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盈利能力研究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盈利能力研究现状

第1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1.需求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样本说明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及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已毕业学生及部分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包括100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2.需求与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二级需求指标和三级需求指标采用频数统计,同时,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对自身各项能力的打分情况,求出频数和平均值。最后,对信息进行合并分类,确定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与现状指标,调查数据显示,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找到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其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效对策。现以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为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二级需求指标频数统计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得出需求与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资源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对社会及大学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可见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较为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六个方面。认知能力,大学生具备的能力频数为52,社会需求频数为79,两者相差甚远,学校应更加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认知能力的数据中得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观察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的自制力平均值只有2.98,离社会需求的3.35存在一定差距。提高自身自制力对于很好的适应社会有较大帮助。创造性学习能力频数与社会需求相差0.97,这与现在的“填鸭式”教育体制有着密切联系。实践出真知,然而通过数据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大学象牙塔似的安逸生活,使得身在其中的大学生如同“温水煮青蛙”,无法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而大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只有2.99,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只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提升。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策略

1.认知能力的提升策略

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我,不能出现因为自我认识的偏差造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大学生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并且学会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很好的改正。

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在课堂内外,组织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观察能力。

2.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策略

和室友相处要有宽容的心态,有矛盾要沟通、协调解决,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父母从小加强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处理,家庭部分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决策。

3.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优化教师结构。针对学校的现状计划性地引进教师,招入教学骨干以及青年教师,给学校注入专业性和活力。

改善教学管理。发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学校组织小创新、小制作竞赛等。

磨炼自身的耐心和毅力。制订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通过内心自我暗示与约束去完成学习任务。

4.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策略

多与他人接触、打交道,可参加社团活动、兼职等,锻炼自己的口才、胆量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开设讲座、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定期思想教育。

加强自我修养,尊重别人,可以通过多看书籍、多与长者交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5.应对挫折能力的提升策略

通过阅读大量名人书籍,立志电影和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塑造良好的抗压心态。

学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很好的咨询服务。更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使学生能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能够进行情绪控制。

6.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

各高校可以加大自身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社会实践,三下乡,社区服务。以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问卷调查 自主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是确保学生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课程观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我国对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关实证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大学生,而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本研究有利于高一新生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有利于教师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状况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课堂教学优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高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研设计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的高一年级2个班共计106名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主要参照了庞维国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调查于2013年10月进行,发出106份,收回104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8.1%。

3.问卷构成:调查问卷设计有六个维度共34个调查问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A我从不这样做;B有时这样做;C经常这样做;D总是这样做;E自由填写。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教学对策

1.关于主动意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一小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一项有61.02%选择了经常或总是“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想把英语学得更好”,这一点同60.06%的学生选择坚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是相符的,说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我们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36.91%缺乏英语学习兴趣,2.07%几乎是毫无兴趣,与此完全一致的是学习信心方面的数据,37.87%缺乏信心,2.07%毫无信心。

原因: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主要缘于基础太差、学习被动。如何有效提高基础、提升学习动机,是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

对策:在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下,要注重查漏补缺,要适当调整教学水平、分层补习,提高基础。另外,要多激励,少批评,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提升自我效能感。

(2)很大一部分学生考前焦虑,临考心理压力较大

自我效能方面,61.02%的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但72.32%存在考前忧虑,心理压力较大。

原因:应试教育只以成绩评估学生,每月模考、统考并公开排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又不会自我调节。对策:应该以生为本,开展素质教育,改变考试观,不以考分为惟一标准。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学会心理疏导、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取舍、学会自信。

(3)学生主动意识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

经常进行听力和阅读训练的为9.16%,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的约40.47%,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仅36.74%,显然,大部分学生主动意识较差,过度依赖教师。

原因:学生基础差,没有能力响应,渐渐失去课堂积极性。其次教学缺乏吸引力,讲得太细,学生不用动脑被动听课,难以积极配合课堂活动。对策:首先,是因生而异,实施分层教学。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其次,是差异教学,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学保持活跃。第三,是课堂驾驭能力,营造语言情境,活跃课堂。

2.关于主体意识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缺少计划性

高达88.6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81.6%从不或很少制定学习时间表,78.74%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目标。显然,大多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时间方面缺乏必要的自主性。

原因:为了增加升学率,学校课程安排得很满,而且课内满堂灌,课外大量补课,过重的学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对策: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其次,要增加引导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要注重监督和引导,监督学生按计划学习,监督学生是否找到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不足制定目标和计划,管理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2)学生学习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习惯于被动灌输

75.51%的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甚而85.73%根本无法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习惯于被动灌输,自我钻研能力极为匮乏;81.63%不会积极开展英语交流和实践;很明显,学生过于被动,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

原因: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习成为单纯的传承知识而疏远探索研究,缺少独立思考。对策: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要把发现、分析、解决、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其在自我质疑和释疑中建构知识体系,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关于自我监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过程中抗干扰能力薄弱

62.1%难以克服外界干扰,60.39%无法集中精力听课,说明学生抗干扰能力薄弱。但值得欣慰的是75.51%懂得自我调节。

原因:首先,学生生理和心理还不稳定,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其次,满堂说教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单纯听教状态,课堂参与度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策: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干扰,要培养他们五种心态,即企图心、静心、细心、耐心和慧心。其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模式,建立学生自主课堂模式。

(2)自我检查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能够自行检查核对作业的占24.49%,大多学生只注重教师的书面作业。能够有效管理学习时间、调整进度的占41.17%,可以参照计划自我检测的占57.39%,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的为59.5%。显然不少学生自我检查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加强。

原因:这个年龄的学生缺少自主性,不善独立思考,经常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所以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对策: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责任心与责任感,引导他们随时对学习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锤炼意志。

4.关于学习策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

学生缺乏把握学习策略的能力。课前预习的为11.36%,能将新旧知识结合提高学习协调性的占30.56%,能够对词汇、语法进行分类比较的占65.02%,能把握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地记笔记的占60.56%,考前复习笔记懂得复习策略的为65.31%。

原因:一方面,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记忆和积累,几乎完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只注重教师教的方法,不善于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策:要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要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2)很多学生对学习策略知之甚少

有少部分学生在这项调查上标注了不了解,甚至连概念都很混沌。教学上也发现,大多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简单,只是盲目的跟风学习或者完全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

原因: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策略的领悟和积累。对策: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怎么学”。

5.关于自我评价与调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中能够进行反思并采取措施的很少

从不或很少对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高达83.27%;经常自我反思和改善学习技能的只有30.58%,而52.49%即使发现了问题却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原因在于高考的影响,考分是现行惟一的评价标准。在这单一的评价模式下,教师是评价主体,不会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评价的空间,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对策: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过程和能力的评价,不应该低水平的局限于知识的记忆和存储,而应升级到对能力的评价。

(2)对学习效果不能进行有效评价、总结和强化

成绩进步时48.76%不会自我鼓励,81.26%的学生不能够识别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自如运用。说明学生不能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和强化,缺乏主动总结的意识。

原因在于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监督检查,不会对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时间的科学性做出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对策: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其次,加强学习计划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第三,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6.关于学习环境和资源利用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主动求助

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35.56%选择自行解决或放弃解决而不会求助,偶尔进行求助的约47.96%,说明大多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原因在于高一新生缺少健康的心态和外部环境的急于求成。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尤其强,大多不愿求助。另外,学校、老师和家庭等外部环境急于求成,过于关注学习表现,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求助行为。对策:作为外部环境,自主学习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长期支持,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样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见到效果,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用长远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急于求成。

(2)学生不会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64.55%的学生不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参考书、影视广播和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信息资源。

原因在于学生不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对策: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质量,课外资料是提高英语学习最直接的资源。

三、结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6个方面做起:(l)注重学习内在动机的挖掘,变“要你学”为“我要学”;(2)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怎么学”;(5)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6)要动态看待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 [J] .心理科学,2003,(5):882-884.

