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文明实践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实践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实践教育

第1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1.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使其仪表更端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3.纠正学生中“吃零食,就餐不文明,不讲秩序,乱扔垃圾,说脏话,说粗话,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树立学生文明新形象,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内容:开展文明行为“五个一”活动。

1.坚守一个好习惯

重点治理学生“吃零食,就餐不文明,不讲秩序,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尤其是在食堂就餐不文明、卫生习惯差等现象。通过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工会、团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

食堂就餐分区定点定位,对学生就餐人数、就餐秩序、就餐行为进行监督、考核,切实改掉学生不吃正餐、就餐不讲秩序、就餐不文明的恶习。打扫和保持环境卫生实行定时定点专人负责的办法,确保校园环境清洁,无垃圾。

2.树立一个好形象

严格按照我校《学生手册》的要求,切实贯彻学校提出的“仪表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的要求。

仪表方面:

切实治理发型不规范,衣着、书包成人化、流行化的现象;治理戴饰物(如:项链、耳针、手链)、携带手机等现象。

(2)语言方面:

严禁说脏话、粗话、取绰号,与人交往提倡使用普通话、文明语言。见到师长要问好,进办公室或上课迟到要喊“报告”。

(3)行为方面:

每位学生严格遵守《学生手册》的要求,重点治理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斑马线、人行道,自行车行非机动车道,后座不许搭人;乘车时主动让坐,懂礼仪、讲礼貌。通过不定期的督查和曝光,纠正学生不规范行走,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究公共文明等现象,树立我校学生在市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3.读一本好书

倡导全体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政教处、教学处、团委、语文组要形成合力,督导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4.开展一次公民道德宣传

要求各班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开展一次公民道德宣传活动,并以此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团委将组织检查评比。

5.做好一次“志愿者”服务

要求积极参加“行为习惯监督岗”活动,文明劝导、纠正在校内外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做好“文化自助餐”、公民道德宣传等活动期间的服务工作,树立良好中学生新形象。由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负责指导和评估。

1.开好动员会。由政教处、团委、值周领导利用升旗仪式,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动员,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

2.利用LED屏幕、广播做好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3.年级组、班主任通过年级会、班会、团(队)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并让学生自查自纠。

4、学校成立督导大队:由值周小组、学生会纪律部组成5个督导小组,每天三餐饭后、课外活动时间对各班级公区监督岗到位情况、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督查,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和教育,并认真登记和考核,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第2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立体教育体系

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论述,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昭示了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和主渠道。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其教育对象是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成长中的中学生,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枢纽环节。

环境教育发展到今天的生态文明教育,它不仅仅只是向受教育者传播一定的有关环境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环境价值观,培养生态文明素质,从而形成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行为模式,把学生培养为负责任的生态公民。其核心是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关键是生存环境伦理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确立。这也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衡南县三中自2001年起,以有关生态教育的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生态和谐”校园建设目标为牵引,历经12年三期滚动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展中学立体式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是开发出独立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态教育教材。与国际相比,现阶段我国生态教育教材明显落后,缺乏独立的、具有趣味性、乡土性、内容结构化的生态教育教材。根据需要,课题组开发出乡土特色明显、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活动性、趣味性特征,内容结构化并具有具体教学实践操作价值的《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校本教材》,使我校生态教育有了独立的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老师领会教育部关于新课改和环境教育颁布的两个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整合江口鸟洲的资源环境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糅合地理、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确立整合地域资源的《江口鸟洲生态教育校本教材》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体系:表现形式由活动体系,文字、材料体系,图表图像体系(具有乡土性)组成,体现为开放式活动课程;结构体系包括知识体系、智能体系、德育体系等。构建《江口鸟洲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开发出来的《江口鸟洲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乡土性特征,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涉及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平等观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生态危机观教育、生态法制观教育、生态文明技能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六个方面。

二是开设了独立设课模式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实现了由目前中学多学科渗透式生态教育模式向独立设课式生态教育模式的转变,这增强了生态教育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份量,有效避免了生态教育的“边缘化”“弱化”,使中学生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又为学生有效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经验的学习领域。

