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不可思议的科学小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同学们,你们有听说一杯满满的水里能放一百个回形针吗?让我和你们说说吧!
星期六,我在家里做了个小实验,材料是:一百个回形针,一杯水。我想试试一杯水里能放几个回形针?我拿起一个回形针,扔进水里,两个,三个,四个……一个一个往里扔。报纸上说水里可以放一百个回形针,太不可思议了!我不相信,你们相信吗?一百个回形针全部都扔进水里了,可水一点动静也没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回形针很轻,浮在了水面上,水里动力太小,即使放一千个,也没有问题。
这个知识你明白了吗?科学也是很有讲究的,知识还有更多,等待你们一起去探索呢!
浦东新区莲溪小学四年级 周欣怡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华伦海特的老婆便是这样的人。在华伦海特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统一的温标,也就是说,大家对温度的描述是千奇百怪的,两个人见面,一个说:“热死了,都一百多度了。”另一个说:“是啊,真热,都超过十度了。”华伦海特也是一个热衷于温标研究的人,他想,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冷的温度和一个最热的温度,然后把这个区间分成等份,每份一度,这样表示温度应该是比较科学的。于是,华伦海特开始寻找最冷的温度。他来到自己所能到的最冷的地方北爱尔兰,在某个最冷的冬日,记下了水银温度计的高度,于是,华伦海特的零度找到了。那么高温又到哪里去找呢?华伦海特找了一圈以后。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老婆身上,此时,他的老婆正在为丈夫不者家地找温度而生气呢。华伦海特脑子里灵光一闪,还有什么会比老婆生气更厉害的火气呢?然后,华伦海特把他老婆的体温定为100度,这就是最初的华氏温标,竟然来自于一个女人的体温。
很快,华伦海特的温标就出问题了。因为他的老婆感冒发烧了,体温超过了100度。后来,华伦海特又重新回到实验室,改进了他创立的温标。比起华伦海特,伦琴看起来要更加冲动一些。他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然后,他就想办法找来各种材料,看能不能阻挡这种射线。在试过很多材料以后,他发现金属铝能拦截住这种射线。为了深入研究,他拿了一个小铝片,放在放电管和纸屏之间。这时他大吃一惊,荧光屏上不但出现了铝片的黑影,还出现了他手部骨骼的阴影,并显出手指模糊的轮廓。
为了验证这个惊人的发现,伦琴一把抓起老婆的手。把她拉进实验室,然后把她的手对准放电管,照射了15分钟,结果显形后的底片上,清楚地显现出老婆的手指,手指上的两枚戒指也清晰可见。这张底片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透视片子,来自伦琴老婆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手。
比起华伦海特和伦琴。麦克斯韦的老婆是幸运的,因为丈夫很尊敬她,总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给她看,麦克斯韦的老婆也就很情愿地做起了丈夫的助手。帮他计算数据。麦克斯韦研究的是电磁学,他通过周密计算,得出了电流的速度,而这个速度竟然和光速很接近,也就是说,光就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为自己的发现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老婆不忍心,就帮他对数据仔细进行核对,然后拍着麦克斯韦的肩膀说:“你的计算是正确的。”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就这样诞生了。
NW罗塔-1是目前地球上唯一能够在爆发时进行近距离观测的海底火山。2009年4月,一支国际科学考察队携带遥控机器人“贾森”登上“托马斯・汤普森号”海洋研究船,开始了对这座海底火山活动的考察与探险,他们在海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NW罗塔-1喷发活动的新信息。考察报告称,在过去三年里,火山喷发活动异常活跃,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活动竟孕育着一个独特的海底生物群落。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高40米、宽300米的新的火山锥,这个火山锥有12层楼那么高,宽如城市街道。而且随着火山锥变得越来越大,生活在火山口上的海洋生物群落也越来越兴盛。在这个不同寻常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虾、蟹等海洋生物,其中一些是新发现的物种,这些生物对周围的环境有着特殊的适应能力。
海洋酸化现象早已令科学家忧心忡忡,因为这种状况对某些鱼卵和幼体来说是致命的,会干扰贝壳的形成。科考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这些海底生物如何适应酸性环境的生活,他们在NW罗塔-1火山发现了两种虾,这表明它们已经适应了火山生存环境。他们把其中一种虾称为Loihi虾,Loihi虾已习惯于以菌丝为食,菌丝有像园艺剪一样的小爪子。第二种虾是一个新品种,称为火山虾。火山虾一开始吃草,但长到成年阶段,前爪变大,开始变成食肉动物。它们很聪明,也会攻击Loihi虾,以过于靠近火山烟流而被毒死的海洋生物为食。
尽管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但包括虾、蟹、帽贝和藤壶在内的大批生物在海底火山茁壮生长。通常来讲,由火山喷发造成的恶劣的化学环境,对正常海洋生物是有害的,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虾蟹竟适应了环境,真是不可思议。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物理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过程;可以强化研究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可以重复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对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对于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正因上述原因,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生兴趣。
