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电商数据化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数据化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商数据化运营

第1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统一的业务提供

为解决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面临的问题,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思科推出了统一业务实现方案。该解决方案将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的功能与思科IP NGN架构相结合,帮助电信运营商更好地整体优化资源,降低运营开支,为客户提供高度安全和高品质的业务体验。

思科公司CTO办公室殷康告诉记者,思科推出统一业务实现解决方案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帮助电信运营商为云业务构建基础平台,从而使其可能在任何地点、在任何用户端设备实现公众业务和企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将目前现有的数据中心系列产品和统一计算系统的优势与下一代IP网络的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能够充分受益。凭借统一业务实现和下一代IP网络,电信运营商能够整合数据中心、通信交换局和视频业务局为统一的业务实现中心。在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上利用创新的技术和方案,不仅可以提供传统通信和数据业务,还可以提供视频和未来的云业务,从而大大优化了运营资源,同时确保运营质量并大幅降低运营开支,为客户提供更为出色、广泛和安全的高品质体验。

多平台和谐兼容

据了解,思科统一业务实现解决方案融合了适合目前数据中心应用的大量网络产品,如思科统一计算系统、 思科 Nexus系列核心交换机、新的针对数据中心优化配置的思科核心路由器CRS-1以及针对下一代网络设计的大量IP NGN产品。

CRS-1是专为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设计的运营商级路由系统。思科已经为其旗舰CRS-1平台推出了两个全新思科万兆模块和一个思科40Gb转发处理器。它们经过专门设计,能通过IP NGN核心网络将虚拟化扩展到数据中心之外,并且很好地满足了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对于对接互联应用的需求。思科CRS-1平台及其新模块使电信运营商能够在按业务或按客户(per-service or per-customer)基础上进行流量和网络运行虚拟化操作,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CO2排放。该系统设计使电信运营商能快速调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加速业务实现,更好地利用资源并提高投资回报。

如果说CRS-1平台是专为满足运营商的网络需求而设计的,那么方案中包含的Nexus 7000交换机则是在一个统一交换矩阵中整合了以太网、IP和存储功能的数据中心级旗舰交换平台。殷康表示,CRS-1和Nexus 7000这两个平台彼此间能够和谐共用和兼容,非常便于统一管理,对运营商来说,这样可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并支持端到端的业务实现。

对虚拟化的特别支持

除了高端的路由交换设备,思科公司还将其不久前刚刚在全球的统一计算系统(Unified Computing System)也整合进方案中。统一计算系统能够在一个高能效系统中结合计算、网络、存储访问和虚拟化资源,从而降低IT基础设施的成本和运维的复杂性,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利用投资并提高业务灵活性,从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思科统一计算系统为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内部提供了一个预集成、预制(pre-integrated,pre-engineered)的计算平台。由于专为支持虚拟化而设计,并且整个系统具备支持降低能耗的基础设施,因此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该计算系统支持的工作负载更大,而耗电量却更低。

第2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关键词】 电信数据业务 用户体验 多维度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竞争壁垒逐渐消失,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面临着全行业同质化产品的竞争。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有目的性的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发展的关键。

一、提升用户体验的意义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普及的智能终端和成熟的移动网络改变了运营商原有的生态环境,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正蚕食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市场,这些产品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将是电信数据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提升用户体验的内容

电信数据业务种类繁多,总体来说主要包括可用性和易用性两个方面,其中可用性涉及到产品质量、产品内容、产品功能,易用性涉及产品受理、产品资费、产品整合、使用渠道。

三、提升用户体验的难点

目前,电信运营商也认识到了用户体验对于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尝试通过领导挂帅、指标通报、阶段性竞赛的方式,开展用户体验提升的工作,但用户体验提升不稳定、不显着,阶段性工作结束后,许多用户体验环节又回到了原点。主要难点在于传统运营商的思维,产品的用户体验工作主要集中在可用性,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产品主要诉求从可用性向易用性转移,未能洞察用户产品诉求的变化造成提升效果不佳。

四、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

电信数据业务产品众多,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七种方法,有目的性的开展提升数据业务用户体验的工作。(1)从产品质量角度,提升用户体验。长期经营传统电信数据业务让电信运营商对产品质量格外重视,从这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提升产品质量主要从成功率、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方面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的产品,用户对于产品成功率、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的需求也不同,比如内容型产品,用户注重的是成功率、准确性;定位型服务,用户注重的是准确性、及时性;支付型产品,用户注重的是安全性、成功率。需要根据产品的类别有针对性的开展产品质量提升的工作。(2)丰富产品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丰富产品内容,可以产生长尾效应,是提升内容型产品用户体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运营商通过扩大音乐、阅读、游戏类产品的内容,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用户数、收入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2011年中国移动的音乐、阅读、游戏和视频等内容产品收入达到了465亿元。(3)优化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这种方法是电信数据业务的产品经理最常用的用户体验提升方式,产品经理也得心应手,通过新增产品功能,可以快速扩大用户群体,提升活跃度。(4)从业务受理角度,提升用户体验。每项数据业务都有自身的业务代码、业务指令,这就让用户订购、退订数据业务存在着门槛,当用户有受理需求时,效率最低的语音方式常常成为主要受理途径,这对用户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运营商现在已开始大面积推广电子渠道受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渠道业务受理量占比已达到76%。(5)从资费角度,提升用户体验。资费是用户使用数据业务中最为关注的方面,是用户体验提升的重要内容。运营商可以从收费模式、收费环节、资费透明和资费提醒四个维度来提升用户体验。2010年开始流量呈爆发式增长,逐步取代短信,成为运营商最大的数据业务收入,用户开重视流量资费,运营商应在加强流量推广的同时,加强流量的资费提醒。(6)优化使用界面,提升用户体验。用户细分市场不同,使用场景不同,使用终端不同,对于业务的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每种使用方式,都需要以操作便捷性为工作重点,优化产品的使用界面。(7)通过产品的整合,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各电信运营商都沉淀了大量的数据业务,在产品丰富化的同时,运营商可以将产品整合为一项大产品,而原有的产品都做为子产品向用户提供,从向用户提供单一产品的方式转变为提供平台型综合产品的方式,并通过单点登陆方式,简化用户登陆流程。

