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环境统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统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统计制度

第1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探索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统计制度

近年来,经过浙江省统计局与各市县统计局的共同努力,浙江省探索循环经济统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报表制度。浙江省的这套统计制度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它在搜集反映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信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两年的实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的成功跨越。

建立省级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浙江省统计局编制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开展循环经济统计服务。浙江省统计局充分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资料,提供多篇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为省委省政府掌握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和园区生态化改造进程提供统计服务。

试评分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目前,该试评中所用原始数据基本来自省级相关部门,评价方法和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江苏总队

新方式加强粮食产量实测调查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调查数据质量,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江苏调查总队通过深入基层、密切部门沟通、加强调研分析和创新调查方式等举措加强粮食产量实测调查工作。

加强领导,深入基层。针对今年江苏小麦生长期内遭受干旱气候这个不利因素,江苏总队要求各级调查队密切关注旱情和长势,深入基层调查点,加强调研;同时,在夏粮预产和测产期间,分五批人员到全省20多个县(市、区)的测产点上查看苗情长势。总队长樊燕超6月3日带队到仪征市新集镇、李营镇测产地块实地查看小麦长势,观看踏田估产、放样、收割和脱粒等测产步骤演示,并对今年的夏粮测产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严格按照新的调查制度、新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准确反映真实情况;二要对今年的夏粮生产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三要注重调查队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密切沟通,精心研判。加强与气象、水利和农业生产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听取各方意见,从气候环境、水利条件、抗旱措施、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夏粮生产的因素,并结合调研情况分区域判断形势,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年江苏夏粮生产的实际情况。

第2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一、ERP系统概念简述

ERP系统通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如人、财、物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并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ERP系统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将企业的业务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克服了传统企业被职能部门分割的现象,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如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等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运作更加流畅,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

二、ERP系统环境下会计监督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量的业务活动,例如生产、采购、销售等,其产生的会计凭证均直接由相应的ERP业务模块产生,财务人员不再进行相应业务的会计录入工作,集成过来的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部门内部的监督自律,因此,在采购、消耗和销售等环节出现了会计监督的缺位。

其次,ERP系统强调标准化管理,尤其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德国SAP开发的R3系统,其各模块设置极为明细化,例如物料管理方面,会有成千上万的物料号,会计科目方面亦是如此,这样产生的凭证就比传统会计核算情况下多出了很多倍,会计人员的稽核监督工作难度加大。

再次,ERP系统是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上线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业务操作流程,财务、业务充分融合,原有的会计控制机制面临着重新优化的迫切需要。

三、ERP系统环境下会计监督职能的变化

ERP系统实施后,共享的数据平台,使得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充分融合,任何业务部门的集成数据一旦出错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了适应这种转变,会计监督必须由过去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转变为走出财务部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由事中、事后的活动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分析;由人工方式为主转变为以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经过充分调研了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以发挥新形势下的会计监督职能。

(一)责任要明确,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换,拓宽监督责任链条

ERP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由各业务部门集成而来,财务部门不可能对每一笔业务凭证形成的会计信息均进行稽核监督,必须重新明确会计信息责任。一是要建立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责任体系。对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要进一步明细各流程步骤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二是打破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构建适应流程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二)观念要更新,实现财务部门从事中、事后稽核到事前控制与监督的转换

在ERP环境下,会计工作应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财务部门不能只是参与其中的某一环节或被动地在事情发生之后记一个账,而是应全面、全过程参与和引导企业各类决策,参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策略的制定、执行、跟踪和评估。财务部门可以通过ERP系统的计划管理功能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整合,预测和控制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成本和费用。并可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和自己收集的数据,运用ERP系统中管理会计功能,在事前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测,提高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控制能力。

(三)管理要创新,建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操作管理机制,实现业务监督

在ERP环境下,原始会计资料由业务部门进行审核、确认、计量,并进行系统操作。在操作完成的瞬间,这些信息就通过网络集成到财务,自动完成财务账簿登记。由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核算的内容就是监督的内容,核算的过程就是监督的过程,会计监督也应随核算工作的转移相应前移到业务部门,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部门应对业务部门原始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与完整性进行审核并进行检查评价,要建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流管理制度,实现前端业务的实时监督。

