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运营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结合钢铁物流运输特点,保证物流输运通畅
为保证钢铁企业的道路运输物流设计实现优化,提升运输效率,要结合钢铁物流运输的特点。主要包括:
(1)钢铁厂运输量较大,包括种类较多,且由于钢铁加工程序复杂,出厂的钢铁产品具有不同的性质,对运输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准确掌握需要运输产品特性。
(2)要完善道路物流运输,主要体现在实现产品加工与物流运输的有效对接,保证运输环节不影响产品质量。
(3)物流运输优化设计要考虑时间因素,即要保证材料运输供应生产应用,在运输距离上以及运输方式上做好优化协调,保证生产连续性。
1.2优化路径选择,把握准确方向
优化钢铁企业道路运输物流设计,将路径选取作为关键要素之一。要以最短路径为运输路线的主要方向,实现节约时间、压缩成本的目的。同时能够促进钢铁生产各工序连接的紧密性,提升钢铁生产效率。在路径选择和方向确定上要结合企业地理位置和工厂特征进行准确方向的把握。钢铁联合企业或工程项目必然有物料流、能源介质流、信息流、人流等进出工厂,但对运营成本影响最大的是物料的运输。因此,要明确两个基本方向,即指“大宗物料进厂的方向”和“大宗物料出厂的方向”。解决好了大宗物料的进出厂顺直、便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巨大运输量、运输方式的频繁转换对钢铁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1.3设计合理运输宽度,科学规划用地
在钢铁厂内进行道路运输物流优化,要确立合理的宽度,在规定标准下满足钢铁物流运输,同时保证工程管线设置以及相关防护设置。在进行平面布
置中,要设置好主要车间与动力涉笔的宽度,在保证管线以及道路足够能分布设置时,不应将宽度设计过大,目的在于减少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规划用地中包括钢铁厂车间布置与物流运输单位面积计算,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保证物流便捷,既能够实现节约用地,同时也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质量。
1.4优化物流通道出入口设计,实现运输连贯通畅
企业道路物流运输出入口位置的优化设计,是整体物流通道设计优化中的重要位置,实现出口、入口顺畅,能够大大提升运输效率,保证运输的连贯性和通畅性。运输出入口设计对钢铁材料进厂、出厂通畅性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关乎到运输的安全性,出入口除了运输材料还有人员进出,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出入口设计还要考虑周边交通的影响,当人流或交通流量过大时不宜设计,避免出现影响运输现象发生。同时要控制好出入口设计的数量,保证设计方案优化。
2结束语
在近日举行的2014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就首次展示了推动能效云的三大力量,以系统化思维破解数据中心能效难题。他表示:“构建能效云的关键在于聚焦云就绪、云能效和云持续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思维:云就绪关键体现在速度提升,这就包括加快速度运营,方便快捷应对变化,将自动化与IT同步协调;云能效则在于降低成本,包括最小化或延迟资本投入,优化运营成本,最大化机房可用空间等角度;而云持续的重点在于提高性能,专为用户所需的正常运营时间设计的产品方案,需要对正常运行时间进行维护和监控,可以按需部署供电制冷和IT,以及在各个环节应用节能技术等。”
这就需要用户对数据中心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不是简单地购置节能产品。在峰会上,施耐德电气为了充分落实云就绪、提升云能效和实现云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全新举措,涵盖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和认证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能效。
预制化方案落实云就绪
数据中心正在从模块化走向预制化,这是十几年前就率先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施耐德电气给出的又一前瞻性判断。为此,施耐德电气于去年年底收购了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领导者西班牙AST公司,并在创新峰会上正式推出预制模块化解决方案。“预制化方案显著改善了云就绪的现状,大大提升了云就绪的关键指标――速度。”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永哲认为:“由于它为用户简化了规划、设计、建设数据中心的过程,使数据中心的部署更快速、更可预测,同时具有与业务同步扩展、高安全性与高可靠性的特色。”
预制化与模块化都遵循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思路,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采用工厂预制方式,即在工厂完成数据中心相关基础设施的组装、连接和测试,尽量降低数据中心对场地条件的限制,减少建设现场工程量,从而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工程质量。此外,传统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常更多地强调设备级的模块化,这样很难提高整体可用性和能效。“甚至有的企业将模块化UPS就定义成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这完全是误解。”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大中华区战略市场部总监谢卫刚表示,“预制化数据中心系统的模块化架构,不仅集成了整个解决方案,由于工程预制因此还实现了数据中心工程的产品化。”这也成为从模块化到预制化跨越的高门槛。预制化数据中心需要在企业工程中转化为定制化产品,虽然现场施工难度大大降低,但是却加大了工厂生产和组装的难度,方案、产品、材质、组装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整体优化、评估和测试,这不仅需要企业对产品和方案有准确的把握,还需要企业对整体数据中心系统、工厂内部运营机制,调试与组装机制,以及客户需求与条件等有丰富的经验和咨询服务的能力。“不仅这种经验要体现在方方面面,技术细节的把握关乎整个系统工程,甚至小到一个特殊的螺母。”金永哲强调说。
预制化将IT设施加物理设施组成集成一体化的架构,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当属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虽然它的应用尚在初级阶段,但不少行业和特定环境对它都有强烈的需求。金永哲介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应用环境广阔:第一,企业数据中心需要扩容,但办公地点已经没有空间;第二,诸如石油开采等偏僻地区;第三,诸如武警部队等对数据中心有移动需求的场合;第四,环境辐射较强不适于采用一般机房的数据中心。最近的新趋势则是,在云就绪中对资金投入产出压力较高的托管数据中心用户,最希望分批按需部署,“边运营,边扩建”。比如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的国内首个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深圳云基地盐田港数据中心,第一期项目实际建设周期只有三个半月,建设速度快、成本低,质量却没有打折。据悉,全球更大规模的采用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仅施耐德电气就已经有近500个成功案例。
创新技术提升云能效
云能效重点在于降低成本,施耐德电气新推出的拥有创新技术的不间断电源和制冷产品在最小化投资,优化运营成本,最大化可用空间上可圈可点。
平衡高可用性和高效率历来是数据中心的节能难题,作为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与工业应用能效管理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Galaxy VM三相UPS则在这一点上迈出关键一步。它采用三种能效模式实现高可用性,成为市场上唯一使用三种能效模式实现高可用性并满足业务需求的UPS。其创新的ECOnversion超级能效模式可实现高达99%的效率,在达到双变换模式电源净化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创新性的模块化电池架构借助灵活的蓄能方式实现扩容和延长正常运行时间,从而支撑用户“边成长边支付”模式。而施耐德电气新推出的InRow 2代行级制冷产品则是新一代紧靠热源的创新制冷产品。它的最大特色就是“能效高、占地少”,据悉,它可降低单位制冷量投资50%,空间减少50%,并能随负载的变化而调整制冷量和风量,既满足制冷需求,解决了高热密度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制冷能耗。
在本土化研发上,施耐德电气和百度合作“天蝎”计划,研发符合行业需求的整机柜等定制产品。随着来自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渐成趋势,施耐德电气旗下APC还为此进一步加强研发战略。据来自中国研发团队的高级市场经理张亮介绍,去年施耐德电气旗下APC抽出各事业部和产品线的精英力量组建了“China for China”团队,做到协调集团内资源为中国客户定制产品,实现本土决策。今年下半年,将有不少为中国客户定制的产品推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云能效。
服务与认证实现云持续
关键词 集成式 生产性教学工厂 建设思路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22
On Logistics "Integrated Production Teaching Facility" Construction
SHEN Jianjun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Based on "teaching factory" concept, from the "integrated" system point of view,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lant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teaching research.