二、课外实验可以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有很多都是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以“纸锅烧水”的小实验为例。很多学生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在课下自己求证。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之后,发现纸锅果然能烧水,同是也对沸腾有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期间,学生不免会遇到迷惑,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解惑,讲明道理。
课外的一些小实验,材料简单,随手可得,制作步骤简单,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课外实验,一方面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实验物品本身并不是物理实验材料,不仅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而且材料应用本身也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丰富实验形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要想进一步实验教学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的实验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透过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模式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才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参与积极性,进而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组实验在操作上比较烦琐,最后实验成功的小组并不多。为了深化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结束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这个过程丰富了实验教学形式,学生认识到自己实验操作中的一些误区,进而会在下次实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四、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无壳枪弹它是德国一公司生产的代号为G11的手枪弹,主要采用耐温新型发射药而压模成一个坚固柱体,把弹头和底火分别嵌在火药两端,其重量仅相当于普通子弹的五分之一。这一枪弹的问世,被称为轻武器发展史的新革命。
染色弹弹壳内装有染色剂。被子弹击中后,溅落在人的皮肤、服装或物体上能形成颜色斑点。主要用于防暴以便于对凶手的追踪、区分和取证。
变速枪弹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速枪弹。这种枪弹通过特制的电子击发装置和微光瞄准具的手枪进行发射,然后通过变更枪弹的速度达到“击昏”、“致残”、“消灭”的目的。变速子弹与普通子弹比较,区别在于它的助推力不是来自火药的燃烧,而是源于铝、水反应,通过控制铝水反应的强弱改变助推力的大小,从而改变子弹的速度。据介绍这种子弹将很快运用于实战。
拐弯枪弹这是美军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神奇子弹,发射后子弹如同影子一样紧随目标,如果目标拐弯,子弹也随机拐弯。它与普通子弹的最大区别是子弹有一个制导系统,其作用是及时跟踪目标和控制方向,可以狙击命中数千米外的目标。
救生枪弹它是美军多种枪弹中的一种名为救生的子弹。这一子弹的特点是若战场人员负伤而又无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在50米距离内向伤员进行射击,从而在人体内注入镇静剂达到暂时救治的目的。
抛绳子弹这种弹能用弹丸将绳索抛到远处,抛射距离可达100米以上,主要是侦察兵和特种兵使用。
只见王老师拿起两本书,把它们夹在了一起。老师让自告奋勇的徐艺珈上去拉书,徐艺珈蹦蹦跳跳地上去了,她轻而易举地把书给拉开了。大家就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么轻易就把书拉开了,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嘛!一定还有更神奇的。”
果然,只见王老师像洗扑克牌似的每隔三五页夹一夹,再用力压一压,便向我们吹牛道:“现在我给这两本书施了魔法,使用了‘神奇的胶水’,现在你们谁来试试?”大家都跃跃欲试,老师叫上了最弱小的郭晗文来拉书。郭晗文好像看见徐艺珈不费吹灰之力,轻轻一拉,书本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下他可来劲了,他咬紧牙关,脸涨得通红,浑身使出了吃奶的劲,嘴里还发出“嘿呦!嘿呦!”的喊声,但书还是纹丝不动。
大家都嫌郭晗文力气小,于是王老师又换上了我们班的“大力士”——高佳毅,他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只见高佳毅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脸上的肉也在微微颤抖,但是书还是不听使唤地一动不动。他眼巴巴地望着王老师,好像意犹未尽,像一只斗败的公鸡一样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接着,王老师又叫上了两个强壮的男同学——章子奇和章子俊来拉书,他们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浑身解数,涨得面红耳赤。他们左拉右扯,甚至把书面也给拽了下来,但还是徒劳无功。大家想:为什么在这本书的面前,任何力气都像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一样,都显得苍白无力呢?这本书真的被老师施了魔法吗?