实现了生态教育内容的结构化。根据内容构成要素和组织方式将生态教育的内容形成合理严密的结构,从而改变原有生态教育内容零散性、随意性的状况,使受教育者获得系统化的生态教育知识。本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形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发明创新创造等多种课程糅合,形成相对独立的主题化、系列化的生态教育内容:开展人工鸟巢建挂、冬季喂鸟、野外观鸟等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江口鸟洲生态环境调查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向田野,向农民请教,开展生态科技创意与发明创新创造课程。

三是中学生态教育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生态教育法”和“户外综合实践生态教育法”;并且探索出“依托生态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社区服务模式”“生态科技创意及发明模式”等八种中学生态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生态教育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提供现实情境,帮助创设研究性学习课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和探究,最终学生自己找到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实践能力。“户外综合实践生态教育教学法”主要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参观调查、野外体验以及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四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式的中学生态教育体系,延伸学校生态教育链条,努力实现生态教育的合力。

4.1 在教育管理理念上,学校将生态教育引入学校管理文化,以“共生”为核心理念作为生态管理的基石,以建设生态和谐校园为目标,积极塑造校园生态文明。目前学校有生态科普长廊、生态DIY探究室、生态实践园,并将湖南省鸟类自然保护区江口鸟洲开辟为学校户外生态教育基地,构成了学校独有的“生物链”,也为学校专门的生态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平台。同时将生态教育向课堂延伸,打造以“四学”即“自学(自主学习)、合学(合作学习)、展学(展示学习)、点学(师生点拨学习)”为显著特征的生态课堂,使课堂焕发出生态的活力。

4.2 积极开辟家庭生态教育途径,密切生态教育家校联系:通过学生向每个家长寄带生态教育倡议书家长郑重签字的形式、通过邀请学生家长召开学校生态教育家长会的形式,通过“家庭生态账本”形式,使绿色生态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教育作用;

第3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文明国土窗口

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在日常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中,对内影响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对外展示着国土资源局的形象,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办公室同志均能够以规范的言行举止,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人际关系,维护国土资源局的良好形象。去年,原地质矿产局并入国土资源局后,办公室每天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内线、外线电话不计其数,但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始终不离口。每当你打进我局电话,必然会听到“您好,这里是××国土资源局,请问您有什么事?”办公室同志无论对待上级领导还是来访群众,都是心平气和,态度和霭,文明有礼,待人谦虚。

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在工作中严格实行局里制定的接待“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开水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上访人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对“哭闹型”的,一杯热茶、一张笑脸,充当“亲友团”;对“叫骂型”的,勇于忍受,甘做“出气筒”;对“别有用心型”的,据理力争,维护党和政府的尊严,切实搞好土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86起136人次,立案5起,处理1起,4起处理中;办理去年遗留案件6起,结案4起,2起处理中;办理市国土局批转案件1起,批转上访信件3起;办理县局批转案件4起,批转上访信件2起,其中,赴省上访1起,赴市上访1起,均按要求上报查处结果;参加行政复议案件2起,维持1起,1起审理中;参加一审诉讼案件2起,维持1起,1起审理中;参加再审案件1起,正在审理中。

二、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努力做到文明执法

普法宣传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的有效措施,更是创造依法行政良好环境,推动文明执法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在普法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日常宣传与阶段宣传相结合,一般宣传与专题宣传相结合,面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普法宣传教育。一是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在县城广场、主要街道设立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咨询台,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制成宣传版面进行展出,向过往群众散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材料,请主管副县长做电视讲话,通过在县电视台《锦屏艺苑》栏目举办国土杯专场晚会,演出群众喜闻乐见、寓教寓乐的节目等,掀起集中普法宣传的;二是借助县法院公开审理的有关涉土、涉矿行政案件,使参加庭审的当事人或第三人在审判中真正认识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质和严重后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三是借助农村临街墙壁,刷写固定标语口号,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增强人民群众基本国策观念和依法用地、依法采矿的自觉性;四是借助市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局所依法进行的矿业秩序整顿活动和对土地、矿产违法案件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进行现场录像和采访报道,使广大人民受到生动的宣传教育;五是严》格执行听证程序,组织好听证会,使参加听证会的当事人或第三人享受陈述权和申辩权,在与案件承办人员的相互辩论和质证中,明白“法”与“理”,主动接受处罚意见和建议,积极履行相关的义务。