第3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关键词:数据中心、电力输配系统、不间断电源、制冷机房、空调末端系统、节能

一、概述

随着社会电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朝着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信运营商的IDC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及制造技术的飞速提升,数据中心机房的设备密集度大大提高,耗电巨大,发热量更加集中,机房局部过热现象增多,机房内单位面积空调冷负荷急剧增加,由此引来的主设备运行故障和能耗逐年上升,甚至成为了制约通信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及发展潜力数据中心作为通信行业高能耗的代表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各大运营商及相关研究机构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数据中心节能试点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主要从电源(包括电力输配系统、交直流不间断电源等)和空调(包括制冷机房、空调末端系统等)两大方面对数据中心能耗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结合某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及改造案例,对数据中心机房提出系统的节能方案建议。

二、数据中心能耗现状

国内某运营商的调研数据显示:数据中心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约20%左右,到2010年底,数据中心占该运营商全国网络运营总能耗的比例达到了13%(见图1),特别是在一些IDC业务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该比例远远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比如:上海市2010年数据中心能耗占比超过了25%,北京市则达到了50%以上。

图2-1 某运营商2010年网络运营能耗结构

从机楼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能耗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数据通信设备、空调(制冷机房、空调末端系统)及电源(电力输配系统、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其能耗占比情况见图2。

图2-2 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数据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上述数据显示,数据通信设备的能耗占比最大。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主设备的节能环节是运营商无法真正掌握的。因此,运营商在尽量采购节能减排主产品的同时,需不断加大力度,开展对数据中心空调及电源系统的节能建设及技术改造,以期实现节能降耗。

三、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节能研究

一般来说,数据中心电源系统包括:外电引入、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照明系统及输配电线路等。由于数据中心功率密度的提高,所消耗的电功率增加,在电力各环节能量损耗亦随之增大,因此,电源系统各环节均需采取节能措施。

一)、外电引入、变压器、发电机及电动机系统节能研究

数据中心外电、变压器、发电机及电动机等环节的现状、问题及节能建议见下表:

外电引入 变压器及发电机 电动机

现状及问题 目前数据中心所在机楼的外电引入多采用两回路互为备用的10kV专线。相比更高电压等级的外电引入,外电容量受到限制,线路损耗难以降低。 目前,不少机楼的变压器实际使用负荷率较低,实际用电量与设计规划用电量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中心的电动机类负载主要是风机和水泵,且多为Y系列,其效能较新型YX2系列电动机低;电动机未采用变频调速等节能措施。

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议 发展趋势:1.20kV电压已列入国家标准电压。2.已经具备全方位的成熟产品,包括20/0.38kV变压器及相应电压等级的电缆。3.相比10kV供电系统,20kV系统在相同导线截面条件下,增加了近一倍供电能力;相同供电容量的前提下,降低电网损耗达75%,并节省外线建设投资约40%。当前,国内外电气行业在确定供电电压等级均以节能为导向的趋势,因此,如条件许可,建议采用20kV或更高等级的外电供电。 1.用电负荷合理分类及精细计算,应科学的考虑设备运行的需用系数和同时系数,合理配置变压器及应急发电机组容量,降低设备的初期投资及运行损耗。2.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变压器,变压器采用2N配置时,每台变压器负荷率不大于50%;变压器采用N配置时,每台变压器负荷率不大于70%;变压器应采用D,yn11接线方式。3.选用低损耗、节能环保、具有抗谐波能力及较高过载能力的变压器产品;选用具有较高过载能力及较强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的产品,选用具有一定抗谐波能力的发电机组。4.供电距离长及功率较大,有并机运行需求时,宜采用10kV高压柴油发电机。5.通过加强谐波治理,提高变压器及发电机的有效容量。 发展趋势:1.660V电压已列入国家标准电压。2.10/0.66kV变压器、660V电动机、660V电缆、母线及开关等相关产品的标准化生产。3.变频控制技术发展成熟及广泛应用。建议:1.采用高效率新一代的节能电机YX2系列;采取电动机变频调速等节能措施。2.提高电动机供电电压等级: (1)较大容量的电动机(如:耗电较大的水泵、空调冷水机组以及空调末端风柜),建议采用660V电压供电。 (2)大容量的电动机,单台大于550kW的电动机(含电制冷机组),应当采用10kV(6kV)电源供电;单台大于350kW的电动机(含电制冷机组),宜采用10kV(6kV)电源供电。

