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

第1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T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45-01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同时它也是一个对与产品相关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进行计划、协调、组织、执行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种涵义:第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运作管理,它能够使企业的活动范围从仅仅最佳的物流活动扩展到所有的企业职能。第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第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为目标进行的组织管理。

1.1 ERP特点与功能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系统的特点及核心内容包括有: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1.2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供应链与市场学中销售渠道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供应链包括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前所有参与供应、生产、分配 和销售的公司和企业,因此其定义涵盖了销售渠道的概念。供应链对上游的供应者(供应活动)、中间的生产者(制造活动)和运输商(储存运输活动)、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分销活动)同样重视。

2 系统部署的目标

一般来说,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的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账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的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的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的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才能真正实现如下的目标:

(1)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2)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3)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减少坏帐、呆帐金额等;(4)本企业在供应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以下面针对企业供应方面进行介绍;(5)供应管理设计目标;(6)用户更新,用户可随时更改密码,以防被侵权而使利益遭到破坏;(7)查看库存情况,对仓库中的存货有所了解,以便定量进行发货;(8)货物供给,根据订单要求进行发货,并保留存根,以便日后查询。

3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流程和实施方法

目前各类型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在市场中层出不穷,究竟哪一种软件功能更强且更适应用户需求也越来越为用户所关注。我们知道系统参数设置越灵活,软件性能越强,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实施的难度。众所周知,成功的软件实施需要软件系统知识和企业管理思想相紧密结合,而这一点往往又是软件商或用户中任何一方难以单独完成的,因为软件的生产者会更注重其产品性能的完善,而不能非常完整、系统地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而作为用户,一般并不能十分了解各系统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因此很难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既熟悉软件功能,又熟悉企业状况的咨询机构应运而生。这种较为独立客观的咨询机构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并凭借自身对各种系统的熟悉与了解,在实施过程中与软件商密切合作,发挥出系统的最大功效。

(1)需求分析是指在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包括客户生产/财务及管理流程后,与客户一起讨论对系统的具体要求方案,主要针对其现行体制中的不足及目前所需的信息,制定出一套用户对系统的需求方案。为合理地选择系统提供了基本保障。需求分析按照由顶至底、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的过程来进行。

(2)系统演示/选择在这一阶段,我们会根据上一步骤中总结出的用户的具体需求,结合我们对各类型系统的了解,初步划分出几个适合于客户的系统,逐一安排进行系统演示。

(3)系统询价/购买。一旦选定了合适的系统,咨询人员会帮助客户参与询价和购买工作,这其中包括为用户制订采购计划。许多中大型软件包都是由各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功能模块组成。

(4)安装系统/调试/网络建立从这一步骤开始,咨询人员的角色已经从协助客户管理层作出软件选择的决策转变为负责安装实施整套管理信息系统。

4 结语

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在经营管理的思路上进行转变,对供应链管理加以更多的重视。首先,是要将供应链管理纳入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中。也就是说,在制订经营战略时,就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绩效,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通盘考虑、设计和规划。第二,要在平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对企业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调整、流程重构和优化管理,使之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顾客需要,这是一个不断改进、优化和总结经验的过程。第三,企业要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企业是 在计划经济年代按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大而全、小而全”,以生产为导向,组织结构普遍存在“两头(开发和销售)小、中间(生产)大”的“橄榄型”特点。这种组织结构庞大臃肿,不利于 对外界市场灵活反应。企业应尽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剔除形不成竞争优势的一般业务。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完全可以向“两头(开发和销售)大、中间(生产)小”的“哑铃型”组织结构发展,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供应商体系。此时,企业要探索对其众多的供应厂商及其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和协调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成恩.供应链中物流及信息流管理.中国管理科学,2000.

[2] 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北京.知识管理出版社,2001.

[3] 张林龙.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企业情报工作,2003.

