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中专会计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会计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专会计实训报告

第1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中职教育整体而言,素质提升是目标,顺利就业是导向,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实践性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目标加导向的关注与应对。在世界各国会计环境相互影响与迅速融合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的会计教育尤其应当延续这种实践性模式,从教师素质培养出发,全方位关注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朝夯实技能方向努力。

1创新师资培养举措,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会计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的保证。会计专业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首先,中职学校自身应当积极创造条件,给会计专业教师提供更多更全面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求会计专业教师除了教师资格证外还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技术资格证;电算化任课教师还应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办公软件证书等,使其教学能力能够满足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学校最好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教师到目标工厂或企业做兼职,以便了解学生就业环境。陕西渭南中等职业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每年选择一定数量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的教师,将其送到企事业财务部门锻炼,同时要求这些教师深入到车间、班组,全面了解各项管理制度与生产流程,让成本核算、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计算方法同企业生产直接联系,以便给学生传达更真实的教学内容。其次,如果教学过程中有需要,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聘请实践课教师,为学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以缓解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够从最接近真实的实践中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从而增强会计从业素质。而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与借鉴良机。我们通过对比美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可以发现,我国的中职学校在外聘教师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目前数量仍不足教师总数的1∶10,而美国这一数据已经高达1∶6,且仍呈上升趋势,日本也有1∶7之多[1]。最后,教师的能力及特长应当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带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尽可能做到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手段、文字叙述的科学组合,以便让教学思路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普遍要求,当教师讲解完某个环节的理论知识以后,利用会计教学软件,让学生看到会计主体核算过程的模拟操作,并尽力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及特长。

2改革课程设置方案,形成双证型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用什么学什么”合理安排实践课时,按照我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取得两个证件,即会计专业中专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2]。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应当兼持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二者都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需品。这就给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应该忽略“双证”的取得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方案,提倡实践性教学模式,同样应当加强对“双证”取得教学思想的认识,以便集中人力、财力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前即能受到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双重认可,得到学历证书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为了兼顾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满足双证取得的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应当加强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高度类似的工作环境。实验室中的每一个模拟工作台就是仿真企业中的相应岗位。仿真教学至少应当符合下述两个条件:一是实验客体需要高度仿真[3],在实验教学前,教师或者学校需要同企业取得联系,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真实的操作模式与操作状态,以便学校仿真模拟的会计客体同企业概况高度相似,从生产流程到产品种类;从人员到物资;从进货渠道到销售方向;从银行理财到依法纳税等资料应当完备。二是实验资料应当符合仿真性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所赋予的要求,由学校有关教师共同编制形成一整套经济业务: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面化、系统化内容。在编制过程中,模拟实验室中的学生可以由教师划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分别模拟企业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以达到真正的综合演练效果,模拟应当是多次循环进行的,从而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的任务,这会让实验内容同真实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

3突破教学考评体系,达到技能型考评效果

以教师为主体的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于突破教学考评体系,以便达到技能型考评效果,借助科学手段进行考评,无疑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因为实践性教学改革将面临很多内容,考评也应按照多样化及多渠道的目标努力。首先应当增加学生的技能考核分值;其次应当增加抽题考核的内容,使之在终结性考试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湖北汉阳中专学校管理者意识到,在学生的既有观念影响下,如果考试内容出现转变,势必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变化,促进课堂教学朝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检验,如果教师和学生对实际操作类型的考试持欢迎的态度,那么学生的技能将会普遍得到提升[4]。毕业考试时,学校把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分段: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填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学生抽到哪一段的考题便完成哪一段,这样做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巩固会计工作,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考评时间。再者应当形成等级评价体系而非单纯的分数评价。实践性教学模式下,考核尤其应当注意操作技能的评价,评价时不仅应当注意知识与技能的表现结果,还需要注意其表现过程。同时学生的实训态度也应当是等级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坐标。比如校方若想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应当研究制定实习阶段各个环节的科学评价量表,在表中给出不同环节的相应分值,再根据分项分值得到最终的评价等级,这样,实践性教学模式中的考评更加趋向体系化与严谨化,而不是纯分值方法下的宽泛简单。

