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公司运营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运营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运营规划方案

第1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机场,规划设计,航站楼,商业设施

1概述

机场建设项目是一项异常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项目,由于其航空枢纽的高端定位,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任务多,责任重,工期紧,增加了建设管理的难度,也面临许多独特的问题,例如不停航施工。要保证机场项目最大化的发挥综合效益,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因素;必须做好统筹规划、界面协调管理、系统的前期准备和目标的全过程控制。在规划设计方面,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建设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功能为主、流程合理的原则,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处处考虑用户的需要和方便。上海机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度研究和调查,进行机场建设工程用户功能需求的再分析。期间,吸收运营部门参与项目前期规划,让未来机场运营主体参与到机场建设的决策中来。项目设计中,邀请运营部门参与设计,充分听取和考虑运营部门的需要。在设计阶段的中后期,还通过“设计回头看”等创新管理方法和活动,让运行单位参与审查设计成果,反映用户对规划设计的意见和要求。

2运营单位的建设全过程参与

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始终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工程建设的宗旨,以“建设面向运营”思想为指导,全面展开航空枢纽的建设工作。机场建设指挥部在项目策划前期就明确提出“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并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移交的全过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功能为主”的原则,在组织结构中配备具有丰富机场运营经验的人员,建立与运营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功能,邀请运营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工程竣工阶段,运营预案的研究、移交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对运营人员的全过程培训等,都是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1机场运营公司参与工程建设

在机场建设工程中,机场运营公司通过设立工程办公室,组织专业团队与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协调沟通,配合工程的顺利完成与交接。

1)与指挥部联合进行机场运营模式研究。在机场运行指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采取了规划建设和模式研究同步开展的形式,坚持模式确立先行,建设配套跟进的原则,使建设方向能够满足逐渐清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以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为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机场股份公司、集团战略发展部、安全运行监控中心有关人员分别设立课题组,并组成领导小组和联合课题组,开展机场未来运营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日后管理做好了组织框架,同时在机场建设期间,对具体的设备选型、设计与采购,设施布局等提供了指导,避免了后期的大规模调整,真正实现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

2)参与航站楼分配方案等课题研究。上海机场定位为门户复合枢纽,意味着运营期间众多航空公司的入住,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工作区域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各个航站楼的规划及系统设置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工程伊始,为适应航空公司及其联盟的代码共享航班的枢纽运作,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出行,合理有效利用机场资源,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走访、听取和协调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用户的意见。在综合考虑机场客流数据及各航空公司的发展及联盟要求,借鉴国外机场多航站楼的分配经验,结合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航班生产及运行情况,考虑机场长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形成了各航站楼分工方案。航站楼分配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了依据,使机场能够根据各航空公司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确保航空公司的运作便利,为旅客流程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为运营方案的研究做好准备,是确定各运行中心的基础。

3)全方位配合工程建设的推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运营单位组建的工程办公室全部参与由机场建设指挥部领导主持的大中型例会。工程办公室既了解建设状况,又反馈运营问题,并在其高效的组织模式下,及时解决建设单位向运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机场运营公司打破了原来“先建设,后检查,再整改”的工作思路,从方案设计、招标采购到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的各环节,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既保证了建设为运营服务,又使机场运营公司能更深入了解机场建设的各环节,为日后运营打下基础,更节约了时间、成本,推进了工程建设节点的顺利进行。

4)适时发挥运营部门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环节的管理工作,机场运营单位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例如标识系统,对于航站楼这样的大型建筑,小小的标识、标志对旅客正确办理手续并登机、下机以及获得其他信息等起到关键作用。机场股份公司通过广泛地调研,根据各航空公司提出的各种标识布置方案,包括对标识的大小、颜色及内容的要求等,确定了具体标识方案。

2.2航空公司和联检单位参与扩建工程建设

机场经营单位的参与使得机场建设面向运营的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各航空公司与联检单位是机场运营的主体,是展示机场形象的窗口,直接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更了解用户需求。建设过程中,经营部门的参与不仅宏观上为机场定位及功能构架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微观上直接关注旅客需求及服务便利。

1)参与用户功能需求分析。上海机场建设中,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港作为建设总体目标,重视功能流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建立环境友好型机场系统的理念。例如,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时对中转功能考虑不足,在客流量逐渐增加时显露出来。机场建设指挥部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主动邀请功能需求的主体———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参与T2航站楼旅客流程的研究,从国际惯例出发,分析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线及其结构,了解联检单位的查验程序和设施要求,最大程度地使扩建工程的旅客流程合理、规范,方便旅客换乘。以航显系统为例,调研对象涉及建设、设计、其他系统集成商、运营等多家单位,其中包括机场股份公司的机电通信分公司航站楼管理分公司、航空服务分公司、安检护卫分公司以及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星空联盟、国际航空电讯协会(SITA)、傲创电子机场系统(Ultra)等数十家机场运营单位,运营部门在调研对象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5%,其中航空公司占44%.通过采访信息持有对象、召开需求调研工作讨论会、原形模拟、场景模拟等多种方法,机场建设指挥部确定了扩建工程航显系统的功能需求,为机场运营提供了合理的显示规则设计和航班业务处理流程和信息,保证了系统间相关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开通后的用户满意度。