某运营商案例 某运营商某省的IDC数据中心工程采用两路20KV专线电源,正常供电时,两段母线分段运行,两路电源同时供电,运行效果良好。 某运营商某数据中心对部分较大容量的电动机(约30多台空调主机、水泵等)采用660V供电,总功率达2500kW。

优点如下:大量节省配电开关及配电导线的投资;线路损耗仅为380V电压供电的33%,节能效果明显。该数据中心对数台大容量电动机(单台达1000kW以上的冷水机组)采用10kV高压供电。优点如下:减少了低压冷水机组所需的10/0.4kV变压器以及大容量的低压配电开关及控制设备;节省占地面积及一次性投资;减少年运行损耗,节能效果明显。

表3-1数据中心外电引入、变压器、发电机及电动机系统节能研究

二)、照明系统及输配电线路节能研究

数据中心照明及输配电线路环节的现状、问题及节能建议见下表:

照明 输配电线路

现状及问题 多数数据中心长期开启全部灯具,部分机房照度偏高;多采用T8荧光灯,效率不高;灯具开关缺乏智能控制。 目前多数在用的数据中心机楼的高低压配电房及发电机房、电力电池室等远离数据主设备及空调等负荷中心区域,输配电线路长,线路损耗较大。

建议 1.推广使用高效光源:优选细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积极推广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2.设置合理的照度,照度要求较高的场所采用混合照明。3.采取智能、合理的照明控制方案。 1.为减少投资并降低线路运行损耗: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力电池室等应采用贴近用电负荷的布局,以缩短输配电线路的距离;发电机房、低压配电房与电力电池室应尽量靠近,减少配电级数并缩短配电线路;楼层高的机房应分层安装变压器,面积大的机房应在中心位置设置变压器,以减少输配电线路长度。2.选用低损耗的新型输配电母线及电缆。

表3-2 数据中心照明及输配电线路节能研究

三)、交、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节能研究

1. 传统交流不间断电源(塔式UPS)系统应用现状

当前,数据中心主设备一般要求交流电源输入,多采用传统的交流UPS系统供电模式,即:UPS系统将交流市电整流逆变后,为数据主设备提供220/380V的交流不间断电源。其应用现状总结如下:

(1)传统UPS系统多采用N+1配置,等级较高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2(N+1)配置。

(2).部分在网的早期UPS主机采用6脉冲整流,近年来基本都采用12脉冲整流。

(3)为了限制UPS系统产生的谐波,部分UPS系统配置了有源滤波器。

(4)蓄电池后备时间大多按单机满载30分钟配置,有的数据中心配置达到了单机满载1小时。

2. 传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的凸显以及对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交流UPS供电模式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采用了冗余并机技术,无论是N+1还是2(N+1)系统,在正常运行时,UPS主机的负载率均较低,再考虑到系统配置容量较实际偏大,使得系统的负载率更低,未在最佳效率点附近运行,系统损耗较大。

传统UPS系统的负载率与效率的大致关系见下图:

图3-1 负载率与效率关系图

经调查,很多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的UPS系统单机负载率一般在10%至30%之间,大多数只有20%左右,在发展过程中的数据中心机房UPS单机负载率甚至更低,单机负载率10%不到的也占很大部分。

(2)目前仍有采用6脉冲整流的UPS在网运行,且没有采取相应的谐波处理措施,导致系统额外附加功率损耗大。部分UPS系统虽然配置了谐波过滤器用于谐波治理,但治理后实际运行情况没有进行相应跟踪,治理效果无法保证。

(3)交流UPS系统的后备蓄电池需经过UPS逆变后才能供给负载,一旦UPS本身出故障,仍会造成负载停电。

3.数据中心不间断电源系统发展趋势

(1)模块化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为解决传统UPS系统由于负载率低导致的系统低效率及难以实现按需扩容等问题,“模块化”的概念被引入了交流UPS设计生产领域,出现了模块化交流UPS系统。一般来说,模块化UPS系统由机架、UPS功率模块、静态开关模块、显示通信模块以及电池组构成,系统组成模式与直流供电系统相似,可以方便实现N+X冗余,可根据实际负载量来配置合理的电源容量,其系统效率及供电可靠性相比传统UPS系统都得到了提升。

(2)高压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直流供电方式早已得到了长期的、大规模的使用及验证,该方式将交流市电整流后与蓄电池并联,直接为通信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谐波小,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按需扩容。传统的直流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为-48V,大功耗的数据中心设备若采用-48V的供电电压,会使得配电线路的损耗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提高直流供电的电压等级,于是出现了“高压直流供电方式”。与传统交流UPS系统比较,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效率更高,系统损耗明显降低。一般来说,直流电源模块的效率一般都在93%以上,即使模块使用率在40%,效率也可以达到92%,而UPS系统的实际满载效率一般仅为85%以上,不超过90%。同时,高压直流供电系统还大大提高了不间断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4.建议

