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

第1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软交换 IP化 核心网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48-01

随着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在多业务融合、高带宽需求的驱动下,通信网络向ALL IP网络演进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目前,无线技术进步飞速,运营商已经逐步突破了空中接口的带宽瓶颈,宽带化的需求在无线领域的发展脉络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从2G到3G再到LTE,空中接口的带宽被一步步提高,上层接口的带宽需求也随之扩大,而IP化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带宽需求。

A/Iu CS接口的IP化对核心网的简化和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核心网IP化的基础上,节省TC、节省传输资源、可靠灵活组网、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及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工程应用研究软交换系统A/Iu CS接口的IP化改造方案,为通信行业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的指导。

1 网络组织

如(图1)所示,以某省移动软交换系统A/Iu CS口IP化改造为例,目前A/Iu CS接口基于TDM承载时BSC/RNC信令流通过信令网关SG(内置在MGW中)连接MSC Server,BSC/RNC媒体连接MGW(TDM承载)。A/Iu CS接口IP化后BSC/RNC信令流直连MSC Server,BSC/RNC用户面连接MGW(IP承载)。

2 BSC/RNC接入方式

支持A/Iu CS接口IP承载的BSC/RNC,各CS域接口媒体流量在CS媒体VRF内,通过CS CE接入IP专网。各CS域接口信令流量在CS信令VRF内,通过CS CE接入IP专网。原有TDM接口可作为备用保留,但不与IP接口以负荷分担方式同时工作。

3 VPN设置

IP承载网内不需新增新的VPN。新增A/Iu CS接口信令流和媒体流接入原电路域已有信令面VPN和媒体面VPN,用于疏通不同地市、不同机房之间的A/Iu CS接口流量。

CE设置CS信令VRF和CS媒体VRF,其中CS信令VRF负责接入CS域信令接口,并处理信令接口路由和对应数据转发,CE通过配置将连接信令接口的VLAN或物理端口映射到该VRF;CS媒体VRF,负责接入CS域媒体接口,并处理媒体接口路由和对应数据转发,CE通过配置将连接媒体接口的VLAN或物理端口映射到该VRF。

CS信令VRF直接连接到IP专网的CS信令VPN中;CS媒体VRF直接连接到IP专网的CS媒体VPN中。

4 IP地址规划

MGW、MSS、BSC及CE设备IP地址应遵循集团公司IP地址分配相关管理办法,其A/Iu CS接口IP承载所需的地址,使用目前核心网电路域地址段中的IP地址,与软交换地址统一规划,并按照控制面地址和用户面地址等相关要求进行分配。

5 带宽配置方案

BSC/RNC至IP承载网话务信令采用同一物理通道,因此本次不单独预测BSC/RNC至IP承载网信令带宽需求,根据厂家的建设经验和网络运营维护统计数据分析,采用96.8Kb/s/Erl作为 BSC/RNC话务量-流量带宽需求折算常数,并考虑了50%轻载冗余系数,考虑0.6的占空比。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BSC/RNC各局向与IP承载网之间的链路带宽需求均在1000Mb/s一下,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需求,该项目建议每套BSC/RNC系统配置2条GE光链路与CS域CE路由器相连,从而接入IP承载网。

6 结语

建设软交换A/Iu CS口IP化改造工程,能促进运营商网络向全IP网络转型,能提高话音质量,降低网络成本,节省传输资源,简化维护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对运营商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运营商软交换系统A/Iu CS口IP化改造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软交换系统A/Iu CS口IP化改造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以及带宽配置方案,为运营商建设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第2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提及IPTV的发展状况,总有一个词伴随出现,那就是“瓶颈”,到底什么才是制约IPTV发展的瓶颈?

俞义方:IPTV的发展有三个瓶颈:其中最大的瓶颈是政策,整个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第二个瓶颈是缺少能够赢利的业务;第三个瓶颈是终端价格仍然偏高。对于中兴通讯等厂商来说,可以通过创新等手段努力打破两个瓶颈,但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多方的配合。

中兴通讯在丰富业务和降低终端成本方面是怎么做的?

俞义方:中兴通讯在IPTV方面投入非常巨大,通过不断创新组合,在业务的丰富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们一直在联合业界同行共同努力,在IPTV方案上整改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努力把创新的成果反映到产业上。现在,包括机顶盒的终端价格都在走低,为IPTV大规模普及创造了条件。

与其他IPTV厂商相比,中兴通讯的竞争力是什么?

俞义方:中兴通讯在IPTV上最大的竞争力是不断地创新。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并推出了有竞争力的多媒体解决方案,促进了国内IPTV产业的发展。另外,中兴通讯的产品线非常齐全,可以在融合创新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中兴通讯在3年就看到了多媒体运营对运营商转型有很大作用,因此把IPTV等多媒体产品和固网终端产品整合到了一条产品线上。经过3年融合,我们可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方案,比如会议电视、IPTV、全球眼等,这些解决方案都是跨平台的,摆脱了以往孤岛式解决方案的局限。

中兴通讯目前的IPTV产品应用情况如何?

俞义方:中兴通讯IPTV产品有在上海以个人用户为主的使用模式,也有在江苏以企业为主的使用模式,此外还有面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运营商以最低的成本,经营最多的业务,这也是我们IPTV产品的最主要理念。

随着社会进步,今后视频业务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市场的发展会很快。不久前,中兴通讯在中国电信的十几个省公司的视频招标中名列第一,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另外,中兴通讯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AVS标准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具备雄厚的自主创新实力。

您如何看待IPTV和数字电视的关系?