4实现校企合作模式,落实校企同步实训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校企的直接合作;二是间接的校企合作,它利用企业资金扶植建设形成企业化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在实践中以第一种方法为主,但有向第二种方法过渡的趋势。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建设形成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给学生接近企业提供机会,为中职学校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首先,学校要做的是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学校既有财会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沙盘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形成新的开票实训室、税务申报实训室,并提供较之前规模更大、质量更优的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交易室等。陕西省某中职学校通过同企业的积极沟通,率先将学校既有的实训室同对口企业的实践基地整合并加以扩大,让学生有了更加理想的实践操作环境[5]。其次,学校应当加大力度拓展新的面向企业的实训基地,实现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将实践操作的环节和对口企业发生更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按照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处理企业实际业务。校方对所有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全程跟踪、重点考核,实习期满以后,学生需要交出详尽真实的实习报告,校方将实习报告列入教学考评体系之中,以达到学生在校企间的无缝对接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强化实践性教学,形成以实践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努力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教学环境与职场情境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结合,以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美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新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6):22-23.

[2]杨怡鑫.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5):26-27.

[3]张先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叶文英.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J].成功(教育),2011(3):44-45.

第2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学校 教学 实践 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

        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几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招生也就不考试了,只需年龄在14周岁以上就可入学,这就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2.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历年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看,中职会计类毕业生首次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少,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就业岗位主要为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这些岗位突出动手能力,但对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低。

        3.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缺陷。 

        4.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实行项目实训,突出实训的实践性、实用性。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了80%的课时,致使实习、实训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5.实践教学环境差 

        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都配有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以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能力、效果可想而知。

        6.师资水平跟不上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理论和实习课一肩挑。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还有少数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了会计专业本科文凭,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须知: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取得学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属不易。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状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面对中职学校质量低下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 对于较多的会计专业理论肯定会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会有多大兴趣,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之后,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可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就业多的岗位如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可专门设置相关的岗位实训操作,让学生在实训的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各岗位的要领,便于以后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各岗位。

  

        3.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的,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及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大家知道,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2005年3月1日新公布实施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些规定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无“双证”即自动放弃财会工作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因此,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能力,必须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我校自开设会计专业以来,即把“双证”教育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培训,并使大部分的毕业学生取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讨论的又是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建立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会计专业实验。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请财务工作人员到学校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化了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了会计核算程序。

        5.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使教师首先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师资难题,具体表现在:(1)向外聘请在职会计专业人员为客座教授: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兼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2)为本校教师培训或进修提供平台,为提高本校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按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读研或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以提高会计教师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根据需要脱产或利用假期选送会计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到第一线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3)教师要适应社会,必须调整好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会计的时效性强,不论是从核算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专业教师都应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贺文瑾 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古淑萍 对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6,(1)。  

第3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领域的具有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近些年历届招生人数维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至30%,会计专业学生比重较大。通过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获批了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配套项目、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建设经费充裕。因此,本文结合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窄的状况,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文件既是对近年来高职教育成果的总结,也对今后如何将高职教育办强、办好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冯江涛,2008)。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正在深入进行,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多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改课题等获批立项,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赴南京、宁波、山西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学习经验。根据我院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完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学生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较强,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所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便是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实际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2012年、2013年我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两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指导,加大教学计划中会计实操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将集中实训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做好学大纲,各课程实训的内容做到相互衔接。教学计划中规划,第一学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学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并同时进行初级会计课内模块实训及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第三学年,进行手工模拟做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实训;之后,集中专业实习,包括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将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会计专业还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注册会计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内容。例如对学生进行的实训,除了单独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操作外,还应将二者相结合。以沙盘实训和手工做账为例,沙盘实训在前,学生第一学期通过参与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将六年的经营财务数据记录下来,除了编制计算机财务报告之外,仍然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手工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给资料做账的被动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账综合实训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六到八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小组内按岗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操作主要通过ERP沙盘操作软件,加强对新生对会计专业管理模拟操作。社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华拓事务所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星巴克等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学院同时也注重会计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鼓励实行双证上岗,为教师获取职业资格提供专项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尤其在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前,学院会安排教师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并鼓励和资助教师挂职锻炼,对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教师,也制定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相应奖励政策。

我院也加强在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鼓励和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积极开展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我们尽可能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来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或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极大地优化我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充实了我院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科研促进发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推进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积极研究、申报相关项目,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获得了北京民办发展促进项目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立项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以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多个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支持。长期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课题研究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还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探索”、“以学生(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等多篇教研论文,既总结了教学成果、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辅助科研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J].新会计,2010(3).

