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社区劳动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劳动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劳动实践报告

第1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社区服务实践报告今天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穿上并不御寒的“金立手机”的红背心,拿上厚厚一沓宣传单,我们踏上了“社会实践”的漫漫征程。

刚开始时很打怵,遇到了人也不好意思上前,后来看看手上的宣传单慢慢变少,身上的负担也越来越轻,心里也越来越轻松,微笑着说着那句“您好,艺达手机城,谢谢”也渐渐习惯。看着数码相机上那些劳动的背影,我才发现我们的微笑是那么的甜。原来劳动者才是最美丽的。

劳动了一上午后,现在我们正坐在店里吃着热气腾腾的土豆粉,心里是无比的畅快。休息片刻,下午的劳动马上就要开始了。fighting.加油!

下午依旧是一样的模式。看着手里厚厚的宣传单,看着源源不断的陌生的人群,我们开始有了劳动的乐趣。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劳累的几天,虽然是义务劳动,但我们收获了很多。

开始时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工作的,但是后来看着传单一张张的减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轻松。冻僵了的手,笑僵了的脸,走过了的街道,穿过了的人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自己的成长。并且我们知道了对待同一件事,你的兴趣越大,你的效率就越高。

虽然我们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麻烦,我们有过分歧,有过退缩,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努力,直至达到目标。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我们不但像以前一样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更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不退缩不放弃,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社区服务实践报告今年的寒假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假期。我校组织了很多项有意义的假期活动,期中有一项是去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虽然三次活动让我们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三次的实践,使我们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来说社区服务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做些什么?为社会做点贡献呢?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寒假的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雪后,天气是那么的寒冷。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激起了我们要把社区服务的活动做得有声有色的决心。我们倒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区服务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记得第一次来到平安社区,与李书记申请志愿服务时,我还略微有点紧张,但是李书记很热心的接待了我们,从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身为一名辽北技师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的我们即将走上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提早的走进社会、认识社会。

社区服务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且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的我们也觉得很新鲜。通过这次的社区服务,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工作,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而我们的父母正在为了我们的好生活去承担着这么多压力与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工作,好好的孝顺他们。

这一次社区服务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第2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县支行,工行、农行省分行营业部,中行、建行省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西安分行,市商业银行,开发银行西安分行,省信用联社: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运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09]51号),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西银管发[2009]76号)和《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补充通知》(西银管发[2009]129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创建信用社区的重要作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的一种信贷支持,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创建信用社区,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启动资金和信用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实际问题,建立的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式就业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创建信用社区是搞好就业再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通过“银劳”合作、“银社”合作的形式,做好贷前贷后的管理工作,扩大放贷规模,加快放贷速度,简化办理程序,有效预防资金风险,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也是金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各级劳动、财政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人本”服务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创建信用社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信用社区创建工作。二、信用社区的条件和职责信用社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备,工作人员到位,经费落

实。有辖区平面图及工作简介、政策宣传窗、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监督电话等。(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具备微机;传真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动向及享受扶持政策情况。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经济档案和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库,经济档案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3.还款的历史记录。(三)、工作人员经过业务培训,廉洁自律,工作认真,服务热情,熟练掌握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资信条件、创业技能、经营项目、自有资金及盈利等情况掌握准确。(四)、建立了自主创业回访机制,强化了后续服务。对借款人进行走访,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对贷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借款人搞好生产经营,加强个人信用意识教育,未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对发现违约或恶意拖欠本息的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合伙组织起来就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安置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较多,社会效益显著。信用社区的职责:信用社区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圆满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各项再就业工作任务,要及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自主创业出谋划策。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核实清楚的情况下迅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积极主动配合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金融机构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信用社区要积极负责地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包括下岗失业人员诚信情况、经营场地、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分析,协助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催收本息。对恶意拖欠银行本息的,要如实登记借款人不良信用记录。对贷到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指导搞好生产经营,提供政策服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信用社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政策,明确办事

程序和办事时限,优质高效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三、信用社区提供担保的要求信用社区对辖区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其经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贷款资格审核,申请人信誉良好,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信用社区一律提供信用担保。申请人在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后,信用社区要定期走访,跟踪了解,并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出现拖欠本息的,信用社区要积极协助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催收本息。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在《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核表》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意见”栏内加盖统一的信用担保条章,担保机构一律取消借款人的反担保。四、创建信用社区工作的组织实施信用社区申报审批程序是:(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按照信用社区条件在所属社区中选拔推荐,上报申请报告并填写《西安市创建信用社区申报表》,经街道(乡镇)政府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二)、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推荐的社区要实际审查,对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的,签署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三)、市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对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确定信用社区候选名单。在充分征求银行、担保机构意见后,确定我市信用社区,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命名,授予信用社区牌匾。五、信用社区的日常管理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信用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召集其他两个部门开展信用社区的评定工作。信用社区采取动态管理,每年度复核一次。对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达到信用社区条件的及时增补命名。工作标准降低,不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由三部门提议后,即取消信用社区称号,收回牌匾。西安市财政局要督促担保机构积极参与信用社区的评定,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要督促经办银行对信用社区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优先发放。

第3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实践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0-0089-05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经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规模发展后,加强体系建设和延伸、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改革创新逐渐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选择。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国际视野看,近年来,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个体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吸引力低、学生融通性差等问题,从政策开发、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各个角度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为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以OECD、欧盟、澳大利亚、德国等为代表的众多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和路径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