[4] 杨海荣.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物流物流自动化自动物流系统

一、前言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按不同的研究范畴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物流,例如:生产、军事、贸易等领域的物流、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者的现代化统一管理,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物流自动化的概念

物流自动化,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实现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物流控制过程的无人与省力,以达到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的过程。

三、物流信息处理自动化常用技术

物流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或曰物流信息处理自动化,而非手工化。这是指物流企业的劳动对象――物品及其空间位移和准确定位,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当物品数量足够大时,用手工登记、抄录、录入计算机等工作量极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故必须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自动录入,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由此称之为物流信息自动化处理。

物流信息处理自动化中常涉及到的技术有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快速反应(QR)、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1.条形码(Bar Code)

条形码符号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来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代码,它由一组规则排列、黑白相间的线条组成,每条线条的宽窄不同,代表不同的数据、字母信息和某些符号。条形码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基础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大量、快速采集信息的要求,能适应物流大量化和高速化要求,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

2.数据库技术(Database)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物理数据层、概念数据层、逻辑数据层。

3.快速反应(QR)

QR是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QR码常见于日本,并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维空间条码。QR码比普通条码可储存更多资料,亦无需像普通条码般在扫描时需直线对准扫描器。QR码呈正方形,只有黑白两色。在4个角落的其中3个,印有较小,像“回”字的正方图案。这3个是供解码软件作定位用的图案,使用者无需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扫描,资料仍可正确被读取。

4.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主要分为五个阶段:MIS系统阶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四、物流自动化的特点

物流自动化区别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把传统运输方式下相互独立的海、陆、空的各个运输手段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从而使客户获得最佳的运输路线、最短的运输时间、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安全检查运输保障和最低的运输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第二,它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的概念建立起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降低了社会生产总成本,供应商、厂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及最终消费者达到皆赢的战略目的;第三,它突破了运输服务的中心是运力的观点,强调了运输服务的宗旨是客户第一,客户的需求决定运输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下,物流服务提供商需要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第四,在各种运输要素中,现代物流更着眼于运输流程的管理和高科技和信息情报,使传统运输的“黑箱”作业变为公开和透明的,有利于适应生产的节奏和产品销售的计划;第五,现代物流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商务活动,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它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集中,并通过国际兼并与联盟,形成愈来愈多的物流巨无霸。物流的自动化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五、结语

第3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环境变化 管理模式 产品结构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概述

1.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模式

经过机械制造行业数十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实际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产销一体化、产品差异化、管理制度化和管理体系化的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及成型,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有关机械制造企业的客观情况不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总体上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细化、深化和针对性方面的缺陷,不但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入发展,而且不利于追赶先进的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水平。

1.2机械制造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种类增多、交货日期提前等外部要求,也面临着劳动成本增加、产品结构变化、机械设备改进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内在影响。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既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制约,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在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新问题

首先,随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地增加,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已经扩展,呈现向前和向后延伸的形势,生产管理已经与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和发展战略相融合,同时生产管理又与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相联系,使生产管理工作涵盖范围从传统对生产系统的管理扩大到机械制造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和内容的丰富。其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呈现动态化趋向,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有两种动态组织机构,一是以矩阵形式为代表的柔性动态组织机构,这一类型的机构将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预测、计划管理、设计部门等相关人员临时组合在一起,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细节、内容和规划进行研讨,找到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措施和技术,完成工作后就可以解散该机构,使成员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柔性动态组织机构具有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等综合优势;二是虚拟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借用外部智力、技术,采用购买、联合、委托和外包等方式,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一些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在企业在获得目标成绩的同时,降低机械制造企业的开发成本,均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流程,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对客户要求的反应能力。

1.4机械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智能化

新时期机械制造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自动绘图、模拟生产、科学计算等方式,不但赢得了产品开发和设计时间上的优势,还有助于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实现智能化,使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更具有实用性和差异性,满足各类型客户对机械产品的需要,在提升机械产品智能化的条件下,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进而在整体上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2、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法

2.1建立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管理系统

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生产准备系统、生产操作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要促进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整个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2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

机械制造企业必须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应该推进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方式的推广。

2.3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以实现现代企业的重要基础,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要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的要求执行,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水平。

2.4建立先进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和创新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和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制造资源计划(MRPII)或企业资源计划(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引进准时生产模式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推行企业资源计划模式。无论精益生产模式还是企业资源计划模式,对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的方面:精益生产模式虽强调在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但在目前我国的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做到的;企业资源计划模式虽可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企业应吸取这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两者结合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以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勇志,何文喜.浅析计量测试在工程机械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1(04)