[2]冯江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1).

[3]高凯丽,许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区职工大学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5]袁咏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第4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作为中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可是,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加之有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使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例如:数学课理应设置,它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对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很有好处,可是,在三年教学中均未开设,给专业课教学带来不小难度。珠算本是中专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可由于师资的原因也没有开设。须知: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电脑也有出故障的时候,此时珠算就派上用场了。又如:形体课本不应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但也设置了,跟专业无关,还占用本来就有限的时间。

(二)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中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80%课时,致使实习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三)教学方法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有的教师仍采用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尽职尽责,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学生技能低下。中专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也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这一目标可望而不可及。首先,由于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致使实习计划无法完成。其次,由于财会岗位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企事业等单位一般不愿承担财会教学实习任务,即使是勉强承担,也尽量不让学生仔细看,更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应付了事,这样的实习用跑马观花来形容不为过,实习目的自然无法实现。学生在校只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实际问题一知半解,比如:对相对简单的借和贷理解起来也费劲。当然,也有经费的原因。

(五)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国家对中专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部分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中专学校任教,理论和实习课一肩挑。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还有少数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来的,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会计专业本科文凭,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须知: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取得学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属不易。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要合理。既要重视专业课,也要重视专业基础课,二者合理配置是质量的保证。对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不应开设,以免占用本来就有限的教学时间。当然,管理者的愿望是美好的,让学生开拓视野,尽量做到一专多能,但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先做专、做精,最后才能做大做强。

(二)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要合理配置。按照2000年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三年制的专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要占总课时的4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国家的专业学校课时分配也大致如此。因此,我们要按教育部规定,把实习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40%以上,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讨论的又是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现场教学。当学校因条件限制,无教学所需设备和资料时,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把课堂搬到财务工作一线,请财务工作人员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经同意让学生亲自动动手,以增强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由于身临其境,知道了今后的工作岗位,知道了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3、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师生交互条件,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实效,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科学技术,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多种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校领导要重视学生技能培训,要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保证,要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主动和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把部分实习任务安排在生产一线,以提高实效性,毕竟校内模拟实训有它的局限性。

第5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会计技能;会计教学

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技能大赛举办两届了,通过这两界大赛取得的成绩及影响来看,对会计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学生学风和实践动手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校的实训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通过会计技能大赛在职业学校掀起一阵会计教学改革的旋风,各所职业学校都把它作为重要的日常教学工作来抓,同时技能大赛又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多方面提升了师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教学改革态势。

1.会计大赛的深远意义

1.1有利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

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会计知识大赛是一次在新形势下举办的大赛,深入学习和贯彻新会计准则是这次大赛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举办会计知识大赛,加快会计人员了解、熟悉、掌握新会计准则的步伐,为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作好知识准备;有效推动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践中的正确运用,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服务。

1.2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会计事业持续发展

这次会计知识大赛的竞赛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当前会计学科的新发展,是对学生以后成为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的综合考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大量补充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和培训过程。通过会计知识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会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1.3有利于普及会计知识,选拔优秀人才,促进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国当前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大力培养、努力造就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勇于开拓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既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举办会计知识大赛,一方面是要普及会计知识,扩大会计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要选拔出优秀会计人才,进一步促进会计队伍建设。

2.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受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大起大落,面临我国现在“用工荒、就业难”的局面,国家调整政策扶持中职学校,当前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

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多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招生也就不考试了,只需年龄在14周岁以上就可入学,这就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很多学生都是中学的问题生,带着厌学的心理入学,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所以中职教学难是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2.2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历年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看,中职会计类毕业生首次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少,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就业岗位主要为出纳、成本会计、记账等,这些岗位突出动手能力,但对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低。

