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经营理念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理念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营理念的定义

第1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16-02

如果将企业视做一个生命体,那么就像生物体拥有自身的DNA一样,企业也应该拥有一个可以控制自身性状、决定特征差异的DNA。1953年,当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Double. Helix)结构模式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提出之后,生物界遗传性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奥秘被揭示了。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的生物大分子构成了一个生命体,其中蛋白质占了生命体的近一半,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在实现生命功能中担任着催化和调控作用,而核酸担负着携带及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DNA是由核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体,每个核酸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又可分为4类:鸟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核苷酸之间连成一条链,核苷酸链之间通过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双螺旋结构,构成DNA的分子结构。这四类碱基的不同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的不同遗传特性,形成生物体的遗传密码,一个DNA上拥有碱基达几百万之多,所以碱基之间不同的排列组合造成了生物体个体性状的多样性。企业也具有自己的遗传因子和基因,而基因的生物学定义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因此,从企业DNA的角度出发,可以诊断企业的“病源”,找到企业疾病的根本问题。

一、企业DNA的结构新思考

生物DNA的双链是DNA上碱基排列所蕴含的生物信息以及遗传信息的载体。企业DNA也具有相似特性,企业DNA中的双链必须是企业必不可少,又相互互补的两条,本文假定为一条链为经营链,一条链为管理链,企业DNA的碱基我们可以假定为经营理念、运行机制、核心技术、创业精神,它们排列在内侧。以上企业DNA的四个碱基对通过“经营”链和“管理”链连接起来。

(一)企业DNA的双链

1.企业DNA双链的构成条件

首先,生物DNA大多数由互补的双链组成,少数DNA型生物是单链。企业DNA是双链还是单链呢?周晖等人认为:“生物学家用实验技术发现和证实了生物的基因是由双螺旋结构构成。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双螺旋结构在空间的千差万别的排列中有可能具有生物活性,即表现出生命特征,这就是双螺旋结构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学的根本所在。”这样我们完全合理的做出这样的映射,即企业也具有双螺旋结构。

2.企业DNA双螺旋模板的假设

本文认为企业DNA的双螺旋模板即双链为“经营”和“管理”,在理论界常说“经营管理”这一词,但实际上,经营与管理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和活动内容。他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从表面上看经营是对外的,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本,获取利润;管理是对内而言的,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但从内部看经营与管理是相互互补的,忽视管理的经营是不能长久,不能持续的,忽视经营的管理是没有活力的。管理为经营服务,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进,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DNA的遗传物质

1.构成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生物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他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两两通过氢键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每个生物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碱基,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生物遗传信息。假设企业DNA由类似生物碱基对的单位组成,成为企业碱基对。那么每个企业基因中则可能含有成百上千个碱基对,按照生物碱基对的特征,根据学者们的总结,本文认为企业碱基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成为企业碱基对:

(1)企业碱基对是遗传物质最小的功能单位,它能反应生命体最根本的性状,带有普遍性。

(2)企业碱基对必须由两个相互互补的碱基构成,而且有固定的互补对象,就像生物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一样。

(3)企业碱基的任意组合可以组成数量巨大的碱基对,形成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企业性状。

2.企业DNA碱基对的假设

(1)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持有的指导思想和所遵从的行动纲领。特定的经营理念必然决定着企业特定的经营目标和模式。经营理念体现于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模式之中,理念更为抽象,并具有先导性,即企业往往是先确定自身理念或在修正理念之后,才引发企业文化相关部分的调整。可以说,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在现实中,同时进行投入产出活动的企业经营业绩迥异,有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优势地位、攫取了高额利润;有的却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经营理念是造成企业经营绩效差异的一个重要根源。从本质上来看,经营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协调自身发展、满足顾客需要以及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企业要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在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中产生的,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理念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经营理念培育和强化了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当一个企业凝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为员工所接受,同时这个企业构建了经营理念的传承功能,就会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就会有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也就具备持续成长的动力。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理念反应企业的最基本性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具有不可分解的条件,因此满足企业DNA碱基的构成条件。

(2)运行机制

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创造业绩的根本保证,业绩仅仅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而机制才是企业内在的原动力。运行机制的有序程度以及维持运行机制的有序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行机制是决定产品或服务成功的基础。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中将选取的18家长寿公司直接与他们一个突出地竞争对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在对沃尔玛与美利坚百货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沃尔玛的成功与其创始人沃尔顿坚持不懈地建立规则并使其长期的发挥作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沃尔顿不仅宣扬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且还制定稳定的企业运行机制,并不断的刺激变革和优化。

机制本义是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引申到企业的运行机制则是指企业有机体中各构成要素之间、企业与其他各相关组织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整体功能。企业运行机制的本质说到底是企业内部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总和。所以,对企业运行机制的框架可以描述,但具体细节往往难以表达。如:两个同行业的企业,在有形资产等方面可以是相同的,但在企业机制方面则不可能一样。企业运行机制的具体细节往往同与之相联的要素的特点密切相关。