[3] 庞超波,蒋振宇.学法指导与学生元认知能力 [J] .才智,2011,(05):150-151.

(上接第85页)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 when old.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

学生掌握了这些谚语表达方式,将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Pre-reading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can we make friends?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以下的一些词组就很自然地呈现在黑板上:be friendly to,smile at,respect sb.,in trouble,believe in,as long as…在接下来的Reading这一环节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文章结构的解读上,让学生了解总分总式的课文结构,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在Discussion环节中,我通过呈现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friends are in trouble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自如地运用今天所学的词组和句型,从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在讨论结束时,我把学生的回答做了点评,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并教育他们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从而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以情感教育为重点的文本解读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在所有的东西中,人最需要的东西是人。”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需要爱,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进行情感教育,则更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听到这样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她在这堂课上通过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父亲对工作的热爱,并且深深体会作者父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使得貌似枯燥的文本变得鲜活。学生的体会也比较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这位老师把本课的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了情感教育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情感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文本体裁的分析,并呈现了以下的问题,实现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story?(character)

What does the writer’s father do?(setting)

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 Para3?(plot details)

What’s the story the writer never knew?(climax)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要素,对文章的构成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重视文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解读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199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由此可见,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文本解读时,不能忽视文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解读。

笔者记得第一次对的学生说:“You are a lucky dog.”这位学生听后的第一反应是很不开心,他觉得我是在骂他,经过我的一番解释才将误会消除。经过此事,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每次在拿到新的文本时,我总会有意识地把文本背后的文化知识加以解读,并通过上课渗透给学生。

记得一位老师在上2012年浙江高考卷D篇的阅读理解时,她不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文本解读,还挖掘出文本的出处。通过查找资料,她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来至《父亲的智慧》这一本书,故事发生在美国。如果我们上课也能这样给学生补充背景故事,丰富文本内容,将更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我们也应该多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三、结束语

“精彩的课堂主要决定于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内容又主要来源于精彩的文本。”因此,教师只有多元化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让文本直接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汤如琴.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初探.201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011.

第3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1逆境应对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逆境应对能力即逆商,AQ(逆境商数)[1]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最新的智能及应用工具,保罗·史托兹博士自从1987年在美国成立PEAK学习公司,便致力推动及研究AQ理论。AQ理论是他经过20多年研究,根据数十位顶尖学者划时代研究和全球1500项调查为基础后提出的实用方法,用以全面改进人类面对逆境时的反应能力,从而增进个人和事业生涯的整体效率。逆商的核心是意志力,保罗o史托兹认为人生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境商。把AQ值的高低作为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AQ分为4个维度[2]:C、O、R、E,即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简称CORE(核心法则)。

"C"(控制感):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控制感弱的人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而控制感强的人则会凭借一己之力能动地改变所处环境,相信人定胜天。

"O&O"(起因和责任归属):造成我们陷入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成2类:

①内因:因为自己的疏忽、无能、未尽全力、亦或宿命论。往往表现为过度自责,意志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②外因:合作伙伴配合不利、时机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

"R"(影响范围):是指逆境中的负面影响范围。高逆商者,往往能够将在某一范围内陷入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仅限于这一范围,并能够将其负面影响程度降至最小。

"E"(持续时间):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影响范围问题,又有影响时间问题。对于低逆商者,他们往往会认为逆境会长时间持续,所发生的一切也正如他们所想那样。反之,高逆商者则会认为逆境很快会过去,通过努力事情会发生改变。

2逆境应对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1在研究方面,西方学者针对不同人群的进行了较多研究,她们往往更侧重于实际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揭示逆商水平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不同个体、群体之间的逆商水平及哪些客观因素影响人的逆商水平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2.1.1对于不同人群逆商水平的研究 Abejo通过对58.94%的来自圣约瑟书院教员进行逆商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在男女教员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老教员逆商水平更高。Vlliaver[3]通过对105名来自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女教师进行逆商研究,结果表明公私立学校的女老师逆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Markman Gideon对199名专利发明人的逆商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新事物的技术发明人和只为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的逆商水平有所差别。

2.1.2对于影响逆商水平客观因素的研究 Rochelle D'Souza[4]对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风气对学生逆商水平的影响,通过对3所学校600名学生进行研究,运用学生表现问卷、ARP问卷、组织氛围量表进行测量,经统计数据表明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校表现与学校风气之间没有显著差异。Williams对校长在教育中对逆境的反应与他对学生获得成就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5],主要通过访谈校长和老师、学生测验标准分数和APR问卷进行的,结果发现在学校具有较高成就的学生其校长也具有较高的逆商水平。

此外,还有研究归个人的归因风格和逆商之间的关系,Steinberg研究体育教师和教练如何在通过鼓励学生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克服逆境。那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包括个人归因风格的维度,归因风格的类型,在每个归因方式中失败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2.2在我国,关于逆商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很多,但内容相对西方比较单一 从整体的角度上看,刘卫平[6]运用逆商测量量表和耐力冲击测验,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专生进行AQ的测量,结果表明学生在逆境的心理素质明显偏低。翟怀远[7]等人则在逆境商的基础原理和某高校"校园逆境事件访谈调查"运用逆境商量表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群体的逆境商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和年级等都会结果产生影响。

2.2.1客观因素对于逆商的影响 戴玉琴[8]等人通过对302名本科护生发放逆境商量表和满意度量表,统计数据得出,本科护生逆境商总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本科护生易产生挫折感,原因可能是因其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逆境的磨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致使他们逆境商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归因因子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本科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会把逆境归因于自己,更容易产生过多的具有破坏性的自责;控制得分最低,提示本科护生应对逆境时意志不坚定,与女性情感脆弱,易情绪化,易随逆境事件规模的大小发生变化有关。周峰、李芳成[9]等人则通过随机抽取安徽省某高校大学生200人进行发放问卷,得出大学生逆境商的总体水平较好,但仍有3%的学生在控制和延伸因子上处于低水平;通过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得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逆境商数的总体及各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女生在控制因子上及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忍耐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2.2.2外部因素对逆商的影响 马跃、陈长香[10]等人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唐山市3所高校在校本科生431人,采用路西量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方式为开放式的占43.9%,且学生得分偏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常受到表扬和人际关系融洽学生分值偏高,且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就业乐观者比非乐观者得分偏高,有统计学意义。黄心华则认为逆商培养的难点在于教育体制中的弊端 、激烈的社会竞争 、失衡的社会结构等。

2.2.3心理因素对逆商的影响 田茜[11]等人通过对285名护理大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逆商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大专生对逆境的控制能力不高,其随逆境事件规模大小而发生变化;护理大专生不能够对逆境原因深入客观分析,且易推脱问题责任;护理大专生在自身心理脆弱或承受能力较差时,易将逆境的影响范围扩大;护理大专生虽在面对轻中度挑战时尚能保持信心,但在面对重大挫折时,自我感知到的逆境持续时间就会增长。

