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实践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计划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打造先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刻不容缓。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除产业化的合理调整之外,新农村环境建设也十分重要。以打造生态文明为方向,新农村建设重在优化居住环境,通过对农村景观建设、农村居住房屋建设、农村交通道路建设等工程来完成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为途径。
古往今来,农村交通问题一直是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交通道路的封闭,农村经济产业输出十分艰难,同时,农民的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新时期农村交通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产业的优化和生活环境的提高,在经济与环境建设中,新农村经济战略需要借助农村交通道路的改善来实现发展目标。另外,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交通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够兼顾二者,在促进农业经济输出的同时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笔者在研究2020年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2031)、2020年福建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2029)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了农村交通建设的实施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参考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收入效应及形成机理》。该书以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战略之下的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为基本研究内容,以西部11省农村交通建设为案例,详细论述了农村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编者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挖掘农民收入增长的可能途径,以收入不平等、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三角联动关系为分析框架,全面说明了三者的内在关系。新时期农村交通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产业流动、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产业衔接城市经济市场的接口,将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工业经济有效结合,有效引进先进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技术和人才资源。在城市工业经济与农村产业有效结合的经济体系中,农民是主要的农村产业支持者,通过农村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农村产业模式得到扩大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产业,开始在产业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运营模式中进行农产品营销,扩大产业营销市场,提高收入。在实现经济产业工业化和增收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农村交通工程建设是对农村封闭落后面貌的初步改造,唯有实现交通通畅,才能实现农村地区的富裕目标。
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农民的生活状态与经济发展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但落后地区的小农经济模式依然不变。由于交通的局限性,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农民的出行受到了很大限制,尤其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居民缺乏走出农村的交通条件。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中,解决农村交通问题十分紧迫,交通建设战略关乎农村全面发展,唯有解决农村交通问题,振兴战略才能得以有效展开。农村交通工程的建设重在安全建设,不论农村交通工程如何紧迫,安全保障是第一要务,这需要交通建设人员具有专业的建设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整个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充足资金来保证交通建设基础设备的安全与牢固,另外,应定期检查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当然,交通建设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是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交通建设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建设能力,打造安全牢固的交通工程,才能确保农村交通道路质量的合格与安全。交通工程的建设同时也是美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保障基本道路安全的条件下,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也可以融入交通工程建设内容中。就建设工程来说,道路建设是一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讲究美观原则与安全原则的统一,农村的绿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整个交通工程建设中,绿化带建设是交通建设工程需要考虑的内容,绿化景观建设有利于丰富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美化农村道路。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绿化景观建设主要是交通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建设,通过道路两旁的花草绿化带造景,提高农村交通道路环境的美感,另外,交通建设工程可以修建自助服务建筑,提供休息场所,来完善交通建设的多元化功能。
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交通工程的建设是经济发展战略,又是生态环境策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全程性的交通建设工程中,应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基本的交通工程安全与持久,与此同时,跟进交通道路美化项目,实现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的统一。
作者:李冰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在新加坡,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总体规划为校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每个学生在技术发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供了蓝图。总体规划涵盖了小学、中学、大专以及中央机构组织。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还可以让他们拥有创造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而这些技能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自1997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三个教育信息技术总规划(ICT Masterplan for Education);第一个总规划(MP1)的实施时间是从1997年到2002年,第二个总规划(MP2)的实施时间是从2003年到2008年。现行的第三个总规划(MP3)从2008年8月开始实施。
二、MP1的实施重点
MP1的重点是夯实基础。信息通信技术培训的重心放在了教教师们使用电子邮件、文字处理和演示工具上(图1)。所有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和支持系统已经落实到位,其中不仅包括学校范围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网络、计算机设备,还包括校内在线技术支持系统(图2)。相关科目的教育软件与资源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并向其他学校及项目未覆盖的较发达地区进行推广(图3)。
在MP1实施的后期,教育部得出一个已被学界广为接受的事实:信息通信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三、MP2的实施重点
MP2是建立在MP1基础之上的,即要在教育中尽量高效而广泛地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并且抛弃那些模板式的应用方法。MP2主要致力于在教学实践中引进创新方法。它侧重于创建教育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支持学校实践信息通信技术的高水平应用,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课程中的整合,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创新性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示范学校(the LEAD ICT Schools)和未来学校(Future Schools)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有很多创新实践。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创新尝试,但学校仍然不断设法深化信息通信技术与日常课程的融合(图4)。