俞义方:目前数字电视和IPTV存在竞争关系,二者带给用户的体验相类似。但IPTV和数字电视可以共存,因为产业需要良性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和创造。具体来看,二者各有优势,IPTV更强调交互性,数字电视更强调内容的传送,二者今后都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有观点认为,IPTV可以成为三网融合的契机,您对此如何看待?

俞义方:国家正在进行关于三网融合的规划和研究。三网融合是将语音网、互联网和广电网融合在一起,就是把语音、数据、图像融合到一起,本质其实是多媒体,因此IPTV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但IPTV产品需要与产业环境相匹配,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IPTV发展前景如何?

第3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IDC日前的《中国电信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09~2013年预测与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整体IT支出比2007年增长了7.4%,其中与VAS相关的IT投资增长最快,达到12.7%。此外,IDC预测,与VAS相关的IT解决方案市场(仅含解决方案供应商自有应用软件及其相关服务)在2008~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2.0%。

IDC认为,电信行业VAS投资预计将保持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有三点:

1. 运营商重组后竞争加剧,迫使运营商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运营商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力,中国移动承建TD-SCDMA这一技术标准和商用化程度都最不成熟的3G网络,则为中国移动的未来业务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剖析三大运营商2008年的财报: 中国移动2008年第四季度利润增长大幅下滑; 中国电信转型业务已初步成长,非话音收入超过45%; 中国联通业务结构最合理,未来增长潜力最大。

运营商重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运营商的竞争格局预计将由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逐渐向实力相对均衡的差异化竞争来演化。竞争加剧带来的电信资费(尤其是语音和宽带)价格弹性的下降,必将使得三家运营商更加关注高增长的新业务。

2. 在政府引导下,运营商将对3G业务进行大规模战略性投资。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09年通信业保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到,将进一步推进实施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全力支持TD-SCDMA发展,加快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设,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终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此外,2009年4月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将以下几点作为未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目标: 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 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 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建立内容、终端、传输、运营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体系。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09年将有17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3G基础设施建设,2009至2011年三年的3G总投资额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3. 三网融合将促进成熟的电信VAS产业链的形成。

3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例如“IPTV”、“手机电视”等跨行业业务。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 “三网融合”的进程从2009年起将提速。广电总局在2009年3月公告称,央视网启动国家网络电视台与视频分享平台的建设,并表态在手机新媒体发展战略上考虑与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国内最大视频节目播出平台与国内最大技术平台的强强联合。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广电总局两部门也正计划推出3G手机平台电视业务的相关标准,这是广电网与通信网加大融合与合作的开始。

IDC预测,在2009年至2011年,政府将加大对“三网融合”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未来将形成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规模。

目前运营商VAS系统相关的IT投资主要包括: IT硬件――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数据库软件; VAS应用系统以及开发和维护服务。

IDC预测2009~2011年电信行业VAS相关IT市场的主要机遇是:

1. 流媒体业务将带来大量的IT硬件和数据库软件需求。

随着IPTV、手机视频点播/下载等流媒体业务的繁荣,需要大量的流媒体内容服务器、流媒体内容缓冲服务器、直播内容采集服务器、用户终端档案服务器、DRM(数字版权管理)服务器来支撑; 同时需要大量的存储设备、数据库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来配套。这对于IT硬件和软件厂商将是新的机遇。

2. “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将推动VAS应用系统以及开发和维护服务市场高速增长。

第4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西部数据家庭互联解决方案副总裁兼总经理ScottVouri先生在开幕当天的高峰论坛作演讲中说道:“作为世界领先的外部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西部数据专为苹果用户推出了一系列拥有独特技术和时尚外观的存储方案,通过便携及云存储设备,让苹果用户享受流畅、快速、安全稳定的数据保存和分享。此次,西部数据不仅为Mac发烧友们展示和分享的全新存储技术和解决方案,更希望通过Macworld向大家展现由西部数据所带来的未来互联家庭的蓝图。”

在本次展会中,西部数据展出了多款完美匹配Mac电脑的外置硬盘产品MyPassportforMac、MyBookStudio和MyPassportStudio。其中尤以今年推出的Mypassportstudio2TB,更是摄影师、录像师、图形艺术家或者创意人士的理想移动伴侣。

在本次展会期间,西部数据也展示了WDTV系列媒体播放器。凭借这一全新娱乐选择,用户可以流畅地将最佳娱乐以及收藏的多种格式的视频、图片、音乐等个人媒体内容传输到高清电视上播放。用户还可以通过MyBookLive个人云存储网络驱动器以及任何一种直接连接的数码便携摄像机、相机或USB设备,再连接到网络的个人电脑或苹果电脑上观看媒体内容,打造以用户自己为中心的电视。

在3天的展会期间,西部数据将借以多款个性化产品以及前卫的个人云存储设备,吸引了大批苹果粉丝驻足咨询,人气十足。相信通过这次展会WD不仅仅将新产品推荐给众多果粉,更让广大的果粉能体验到WD带来的未来的互联家庭。WD将继续通过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与增值服务为苹果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存储体验。

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走进中西部

第5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如同数字电视国标的制定,手机电视国标的制定一拖再拖,影响了产业链的发展。奥运临近,中国能否按期提供手机电视服务?手机国标如何才能破局?这对各有关方面将带来何种启示?