2.3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缺陷。

2.4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实行项目实训,突出实训的实践性、实用性。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了80%的课时,致使实习、实训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3.会计技能大赛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通过会计技能大赛的指挥棒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3.1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起导向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者只有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对职业岗位、劳动过程进行分析才能明确。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屡春风,从技能大赛中,职业学校可以知道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并且在技能大赛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根据企业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3.2以岗位包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

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应根据社会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重新设计,将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所讲解的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与会计的日常岗位相对应。根据工作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技能进行转化。

3.3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新知识、新技能哪里来,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职业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指导教师会进一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融合。许多会计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理论和实操能力,这样就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6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摘要]文章基于A区8个教育支出项目,运用三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了绩效后评价的实证分析。通过绩效后评价,总结了A区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即项目目标明确、符合部门优先重点发展要求,大部分项目财务管理规范有效,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实现、项目的社会评价较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文章依据评价得分,指出了预算项目实施存在的不足且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预算项目实施的建议,即提高工程类项目的概算准确度、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强化立项评审、通过跟踪管理确保产出和效果的实现、重视社会满意度结果、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经费;绩效评价;预算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67

[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武少芩(1977—),女,山西文水人,2007年获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投资与公共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方针引领下,上海市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率先实现了4%目标,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就A区而言,近年从改善学生受教育环境、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注重教育公平性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教育的投入。国家、市、区对教育投入极其结果的重视为遴选教育投入进行大规模绩效评价提供了契机,上海市多项政策文件,明确规定要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进行督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基于A区实际情况,在2015年度区财政安排的教育经费投入的项目中,依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遴选了8个事关民生、属于重大支出项目,开展教育支出绩效后评价,全方位检验近年来A区在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及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特点及绩效评价结果

1.1项目特点

从A区遴选的8个项目特点见表1。

1.2绩效评价结果

为全面、科学、客观反映A区基础教育预算支出项目的总体绩效,在指标体系设计环节严格遵循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针对预算项目绩效(后)评价的特点,采用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分别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个纬度对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指标得分率情况详见表2。

2 预算项目实施的主要成绩

2.1项目目标明确,符合部门优先重点发展要求

所有被评项目的“战略目标适应性”指标得分率均为100%,表明项目的战略目标与部门职能一致性较高,项目符合部门优先重点发展要求;项目的立项合理性较强,与国家、市、区级等相关文件精神一致。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与教育部、市教委、A区教育局中长期战略目标高度关联。

2.2大部分项目财务管理规范有效

为保证资金拨付与使用的规范性,多数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拨付中严格按照区财政及预算主管部门要求,对资金的申请和使用严把关,统一资金管理、监督和检查,反映到“财务管理”指标平均得分率为92%。例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均经费补贴项目”的“财务管理”指标得分率为100%,表明A区教育局严格按照学生人数与生均定额进行拨款,并将补贴资金的核算纳入统一的财政资金核算体系,统一的资金管理、监督和检查,规范和保障了资金的合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农民工子女民办小学财务记账的成本。再如“民办高中生学费补贴项目”,补贴范围内的民办高中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管理流程,确保家长能够准确及时收到补贴资金。又如“中专、职校信息化、实训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专项资金的使用制度、资金的拨付程序等。

2.3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实现,项目的社会评价较好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项目绩效”指标的优良占比为61.5%,说明本次被评价的项目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项目的社会评价较好。例如“校安加固工程项目”中的20个项目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计划加固建筑面积,且校舍加固工程符合设计有关质量要求和安全防震标准,20个项目均一次性通过验收。再如“校舍维修项目”的项目计划完成率较高,截至2012年年底79个子项目中有76个子项目已经完成,计划完成率达到了96.20%,且项目验收合格率为100%,社会公众对校舍维修的评价较好,平均满意度为87.03%。

2.4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

多数项目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如考核机制、统筹安排及补贴标准调整机制等,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例如“学校设备更新与购项目置”有健全的后续管理制度,即A区教育局制定了《A区教育局关于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的实施细则》,并按该制度执行。又如“民办定额补贴项目”的补贴标准与公办学校生均经费调整联动,自2013年以来已进行2次补贴标准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补贴项目本身的实用性及影响力。

