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保密制度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密制度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密制度的内容

第1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保密工作;安全保密教育;保密措施

0 引言

安全保密工作,是一个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国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国家就提出了:保密就是保生命、保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又提出了: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笔者个人认为,这一提法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还是一个单位也好,只有安全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国泰平安,只有安全才能发展。这就不难看出国家安全保密的地位在我们党和国家何等重要。根据安全保密这一重要地位,谈谈本人对安全保密工作的几点认识。

1 加强安全教育,筑牢保密防线

加强安全保密教育,是一个单位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保密的基础打牢了,单位和各个部门的保密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我个人认为,抓好对员工的安全保密教育,领导是关键。以前有句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就不难看出,领导在任何时候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保密教育,是我们每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对于我们这样的国防科研单位来说,我们要结合国防科研所的特点,着眼牢记并落实“保密就是为部队研制高尖端武器装备,保部队打赢”的历史重任,充分运用安全保密规定和典型案例等保密教育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安全教育教育模式,加大广大科研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力度,把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媒介相结合起来,开展针对性强的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保密安全知识学习,普及防范知识和技能,掌握防范高技术窃密的有关方法,增强科技人员和人员保密信息安全的综合素质。要针对窃密、渗透、策反的新特点、新动向,扎实抓好我们单位人员防间谍保密教育,筑牢反奸防谍防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

2 完善保密制度,强化保密管理

加强保密制度建设,是强化保密管理的根本措施,是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保证。要进一步夯实我们单位的保密工作基础。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确保各项安全保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一些失泄密事件来看,绝大多数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制度不落实而所致。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真正把各项保密制度落到实处。就制度而言,是要靠人去执行,如果一个制度制定得再好,没有人去执行也就等于是一张白纸。因此,领导干部要做执行保密制度的模范,切实履行好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制,按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管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保密制度是对我们大家保密行为的规范,它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这些要求在保密制度上都规定得很清楚,不得违反,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保密法规制度来办事,绝对不能把执行保密制度当成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近年来,我们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保密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推进我们单位保密工作规范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用方便,我们单位保密办公室还将现行制度编制成《保密管理流程》供广大科研人员学习和掌握,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保密现行制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为了应付保密部门的检查。纪检监察、工会办公室的领导也非常重视保密制度的执行,并结合我们部门实际情况组织贯彻落实。强化办公室人员保密管理,本着既保住国家秘密,又方便工作,促进了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从源头上避免了发生泄密事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科研生产、开发经营、保障管理作用。

3 加大保密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预防泄密隐患能力

保密督查是保密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措施,是保密办公室的职责,同时也是我们部门负责分管保密工作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保密监督检查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接受单位保密委员会、保密办公室的保密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对我们保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加大对部门内部保密工作的检查,做到检查与帮教相结合,重点检查保密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履行职责的情况,检查他们是否严格执行单位制定的保密有关规定,是否严格按照依法治密,从严治密的要求进行经常性地保密督查,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整改,并耐心地帮教他们应该怎么做。对部门一般人员,检查他们是否做到移动存储介质当天借当天还,是否真正做到不上网,上网不,在收发电子文件时,是否按操作程序办事等等。平时要注重对部门人员教育和提醒,加大保密督查力度,查泄密隐患、堵塞漏洞,提高预防泄密隐患能力,促使部门人员时刻处在高度的警觉状态,强化形成较强的保密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努力实现部门泄密事件为零的年度管理目标。

第2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保密;高校;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程度较深、类别较广,已经成为国外情报机构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窃密的重要目标。加强高等学校的保密队伍建设,既是培养高层次保密工作人才的客观要求,又是新时代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 影响保密队伍建设的几个因素

(一)人员队伍流动性大

高校分为教师、教辅、管理、工勤等几个系列,区别于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地方就是人员外部、内部流动性都比较强,而人员较频繁的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交漏接现象;有的单位对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为减少对人员、岗位管理的麻烦,把应设为的岗位、人员作为非岗位、人员管理;有的单位赶时间为“萝卜挖坑”,按保密规定不必要配备专职的单位因某些人的个人需求而设立了专岗,未经培训匆匆接手上岗,造成管理的真空期;保密专项资金支持不到位、个人提升空间有限、保密工作权利小、责任大等特点也是人员队伍流动的因素。