[2]张键.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0(24)

[3]董义.浅析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第4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PDM;ERP;系统集成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了生产,市场竞争亦变得愈来愈激烈。现代制造企业也面临着持续多面和不完全预测的全球性竞争局面,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和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制造系统的新模式和新哲理,如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这些新模式对信息的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两个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领域发展起来的不同应用系统,是目前企业实施先进制造的主要信息技术支撑。

一、企业资源计划和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

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如下:一个有Gatner Group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下一代制造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软件。其包含C/S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造。除已有标准的功能之外,它还包括其他特性,如品质、过程和运作管理、管制报告等。更为重要地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使得后续的升级变得更为容易。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电子文档、数据库记录和数字化文件以及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审批、发放过程、工程变更、一般工作流等)的技术。PDM实际上面向产品周期中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在一起的数据平台。

二、ERP与PDM比较

第一,PDM和ERP系统是两种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能的应用软件,两者存在以下差异。从整体上看,ERP主要管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领域,其目的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将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建立高效供应链、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水平等方面提供有力等方面的有力工具,同时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PDM的涵盖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过程。主要任务是控制产品的配置、产品信息和使用更改控制来管理产品定义数据的开发、修改及使用。

第二,ERP是对企业中和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的技术,侧重于制造领域物流的管理。其代表功能由:生产计划、原料采购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工装设备管理、车间作业计划和库存管理等。因此,ERP系统主要用于车间、供销、计划和财务库存等方面。ERP系统管理的主要是物料数据,BOM表则是ERP系统的数据基础。PDM系统在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侧重于产品组成信息流的管理,侧重于产品数据信息的生成。同时,它根据所管理的产品逻辑信息的约束条件和某些过程条件,支持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形成过程。

三、PDM与ERP集成的必然性

随着PDM与ERP的发展,它们的部分功能出现了相互重叠的区域,如对产品零部件的定义、产品结构/BOM的管理。然而,由于ERP自身的局限,使其在工作流管理、产品变更控制以及与其他异构系统集成方面仍然不能够提出使用的解决方案,对CAD/CAE/CAM系统产生的工程数据集成与再利用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PDM系统可以有效地将CAD/CAE/CAM和ERP集成。众所周知,ERP系统的优势在于对制造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但单纯的ERP系统又明显在“企业级信息集成显得力不从心”。实际上,在实施成功的PDM案例中,常常是PDM与ERP并重,PDM扮演着信息集成平台的作用。

在制造业中PDM与ERP分别在不同时间处理不同的业务,但是又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然而长期以来PDM与ERP被分而治之,给企业带来了信息交换困难。首先ERP系统所需的产品数据不能够从PDM系统中自动获得,而重新手工录入;其次由于PDM系统无法对生产制造中的频繁更改的数据进行跟踪与反馈,因此不能保证两个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又由于企业各部门的数据经常需要重复使用。一个错误数据则会造成一个错误链,导致数据混乱,难以进行修改,等到发现时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综合以上情况,PDM系统不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而快速响应,ERP又得不到整理的精确的数据,领导者也不能根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事实证明,只有两个系统的集成才可以使工程和制造部门之间快速和精确地传送信息,加速工作流程,促使整个企业各部门协调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在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PDM和ERP的集成是核心和灵魂。

在离散型定制企业中,产品按订单进行生产,由于客户的需求不同,要求对零部件改性或者重新设计,数据的更改、设计、调用将更加频繁。因此,实现PDM与ERP的信息集成,成为离散型企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小平,杨世锡.PDM和ERP的集成[J].现代制造工程,2009(4).