此外,心理干预也会对逆商产生影响,刘乾惠[12]等人对新进护士的逆商也进行了研究。采用了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50个新进护士进行研究。先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虚拟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体验不同的角色所面对的具体场景和心理状态,并相互协调配合,不断交流讨论,探讨如何才能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面对困难与挫折。接下来对于AQ 低者,聘请心理学专家作定期心理干预,疏导不良心理反应。并且巩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通过评选"星级护士",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帮助她们做好职业规划,设置科学合理的阶段目标,提高成就动机以增进AQ。结果表明培训前后,逆商明显发生变化,培训后明显AQ分数高于培训前。何梅[13]对某大学四年级2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路西量表,具体方法为通过记日记的方法,记录每天强烈的积极体验、感恩记录和回忆美好时光,帮助他们构建快乐有意义的生活,增进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干预前后都用路西量表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进行积极干预后,学生的逆商数明显上升。

3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可能

①我国针对大学生逆商的关注度还不够多,研究范围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教学上,没有创新性;②在我国针对大学生逆商的研究主要还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证研究,因而对大学生逆商现状了解还不够全面;③对于逆商影响因素来说,都只是停留在一些客观或者外部的原因,很少涉及一些个人能动性或是内归因的一些原因,研究的层次和深度不够;④我国高校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逆商教育的对策,只是零星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学尝试,不具有系统性和普及性。

4结论

逆商是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现在对此都关注度比较高,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对此展开研究。但是从发表过的文献上看,我国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现状和一些客观、外部的影响因素来研究,因此,建议把对大学生逆商的研究多转向一些内归因方面,比如个人动机,激励因素或是心理因素等;还可以通过比较多种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案,以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逆商。同时,我国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逆商的教育,将逆商教育系统化、普及化。

参考文献:

[1]保罗·史托兹.AQ逆境商数[M].姜冀松,译.天津人民出版杜,1998:8.

[2]李炳全,陈灿锐.逆境商量表在中国606名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8):605-607.

[3]Villaver, E. Adversity Quotient levels of Female Grade School Teachers of a Public and a Private School[EB/OL],2008.

[4]Rochelle D'souza, Adversity quotient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school performance and the school climate[EB/OL].2008-06

[5]Williams, M.W. The relationship principle to advers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B/OL] ,2008,6

[6]刘卫平.535名高护生逆境智商的调查与培养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2006,19(3):93-94.

[7]翟怀远,宋守信,张颖.基ARP大学生群体逆境商的调查及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9:72-74.

[8]戴玉琴,段功香,申海艳,等.本科护生逆境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16-718.

[9]周峰,李芳成,丁彩玲,等.当代大学生的逆境商数及培养对策研究[J].金山,2012,8:54-56.

[10]马跃,陈长香 ,张妍娜, 等.影响大学生逆商的外部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38-239.

[11]田茜,范秀珍,孟珠,等.护理大专生应对逆境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02-504.

第4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1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10-06

A Stud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Tang Xinhui1 Wu Xiaowei2 Hu Weihua1

(1.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Shanghai Business School,Shanghai 200235,China;

2.Institute of Busines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hanghai Business School,Shanghai 200235,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is the ba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major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so their statu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creasing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By sampling randomly and performing a survey o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the results is that:(1)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about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unbalanced,in four dimension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 is the highest,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innovation is lower,and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moral is the lowest. Between the status and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there is a disparity.(2)Factors affect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academic of the students has more effect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each factor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four dimension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among which,the effect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widely,not only on the overall level,but also on three of the four dimensions.Clarify these affecting factors,then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can be formulated more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present situation

1 问题提出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以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全球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研究领域[1]。在现代社会,成功的关键是能够较快的接受和分析信息,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有效加以利用和做出决策。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的一种基本技能。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2]。

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我国自2000年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很多高等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达198所,占同期全国701所本科院校数量的27%,华东地区该比例达到了32%[3]。这也凸显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针对2011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指出,应用型人才备受青睐。企业在挑选人才时已不再局限于学历、专业背景、学习成绩、在校期间表现等因素,他们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人才与本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各大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人员也表示,多数企业招工目标明确,应用型人才备受青睐[4]。所谓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由本科层次教育培养的,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5]。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该类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素养的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让信息素养成为一种推动学生专业化发展、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应用与创新、社会生存与发展等技能的拓展也越来越依靠高效而便捷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检验着使用者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等这些信息素养的基本面。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的素养的丰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若缺失了信息素养教育就脱离了时展,人才培养要求的规格、目标必然不能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6]。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研究,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此,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研究较早,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由美国专家最早提出信息素养概念并制定了相关标准,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也很重视信息素养培养,制定了相关目标采取了有效措施。如Alan Bundy从规则、标准和实践3个方面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信息素养框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7]。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简单、方法单一,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还在构建之中[8]。另外,我国学者现在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一方面侧重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介绍,如吴晓伟、娜日等学者专门对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9],同时,现在更侧重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如詹步强采用学生感知探测的方法验证分层次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0],邹海波等人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与途径进行了探索[11]。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的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种现状的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比较简单[12-14],而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非常少。

从以上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研究也日益成为当前信息素养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学者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应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的探索,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现象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的研究2 调查过程及其结果

2.1 调查过程

本文拟采用吴晓伟编制的“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该量表主要是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经典信息素养标准进行设计的,由33个题项,4个维度,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信息安全与道德组成。该量表对上海商学院信管专业学生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试,结果显示该量表的Cronbanch系数达到0.711,具有较好的信度。另外,该量表也是在总结了大量有关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效度也是比较高的。该量表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鉴于此,本研究将以此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特点进行测量。

从上海应用型本高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其中2所理工科学校,3所文科学校)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按照年级进行分层抽样,获得有效问卷392份,样本有效率为98%。具体调查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测试,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实测前,首先由专门人员对问卷填写要求和部分概念容易混淆的题项进行说明,强调问卷调查仅用于科学研究,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学生要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进行回答。最后用SPSS 16.0对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并作统计分析。

2.2 信息素养调查结果

2.2.1 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一般状况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信息安全与道德以及信息素养能力整体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008±0.511、2.737±0.363、2.499±0.817、2.291±0.753、2.886±0.308。各研究变量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信息安全与道德以及信息素养能力整体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参见表1、表2。

从表1和表2各变量在信息素养能力及各维度上的平均数来看:

(1)在信息意识这一维度上,男女生的分数是一样的;上海生源、一年级学生、文史类专业、家住农村、年龄在18岁及以下、没有电脑、成绩在90分以上、上网时间在15~21小时的学生比同类因素中其他水平的学生信息意识的分数更高。

(2)在信息技能这一维度上,男同学、外地生源、一年级、理工类专业、家住农村、年龄在25岁及以上、自配电脑、成绩在90分以上、上网时间在15~21小时的学生比同类因素中其他水平的学生信息技能分数更高。

(3)在信息应用与创造这一维度上,女同学、上海生源、三年级、医学专业、居住在城市、年龄在18岁及以下、没有电脑、成绩在60分以下、上网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学生比同类因素中其他水平的学生信息应用与创造分数更高。

(4)在信息安全与道德这一维度上,男同学、外地生源、三年级、医学专业、居住在城市、年龄在25岁及以上、没有电脑、成绩在90分以上、上网时间在15~21小时的学生比同类因素中其他水平的学生信息安全与道德分数更高。