(1)优先考虑在新建以及改造使用年限长、耗电量大、故障率高的传统交流UPS系统的数据中心采用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或模块化UPS系统。

(2)加强谐波治理。

5.某运营商案例

2010年某运营商先后在5个省建设了约23套高压直流系统,用以取代传统的UPS供电系统,建设规模及平均节电率情况见下表:

省份 系统数量(套) 相比传统UPS系统的平均节电率(%)

A 7 20%

B 2 15%

C 6 22%

D 4 12%(普通机房)

3 37%(数据中心)

E 1 29%

小结 23 22%

表3-3 某运营商高压直流系统建设情况

四、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研究

1.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建议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主要包括制冷机房能耗和空调末端系统能耗,通过对某运营商多个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调研及分析,节能建议如下表:

制冷系统 末端系统

建议 1.小型机楼或单个机房宜采用单元式风冷型恒温恒湿专用空调;新建大型数据中心机楼建议采用集中式冷冻水型恒温恒湿专用空调系统,其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宜尽量加大。2.冬季可利用水冷机组的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也可积极利用自然冷源。3.机房布局应合理,预留空调设备安装空间,设备机柜的布置应考虑空调制冷能力,少量高热密度服务器可以考虑加装柜门冷却等分体式精确送风空调降温,高密度机架可采用液冷方式,避免出现局部过热;高低密度设备宜分区布局、分区制冷。4.可考虑配套独立的节能加湿装置,减少专用空调加湿能耗。5.宜采用变频或模块化冷水机组,保证空调高效运行;可通过变频技术提高冷冻泵冷却泵效率。6.冷水机组电功率超过500kW时,宜采用10kV高压制冷机组;冷冻泵冷却泵电功率超过200kW时,宜采用10kV或660V电动机。 1.设备机房和电池电力室等辅助房间间隔开,主机房采用恒温恒湿末端,辅助区域采用普通空调。2.机柜按照“背对背,面对面”排列,空调气流方向与列走线架平行,保证通畅;优化冷热气流路径,减少混合。3.可考虑采用封闭冷通道,实现精确送风,同时提高机房内空调设定温度,降低空调能耗。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有送、排风通道的机柜进行精确下送风,自然回风或冷通道设地板风口送风,管道回风的送风方式。5.架空地板高度应根据单机架功率大小进行合理规划;架空地板下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架空地板下楼面和接触空调冷风的机房墙面建议采用不燃材料制造的隔热保温层,防止结露,减少冷量损失;新建架空地板下送风机房前期装机容量较小时,可考虑地板下做临时隔断,控制送风空间,减少冷量浪费。6.有条件的老机房还可考虑进行下送风上回风或精确定点送风改造。7.应选择高效风机及风柜,宜采用变频装置,降低能耗。

表4-1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建议

2.某运营商空调系统节能案例

2010年该运营商组织了7个省,重点针对部分气流组织不好、有局部过热现象的数据中心进行了精确送风改造,节能情况如下表:

省份 平均节电率 投资回收期(月)

a 11% 31

b 15% 18

c 16% 30

d 20% 17

e 15% 24

f 11% 31

g 17% 39

平均值 15% 27

表4-2某运营商数据中心精确送风改造情况

除此之外,该运营商还先后在多个省份开展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综合节能改造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如:

(1)大型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式冷冻水型恒温恒湿专用空调,架空地板精确下送风,管道结合自然回风,气流组织合理,提高空调系统整体能效比,节能效果显著。

(2)合理设定机房温湿度,分区精确供冷,提高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3)部分专用空调取消加湿功能或配置独立的加湿装置,减少空调加湿能耗。

(4)采用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机房负荷变化,自动调整空调运行数量,实现节能。

(5)改造老数据中心机房上送风风口以达到节能效果。

五、结束语

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涉及到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某运营商数据中心的实例分析,从电力和空调两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建议,目标是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能源,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GB/T 156-2007《标准电压》,2007-04-30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010-07-01施行

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2010-12-29

YDB037-2009《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2009-12-12

YD/T2165-2010《通信用模块化不间断电源》,2010-12-29

《中国电信节能技术与应用蓝皮书》V1.1,2008-12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设计规范(暂行)》,2005-12-01施行

第4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在3G商用之前,用户基于2G/2.5G网络使用的主要是语音和中低速的数据业务,业务类型以文字和图片等内容为主。随着3G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开始体验移动多媒体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激发了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3G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业务体验,满足了用户娱乐化、信息化、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随着3G网络的部署,移动网与互联网也逐渐呈现融合的趋势,大量源自互联网的业务被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超过固定互联网流量。另外,移动终端能力增强也极大地丰富了TD数据业务的种类,吸引更多的用户,使得移动数据业务流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全球来看,数据业务近年增长迅猛,国外主流运营商数据业务量都远高于语音,运营商网络压力加大,如英国顾客数据卡数据流量在过去2009年增长了4125%,而手机的数据流量也增加了108%,直接导致每月下载的流量超过38.6万G。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移动数据业务流量持续快速增长,2009数据流量增幅比2008年同期高211%,远高于话音业务增长,对中国移动TD和2G网络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下面从端到端的角度分析一下数据业务对网络资源的占用。首先是无线资源方面,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无线资源占用日益严重,并且已经开始抢占话音资源,影响话音的通话质量。以中国移动某月数据统计为例,数据业务占用无线信道资源占比已达到40%左右。另外,移动数据业务对资源的占用不均,主要表现在部分业务对资源占用较高,如永久在线类业务(如QQ)等。