另外,企业运行机制的子机制包括产权机制、决策机制、竞争机制、动力机制和风险机制等组成部分,这是运行机制为了落实工作与顺利完成而依靠的一种手段,凭借上述的子机制来进行战略决策、执行管理以及监督企业运行。这也符合企业DNA碱基对的构成条件,企业运行机制是不可以分解的,它可以借助其他子机制来更好的运营企业。

(3)核心技术

所谓核心技术指的是企业关键技术的改进、创新与再生的能力。也可以定义为企业在技术知识、设备、信息及管理层面的积累与表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技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核心技术使企业拥有相同产业上的技术领导地位,是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等技术性活动的根本,而且与企业的市场开拓、组织机构计等辅的技术性活动也是息息相关的。

企业要想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技术优势,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地投入到关键性核心技术的自主性研究开发之中。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技术的整体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优势。对于那些性辅助技术则可以采取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和技术购买等多种形式。由上述可以得出,企业核心技术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源之一,如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可乐的配方,一直处于碳酸饮料行业的领军位置,无论企业战略变革与否、企业外部环境影响与否,总能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它有核心技术。并且核心技术这一概念不能再次划分,综上,核心技术符合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4)创业精神

企业缘于创业精神而兴起,因创业精神消失而衰亡。爱迪斯认为,创业精神带来企业成长,而缺乏创业精神又会导致企业老化。企业生命体类似生物生命体,但又不同于生物生命体。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以“人”为例,一个人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一般只占生命中的三四十年,但企业可以延续发展,成为百年的老店,“基业常青”的公司。将企业的创业精神世代相传丰富和发展下去,是企业赖以持久的源泉。

爱迪斯认为,导致企业衰老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灵活性,二是控制力。高度的创业精神和CAP(职权、权利、影响力的结合体)可以使企业既灵活又可预测,使企业行为处于可控状态。而保持企业生命力和灵活力的就是创业精神(PAEI中的E)。“要弄懂生命周期曲线,注意力一定要放在创业精神(E)上”。若要延长企业寿命,就要保持创业精神“旺盛”,并且通过不断创新,使企业的创业精神“常青”。因而创业精神成为企业生命的重要源泉。

企业要一直保持创业精神,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是企业存在与成长的因素之一,并且创业精神这一概念不能再次分解,因此,满足构成企业DNA碱基对的条件。

二、企业DNA碱基对的互补关系论述

企业DNA中的经营理念(J)碱基与运行机制(Y)碱基相配对,核心技术(H)碱基与创业精神(C)碱基相配对。

(1)经营理念与运行机制的互补关系

经营理念是企业内部一切活动遵循的根本原则,运行机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运行方式,经营理念是企业运行机制的精神口号,运行机制是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成熟的企业,只要企业的经营理念不变,其基本运行机制也是不会改变的。

经营理念不是通过宣传和弘扬就会被员工所接受的,需要运行机制的培养和牵引。企业一方面依照自身的企业理念创立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企业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和做实;另一方面,企业内在的运行机制将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化作员工自觉的行为。许多企业不是没有经营理念,而是其经营理念得不到运行机制的支持,甚至两者背道而驰。运行机制要发挥预期的作用,要求企业拥有企业理念,并且企业家本人更应忠诚企业经营理念,所以企业应该制定经营理念相互应的运行机制。

(2)核心技术与创新精神的互补关系

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又对企业核心技术的创造与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企业科技开发人才少,即使有专门技术开发机构,也存在着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没有稳定的研究课题,基本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创造与创新,影响企业发展。而解决这些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企业领导与内部员工的重视,企业内部的创业精神。

核心技术是企业持久发展,做大做强的必备要素,核心技术的不断创造与创新是与企业家及企业内部的创业精神不可分割的,创业精神的持续发扬,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创新理念,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

三、结语

相对于现有的企业DNA模型,此模型所建立的双链为“经营”、“管理”,遗传物质为“经营理念”、“运行机制”、“核心技术”、“创业精神”的概括,较为确切的满足了构成企业DNA的条件,并且碱基对均为一个统一分类体内,不存在交叉重叠现象,通过参照这个模型,企业可以根据模型框架判断企业存在的问题,辨别企业健康发展与否,找出自身DNA的问题所在,使企业寿命得以延长。

参考文献:

[1]李钢.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企业演化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第2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对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理念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国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改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一体化;风险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应该是公司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复杂、销售机构遍布全球的企业类型,但在现实中,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外国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使得跨国公司概念的外延日益变得模糊。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但加速,实施鼓励企业走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把企业发展视角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如何界定这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类型?如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课题。

1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的类型界定

具有跨国组织结构、销售结构的中小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早期关于跨国公司的看法有很多种,包含从地域国际性、股权国际性、管理国际性、经营国际性等较多加以认识的多重观点,但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定义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为: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各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享负担。从以上关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出,跨国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在数量上,跨国公司要求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组成;在运营方式上,跨国公司要求统一体系下运行,具有共同发展战略;三在组织联系上,不同地域实体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分享资源和负担。