(四)制度要创新,建立适应ERP系统要求的会计业务处理制度。

除执行传统会计中各项有效的账务处理制度外,还要制定适合ERP系统运行的制度,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财务模块和业务模块。比如月末结账规定、成本费用分摊规定、数据抽取和编制报表时间规定等。与传统会计工作一样,ERP环境下,企业同样要建立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还要建立职务轮换制度。

(五)手段要更新,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首先要制定标准系统流程,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企业应以财务部门为主各业务部门配合,以会计法规和企业的内控制度为标准,分析各模块之间信息集成关系、各种业务流程的性质、特点和操作次序,将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费用报销等经常性业务流程予以优化并制定标准业务流程,通过ERP系统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法和完整进行监督。

第3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温湿度;ZigBee;实时监控

Abstract: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lab surrounding,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st cabinet,raw materials and finished product warehouse,an applicabl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ZigBee and embedded system technique had been designed to monitor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This monitoring system can be used to collect,analyze alarm and store the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The corresponding devices were then controlled and parameters were automatical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 of data.

Key word: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ZigBee;Real-time montoring

随着各行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场合对工作环境进行温湿度的采集监控的需求日趋迫切。尤其是各种生物、化学实验室,通常会要求建设许多个独立封闭的实验室环境,或是需要配置多种多样是环境试验箱。这些封闭环境对温湿度变化的浮动范围都有较高的要求,行之有效的实时监控手段能为实验过程环境控制提供很好的溯源数据。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登记和监测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不能24小时全天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存在因监测的空白间隙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可能。另一方面,监测设备如果使用线路接入的方式,则存在布线繁琐、成本偏高、系统可扩展性低、监测设备可移动性差、后期的维护不方便等缺点。

Zigbee协议是由Zigbee联盟最早于2004年公布的基于IEEE802.15.4的新型无线通讯协议规范。ZigBee技术具有功耗少、成本低、响应速度较快、传输速率适中、组网灵活方便等特性,非常适合近距离通信的工作环境需求。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虽然己经逐步在各个领域展开应用,但作为一项新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如:采集器节点的工作能耗。

因无线传感器节点一般使用电池供电,一旦电池能量耗尽,节点就不能进行正常的采集工作,所以采集器节点的功耗控制非常重要;此外,由于无线通信通信的带宽限制,制约了无线采集器的数据传输,因此如何优化数据处理模式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本文结合无线传输模块、智能温湿度传感器SHT15模块、数据存储器、处理器等主要元器件设计出一套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实现以网状拓扑结构对多个分点进行实时温湿度监控。通过实际实验室温湿度监测使用,证明该系统结构简单、精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系统整体架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温湿度数据采集子点、网络中继节点、数据接收器以及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及硬件部分。温湿度数据采集子点主要由温湿度传感器、存储器、时钟芯片、通信芯片构成,负责检测环境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中继节点起到链接子节点与数据接收器的作用,互通子节点与数据接收器间的数据通信。

若通信距离许可,亦可免去网络中继节点,温湿度采集子节点可与数据接收器直接进行点对点通信。数据接收器主要负责管理整个网络节点,并通过USB接口将所有接收信息汇聚到PC端,同时PC端指令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PC软件端则负责处理并显示从各个子点收集的数据,是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的整体架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2.电子部分设计

网络中继节点只负责无线数据互通,因此其硬件结构也最为简单,主要由外置供电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两部分组成。数据接收器作为协调器,负责完成各子点与PC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主要由无线通信模块、外置供电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组成。而温湿度采集器作为子节点,除了无线数据收发外,还负责环境温湿度数据采集,同时在本地显示当前状态等信息,因此子节点主要部分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电池供电模块、时钟模块、数据存储器、温湿度传感器、FSTN段码显示屏、按键。