Key words integrated; production teaching facility; construction ideas; construction path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先生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新加坡国情创设的一种特别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我国自引入“教学工厂”这一概念,就将其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关于教学工厂的研究主要存在着:教学工厂对于“企业环境”的模拟大打折扣;教学工厂的建设定位于局部性、单一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没有从综合的、集成的高度来认识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视角,结合某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1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内涵
集成(Integration),就是一些原本孤立、相关性不强的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原有的分散和孤立状态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互为相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生产型教学工厂是在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一传统教学工厂建设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即生产真实的产品或向社会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真正的企业环境。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场景可概括为:职场化教学环境、项目化教学内容、工作化教学方式、流程化过程管理、产品化教学成果、规范化组织学习、企业化组织管理、高职团队无界化。①
物流专业“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内涵是该教学工厂的建设不是物流专业单一实训基地的建设,而是要结合某校机电、机械和信息三大强势专业,共同组建综合实训基地。该基地通过引进工业级别的设备设施来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从而模拟现实中制造企业产、供、存、销这一完整的工业链条,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在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发挥供和存的功能,通过提供仓储服务,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产业化,为学生学习、实训,教师科研、实践提供平台。
2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思路
现代化工综合实训教学工厂属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全流程的具备真实生产工艺、工业流程的实训装置、学生可实际动手操作的模拟实操的实训教学工厂,实训教学工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生产物理化学现象和真实生产场景的虚拟生产性工厂。该教学工厂的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按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设置实训岗位,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并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性教学工厂。
2.1 集成的思想
区别于传统教学工厂在建设上只考虑一个专业的发展、封闭建设的模式,集成式教学工厂在充分考虑某高职学院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三个强势专业,借鉴三个专业的人力和设备,统筹规划、综合布局,从而推动物流专业的快速发展。该物流教学工厂是在综合实训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产能的匹配、信息系统的衔接、设备设施的衔接和标准的统一,另外,还要遵循可持续以及柔性的建设原则。
2.2 生产车间与实训室融合
所谓生产性教学工厂,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真刀真枪地完成学习和实训。所谓车间,即是在上级下达生产指令后,要分析各类经济技术指标,要全盘考虑既定生产量生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并把这些条件以合理的方式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开展车间的生产活动。同时,还要根据工段、班组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偏差,优化、改进车间管理工作,构建和谐而稳定的生产秩序。通过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使得产学一体的教学环境能够得以实现,教学工厂既是教室又是生产车间;既能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又能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让学生实现学做合一,做到车间与实训室融合。②
2.3 项目与产品融合
教学工厂要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在生产过程中边做边学,构建属于自我的过程性知识,掌握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使教师的技术更新与企业同步更新,生产人员与教师一同参加生产与项目研发,做到项目与产品融合。另一方面,在允许的条件下,企业自愿提供成熟的项目资源与学校共享,通过资源分享和经验总结给相关师资团队,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数据分析后,由师资团队根据企业业务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抽象、提炼,分解、完善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由浅及深,逐层递进,并通过合理设计,使之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努力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并且乐于学习的教学项目。如物流教学团队可以参与到物流企业仓库出、入库流程优化升级改造项目,配送中心、供应链升级、优化或再造项目等,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项目的实施,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坚持科技成果积累与共享的“无界化”理念。
2.4 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武装教学工厂的教学环节。为提供完全现实的“企业环境”,就要研究企业的运营方式。要将现实企业中对于人、财、物的管理方法引入教学工厂。如,人力资源管理,要仿效企业,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员工的特点将之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还要制定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和升迁提拨制度;物资管理,要严格仿效企业的流程,使物的流动在企业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做好记录和档案;财务管理,要制定规范的记账、审核、审计、出纳等制度。总之,在企业中为提高经营效益,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使每个部门不能局限于最大化本部门利益,而是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所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管理知识和形成企业管理经验,做到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2.5 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产品的生产并行存在,通过订单为智能工厂提供采购、仓储和JIT配送服务。学生作为准员工覆盖生产的全过程,既完成了企业的产品生产,又实现了学生的教学实训。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项目开发和定岗实习等环节,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直接获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应根据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相衔接,并覆盖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渗透,实施产学融合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
3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路径
3.1 基于企业环境的软硬件建设
基于真实企业环境建设的理念,与企业技术、管理骨干一起制定职业技术领域各项能力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验、训练、实训和实习四个阶段渐次递进,按照实单项、单元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实训与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规划生产型教学工厂中软件、硬件设施,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厂化教学环境。③软件包括引入企业的典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职业生涯规划、物流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各方面制度;硬件包括,创设真实的生产和办公环境,配备工业级别的生产设备、设施,装备工业用信息系统等。
3.2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设计
教学工厂的建设结合某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学院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与组合,与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专业共建综合实训基地。基于物流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景,应在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教学工厂应以供应链管理的载体,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如BARCODE、RFID、电子标签、自动化立体库、快速分拣设备、AGV、机械手、倍速U链生产线等,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以及投资经济的现代物流工业级别生产实训基地。
3.3 基于职场环境设计
依据典型物流企业或者第三方仓储企业的岗位进行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训场地的环境设计与布局,在设备配置、工位布置以及环境陈设上与企业相对应,并制订相关工厂化管理制度,如有必要可使学生着工装,模拟真实的生产现场氛围,创设逼真的职场环境。另一方面,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应邀请企业专家、企业高层、行业管理人员一起,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双方交流洽谈会,或以论坛沙龙的形式,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搭建供需双方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生产生活、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3.4 基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实践技能匮乏,缺少企业实践经验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顽疾。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环境不足的问题也就变得更加棘手。于是,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推行所谓“双师”型教学团队以适应这一要求,但实践证明其多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应具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经验。生产性教学工厂的运行,教师可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研究工作中,不单单能提高科研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切实提高教改能力。④
4 预期效果
(1)创建真实的企业学习环境。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工厂,从而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学。(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性教学工厂把企业真实的设施、任务、环境和项目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实训环境是模拟的真实的生产环境,这样在实训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教科书上所不曾讲授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问题,(下转第54页)(上接第44页)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通过智能工厂项目,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在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提供仓储服务,同时又融入了典型的仓储作业流程和各种规章管理制度,能够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运行模式,学生在其中生产所掌握的知识和锻炼的技能必定是企业真正需要的。(4)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诸多原因,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通过教学工厂,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实践学习过程。
5 结束语
总之,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和“关门办学”带来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较好地解决,从不同办学主体的共同利益出发,更好地整合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办学资源,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称职的、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希望通过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建设与实践,在专业建设、课程综合化改革、综合实训项目开发、顶岗实习、服务社会、技能竞赛等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注释
① 谈慧.物流专业“学习型教学工厂”建设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9(11).
