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网调研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59
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将运行监控和电网调度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1 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概述
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的集成化、数字化发展,积极建设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将电网的运行监控和调度结合起来,完善电力系统服务业务,缩短各项业务流程,强化电网运行管理,增强电网故障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在建设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省级、市级和县级的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模式应保持一致,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将电网遥控操作和运行监视严格落实到位,严密监视电力系统的异常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其二,基于电网的实际调控工作量和系统规模,配置合适数量的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变电站现场运行操作和调度值班经验;其三,扩大对电网的监控范围,采集告警信息、事故信息、运行设备状态量等信息,并且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电网调度中心;其四,健全集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严格控制电力设备故障记录、线路信息和调度值班管理[1]。
2 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应用功能
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建设必须要实现以下应用功能:第一,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视频监视、数据处理、状态量、数据量和模拟量采集;第二,通过语音提示、自动调图等方式,一旦发生电网事故,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且充分发挥追忆事故、定位、自动记录等功能;第三,配置受控开关实现电网的分合控制,通过控制程序实现远程的合闸投停操作;第四,结合相关故障信息,有针对性地处理电网故障或者事故,自动确定电网具体故障区段,实现故障区段和非故障区段的有效隔离,确定供电恢复组织方案,接收到自动化系统或者调度员确认以后,实现相关执行操作,并且利用在线监测功能,科学评估电网运行状况和网络重构情况。
3 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技术支持
3.1 智能监控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中应用了多种监控技术,但是不同监控技术之间主要是独立完成系统监控,例如电网高级应用模块通过分析状态信息和数据信息,可以得出电网的故障点或者异常点;SCADA系统实现了对抖动、异常波动、跳变等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这两个系统之间缺少关联性,并且运行效率较低。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应加大对PAS、SCADA、FES等模块的分析研究,例如,PAS用于分析电网系统的异常点状态,SCADA可以利用跨厂或者全厂分析和计算系统薄弱量,FES主要用于分析单个点异常量[2]。通过全面综合的分析,向电网调度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便于运行维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处理。
3.2 可靠性技术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实现了主要进程运行状况、通信通道工况、网络设备流量和端口状态、工作站/服务器工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基于这部分监视功能,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还可以实现对电网故障的测试和设想,一旦电网发生异常,自动发出告警信息,科学设想电网模块异常情况,运用可靠性技术,通过第三方监视系统来支持集控一体化系统。同时,实现主要进程异常、应用模块异常、硬件异常、恢复和隔离机制等情况下的系数故障恢复和隔离功能,采用可靠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另外,应用可靠的备用技术,主要是电网系统和数据库的异地互备和自备技术,结合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建设要求,采用不同级别故障的主备切换技术[3],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运行管理技术
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需要满足运行维护人员、集控人员、调度人员的工作需求。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不同专业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操作、监视和维护,主要是利用责任分区技术,按照信号位置、间隔或者电厂将电力设备划分为不同责任区,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控制和监视。而在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中,需要进一步扩大责任分区范围,例如,县级电网调度需要考虑到乡镇电网维护,这就需要实现维护、控制和监视的全方位管理。另外,变电运行监控需要根据相关接线图,通过控制相关变电设备,监视接线图变化,使调度监控人员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电网运行状态,降低误操作率,通过运行高效、灵活、安全的运行管理技术,集控一体化系统在应用中,可以基于标准化模板,生成相应的间隔接线图,利用多重图形安全校验技术,高效、安全的实现电网系统建模。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分析集控一体化系统功能和相关应用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程源,李银仁.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例谈[J].经营管理者,2013(11):295.
[2]潘美蓉.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7):27-28.
【关键词】风电;电网规划;协调性
Abstract:large scale wind power development is consistent with an mportantstrategici choice of new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and grid,break wind"big but not strong","sun"embarrassing position,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e construction of wind power and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put forward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and power network planning,thecomprehensive solution on policy,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rategy.
Keywords:wind power;power network planning;coordination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节能减排义务,也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在国家开发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风电发展出现转折,风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多年持续的努力,风电已经由小规模补充能源向大规模主要能源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风电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电市场的强劲拉动下,风电产业发展很快,风电装机容量迅速的增加,风电单机容量不断扩大,然而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很多风电产业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已经建立起来的风电场并不了网导致风机只能“晒太阳”,已并网的风电场由于电没法送出只能弃风,造成窝电等等。在风电建设如此空前高涨的情况下,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电产能过高而电网发展滞后的不匹配,即风电建设和电网发展不协调。本文先对风电场建设与电网规划不协调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的策略。
1.风电建设与电网规划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1.1 国家的政策体制的不完善
1.1.1 电力体制改革使电源、电网统一规划的功能逐步减弱
传统的电力规划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在审议后的中长期电力规划的基础上,从电力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系统的具体发展方案,风电规划和建设还是统一于全国的电力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基本上还是在系统内部解决的。
而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规划,发电企业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电网也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功能也在发生转变,这时发电企业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忽略电网的发展,盲目地兴建风电场,使电源、电网统一规划的功能逐步减弱,甚至有些地方造成风电场建设与电网发展的相互脱节,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1.2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激励政策不完善
我国风电规模化发展刚刚起步,当前的风电发展激励政策侧重对开发环节的激励。风电电价高,不稳定,具有随机性等特点,使得电网不愿意购买,政府也缺乏对输配及用电环节的补偿与激励,缺乏鼓励电网企业收购清洁能源上网电力的激励,缺乏鼓励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激励,没有形成包括发电、并网、用电在内的完整的激励政策体系。对制造企业、发电企业的激励和补偿政策较多,对电网企业的激励和补偿政策缺乏。因此,现阶段需要在风电并网激励政策上有所突破。
1.2 项目管理混乱、分散
1.2.1 风电项目两级管理、分散核准,电网项目统筹配套非常困难