(二)人员保密意识淡薄

一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身处和平时期,又非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无密可保”的侥幸心理使其规避烦琐、枯燥的各项保密制度;二是温水煮青蛙效应。敌对势力的或金钱利诱或投其所好或威迫挟持,慢慢使人员无意、有意地泄露了国家秘密。三是保密知识匮乏。高校人员包含范围较广,在中外合作办学、科研类论文刊发、新闻通报、载体使用及保管等具体工作中,由于保密知识的欠缺、界线不清,时有失泄密事件发生。近几年中央通报的几起失、泄密案件中,大部分因为“我使用的资料‘应该’不吧”“我虽然把密件做成电子版,但制作过程我断了网了,‘应该’不会外泄吧”“向我要资料的是领导的秘书,交给他是‘应该’的吧”“这是什么内容啊?上级部门应该把这定成密吗?‘应该’不是密吧”等这些错误的、不应该的“应该”的模糊和主观意识造成了多起失泄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

(三)保密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

一是高校组织的保密教育培训普遍课时不够。宣传、教育不系统,培训时不分人员层次。领导干部与人员培训内容“一视同仁”。讲解宽泛的保密常识,对不同岗位的保密要求、保密范围及具体执行操作没有具体指导,缺乏针对性,这样培训出来的效果达不到指导性的目的。做起来,达标的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所要求的课时量,追求的是保密工作档案里几页纸的一个过程;二是形式多样性不够。以会代训形式普遍存在。有的高校的保密宣传教育、培训甚至只是观看上级发放的《××警示教育片》,观后由保密机构的领导提出几个简单的要求也算是一次培训。

(四)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存在被轻视现象

高校按照中央和各省(部)市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保密机构,建立了校保密委员会,并下设保密办。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确实普遍存在“保密工作很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现象。没有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高校,或是只获得三级武器装备保密认证的高校的保密办主任大都是学校的党办主任兼任,也有校办的主任兼任或是科技处的处长兼任。兼职的保密办主任日常主职的工作内容多、会议多,作为高校的中层干部,在学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每天几乎把工作时间全部都用在主岗的工作中,在这种状态下,兼职的保密办主任在没有上级保密行政管理机构提出具体保密工作要求时,普遍存在对保密工作思考不多,更不可能经常组织保密办成员和技术维护人员去单位、部门做保密管理、监督、指导等实质性工作,检查指导、监督、评价的职责往往被搁置。

二、加强保密队伍建设的几个建议

保密工作的各项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党和国家的秘密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取决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人员能否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保密队伍是否过硬、能否管理和使用好国家秘密至关重要。

(一)稳定保密人才

一是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人才担任保密管理人员。同志很早就说过:路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了关键因素。好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好的执行力,挑选什么样的人到岗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一时难以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和追求物质享受的享乐主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思想。而且确实有少数人员经不起考验,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给保密工作带来种种威胁和不利。因此,我们在选择优秀人才的同时不仅应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更要从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他们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使人员安心、实心实意地做好保密工作。二是扩大人员的提升、晋职空间。既然力求优秀的人员稳定,就不要一岗定终身,使人员有提拔的可能,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高职务岗位为人员的提职创造条件。目前我国专业职称评定范围很广,但类别里没有“保密系列”,职称评审部门如果使保密工作人才也参加到全国的专业职称评定中来,有其专属类别,那一定会是保密队伍稳定下来的因素之一。因为目前我国已有10所大学设有国家保密学院,这说明我国的保密专业人才队伍会日益壮大,专业的保密工作研究者、工作者理应在社会范畴里觅得一席之地。三是领导重视。高校负责人对保密工作要亲自抓、亲自管,使保密工作有强有力的人力支撑。设立了保密机构的高校要提供国家要求的相对应的资金,使高校保密工作的基本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调研等项目有相应的财力支持,真正让保密工作在学校的开展良性地联动起来。

(二)建立健全保密制度

制度建设是任何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所以,保密制度建设是保密工作走上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选择。一是规范化。要结合本学校、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操作性强的保密制度,使保密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要区别对待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不要把工作秘密当作国家保密来保,使工作人员看到“保密”二字就胆颤心惊、畏首畏尾。二是精细化。保密制度在制定时不要嫌麻烦,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精细化,最好细化到本部门工作的每一道程序。完善的保密制度能有效促进保密工作的常态化,所以,保密制度中保密范围、保密工作程序一定要清晰、明了,细致、清晰的保密制度不仅可以防止牛栏关猫现象的发生,更是保密工作的指导。

(三)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坚持保密教育、保密培训常态化,针对不同岗位制定有具体指导意义的保密培训计划和有针对性的保密教育计划。俗语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常态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不仅可有效预防人员有心保密却不会保、保不住现象的发生,而且会加强其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密就是保发展的思维意识,调动起人员保密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

(四)认真履行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第3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工作

1 侵犯商业秘密的三种情形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主要有三种情形:

1.1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商业秘密既包括内部知情人员也包括外部人员盗窃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通过向掌握、了解商业秘密的有关人员直接提供财物和提供更优厚的工作条件或对此作出承诺,诱使其向行为人提供商业秘密。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用威胁、强制方法迫使了解、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向其提供商业秘密。以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是指用盗窃、利诱、胁迫等之外手段,如通过虚假陈述而从权利人处骗取商业秘密,通过所谓“洽谈业务”、“合作开发”、“学习取经”等活动套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1.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商业秘密非法获取者再向第三人披露、自己使用或允许第三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同样应予禁止。

1.3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这种情况是指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或权利人对其商业秘密有保密要求的情况下,掌握或了解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人,应当遵守有关秘密的约定或权利人提出的保密要求。否则,如果违反约定或要求,擅自向他人披露、自己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了解或掌握的商业秘密,同样是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外,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2 商业秘密与专利权的区别

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秘密”包括: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化学配方等;“经营秘密”包括: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生产成本核算、招投标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本文主要分析技术秘密与专利权的区别,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

2.1 技术秘密的范围比专利权的范围广泛。前者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具有实用性即可(即可带来经济效益),而作为专利的技术必须是完整的。而且必须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

2.2 技术秘密的权利无须申请,而专利权是依法授权。前者无须得到法律认可是自然产生的权利。后者必须由有权申请的人按规定申请获得。

2.3 商业秘密要求其权利人采取合理、妥当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专利权的获得是以公开其技术方案为前提获得法律保护。

2.4 技术秘密权利人不能阻止他人以合法正当的方式,包括自行构思、独立开发、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同种同样的技术秘密。专利权是一项绝对的独占的权利,一项专利只能有一个权利人。技术秘密不具有法律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同一技术秘密可同时为多个权利主体所拥有。

2.5 技术秘密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专利权则有。

2.6 技术秘密没有进入公共领域,没有权利限制,而专利法对专利权在特定情形下设置了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的限制。

2.7 技术秘密的维持则不存在交纳费用的问题,而专利权人每年须交纳一定的年费以维持其专利权有效。

3 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根据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保密性),企业在制定保密制度及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之前,应首先确定企业内哪些信息是商业秘密、哪些部门、哪些人可以接触到哪些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的保密等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此为保护商业秘密的基础。商业秘密除因权利人主动公开或发生意外、遭遇侵权而丧失外,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系由于权利人疏忽而导致商业秘密的丧失。因此,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此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信息的筛选。确定哪些信息是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对经筛选的商业秘密进行密级认定。信息的筛选内容依不同部门而有所区别。如:研发部:研发计划、计划进度、实验数据、特殊技术、测试报告、产品开发计划、技术会议记录等;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特殊制程、材料成本、零部件成本、自行设计的设备、产销成本、产品报价、销售预测、销售分析、新产品计划、客户资料等;行政、财务等部门:经营业绩报表、未公布的财务报表、投资计划、银行贷款合同、个人考评、销售合同、合作开发合同、董事会议资料及决议事项、知识产权文件等。

保密等级程度的确定可依据以下两方面角度衡量:①该信息与企业的长期经营及技术的发展是否相关,有无密切联系。②评估一旦该信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将给企业造成多大损失。

3.1.2 商业秘密的管理。确定专职人员依据不同的密级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文件的借阅、文件的复制、文件的流转、过期(失效)文件的销毁等。

3.1.3 针对人员、部门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如:研发部的保密制度、财务部的保密制度、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门的保密制度、计算机中心的保密制度、行政秘书的保密制度等。

3.1.4 员工的管理(包括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从录用至离职全过程的商业秘密教育管理,并形成书面制度。

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应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3.2 理清保密协议

强化企业内部工作制度只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单方面的保密要求,订立保密协议则有利于明确商业秘密的对象、范围、保密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双方遵照执行,可预防纠纷,而一旦发生侵权,则可依据有效的保密协议,追究侵权人的违约责任。此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2.1 与企业内部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①依不同部门所涉秘密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②依不同职位所涉秘密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③依特定工作内容作特殊保密要求(如:临时性的技术研发或特定技术课题的研发等)。

3.2.2 与外部(包括有其他商业往来的企业、个人)协商签订的保密协议,该协议应明确对方所涉秘密的具体内容、保密要求、期限及违约责任。

3.2.3 与新进员工和离职人员的保密约定处理。①新进员工:理清其进入本企业时所带来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包括自主成果和该员工在原工作单位的成果,要求此人声明对其带来的所有资料享有合法权利,必要时应签署书面保证书,一旦本企业因使用该资料而被他人诉侵权,则可要求该员工予以赔偿。该工作应在此人接触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之前完成。②离职员工:员工不论因何种原因离职(合同到期、辞职、开除等),离职本身并不意味着员工保密义务的解除。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应将该员工所掌握的所有商业秘密资料(包括文字或非文字载体)收回,在确认该移交工作完成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尤其是针对核心技术部门的员工。上述工作应在第1项工作(即: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制度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实务中,保密措施并不要求很复杂,比如可以在部门制度中规定非本部门人员禁入,或者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保密义务的条款。因为,在商业秘密诉讼中,权利人作为原告,首先须举证证明该信息为其合法拥有的商业秘密并已采取了相应之保密措施,被告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保密义务。

