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道德品质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品质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品质内容

第1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首先,思想道德品质十分丰富而广泛的内涵,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本身就与思想教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说到思想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道德品质观主要侧重于社会责任性和关系性的范畴,主要指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敬老爱幼等方面,这的确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狭义的范畴。实际上,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不单是给儿童以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因此对儿童的性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些因素同样也是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它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性学习,总是与相应的品德密切联系,影响到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

第二,小学数学课程本身也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存在着的十分密切的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总体目标中就规定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就是数学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说明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本身就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从农村小学实际的状况来看,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西部农村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它除了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之外,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包括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也要求农村小学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单纯地走学科教学的路子,还得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在进行数学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还得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必要的正确引导。

第2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不仅融于各门学科之中,还具有系统完备的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具体地说,《品德与生活》是通过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乐纳自己,从而为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及关注的问题和产生的烦恼,使小学生能享受到健康、安全、愉快的生活,能够积极地、负责任地、有爱心地生活,并能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道德教育应该是弥漫于整个学校教育生活之中,并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延伸。换言之,我们应该从学生道德生活来观察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将书本中道德理念认识与生活中道德品质的形成有机而紧密的结合起来,防止受教育者言行脱节或形成双重人格。

一、在教学中,重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

教材是一种文本,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教材所提供的文本,而是对教材中文本进行扩充与创新——从现实生活出发构建或补充新的教育内容。即要充分利用社会中蕴藏着的内容鲜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素材,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好素材收集进我们的教学中,把及时发生的重要事件等内容补充进我们的教学中,从而打破文本教材的限制。因此,我们要以负责的眼光和态度,从实际出发,随时把那些能够鲜明地反映本地特点,具有时效性的素材作为对现行教材的补充和完善。

二、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道德制度建设与宣扬,形成规范的道德体系

道德理念认识转化为现实的道德品质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要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必须加强道德制度建设与宣扬,也就是将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求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并进行宣扬。

三、注重道德评价功能,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

孩子的行为需要得到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以激励正确的,指出错误的。因此,在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之后,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道德评价体系,即根据道德制度的要求,对行为做出一种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例如,《我的劳动感受》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学之后我们结合生活建立一个对劳动和劳动者认识的评价体系表:

通过评价表的填写来检查并促进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增强学生道德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不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违道德要求,就一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就不能融于学校、家庭、社会。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合乎社会道德评价的行为,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追求。

四、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和检验道德品质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只有在真实生活的经历中,学生才能明辨是非、判断对错、分清善恶。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经受风雨,在磨砺中成长。

第3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所有银行从业人员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也是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内容的外化、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意识就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表现着从业人员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的作用相互关系。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部结构。

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职业道德品质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就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为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人民银行的地位是中央银行,是所有其他银行的典范。所以,在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方面更要很严格的要求。

第4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影响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足以证明人才的培养是一件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而幼儿期则是一生中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敏感,好学,模仿能力强,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只有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幼儿今后活动的正常进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能否继续繁荣富强的希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的需要。

我认为目前我国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学校,家庭,传媒。

一、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育事业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的构成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应有之义。但是,在学期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没有明确提出道德教育这一概念,也没有专门论述道德教育的领域和目标,只是在“社会”这一部分中才见到一些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学校把幼儿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了幼儿德育的长期性,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教幼儿道德道理的时候都是通过讲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通过说教完成,而实际上,幼儿只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所以我认为,在强调“以德治国”和大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今天,幼儿教育对道德品质教育的忽视现状必须加以改变,对幼儿道德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加强对幼儿道德发展特点和教育方略的研究,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师,幼儿具有向师性特征,老师的说话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在影响着幼儿,幼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相对又较长,所以不免会模仿老师。因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向幼儿显露出人性的真善美,引导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孩童的第一任老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体,在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做好榜样,就拿我的邻居为例,因为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十分恶劣,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同样十分恶劣,甚至不准许爷爷奶奶吃饭,说是浪费粮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正由于父母行为的不注意,父母道德的缺失导致了孩子没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传媒的影响