② 滕碧红,张源峰,宋丽,苏李果.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关键词 资源共享 轨道交通 车辆 检修
中图分类号: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00-00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内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到网络化运营阶段,“资源共享”这个在地铁建设初级阶段并不突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因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新建地铁的城市,在起步的阶段就把资源共享的研究纳入到线网规划中。
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也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最为重要的运营设备,不仅其购置费用在项目建设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运营中管理维修费用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因此,对于车辆检修资源的共享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课题中有重大意义的一个环节。
本文基于对国内已形成成熟地铁线网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车辆维修模式的分析,提出轨道交通车辆大架修资源共享的思考。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模式
2.1车辆维修模分类及适应性分析
按照地铁车辆维修制度来分,地铁车辆维修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计划性预防维修制度;另一类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维修制度。
1)计划预防性的维修制度。这是目前国内各城市地铁车辆检修普遍采用的模式。可概括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这种检修模式是国内大铁乃至地铁传统的检修模式。
计划性预防维修制度是强制性的预防修理,由于该修理制度应用较早,并经过大铁多年不断的充实、细化、完善,已经成为国内应用成熟的修理制度,并经实践证明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客车的安全技术状态处于良好之中,因而成为我国地铁车辆大架修的传统检修制度。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维修制度。这是一种理念更为先进的检修模式。它以故障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测,确定各机件的最佳维修时机。其维修方式称为状态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维修制度要考连续定量分析和检测机件的某些技术参数、状态数据来决定维修的时间和范围,适用于可监测的缓慢渐进并对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故障。其优点是按需施修,有利于充分发挥各零部件的工作能力,提高维修的准确性、有效性,使维修工作量和人为差错减少。由于该维修方式对检测、分析及人员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推广使用中受到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工人技术水平的限制。
目前国内地铁车辆的检修制度仍以计划预防性维修制度为主,随着相关自动监控、测量、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可靠性越来越高;产业工人的技术能力和素质越来越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状态修逐步在国内地铁零部件检修中出现,成为地铁车辆检修制度的发展趋势。
2.2 国内车辆维修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地铁车辆的维修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经验,虽然随着车辆及车辆检修采用新技术,车辆检修周期不断延长,但采用的基本车辆检修制度仍然是按运行里程和时间进行预防性“计划维修”和列车发生故障的事后“故障维修”模式。
2.2.1 北京
北京地铁目前由两家公司负责管理,分别是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相互独立,但均采用传统的根据里程和时间进行计划预防性维修的方式。
北京地铁采用的是厂修与架修分修的体制,即成立车辆厂专门承担地铁电客车的厂修任务;电客车的架修及以下修程则由各线车辆段承担。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对地铁电客车检修工作统一规划综合平衡,组织制订和修改电客车检修有关标准、电客车厂修、架修、定修及验收范围。审批厂、架、定修年度计划和加装改造计划。
各运营分公司负责所属电客车的列检、临修、月修、定修、架修等修程工作;负责安排厂修车辆的返厂、接车工作;负责所属电客车修程后的技术状态确认工作;负责所属线路更新车辆的验收工作。
2.2.2 上海
上海地铁车辆目前采用的是大架修合修的检修体制。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地铁1号线以来,车辆的运用检修基本上是依照车辆供货商建议的维修保养计划以及参照国有大铁路的检修模式,按照定点(在车辆段)、定时(按运用时限或公里数)、定量(不论车组技术状况如何,一律按检修规程进行分解、检查、修理、组装、试车、竣工交验)的方式进行。
随着上海地铁线网规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计划预防性检修体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电客车的安全技术状态处于良好,但其无论从经济成本、技术成本还是管理成本上来说均存在越来越难以适应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发展的问题,车辆段的场地、设备以及人力等资源使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车辆检修的规模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地铁对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体制进行了改革:
(1)建立状态修和均衡修相结合的检修体制,实现故障部件换件修和大型部件集中修。
(2) 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和维修工厂,实行地铁车辆大(厂)架修集中修。
(3)地铁车辆除大(厂)、架修外的其他修程以换件修为主,零部件集中修。
目前,上海地铁在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和维修工厂,实行地铁车辆大(厂)架修集中修以及实行部件集中修的构想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其根据地铁车辆的不同供货商,分别与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负责各自生产的电客车的大架修工作。同时,将同一供货商的部件也集中到一处进行大修。
2.1.3 广州
广州地铁目前也是采取传统的计划预防性维修的模式,分为一般性维修、架修和大修。一般性维修分为日检、双周检、月检、半年检、年检、临修等修程;以走行公里数或使用年限为单位进行架修和大修。
广州地铁采用的也是大架修合修的检修体制。由于采用了A、B、L、APM等4种车型,线网分别针对4种车型设置了4类大架修基地,分别承担各自车型的大架修任务。
对于车辆部件计划维修,也借鉴了国外铁路大部件换修的维修经验,考虑线网性部件的集中修。2006年,广州地铁新增了电客车轮对维修基地和车辆部件维修车间。随着近期运营总部组织构架的调整,零部件集中维修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甚至已拓展到整个地铁系统包括车辆以及其他设备系统相关通用零部件的集中修理。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的思路
