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企业
一、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特点
1.1线上线下融合更加频繁
互联网时代加快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线上线下融合速度更快、频度更高。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也呈现出线上技术与线下管理相结合,使财务管理效能更高,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在财务辅助决策、风险控制、企业投融资等环节体现更大价值。
1.2信息技术更为普及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趋势,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成本无疑将大幅度增加,不论是人工投入还是管理成本投入都将持续攀升,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必然发展趋势,进而带动多数市场参与者,步入互联网+时代。
二、互联网+时代对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财务管理效能得到提升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效能得到保证,同时管理效能得到不断提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管理层能够及时有效掌握各类财务管理信息,增强企业运行稳定性,提升企业投资的整体质量。财务信息是企业重要基础性信息,通过互联网+改造,单一数据、汇集成为整体、与企业产品推广、市场前景预测、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对接,使财务信息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使财务管理能够延伸到更多领域当中。
2.2 财务管理针对性更强
财务管理在新的时期要积极体现其在内部控制、领导决策辅助方面的价值。互联网+使得财务管理针对性更强,财务管理能够结合通信企业实际和经营要求精准开展工作,明确管理重点,突出管理问题。通过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全方位控制,确保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本质提升。
2.3 财务管理系统性得到保障
可以说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系统性更强,同时系统性也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财务数据实现了实时分析和有序管理,云计算使大型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够被集中处理和分散使用。财务信息在企业投资等经营活动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对于电信企业而言,数字营销、互联网服务成为重中之重,数字化改革和创新成为此类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而财务管理工作因其全面性、系统性而必然要成为互联网改造的重中之重,加快财务信息的转换,通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企业管理层实现科学管理、实现科学决策。
1、以共享思维创新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模式成为主流,企业在基础管理层面要从分散式管理转变为共享服务式管理。使可共享数据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最大限度传播,进而加快企业创新速度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通过落实财务共享能够明显提升财务信息数据使用效能,释放财务管理潜能,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2、加快复合型财务人员培养。互联网+时代当中,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成为基本的岗位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自有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使用,财务人员将面临更多挑战,掌握必要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关键。现阶段结合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要着重做好财务人员培养和培训,通过实务操作、云技术、移动互联专项培训的方式,使财务人员能够更清楚互联网应用的价值和关键所在,使财务信息采集更加科学。
3、实现有效财务监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财务在内控方面的价值与作用,越发重要。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建立动态实时监控机制,实现对企业财务支出和资金管理的实时控制,同时在企业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财务管理作用,降低管理风险。
4、体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价值。互联网+时代来临,使得财务集约化管理能够实现创新,在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的基础之上,企业能够更实现更快响应和科学管理。在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财务管理能够实现更大幅度的在线管理,财务管控效果更具保障,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效率。
四、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实现共享性财务管理,能够使财务数据信息的价值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优化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 程平,周欢,杨周南. 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J]. 会计之友,2013(2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服务共享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进入创新阶段,对发展的事物进行创新是起着促进的作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更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快速的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而且能够更好的实现的企业的财务目标,从而促进企业得到全方位的进步与发展。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究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首先需要明确这一方面,才能在此基础上了解加强企业财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第一,财务管理相较于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管理而言,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而且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金以及其运动的全过程,起到直接管理的作用,要知道资金对于企业而言,就如同人体的血液,其循坏和周转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的高低,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资金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及效益的提高。第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企业决策者明确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者制度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决策,推动企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或者是隐藏于内的商机,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服务共享”模式是企业财务的创新管理方式
在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之后,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主要可以通过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使用财务共享系统来得以实现。“财务服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将这一模式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所取得的效果以及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会计集中核算
在“财务服务共享”模式的作用之下,打破原先的资金分散管理、分散支付的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上收出纳权限,集中支付每一笔报销业务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分散经营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的难题,特别是从流程设置上解决了项目部大额付现的难题,既防范了控制风险,又提升了资金集中管控的能力,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这一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建立“财务服务共享”模式,可以选拔一批具有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财务人员,在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得到完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一方面,在公司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成功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之后,公司的业务事项必须由扫描员将原始凭证的影像上传,所有有关于企业的经济事项必须按照内控制度的流程审批过后才能付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了有关于财务人员出现不好风气的现象,从而实现企业资金全过程监督。另一方面,在“财务服务共享”模式之下,企业可以及时掌握项目部资金收支、财务核算、收入成本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从制作会计凭证、记账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内控管理、加强财务与业务融合,做好内部管理台账等相关工作,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更好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企业得到全面性发展。