在ZigBee无线通讯模块上选择了TI公司的CC2530模块,CC2530用于IEEE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采用工业标准的增强型8051MC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存储器,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各种模式间的切换时间短,并且支持低电压操作,充分保证其低功耗需求。

在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上,选用瑞士森斯瑞(Sensirion)公司的SHT15型自校准、小型、多功能式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包含基于湿敏电容器原理的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基于带隙电路的温度传感器,而且该传感器还有14位的ADC和双线串行接口,能方便地输出经过校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串行数据,该智能传感器的相对湿度测量范围0~100%RH,在10~90%RH范围内,最高测量精度为±2%RH,温度测量范围是-40~+123.8℃,分辨率为0.1℃,工作电压范围是2.5~5.5V,响应时间小于3秒。

图2 SHT15引脚及线图连接图

图3 SHT15内部结构图

图4 24C512引脚及线路连接图

在子点存储器上选用了AT24C512,该存储器为是ATMEL公司生产的64KB串行电可擦的EEPROM可编程存储器,内部有512页,每一页为128字节,任一单元的地址为16位,地址范围为0000-0FFFH。它通过IIC总线接口进行操作,可以很方便地接入IIC协议总线上,采用8引脚封装,具有写保护脚,可在+1.8V~6.0V电压下工作,结构紧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容量数据存储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因此在测控系统中被大量采用。

电子设计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a.子点采用电池供电,所以要设计休眠功能,以最大化降低功耗

b.子点数量较多时,如果不分配好通讯时间,可能会造成无线信息堵塞,从而出现漏发,多发等情况

c.为了区分开各个子点,需要引入子点ID号机制,接收端对所有子点的网络地址与ID号进行关联登记,长时间无上传数据的子点也要进行注销处理。

d.优化无线通信数据处理模式,减少对带宽的需求

3.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监控端软件采用基于.NET框架上的C#开发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实现。该软件设置了多种功能:用户管理;数据查询和下载;数据曲线显示、数据导出;监控系统设置备份;短信平台、邮件平台报警设置;报警延时等多种功能均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通过USB端口将数据接收器接入上位机后,上位机监控软件能自动识别所接入的数据接收器,列出所有已连接的子点,并显示其当前状态。由监控软件可配置各个子点的多个参数,包括:自动同步系统时间,设置各个子点的报警上下限值与分时处理,采样周期,记录周期,更新子点ID号与网络标志号等。另外,监控软件可以同步PC端关机期间各个子点的离线数据,避免监测缺漏情况。

图5 软件主窗口

图5显示的是整个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在组网成功后,进行实时温湿度采集的上位机软件监控界面。除了能进行温湿度信息的实时显示,还可以将整个Zigbee网络的各监控点历史数据用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显示,便于数据的比较和溯源。

图6 报警配置

图6显示的是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软件、短信、声音和邮件报警的设置,通过上述几种报警方式能够及时地将异常的温湿度值通知用户,提醒用户前往排查导致温湿度报警的问题,减少用户损失。

4.结语

本文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结合嵌入式处理器与上位机实现温湿度监控系统搭建,并通过优化电子线路设计和单片机运行控制程序,配合采用适宜的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在满足无线数据通信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无线数据采集点的能耗和采取适合无线数据通信模式降低带宽需求,较为完善地解决当前ZigBee在无线温湿度检测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了通过各子点与中继、上位机的网状无线通讯监控,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非常方便地查看到各个实验室或环境试验箱的温湿度值,并可进一步配套控温控湿设备以控制其环境状态维持在所设定范围内。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准确采集温湿度值,有效预防实验室危险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实验室温湿度数据的有效溯源性,而且该套系统采用通信组网方便的无线传输方式,能节省安装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于童,王文秀,徐小粘.基于ZigBee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07:167-170.

[2]贺文,金向东.基于IEEE 802.15.4 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J].2008.

[3]刘伟永,王凤瑛.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3,11:64-65+69.

