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保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企业薪酬制度;保密;原则;建立;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enterprises pay system is confidential and open discussion,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a fair system of remuneration established principles and measures.Key words: pay system; confidentiality;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其应该采用的薪酬制度。管理水平要跟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相适应,尤其是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至关重要的制度体系。而且各种制度体系之间也需要互相协调、能够相互支撑、互为动力,共同起到向前推动的合力作用。
关于采用公开的薪酬制度还是保密的薪酬制度的问题,有很多人参与过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其实薪酬制度的保密或者公开就是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的管理水平、文化传统来决定,而决不能靠分辨公开与保密的利弊来一概而定。薪酬制度公开或者保密,要看公司的管理状况和员工满意度等心理状况来决定。如果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奖励和上升渠道还不能称为科学和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地薪酬公开,其结果很可能是暴露了制度上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各级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增加员工的不满情绪,直至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或者造成人员流失。没有坚实稳固的基础,就不要盲目地引进所谓的先进技术,否则失败在所难免。在采用一项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将其相关联的领域和方面都详细加以评估,保证各项制度能够联动地起到推动作用。
1、合理薪酬制度的作用
薪酬数目的公开与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薪酬制度要科学、透明、公平。薪酬的多少只是薪酬制度考核下的结果,只看到结果,没有考虑到过程一步一步的计算,心中很难产生公平感,的确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所以公布结果的几个数字是不会使人产生公平感的,也是解决不了员工队伍的情绪问题的。薪酬保密的策略也是难以实现的,薪酬保密只会引起员工的猜测和私下打听,在非正式组织里薪酬的数目已经不是秘密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薪酬制度的公开,公平、透明、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对于员工的付出给出恰当的评估和体现,而这种薪酬制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薪酬制度会起到下列作用:
1.1 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考虑到企业文化的体现及公司的价值的取向,体现公司对岗位的重视,对员工的重视,而不是因人而异。合理的薪酬制度向员工传递了每个人的绩效都会得到公正评估并与薪酬相联系的信息,个人薪酬的增长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真正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应给予合理回报,员工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等方面并且想办法进行提高,而不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组织的内耗上和如何通过政治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合理的薪酬制度引导的结果是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每个人都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而努力,员工技能的提高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的资源和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激励员工
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如果员工的薪酬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员工的工作与业绩,或者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到激励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能帮助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工作岗位的岗位价值,向员工揭示了职务提升空间,也揭示了职业发展道路,提高他们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积极性。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业绩就计算出自己的薪酬数目的多少,消除因为薪酬数目的多少产生不满的情绪。公平、透明薪酬制度有助于让员工能够从薪酬的纵向分布上找到差距,这也就等于为员工在薪酬追求上设立了一个目标,并且这种薪酬差距的合理性和跨度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实现期盼的薪酬目标而不断改善绩效,提高技能,这一点正是企业管理者所希望的。员工也正是在不同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若是员工在本公司对他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都不能拥有知情权,那么对他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必然会有所损害。所以,一个公平、科学、透明的薪酬制度体系能够使员工得到激励,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1.3 凝聚与招揽人才
随着人才资源竞争在企业竞争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人才争夺的日益激烈,通过薪酬吸引、保留、激励人才是薪酬制度的根本目的。制度明确、公开、透明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公开的竞争环境,降低员工的不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公平感,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平、透明的薪酬制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员工很容易认同并融入企业的文化
2、薪酬制度建立的原则
2.1 外部平衡的原则。
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其他同行或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具有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行业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持企业薪酬政策的外部竞争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高于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相差不多,这种差额不会导致员工跳槽,否则公司就可能面临难以避免的人才流失和企业的生存危机。