四、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和财务共享系统的策略研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创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是实现企业财务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呢?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财务服务共享”模式
在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分别为在稳妥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设计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在标准的基础上规范操作、在共享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在应用的基础上注重实效、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确保安全,在这六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效构建“财务服务共享”模式。其次要做好项目启动以及前期准备工作,企业需要判断、把握好相应的时机,在此基础上设立项目筹备小组,并且在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培训工作,以及企业要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和管理特点的不同,κ凳┎莆穹务共享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开展模式分析和业务调研活动,以此来推动“财务服务共享”模式在企业中的构建。
(二)财务共享系统
“财务服务共享”模式构建与财务共享系统使用,双重作用之下可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得到全面发展。首先需要做好系统的上线准备,企业要对软件进行考察,着重关注软件的功能和技术性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此基础上组建项目团队,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明确、详细的实施范围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为财务共享系统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做好系统的上线准备之后,就需要做好系统的运行工作,而系统的运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一个新运用都要在模拟运行无误之后,才可以进行试点的运行,因此,需要对财务共享系统进行模拟以及试点的运行,从而保证系统的顺利工作。第二,当财务共享服务初步阶段的目标得以实现之后,就需要对财务共享系统进行总结和全面推行服务。第三,还需要进行项目评价和风险管理工作,让财务共享系统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
一、ERP系统的概述极其功能特点
(一)ERP系统概述
ERP是指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贯彻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系统。ERP系统是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以供应链为主,并通过支持性价值链为企业带来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得企业内部的协调性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效果。ERP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具价值的市场方案,使得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都可以更好的提高,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目标。
(二)ERP系统的功能特点
ERP系统的特点主要有四点,分别是集成性、及时性、数据共享性以及准确性。
第一,ERP系统的集成性。企业的很多业务都体系出了它的集成性特点。例如:计划、管理、服务以及运输等。企业运行所设计到的操作系统和流程规划都与财务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ERP系统也正是利用财务与业务管理间的各种联系来完成各项业务间的相互集成,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第二,ERP系统的及时性。ERP系统最突出的功能特点是在财务管理中提现出来的上及时性特点,ERP系统通过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去实现使业务与决策的统一。
第三,ERP系统的数据共享性。在对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时,ERP系统能够利用相互集成的方法,实现对业务信息的监控和处理,同时还能达到模块与模块间数据共享的效果,有效的避免重复录入的过程。
第四,ERP系统的准确性。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是严格遵守其标准流程展开工作的,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二、ERP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ERP系统与企业价值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ERP项目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ERP系统结合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实现了高效自动化,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蜕变,使财务人员的角色进行了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不仅有效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使财务数据资料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传统财务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子账单进行意义核准,而ERP则完全可以忽略这个环节,因为ERP系统可以利用内置算法可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的同时,减少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企业财务流程与数据都需要经过ERP系统,因此平台汇集了公司各财务数据与信息报表,从而让企业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控财务的流动以及企业的运营状况等重要动态信息。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ERP中的查询功能得到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模式
(一)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含义是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与信息集成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业务等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高度集成,以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前提下,将企业低耗、高效的管理推向最理想的状态。所以,企业在ERP环境下的管理模式及其集成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了物流、资金流等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和高效自动化管理。
(二)ERP环境下集成化财务管理特点
1、整体优化性
ERP环境下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整合效应,是为了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其总体功能上得到有效提升。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集成化的基础上,企业能够有效的将投资、运营、分配等项目形成闭环,在总体上实现优化。
2、实时动态性
财务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及时性在ERP环境下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体现,利用ERP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业务数据的随时随地登记,而且能够实时生成动态财务报表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因此,企业管理层可根据ERP系统所出的动态数据对企业状况进行及时把控,并作出有效的决策与调整,实现企业的实时动态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 目标 信息化 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管理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企业性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据。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市场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全球化及激烈的市场经济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一方面节约了统计的时间,另一方面信息化的财务资料其保存性也比较强,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让企业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企业财务的集约化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就这一点来说,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挣钱。