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专题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XX区《教育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发后,我校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对****专项斗争中发现的涉及教育系统有关问题开展认真梳理、摸排问题线索,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根本改善,保证师生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1、学校成立教育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XXX同志任组长,由学校XXX、XXX同志任副组长,其余行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协调和资料收集整理。
2、对照整治内容的五个方面逐条认真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并设立24小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家长和师生的监督,同时公布区教委公开举报电话。
二、加强宣传发动,认真开展第一阶段的整治活动
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全校平安校园水平明显提高,师生安全感不断增强,消除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杜绝校外社会人员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首先我们于2020年10月13日中午召开了教育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与会人员95人,实到90人,会上XXX同志阐述了开展这次教育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会议要求每位教职工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同时举报涉及学校的涉X涉X线索。其次是要求各位班主任按照要求认真布置到各班自查自纠,并校园内外进行地毯式的摸排线索。发现线索立即上报学校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三、明确职责,联合督查,认真开展第二阶段的集中整治行动。
10月16日至10月29日,按区教委专项整治方案的安排,由学校组织对校园周边进行了地毯式的督查,督查制度、责任制的落实和宣传教育等情况,健全完善防范XX势力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斗争和整治成效。通过摸排全校没有收到XX线索。
1、好的方面
(1)制度健全,学校基本都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发现线索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
(2)通过校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全体师生法制意识,学会了保护师生自身的合法权益,还校园一片净土。
(3)震慑了不法分子,起到了普法宣传作用。
四、下步工作
1、继续做好宣传举报工作,收集线索,做到整治工作常态化。并巩固好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发现问题线索,立即上报打击。
2、提高师生发现校园周边涉X涉X线索的能力,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在举报涉X涉X线索同时做好自我保护,学校也要做好自我保护方面的培训。
总之,校园涉X涉X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一定齐心协力,由几个部门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侵入学校扰乱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学校全体师生的普法宣传,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自身保护意识,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确保学校和谐平安。
关键词:语文;专题读写;策略
本文是《苏派教育在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成果
G633.3
一、专题读写的意义
专题读写提倡读写的主题化。这是相对于教科书中单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的,其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长度、宽度与厚度,是单篇文章阅读所无法实现的。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综合同一主题下的多篇文章,找到各篇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联想等能力,进而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来。
1.专题读写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但是碎片化阅读会产生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等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同一专题的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专题核心,能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便于学生将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应用到写作实践中来,更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2.专题读写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专题读写是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读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以专题为轴心,把阅读与写作向学生生活的诸多领域拓展延伸,关照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整体能动、网络式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自觉追求读写一体化的生活语文。
1、读写专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题读写。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有了兴趣,读写专题的实施才能有所保证。教师要在专题写作实施之前,进行有广度、有深度主题阅读,这样才能驾驭课堂,得到学生的认可。
专题读写,目标明确而集中,容易形成聚焦性思维,有利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二、如何确定专题读写
1.基于教材的读写专题
围绕同一内容拓展阅读,就是把内容相同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确立专题。如笔者在讲授《六国论》(苏洵)的时候,把《过秦论》(贾谊)、《六国论》(苏辙)、《六国论》(李桢)、 《阿房m赋》(杜牧)提供给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学生会发现,由于他们的立场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同一历史事件在他们的笔下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比较一下他们在确立论点、选择材料、组织论证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对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围绕同一写法拓展阅读。笔者在教《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时,尝试突破教材原有专题“精神支柱”的束缚,另辟蹊径,从小说的写作技法角度确立读写专题。结合《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麦琪的礼物》等篇目,引导学生把握这位小说巨匠作品中的主要写法: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同时借此对记叙文的写作进行对应的指导,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基于整本书的读写专题
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这与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启动中小学生阅读工程,但从高中的推荐书目来看,以高考文科名著阅读篇目为主,功利化倾向明显。
如从古今中外的大量名著中选择了《复活》(托尔斯泰)、《九三年》(维克多・雨果)、《罪与罚》(陀斯妥耶夫斯基)、《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一九八四》(奥威尔)、《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倾城之恋》(张爱玲)、《寻找家园》(高尔泰)、《乡关何处》(野夫)、《三体》(刘慈欣)等作品,分若干阶段组织专题阅读。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通过阅读指导、阅读交流、汇报总结等课型,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阅读、讨论、赏析,探索并总结写作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在汇报总结课上,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令人眼前一亮。
3.基于某个作家的读写专题
杰出的作家,写出的是众生相;而敏锐的读者,也能读出人间百态。如果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力和创作风格,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把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都通读一遍,这对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很有用。当把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后,就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主题化的阅读,充分利用范文,从范文中得到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反复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真正做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
参考文献:
[1]《专题式读写交互教学研究》 作者:王书月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8期