2)参与规划设计与论证。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前期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邀请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就如何强化上海机场枢纽地位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中转能力和国际通航能力,能否提供畅通、可靠的航班连接,能否应对大量的转机人流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论证。

3)参与土建装饰施工。施工阶段,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对工程建设的建议除了直接向工程部门反映外,多数是通过航空业务部和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组织用户检视施工现场。用户将其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向航空业务部反映,航空业务部收集、汇总后协调规设部、工程部及设计院对用户的意见进行论证,若三方认为用户意见可行,能方便机场的运行,或节约投资,则由设计院出优化方案交于规设部,由工程部门实施。这样不仅避免了机场建设指挥部与用户的多头接触,方便用户反映意见及提出建议,也使指挥部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行事顺畅。

3以“设计回头看”完善和改进设计

“设计回头看”是在结构工程已初步完成,施工图纸已基本结束,在安装与装修工程全面展开前,以满足旅客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利于运行和管理,满足规范标准为基本原则,对工程设计的各个细节进行校核和再确认的活动,以检查设计成果的质量是否与设计目标相符,从中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以事实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对各个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是完善和改进设计的重要举措。

3.1“设计回头看”的内容与组织

机场建设指挥部以建设国际一流枢纽航空港为目标,成立了“设计回头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开展实施。“设计回头看”将设计成果与设计目标、标准规范进行对照比较,最终设计成果得到了机场股份公司、航空公司及咨询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设计回头看”主要是以专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和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为基础,将设计成果与工程建设的原始目标对比,其内容包括设计总体目标、旅客及货物流程、功能性设施的布局(包括机电信息、航站楼设施、安检、商业、标志标识及广告)、使用单位(联检单位、航空公司)的特殊需求等,立足于具体细节,对设计进行再确认,注重可操作性。

3.2“设计回头看”的工作成果评价

设计成果是评价设计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依据。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在“设计回头看”活动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及机场股份公司和各航空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的设计成果进行了评价。

1)旅客处理能力“设计回头看”。旅客处理能力的高低是机场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在旅客处理能力回头看中,充分体现服务旅客的宗旨。针对年旅客流量逐渐递增的趋势,“设计回头看”着重检查服务于旅客手续办理的设施设备,从办票柜台、安检、行李提取、卫生检疫、边防、入境海关等多个方面,衡量航站楼的旅客处理能力。机场建设指挥部通过“设计回头看”分析出航站楼旅客处理能力存在的一些功能不足问题,如卫生检疫通道空间不足,X-光检验机的数量不够等。再会同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咨询专家等相关单位或部门,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

2)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中,首先将航站楼设计的商业设施面积与标准的需求量进行比较。无论是陆侧商业面积,还是空侧商业面积,其提供数量都满足了IATA所推荐的最低限度的目标。机场建设指挥部又将不同航站楼商业种类的面积分配情况进行了比较论证。经过比较,新建航站楼在商业种类、商业总面积、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能为旅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其建成后运营的需求。

3)航站楼功能流程的“设计回头看”。为不断完善航站楼的功能,较好的满足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机场建设指挥部对航站楼功能流程进行“设计回头看”。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通过设计回头看发现T2航站楼总体实现了旅客流程简洁、明晰的目的,克服了T1航站楼中转流线不完善的问题。如针对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的旅客以及国际航线国内段的旅客,T2航站楼设置了中转中心,国际转国际、国内转国内的旅客则就近中转。各种中转均能满足衔接时间的要求,而且考虑了设施相互兼用,方便管理,增加了设施使用的灵活性。因此,T2航站楼的功能流程较一期更加合理,很好地满足了今后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

4)机电设备“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设计回头看”中,着重将不同航站楼的机电设备设计进行了比较。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机电设备的设计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暖通空调及动力系统、给排水工程、强电和弱电设计四个方面。从经济运营的角度,T2航站楼的机电设备更加运行高效、经济合理,如主楼夹层采用1台50RT的风冷冷水机组,有效改进了机场T1航站楼空调冷负荷量小,夏季从能源中心供冷的不经济方法;从旅客服务的角度,机电设备提高了旅客的适宜度,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如卫生间和吸烟室排风量的加大;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机电设备更加绿色环保、节能清洁,如在不同的季节,弱电机房采用不同的三套系统,分别为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与通风系统,既满足航站楼空调使用需求,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结语

上海机场要打造成世界级的机场,就要以世界的眼光规划建设浦东、虹桥国际机场,规划设计必须把握枢纽机场发展的脉搏,符合世界级机场规划要求。获得了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就能为机场的项目定位、战略布局和后续建设等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表明,项目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是否站在世界前沿、实际施工能否实现,而且对建成后的项目能否满足正常运营,满足功能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机场运营的有条不紊,在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设计阶段,要从施工图的设计管理、交底、审核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方共同参与,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一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对设计图纸的审核规定严格的程序,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R].2008.