移动数据流量对核心网资源的占用主要体现在对PS域的占用,GGSN中统计的忙时激活PDP数突发增长,导致GGSN设备中主处理单元标称容量严重下降,表明对核心网的资源需求大大增加。除了占用无线网和核心网资源外,对其他网络资源也存在占用,如数据信道配置的增加,增大了基站传输带宽需求,也增加了传输网络的资源投资。

现在电信运营商对数据量的增长又“爱”又“怕”。“爱”的是增加了运营商的机会,数据量越大越有利;但因为数据量增长迅速,迫使网络不断扩容和耗费开支,这种开支和收入增长不成比例,使运营商觉得“怕”。如何应对数据量增长迅速带来的网络冲击,是运营商需要加以研究和有效解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运营商采用的做法有三种:一是采用分流, AT&T对其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免费Wi-Fi接入服务,利用Wi-Fi进行了业务分流。二是业务控制,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面实施,如在PS域引入PCC架构提供管控和计费策略,实现从无线侧到业务侧端到端的QoS控制。三是加快向LTE的演进,LTE网络可以提供百兆带宽, LTE在网络能力和成本上都较3G有着明显的优势。LTE可全面兼容3G数据业务,与此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类型的业务。

第5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数据帮你做决策

过去的运营驱动数据将变为数据驱动运营,大数据不仅指海量的数据,还包含数据的细分,企业内部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将以数据的形式加以展现,比如各业务环节的时间节点衍生出的效率优化。在亚马逊,每天会有大量的基于运营的报表和数据处理,运营策略、市场推广策略的改变主要是看数据,它自行定义的自动补货模型就是基于时间序列和极值的原理而形成的,有效地解决完全依靠人工的订货、补货模式,提升了库存管理的效率。

分析用户的智慧

电商最根本的就是做用户体验,当电商手里有了大量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数据,消费者研究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一个用户,包含区域购买力、商品区域化、客户分层、购物周期、购物偏向性、投诉原因等诸多数据,指标的结合将为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和精准式营销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有效的识别与竞争对手差异因素,开创新的蓝海,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宜的购物体验。

打造立体的“数据网”

电子商务内部的信息流转都可以转化为数据,多维度、多视角的使用数据,通过某一核心维度将数据的范围逐渐扩大,将某一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合理性通过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数据标准加以展现,使之更加准确和突出重点,比如销售数据就可以以销售额为核心。将产品销售的区域性、周期性、售后的退换货、客诉率、订单的周期性、客户的忠诚度等多种指标综合分析。

让数据“看得见,摸得着”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更多的是以简单的图表或者PPT的形式加以展现,不够直观,2010年以后数据信息图兴起,为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提供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和理解性,利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将单一的图表转化为了更丰富的内涵结果,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神经,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形象,数据信息图只是数据可视化深入发展的一种表现,大数据时代会衍生出很多类似的方法。

大平台需要“一碗水端平”

就时间性而言,基本分析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模型可以提供长期的预测数据并评估现实数据的合理性,二者相互补充,不同方法之间相互补充和对比能对业务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随着电商业务模式的稳定和成熟,模型的使用会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消费者研究、销售预测、库存管理方面;简单或复杂的方法都是必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在构建大数据平台时,电商需要更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发挥相应的效用。

第6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双十一”的幕后英雄

自决心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两年来,贵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大数据的硬件建设基础,吸引了众多数据中心落户。不少国家部委将贵州作为数据资源储备中心和灾备中心,贵州凭借大数据成为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省份之一。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创造了912.17亿元的崭新交易记录。为此,阿里巴巴集团特地给中国联通写了感谢信,特别感谢联通的网络分公司、云数据公司和集团客户部等多部门,是他们的通力合作才能支撑全球数以亿计用户在“双十一”尽情狂欢。

在这背后,就有贵州省大数据的身影。2013年,中国联通决定在贵州“打造世界一流的云计算基地”――中国联通贵安大数据中心。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是拥有出口线缆最多的通信商。共有27个国际海缆系统,国际海缆总出口带宽2T。国际陆缆总带宽资源超2.5T,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贵州借助联通的国际线缆宽带资源,可轻易实现数据资源向外输出。

据了解,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并在北美、欧洲、日本和新加坡设有境外运营公司,通过多种业务模式与全球数百家电信运营商和跨国企业开展了包括IDC在内的数据业务合作。

不只是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在贵州布局了数据中心。贵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的省份。“中国移动拥有强大的无线网络,中国移动客户资源最丰富;中国电信拥有国内最强的宽带布局;中国联通是国内最早、并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IDC服务提供商。这些企业在贵州建立大数据中心,为选择将数据储存在贵州的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

现在,贵州的大数据中心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1.1期、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一期均已建成运营。中电乐触、高新翼云、翔明科技等第三方数据中心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数据中心服务器达到2.2万台。此外,北京供销社数据中心、惠普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今年将达5万台服务器规模。

