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保密制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密制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密制度的意义

第1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原因;低温防开裂;外保温管;保温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O2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0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39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尤其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工序生产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就无法满足保温管的使用要求,因此要详细分析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1 高密度聚乙烯概述

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结晶度较高、热塑性较好的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耐低温防开裂高密度聚乙烯特点,其外表呈现乳白色,而且在微薄的界面上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形状,PE自身也有着优良性,有着工业化学品和生活品的特性,高密度聚乙烯是无味、无毒。无臭的白色颗粒,有着极好的稳定性,机械强度也较高,其熔点为130℃,而且相对密度一般在0.941~0.960之间,高密度聚乙烯自身也有着较好的耐寒性和耐热性,环境应力的开裂性也很好,熔化的温度在120℃~160℃之间,其拉伸强度和硬度较高,而且蠕变性相对于低密度的聚乙烯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优点。在室温的条件下,不会与其他的有机溶剂相融合,还能够防腐蚀,吸水性较低,因此可以说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产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

2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的原因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有三层结构,这三层结构主要是由外保温管、保温层和工作管构成的,有着易安装、安全、方便、施工成本低、施工时简单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会出现各种开裂的问题,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材料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开裂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现场开裂,而且保温弯管的数量也较多,这与相关的结构特点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如果角度越大,开裂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保温弯管使用的是冷煨工艺进行的制作,这样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压力,而且弯曲的形状也会使得整个聚乙烯的一些轴向发生拘束度较大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聚乙烯外护管的受力情况也是极为复杂的,在轴径向与轴向上都能够受到相关的约束作用,相对于保温直管来说,这种保温管更加容易开裂。如果是已经完成了焊接或者是需要进行百米连接的一些保温弯管,温度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比较长的金属管段就会对弯管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导致弯管会向着平直的方向进行拉伸,极容易会出现变形,这样在发生变形的时候,就会对整个聚乙烯的外护管产生较大的应力,这样就极容易发生开裂的现象。

2.2 物理性能导致的开裂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所使用的三种材料物理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异,外护层高密度聚乙烯、钢管的线膨胀系数和聚氨酯泡沫系数分别为300×10-6℃、10.6~12.2×10-6℃和40×10-6℃,而且整个高密度聚乙烯的线膨胀系数也是全部钢管的25~28倍,是整个聚氨酯泡沫的7.5倍。如果出现了温度下降的情况,那么材料的收缩量就会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也会出现较大的应力,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随着收缩量和温差的增加而增加,而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关塑性还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出现下降的现象,这样温度在出现下降的情况的时候,塑性储备是无法将收缩量全部的弥补回来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会导致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

开裂。

2.3 预制中产生的开裂

2.3.1 外护管原料与配方。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在预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外护管的成型工艺与使用性能来选择相关的原材料,并且要确定最佳的制作配方,这也是保证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质量的基本前提。

一般的前提下,高密度聚乙烯的溶体流动速率越小,那么分子量就会越大,分子链的长度也会变得更加的均匀,分子量的分布就会越来越狭窄,晶片间的系带分子数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外护管耐环境的应力开裂问题变得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向里面加入抗氧剂、炭黑以及填料就能够将整个管材的耐老化性能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相关的试验结果表明了随着炭黑量的不断增加,高密度聚乙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出现减弱的现象,而管材在环境介质与外力的作用下极容易出现开裂。抗氧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对于提高管材的耐环境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使用母料进行填充,那么产生的影响是极小的。相关的规定对回用料的应用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回应料必须是由制造商自己生产,在使用的过程中,洁净回用料质量分数不能够超过15%。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向里面掺加回用料与再生料是不容易控制的,这样是不利于检测的,极容易导致质量下降。

2.3.2 外护管成型工艺。

第一,挤出温度。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挤出成型工艺,管材在成型的过程中,物料和挤出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所能够停留的时间会直接影响残存晶核的大小、数量以及存在与否,其中对于成型过程中的结晶速度的影是十分大的,结晶速度与结晶的完善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结晶越完善,由此生成的晶体越完整,且强度越大。在成型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具体熔融温度来进行机头和机筒温度的设定,这一温度不能够过高,否则就会影响到管材的成型。