第5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ERP 企业财务管理 探讨

一、ERR的概念

ERP系统,其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某家IT公司,随着计算机信息的不断深入生活、IT技术的快速发展,预测企业的有关系统在今后的发展路途中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变革,因此而总结出的这个概念。ERP是几种集合而成的一体化的系统软件,其中包括物流、人流(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流等。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ERP的主要功能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分析和进行预测和决策,最后是进行控制活动。

二、EPR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财务管理在ERP系统的范围内增加了其含义

在早期,很多有形资产如厂房和机器的增长等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众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相对于之前来说较大。然而,因为无形资产确认、计量难度较大,传统的核算型软件作用有限,所以,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众多无形资产无法在决策中出现。ERP系统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包含在ERP系统范围内,通过此系统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从而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财务及其生产管理在ERP系统环境下的结合

财务和生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在ERP系统产生的控制作用及其计划作用下产生的。在此环境下,会计核算系统运行更便捷更有效。因此,选取生产系统作用于财务管理系统是最好的渠道。在ERP系统的作用下,企业的员工和各个部门的合作意识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传递及时又准确的信息集中各个员工和部门的注意力,以工作的流程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企业。因为,从根本上讲,生产人员与财务人员处理逻辑基本上一致,只是生产人员使用物料计量的单位,同时,财务人员使用货币的单位来表示。生产经营的系统行之有效和更为可信,所以,会计系统得到的数据更加令人信服。

三、财务管理在ERP环境下的新特征

(一)规范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ERP系统下,财务管理的整体功能和信息得到的及时性及规范的信息服务。ERP系统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迈向另一个状态――即从静态过渡到动态,企业的实时的追踪功能得以实现,即使得企业每发生一笔完整性的业务都能立刻的显现和反映出来。ERP系统下,在企业成本及利润率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出企业的物流及其资金变动,然后,及时做出决策,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ERP系统能及时的提供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的各种信息,致使管理者能在适当时机做出最好的选择,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

(二)促进了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时性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和质量做出及时的关注和选择,同时保证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才能有效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总的来说,只有企业管理能及时更上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下的变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ERP在企业应用中提出解决和改进的对策及措施

(一)深化对ERP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此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的使用ERP系统,有些企业可将其作为一把利刃来铺平前进的道路,而有些企业却从未取得做出重要成果。所以根据实际和经验的检验,在使用ERP软件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才能在市场上做出一番成绩,才能走在各个企业的前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一定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重视“系统”与“人”的和谐建设,打造全面发展企业。只有企业高层的强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全员参与,才能化解ERP实施过程产生的各种矛盾,确保ERP项目顺利实施。

(二)企业生产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关键

企业管理人员须注意到ERP系统重组是以规范化、标准化业务流程为前提,在规范ERP系统过程中,需要除去多余的、重叠的、无效的机构和岗位,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层次,重新整合,确保企业的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ERP的观念和认识。保证员工的定期培训,统一认识,只有当每个员工体验到该系统所带来的利益和优势时,ERP系统才能在该公司运营的更加顺利。

五、结束语

ERP系统的发展,不仅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只有ERP系统下的管理的思维和企业内外部有效资源的整合才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ERP系统这个广阔的平台上,众企业不仅要把握好每个机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高水平的成绩,同时,财务人员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实施时不断与时俱进,提高个人的财务水平。让ERP系统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飞跃前进!

参考文献:

[1]吕文清.ERP制造与财务管理,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

[2]李成伟.我们ERP软件产业优势分析发展策略研究,经济经纬,2004

[3]王欣,姜坤.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简介.航天工业管理,2005

第6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一. 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基本思想

1.1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基本思想

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 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能够适应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成本计算方法。美国成本管理专家库金斯把ABC形容为透光镜,通过它可看清企业的各种成本。ABC计算成本的基本原理是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追溯到作业,再将作业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追溯到产品、服务和用户等成本对象。请参见下图。

图中资源消耗即为工资、福利等企业的所有成本;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目的,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的工作,如维护光纤;成本动因则是引发成本的特征事项,反映了成本分配的因果关系,如矿山需维护设备的数目就是矿山维护作业的作业成本动因。ABC具有“过程观”,所谓“过程观”是指过程分析观,即为矿山企业提供是何种原因引起作业(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得如何(业绩计量)的信息。矿山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成本管理,改进矿山运营作业链,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等。可见ABC更具重要意义的一面在于其成本的计算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过程。