[4]骆科学.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

[5],雷彬.基于SHT15型智能传感器的弹药库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1):64-66.

[6]王钦,辉,陈新.基于ZigBee的仓库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9):207-211.

[7]王戈,张效义.可用于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26(10):117-120.

[8]Hill J L.System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Berkeley:UCA,2003.

第4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7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40)、乙组(n=40)、丙组(n=40),甲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乙组患者采用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丙组则采用HD、HDF联合血流灌流(HP)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瘙痒总缓解率为47.50%,乙组瘙痒总缓解率为65.00%,丙组瘙痒总缓解率为85.00%;丙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低于甲组、乙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乙组(P

【关键词】 尿毒症; 皮肤瘙痒; 血液净化; 疗效;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17.5.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29-03

尿毒Y性皮肤瘙痒是尿毒症血透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尿毒症患者皮肤干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浆组胺上升等有关[1]。针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不同血液净化模式疗效显著,常见血液净化方法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流灌流(HP)。笔者所在医院收集了12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9例,女41例,年龄42~70岁,平均(52.11±2.74)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3~39个月,平均(20.40±3.83)个月;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瘙痒症状时间1~12个月,平均(4.09±2.14)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高血压肾病30例,糖尿病肾病29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炎1例。纳入标准:伴有不同程度全身、局部皮肤瘙痒,采用镇静药物、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药治疗效果欠佳;排除皮肤科疾病、其他代谢性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确诊为尿毒症性皮肤瘙痒[2];入院前3个月无严重感染、大手术、创伤史;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肺、肝等脏器严重疾病者;严重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肿瘤、其他活动性病变者;拒绝入组者。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即HD为甲组、HD联合HDF为乙组、HD+HDF+HP为丙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采用HD治疗,采用尼普洛一次性空心纤维透析器 FB-15U,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乙组采用HD+HDF治疗,每周2次HD,1次HDF,HDF采用尼普洛聚砜膜透析器FB-17H,血流量230~250 ml/min,后置换液量60 ml/min。丙组采用HD+HDF+HP治疗,HD+HP每周1次,在灌流器串联透析器前,进行HD+HP治疗2 h,灌流器吸附能力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治疗2 h,每周HD+HP串联治疗1次,再接受HD治疗1次,HDF治疗1次,每次4 h,HP灌流器为雪净RA-130型一次性使用树脂血液灌流器(淄博康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参考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疗效判定标准,缓解:瘙痒症状显著改善,白天无明显瘙痒,夜间偶见瘙痒,睡眠正常,无抓痕;部分缓解:日夜间皮肤轻微瘙痒,对生活、睡眠无影响,无明显抓痕;无效:日夜间皮肤有瘙痒,影响睡眠,存在抓痕[3]。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采用皮肤瘙痒评分量表,内容包括皮肤瘙痒程度、范围、频率、对睡眠干扰等,分值越高,表明瘙痒越严重[4]。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等,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甲组患者瘙痒总缓解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222,P=0.0126),乙组患者瘙痒总缓解率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6667,P=0.0010),见表1。

2.2 皮肤瘙痒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丙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低于治疗前(P

2.3 生活质量

三组患者生理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出现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导致大量毒素积聚,从而引起全身器官功能衰竭,直到死亡。血液净化是治疗尿毒症常见方法,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为血透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90%[6],不仅会影响血透依从性,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肾脏替代疗法是治疗尿毒症常见方法,血液净化是肾脏替代治疗重要手段,利用血液净化装置,将血液引出体外,将其中毒素去除,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目前临床血液净化方法较多,如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等,不同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证,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

HD是一种安全、简单、广泛应用的血液净化方式之一[7],以清除体内小分子毒素为主,长时间透析可导致体内β2-MG、PTH毒素蓄积。HDF是在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具有两者的优点,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对流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HDF血流动力学状态更加稳定,可清除中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HP借助体外循环,在固态吸附剂容器中引入血液,吸附清除毒物,_到血液净化目的[9]。

本组结果显示,丙组患者瘙痒总缓解率高达85.00%,较甲组、乙组显著高;同时丙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低于甲组、乙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说明相对于HD、HD+HDF来讲,HD+HDF+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患者不适,减少对生活、睡眠的影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良红.血液透析加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91-92.