2.2 内部公平的原则
就是薪酬管理中的内部一致性。企业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支付薪酬的依据,其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相对大小来支付薪酬,完成工作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工作的复杂程度等等因素来考虑薪酬的多寡。
2.3 个人公平和差异性原则
指的是公司的薪酬政策还应该能够恰当反映员工个人在技能方面的差异,即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公平性的成立,强调的重点是工作本身对薪酬起决定性的作用,即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在人才市场化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充分体现薪酬中的公平性和差异性,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3、建立合理薪酬制度的措施
3.1 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夯实支撑薪酬制度改革基础。
3.1.1 正确把握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基本内容与流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是指与薪酬制度及分配运行紧密相关的人力资源某些管理工作领域的集合;其具体流程是:在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正确划分管理责权,根据执行业务管理流程的需要与组织机构职责功能确定岗位名称,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定岗定编,再对所确定的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同时构建职位体系和员工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等。
3.1.2抓住其中重点环节。从大多数企业搭建基础平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看,优化或新设组织机构,定岗定编定员,岗位价值评估以及构建员工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等四个方面是重点环节,应下功夫抓好,从而为薪酬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3.1.3推动各类企业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分别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
3.2科学设计薪酬制度。
在掌握设计流程前提下,认真选择并设计薪酬模式及其框架,了解基于岗位的薪酬制度、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基于能力的薪酬制度、基于市场的薪酬制度等四种类型;重点抓好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掌握以岗位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步骤:
3.2.1安排工资结构;
3.2.2 绘制岗位价值排序表;
3.2.3确定薪酬标准;
3.2.4实施薪酬测算;
3.2.5薪酬方案的实施与修正;
同时要设计辅助薪酬制度,主要是年薪制和股权激励以及企业年金等辅助薪酬制度,使之与基本薪酬制度成龙配套;还要设计好绩效管理配套机制,将其与薪酬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以便通过对企业整体运行效益的考察,正确核定企业工资总额;通过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成果的考察,正确核定企业经营者年薪;通过对员工进行分层分类的考核,正确核发员工的绩效工资;为搞好薪酬分配提供科学手段。
3.3 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
理顺企业内部薪酬关系的一般流程是:针对现状、确诊企业内部薪酬关系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选择调整理顺薪酬关系的方式,主要是增量调整方式;框算调整理顺薪酬关系所需的资金总量;制定调整理顺薪酬关系方案;模拟运行,测算并细化调整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合理确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操作人员薪酬水平,合理安排各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
4、结束语
总之,企业薪酬制度的科学建立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好的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调整,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样也将对企业工资制度的公开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薪酬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秘书;保密;责任;意义;管理
引 言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保密工作难度加大,遭遇到的挑战更多。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了每个员工的个人利益。世界上有很多公司因为自己的机密被泄露,最后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说明了企业中秘书保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秘书就是企业中保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保密工作的质量。在领导身边的文秘人员,在撰写和处理各种文件时,必然会涉及到企业里的秘密事项,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的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秘书的保密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秘书工作关系到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
企业的商业机密往往关乎到了企业的发展与未来。一些企业和个人会不择手段的从单位收集关于人事、薪酬及营销等情报。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看到、听到甚至是直接参与处理此类机密,因此,秘书往往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重点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现如今的秘书大多是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所以秘书一定要把握好信息价值的微妙之处,时刻的保持秘书该有的警惕意识,因为,泄密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间。