关键词: 语文专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 《专题》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围绕“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核心,苏教版语文教材设置了10个专题。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课外知识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传承我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语文教师进行研究究性教学提供了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题的教学与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于课内,成于课外,针对《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专门的课外延伸,并把课外所得更好地应用到学习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指导员
1.引导学生选择“专题”中的相关研究内容。十个“专题”的内容应该说内容丰富多彩,“专题”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新颖性原则。不能重复教材内容,要在原“专题”深度和广度上动脑筋。二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三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能力研究,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式。对于《专题》“研究”,学生往往怀着仰视、不敢涉足的心态,自己的研究能否超越教材?怎么去研究?常觉“斗大西瓜无从下口”,眼见远方灯塔却不知路在何方。此时教师要指点迷津,告知学生如何根据各《专题》不同特点查阅文献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如何表述成果,等等。如在对《汉字》专题进行指导时,针对出现的网络新词(如“打酱油 、宅女、宅男”等),可让学生借助网络对汉字开展拓展研究,研究课题就可定为“网络新词研究”,可研究为什么出现网络新词,网络新词含义,对网络新词看法,等等。
二、做好服务员
在《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教师的服务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服务,二是技术层面的服务。
物质层面的服务较简单,只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物质设备、资金等问题就行。技术层面的服务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品德、心理、个性等不同,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保证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研究“长城”专题时,可能涉及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对秦始皇的评价,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
三、做好监督员
初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特点,在研究活动中,往往开始热情高,后来热情逐渐消退,尤其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一蹶不振,因此学生的《专题》研究方案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有序、有效地推进。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做什么,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等等,都需教师督促。如《荷》专题确定了“荷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拟定怎样的研究方案、每一步的实施时间、最后的总结报告等,教师都要检查。只有严格督促,才能保证研究的有序、有效。当然,在督促管理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也有其自身特点。它往往是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的全程跟踪管理为主。
四、做好保管员
一项专题研究活动,凝聚了学生许多心血,积累了学生许多智慧。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以供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卡片、笔记、黑板报、手抄报等都行。如在教学《荷》这一专题时,我要求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出好一期以“荷”为刊名的手抄报,搜集关于荷的名句的资料,把这些材料在班上展览,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学会补充和完善。展示后,把一切都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美好的记忆,为后来研究者提供范本,并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积累经验。保管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和开题申报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表,搜集的文献资料、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者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专题》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尝试,它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教好语文专题,更要发挥专题知识的延伸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题时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一、师生角色巧移位
选修课的教学,就是要从以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中摆脱出来,告别教师在讲台上宣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倾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与天赋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平台。我们看选修课“修”字的选择,应该是把学生自主‘‘修学”作为落脚点。作为选修课的一种,高中语文在把学生自主研修”与“个性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而非‘‘传递作用”做了充分的强调。阅读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依靠单纯的传授式的课文分析是不可能与选修课的设计初衷相吻合的。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是教师与学生主宾移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悉心引导,使他们的阅读能够主动、专心、潜心地阅读,并且能够个性化地充满兴致地阅读。
对教师来说,其充当的角色就应当为学生把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出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立性、创造性给予充分地尊重,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多元和批判地阅读,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勇敢地提出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将问题有效地解决。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出光彩,让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拥有一个自己的平台》自由施展。
二、课堂设计--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握的关键。可以把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同时也可以某一个主题组为核心组成教学专题。比如《明清小说欣赏》就是通过主题组成单元,也就是教学专题。教学专题有着整体性特点,围绕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就能够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当教师在进行《明清小说欣赏》中《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之前,可以先对授课对象学生简单调查一下,看看有多少学生阅读过《红楼梦》原著,有多少学生观看过《红楼梦》影视剧,若学生因为过多专注学习而忽略了这些,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重新组合上课的讲授内容。教师应以8个专题细化《红楼梦》,这些专题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组合,如“红楼人物你最喜欢’“哪几首红楼梦诗词是你最喜欢的’“关于《红楼梦》后人是如何评价的”,等等,由此可以调动起所授课班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在讲授《情真意切释猜嫌》过程中,就应抓住题目这个点,通过切入把‘谁’情真意切释‘谁’的猜嫌”这个点,也就因此可把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和宝钗释去‘‘猜嫌”的方法巧妙串起来,接着顺水推舟对黛玉宝钗二人的性格特点分析出来。
因此,教学设计的点面结合不仅能让学生的整体欣赏作品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学生因此也能够对细节关注,借助于细节深层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三、合作探究--生动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对选修课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生动课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把合作探究话题设计出来,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旦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就会有惊人的能力爆发出来。我们还以《红楼梦》的专题教学作为例子,分别由S个小组负责8个专题,可给予两个星期的这样准备时间,然后安排好集中展示的课时。布置下学习任务后,让各小组竞争,其组员协作分工,爰好朗诵的学生就可以为全班示范朗诵文中诗词做准备;爰好资料收集的,可以对有关《红楼梦》的视频或文字集中收集;擅长电脑制作的就进行课件制作;字写得好的就负责板书等。以此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能有所负责的工作进行忙碌,课堂会因此活跃起来。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让选修课堂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班级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会得到凝聚。