第二,冷却速度。高密度聚乙烯的冷却速度与结晶的状态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不同的结晶程度也会影响着管材的力学性能。在冷却速度能够快速的超过最佳的结晶温度的时候,这时管材的表面就会出现一层聚集态结构,这一结构就是由于结晶度较低所导致的。管材的内表层和中间层会受到高密度聚乙烯传热较慢的影响,在高温的状态下,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在这种状态下就能够获得较多的晶核数量,而且结晶层的生长速度也较快。如果内外结构出现了不均匀性,那么管材力学的性能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这时挤出温度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降低,以适应冷却速度。这样就会使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的内部生成结晶度较高的一种聚集态,这种聚集态有利于提高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提高管材的质量,减少管材开裂现象的发生。

3 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于尚未焊接的开裂耐低温防开裂高密度聚乙烯护套,返厂重新预制;对于现场已完成焊接的开裂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首先采用捆扎带复原并利用钢带箍紧,然后采用粘弹体胶带密封裂缝,最后利用热收缩带整体缠绕进行修复;对于已修复的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应尽快下沟回填,减少环境温度对修复材料的影响,避免再次开裂。针对影响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开裂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原材料,宜选择分子量大、分布窄,分子链长短适宜、支化度高和长支链含量相对较高的原料,严格控制使用再生料或回用料,确保外护管的质量;(2)为避免聚乙烯骤冷而引起的残留内应力,并导致后期应力开裂,一般要求冷却水槽分段降温,第一段水温控制在60℃~90℃,第二段水温控制在40℃~45℃,最后到室温,即进行高低温分段冷却。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90℃的水温过高,当温度很高的熔融聚乙烯进入90℃水中会使聚乙烯界面处的水温骤然升高,导致部分的水汽化,而这饱和蒸汽将在电缆外表形成大密度的气泡。在生产中,应采用第一段水温控制在65℃左右,第二段水温控制在45℃,最后到室温;(3)控制聚氨酯泡沫投料量,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捆扎带捆绑)减少发泡过程对外护管外径增大率的影响增加外护管的收缩余量;(4)保温弯管预制结束后,先将中间焊缝打开,释放应力,下沟后再进行焊接;弯管现场补口时,尽量采取沟下补口,减少两端管段对弯管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耐低温防开裂高密度聚乙烯在生产和使用中产生的保温管开裂问题,使保温管开裂现象不再发生,但是我们还要对生产中的生产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好的效益。

第2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20__年1月25日我局在接到对保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的传真后,立即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庚即组织人员就人事局等重点单位保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专项活动,进一步强化保密责任意识,落实各项保密措施,增强保密工作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维护社会稳定。

一、强化责任,加强领导

一是高度重视。“XX区泄密事件”再一次凸显了保密工作在保稳定、促发展上的重大意义,对照保密工作职责,引起了我们高度警醒和充分重视。“嘉陵区泄密事件”的教育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加强领导。迅速成立了县保密工作检查指导小组,分管领导对此次保密检查工作亲自作出了安排部署,并由县保密局牵头与相关部门成立了保密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专项检查的领导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检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规范行为

在这次专项检查行动中,我们坚持突出检点,力行“三看一重申”。一看领导责任是否到位。查阅了人事局会议记录,检查保密工作与其他工作是否做到了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二看保密制度是否健全。检查了文件传阅登记制度,文件借阅审批制度和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等保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三看执行保密制度是否落实。我们查阅了保密文件传阅、借阅登记簿,并对人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了检查。四是与重点单位领导研究加强保密工作的各项措施,重申保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保密纪律,坚决杜绝违反保密规定擅自复印、严禁扩大保密文件印发范围,并要求重点单位对在保密工作上存在的疏忽要立行立改,做到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三、吸取教训,深化认识

第3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公开环境;档案信息;保密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人治到法治、从重视保管到重视服务、从传统到向现代的管理模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都是针对国家、政府等档案来说的。对于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档案信息保密工作,目前依然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这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个人的档案,即使处于较为开放的状态,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保密条例,对于不该泄露的信息要有非常强的保密意识,保守国家及合作对象的各项机密。

一、目前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环境较为开放,信息公开力度较大。加之相应的保密机制不完善等,使得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保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档案信息保密工作中,相关保密制度还不够健全,管理也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就是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保密制度,没有对保密工作的各种规则进行规定,导致员工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规范。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疏漏,从而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2.保密意识不强烈