2007年,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启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的研究项目,该研究对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特别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创新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国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创新有什么不同的理解?为什么要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OECD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的主要模式是什么?怎样设计和制定创新性的职业教育政策?2009年,这一项目出版最终研究报告《实现变化: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创新》。报告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需要形成一个正式、连贯、有稳固支撑基础的创新系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满意度。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幸福都是非常关键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路径是:在政策开发和实践层面都形成明确的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形成同时支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创新的政策框架,包括促进新知识产生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发展统一的知识基础,如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数据等实证性资料;形成规范性制度,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效政策和实践中的新知识进行分析和传播,以对现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出挑战,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的相关利益群体间形成持续的基于事实的对话机制;增加投资,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的监督和评估[1]。

自2002年形成职业教育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哥本哈根进程”以来,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就成为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此推动下,欧盟设立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的研究项目,从实现现代化的角度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研究,自2007年以来,这一研究项目接连了12个研究子报告,并于2009年形成综合研究报告《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代化》。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支持经济发展、促进积极的老龄化、保证充足的技能供给、保持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消除社会排斥及增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创新的目标是:更加积极地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解决技能失衡和短缺问题,成为青年人和成年人获得职业资格和实现知识更新的有吸引力的教育选择;个人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获得的职业能力和资格应该得到充分认可,同时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是透明的[2]。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会上题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与生活技能》的工作报告。报告将加强创新和研究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报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不仅要做到顺应需求,还应做到创新;不仅要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期待,还要在协助引领变革和适应新环境方面发挥更加自主的领导作用,包括为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所需的技能,以及确定如何扶助曾经被边缘化的群体或弱势群体,并为其开办培训[3]。报告在传统经济和社会视角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型视角,强调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和政策的分析,对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法能否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后代人的需求提出疑问,同时探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如何更好地支持创新,支持发展绿色和可持续的经济与社会。

作为国际职业教育学者的重要交流平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的网络论坛上,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也成为相关专家探讨的焦点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框架:制定有效的政策,设计定制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纳入到与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中;在企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建立伙伴关系;发展质量和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模块化的离职或在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确保职业教育体系是灵活、适应性强,而不是僵化、标准化的;确保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与其后续的工作是相似的;教师能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框架的一部分;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持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加强社区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

二、国际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趋势

在国际理念的引领下,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在职业教育机构办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美国

社区学院是美国开展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近年来,美国社区学院改革实践成效显著。2007年,OECD对美国社区学院改革创新的案例研究发现,社区学院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表现在:以“工作是学习的手段、工作是学习的内容、工作是学习的目的”为理念,在课程开发者、教师和学生与工作场所间都建立密切联系;课程实施中注重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或项目;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实践培训,能够确保他们的理论学习有应用的工作场所,并且是任务导向的;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这是美国社区学院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因为创业技能是实现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4]。

2012年,美国社区学院协会题为《重新实现美国梦——社区学院及国家未来》的政策报告。报告提出,为确保社区学院在实现美国梦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重新设定社区学院的作用及其工作方式。报告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重新设计、改造和安排,其具体含义是:重新设计学生的教育经验,重新设定社区学院这一教育机构的作用,重新为社区学院这一教育体系建立伙伴关系和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和教育机构的成功。基于此,报告提出了社区学院在教学实践方面改革创新的方向。见图1[5]。

现状 改革方向

图1 美国社区学院改革创新的方向

(二)德国

德国一直以其高效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闻名世界。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着企业培训位置减少、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社会融合、适应新兴经济领域发展等诸多新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从2006年开始,德国推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两个创新性行动。

第一个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创新循环行动(Innovation Circle on VET),这一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结构和衔接,使职业教育政策更加适应新的人口、经济、科技和国际发展趋势。2007年,研究小组《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和结构改进十条建议》,建议包括:增强职业培训的成熟度;加强弱势群体的培训;完善学生在学校、企业及各层次和类型教育间的转换路径;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灵活性;拓宽培训基础,实现对培训的有效利用;确保学习者获得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强“第二次机会”教育,促进青年和成年人获得相关资格;增强开放性,提高学习者的流动性和认可度;提高双元制培训的国际化水平;加强行业、科学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6]。

第二个是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创新循环行动(Innovation Circle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这一行动主要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实验和评估自我管理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实践导向的方法,建立现代学习文化和组织,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中促进自我组织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师能力培训,培养组织文化[7]。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革新意识,注重依据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改革更新。近年来,为应对全球经济竞争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开始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系统变革,并把目光投向实践层面具体教学的改革创新。2007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确立了“追求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践创新”的研究项目,2009年题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创新——国际视角》的研究报告,报告从工作本位学习、信息通信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员工专业发展、合作网络建设、学生学习任务、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践创新的趋势。与此同时,报告还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国际职业教育实践创新的趋势,并把其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进行对比,见表1[8]。

三、比较与借鉴

近年来,在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提高质量、加强特色和示范性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以此为指引,我国高职教育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化办学、示范院校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改革创新的实践。比较来看,虽然我国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传统和历程存在差异,但在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目标、价值导向、趋势和理念上还是存在很多共同之处的。

首先,国家政策引导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力量。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主要是由政府政策启动的,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改革发展理念及示范性院校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实践也是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政策的推动下得到迅速推广的。由此可见,只有政府充分重视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并为其提供充分的政策和经费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实现。

其次,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工作本位学习是世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共同关注的核心领域。国际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包括美国的以“工作是学习的手段、工作是学习的内容、工作是学习的目的”为出发点的社区学院课程改革,以及澳大利亚需求导向和德国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其核心都是以加强工学结合、实现工作本位学习为目标的。从我国高职改革实践来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方针,而以示范性院校建设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实践也多是以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课程、学生实习或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及适应性是世界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目标。我国近年来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主要途径的高职改革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其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这一目标的核心体现。而德国、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改革也是质量本位的,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是OECD和欧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四,加强教育机构与企业及教师员工间的合作与网络化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趋势。加强区域内及区域间高职教育机构间及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战略联盟或集团化的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从表1国际职业教育实践趋势来看,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员工及机构间的联系、合作及网络化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趋势。