关键词 浅谈;物理小实验;作用
平时做物理实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和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简单的仪器。在亲历亲为中,学生观察操作都比较自由,容易触发其创新潜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实验虽然显得不太正规,但并不意味着可草率行事,这里仍然包括一个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科学思维过程。因此小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科学之旅”这节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矿泉水瓶从中部剪开,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两个小实验。先是将漏斗倒置,将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别向瓶口吸气和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均不下落。学生们对吹气时乒乓球不下落感到不可思议,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又将漏斗(瓶口加盖)正放过来,将乒乓球放于漏斗中,向瓶中倒水,可以看到球浮在水面并随水位上升,然后我将水倒掉,将球置于漏斗中(将瓶盖取下),再往瓶内倒满水,会看到球没有上浮,将瓶盖拧上或用手轻轻堵住瓶口,乒乓球马上上浮,学生们感到迷惑不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此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做这么多的小实验,认识到物理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自己亲自做许多的小实验来探究物理的奥秘了。
二、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通过一些课上课下的小实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让学生课下用罐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绝大多数同学课后都有制作,而且收获还不小,学生不仅从实验中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观察到了成像的性质,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同学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与烛焰到孔的距离以及盒的大小(屏到孔的距离)关系的结论,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变阻器的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做“自制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的小实验,来加深滑动变阻器原理的理解,有的学生还设计出了能将灯泡完全调灭的电路,更好的理解了部分短路的规律;“音调可变的哨子”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明白音调与振动快慢(空气柱长度和粗细)的关系;自制不倒翁来理解稳度与重心高度以及底面积大小的关系,明白不倒翁不倒之谜;“筷子提米”实验学生在做的时候不太好把握,有的学生将实验进行了改进,用纸杯、细沙、粗糙木棒(一次性筷子)很好的完成了这个实验,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摩擦力与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并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指甲剪上有哪些杠杆?观察家里用具和交通工具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分别用到了哪类简单机械?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来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等等。通过观察性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