第2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Infor解决方案的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规划、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本管理、酒店业解决方案、绩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

Infor中国公司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业务软件,帮助企业不断地进化,而不需企业为软件进行重大变革,软件购买便利、易于部署,并且便于管理。

Infor解决方案的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规划、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本管理、酒店业解决方案、绩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

Infor解决方案的互操作与管理服务(ION)套件能简化和自动化Infor应用(包括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的集成,使用户能更便捷地实现以下操作:

连接――Infor解决方案的应用可以轻松协同工作,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无缝执行业务流程,快速吸收新合作伙伴和客户。解决方案的复用业务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投资回报。

组织――Infor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控制业务流程,实现制度遵从和卓越运营。

分析――Infor解决方案能确保所有人获得相同的可靠数据,以便帮助各部门做出更快、更好的决策。

协同――Infor解决方案能够维持对整个企业运营的控制和协作。

使用Infor解决方案,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更出色地运营业务,而无论企业的应用部署在何处。

Infor公司采用开放的、更具活力和更可见的方式运营业务,得到了大企业用户的认可。目前,Infor公司已经成为中级客户业务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第3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建设 网络规划 网络优化 双网运营

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发展TD-SCDMA对于提高我国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创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工程网络建设、网络规划优化、网络运营,做好网络支撑,充分发挥TD-SCDMA的技术优势,提高客户感知,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TD-SCDMA网络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如何通过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保障网络的快速建设与部署,构建精品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运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TD商用网建设和运营刚刚开始,在TD建设与组网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性能优良,业务丰富,质量上乘的通信网络是决定其生存和后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考虑从GSM系统建设中汲取和借鉴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结合TD-SCDMA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建设的要求,从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资源配置、建网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TD-S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思路。

1.1 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快速建设高品质TD-SCDMA网络的保障。立足于2G网络建设、优化和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从概念、原理上与GSM系统区别开来,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TD精品网络。TD-SCDMA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包括:

(1)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

以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质量管理、服务外包管理、文档信息管理、维修备件管理为依托的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现场联动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优秀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分享,充分吸取及借鉴2G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网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专职支撑工程项目组,成立TD网络建设办公室。

分阶段工作目标管理。针对TD网络建设的新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形成“以簇顺序为核心,安排整体建设、统筹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TD建设规模大、工期紧,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统筹资源是TD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支撑项目组应在充分预估风险的前提下,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精准分析。

专业的技术工作团队。专业的队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网络规划组、工程实施组、网络维护组、测试优化组和设备物流组建设项目经理。

精细有效的项目控制。以里程碑为纲,逐层分解落实;制定总体预警与风险应对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问题。

(2)因地制宜的建网思路

在TD-SCDMA建网的思路上,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由于TD技术特点,基站需要成片开通、优化。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网络质量,项目组应制定以“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部署的“片区簇”模式和“网中网”的建网思路,在保证总体进度的前提下,对具备开通条件的基站做到建好一个开通一个,边建设边优化,以保障建设完毕的网络经过短时间全网优化即可商用,大幅度缩短工期。

(3)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TD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普遍场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针对各类特殊场景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涵盖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4)快速的工程实施

TD与2G共站址,解决站址困难,快速建网,以节约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

(5)创新的工程改进和工程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进,便于工程实施,有效加快了建网进程。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经验,为合理统筹安排建设资源,合理安排工序,项目组根据TD工程特点,提出创新的“平行流水”的工程建设方式。

1.2 TD-SCDMA网络规划

TD-SCDMA规划包括网络规划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又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承载规划、局房规划等,其中覆盖、容量、业务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移动公司而言,TD网络不是孤立的,是依托于现有2G大网上的一个局部网络,应该将2G/3G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遵循着基本相同的流程。通过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的比较,在分析GSM网络规划特点的同时,不难发现许多可供TD-SCDMA吸收和学习的经验。TD二期网络建设遵循的总体原则为:2G/3G协同发展,室内外相互兼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认真实施。

(1)总体规划原则

应该根据市场预测、设备状况、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总体规划原则为:

统一规划:在规划中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把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网络架构和基站布局尽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格局;

分布实施: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快速部署: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抢得先机谁就占主动;

规模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许多网络问题在网络规划阶段造成的,高水平的无线网络规划为后期网络优化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为:建立全程全网的规划体系,确保网络质量;充分利用2G现有站址资源,加快建网进程;室内外协同规划,综合考虑;促进产品与周边环境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对特殊场景进行重点研究,提升现网性能;高性能的网优工具,助力精品网络建设。