第五,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战略和关注点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背景、办学者及管理者的教育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紧密依存于当地高职教育发展实际。如欧盟所提出的以“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研究,主要是针对欧盟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技能人才供求提出来的。德国的两个职业教育创新行动也是针对其本身面临的企业培训位置减少等问题启动的。

在这些共同改革趋势的基础上,国际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所强调的主要策略、措施及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我国未来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宏观角度看,国际社会更注重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如UNESCO提出的通过职业教育发展引领整个社会实现转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欧盟、澳大利亚和德国提出的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对处于不利地位人口的培训,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融合与包容中的作用,以及各国普遍强调的加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类型的合作等举措,都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4]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Working out Change: Systematic Innov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2009.

[2]Cedefop. Modernis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urth Repor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in Europe: Synthesis Report[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9.

[3]Transform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Building Skills for Work and Life——Main Working Document[R].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3-16 May, 2012.

[5]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Nation’s Future——A Report From the 21st-Century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Community Colleges[R]. 2012.

[6]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en Guidelines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novation Circl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 Bonn, Berlin 2007.

[7]OECD/CERI Study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in VET. Systematic Innovation in the German VET System Country Case Study Report[EB/OL].OECD 2008. [2010-04-06]. http:///edu/ceri.

[8]Richard Curta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R]. National Center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009.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Views and Practical Trends

LI Meng-me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Industr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China)

第4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

摘要:这次社会实践的任务使我们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在学好专业理论课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社会与此专业项目的结合。把所学的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帮助我们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就业的方向,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我们的学习热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努力做到:

(一)在工长的带领下到施工现场观看学习

(二)在学习中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亲自动手操作。

(三)与工长讨论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四)查阅相关的资料

(五)联系理论与实践,得出实践报告

前言:

此次实践收获丰富,我不但了解到以前在学校看图纸的不规范性,还对房屋建筑的全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施工现场的工种的分配也有了一个十分全面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了解到武汉市在建的项目虽然很多,无论市郊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就业该前景广阔,但就业现实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能力的学习,并且会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正文:

在工地实习中,曾经告诫自己:对于一个大学生,要敢于接受社会的挑战,敢于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于是想到,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这种方式不就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社会,独自面对社会了吗?再者说: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强调要求有经验的,有经验就意味着公司少了一大笔给新手的培训费。而且有经验的好处还可以很快上手,为公司带来利益,试想哪个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愿意招一个有经验的呢?

针对我们学生而言,同样理论与完美的结合亦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表现。在学校我们只是一味的去学习,我们也没有条件进行社会实践。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没有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的纯知识很难产生价值。对于我而言,在工地上与形刑人相处也可以培养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当今的中国,每天都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思想涌现。只有每天不断的去学习新东西,新思想,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武装自己,特别是动手的能力。 兴奋的头三天:

第一天的晚上,我与同宿舍的一个电焊工闲聊,其实是我主动拉着人家聊天,向他了解工地上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他这个小的分包队的成员构成以及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类似的问题。我通过与他聊天得知:这个城市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的一个城市功能完备的卫星城,将能容纳30万人口,建成后将发展成一个朝阳行业集中科技城,项目定位为:整体覆盖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

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领域,同时将迎来超过10万的科技工作者。

我很兴奋的听着他讲着这些,期盼着自己能够在这个项目学到以一些东西。了解到未来科技城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项目,虽然目前我是一张白纸的大一的学生,没什么在工地上实习的经验,但我暗暗发誓,我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认认真真的学习。

早晨刚吃完饭,带我的师傅就喊我去工地,师傅是工长。他说先带我几天,之后了解基本的东西之后就让点实事,就这样带着好奇与信心,我来到传说中的工地。

首先来到工长的办公室,工长向我介绍了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什么地方可以去了解,什么样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这之后,工长拿来了一些图纸,本以为他会带着我去施工现场的。当时我想到,看图纸不是在学校干的事吗?来这看有必要吗?工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指了指图纸上一个构件问我是什么意思。一看我就杀眼了,竟然连电梯都没有看出来。在这之后,我就不好意思在提出上工地的要求了,整个上午,我就待在工长的办公室里面看图纸。工长告诉我读图的顺序以及要领,遇到不懂的地方,工长就细心的给我讲解,就这样我对正在施工的项目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这之前,我每次图画错了以后只是简单用删除的命令修改一下而已。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准,绘图员都是一一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想到这些,我不禁对绘制图纸这样的神圣的职业产生敬意。

了解到安全知识和熟悉现场的施工图纸后,下午我就来到了施工现场,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一样,好奇的张望着周围的世界,好像很陌生,又好像很熟悉。明明在书上见过的东西,可却感觉到不熟悉。下午的时间工长并没有带着我,他让我在保证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在工地上熟悉熟悉。于是我就戴好工长发给我的安全帽和手套来到施工现场转悠起来了,工人师傅的忙碌和我悠闲的转悠显得格格不入。我就这样东瞧瞧,西看看。有时过去和正在忙碌的钢筋工聊聊,有时有跑去看看架子工的工作情况,有时玩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