[2]李瑜祯,曹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疗效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9(6):668-670.

[3]王延海.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82.

[4]张亚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89.

[5]邹建华.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改善尿毒症患者瘙痒症状的疗效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11):856-857.

[6]王济东,李春庆,陈英兰,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2,12(2):67-69.

[7]钟健鹂.两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245.

[8]吕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91-92.

第5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1.1统计的相关体制与统计人员的思想不匹配国家队与环境数据的统计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现在也已经逐渐投入到了使用,但是由于某些单位的培训或是讲解的力度不够,导致环境统计人员依然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进行调查工作,这种新的统计技术与工作人员旧的观念不相匹配,因此统计工作的统计会受到旧思想的阻碍,数据的准确性也有所降低。

1.22治理的背景过于狭隘在检测和治理环境的问题上,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深化和研究,才会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提高环境数据质量的对策

2.1完善统计的相关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关于环境检测的相关法律《统计法》,环境的统计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对环境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循法律法规,将环境统计的工作以正规的方式进行下去,在法律的支持下环境统计才能真正的落实下去,统计的数据才具有准确性,一般法律观念比较薄弱的单位对环境进行检测和治理的能力比较差。

2.2加强环境统计管理加强对环境统计的管理能够促进更好的完成对环境进行检测和治理,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内部统计管理制度,将环境治理的制度合理化、规范化,并且在实施环境统计的过程中进行落实,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3加强环境统计基础建设国家应根据不同环境治理单位的不同特点,协助有关部门建设完善的环境统计基础,包括原始数据和各种档案的统计[2]。另外还需加强单位对环境检测的能力,相关单位应具备完善的检测手段,包括统计数据方法的合理性,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给予重点的检测和统计,以免造成治理的不合理性。

2.4找出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所在基层单位关于环境统计的相关报表对于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以前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抓报表的上报速度和汇总程度[3],而忽视了对数据真实性的调查和了解,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环境统计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现在国家提倡对于环境统计实施现场式的方法,统计人员通过亲自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加强了数据的准确度。

2.5建立健全的统计网络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对环境数据统计的方法有助于对质量的实时监控工作,同时避免了人为性的数据计算误差,加强了环境数据统计的质量标准。

3结语

第6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

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是自成体系的几项工作,由于这几项工作的目的、指标、制度、方法不同,不仅造成互相之间衔接不够、结果不一致、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基层环保部门重复劳动多、企业填报负担重,而且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

1.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的特点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工作。环境统计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环境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环境统计、自然资源环境统计、能源环境统计、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环境污染统计、污染治理统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污染统计及污染治理统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观景是对“三废”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指标主要有:三废达标排放量、处理量、综合利用量、贮存量等。将这些指标与排放总量相比即可求得排放达标率、处理率、综合利用率等分析指标,以反映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水平。

污染源普查即是对污染源数据的全面清查和统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于2008年全面启动,后来又经过2009年、2010年两次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我国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排污申报登记是要求具有排污活动行为的单位按一定规格形式就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产品、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以及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方式、趋向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所在地环境主管部门呈报的过程。它是各国环境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项制度,是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则作为一项独立的环境管理制度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中,并成为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工作的基础。

可见对污染源信息进行调查管理是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治理实际情况,掌握污染源行业分布、流域分布、区域分布,确定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地区及重点污染行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污染减排、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工作的好坏、调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环保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排污费的全面足额征收等一系列环保工作,同时对城市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2.1重复劳动

目前环保系统内部存在有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等几项对污染源信息调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各项工作的管理目的、指标及方法不同,工作部门、管理人员不同,互相之间衔接不够,一方面是企业反复填报,负担重、重复劳动多;另一方面是环保管理人员重复审核,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污染源信息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