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我们将国土资源法制宣传与查处各类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相结合。提高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制意识,并对一些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以案释法的作用,为文明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意识,树立了法制观念,形成了珍惜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舆论氛围,为文明执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作为一名女同志,肩负着家庭和工作的的双重责任,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女性只有具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实现家庭和工作双重的人生价值。对待办公室繁而又杂的日常工作,我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的工作,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并被县政府评为“文秘工作先进个人”;家中公婆年迈多病,性格多疑,在生活上,我给予她们以细心的关怀和照顾,吃饭穿衣,端汤喂药、不厌其烦,并从精神上给她以宽慰,使我的家庭中形成了互谦互让、团结和睦的良好氛围,在局机关评比“好媳妇、好婆婆”活动中,我有幸荣获殊荣。

第4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知行统一,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全县广大师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为全县中小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实施途径

(一)营造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1、召开全县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举办文明礼仪专题讲座。各校要及时召开全体师生参加的文明礼仪教育动员大会,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开展讨论,深刻领会、高度认识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在教室、楼道、墙壁等处装帧、书写与礼仪有关的名言警句,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典型事迹,营造教育氛围。

(二)建立校园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制度

1、指导学生建立自我教育机制。开展“文明每一天”活动,组织学生从“说、行、思”等方面入手,设立“文明储蓄本”,记录和反思每天做的文明事和不文明事,每月进行小结,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建立文明礼仪评先树优竞争机制。坚持文明礼仪督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进行文明礼仪流动红旗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学生和班级(宿舍),每学年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教师,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竞争机制。

3、切实规范团队活动礼仪。要规范使用共青团和少先队特有的礼仪标致(旗帜、歌曲、标识等),按规范举行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成人仪式、大(中)队会、鼓号操检阅式等各类仪式,促进团队礼仪规范性建设。

4、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各校设立文明礼仪值周班级,各班设文明礼仪督导员,负责监督、记录、制止校园内不文明行为。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别是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档案袋。

(三)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文明礼仪内容要重点讲述,其他学科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2、班级是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开展好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团队会)评选,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扎实开展。

3、教育局将编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各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教材。要建好校报校刊,及时报道校园内的文明礼仪新风尚;积极建好文学社、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丰富课余生活,拓宽文明礼仪教育渠道。

4、发挥教师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制定课堂教学礼仪标准和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学习。要通过“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主题班团队会等形式组织学生逐条学习领会《守则》和《规范》,要专项讲解、对照检查、强化训练,使《守则》和《规范》要求入耳、入脑、入心,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开展丰富多采、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3、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以及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才艺表演等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4、加强体验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结合各类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面向社会开展帮困助残、慰问孤老、美化环境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礼让、谦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感召他人,影响社会。

5、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梨乡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在梨花会期间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上街清扫卫生、消除白色污染、清除不规范字等志愿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县域环境,迎接八方宾朋,展现梨乡新貌。

6、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礼仪传播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载体,让家长共同参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一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明环境;暑假期间以全体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为主体,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小分队活动,在家庭、社区以及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文明监督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活动目的。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为确保活动实效,县教育局成立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该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各校也要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为组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做到组织健全、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效果明显。

第5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部署,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创建活动为载体,增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为我县优化发展环境、创建省级文明城、建设“文化”提供动力支撑。

二、创建原则

㈠全员参与

“五个一”创建成果,应是全县师生共同意志的提炼和升华。创建过程中,要树立人人是创建主体的观念,积极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合力共建,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光彩。

㈡立足实际

“五个一”创建要从学校和师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使创建过程真正成为师生追求文明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成为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弘扬良好文明风尚的过程。

㈢特色创新

“五个一”创建是一项建设性、创新性的工作,创建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做到内容上有拓展、载体上有突破、效果上有提升,实现与时俱进、纵深开展。

㈣长效推进

“五个一”创建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劲动力,要按照“创建—保持—创新—提高”的原则,一以贯之,常抓不懈,逐步深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标。

三、创建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创建活动包括五方面内容,具体为:

㈠创作一部反映社会良好风尚、贴近校园生活的文艺作品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我县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根植校园生活实际,以“弘扬文明新风、唱响时代旋律”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文艺形式上,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绘画、书法、摄影、剪纸等,精心筛选,结集成册;也可是歌曲、舞蹈、儿童剧、“三枝花”节目等舞台艺术,精心排演,刻录光盘。各单位文艺作品必须为师生自主原创,不得剽窃抄袭。年终,县局将聘请专家对各单位推荐作品进行统一评选,在全系统展览(展演),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文艺赛事和演出活动,以此引领校园文明风尚、唱响时代强音,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㈡开展一次精神文明志愿服务行动

即每个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精神文明志愿服务行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以及少先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一批文明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倡导文明新风、服务群众生活”为主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志愿服务行动。可以深入工厂、企业,倡导绿色环保文明理念;可以走进农村、社区,宣传文明生活常识;可以走上广场、路口,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可以走进公共场所,集中清理环境卫生、非法小广告等;也可以走进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等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帮孤助残志愿服务;还可以与学校附近村庄开展“文明联创共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各单位志愿服务行动要紧扣文明主题、贴近群众生活、强化过程管理、做到长效实效。年终,县局将以志愿服务成效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各校精神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评优定星,表彰奖励,力争打造一批具有亲和力、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志愿服务品牌。

㈢组织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

以培养未成年人基本道德观念、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各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开展“精品德育课堂”评比活动,实现德育常态化;可以聘请老、公安民警、道德模范等为课外辅导员,面向学生集中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同学、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献给自己”,提高德育实效;也可以利用公益性文化场所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启发和引导未成年人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可以围绕“五四”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四五”普法教育、“学雷锋月”、“模拟小法庭”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活动前,要做好预案,并及时报县局备案;活动中,要留好图片资料或影像资料,及时归档;活动后,要做好延伸拓展,确保取得圆满成效。年内,县局将根据各单位预案安排,组织抽查,发现形式新颖、组织严密、实效性强的教育活动,将适时召开现场会,组织全系统观摩。

㈣组织一次师生道德模范评选

为大力宣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以先进典型带动教育系统精神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县局决定每年组织一次师生“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内容包括“敬业奉献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孝老爱亲模范”、“拾金不昧模范”、“勤学刻苦模范”、“热心公益模范”、“文明守礼模范”。各单位要将这一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对标赶超走在前”活动搞好结合,广泛发动师生对照模范,开展自我评议、互评互议,找差距、知不足,见贤思齐、闻过即改,迅速掀起人人宣传、人人学习、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活动中,要注重对先进典型人物及事迹的搜集整理,定期选树标杆、及时宣传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年终,县局将组织全系统师生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㈤开展一次文明校园评比活动

以“文明校园,有你有我”为主题,全县中小学都要主动参与到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当中,文明学校评选,将打破以往自愿申报的形式,原则上每所学校都要参加创建、都要接受检查、都要参与评选。各单位要提前做好文明校园创建规划,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要以“提升办学品位,打造精品校园”为目标,紧密结合“学校特色”确定创建思路,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大提升”工程,既要注重整体,又要关注细节,着力打造校园文明主题景观,增加校园文化元素,确保“每所校园都精彩,校园每处都精彩”;在校风建设方面,要采取有效形式,重点培养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文明礼仪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知书达理、崇尚文明的浓厚氛围,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年终,县局将组成验收小组,对各单位创建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并根据量化分数评选出“十大文明校园”,予以挂牌。

四、保障措施

精神文明“五个一”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每年一届,长效开展。活动过程中,县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抽查结果将作为年度评选文明学校的重要依据。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活动效果差的单位,将直接取消评选文明学校资格。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五个一”创建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县局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到思想认识统一、领导机构健全、组织措施到位,使“五个一”创建活动高效运转、不走过场。各单位创建规划方案、领导小组安排要形成文字材料,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于3月1日前上报县局办公室。

第6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的过程,对作者表达出的情感的理解、对描述场景的理解,也是对自我的理解。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古代文学作品占课本的很大一部分,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韵美、音乐美,还能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哲理。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带入感情的朗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还能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时,这篇文章十分适合美读,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气势和节奏。

(二)进行对比研究,感悟生命教育

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采用对比的方法是不可少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事物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欣赏能力。比如同样是以生命意义为中心思想的,不同的作者肯定有不同的诠释,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应当教育学生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来欣赏文章,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理解文章,领悟作者的情感。例如中职语文老师在讲授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其与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进行对比学习。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了作者沉痛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文章中人物的崇高人格,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前者音调铿锵有力,鼓舞人心,后者格调沉重忧伤。在对比中研究和欣赏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有为的生命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从而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建立崇高的人格和人生观。