以前对塔吊的工作师傅很好奇,塔吊在工地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看塔吊的工作师傅一天到晚通过对讲机重复出着那样几个命令,但要把建筑材料准确的运到指定的工作地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对每年对塔吊师傅的考核是十分的严格,工地上每一个工种都必须持职业上岗许可证才能上岗。 第一天基本上了解了一些流程,对接下来的10几天的工作有了信心。 第二天,当我还在睡梦中时,工长就喊我去工地上。饭也没顾上吃,我就来到工地上。

今天一到工地上就被告知有一栋楼要浇筑地基层。师傅说让我过去看看,来到现场,我顿时就懵了。眼前是清一色的机械装备。场面是十分的壮观。以前是由于自己不了解,以为现在还是老式的人工浇筑。我看到的是现在用的都是散装水泥,直接从工厂中用混凝土搅拌车把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从工厂运到工地上,高层浇筑就必须要混凝土运输管,只要几个工人师傅拿着无线操作器就可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控制管的伸缩,出料量以及随时开关机器。只听见那料子不断的从管子中流出来,而站在出料口的工人师傅就倒霉了,他们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全都被水泥浆覆盖了。不时他们还用手擦掉脸上的水泥浆,此时他们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我看到的是伟大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放完料子,接下来就是瓦工师傅的事情了,他们必须将地基整平,是每一寸混凝土都不会浪费,并且不时要用混凝土搅拌器不断搅拌震动夯实地基,这样就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了。

在此,我想到了在课堂上学习的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三个重要的特性以及这些性质的测法同时还想到了这些性质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测出来的。这也算复习了一下课本的知识吧!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养护和拆摸了。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我已经了解到混凝土养护时间是二十八天,还必须在养护箱中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在混凝土拆模前一定要进行养护工作,工地上每天会有专职的人员定期浇水,在天寒地冻地区,还必须给混凝土盖上草席,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承受一定的荷载。

想到自己在学校做实验的时候,也是拌制一大块混凝土石块,然后拿到宿舍进行养护,之后拿到实验室里面进行抗拉压试验。自己当时不是很用心,怕麻烦直接把混凝土石块扔到草丛中,让他自然养护。想到当时自己是多么的可笑,这样的养护要是搁在工程上,必定是要出大事故的。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我依然很兴奋的来到工地上,带着前两天工长交代的东西的我似乎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挑战。这次我要的任务是跟着工人师傅了解配筋。配筋是一项专业领域要求很强的工作,如果配的好的话,月收入过万是很轻松的事。而且工作很轻松,基本上这要在办公室里画画图纸,计算荷载就可以了。我想以后要是往这个方向发展其实是很不错的。

下午,我又与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师傅聊了起来。在我的诱导下,工人师傅同意让我试试绑扎钢筋,其实绑扎钢筋在工地上更本不能算上技术活儿,只要熟练就好。我一边用极其不熟练的动作绑扎着钢筋,一边和工人师傅聊了起来,我得知工人师傅的工资是按天计算的。一天是180元,有的是当天结算工资。当时我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180*30=5400,这样算下来的工资在武汉市可不算少啊。算得上是一个小白领。工人师傅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他们不是天天都有活干,一个月最多干20天,而且他们的活又脏又累,还不包吃,我能理解了工人师傅的艰辛。

接下来的日子,我与工长谈到了施工技术的问题。我了解到施工技术的改进是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不变的动力,安全施工是工程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与日俱增,人民不仅只是追逐建筑的实用性,而且对建筑的美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施工质量。中国的建筑科技日新月异地变化,人民都在努力为提高社会主义的经济做贡献,但中国的建筑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建筑行业还是应该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建筑理念,同时工程安全的问题时时存在,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经济的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追求了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把安全工程放在第一位才是永恒之道。

结束语:

很快二十天的工地生涯结束了,我既不舍又很兴奋。不舍告别教导我成长的工长以及那么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们,兴奋的是在我看来苦不堪言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在也不用顶着热情的太阳了。我想我以后有机会还会参加此类的社会实践,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很实际的东西。例如和工友相处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做才会让别人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次的社会实践带来的益处可谓良多:一方面,它让我;了解到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又督促我去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在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是一定要重视学习中的细节,因为这样的细节如果得到重视。在实际工程中就不会手忙脚乱。

谢词: 最后,要感谢帮助我的工长及工友,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二

参加活动:探访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慰问贫困低保户老人、社区卫生治安大检查、社区义工服务周之社区卫生清洁、国民素质抽检的筹备、社区老党员,退役军人的聚会、社区资料文件整理等。

实践报告正文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胡景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面对社会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我也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感到忧虑和压力,所以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尽管社会实践很短,但是在每一次社会实践里,我都可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从而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我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我想今后走出校园,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践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社会实践期,回首在东洼社区这一段时间里,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同时更加认识了这个社会。

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东洼社区我就感到这样的基层社区工作应该很轻松,社区里工作人员并不是很多,但工作环境很好,大家都很热情。可没几天我就发现原来在基层工作就是直接面对群众,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投诉,还要经常上门去处理各个事务,可以说他们就每天就像个管家婆一样什么都要过问,还要被人问。真的要有高的毅力才能应付。在东洼区,我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平时都

是他们有什么急需要做的事就交给我。但很多时候有些东西很难,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我经常碰壁,经常弄错,还好社区工作人员都很好,都会很耐心地教我。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辅助的角色,但这也使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面对了各种各样的事。我发现要能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在社区里,我们经常去探访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慰问贫困低保户老人,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给他们包饺子,打扫卫生,尽可能的去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人的温暖,晚年生活更幸福,快乐。这样的工作让很欣慰,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充满爱的一面。