在推介会上,贵州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产业已在贵州遍地开花,成为了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为此,贵州启动了信息建设三年基础会战,包括“光网贵州”、“满格贵州”、“数据贵州”、“宽带乡村”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三大运营商近两年在贵州建设的基础设施总量超过过去10年,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栽得梧桐引凤凰

随着高端平台陆续搭建投入商业运营,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入驻,让应用丰富起来、让数据汇集产生价值,成为“数据产品”、“数据商品”,成为摆在贵州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贵州省各级政府将数据资源招商纳入了政府服务范畴中。2014年以来,贵州通过3次较大规模的大数据产业招商活动,签约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引进企业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家。2015年,贵州启动“云上贵州・数据资源招商”系列推介活动,并已初见成效。

距此不到两个月之前,9月29日,贵州在北京举行“云上贵州・数据资源招商推介活动,向国家部委、群团组织、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央企集团公司等招大规模数据资源。而在活动后,多家单位和企业表达了数据储存的意愿。据悉,明年3月,贵州还将在北京举行“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活动,再度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一系列的努力,换来的是众多云和数据中心落地贵州。

2014年年底,全国首个基于云技术的电子通商口岸――贵州电子口岸正式开通。贵州电子口岸以联通“沃云”技术为依托,从硬件资源部署到调测上线仅用了31天,充分体现了“沃云”快速部署、灵活配置、弹性可变、安全高效、运行稳定的特点。“沃云”是由中国联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可全国统一管理,具有多地多中心灾备能力,在2014年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可信云认证。

今年7月21日,“中华文化云”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贵州,并将由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基地承载。“中华文化云”最主要的功能是汇集国家文化资源数据,实现文化对内、对外的传播。据悉, “中华文化云之所以会选择贵州,一是看中贵州在发展大数据上天然优势和政策导向,另外一个是因为在贵州建有数据中心的中国联通,具备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对外输出。中华文化云将利用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和全国性的电信网络资源,建成全国领先的大规模媒体、文化大数据汇聚、制作、运营和服务的云计算文化产业基地。

同是7月,首个国家级旅游数据中心落户中国联通贵安大数据中心。10月10日,贵州联通大数据中心以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为依托,整合贵州省旅游局基础数据,正式对外了“贵州旅游大数据指数”。

不仅如此,去年以来,200余个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签约落户贵州,富士康、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大型企业均抢滩贵州发展。

层层推进强化产业“内功”

贵州的推荐活动为何如此快就能见到成效?

贵州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使数据招商取得实效,招商组委会协调了各成员部门开展“集团招商”。各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对口寻找数据资源,积极争取引进国家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建立容灾备份中心,或购买贵州运营企业数据中心提供的IDC服务。同时,三大运营商也积极争取集团总部支持,面向国家部委、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区域省份争取引进数据资源落户贵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数据资源招商,瞄准的是国家部委、大型国企等的数据资源,由贵州移动大数据中心牵头;而这一次在深圳举办的数据资源招商,瞄准的是规模略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就由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贵州联通大数据中心牵头。也就是说,招商精准化,招商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加此次推介活动的贵州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联通在云计算方面的综合优势,并借助政府的积极协调引导,如今入驻各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这些数据还在每天递增。在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后,这些累积的数据将为市场提供诸如决策辅助、行业预测、优化管理、精准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创造的市场价值巨大。”

第7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摘 要:该课题的总体目标为在特大城市层面建设一体化的智能位置服务开放式平台,实现基于B2B的位置服务模式,为位置服务开发商提供安全的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各类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共享共通。并在此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商业化的位置服务模式和领域,拓展导航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突破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该课题构建云架构的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600 000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100个),创新研究一种室内外位置信息的智能模型,实现无缝化的位置信息集成管理,并提供高效的访问接口。该课题总体进展如下所示:(1)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智能位置服务平台设计、室内外位置信息智能化集成管理设计。(2)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初步形成,目前其吞吐量可以达到10万左右。(3)重点研究了课题中“终端位置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终端位置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B2B服务开发商应用访问体系和接口技术”3个关键技术,建立了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与基本GIS空间服务。(4)完成了平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与模块的详细设计,研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完成了位置云平台设计,形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构架与工程实施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设计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实施方案》《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设计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服务接口标准》。(5)开发了导航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研制了位置信息搜索与服务平台,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位置云数据库规范》。(6)研究了位置云服务平台的集中资源管理,形成了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用户管理平台程序设计》。(7)该课题研究了室内地图的制图规范与技术流程,完成了室内地图数据采集、室内地图数据编码规范、室内地图配图、室内外无缝导航地图数据库建设、室内位置信息源控制点部署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位置服务 准实时匹配 室内外无缝集成 云架构 智能位置服务 服务开发商