(5)在信息素养能力整体水平上,男同学、上海生源、三年级、理工类专业、家住农村、年龄在25岁及以上、有电脑、成绩在90分以上、上网时间在15~21小时的学生比同类因素中其他水平的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分数更高。

2.2.2 各因素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

对信息素养能力及其4个维度在性别、生源、年级、专业、地域、年龄、是否自配电脑、平均成绩、上网时间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从表3中可以看出,平均成绩在信息素养能力整体水平上(F=3.811,P<0.01)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主效应。表3 以信息素养能力平均分为因变量,

平均成绩为因子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

变异源平均成绩变异源平均成绩SS1.355F3.811df4Sig0.005MS0.339

(2)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意识这一维度上,平均成绩(F=2.768,P<0.05)、年龄(F=2.606,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F=0.986,P>0.05)在信息意识这一维度上没有显著的主效应。表4 以信息意识平均分为因变量,以平均

成绩、年龄为因子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年龄平均成绩年龄平均成绩SS2.0192.8432.498df3410MS0.6730.7110.250F2.6062.7680.986Sig.0.0480.0270.455

(3)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能这一维度上,专业(F=4.991,P<0.01)、是否自配电脑(F=12.068,P<0.01)、平均成绩(F=3.952,P<0.01)的主效应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而地域(F=3.797,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另外,这4个变量的交互作用中,“是否自配电脑”与“平均成绩”的交互作用(F=3.849,P<0.01)的主效应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地域”与“是否自配电脑”的交互作用(F=3.133,P<0.05)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它的交互作用均未发现在此维度上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主效应。

以平均成绩为因子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平均成绩变异源平均成绩SS6.318F2.403df4Sig.0.049MS1.579

(5)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信息安全与道德这一维度上,只发现了年级(F=4.100,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表7 以信息安全与道德平均分为因变量,

以年级为因子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年级变异源年级SS4.574F4.100df2Sig.0.017MS2.287(6)性别、生源和上网时间3个变量无论是对信息素养能力的整体水平还是它的4个维度上均未发现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主效应。

3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分析

3.1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一般特点

大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信息安全与道德以及信息素养能力整体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008±0.511、2.737±0.363、2.499±0.817、2.291±0.753、2.886±0.308。由此表明:

3.1.1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

在4个维度方面,从表1的平均数来看,学生的信息意识水平和另外的3个方面差距是比较大,这说明了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是不均衡的。另外,从4个维度的标准差来看,即使在同一个维度里,学生的得分分布距离也是比较分散的,尤其是在信息应用创造方面,其标准差要高于另外3个维度的标准差。这也说明了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并不是均衡发展的。这可能与现在我国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要求有关,每个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对信息素养能力的理解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造成了各个高校各有侧重。因此,这也提醒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有关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迫在眉睫。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均衡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1.2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最强的,而信息安全与道德则是最弱的

在信息素养能力的4个维度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最强的,而信息安全与道德则是最弱的。这说明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从思想上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已经意识到了信息素养能力对自己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同时,他们则缺少信息安全与道德这方面的知识或意识,导致了在信息获取方面可能缺少自控能力,从而受到负面信息影响的概率增加。另外,也提醒我们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道德也异常紧迫,以后要加强学生在信息安全与道德方面知识普及,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3.1.3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偏低

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这两个维度的平均数相比信息意识这一维度的平均数而言都比较低,而信息技能、信息应用与创造这两个维度更侧重于学生的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核心。一方面,在当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学生的信息素养看作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应用能力既能反映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又能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因而也日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关各种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无不都是了为了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服务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最终目的也是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即使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与道德水平也无非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应用服务的。所以,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处在大学生整个信息素养能力中的核心地位,是应用型能力的一种典型表现,而这也正好凸显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这一特色。但学生的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现状却是偏低的,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如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尚在探索中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政策层面和理念层面[15]。这些并没有完全契合高校的“应用型”这一突出特点。所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改变现行的一些教育方法或模式也势在必行。

3.2 各因素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

3.2.1 在信息素养能力整体水平上,更容易受学习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成绩(F=3.811,P<0.0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整体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主效应。这说明了学习成绩有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学习成绩在90分及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信息素养能力,这可能说明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出了更加积极向上的求知态度,其信息素养能力也非常突出。在以后制定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策略上,可更多的关注一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 在信息素养能力不同的维度上,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维度存在着不同的影响

在信息意识这一维度上,本研究只发现了年龄(F=2.606,P<0.05)、平均成绩(F=2.768,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18岁及以下年龄段的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信息意识水平,这可能与他们的经验积累不足有密切关系,因为相对于其它高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无论是社会经验方面,还是求知方面,尤其是能力构成上,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为了将来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他们现在就必须从思想上来重视能力的提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在这一维度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信息意识水平,这也印证了他们在信息素养能力整体水平上所处的优势地位。

信息技能可以说是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构成的核心,因此,它受到的影响也更多。本研究表明,专业(F=4.991,P<0.01)、是否自配电脑(F=12.068,P<0.01)、平均成绩(F=3.952,P<0.01)的主效应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而地域(F=3.797,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另外,这4个变量的交互作用中,也发现了“是否自配电脑”与“平均成绩”的交互作用(F=3.849,P<0.01)的主效应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地域”与“是否自配电脑”的交互作用(F=3.133,P<0.05)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相比其它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要凭借一些现代手段如计算机、软件或程序等进行学习或研究,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技能水平。从这一统计结果来看,今后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可更多的关注专业、是否自配电脑、平均成绩以及“是否自配电脑”与“平均成绩”的交互作用、“地域”与“是否自配电脑”的交互作用等这些因素的作用。

一般来说,家住城镇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相比农村而言,应该比农村或乡镇更具有优势,他们的信息技能应该更加突出。但是本研究却发现了家住农村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要比城市或乡镇的学生稍高,这可能说明了现在的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城市。同时,这也可能与本研究中两个群体选择的样本数量有关系。自己有电脑的学生相比那些没有电脑的学生而言,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因此,那些有电脑的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比没有电脑的学生要高也是顺理成章的。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相比其它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表现出了更高的信息技能水平,这也再次印证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整体的高水平。

在信息应用与创造这一维度上,只发现了平均成绩(F=2.403,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这也再次说明了学习成绩是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结果上来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里,学生如果学习成绩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们对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这样他们就能更好的学以致用,把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无形中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这也提醒我们,课堂里的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要重视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契合学校的“应用型”这一显著特征。

在信息安全与道德这一维度上,只发现了年级(F=4.100,P<0.05)具有显著的主效应。从表1的平均数上来看,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与道德水平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的。这说明了,随着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深入,他们接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做好信息安全的加固工作。与此同时,在信息道德方面,随着自己对信息了解的全面性的增强和社会对有关信息安全监管的日趋完善,他们也会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

本研究中,未发现性别、生源和上网时间3个变量无论是对信息素养能力的整体水平还是它的4个维度上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主效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各个方面是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并且不同因素的影响面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因素只对某一维度产生作用,有的因素会对多个维度产生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如果要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指标,实施“因材施教”。另外,多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产生作用,这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并且这种影响有可能是单一影响,也有可能是复杂的交互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对策提出了挑战。

高校要结合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合理性和科学性;展开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倡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另外,也要鼓励教师与企业加强联系沟通,加强高校教学的实践性。所以,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来共同努力,逐步实施,稳固提高。

4 总 结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出现了“重思想教育,轻实践技能”的现象,这与“应用型”这一显著特点明显不符。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我们现在所持有的一些教育观念有关,即“本科教育应以理论学习为主”,所以,我们如果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改变现行的教育观念或模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必须按照“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要进一步做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这些正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

本研究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这种影响对不同因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各个维度方面又存在着差异。一方面,这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对策的制定提供了针对性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这种复杂性的存在为对策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挑战。不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影响是最广泛的,不仅对整体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且对4个维度中的3个方面也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影响。在以后的教育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实施“以学促能”有可能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由于至今全国仍然没有一个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常模作为参照,所以,仍然无法判断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这也说明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常模的紧迫性。

参考文献

[1]Eisenberg M B,Lowe C A,Spitzer K L.Information Literacy: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M].USA,Libraries Unlimited,2004.