根据以上有关跨国公司定义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跨国经营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类型界定。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策略之一,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对公司规模和外国分支机构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统一、地点上跨国、跨地区性,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符合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也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小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理念和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很多,能够实施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一些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高效、企业发展创新性较强的企业,这些高质量的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适时开展走出去战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小企业接触不同地域的企业发展理念,完善固有发展方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经营方式上,跨国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料采购、工厂设置、人员调度等方面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产品市场。再次,在经营策略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使企业可以在全球内合理配置资源、调配产品,更好的根据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征使全球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已不能避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走出去,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施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能够丰富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有效控制生产和市场风险。

2.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会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短板,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不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倾斜于产品的生产,而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缺少投入。其次,在调配资源上,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跨国公司经营的规模化收益难以完全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经营的直线型特点也决定了跨国经营的资源选择、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范围较窄。再次,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周期较短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实施跨国经营后,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提高信誉度,环节资金需求。最后,实施跨国经营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系统风险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是调整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进程较为落后,在跨国经营理念、方式以及风险掌控等方面经验较少,不少企业遭受失败结果。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

3.1 建立科学的统筹战略理念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前要充分谋划,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对外跨国经营的步骤和方式,确定各分支机构与母国公司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定位,综合考虑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发展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该国和地区的货币、语言、汇率和投资政策等,在结合自身需求和投资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分支机构要本着适量的原则,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分支机构要从企业稳定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等现实需要上进行谋划。

3.2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通过开展走出战略,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公司治理观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中积极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家族式生产观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模式,与世界先进、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接轨。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很好的倒逼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阵痛,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小企业要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可以对现行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加以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治理结构,合理确定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发展,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3.3 积累企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快速适应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外国重视程度和大型跨国公司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形成特点,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调研。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门槛和成本较高,一般都选在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治和政策的风险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所以正确评估投资国的政治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至关重要。在政治风险管控上,中小企业要对投资国进行社会制度、民族结构等进行评估,选择政治制度稳定、民族成分单一的国家。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跨国经营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获得安全的资金来源,减少融资风险。

3.4 探索符合科学的盈利观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要同当地社会、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着共赢的方式制定发展策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要建立企业责任制度,经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获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为了避免矛盾,往往采取雇佣母国人到投资国工作,避免同当地政府、人民打交道实施,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发展,也增加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成本。中小企业要积极建立本土化生产理念,利用投资国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投资国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投资国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CRM实施应用是否成功,不仅与CRM方案供应商的实施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且与企业自身的推进力度有很大关系。成功的CRM实施所关注的不仅是CRM系统的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本身,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念贯彻、思想融合,即企业文化体系的改造及贯彻上。企业文化虽然不同于企业制度那样对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企业的影响力却非常大。成功地实施及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否则实施工作中必定遭遇障碍,并且,即便是靠实施人员的推动使CRM系统实施成功,以后的应用仍然会存在问题。

实施CRM,IT技术的实施与应用,只是解决CRM实施的表面问题,而怎么样让上至最高行政总裁下至普通员工都能从思维和行为习惯上真正地聚焦在客户身上,是实施CRM的精髓。从本质上来来说,CRM不过是一个“聚焦客户”的工具。支持CRM这个工具发挥作用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重视以客户资源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能力

传统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管理背景下,已经形成一些具有共性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管理的着眼点在内部资源管理,即企业管理后台部分。而对于直接面对以客户为主的外部资源的前台部分,缺乏相应管理。CRM作为一个专门管理企业前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提供了一个利用各种方式收集和分析客户资源的系统,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战略思维。它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以客户为主的外部商业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赢利能力。

企业是各项经营要素的集合,各个经营要素在企业价值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中经营要素包括市场营销、生产研发、技术支持、财务金融、内部管理,企业利用和驱驾这些要素的能力总和,就是企业的整体价值。传统企业往往在这些要素方面大力挖潜,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CRM要求企业将市场营销、生产研发、技术支持、财务金融、内部管理这五个经营要素全部围绕着以客户资源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来展开。

2、重视客户利益

3、让客户满意

企业在以前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形成一种以企业本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因为能够有效地使企业各项资源围绕企业如何获取更多利润而展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帮助。于是“以赢利为唯一目标”成为企业经营所恪守的一条定律,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许多企业为获利自觉不自觉地损害客户利益,客户对供应商或品牌的忠诚普遍偏低。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企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唯一目标的作法极有可能会有如猴子掰玉米,导致老客户不断流失,自然企业的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在重视客户利益方面,日本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当西方企业还在产品质量的竞赛中冲刺,日本企业已开始将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客户满意上来。日本企业家认为,让客户满意其实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目标。日本日用品与化妆品业龙头花王公司的年度报告曾经这么写着:“顾客的信赖,是花王最珍贵的资产。我们相信花王之所以独特,就在于我们的首要目标既非利润也非竞争定位,而是要通过实用、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来增加顾客满意度。对顾客的承诺,将持续主导我们的一切企业决策”。丰田公司目前也正在着手改造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组织部门和员工,能够将视线关注于如何在接到订单一周内向客户交车,以便缩短客户等待交货时间,让客户更为满意。日本企业的作法,使日本品牌的产品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以汽车品牌为例,欧洲车在欧洲的品牌忠诚度平均不到50%,而丰田车在日本的忠诚度高达65%。由此可见,重视客户利益,让客户满意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有效方法。企业由于客户的忠诚度,不仅可以低成本地从老客户身上获取利益,而且可以因客户推介而提升新增客户销售额。