四、感悟体验--体现主体
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格外重视,强调对学生的话语权和学生的个体体验要充分尊重。若开展《红楼梦》讲座之后,可能有女学生认为宝玉属于多情但不滥情的个性,值得珍惜。对此,语文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进行批评打击,可以借此机会,在学生中提倡和鼓励大胆感悟和精心体验的精神。再比如,在对《人物传记选读》中《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学习过程中,可能大多数学生对杜甫在飘零生活中依然心系袓国安危的精神充满敬仰,但也可能有个别学生认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是在飘泊生活中所写,其中不乏存在一种穷酸凄苦气在其中,反映的是那个时代小文人的悲哀情调,也能够找出大量杜甫诗歌来佐证,这样的感悟有一定独特性,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和尊重,不能轻易打击。
五、讲究方法--归纳总结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欣赏和研究某一类文体的方法及时教给学生,由于文体不同赏析方法各异,也存在不同的赏析侧重点。需要教师随时带领学生把不同文体的赏析方法归纳总结出来。比如,选修《明清小说欣赏》部分,教师应带领学生,边进行文本研习,边每个单元的单元话题内容;边对小说多义复杂的主题探究,边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等等。小说阅读的方法技巧对进行全方位总结,由此通过系统归纳训练之后,再进行小说阅读。学生就能运用相关方法,由此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成绩提高,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切合实际--因能发展
开设的选修课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实际相吻合,对学生的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给予充分考虑,与学情需要相符合,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差异肯定在其知识面、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这就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实现因能发展。比如,当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之时,面对名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可能存在男生喜欢阅读《三国演义》和女生喜欢阅读《红楼梦》的情况,教师就应对学生的性别差异给予适当照顾,以便提出相应的阅读标准。不仅如此,对于语文高素养的学生,可对其比较深层次赏析名著进行引导,而对语文素养欠佳的学生,只要求有大概认识均可。
综上,虽然我们所面对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法有着很多困难,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勇于探究精神。伴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逐歩深入,需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出能够“出彩”的方式和方法,并不断获得完善。只要做好这些工作,高中语文教育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关键词: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1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72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
(一)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
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设计学习的内容范围,自主地组织、分工和实施,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资料,自主主持活动,关注的是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情感与体验的交流。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收集积累知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性、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比传统教学所追求的所谓“答案”“结论”更为重要。
(二)学习的综合性、实效性,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综合性学习所具有的综合性质能让学生在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主持演讲能力、写作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学习资源利用的直接性、广泛性,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强。长期以来,语文也是作为母语教育课进行强化。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知识转化为应用采集知识的工具,并能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科目知识又在综合学习中渗透运用,形成一种多角度、多学科,立体交互的一系列知识链条。这种直接联系学生生活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成为学习取之不尽的知识仓库。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流程和环节
综合性学习活动,从流程构成上看可以由“学习准备”“活动和总结”及“成果展示交流”三个阶段组成(如下图)。
(一)学习准备阶段
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的准备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语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很有必要做一些学习方式方法方面的指导。
1.要成立活动小组。根据单元的活动专题,在学生自主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一般10―15人之间为宜,因为小组成员过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学习的开展。在小组成立的同时,由成员推选出学、副组长各一名,并且一个小组只负责一个专题内容的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某一个方面专题能够作较为深入的学习,也有利于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的撰稿、发言和展示。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各个小组根据选定的专题内容安排好人员,明确分工,订好计划。还可以根据活动专题的需要,再划分若干个小组,将专题内容细化分解,同时也要确定学习探究的方式方法。比如调查访问、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询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计划订立后,如果收集的资料和处理的信息多,工作量大,教师应给学生有充分的学习准备时间,否则,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活动和总结阶段
这个环节主要是学习小组做好资料、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并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需要实物、图表,作品展示的要分别给予绘制成图样或作注释说明内容。然后,根据各个专题小组的准备进展情况,由各小组长与教师一起协商,确定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时间和方式即可。
(三)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展示交流是综合性学习最为生动精彩的学习汇报环节,其作用就是把各小组成员对各自的专题所作探究的结果或结论,成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其收获。不过,在展示交流之后一定要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评价也应由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让他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达到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目标。当然,评价并非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是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也可以从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肯定性、总结性的,也可以提出质疑、自我主张的。只要学生能有所言,能有所感,能有所悟,能有所获,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此外,对待涉及客观性的历史问题和较为严肃的话题,科任教师也可邀请其他教师参与活动点评,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更多地要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成长过程和创新精神。
三、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处理很重要,既要让学生沿着“自主”方向学习,又不能让学习放任无序,迷失目标。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其作用在于:(1)教师成为学习者的一员,与学生地位平等,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且学习积极性高。(2)学生把教师视为合作者,彼此之间无话不说,甚至发生争论,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深层次情感沟通。(3)由于教师参与其中,且成为学习骨干中的“骨干”,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明确,能够多出一些探究成果。(4)教师能为学生在收集信息、利用资料、调度学习资源方面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打下基础。(5)教师作为“多专题合作者”能促进学生客观认真地履行学习成员之间的合作职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项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合作中学习,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成长,在自主探究的创新天空中飞翔。