(二)秘书保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商业最大的秘密就是科技发明创造,生产信息重大发明创造及重要信息,这是全球企业争夺的焦点。在企业与企业,一方面要严守自己经济和科技情报;另一方面又要窃取对方的经济和科技情报。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措施,落实制度,保证商业秘密的安全。当一个企业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项优势。所以说秘书的保密工作做的好与坏,就关乎到企业的发展。
(三)秘书在领导工作中的辅
保密工作与领导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秘书人员在领导者的身边和中枢机关工作,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秘密。有时更是会接触到党和国家的机密。例如文件保密,会议保密,通讯保密和计算机保密。秘书和秘书工作的这种机密性质,要求秘书人员必须严守秘密,并认真做好秘书工作的保密工作。如果秘书机构发生失密,泄密事故或者窃密事件。就会直接的影响到领导的工作,甚至是领导的工作失误。
二企业秘书的保密
(一)文件保密
文件的保密就是为了保守公司的秘密,维护公司的权益。文件是公务文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国家秘密存在的主要形式。做好秘密文件的保密工作,是秘书机构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必须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在秘密文件的撰写、发放、保管过程中,需对所在的场地,所使用的电脑,手稿等加以防护。二是文件内部传递时要做好登记;对外传递时提前做好封印工作,签收时要确认文件是否密封完好,有无拆封的痕迹。三是要严格秘密文件的收发,发送,传阅和借阅过程,并对文件的存放,清理,销毁和归档,要遵守严格的保密制度。
(二)会议保密
会前保密需落实保密措施,制订保密纪律,进行保密教育和限定与会人员;会议中的保密要严格的执行签到形式,禁止无关人员入会和严格管理会议文件;会后保密应及时清理会议文件,明确传达范围和统一宣传口径等。有利用价值的会议文件就要好好的保存起来,而没有利用价值的文件就要将其及时的进行销毁。
(三)通讯保密
秘书人员因工作原因需大量的使用电话,电报和电传等各种通信设备,如果不及时的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就容易造成失密,泄密,对公司造成不良的影响。秘书在传输秘密信息,必须使用有保密措施的通信设备,禁止使用无保密措施的有线或是无线的通信设备召开涉及企业秘密的电话会议。核实与会人员的真实有效的身份,确保会议的安全,不会泄露机密。
(四)涉外保密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为了做好涉外方面的保密工作,秘书必须熟悉和遵守相应的保密规则。在涉外活动中,既要友好热情以礼相待。又要提高警惕,防范有可能发生的情报搜集活动。凡有涉外接待活动的单位,均应从实际出发,划清密与非密,核心秘密与非核心秘密的界限,做好保密工作。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参加外事活动的人员和出国的人员,不得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和笔记本等。
(五)计算机保密
随着办公室自动化的推进,计算机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到了秘书的日常工作当中。因此,秘书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就应当加以注意。秘书的计算机应该独自使用,别人不得使用凡是涉及到重要机密的计算机,一律不得上网。邮箱密码的设置要绝对的保密。携带便携式计算机的外出时,一定要做到人机不分离,计算机房应当设置未来人员登记制度。秘密数据载全要加强管理。
三、企业秘书保密工作的管理
(一)加强保密教育和机构,队伍的建设
保密教育主要是使之制度化,经常化。重点是抓“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督查,落实。使本单位职工,特别是秘书人员和部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地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对保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的细化健全保密机构,加强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保密制度
由于我国没有对非国有企业的商业秘密方面制定较为详尽的法律条款。因此,保护非国有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只能够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体系,方可保护自己。保密制度是国家,部门和单位根据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的保守秘密的各项基本规定和具体办法,措施。
(三)要害部门重点任务和最易泄密的工作领域的保密
核心秘密是单位中密级最高的机密,一旦泄露会使企业的秘密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企业的核心技术就是本单位要保守的秘密,这就是要把最需要保护的作为重点。而平常接触到这些要害部门,重点任务就是保密工作的核心。如何确保重点人物不泄密,是重要一环。
结语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天津 300452)
摘 要:文章论述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多项管控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商业秘密;核心员工;保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55-01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掌握商业秘密意味着掌握很大的经济利益。商业秘密的泄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很多国企员工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影响,自上而下都非常缺乏“保密意识”。多年以来,许多大型国企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人员跳槽或退休而破产或被‘私有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需提高自己员工的保密意识和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才行。
“商业秘密”,是指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一般公众不大熟悉,具有实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所有的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发展规划、竞争方案、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财务状况、投融资计划、合同谈判方案、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商业秘密泄露或被侵犯的情形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泄密、企业自身疏忽而泄密、企业以外的合作方或客户泄露及不法企业通过不当方法获取等途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内部员工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比率高达58%,尤其是核心岗位人员,掌握了企业大部分的商业秘密。一旦企业核心人员带着商业秘密跳槽到另一个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当前,我国已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国企与私企同台竞争。有时私企采用行贿送礼、回扣提成等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往往使得有资质、资金、人力、技术、设备、质量都处于优势的国企在竞标中失败。所以国企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及完善保密制度,加强对核心员工的管理,尤其是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管理。具体保护措施如:
一、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机构和制度
首先从组织上确立保障,成立专门机构,或在法律部等相关部室下设专门小组,专人负责商业秘密的认定、保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保密制度至少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商业秘密的范围;管理者及责任;商业秘密档案管理;商业秘密的申报与审查;涉密人员的保密职责;处罚规定等等。
二、加强涉密文件的管理,包括公文、书刊、函件、图纸、报表、视频、优盘、光盘、幻灯片、照片、录音等。
对这些商业秘密的载体,必须严格管理,限制传阅和复制。按重要程度设定相应的保管期限,借阅、复制必须有登记记录确保发散的范围可控并能追溯到责任人。
三、对涉密人员的管理
1.优化核心商业秘密的管理,对商业秘密进行“肢解”,使其变成一个链条,安排不同的人员各司其职,多岗配合才能掌握全套的机密,未经有权机构批准,任何人不得打听或阅览商业秘密的其他部分。电子、科技行业一定要避免核心商业秘密掌握在一个人手上,一旦泄露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加强员工保密教育,使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保密范围、工作规则及违约的后果,使其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防止在客户参观、咨询或洽谈业务中泄密。比如,掌管合同章或公章的人员缺乏警惕性,被人钻空子在盖了公章的空白纸上添加内容引发的纠纷或诉讼。
3.健全员工人事档案,如员工的学历、专长及有无发明和研发成果等资料,一方面企业可用作委派其担当重要职位的参考,另一方面,在以后和员工发生商业秘密相关的争议时,供执法机关判定员工有无创作能力及是否泄漏企业机密等问题的依据。
4.与核心岗位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在岗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协议规定的保密制度、明确在岗服务年限,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离开企业并接受企业对其工作岗位的调整。必要时可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程度,给予跳槽员工适当的保密费,让其按约定履行保密义务。保密协议还应限定员工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进入竞争对手企业任职,或不得自主经营与本单位形成竞争关系的产业。
5.加强核心员工的离职管理。要求核心员工在离职前办理交接手续,把其负责的企业商业秘密资料全部交予接手人。这一点比较难做到,自古“师傅教徒弟留一手”,如何激发员工主动的全盘交接工作内容和管理技巧除了要建立交接考核制度外,还需平时注重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企业应运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避免由于商业秘密泄漏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或法律责任,作为企业也有义务提高每个员工辨识和防范发生此类风险的法律意识,同时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创新出新的管理措施共同构筑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防火墙”。此外,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员工的责任感和价值感被激发出来,才能真心主动的为公司的大局利益着想和出发。
参考文献:
[1] 《民事诉讼法》2012.8.31第二次修正.
[2] 《谈谈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培训之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焦保宏 2009.10.31,《法律图书馆》.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课程:《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实务》
授课老师:魏浩征
心得:
魏教授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实战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要处理好人事事务,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涉猎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及财税学。对从业者来说,这极具挑战性, 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一)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1、预防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1)法律更新频繁,且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在广州不能终止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约束更多;3)辞退前提:得有原因、有程序、有违约金、有成文文件规定违约行为、有充足的证据链;4)劳动者维权手段变得多元化:起诉、上访、投诉、群体事件如罢工等、曝光。
2、确保人员稳定。
3、确保和谐解决劳动纠纷(合规、合法、人性化)。
(二)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特点:
1、政策非常繁杂,制定部门多,查询出处难,时间跨度长。
2、变动性大。
3、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适应条例地区差异太大。
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与财务部、其他用人部门强大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力成本涉及薪酬成本、政策成本、风险成本与服务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应该集合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优化:
1、需用人时,先确定雇佣模式。雇佣模式有八种,每一种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各不相同,且最后考虑的模式才是“全日制”。在确定用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以本公司为例:保洁员与保安员,可以采用“非全日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便利处在于用工灵活,可以无理由解约而无需赔偿;法务人员可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样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随时更换人员,随时结束委托。
2、守法成本与违法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是意愿可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这项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