3.1地铁车辆维修模式选择
根据当前国内外各城市地铁线网的建设特点,对于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从当前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的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部分故障无法检测的风险,从安全性考虑,计划性定期预防维修目前还应是主要的检修方式。同时,可根据运营实践,对定期维修的修程逐步进行调整;建议考虑研究建立辅助维修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管理车辆维修计划、人力及设备配置、配件与材料的补充、维修资源利用,尤其是要进行维修技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为确定更为合理高效的维修模式积累数据基础。
2) 从各城市地铁规划线网中车型选择和远期线网规模来看,越来越多集中于A、B型车,且线网的规模都比较大,具备设置专业化维修工厂的条件;但在地铁线网形成相当的规模之前,应考虑维修厂的建设时机。从已设置大修厂的北京和上海来看,无论是北京地铁所采用的大架修分修制还是上海地铁所采用的大架修合修制,均是在线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进行调整。
3)相较而言,大修、架修合修的体制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修建地铁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所采用的维修体制,大、架修合修的维修体制主要是根据当前地铁车辆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地铁规划建设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地铁车辆目前普遍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车体材料,大、架修实质的内容差别不大,配置的检修设备大多可以通用,因而采用大修、架修合修制有利于提高检修台位和检修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大架修列车的取送数量。
综合考虑当前地铁的车辆技术水平和各城市地铁线网规划的规模,笔者更倾向于推荐采用大修、架修合修的维修模式。
3.2地铁车辆检修基地设置的思路及分析
对于线网的车辆检修基地设置有如下三种思路:
1)线网分散设置检修基地
线网分散设置检修基地,即根据线网规模,设置多个检修基地,每个基地分别承担3~5条线路车辆的大架修任务;每个大架修基地均配置完备的车辆及各零部件检修场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2)线网集中设置检修基地
线网集中设置检修基地,即在整个地铁线网中集中设置一处检修基地,负责全线网车辆的大架修任务,在该基地内配置完备的检修资源。
3)线网“分散-集中式”检修基地
所谓“分散-集中式”设置,即根据线网规模,综合考虑大架修车辆的取送数量和路径分散规划数个检修基地,负责大架修车辆整车的分解和组装工作;另外,根据车辆零部件的检修特点,在各检修基地内分别集中设置某一类或几类两零部件的检修基地。
对上述三种车辆检修基地的设置特点分析如下:
分散设置大架修基地的方案在上海、广州等城市早期线网规划规模较小时采用的方案。同时,该方案更适用于线网中车型较多的情况。典型的例子如广州,存在A、B、L、APM四种车型,因而相应的规划了四个装备完善的大架修基地,且A、B型车的线路规模庞大,甚至还要考虑其第二大架修基地。该方案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了车辆大架修的检修资源,能很好的适应对地铁线网建设周期长,规划调整变化大的特点,尤其是线网规划的车辆制式选择变化较大时,规划车辆基地的调整对已实施的大架修基地影响相对较小,灵活性高。其不足之处是在远期线网运营规模增加后,车辆检修的设备、技术人员等分散于各车辆基地内,资源共享程度有限,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不利于提高整体的检修效率,保障修车质量;同时,每个车辆基地都要配置整套的检修设备和技术力量,资源重复配置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上海、广州对这种大架修设置方式也在进行优化调整。显然分散的大架修基地设置难以适应地铁资源共享的发展要求。
集中设置大架修基地的方案资源共享的程度最高,也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员技术水平,有利于保证修车质量。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适应地铁线网建设周期长,规划调整大的特点,尤其是要形成相当的规模效应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检修能力得不到利用,容易造成资源闲置。从应用上来看,采用大修、架修分修的体制更有利于实现这种模式。典型例子如北京地铁。北京地铁因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基于当时的车辆技术水平和耐候钢车体材料而确定大修、架修分修的体制,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沿用并充分利用既有的条件。随着当前地铁车辆技术水平的发展,车辆普遍采用的是不锈钢或铝合金车体材料,车辆大修、架修的内容除了拆解修理程度不一样并无太大的差别,大部分检修设备都是共用的,即便是大修、架修分开修理,大修厂里配置的很多设备在架修段里同样需要配置,因此,大架修分修的意义不大。此外,大架修集中于一处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车辆架修的周期和停修时间均比较短,线网形成规模后,架修车辆的取送数量非常庞大,需频繁占用正线的非运营窗口时间,影响正线日常检修维护作业,因而势必影响到线路的服务水平。因此,线网集中设置一处大架修基地难以满足地铁车辆检修的需求。
“分散-集中式”大架修基地设置方案,即车辆大架修整车的分解、组装以及车体的检修分到线网设置的各大架修基地内,而车辆零部件的检修则集中于某一处基地进行。随着线网规模的增加,车辆零部件的专业化、规模化维修是提高车辆检修效益,保证检修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车辆基地检修资源共享理念的具体化实现。目前,包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地铁线网运营,有多个分散大架修基地投入使用的城市,也在积极调整,利用既有条件逐步推行车辆零部件的集中检修基地。广州地铁在2010年在5号线的车辆基地内建成线网轮对压装中心,负责全线网车辆轮对的分解、机加工、压装等作业,并逐步考虑线网车辆空调、电机、车钩等大型零部件的集中维修基地。上海地铁根据地铁车辆的不同供货商,采取与车辆供货商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负责各自生产的电客车的大架修工作,并将线网中既有的大架修基地分别划归各合资公司管理。同时,将同一供货商的部件也集中到一处进行大修。
从各城市地铁规划线网的规模和采用的车辆制式以及地铁线网建设时序特点综合分析,采用“分散-集中式”大架修基地设置对线网规划的调整和建设周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也能较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因而在各城市地铁建设资源共享的研究中值得予以进一步深化研究。
4 结语
本文提出“分散-集中式”检修基地设置的思路,是对地铁线网实际运营过程中的一次总结,期望能够给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同仁一个借鉴,从优化地铁资源配置及对地铁线网建设周期的适应性之间找出平衡点,以便更好的增加地铁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苏志才.地铁公司地铁车辆架大修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 刘韶庆. 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分析及建议[J].中国铁路,2012(5).
[3] 赵彦峰.广州地铁车辆维修体制优化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4):43-46.
[4] 邓少强.浅论地铁车辆维修体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4):12-13.