广电、电信两方争夺对手机电视的主导权

中国手机电视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推动中国手机电视产业进入商业应用阶段,未来几年手机电视市场将高速增长。艾瑞预测,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元,到2010年预计手机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59亿元。iSuppli预测到2011年,中国市场具备移动电视接收能力的设备出货量将从2009年的270万部增长到1 260万部。据英国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看手机实况电视节目,而中国将成为世界手机电视第一消费大国。

作为技术融合的产物,手机电视在经营上横跨广电、电信管辖范围,并涉及双方利益。广电部门对节目源拥有管辖权,并负责颁发手机电视业务的经营牌照。信产部管辖频率分配、作为接收终端的手机行业,以及提供运营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广电、电信双方一直在争夺对手机电视的控制权,目前广电已先声夺人。广电总局于2006年10月底单方面颁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2007年8月,广电声称移动多媒体归广电主导,首次明确手机电视的归属。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原定于2007年11月对各家手机电视标准方案进行统一实测,以推选出国标,但广电主导的cMMB方案拒绝参加,使评选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广电系认为国标委受信产部影响,不想参与其中。

手机电视之争的破局分析

奥运临近,哪项技术标准能取胜手机电视市场,将取决于谁能最先实现产业化以满足奥运转播的迫切需要。北京申奥时曾做出承诺,提供“随时随地看奥运”的服务,如今时间紧迫,因此相对于国标评比,形成事实的产业化安排则更具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研发的手机电视标准分别是广科院的CMMB、清华凌讯的DMB T/H、北京新岸线的T-MMB、华为的CMB和标准化协会的CDMB,竞争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广电系的CMMB和信产部支持的新岸线T-MMB。

广电系的CMMB综合优势明显,有望主导手机电视市场。据传,政府高层认定手机电视的业务是传媒,而非电信增值业务,广电具有主导作用。科技部2007年12月11日《公告》称,CMMB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并获得4亿元研发资金支持。

除了政府支持外,广电CMMB技术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07年11月正式实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标准,广电总局已为CMMB颁布了五项行业技术标准。北京华信泰公司于2007年11月成功完成了CMMB系统分发信道星地一体对接实验,标志着已掌握为移动多媒体广播提供天地一体全国无缝广播覆盖的技术。

广电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网布局,在前期已布局的6个奥运会城市加上广州和深圳的基础上,CMMB已在全国包括重庆、杭州在内的37个城市完成了前期规划工作,目前已启动全套设备招标和采购。广电的建网规划将在2008年7月前覆盖324个城市,虽受大型发射机制造以及时间等客观条件约束,仍可实现对200个主要城市的信号覆盖。

继联想、摩托罗拉等公司之后,多普达和华硕于2008年1月2日也表示支持CMMB。国外经验证明,节目为王的市场定律仍旧适用于手机电视,广电拥有节目的优势。奥运会的媒体转播权已归属中央电视台,作为广电成员,央视将采用CMMB标准。韩国电信商旗下的TU Media,虽最早实现手机电视广播,但只能等待国内三大电视台自营的手机电视业务稳定以后,才能买到他们的节目,竞争处于被动位置。香港的电讯盈科虽有nowTV手机电视服务,但将来若与无线、亚视形成竞争,将很难得到他们的节目。

到目前为止,广电总局已经在自己的系统内向上海文广、央视国际等单位颁发了多张手机电视牌照,而电信系却一无所有。由于终端直接接收卫星信号实现、及成本高,产业链形成周期长,预计CMMB在奥运期间只能实现对重点城市的地面覆盖。完善的CMMB技术体系计划需要近20个标准来支撑,但目前只初步形成四个标准。

技术融合挑战监管体系

技术先进与否不能决定市场,广电系的抢位运营,在奥运服务上已经排除了国标出台的必要性。国标急于出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奥运服务,而不是产业需要。广电系2008年7月前200个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足以带动整个CMMB产业链进行量产。韩国三大电视台运营手机电视的经验证明,电视台有抛开电信独立运营的能力。

中国考虑多方利益,推出手机电视多种技术方案融合国标的可能性较小。国标委曾经选择清华、交大的融合方案作为数字地面传输标准,导致国标实施发生困难,产业成本增加,成为前车之鉴。

第6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2010年3月23日,第18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馆隆重开幕,会上不仅有众多新产品展出,同时也有来自行业内部最新的声音与见解。作为国内最大的互动平台架构师与集成商,宏天科技的“分众是传媒,互动是趋势”这一论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为此卫视传媒在CCBN展会上也对宏天科技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陈震先生进行了现场专访。

在互动业务方面的耕耘

宏天科技把自己定位于互动电视领域资深架构师,并以提供解决方案见长。多年以来,宏天科技一直致力于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在2009年,宏天科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自主研发的互动电视相关系统已应用于江苏省网、北京歌华、内蒙省网、昆明市网等,其中江苏在线互动用户已达到40万,在内蒙也开始了二期铺设工作。并在江苏和昆明,杭州华数和番禺之间开拓了跨区域、跨平台合作运营的先例。

以江苏和昆明之间跨平台合作为例,这个项目是宏天科技在去年6月份做的,它是一个同构的平台,我们把应用服务从江苏传送到昆明。另外是华数到番禺,我们认为是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不但从杭州到广东省番禺跨了区域,而且两个平台是完全不同的,中间实现了服务的传送,而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的传送。宏天科技要提供一层服务平台来对接不同的平台,为此宏天科技而且还要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前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完成业务的分发与传输,最后在番禺进行对接。此外,宏天提供的平台是完全开放的,思科、摩托罗拉、哈雷等厂商会为运营商提供多种选择;这种跨平台合作运营还具备很强的安全保障能力,江苏审查过的节目,番禺就不必再次审查,整个节目会以打包的方式传输,平台里的用户身份会被系统识别,不可仿冒。这种服务能力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认为,跨区域、跨平台这种合作也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