(三)教学注意事项

第7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性化教育;生命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63-02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由四五十个有着蓬勃朝气和无限开发潜力的鲜活个体组成。班主任作为“群龙之首”,其关键性的作用不言而喻。班主任的工作表面上看是在实施管理,而实际上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塑造人性。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的教育,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是每一位班主任都面临的新课题。

一、 班主任要有威信、威严,但决不能霸道

1.要学会微笑。微笑和威严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只要合理的使用,两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长期以来,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班主任对学生是不苟言笑,板起面孔,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树立威信的最高境界是不严自威。班主任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后,才便于管理学生,如果双方距离上近在咫尺,心理上却远隔天涯,班主任的威严似乎是树立起来了,但这种威严的树立对管理学生没有任何益处,等于没立。所以,要学会微笑,微笑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到了这一点,把班级管理好这件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2.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班主任的知识素质是工作职责的要求,是影响教育效能的因素之一。现在的学生成熟较早,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多。他们不再像以前的学生一样,只要有教师、班主任这种身份他们就敬畏三分。所以班主任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知识渊博,上课精彩,考试成绩优异,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凝聚学生。

3.要信守诺言。班主任要“言必信,行必果。”通俗点说就是要说话算数,这对树立自己的威信至关重要。如果经常喊“狼来了”,而“狼却有时来,有时不来”,那么所有的班规都将形同虚设,班级内的纪律也会变得涣散。这种班级的学生成绩不会特别优异,其他各个方面也不会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二、班主任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但决不要限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1.精心打造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集体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港湾和摇篮。班主任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正公平地协调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班级搞活,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从而达到众人摇桨划大船的效果。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策略很多,比如校际运动会,军训,考试,班级卫生等。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向学生宣传我与班级共成长的理念,让学生在共同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发展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谦虚谨慎,友好沟通,宽容豁达等良好的品质。正如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的“要是白松的种子落在英国的石头缝隙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小的小树,但是它被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班主任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使它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肥沃的土壤”,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一棵棵“大树”。

2.细心留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这里的特殊情况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等。班主任不能为了班级的总体成绩,不让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也不能为了便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非让不愿意透漏家庭情况的单亲学生谈自己的家庭等。总之,班主任应该关注集体,但是不能忽略个性、人格、特长等这些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班主任要重点抓班级成绩,但是决不能“唯成绩论”

虽然我们经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学校里,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往往被忽视,只有学习才被重视。其实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班主任如果有这种倾向更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如:

1.“唯成绩论”容易导致“派系”斗争。在班级中,如果好成绩的学生特别的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他们就会“恃宠撒娇”,傲慢无理,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他们的这种傲视一切的态度与行为又会伤害到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容易导致两极对立,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更不要说友爱和帮助。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班主任精心耐心打磨,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

2.“唯成绩论”不利于班主任威信的确立。班主任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就是正义、公正和公理的化身。其实就是在一些家长的心目中也是如此,他们经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不要打架,有事找老师”。这样的话语,就像警钟一样不时的在耳边响起。笔者经常告诫自己,一定要“秉公执法”,否则愧对“江东父老”。其实班主任就应该事事理字先行,以理服人,否则就愧为人师,失威信于学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班主任要用真诚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古人云:“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班主任应从爱生出发,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脉搏,从实际出发,有效组织教育过程,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达到预期的目的。

1.要了解学生。

(1)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即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

(2)要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如在校内外跟谁是好朋友,有无合作、互助、关心别人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伙伴的标准,跟老师的关系等,学生家庭周围的社会环境,来往密切的亲朋好友极其对学生影响等。

(3)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其他成员情况,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双亲情况,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学生教育的态度、方法和影响等。

2.要关爱学生。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但是在人格上是和学生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教育时,必须让其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这样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的训斥或是尖刻的挖苦,无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首先要调整心态,学会克制和宽容,要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2)要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其自信心就越强,就越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老师再辅之以帮助,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对差生的教育更应该讲究策略。笔者从来没有用鄙视的目光看待过差生,不论是班级工作还是学习,都一视同仁。而且对于暂时的后进生,不管是在谈心时还是在平时闲聊中,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老师觉得你行,你还有潜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师生间就很容易沟通。