(2)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TD-SCDMA网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采用分步实施的规划和建设方式。网络规划遵从先覆盖后容量、先重点后连续、网络容量及质量先重点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分期规划和建设。在服从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原则情况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网络发展规划、网络调研、网络规模估算、预仿真、站址勘查和详细规划。根据具体场景考虑实施室内特殊覆盖,应该采用合适的比例,体现出室内外平衡设计的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产业链、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网络现状等多方面的影响。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考虑到TD-SCDMA网络规划灵活的特点,在建网初期可以重点考虑覆盖因素,后期可通过增加频点和补盲站点的方法增加系统容量。

1.3 TD-SCDMA网络的工程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应遵循网络规划的原则下,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和设施,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站址、机房、铁塔、天馈线系统、防护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以便节省网络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1)GSM/TD共站址,提高共站比例

充分利用现有的2G站址、室内分布等资源,尽最大可能共站址建设,努力提高共站比,解决站址选择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建议在对2G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兼顾WLAN的需求,建设三网合一的融合网络。

借助TD网络建设时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原先GSM网无法进入的区域新建TD基站,在后期GSM网络扩容时也会使用到新建设的TD基站站址资源,即所谓“反向共站”。

(2)施工经验的积累

根据TD设备、天馈线部分等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TD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包括天馈安装,GPS安装,天面和机房资源,电源和传输资源,重新评估铁塔负荷和风荷,采用美化天线等。

2 TD-SCDMA网络优化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网络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1 借鉴GSM优化经验

与网络规划相似,在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流程上,许多宝贵的GSM优化经验是可资TD-SCDMA网优工作参考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看到,运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具体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化策略,可以对2G/3G协同规划、总体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2 规范化的网优管理

实施TD-SCDMA网络优化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优维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网络资源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TD网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细化网优日常考核指标,提升优化工作效果;加强管理,细化对第三方优化服务公司考核。

2.3 TD-SCDMA网络优化步骤和流程

建网初期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分为几个阶段:

单站验证:对新开基站进行单站验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覆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基站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单站问题带入簇优化中;

分簇优化:进行分簇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及时跟踪;

片区优化:在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将几个簇联合在一起优化,重点考核簇边界切换等情况;

全网优化:全网优化在片区优化基础上完成,考核各个片区间的切换及参数的统一性。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2.4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天线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修改基站扰码,减少码字干扰;对覆盖盲区就规划方面提供建议;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采用“线-点-线”的优化实施办法,有效保证了建网进度和网络质量。

3 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移动而言是新网络、新思路、新挑战,其中涉及双网运营策略、融合组网问题。针对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移动公司提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旨在将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2G/3G协同运营、共同发展,系统性考虑和探索发展路线,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3.1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为:

(1)利用TD-SCDMA与GSM进行双模组网,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方面的优势;

(2)在热点地区采用HSDPA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引导高端用户使用数据卡,提升高端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3)定制推广双模手机;

(4)2G与3G共组核心网、业务网和支撑系统等,实现2G业务向3G业务平滑迁移,提升用户体验。2G/3G互操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终端侧解决问题,包括各种切换、重选优化算法的制定。网络侧则重点考虑在以互通信令支撑系统、同步系统、计费、网管系统一体化问题。

3.2 2G/3G互操作策略

在现有2G网络上建设TD-SC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最小。尽量减少对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2G系统的影响,避免2G升级工作。

(2)质量最好。为3G用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

(3)切换最少。减少切换次数,降低系统处理负担,保持业务的稳定性系统间的互操作策略。

(4)针对语音业务。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TD-SCDMA到GSM的切换,不必支持反向切换。

(5)针对数据业务。通过支持TD-SCDMA到GSM小区重选,实现TD-SCDMA到GSM/GPRS间的数据业务切换;话务热点地区利用TD-HSDPA组网,提高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4 TD-SCDMA软课题研究

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对运营商而言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以借鉴。移动公司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投入,在3G时代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摸索和创新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全业务运营的形势。目前TD-SCDMA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许多问题对运营商、厂商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1)成立TD无线研究小组

建议省移动公司成立专门的TD无线研究小组,集中技术骨干,形成强大有效的合力,针对TD网络、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演进方向和2G/3G互操作方面等专题展开研究,承担软课题方面的研究,提升支撑网络和业务开展的能力和水平。

(2)软课题研究方向

在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相关软课题的研究,涉及2G/3G互操作、TD组网方案、工程实施、HSDPA技术测试、MBMS业务部署等多个领域。课题研究和现网测试可为网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TD网络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李 军: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已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项目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与俄罗斯著名投资公司IconpePE(以下简称Icon)旗下乌克兰运营商Ukrainian High Technologies (简称UHT)合作,独家承建其在乌克兰的3.5GHz WiMAX项目,首期网络建设将覆盖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及其周边区域。据悉,该网络总共分为三期进行,目前首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已经完成全部核心网及部分基站的部署。未来将由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向外延伸和扩展,逐步发展成覆盖乌克兰全境的WiMAX网络,也是乌克兰最大的WiMAX网络。UHT公司CEO Evgueni Lissitsin表示:“中兴通讯是WiMAX行业的领先者,也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建设好这张WiMAX网络,为乌克兰人民提供稳定、高速的WiMAX无线宽带和VoIP语音业务。”