[2]蒋葵.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2-85.

[3]刘华.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EB].

[5]周宏明,姜锐,李峰平,等.适应区域机电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8-160.

[6]吴晓伟,娜日,李丹,等.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1,(8):73-78.

[7]Alan Bundy.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2004.

[8]孙素华.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娜日,吴晓伟.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0,(3):32-35.

[10]詹步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体系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6):25-28.

[11]邹海波,古今,王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与途径探析[J].现代情报,2008,(9):204-206.

[12]吴钢,郭沁峰,易芳,等.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39-41.

[13]廉清,曹志梅.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情报探索,2008,(11):22-24.

第5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如今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发现数学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了,它广泛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数学教学向生活回归,向应用贴近,是教师教学新课程应予突出的又一重要方面。

1.1 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1.2 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有赖于数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

2.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新课程在本地农村小学实施至今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偏低。这是因为任教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有感。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相关知识后,让学生课外动手做一个粉笔盒,且不论粉笔盒的精细程度和美观度,竟然有近36%的学生没有考虑到“粉笔”的长度,导致做出来的盒子不配作粉笔盒;又如,学习了《圆柱》的初步认识后,学生对于求各种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等都能熟练解答,但是在求一个实际问题——一根扎蛋糕盒的包装带长度时,学生中许多都不能解决;再如,要求学生课前时间利用学具每人搭一个长方体,城镇的学生6分钟内全部能完成,而农村的学生足足花了11分钟才能全部完成,明显动手能力较差。以上事例总的说明,农村学生数学的整体应用能力显得较薄弱。

3.现阶段农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现状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数学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①注重解题,忽视解决问题;②注重计算,忽视实际运用;③注重“双基”,忽视生活实际;④注重答案,忽视知识应用过程;因此表现为,学生在解决数学基本计算时得心应手,计算正确率很高,而遇到实际应用类数学问题时其解决的策略和能力非常差,缺少自我的见解和解决途径。

4.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4.1 开展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应用的兴趣。

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

4.1.1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1.2 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重要性。

4.1.3 精心编制问题。

教师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要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4.2 举行数学操作比赛,训练应用技能。

开展数学操作活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思维和能力又服务于操作。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来加强对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在学生手脑及各种感官并用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形体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些形体的模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形体知识的理解。

4.3 布置课外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作业形式:①小调查形式。如:在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②实际测量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生活中的各种用品,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从而提升其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农村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研究 管理会计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及建议 论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改革 我国玩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企业利润的下滑对宏观经济整体增长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现状的认识,尤其是对我国企业以利润为主要指标的盈利能力下降的解释,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现有文献中对于企业利润与盈利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将其解释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LTP)之后的必然现象,企业长期的利润增长依靠的是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而当这一条件消失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地下滑(蔡P,2010;Aghion, P,et al.,2009);二是从市场结构变化与竞争力的角度来解释。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主要与市场的垄断程度和企业竞争力两个因素相关(金培,2007),利润率的下降可能伴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下降和市场整体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企业利润的下降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其可能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Porter,2005;曲h,2008)。

因而,我国企业利润率的快速下降,既有可能是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有可能是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如何科学地认识这一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尤为关键。已有实证研究证明政府的管制所形成的垄断利润是企业高利润的主要来源(曲h,2008),因而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突破政府管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分配性努力,形成制度型企业家(汪伟,史晋川,2005)。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这种制度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获得利润(程虹、宋菲菲,2016)。然而,现有文献对于我国企业盈利水平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缺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较新较全的数据分析。目前对于我国企业利润现状的分析,主要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并未覆盖占我国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因而难以真实反映我国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学术研究中所使用的企业数据,主要是2007年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其不仅在时间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且在数据质量上存在着各类问题(聂辉华等,2012)。二是对于我国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缺乏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做了一般性描述,从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工业品价格下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但总体而言,现有文献并没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基于最新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企业的盈利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影响当前企业盈利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目的,是要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借以为延缓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对于现有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使用了随机抽样的一手企业调查数据,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做出全面评价;第二,基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来对我国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特定背景,分析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是: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指标以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现状的特征性事实;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制造企业盈利现状的解释;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武汉大学等单位开展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该调查于2015年实施,调查了企业2013、2014年的状况。这一数据调查对于企业盈利状况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

第一,调查了较为全面的企业盈利指标。该问卷重点调查了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因而,能够满足多维度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调查涵盖了不同规模的企业样本。现有文献使用的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忽略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稳健性。CEES基于经济普查的企业全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对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均有所涉及,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第三,CEES数据的匹配性。该数据不仅囊括了企业盈利状况的基本数据指标,同时还调查了与企业相匹配的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如劳动力工资状况、受教育程度、技能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等指标,这有助于对劳动力这一影响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重要因素进行更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二)数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参考了金碚、李钢(2007)所提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其主要指企业的利润状况,在衡量指标上主要使用了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ROS)。但他们同时指出,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实际上盈利能力是一个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概念,更高的盈利能力代表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高利润率既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竞争力较强,也有可能是由于市场的垄断性较强。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应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用净资产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盈利与投入的关系,即企业的经营效率状况。同时,本文还考察了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状况来控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家能力等变量来控制企业竞争力。

三、特征性事实

(一)企业利润率整体稳定

调查表明,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为555%,较前一年提升了092个百分点,而官方统计,2014年

(二)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业利润下降明显,新兴消费类产业利润趋稳

从不同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如纺织服装业利润率为268%,纺织业利润率仅为121%,均远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一些新兴的消费类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577%,略高于总体利润率,且较上一年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一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导行业,在随机抽样的样本中占据18%以上的比重,对于维持制造业整体利润率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率高达1324%,较上一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利润远高出平均利润率水平,如医药制造业为2188%,烟草制造业为1526%,且均较上一年有所上涨,这可能与其行业的垄断性有关。整体而言,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整体趋稳,反映出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压力,其利润率迅速下滑。部分行业仍依赖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然而,利润率的高低仅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变化,将在第四部分进一步控制行业进入壁垒等因素以后得到更为稳健的结论。

(三)利润率随着市场份额提升而增长

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场势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溢价”,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用不同的市场占有率来代表企业的市场势力,分组统计表明(图1):销售利润率随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利润最高的组别为市场份额占1%~10%的企业,达到541%,最低的为小于1%的企业为391%,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25%,要低于1%~10%的组别;从年度变化来看,市场份额小于1%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出现了067个百分点的下降,而市场份额为1%~10%以及50%以上的企业则分别出现了222个百分点和039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但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也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表3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及其变动