4、关注客户个性需求

传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市场,大部分企业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本位主义交易观念,只是简单地根据市场上的大众需求,来经营自己的产品。企业一旦发现产品滞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用促销手段,而忽略了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中寻找突破。但资料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将能否满足个性需求当作首要前提,那种仅仅适应大众人群的产品竟有近八成无人问津!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商品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卖方市场的膨胀使消费者对商品的

选择有了极大余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及消费需求,促使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将个性化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DELL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群雄纷争IT市场脱颖而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DELL建立了一套能够快捷地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遵照这一文化体系的要求,DELL公司建立了一套包括销售、生产、采购、服务全过程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和配送服务,奇迹般地保持了多年50以上的增长,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脑厂商之一。国内知名企业海尔也尝到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甜头,自推出个性化冰箱短短一个月,就接到100多万台定制冰箱的业务。

4、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路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追求物美价廉的理性消费时代过渡到感情消费时代,感性消费时代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心灵的满足。感情消费时代产品本身已经摆在次要位置,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许多在价格、品质、外型等方面相似的商品,最终决定消费者取舍的因素,很有可能是消费者对企业的感情。感情是难以具体量化的东西,但它确实能为企业争取客户。

企业文化本身是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良好感情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媒介、合作伙伴、员工等渠道传达给客户的感觉,会影响客户的选择。麦当劳迎合感情消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现在时常在街头可以见到这样一幕:小孩拽着他们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叫嚷着要吃麦当劳,要跟麦当劳叔叔照相,这些小消费者消费的并不是汉堡包、油炸鸡本身,而是希望在麦当劳的氛围里得到心灵的满足和快乐。麦当劳建立在客户心目中的深厚感情,与“麦当劳叔叔”亲切的微笑,服务生热情和周到的服务息息相关。

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关注客户个性需求、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路等等企业文化特征,是经改造后以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凭借一招一式,一蹴而就,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系统地改造原有企业文化:

1、定义企业经营理念时,要从客户利益出发。

企业经营理念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当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时,企业经营理念应随之而变革,由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迅速来临,对许多公司而言,渐进式的改革已不足以适应市场需要,而需要的是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革命式再造,根本改变企业体质,构思一个“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企业文化体系。目前,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迅速地定义了自己全新的经营理念,像TCL电器的“为顾客创造价值”、金蝶软件的“帮助顾客成功”,这些经营理念,成为企业全新文化体系的显著标志。

2、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组织。

传统企业仍以亚当史密斯《国富论》中分工原则,设计企业经营组织。这种经营组织以产品、内部管理为中心,属“生产导向”或者“市场导向”型组织,有利于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但在执行管理指令时,往往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组织,将焦点关注于以客户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才能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清醒地知道企业的处境,使企业的每一个组织部门围绕着客户来协调运作。唯有将客户置于企业组织的中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作为企业运营最大的目标,才能使企业面临新经济时代而立于不败之地。

3、培训。

第4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绩效 影响

任何机构或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文化底蕴越深厚,发展就越持久,越稳定。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样,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作用。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被人们广泛讨论,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各有千秋,很难有一个系统的定义来统一大家的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企业文化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不然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

企业文化总给人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感觉,没有企业绩效那种实在感和成就感,但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却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而是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还要主打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最终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百科名片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文化亦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国外有专家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理论观念,而它带来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国内有人说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发展,也能阻碍企业发展,就像水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大多数人对企业文化还是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表现出的一种企业精神,它包括了经营理念、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素养等内容,是一个企业综合方面的表达。

企业文化同时也作为企业的一张名片,应该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利用好这张名片能帮助企业塑造更好的形象,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绩效是直接反应一个企业经营效益和业绩的结果。企业的文化理念会影响员工,并通过产品或员工与客户的接触直接影响到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客户。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客户,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对客户提供服务才得以实现,客户的评价是关乎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文化会间接影响到客户,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至于这种影响是利是弊,要看企业的管理者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曾说,今后的世界大型企业的经营方式会倾向于新企业文化和文化营销的经营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守旧的、不合时宜的理念都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创新、适用的观念,要有实现超越自我的勇气。对于企业,要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高绩效,建立一个新的企业文化体制迫在眉睫。

新世纪,新面貌,新文化,企业之争就是文化之争。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有很优秀而又独到的企业文化,如我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等。中国建筑总公司组建于1982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以房屋建筑承包、国际工程承包、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勘察设计为核心业务,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建筑业、房地产企业排头兵和最大国际承包商,是不占有国家大量资金、资源和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行业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三个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领航者,中国建筑不但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也名声大噪。它的成功不仅源于在建筑工作上的努力,更有着企业文化的支撑。它的企业宗旨、核心理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环境观、安全观这些企业文化理念也深入人心,并作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榜,是值得企业学习效仿的。因此,现代企业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断壮大。