我觉得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是必须的。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通过这次在社区的社会实践,让我亲身经历了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的不容易,他们要直接面对上万人,从他们的怀孕生子一直到乐归西天都要管,事无巨细。而且要有非常好的耐心、非常好的脾气,还要懂得说话技巧、说话的分寸。还有这次我了解到一个社区工作是怎么展开的,也了解到作为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要做的是什么,怎么做。这次的认识实践是短暂的,却也是永恒的,它将永久的留在我的记忆里。今天它走到终点了,但也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

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只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或许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觉得好愧疚。因此,我在心底暗暗的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让父母以我为骄傲。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同时我还明白了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的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第5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为开创社区工会工作新局面,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广场社区工会在区总工会的指导下,努力推进社区工会工作的群众化和民主化进程,积极探索地区与基层工会双重职能,2001年在全市首先推行社区工会代表常任制,并制定了实施意见。一年来,我们积极实践,初步形成了代表常任制的工作运作机制,逐步规范了代表常任制的建设,有效推进社区工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组织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改革深入,新建企业的不断注入社区,社区工会维权应站

在全体职工的立场上,体现维护的整体性,把加快组建新建企业工会,最大限度吸纳职工入会作为职工组织落实的首要维护。为此我们通过组织推进,发挥代表作用,加快组建步伐,形成了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网络化。

一是通过代表巡视、联络,实现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的最大限度。⑴发动代表开展摸底调查,明确组建任务;⑵代表上门宣传《工会法》正确引导职工享受组织权利;⑶形成工作合力,体现组建实效。今年我街道新建企业注册数为265家,目前应组建数为163家,已组建工会的企业157家,组建率为96.3%;职工数为1270人,入会职工1211人,入会率95.4%,其中新建企业独立工会有13家,联合工会有9家。

二是通过代表调查研究,构筑社区工会组织网络的二级平台。⑴探索组建新建企业工会和行业联合会。根据广场社区新建企业“点多、面广、人少、开关快”的特点,采取灵活组建,成立了商贸、商务;房地产、中介、咨询;旅游、广告;外资等联合工会。同时,结合广场地区餐饮(非公企业)集中的特点,拟组建广场地区餐饮行业(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⑵根据地域划分,小区全面建成联合工会。通过二级平台的组织形式,避免了因为新建企业的变化而影响工会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新建企业“来建退撤”的工会组建全覆盖的长效机制。

二、民主参与机制——趋于规范

随着社区非公经济的日趋发展,社区工会的“代表、、代言”、集中代表的智慧,代表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评议工会工作和主要领导将成为代表常任制的代表行使民的具体体现。

一是探索源头参与机制。建立起社区工会与街道行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代表职工源头上为职工代言的形式,每年召开2次。代表们收集民意,选好议题,将职工群众的热点问题和工会工作难点问题,进行互相沟通,商议落实。如: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运作、维权;为事业干部增加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职工疗休养;为社区职工增加互助帮困基金10万等问题都得以落实解决。初步形成了工会代表职工参与社区、企业事务管理的源头参与工作机制。

二是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我们通过召开代表会议,让代表们听取工会工作报告和工会主席述职,开展民主测评工会工作及工会主席业绩,来增强工会主席的责任感,增进代表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开通代表联系热线电话、工会主席信箱和“网上谏言台”、提交书面建议等形式来采集代表们智慧,表达职工的心意。一年来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代表们对社区工会工作的满意度达90%,收到代表提交合理化建议17条,已采纳8条。如:社区工会原来只为事业干部承办35元住院补充保障,现在行政支持下增加了职工重大疾病补充保险。又如:在代表提议下,规定了月底周末下午3:00以后为工会活动日、规定了事业干部疗休养每二年一次等。

三是增强职工民主意识。基层工会组织职工积极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如德久科技、广隆物业等新建企业工会召开职工大会,让职工民主评议企业领导,表决企业改革重大决策和职工分配方案等来实现职工民利,促进公务、厂务公开,规范事务管理透明度。

三、依法维权机制——渐进有力

以私有经济为主的新建企业,如何维护好职工劳动、经济、政

治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是体现工会的维护职能,为此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作用,根据工会维护职工的整体性、维护的针对性来逐步推进。

一是注重代表调研,增强维护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不同的群体、抓住不同的维权重点开展维权工作。⑴对普通职工群众将他们的劳动权和经济权作为维权重点,扩大民主参与途径,争取更多培训发展机会;⑵对困难职工群众将他们的生存权作为维权重点,千方百计地落实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⑶对白领、科技人员重点放在维护他们的自身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⑷对“外来打工者”要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从而,代表们为职工维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运用“机制”开展依法维护。针对社区不同群体职工,社区工会代表的劳动法律监督小组实践职工“两个维护”,运用工会组织维权“机制”,即:通过女职工委员会,切实保障新建企业女职工的特殊权益;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集体合同签订,目前签订集体合同有16家;通过社区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对新建企业的劳动关系进行调处;通过建立社区职工法律援助站为新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近100人次。代表们以“脚勤、口勤、脑勤”深入单位,倾听职工呼声,使社区(小区)工会成了职工有话可说、有事好找、有难可帮的“娘家”。例如:振兴小区有一名私企员工,在新单位办理录用手续时,方知其劳动手册已被原来一家私企挪用,以此享用国家优惠政策,却未为其缴纳社保金,以致该员工无法在新单位正常录用,该员工无奈地找到了小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小组领导知道后,主动为他提供法律援助,使该职工讨还了公道,原企业为其补缴了社保三金,同时代表们针对一些非公企业女职工较多的特点,适时向企业提出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的建议,如德久、拍卖等公司得到了采纳并实施。今年夏季,社区工会会同代表开展企业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及安全生产检查,抽查12家,落实整改2家。