第4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广电集团实施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最早追溯到1985年,然而在其后发展的20年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路,造成了事企不分,政企不分,到2004年广电在新规的束缚下错过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没有及时解决四级办台条块分割的局面,而电信早已打破垄断,借助互联网的推动迅速发展。从此以后,广电产业远远滞后于电信业的发展。甚至到目前为止,很多问题继续“拎不清”。

早在2001年,总局就提出年内实现台网分离,并组建省级和中央级的网络传输公司,然而时至今日,在三网融合的促进下,在电信的竞争逼迫下,改革进展依然缓慢,各省级有线整合今年才基本完成,很多还只是行政名义上的,格兰研究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完成挂牌的省网有25个,其中基本完成整合的只有15个左右,其余10个省的整合依然在推进中。在已经整合完的很多省级公司只是表面上的整合,河北有线网曾有人士撰文指出,大部分地方有线公司就是地方广电旁边加了一块牌子,整合后,地方广电局长还兼任有线公司经理,内部业务更加混乱,各地技术方案都不一样,机顶盒不统一,平台不统一,收费不统一,传输节目不统一,这种“”式整转,模糊的技术规范,必会给全国一体化的进程带来麻烦。

在2010年年初,国务院下发《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国发5号文)决定推进三网融合之际,就专门针对国家有线网络公司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决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此后,广电总局成立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制定组建方案。同时,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正式确定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按照当初的设想,公司组建将采取国家投入资本金,吸收中央、地方广电机构出资,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其中,国家投入资本金及股权融资用于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以及业务支撑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和监管系统等建设。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提出的方案是各地先进行以省为单位的前期整合,随后由国家出资1800亿元注入该公司控股,形成可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对等的大型国有企业,级别为副部级。此后,介于注入资金的庞大,同时以省为单位的前期整合进展缓慢,方案被要求修改。筹备组随后调整了方案,并于2011年7月再次上报。

按照该方案,明确了国家出资的份额和挂牌的步骤,为中央财政先期投入150亿元进行公司主体搭建,其中包括总公司基本框架的组建费用和播控平台、网间结算等业务总平台的搭建费用。在平台搭建后,便着手进行“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统一标准,完成对各省网的并入。依此方案,新公司将“先挂牌,再整合”,同时形成具有国有事业编制的副部级企业。然而,该方案虽然解决了国家注资的问题,但是事业编的副部级国企定位却让方案在上交后再次被否,原因是与国发5号文提出的“转企”要求相左。国发5号文明确提出,广电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将实行政企分开,并建立全国统一运营的市场主体,也就是说新公司的属性应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纯市场化运作的企业。

之后,筹备组再次修改方案,并在同年9月份上交了“转企”的方案。新方案与之前的方案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再次回归“先整合后挂牌”的思路,不过对于整合新方案要求大致完成省级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即可,然后紧接着推出主体公司;二是废除“事业单位”的性质,改为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一致的市场化企业。上交此方案后,本有望年底挂牌,但据了解,该方案递交后再次被否,新的方案方向将是先由各地区以省为单位自报资产情况,随后以资产规模大小通过对总公司认股的形式,完成国家有线网络公司主体公司的搭建,即“先挂牌,再整合”的股份制转企方案。

有线网络公司推迟挂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国家网络公司组建的条件依然不成熟。尽管25个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完成了省网公司的挂牌或整合,但很多省市级网络的资产评估和整合都没有完成。因为在省网整合中,基本县市级有线资产进入省网,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并没有进入省网。与县市级相比,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投入主体更加多元,整合进程异常复杂。其次,广电总局向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小组上报的组建方案也多次被驳回,导致国家网络公司成立的资金依然没有到位。

第三,未来的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将朝着大型化国企发展。财政部将可能注资,这带来了注资后公司管理权属问题,即公司归国资委还是宣传部门的国资办管理。这点是双方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级网络公司的按期挂牌。第四,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在资产整合方面进程缓慢,影响挂牌时间。首先由财政部、中央干线网等以货币形式出资,参与设立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然后对已经完成整合的省网资产进行评估,注入到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最终才对已上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资产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流程需要一定时间,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需等待合适时机上市。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最新的方案与贵州省的有线网络整合模式类似,即按照行政命令推动、初步整合运营、资产审计重组的顺序步骤进行。不同的是,前期整合运营没有采用分公司垂直化管理的形式,而是采用省公司自报资产规模统一转化股份的方式,完成主体的股份制改造和搭建,挂牌后各省再进行彻底的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厘清,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线网络的总体资产评估额约为1500亿元、净资产700多亿元。若加上上市公司资产的评估数值,其有线网络的总资产为1800亿元左右。“在国家财政不可能掏出千亿资本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认股的方式,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也相对公平。”