陈震先生表示:这样的经验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这种推广属于同一体系,如果在未来时机合适的话,将会以这种方式与电信进行合作。

虽然目前国内倡导互动概念的运营商有不少,但真正具备一定能力的却寥寥无几。宏天科技以自身成熟的解决方案,配合硬件厂商的产品与技术,形成了比较完美的搭配。就在3月23日,宏天科技刚刚携手思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思科的VVI(Visual Video Infrastructure)架构下,通过思科的Medianet交互平台上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譬如刚才提到的华数-番禺之间的对接,其中也有思科的功劳。

对此,陈震副总裁也表示:宏天科技主要关注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而思科则致力于产品和技术的严谨,宏天科技的解决方案与思科VVI所提供的技术能力结合之后,形成的合力不容小觑。

宏天科技对互动业务的见解

随后,我们又请陈震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宏天科技对于互动业务的看法。陈先生讲到,虽然目前电脑、手机都分流了很多用户群,但作为家庭的媒体中心,电视依然拥有最高的公信力,因此电视的用户群会稳定的存在。这也是宏天科技坚持的“分众是必然,互动是趋势”这一战略的前提。分众就是细分了用户的市场,某个应用在前端提供下去可能只有10个用户,但如果我们的平台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应用,吸引更多的人在广电网络上接受服务,无论每个用户群的人数是多是少,最终将成为非常大的用户群体,这就是聚小众为大众,聚大众为全众,涵盖所有用户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理解为聚大众为全众。这个聚众的过程应该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链,以往我们网络公司只收一个落地费,再收用户10块钱、20块钱的月费,有的时候为了涨10块钱、20块钱还要引出很多不满。现在做了互动业务,我们可以通过吸引广告主来获得收入,我们可以让不同类型的用户看到不同的广告,这就是细分了用户。网络公司可以放弃容易引起纷争的月费,改变原来的传输网络的定位。如果能够以分众运营为目标,在聚众的过程中就能把自己原来的地位加以改变,互动就是实现分众运营的基石和承载平台。

对于现在炙手可热的三网融合,陈震先生也表示: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个产业各自起点不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手机可以作为纽带,连接起三个产业。对于三屏互动,则应以高质量的视频为特点吸引用户。而NGB的发展本身是非常好的方向,它保证了多应用向下传送和控制源头的效果,是一个最好的封闭网络。三网融合则保证了这些应用通过NGB有一个更广泛的用户群,能拓宽我们广电网络的用户群,这两个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连接的,中间的承载就是用的全媒体业务管理平台承载。这个全媒体业务管理平台汇聚多业务,能够业务统一准入,统一管理,能够让网络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提供标准的接口,引入海量的业务,形成全网即插即用的互动标准,最终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产业链。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广电网络就真正能把分众的运营做下去,能够聚起小众。

对企业的未来定位及规划

陈震先生表示:未来希望宏天科技能够帮助广电网络公司走到分众运营,协助网络公司建立新思路,将自身定位于架构商,能够用全媒体的业务平台承载多业务,能够让终端支持即插即用,保证分众运营在终端上的实现。能够靠安全技术来保障从业务到传输到终端的安全,这样整个的系统最终能够保障网络公司走到分众运营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如果走到了分众运营,确实能够帮助广电网络公司在三网融合下找到一个新的定位,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价值链。

对于未来,陈总也表示:宏天科技目前的定位是解决方案提供者,但在未来或将在运营层面有所突破。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都很严格,但有可能朝着这方面进一步发展。

【关于宏天科技】

第7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2006年前,GSM/GPRS当道,之后,WCDMAR99步入高速发展期,2007年HSDPA异军突起,2008年HSUPA值得期望,业界正在积极备战2009年的HSPA+、2011年的LTE。WCDMA以清晰严谨的路线大步前进。WCDMA凭借什么优势得到了海外运营商的青睐?网络建设应采取何种策略?我国在启动3G之初可以借鉴哪些经验?《通信产业报》本期就此对话业内3G专家中兴通讯3G产品总经理张建国。

目前,海外市场正处于WCDMA/HSDPA网络部署高峰期,WCDMA在海外市场取胜的原因何在?

张建国:GSM拥有30多亿用户,仍然是现阶段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制式,CDMA2000用户逾4亿。因此考虑到WCDMA多年成熟的技术规范和商业模式,大多数运营商在升级2G时首选WCDMA。第一个WCDMA网络于2001年部署,经过几年初期建设的发展完善,解决了手机电池等技术问题,特别是随着HSDPA/HSUPA的成熟,产业链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用户和业务模式发展突飞猛进。

WCDMA在规范制定初期就考虑到与GSM的互操作,即通过双模单卡单号的终端,实现WCDMA/GSM的漫游切换,保证运营商在已有G网基础上从容地建设WCDMA。WCDMA建网初期首先保证密集城区的覆盖,而在郊外如景区道路等3G网络边界区域,根据当前话务量,通过软件流程实现3G边界点和GSM间的无缝切换。目前,GSM还未出现衰退迹象,但WCDMA正逐步有效地吸收双模终端的话务量,GSM网络逐渐变薄,WCDMA网加厚。预计在LTE商用前的5-10年内将是WCDMA发展的黄金阶段。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2007年中兴通讯WCDMA市场进展迅速,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市场如欧洲、香港等地相继获得大规模商业应用,能否介绍一下WCDMA较成功的案例?我国建设3G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张建国:较早发展WCDMA的是西欧、美、日等国,亚太、非洲等地近几年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例如利比亚第一个WCDMA商用网从2005年开始试运行,2006年底已突破30万用户,是环地中海地区用户数量最多的WCDMA网络之一。