它利用为社会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归根到底,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了。如何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的经济管理内容。在众多学者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越来越重视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会有如下几种: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获取利润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去企业经营成本及税收,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以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为依据,以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判定一个企业的基本性质及发展目标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设立初期就必须制定带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核心开展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企业管理目标的最终制定必须参考该企业的各项评估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控股方法、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商品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自也在不断扩大着,企业追求利润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众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当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在利润的驱使之下,企业很容易忽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投资风险的预期不够。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忽视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所以,在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时,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短期化的情况,确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忽视社会利益的满足。
(二)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首要来源,股东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股票价格决定着股东的财富数量。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量及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决定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当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不变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影响股东权益的唯一因素了。因此,要想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早就已经分开处理了,企业的经营者要对企业的拥有者负责,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实现企业财富的增加,这一过程也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现代企业的劳资结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符合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首先,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制定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方向的偏离,经营者很容易为了增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严重忽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以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为经营目标,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增加企业所有者的财富。所以,经营者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做出投机违法的事情,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
其次,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实现范围比较小,并不具备代表性。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比较适合已经上市的公司。但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公司毕竟很少。没有上市的企业并没有参加到市场募资的活动中去,所以不能将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最后,股东的权益实际上并没有充分顾虑到广大小股民以及经营者的权益,只是将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最终会造成企业利润分层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大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合法经营活动,让企业的预期价值、潜在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潜在的价值还包括:企业资产价值、市场品牌价值、无形价值、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方方面面资产额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必须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国家、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隐藏于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之内,大型国有企业的控股人是国家和集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民创造福利。所以,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带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忽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行业垄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切实加强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实施财务的集约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筹集率以及使用率,同时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尽可能地避免内部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其次,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资金的运转,避免资金外流现象的出现,确保自己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这样一来,在和金融组织进行谈判的时候,就能争取到最大的综合授信以及业务谈判上的方便。然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科学调整企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资金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对金融组织的依赖,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最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信息优势,为管理层做企业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最终实现投资收益的增加。除此之外,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还可以更加灵活地调节公司的资金结构,切实提升资金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一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实现这个目标,常用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措施如下:
首先,一旦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制定实现该目标的战略及计划。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要以企业性质、企业组织机构等为依据,制定好财务管理目标之后,要以这个目标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行动下去。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好企业的财务规划。
其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切实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企业要想实现其所制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提升资产利用率,同时让企业闲置的资产、资金活跃起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多。
