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主动性;素养
在新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形势之下,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在科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解决教学根本问题,寻找到高中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全新路径。教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不同的策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升化学实践能力,增进化学科学探索性思维。
一、2017年浙江新高考原则及其指导
2017年浙江推行新高考政策,在新高考的原则指引下,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作为着眼点和改革的落脚点,深化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构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强化分类考试和多元录取机制,推动新高考之下的教学新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教育和个性成才教育。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特点分析
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弱化了实验的直接、呈现式的讲解,强化了实验的演示过程和学生自主分组探究的过程,它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主动性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全面分析,通过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的思维,得出符合科学本质的最终实验结果。总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多元化的化学实验形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中化学改变了原来的单一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划分出探究性实验和实验实践活动等板块,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灵活地进行主动参与的实验活动,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理性逻辑的推理归纳能力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
2.生活化的高中化学实验内容
化学实验性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新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它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而设立的,重在用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并用化学知识改变生活,因此,其内容展现为新颖的、学生喜爱的“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板块,学生可以用耳闻目睹的生活现象进行化学的实验探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而且无形中使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日常意识中,记忆深刻而牢固。
3.开放式的化学实验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以大胆推理和实际探索为前提,任何不具备前提条件的实验都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新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全新的、开放式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极大地鼓舞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励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自主确定实验方式,自主进行实验的分析,自主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这种开放式的化学实验过程,也是启迪式的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逐步的实验过程中启发思维,深化探索。
三、新高考之下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生成,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变。
1.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学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2017年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和意识。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要进行转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完成化学实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2.转变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依赖教师的成分过多,学生自主性意识薄弱,这极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现代新高考强调学生素质的落实,因此,化学教学过程要进行根本、实质性的转变,学生必须成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进行教学,由单纯的演示实验转变学生自主性动手过程,教师只在旁边进行实验的指导,并鼓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实现演示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变革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仅仅对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向学生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及规律性知识,这样就算完成了实验过程,得出了实验结果,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禁锢了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的能力,更使学生无法体验到化学实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因此,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实质性的变革:由演示实验转为探究性试验,激发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实验:氨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及焰色反应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检验方法,并对已学的离子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可以将演示性实验改良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所含成分的检验,增强趣味性与学生自主参与度。又如,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胶体、溶液的光照现象,这个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实验转为课外探究实验,而不需要暗室的操作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趣味性的同时,认识到胶体是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掌握并理解这一化学知识。
4.课堂实验探究向课后实验探究的转变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思维素质的培育,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为了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要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的转变。如,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对化学元素钠、镁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含有相关元素的物质,如,在“粗盐”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粗盐中提纯MgSO4、CaSO4;在化学实验“铜、铁的获取及应用”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日常所见的红砖是否含有Fe2O3,并思考和设计课后化学小实验,进行检验和证实。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身边的化学问题,并实践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化学,走进化学
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各种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化学,揭示生活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科学素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金属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在生活现象上则是:金属钠悬浮于水面上并随意游走;SO2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再经过加热,溶液又转为了原有的红色等,这些形象生动、鲜活多彩的实验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化学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积极摸索,寻找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化学现象,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启迪。
2.要遵循学生的科学认知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化学学科的教学要依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性原则,通过对学生施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由尝试到深入、由畏惧到喜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投入全部身心,进行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将物质拆分为离子,再至物质用分子式等,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依据思维和认知规律进行基础知识的架构。
3.要结合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高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原理及基础性知识要点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课题中获得知识迁移与拓展。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化学学习情境,进行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的迁移,这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的设计课题中,对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在初步设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的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的深入和拓展,在已习得原有实验课题的基础上,拓展出“茶叶中元素的鉴定”“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等全新的课题。又如,指导学生进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课题的实验设计,通过对“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让学生进行“真假碘盐的鉴别与检验”实验。
4.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的实验选择是重点突出其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究创新思维的创设,避免无探究意义、重复烦琐的操作过程。因而,高中化学的实验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思索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及成因,并用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尝试性的、逐步的实验过程探究。
例如,关于特殊气体“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对这种特殊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充满了好奇和探究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喷泉?喷泉水为什么变红?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殊气体才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喷泉现象?在教师的步步提问之下,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并进行主动性的实验尝试。
5.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探讨与协作学习
高中化学的实验课题有其具体实验目标、预习指导和实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课题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合作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尤其是拓展性实验,更要对小组实验的学生给予提示,使学生在教师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下,进行合作与交流,逐步由细化的实验目标过渡到整体的实验过程,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讨论,从而在协同的氛围中完成实验任务。
总之,面对2017年新高考的挑战,高中化学教学要以新高考目标和原则为指针,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实践,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主动性迁移,在化学实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知识架构。
参考文献:
[1]艾师荣.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2]胡协强,孙伟.利用教材栏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1(07).