Abstract: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issu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cities level integrated open platform for intelligent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ocation-based B2B service model to provide secure operating platform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s developers. This issue will build an intelligent cloud architecture lo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600,000 times per second throughput, the number of platform-based services developers is no less than 100), studying on a smart interior and exterior locatio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model, achieved without seam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vide efficient access interface. The progress of this issue is as follows: (1)We were already completed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alysis, design, intelligent location-based services platform design,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lo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sign. (2)Beijing Beidou navigation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platform have been done a lot of works, currently its throughput can reach 10 million or so. (3)We were done a lot of work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developer can provide basic GIS spatial data services and services; (4)We have already completed the platform interface between each module and the module specification detailed design, study on the navigation and location services system architecture, completed the position cloud platform design. (5)We have finished development of the navigation map data and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dynamic superposition thematic data protocol developed location information search and service platform, to develop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navigation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platform position cloud database specifications". (6)We have studied on the position of the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centraliz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ming a management module design "User management platform program design". (7)We have studied on the indoor map cartography norms and technical processes, completed the indoor map data acquisition, indoor map data encoding specification, indoor maps with color, indoor and outdoor seamless navigation map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door location information source control point deploymen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ork.

Key Words: LBS; Quasi-real-time match;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Cloud architecture; Intelligent lo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developers

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64140&flag=1

第8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分析 移动流量 数字化服务

[Abstract]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he digitalized service for operators, advantages of service change and digitalized service development for operators were brief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advantages of operators in networks, platform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detailed measure transi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to the digitalized service was elaborated. Operators should build the digitalized-service platform oriented to users based on established IoT platforms, IDC rooms and big data analysis platforms, actively explore the service mode of the Internet+ digitalized service, forwardly change the service and innovate the product with the aim to finish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circumstance of competition.

[Key words]Internet+ Io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sis mobile traffic digitalized service

1 运营商业务面临的困境及业务转型的

路径

随着电信运营商市场不断趋于饱和,用户增长速度放缓,虚拟运营商不断蚕食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导致运营商的主流业务收入下滑,利润增长乏力,同时移动互联网企业业务的冲击更为严重。受其影响,2011年某运营商短信收入已经下跌0.9%,2012年扩大至4.8%,2013年达到6.5%,2014年更是逼近10%。运营商的传统业务:短信、彩信、语音业务收入下滑将是大势所趋,短信、彩信业务将退出历史舞台,语言业务收入所占业务收入的份额将下降,流量经营将成为新的发展主角。

4G时代,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将主要来源于流量经营,流量增长将是网络社会的刚性需求。从2014年底,运营商已建立自己完备的4G网络,然而面对日见增长减缓的电信行业,以及来自OTT的竞争替代,电信运营商为避免沦为单纯的网络管道、必须对自己的主营业务进行变革,为此提出了非常明晰的三条曲线的发展路径,具体如图1所示:

(1)第一条增长曲线:传统业务语言和短信、彩信。传统业务今后将急剧下降,进入加速衰退期。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宽带化、高速化、网络IP化,未来的网络将加速向IP网络发展,未来所有通信业务都将变成流量业务。因此运营商必须尽快调整业务收入结构,降低话音收入下滑带来的发展风险。

(2)第二l增长曲线:流量业务,此业务正处在迅速攀升期,是运营商业务发展黄金期。随着基础设施逐渐成熟和数字化服务需求增强,未来几年将迎来流量经营的黄金期,流量增幅及其收入贡献都将步入巅峰期,短期内可弥补传统业务下滑的空档。

(3)第三条增长曲线:数字化服务(内容运营),这是运营商战略布局的重点业务、未来业务。数字化服务是运营商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拓展新型行业信息服务。搭建硬件资源池、充分利用IDC机房,以基础通信资源作为连接客户的触点,拓展电子商务、视频监控、AR购物、社交网络、行业信息化应用等业务领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时沟通、娱乐文化需求。构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立足移动的4G网络、客户规模优势、TD-LTE自主核心技术优势,把握物联网和4G技术结合发展契机,利用物联网数据,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面向政府、教育、交通、医疗、物流等重点行业提供“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服务,构筑新的业务增长引擎。

传统语言业务收入所占分额将加速下滑,流量经营将成为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服务时代,“数字化”服务将给移动通信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这就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展服务转型创造了历史机遇,避免沦为管道运营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接下来将具体分析运营商转型数字化服务的基础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 运营商业务转型发展数字化服务的基础

2.1 4G网络的完善建立

工信部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这标志4G时代拉开大幕。 各大运营商都加快4G网络的建设,经过三年的网络建设,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拥有4G基站130万个,4G客户超4亿户。在物体静止状态,TD-LTE的下行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0 Mbps,在快速移动的状态下可以达到50 Mbps左右。借助稳定可靠的移动4G网络,人们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的上网要求。TD-LTE网络投入使用后,智能终端将插上翅膀,人们通过4G手机、带Wi-Fi的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就能享受视频购物、在线视频、在线阅读、在线搜索、实时社交、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业务。

另一方面,运营商今后涉及的业务领域可能是多元化的,但基于平台化、规模化的业务运营能力是其核心。运营商的强项是搭建平台,借助第三方合作企业IT能力,开发丰富的行业应用服务,进军数字化服务领域。如运营商所建的MM平台,建立自己移动商城门户,通过合作引入,让有能力的开发企业开发能吸引用户的应用,才是将流量转化为收入的真正“利器”。

4 结束语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时代,需求层出不穷,机遇无处不在,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时展逼迫运营必须进行业务转型,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运营商要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IDC等领域的建设经验,建设符合自己发展数字化服务的生态体系。

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服务时代,运营商必须加强自己的智能管道建设,以“智能管道为牵引,推动业务的转型升级”,推动网络向智能化发展,最终成为综合数字化信息服务运营商。

参考文献:

[1] 谢廷晟,牛化成,刘美英. HTML5权威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 位元文化. JSP动态网页入门实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 林星. HTML5移动应用开发[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2015-2017年集客市场规划[Z]. 2014.