由于国家规定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风电场可以在省(区)发改委直接核准,5万千瓦以上必须在国家发改委核准,为了规避国家核准审批门,全国不同程度出现了同一区域连续核准多个4.95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情况,扰乱了风电产业正常的发展秩序,这是造成风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导致风电开发规模不断增加、难以控制。众多业主分别提出接入系统要求,项目分散面广、项目计划变化快,给电网企业统筹风电并网方案及安排送出工程带来巨大挑战。
1.2.2 风电场前期工作与建设工期均比电网建设工期要短
风电工程前期工作周期短、手续相对简单,而电网工程线路长,涉及面广,前期工作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所以往往是风电场先核准,电网工程还没有核准。另外,风电场建设工期与电网建设工期也不一样,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场建设工期通常为半年左右,而220kV工程的工期通常为一年左右,这就要求电网企业能够充分掌握风电核准及建设信息。
1.3 风力发电的特点导致风电并网难
1.3.1 风力发电的技术特点是其不稳定性、季节性和随机性,目前风电厂在风功率的预测、控制、调节等方面还达不到常规电场一样的控制性能,即风电机组还不能联接成为一个有机协调运作的整体。这也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电并网后对电网的电能质量、调度等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并网难。
1.3.2 虽然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但电网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对电网的运行调度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对大规模风电并入电网,在相关的并网标准及技术规范、并网检测认证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导则,现有的仅仅只是原则性要求,而非强制性标准。
2.风电建设与电网规划协调发展的综合解决策略
2.1 完善国家政策,促进协调发展
2.1.1 首先,全国风电整体布局规划尽快出台,指导各省、地区风电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风电规划纳入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实现风电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统筹规划。其次,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风电场即电源和电网联合规划的模式,找到一种能有效地协调风电场和电网规划的方法。再有,风电场与电网的投资需要科学的比例,这样就不会出现电源不足或者电网输电阻塞、输电瓶颈等一系列问题。
2.1.2 加强风电上网对电网的激励政策。
对风电对开发环节的激励政策也要考虑到我国基本国情,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并且需要科学设计与适时启动辅助服务市场。加强风电并网的激励政策,相关部门将落实有关电网费用补偿制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加快落实电价改革方案,完善风电并网补贴标准,完善电网企业定价机制,及时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随机性,间歇性等因素带来的新增合理成本。
2.2 加强风电和电网规划的项目管理建设
实现风电项目与配套电网同步规划和建设,为了实现风电及时并网,就要求风电开发与电网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同步核准和同步投产。同时还需要建立风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确保风电厂与接入系统工程同步投产。电网企业应加强接入系统工程的管理,及时研究重大问题,为风电发展创造条件.
2.3 加强风电场、电网的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2.3.1 建设“电网有好型风电厂”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风功率预报机制,降低风电的随机性对电网的影响,提高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同时加快研发低成本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机和动态调节电网电压的无功补偿装置。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这不仅可以降低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高了风电开发利用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刺激风电技术及研发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起“电网友好型风电厂”, 促进风电更好地融入电力系统。
2.3.2 提高风电并入电网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增强电网的网架结构和加强电网之间的相互联接,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加快电力系统中调峰电源的建设,如燃油、燃气、抽水蓄能电站等,提高传统电源的调节能力,如增加调节性能好的水电机组等。对于需求侧,应提高需求侧的响应能力,这样更有利于送端和受端的平衡,做好风电的消纳。
2.3.3 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促进规范发展
在制定出相应的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的同时,电网企业也要根据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制定出相应的并网检测认证,确保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风电、电网的进一步规范发展。
3.结语
所以在新的电力体制下,要想让风力发电走出目前的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就必须完善国家的相关政策,实现风电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统筹规划,提高风电机组的预测、制造、控制等技术水平,加强电网的建设,制定出风电的相应技术标准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风电与电网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风电规范、稳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莉萍,王乾坤.中国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的思路与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2,24(2):1-4.
[2]张运洲,白建华,辛颂旭.我国风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重大问题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1):1-6.
[3]白建华,辛颂旭,贾德香,等.中国风电开发消纳及输送相关重大问题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26(1):14-17.
[4]魏晓霞.我国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电力技术经济,2009,21(6):23-26.
[5]王庆一.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和前景(下)[J].电力技术经济,2007,19(3):23-25.
[6]仇卫东,王智冬,李隽.我国风电发展相关问题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8,20(1):19-23.
[7]郭伊琳.风电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挑战[J].电力技术经济,2008,20(2):37-40.
关键词:电网企业 物资需求计划 科学管理 准确性 计划性 严谨性
当前电网企业物资管理主要以物资管理部门为主、专业部门为辅。物资管理部门审核由专业部门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并进行物资采购与发放。因缺乏基层电网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有机参与,专业部门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时考虑欠周全,比如对工程进度、施工顺序考虑不全,致使物资采购跟不上供应需求。故此,科学管理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实现物资精益化管理迫在眉睫。
一、确定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科学管理的目标
要确定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科学管理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事前策划,构建“需求部门提前编制、现场项目部具体实施、专业部门集中管理、各部门协同管理”的物资供应科学管理模式。开展精益化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针对主要设备材料要进行集中管控,有序做好重大工程物资的供应保障,推动物资供应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确保物资供应计划的顺利、有序执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二、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科学管理的策略
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的科学管理需要首先从电网企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着手作为出发点,根据批次采购计划与批次外采购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协议库存采购计划的新模式,推动信息系统在电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深入运用。
1.运用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物资需求计划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方便现场工程项目部、专业部门、需求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物资库存信息,物资管理部门要及时诸如物资供应商、分装规格、品种、采购年限、金额、数量等与库存物资相关的详细信息;与此同时,物资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对信息系统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包括物资历史使用情况、当前仓储信息、采购方式、物资图片、物资编码等在内的信息进行更新,逐步形成由统购统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物资管理图文信息系统等相贯通的物资管理系统框架,切实提高物资计划管理人员提报计划的准确性和管理工作效能,实现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2.科学制定协议库存采购计划。
