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蝇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科学素养;新课程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素材,如何将这些灿烂的生物科学史应用于日常教学并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是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努力思考并认真实践的课题。
一、关于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
1.生物科学史概念的界定
生物科学史是以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轮廓,以科学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及事件为主线,用翔实的资料论述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生动地描述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高中阶段,我们无需对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我们关注的仅仅是教材中涉及的对我们理解知识有帮助的一些经典史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科学探索精神,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科学史教育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说过:“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这些工具,无论有形或无形,由一系列人物创造出来,以解决他们遇到的某些问题。”生物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科学前辈们的科学探究方法,以此来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反之,学生实施探究活动又为实践科学方法提供了切实的锻炼机会。两者互相促进,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科学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实践价值
1.灵活运用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引用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史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科学史料能够作为新课的引入,例如,在导入伴性遗传时,若教师引用教材中关于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可以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有的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以及科学前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这两个科学史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巧妙运用科学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史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推论总结等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如,学生学习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后,对于萨顿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这种科学方法存在局限性,即结论没有通过实验的证明,至此学生会有疑问如何设计实验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此时教师巧妙引入摩尔根的科学故事,摩尔根无论对自己的假说,还是对别人的学说,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学生阅读故事的同时感悟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同样,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酶本质等生物学知识时,都可以巧妙引用科学史,让学生领悟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等科学实验原则,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科学探究。
3.适时运用科学史,渗透科学研究精神
在教材中写入科学家的姓名和事迹,不仅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尊重和褒扬,更是对青年学生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科学家人格力量、科学态度、工作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启发与感召。
教育学生应该拥有怀疑的科学精神。摩尔根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确证过程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摩尔根在自己所进行的实验中没能取得类似的结果,他便对遗传定律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勤奋地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实验,当大量的果蝇实验结果确证了孟德尔的定律之后,他不仅承认,而且还发现了新的定律。
教育学生拥有探幽入微的研究精神。当克劳德决心把细胞内部的组分分离开,探索细胞内组分的结构和功能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认为把好好的细胞弄碎毫无意义。但是克劳德坚信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以上这些生物科学发展史中鲜活的事例,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悟与点化,进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生物科学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互动性 有效性
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体系复杂,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极其紧密的学科。因此,要教好高中生物课,教师就要把握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生物知识与自然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正确认识,并通过多边互动,达到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目前,不少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互动环节设计流于形式;生生讨论环节缺乏合理引导;互动形式单一等。所以,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就一定会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好多元化、多角度互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教师精心备课,打好互动基础
互动式教学理念最终要在课堂上实现,教师应抓好教学第一关,而第一关就是“备课”。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更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知识桥梁。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抓住高中生物学科体系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目标,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精心备课,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生物学习的活动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要格外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备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内容时,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备课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弄懂了相关问题,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等问题。我事先尽可能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能向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同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一,因此,备课时需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如基础题目:在20世纪初期,著名学者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 上;探究性题目:如果你不小心穿越了,你会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转化因子是怎样的物质呢?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教材内容、学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都考虑周全。同时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处理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心备课,为互动式教学打下好良好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则更是一门高技艺的艺术过程。