参考文献:

第4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一、改革保密工作机制,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保密工作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一个单位保密工作的好坏,同单位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保密意识的强弱戚息相关。我院党组十分重视保密工作,始终把保密工作纳入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保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在建立健全保密工作组织机构的同时,注重及时调整、充实保密工作力量,形成了检察长亲自抓、分管副检察长组织抓、保密领导小组集体抓、办公室人员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协助抓、保密工作干部扎实抓的格局,有效地推动了保密工作的开展。我院还把保密工作纳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内容,与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一并考核。要求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要对所辖部门的政治教育和检察业务负责任的同时,对保密工作也要负责任,哪个部门保密环节出现问题,哪个部门领导负总责,把保密工作同检察业务共布置、同检查,落实到检察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机制上彻底扭转了保密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为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保密知识教育,增强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

近年来,我院严格按照中央、高检院和省委、市委关于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强化保密知识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我院结合检察工作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了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保密教育工作。一是经常组织干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决定、检察机关范围和内容、保密规章制度以及办案纪律等,不断增强广大干警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二是开展经常性保密教育活动,在保密教育中,切实做到了保密工作与检察工作业务实际相结合,日常性教育和重大活动前的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案例教育相结合,使全体干警在思想上时刻紧绷保密之弦,充分认识到保密就是保核心、保重点、保安全、保发展,检察机关的保密工作就是保办案。三是院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保密制度,不携带“三密”文件回家或到其他公共场所,不私自存放、复制“三密”文件,不在非有关人员中谈及或在私人通信中涉及“三密”,严格遵守保密法规,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检查,为全院干警做出了表率。

三、注重软硬件设施建设,夯实保密工作基础

为了使保密工作更加规范,更好服务于检察工作,我院不断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一是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的保密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开通了三级密码通信系统、三级统计加密系统、出庭公诉示证系统、重点部位报警系统等等。二是注重保密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对重点人员先培训后上岗,明确其保密职责,要求其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纪律,确保保密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三是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密管理。对全院计算机进行目标管理,坚持“不上网,上网不”、“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大保密技术的检查力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检察工作服务,又确保了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的安全。

四、规范保密工作管理,健全保密制度

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直接关系着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我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荆门市人民检察院保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文件保密、收发保密、文印保密、档案保密、办案保密以及通讯、微机、会议保密等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去规范管理。一是狠抓“三密”管理。对检察工作中的诉讼文书,严格按照《检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精神,把好文件的定密关,正确划分文件密级和保密期限,并在载体上作出标志。对“三密”文件的管理,抓住登记、传阅、保密三个环节,建立健全收、发文登记,严防丢失、错传、延误、“搁浅”等现象,坚持定期清退,集中销毁。二是狠抓案件保密管理。对控告申诉和来信来访的接待由专人分室进行,以利于保守举报秘密;对举报材料信函的整理、登记、分流、保管指定专人负责,非经领导批准,他人不得接触和查询;对重大案件线索和涉及检察机关内部违法犯罪的情况,严控线索的知悉范围,直接由职能处(室)阅办,送主管检察长审批;对大要案件指定专案办公地点,配备专车保障办案,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案件材料打印、递送,使办案工作在封闭保密的状态下进行。三是加强新闻宣传管理。为了防止检察工作中的机密事项和正在办理的大要案件情况从正常的新闻传播渠道泄密,我院对新闻宣传报道制订了详细的自审、送审、复审三级审批制度,对一些案情复杂、社会反响大的案件必须在案件审结后才能予以公开报道,对一些不宜公开的事项,要求采取模糊方式,从一种安全的角度进行报道,做到保密宣传两不误,既充分发挥宣传报道的积极效应,又有效地堵住了宣传中的失、泄密现象。

五、加强保密工作检查,严肃保密纪律

第5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一、加强领导,严格执行

为严格保密纪律,加强机关的保密工作,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了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了保密工作各项工作制度。要求职工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有关保密法规,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领导干部保密制度》、《会议保密规定》和《公文保密制度》等与机关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增强了保密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避免泄密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保密教育、宣传,使有关人员了解泄密的危害,树立责任意识。