在网络,电视盛行的今天,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幼儿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传媒对他们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电视,广告,影视,还有新闻。许多人认为幼儿还小,根本看不懂听不懂,其实不然,许多时候,孩子能够理解影视片中的行为,甚至会模仿学习里面的台词,动作。因为:幼儿道德的发展有赖于认识的发展,而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比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这些动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若这些事正面的报道,或是健康的影视作品,宣传的正道思想也就罢了,若有什么不好的给幼儿看去,甚至学习,这回事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幼儿接触到的传媒信息,多做一些公益广告,从众多节目中筛选出主流文化思想给他们观看,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的道德品质素养。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现代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必须结合学校,家庭,传媒的特点,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互相统一一致,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幼儿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一关键时期,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 幼儿品德教育专栏 2004 (11)

[2]阮慧琳.《试论幼儿道德教育方略》(J) 黄石理工学院报 2007 (12)

[3]姚丽娜.《浅谈影响幼儿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J) 课外阅读 2011(6)

[4]金蓉玉.《幼儿到的教育关键在于养成—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 (J) 西部法制报 2010(1)

第5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育;德育教育;优秀品质

德育教育与传统教育学科不同,它不以向学生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对于学生优秀品德的一种培养和提升,是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一种心灵锻造。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教师们往往将教学的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等方面,而减少甚至忽略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质上的熏陶和塑造,因此,面对这种校园德育现状,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给予德育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和提升。

德育教育包含的范围较广,它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从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加深自身对于上述诸多方面的理解和体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完善自身人格,锻炼自身的道德意志,使学生能够形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良人生格局。那么如何更好的展开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成为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由于德育教育与传统教学学科有着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学科差异性,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德育教育的教学重点并不是某种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优秀品质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实现自身人格、品质等的培养和提升,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该加深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摆脱自身在教学理念方面对于德育教育的偏见和狭隘理解,扭转自身的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放在一个合理并且合适的位置上,从而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和有效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学科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突出的便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种专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科成绩的提高,但是,由于缺少对于学生的必要德育教育,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道德上的缺失和人格上的缺陷,从而影响学生人际交往和未来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德育教育则是将教育重点放在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上,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和人格魅力的养成,对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感知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其次,德育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需要学生们真正的参与进来,跟随教师的思路不断进行心灵上的净化和道德上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德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投入教师所进行的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的讲授,但是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它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讲授和讲解之外,更需要学生切实参与其中,抒发自身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才能深入的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洗礼。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应该转变自身在德育课堂上的位置,使自身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德育教育氛围,使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面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在面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举出的例子时,学生能够积极的给予回应,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和沟通渠道,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德育教育接受水平,发现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德育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在德育教育的素材选择方面,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现有教学材料中的教育素材,同时也应该扩展自身的德育素材贮备,与时俱进,以最符合时代要求,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自身良好的德行。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尤其是语文教材和政治教材,其中除了包含大量的学科专业知识之外,更蕴蓄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和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对这些教材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整理,挖掘和解析其中隐含着的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在讲授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达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人生经验,分析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将学科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德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讲解文本知识的同时,将知识和德育相互关联起来,使二者产生一种相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感知其中蕴含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文化。

第6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关键词:国学;幼儿教育;道德品质

作者:温福碧(贵阳市乌当区青茁幼儿园,贵州贵阳550018)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很多文化都深深的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无形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而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精神内涵之深厚,对每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指引性。而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相应的引导,所以,将国学教育引入到幼儿教育中,以促使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确,只有使个体产生了道德情感,才能引起个体的共鸣,进而推动其道德品质的提升。而在国学当中,“礼”对个体道德情感的陶冶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礼”去提升幼儿的道德情感。其实,在国学中一向十分重视“礼”的培养,甚至将礼作为个人最基本的修身要求,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就曾提到:“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由此可见,“礼”对个人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而除了“礼”之外,“乐”同样也对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积极的熏陶作用,在《孝经》中就曾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至于“礼”和“乐”有何不同,在《礼记》中曾有解释:“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由此可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形成。