2.2数出多门

由于各项环保工作侧重点不同。导致同一个单位的数据五花八门。例如因为如果多报了要多缴排污费,而报少了环保部门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将少给企业排污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排污者都存在少报排污量现象。另外污染源减排工作中则需要有较大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减排工作才有成效。否则会出现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核算下来的减排量非常小。减排效果不明显。新型工业化报表制度中关于环保方面的数据与污染源减排密切相关,但与污染减排又存在着不同之处。

2.3报表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由于企业产品、原料、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量、种类有很大的不同,而统计工作中又不大可能将各种污染物都一一列入统计;要确定每一个企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量,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的实际监测数据,由于工作量巨大,基层环保部门做不到对每个企业现场监测,这就需要利用到《产排污系数手册》,然而《产排污系数手册》查找的相关产排污系数与各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笔者近年来的工作发现各报表制度比较复杂,对于企业是一个挑战,往往企业上报的数据质量较差。

3.环保各项统计工作统一的对策

3.1加强污染源管理,加大污染源监测力度

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实现污染源的长效监督管理;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不断加大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力度。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每季度1次的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将“三同时”项目试生产企业纳入了监督监测范围,采用现场调查,不定期督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准确了解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状况,并建立了污染源监测快报制度,充分发挥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现场填报

针对企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环境统计报表填报困难、拖拉等现象。采取各项报表,在规定的时间里统一集中到环保局,经过讲解、培训,然后现场集中填报,最后经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等负责人员共同审核。通过集中填报以培代报的方式,有效提高环保统计数据质量,企业环统人员填报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更为重要是有力保证了上报数据的质量。

3.3进行多表合一试点工作

国家环保部与2003年下发了《关于开展环境统计“三表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统计“三表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对23个市进行“三表合一”试点,“三表合一”工作是将企业到环保局这一数据上报过程进行统一。要在“三表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表合一”工作。将环保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统一,将基层环保局内部从事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集、排污收费、污染减排、新型工业化等的人员力量进行整合,提高数据质量有重要意义。待“多表合一”条件成熟,再逐渐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实施。

通过以上工作,逐步实现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新型工业化、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工作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全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企业统计改革主要体现为:一是统计观念的改革,着重体现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充分反映出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问题。二是统计制度的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三是统计理论的改革,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创新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正文

新经济(neweconomy)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进入21世纪,新经济一词被广泛使用。尽管在界定其定义时出现了多种解释,但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高科技背景下,新经济的本质性内涵主要体现为“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以高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改革型的经济。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现有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生产与经营方式、学习与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改革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上实现改革。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一)统计观念的改革

新经济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统计观念的束缚,以新的理念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观。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有哪些改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统计服务对象的改革

企业统计是为谁统计呢?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是以苏联的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带部分始终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其服务对象是政府。计划经济时期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官方统计把企业统计作为自身的基础,以一套表的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的层层上报的统计模式,服务的主体都是政府。服务的目标都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不同层次的统计资料,为政府提供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统计服务对象始终是政府,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一直是为政府统计的。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地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下,这种并存则表现出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其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新经济下,由于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的统计主体不同和统计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作为官方统计行为,在搜集企业信息时,应尽快摆脱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统计力量以及依靠民间的统计机构力量,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和科学的估算方法,以获取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其统计行为直接对政府负责。并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统计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质量。作为企业统计行为,应摆脱官方统计的束缚,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统计行为只对本企业负责,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具体包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合作者、供应商和客户等。

2、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

企业统计什么呢?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对劳动成果的核算、劳动要素投入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缺少必要的认识。在新经济环境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和企业息息相关,使企业竞争日起全球化、白热化。高科技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适应新经济的时代要求,满足

新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带有规律性;有的是偶然的,带有随机性;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硬环境,可以定量分析,有的是软环境,不可定量分析。新经济使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高科技下的信息化、网络化及知识经济又使全球性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外部环境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3、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统计呢?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改革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广泛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