2006年开始,中兴的WCDMA海外市场遍地开花。2007年,我们与欧洲爱沙尼亚、法国、罗马尼亚等运营商合作取得突破。作为全球增长强劲的技术创新者,中兴WCDMA网络已经获得超过30个国家的应用,市场布局逐步完善。

从海外许多成功的网络建设案例不难看出,3G网络建设,首先要选择最合适的建设方法。例如某些地方频段多、网络结构繁冗,同时市区楼高路窄,信号遮挡严重,一个扇区需要辐射十个方向,网络规划和天面设计非常困难。针对这类环境,SDR软基站和BBU+RRU分布式基站的可能是最合适的部署方式。

其次,需关注网络建设速度,实现快速建网、快速运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信行业,时机是最有效的武器。而对设备供应商来说,提高交付能力要做好内功,以成熟的产品和快速响应为基础,从物流预测到备货,都需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供应链才得以逐步扩大。我们在与巴西电信BRT合作项目中显示出从中标至完成发货、运输、设备安装和调测仅用一个月的优秀执行能力,为运营商赢得了网络的第一时间。

WCDMA推广初期的策略如何?组网策略如何?目前最受用户欢迎的业务有哪些?

张建国:在WCDMA建设初期,设备商的定制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杀手锏,像中兴还在降低运营商TCO和交付能力上表现不俗。而组网策略方面,由于处于初期阶段,用户基础还比较薄弱,用户习惯还未完全养成,需充分利用2G现网资源,资源共享才能降低运营商TCO。建议优先采用共站建设,或提前布局调整腾出空间;无法共站的可选用BBU+RRU分布式基站快速部署,降低网络TCO。BBU+RRU无需独立机房空间,如ZXGWB6000型BBU可放置于传输机架内或利用2G设备多余空间,或直接挂墙安装,有效缓解了机房紧张、承重等建网问题。有媒体评价中兴提出的分布式拉远型基站带动了基站架构的革命。

关于业务,3G时代将把业务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划分。短信、彩信、WAP上网、手机电视、视频监控、流媒体等特色3G业务层出不穷,用户对业务的定制化需求增加,例如彩信将扩展到手机报、播客、赛事等更多范围。3G数据卡业务也很受高端用户青睐,实现了用户随时随地高速上网的需求。

国内正在3G建设初期,如果启用WCDMA,我国应采用何种WCDMA建网思路?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张建国:国内3G建设应该关注以下三个重点方面。首先,如何在GSM网络上快速建设3G网络。国内运营商在建设3G网络时都会面对机房空间资源匮乏的问题。像海外原有机房都是钢窗结构,建设WCDMA时将宏基站靠墙安装,通风良好,实现了低功耗绿色安装。国内运营商建设3G时将面对机房空间匮乏的问题,采用BBU+BBU分布式建网,可将射频单元灵活安装在室内或室外,是运营商重新规划网络时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2G和3G需要和谐发展。国内3G建设应通过测试不断沟通解决方案,理顺GSM、GPRS、EDGE和WCDMA、HSPA的关系。中兴作为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提供海外2G/3G互操作、业务模式等成功经验的对接咨询。语音方面,虽然3G提供的语音编码速率更为丰富,但用户在语音感知上和2G差别不大;高带宽是3G的最大特色,区别于2G用户,3G时代用户可通过视频录像和照片彩信进行交流,应用更为丰富;互操作策略方面,3G网络应选择叠加在价值区域的2G骨干网。我们建议用户在语音功能上优选单项互操作,即用户使用双模手机在一个小区进行网络选择时优选3G,在通话状态下走出3G区域后则切换到2G,如在此过程中搜索到3G信号时暂不切回3G,当通话结束后在优选回3G网络。这样即可充分利用3G网络分担2G负荷,还能有效保证话音业务的服务质量。但在数据层面,我们推荐双向互操作。即用户登陆到GPRS时如果搜索到3G信号则切换到3G,在3G区域以外则切换回GPRS,如果再次搜索到3G信号则再切换回3G。国外的小区重选(EPM)方案是调整所有基站的3G信令进行重选以适应2G,在中国不可行,因为中国面积大、用户多,同时存在多家供货商和运营商。

最后,3G网络部署后数据业务比例将持续升高,与语音业务速率固定不同,数据业务的速率需求时不断变化的,影响覆盖效果。因此中国的3G发展应合理规划网络,根据对未来网络的负载演变、3G业务流的走向和用户数,做好1-3年的长期扩容规划。另外,中国3G的发展是比较理性的,政府和运营商都非常关注综合部署、运营成本、节能减排,纵观海内外运营商降低TCO和绿色建网已成全球趋势。因此减小基站体积、降低机房功耗、美化天线的方案日益得到关注,如运营商关注的共站率问题,国内3G建设可实现60%以上,采用BBU+RRU方案后则可达到90%以上。

中兴通讯有哪些WCDMA创新?在4G演进上,中兴一直走在业界前列,如何准备WCDMA向4G演进之路?