一些测量类的小实验,比如测量自己的功率、测量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利用电能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也可测实际电压)等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测量仪器以及操作过程的正确把握,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测出大气压后还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多个原因,测量电功率时还计算出了实际电压。
小实验“自己会平衡的木棒”和“巧找薄板的重心”不仅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使学生学会了用悬挂法和支撑法(其实都是利用二力平衡)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顶碗”、“走钢丝”等杂技技巧的道理。通过这些小实验增强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操作技能。
四、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走进医院,身边的任何东西对精灵豆来说都显得陌生又神秘,尤其是科室里正在进行的这项检查――心电图。医生先在病人身上贴了好多连有电线的小吸盘,接着又在手腕、脚腕上夹了几个连着电线的大夹子。精灵豆看着病人身上那些各式复杂装置,似乎找到了人与机器之间交流的感觉。
“呵呵,在医院里,这种仪器可算简易级别的。如果是做脑电图,不仅要在头皮及双耳上安放21个不同的电极,对于病人自身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医生解释道。
精灵豆想到,在机器的世界里,互相联络都是通过电缆,甚至通过无线电就可以交流。如果要在机器与人体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装置和线路,那估计没有人愿意。如果这个全新的人机交流能通过简单一些的玩意那再好不过了。比如一张神奇的小贴纸,随便往人身上一贴就能测出各种数据,也没有那么多电线要连,更不用购置那些复杂的大型仪器。想到这里,精灵豆觉得有必要向材料科学家罗杰斯教授请教,他曾经邀请精灵豆去他的实验室参观,说不定在那里能找到想象中的神奇测试贴纸。于是,精灵豆调转方向,向实验室飞去。
从007到病人都需要
在行进路上,精灵豆跟教授发了邮件确认好时间以后,很快,精灵豆就到了材料学实验室。和医院的体检室相比,这里不再有那么多仪器,取而代之的是一台立的小电脑。教授走到精灵豆面前,递过来一张小贴纸。这张贴纸只有指甲盖大小,厚度大概是普通纸的二分之一,看起来非常光滑,贴在手上一点异样的感觉都没有。教授拿近了给精灵豆看,它长得像是手风琴的风箱,一折一折,层层叠叠。精灵豆还用力拽了拽贴纸的两侧,又戳了戳,没想到贴纸一点都没破,就如同真正的皮肤一样,被任意拉伸、揉挤之后还能保持完好无损。
教授又把精灵豆带到一台电脑旁边,拿过贝舰占在了自己的脑门上。哇,太神奇了!电脑屏幕上瞬间就显示出了教授的脑电波。罗杰斯接着又把贴纸从脑门上取下来贴在他的手腕上,此时,电脑屏幕上又显示出了他的血流量和肌肉运动情况。
“太不可思议啦!不用一根电线,就能测出人体的数据!”精灵豆惊叹道,“这贴纸到底是何方宝物啊?”
“呵呵,它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皮肤。”教授解释说,“我们应用的是一种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材质――硅。贴纸里的硅线如同一个个微小又扭曲的蛇一般,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蜿蜒穿过材料基质。这些缠绕的硅结构组建了仪器的不同部分:传感器、天线以及电源。同时,这种结构也保证了仪器本身可以被延展戳刺和碾压。简单说,它就是一种可以与人体直接互动的仪器,能够记录温度、肌肉动作或者人体皮肤的电活动。它还可能配备光源和小型的电源,从而通过无线信号向附近的电脑传递数据。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把它贴在病人的皮肤上,这个小贴纸就能替代医院里那些硕大的设备来检测生命体征并寻找问题;如果它紧靠着喉咙,则可以如同一个秘密电话一般,通过喉部的肌肉运动来激活使用。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在看电影《007》呢!”