3 预算项目实施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3.1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尚需提高

此次评价的项目中,预算执行率偏低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其一,项目计划未按期执行。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预算执行率为5.59%,项目于2015年11月才完成立项申报,目前大部分项目内容还在实施过程中。

其二,工程类项目概算不准确。例如“校安加固工程项目”有部分学校的设计概算质量不高,最高超过概算执行率达101%。普遍存在大概算、小结算的现象,有的项目工程,节减率达111.18%,已经严重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导致各个项目执行率不均,最低执行率仅47.35%。

3.2部分项目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项目管理制度内容不完善。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虽然制订了项目实施计划,但没有明确项目内容的具体实施时间;虽然建立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跟踪管理制度,但制度中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其二,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待提高。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虽然按照计划实施项目,但缺乏时间管理,项目立项批复文本未妥善存档。

其三,部分项目竣工验收有待进一步规范。例如“校舍维修项目”的部分验收合格证明单缺少开工日期、完工日期、验收日期,部分验收合格证明单没有监理单位签字盖章。

3.3部分项目产出计划未能全部实现

部分项目产出绩效完成率低,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虽然招投标完成率为100%,但由于学校对于采购的具体项目内容和实施时间不是十分了解,导致项目的采购完成率为66.03%,验收完成率仅为30.55%。更有甚者,如“中专、职校信息化、实训室项目”由于项目尚未进入建设阶段,竟无法评价其产出情况。

3.4部分项目效果未充分显现

由于项目执行不到位,致使部分项目效果未能充分现象,例如“民办高中生学费补贴项目”项目对学生中考择校的影响力有限,大多数的学生能考上普通高中就会选择普通高中就读;而“10所民办学校实行教育经费定额补贴项目”对民办中小学办学压力减轻程度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且民办学校很难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多数民办学校存在骨干教师流失的情况。再如“中专、职校信息化、实训室项目”由于项目尚未进入建设阶段,其效果未体现。

3.5部分项目的社会满意度有待提升

民生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共支出目的就是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但是,此次评价的部分项目却存在社会满意度偏低现象,例如“中专、职校信息化、实训室项目”中教师与管理人员对实验实训中心配备的设备满足教学需求的认可度竟低至18.0%,而学生满意度得分率也仅有55.25%。

4 完善预算项目实施的建议

4.1提高工程类项目的概算准确度

例如“校安加固工程项目”要分析结算概算差异原因,今后项目开展中要深入调研,摸清实际情况,合理预估各项费用,将结算与概算的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严格现场签证程序,避免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的现象发生。

4.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针对此次被评项目存在的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完善投入管理制度。例如“校舍维修项目”中启音学校新建教学楼的项目不属于校舍维修范畴,因此不应将新建项目纳入2015年度校舍维修项目进行管理。

第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例如“10所民办学校实行教育经费定额补贴项目”应规范定额补贴资金的用途,向学校发放补贴资金用途的文件,避免学校在使用该补贴资金发生理解方面的差异,造成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

4.3强化立项评审,通过跟踪管理确保产出和效果的实现

项目开展前应科学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做到绩效目标指向明确、具体细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推行时间管理和跟踪管理,如此方可确保项目产出和效果的实现。例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备专项项目”应在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中确定各子项目内容的时间节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定期实地察看、收集项目进度信息等多种形式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再如“中专、职校信息化、实训室项目”中的M学校三个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故应将M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信息化建设、动漫与游戏制作实训室列入2017年度绩效跟踪评价计划,以全面反映项目绩效的实现程度。

4.4重视社会满意度结果,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社会满意度实际是对项目实施效果的综合考量,一个项目规划合理、管理制度完备、宣传到位、产出按计划实现,则社会满意度自然提高。因此,提升社会满意度,需从完善项目本身入手。例如完善“民办高中生学费补贴项目”,可选择逐步取消该政策,同时辅之以配套性的过渡政策;还可鼓励民办高中和公办高中展开错位竞争,寻求多元化发展之路,对成功突破传统教育竞争模式,并对A区民办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给予资金奖励。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Z].2011.