保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能否对档案信息进行彻底保密。目前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保密观念薄弱,保密意识淡漠,导致对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随意泄露,结果不但破坏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对己方的经济利益及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3.对信息泄露责任追究方面的相关规定不明确使得信息泄露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信息泄露责任追究方面的相关规定不明确。由于没有明确的追责办法或追责办法,无法对泄密事件的影响进行彻底消除,而且对责任人的处理也采取最基本的方式,例如辞退等等,却没有对其信誉等问题进行公开,也没有使用舆论的力量对其进行谴责等等,使得处理结果无法对泄密责任人起到制约作用。

二、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档案信息保密的重要性

在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保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客户的档案信息进行保密,能够使客户对企业更加信任,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以此来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在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当今社会,企业很好地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从而使更多的企业有意向与本企业进行合作,而且合作对象会越来越多,从而促使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档案信息保密的必要性

在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保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档案信息属于企业的机密,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进行保密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在信息公开环境下,极易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一旦信息泄露,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竞争力下降可能就意味着企业将要面临“被吃掉”的命运。因此必须对信息进行保密。

三、促进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保密工作的有效途径

1.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信息保密制度

一方面,根据我国《保密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状况,以及各项相关制度,制定出与本企业的发展相契合的保密制度,使之更好地为本企业的保密工作服务。制度中应该包括对保密工作的内涵、重要性、必要性、专门针对本企业所制定的条款以及贯彻落实的基本措施等等。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对其进行调整。随着企业新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新项目的不断推出,关于保密的范围等等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2.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总体来说,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就是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使其畅所欲言地表达自身对保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组织专门的讨论环节,加强员工对保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员工进行相关案例的学习,并对因保密意识不强导致的无意或有意的信息泄露及其严重后果进行讨论,使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其中利弊。

3.建立明确的档案信息泄露追责制

企业要建立明确的档案信息泄露追责制,并对其具体的贯彻落实程度及效果进行监督检验,这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制约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在追责制中可对员工有意及无意泄露信息进行区分,并做出不同的处理结果。对于故意泄露档案信息者,可加大对其处罚的力度,例如首次发生时只做扣除工资或警告处理,但后面继续发生者无论情节是否严重,都对其信誉度进行公开,使其很多经济活动都受到限制,从而对信息泄露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泄露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和信念,对客户信息守口如瓶,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泄露相关信息。但目前由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保密工作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企业领导层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同时明确泄密追责制,从而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减少泄密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燕.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研究[J].兰台世界,2011,(2):6-7.

[2]张宝玲.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发电企业档案信息保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4,(23):158.

[3]关明杰.新《保密法》实施后应如何做好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1(,2):20.

第4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科技保密;目标;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科技保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定密不准、公共网络中科技信息泄密严重、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滞后、科技人员管理不善等,阻碍了我国科技保密工作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安全与利益、市场经济安全与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因此,为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科技保密工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科技保密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定密管理、公共网络保密管理、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以及人员管理,同时,要逐步转变科技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公共部门的保密管理职能,更加强化保密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1 政府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近年来,沈阳市对科技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不仅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日常的行政管理,监督、帮助单位做好科技保密工作,还在遵守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科技保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及管理环境,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保密工作也越来越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现行的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强化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科技保密工作的研究,主观上增强人员的保密意识,客观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科技保密工作。

2 企业的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部最具有经济活力和重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拥有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及上百家国际知名企业在此投资,同时,民营企业持续蓬勃发展。沈阳的制造业、IT业等行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1 大部分企业具有科技保密意识,但执行措施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定的保密意识性,已意识到保护企业科技秘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定的保密制度,但真正采取措施的并不多,只是任其发展。在沈阳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下,高科技企业层出不穷,企业内部核心秘密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仍然存在这种不珍惜自身资本的情况,这对于沈阳市各个企业和沈阳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2.2 多数企业的保密制度不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保密工作的介质发生重大变化,已从简单的文字文件逐步演变为多种形式的存储形式,在方便存储的同时,泄密事件也更容易发生。人员流动增强,可控难度大,同时,保密制度建立不够完善,都造成了保密工作更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员工进行规范的保密教育缺失,致使员工对技术秘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保密意识不够强;

(2)技术秘密的管理规定制定缺失,对上互联网管理不够,造成对泄密隐患缺乏足够的认识

(3)虽然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但所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如与员工签定的保密协议不严格,没有与其商业秘密的被许可使用者签定保密协议;企业对外交往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等。