[5] 于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资源共享的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石油化工;总图运输;设计
1、总图运输设计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内部的建筑形式比较繁杂,所以在对其进行总图运输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厂址的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还应该对建筑物的布置规划以及运输线路和管道线路的设计进行严格的规划。而总图运输所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并且知识面还应该比较广。另外,设计人员还应该具有比较灵活的思维以及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在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时间,历史条件,工艺发展情况以及经济收益要求和环保质量要求等各个方面。而众多的设计人员当中每一位设计人员都具有自己的思想与设计思路,这就容易造成设计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差异性。总而言之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对整个总图艺术设计工作进行全局性的组织与协调,并且具有超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设计出最科学合理的方案。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一个合理的总图运输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与施工,总图运输设计对于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要性。
2、总图运输设计基本特点
2.1、动态性
在设计工作当中遵循动态性特点,也就是要按照企业的总体规划来对各个方面的设计工作进行规划。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搜集相关信息,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工厂情况的设计方案,进一步使得总图设计规划更加适用于实际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2.2、时空性
时空特性也可以称其为弹性设计,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空间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对时间的考虑。空间关主要包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超越某个限定时间得延续和总体的经营方向。时间观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模块所具有的灵活性。在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弹性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设计方案的灵活性以及其对于外界各种影响因素的承受,努力进行一定的预算和设计。在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对其弹性特点的设计,可以更好地确保整个企业生产运营的伸缩性,这样即使工厂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可以有一定退让的余地,并能进行灵活的处理。
2.3、参与性
参与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干预,另一方面是其在设计中相互之间的共享功能。其中所说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肝郁,主要指的是总图运输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经济,技术,社会以及政治等各个学科参与,在这些学科在运用的过程中既是相互不可分离的,又是彼此独立,彼此促进的。共享功能,主要治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业主以及其他更格方面的影响因素都会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当中,对其信息进行共同的分享。
3、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
3.1、总平面的布置
总平面的布置,主要是指对,石油化工企业内部建筑物的位置以及道路交通线路的规划。在总平面布置过程当中除了要充分结合具体工厂的实际条件之外,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对总平面布置的时候还应该与工艺流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因为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物流的方向。充分利用好总平面布置的机会,对工程的各项内容以及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除了上面所说的内容之外,总平面布置还应该对交通运输物流进行重点考虑。由于各个装置之间都具有物流关系,所以对于每一个装置都应该基于相对比较准确的定位。这里所说的物流既包括了物质运输还包括了信息流通和能源的运输。肯定有对这些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调节与衔接,才能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在布置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人留与蠖留俩者之间应该相互保持独立,并且还应该不断优化原料的进出和产品的组织以及系统管廊的布设,从而有效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3.2、竖向的布置
所谓垂直布置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和建筑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场地的自然立面。在一般的设计中,竖向布置非常重要,需要满足现场排水系统和运输线路等方面的要求。竖向设计需要考虑地质和地形等因素,经过优化和最终确定。站点建设的必要性并非全部在规划的预期位置,实际的地形特征都不能完全满足场地布局的要求,需要结合自然地形,给予一定的改造。
3.3、交通运输设计
在对交通运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后的特点以及货物流通的方向,还有交通运输量和交通运输情况等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充分的结合。所选用的技术应该具有很强的安全性能以及实用性能,并且其所话费的运输费用还要比较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在对交通运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运输设备,运输线路等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一定的考虑。
总而言之,总图运输设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运营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对总图运输设计工作的完善与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图运输设计水平。
作者:田静 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海松.石油化工企业电气安全设计分析[J].化工管理,2016,30:138.
推荐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信局,赣江新区经发局:
为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挥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现开展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荐工作,请你们认真组织,严格遴选。各设区市、赣江新区推荐项目不多于5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不多于1个,请于7月30日前,将2021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荐汇总表(附件2)、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申报书(附件1)各1份及电子版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附件的电子版可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jxciit.gov.cn/)下载。
联 系 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处 吴斯
联系电话:07910-88916367(传真)
附件:1.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申报书
2.2021年智能制标杆企业汇总表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9日
附件1
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申报书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20 年 月 日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
一、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成立时间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外资 其他
单位地址
法人代表
姓名
职务
联系人
姓名
职务
手机
上一年营业收入
万元
上一年利润
万元
所属领域
有色 电子信息 汽车 航空 建材 纺织 食品 石化
生物医药 装备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其他
企业简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市场等方面基本情况,限500字)
二、内容简介
(简要阐述企业近年来实施智能制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述、技术内容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等,限4000字。)
1、总述
2、技术内容
-----总体架构
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的整体架构,各部分模块主要功能,系统整体集成情况等。
-----主要技术路线
应描述合理清晰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建设方案,技术方案、通信网络架构、系统集成方案;核心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及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
-----技术难点与创新点
-----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取得的成果
-----国内外同行业对比
3、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三、相关材料
企业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围绕智能制造的相关专利、标准、软著等(产品专利和标准、软著不需要提供)。开展自评,如实填写自评表。
企业自评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选项及说明
企业自评
总
体
规
划
战略规划
是否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规划
未规划、部分规划、详细规划
企业内部是否有落实智能制造战略规划的考核指标体系
没有、部分考核指标、详细考核指标
智能制造是否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有无智能制造生产线(规划、建设、已投入运营)
有无智能产品(研发、试制、已投入市场)
2018-2020年,平均每年智能制造相关投入占比
请提供百分比。
智能制造相关规划投入(包含购置设备、人员经费等)占企业总投入的比例
组织
企业决策层是否有智能制造领导者
是、否
企业是否设立专门的智能制造管理机构
是、否
雇员技能
是否识别了发展智能制造所需要的人员能力
是、否(有相关规划、设计、需求等文件)
企业是否设立专门的智能制造工作岗位
是、否(有相关规划、设计、需求等文件)
企业是否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机制
是、否(有相关规划、设计、需求等文件)
创新能力
2018-2020年,平均每年创新投入,制造企业研发人员、经费占比
1)企业创新研发人员人数/企业总人数
2)企业创新经费投入/企业制造业总投入
2018-2020年知识产权,制造企业专利、软著、标准数量
专利数量,单位个
软著数量,单位个
标准数量,单位个
协同创新能力,是否进行产学研合作
是、否
效
果
评
估
2020年全年平均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平均产量/人员工时
2020年运营成本
制造成本。主要是指为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辅物料、煤水电、机器折旧、工人工资、生产期间产生的废品损失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各种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近3年平均产品研发周期
包括项目立项、启动、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迭代时间
近3年,新产品平均研发月数
2020年全年平均批次产品不良率
不良品率=(不良品数量/批次产品总量)×100%
2020年全年平均能源利用率
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耗总量/生产总值
单位产品能耗
单位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生产该产品的能源消耗总量(当量)/合格产品产量
层
级
水
平
智能装备
产线自动化率
产线自动化率=产线主要设备中自动化设备数/产线主要设备×100%
是否采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的创新应用
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未采用、采用1~3种、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应用工业机器人台数
单位:台
应用智能装备总台数(含工业机器人)
单位:台