一个企业有了企业文化理念,就会在企业运营中为企业提供一条指引线,企业在企业文化的牵引下能把原本组织性不强、凝聚力较差的局面变得明了起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使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增加员工的凝聚力,使大家团结一心,摒弃个人私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从而实现更好的绩效。

总之,当代社会企业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必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服务的宗旨,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引线。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对企业绩效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好抓文化理念建设,提升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戴化勇,鲍升华.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江汉论坛,2011,12:57-60

[2]李建升.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视角[D].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

第5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意识;观念;现代企业制度

1、前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面临竞争和压力的主体,经济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就越需要企业以更加良好地运行状态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就业压力的有效缓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创建目标。在加入WTO组织后,我国企业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来自国际和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使企业生产和经营变得小心翼翼,一旦出现经营和决策上的失误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要为企业开拓出一条有效的经营途径,适应当前的实际,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供应链可以将企业产品设计、原料采购、销售、服务统一起来,是企业面对新竞争和新挑战的重要基础,当前企业或者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向供应链的延伸和完善上,必须从意识上加强对企业供应链的重视,从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看待企业供应链管理,使其真正转变为企业竞争优势,真正形成对企业发展和的完整支撑。

2、企业供应链的概念

2.1企业供应链的定义

企业供应链是指在围绕企业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主要环节和过程,形成对物质流动、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的整合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形成协调配合、整体有效的有机结构,方便企业形成竞争核心地位,获得核心竞争能力。

2.2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企业供应链管理首先是一种运作式的管理,是采用管理措施将财务、人事、服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管理,是不同企业部门或不同企业间围绕生产和竞争形成的物资系统性流动的管理。企业供应链是一种战略性管理,是从战略性高的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方便企业形成竞争的核心优势。新时期企业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的标志之一,变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价值

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解决资金缺乏、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等问题的有力武器,可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快速、动态、变化的各类问题,迅速做出改变和反应,以适应新的发展和经营需要。

4、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

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够理解,没有企业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更没有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价值观念、经营作风、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难于形成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氛围。

4.2传统经营理念严重

我国企业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陈旧、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这会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困难从而制约影响企业持续盈利,因此,很多企业往往只顾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与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发生潜在利益冲突,于是,忽略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企业的发展及利益,就出现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制造商等一方获利以另一方受损为代价的结果,合作关系破裂,很难形成一条稳定的供应链。

4.3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前很多企业存在着以传统生产产品为主,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水平落后,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这样就使得企业很难在新的经营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持续盈利及生存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5、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法

5.1强化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应该通过打造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及其所有员工认同、接受并形成和谐的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员工对岗位的责任心,使企业内部形成超强的凝聚力,提高外部竞争力,深入贯彻到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制度准则和行为规范中,最终形成为一种战略思维和文化氛围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5.2突破传统经营理念

企业应该意识到有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及短期“自赢”的观念,与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建立互相信任、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上成员企业要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相互的资源,以达到资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5.3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实现创新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或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明确企业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

6、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是创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应该加强企业各项工作,形成企业对自身、市场和发展的正确认知,营造企业循序渐进、不断成长的空间和环境。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应该在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概念,掌握企业供应链管理内容的前提下,以强化管理观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措施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提高的基础,真正发展出和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新方法,为企业迎接市场经济挑战,获得不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的同时,营销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也不断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对营销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其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实现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盈利结构、营销模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及行政管理者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管理思路等。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下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企业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有更强的节能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和碳排放过多的问题,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入理解低碳营销模式,合理应用低碳营销模式,是现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低碳营销模式概述

随着全球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逐步取代着“高碳经济”,现代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逐渐从以往“高碳化”的营销模式中摆脱出来,逐步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低碳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流模式,为现代企业的低碳化经营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关于“低碳营销模式”的概念尚无定论,但综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认为低碳营销模式是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又一进步,其核心在于“低碳”。在此基础上,可将低碳营销模式定义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模式。

2低碳营销模式的优势

首先,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势在必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均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低碳营销模式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具备能耗低、排放低的优势,对于适应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和迎合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低碳营销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思想认识与环保意识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绿色、环保消费意识,且正逐步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理念与习惯的变化,已然成为低碳营销模式实施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与此同时,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企业技术、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良性转化,使产品、营销与消费者的需求契合性更高,进而促进各个产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第三,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企业高碳经营向低碳经营的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一转变过程中,势必会淘汰碳排放高、技术与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并使那些能耗低、排放少、经营理念先进的企业脱颖而出。因此,现代企业若能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化措施,势必将降低能耗与排放,降低相应的成本,使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以更好地应对国家政策的变化、资源危机的威胁以及市场趋势的转变,促使事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低碳化转变也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要点与对策

3.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传统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模式的转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的情形,为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维护低碳营销的正常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可以说,法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活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严惩非低碳经营和营销行为,并使那些危害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以上理念,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借鉴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修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估法》、《煤炭法》、《电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资源法》,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制定《节约资源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法律等,与现有的《促进循环经济法》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低碳营销保护与约束法律体系,尤其是就其中与现代企业低碳化经营、低碳营销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和完善,使低碳营销的发展有法可依。