(4)人员流动大,监管困难,且没有制定相关人员流动对保密工作的防范措施。

3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保密工作情况

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单位,并且都有大量的科技秘密,但由于管理体系还相对比较陈旧。经调查,虽然发现这些科研单位和高校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点项目的管理和保密工作比较重视,同时也做了严密的保护。但在日常规范管理上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3.1 执行科技保密法规,强化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不够

部分科研院所在科技保密法规的执行工作中存在着贯彻不力、执行不严、重视不够等问题,阻碍了科技保密法规、规章的实施。虽然在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大部分的科研单位都加大了科技保密监督检查的力度,有力地强化了科技保密的管理工作。但在高校内部,仍存在对于科技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观念陈旧的问题。但由于高等院校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有关知识的传统观念和意识还只存在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的头脑中。不能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对科技保密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保密工作。

3.2 科研院所内部人员管理不善、人员教育不够;高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懂管理、懂科技保密业务的科技保密干部队伍,对科技保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广大科技人员是做好科技保密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但由于对人员的教育管理不善,沈阳市因人员保密不严而发生的案件屡见不鲜。由此,沈阳市的各个科研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人员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保密素质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校方面,由于大多数高校都是独立体系,管理工作仍然沿用老的行政管理模式,管理的各个环节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并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极易造成科技成果保护的真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已经无法做到完全的保密。

4 沈阳市科技保密工作的目标及对策

沈阳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金融、科教、军事和商贸中心,东北第一大城市,科技保密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加强科技保密工作的同时,更应明晰科技保密工作在新时期的目标和任务,紧跟时代步伐。

4.1 目标

1)紧紧围绕全市总体部署和国家、省关于科技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要求,完善科技保密制度和法制体系建设。

2)以制度完善科技保密制度、规范科技保密管理以及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为重点,采用创新的方法和理念,重点面向我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保密管理服务。

3)通过科技保密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本地转化转移,提升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在完善科技保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支撑和引领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对策

4.2.1 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工作管理体系

按照行政管理规范,加强对各区、县(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保密工作指导和监督,设立科技保密工作专员,加强日常培训和工作指导,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工作管理体系。重视大型科技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保密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要求按照科技保密法规规定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科技保密网络,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保密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4.2.2 完善科技保密法律体系建设

《科技保密法》作为国家科技保密法律的总纲,可以在形式和实质上提升我国科技保密法规体系立法层次,具有权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不断对科学技术的法律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立法的滞后性与科技发展的迅速性矛盾已经显现。目前,各项科技保密的法律法规多为科技部、国家保密局等部门所立,由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科技保密专门法律缺位,行政规章多,法律法规少,缺乏权威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结构不尽合理。

4.2.3 健全保密管理制度,规范定密工作

不断完善保密管理,如建立技术和管理人才档案,签订保密协议,制定保密人员管理制度等。研究规范定密程序,完善工作责任制,确保定密准确。既要防止定密范围过宽、定密级别过高的现象,又要防止定密不定密的和定密界限偏低的现象。按照“突出重点”的保密原则,建立定密专家人才队伍,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管理工作。

4.2.4 开展科技保密培训教育工作

一是,与科技保密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邀请政府保密管理人员和专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保密技能;二是,面对现代 通讯工具、网络技术、自动化办公设施带来的泄密隐患应该如何处理等具体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开展技术防范培训工作,及时将新的保密知识和方法教给大家;三是,组织开展保密工作交流座谈,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要注重保密教育,加强保密工作法制宣传,采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观看泄密事件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提高人员的保密意识。

4.2.5 加强保密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一是,加强保密设备的硬件建设,增加保密技术的研发投入。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管理,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措施。二是,加强保密软件建设,深入研究科技保密对策。加强对科技保密新形势下新问题的对策研究,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保证不泄密又便于工作”的原则,研究尽量在问题发生、扩大之前几十化解的对策措施。

4.2.6 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密管理工作

在科技成果鉴定方面,按照省科技厅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指导,严格按照鉴定程序开展工作,并与相关企业、高校和院所积极沟通,防止成果鉴定过程中的技术泄密事件发生。对全市科技成果进行梳理,查找点,建立科技成果保密档案,研究制定科技强国转化过程中的保密规范。

4.2.7 加强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保密工作的指导监督

4.2.8 明确保密范围及项目,科学设置保密级别,确立每个职务对应的保密义务,建立监督保障和奖惩机制,严格外来人员的驻留管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和合作的保密管理,注重对流动人才、离退休人员的保密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外科技成果时的保密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M].2010.