第7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37-02

现代产业的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高职院校为适应这种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般认为,高职领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改变过往单向的“灌输”教学文化,融理论于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工作任务的“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其主要措施是借助工作任务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于工作过程之中,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而设计工作任务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一次的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后,其成果在于学生能提供一份解决工作任务后的“作品”,这份作品,不是一次练习一道计算题,而是一份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所和条件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二、明确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的选择本质上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来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而言,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不强调通识教育,也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职业培训,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早在2006年就在他的专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指出:“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姜教授提到的这个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侧重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把握;方法能力侧重工作与学习方法的把握;社会能力则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心在于培养人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基于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施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主动研究并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能否真正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各高职院校通常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办法。目前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虽然也重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更注重的仍然是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建议高职院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大力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而不要过于重视对方的学历和职称。就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从企业引进人才时,应有意识地从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挑选,如制造型企业、商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学校在引进企业人才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本校现有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另外,除了建立自己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外,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上课,比如提高兼职教师课酬、根据兼职教师时间灵活安排上课时间等。

四、建设仿真实用的专业实训室

一体化教学多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普通课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好场所是实训室。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可建立以下类型的专业实训室:

1.专业文化教育实训室。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建立会计文化教育实训室,展示会计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明白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同会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认同感。

2.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用来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比如凭证、账簿、报表、审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资料。其功能有三:一是让学生在入学时对本专业产生一个心理预期,即:将来我也能做出这些作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同感;二是在日常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往届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学到专业知识,比如原始凭证是怎样粘贴的?记账凭证是怎样装订的?等等;三是往届的作品可以成为下届学生“审计”的对象,为审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素材。

3.综合业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通常要分小组、分岗位、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因此综合业务实训室应尽可能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模拟企业会计部门、财务部门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小组学习和会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摆放实训设施。

4.中介业务实训室。中介业务实训室的建设应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深度合作,营造最真实的工作氛围,同时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最真实的教学素材,最终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缩短专业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比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当地中介机构合作成立会计项目中心,对外提供记账、审计等服务,成功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教学服务,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足够的课时保障,这就要求依据当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提炼,根据提炼出的职业核心能力来开设必需的专业课程,然后在专业课程中再依据需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能力及相应课程可作如下分类: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应实施一体化教学,因而专业核心课程应给予课时上的倾斜。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只有6门左右,均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这些课程课时量都比较高,比如《税法》课程开设有148个学时,《审计》课程开设有144个学时,充足的课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六、设计以解决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教+学+做”,它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一般要经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姜大源教授指出,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资讯阶段。本阶段由教师指出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帮助学生搜集并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学会与小组成员、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2.决策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运用第一阶段搜集到的资讯考虑多个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各个方案进行论证,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

3.计划阶段。本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详细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及相关工作计划、设计相关制度、表格,设计阶段成果检查项目,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到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4.实施阶段。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学生按计划操作,同时避免小组学习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

5.检查阶段。本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检查项目进行自查及小组内成员互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评价阶段。本阶段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小组负责人对本组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成果质量、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及工作规范等。考核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或者百分制加等级制,比如工作成果用百分制,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采用等级制。

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完成由“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成本会计》课程中材料核算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强调“精讲多练”,教师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先介绍材料的概念,然后讲材料费用分配的几种常用方法,然后布置练习给学生做。整个过程,学生都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听完了模仿例题做练习。但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材料费用核算的教学组织过程就完全不一样,比如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教学:首先给学生一家模拟企业的相关资料,比如岗位设置情况,岗位职责、材料核算制度、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领料单等;然后组织学生填制领料单,审核领料单,讨论如何汇总领料单,如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如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等。整个过程,教师只要在旁边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费用的处理流程,同时指出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因此,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约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还有很多,比如经费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都会影响到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只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约束条件,才能为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扫清障碍,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也体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有的教育特色。

[本文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09-05]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7