“问题情境”是需要创设而生成的。那么,何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创设出来的一种不断探索新问题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共同学习者。而且,这种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灵活地解决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并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创设要有悬念,要能对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更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课内容时,在导入环节,我采取先播放一段相关知识的有趣视频,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我播放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你能写出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用交叉法),再让f1自交得到f2(用棋盘法)的遗传图解吗?”又如在小组竞赛环节,教师设计抢答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说清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有趣的问题,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使他们产生新的思维。
三、注重小组学习,倡导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小组学习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间的有效互动。特别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小组学习方式也不同。
例如,在教“人类遗传病”一课内容时,教师在讲完人类常见遗传病类型的知识后,再提问学生:“什么是遗传病?”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各小组便开始了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与此同时,学生间的互动学习也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把见解表述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从而实现语言、思维、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能从那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互动中,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四、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帮助。近年来,多媒体引入课堂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抽象、枯燥、难懂。学生更是听得乏味,学得被动。而现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所授生物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教学魅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实现了人机互动。
例如,在教“基因本质”一课内容时,DNA的分子结构是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组成 DNA的基本单位;二是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双螺旋结构是学生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之前, 教师多采用图片、文字并辅以有限的模型进行教学。而现在,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型课件,将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结构分解, 通过立体画面或立体动画,一步步演示“怎样由基本原料(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形成 DNA的基本单位”等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使用了课件,教师只需随着授课内容的推进,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在屏幕上呈现出相应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如白板、PPT、动画等,并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在人机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慌乱,要科学、冷静地看待问题。在平时教研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双方的认识和理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方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要互教互学,构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体。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真诚的交流与对话,使双方在互动学习、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课堂;班级活动
目前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理解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小、阅读迟钝、缺乏交流技巧等等。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这些问题,笔者采用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案,就是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教学。这是因为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十分丰富的,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总之,英文电影教学可以在各个方面促进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英文电影教学的优势
电影是最形象的文学作品,也是在细节上最真实的、最口语化的文学作品,英文电影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听力口语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料及语言材料,它能生动形象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特色。通过英文电影的观赏,学生不仅能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而且能很好地把握英语口语交际自发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由名著改编的影片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著的精髓,得到文学和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此外,英语电影引入课堂后,可以有效的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单向式的的导入,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往往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英文电影生动形象,有真实的语境和故事情节,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尽力去听,去揣摩,去理解。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所以说,英文电影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课堂。
二、英文电影教学的选择
在电影的选择上,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要特别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对教学没有太大的益处。合适的影片在语言和内容上既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也可以使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
此外,选择影片还必须注意影片所使用的语言。英文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灵活。不仅能表现出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语流现象,还呈现出英语中一些常用的习语、固定搭配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然后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最后到没有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
总之,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班级特点和影片内容对影片进行精心挑选。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渐完成从阅读理解向听力理解的过渡。
关键词:科学管理原理;工作效率;管理方式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93
一、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一)基本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制定一定标准并取代之前的经验法则;第二,精心地挑选员工,并进行培养,使其成为优秀者;第三,管理者要时常帮助和关注员工,给优秀的员工加以奖励;第四,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在工作和责任方面是均分的,两者要达到亲密友好地合作。