3.2创建低碳营销文化

创建低碳营销文化,能够激发现代企业主动采取低碳营销模式的积极性,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号召力。行业协会对行业中的大小企业均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利用行业协会开展低碳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促进行业内各企业尽快树立低碳经营、低碳营销意识,对此,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低碳文化宣传活动,定期、有计划地通过网络、座谈会、单独会面等形式开展低碳营销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以促进各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低碳营销意识的形成;②积极构建企业低碳营销文化。低碳营销与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构建低碳营销文化,使企业全员树立低碳意识,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3倡导低碳消费行为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与实施成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就要首先使消费者们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号召力与宣传作用。环保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在保护环境之余充分关注民生,并不断挖掘民生问题与低碳环保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号召力,倡导广大群众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支持低碳营销模式的实施,从而使低碳经济议题具体化、可操作化;②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要使低碳营销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消费者认识发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乃至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使其重视、认可并主动支持低碳产品及低碳营销活动,对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低碳理念、宣传低碳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逐渐摒弃高碳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树立低碳、绿色消费理念。

3.4优化营销组合策略

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的组合,低碳营销模式下,应采取如下营销组合策略:①低碳化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品。低碳化的产品策略指的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产品创意、研发、投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回收的各个环节,力求降低产品从生产到回收的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此,企业应树立低碳概念,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出低碳产品,并以低碳概念作为投放市场的亮点,引起人们对低碳产品、低碳技术的关注,以吸引大批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②低碳价格策略。在产品定价时,企业应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的理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迎合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将企业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成本适当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以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就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销售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降低低碳产品的税收,对低碳产品研发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公开表彰或奖金等,进而更好地鼓励企业研发和销售低碳产品;③低碳渠道策略。传统的营销渠道层级复杂,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势必较高,而低碳营销模式下,必须减少分销层级,提高分销效率,以真正减少渠道成本和相应的碳排放。信息时代下,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效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营销渠道,且这种营销渠道无需众多人力的支持,不论是营销成本还是碳排放都较低,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低碳化、高效率的分销渠道;④低碳促销策略。低碳营销模式下,企业应摒弃单纯刺激消费的方式,而是应将消费者教育和促销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低碳政策、文化宣传,向消费者表明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的优势及其对消费者生活的积极影响;二是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研发低碳技术、产品的决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感染消费者,刺激其支持企业的低碳化经营;三是主动向消费者阐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生活、工作的价值及促进身体健康的优势,引导消费者按需选购符合自己消费理念与需求的低碳产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营销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积极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现代企业应在充分认识低碳营销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政策环境与消费需求的转变,不断优化营销组合策略,以降低营销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能耗与排放,与此同时,国家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以维护低碳经济时代下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2(7)

2王守敬.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低碳营销[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第7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标准字;CIS设计;VI设计;印刷字体1标准字的定义阐述与作用

标准字,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后,用来表现企业品牌或名称的字体。其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CIS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的各个部分。主要用于传达企业信息,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由于其出现在企业宣传中的各个领域,因此,标准字的设计对于企业形象的建立和推广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性,应当受到设计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其设计的重要性与标志具有同等重要性。

2标准字设计的现状

(1)标准字设计存在的问题。随着各种传播媒体和媒介的迅猛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便利发达,世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地域上的分界已经变的不是那么明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日益开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在竞争中求取生存,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成为每个企业的基本诉求,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需求变的愈加迫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独颖而出,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全方位地发展规划和战略。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企业形象战略,推行CIS企业形象设计,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的品牌形象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标准字作为CIS设计中VIS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价值并未得到企业和设计人员的充分认识。目前,我国的CIS设计中的视觉识别系统中的标准字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设计人员自身认识能力的影响。对标准字在整个企业形象的推广和发展策略中起到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因此,在设计中对标准字的设计不够重视,甚至将印刷字体不经过任何调整、改动和设计,直接用作企业标准字;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学科领域的不同,对企业标准字的作用和价值缺乏了解,因而对企业标准字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设计师在设计时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标准字的基础字体进行改动,而不考虑标准字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环境,导致有些企业的标准字与其使用环境不相符合。第三,设计者在进行标准字设计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行业特征,是否能表现企业的形象和品牌诉求以及商品购买者的喜好和心理需求,只是进行简单的字体设计,因此有些企业的标准字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CIS系统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建立,企业文化的良好传播,和企业理念向受众的传达。

(2)企业标准字在CIS系统中存在的价值与印刷字的区别。首先,标准字与印刷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者作为文字都可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都具备传达功能。但是印刷字体仅仅只是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而企业标准字除了传达信息,更能够反映企业的形象和个性。作为传递企业理念的字体,其外观造型是设计师根据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法创意出的表现企业个性的视觉设计,具有独一无二性。而印刷字体为了最大限度的传播信息则不具备个性,无法满足企业与众不同的个性需求。其次,标准字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建立和推广企业品牌形象,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商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往往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形象个性和企业品牌的打造诉求,以及商品购买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而印刷字的目的仅仅只是传递信息。再次,印刷字的字间距可以任意组合,对于组合效果的审美需求主要是保证不影响信息的读取。而在CIS中VIS部分的标准字设计是量体裁衣、精心设计的。字体笔画的变化、拆分、组合甚至于笔画的粗细,字与字之间的宽窄距离等要素均做细致与严格,力求特征鲜明、造型美观与其他企业的标准字严格区分,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的诉求。