张建国:近年来,中兴在WCDMA方面一直不断创新,例如BBU+RRU分布式基站组网,有效解决了机房匮乏问题,加快网络建设。为了满足向未来技术的平滑演进和升级,我们创新研发出软基站平台,实现不同无线制式之间的继承性和互操作。而家用基站是室内覆盖的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有助于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目前我们以完成与全球顶级运营商在西欧和东南亚的测试,预计下半年将形成正式商用应用。

2008年我国将向ITU提交4G标准,4G标准征集将截止到2011年,目前业内公认4G将是多种无线制式的平滑演进,兼容2G、3G,可能LTE+即为4G。我们对三个3G标准均有投入,并可保证向LTE的平滑演进,争取在2009年实现LTE系统的成熟。中兴一直积极参与我国及ITU的标准申请和制定,成立专门研发4G的团队,对4G的预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07年,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上中兴展示了7.2Mbps的HSDPA和1.98Mbps的HSUPA,今年2月巴塞罗那3GSM大会上了5.76Mbps的HSUPA。目前,中兴正专注于LTE软基站平台的开发,软基站是中兴的技术创新之一,实现了不同无线制式的继承性和互操作。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LTE的测试和试商用,但由于LTE终端产业链还不成熟,预计真正商用还要等到2011年。

第8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内容集成管理系统由内容采集、内容收录、内容审核、内容编辑、内容转码、内容分发、内容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子系统构成,提供从内容采集、入库、审核、加工,到分发的完整内容管理流程。

业务运营管理系统以互动媒体业务为中心,集合了采集、编排、分发、展现、订购、计费、统计、分析功能的一体化运营支撑平台,可以实现对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业务的运营管理和支撑,支持直播、点播、轮播、时移、回看、录播、广告等业务类型,同时又为多终端间的增值和互动业务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支撑。

云媒体管理系统在互动媒体平台应用层标准功能基础上,为适应当前业界“架构云化、业务云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云媒体应用设计的业务管理系统。云媒体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互动媒体运营商实现PB级别大容量的互动媒体内容存储、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面向机顶盒、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跨屏融合业务。

内容分发及承载系统架构在IP基础网络之上的叠加网络,通过将内容从内容中心到网络的边缘节点,实现内容网络的分布式就近服务,其工作原理是在网络各节点放置内容缓存和各类服务引擎服务器,由中心控制系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等信息,将用户的请求导向到最佳的服务节点上,根据用户的访问终端信息,提供符合终端服务要求的内容,并提供支持多种协议的内容访问服务。

应用客户端利用网络获取数据服务,在机顶盒终端、手机终端和PC上,为用户提供媒体内容的接收、展现服务,提供音视频内容直播、点播、下载形式等服务,并提供广告、资讯等增值服务。通过统一的客户端界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

两次转型找准业务方向

王之栋介绍,思华科技公司虽然也做了两三次转型,但是一直在做软件。2000年成立的时候,主要是想做类似移动梦网、移动增值业务的管理平台,因为公司董事长是从亚信出来的,对移动比较熟悉。然而公司成立两个月以后,卓望科技成立了,他们把中国移动整个平台市场给包掉了,等于思华科技的目标市场没有了。

第一次转型是因为发现,广电的运营商在做宽带接入业务。“公司的创始人是做计费系统出身的,觉得这是比较好的机会,杭州广电当时要做宽带业务,后来上了一套思华的宽带认证计费系统,成为公司第一个客户。思华最早的业务类似于BOSS,后来这条产品线一直延伸,从做宽带的认证计费,到做广电数字电视的BOSS,像杭州、江苏、新疆都是我们的客户。”2007年的时候,思华把这一块业务剥离独立成立一家公司,在2010年卖给了亚信。

思华科技第二次大的转型是在2003年。思华科技收购了两家比较小的创业公司,开始往流媒体和广电互动媒体方面去转型。“2004年开始做电信和老网通的PC流媒体CDN系统,之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IPTV市场的兴起,将重心转移到手机视频和广电的互动电视领域,一直持续至今。可以说2003年的转型,使思华有了更为雄厚的技术储备,并且为后来思华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先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十三年的不断技术研发和积累,思华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互动媒体平台软件行业的领先企业,荣获包括“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2011年中国软件和技术服务业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品牌”、“2010年度上海市明星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在内的数十项荣誉。

思华实施过的项目南至海南北至黑龙江,几乎遍及全国。在上海、北京和杭州设有研发中心,在北京、广州、杭州设有分公司。与华数集团、东方有线、陕西广电网络、重庆广电、河北广电、广东有线、天威视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众多行业领先的广电运营商和大型通信运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思华更是多次受邀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核心客户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认可。

扎根上海浦东软件园

思华科技是2000年成立的,在张江注册。2010年之前,思华科技是在浦西办公,换过很多地方,最早是民防大厦,后来在静安寺,再后来搬到天地软件园。2010年~2012年在陆家嘴的未来资产大厦,2013年年初搬到上海浦东软件园。

思华科技是一家软件公司,主要依托良好的人才队伍开展业务。为了招揽好的人才,公司必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是在繁华地带,所以思华科技最开始都是在市中心办公。出于吸引人才的考虑,思华科技2010年搬到了陆家嘴。但陆家嘴主要以金融为主,租金上涨比较厉害,对软件公司来讲难以承受,另外一方面,也是觉得整体氛围不太好,都是金融企业,做软件的几乎没有。