(二)基本内容。第一,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管理。对员工的实际生产率进行实验和判定,制定合理的工作额度,将高效率的动作保留,改善或去除无用的动作,从而使得生产率提高;第二,科学的选择员工。选择一流的员工,再将其培训成更加优秀的员工;第三,管理标准化。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以及作业环境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第四,激励性工资制度。对那些在符合标准的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定额或者超出工作定额的员工,给予较高的奖励;相反,如果员工没有达到要求,那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发放一张“黄牌”进行警告。
二、影院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操作方式不标准,影响检票的效率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他们并没有掌握正确、快速撕电影票的方法。众所周知,电影的票上面有一个自带的印痕,连接着主票和票据。但是一些新入职的人员并不能够合理的运用好这个印痕。第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较少,交流也比较少。一方面体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比较少:对于一些新入职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就是简单地叮嘱一下影城各种相关制度,将员工的工作内容陈述一番,就让员工上岗工作。缺乏系统、严谨的培训与教学内容,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慌乱、出错的现象。另一方面,上级领导传达的工作内容,原本需要与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完成,而管理者直接将工作任务推给了下面的员工。第三,员工对待工作不认真,有偷懒的现象产生。我工作的影城规定在影城的放映区内,检票口要求一名员工负责检票、广播电影开演信息;一名员工负责在通道里面发放3D眼镜和机动、一名员工负责电影的放映。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影城规定检票口处必须一直有员工把守。也就是说,在检票口的员工必须时刻坚守阵地,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否则不可以擅自离岗。相比较而言,在通道内的员工的工作就相对自由一些。在播放2D电影的时候,是不需要另一名员工发放3D眼镜的。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下,给了一些在通道里面工作的的员工偷懒的机会,有人就会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后场的休息室休息。第四,影城的鼓励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于兼职人员来说,工资待遇是1个小时9元钱,这与很多影城相比,的确少了一点。影城确实也有这方面的奖励,但是不够完善,经理给的承诺是可以免费看电影,但是前提是当你工作的足够优秀的时候。在这里所提到的“足够优秀”就是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概念,怎样的表现才算是优秀?经理并没有说清楚,也就直接导致了奖励机制的模糊和漏洞的存在。
三、相关建议
第一,纠正操作方式,提高检票效率。首先沿着压痕折这一下,然后双手分别握住电影票的两端,同时撕扯,以此取代自上而下一点点撕票据。对于这个,管理者可以亲自或者找优秀的员工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样有助于新员工加深对正确操作方式的印象。第二,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我认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亲民”,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同时,作为管理者,要时刻观察员工的动向,随时提出关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在新员工的培训方面,不能马虎。要提前做好严谨、系统的培训内容,强调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新员工们就不会因为一些突发的状况而变得惊慌失措。对于上级领导下发的任务,更要与下面的员工一起合作完成,不要把自己单独摘出来,要与自己的员工同享福共患难。第三,培养员工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对于员工偷懒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人员的失职。作为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员工工作的督察和教育,要做到定期的查岗。对于情况严重的,要加以一定程度的惩罚,比如扣除一定数量的工资或者直接开除等。第四,改善奖励与鼓励机制,将标准具体化、系统化。我建议影城应该制定出详细的的指标,制定出优秀员工的评价标准。这样一来,当管理者在奖励某位员工的时候,其他员工也可以根据优秀员工的标准来进行监督,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非议的产生,有利于促进这个团队的稳定与团结。同时所有的员工也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进行自我监督,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汉式英语 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更加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母语已占领了学生的思维阵地,由于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无处不在,致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汉式英语”。
一、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所谓汉式英语即受汉语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生硬的英语。在英语写作中,许多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但是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常常用中文思维模式来进行英语写作,大大削弱了书面交际的效果。
1.文化差异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而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是循环式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西方人写作时喜欢开门见山,把主要问题作为主题句在段首提出,然后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和制约,文章结构松散,主题论述不清,句子结构乃至用词等都带有汉语的痕迹。相当多的学生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将构思好的东西译成英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使英语写作过程转化为汉译英的过程。
2.语言因素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篇章、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导致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易出现语法错误及选词不当,从而形成汉式英语。英语与汉语的词汇并非一一对应,因此,英语写作时切忌进行一一对译,否则,不仅不能正确表达词的含义,而且还会引起误解。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其涵义范围也较广,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smart一词,在以下不同的句子中分别有不同的意义。
1)You look smart in your new suit.(帅气的)
2)She is a smart student.(聪明的)
3)There are many smart restaurants in this city.(高雅的)
4)He gave a smart blow on the door.(猛烈的、有力的)
二、汉式英语的常见表现形式
1.受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导致语法错误。
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在性、数、时态、语态、语气、句式结构及表达上与汉语完全不一样。汉语名词不分单、复数,可数、不可数,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等。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英语语言基本功不牢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正确、主谓不一致、指代不清、时态错误、语态错误、选词错误、语序错误、搭配错误、标点符号及大小写错误等。
例如:
1)He teach English at a college.
2)Grace is Mary’s good friend,she wants her to be her company.
3)Since you are here,therefore I can go now.
4)The boys can be divide into two groups.
5)Everyone has their homework.
6)If I can study abroad,I can better know the world.
英语与汉语在句式上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常写出一些无语法错误但不规范、不地道的英语句子。例如:“We don’t know that Christmas is coming.”(不知不觉,圣诞节快到了)。该句可改为:“Christmas is coming before we realize it.”再如:有的学生写到“Today is Friday.”该句应改为“It is Friday today.”