(1)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仅仅依靠全面调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应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因此,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由传统的纸载逐步转变为磁载和光载,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二是网上信息交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渠道。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如开发功能性强的互联网调查方案,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3)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应该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电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大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统计工作链,极大提高统计效率。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4、统计信息源的改革

由于我国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统计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企业统计单兵作战,造成了很多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企业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统计机构来获得,企业内部统计机构主要完成内部信息的采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外部信息采集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企业内部统计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开辟其它的信息源,充分利用统计市场的资源,比如利用民间的调查公司、利用高校的统计力量、利用政府的调查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收集各种渠道的二手数据,充分扩展信息渠道,使企业统计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统计网络平台,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信息调查网页,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便于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

统计观念改革实质就是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这三个基本观念的改革,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观念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改革,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二)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新经济不仅促使人们的统计观念变革,同时也对统计制度、统计体制改革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新经济要求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以解放统计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管理为宗旨,建立健全现代化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全面满足现代化企业统计的需要。

1、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我国企业统计制度改革历程来看,明显地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把企业统计只理解为统计报表制度下的企业统计,对现代企业统计的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即使有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现实统计制度的束缚,未能使企业统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的统计制度是两种统计行为并存,即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并行于企业中,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现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使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以满足官方统计报表为主,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不足。因此,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漠视企业统计,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统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报表上报任务,将其视作工作中的负担。因此,以应付的心态对待企业统计,造成统计数据的

偏差。二是过分“重视”企业统计,由于企业统计是上报数据,企业领导特别是国企领导将统计数据视作政绩,以权定数、虚报瞒报,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两种统计行为并存的统计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发挥,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工作受到干扰。因此,现代企业统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我需要的信息型统计。而政府在搜集微观统计信息时,对待大型企业宜采用垂直在地统计方式,对待中小企业则利用民间独立统计机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统计信息。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证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企业统计从统计报表制度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行企业统计体制在较大的程度上还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对企业实行统计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能。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无权干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统计理论改革

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结论性的总结和简单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推断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改革应该以统计理论改革为先行,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是:

1、具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际统计惯例。

5、具有现代统计改革意识。

6、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2003年3期.

3、张彦伟.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1998年4期.

4、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第8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完善和修订,年环境统计年报是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制度的第一年,为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环境统计培训日程安排

1.培训时间:年1月16日-17日

1月16日上午(9:00-12:00)市区及甘河工业企业

1月16日下午(14:00-17:30)三县工业企业

1月17日上午(9:00-12:00)四区三县环保局、农牧局,甘河环保分局,东川、南川及生物园区。

1月17日下午软件培训(14:00-17:30)四区三县环保局、甘河环保分局

2.培训地点:市环保局监测站六楼会议室

3.培训内容:“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原则、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相关内容,“十二五”环境统计软件培训(区县环保局请带国家配发的环境统计专用笔记本电脑)。

4.参加人员:

各区(县)、甘河环保局环境统计业务人员各1名;东川工业园区、生物园区、城南新区环境统计业务人员各1名;各区县农牧局各1名,各企业环境统计人员1名(见附件)。

二、年环境统计年报报送工作安排

年环境统计综合年报执行“十二五”环境统计综合报表制度(批准文号:国统制〔〕134号)。年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报表、填报说明及数据审核细则可从邮箱xnhbht@(密码xnhbht)中下载。具体报送要求如下:

(一)年报职责分工

1.环境管理指标由局各相关处室、单位负责数据填报、收集、审核、汇总,由监测与总量控制处负责数据库录入和上报工作。四区三县环保局、甘河环保分局按职责填报后于年1月18日前送交市级对口业务部门。

2.三县环保部门上报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基表和综表,纸件及数据库同时报送市环保局监测与总量控制处。

3.工业源非重点、生活源由市环保局统一核算,并将污染物排放量分解至各辖区县,各辖区县据此填报相关报表。机动车由市公安局负责填报。

4.区(县)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源各种畜禽养殖量填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表调查单位数据收集、审核工作,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数据录入。