四、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到位

“哪里有困难职工,哪里就有工会身影”将成为工会代表肩负的职责。为此社区工会及代表以“得人心、稳人心、服人心”深入基层一线,联系职工,把社区工会的权益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构筑起以再就业和帮困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工会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社区职工互助帮困机制基本形成。⑴通过代表提议,扩大社区工会职工帮困基金来源,把基金筹集辐射到新建企业,如: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新世纪拍卖有限公司、德久科技有限公司等职工积极参与,集资5100元。⑵构建了二级帮困网络。即工会组织的结对37名困难职工帮困和工会代表联系困难职工。

二是发挥组织协调,代表联络,使职工帮困落到实处。各级工会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合作创立为社区职工助养帮困、助难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帮困、互助帮困等方式,通过代表专业小组(生活保障)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今年就社区工会会同企业共慰问困难职工达94人次,补助金达43700元。

五、文明建设机制——提升素质

“让工会成为职工之家,让职工之家成为温暖人心的地方”已成为社区工会和代表们的共识。为此我们以“建、创、做”为抓手,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一是学习新《工会法》,架起依法维护的武器。我们以开展“两法二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各级工会干部、代表和职工学习,近400名职工通过答卷形式了解“两法二条例”的基本内容,开展了“法律伴我行”知识竞赛,并宣传“两法二条例”进单位、进社区;17名基层工会主席通过业务培训考核,培训率达90%。代表们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依据,,开展工作巡视、监督、维护。今年社区工会会同劳动部门开展非公企业“两法一条例”执行情况检查,抽查5家,落实整改1家。

二是开展争创活动,建温馨之家有效果。我们根据新建企业特点将工会的“建、创、做”活动延伸到一些具备创建条件的企业中,激发职工热情,参与创建。目前独立工会争创合格职工之家15家,争创面达80%,有10家成为合格职工之家。其中德久科技公司工会评为区先进职工之家;市级文明班组2个,区的文明班组有9个;同时各级工会围绕街道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带领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劳动竞赛,为企业“双赢”和社区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第6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东华理工大学 师范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企业参与社区学院的课程建设,与社区学院开展合作教育和研究以及向社区学院捐助办学经费等方面。为确保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加拿大采取了政府支持、设置机构和人员保证等多种保障措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实用专业技术,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雇主需要的人才,有利于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不足以及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企业;参与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3-0057-05

在加拿大,主要由社区学院实施职业教育,其突出特点是社区学院与企业界密切合作。社区学院面向社区、服务社区,它们把与工商企业合作、服务工商企业当做明确的口号和目标。

一、企业参与的重要原因

(一)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二战后,加拿大经济高速发展,位居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然而,21世纪初加拿大联邦政府发表的一份经济战略报告指出,近20年来加拿大国民经济的发展日趋滞后,国民的生活水平日趋下降。一时间,加拿大学者和媒体对本国经济纷纷发表看法,不少国民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忧心忡忡。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加拿大联邦政府于2002 年 2 月隆重推出“加拿大创新战略”。[1]这一战略由两份报告组成:即《知识至关重要: 加拿大人的技能与学习》和《追求卓越: 投资于国民、知识和机会》。实施“加拿大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加拿大私人企业、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各级政府密

切合作,共同制定全国创新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努力探寻私人企业等相关机构协作担负创新与学习行动计划,把加拿大打造成为极具创新能力的世界强国。《知识至关重要:加拿大人的技能与学习》报告认为加拿大最宝贵的资源是国民,而当前最紧迫的是提高国民的技能和促进国民的学习;报告号召私人企业等相关机构团结协作,保证每位国民能够掌握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以确保加拿大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追求卓越: 投资于国民、知识和机会》报告把技能作为加拿大全国创新战略优先发展的4个关键领域之一,指出必须确保加拿大拥有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足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此,加拿大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确保社区学院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自然是它们在推进加拿大全国创新战略中的应尽之责。

(二)对于社区学院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符合雇主需要的人才

由社区学院单独来办学,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种种问题。而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学生既在课堂上学习,

又在工作中学习,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把工作实践中的东西反馈到课堂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

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成才。加拿大安大略省舍立丹社区学院院长兼加拿大国际教育局的负责人玛丽?霍夫斯蒂特(Mary? E? Hofstetter)女士曾在一次讲话中说道,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和技术革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一个新职业不断产生和传统职业逐渐淘汰的年代,世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社区学院加强与工商企业的合作。[2]对于社区学院而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沟通了社区学院与企业之间、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社区学院能从企业了解到用人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了解用人单位对社区学院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从而促进社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可以促进社区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主的满意度,进而使得社区学院的声望进一步提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学。

(三)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的企业虽然技术和工艺水平较高,设备先进,但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较弱,信息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掘自身潜力。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企业可以利用社区学院的人才优势,与社区学院联合开展科研开发,促进企业的产品更新和技术进步。并且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企业还可以从社区学院的毕业生中选择熟练的技术工人。正如加拿大著名的社区学院——莫哈克学院国际教育部主任尼克森?克丝所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首先考虑的是挑选企业所需人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挑选所需人才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现代经济建设基本建立在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基础上,必然导致企业、用人单位对新工艺、新技术和高级专业人才的新需求。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企校合作办学,企业可以利用社区学院的办学条件,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和专项科技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拿大的工商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水平,关键是技术和人才资源,而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训不能只靠政府和教育系统,工商业界也应积极参与合作。

第7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一、狠抓“基础性”工作,解决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前提性问题