最后,实施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盈利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成本的减少。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更多地是将数据信息转换成网页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需要的财务数据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查找,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在线、远程、分散及移动等办公模式。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电子货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以电子货币替换纸质票据,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减少。
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管理信息的统一,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作。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和审计,为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储存财务信息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还可以统一配置闲散资金,使用这些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网络采购、支付、结算等方式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做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使用了网上银行,在网上进行经济交易活动都会存有交易信息,同时会保有每一笔费用的使用信息,这些数据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财务工作者不需要出门在银行外排队办公,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作时间,也降低了票据损失的概率,确保了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最后,财务信息化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有效提升流程的时效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了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之后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相关软件可以有效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分类管理,对每一笔经济项目都适时跟踪,确保了管理流程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急迫。在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本文从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等方面论述了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
关键词:CFO;ERP;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在1993年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众所周知,ERP,特别是,制造业ERP的实施是非常容易失败的,很多公司在实施后,虽然号称已经成功,但是,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软件,它的成与败,实在不是可以从是否顺畅运行来评判的。不管怎么说,使用了一套软件后,能够帮助到公司运作,已经会让许多管理者满意了,可是,作为一套ERP软件,它应该做到哪种程度,实际做到了哪种程度,是不是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实工作中,真正能给予肯定回答的少儿又少。当然,对于ERP的失败,在经验总结时,更多的归因于软件选型、企业信息化基础、流程设计、后期维护、咨询机构等等。但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因大家很少提及,就是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谁在组织推动,在大多数案例中,基本是企业CIO或IT主管这些IT 技术专家,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企业可能是总经理亲自挂帅。笔者认为,尽管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各有特点,权利和职责的分配也是不尽相同,但是在ERP实施这项特定的工作中,由企业中负有CFO职能的领导来组织推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ERP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而整个供应链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指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所以说ERP对供应链的管理也就是对财务管理中资金流的管理。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实际上必然是引进管理会计的思想,重组资源、优化流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ERP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以财务为中心的,这是因为财务是企业管理的“心脏”,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枢纽。企业整个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的资金流和实物流都要由财务监督、控制、记录,并要由财务进行相关的考核和分析,cfo在ERP实施工作中具有专业、职能与资源的先天优势。下面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价值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典型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外部物流、生产经营、内部物流、市场营销、服务、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以及企业基础设施,而每一个基本价值活动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分为更加具体的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是企业赖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一条畅通的价值链应具有四个特征:构成价值链的每个价值活动按照所依附的业务之间的关系彼此内嵌衔接,相互集成;每个价值活动产生的价值或者消耗的成本都能够被准确、及时地计量;每个价值活动已经较为精细,很难被继续分解为较为独立的价值活动;价值链易于被理解。
CFO在企业中的主要职责是价值增值管理,ERP系统能够辅助会计核算打通价值链。第一,ERP系统的集成性能够使得企业从整体上规划所有价值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业务流程走向将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衔接起来,打破现有“信息孤岛”的局面。第二,ERP系统推行的流程标准化使得企业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确认、计量各业务单元的价值活动,增强各业务单位内部价值活动的透明性,从而便于企业对价值链的分析与理解。第三,ERP系统具有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特征使得财务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每个业务事项消耗的成本和创造的价值。一项业务事项通常包含若干个价值活动,ERP系统能够记录不为现有会计核算所体现但却反映价值流动过程的中间业务,这种设置使得财务能够及时确认、计量每一个价值活动的价值,反映出价值创造过程。
二、资源整合的便利性
ERP是一个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
ERP的管理思想体现在企业日常的工作流程处理和实施过程中,因此,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将ERP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各功能模块中。企业实施ERP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首先ERP是对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它的应用涉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集成性、数据共享与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ERP系统的成功可以组成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不同行业业务处理模式上的变化。
在一个大型公司运作中,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交互、项目估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战略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建立以及洞悉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冲击等自然都是CFO职责范围内的事。CFO源自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FO是地位显赫的公司高级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同时进入董事决策层和经理执行层,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CFO一般同时管辖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主计长(Controller)和司库(Treasurer)等。CFO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