[3]钟角金.如何转变学生传统化学学习方式[J].化学教与学,2011(06).
[4]王劝芽.谈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5]叶香竹.苏教版化学1“活动与探究”栏目教学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定量实验教学 数字化实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07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极为重要的教学部分,也是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实验平台作为一种数字化实验信息系统,其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计算机、配套软件及数据采集器等。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和应用数字化实验,可以使化学定量实验数据能够得到即时处理、编辑和储存,也是对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的水平。
一、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
在信息化时代下,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也使得数据资源的处理和存储方式逐渐受到了重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提升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效率,数字化实验的引入不容忽视。通过引入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部分化学实验对实验环境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如SO2的性质等,为了保证这类化学实验能够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一般都会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对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实验也要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很容易引发可燃气体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等问题,会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从发展进程角度分析,化学实验可以被分为三个时代,即传统实验时代、微型化实验时代和数字化实验时代。
其中,传统实验时代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一个时代,实验过程主要通过常规玻璃实验器皿来完成。微型化实验时代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二个时代,在这一时代挖掘出了近乎所有的化学实验现象。数字化实验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三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和化学现象会逐渐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的实时监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是对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资源整合能力,而这也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的切入点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对于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表象到本质的转变、质疑到探究的转变。
传统化学实验是对化学反应现象的体现,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很难对其实施定量化处理。但将数字化实验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基于对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完整采集,并利用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存储,最后以表格或图像等形式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展现。例如,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从对比试验角度考虑,对湿度传感器进行合理使用,可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对密闭容器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化学实验的定量化控制,体现了数字化实验在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表象到本质的转变角度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不仅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也能够依靠数字化实验对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更为直接的展示,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现象及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例如,弱电解质的稀释实验,爱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电解质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但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很难对导电性变化情况进行直观展示。然而,在数字化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和电导率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导电性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控,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学生也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导电性变化情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本质的直观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与相应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由质疑转变到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反应和现象。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之间出现不匹配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这会导致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产生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化学实验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全面搜集,也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实时监控,是更加直观的展现化学实验现象和本质的一种方式。通过应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应用
化学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反应过程,只有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实验现象的发生原理,进而理解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现象和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
例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暖宝宝就是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的最直接体现。在开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教学的时候,化学教师可由暖宝宝的l热原理引出这个化学实验,并针对这个实验和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提出一些问题,如“暖宝宝模拟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然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即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但对于正极反应式会得出两个结果,分别是O2+2H2O+4e-=4OH-和2H++2e-=H2。在以数字化实验方式开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的时候,通过观察数字化实验所搜集的实验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并得出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这个反应式体现出随着压强的减小,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正极会发生吸氧反应。而2H++2e-=H2这个反应式体现的是正极发生的析氢反应。通过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金属在不同环境下发生的腐蚀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化学实验的反应和现象。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一、高中化学实验重要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实验将化学反应的过程更为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化学现象和基础化学知识,使其更具形象性,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以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导,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来推测化学反应的过程等相关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使其能够更好的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在兴趣的带动下,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好奇,使其主动探求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感性认识教学手段,通过验证性实验及探索性实验的应用,能够使化学问题得到证明或者得出相应的结论,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通过一些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最后,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化学学习及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为其思维能力及其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带动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化学现象,将化学只是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现状