1、开展就业与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做到三清: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通过入户调查,全社区登记就业人员2670人,失业人员75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上都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清。在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中,宏伟社区将各类人员的技能状况分类登记,突出就业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实现就业提供了一手材料;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愿望清。每登记一户,都弄清他们就业愿望和求职意向。

做到三清为有针对地开展职业介绍,做好基础性工作,解决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方向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适合辖区特点的就业岗位提出了决策依据。

2、建立了通信联络机制,为及时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洽谈提供了联系保障。

一是将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通讯号码编制成册,自制了求职用工通讯录。

二是实行了定期信息制度。每月的第二个周四为用工信息日,把一个月以来筛选的实用就业信息统一给下岗失业人员,并帮助他们进行洽谈对接。

三是建立了用工信息库。通过三条渠道搜集用工信息,即:通过就业信息网络搜集信息;通过实行的全市空岗报告制度搜集信息;通过与外埠劳动力市场建立联系搜集信息;现在,宏伟社区的就业信息库中,有可选实用就业岗位上千个。

3、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

在开展好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信息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做到下岗失业人员遇到困难时,就马上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对接介绍到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贴心人。

二、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解决有人无业就的问题

就业岗位在哪里,宏伟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对辖区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到了一批有岗缺人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相应就业愿望的人员,使74人实现了就业;指导增加了一些有潜力的行当开发了一批,使47人实现了学习性创业就业;帮助一些有一定资金能力的人通过兑铺兑店创业就业一批,有26人当上了小老板。

二是结合辖区实际,呈报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40个,主要是保洁保绿11人,社区管理12人,市场管理6人,治安巡逻11人;

三是在为新办企业服务过程中,为企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90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解决有业无人就的问题。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偏重于条件好、工资高的倾向性问题,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艰苦创业典型报告会三次,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艰苦工种要岗位,介绍苦脏累工种就业46人;二是指导一些没有文化、没有资金人员干起一些社区脏差工种,如修下水、淘粪井等;三是协商企业改进劳动条件,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使一批人在家具加工业中实现了稳定就业。

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灵活就业,解决好促进就业的政策效能问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宏伟社区坚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原则,一是为本辖区前来求职的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税费减免政策咨询860多人次。把宣传资源料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手中,并对政策进行讲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为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免费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0多本,对那些困难的重点援助对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落实优惠政策,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与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协调和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中存在的问题。有35名下岗职工享受到了税费减免,有15名下岗职工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实现了再就业。

第8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因此,在2012年的寒假中我们学校开展了以“践行青春责任,弘扬社会风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组共有两名成员:高一(7)班的高聪慧和高一(7)班的黄超麒。由于我组成员均住在龙湾区蒲州镇蒲江社区,因此我组在龙湾区蒲州镇蒲江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对社区地面的打扫及垃圾的清理。

这件工作对于我们现年龄段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素养、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虽然我组成员较少,但是仍然很认真的对社区进行了打扫和清理。

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小组相约在社区东越小区进行地面的清洁工作。

来到了工作场地,我们发现地面上有很多的垃圾,社区的居民也并未将垃圾摆放到指定的位置。由于位置靠近河道,垃圾经过风吹容易飘入河道,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对附近的垃圾清理是极为必要的。

首先,我组成员向社区借来了垃圾车及铲子和扫帚,对社区指定的垃圾堆放处进行了清理。然后,我组成员开始了对地面的清理,由于垃圾过多,我们的工作量十分大,只得现将垃圾扫成一堆,然后再统一进行清理。不得不说的是进行清洁工作的收集工具是铲子而不是我们平常用的畚斗,因此我们在进行清洁工作时非常痛苦。铲子十分的重,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怎么接触过,用起来十分的笨拙,用到最后手都酸得难以抬起来。随后,我们将收集在一起的垃圾一同运上了垃圾车,交给城市环卫人员处理。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最大的实践意义便是学会了怎样用铲子收集垃圾。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满足,我们在劳动之中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了城市环卫人员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对这些环卫人员又多了几分敬意。我们知道了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其伟大的一面,就如平常很多认为“低贱”的清洁工也是如此,若不是他们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哪来我们整洁的城市,哪来我们清洁的家园?但是现在人们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鄙夷的眼光,而不是尊敬的眼光,每个工作都是光荣的。借用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其间发现了一些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社区垃圾堆放处的垃圾很多,其间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并未用完的生活用品及许多并未食用完的食品。这个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不可否认,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但是对于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这无疑加重了社会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于浪费问题,已经有了无数的报告和建议,然而直到今日这个现象任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不要以为浪费一粒米、一滴水便不是浪费,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但为何浪费的风气不是减少反而是在增加呢?

第9篇:社区劳动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西安发展;居家养老

项目资助:西安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PH3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6日