[2]贾兵.浅谈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对策[J].{H}改革与开放,2010,(02).

[3]新形势下的高校科技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19).

[4]PAEI管理角色视角下加强高校科技保密管理与防范能力的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2).

第5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一、加强法制建设,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档案的信息化已经到重要阶段,要在建设中不断地规范,及时制订各种相关制度,使之规范化、法制化。根据有关部门起草的有关电子文件原数据标准、档案数字化流程及相关数据格式等系列标准规范。在这一系列制度中,有必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制度进行规范。

1.建立系列档案信息化及相关的保密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既离不开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又离不了有关标准与规范。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平台的安全,要按照计算机系统建设中的标准规范来设计开发,更要参照档案领域有关的标准规范。第二,成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进行宏观调控,负责协调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要成立专门技术小组,具体负责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注意把好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关,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做到宽进严出。

2.增强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强化档案保密教育。

加强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增强教职员工保密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必须从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加强保密法纪律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同志的保密观念,要懂得如何依法保守秘密,怎样履行好宪法和保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保密义务,还要使他们了解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不履行保密义务及泄露国家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首先,要继续深入开展以普及档案保密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其次,要突出档案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通过在各级档案馆(室)部门开设保密法制教育课及讲座,进一步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观念,提高他们的档案保密法制意识和做好档案保密上作的自觉性。

同时,要大力宣传、认真执行科研档案保密法规,积极宣传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的先进典型,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档案科学管理是档案安全保密的基础

1.硬件设施配套完善是基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库房中的门窗应专门加固,可配备防盗门、门禁、铁质电动窗等设备,库房中还应有红外感应器、烟感、密码档案柜、灭火器、除湿机、臭氧发生器、碎纸机等设备,以达到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光、防虫、防霉和防污染的八防效果,确保档案的安全性。档案库房由专人负责,无关人员禁止入内。从档案保密的角度看,硬件设施是基础。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也是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档案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讲政治、讲原则,热爱档案事业。二是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业务熟练,独立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防止保密档案泄密。三是高度的敏锐性,绝密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无论在什么场合,档案人员都应做到守口如瓶,把保守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3.电子档案管理是新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都实行了无纸化办公,电子文件逐渐成为档案文件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档案管理工作也从手动管理阶段发展到使用档案专业管理软件管理阶段,管理手段上的变革,必然带来保密工作方式上的变革,是新的挑战。

第一,要构建档案管理网络安全体系。保障网络安全,一般可以通过隔断来自互联网的各种安全威胁,如防火墙系统防护和物理隔离两种方式来实现网络安全;第二要设立电子查阅安全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第三,电子档案一定要备份。

三、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促进体制改革

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是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档案保密管理和利用是档案工作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的统一体。在传统保密观念的影响下,档案工作作普遍存在轻利用重保密的现象,这使许多档案束之高阁、禁锢起来,变成了废纸,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的保密和利用工作,有利于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促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国芳.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促进继续教育工作[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第6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一、办公室管理的重要性

(一)办公室管理直接关系到上层领导的决策水平

决策是上层领导的主要职责,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而办公室作为辅助领导决策的主要部门,承担着为领导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和提供咨询意见的重要任务,提高办公室管理,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参谋咨询作用和耳目作用,为领导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促进和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

(二)办公室管理关系到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

办公室处于中枢的地位,全局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是否顺畅,取决于办公室这个“枢纽”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将会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枢纽作用,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沟通领导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整个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

(三)办公室管理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办公室承担着公文处理、会议管理、信息处理、印章管理、工作、机要保密工作、公关接待工作以及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等大量的日常性工作。这些工作繁杂琐碎,如管理不善,极易造成混乱,导致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而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办公室,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先后有序地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能够协助领导者迅速找出行政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办公室管理主要内容

办公室管理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自动化。

(一)制度化

办公室管理的制度化,是指办公室管理有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办公室的办事规程、行为准则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办公室人员的行为纳入管理规范之中,使办公室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前,应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制度:

1、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机关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其实质是明确办公室以及办公室各个科室的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划分每个岗位的权责,使办公室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必须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坚持职权责一致的原则,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岗位的权力、责任都要规定得全面、明确、具体,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以便考核。此外,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办法。对成绩优异者,要给予升级或奖励;对一般合格者,要鼓励其继续前进;对严重失职、渎职者,则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惩处。

2、会议制度。会议是传达指示、研究问题、形成决策、部署工作、总结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管理手段。研究会议管理规律、提高会议效率已成为当今一门新兴的专门学问,是办公室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搞好会议管理必须着重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建立严格的会议审批制度;二是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

3、公文处理的制度。公文的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强且细致复杂的工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文制度,提高公文质量,加速公文运转;准确、及时、安全、保密地完成各道公文处理程序,保证和提高公文运转的效率。

4、接待制度。迎来送往是办公室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办公室必须重视接待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接待制度,对接待的礼仪、规格、费用标准等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以便按章接待。

5、安全保密制度。印章管理和保密工作关系到机关和企业的安全和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印章管理制度、文件保密制度等有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和定期检查。

(二)程序化

实现办公室管理程序化的关键在于程序的优化。为此,制订程序时必须注意程序的可行性、有序性、系统性和简捷性。可行性即程序必须具体明确,必须以实际上能做到为前提。系统性即程序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主客观条件,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力求全面周到,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有序性即程序的各环节、各步骤之间必须按一定的次序前后衔接,不可颠倒、重复或错乱。简捷性即程序必须尽量简化,可有可无的程序一概删除。

(三)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为办公室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公文的处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办事效率,促使办公室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的管理转向现代的、科学的管理。这是办公室管理的重大变革。因此,办公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办公自动化在实现办公室管理科学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办公室自动化进程。

三、办公室管理基本要求

办公室管理有多方面的要求。就最基本的要求看,主要是办公室自身的队伍建设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一)合理配置办公室内部机构办公室处于行政管理的中枢地位,不仅是综合办事机构,而且是领导的参谋部,具有办事、咨询、信息、服务等基本职能,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如果办公室内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全、不合理或者素质低下,势必影响办公室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为了实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首先必须合理地设置办公室的内部机构和配备工作人员,使办公室有一支较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的精干队伍,以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办公室人员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办公室的工作头绪多、内容杂、联系广、综合性强,必然要求办公室人员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掌握办公室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努力做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的“通才”。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干练的办事能力等,以适应办公室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第7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大型保密文献纪录片《胜利之盾》是由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组织拍摄的,全片共12集,以保密工作发展为主线,展现了革命历史时期保密工作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党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增强保密意识、严肃保密纪律、筑牢保密防线的生动教材,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集体观看学习使我更深刻理解了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谈一下我在这次活动中所获得的一些感想。

一是强化保密意识。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 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言行上逐步养成保密习惯。对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把保密工作作为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加强对保密知识的学习。要将保密知识学习贯穿 于日常工作的始终,切实做到业务工作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跟到哪里。要进行经常性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守国家秘密的自觉性。注重对自身素质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都亟待更新,我们要适迎新的形势,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和安全的关系显得越发密切。特别是因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造成失密、泄密的事件十分频繁。在日常工作中,计算机存在的泄密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除了硬件方面存在劣势外,软件也有很多问题。例如病毒感染,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病毒输送到涉密计算机上,造成整个网络瘫痪,涉密数据全部丢失或传输出去。因此要求我们加强保密管理,在管理上狠下功夫,用管理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第8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面临众多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设计需求,难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和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困扰档案管理人员的难题。因此,文章针对加强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及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是以档案资源为对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手段,以档案工作为依托,以档案管理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档案信息社会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档案采集、保存、管理、开发以及利用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档案资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但是,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众多威胁,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安全保密、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就应该创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档案记录国家及其服务机构的重要历史活动,和一般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内容可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国际机密等,尤其是政治方面、科技方面、军事方面以及经济方面的档案资料必须进行重点保护,一旦不法分子盗窃或者篡改上述信息,将会对国家、社会以及民族等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和巨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加强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强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和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首先应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责任意识,以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上。同时,单位或者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资料保密课程以及行业发展形势培训,让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行业档案资料安全保密的手段以及新形势,不断提高其安全保密意识和技术水平。此外,还应该通过企业或者单位档案安全保密水平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薪酬相挂钩的方式,然后创建科学的奖惩体系,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并且档案管理效果良好,企业或者单位应该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的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相反则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能够充分的激发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显著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