三、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必要性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计划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主线,科学的计划及其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系统的高效率。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包含:主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等。借助数据共享与信息集成,使得企业的计划体系一脉相承,同时保障了计划的科学性和正确性。ERP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 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 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重在事后的核算和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需求,CFO需要一种手段和工具来实现财务管理从事后核算到事前计划和始终监督,从独立于业务之外到财务和业务深度融合的转型。应用ERP集成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对全球经济信息的快速反馈,帮助企业应市场全球化的要求,合理规划供应链中的信息资源。ERP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实时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活动从单一的财务部门扩展到各企业内部的其他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进行实时全面记录和控制,迅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各业务如销售、库存、生产、采购等已经实现流程化、电子化处理,并与财务实时集成,所以财务的两大职能核算和监督可实现实时快速核算,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财务的账表实时出具,可按多组织多业务多法人出具,财务指标也是实时的。ERP用的好,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重点已不再是核算了,更多的是分析和内部控制,一方面给领导层时效性很强的财务分析数据,另一方面通过流程控制和职权设置降低企业的财务分险和运营风险。
四、资金管理的必然需求
ERP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由核心企业向供应商、经销商、客户延伸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网络, 核心企业的资源在网络中流动。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配置、使用, 形成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客户的全部供应过程, 实现资源配置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优。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是对资金流的集中管理与控制。资金流的管理和控制是CFO工作的核心,通过实施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实物流与价值流的统一。
(一)实现了采购付款循环中的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ERP的执行过程是从采购活动开始的。采购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采购回来以后,经质检部门验收入库,录入库存系统。此时,库存增加,同时应付账款也增加(或现金减少)。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会计凭证,过账后在总账系统中同时更新应付账款和存货账户。从而在采购付款循环中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二)实现了生产循环中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订单从仓库中领取原材料,此时,存货减少,而生产成本增加。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会计凭证,过入总账,更新相应的会计科目数据。加工完成,生产出可以向客户销售的产品并入库,通过ERP的会计界面,声称会计凭证,过入总账,减少总账模块中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增加存货账户的金额,实现了生产循环中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关键词:财务信息 资金 信息管理
1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财会工作在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财会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对于经济活动的各方来说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价值和作用不容小视。但是财务信息本身及其分析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局限性,换言之,财会信息的真实性有其相对性,即有可能存在失真的情况。
2 财会信息失真的原因剖析
(1)在企事业单位的运营中,管理者往往将财务的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信息作为唯一的信息渠道。那么就会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
在会计报表反映的仅仅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大量不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内容,诸如企业的知名度、设备的先进程度、产品质量、员工素质等都难以反映。而这些信息却往往是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2)传统的财会信息以“货币计量”为前提,且不考虑价格变动问题,这样,在物价变动时,会使财会信息失去“客观性”和“可比性”。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
(3)会计核算的滞后性也是造成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都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和内容的表述,即事后反映。而报表分析的目的却是要关注未来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从常识不难理解,新的经济活动毕竟不是过去经济活动的简单重复和克隆,因此已有的会计信息也就不可能准确的反映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从而影响人们对企业客观情况的了解和判断。
(4)财会信息管理中的某些人为因素也会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
从主观上讲。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的驱动或者是会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动而造假;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从业人员法纪观念单薄:财务工作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造成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5)监督乏力也是导致财会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
由于很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失去了对财会人员、单位的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对其财会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都无法控制,使违法违规行为有可乘之机。从审计监督角度来可看,内部审计监督往往出于人情等因素,“水分”很大;外部监督审计力量也明显不足。这些都会导致财会信息的失真。
3 加强财会信息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财会信息的透明度
企业利益相关者众多,对企业财会信息透明度的内容、频率、方式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提高企业财会信息透明度,就必须重点抓好企业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和企业财会信息化工作。没有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就无法了解基层核算单位的实际状况,就可能被基层核算单位牵着鼻子走;没有实现资金集中,就达不到控制的目的;没有实现预算管理,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无法合理地支配;资金集中和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没有绩效考核,预算就没有落脚点,就会逐渐失去作用。具体措施就是要做好财务监督的日常化。
一是实时获取财会信息。企业总部可以随时访问所有子公司的数据服务器,检查财务数据的处理过程,及时、完整、准确了解所属子公司财会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是加强财会监督。由于能够实时查阅所属子公司财会信息,对所属子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产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实时监督成为可能。
三是加速财务集中管理。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静态管理向动态转变,封闭式管理向信息化、规范化、一体化和透明化转变,从而加速推进了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进程。
3.2 全面沟通,消除财会信息的孤立
在原有管理系统的E1常运转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相互分离的。财会信息来源于对物流、资金流的综合处理,如何来综合处理全部的验收、领料、销售。而引进ERP系统可以把三者合而为一,实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基础是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在这种状态下对交易的实时监控及其信息的实时记录和传递,价值和物资的高度同步流转,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组织结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从决策制度和预算规划到业务审批和授权执行,再至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财务与会计的适应性和控制性在网络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环境下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业务记录和会计信息在相关的管理层面充分共享,及时监控和及时决策不再有时间隔阂,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不再孤立。