协议库存采购计划是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科学化管理的直接体现。协议库存采购计划是为了及时响应物资需求而进行的一项业务创新,对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量、科学减少实物库存的数量,进一步提高集中招标采购规模与效益效率大有裨益。要合理安排物资需求周期、数量以及种类,批次上报协议库存计划。结合供货周期、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以及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来进行上报月度实际需求计划。以期实现“库存零积压、工程无缺货”的理想状态。
3.精细分类批次采购计划。
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执行需要通过批次采购计划来实施。批次采购计划是安排物资采购活动的依据。批次采购计划要精细分类,且要准确、及时编报。批次采购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供货周期、物资需求种类、物资采购规模、工程建设进度等因素。精细分类批次采购计划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要重点采购物资。当前我国电网企业能够合理控制工程预算,上报的许多粗略项目均被大量“缩减”。基于此,批次采购计划要把握重点,应用灵活多变的采购方法。电网企业要严格按照不同物资对工程的不同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购某种物资、采购的数量以及资金投向等问题,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建设的稳步进行。其二,要清理积压库存。按照库存时间和质保期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清理,对超过两年未领用和质保期敏感的物资要重点关注,从库存结构着手对这些积压库存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积压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优先盘活库存,尽量降低库存贬值、报废与积压的风险,并为批次采购计划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批次外采购要细分严控。
批次外采购指的是因电网安全、不可抗力以及政府的要求等相关性因素,致使物资需求部门无法根据规定将批次采购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及时报送而产生的物资采购行为。细分严控批次外采购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要严格控制临时采购。不得批准随意采购的物资,要严格控制需要临时采购的物资,对确实需要采购的物资要进行充分地论证。必须要求相关部门写明采购的原因,并经物资分管领导批准才可进行采购。其二,要优先调配紧急采购。要尽最大限度调动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已核实的紧急采购。形成全省“大仓库”的意识,对省内各地市县企业可供调配的物资时刻关注,一旦有紧急需求,根据“先近后远、由内而外”的原则进行优先调配,以期最大程度上缩短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周期,提升电网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的科学管理效能。
5.年度物资需求计划要精确计算。
电网公司按照历年实际物资需求情况、财务计划和年度综合计划制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科学预测企业全年度的物资总需求。精确计算年度物资需求计划需要从源头着手,形成工程物资需求。各计划期需求和一次性需求构成了工程需求量。而一次性需求则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按照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设计文件套用或者计算施工预算中建设工程的主要设备材料需求表;第二步根据施工方法套取相关材料消耗定额,获取建设工程各种消耗性材料的需求量;第三步则为汇总阶段,求得建设工程总共需要的设备材料数量。一次性需求量确定后,就可以确定各计划期的需求量。根据项目的进度,将需求计划详细分为年度、季度、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并分批次进行上报。精确计算年度物资需求计划需要深入现场调研。电网企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需要考虑仓库常用物资的储备情况,以便应对突发需求的产生,确保施工和生产所需物资的连续供应。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核实物资库存、适用范围、使用功能、技术参数、规格型号以及需求量等信息。按照调研结果,遵循“照顾一般、保证重点、全面安排”的原则,对物资定额和储备进行修订,实现物资计划管理的最优化,合理调配物资,尽量减少库存积压情况。
三、结语
电网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的科学管理还需要强化责任落实,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主动性。必须突出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将业务标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将责任精细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岗位,明确电网企业每一位员工参与物资需求计划的责任,切实提升物资需求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邬斌弢,张玉鑫.基于双向协同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2,05:913-914.
[2]毕子健,王翎颖.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81-183.
[3]杨学华,伍赛君,彭雁.电网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4,02:44-45.
[4]宋斌,卜涛,张洪青.电网建设项目物资需求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3,05:319-321+336.
[5]吴宗文.电网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Z1:62-65.
【关键词】 资金集中支付; 分级授权式; 财务公司; 共享服务中心
一、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背景
2010年开始,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而“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资产负债率也将持续攀升,公司的融资压力和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也将随之升高,因此,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此背景下,广东电网必须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实现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的整体资源优势,达到优化资金收支结构、降低资金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实现电网企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如下:第一步,南方电网资金集中管理要求解读,为广东电网资金集中模式选择指明方向和要求;第二步,资金集中支付的理论研究,为广东电网资金集中支付模式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第三步,资金集中支付案例研究,为广东电网资金集中支付模式的选择带来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第四步,广东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现状调研,为具体模式的选择奠定实践基础;第五步,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建议,为广东电网资金集中支付选择合适的模式;第六步,资金集中支付建设路径规划。
二、资金集中支付模式研究
(一)南方电网资金集中管理要求解读
南方电网财务管理职能战略中,将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财务管理职能的战略重点之一,基本思路是“通过收入按日归集、支出计划管控、资金融通调剂、融资统筹管控,构建‘高度集中、分层管理、全面监控、安全高效’的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发展要点之一为实行资金集中支付。要求“推广财务公司延伸结算,建设资金集中支付平台,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广的原则,逐步推广资金集中支付。”不仅明确提出要推广资金集中支付,而且要求采用财务公司的组织形式,并且要建立系统平台,这对广东电网开展资金集中支付的具体形式指明了方向。
(二)资金集中支付的理论综述
1.资金集中支付的概念
资金集中支付制,是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通常企业将所有的资金都纳入集中账户体系管理,收入归集到总部资金账户,支出通过总部集中管控的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它是企业资金管理的一种模式,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资源优势,发挥企业对资金的计划和管理;同时,对企业加强资金监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资金集中支付的主要模式
(1)财务部模式。企业的现金管理由财务部统一负责,企业并没有分立独立的资金管理部门,企业总部和下属分子公司的资金各自独立管理和操作,资金高度分散。
(2)资金部模式。资金部成为独立于财务部的部门,可以采取多种集中管理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有统收统支方式和拨付备用金方式。
(3)结算中心模式。企业和下属分子公司虽然仍然保留独立的财务和资金部门,但是现金管理工作主要通过结算中心来办理,实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
(4)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财务和资金部门的一部分操作性职能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总部和下属分子公司提供统一的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服务和日常的资金操作。
(5)财务公司模式。企业和分子公司仍然保留自己的财务和资金部门,但是绝大部分的资金管理业务都通过财务公司办理。
(三)资金集中支付案例研究
1.某大型国有电网公司资金集中支付
某大型国有电网公司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资金集中支付采取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资金部模式,总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预算控制、分别支付的方式,取消内部单位之间资金层层划拨,避免内部各环节的资金沉淀。构建网省公司“统一预算、分级支付”的支出管理模式,明确分级支付项目和限额,加强对分公司自行支付项目的监管,实现网省公司大额资金集中支付,业务原则上通过开设在财务公司的结算账户办理。
2.江苏电力资金集中支付
江苏电力的资金集中管理中,采取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资金集中支付,采取重大支付先行,分阶段逐步实现全业务分级支付的策略。第一阶段对采购物资的货款、购电费、财务费用等三项重要支出实现了集中支付;第二阶段,进一步扩大资金集中支付的业务范围,大部分业务实现了全省集中支付。
3.中国移动资金集中支付