教育是最具有人性之美,最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它需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下面笔者借用《读者》中的一段话和班主任老师共勉:宇宙中有一个世界,叫心灵的世界;人生中有一种成长,叫心灵的成长;生活中有一种财富,叫心灵的财富;成长中有一种缺失,叫心灵滋养的缺失。愿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真诚关注、呵护学生的心灵,师生携手共创生命和谐,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8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一是致力于教育布局契合城市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生源变化、新区拓展和旧城改造、小区建设等多种因素叠加效应的出现,为突出教育第一民生地位,淮安区政府明确要求教育部门全程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确保教育“棋子”在城市建设“大棋盘” 中地位优先、定位科学、方位适中,进而带动各类资源要素如众星捧月般集聚教育,按城市建设规划有序分布,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居民更加幸福。

二是致力让教育资源贯串城市脉络。区政府遵循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以打造“学在淮安区”品牌为引领,在原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基础上,先后投入近9亿元,同步新建了小学、淮安市山阳小学、新安小学新区分校、中学、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中心等“五校一中心”,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均装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微光量子环保书写板,实现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在全国率先告别“粉笔黑板”;同时,各新建小区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同步使用”原则,按省优标准已配套新建了22所幼儿园、正在建设6所。“十三五”期间,淮安区还将投入13.8亿元,在城市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小学6所、初级中学3所、四星级公办普通高中1所,当前正在启动建设其中的9个项目。

三是致力以教育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为切实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让学校成为城市建设的靓丽风景和精神坐标,淮安区城区各学校依托该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努力彰显办学特色,既打造出教育品牌,也激活了城市记忆,提升了城市品位与影响力。“班”创建工作一以贯之,引领省内外;淮安中学“学总理・创三好”活动已坚持开展了37年,楚州中学华中分局遗址红色教育课程基地让师生更有信仰、更有力量,新安小学“学习新旅精神・争做新时期小好h”成长实践模式、小学“弘扬精神・传承恩来风范”实践教育,以及吴承恩中学“西游文化”研究等,让历史文化的“城市灵魂”穿越古今,让城市愈发厚重,更具魅力。

教育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与梦想,是最大的民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教育必须始终聚焦“更好教育”目标,人民群众才能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也才能更有温度、更有厚度、更有美誉度。

第9篇:文明实践教育范文

一、研究缘起

生命教育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基本上在中小学广泛开设生命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以期引导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珍惜和尊重生命、张扬与发展个性、挫折与逆境教育、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国大陆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生命教育”词语,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开始研究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当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诸多原因,生命意识逐步渗透到人的内心,生命教育逐渐走进大中小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显然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近些年,生命教育理念备受教育学者和心理学者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底蕴使其成为开展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加深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过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翟淑娟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表明,生命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教师可以通过注重“教”“学”结合、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个性化教学评价来达到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凸显生命灵动的目的。

二、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兴趣

相关研究表明,苏教版一至六年级小学语文用书中识字、课文、练习、习作这四个部分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共213篇,占四部分总篇数的42.39%,分别是识字3篇,课文132篇,练习65篇,习作13篇。可见,生命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5课《放小鸟》,作者用儿童语言精炼地表达了孩子对动物的爱护、对生命的尊重。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做一片美的叶子》,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文中的语言优美,如“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等,无不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恩和热爱。

2.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构建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评价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课堂这一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辅导,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生命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3.课外阅读和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

阅读不单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元素,而且阅读会影响人的一生,白岩松曾说:阅读是生命前行的动力,阅读是人生回望时的坐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激扬人的生命和潜能。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共鸣的阅读书籍,在读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语文学习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体验式学习,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的机会,可以设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单元活动,通过游戏、演讲、绘画、情景剧编排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人际互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美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三、践行生命教育理念的思考

基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为更好地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身体力行,关爱每一个学生。

其次,在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真正成为一名懂得学生内心语言的语文教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属于童年期,这个时期学生的记忆量增加,记忆的主要方式逐渐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的记忆转变,抽象记忆的发展也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总之,要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收获对生命的感悟、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