核心设备智能化程度,设备是否具有自感知、自控制、自诊断、自优化等智能功能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核心设备是否具备数据服务能力,包括远程监控、远程操作、远程诊断、设备数据分析等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具备人机协同功能,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间的实时交互与协同操作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核心设备和监测传感器是否具备联网能力,自动在线采集设备状态关键数据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基于实时的采集海量设备状态数据,提供设备故障监测和预警方法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提供、使用维护维修专家知识库,实现了设备状态自诊断、标准作业指导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网络基础设施
是否采用工业互联网系统与设备
包括:基于IPv6、4G/5G移动通信、窄带物联网、短距离无线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设备与系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融合多种新技术的工业以太网;覆盖装备、在制产品、物料、人员、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的工厂无线网络等
未采用、采用1~3种、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企业生产设备实现数字化采集、联网数量
单位:台
车间设备互联互通比例,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设备总量的比例
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率=车间内联网生产设备数量/设备总数×100%
核心装备数据接口开放度,可提供标准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够实现与制造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情况
核心装备开放率=车间内数据开放的核心设备数量/设备总数×100%
是否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采用相关网络安全系统与设备
未采用、少部分采用、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数据管理
运行管理数据应用情况
数据管理包记录方式(手工、电子化、联网管理)
采用的智能制造支撑软件情况
包括:设计、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未采用、采用1~3种、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是否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应用工业互联网、VR、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数字化车间数量
单位:个
车间计划与调度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否能实现均衡化混流生产;对于按单设计生产,能实现按瓶颈资源优化排产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设备有效利用率
请提供统计数据。
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车间计划和执行过程是否实现无纸化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企业ERP系统,应与其生产计划等模块相集成,实现车间生产计划的自动接收和反馈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技术准备时间更少,排产效率更高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计划、物流、车间班组等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协同工作效率更高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计划执行进度能是否实时跟踪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工艺执行管理
是否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仿真软件进行产品工艺规划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车间调度的信息系统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生产监控的信息系统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生产制造过程与现场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质量检测与控制精细化的信息系统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车间工艺执行管理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质量控制和追溯
全面采集生产过程质量数据和产品质检数据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提供可视化质量监控功能,能够对质量异常做出处理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对潜在的质量隐患发出预警、对生产过程能力做出评估与计算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具备质量正向跟踪和反向回溯的能力,形成全生产过程质量档案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建立质量判定与评价指标体系,对生产质量进行分析、对比与评价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建立质量改进经验库,跟踪质量改进过程,形成质量改进记录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生产物流管理
具有安全防护设施、人机交互系统、先进物流设备、物料编码感知设备、物流应用软件及数据库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关键数据统一编码,自动感知识别,进行传输、保存和利用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车间所有数字化设备采取统一时钟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精益物流方案使物流批量与工艺指令相匹配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库存管理方面,实施跟踪物料所在的位置、数量和状态,实现库存移动自动化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对物流管理人员操作过程设计防错(防呆)措施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智能决策
供应链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能够集成,根据订单与库存自动生成采购计划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能否实现计划排产、生产调度、生产运行等集成,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决策手段,优化、反馈、调整生产过程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决策手段实现精准营销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智能设计
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是否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离散型)
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是否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流程型)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采用智能制造支撑工业软件
包括:设计、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未采用、采用1~3种、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是否实现产品设计的模型化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建立模型知识库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网络设施
是否具有工厂级数据中心,或是否有规划
没有建设规划、已有规划、在建中、建设完成并运行
是否采用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未采用、在规划、已采用、采用并推广
是否建立工厂级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采用配套网络安全系统与设备
未采用、少部分采用、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安全环保
建立企业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建立安全培训、风险管理等知识库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实现全过程环保数据采集监控;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可根据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危险源动态识别和治理;建立环保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排放分析预测预警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安全数据综合分析实现生产安全一体化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能源管理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的数据采集和计量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实现设备系统能耗的动态运行监控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具有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与其他系统数据结合,实现能源的动态预测和平衡,并指导生产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工厂内纵向集成
车间与ERP实现数据自动上传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ERP与车间实现数据自动下达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采用工业互联网系统与设备
包括:基于IPv6、4G/5G移动通信、窄带物联网、短距离无线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设备与系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多种新技术的工业以太网;覆盖装备、在制产品、物料、人员、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的工厂无线网络;工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与设备
未采用、采用1~3种、大部分采用、完全采用。
是否实现产品服务数据库、用户使用习惯数据库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数据库集成及数据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工厂间互联互通
网络就绪情况(离散型)
企业内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全部生产设备数量
关键部位数据传输情况(流程型)
企业内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部位数量/全部关键部位数量
是否具有技术手段能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价值链集成
工厂是否实现与供应商信息系统集成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工厂是否实现与销售商信息系统集成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工厂是否实现与物流商信息系统集成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软硬件集成情况方面,是否基于协同开发/云制造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软硬件系统的集成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智能服务
是否提供生产产品的远程监控、远程操作、远程诊断、远程升级等服务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提供生产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生产产品的客户数据、市场数据能够改善生产过程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是否提供生产产品的预测性维护服务
未实现、部分实现、大部分实现、全部实现
填写说明:根据实际情况,按指标选项说明如实填写,如“未实现”、“大部分实现”或“是”、“否”,或按要求填写百分比、单位数量等。未采集或者未计算请填“无”。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二〇 年 月 日
附件2
2021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
序号
推荐企业
联系人
联系方式(手机)
1
2
3
4
5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训工厂;运行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校中厂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46-04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校办产业优势,创新“校中厂”运行模式,有效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对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社会发展需要,遵循“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注重品质、充实内涵、改革创新、办出特色”的工作方针,以“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为己任,以“培养学习型、员工式、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愿景,以“打造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不断完善“校中厂”运行机制,构建了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实训工厂”模式,有效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一、内涵界定