2.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刘飞.新形势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第8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会计学在高校中一直是以就业稳定而着称的专业,但事实上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其实远未达到用人需求,正如世界银行的《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会计改革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学术机构教授关于会计审计准则实务应用的能力仍值得关注”,“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实务知识水平,也没有准备好履行其专业职责时面临的挑战,大多数情况下,雇主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培训新雇佣的会计人员”。

    面对经济转型下的企业转型,会计行业的工作职能正在经受转型之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也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企业转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会计职业转型对专业的要求。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诉求由单一的专业技能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而当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似乎没有强烈意识到如何满足现代企业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财会人才的更高要求。

    2 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转型压力,从企业转型及职业转型要求看,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2.1 教材适用性不强,缺少企业实际案例

    现有教材虽然在形式上为迎合大趋势采用项目化的编写体例,但是在内容上与传统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法体现项目化教学的特征,无法满足任务驱动教学的需求。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忽视方法养成。在案例编排上,缺少企业实际案例,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

    2.2 课程设置没有处理好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考证、学科竞赛的关系

    人才培养没能突出重点,而在课程设置上,职业技能、职业考证和学科竞赛面面俱到。从学校层面考虑,往往主张着重抓学科竞赛,竞赛固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参加培训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而且高职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远不能应付这类竞赛,参加该类竞赛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大量的精力与课外时间。

    2.3 会计教学缺乏与计算机应用的深度融合

    在现实工作中,会计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会计软件上完成的,尤其注重对Excel的应用,但是,与之相悖的是会计课程教学并没有着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对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无法满足会计基本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更谈不上参与会计管理。

    2.4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的缺乏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容易使得教学中无法突出工学结合、实践性与职业性。

    3 企业转型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3.1 中小企业转型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大部分去向是中小企业,现在大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质量诚信意识淡薄。有学者提出,可以用管理拯救低端产业。也就是说,通过技术转型和管理转型,完全可以使得普通的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好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会计教育在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3.2 税制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财政部在安排2013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有24处提及“税”字, 2013年的税制改革的关键词有“结构性减税”、“营改增”、防止“过头税”。 这就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报税、税务稽查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根据企业新税收制度的要求进行学习,使得传统会计教学必须接轨税收制度的改革。

    3.3 信息化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目前中小企业也普遍应用财务软件,而银行结算、税务办理、工商管理等服务大多采用电子化网络化,传统的会计核算功能弱化,对会计管理的要求提升,会计人员除基本的账务处理外,更多地要求运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经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管理。

    4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4.1 针对学生不同兴趣与优势,实施分层教育

    在传授学生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与优势,实施分层教育。如针对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在教学中设计大量会计实务、小组讨论企业实务案例、进企业拜师学艺等途径培养其成为技能型会计人才;针对善于管理,领导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给予会计社团管理的机会、学科竞赛负责人的机会,培养其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针对会计理论扎实,竞赛意识强的学生,鼓励其多参加各类省市校的学科竞赛,培养其成为竞赛型会计人才。会计素质道德教育是会计学习的准绳和基准,所有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素质和高尚的会计道德。

    4.2 结合学科竞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观是将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变成主动的建构过程,并且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积累性和顺应性。会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观强调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作用,注重激励性、协调性、民主性与导向性。

    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如学科竞赛的辅导;也可以在某些课程教学中选择性的运用,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维能力。

    会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讨,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竞赛培训策略研究》这篇论文中有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演示。

第9篇:中专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职业院校课程

《财务管理》是职业院校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它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财务信息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记账算账上,而且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本课程旨在培养企业资金管理决策中具有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与企业的实际理财工作接轨或模拟企业的理财情景。讲授中采用多媒体、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条件应安排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实习。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规律,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体制,一级核算方式和二级核算方式,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总监制度。掌握: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的客观基础,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企业财务关系包括的主要方面,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资金形态并存性继起性规律、资金收支适时平衡规律、各种支出收入相互对应规律、资金运动同物资运动既一致又背离规律、企业资金同社会总资金依存关系规律,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和特征,对国内外有关理财目标主要观点的评析,在提高经济效益总思路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财务管理环节的作用和程序,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分权分层管理的框架和内容,财务总监的定位、作用和职责,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财务法规制度体系。