其实,最新的股份制方案与东部的有线网络整合标杆“江苏模式”也很类似。此前江苏进行整合时,主要通过股权分配与发起人约定,将江苏各级广电的台、网等进行整合与改造。当时,江苏省网公司有17家股东,主要是10家省辖市的电视台,此外就是代表省广电总台投资的江苏广电网络投资公司,还有一部分是大型投资机构,如中信国安、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中方财团和几个小型国有资本投资股东,它们在相应资产整合后转入省网公司的股本结构。重要的是,成立时拟定的“发起人约定”确定了国有控股和大股东,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控股的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投资公司,为省网络公司的最大股东。

对于公司的挂牌时间,上述知情人士说,按照国发5号文拟定的时间表,该公司须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组建,“按照目前的进度,最有可能在9月份挂牌”。“对我国当前的有线行业而言,极为分散的各个有线网、以省为单位整合步伐的不一致、各个地级市甚至于县乡镇各个有线电视在CA系统、BOSS系统、支付系统、用户呼叫系统等诸多技术方面的不统一,将是未来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包括现在筹备组需要去解决的棘手问题。”有专家认为,中国有线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最初的有线行业发展极为相近,但上述几国有线行业在处理这样问题的最主要方向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表现,即直接采取政府相关机构协调,最终通过“以大吃小”的收购方式进行。“

国家有线网络公司正式挂牌将意味有线网络整合进入“全国一张网”时期。地方广电在分散的局面下进入电信业务,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的组建,能带来规模效应,其正式挂牌运营将对三网融合具标志性意义,意味广电系统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化运营主体成立。未来随着手持终端的便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网融合将催生新的模式和产业。

第5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网络的进化带来运营的挑战。伴随着网络的世代更替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生活各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入,加上学校自身的特点,网络运营管理的问题日渐凸显:校园网的用户规模较大,学生上网的行为较集中,接入终端的种类繁多、移动化,使接入场景变复杂;管理者、教师、学生,校园网不同的用户及业务,同一用户不同的应用,需要网络按需实现不同的计费策略,解决学校运营的困扰;多媒体应用的丰富,大量P2P下载及VOD视频点播等新应用往往导致出口访问速度慢,无法保证重要网络应用的正常访问,无法有效利用多出口资源等。华为精细化网络运营方案针对接入、计费、带宽管理和流量控制三大环节,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学校的校园网络实现细腻的管理,以更好提升网络的价值。

精细化网络运营方案可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部署,用户可随时选择是否添加AC功能,快速形成移动业务模式。同时,能提供PPPOE/IPOE/802.1X/WEB/快速认证/绑定认证等全面认证方式,支持PC/PAD/SMART PHONE/哑终端等各种设备接入及认证。而内置FW/IPS / VPN GW/P2P限流,则保障多种接入场景下的安全。

计费方面,采用DAA( 按地址计费)模式:能按目的地址(目的网段)区分业务类型,形成不同业务流量统计,不同业务对应不同费率,满足用户差异化费用结算、业务增值等需求;针对不同目的地址推出不同业务带宽需求的灵活组合套餐;用户可登录自助服务界面,选购、激活/去激活各种增值业务,降低运维成本。

此外,该方案通过基于用户及业务的带宽管理和流量控制、应用识别、用户行为精准溯源多维度优化网络带宽。基于用户、业务的带宽管理和流量控制:BRAS设备支持强大的HQoS能力,实现基于用户和业务的带宽分配,通过不同的业务策略模板,实现基于用户、时段等的带宽管理;应用识别:实现对管道内网络流量的深入检测和分析,并把对象和访问情况进行数据化统计分析,形成直观报表。针对特殊定义的检测目标和执行策略,深入到访问内容,为满足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流量管理和行为管理与认证体系融合为一体,对网络内的各项安全、网络数据信息实现统一的分析;用户行为精准溯源:每秒百万次级NAT会话独立能力,支持静态、动态、策略、扩展NAT功能和丰富的应用层协议,准确无漏地识别对象。可堆叠高性能日志采集,百T级日志存储容量。可与AAA服务器联动,或根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中的用户信息,直接定位到用户。

精细化网络运营方案能带给教育用户哪些应用体验?据介绍,校园网的最大用户群――学生和教职员工上网获取信息的通道将变得更加简捷。同一个用户账号,无论是固定终端上网,还是拿着移动手持终端在校内其它场所上网,都能以同样的客户体验接入网络,当然,在不同的区域获得的流量、计费的标准也可能不一样。对于校园网的管理人员而言,接入认证、流量控制、行为管控和溯源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识别不同的用户和用户组,不同的用户上网的行为会接受监管,分配给用户的带宽也将符合管理策略,自然减少了很多对突发的网络状况的疲于应付。

从校园网的经营来看,因为很多学校是混合组网,有运营商的线路,也有教育网的线路,用户可能既是电信的用户或者联通的用户,也是校园网的用户。精细化网络运营方案的可兼容模式,可对不同的用户及业务进行认证和计费。譬如说,学生访问本校内部网络资源免费,访问国内网络实行较低费率,而访问国际网络实行较高费率,从而使学校可自主和运营商实行经营分成。