实验对于高中化学的积极作用为许多教师和学习所认识,并且在高中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贯彻执行。但是,就当前教学实践而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与新课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就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配置而言,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实验设备的配置上相对不健全,甚至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对于化学试剂及仪器等的管理也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使实验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其次,教师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其引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填鸭式教学仍较为常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也是多见的。高中化学知识的抽象性等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教师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师资配备的不足也使得无法给与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认识的不足及指导上的缺乏,使得化学实验被淡化,无法实现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最后,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不足,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之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作用认识不足。学习实验室建设的不完善,使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而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不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上存在任意编写等现象,这都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使其化学学习能力无法提升。
三、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措施
为了实现高中化学实验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创新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化学实验中,从实验的准备、实验目标以及实验的操作等方面为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其能够从实验目标出发来进行试验设计,撰写相关实验方案,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案。这样能够是学生的实验更有目标性,保证实验的效果,而实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主的探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使其寻求更好的实验控制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学生在实验方案的选择上,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从而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探究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更好的去思考相关化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思考,并将其思考结论总结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和总结,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化学知识,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从实验出发进行知识的关联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扩展和完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将试验与生活有机联系。高中教学中,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化学实验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学生从化学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生活实践作为教学的引导,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验,从而将化学有机应用,增强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第四,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一些经典实验、易出错实验的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化学理论。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开展案例实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学生智力的开发及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结语:新课改下,实验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出发,不断完善高中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伟.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东方青年・教师,2013(15)
[2]温永红.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快乐作文,2011(6)
[3]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
关键词:高中化学;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中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所以往往让学生充满探索欲望。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高效地探索高中化学,提高学习能力。
一、构建自主参与课堂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人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比较叛逆的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掌握这种心理,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可以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想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那么就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终突破自己,完成自我学习的转化。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化学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待化学的好奇心与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实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放松地进行化学学习,另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提升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其他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容易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例如,在高中化学《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去实验室,在实验室内,教师综合实验方法和实验计量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并通过课本自主探索化学的奥妙。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室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方法,亲自观察和抚摸化学仪器得出实验计量的定义,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实验的思想,帮助高中化学教学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也相当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真正达到构建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目的。
首先,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主要工具,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最佳选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科,实验的魅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样就可以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要了解实验背后奥妙的冲动,自然就会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课堂自主学习的模式。例如,在《碱金属》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于钠在水中反应的学习中首先是很好奇,会产生金属怎么会在水中燃烧的疑问。其次学生还会想到为什么在试验后的溶剂中滴加酚酞试剂会变红?究竟生成了什么?于是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好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实验原理,最终得出钠与水反应比较剧烈,所以钠不能在水中保存,需要用煤油保存。另外由于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在碱性环境下,酚酞试剂要变红。这个实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其次,教师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巧用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充满乐趣。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结合生活常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做好自主探索的铺垫。例如,在学习《氯及氯的化合物》中,教师可以提问,家中的自来水可以养鱼吗?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查阅资料,以及进行讨论过后,学生知道家中的自来水中含有氯气以及次氯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对鱼会造成伤害,这就解决了用自来水养鱼需要将自来水先放置在室外晒一段时间,然后才能使用的问题。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教学,帮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更好地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最后,教师需要多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三、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知识,所以学生综合能力越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预习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抓取信息,提高信息解读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延伸学习。例如,对于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金属防锈等方面进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防锈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自主学习过程。最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独立自主进行整理和完善,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结束语: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构建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翟玉凤.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23-24.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W;策略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育要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等新理念。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因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化学科目的教学当中是水到渠成的。