在MP2实施的后期,人们发现以下三点事实。
新加坡教师和学生掌握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技能,而且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使用该技术的频率较大。
新加坡学校领导非常支持该领域。
新加坡学校具有与该领域相关的雄厚的实力与充足的资源。
四、MP3的实施重点
虽然自1997年以来,新加坡在教育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在精通信息通信技术与将其高效转换到教学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
新加坡教师队伍中有相当比例的人都懂信息通信技术。他们拥有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经常用MSN聊天,在类似于脸谱网(Facebook)这样的网站上与朋友们互动。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因为这一切仅仅说明他们比较熟悉现代科技而已。
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领悟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教师们需要理解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引出知识点的教学原则。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既不能转换成学习经验,也不能提高学习经验。只有具备扎实能力与熟练技巧的反思型教师才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因此, MP3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强化和丰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来深化教师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解。
要达到预期的效果,MP3的实施重点被设定为:课程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教学方法及评估、网络健康、学校领导及教师在学与教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化发展、学与教中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研究,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
通过实施MP3,信息通信技术更广泛地融入了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估实践中。对21世纪的新型技能、职业素养及性格特征来说,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大纲、方法评估,以及课堂经验方面有较大的调整。
在网络健康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教育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有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的辨别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网络健康教育的执行系统应将工作重点定位在“尊重自己与他人”和“安全与负责的使用”的关键原则上,并按照“感受,思考与行动” (Sense, Think and Act)三个过程指导学生的行动。
在专业发展方面,学校领导及主要人员需要提供相关指导,创造便利条件以便在深化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实践方面达到MP3的愿景。重点是利用结构与系统来执行项目并监控项目的实施,以保持全校信息通信技术实践的高效运营,同时也创造条件在教师之间营造协作的文化氛围,以此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专业化发展。
在为学习而配备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方面, MP3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可以支持随时随地学习,以此创造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反过来可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普遍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为必要的技术平台和相关设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支持了MP3在教与学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其他方案的实施。
在MP3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一种机制和制约 “由想到做”的方法,研发(R&D)链扩展了实验研究的影响力,而同时这种做法可以将研究转化为实用的教学原则。随着不断对学校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提供支持,这些核心战略也促使学校为自主学习和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协作性学习制定教学和实施原则。使用该方法的案例有:未来学校计划(Future Schools Programme)和教育实验室(eduLab)。
未来学校不是技术学校。相反的,未来学校可以用技术进行有意义的实验,为每个课堂带来更高效和充实的学习体验。未来学校旨在扩大学校层面的教学和学习实践的外延,从而提供一个与信息通信技术完美对接且可普遍推广的模型,以此来充实学习。未来学校也成为了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的试验平台。其所获取的知识在各平台上分享,然后再为其他学校采纳和使用。
未来学校计划已经在六所学校实施了六年,2012年又增加了两所学校。展望未来,未来学校计划将会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广策略,与其他教育共同体共享经验和串联学习,策略之一就是对学习社区的利用。
另外一个关键计划即教育实验室。教育实验室可以作为一条主要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一些潜在想法可以被放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下加以考虑,并使之成为现实。通过教育实验室,这些理念就发展成为包含信息通信技术的课程和产品雏形,与此同时,这一想法也得到教育部和国立教育学院的支持。
五、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
技术支持――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带动学习者积极参与的目标为指导,而不仅仅是为了信息传播。此外,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现有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并且使新的实践可以付诸实施。
教学方法的创新――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将一小部分资源投入到实验中,再加上新兴技术,共同缩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距。这些创新探索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并渗透到教育系统中。
课堂学习环境――1:1生机比不需要通过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个人设备来实现,而是每个学生都应有使用设备的机会。
教师能力――事实上,教育系统的质量无法超越其教师质量。指导和辅导要作为传播教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教学案例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是这一切的关键。
关键词:通讯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75-02
一、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传统的通信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二是通信工程专业内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都相对独立,各学科之间并没有进行相互衔接,而且其内容也有重合的部分;三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使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四是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中对实践课程不重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就使通信工程教学内容失衡;五是通行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必修课的课时比重远高于选修课,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
二、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标