王之栋表示,思华科技最终选择将公司总部搬迁到上海浦东软件园。主要原因是张江汇集大量的软件公司,政府非常高效,积极为企业服务,在税收、基金支持、人才政策方面给予了非常好的条件,非常有利于我们这种软件公司的发展。园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整、生活便利、服务周到,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到张江后,管委会、税务和园区等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问题,解除了我们的一些后顾之忧,对公司帮助很大。

链接

思华科技:专注互动媒体14年

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家长期专注于互动媒体平台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实施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并在北京、杭州、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济南、沈阳设有营销和技术服务中心。

公司目前拥有200多人的技术团队,78.9%为本科以上学历。

第9篇:新媒体运营规划方案范文

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过:“无论你是世界上软件巨头的主席,还是中型制造商的销售人员,或者是小型企业的接待员,有一种工作场景大家都非常熟悉。当你需要快速联系你的某一同事时,首先,你要查找他的分机号,然后拨打他的电话,却不料听到的是他的语音留言。当你留下语音信息之后,你又拨打了他的手机,然后只能无奈地留下第二条留言。最后你只能做的就是发一封电子邮件了。而当你的同事再反过来找你的时候,你自己却又在开会之中,上述流程只能再重复一次。这种麻烦的情况让我们有了一个创新――‘统一沟通’,这一创新绝对会使我们在工作中的沟通方式更加顺畅,并且与家庭和朋友保持沟通。”

比尔•盖茨所说的情况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都经常发生,但今后这些麻烦可能就不存在了――“统一沟通”、“融合通信”、“统一通信”这些概念的逐步实施或许会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

Oracle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告诉记者,在Oracle公司内部已经在使用一种统一的沟通方式,是该公司自己的产品。它把人们的办公电话、手机、邮件甚至家庭电话都统一在了一个平台上,当你不在座位、或是手机不在身边时,就不用担心别人找不到自己了。

由此看来,除了网络设备厂商和传统电信设备厂商在积极推动着融合通信的发展外,在“融合通信”的大浪潮下,像微软、Oracle这样的软件巨头也都在摩拳擦掌。不仅是它们,包括Intel、德州仪器、ADT这样的芯片厂商也都在自己所在的产业链位置上做着相应的努力,IBM、HP之类的IT大腕们也都不会坐视不理。融合通信的整个产业链在逐步形成,传统IT厂商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企业统一沟通平台

提到传统IT厂商,我们不得不提到微软,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微软应该说是跟进融合通信最快、也最有实际举动的IT厂商之一。“统一沟通”这一概念虽然与“融合通信”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2006年,微软与北电的战略联盟也让业界震动不小。人们普遍相信,微软的软件优势和北电的语音技术优势强强结合,会在统一通信的舞台上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从2006年7月,微软与北电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旨在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统一通信的业务驱动转型;到2006年11月6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将在2007年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再到2007年1月,微软和北电共同宣布携手实现统一通信的联合计划,并公布Unified Messaging等解决方案……这一系列动作都足以显示微软对于所倡导的“统一沟通”的重视程度,而微软在统一通信中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统一通信的无障碍连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大幅度提升企业的通信效率会直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带来间接的经济增长。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曾表示:“每名员工平均每天通过7种不同终端或应用收到的信息要超过50条。而通过软件将能够解决托管通信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与北电结盟的初衷。我们将共同推动VoIP和统一通信的发展,以期把人们相互联络的各类工具和方式结合到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在手机、台式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之间仅使用一个身份认证即可实现沟通互连。”

这与另一家软件巨头的想法不谋而合。Oracle也在企业统一沟通平台上做着努力,它们不但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给更多的企业带来顺畅的沟通,而且,在公司内部也在切实使用。

微软公司信息工作者业务群中国及大中华区总监张柏舟告诉记者:“微软相信可以借助企业统一沟通促进生产力革命,我们需要实现多种沟通模式与我们日常工作流程更深入地集成,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通过最为有效的沟通模式联系到要找的人,而软件必定将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

事实确实如此,软件在融合通信的产业链条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获得更多的利润已经成为了软件厂商的目标。微软在与北电联盟研发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中提供了自己的软件平台,将北电的语音技术融入到微软的软件平台中,在桌面终端上集成了语音、视频和数据,实现了IP语音和即时通信、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其他通信手段的整合。最新的Unified Messaging的解决方案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上市销售,整合了微软的Exchange Server 2007和北电的Communication Server 1000产品,让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在网络中互联,还可以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任何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由沟通。

2007年第四季度,微软将整合微软的Office Communicator 2007和北电的Multimedia Conferencing推出一款集话音、即时通信、音频和视频会议于一体的产品,这意味着人们能够检查Outlook电子邮件中用户是否在线,无需再回复电子邮件,可以使用同一客户端启动一个即时通信对话或视频会议。

而像IBM、HP等IT大腕也在探索着自己在融合通信中的位置。2006年10月,IBM在中国推出了一条IT服务产品线――“网络服务”,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利用网络拓展业务,构建适应业务需求的企业网络,显然IBM也想在融合通信中分得一杯羹。

面对当今的融合通信环境以及企业业务创新的需求,如何将IT规划与业务创新进行最佳结合,促进企业运营并降低成本,是很多CIO面临的最大挑战。IBM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网络服务产品线经理李与星说:“随着新型业务对网络要求的提高,网络与应用优化之后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融合业务通信就显得至关重要。IBM网络服务为客户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策略管理与优化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移动无线和RFID服务,以及网络集成与可管理服务,这些对于企业实现融合业务通信有着很大的帮助。”