3.3 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财会信息与经营业务流程一体化,是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强化企业财会信息透明度的保证。在信息经济时代,财会工作要充分运用ERP系统,以集中式管理平台确定财会信息资源整合,这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财会信息处理速度,降低财会信息处理成本,提高财会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解决现金管理中的信息不平等。通过公司局域网及时各项财会信息,并进行加密,分级管理,使财会信息使用者能在授权范围内第一时问浏览公司的最新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缩短财会信息产生与财会信息披露之间的时问间隔,提高财会信息的及时性。而且,构建现代ERP系统可以实现财会信息数据共享,达到财会实时控制分析的目的,提高系统预防风险的能力,实现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之间的紧密合作,达到财会信息平等,从而进一步实现核算准确、数据真实、考核严谨、信息透明、内控有效的现代企业财会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3.4 要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进而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胜利油田大明集团有限公司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初步建立起了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原始凭证一次录入,所有的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将车间、仓库、生产、供应、财务各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供电企业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特殊性,企业资金、资产高度密集,决定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供电企业内外部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财务管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和细化,财务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二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尽快分析研究并妥善解决;三是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快速推进,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传统财务管理方法手段亟待转变,财务管理方式必须从事后反映型向风险防范控制型转变;四是随着ERP系统的上线,需要尽快实现财务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信息集成共享、实时传递,通过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任务异常艰巨;五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综合协调沟通能力亟待加强。破解这些难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供电企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稽核管理、财务收支核算等方面,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资源配置、服务保障、决策支持、重大经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
一、以ERP系统为平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科学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1.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ERP系统中的纽带作用,推动其他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成果最终通过财务数据来体现,财务管理在ERP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企业销售、生产、基建、采购等各个管理环节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企业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资金等各种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与财务管理模块运行质量和效率相辅相成。ERP 系统各模块通过财务模块的衔接而成为一个有机的资源管理系统,基于此,在完成繁重的财务管理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对其他专业管理模块提出有价值的财务建议和意见200多项,推进了其他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ERP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例如,针对以往应收票据传递不及时、结算程序不符合内控制度的问题,提出优化应收票据结算管理流程的建议,在财务管控应收票据模块专门设置“应收票据录入”虚拟岗位,实现由业务部门直接发起数据录入,经过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后,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从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和同步一致,在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应收票据的结算效率,取得较好的效果。
2.规范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基于ERP系统操作权限、流程,针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对资金支付、工程转资、供应商确认、发票校验、资产报废、资产调拨等106个财务管理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改进,及时提出和有效解决ERP系统财务模块问题缺陷100多项,保障了企业ERP系统的正常运转。
3.勇于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ERP系统为载体,开发了以工程项目为链条的工程全过程管理系统,计划、物资、工程管理和财务等各个业务部门项目管理内容具体、职责清晰,实时、动态反映工程概算、资金到位、资金支出、竣工决算及工程进度情况,实现了工程项目资源共享和在线监控的目标。
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增强企业财务管控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调控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预算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是财务管理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建立核算、预算和业绩考核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编制、下达、调整、控制、考核工作流程,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实现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监控,较好地改变了以往重费用申请,轻过程控制的问题。
2.强化经济效益理念,优先安排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项目资金,保证了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定七个方面92项增收节支降耗措施,可控费用较往年年下降5%以上,妥善处理资金紧张和费用支出呈刚性增长的矛盾,有效缓解售电量增长趋缓对经营指标的不利影响。
3.积极发挥预算的督导作用,严格落实省企业专项资金费用检查的有关规定,定期开展专项资金费用监督检查,专项工程抽查比例不低于项目计划的30%(数量),日常运维费用抽查比例不低于年度目标的30%(金额),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效益性。
4.创新预算管理手段,积极探索预算实时、在线监控的方式和方法,为补充完善目前ERP系统尚不能实现的功能,专门开发预算控制标准化管理系统,实时跟踪预算的执行;定期开展县级供电企业预算及成本管理对标评价,推进县级供电企业预算及成本管理标准化水平。
三、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规范企业经营活动
资金作为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的血液,资金循环涵盖和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位和环节,公司月平均电费收入约16亿元,月资金支出需求量约3亿元,如此大额的资金流量,管理过程容不得半点差错,管理制度容不得半点纰漏,必须始终关注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行和规模效益。
1.建立严密的资金预算、调度和监控体系,集中资金调度和使用,以财务管控系统为载体,以业务部门预算为依托,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月度计划制度,保证资金收支程序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扩大资金集中支付的范围和深度,积极协调和妥善处置银行承兑汇票转付和贴现,减少资金沉淀,化解电费资金回收风险;加强对成本、技改、基建等各项资金收支的效益分析评价,实行月计划、旬调度、周平衡的资金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3.规范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定严格的基建项目价款支付流程和审查程序,做到依据充分、单据齐全,确保基建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度”相一致,最大限度杜绝早付、晚付、多付及少付,防止财务风险和违约风险。
4.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充分利用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撤并冗余银行账户,规范企业银行账户69个,强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稽核机制,对各县企业银行对账单、调节表进行月度审核,防范各种资金安全风险。