“实训工厂”是将工厂的环境与项目引入学院,在学院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真实的实训生产场所,使学生得以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将“实训工厂”界定为:针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可开展技术服务而建设的实训生产场所。“实训工厂”具有独立的法人性质,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服务活动。具体而言,“实训工厂”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实训工厂”具备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生产实训中学习锻炼专业技能的教学属性,集中体现教学做一体的特点;第二层次,“实训工厂”具备促生产、讲经营、重效益、产利润等方面的企业属性,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岗位工作相对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第三层次,“实训工厂”具备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上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科研属性,注重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二、“五位一体”的功能分析
“实训工厂”既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逻辑起点,又是实训基地发展的高级目标,其功能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导向性的作用。
教学功能。“实训工厂”按照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教师利用具体生产任务,把整个生产流程中所需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的新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生产功能。“实训工厂”实现生产与教学的合一,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生产的各道程序、产品生产的要求以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在实习实训中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训工厂”自身的造血功能,保障可持续性发展。
科研功能。“实训工厂”为企业提供种类多元的科技服务,承接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项目。通过应用课题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成为向社会提供将技术创新教育转化为技术创新实践的平台。
培训功能。“实训工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对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选拔性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承担对学生或受培训者相应职业技能的鉴定考核工作。
示范功能。依据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企业在市场体系中的实践运营理论,使实训、生产、科研同步进行,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以高水平、高质量、高品质为建设目标,在同类院校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的功能。
三、“学院主导、工厂主体、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实训工厂”模式,实施“学院主导、工厂主体、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即实行学院直接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及领导班子成员由学院聘任;工厂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实施企业化管理,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不断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面沟通联系,实现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政府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到“实训工厂”运作中,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专业设计和课程开发,保证专业职业性和课程应用性;学院依托“实训工厂”完成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的任务,并借此实现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的有机衔接。
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实训工厂”坚持“教学实训、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全面实现“八个合一”,即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生产车间与实训教室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
四、“项目导向”原则下的教学改革
(一)项目实施
“实训工厂”教学项目以真实的产品为载体,通过把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调查分析,得出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制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在承担真实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全面落实教学计划。通过项目开发和项目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能培养和承担生产任务相协调,形成合理科学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实训工厂”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二)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及认知水平的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训阶段。第一学期:进入“实训工厂”之前,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岗位认知;第二学期:正式进入“实训工厂”,半工半读,实现学生身份转变;第三学期:加强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训,强化岗位适应能力,完全顶岗实习;第四学期: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开发;第五、六学期:除日常性的生产实训之外,学生参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及技术服务。
(三)管理考核
对于学生在“实训工厂”实训情况的考核,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劳动纪律、实训态度、平时作业、实训报告成绩以及最后的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考核按5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训工厂”对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给予资金奖励,具体金额根据产生的效益而定。
五、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成本控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行为。“实训工厂”的生产运营,需要对其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范围内。为此,“实训工厂”科学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形成了一个多环节、多流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事前评估。以全面了解内、外部环境以及生产运行状况为起点,进行深入评估和详细诊断,对效益成本率进行重点分析。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导向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大、性质重要的环节重点防范。
可行性分析。对成本控制方案进行综合考量,突出可行性分析和测试。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仍把效益成本比率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
方案实施。注重事中控制,不断对比成本控制实施情况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进行实时纠正。
事后评估。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事后的总结、归纳,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下一环节成本控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六、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ISO9000族标准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由美国国防部于1989年率先提出,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主张通过对一个个过程、一个个步骤、一个个阶段实施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持续的变革和改进实现高质量。另外,在质量管理领域还有一个标准,即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监控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监控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标准。ISO9000族标准和全面质量监控在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有十分相似的特点。二者都强调针对相互关联的所有过程进行严格规范的指标性监管,进而为一个组织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完善质量监控的框架和指南。
“实训工厂”构建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成预期目标,必须贯穿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参照ISO9000族标准,对整个行为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为此,“实训工厂”质量管理,从规划总结、规章制度、管理岗位、实训教师、学生发展、设备设施、运行效果、信息建设、安全卫生等9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着手,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三个步骤进行全过程管理。第一,策划评价活动。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评价活动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组织人员对“实训工厂”质量进行评价。第二,实施质量评价。对照各级评价指标和构成要素,对“实训工厂”进行具体的评价测算,得出评价结果。第三,形成评价报告。根据评价数据和相关资料,形成简明而准确的评价报告,并定期对质量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七、建设成效
学校在服务区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四个服务”理念指引下,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实训工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服装实训工厂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近200万元,构建了与服装生产过程相呼应的“理实一体、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为一体的运行模式;下设的雀之灵工作室、制版工作室、样衣试制工作室以及拥有的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是面向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工艺训练与创新训练的实践教学平台;内设的市场营销部、技术部、生产部、行政事务部、供应部等部门,支持工厂的内部运营;通过与杭州富豪时装有限公司、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有效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年产值达800万元。
机械制造实训工厂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1200万元,以“定位准确、方法合理、过程保障、效果可见”为总体建设思路,按照企业实际的产品订单和生产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变阶段化实践教学为系统化实践教学,变经验性技能培养为策略性技能培养,实现了课堂环节与实践环节、工厂生产任务与学院教学任务的有机融合;与国家电网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电器精密零部件、矿山机械零件等生产线,实现了利益共赢,年产值达300万元。
参考文献:
[1]林小兰.专业群教学视角下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1(4):55-57.
[2]周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107-109.
[3]杨丽芳.“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1(12):176-178.
[4]赖永辉.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J].职教通讯,2012(3):75-77.
[5]余志雄.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及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6):302-306.