要进行通信工程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要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明确,再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就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满足了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其次,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要以应用知识为重点,但是要把握好度,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应用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另外,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
三、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要点
1.重新制定教学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应该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加强,并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将教学模块进行明确的划分。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以实操练习为中心,减少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明确划分技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将通信工程的整体课程进行整合,将必修课程的学分适当地减少,同时还可将课内学时进行减少。缩减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增加拓展性的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多样化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应该保证其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在总课时比例中不大于65%。另外,课程教材的选用应该使用规划教材或者是最新的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使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进行。
2.合理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学管理。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在编写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还需注意的是课程知识要与时俱进,删去老旧的知识内容,增加符合现代应用的内容。课本教材要选用最新的或者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通信工程专业还可以实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在编写时应该将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体系。还应将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范畴。为了提升创新性实验教学或者开放性实验教学,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实验中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要给予奖励,例如,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分。
3.整合并优化教学内容。将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就是要将原来各个课程之间重叠的部分以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改善,同时还要将课程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程度把握准确。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还需要主注意的是各项课程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不能脱节。
4.改革质量评价体系与考试考核方法。实施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课题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优化和强化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课程考试考核的标准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较为重视,所以,学校应该将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原来的注重知识记忆和纸质考试转变为答卷、口试、理论检测、技能操作考试、答辩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基础课程考核,要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作为考核的重点;针对专业课程考核,要将学生的分析合格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针对机房课程考核,应该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5.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传统的学生实习一般都是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将其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要在校内完成通信产品的制作;二是学生要到校外的通信企业进行实习。原来的毕业设计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带领学生制作毕业设计,然而现在的毕业设计只给出设计题目,然后由学生自己联系通信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做研究型毕业设计。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联系教师到企业单位中做出应用型的毕业设计。
四、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优点
第一,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生产的知识,能够使课程教学与设计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第二,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培养多样性人才。第三,通过对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再工作打下实践基础,能够适应通信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第四,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加真实,仿真应用更加深入。这种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实践活动更加有深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第五,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了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联系校外企业或者专家导师等,使毕业设计更具研究性、应用性,为学生在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得到重视,建立起以相互渗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教师在授课时要从整体出发,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并将其进行整合与优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第七,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通过分析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及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对应。
五、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于通信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还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下是针对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1.改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思路。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应该将实践课程的课时适当地增加,并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能够使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并满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发挥其指导作用。学校还需不断增加课程教学方面的投资,无论是从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要进行提升。
3.结合实际开展课程教学创新工作。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思路,还要学习和借鉴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不断更新课程教学的方法,让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冶金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67-02
一、建设目标与定位