5.东川、南川、生物园区工业企业统计由园区经济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发放并报送年环境统计年报表。甘河环保分局上报工业源基表纸件及数据库。

(二)报送要求

数据库必须使用环境保护部统一下发的环境统计软件,库中基表各项指标代码填写规范、准确,综表完整且与基表保持一致。通过人工审核与软件审核相结合,全面细致审核数据,并将数据审核结果及未能整改问题进行说明。工业企业基层报表(excel或纸件)需附编制填报说明及监测报告、能耗票据、治理方案等附属材料。报送时间如下:

四区环保局,市区企业年1月20日前

东川、南川、生物园区年2月5日前

湟中县、湟源县环保局,甘河分局年2月10日前

第9篇:环境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环;企业统计;改革

前 言

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企业统计改革主要体现为:一是统计观念的改革,着重体现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充分反映出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问题。二是统计制度的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三是统计理论的改革,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正文

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以高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改革型的经济。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

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改革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上实现改革。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一)统计观念的改革

新经济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统计观念的束缚,以新的理念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观。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有哪些改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统计服务对象的改革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地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下,这种并存则表现出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其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新经济下,由于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的统计主体不同和统计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作为官方统计行为,在搜集企业信息时,应尽快摆脱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统计力量以及依靠民间的统计机构力量,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和科学的估算方法,以获取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其统计行为直接对政府负责。并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统计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质量。作为企业统计行为,应摆脱官方统计的束缚,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统计行为只对本企业负责,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具体包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合作者、供应商和客户等。

2、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带有规律性;有的是偶然的,带有随机性;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硬环境,可以定量分析,有的是软环境,不可定量分析。新经济使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高科技下的信息化、网络化及知识经济又使全球性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外部环境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3、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统计呢?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改革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广泛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

(1) 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仅仅依靠全面调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应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因此,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转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由传统的纸载逐步转变为磁载和光载,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二是网上信息交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渠道。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如开发功能性强的互联网调查方案,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应该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电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大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统计工作链,极大提高统计效率。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3)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4、统计信息源的改革

由于我国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统计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企业统计单兵作战,造成了很多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企业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统计机构来获得,企业内部统计机构主要完成内部信息的采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外部信息采集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企业内部统计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开辟其它的信息源,充分利用统计市场的资源,比如利用民间的调查公司、利用高校的统计力量、利用政府的调查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收集各种渠道的二手数据,充分扩展信息渠道,使企业统计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统计网络平台,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信息调查网页,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便于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

统计观念改革实质就是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这三个基本观念的改革,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观念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改革,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二)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新经济不仅促使人们的统计观念变革,同时也对统计制度、统计体制改革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新经济要求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以解放统计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管理为宗旨,建立健全现代化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全面满足现代化企业统计的需要。

1、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我国企业统计制度改革历程来看,明显地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把企业统计只理解为统计报表制度下的企业统计,对现代企业统计的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即使有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现实统计制度的束缚,未能使企业统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的统计制度是两种统计行为并存,即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并行于企业中,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现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使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以满足官方统计报表为主,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不足。因此,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漠视企业统计,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统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报表上报任务,将其视作工作中的负担。因此,以应付的心态对待企业统计,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二是过分“重视”企业统计,由于企业统计是上报数据,企业领导特别是国企领导将统计数据视作政绩,以权定数、虚报瞒报,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两种统计行为并存的统计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发挥,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工作受到干扰。因此,现代企业统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我需要的信息型统计。而政府在搜集微观统计信息时,对待大型企业宜采用垂直在地统计方式,对待中小企业则利用民间独立统计机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统计信息。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证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企业统计从统计报表制度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行企业统计体制在较大的程度上还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对企业实行统计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能。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无权干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统计理论改革

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结论性的总结和简单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推断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改革应该以统计理论改革为先行,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是:

1、具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际统计惯例。

5、具有现代统计改革意识。

6、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 企业统计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柳杰民等. 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 南京经济学院院报200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