[6]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7]王娜.企业质量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8]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9]卢美.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Factory in School” Runn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Training Plant” Construction of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REN Wen-jie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1, China)
太古饮料集团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内地最大的合作伙伴,在内地有7家装瓶厂。上世纪90年代,太古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遇到了一系列管理难题:竞争激烈、企业增长放缓、客户经常抱怨缺货、生产和库存也时常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节假日或不期而至的炎热天气带来的突发订单,常常使得太古饮料措手不及,要么短缺运输资源,要么库存已空,这些情况导致客户满意度不断下降。
此外,由于太古饮料在内地实行多点制造策略以服务于不同区域市场,产品类别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采购、生产和配送的管理复杂度开始加大。而“买得到、买得起”是他们的原则,他们认为,如果在任一消费者想购买产品的地方断货,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损失。1999年,太古饮料在杭州的装瓶厂开始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之旅。
在他们看来,如果货架上空空如也,消费者会失望离开,并心生不满或转投竞争对手,从而影响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而库存过多或不平衡,又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带来产品货龄老化、产品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时采用的变革方案是从需求管理入手,建立基于销售预测基础上的供应链计划管理体系。
一、流程先行
太古饮料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首先在杭州装瓶厂展开D&OP(Demand & Operation Plan,需求和营运计划)项目。这个项目通过推动10大流程,建立了一个基于需求预测管理的供应链计划流程。过去,太古饮料没有需求预测这样的职能,部门之间也没有适当的数据交换,通常是生产、销售、储运工作各做各的业务计划,彼此没有协调。
历经两年的D&OP项目实现了太古饮料供应链计划管理的标准化运作流程。在杭州实施完毕后,太古饮料将这个标准化业务流程推广到其它6家工厂。这个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太古饮料在这几家装瓶厂形成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文化。此外,还在各厂分别建立了供应链计划中心,主管整个工厂运作的预测和计划,再以这个部门为引擎,将采购、生产、工程和储运部门整合为统一的供应链部门。
经过几年的流程再造,太古饮料各工厂在拥有相同的标准业务流程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工厂与工厂之间的生产代加工,实现整个系统的产能最大化。之前,太古饮料在内地的7家装瓶厂各自运营,没有一家工厂能生产出全系列产品。有的工厂只有PET瓶生产线,有的工厂则只能生产碳酸饮料。因此,在变革的第二阶段,太古饮料从整个集团的角度出发,增加了一个中央规划功能,于2002年成立了太古饮料集团供应链计划中心。这个中心的第一任经理黄纵苇说:“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整个集团的需求和库存以及产能状况,以统一的规划预测做出最经济合理的资源分配。”
太古饮料集团供应链计划中心作为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产物的新部门,是整个集团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中央配送计划的协调单位,通过运用各种预测工具和计划方法,他们要确保太古饮料各分支机构产生正确的销售预测,进而协调供应链各部门的运作,以期达到运作成本效益的最合理搭配。
二、平台的力量
几年来,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的经验证明,供应链的转型是以流程为主导,而不是以软件系统为主导。因此,在经过3年的流程变革后,太古饮料才出于建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的需要,引进了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JDA的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先进规划与排程)系统,建立了一个整合的系统平台,从而支持整个太古集团饮料市场区域整合的规划与协调。这是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的第三阶段。APS系统令太古饮料拥有了追踪及预测顾客需求的功能,使他们对产品流量的调整更加精确,并有助于降低存货、提高交货效率。
理论上讲,JDA的APS系统是利用IT及规划技术,如基因算法、限制理论、作业研究、系统仿真及限制条件满足技术等,在考量企业资源(主要为物料与产能)、限制条件与生产现场的控制与派工法则下,帮助企业规划可行的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排程计划,以满足顾客需求及面对市场竞争。一般而言,有效的APS系统可以让规划者快速结合生产信息(如订单、途程、存货、BOM与产能限制等),作出平衡企业利益与顾客权益的最佳规划与决策。
三、APS系统发挥出色源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从某种意义上,APS系统帮助太古饮料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模型,不但能够预测短期(3个月)市场需求,也能预测中长期(18个月)市场需求;并且还可以综合库存信息、采购周期、采购规模效应、生产周期、生产产能限制、配送网络限制、运费等各种因素,生成成本最低化的短期生产、采购和配送计划,以及中长期的产能规划,供管理层做决策参考。
自从2003年底完成APS系统实施后,太古饮料的需求管理已不再是由工厂计划部门运用软件工具进行简单的短期预测,它成为贯穿企业整个供应链、产品开发、技术战略、服务支持和组织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的短期和长期的需求预测与管理。一般情况下,给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突发性地做一个基于新需求的新计划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它极可能带来组织上的浪费、混乱和停工。这种负效应使得企业即使面临市场改变,也会因可能发生的破坏效应而不敢重新计划。但有效的软件系统,就能突破这种局限。
其实,每个产品每天在某个区域产生的销售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不同地方,人的需求、消费习惯和购买能力,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指标。因此,为了确保预测的精度,太古饮料的供应链计划在每个预测计划里,都会同时提供4个可能的场景再进行分析,以提供不同情况下,这个预测可能波动的范围。这样,摸索把握关键的管理控制点,在信息系统中配入合适的业务原则,使他们的需求预测更加精准。
在一些人看来,负责任的企业经营和成功的经济效益是一矛盾体:似乎大额的收益总是以蓝天、绿树为代价换来的,汽车产业尤为如此,但这两者同时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因此,在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几天,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责任和选择,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恪守着自己的选择。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表示,在过去的30多年中,除发展汽车业外,环境保护、培训和环保技术等也是重要的工作,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大众汽车集团企业策略的基石。
肩负低碳责任
更高效、环保的经济模式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但是汽车行业这一转变如旭日初升时的晨光,已逐渐显现出来。倪凯铭表示,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在中国,这象征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良心。
在过去的数年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向中国引进了蓝驱技术系列,与2005年相比,大众汽车车型的整体排放降低了超过20%,不仅尾气排放量降低,而且油耗也在不断减少,倪凯铭表示将继续降低这一指标,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在致力于为顾客提供价格合理且技术成熟的量产电动车。到2014年这一目标就应该能够实现。“作为负责任的伙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希望以此帮助中国降低石油进口的依赖。”倪凯铭表示。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制定了22条环保准则,通过实施这22条准则,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实现了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生产”,达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每间工厂从规划之初就将环保确定为基本方针,并在遵循集团“22条环保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摸索和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绿色行为准则”。
在中国,为促进绿色出行和降低碳排放,大众汽车不久前再次提高了投资额度。到2016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合资企业将在中国总共投资140亿欧元,这些投资将用于新一轮的产品“攻势”。
建设绿色工厂
财富和经济的成长为环境带来了新的负担,每一次增长都会环境带来“副作用”。在美国曾经如此,在欧洲曾经如此,如今在中国也一样。倪凯铭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汽车企业需要一个面向未来的、长远而明智的计划。大众汽车集团很早就为其全球的工厂制定了这样的计划,现在正在各地工厂、尤其是新工厂内贯彻执行。几个月前刚开始运营的美国查塔努加(Chattanooga)工厂就是一个例子:在涂装车间,采用了一道新工序,使其内部电耗和热耗分别降低了42%和85%。这是一种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并且也应用在了最近建成的成都工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