冶金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由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和沙钢集团联合建立,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新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育中心向更高层次推进,为建设国家级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并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中心为冶金人才培养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和岗位实践训练的平台,从而满足冶金行业工程实践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通过培养标准和评估机制的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多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培养新模式,从而为本校工科的发展打造出特色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科研和技术装备的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多层次实验平台
(一)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冶金工程领域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硕或金属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材料的工程技术。基于冶金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秉承“注重实践、倡导创新,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建立起新型的冶金工程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应用。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我们将中心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实践创新为最终目的,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此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内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并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相互对应、相互结合,构建基础实验模块;自主综合试验、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模块;虚拟实训和课程设计模块;自主创新实验和本科科技创新模块;本科毕业论文模块,以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结构,增强实践性及综合性
1.不断调整和更新实验内容,如增加冶金资源高效利用、湿法有色冶金、微波冶金等新领域实验内容,适应当前科技和行业发展,同时达到为学生补充新知识的目的。
2.增加动手课时,将实验分为必做、选做实验,满足学科发展和学生兴趣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尊重个性。即“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取消了大部分演示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至90%以上,同时必须注重提升实验内容的质量,通过高质量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的目的。
(三)建O合作培养实践教学平台
建设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子平台。
1.两个基础实验平台――冶金过程基础实验平台和先进冶金技术实验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学生可以学习掌握冶金过程的基础物性和全流程冶金工艺技术的测试方法,培养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2.两个综合实验平台――生态与循环冶金实验平台和冶金工艺流程虚拟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固体废弃物利用、生物冶金等实验的学习,开展冶金二次资源处理与利用研究,了解冶金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前沿知识。通过冶金工艺流程虚拟实践平台实现“虚实”交互式实践教学,通过高炉炼铁工艺虚拟仿真、炼钢工艺虚拟仿真和连铸工艺虚拟仿真等模块,开展钢铁冶金虚拟仿真实践。
3.一个创新实验平台――创新教育平台。冶金工程学科教师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将先进理论、技术与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并结合钢铁企业生产的热点和重要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立项活动,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实施和完成项目,并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科研支持实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创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一)健全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和管理办法
1.完善钢铁模拟大赛制度。逐步形成成熟的大赛机制,增加考题的数量,让比赛内容更加丰富;改进考题的内容,使大赛更加准确地结合生产与理论;合理比赛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大赛;完善大赛规则,使大赛更加公平合理;设立炼铁、炼钢和连铸单独奖项和综合奖项,颁发个人奖与团队奖,使得大赛向更加健全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2.开设竞赛式自主创新实验。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中,开设自主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综合实践能力。但实验内容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实验方式灵活性小,学生发挥的空间小,因此拟引入竞争的形式,开设竞赛式的自主创新实验,拓宽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热情。
3.创立“双师延续协导实践型科技创新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即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全程协助指导学生的实践型科技创新,并延续科技创新方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仅能解决当前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而且增强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难度以及创新性,从而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二)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制度
1.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开展校内实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选派中心的实验教师到外进修;建设期间,鼓励教师申请留学基金,前往国外大学进修实践教学知识与技能;从外聘请专家,到中心交流座谈;从国内外大学引进兼职的实践教学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教师队伍的引进要注重年龄、学历、经验的均衡组合,使得队伍具有较好延续性。将从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与从大学引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相结合,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同时紧密的结合实际,最终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年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
3.建立教师激励制度。中心要结合教师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中心对成果突出、进步明显的教师进行表彰,激励教师队伍不断前进。
四、结语
我校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优势,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行一体化建设,全面解决了认识与生产实习时间短、学生多,难于深入观察了解,更无动手操作条件等问题,使其成为国内领先的冶金工程实习基地。
“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明晰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环节和指导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教学体系保证。通过创立“虚实”交互式实践教学和“双师延续协导实践型科技创新与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建设虚拟实验自主学习平台,改进和创新了学生能力培养环节,建成了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3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内容针对性与适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课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不足。