四、以资产管理为重点,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资产是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规模高达160多亿元,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资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企业资产集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1.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夯实企业资产管理基础。健全资产清理组织体系,成立了以企业领导为成员的资产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资产清理工作办公室,分设财务、生产、调度、科信、综合事务、营销、农电等7个工作组;细化工作安排,制定数据清理工作里程碑计划,将清理工作分解为4个阶段,30多个节点;创新工作方法,多次组织会议研究解决资产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节点计划开展工作,通过以上举措,大力推动了资产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2010年年末,累计清查核对资产卡片18.1万张、设备台账81.4万条,累计修改完善资产价值信息字段792万条,实现资产设备对应率100%的目标。通过资产清理工作,摸清了企业家底,理顺了资产价值信息与实物台账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价值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资产管理迈上新台阶。通过修订企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清晰界定各类别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使用保管单位各自的职责权限,通过制定各类别实物资产管理办法,将每一项实物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通过制定工程竣工验收规定,明确资产移交的项目、内容,从源头上规范资产管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通过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彻底解决以往财务一家管资产的被动局面,实现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
3.开展资产数据深化应用专题调研,提升资产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电网投资效益评价、销售电价测算、生产成本管控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五、以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努力构建防范企业重大经营风险的坚固屏障
1.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修订或制定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安全稽核制度、关键岗位轮换制度、离岗稽核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财务关键岗位轮换40人次,切实提高了企业资金安全水平。
2.系统分析财务专业管理危险源,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资金、采购、销售、工程、固定资产、预算、成本费用、财务报告与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9个类别38个方面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评价,明确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法,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3.强化在线财务稽核,探索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拟订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资金及账户管理内控体系;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纳税管理制度体系;稽核工作核心业务及工作方案;稽核工作体系框架及方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防范和化解企业重大经营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
六、以财务集约化为统领,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集团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价值链;财务控制;关系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概述
(一)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阐述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前提是要了解价值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的诞生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的组织形式日趋复杂,人们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一部分人从生产中分立出来,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由此学者们以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进行深入研究。许多管理学家,例如亚当·斯密、泰罗、法约尔等,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为价值链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价值链思想是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体现了管理发展的要求。当今,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生产组织不利于业务流程和内外部协调,经营决策不利于内外部协调,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内外部协调的低效率,种种弊端使管理思想的变革成为必然,价值链思想应运而生。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价值增值的要求。“价值”是近些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的价值又取决于价值驱动因素,诸如资本投入、流程开发、生产经营、组织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价值,必须兼顾各个方面,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优化价值链,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础活动包括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每项活动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财务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统一的。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财务控制也就是价值控制,通过对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来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即用价值链的思想实现财务控制的目的。我们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定义为“整合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等各种资源,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价值链。”
(二)价值链管理的特征
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整个价值链、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出发,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业各项优势价值活动,从而突破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缺陷,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来说,价值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链管理的基础是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不同于普通职能管理之处就在于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许多价值链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提高该环节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更强调对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不仅要改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与之相关的其他环节也要进行改善。最终通过整合以及共享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
2.价值链管理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提高顾客价值,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价值链管理的起点是从顾客需求或者为顾客创造价值开始的。凡是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活动和作业,都不能纳入价值链管理的范畴。”