3、岗位、聘期分离,解决"无固定期限"弊端。合同可以是无固定期限,聘书可以是有期限的。用法得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员工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而无需考虑公司是否会与自己续约的问题。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完善相关制定,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1、关于商业秘密与保密制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情况。保密制度适用于全员,保密协议适用于关键岗位,竞业限制协议适用于核心员工。要善用保密制度,慎用竞业限制制度。另外,还要整理并保存好相关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合同…这些都是必要保留的证据。
2011年,本公司当时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让全员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听老师的解读后,才知道条款是不合法的),现在还在生效。魏教授说,应该立即解除与在职、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协议。这是一项马上要进行的工作。
2、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可操作性及送达方式选择。
关键词:测绘资料;防护与保密;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测绘资料档案是测绘人员从事地理测绘业务后所保留下来的测绘信息归结的档案,这些档案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的辅助资源。一些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和保密工作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对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是测绘档案工作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测绘资料档案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且测绘资料提供的数量逐年增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存在许多漏洞和隐患。一些单位或个人擅自复制、转让和转借是防护和保密工作困难实施的现象之一,相关工作人员保密意识较弱,成为了泄密的主要根源。而一些用户将测绘成果交给一些不具有测绘资质的企业进行数据加工,从而造成的操作环节上的漏洞使得泄密成为了常态,更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相关部门未建立健全的防护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使得管理上存在疏漏,泄密发生时无法追查责任。当前网络建设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关键之一,技术设备设置的保密性也是研究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工作的重点。
二、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工作的策略思考
(一)提高重视程度,形成保密意识
对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泄密行为,应该自上而下形成一种保密意识,作为领导应对其高度重视,将保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中,明确保密工作的正确观念,构建保密制度的防线不动摇,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要不断充实完善其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做好防护和保密工作,明确处理好测绘档案和服务利用的关系,对档案清楚其保密的目的,对其利用严格控制在保密的时间、地点、范围以内,使档案的使用价值发挥最大又不会有泄密的危险。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的培训,提升保密知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宣传和查处力度,做到预防为主,管理创新,以点带面。各地区应针对性的定期深入、彻底的检查几个常用用户,核实其领用测绘资料档案成果的数量,跟踪其使用情况,各种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出现擅自复制、转让和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检查后将检查结果通报给被检查用户,并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若发生典型案例可采取通报方式,起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二)完善保密制度,建立防护机制
从保密角度看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发现只有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才能有效的约束工作流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起到加强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的作用。可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较为完善且适用于当地的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需对档案归档与整理、保密级别、保管期限等进行明确界定,从而制定出档案管理制度、服务利用管理制度、销毁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测绘档案进行科学、安全的管理。在测绘档案的服务与利用的过程中,针对档案实行行政审批手续,严格控制对档案的使用用户,并实行跟踪检查和管理工作,明确用户的需求和对档案的使用情况,在档案使用时进行严格的监督,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准确率。在测绘档案管理中对内部的保密管理也极为重要,通过各种法规制度为依据,从生产开始,涉及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做到管理上的内外统一,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落实,并不断对其调整和完成,做到尽量消除隐患。
(三)加强技术防范,设置双层密保
测绘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为测绘资料档案的泄密带来了又一大风险,测绘部门面向社会所提供的测绘资料档案的成果越来越多,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的重心也逐渐转变为对测绘档案成果的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计算机安全保护方面的技术也逐渐成熟,针对网络的管理,可以从互联网相关物理隔离方面进行着手,加强内外网络的分离,坚决不允许串线现象发生,在相关互联网、网站等链路或节点上进行的加密设置,登录密码采取双人匹配等方式,对相关违法访问实行防火墙拦截,安装杀毒软件,对测绘档案机房进行重点技术防护,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与维护。同时还应增强互联网监督机制,实行举报奖励策略,对已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个人或组织进行查处,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共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不断出现新的技术漏洞进行研究与补救,推出新的解决方案,使保密工作起到双层的防护效果。