〖2〗行业名称平均利润率2014平均利润率2013利润率变动数量占比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77%5.26%0.51%18.42%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62%4.14%0.47%10.18%33金属制品业 7.15%6.56%0.59%8.42%18纺织服装、服饰业2.68%3.29%-0.60%7.89%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2%-11.00%17.22%7.37%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80%-1.47%0.67%5.61%34通用设备制造业5.18%7.16%-1.99%4.56%24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0.01%-1.69%1.70%4.39%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39%10.03%-0.64%3.86%17纺织业1.21%1.13%0.07%2.98%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3.24%6.60%6.64%2.98%35专用设备制造业 8.15%9.17%-1.02%2.98%13农副食品加工业3.09%2.10%0.99%2.63%21家具制造业 8.63%12.78%-4.15%2.63%40仪器仪表制造业1.06%0.82%0.24%2.46%36汽车制造业6.68%4.62%2.07%2.28%22造纸和纸制品业 31.21%9.17%22.04%2.11%27医药制造业 21.88%18.81%3.07%1.58%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7%1.44%-0.07%1.23%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8%3.59%0.08%1.05%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97%1.17%0.80%1.05%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57%3.52%0.06%0.88%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24%3.21%0.02%0.88%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64%4.22%1.42%0.70%14食品制造业2.07%1.21%0.87%0.53%16烟草制品业 15.26%13.86%1.40%0.35%5.58%4.64%0.94%

图1不同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率变化(四)企业经营效率稳中趋降

企业利润率的增长,除了与市场势力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的经营效率。判定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金碚,2007)。一般而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表明,企业主要是通过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获得利润。表4显示,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有所提升,但是净资产利润率出现了略微下降,因而企业的经营效率未见显著改善。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两大主要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虽然利润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利润率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1991和265个百分点。因而,企业利润的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达到,企业经营效率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五)政府审批与管制显著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政府的行政审批与管制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为进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提高其利润率。图2表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因素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即一开始随着管制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后随着管制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本身会导致行业的垄断效应,因而越是利润高的行业,其审批强度就越大,如烟草、医药等行业;管制程度较小的行业,更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因而使得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从年度变化来看,政府审批与管制较小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而管制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利润率则呈现出略微的下降。从静态来看,政府的审批与管制使得一些企业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但是从动态来看,由政府管制而带来的利润率优势并不能持续,只有放开管制、充分竞争的行业才能够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图2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注:图中的无、较小、中等、较大和完全,分别表示企业对于这一因素的妨碍程度的评价。

图3显示了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总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与政府管制程度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但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审批与管制程度“较大”的企业组,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较低,而该组的销售利润率却较高,反映出政府的管制与审批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率,但其整体效率不高,企业需要依靠较高的投资或负债来支撑其经营。从动态来看,不同管制程度的企业组的净资产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管制程度在“中等”及以下的企业组,其净资产利润率较为稳定,或有一定程度上升;而管制程度为“较大”以上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其中管制程度为“较大”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管制程度为“完全”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在887%的低水平下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形成了垄断地位,获得了较高的垄断利润,但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政府的管制因素降低了企业提升效率的内在动机,不利于企业向高盈利能力转型。

图3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处在转型期,整体利润水平较为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趋降,这表明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不足。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部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但仍有较大比例的企业依靠政府行政管制所形成的进入壁垒而获得高利润。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地控制企业、行业和地区因素,考察市场竞争、行政垄断、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在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最为显著的。根据金碚等(2007)提出的企业盈利能力理论,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即是垄断的还是竞争的,一般而言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而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利润率越低;二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要素,如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三是政府的规制因素,政府对企业的规制既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可能使得企业的利润较高,但对其盈利能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本文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Profitij=β0i+β1iX1i+β2iX2i+β3iX3i+β4iXci+Dj+εij

其中Profitij表示第j个行业第i家企业的利润率,X1i是市场竞争程度向量,主要包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行业的进入难度、市场需求状况等变量;X2i是企业的竞争力向量,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强度、质量水平、劳动者技能等;X3i代表政府对于企业的管制程度、政府补贴等变量;Xci为企业的其他控制变量向量,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出口状况等变量;Dj为行业虚拟变量。

表5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对企业的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品牌和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的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取值为1)对于利润率无显著效应。这说明,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原有的依靠垄断或市场势力来获取高利润的空间已经非常小,需要通过质量的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仍处于转型初期,科技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创新来显著提升其盈利水平的能力。控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后,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强度,对于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约高出10%。在控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虚拟变量后,企业的品牌、员工受教育年限的效应均不显著,这说明企业的质量与人力资本对利润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变量来体现的。

6):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效应均不显著,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这进一步地说明了,政府的管制虽然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则可能存在负影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显著地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更高,表现出更高的经营效率。这验证了,出口企业虽然并不存在利润“溢价”,但却可能在经营效应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2.020)行业固定效应控制区域固定效应控制Observations410410407407407Rsquared0.5520.5520.5740.6030.615值,即变动一个单位企业利润增长的百分比,其主要反映了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对企业的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有品牌企业较无品牌企业利润约高出40%~50%,员工受教育年限每提升一年可增加利润约30%。研发强度变量和政府管制变量仍不显著,而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利润增长显著为正。

(二)分组回归

为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本文进一步地对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分组变量:政府管制程度(强和弱)、市场份额(高和低)以及出口(是和否)。选取这三个分组变量的原因是,首先,政府的管制强度影响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了一定的壁垒,从而可能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已经进入管制强度较高行业领域的企业,其创新激励可能会降低;其次,市场份额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因而企业可能更多地依赖垄断地位带来的利润,使得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再次,选择是否出口作为分类变量,是为了考察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可能存在着差异性(Fryges & Wagner, 2010;苏振东、洪玉娟,2013等)。

按不同管制程度的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8),管制程度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管制程度较弱的组中,研发投入对于利润率是显著为正的效应,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于净资产利润率的效应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显著为正,品牌和员工受教育年限对于利润对数也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中显著为正。这均表明,政府的管制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既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激励,也削弱了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效应。在政府管制程度较强的行业领域,企业可通过较高的进入壁垒而形成利润优势,从而降低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激励。

按不同市场份额分组回归分析表明(表9),研发投入只有在市场份额较高的组别显著为正,而在市场份额较低的企业中,其效应是显著为负的,其原因在于研发投入效应的发挥需要一定积累,因而只有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中,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在低市场份额中显著,而在高市场份额中不显著,这说明了在较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人力资本所能发挥的效应更大。

表10的回归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在出口企业中对于利润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非出口企业中其效应则显著为负。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也只在出口企业中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出口企业确实存在着“干中学”效应,其不仅能够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主要的结论与讨论

对于企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利润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研发强度则具有显著为负的效应;政府的管制壁垒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负效应;从企业的异质性来看:政府管制较强的行业,其盈利能力显著较低,表现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作用中并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这反映出在管制较强的行业中,企业缺乏内在的创新激励;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效应要显著更高,证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与研发、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效应;出口企业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以上回归结果突出地反映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盈利能力模式转型的过程,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开始出现了盈利模式的明显分化(程虹等,2016)。

首先,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投资和低要素成本,以及大量空白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利润,而突破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进入壁垒而形成的垄断地位与企业的利润水平正相关。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政府管制壁垒的日益减少,原来依靠管制壁垒而获得垄断“租金”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更多地需要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本提升、产品质量改进和管理效率提高等供给能力提升,才能持续性地获得利润。