运营商转型的巨大商机

融合通信在企业级的应用已经在逐渐明朗化,而不可否认,融合通信也能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创收机会。在运营商的转型中也蕴涵着很多商机。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事实上,转型是已经成为当前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当英国电信的“21世纪网络”建设规划刚刚提出的时候,全球的运营商都在等待着看到一个转型的成功案例。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数量和ARPU值不断降低。移动通信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移动运营商同样面临着与固网运营商相同的挑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创新应用的趋势已经驱动运营商开始以用户网络管理为核心,注重提供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增值服务。通信与IT融合的大潮将至。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通信正在向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IPTV,有电视,又有互联网上如何传播数字电视的整个技术,还有软件,需要把这一切完整地结合起来。现在运营商都在转型,而这种转型显示ICT融合已经在发生。比如说,现在PC上面可以打VoIP电话,跟在固网上打电话一样,这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在转型的大潮中,关注运营商的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商,微软、Oracle、TI、IBM等传统IT厂商也都早已在等待着这一盛宴的开始。

近期,微软就在中国发起了一场开拓电信市场的战役。联合北电、中国普天等国内外知名电信设备厂商,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14个城市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巡展活动,重点展示其创新应用的电信解决方案。而对于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金伯乐来说,4.7亿的移动用户和1.66亿的互联网用户,中国市场如此巨大的潜力让他感觉到此次中国14个城市电信解决方案巡展意义重大。

同为软件厂商的Oracle也不甘示弱,华为、中兴和UT斯达康等相继成为Oracle的技术合作伙伴,而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国内运营商都已经采用了Oracle的技术产品。

Oracle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电信行业正处于根本变革之中,迫切需要促进业务发展,网络与IT融合已经是不可扭转的,而Oracle公司正在投入巨资,以推动这一变革。”的确,2006年的一系列收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其中,2月收购HotSip公司,就是为了加强为新型汇聚网络上的IP电话、存在服务、传信和电话会议系统提供基础设施软件的这部分技术。

Oracle提出的“下一代网络系统”服务平台是一种标准的软件环境,适合设计、开发、服务与管理,它的核心在于与网络的衔接,可以提供短信服务、丰富的多媒体服务和下一代通信服务,诸如虚拟专用分组交换机、网络电视、固定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业务等。Oracle公司亚太区电信行业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殷玉萍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

“近十年来,网络电话的出现和分组交换网的演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网络电话的成本优势对于经营者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新的服务可以部署得越来越快,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另一方面,诸如雅虎、谷歌等加入这个业务,很大地挤压了传统运营商的收益。这种情况下,一个基于IT标准的平台可以使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迅速开展更高级别、同时也更加易于推广使用的业务。正是因为这样,Oracle投入巨资来建设‘下一代网络系统’。”Oracle公司亚太区电信行业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殷玉萍说。

“事实上运营商提供的很多服务是有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加入的,而我们为运营商构建的‘下一代网络系统’平台是开放式的,运营商不但可以选择任何硬件、网络设备,其他第三方也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开发,这样运营商就有了更大的选择性。而且运营商可以选择Oracle的整体平台,也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这样也为它们节约了成本。”

看来,在融合通信的大潮下,运营商面临转型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的软件巨头们都希望在电信市场上分得更多的羹,特别是对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期待很高。但是作为软件厂商,它们对于运营商的整体转型的推动作用还不是那么直接,而只能静观其变,等待出击。

对于IP网络对电信领域的改变和冲击,IBM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以前所讲的融合只是产品层面的,直到IP网络成熟,才有真正的融合实现,IP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融合的演进将重新组合电信领域的版图。”IBM的相关负责人说。

而不同种类的融合在未来对电信领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语音与数据的融合将对电信业产生最大的影响;另外有线、无线、移动等不同接入技术的融合、电信与广播媒体以及内容服务的融合、IT与网络的融合、电器产品与传统电信终端产品的融合等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电信业的运营方式。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看到,融合将使大量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电信服务的领域,从而使电信服务的游戏规则发生重大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运营商及任何希望参与电信服务的企业必须进行转型,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造新价值,而IBM也在这方面做着努力,希望在这个市场上有所突破。”这位负责人说。

终端层面的芯片厂商

在融合通信的大潮中,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的融合,也就是终端层面上的统一前景已经清晰可见,而芯片厂商正在与产业链的其他组成部分一道,为此摩拳擦掌,期望融合通信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其实在前一两年,融合就已经让终端芯片领域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变革,在从单一语音通信到宽带互联和多媒体时代的渐进过程中,芯片的角色发生着改变。

2007年1月,微软首席执行官Steve Ballmer(右)和北电首席执行官兼总裁Mike Zafirovski(左)共同宣布携手实现统一通信的联合计划。

美国模拟器件(AD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郑永晖曾表示:“分析当前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网络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业务功能推向终端方向,即所谓的小交换、大终端,这就促成了终端芯片向平台化方向发展。”

德州仪器(TI)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数字电子消费的发展,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传输和访问内容的新方法也已经被开发。存储量的增加使得人们能够取得音乐、视频片段和网络电视,而人们需要访问信息,并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对于芯片产品来说,要性能更好、体积更小、更集成。”

而在早期手机和数字视频产品中,除了需要主芯片之外,还需要各种接口、周边设备来完成所需的拓展功能。融合通信需求的日益强烈,要求这些部件必须能够高度集成,如此才能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TI无线终端业务部负责蜂窝系统解决方案的副总裁兼总经理Alain Mutricy指出:“随着新兴市场用户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语音与基本多媒体功能,手机上需要集成更多的多媒体应用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中集成更高级的多媒体特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