3标准字的设计原则

标准字是对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产品推广在视觉上的浓缩,它是企业个性在文字上的视觉反映。因此,标准字的设计需要体现一定的个性化,但体现个性化并非是一味强调个性,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辨识度。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辨识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CIS企业形象设计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中的辨识度,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作为VIS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标准字的设计必须做到拥有高辨识度,能将企业与其他企业明显区别开来。而要做到高辨识度,就要求标准字的设计应该具备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能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突出企业的特点,不能与其他企业的标准字有雷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可读性。标准字在整个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整个VIS系统,对企业视觉系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标准字的设计应该做到高辨识度与其他企业的标准字有明显区别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具备可读性,能够准确的传达企业信息。因此,标准字的设计应该遵循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做到形式与功能结合,既要做到具备可读性,又要对字体进行适度的设计,避免产生呆板的感觉。

(3)审美性。由于标准字的应用范围广,在进行标准字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到其审美性。对字体笔画进行精心设计,对字间距的组合进行合理安排,以期达到良好的审美性,符合消费者的审美眼光。以期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达到企业品牌形象建立和推广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4)适用性。由于标准字的应用是放置于一定的情境中的,需要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适用性。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标准字的大小、色彩、排列、组合、反白等做出清晰明确的规范,以方便适用于任何情境中的应用,满足企业宣传需要。

(5)统一性。一个企业的标准字设计除了需要表现出强烈的个性风格以外,还应该强调标准字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对基础字体进行严格筛选,找到最能表现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字体,再对基础字体根据企业的特征和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字形设计,既要能表现企业独特性,又要能形成统一美观的风格。

4结束语

标准字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象征缩影,以其广泛地应用在VIS系统的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要求设计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把握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努力为我国的设计事业添砖加瓦。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倪勇,周小儒.企业形象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在新经济时代,品牌被称为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之外的“第四经营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资源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等发展到企业整体性的竞争,即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包括企业品牌的形象设计与企业品牌的长期有效管理等多方面的竞争品牌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它还涵盖了企业声誉、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内容。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向目标市场传输信息的主要媒介。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所谓“品牌化”,就是有意图的、在短时间内将普通企业转变为品牌企业的过程和经验技术,即品牌设计。为了让一个公司成为品牌企业,只要向已经确立品牌的企业学习共通的经验技术,并且加以实践,就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地达成企业品牌化的经验技术。若想使企业长期存在,必须加以品牌的优化管理,以管理方式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品牌是中国在下一个“文化革命”当中取得成功的唯一之道,他们将会是中国的一个销售机器,这场21世纪的革命,会对世界秩序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令人遗憾的是曾经许多企业的辉煌都已成为昨日黄花,我们曾经为之振奋的品牌,如今也名不见经传,例如太阳神、健力宝等知名品牌。而国外可口可乐、奔驰等,已历经百年历史,它们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企业品牌。

二.品牌管理

品牌=资产价值,而资产价值是增加与减与经营品牌。中国一些上市企业,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但缺乏成功的品牌经营,如今纷纷陷入尴尬之境地。品牌创建比市场营销更具战略性,它不仅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加明确,而且比市场营销更具价值。顶尖的品牌具有各自的远景、宗旨、财务目标和市场目标,以及一整套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组合。由于品牌如此重要,因此需要像管理公司实体一样来管理品牌,包括对其盈利能力和权益的评价。品牌管理的基础则是品牌理念,品牌理念不仅要传达到企业员工的心中,还要传达到受众心中。品牌理念可使员工引以为傲,更加热情有力地投入工作,也可使受众感受到企业的形象、态度、文化的独特之处,使人们产生共鸣,从而牢固地扎根于受众心里。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生存,而此前提便是根深蒂固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一切企业广告宣传活动、企业品牌宣传活动也都是围绕企业理念这一核心展开的,没有企业理念的公司,就像没有根的树,何以成长与壮大。而一切的企业营销与管理的目的则是更好地维护企业形象,使企业朝着稳定发展的局势增长。企业形象是对企业日常活动的感受,大众完全可以依赖企业形象来决定是否购买或与企业进行商业活动。企业引进的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带给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这是不可变的因素,它维系着企业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它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了条件,但决不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法宝,企业只有在可变的因素上,建立优势,才可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体系皆可复制,惟有品牌的理念不可复制只有无法复制的系统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第9篇:经营理念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物流产业;低碳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0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其他行业的工具,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作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更是给物流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发展低碳物流产业,是现代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低碳物流基本定义