二、加大宣传,认真完成任务

我局始终将保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摆上工作议程。对上级保密部门下发的文件力争做到及时传达和认真落实,并能很好地完成保密部门交予的各项任务。能够把保密工作纳入业务工作中同步考虑,避免泄密事件发生。对全局涉及国家秘密的电脑、文件、网络、媒介等的使用、管理、索取和对外提供等关键环节开展保密检查。在今年文件归档中,局领导特别要求文件清理归档人员要注意涉密文件,对涉密文件要严格按照保密规定的程序处理,不得随意归档。

三、专项检查情况

办公网络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了涉密网络建设、防护和保密管理情况,互联网门户网站信息落实了保密审批责任制,不存在违规问题

2、涉密文件信息资料管理情况。认真检查涉密文件信息资料起草、印发和传输、阅读和管理、清退销毁等环节的保密管理情况,通过检查,未发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

3、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情况。对我局所有计算机逐一进行了检查,对非涉密计算机和机密计算机的计算机类型、品牌、硬盘号、使用人、用途等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了计算机台账。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局里统一配发的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了登记。对文件是否涉密逐一进行了检查,未发现违规存储文件。

4、《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规定》落实情况。经过自查,我局主要领导完全按照《保密工作责任制》履行责任,定期听取保密汇报,及时传达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分管领导熟悉分管业务中的保密要求,部署分管业务中的保密工作,并督促检查。党政领导干部在个人述职,参加民主生活会时,经常将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述职和报告内容。

5、我局制定了以下保密规章制度,并始终严格按照贯彻执行。

《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制度》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公共信息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6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一、加强保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认真做好保密机要工作,我局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切实把保密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平时的学习例会上,多次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市、区保密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等。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文书收发等加强保密教育,加强做好保密工作的检查督促,促进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涉密人员对文件收发、登记、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的职能,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为严格保密纪律,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机关的保密工作,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保密工作的了领导。同时,制定了保密工作各项工作制度。

(1)制定了《张北县发展改革局保密工作制度》,要求所有局机关工作人员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严守党和国家秘密、工作中的秘密。严格做到不把机密、绝密文件带回家,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保密事项,不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保密的内容,不在机关联网计算机上操作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并严格做到不该自己知道的不打听,不该外传的事坚决不外传。对违反保密规定的人和事,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格制度、严密措施、严明纪律,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2)制定了文书管理制度,对文件的处理、传阅、撰写、发文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3)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尤其是密级文件的管理以及文印保密,计算机保密作了严格规定。办公室定期对执法各项保密制度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局机关保密工作制度落到实处。

三、落实各项措施 ,确保机密安全

为切实落实保密制度,做好保密机要工作,我局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严格计算机管理。/fanwen.chazidian.com) 目前我局所有科室和局领导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网络防火墙,对每台电脑的软件进行清理,删除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和软件,尤其是网络游戏等联网软件,防止信息流失或遭受外界恶意攻击。

(2)严格文件资料管理。具体做好文件资料的收发、分放、整理、归档、销毁等,对涉密的文件资料,只准在机关办公室阅,未经批准,不得带出机关;做好电子文档的输入、存档、发送、印制、备份等,确保电子文档安全。

(3)严格会议管理。对于局党组、行政各类会议,尤其是对涉及人事、财务商议等涉密的会议,严格落实保密措施,遵守保密纪律。对于各类会议,一般指定有关人员参加,并指定专人作会议记录。会议讨论的内容,未作出决定待定的、需要保密或一段时间内保密的,不得随意扩散传播。

(4)严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不在日常工作手册上记录秘密,不随意摘录、引用秘密文件、或擅自将秘密文件给他人传看,凡是自己在工作中掌握的秘密事项,没有传达义务的绝不告诉知密范围以外的人。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秘密文件和手册置于办公桌上,甚至带回家,非本机关人员不能单独留于办公室内,室内无人要锁门。

我局成立以来,所收到的涉密内容及产生的相关秘密,基本上都能按《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从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然而,按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做好保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涉密内容的管理,力争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确保安监工作顺利开展。

第7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薪酬制度 保密

薪资作为员工劳动的经济报酬,以转让劳动者的劳动力为基础。员工的薪酬最终不是由劳动市场直接决定,而是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来加以确定和调整。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建立体现自身特点的员工价值测量尺度,以此确定员工的薪资报酬。因此,员工薪资不仅是劳动能力价值,也是企业经营成本、员工激励方式、人力资本收益的属性。合理薪酬制度在激励员工的工作有效性上具有明显的作用,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便是人力资源经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薪酬制度

(1)薪酬的含义:薪酬是指员工在组织中通过工作而获得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回报。薪酬的两种形式是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分为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类,直接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间接报酬包括保险、带薪休假等各种福利;非金钱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工作条件及权限的安排,如办公环境的安排、助手等服务人员的配备;内在报酬,通常是指员工自身因工作而获得的心理收益,如:挑战性的工作、决策的参与等。如图1所示。