中国移动资金集中支付建设的思路是,采取结算中心与分级授权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省级层面的集中支付,使支出资金得到集中、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明确地市公司的支付范围,规范并减少分散支付的情况;建设银企互联系统,并利用网上银行,为资金管理提供支撑。设立财务核算中心,负责款项支付。
(四)广东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现状调研
1.资金集中支付情况
本文以抽样现场访谈和全面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东电网公司省本部、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局及非供电子公司,开展调研和访谈。广东电网基本建立起以地市及其他分、子公司为依托的资金集中支付体系,建立了月度资金计划报批制度,资金支付实现支出账户零余额管理。
2.资金集中支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1)资金集中支付程度
通过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连续6个月各单位支付情况的调研发现:除一些要求必须在本地支付的业务外,多数单位月均资金集中支付程度低于90%。分散的支付方式下,使得资金管控风险点多且分散,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防范资金流失,管理成本高。
(2)资金计划准确率不高产生的资金备付量
资金计划准确率不高直接影响备付金的储备规模,过量的备付金将产生额外的资金沉淀成本。通过对2011年5个月广东电网全辖资金计划准确率的考察发现,多数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非供电企业子公司的单月资金计划准确率达到9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备付量,降低了支付效率。
(3)现金支付造成的资金沉淀成本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各单位月均现金使用量2 055万元,平均每个单位月均现金使用量23万元,员工借款形成的资金沉淀8 182万元。按2011年8月,银行活期存款与同期六个月期贷款利率差5.6%计算,该部分资金沉淀的机会成本约229万元。
(4)人员工作量压力大
通过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连续6个月,各单位在资金预算、资金计划、资金支付及银行对账的工作量调研发现:在资金支付相关工作中,全省月均工作量 28 314.77人天,按每月21天折合约1 349人,目前全省涉及资金支付的财务人员677名,与标准人员数量差672人,工作压力大。
(5)信息化支撑不足
资金计划的上报、批复、业务控制没有形成系统化机制:目前资金计划的上报及汇集需逐级编制表格,人工进行数据汇集,每月重复工作量大;一些单位资金计划审批之后,不能直接应用于对支付业务的管控,在支付时需要资金管理人员人工比对进行调控,并且通常按资本性和经营性总量进行控制,一些单位在支付时没有与资金计划的核定额做比对。
3.继续推进资金集中支付的重大意义
开展资金集中支付,是国资委对央企“集中资源做强做优主业,提高企业管控能力”的要求;是南网财务集约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广东电网提高管控能力的有效手段。其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
第一,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是实现财务集约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推进集中支付,可以减少控制风险点,加强省公司对支出过程的监督,加强资金安全保障。省公司掌握资金支付权,就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同时,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以后,下级单位的所有资金支付必须严格按审批的资金计划使用,这就对下属单位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资金支付与各类资金计划逐笔对接。
第二,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能够降低资金备付。推进资金集中支付要求提高资金计划准确率,能够降低备付金的储备规模,减少额外的资金成本,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效益。
第三,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减少工作压力。部分资金支付事务集中到省公司、财务公司乃至共享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支付效率,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非供电企业子公司在资金支付相关事务上的工作量,缓解其超负荷工作压力,为财务队伍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广东电网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探讨
对资金集中支付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后,结合南网对资金管理的要求以及广东电网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提出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组织维度上,资金部模式、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比较适合广东电网现在和未来的资金集中支付组织形态;管控集中程度上,部分集中和全部集中模式均可作为广东电网集中支付管控程度的选择。从组织维度和资金管控集中程度可将资金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分为4种模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4种模式的特征。
(一)全省集中的资金部模式
全省集中的资金部模式组织上是采取资金部模式,管控集中程度上是完全集中,该模式的特征是省公司资金科集中操控各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非供电企业子公司银行账户的支付指令。统收统支适合企业在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的生命周期,企业特征是规模小(一般分支机构都在同城)、人员少、关系简单。广东电网已经超越了企业的萌芽和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大、组织层级多、人员多、运营地域广阔,不适用该模式。
(二)分级授权式资金部模式
分级授权式资金部模式组织上仍是采取资金部模式,但管控集中程度是部分集中,该模式的特征是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及非供电企业子公司虽然仍然保留独立的财务和资金部门,可保留一定的资金所有权和管理权,实行分级授权。分级授权式资金部模式适用于规范化阶段的企业,该模式比较适合广东电网现阶段的资金集中支付方式,有利于加强省公司的集中管控力度,同时,也与省公司财务职能向决策支持型转变相符。
结合广东电网实际,如采用分级授权式资金部模式,还存在以下约束条件:1.制定分级授权支付制度,省公司需建立健全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建立资金支付管控配套管理标准,明确管理标准的适用业务及流程范围,明确各级单位的权限及职责界面切分,明确业务合理性审核、财务单证合法性审核、资金支付审核的职责分工。2.财务人员配备数量调整,将各分、子公司的部分支付业务集中到省公司。3.重大支付业务协同推进能力,实施“会计一本账”,能够实现资金支付对重大业务活动的精细化管控。4.信息系统支撑能力。
(三)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式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
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式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在上一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利用财务公司的优势,采取了部分集中的管控程度,该模式的特征是地市供电局可保留一定的资金所有权和管理权,通过财务公司进行大额结算支付。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建立南网财务公司,并以之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统一的集团化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架构,省公司的支付业务已经开始依托南网财务公司办理支付结算。利用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式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使得广东电网借助现行组织架构在资金集中支付领域,与南方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战略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因此该模式可作为广东电网公司未来资金集中支付模式的提升方向。
采用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式资金部相结合的模式,还存在以下约束条件:1.加强财务公司的业务承载能力,财务公司需建立覆盖所有分支机构的资金实时支付申请,完善对业务功能的支撑。2.业务协同推进能力,各单位与财务公司应建立科学的沟通机制,在保障财务信息及业务信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率。3.制定分级授权支付制度。4.“会计一本账”系统与财务公司系统的协同推进。
(四)财务公司与共享服务中心相结合的模式
财务公司与共享服务中心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利用财务公司与共享服务中心两种组织形式,管控集中程度上是完全集中,其总体特征是利用财务公司进行地市供电局、县级子公司及非供电企业子公司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运、运筹等,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事务性操作的集中处理,省公司财务部进行资金管控。这种模式适用于成熟后阶段,与广东电网财务规划的实施步骤相衔接,有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中,通过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全省支付单据的集中审核,通过财务公司实现结算支付。
该模式对企业的组织和人员、制度、系统等方面有非常高的约束条件,需要从以下方面逐步推进:1.财务组织变革,在共享服务模式中,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将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放在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人员由记账转向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把工作重心转到高价值的决策支持上来。2.人力资源配置,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应大规模对各地员工进行培训。3.要建立服务水平协议作为其营运操作的基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能为他们所接受的低成本服务,同时又需要在低成本之上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服务水平协议是日后共享服务中心与各单位互相沟通及业务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4.制度与流程的标准化。5.业务协同推进,各业务单位与共享服务中心的沟通越来越频繁,因此需要各业务单位更加清晰地定义各项业务管控标准、明确与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责界面切分、建立科学可靠的沟通机制。6.共享服务中心系统与财务公司系统的协同,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和保障。