2.语篇的汉式。
英语写作模式与汉语不同,英语写作往往是开门见山,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首段,把段落的中心思想放在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直接切入主题。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写作习惯的影响,写作中往往采用“螺旋式”的方法,不直接切入主题,缺少主题句,使文章结构松散,缺乏连贯性,主题不鲜明。有些学生盲目引用成语、谚语、名言名句等,不善于用连接词,使文章条理不清,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套话连篇。
三、克服汉式英语,提高写作能力
1.注意基本功训练,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是语言的最根本原料和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进行交流。要想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否则,书面表达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费解的句子。可见,词汇量的多少及正确运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表达能力。然而,任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除了记忆单词外,还应结合一些词组、同义词、反义词来加强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运用这些知识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写作技能,而且写作技能也只有在不断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2.注意英汉差异,克服“中国式英语”。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都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习惯来组织英文句子的,因此,写出来的句子非常生硬,甚至令人费解。平时应注意培养用英语思维的意识,培养英语语感,同时注意英汉表达和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也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对文化教育重视不足,有些中国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在实际交流中却由于文化障碍而屡遭失败。比如,汉语中有“像老黄牛一样耕作”、“强壮如牛”等词,而英语则用“马”来表示:“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学习类似表达时,注意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双方的文化,而且有助于英语学习和英文写作。
3.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在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就无法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干扰,进行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从汉语思维过程转换为英语思维过程。同时注意培养语感,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培养语感。
4.恰当运用英语连接词。
英语与汉语的最大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非常注意用连接词来表达语法形式的完整,使句子更加严密,层次分明。恰当运用连接词可以使英文文章结构紧凑、自然顺畅。例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上句话中用了if这一连接词,使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再如:“He was angry,however he listened patiently.”(他很生气,然而他还是耐心地听着。)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词,句子显得比较松散、不紧凑,因为汉语是用句意把整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只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训练,掌握写作技巧,英语知识就会不断得到巩固,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铺路。然而,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勤写苦练,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式,准确连贯地用英语表达思想。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有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辛献云.翻译教学中的译文比较教学法[J].外语与翻译,2001,(2).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陶嘉炜.写作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 论英语新闻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新闻时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用语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原则及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礼貌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型情景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论Daily Report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应用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L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应用浅析 英文电影和歌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Widdowson, H. G. 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2]陈曦. 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闻战线. 2014(10):153
[3]高海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新闻时事英语的优势与可行性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585
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及应对工作的实践表明,很多地方性安全生产舆情事件或舆情人物、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和肇事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重要敏感负面涉安言论等,如果在事件产生初期,没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舆情应对和引导,极有可能扩大影响,演变成为全国性舆论事件,不但错失进行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还会给全国安全生产舆论的整体形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陷于被动局面,更不利于后期舆情应对工作的开展。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所有涉安企事业单位,要树立安全生产“大舆情”观念,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及其应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对待舆情、真诚应对舆情。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渠道,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密切联系群众,不但要转变观念,还应注重运用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方式方法。根据安全生产舆情监测分析以往经验,借鉴国务院新闻办等机构部门应对方法,我们应坚持并不断完善“四讲”策略。
第一,争取“尽早讲”。在安全生产舆情事件被曝光后的4小时内,舆情态势轮廓初现,整体可控性较好,是舆情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适宜第一时间表态,主动争取话语权,抢占舆论信息发酵制高点。
第二,必须“准确讲”。信息力求全面准确,真实可信,争取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第三,坚持“反复讲”。秉承积极主动、诚恳谦恭的处置态度,坚持在舆论发展与应对引导工作交织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瞄准合适时机,主动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样平台,消除误解、舒缓情绪、答疑解惑,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做到“持续讲”。及时持续披露安全生产事件或者事故进展情况和舆论关切,给人们以希望,直至公布调查结果,舆论平息。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作,既需要建章立制、科学规划、讲究方法、高效有序,又需要建设深化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文化来团结和凝聚推进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大局意识。一方面,以平等、积极、开放的态度,坚持信息公开,接受媒体舆论监督,主动与主流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友好的关系。与主流媒体建立联络沟通机制,推进日常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互动机制,进行安全生产宣教主题栏目创建,组织重大安全生产新闻报道;与主流媒体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上,发挥积极的沟通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密切联系群众,打通与民沟通联系的渠道。建立网络意见建议吸纳机制和网络监督机制,发动网民进行网络监督,积极采纳建设性意见建议。这样,发动媒体、网民等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巩固和谐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实现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安全监督,助力安全发展的互动循环。
一、要求教师首先适应新课改要求
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新课改的基础是教师,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1.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但自主学习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当前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其次,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再次,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并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计划。最后,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正视自己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评价自己和同事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澄清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
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
1.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得讲一些有关外语知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里的重要作用。将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说明学好英语不但可以为国家多做贡献,而且也是自己成才的重要保证之一。
2.消除畏难的心里定势。“一接触英语就头晕”,不少学生这样说,这就是心理因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以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揭开症结的盖子,告诉学生这是他们长时间的自我暗示产生的。如果有正确的积极的学习心理暗示,树立非学好英语不可、英语不难、我喜欢英语的信念,那么这种想法会逐渐消除。并且你会发现英语的确不难,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成功的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对合适的文章进行表演,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学唱英语歌,开展英语朗诵会、演讲英语、故事会等,使学生在表演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其中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三、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