就会增加10万,就不是1500万美元,可能就是15亿美元,那么就是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那么你想农民富不富?所以,物流业的同行你们记住,物流业的发展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或者是在农业问题里面,单是这一个我们觉得不起眼的这一点里面,那对中国的贡献再怎么看起来都不会过高的一种贡献。
说到农业举几个例子,看看我们的农业是什么情况。我们农民的玉米是1.33亿吨,世界产量第二,棉花接近500万吨,世界产量第一,小麦第一,肉类第
一、水果第一,这几个产品我们都占据了超过世界市场的13%以上,最高我们占到世界市场的28%以上的世界市场份额。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占据13%以上的份额,这个产品就具有了垄断定价的能力,或者说这个市场就会变成国际交易中心,可是我们在这些农业产品里面我们没有一个是我们自己定价的,有车间没市场,我刚才说过了,命运是悲哀的,为什么呢?你没有定价中心,你的损失90%,现代产业意义上利益都丢掉了。这是农业。
我们再看制造业,制造业我不展开,同样用一个表来说,电力我们是世界第二位,煤炭、石油、钢铁、水泥,这儿有好多,铜,这些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建立在原材料工业上的我们说的经典意义上的制造业,我们都是世界销售业上的大国,我们没有一件产品是国际上定价的。那么比如说我们每年消费1亿7000万的石油,石油的定价是新加坡定价的。所以,没有国际定价中心,不是世界贸易中心,你就是一个车间经济,你是一个车间经济,人家就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当蓝领的时候当蓝领的阶层,拿蓝领的薪水,别变成一个白领社会,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
我们再看服务业,王府井百货我们正在做他的调查,全国有30个和王府井百货大楼同等规模的商场,北京有9压相当规模的百货商店,他自己内部链条的管理基本上都没有,可是我到了杭州去以后,杭州最大的一个贸易商场家乐福马上就要进入这几个地区,家乐福很快加上北京、上海全国各地以后,家乐福很快在零售业里面,和消费者见面产业链里面形成自己的管理链条,所以我说服务业的物流也是中国要像手机一样夺回自己的市场,要像冰箱、彩电、微波炉等一样,中国企业夺回自己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攻坚领域,所以服务业应该赶上去。
军事工业,物流采购我看这里面没有我们的军队在这儿,物流采购和军事工业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如果在物流采购的基础上,上升在供应链信息基础上和整合信息技术上的话,为什么美国的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呢?关键在于他从物流调动向供应链系统、向整合信息技术进发,所以刚才我看到咱们戴会长说了,物流采购他感到很高兴,采购业这个行业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物流和采购行业联合会应该把供应链系统和整合信息技术加入到我们的联合会里面变成里面的重要内容。
所以,第二点看到了中国四个行业来说,中国的物流行业刚刚开始,我们说现在我们变成了世界的工厂,在美国网站上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去年是6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0%,相当于日本的1.75倍,而不是美国的十分之二,不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这是我的观点,这是世界银行很多专家和我是一样的观点。我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美国只生产自己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除住宅之外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中国理应成为根据你的经济分量、根据你在制造业里面的市场份额,你应该成为世界物流行业和物流行业延伸一些的深层行业的一个重要基地,中国应该成为世界的物流中心,我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看见中国成为世界各种主要军民用工的行业的交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样中国才能走到国际的前列上去。
第三个大问题,走向世界的选择。在过去,或者在现在,从八十年代到现在,这二十多年当中,我们国家在自己发展自己经济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上,走向了自己成熟的发展时期。中国要发展,第一个一定要消除我们的二元结构,为什么?因为在农业里面土地短缺、资本短缺,劳动过剩,如果你把劳动服务生产为零为负,那么劳动在农业里面富余资本和农业资本的劳动两个相结合以后,就会新生出来一个部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乡镇企业,如果说非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5%左右。那么新生的产业总有一天一个完全工业化社会就来临了,这就是中国,这个观念不行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所有政策基本上还是在这个指导之下,鼓励民工进程,鼓励乡镇企业,鼓励小城镇,然后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是要消灭农民,爱富裕农民就是要消灭农民,让大家有依靠。
但是发展经济学就跟我刚才说的,过去十五年来世界经济结构变动新的趋势和特征来看,这个观点落后,为什么呢?当你把农民变成全部东莞地区工人的时候,中国的产值仍然不能在世界上占据一个比较大的份额。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选择是什么样子呢?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选择是以物流行业结合传统的三个产业为主导,向物流调动,向供应链系统、向整合信息技术进步,或者说向数字化、信息化、时速化进行迈进。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可以看到数字化工业给中国带来什么意义,我们看汽车工业,今天街上跑的汽车几乎都是洋品牌的汽车,我只看到国产的红旗和吉利,还有其它几个小品牌,大量都是国产别克、国产大众,国产什么东西,其实我们今天的汽车一年前的价格,比国际上贵一倍,但是还是赔钱,那么两个原因,一个是你不占据主要市场,第二个你不占定价中心的地位,人家把核心技术拿去,人家把市场拿走了,所以你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如果我们说在汽车行业里面,我们要突破一点,我们也能变成产品的定价中心,汽车的产值不是今天这样。可是很可惜,我们国家扶植了二十多年的汽车业,今天没有做出自己成功的品牌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