其次,市场竞争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优势日益显现。虽然越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其利润率越低,但是在我国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竞争越是充分的企业其利润增长的速度越快。相反,竞争程度越低的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保持较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其利润优势会逐步消失,会被越来越多潜在的进入者所替代。

再次,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归分析中,企业的技术研发强度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呈现出显著为负的效应。这并不代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不重要,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企业仍处于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原始创新真正形成市场收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同时,通过分组分析可以发现,出口企业和高市场份额企业中,研发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也说明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仍有一定空间。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一手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在一个盈利模式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快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一)有效减少政府的管制壁垒

政府管制壁垒是导致部分企业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仍可能被动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壁垒而获得高利润,而不是主动地加快自身的转型,从而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延滞,这是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减少政府的行业进入壁垒,政府主要定规则、定标准,而让企业竞争性地进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易成本,消除企业依赖政府的行政壁垒来获得高利润。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程度,充分的市场竞争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从而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应当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补贴,消除政府对本地区企业的“父爱主义”,引导已经不具有盈利能力企业退出市场,加快“僵尸企业”的消亡。同时,要将各类补贴转化为税收减免,提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质量创新的内在激励。

(二)进一步发挥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

出口企业在盈利模式上,更多地转向质量和人力资本方面,表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积累,具有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地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能力,使得我国企业制定的标准更多地转化国际标准,从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引进来”,提升外资利用的质量,单纯引进外资扩张经济规模并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应利用我国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上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三)促进企业供给侧质量提升

目前依靠高投资的规模速度型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产品质量、员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十分显著,因此应加快制定有利于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减少对企业的质量规制,如减少对于企业进入的事前许可等,同时制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质量专项,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导入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配套能力。加大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以后,人力资本红利即将到来,建议进一步降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转型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虹、宋菲菲,2016:《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解释――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Cheng, H. and F. Song, 2016, “The Declin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A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1.]

[2]程虹、刘三江、罗连发, 2016:《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第2期。[Cheng Hong, Liu Sanjiang, and Luo Lianfa, 2016, “The Situation and Path of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4794 Employees in 570 Enterprises”, Management World, 2.]

[3]陈艳莹、鲍宗客,2013:《行业效应还是企业效应?――中国生产企业利润率差异来源分解》,《管理世界》第10期。[Chen Yanying and Bao Zongke, 2013, “Industry or Enterprise Effect? The Decomposition of Chinese Productive Service Enterprises Profit Margin Sources”, Management World, 10.]

[4]陈艳莹、吴龙,2015:《新企业进入对制造业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基于逃离竞争效应及其异质性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Chen Yanying and Wu Long, 2015, “Impact of New Entries on Profit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cumbent Firms from the View of Competition Escape and Its Heterogeneity”,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8.]

[5]金碚、李钢,2007:《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Jin Pei and Li Gang, 2007, “Improvement Of Profitability Vs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1.]

[6]蔡P,2010:《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第4期。[Cai Fang, 2010, “Demographic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4.]

[7]陈仲常、吴永球,2005:《中国工业部门资本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Chen Zhongchang and Wu Yongqiu, 2005, “The Tendency and Causal Analysis of Capital Profit Rate Change in Chinese Industry”,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5. ]

[8]樊纲、王小鲁、马光荣,2011:《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第9期。[Fan Gang, Wang Xiaolu and Ma Guangrong, 2011, “Contribution of Marketiz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9.]

[9]迈克尔・波特,2005,《竞争优势》,中译本,华夏出版社。[Porter, M. E., 2005, “Competitive Advantage”, Huaxia Press.]

[10]聂辉华、江艇、杨汝岱,2012:《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世界经济》第5期。[Nie Huihua, Jiang Ting, and Yang Rudai, 2012,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atabase”,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5.]

[11]曲h,2008:《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2 期。[Qu Yue, 2008, “Difference of Profit and the Determinants in China Industry: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rom 2000 to 2004”,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2.]

[12]苏振东、洪玉娟,2013:《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润率溢价”?》,《管理世界》第5期。[Su Zhendong, and Hong Yujuan, 2013, “Does There Exist ‘Margin Premium’ In Chinese Export Enterprise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Stochastic Dominance and Generaliz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ana“gement World”, 5.]

[13]万华林、陈信元,2010:《治理环境、企业寻租与交易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第2期。[Wan Hualin and Chen Xinyuan, 2010, “Governance Environment, RentSeeking and Transaction Cost: Evidence from the NonProductive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Firms”,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

[14]汪伟、史晋川,2005:《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Wang Wei, and Shi Jinchuan, 2005, “Barriers to Entry and Growth of Private Enterprise: GREE GROUP Case Study”, Management World, 4.]

[15]张杰、黄泰岩、芦哲,2011:《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Zhang Jie, Huang Taiyan and Lu Zhe, 2011, “Study on the Determine Mechanism of the Source and Differ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Profit”,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

[16]Aghion, p., R. Blundell, and R. Griffith, “The Effect of Entry on Incumben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9, Vol. 91(1), pp.2032.

[17]Mann, H. M., 1966, “Seller concentration, barriers to entry, and rates of return in thirty industries, 1950~1960”,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Vol .48(3), pp. 296307.

[18]Martins, P. and Y. Yang, 2009,”The Impact of Exporting on Firm Productivi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Learningbyexporting Hypothesis”,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5, pp.431445.

[19]H. Fryges, H. and J. Wagner, 2008, “Export 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First Evidence from a Continuous Treatment Approach”,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4, pp.695722 .

Th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the Profitability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the CEES Data

Luo Lianfa and Han Xiao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Wuhan University;Coordination Innovation Center of

Macro Quality Management in Hubei Province)

第7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可以通过预见,未来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竞争也势必日趋激烈。而在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中,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和承受风险的基础。所以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指出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生物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内容方面,关于生物质能源企业的现有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更多的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Kumar(2007)认为加拿大生物能源发电行业的原料成本占到了发电成本的43%~49%,该行业使用资金效率低下。日本小宫山宏等(2005)指出”和现有的能源资源相比,集中投入生物质能源的行业,存在运输和使用效率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Lin(2013)认为我们生物质能源效率低下,还未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行业体系以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王久臣(2007)认为中国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企业初步具有规模,未来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管天球认为制约中国当前生物质能源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成本过高,大部分生物燃料乙醇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杜茜认为我国清洁能源上市公司目前发展现状特点是成长迅速但竞争日趋激烈。

研究方法方面,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已有了丰富的成果。莫生红(2007)认为主成分分析法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以分为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获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基于收付实现的获利能力盈利现金比率以及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营业利润比率增长率。任晓丽(2009)选取2007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截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新能源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资产规模、成长性有着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公司财务风险水平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王春娜对2011年新能源行业公司面板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权益乘数和利息负担率能够很好得反应新能源行业公司权益净利率的变化情况。唐菲通过对40家新能源行业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认为新能源行业整体前景光明,但盈利能力上不同公司差距很大。张庆昌、傅再育(2006)将现金流量指标加入到财务评价指标,在因子分析中建立比较全面的盈利能力评价体系。

综上分析,尽管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已经成熟,也形成了许多丰富的成果,但现有文献还缺乏专门针对生物质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结合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行业特征,选取7个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过程