笔者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别从课程改革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体系的构建,旨在掌握和运用与高职学生年龄阶段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与调适技能,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为重点,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为更好地整合校园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课程应坚持一个系统的原则,将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类活动等作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体系。
遵循两条发展规律 为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弥补本门课程内容针对性、适用性不强等不足,课程要遵循两条规律,即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素质养成规律,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创设情境参与体验知觉经验整合经验迁移经验巩固经验内化经验形成品质。
确立系统化教学内容三年不断线 为进一步满足高职学生三年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课程要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不断线,并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每个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过程坚持四个侧重 本课程要引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四个侧重:侧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用小组教学;教学方法侧重学生的体验与分享;侧重过程考核,注重考核的发展性与情境性;侧重使学生“从做中学”培养心理素质。
实践
确立发展性教学内容模块 为切合学生实际,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确定发展性教学模块。首先,针对不同阶段的高职学生确立三年不断线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报、心理测评、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主题班会、心理沙龙、素质拓展训练、晨会教育、6S文化等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其次,结合已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相关问题的研究,对本院2008~2011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1)自我探索。旨在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及超越自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2)心理适应。旨在帮助高职学生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3)爱情心理。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大学阶段的情感问题,培养爱的能力;(4)心理调适。旨在培养学生处理情绪的能力,学会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见表1。
以互助小组为载体构建“自助—互助”型学习模式 团体咨询又称为集体咨询、团体辅导、小组辅导,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的方式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团体咨询的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会由于团体的异质性等因素而影响效果,为此可建立6~8人的互助小组以弥补不足,强调学生自助与互助,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构建学生“自助—互助”型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力量。
采用多种体验分享式教学方法,创设心理情境 本课程可采用多种重在学生体验和分享的教学方法,创设心理情境。主要的教学方法有:(1)情境模拟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参与某个情境的处理和讨论,当场体验与反馈,即时引发问题思维意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角色扮演法。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绎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剧中人”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目的。(3)“头脑风暴”法。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广泛、激烈而深入的思想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步步深入,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掌握科学的行动步骤。(4)案例分析法。选择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由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课堂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思维操作训练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手段 网络时代的教与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课程网页、心理测评软件、QQ、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方式,多样化地呈现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师生、学生的交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也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注重发展性与情境性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知识的掌握,有研究者提出本门课程应注重考核的发展性与情境性。因此,本课程可采用过程考核(占70%)为主,包括考勤与纪律、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小组活动参与情况四部分,评价方式有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心理委员评价、教师评价等四种,所有的评价都是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体验与分享中成长。
展望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特点,课程改革应具备实践性、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等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耐劳坚强意志和心理品质。
学院课程改革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学生评价、校内督导评价、校外专业评价等方面来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始终坚持以学生的体验、实践为主线,切实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水平;如何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等等,都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会在探索中前行,在探索中思考时效性、可操作性、社会性和整体融合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孔伟,武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06-107.
[2]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26-127.
[3]邹柳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59-60.
[4]桂莉娜.角色扮演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5):78-79.
[5]罗兰芬,谢枢,林漫森.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09(2):174.
[6]李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1):50-53.
[7]李丽.团体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4):43-45.
一、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诚信氛围