此外,对用户统一管理和认证之后,通过应用的识别能够实现流量链路的优化选择。譬如一些校园网提供远程教育的服务,希望支持从某个运营商网络来的用户访问,流量就也回到那个运营商网络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管理,大大优化了校园网的出口流量。

据了解,精细化网络运营方案主要依托的,便是华为公司推出的系列化BRAS产品:ME60、NE16EX。ME60多业务控制网关(简称ME60)主要应用在大型宽带城域网接入边缘位置和大型园区网出口位置,以及IP/MPLS核心网边缘位置,主要包括ME60-X16、ME60-X8、ME60-X3。NetEngine16EX路由器(简称NE16EX)主要应用在各行业骨干网汇聚和接入节点、大中型园区网出口、大中型企业总部或分支等场景,目前包含1款设备NE16EX-8。

第6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科信技术(下称“公司”,300565.SZ)是一家专注于提供FTTX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中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把技术研发作为战略重心

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为通信网络领域中通信主设备之间、通信主设备与线缆之间、线缆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介。公司可向通信运营商、ICT设备商和网络集成商提供FTTX接入网ODN端到端解决方案、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和传输网物理连接、分配解决方案,在FTTX、3G/4G、传输网等通信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战略重心之一,公司技术研发以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快速开发新产品和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为目标,始终站在通信设备行业技术研发的前沿领域。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行业中已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产品系列完备,解决方案多样,可快速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

2013-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408万元、49052万元、76679万元和3433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108万元、5757万元、6284万元和3406万元,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持续稳健增长。

公司产品品质、研发技术、交付能力、营销与服务能力等保障公司连续入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供应商认证,并在多个产品集采中,中得头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90%以上来自于中国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较为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亦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013-2015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7.27%、39.72%、33.15%,显著高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13-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694万元、1837万元、2528万元和1215万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共获得专利证书176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6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0项。

产品和技术优势突出

公司是中国最早进行ODN网络建设方案研究的通信设备生产企业之一,具备FTTX接入网中ODN设备端到端全套解决方案,且技术领先。

公司是中国最早提出智能ODN理念的厂家之一,是智能ODN行业标准、三大运营商企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具备智能网管平台、智能终端设备及智能ODN设备的完整智慧光纤基础网络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此外,针对无线网络多网协同运营以及小型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公司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天馈系统无源器件及天线的开发,开发的产品型号多达200多种,主要应用于GSM、CDMA、CDMA2000、WCDMA、WLAN、TD-SCDMA、TD-LTE等各种制式的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

公司与中国三大运营商合作多年,熟悉各运营商技术需求及发展方向,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采取“因地制宜、多接入方案灵活组合”,制订了全光缆接入、光电混合多形式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多种解决方案,并逐步推动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落地,在接入网的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领域,随着信息化的深化,技术水平变革更加频繁,技术升级更加迅速,因此,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是企业立足发展的基石。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技术队伍,人员结构稳定,专业结构覆盖广泛,包括光学、材料学、电子电路、光通信、软件开发、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多个学科,主要骨干人员均拥有7年以上的行业经验。

第7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近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举行期间,思科展示了下一代视频业务完整产业链技术与产品。其中,全新Videoscape Unity平台能够帮助运营商为用户带来多屏体验;而基于C-Docsis标准的本土化解决方案以及完整产业链解决方案,将助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业务发展;此外,思科还展示了包括协作式“互联家庭”解决方案,以及电信级Wi-Fi无线局域网(SP Wi-Fi)等诸多技术。

Videoscape Unity可帮助运营商为用户带来多屏体验。支持运营商基于开放标准的内建接口,也可增加使用第三方组件。部署该平台用于一种服务的运营商可通过添加模块推出其他服务。运营商可以不采用只支持单一服务的孤岛式平台,也无需持续进行企业技术工作以确保平台处于最新状态。

考虑到运营商和媒体公司的下一代视频业务,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定制集成,但会使其受限于单点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使用基于标准产品,但定制程度有限,且产品推广效果难以保证的解决方案。该平台能够集这两种方案于一身,提供一系列基于标准服务的云和多种网络组件,可支持在多个屏幕上设计并提供定制用户体验。

基于C-Docsis标准的中国市场本地化MHAv2产品方案,将现有位于头端的CMTS与远端的集成Layer 1(层一)和部分Layer 2(层二)功能的CMC(同轴电缆媒体转换器)通过EPON或以太网络连接。Docsi通过EPON或以太的隧道上进行传输,CMC只集成必要软件,因而可以简单化并降低成本。方案的终端Modem实现集中管理,所有的流都在Layer 3(第三层),从而利用现有的成熟Docsi设备。Docsi的软件系统位于头端,便于统一管理,系统支持直接对接PacketCable和Policy系统。

据悉,NGB技术应用实验室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和思科公司共同组建。由IP化数字前端、业务平台、IP传输、宽带接入、内容分发设备、高清会议系统以及相关系统和设备的研究测试仪器组成。实验室将为NGB和三网融合相关标准制定与业务应用提供技术研究和验证实验平台,为国家级网络公司、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提供业务验证、技术验证提供研究实验平台,为NGB业务、网络和系统提供测试评估平台。