四、资金集中支付建设路径规划
以南网财务集约化管理方案和资金集中管理方案为指导,结合广东电网公司“会计一本账”的推进,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循序渐进地推进资金集中支付工作,建设路径规划如下:
现阶段,广东电网适合实施分级授权支付体系,省公司财务部合理设置分级授权额度,并实现对大额支付的审批;各分子公司财务部在其支付限额内,进行支付审批。
2016年开始,与南网财务公司探索广东电网公司分子公司与南网财务公司的业务对接方案,厘清职责分工界面,签订相关服务协议、建立配套保障制度,定义业务对接流程、表单及信息流转方式,梳理信息系统改造计划。
2018年至2020年,在坚持财务公司与分级授权式资金部相结合的体系平稳运行的同时,开展资金管理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探索、着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统一财务政策与制度,完成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必要的组织变革,建立服务水平协议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营运操作的基准。筹备共享服务中心所需的资源,包括基础设施筹备、人员招募与培训、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知识传承计划,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与业务单位的沟通通道、明确单据归档制度等,力争在2018至2020年建成财务公司与共享服务中心协同模式下的资金集中支付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闫国宗.对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7(4).
[2] 袁琳.集团公司货币资金控制的五种模式[J].会计之友,1999(3).
[3] 赵葳.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2).
关键词:电网小型基建;规划;建设标准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power system small items of basic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mall infrastructure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resulting in not a function of the lack of fun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schem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 scheme are studied, by dividing, enterprise type functional area configuration, standard function subdivision,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control standard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l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project library.
Key words: grid smal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小型基建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生产建筑物、生活福利设施和设备设施,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经营性基建项目。小型基建规划是为适应电网未来发展需要,对电力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进而改善生产、办公环境,完善生产配套设施,规范、提升电网公司的服务形象。
目前电网小型基建普遍缺乏统一规划及建设标准、功能不完善、利用率较低,亟需通过小型基建规划建立项目库,以便从项目库中优选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争取立项。可见小型基建规划直接关系电网小型基本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规模是否合适、方案是否科学,但目前关于电网小型基建规划的研究和方法较少,本文以南方电网某省级电网公司小型基建五年规划为例,探讨建设标准的制定、项目库的建立,希望能对电网小型基建规划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借鉴。
电网小型基建规划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收资,掌握某省级电网公司下属供电企业小型基建发展现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电网业务发展、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目标。然后根据电网公司相关的规划原则,制定合适的建设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规划控制,分析小型基建需求及建设必要性,最终建立项目库,并进行综合效益分析。最终达到规范小型基建投资管理,把握好小型基建建设力度,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等作用。
在整个小型基建规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对小型基建标准化方案的研究,这是编制小型基建规划的依据,也是目前小型基建规划研究中最为缺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将在以下章节中详细介绍。
小型基建标准化方案研究
2.1标准化方案研究的思路
小型基建项目要与所在供电企业的售电量、定编人员、业务范围和所在地区
的发展水平相协调,遵照实用、适度的原则,既体现电网企业的良好形象,又适应今后电网业务发展的需要。
由于各地区供电局现状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差,如果按照统一标准制定小型基建规划项目,该标准对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供电局来说,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会存在一定滞后性;而对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供电局来说,由于标准相对较高,又是一种浪费。因此,首先必须对各供电企业进行细分,以便更切合实际地制定各类标准。
接着便是对功能区进行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功能组装的方法制定各功能区标准,进行总量控制。然后将现状与标准进行比对,一般认为缺口超过50%的小型基建有必要规划新建。通过以上工作,形成了该省级电网公司未来五年小型基建规划项目库,然后通过制定建安综合造价标准,得出规划库项目总投资估算。
2.2 标准化方案研究示例
以该省级电网公司为例,由于其各地区供电企业现状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
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其未来20年预测用电量、定员人数、供电范围的差异进行细分,具体划分为I、II、III类供电企业。根据每类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分区,以小型基建中的生产调度楼为例,三类企业的功能分区示例如下:
产办公综合楼的职能管理部门员工办公使用
各功能区的建设标准参照国家相关部委或主管机构、南方电网公司、其它地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标准、规定、建议,如办公区建筑面积控制标准,按国家相关规定,I类供电企业人均面积为30 m2/人,按其定员200人,20年增长2倍进行测算,办公区建筑面积=200×2×30=12000m2。其它配套功能区如会议室建筑面积,执行我国建筑设计规范,并结合各供电企业实际情况及调研、访谈资料,确定配置原则如下:
以此类推,便可计算出不同类别供电企业生产调度楼所有功能区的面积标准。建筑面积标准化的制定为统计小型基建缺口提供了比较基准,将前期调研收资的数据与分类标准进行对比,选取缺口在50%以上的项目列入小型基建规划项目库。假如生产调度大楼缺口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分析可得出列入小型基建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为:
关于小型基建规划研究的几点思考
(1)要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前期大量的调研、收资、访谈,因此需取得各供电企业规划发展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功能分区、标准确定方面,更应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小型基建规划更切合实际、更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2)各类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是否科学、适用,尚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特别是部分功能区域没有标准可资借鉴的,只能由规划编制人员与业主根据经验进行商定,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建议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各类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的研究工作,以提高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水平。
(3)将小型基建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使小型基建项目的选址、建设与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相衔接,提高项目的审批率、确保项目的实施。
(4)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调研,统筹规划、综合利用,解决规划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的功能重叠问题,促进资源整合、节约投资。
小结
小型基建项目为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应坚持“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的原则进行规划,其难点在于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以往的规划只是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或经验值,简单给出总量控制标准,本文尝试通过企业类型的划分、功能区域的配置、功能区标准细分,进而确定控制标准,使得比较基准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为电网小型基建规划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调研纪要:
集团整体上市的情况:目前整体上市还没有时间表,同业竞争态势跟以前也不一样,目前智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国电南瑞主要利润来源,南瑞继保主要是用电安全,高压保护及监控。