三、结语
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工作就是需要掌握好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度”,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保密制度和加强保密技术的方面,科学的对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管理,责任落实到组织和个人,使工作顺利、扎实的有效开展。对测绘资料档案的防护与保密工作的实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于不遭受损害,保护的测绘资料档案的安全,更好的推动国家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技术秘密,即know-how也称为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原指“祖传秘方”之类的手艺。作为一个法律概念,know-how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法院的判例采用,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流行于美国和英国,后也为其他国家所采用。迄今为止,国际上对know-how一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狭义的know-how通常指工业性秘密技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拟定的《发展中国家保护发展模范法》中规定know-how“是指凭经验或技能产生的、在实际中尤其是工业上适用的技术情报、数据或技术知识”。广义的know-how包括工业、商业、管理乃至一切领域内具有经济保密价值的秘密信息。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一直有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受那里高薪酬、高待遇及优越工作环境的吸引,西部地区的优秀人才纷纷东流。近几年仅西北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的科技人员就超过3.5万人,这些科技人员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往往在原企业、原单位居于关键技术岗位,掌握着核心技术秘密或拥有重要技术成果。这种人才的外流导致了技术秘密的大量流失,给原企业、原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对于技术秘密保护的立法尚不完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联系,规定过于原则,难于操作。尤其是对防止人才流动过程中侵犯技术秘密的现象的法律保护薄弱,如竞业禁止制度等还没有国家的正式立法。所以,为了切实有效地遏制侵权行为和充分保护企业技术秘密,一些地区在国家立法尚未出台前,已经有了一些地方立法。深圳、珠海等地的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就做了很好的示范。因此,西部地区也应对技术秘密保护进行地方立法,完善人才流动中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提高企业保护技术秘密的法律意识。
借鉴其它地方已有的条例以及一些国家部门规章,西部地方立法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技术秘密的概念,保护措施、保护范围以及主管部门等;二是对企业技术秘密管理的标准进行规范,建立保护技术秘密的规章制度,订立技术秘密的密级等;三是规范人才流动中的技术秘密的保护措施,包括签订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及其主要条款;四是界定侵犯技术秘密的侵权行为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五是确认技术秘密保护中的责任倒置以及诉前禁令制度;六是完善善意第三人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七是明确公职人员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明令禁止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权力通过评审、申请奖励等了解相关人员的技术秘密。
同时,西部地区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建设方面,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企业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及保密设施,增强员工的保密观念。西部的很多企业在员工跳槽的时候轻易地将自己的技术秘密带走就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保密制度及保密设施的不完备。尚未建立技术秘密保护制度的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内部保密制度。尤其对于西部地区的单位来说,一定要补缺长期以来技术秘密保护的薄弱环节。首先,单位需要根据自身保管秘密的场所和技术研发场所划定保密区域。其次,控制单位内部信息流动。对于信息的流通要严格管理,接触信息的人员应有一定的资格限定。信息技术时代,大多数企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强,因此,单位也要加强内部网络信息的管理和保密,比如软件加密,设置防火墙等。已经建立技术秘密保护制度的单位,应该根据相关法律不断健全和完善对技术秘密的保护。另外,应该开展宣传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保密观念及责任感,普遍提高保护企业秘密的自觉性。
第二,企业应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企业对掌握、接触、使用企业技术秘密的员工,还可以通过利益的分配,在合同中设定长期的收益,或者给予一定的期权或股权的方法,使之成为与企业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崛起之初,产权安排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同时,企业还应该在创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减小员工流动的意愿。
一、2014年档案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按照上级行和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的指示要求,分行将档案管理工作当作内部管理和加强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以及上级行关于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了全行员工,特别是档案文秘人员的执法守法意识和岗位职责意识。明确了分管领导和配合协作部门,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分管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档案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中,落实到具体部门,实行部门领导责任制,从而加强了对各支行档案工作的领导、督促和帮助,为促进全行系统档案工作的不断规范起到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抓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分行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对全辖业务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档案,个人客户信贷档案,文书、财务会计、科技、特殊载体档案等都基本上实现了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操作流程,在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都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充分、档案交接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管理期限划分准确,做到交接有手续、借阅有审批、归还有记录、鉴定销毁有依据。同时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完整。