第8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汽车工厂群、平面布置设计、冲压自制件库

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对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系统研究较多,其目标是合理布局供需系统,以缩短装配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距离,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运作模式。

同时,行业内对汽车整车厂内部库区的最佳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研究较少。事实上,汽车工厂群中早期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对缩短后期的物流转运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汽车冲压自制件库为例,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日产能和焊装车间需求等约束,有时不得不出现几个冲压件库间倒运模具和制件的情况。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运作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主要是由入厂物流、厂内运输、装卸搬运、厂内储存、包装、出厂物流和物流信息等环节组成,图1是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框架。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物流(厂内物流)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但由于生产计划和需求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库存件质量和诸多变化的环境等因素,使得生产物流及其库区布置设计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量化。从汽车工厂群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工艺规划是龙头和方向,物流是支柱,车间内物流规划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相伴的,可以说是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而厂区物流规划则需要考虑厂际间转运物流和库区的优化布置等情况。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区平面布置设计需要根据换模时间、单品种冲压自制件经济批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某公司冲压自制件库区的冲压件仓储周期为2~3天,仓库类型为地面库,采用专用工位器具和通用料箱三层码放方式进行仓储,并根据返修率设置适当大小的冲压自制件返修区和模具修理间。工厂平面布置的总体规划设计

①物流系统分析

冲压自制件库区是为满足冲压件物流在时间与空间上转移的需要。某些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采用筐式物流或自动化输送链将冲压自制件直接配送到焊装生产线上的相应工位,但为了应对返修率高和计划的不均衡,在实际生产中设置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存尤为重要。

对于冲压自制件转运至焊装车间(冲压车间、焊装车间厂房未相连的情况),对于自营物流中的取货制和送货制存在一些争论。从生产物流与调度的角度而言,应根据焊装车间准确的生产计划采取送货制的拉动式看板物流配送模式,使得在已设立冲压自制件库的情况下,尽量将焊装工位线边的库存降到最低或者为“零”,再根据计划和冲压件库区盘点情况,结合压力机、模具的产能,合理安排冲压自制件的生产与物流转运。

实行电子看板配送制是减少冲压自制件库存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和入厂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相比,公司内的冲压车间与焊装车间在空间距离上拥有绝对优势,焊装车间计划的调整和物流看板的变动,可以让冲压车间立即获得信息,缩短了信息响应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冲压自制件看板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对于焊装车间计划准确率高和执行力好的生产线,可以采取排序物流。

②平面布置设计

汽车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设计,属于总图和物流应用技术范畴,需要充分考虑几个工厂间的距离、出厂和入厂的签单手续时间、质量检验环节等,规划出合理的运输节拍和适量的物流车辆的投入,可以降低焊装车间内物流仓库和冲压自制件库两边的库存量。总之,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优化设计方案,对降低后期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和返修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按照目标数量大致可以分为:单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连续空间)、多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离散空间),一般适用于解决新建车间、新建工厂平面布置优化的小规模方案求解。当汽车工厂群中设施数目增多时,计算量急剧增加,此时应采用渐推法,目的是找到一个与最优解接近的次最优解。

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4个工厂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为例,说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并借助渐推法寻找最优的库间平面布局排列方案。

该汽车制造企业现有4个工厂,每个工厂都单独设计和建造了冲压车间、冲压件库区、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同一工厂的4个专业车间内部物料传输是通过通廊和机械化悬链实现的,不同工厂间物料的运输主要通过卡车转运。由于产能和计划调整等原因,4个单独的冲压车间和冲压自制件库间都频繁地转运冲压自制件。4个独立的冲压自制件库的位置及物流路线如图2所示。

工厂规划设计人员会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部门,开始对冲压自制件库间转运的物流量和运输距离进行测量,拟对新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位置进行重新排列,以得到最佳的冲压自制件库规划设计平面布置方案,减少后期运行中的冲压自制件转运距离和物流转运卡车数量。根据公司各个车型生产计划和冲压模具产能的资料分折,结合转运物流路线图,得到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距离和转运物流量测量结果的汇总,如表1所示。

其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区编号为A、B、C、D,场址位置为1、2、3、4。采用渐推法求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平面布置方案。先将A、B、C、D布置到场址1、2、3、4作为初始平面布置方案,其总运输量为1272264。

在此方案基础上,库区位置两两互换,计算其运输量。经计算得到在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最优平面布置方案为

上述多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设计方案是在一定目标下的最优或较优方案。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排产计划和转运物流量的变化,不能把一次的静态布置看成是最终结果,最优的多物流库区间的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应适应汽车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同时满足自身市场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动态柔性。

总平面动态分析设计应以产品预测和工艺布置为先导,单体设施的可扩展性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总体布置的可调整性相结合,在充分优化的基础上,考量单体扩展协调后提出具有动态柔性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

第9篇:公司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