二、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道德意志

所谓道德意志,就是一个人自觉的调节行为,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的确,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情感的认知和体验,还需要道德意志的支撑。所以,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要利用国学去增强幼儿的道德意志,以促进学生德道品质的形成。至于幼儿道德意志提升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方向,去进行幼儿道德意志的建设。

例如,何为自觉性,就是指一个人自愿执行任务目标的程度,其内在表现为责任心,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其实,对于幼儿来说,自觉性相对较低,毕竟有年龄的限制。但通过国学当中的一些熏陶和渲染,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自觉性的增强。比如,在《弟子规》中就有一些相关的叙述,比如在面对长辈时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在面对他人时的“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等。至于坚持性,就是要让幼儿经得住风吹雨打,毕竟幼儿不能一直活在成人的保护之下,要使其即便在相反倾向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观点,不被私欲所征服。比如,《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孟子》中的“独善其身”,都是在渗透这种坚持性。而自制力主要就是强调自我控制,这也是道德意志形成的关键,毕竟,如果不能自制,又何谈意志。比如,《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在强调个人的自制性,要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三、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道德行为

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最直观的体现,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以使幼儿避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利用国学教育去提升幼儿的道德行为,同样是国学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第7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1.1以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中指出,教学内容时效性差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教材更新慢、时效性差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难以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相关联,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针对教材更新时效性特点进行教案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时事等内容,提高教学内容时效性、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1.2以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基本规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

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改革内容及改革方向必须满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性。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基本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目的。以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更加科学。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现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特点为基础,根据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职业发展需求。

1.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分析

在现代素质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符合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特点明确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素质教学需求。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重点,并通过教学活动以及典型案例的讲解、社会热点的评议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习惯,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4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应转变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开展教育改革,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论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针对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转变,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1.5以课程体系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针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弊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通过多样性课程优化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为重点,强化隐性课程教学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法,运用隐性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2以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指出,环境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的作用,构建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渗透性,培养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并通过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及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文明高尚的品格,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结论

第8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侧重财经法规知识的教授,而在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大多属于理论教学,缺乏实际的案例,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距离我们“品质优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会计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鉴于以上现状,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单独的一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二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侧重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实践体验,从而使理论教学显得空洞乏味,影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翻转课堂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教学的意义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成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对学生课下学习时遇到问题的解答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使学生重构学习过程,即由原来的课上学习、课下吸收内化转为课前学习、课上吸收内化。通过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难以培养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技能。

学生通过翻转式教学,可以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团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启发,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适应性能力方面,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分组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行业通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和智力特点,可以把教学内容设置为四个模块:一是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主要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和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体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二是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际工作中一些具体的案例和设置特定的工作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创新能力和组织、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提升职业修养;三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的途径,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加强会计职业修养;四是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的机制,促使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鞭笞违反道德的行为,褒奖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并发扬光大,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道德环境。

3.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模式和手段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其次,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分析完成该任务的关键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课堂进行分组实践,教师从中进行答疑和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做出总结,亲身体会和感悟理论知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通过课堂、多媒体以及相关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

4.考核方式

本着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的原则,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另一方面是学生课前学习、课堂实践等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共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核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统为来源,采取闭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三项成绩平时以百分计算,期末折算总评成绩。

参考文献:

[1]付铭建.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在专业教W中的实现[J].吉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2]钟莉.模块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

究――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J].现代经

济信息,2015(16).

[3]邹真华.关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讨[J].

职教论坛2011(14).

第9篇:道德品质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方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科目,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渗透性,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表达了中华民族谦让友爱的传统美德;在的事迹中,展现了中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舍己为人、舍生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许多展现中国人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文章,都生动形象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好,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非常方便,也非常重要,它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完成小学德育任务的需求。

(一)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

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身边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好的榜样和各种方法,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