(三)抓制度完善,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我行制定了一整套的保密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能够严格按照文件保密制度办理手续传递文件。行领导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保密制度,严格执行保密纪律,自觉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在办公室阅文制度;坚持外出开会带回的文件先登记保管,再按规定传阅;坚持文件传阅制度,做到文件不横传、不抽走,确保文件万无一失。对信息、数据、人事管理等秘密实行“三专”制度,即专卷入档、专卷保存和专人管理。加强密码的通讯管理,依法进行保密监督,加强了印章、印鉴、有价证券、密押管理等。特别是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术防范和管理,制定、完善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的措施,对上网的资料、数据、信息和技防手段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了内部信息网络的绝对安全。
(四)抓防治结合,加强档案安全工作。我们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实体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保证了档案实体的安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库房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所配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检查库房环境,定期测记温湿度变化,定期投放防虫药物,确保了库房温湿度适宜,库房清洁卫生,档案无虫霉滋生现象。
(五)抓系统运用,努力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行的工作安排部署,我们按时完成了对文书档案的录入工作,积极做好各种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除了档案工作人员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档案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充分利用系统完成监测分析、督促归档、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外,还按规定及时向全行开放了各系统的客户端,准确、合规地建立用户,设置权限,以满足远程网上调阅的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行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档案工作管理方面,支行的部分永久文书档案以及科技、特殊载体档案尚未集中到分行档案部门管理,没有出台档案工作机构设置情况的文件。二是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照片档案不够齐全,已收公文档案中处理单不齐全,没有及时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三是在档案保密方面,个别单位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在保密制度的严格执行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四是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面,我行在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创新上有些薄弱。这些问题都有待下步认真解决。
三、2015年档案工作计划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2015年档案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行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当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分行特点,从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到档案的保管、查询、移交、保密、安全、统计、鉴定、销毁、接收、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从收藏、借阅、利用,到保管接交,都统一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字制度,有效杜绝丢失、泄密、损毁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二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在不断建立完善档案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基础建设,通过强调、检查和督导落实,使全行每个单位的档案用房、安全设施、档案装具等管理设备不断完善。注重抓好文件的归档收集,特别是对积存文件中一些应归档而未归档的重要文件,进行了再收集,使档案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并将按照正规库房标准配备相应设施,以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几近透明的世界,信息公开化浪潮随着科技的进步席卷而来。美国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当今世界信息公开制度领域的领头羊。但是,政府的信息公开却使得行政机关冠以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之名头而拒绝公开,积压大量申请报告。那么,回顾卸任不久的奥巴马政府,在他执政期间,美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的实际实施究竟如何。
关键词:奥巴马;信息公开;评析
奥巴马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奥巴马总统本人的信息公开备忘录,二是时任总检察长的信息公开备忘录,三是奥巴马本人及有关官员的与信息公开有关的制度,如保密制度、加强特定领域信息披露的工作要求等。
一、奥巴马总统的信息公开备忘录
美国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历程中,从约翰逊总统开始,有多位总统都过关于《信息自由法》的专题备忘录。奥巴马总统任内,国会没有对《信息自由法》进行修改。但是,奥巴马总统在上任之初的2009年,便立即了一份信息自由法专题备忘录。