关于电改:电改后会带来大量投资额,目前配电网薄弱的情况会发生巨大改变,如售电公司的设备投资,以及新增配网投资等,南瑞在设备领域有较大的优势,未来会重点关注新能源接入、电力预测、需求侧管理等带来的机遇。
关于能源互联网:公司目前在能源互联网上的布局主要是特高压电网+新能源,特高压方面主要是设备保护与监控领域,新能源方面,公司在风电预测、逆变器、变流器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独特优势,未来公司会加大研发力度并在商业模式上寻求创新。
一、20*年工作情况
我局坚持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目前,*电网现有220千伏变电所3座,变电容量117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所16座,变电容量1190.5兆伏安;35千伏变电所9座,变电容量264.6兆伏安;35千伏用户专变4座,变电容量38兆伏安。35KV线路23条,总长度156KM;10千伏线路337条,总长度2*9公里。
20*年我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最高负荷达76.96万千瓦,同比增长15.85%;资产总额91138.39万元,同比增长19.65%;完成售电量41.0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综合线损率5.91%;实现利润总额8421万元万元,电费上缴率100%;城镇供电可靠率RS3为99.79%;城网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9.669%;累计安全生产日达1760天。
(一)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强力推进电网建设
今年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电网建设氛围,我局创新电网建设机制,加快电网发展,电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根据20*年年初制订的电网建设工作计划安排,今年我市计划开工项目5项,分别是220千伏西山变工程、220千伏东新变110千伏送出工程、35千伏五兴移动变工程、110千伏汀新变工程、110千伏宋家变扩建工程;计划投运项目10项,分别是220千伏东新变工程、220千伏东新变扩建工程、110千伏周田变工程、110千伏周田变扩建工程、110千伏东川变工程、110千伏安阳变工程、35千伏湖岭变改造扩建工程、110千伏场鲍二线工程、110千伏潘岱变工程、110千伏宋家变扩建工程;新增主变9台,变电容量为67万千伏安。截止目前,计划开工和投运项目均顺利完成,全年用于输变电工程建设资金约1.8亿元。
20*建成*镇和*镇2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和10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通过扎扎实实开展电网建设,*电网健康状况和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网架结构趋于合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得到较大改善。
(二)多管齐下,狠抓安全生产
我局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的精神,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细致查找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督,为实现年度安全目标奠定了基础。
1、加强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进一步向规范化过渡
为了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系统科学,我们制订和修改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实施细则》等。
2、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始终是我局安全工作重点。这不仅体现在相关文件和两措计划中,也体现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春节刚过,我局就利用学习周的机会,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安全学习,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随后,结合全员安全培训之机,大力开展安全知识灌输,今年开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员工665人次。
3、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百问百查”活动
我局把“百问百查”活动当作今年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采取多种形式梳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夯实工作基础,希望通过活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根据省公司、市局下达的活动方案要求,详细制订并下发了《关于下达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迅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百问百查”活动。为了使“百问百查”活动深入宣贯到每位员工,各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在班组安全活动中开展了关于“百问百查”活动的专题讨论。
4、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
去年省公司、市局的安全性评价联合专家组对我局进行了第一轮安全性评价的复查。评查结束后,我们下达了分解整改计划100条,其中重点问题19项,一般性问题81项。今年,我们在布置督促安全性评价整改工作的同时,安排了第二轮安全性评价的前期工作,到目前为止,各单位第一轮安全性评价的复查问题的整改率约为80%左右,已有部分单位完成了第二轮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调查。
5、大力加强现场监察力度,努力遏制事故苗头
我局成立了专职安全监察队,加强现场安全监察的力度。同时推出违章行为责任单位“说清楚”制度。我们拓展了现场安全检查的深度与广度,在加强可控的停电施工现场检查力度的同时,向不停电的典型施工作业、表计安装、台风抢修和事故抢修等方面延伸。
20*年共开展现场安全检查492次。我们把违章分析放在突出位置,把现场安全分析从安全生产简报中分离出来,专门发出现场安全简报,暴光违章现场,详细分析现场安全隐患,图文并茂,效果较佳。
(三)以“两年一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行风建设水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文件精神及浙江省电力公司“关于认真参加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要求,结合市政府作风建设年活动,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丰富活动体裁,通过开展“和谐电力,服务社会”主题活动,加强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丰富电费交纳方式,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切实把“两年一创”落在实处。
按照“作风建设年、优质服务年、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工作要求,着眼于建立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我局于4月份召开了“两年一创建”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的部署,并先后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出台了行风建设奖励办法,开展了行风建设回头看活动。及时调整了行风监督员及“三公”调度监督员,于6月13日召开行风监督员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组织2次行风监督员明查暗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四个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局坚持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始终把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当作工作中心来抓,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我们成立了客服中心,建立健全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完善客户经理制,实行重要客户的用电全程精细服务;调整业扩流程,开展优质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优质服务能力;面对特殊情况时,及时启动紧急预案,以保证重要客户和重要工程项目供用电。
公司的优质服务集中体现在9月中旬紧急抢修台商引资项目大润发商场配变故障和10月中旬日邦聚氨脂(*)有限公司配电工程施工中,高效优质的服务不仅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更维护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深化纪检效能监察,开展廉洁文化活动
我局认真对照上级精神,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对焦点项目、重要环节的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已开展了电网建设执行力效能监察、营业抄核收效能监察、废旧物资处理效能监察、95598下派工单处理效能监察等监察项目。
我们注重与检察机关的联系沟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年初,邀请*市检察院预防处处长给中层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100余人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3月份利用《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颁布之际,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月活动,在局大楼及各基层单位悬挂宣传标语,给中层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赠送《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一书。此外我们还协助*市检察院拍摄《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宣贯工作》专题片,协助*市纪委在*日报办好《云江廉潮》栏目。
局纪委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作用,年初制定了《廉洁文化建设实施办法》。按照党政校培训计划,开展了中层管理人员廉政座谈、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作风建设专题讲座、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等活动,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西部电网结构仍然薄弱,电网供电“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抗自然灾害能力有待提高。10千伏配网互供能力不强,部分35千伏变电所的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急需更新改造。
智能电网建设对科技团队管理的要求
自200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高度关注智能电网的发展,重视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和集成应用。