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资首先是一种劳动力价格,其标准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费用所决定。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二是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三是为了提高劳动力水准所必须的教育、医疗费用和劳动力流动成本。此外,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还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样的劳动力在不同的供求关系下,形成不同的价格。所以企业在制定员工薪资时,必须参考劳动市场价格。如果低于市场价格,无法吸引所需劳动者;如果不恰当地高于市场价格,可能增加企业人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

(2)薪酬管理的目标:薪酬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薪酬策略、政策及管理实务,吸引和保留组织所需人才,维持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激励士气,进而完成组织目标。

薪酬管理的最终目标: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鼓励员工高效率的工作;创造组织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组织的运营成本。

(3)影响薪酬的因素:员工的薪酬除了受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工资指导线影响外,还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工作岗位的价值和员工的相对价值所决定。概括来说,企业员工的薪酬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情况、地区工资水平、生活消费情况、国家政策、工会集体谈判;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薪资政策、工作本身价值、员工的相对价值、公司的支付能力。详见图表2。

(4)薪酬设计的原则和必须考虑的因素。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必须进行合理的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能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不同的岗位制定具体的不同岗位、层级的薪资模式。

薪酬设计的原则。战略导向原则: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本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经济性原则: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的支付能力。体现员工价值原则:企业设计薪酬,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要使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保持员工实现价值的中期和长期平衡。激励作用原则:在设计企业薪酬与激励效果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上,企业在设计薪酬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内部一致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能在企业中保持相对的公平和一致。内部一致性包含几个方面:横向公平,即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该是一致的;纵向比较,即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一个员工过去的投入产出比,在现在、将来都应基本一致,甚至有所增长。否则,会引起员工的很大不满;外部公平,即企业的薪酬与外部同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阶段、大环境、市场等因素,实时调整,制定相得益彰的薪酬制度。

二、从企业和员工的角度分别来看薪酬保密制度

薪酬保密制度是指对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实行保密的一种工资制度。保密工资可以掩盖组织内部工资发放不公平的现象。

(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管理者希望实行工资保密制度

(1)薪酬保密制度可以让经理们在薪资决策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为采用了薪资保密制度,工资决策没有公开,所以不需要化费精力去解释和维护它。员工之间少了攀比,减少了摩擦,管理者省去了调节此类纠纷的时间,将精力投入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有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团队是团结的、积极的、健康的。

(2)实行工资保密制度,有利于员工良好相处,减少了内部矛盾和摩擦,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内耗和管理成本的耗费。工资保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员工的隐私,减少了不必要的恶性工资攀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工资自然会得到提升。

(3)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实行工资保密制度后,职工的工资不再是能升不能降的刚性数值。由于企业和个人信息的不对称,且存在大量的后备人选时,应聘者很难获得企业的全部信息,使得应聘者处于弱势地位;相反,企业在此时占据了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薪资雇佣员工。

(二)从员工的角度上看,有的员工希望工资制度透明,有的员工却不希望自己的工资被知晓,但他们都想知晓他人的工资收入。

(1)一个要求上进的员工在干同一类工作的基础上希望工资能够透明,这些人可能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同时,又参与脑力劳动。在工作上,他们付出了很多;在团队里面,他们参与了很多。所以他们希望工资能够透明,他们希望自己的报酬能够跟自己的付出成正比。他们不希望自己是“寄生虫”。这样就引出了另一部分群体,不劳而获或者希望吃大锅饭的人,这些员工在干同一类工作时态度懒散,不积极。他们中有的或许有关系、背景,他们希望工资不要公开。这样既能安稳的拿到工资,又能不引起其他人的妒忌。

(2)员工“面子”观念严重,不希望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当得知同公司同职位的员工工资高于自己时,往往会进行横向比较。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分析,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此时,个人的主观判断对横向比较有很大的影响,个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投入量,而低估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对别人则会高估别人的收入,而低估别人的投入量。因此,当同职位的员工得知自己的工资低于别人的报酬时,往往会心生妒忌,开始猜疑,怀疑别人的报酬是不是公平合理,由此对薪酬体制产生怀疑,不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

(3)员工因为“狗仔”心理,希望窥探别人的隐私,知晓别人的收入。当得知别人的收入时,便会暗自跟自己的收入相比较,当得知别人的收入和自己相差较大时,便会主观判断薪酬是否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将有损员工的士气,尤其是当优秀员工得出不公平的主观结论后,可能会离开公司,另谋它职。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