[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打造掌厅主入口 促进互联网化营销转型的探索与实践[Z]. 2015.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公司集团市场入口布局汇报[Z]. 2015.

[7] 肖清华. 国内融合通信的发展建议分析[J]. 移动通信, 2015,39(15): 3-4.

[8] 敏锋. TD-LTE系统干扰排查及案例剖析[J]. 信息通信, 2015(15): 153-156.

[9] 朱健,王雄,李光文.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组网方案研究[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4(6): 65-67

[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移动ICT发展规划项目报告[Z]. 2015.

第9篇:电商数据化运营范文

云计算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其对互联网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云计算(主要是公有云)对互联网架构及安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其资源部署模式和技术实现方面。特别是云计算的运行环境—云数据中心的分布和部署方式对互联网架构影响显著。

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未来几年数据中心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云计算增速最快。2008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增长率下滑,但增速仍达39.1%。目前基本恢复到近50%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数据中心市场三大基础运营商占有大壁江山,市场占有在60%以上。

云数据中心因为规模更大,集中度更高,出口带宽更高,可靠性要求更苛刻,因此对互联网架构的影响相比普通的数据中心更大,其影响可从城域网、骨干网和网间互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城域网架构安全的影响

云数据中心和传统数据中心一样,就近接入城域网(省网情况也类似)是一种主要的部署方式。特别是非运营商数据中心采用这种情形可能更普遍。由于云数据中心往往面向全网提供服务,如何分流和优化这些云数据中心的流量将是城域网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云计算业务运营商会根据自己业务的流量流向特点,通过分布计算(类似于CDN的原理)优化自己的系统和网络策略,减轻数据中心对接入城域网的压力。另一方面,互联网运营商或者ISP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网络,实现流量的分流和优化。

目前我国主导运营商的互联网都基本实现了扁平化结构,城域网络直接上联骨干节点。根据城域网内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分布,增加一些骨干节点的多向连接(或者储备这样的预案)是一种积极的方案。此外,城域网的IDC接入路由设备和出口路由设备的部署和能力分担都应该探索分区和集群模式。对于ISP(ISP自身可能也是云数据中心)而言,多线连接不同的运营商,或者争取将云数据中心接入运营商骨干节点都是一种积极的方案。

由于城域网担负着用户访问的巨大压力,面对大业务量的面向全网服务的云计算业务,逐步建立面向业务的合理架构显得非常重要。

2.对骨干网架构安全的影响

为提升数据中心的业务能力和影响力,基础运营商自有的云数据中心会尽可能靠近骨干网络节点。由于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也会开展出租业务,因此一部分第三方云计算业务也会通过租用机房的方式接入骨干网。

运营商的骨干网以往一般是不直接开展业务的,但是云计算可能会大规模改变这种局面。如何保障云计算业务对骨干网的冲击将是骨干网架构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强调“就近服务”,因此信源分布、用户分布以及运营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就我国来说,北京、上海、广东等宽带用户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省市同时也拥有全国大多数的信源资源。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网络流量也从全国各地向这些网络资源发达的地区集中,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重点的互联网流量集中地。

在云计算环境下,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是趋势。此时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成本将成为云提供商重点考虑的问题。例如google公司在多个地点拥有约12座专属数据中心,共运行着约100万台服务器,即使不考虑数据中心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电力消耗,仅是这些服务器的电力需求就达到500兆瓦,相当于半个旧金山市区的电力消耗。因此google公司尽量选择在电力资源丰富、地理条件安全、很少有自然灾害的地方建设数据中心,例如将云计算数据中心建在OREGON水电站附近,或建立在诸如比利时等温度较低的地方,以利用空气自然冷却。

我国西部和东北因为自然条件好(温度优势)和人力成本低廉,会成为大型云计算运营商重点部署区域,云数据中心部署模式以用户和信源为中心向以能源为中心转变,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会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变化对以用户和信源为中心的骨干网络架构和设备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骨干网的架构必须重视这种变化,提前做出反应,保障对云计算业务和传统业务的有效承载。

3.对网间互联架构安全的影响

云数据中心似乎对网间的互联互通影响不大,其实不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互联网的几大主要骨干网之间在京、沪、穗三地进行互联,其他地方并没有互联点或交换中心。所有省与省、城域与城域之间跨网业务互访必须经三地绕转。由于京、沪、穗三地都属于宽带用户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省市,基本能够满足我国东部互联网流量相对集中业务需求。云数据中心的出现,特别是云数据中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发展态势的转变,使得传统的互联格局出现瓶颈,难以保证云计算时代互联网网间业务的需求,这就需要网间互联架构作出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