1.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基本思想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指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将矿山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网上交易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为矿山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支持的系统工具。但是,ERP系统及其软件的应用会使企业的注意力从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法转向基本资源(如人力、财务、生产、后勤资源等)的有效利用。ERP系统的应用也使公司怀疑ABC体系能否和耗资巨大的ERP系统相适应。目前的ERP系统绝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没有采用ABC。ABC与ERP系统有各自不同的立足点和功能,因而不应该由于ERP系统的实施而放弃ABC在企业中的应用。如果能将ABC的概念和方法整合到ERP系统中,并且能够从ERP系统获得ABC的数据,将会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合理,形成整体的最优化。

二、对ERP与ABC系统进行整合的思想

ERP系统是通过模块来处理业务、实现其功能的,它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模块进行组合。目前,ERP系统专业开发商很多,不同公司的ERP系统有不同的特点,但主要功能模块大同小异。以德国SAP公司的产品R/3系统为例,它共有12个功能模块: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资产管理模块、销售与分销模块、物料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质量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工作流管理模块等。这些功能覆盖了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能帮助企业实现整体业务经营运作的管理和控制。在ERP系统的功能模块中,管理会计模块与ABC的联系最大,它包括利润及产品成本计算、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功能。ABC下的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库以及计算得到的产品成本等重要的数据和信息,都可以整合到ERP系统的管理会计模块下;对整个作业链的管理功能,ERP系统却没有专门的模块与之匹配,而是分散到物料管理、工作流管理、销售管理等多个模块中。因此,可以考虑在ERP系统中增加一个作业管理模块,按照经营过程,从供应商到顾客依次排列作业成本块,形成作业成本链,进行作业成本管理。这一新模块可能与原有的模块有重复的地方,但作业管理模块有自己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以作业(中心)和成本的结合为核心,仍可以与其他模块独立。此外,作业管理模块也可以根据要求下设采购作业中心、生产作业中心、销售作业中心等若干子模块。这样,就可以将ABC及作业成本管理的计算方法和管理思想完全地整合到ERP系统中了。除了技术上的整合外,观念上的整合也同样重要。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都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旧的观念与新的理念之间,势必存在着矛盾,企业从上到下必须要逐渐接受这些新的管理观念,才能顺利地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企业并有效实施。

三、ABC与ERP财务管理子系统的融合

下面我们仅以一个ERP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与ABC之间的融合来说明ABC 与ERP应该如何进行融合。ABC为ERP 系统提供了比传统会计方法更准确的标准成本,为更深一层的企业战略策略计划提供充分的数据来源。首先,在ERP系统的财务管理中,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成本的明细资料,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为产品或服务定价策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高低;预测成本的高低,深刻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忽视间接生产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会导致产量大、工艺简单的产品成本偏高;产量小、工艺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企业若低估成本而把价格定得比成本更低,就陷入销售量越大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高估成本而定价过高,与提供给顾客的价值不符,按需求曲线会造成销售额减少而产成品积压。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标准成本,把复杂的成本计算简化和标准化,接近真实的成本!能使企业确定的利润目标反映和适应生产能力,不脱离实际使用标准成本可以定出稳定的价格水平。而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不同时期采购的材料价格不同,如果按买入价计算原材料成本! 得出的产品总成本有时高,有时低,对于价格的制订很不利。

由于运用ERP系统,采集数据和核算方便而快速,可随时进行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更新标准成本,使成本计算更合理。但是相应地,ABC法在ERP系统中的实施就要调整为如下的几个步骤:

1、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作业中心确定价值链的分析是ABC法的基础。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组合相关联的作业,组成一个作业中心,从而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2、设置成本项目、选择成本动因、确定成本率。成本项目的设置要结合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成本类型;对每一种成本项目都要设置成本动因(引起作业和成本发生的原因,如生产批次、定单数目等);并按照成本动因的相关变化范围确定合理的成本分配比率,即成本率。

3、建立模拟成本模型。ERP系统通常在制定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成本之前,先把修订的成本项输入模拟成本系统,经过多次反复模拟比较,最终形成模拟成本模型。