自2009年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后,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推进步伐,并将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是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第三阶段是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从世界各国及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程来看,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要求高。智能电网旨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千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这一建设目标决定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
技术难度大。从当前世界各国和我国智能电网研究来看,要实现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还需要攻克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难题。
试点推进。由于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采取试点推进的原则,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存在着更多的探索性和试验性。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智能电网建设对科技团队的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首先,要有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创新团队由什么样的人才组成是决定该团队创新研发能力大小的关键要素,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富有创造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其次,要有明确的创新发展目标。目标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智能电网是科技集成应用的综合体,需要在多个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和创新,智能电网建设需要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攻关课题。
再次,要有健全的统筹推进机制。智能电网建设涉及电力、电子、信息化等多个专业知识,需要科技创新团队、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参与,建立跨专业、跨层面的统筹推进机制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关键。
科技团队创新管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践和应用
青山湖科技城是杭州现有的5家国家级孵化器之一,其目标定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发展的〃智库〃、浙江省海洋经济带的〃枢纽〃、杭州市产业升级的〃触媒〃、临安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代表全国科研高新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是浙江省两家智能电网综合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浙江省首家由县级供电企业牵头实施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9亿,由清洁能源接入、储能系统、优质电力园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在内的16个子项目组成。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一临安市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和项目定位,大力推进该项目实施进程,不断探索智能电网建设和科技创新管理方面的新举措、新方法,重点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课题管理、机制建设、基础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实践。
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方面
一是把好准入关。在科技创新团队人员选拔上,打破了指定团队成员的做法,实现了科技创新由部分管理人员参与到公司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的转变;成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科研技术小组,组建了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团队、技术监督团队、QC团队、状态检修团队、ERP/PMS团队等科技团队;公司39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青年骨千力量通过应聘加入到青山湖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6个子项目的科技攻关团队中,充分挖掘了企业内部员工科技创新优势,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积极性。
二是把好培养关。在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上,一方面通过举办临电大讲堂、管理人员培训、班组长培训、学历进修等方式积极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团队攻关水平;另一方面,各项目组在项目攻关和团队管理中,挖掘、锻炼并培养了一批新人,在项目攻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项目建设的后备军或主力军,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二是把好考核关。在科技创新团队的考核管理上,通过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实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淘汰更新机制,对在团队中无贡献的成员进行淘汰,并及时吸纳新生力量补充团队新鲜血液。
在科技创新团队课题选择方面开放式选题。在课题选择上,不设定课题的范围、大小、专业、主题等要素,完全由科技创新团队自主提出攻关课题,自行设定课题研究的关键要素,自行组织实施课题。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QC团队合理化建议、群创项目等渠道,广泛搜集员工意见建议,丰富创新实施平台。
竞争性管理。在课题管理上,实行课题年初申报、过程指导和年终评比,对年初各攻关小组上报的课题进行统一评审和筛选,评定重点课题,调整淘汰无关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每月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督办和指导,对毫无进展或进展困难的课题进行适当调整;在年终评比中,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
在统筹推进机制方面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临安市供电公司成立了由省公司、市公司和县公司主要领导成员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建立了由公司领导、项目负责人、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广泛参与的月度例会和技术协调会机制,建立项目联络月报制度与上级专业部门紧密联系和沟通,开发智能电网网络交流平台,编制智能电网周刊,及时沟通协调系统上下、专业之间、团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建立学习调研机制。由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各子项目年度调研需求,智能电网协调组对需求进行统一协调并排定年度调研计划,统一监督调研进展。2012年国网临安市供电公司各科技创新团队共外出调研12次,累计90余人次,拓宽了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眼界和思路,吸取了大量的先进经验。
在项目的规范管理方面
关键词:智能系统;电网运行;调度自动化
目前,我国电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骨干输电网建设,解决一次能源与负荷分布不均匀的矛盾,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兼顾配网侧和用户侧的信息互动。因此,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 智能电网对调度自动化的要求
作为人工建造的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电网本身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重组性,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电网本身的柔性和智能化运行与管控能力。
近年来,EMS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WAMS)、调度生产管理系统(Dispatching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DMIS)、水调自动化系统、脱硫监测系统、在线预决策系统、信息披露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丰富了电网监视和调控的手段,提升了一线调度人员驾驭复杂大电网的能力。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尽快解决上述电网运行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这也可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目标的提出。为了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加强电网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在智能化战略中应对调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快电网调度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研究和设计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具备一体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特征的大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体系,为公司的各级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电网运行信息,全面提高电网运行和管理的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