(三)薪酬保密的优点

减少员工的攀比行为,建立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企业由于没有公开薪酬,可以随着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工资;使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不至于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薪酬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决定,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可以对公司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保护,使其免于受同事的“红眼”;薪酬保密也可以防止竞争对手挖角事件的发生。

我公司一直延用工资保密制度,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给管理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用于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把时间用于战略性的规划上;二是员工希望他们的薪酬是保密的,一方面,绩效低和收入低的员工希望薪酬保密,因为公开的薪酬会使他们难堪;另一方面,绩效高和收入高的员工、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害怕被嫉妒、孤立,因此他们会有富不外露的心理。

(四)在实践中,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部分企业还不能做到薪酬透明

(1)现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有效的薪酬评估体系,并不能对出色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步骤的加薪。而今的评估体系,不能够区分那些员工可以加薪,加多少;那些员工不能加薪,什么原因导致不能加薪等;没有形成健全的加薪体制,这一体系不能提供一个明确的可依赖的标准把工作绩效和加薪相结合。一旦公开薪酬制度,那么便会产生劳动的员工和不劳动的员工薪酬一样的尴尬,由此产生恶性竞争。因此,现在没有充分的外部环境来实施薪酬公开制度。

(2)薪酬透明,虽然会尽量实现同工同酬,但是由于评估体系不健全,必然无法避免薪酬差距给员工心理承受力所带来的冲击。考评机制本身有两层涵义,一是考核,二是评价,即针对企业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同工同酬,会因为付出多的员工与不付出的员工最后收入是相等的,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员工会这样想:“既然付出与不付出,付出多与付出少,酬劳都是一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呢?”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与生产工人、操作人员相比更富有创造性、复杂性,所以其工作绩效的考评一直是难点。

(3)薪酬透明,虽然会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但是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繁琐的事务,管理者会花很多时间来解决此类纠纷,因此,目前薪酬保密比薪酬透明更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更能够为管理者节省时间用于组织战略性的构建。

(4)虽然薪酬透明能够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薪酬导向,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薪酬的效率;但却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向了钱和自我上,不利于公司文化建设。

(5)从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来看,员工的薪酬也是一个商业机密,不能轻易让对手知道。对每个企业而言, 薪酬方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大小和外部竞争力强弱,很多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确定薪酬水平的时候,通常要先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然后针对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设定自己的薪酬标准,薪酬水平也因此成为商业机密。

三、结语

薪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持条件,在现代企业,常常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处理。如何通过薪资分配增强企业的活力,是薪资管理的最终任务。薪酬管理好比企业的供血系统,没有了血液的流畅,企业将会缺乏生机。所以,薪酬管理历来是HR面临的问题,合理的薪酬体制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诚然薪酬公开有万般好处,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但是,当公司薪酬制度透明,容易使企业与员工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内耗。管理成本增加和优秀人才的流失都是企业的致命伤。现在,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及人们对隐私的需要,公开薪酬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和管理者对自己的关心,使公司赢得员工的尊重。?因此,笔者认为,薪酬保密制度势在必行;薪酬透明制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Arnaldo Camuffo.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Labor Markets.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ance,2002.

第8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2-02

一、中国封建社会公文

古代公文是皇帝与臣民、臣民与臣民之间往来的文书,记载着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公务内容。伴随着公文的产生是国家机构日益完善和国家管理事务的增加,文书工作活动频繁,特别是专门处理公文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的出现,对文书工作提出了有序化和规范化要求,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用来规范文书工作的制度。为保证政事畅通,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文书工作,确立了成套的公文制度,并用严格的惩戒措施来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促使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封建社会公文制度随着朝代更迭而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发展规律,研究此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探析我国公文的属性、功能和加强公文写作主体修养,有利于完善我国公文制度。同时,现今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很注重公文工作。由此可见探究此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演变

(一)先秦公文制度

了解先秦时期的公文制度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探析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规律。夏朝虽然有了文字,但没有完整的公文直接流传下来,现在所能见到的是后人的追忆或散篇残章,目前有八篇夏朝公文可供借鉴,为《禹贡》、《甘誓》等,有后世撰造的明显痕迹,不能当作夏朝公文的原貌而加以深究;商朝是奴隶制社会日渐成熟的时代,在长达五百年的统治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健全,商朝出现的专职秘书机构太史寮让公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公文制度化进程全面展开,有了专职的公文撰写制作机构和人员,公文所反映内容日趋丰富,公文在体式上初步分类,公文制度已经萌芽,如公文制作程序上,商代的公文主要以甲骨、青铜为载体,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制作程序;到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公文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强化,如公文用印封泥制度,印章在西周时已经出现,但在公文中尚未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机构繁杂,为了表明身份,证实权力,印章就开始流行,并应用到公文之中。先秦公文经历了由源起到定型的第一次迅猛发展的过程,政权体制的变革与书写方式的发展给公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专职秘书机构也为其发展奠定了人员基础,公文制度建设变得日趋明确。