参考文献: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
1专题探究式阅读
在高中语文必修课上,大部分教师教古典诗歌时均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理解诗意、感受古人情怀。然而,如果在语文选修课环节也定位于这个教学目标,就会造成对必修课的简单重复,模糊了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界线。所以,教师可以运用专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开展选修课教学,打破选修教学的篇章限制,以单元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专题的学习。
如在《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以选择唐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和诗歌代表作品构建专题阅读课堂,让学生广泛阅读这些唐代诗歌,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根据粤教版教材内容,教师可设置两个系列专题,即“名家系列”和“主题系列”。在“名家系列”中,选取六位诗人的代表作品创设六个不同的专题,具体包括:李白――一代诗仙、王维――诗中有画、杜甫――千秋诗圣、杜牧――风流才子、白居易――新题乐府、李商隐――朦胧华美;在“主题系列”中,以诗歌主题内容为依据划分五个专题,具体包括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边塞战争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教师让学生根据专题自主阅读诗歌,领悟诗歌的深层寓意。在完成专题阅读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和选择专题,开展个性化阅读。专题探究式阅读不仅体现了选修课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和拓展性,还能够实现必修到选修的深层次递进,促使学生开阔语文视野,增加阅读量。
2情感探究式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为了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关注通过选修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获取充分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情感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赋予自我人生的启迪。
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中,第一单元“珍藏记忆,心系家园”选取了鲁迅、老舍、梁衡、王充闾的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究、揣摩别人的记忆,并思考自己已丢失的记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会,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又如,在“融入自然,品读生命”单元中的《囚绿记》、《捕蝶者》、《寒风吹彻》三篇文章,均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领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文章中所传达的生命主题。《囚绿记》中传达生命是饱满的,《捕蝶者》中传达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寒风吹彻》中传达生命是苦涩且荒凉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进而思考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二、比较式阅读教学
1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的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认知对象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认知对象的理解、记忆、把握、运用。在语文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加强选修课教材内容与必修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通过对比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是必修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可抓住这一关联性搭建起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桥梁,使学生在对比学习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新旧知识。
如在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教师可将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与必修课中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是王维归隐时期的诗作,对自然环境的静美进行了描写,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诗歌境界;《送沈子福归江东》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观猎》是王维早期作品,展现了王维豪壮的一面。通过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维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和诗歌特点,比较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从而加深学生对王维诗歌艺术意境的理解。
2单元内不同文章的比较教学
教师可按照作家、题材、风格等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进行分类,通过横纵联系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中收入了《小石城山记》、《黄州快哉亭记》、《道山亭记》、《百丈山记》四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写作风格上又有着明显区别。教师可运用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四篇文章,引导学生比较四篇文章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一般特点,并且体会不同散文家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案例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类: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
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
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
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
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②期中测试③期中分析、总结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和《江苏省考试说明》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争取高考佳绩。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能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3、强化教改意识,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整体思路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修教学——《唐宋家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
第二阶段: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分为7大专题:
1、语言表达运用复习与训练。
2、文言文阅读复习与训练。
3、诗歌鉴赏题复习与训练。
4、名句名篇默写复习与训练。
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与小小说)。
6、选考类文本阅读(论说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复习与训练。
7、作文复习与训练。作文复习与训练计划单列,贯穿始终,每周由各科任老师轮流命题。
四、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明确效率意识。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认真落实语文专题复习。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性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五、具体办法
1、备课
(1)
深入备课,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每位语文教师各自的优势,精心进行备课,并加强交流讨论,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训练。
(4)在第(3)点的基础上,突出小综合训练——每天一次《小题狂做》练习。
2、上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提优补差。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提优课、补差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加强阅读指导,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上好每周一次的写作课,
印发美文佳作,加强作文指导。
3、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每周安排一节学生质疑问难课。
4、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5、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
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做好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
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