4、计算产品标准成本。ERP系统中一般都设置标准成本类型。ABC法通过作业中心的确定,去除非增值作业,按照理想的定额标准,即可得到产品标准成本。

5、产品实际成本结转与差异分析。ERP系统生产过程中,通过领料报告自动结转相应的原料成本;通过加工报告结转其他操作类成本;通过接收报告将原料费用、加工费用和定单费用结转到相应产品的库存成本。实际的费用消耗与理想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将自动结转到相关的差异科目。

四、结论

总之,ABC 理论对ERP 系统功能的发挥有十分重要作用。 ERP 系统的各子系统是相辅相成的,成本核算的客观性、准确性显得更为重要。用传统成本理论会导致成本核算的偏差,严重影响ERP 系统做出正确的反映。 而ABC 理论在ERP 系统中运行“如鱼得水”。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准确、及时的数据进行成本核算,人工计算耗费时间和人力。而ERP 系统能确保各子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及时输入和计算,准确和迅速把ABC理论用于ERP 系统中,能够使ERP 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面向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企业价值链变化情况,有利于进行业务流程改善与优化,作业成本法在ERP 中运用可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刘秋生、郝必传作业成本法(ABC)在ERP系统中的应用,《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第7期

[2]夏鑫ABC/ABM与ERP的集成研究,《企业信息化》

[3]陈志祥、黄艳芬ABC理论在ERP系统的应用研究,《价值工程》,2004年第4期

第7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ERP、企业、实施现状、工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77-01

一、前言

ERP系统,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创立的,在那时ERP系统还主要是应用在计算机产业中,主要目标是推动计算机产业的信息化。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ERP系统凭借完善的企业级信息化系统,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与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凭借完善的企业级信息化系统,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与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

二、国内企业ERP的实施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ERP的特大型、大型骨干企业约1000家,中小型企业约3000家。但总体来说,我国企业ERP的应用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在我国购买了ERP软件的企业中,按预期按预算成功实现系统集成的企业约占10%,没有实现集成或部分实现集成的约占30%-40%,失败的却占50%,总体约有80%的大型系统是不成功的。从ERP的供应市场来看,2003~2008年,中国ERP行业销售额总和的一半左右被四家ERP寡头企业所占据,分别是SAP、用友、浪潮和金蝶。企业的ERP应用范围还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东部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ERP应用范围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从开始单独应用MRPII系统到ERP系统的全面应用,消耗的平均时间约为12-15年。

三、国内企业ERP实施的问题分析

ERP管理模式源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而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却又马上面临信息化挑战。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缺乏科学的管理基础,就开始上线ERP系统。由于没有齐全的基本管理数据,也没有按照ERP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ERP的实施往往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企业在ERP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传统管理理念的转变不彻底

一个ERP系统通常都带有着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套软件,而且蕴含了一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ERP引进后就存在与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模式相冲突的情况。企业中旧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调整与变革,也没有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而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是导致ERP实施失败重要原因之一。

2、组织模式变革滞后

管理思维的滞后,是阻碍ERP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资源缺乏整合导致在ER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信息传递阻塞;②ERP人才的流失。ERP项目实施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出的员工组成,但实施人员再回到原来的岗位时却无用武之地,从而导致人员流失;③对系统启用后暂时的低潮表现缺乏心理准备。

3、新旧交替过程中出现障碍

ERP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与IT技术结合后,传统的管理观念与业务习惯难以迅速适应现有的新型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一些新旧的碰撞与矛盾。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企业对ERP系统的需求分析不彻底,不清晰;对ERP的理解不充分不全面,未能彻底掌握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技能;现存的企业业务流程难以适应以现代管理思想为基础的软件;与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的工作启动过晚,数据的精确度和时效性较差。

四、ERP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经验

以国美为例国美集团可认为是国内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成功典范。国美集团的ERP系统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49个一级分部,181个二级分部,900多家门店全部统一使用一套ERP系统。透明、开放、共享是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并且充分体现了精益管理的思想。国美ERP实施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人才的培训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国美与天津南开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对其各地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分批培训。国美还调动了遍布全国的1685家门店的20万名员工来集体参与此次升级并充分征集了一线员工的意见与操作技巧,斥资数亿元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精英进行ERP系统的开发与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由他们组成ERP项目组协助国美全国各地分部的上线工作。