从定义上来看,低碳物流是指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实现绿色控制、降低物流能耗,减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减小碳排放量等方式,提升物流产业发展层级,推动整体产业的集约化、环保化。发展低碳物流产业,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小环境污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发展沿革来看,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r间并不长,属于新兴产业,低碳物流更是一个新兴概念。基于此,在传统产业基础尚未稳固的基础上,探寻低碳发展路径,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产业未来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发展低碳物流产业,也能有效提升我国自然环境承载能力。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发展层级相对较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1970年左右,物流产业才从日本引入我国,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尚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不管是服务水平还是经营理念,与先进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交易的发展,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展方式相对野蛮,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而且物流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很多大型企业操作比较规范,经营情况比较好,碳排放量等也比较符合发展要求,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是很多小型物流企业,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操作模式,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发展能耗相对比较高。

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从目前物流产业分布来看,在城市一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但是广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相对仍然比较落后。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很多物流企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利于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相比环境保护,很多物流企业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生存和经营问题,在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很多企业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

(二)尚未形成低碳经营理念。发展低碳物流产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发展低碳物流涉及到多个主体。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物流业经营者并没有形成低碳经营理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思想,对于物流行业发展而言,低碳经营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普遍缺乏低碳经营思想。由于物流产业具有跨地域特征,要发展低碳物流,必须要有统一的思想指引,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共建绿色低碳经营发展模式。但是,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实施低碳经营策略,肯定要相应增加一些经营成本,但是在物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没有经营者愿意放弃这部分经济利益,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层级一直比较低,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经营者会认为,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是政府的分内职责,与企业自身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很多政府环保部门在面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后者由于资金人力不足,无法实现物流行业的动态管控,整个宏观调控能力也不够。此外,物流客户也是建设低碳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主体,从客户角度来看,也普遍存在环保理念缺失的问题。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从产业发展理念入手,通过理念指引行动,实现总体发展层级的有效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我国关于物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于新兴产业依旧归入传统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由于立法的缺失,很多行业发展问题也都是通过一般性规定来管控,缺乏法规管理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对于低碳物流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奖惩规定,对于企业自身行为,只有通过企业自律与行业规范来调整,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滞后性,不利于低碳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很多物业产业发达的地区构建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具有地域局限性,没有全国范围的指导意义,对于低碳物流产业发展而言,存在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法律现状,很多物流企业忽视碳排放标准,采取野蛮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既有物流行业纳入法律法规规范体系,是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必然路径,同时也是基础性保障。

(四)物流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层级较低,我国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从产业形态来看,物流产业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同时具有跨地域特征,由于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在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又存在基础设施缺失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机械化水平还不够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于发展低碳物流而言,这些都是天然的瓶颈。发展低碳物流,存在工作标准不明确,不同地区设施无法配套等难题,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指引下,构建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物流人才缺失,是我国低碳物流发展需要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为现代物流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很少有高校开设低碳物流专业,缺乏专业的人才。从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来看,懂物流专业知识的缺乏相应的环保理念,掌握环保知识的人又对物流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这是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想实现低碳物流的提档升级发展,同样必须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

三、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树立低碳物流发展理念。要想发展低碳物流产业,首先要从理念入手,用科学、环保的理念指导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在构建企业格局过程中,要强化环保知识的宣传与引导,不管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政府管理者,都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此同时,要注意对消费者的引导,共同构建低碳物流发展格局,推动低碳物流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系统化推进,共同建设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现代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过程中,要注重节点把控,实现低碳化经营模式,减小碳排放量,提高环保效能,实现集约化经营与发展。通过理念引导,强化低碳发展层级,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强化低碳物流产业政策支撑。单单靠市场的力量,并不足以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想实现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管理机构的支撑。通过顶层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可以为低碳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产业结构来看,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跨区域特征,单靠市场很难做到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层面为低碳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提升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效率,构建全局性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收取排污费、增强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物流企业采取现代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产业发展。

(三)构建专业化人才体系。建设低碳物流产业,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低碳经营理念与低碳经营知识,构建现代化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高校角度来看,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适应需要的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可以O置低碳物流专业,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为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此外,政府还要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强化人才引进与人才补贴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物流行业工作,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低碳物流行业发展水平。

(四)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抓住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对全国物流分布进行通盘考虑,在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对接问题,统一建设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实现规范化经营发展,避免各自为政、野蛮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统一构建与维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情况,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一步到位,按照低碳物流发展标准提前建设,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升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

(五)构建低碳物流发展法律体系。要想实现低碳物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要将产业发展纳入法律规范体系当中,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方式,对建设低碳物流产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有效规制,提高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与此同时,通过明确立法的方式,也能保障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违法标准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罚,形成明确的指引作用。构建一体化的物流规范体系,保障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既要坚持立法 先行,提升立法的前瞻性,避免出现滞后性,要参考西方先进国家的立法模式,同时根据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适应我国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成为众多产业发展的必备工具。作为高能耗行业,物流发展对于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探索发展低碳物流模式,是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低碳物流发展实践中,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物流产业能耗,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将物流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新周.发展低碳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28.1.

[2]周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助推我国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0.

[3]李丽,邢俊兰.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

[4]王莹.低碳经济下的中国企业物流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J].煤炭技术,2011.30.8.

[5]罗凌妍.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