(一)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盈利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上市公司是隶属于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很难凭借单一指标判断整个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我们依据科学性、系统性、明确导向性构建原则,经过对证券信息的筛选研究,最终确定以下七个指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X1 )、每股经营现金流(X2 )、现金流量比率(X3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4 )、净资产增长率(X5 )、总资产增长率(X6 )、每股未分配利润(X7 )。

(二)因子分析过程

(1)样本选取:生物质能源企业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可以以农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新陈代谢为原料制取生物燃料、进行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化工产品的加工生产。本文依据张琴(2012)对节能环保型上市公司以及贾全星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取样原则,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为分类标准,选出生物质能源相关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10%以上的企业22家,其中占总收入50%以上的达到15家。所选公司数据均来源新浪股票网上所披露的公司年报。所选公司及其代码见后文。

(2)数据预处理:以各公司2010-2012年度财务报告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上述7个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的3年简单算术平均数,得到所需数据。由于上述指标量纲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采取对所有指标进行正态化。即令

表示样本平均数、 表示指标 的样本标准差)

标准化后的数据以Z开头命名。

(3) KMO测度和Bartlett检验,从SPSS20.0输出的结果我们可知,KMO统计量大于0.6。而Bartlett检验显著性SIG

(4)确定因子个数和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根据SPSS输出结果可知,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00%以上,因此我们选择前3个成分作为抽取的公因子。

(5)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由因子分析模型我们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由每股经营现金流(X2 )、现金流量比率(X3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4 )这三个指标决定,公因子F1的累计贡献率达到43.777,这也说明了生物质能源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关键是其资金流流转情况以及利用现金流偿债能力的大小。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是由净资产增长率(X5 )、总资产增长率(X6 )这两个指标决定,它们在F2上的载荷都超过了0.89,它们反映公司利用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第三个公因子主要由加权净资产收益率((X1 ))和每股未分配利润((X7 ) )构成。它们主要反映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盈利情况。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载荷达到0.96.每股未分配利润越多,不仅现在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也代表公司未来分红、送股能力强。它们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体系中也达到了16.981%的贡献率。

(6)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由SPSS输出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最终求出各公共因子的表达式为:其中三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公因子F1、F2、F3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重建立了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F=0.5121F1+0.2892F2+0.1987F3

接着应用因子分析和综合计量指标对22家我国沪深上市的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三)结果分析

依据对在2010年之前在沪深上市的22支生物质能源股票在2010年至2012年报表型进行分析构造综合盈利能力体系评级,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得分大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0家,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2家,但也可以注意到只有排名的第1的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得分大于1,所有公司综合得分差距不大,各公司综合得分偏离0的距离也不很大。由此可见,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

综合盈利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龙力生物、迪森股份、长源电力、韶能股份、威远生化。这些公司中有三家的主营业务为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和供热服务,综合盈利排名后五的公司分别是海南椰岛、泰达股份、北海国发、广东甘化、华资实业,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利用生物质能源制作燃料糖料和生物化工产品的生产,这些公司在盈利方面处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中下层。

另外可以注意到一些排名靠前的公司在因子3的得分却靠后,也就是说采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所运用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反应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现金流转、创造变现盈利的能力在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盈利综合绩效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第8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财务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大连

1.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2年年底,大连市在中国A股市场一共有25家上市公司,整个辽宁省一共有64家,占据辽宁省的39.06%,其中涉及多个行业,有海洋渔业、零售业、港口业、制造业、旅游业等。

2.指标构建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了所有大连市A股上市的2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在五个季度(即2011年9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报表资料以及相关的财务比率指标全部可以从巨潮信息网上获得。

2.2 比率指标选择

(1)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主要指标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2)企业的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体现企业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其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3.财务现状详情分析

3.1 偿债能力现状

分析大连市上市公司的短期财务安全程度,通过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大连市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安全程度。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连市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还是比较平稳的。

3.2 运营能力现状

通过对大连市25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统计,用这二个指标来反映大连市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

(1)五个时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期望值均值为24.836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3.2天,这说明大连市上市公司总体的收款能力较强。

(2)大连市上市公司利用所有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差,效率偏低,如果不加强管理并且改进,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3.3 盈利能力现状

在此我们通过巨潮信息网,对大连市25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大连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在第一阶段那段时间都是负值,这说明一开始辽宁省大连市上市公司的效益并不是很好;从第二阶段开始,情况有所好转,不过净资产收益率到了最后又出现下滑;五个时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1.988%,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6.94%相比,大连市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不理想。

4.大连市上市公司综合财务能力现状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1)大连市上市公司总体获利能力不强,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发展趋势并也不是很好,而且各个企业之间的波动性也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大连缺少自己的地方性特色企业;

(2)大连市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好,资产负债率基本上都在50%以下;其短期偿债能力也比较稳定,但是该地区上市公司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利以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较弱;

(3)大连市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发展趋势处于长期上涨趋势,反映营运能力的三个指标在后四个时间段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但应该注意过高的比率指标的背后可能隐含的诸多风险如信用政策不合理、存货过少、频繁采购、企业规模过小等。

4.2 建议

第9篇: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盈利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财务分析显得愈来愈重要,财务分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现状,评价及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满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盈利能力是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收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通过对罗欣药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为利益相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一、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位于中国商城,山东临沂。于2005年12月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自2006年开始公司连续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和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药企,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罗欣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荣获“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十大最具成长力药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级AAA级信誉企业”等称号。

二、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也称企业的资金增值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公司维持较好盈利能力水平是实现财务管理根本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途径和保证。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等。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表1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总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剩余收益,常用于评价企业对股权投资的回报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从上表可以看出,罗欣药业资产净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净利润相对数呈上升趋势,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的。其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需改善加强。

2.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报酬率或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比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

表2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股东权益报酬率

权益净利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既可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公司股东价值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好。罗欣药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下降的,说明其盈利能力也随之下降。提高该比率,可以通过增收节支;同时,可以在资产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提高财务杠杆(提高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销售净利率

表3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股东权益报酬率

销售利润率是通过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来分析销售活动获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净利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表3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在下降,应降低和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4.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净利润总额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总额的比率。

表4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该比率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好,发展能力越强。罗欣药业2010~2011年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跌,2011~2012年降幅稍有放缓。说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应及时寻找新途径、新市场以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发展能力。

5.每股利润。每股利润,也称每股收益,是公司普通股所获得的每股净利润,它是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的一个重要目标。

表5 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每股利润表

每股利润的高低与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每股利润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罗欣药业三年来每股利润逐年增长,但涨幅不是很大。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罗欣药业的盈利能力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罗欣药业盈利能力状况不佳,三年来除每股利润外其他指标呈下滑趋势。由于医改和医药监管的变化,罗欣药业花重金打造自己的第三终端直销系统。前期巨大的费用开支导致了销售费用每年翻倍的增长进而使盈利能力下降。收入端成效一旦释放,企业的整体效益就会提高,盈利和发展能力将随之加强。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我为企业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以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建设运营,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缩短资本资金占用时间。争取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成本的最优化,降低成本费用。第二,需充分认识到行业内部与外部的变化,紧跟国家政策,及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方针。医药行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医药界需要坚持诚信、互利的营销略。建立强有力地人才基地,研发新产品。

通过对罗欣药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简单的反映了罗欣药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可为以企业确定其发展方向和改善经营活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0:241~242

[2]王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09:88~89

[3]赵荣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经济师.2009:109~110

[4]叶智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政监督.2008:47~48

[5]叶智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政监督.2008:47~48

[6]任小平,袁纵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工作研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