教师应结合学校开展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学生中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舆论环境和道德氛围。如:一位老师在开学伊始,发现有四位学生在校外青年的唆使下,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在处理此事时,这位老师发现只有一名同学讲了实话,其它三名同学都撒了谎。这时老师就把旷课事件本身暂搁一边,首先,针对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与这四名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然后,在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进行“对待问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最后,解决旷课打游戏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生时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能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平时工作中,教师应注意表扬那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业不抄袭、教育不作弊”的学生,注意在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问题上坚持原则,不让诚实学生吃亏。而对校园发生的不讲诚信的人和事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
二、教师应以诚信的人格影响学生
学生都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在读学生时,学生也在读教师,学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应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例如:在学校的班级流动红旗考评中,教师应对自己班发生的违纪行为不瞒着,正确引导学生勇于承认、改正错误。有一次,一个同学迟到,为了避免被抓住扣分,就跳墙进入了学校,结果躲过了检查人员,没有给班级扣分。老师知道此事后,就找该同学谈心,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并让他主动找检查人员承认错误,依据事实给本人和班级扣分。这件事在班级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些同学认为老师做得太过分了,也有一些同学认为老师做得对。针对同学们的认识分歧,这位老师让同学开展讨论,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对班级和学生考评扣分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大家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反复讨论,学生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在工作中,教师就应该以高尚诚信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形成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诚信行为习惯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设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却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与思路
1.项目的实施背景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许多高职学生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对学校课程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滋长,缺乏自信心和价值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等情况,这些都急需心理辅导或治疗。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在人才培养上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2.项目的性质和思路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工程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为前提,以项目设计为重点,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评价体系中,遵循以任务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团队合作、讨论分享、情景模拟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法与过程
(1)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
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来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强调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和反馈机制。在体验—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陪伴学生一起探索心理的奥秘,面对自己的问题,完成心灵之旅。
(2)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包括小组活动、个人分享、集体讨论、专业设备体验、心理剧编演、案例分析、电影赏析、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冥想练习、放松训练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微课、教学资源库、云班课、微电影制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课程互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孙英.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2]黄群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新课程(中),2011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关键词:自顶向下;实战项目;软件工程;量化考核;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21-0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解题思路,能够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教学,实现培养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的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本文借鉴软件工程“自顶向下”设计的思想,以实战项目为载体,项目分解任务为主线,打乱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讲解顺序,在规定的有限学时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教学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C语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得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情况:(1)C语言本身概念抽象,语法规则众多且应用灵活,难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2)该课程学时大为压缩,仅能保证对C语言主要程序结构和简单算法等验证性实验内容;(3)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容易失去学习兴趣;(4)教师在教学针对性方面教学设计不够新颖,学生反思时间不够;(5)教学内容选择上缺乏针对性,无法让学生体会技术的实用性。
二、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传统的C语言课程教学普遍采用“先理论-再语法-简单示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能力和实战技能的发展。要想提升C语言课程的教学品质,就需要从其集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学品质。
1.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之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专注度。鉴于“90后”学生创造力与实用主义并存的现象,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学生容易接触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本文拟定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项目载体,从专业角度出发,借鉴软件工程“自顶向下”的思想,围绕项目功能的分解、分析和完成的主线进行教学。不仅完成传统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而且融入了对当代软件工程师必备素养的培养。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加深了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从分析、分解、实现、联调到撰写文档的软件开发流程的体验,不仅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系统开发的大局观,更能让学生有条不紊地逐级实现项目分解的任务,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2.C语言课程教学环节之创新实践。本文创新教学环节之处在于,以系列迭代任务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中将所有重点知识点打乱、重组的先后次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本文采用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简称:CJGLXT)”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以迭代项目任务为阶段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流程,又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随着项目任务的逐步实现和项目功能的不断完善,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也由淡变浓,化被动为主动,采用阶梯递进法助推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环节之创新实践主要表现为:以项目CJGLXT分解的系列迭代任务串联核心知识点的重组,具体教学环节如下。