(二)创建科学的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制度。制度是保证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关于档案资料安全保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空隙侵害或者盗窃企业或者单位的档案资料,增加了企业或者单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的难度。因此,现阶段企业或者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或者改造,更多地应用网络技术、计算技术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创建科学、完善的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于恶意删改或者盗取档案资料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惩罚。因此,我国应该不断的完善网络、计算机关于档案安全保密的法律法规,进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制度体系,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加强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注入一支强心针。

(三)加强档案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档案资料在传递的过程中并不是单个部门或者企业独立完成的,而是通过众多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的。因此,为了保证档案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必须做好档案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档案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防写技术和加密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档案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防写技术和加密技术,对于防写技术,该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档案资料设置成“只读”模式,在该种模式下智能通过客户端对信息进行读取,但是不能够对档案资料进行修改,采用不可逆的技术进行档案资料的保存,防写技术的典型应用为一次写入光盘和只读光盘,只读光盘只能进行信息的读出,不能够进行续写和删除信息,一次写入光盘只能一次写入,但是能够进行多次读取;对于加密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对档案资料进行加密管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密码技术是档案安全技术的核心,能够将档案的资料处于不公开或者保密状态,将机密的资料转化成乱码进行保存,这样即使档案资料被盗窃,没有相应的密码依然破解不了档案信息,现阶段,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常采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性加密技术和公钥密码算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性,同时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管理,以此达到档案安全、保密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红晶,白洪云.基层单位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1(5):24.

[2]王若璇.宿迁市档案局部署档案安全保密检查工作[J].档案与建设,2011(10):76.

第9篇:保密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电子档案;风险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绘图、计算、文档、购物、娱乐……它渗透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二十一世纪就是一个电子时代,计算机使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办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计算机储存了大量资料,形成电子档案,方便随时调取,节约了档案管理方面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对于加强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技术革新有着突出作用。不过,在具体的应用当中来看,电子信息档案也存在着缺点和问题,例如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在保管方面有着很大的风险。在防范风险方面,如果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和预案,那就会出现资料损坏、资料被盗的风险,保密信息外泄,网络受到黑客攻击,给国家或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用电子信息档案保存重要资料的时候,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要应用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

一、避免信息档案出现风险的措施

预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可预见或不可预见风险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提前的遏制处理,这是当前我们桂波风险的最好的办法,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更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主要措施有:

1、使用先进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杀毒软件,经常查杀,定期设置更改密码。

2、实施保密制度。为确保信息档案的安全,档案的管理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并且实行专人负责制,规定只有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3、及时进行防护。为了解决电子信息档案潜在的危险因素,设立专网管理,做到内外网分开工作,做好网络的防护,既能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和窃取,又能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对于一些存储介质进行严格监管,例如外界的U盘未经严格杀毒后,不准插入存储档案信息的电脑或设备里,以确保存储设备不被感染病毒,避免造成信息外泄。

二、缓解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

对于电子信息档案遭受到的来自外界的一些干扰,当务之急是要降低风险损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这样就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紧急处置,需要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修补,让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达到缓解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对于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来说,主要是采取制定必要的实施应变制度、灾难恢复制度、电子信息档案资产重置等措施,降低和防范电子信息档案及资产存在的风险问题。我们经常采用的风险缓解措施主要有:事前防范、事中终止、事后补救等三个流程。事前防范,主要是在预见出现风险前,为减少相关的损失而采取的一些制度、管控的办法;事中终止,主要是在风险监控中看到了有可能造成信息档案的泄漏的危险,及时采取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升级工作;事后补救,主要是在危险业已发生的情况之后,为了减少损失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而及时采取的处理解决办法。当然,对于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来说,不管是发生哪类的危险,都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信息档案的安全。

三、分散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流程中,我们经常采取的规避风险方法是转移策略,它在实质上对风险的一种分散,就是将风险转换到别的地方去,以此来把业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将损失降的越少越好。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转移,如:通过购买保险、外包或签署服务合同等做法。通过这样的风险转移处理后,就可以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变得简单易行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把危险进行分摊,层层设防,把住危险入口,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

四、评估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