“是啊,超炫呢!要是有了它,人们就再也不用花一天时间做各种复杂的检查了,只要将贴纸往身上轻轻一贴,一切就都自动完成了。”
未来的人机交流
“可不仅仅是这些简单的功能呢。”教授补充道,“这项技术不仅
可以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还能应用在人体内。上周我们在一场外科手术中,成功将一张电子薄膜黏附在了病人的心脏上。电子回路和器材记录了病人的血流量和电流,这样就可以提醒医生及时发现其体内,尤其是心脏中被隐藏的问题和疾病。再比如上个月,我们把另一张电子皮肤制作的薄膜贴在病人的大脑表面,这样可以捕捉到癫痫发作时的脑电信号。我们希望电子皮肤不只用来探测各种医疗数据,更多的是帮助我们监测人体的健康水平。我们的终极目标则是让仪器追踪身体和大脑的活动,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然,这属于生物集成技术的新兴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材料,使其不仅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坚韧度,和人体有更高的亲和力,还能变成透明的贴纸。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觉得电子皮肤是一种异己的东西,对其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了。”
以贝尔实验室最新、同时也是最令人震惊的成果为例。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制造出只有分子大小的晶体管,其体积只有一粒砂子的一百万分之一,甚至还要小。
相信你很震惊,但让我们抛弃对这种微型化所持的常规思维,认真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是贝尔实验室最好的科学家也不清楚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的,正如他们所预计的,这些微小的晶体管肯定会使电脑的性能得到几何级数的提高。这个算式很简单: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多,也就意味着微处理器的速度越快,存储芯片的容量越大,但这只说明了分子电脑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很小一个方面。
一个肯定会产生的影响是,电脑将会无处不在。电脑不再是便携式或掌上式,而会存在于绝大多数我们接触或作用的事物中。想象一下,你家中或办公室里几乎所有的设施都能对你的声音命令作出反应,并且与因特网相连。当然,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了。但如果你走进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更大的无线网络的一部分,可以让你收到电子邮件和图像邮件,电脑的体积如此之小,以至于它可以被织入到我们的衣服中,从而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即使这样的想象也只能肤浅地描绘分子电脑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也许有一天,微型机器可以植入我们的皮肤里。
我们沉溺于缩小数字硬件的体积,因为这方面取得的每一个进展都使我们向一个新的时代迈进。到那个新的时代,置于我们体内的电脑将会是非常地普遍平常。这是幻想吗?不是。我们已经在人体内置入了一些电子仪器。但在未来,今天所使用的起搏器、人工耳蜗等仪器就会显得非常原始,更不用说体积庞大了。而且,这种电子辅助仪器的使用范围也将极大地扩展。
晶体管的体积缩小到只有分子般大小,那些极微小的数字仪器越来越多地使用有机原料为材料(比如贝尔实验室制造的分子晶体管,就是由一类称作硫醇的碳基半导体材料制作的),这些都预示着体内电脑时代的来临。
寻找一种丰富的、能在芯片制造中替代硅的基础材料的想法源于对一种功能不变但体积更小的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因为在微型化方面,硅可能很快就要达到其物理的极限,所以需要寻找其他的材料。至于这种材料植入人体内是否安全则是以后再研究的问题――如果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即便如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生命的机体(比如人类)和微型人造电脑相结合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另外,科学家还在研究如何利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我们自身来制造出电脑。比如,人们发现蛋白质可以储存数据,而化学反应也显示出基本的运算能力。我们人类的DNA也许可能是最终的计算机,而所谓的DNA电脑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和设想。
无论如何,微型化不断取得的进展似乎不仅会让我们拥有更加人性化的电脑,还会产生更加电脑化的人类。究竟怎么样,我们只能猜测。
体内电脑最广泛和最激动人心的应用很可能是在监控我们重要身体器官状态(心律、血压等)方面,以及将该器官与家庭健康保健站、医生办公室或者医院进行无线连接。这些随身携带的监控器可以对将要发生的心脏病发出警告,甚至探查出早期癌症,从而挽救我们的生命。
更美妙的应用是利用内置电脑治疗感觉器官的失灵。可以预见,盲人可以通过电子探测仪恢复视觉――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在开发中。同样,耳聋的人也可以恢复听觉。也许有一天,电脑可以模仿我们的肌肉,向大脑发送信号并接受大脑发出的指令,使瘫痪病人重新行动自如。甚至通过在我们自己的中央处理器――大脑附近或内部置入电脑,我们就可以医治老年痴呆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和智力低下等疾病。
但伦理方面的问题也一定会随之产生的。人们会问,利用内置电脑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吗?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加聪明吗?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工程师或者运动员吗?会迅速计算出83美元账单的17%的小费是多少吗?
不可思议、令人振奋和恐怖,高科技总是与这3个词联系在一起。通常,对于这样的故事情节我们更愿意是旁观者,但这次,它却与我们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