3.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是价值链整体,通过各部门员工的通力合作,总体、全面的把握价值链各环节,消除非价值增值活动,从而可以避免传统职能管理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况出现。此外,企业价值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二、财务控制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1.从目标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一种管理思想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首先要看管理目标与工作目标是否统一,如果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目标相比出现偏差,管理也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财务控制目标经过长期演化,最终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而价值链管理的目标也在于实现价值增值,达到价值最大化。因此从目标来看,二者具有共性,这就决定了将价值链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控制之中是可行的。价值链管理破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控制思想和方法,把对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控制转变为对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在对财务人员、资金、预算等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时刻体现出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考虑。在具体的价值链管理中,可以利用价值链会计的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及时、迅速的特点,充分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及资源共享,从而做到事前控制和实时控制,最终提高财务控制的效率。
2.从对象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财务控制的客体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企业不仅要对资金、信息、技术等财务资源进行控制,而且要对财务人员等人力资源进行控制。价值链管理的对象是各种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依托于所有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价值是一个体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综合指标,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人力和物力,事实上价值链是由现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融汇而成的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链条。因此,从对象来看,二者具有相似性。
3.从流程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财务控制流程首先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目标制定财务战略,然后根据财务战略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年终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编制的预算作比较,根据各部门的业绩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并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总体财务战略做适当调整。价值链管理具有类似的步骤:首先根据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区分不同的价值活动,进而设计和确定企业的价值链,然后为价值链的各环节以及整体编制预算(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年终对价值链各环节的运营情况与预算作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本年度价值链的预算执行情况调整和修正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制定下一年度预算。因此,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流程比较相似。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成本;价值链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我国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态势也伴随着盲目的扩张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的恶果,这给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以价值链和改良的成本公式为突破口展开企业财务管理对目标成本的管理控制研究,使得企业能够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有深刻的认识,以期企业能加大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目标,并确保企业能够正确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
一、企业管理中财务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在我国众多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忽视核心的财务管理情况,没有很好的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总的重要作用,成本控制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企业领导者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这使得企业运行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1)体制问题。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中,因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企业标准等多种标准并行状况,导致企业要进行财务管理改革将面临诸多困难,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体制漏洞。不健全的体制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实施中心有余力不足,间接束缚了企业管理者的相关创新举措。企业的良好发展建立在健康的内在环境基础上,因此,改进现有体制中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部分,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2)监督管理。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其创造的财富也必然水涨船高,而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中,严重缺乏相应的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会导致市场难以正规化运转,继而导致市场产品的质量大幅下降。显然,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展、经济市场的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大公司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管控相关运行成本,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成本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服从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在影响该目标的众多因素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作用。而根据成本公式:成本+利润=价格可知,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最小化即意味着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在市场经济下是相统一的,管理控制好企业成本就能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
三、企业开展目标成本控制具体对策
(1)以企业价值管理为目标。价值链管理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价值链管理中,企业应注重以价值增值为中心,追求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和利益的共享实现客户价值的增值,以期价值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2)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体制。由于当前企业面临的标准种类众多,致使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经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状况,这样的体制漏洞无疑会增加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各企业首先要针对自身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和完善,确保账务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体制能够涵盖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各部分,为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制定及实施提供内部制度保障。(3)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良好监督管理机构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各行各业的有序运转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对各行业的监督管理,首先从政府出发,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监察体制,利用宏观调控正常促使行业形成良性竞争的风气。其次从行业自身来看,可以通过构建公共的第三方组织来管理监督企业的财务管理实施状况,这样既提高了监督效率,又健全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
四、结语
总体来看,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目标成本控制的作用,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改革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了有效的在财务管理中实施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来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高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稳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