“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确保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接近生活,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教学。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生活化导入就是指教师在导课时要从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或是从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入手,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便自然而然的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讲授“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时的课堂导入时,老师可以从生活常识中酒储存的时间越久就越香醇出发,来说明酒的独特的性质。
二、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较初中抽象,加大了学生观察和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科的代言人,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进行授课。这两大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降低,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如果教师能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就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生活化有效建构知识架构。
例如,在焰色反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夜晚霓虹灯发出的光、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探求美丽光芒以及光产生的原因。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农家肥在被塑料布覆盖,晒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后会冒出热气的现象来探求缓慢氧化放热现象。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把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相联系。
三、化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形成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下意识感受到这些观点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生活情境的探求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证实或反驳这些原有观点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高综合能力。
眼下有许多社会现象、民生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不仅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蛋白质”章节内容时,可以把社会热点“假奶粉事件”导入到教学中。学生有较强的正义感,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假奶粉中到底是什么物质有毒?真正的蛋白质和这种假蛋白质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去区分呢?”这类问题,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责任感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课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三聚氰胺这种环状有机物是如何冒充蛋白质在奶粉中的角色的。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多学会了一种识别真假奶粉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时,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小商贩卖包子的视频,视频讲述了商贩会在小勺内放些硫粉点燃后放入蒸屉内部,然后白白的包子就出锅了。教师这时候可以反问学生商贩此举是为什么呢?在学生认真思考后再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加以说明,同时说明硫氧化物的毒性。
四、化学课堂实验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多给学生做些演示实验,或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探究实验,以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与生活的相关性,感受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并能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化学实验选择素材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也能成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和经历过的化学现象。
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中,黄铜的外观色泽和黄金相似,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帮助受骗人找出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课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后作业则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助推器”。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是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的必要途径,作业不应该局限在形式上,而应该侧重在内容上,不再是以书面呈现为主,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作业不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赋予学生主动实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高中化学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糖类、油脂与蛋白质之后,可以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类;生活中的酸奶发酵、水果解酒等现象都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拓宽途径收集有关自主探求实验的资料,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找到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并把课后作业当作一种乐趣,主动积极地完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尽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尽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并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真实实体验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并有所创新。初中化学基本上是学什么考什么,而高中化学可谓是“声东击西”。这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 初、高中化学教材知识的衔接
2.1 初三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较多,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2 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2.2.1 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中,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2.2 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难度也加深很多,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2.2.3 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①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②“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2.2.4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三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3 加强学法指导
3.1 开设学法指导课。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3.2 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关键词:化学;知识;衔接;重要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3).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实践操作的时长和位置得不到保C
在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没有更多的师生交流,且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一般比较漫长。教师若是完成一个化学实验,则可能一节课的时间只能做完一个化学实验,费时且费力。因此,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进度,一般都是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步骤按照课本讲一遍,或者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某项化学实验,让学生根据课本步骤做实验,并省略了做实验之前的探讨研究的过程。因此,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2.实验资源的品质好坏难以保障化学实验的重要位置
一方面由于学校资源建设有限,另一方面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化学实验室的中的设备和设施始终无法达到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标准。实验设备不能及时购买、缺乏材料影响实际教学展开,以及实验室设备的老龄化使学生的实验机会受到限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由于建设资金的影响,大量的实验设备跟不上实验的发展,更换过时设备缓慢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由于化学设备不完善,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课并不重要,因此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不认真、不严谨,经常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由此看出,实验资源严重缺乏是影响高中实验化学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后者主要是依照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并参考课本教材已有的实验项目,开创形成具有新型环节内容、充满全新意境的实验环节。组织探究性实验应致力于充分激发学生核心潜能,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本着创新发展的目标,使学生们一改以往的被动学习模式,发展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进而上升到更高的起点,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可利用实际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探究性化学实验有效地同书本教学内容融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形成了有效的补充,特别是对理科课程来讲,课外活动价值更加明显。化学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深入化工工厂,掌握接触到生产制作重要化学试剂的环节、流程,并可在学校内部组织引导一些具备高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竞赛或知识比赛,并将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常见的难题利用化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令学生积极探索,掌握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丰富化学知识。