二、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巧,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客观世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信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各种心理及其品质积极活动并得到培养和发展,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双向活动之中。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进行德、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的总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通道,起着传授学生知识积累、技能训练、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财务管理教学设置的内容不规范

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任务不同,设置的教学环节也各有不同,一般有备课、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这部分通称为理论教学;还有实验、实习、社会调查、专业生产劳动、毕业生产实践(或大型作业),这部分通称为实践性教学;最后有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这三部分组成教学的全过程,他们是有机的整体,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中专的实践性教学分得较细,除上述内容外,实习有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还有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按专业科类不同分别选择。所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都是根据的认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青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的。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概括地说,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和实践相结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相结合,强调手脑并用,课堂外和校外的教学占有相当比重。如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教学特点就是:按工种设置组织教学,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中心,着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生产实习尽可能结合实际生产进行,文化与技术理论课是为专业服务的。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的常规化模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沿袭普通教育的常规模式,而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整个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含地方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性规定了学生是按特定职业岗位定向培养的,要求各科教学要着重业务能力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社会性要求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活动要争取社会的参与,办学形式和规格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需要,社会效益是衡量学校诸种效益的首要指标,凡是对当地社会发展能起促进作用的,教学就要注意为它服务,教学的质量受社会的检验,实行产教结合,内外结合。

(三)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各类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各有区别,技工学校和不少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明确提出为掌握操作技能服务,所以不考虑理论的系统性,教学侧重工艺计算,设备元件主要介绍功能、结构、使用乃至常用型号和规格,对于原理设计等理论并不作为教学重点。职大、中专和部分职业高中,虽然要适当考虑理论教学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一定的学科要求,但也是应用性的格局,而不是学术性、科学性的格局。长期以来,中专理论教学有偏离培养目标的倾向,盲目向高校看齐,结果由于内容过多、理论过深、时数紧,学生生吞强咽,消化不良,反而不能把理论真正学到手,教师和学校也被动。理论教学不能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来进行,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系统、要求、时间与方法等,都要服从培养目标的需要,注意各课之间还要相互配合。

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策略

为保证本课程能力标准的贯彻实施,通过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掌握工作单位需要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本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谓的育人即培养符合竞争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培养,又包括为人品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校内外实训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思考和操作本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际企业的案例组织教学、开展调研、关注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在授课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时事话题,鼓励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具备职业品质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符合实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案例,应对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的训练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独立完成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财务管理的实训中还会受到前续课程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进行耐心地讲解、示范和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强化了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求真、耐心的良好职业品质和素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下沙的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的策略

本课程能力标准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同时兼顾课程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教学的渐进性,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应知应会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应知应会标准的鉴定检验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能力标准构建结构图出发,在教学中把握全局,构建课程综合能力培养思路,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和注重应用

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非常丰富,而且还在日益发展,只能根据专业要求作些选择,把最基本、最必须的部分向学生传授,以职业院校而论,要加强基础技术课,以职大、中专财务管理而论,要加强技术基础课,加强适应性,并使学生有较大的潜力。理论教学要注意应用,包括应用的条件、方法、手段、效果、检查和评定等,切忌作过多的原理分析和推导,因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把重点放在培养科学思维上,而是为了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巩固、深化和发展所学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即使对规范性的技术标准和一般应用规则,也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财务管理包括计算、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记录整理、书写财务报告等。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再分比法,资金需要量预测的线性回归分析法,吸取非现金直接投资的估价,股票发行价值的确定,各种名义利率换算的实际利率的方法,债券发行(等价、溢价、折价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融资租赁租金计算的平均分摊法和等额年金法,长期借款。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用利润等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每股利润分析法和资金成本比较法。

四、结论

总之,通过分析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结合案例及实训资料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计算和整理,写出简要的分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方案。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难点是资金的筹集方式、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方法以及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工作,投资管理是对所筹资金的具体运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考虑的问题多、综合性要强。而学生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必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的严谨、务实、求真、耐心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能,胡玲敏,聂华等编著.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CCTS/DACUM理念与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M].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