(2)领导层的执行力

新ERP顺利的上线和执行,面临着企业外部社会媒体和企业内部员工的双重压力,其顺利执行依赖于领导层高度的执行力。国美集团将ERP系统建设项目定为战略项目,CEO王俊洲亲自指挥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的负责人则由高级副总裁牟贵先担任,牟贵先还将在系统成功上线之后负责推进项目的持续改进优化。

(3)数据的转移

为顺利完成数据迁移的庞大工程,国美从各系统和部门召集了工作代表,在天津武清区召开会议,对项目不断进行论证与预演。参与系统建设的员工前后加起来数量已上万,缔造了零售业的ERP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大奇迹。

2、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

Elisabeth.J.Umble等人总结了影响ERP实施的9个关键成功因素(CSF),分别是:对战略目标的清晰认识、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卓越的项目管理、组织变革管理、优秀的实施团队、数据精确性、广泛充分的教育与培训、聚焦的性能度量以及多地实施的相关事宜。SAP公司则认为ERP实施成功的CSF包括: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实际规划和期望达到的结构、企业实施团队人员的能力、经验丰富顾问的参与、快速决策、项目目标的稳定性、确认适合的测试和用户的接受程度、上线及最终用户培训、建立长期的策略协助工作等。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ERP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则可总结为以下几点:ERP实施战略及规划、管理及变革、文化及利益冲突、产品及技术选择、咨询及监理、人员及实施团队、项目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持续培训、环境变化及持续优化等。实施ERP的目的是强化企业的统一运营和集中管理,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如果去除ERP系统软件的外壳,其核心还是管理。因此,笔者认为ERP的应用不应该是少数部门少数员工的行为,而是企业全员的行为。ERP,即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不仅仅是实施一个系统,更重要的是使用这个系统达到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必须考虑包括、消化、兼容原有的系统。换句话说,作为企业整体管理工具中枢的ERP必须将企业近10年甚至更早实施的自动化信息孤岛有效地联系起来,以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企业获得比单项自动化系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ERP进一步发展扩展其功能,提供更加完善、全面的应用。这与上述观点相吻合,即ERP应该企业全员参与,而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和供应销售部门的事。

四、结束语

项目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消耗大量资金和精力的庞大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高级管理者对项目的重视度、中层领导和企业员工对ERP项目的执行力、实施人员对ERP系统操作和维护的熟练程度、ERP软件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是否适应新型管理系统等。因此,在实施ERP项目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的需求,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以适应新的管理环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和咨询团队;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我国企业的ERP实施尽管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也不乏许多成功的实施案例。只有从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才能最大化地发挥ERP在企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刚.席欣.石油企业ERP系统建设探讨[J].民信息系统工程,2012(03).

[2] 涂丹.石化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研宄[D]:[硕士论文].南昌大学,2012(12).

第8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11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第9篇: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范文

实习安排及相关准备知识

实习安排:实习时间跨度三个星期(8月30日—9月18日 ) ,实习安排如下:

8月30日—9月3日 许昌烟草机械公司

9月6日—9月10日 郑州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9月13日—9月18日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实习体会、完成实习报告

相关准备知识:

工业工程 (ie)的目标: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ie的基本功能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

设施规划与设计:对系统(工厂、医院、学校、商店等)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包括选址、平面布置、物流分析、物料搬运方法与设备选择等,使个生产要素和各子系统(设计、生产制造、供应、后勤保障、销售等部门)按照ie 要求得到合理的配置,组成有效地集成系统。涉及se、or、 工作研究、成组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效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模拟等知识。

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地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采用的方法:网络计划(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cpm)、经济定货量(eoq)、经济生产批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生产资源计划mrp-ii和准时制jit。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技术:包括为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进行质量调查、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各项工作,核心是为了到达规定的质量标准,利用科学方法对生产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内容包括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现代质量管理-保证,生产保证、全面质量控制tqc与全面质量控制tqm。可靠性技术是现有系统有效运行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可靠性概念、故障及诊断分析、使用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维护与保养策略等。

管理信息系统:它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用户计算机综合系统,是现代ie应用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mrp-ii、erp、pdm、c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