3.引入启发式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讲授氯水属性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即假设氯水同酚酞融合会形成怎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这时溶液成为红色,而后加入氯水,则红色渐渐消除。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原因,而后利用实验验证学生们提出的种种假设。再接下来,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氯水的属性构成,通过实验环节,学生们将较快明确:由于氯水之中含有次氯酸分子,因此体现了强大的氧化性,可令溶液退色,而氯水之中同样含有H+,因而可缩减碱浓度,令其最终褪色。通过该类方式,可训练学生从多层面视角了解问题,杜绝拘泥于某一类思维的不良习惯,透过主动思考,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教师还可对该实验做进一步延伸,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问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其次,教师可继续发问: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来水中的氯水呢?学生在分组思考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大胆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即自来水中含有的氯水成分浓度较低,仅有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进行检测,因此自来水确实是通过氯水进行消毒的。而后,教师可继续延伸问题:自来水是否可直接养鱼呢?学生们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自主实验可很快得出结论:自来水中由于含有次氯酸成分,因此其强氧化性会影响鱼的生理结构。而如果将自来水放置几天,那么次氯酸则会逐步分解形成盐酸以及氧气并丧失强氧化性,这样便可以用来养鱼了。最终,教师可在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后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作进一步合理的指导与点拨。
四、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化学课程的实验改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改革过程中化学实验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新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点是在教师的有效启发和指引下,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提高探索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能力,是自己更加适合新实际的发展,成为新世纪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文伟.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2):21.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落实
一、重视高中化学知识落实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究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材料准备、资料查找、实验操作等环节,深入实验的每个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亲力亲为可以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知识从学习接触到掌握运用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本身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安排运用这些因素,促进化学知识的落实,可以加快学生知识的接收,同时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落实是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考和应用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知识落实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知识的落实是课堂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和向实践能力转化的一个过程,因此知识的落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对事物的理解,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对事物的理解不断上升由量变到质变。在化学知识的落实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梯度,综合考虑到知识的深度和所教学生理解能力的层次,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根据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把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还比较陌生,如果在知识的落实上出现问题,就会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出现空洞,很难对经过提炼总结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需要经过科学的引导才能真正接收。表现在课堂上,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开发做得不到位。因此,需要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把知识的讲解与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作为能力提升的工具,提升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硝酸性质检验实验。硝酸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酸,在高中化学教纲中,硝酸的性质是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在教材中硝酸性质检验实验一般分为:①硝酸与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②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片反应。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缺乏深度的教学方法设置。一般的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硝酸是常见强酸,有酸的一般性质,验证酸的强酸性有哪些方法。学生简单的考虑做出答案后,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实验进行演示,验证答案,完成学习要点的教学过程。但是,硝酸的性质检验实验是酸性实验中的一种,其实验目的不仅是演示硝酸的酸性,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以硝酸为代表,让学生了解酸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给学生启发提供一个思考方式,全面的理解酸性实验的各种组织方式,对化学物质的酸性有整体上的概念,抓住知识本身的规律。
要想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改进实验过程设计。提出问题:硝酸是一种强酸,根据酸性的基本常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硝酸的强酸性。讨论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交流思考结果。老师综合整体意见:找出可操作的方案:①将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稀硝酸溶液中。②用PH值试纸测试酸性。③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钙。④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其他金属(学生提出加入其他金属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可以使用铝、锌、铁、汞等金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和深刻性)。⑤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这种方案的提出应该属于个别现象,可能遭到多数学生的反对,教师可以引导:可以运用此反应原理证明硝酸的性质,你能否改进实验,使实验变得更安全和更有可操作性。)。分组实验:学生亲自进行设计操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感受实验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这样设置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的,在化学知识落实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要点
从科学角度观察记录学生接触知识的过程和心理变化,加强发挥新方法的导向作用,是知识落实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实验设计和讨论的过程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自身在思考与行动过程中的感受,丰富经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本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在对学习的知识在理解和总结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对规律的把握上还有很多不足,而把学习的知识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知识的规律,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四、加强发展知识运用
以习题为基础,巩固知识,保证知识落实。习题式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习题教学的作用往往遭到忽视,因为很多观点认为习题会束缚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拓展。但是,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本身的作用,不能够完全舍弃。在知识的学习中,传统教学中的很多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继续使用。另外,在学校的环境中,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知识要点的理解,通过习题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完全放弃用习题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影响知识落实的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更好的发挥习题课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对习题的作用重新认识,在习题的选择上进行研究,通过习题与实验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当前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下,高中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知识的落实,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深入到规律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中,这样的学生有更好的化学素养,在综合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顺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课程目标[J].考试周刊,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