①CJGLXT的功能展示页面。整洁大方的系统功能页面带给学生直观可达的学习目标,通过经典的“HELLO WORLD”程序,灵动的个人简历,渗透着Main函数的学习,打印输出语句、换行符、特殊符号的输出等,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C语言知识和基础技能。②CJGLXT的成绩浏览功能。任何一个真实项目涉及的数据都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存储技术,让学生真心地了解到C语言的强大,彻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通过成绩浏览功能,将函数调用、文件存取和数组的三座大山呈现在学生面前,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将学习目标回溯到变量的学习,并通过变量、人机互动、scanf(),格式输入输出控制符、常量及数据类型等的学习,将学生的静态个人简历升级为动态的“问答式”个人简历;利用静态简易的函数调用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无参函数调用;通过日常接触的各科成绩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易入手的一维数组。将文件读取等难点暂留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循环强化、逐步实现。③CJGLXT的成绩录入保存功能。在简单变量、人机交互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强化可以熟练掌握成绩录入技术,此时顺势讲解如何实现成绩保存功能,引入文件保存技术的学习。在此环节,可以将简单变量的文件保存过渡到一维数组数据的保存,从而实现学生成绩的保存功能,并且完善成绩浏览功能阶段应该讲解的文件读取技术。教师通过继续深入的引导,会让学生意识到成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学生信息,这就引入了结构体知识的学习,从而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变成了鲜活生动的寓教于乐的情景。④CJGLXT的成绩排序功能。通过鲜活的“学生排队”现场互动,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学生的成绩排序。此阶段可以巧妙地让学生掌握随机数、编译预处理指令、运算符、赋值、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等知识的学习。⑤CJGLXT的成绩查询功能。本环节的设置重在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函数调用的魅力,实现从无参调用到有参调用的实战锤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战技能。
上述五大环节足以涵盖C语言教学的绝大部分核心知识点,并且在教师灵活、丰富的教学引导下,将会以项目形式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功能分解和实现的先后次序,能够以团队的形式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修改学生成绩信息、删除学生信息、清空学生成绩信息、按要求进行学生成绩排序、按要求统计学生成绩等相关功能模块。当然,根据不同学校赋予的学时不同、教学形式的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这些知识点既可以加以补充,也可以适当缩减,抑或控制在一定的教学深度范围内。
3.C语言课程实践方式之创新实践。在C语言课程实践环节,本文沿用程序层次填充法,这样能够有效将教学环节学生掌握的原理、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诉诸于具体的代码来实现。本文以简单的“四则运算测试题”为例讲解如下:功能介绍:程序能够显示5道考题并每次运行程序考题会有变化,学生答对一道题得20分,答错不得分,并根据分数转化为相应的等级(优、良、中、差、不及格)。环节1:能否顺利编写并运行经典的“HELLO WORLD”程序。环节2: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变量、scanf()及输入输出控制符等技能。环节3:是否能够编写静态的5道考题?若可以,那如何让其动态化?环节3.1:引入随机数的方法形成动态的考题。环节3.2:引入for循环解决5道甚至多道考题的自动生成。环节3.3:在出题环节引入switch-case来由考官实现四则运算考题。环节3.4:学生答题时用if语句统计分数并结合switch-case实现分数转换。采用程序层次填充法,使得学生能够遵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有步骤地将所学的知识点不经意地重复应用到现实问题中,随着教师从易到难的启发而顺利有步骤地,由简单到复杂地践行C语言课程的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综合实战技能和理论水平,与教师共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C语言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通过逼真的程序运行结果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具体的学习过程依然离不开经典的传统板书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流程图,一笔一画的动态过程为学生赢得了思维转换和理解的缓冲,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验室则应该具备至少两块以上的投影幕布,既便教师现场的演示,也便于学生看得清楚。学生的机位应以小组抱圆形式布置,适合学生讨论。此外,学生的考评依据根据程序填充法的原则,采用过程考核方法,根据阶段任务完成的多少给出相应的量化分数,做到公平合理。为了培养尖子生,还可以借用网络收发作业,远程辅导等方式为积极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关于教材的选择,建议选择“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国家规划教材,通过教师的加工,合理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项目分解,重组后进行教学,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C语言课程教学创新之实践
本文在教学创新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魅力,让其知晓C语言到底可以“干什么”,通过分析问题让其知道需要“做什么”,结合教学进度和知识的学习引导其一步一步“如何实现”,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软件工程的思想,而且重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的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经过近几年的推行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数据表明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快速掌握,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逻辑性大幅增强,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尖子生,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一、前言
《程控交换与通信网》是高等院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电信级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建网规则、技术实现方法和运行分析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网及电子通信设备的工程、开发、管理及维护。该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学生将来从事电子通信的工作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当前电信级通信设备的认识和操作水平,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通信行业的动手能力和就业信心,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笔者多年来在从事《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各类通信网络设备的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具体的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一是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对通信网新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楚各类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外,应该多启发学生思考在通信网建设的实际工程和具体通信设备的配置维护中,该如何来运用教科书中的技术。二是教师要构建接近于当前实际电信网络的网络硬件实验环境和软件配置开发平台,增加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并结合具体情况,制作既有验证性又有开发性的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学生充分实践动手和体会消化的机会。三是教师可与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建立联系,共同建设通信网实习基地,通过技术讲座、网络参观、业务体验,以及对一些电信设备和电信管理软件的操作,进一步加强《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的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引导