(二)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演变

先秦时期公文制度的发展,为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秦汉时期统一文制,公文制度走上规范化道路,这对秦汉以后历朝公文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可说历朝的公文工作是对秦汉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以下是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所呈现出的一定规律。

1、确保公文制度有力运行的法律化进程

为使公文制度有效施行,各朝都用法律来保障公文制度的运转。秦朝的公文制度多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如《秦律》以刑罚的手段强制文书人员对公文制度执行和遵守。两汉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公文制度,使得中国公文制度在秦汉得以最终确定。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者制定了完备和严格的法规制度,在公文制度方面也不例外,《唐律》对于公文的撰写、审定等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如《唐律》规定“非常大事应密之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唐代文书立法为我国文书工作的法制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宋朝承袭前朝,公文制度越来越法制化,如公文保密方面,宋代规定公文须按规定发放,该发不发或不该发而发者,无论是否有意,各杖六十等。元代《行程公事程限》对官文书从拟制到发出的程限要求是小事七日办完,中事十五日办完,大事三十日办完。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要受到惩罚。明代的《大明律》,对公文制度多有详细规定,全面系统地以法律的形式将公文制度加以确认。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在公文方面也制定了法律措施,如保密方面,雍正三年上谕:“内阁:各省督抚提镇将朕拆批密谕,有同在一省而彼此互相传看者……一经发觉,该部概照泄漏军机律治罪”。

2、公文制度皇权神圣化的发展

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必然要求公文工作配合国家政治制度,于是出现以下规律。一公文避讳制度经久不衰。封建社会为臣子者,在公文写作或言及皇帝姓名时必避讳,以示尊崇。这种避讳制度继秦汉之后,盛于隋唐,严于赵宋,明朝前期不堪苛刻,到天启、崇祯以后,也逐渐严起来,清朝避讳更加厉害。如秦始皇规定凡遇有皇帝名字的字,都要用其它字替代,如“正”字,因读音与嬴政的“政”字相近,秦朝公文中一律改用“端”字替代。二公文用纸泾渭分明。东晋末期,公文书写材料全部改用纸,以代替竹简和缣帛,不同公文对纸的质地、颜色和尺寸都有明确要求;唐高宗上元三年规定,皇帝的敕书用黄纸,称为“黄敕”,征讨性的命令用麻纸,臣民上书和官府往来文书,只能用白纸,对于纸的尺寸也作了规定,皇帝的诏敕文书高一尺三寸、长三尺,一般臣僚的文书要小于这个标准,后世大体沿袭了唐朝做法;元朝皇帝颁宣敕公文,一至五品用白纸,称“宣”,六品至九品用赤纸,称敕。三公文用字制度日渐严格。秦汉以后,在公文的用字制度上,为了体现皇权思想和等级制,称君主为“皇帝”、“陛下”,皇帝自称为“朕”,这成为历代封建公文的专用语。与皇帝有关的其他专用语,秦汉后也大大发展了。如君主即位叫“登极”、“御极”,住的地方称“宫殿”、“紫禁宫”等。

第9篇:保密制度的内容范文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关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立法重点不明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规范我国保密工作的一部专门法,是制定一切保密法规、规章和具体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制法规体系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虽然《保密法》颁布实施16年来,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这部《保密法》在某些方面存在滞后性。包括对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欠缺法制规定及涉密计算机的管理规定落后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这就给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部门保密规章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带来了困难,同样也对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不利。

(二)保密意识弱化

首先,思想认识上一些工作人员保密观念淡薄。有部分人甚至对《保密法》知悉甚少,认为市场经济无密可保,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密也难保。科技档案工作人员、涉密研究人员忙于业务工作,对经手的大量的国家秘密见密不知密,习以为常,对国家秘密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其次,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使一些人保密意识相对淡薄,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放弃了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

(三)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科研档案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很弱,许多档案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主要是我国网络管理滞后,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展迟缓,由此导致我国科技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二、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搞好科研档案工作,保密工作是关键。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单位的宝贵财富。科研档案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为了维护科研档案的安全,确保科技秘密万无一失,必须做好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

(一)强化科研档案保密知识教育,增强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强化科研档案保密知识教育,增强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是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通过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使档案领导干部及其涉密人员掌握管理科技秘密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技能,是管理好单位科技秘密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1、要继续深入开展以普及科研档案保密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要突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开设科技保密法制教育课及讲座,进一步更新各级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的保密观念,提高他们的档案保密法制意识和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自觉性。

(二)改革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机制,完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