一、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早在2000年西安市老年系数就已超过10%,达到了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标准,西安从此步入老龄化社会。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07年老年系数依次为5.45%、7.26%、7.94%、10.23%、13.77%。截至2012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0.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11%,并且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期。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2010年西安市80岁以上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38%。三是老年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一起居住,西安市老年空巢家庭已经占到老年家庭总数的57.2%。四是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为西安市老年人口文化层次比以前更高,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五是未富先老。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至少在1万美元左右,而西安市在进入老年型时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左右,相差甚远。西安市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且未富先老的特点会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巨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漫长而又艰辛。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西安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建设和谐西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老龄化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自身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必然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劳动力内部结构高龄化。作为生产力基本因素的劳动力,其数量的多少及所占比例,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持续影响。在国外一些比较早达到老龄化的国家,由于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早已涌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他们只能大量地依赖外国劳动力的移入来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从历年西安市统计年鉴分析,西安市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育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外省市劳动力大量入迁,因此西安市劳动力资源当前仍十分丰富,在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但随着少年儿童人数的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中国人口红利时期将很快结束,用工荒将在西安乃至全国很快出现。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在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一般认为,适度的人口数量、优良的人口素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劳动人口老龄化后,劳动能力日益衰退,很难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劳动人口高龄后,接受新的技术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推广新技术,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因而,人口老龄化将会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在人不同的生命年龄周期,人们的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必然有所不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用于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与日俱增而收入减少,所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减少储蓄。因此,从平均储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会大大降低总的储蓄水平,且会抑制储蓄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国家势必要拿出更多更大量资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的改善、医疗保障金和退休金的支付,这些社会消费基金的增加自然引发国家积累基金的减小,从而影响国家投资规模,从而限制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总之,老龄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增加、储蓄减少,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加大了养老保障需求,而养老保障需求的加大将使西安市总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比例扩大,投资率、积累率下降,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2、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便于给其照顾和关怀。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第一、二代独生子女正进入婚育年龄,他们组成的家庭形成一种全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1对夫妻养活自己的同时需要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年轻人在经济上虽能供养老人,但在对老人生活照料方面,由于现代化生活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导致时间精力有限而力不从心。在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在城市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变革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探求一种方便、经济、更为适宜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养老方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当前西安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床位少、入住率低。截至2012年底,西安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11家,养老总床位为2.4万张。按照现有情况计算,目前所有养老床位仅能满足全市2%%老年人的需求。即便如此,由于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低、设施不齐全、档次低等各方面原因,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养老机构入住率仍较低,年末在院人数7,554人。

(二)1/3的老人有社会化照料需求。通过西安电子城太白社区的抽样调研报告显示:城市老年人平时饮食起居靠自己做的占74.31%,配偶照料的占26.38%。老年人最喜欢的养老方式依次是:和子女一起居住由子女养老的有49.2%;入住养老机构的有20.6%;由社区或社会组织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有18.5%;请保姆照料生活的占3.1%;其他养老方式为11.7%。根据调查结果,有57.2%的城市老人居住方式是独居或夫妻同居,西安城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略高于全国大众城市56.1%的平均水平。“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社会化生活照料服务方面的需求,空巢老人的比例更高一些。”因此,在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以自我照料、配偶相互照料的方式为主,子女照料弱化,社区与社会居家服务供给缺乏。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照料自己开始困难起来,因此老人有社会化照料的需求。

(三)心理孤独是老人一大病。精神文化服务方面,抽样调研报告显示,虽然有大部分社区或社区附近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供老年人打发老年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但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主要还是自娱自乐。因为老人与子女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不同和年轻人忙于工作和社交,导致很多老年人与子女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或者缺乏沟通,因此,老人偶尔或经常有孤独寂寞感,他们内心深切渴望被关怀、心理慰藉需求大。

总之,在调研今后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时,很多老人给出的回答都是 “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土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部分城市老年人具备了一定的居家服务经济承受能力。针对以上现实问题,西安市急需推进居家、社区等养老模式,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真正造福老年群体。

四、人口老龄化下适应西安发展的居家养老保障模式探索

欧美各国在应对老龄化的长期实践中提出了“回到家庭中去”的口号。“回到家庭中去”的养老方式,就是政府可以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设施,而是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街区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服务,给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上门服务的生活照料,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居家养老保障模式在欧美国家实行之后效果良好。借鉴国外高龄化社会国家社区照顾的经验,我国也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也是西安市主推的养老模式。西安市有642个社区,如今已在165个社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且均已取得良好效果。作为西安市民政局试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点,2008年莲湖区政府开始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机构和社区为主体,通过整合区域内司法、就业、卫生、民政等政务服务资源和超市、餐饮、维修、配送等便民服务资源,建立区级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方面服务。

1、在服务形式方面。具体包括有老人信息咨询、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配送递送、特约服务、设备维修、物业服务、温馨提示、助餐服务等130多项服务。

2、服务对象方面。一是对政府援助的孤寡、伤残、特困、高龄等“重点”老人,由政府出资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庭保洁、康复按摩、精神慰藉等无偿服务;二是对辖区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的养老服务。

3、技术支持方面。从2010年9月莲湖区投资160万元开始筹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以965668服务热线和网站形式,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建立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手段,实现老年人和服务机构的快速对接,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固话、移动、网站三种形式得到130多项养老服务。这种全天候的和全方位的呼叫服务系统,可以快捷有效地解决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和安全事故预防救助问题。

4、服务管理方面。建立区级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区级服务平台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主要为老人和居民提供“送上门”的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组成,主要是为“走出门”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站有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及志愿者,他们为老人提供午餐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能走出家门的老人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生活。两级服务平台的建立既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也为全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解决了很多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目前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方式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

1、资金不足成养老服务站普遍问题。目前,西安市已开展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性质多为民办非企业性质,财政支持力度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所需场所设施、人员培训等的资金投入需要。尽管社区竭尽全力,但因为地方小、经费少、人手缺等原因,居家养老服务想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无法保障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仅应该在城市推行,农村也应该尽早试点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养老上,老龄化比城市更严重的农村应该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再难也要让农村老人享受到发展成果。目前农村中青年一代大多外出务工,因而照顾老人的任务主要地落在农村留守妇女的肩上,她们除了辛勤田间耕作、做家务外,还的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精力都非常有限,这导致了农村的养老无法得到保障,养老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农村家庭养老现状堪忧,亟待解决。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探寻消除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存在问题的方法,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顺利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史文静.城市居民养老模式变革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