《程控交换与通信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当前各类电信级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建网规则和主要组网技术;第二部分是讲解TST、CLOS、ATM、软交换等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第三部分是使用概率论和爱尔兰公式等数学工具对通信网的话务性能和控制能力进行一定的分析。学生理解了这三个部分的主要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的通信网络,就能较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以指导将来的实践工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先讲通信网的概念和组成,然后介绍公用电话网PSTN、数字传送网(PDH/SDH/WD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智能网IN、接入网AN、各类数据网(如DDN)等多种通信业务网的技术和组网情况,最后讲解公共信道信令网CCSN、数字同步网DSN、电信管理网TMN三种通信支撑网对以上通信业务网的控制和管理。比如在讲解最基本通信业务网PSTN的基本技术后,笔者建议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电话通信设备的开局、扩容、改造、升级等软硬件技术流程;在讲解智能网IN建网的基本原理后,笔者建议教师介绍实际通信网络中电话卡、电话投票与查询、被叫集中付费800等智能业务数据配置的建立和撤销过程,突出体现该网络业务的灵活性和增值性等特点;在讲解支撑网中的公共信道信令网CCSN时,可以介绍如何通过信令分析软件来管理电话和手机的接续,来判断和定位通信故障点,在说明数字同步网DSN技术时,可以介绍用GPS卫星系统进行全球数字同步与全球定位的区别等等。总之,在通信网理论和技术的讲解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使用技能的联系。
第二部分TST等交换网络的内容是程控交换的基础,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使用图例,最好是通过制作不同角度的Flas来加深学生对电路时隙交换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解ATM等宽带交换方式时,教师可以联系ADSL宽带交换接入的实例和仪器设备来分析DMT和CAP等重要的调制复用技术;在讲解软交换时,教师可多联系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实际使用到的软交换媒体网关的工作过程,通过实际的智能业务分析来说明软交换中业务控制和承载控制相分离的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借助概率论和排队论等数学模型,分析当前各类通信网话务特性。以电话网的网络特性和对应的分析工具爱尔兰公式为例,该内容主要是分析用户电话话务量、呼损率和交换设备线数三者的重要关系,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进行举例说明。如对应某电话网已知用户数和交换设备线数,来确定用户呼损率是否符合通信行业的要求;又如根据呼损要求和已有交换设备容量及性能,来确定可以接入多少用户,进而确定放出的电话号码数;再如可以根据建网当地的用户话务量和服务呼损要求,来确定采购多大容量和什么性能的电话交换机及传输设备,以此作为技术数据供网络的投资商来决策。
可见,在《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明白基本理论的同时,多联系实际工程中的设计、管理和维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该课程后面的实验、实习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进
对于《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普通高校的课程学时以前不超过8个,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也都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借助于简陋的程控交换实验箱,甚至把普通电话机的组装和测试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操作作为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随着中兴、华为等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崛起,许多高校构建了较完整的包含实际通信网中使用的交换和传输等设备的专业实验室。同时一些高校通过增加对应课程的实验学时,修改实验操作软件平台与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取得了更理想的实践效果。
以我校通信专业为例,2007年该课程的专业实验室已建设完毕,包含程控交换、SDH传输和宽带数据接入三类网络的重要硬件实验设备和软件实验平台。我校增加了交换传输设备硬件组装和配置、各类信令数据的制作和跟踪分析、SDH环网的网络设计、交换机计费查询及话务统计的制作、数据通信设备宽带上网调测等近十个既有验证性又有设计性的实验。另外,为了指导这些新型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根据该专业实验网络设备的功能,我校通信专业制作和改进了相应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书,还鼓励学生根据指导书上的提示,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实验。比如该专业根据学生自己构想来设计一些增值通信业务和新型通信方式,如三方通话、电话投票、免打扰、恶意呼叫追查等。与此同时,我校《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的教学计划也作了大的调整,实验学时从原来的6个学时增加到15个学时,并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只针对该课程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任务。在任课和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了这些设备和对应的网络技术,学会了从硬件网络和软件平台两个方面来操作和管理这些设备和网络。以上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进措施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与该课程有关的通信业务的实践动手能力。
《程控交换与通信网》专业实验室的建立,以及该课程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进工作,使我校通信专业学生的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6年的82%上升至现在的95%。
四、电信实习基地的建立
高校投入的实验经费是有限的,能构建的网络实验室也只能涵盖通信网中部分重要的设备和技术,而通信网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如当前传输网络中的智能光交换网络ASON、波分复用传输WDM,下一代网络NGN中的各类网关设备,等等。因此高校要让学生对这些与《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相关的新兴技术有所了解和进行实践学习,就必须与当地各个电信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前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
以我校为例,结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室的实验和课设,我校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集团等单位实习,使他们能接触到更多最新的网络技术和技能。比如本地的电信分公司,硬件设备很多:光缆装置、光接收与发射机、数字电路测试架、华为及富士通程控交换机、UT小灵通交换机、中兴ADSL宽带接入设备、3G移动控制中心设备、模拟电路测试架、通信保险架及电源设备,等等。在实习现场,学生可以在电信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传统电信通信业务和新型的3G通信业务的体验,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硬件安装操作和软件控制管理的实习。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和实习能更加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使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语
电子通信行业由于技术发展和人才竞争,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愈来愈高,只有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才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程控交换与通信网》的理论教学和技术实践中,技术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在该课程中课堂教学的实践引导、实验教学的与时俱进、实习基地的现场体验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严重矛盾。我校对最近两届电子通信类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反映以上的实践教学的改进让他们对《程控交换与通信网》课程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毕业后从事相关通信网络行业的实际工作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翠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
[2]叶敏.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一版)[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3.
[3]王承恕.通信网基础(第一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