1)构建统一技术支撑体系。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高效地运行,调度中心存在众多的业务需求,这些需求的提出推动了各套独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各项业务系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和功能上的交叉,然而,因为缺乏整体规划,在架构灵活性和设计标准化两方面的缺陷,导致快速发展的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难、相互影响大、全局安全性和集成能力不足、缺乏可以共享的统一信息编码等诸多运维难题。调度智能化要求构建全网一体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调度各专业横向协同和多级调度纵向贯通的需求。
2)提升调度功能实用性。电网调度运行必须始终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同时随着行业飞速发展需要不断吸收新技术、追求创新,这导致已有系统功能实用性不足。智能电网要求进一步提升调度决策支持水平,发展柔性电网调控技术,开发更多满足调度业务发展、具备更强实用性的调度新功能。
3)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标准化建设和运维是系统推广和互动的基础,但目前电网数据和模型都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单一数据源和独立模型不能单独满足调度整体业务需求,相互整合存在较高技术难度。调度智能化应用需要得到电网全景信息的支持,包括对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整合、电网模型和信息编码体系的统一、多级调度主站和厂站的信息融合与业务流转等。
4)建立业务导向型功能规划。专业职能的划分,将本是相互融合的电网调度业务进行了人为的拆分,导致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导向不明确。应用系统由不同专业部门分批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有必要依托全网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规范各应用系统的接入方式和信息共享模式,实现信息在应用系统间灵活互动,以满足从调度计划、监视预警、校正控制到调度管理的全方位技术支持。
5)提升实时仿真能力。电网实时仿真和在线调控是一个长期难题,但随着电网规模的日趋复杂,经验型的调度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提升大电网在线仿真和调控水平的研究迫在眉睫。调度中心需要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研究和建设先进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平台,提升电力系统暂态、动态、交直流混合在线仿真研究、在线安全校核,以及系统实时调控等实时功能的实用化水平。
6)应对智能电网发展新需求。智能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以及节能发电调度的推进对电网调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配网侧双向潮流管理、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等带来的电网负荷波动特性变化,调度部门负荷预报和实时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大容量新能源电源并网带来的电源输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的负荷点进行削峰填谷,都会给运行方式的安排和执行带来挑战。
2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调度的目标是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保障电网安全,满足电网“经济、优质、环保”运行的要求。为有效组合当前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已经或即将成熟的先进技术和标准,应按照“运行一体化、建设标准化、业务全覆盖、流程全贯通、信息全共享”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和研究调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推动试点工程建设,构建全网一体化运行智能系统。
2.1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体系设计
国内主流的分层分布式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系统架构沿用多年,尽管随着电网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功能拓展,但基础框架并没有改变,基础框架的不足已经限制了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发展。各级调度主站和厂站二次系统的独立设计也对全网信息共享和一体化运行管理造成困难。
有必要调研IT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深入分析基于服务的体系(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开展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的调度技术支撑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调度ESB的部署方案以及ESB横向与纵向互联方案。在调度ESB的基础上,建设满足电网调度需求的应用服务与数据服务,研究应用功能的服务封装和接入实现。研究IEC61970和IEC61850标准的融合技术,提出相应的数据交换、协议转换和通信选择方案,实现主站和厂站的无缝联接。以达到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框架设计和功能规范设计,提出面向全网推广的一体化建设规划。
2.2应用服务
电力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是一个渐进式完善的过程,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项应用功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实现手段多样,相互融合困难,部分功能冗余。基于CORBA等技术构建的中间件平台采用紧耦合技术,功能的升级和复用相对比较困难。
采用基于服务的松耦合方式将能够实现调度功能的灵活配置,同时,服务的易扩展性能够满足调度功能阶段性建设的需求。在新的SOA体系中,传统应用,如故障分析或阻塞管理等,都被细分为多个基本模块,如调度员潮流、系统等值、最优潮流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应用服务可以按照不同的“粒度”进行分解。应用服务之间采用标准的访问方式,实现服务对服务的调用。对于很多已有功能,可以通过底层服务总线提供的接入标准进行服务封装。
2.3数据服务
数据是电网运行和管理的基础,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是调度机构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核心之一。目前,电网运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以下问题:①前置采集系统冗余且横向数据交换复杂、效率低;②部分冗余数据异构,且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数据融合困难;③分级调度纵向数据交换灵活性差。基于SOA的数据服务,通过数据注册中心和标准的接口方式,能够解决当前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实现纵向和横向数据一体化设计与共享,实现运行数据融合与全息展示,支持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采用虚拟服务技术,能够有效屏蔽数据物理存储信息,实现无差别的访问方式。通过综合数据通信和数据服务订阅机制,能够统一当前多套前置通信系统,简化前置运维流程,实现在线数据订阅和调整。
2.4 节能发电调度
我国煤炭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对于能够降低化石能源消耗、节能减排的智能电网的需求非常迫切。按照规划,我国2020年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总装机的16%,2050年将达到30%。
重点要解决多级多维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适应三公调度、节能调度、电力市场等多种调度模式,满足“空间、时间、目标”三维统一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多级调度一体化的安全经济协调优化技术和方法,提出考虑各种安全约束的节能环保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实现多级调度技术的安全校核。建立多时间尺度下考虑多预想故障安全稳定约束的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电压稳定联合协调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安全稳定和节能环保的协调优化。
2.5大电网智能在线仿真平台
应积极开展先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仿真算法调研,研究并行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等关键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实用水平,研究实时预警、在线模型/参数校核、实时计划编制和校验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手段,开展实时仿真和超实时仿真平台的试点建设,不断推进大电网智能在线仿真计算和辅助决策的实用化,实现调度部门从经验型走向分析型和智能型调度的重要目标。
2.6电网运行智能决策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服务电网运行,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智能体系的建设仅仅是提供了底层支持与数据基础,构建于体系之上的智能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智能决策能力。研究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自我感知技术。通过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总线平台提供电网全景信息,分别分析一次设备状态、二次设备状态、电网运行状态,构建大电网运行状态专家系统。
研究大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技术。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及电网运行稳定阈度量化分析技术,研究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安全运行风险量化分析与协调控制决策技术,实现电网运行在线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外部自然环境影响下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的预警预控技术,开发自适应外部环境的大电网安全运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决策系统。以全景信息为基础,提供事故前预警以及事故后数据挖掘,跨越专业界限,实现事故后智能分析,自动形成分析报告。
研究多级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关键技术。通过统一全网节能发电计划生成的规则和算法、建立省间优化算法实现一体化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编制,开发多级调度技术的安全校核功能。建立多时间尺度下考虑多预想故障安全稳定约束的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电压稳定联合协调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安全稳定和节能环保的协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