第一,该备忘录重申了克林顿总统所首先倡导的一个理念,即以公开为前提假设,或者说以公开为原则。克林顿总统在1997年的专题备忘录中,首次出现了“最大限度公开”、“自由裁量公开”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克林顿时代以前的行政机关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克林顿政府不仅大胆地提出了这一理念,而且通过多种有力举措推行这一理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阶梯克林顿政府的布什政府,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信息公开政策,公开要求各行政机关采取最小限度的公开政策取向,“限制自由裁量公开”,“细致权衡信息公开可能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带来的影响”,并要求司法部在诉讼中坚定支持各机关的不公开决定。从这一背景看,奥巴马总统对克林顿总统积极公开理念的重申,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发展了克林顿总统的一个理念,即政府是公众的服务员。克林顿总统在信息公开工作中,提倡各行政机关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信息公开申请人。奥巴马总统则进一步提出,在信息公开领域,要秉持“政府是公众的服务员”的理念。这一表述,比克林顿总统的表述更进了一步。
二、总检察长的专题备忘录
按照惯例,总统了关于《信息自由法》的专题备忘录之后,总检察长也要一份专题备忘录加以回应,就总统备忘录中的一些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2009年1月21日奥巴马总统专题备忘录之后,3月19日,总检察长就了配套的专题备忘录。相比较于总统的专题备忘录,总检察长的专题备忘录内容更为具体,要求也更为明确。
从内容上看,总检察长专题备忘录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克林顿时期司法部应诉标准,即行政机关不能仅以不违法为由拒绝公开信息,而要在能够合理预见到公开将对法律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才能拒绝公开,即将司法部协助应诉的标准从“违法标准”提高到“损害标准”。
总检察长专题备忘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首席信息公开官所提出的额外要求。首席信息公开官这一职位在2007年修订《信息自由法》时北被设立,对首席信息公开官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如保证其所在机关信息公开工作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支持等。与此同时,总检察长专题备忘录也为首席信息公开官及具体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声援,要求各行政机关有关人员支持配合首席信息公开官的工作。
除以上煞矫娴哪谌葜外,总检查长专题备忘录其他内容都属于一般化的阐述。即使是对公开前提假设的解释,也仅仅是重申了《信息自由法》已有的规定,如部分公开的规定,并无新的内容。从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进步。但是,从更长的历史跨度来看,无论是奥巴马的专题备忘录,还是总检察长的专题备忘录,都未能在克林顿政府所达到高度的基础上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
三、其他有关信息公开的重要政策
奥巴马时期,有关信息公开的各项政策中,相对重要且对于美国联邦信息公开整体状况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两项:一是对保密制度的修改;二是出台了有关便利社会使用政府数据信息的行政命令。
(一)对保密制度的修改
从定密标准来看,新的保密制度基本延续了原有的内容,定密的四项标准与原有的规定完全一致。这四项定密标准分别是:(1)符合定密权限;(2)信息属于美国政府;(3)符合规定的保密事项范围;(4)如果泄露对国家安全造成明确的损害。在保持这四项定密标准不变的同时,它增加了一个宣示性条款,即“如果对是否应当定密有疑问的,则做不定密处理。”
从定密权的分配来看,新的保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宽。奥巴马政府基本延续了布什政府的定密分配格局,但是做了两处微调。一是对于第一类主体,删除了“履行行政职责时的”字样,改为“总统和副总统”,这对于副总统的定密权显然是一种拓宽。二是对于第二类主体,取消了在联邦登记簿上公告这一程序要件,即总统和副总统不需要在登记簿上公告就可以对各机关首长和其他官员授予定密权。取消这一程序限制,意味着定密权的授予更灵活,权力边界可能更宽泛。
(二)关于加强政府数据开放以促进商用化的行政命令
2013年5月9日,奥巴马总统签发了标题为《将公开和机器可读作为政府信息的默认状态》的行政命令。这是奥巴马政府在推进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政策措施。
行政命令指出,政府的公开透明促进了民主,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让政府信息资源更加容易地获取和使用,能够帮助企业家、创新人士和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美国人的生活,并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美国曾经在天气和地球定位系统信息的开放性利用取得过杰出成绩,基于政府免费提供的这类基础数据,企业开发出了无数的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报服务、全球定位服务、导航服务等。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创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的开放。
奥巴马政府期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对于整个美国政府体制的构建都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密工作 新形势 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D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48-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地逐步发育完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保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我们企业内部情况看,还存在着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到位、保密制度不能认真执行等现象,警惕性不高,法律意识谈薄,不知法,不懂法,各种自觉不自觉、故意非故意地谈论、泄露企业秘密甚至国家秘密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个人身上时有发生。
要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因失泄密而蒙受损失,就必须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扎扎实实地做好保密工作。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周吉平总经理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有力的手段”做好保密工作,体现了集团公司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油田公司正处在冲刺5000万吨的关键时期,我厂为了实现稳产400万吨、瞄准500万吨、支撑5000万吨的目标,必须紧跟公司大发展的步伐,适应公司大发展的新形势。油田公司面临的保密形势是: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受制于人,加之秘密载体日益数字化、网络化,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网络泄密风险空前加大。二是保密重点单位业务多,油气勘探开发战略规划、重点油气长输管网均属高内容,一旦泄漏将对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三是长庆油田担负着中国石油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天然气枢纽中心建设的重任,业务规模大,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四是员工来源渠道广、用工形式多样、身份复杂、流动性大,各类文件资料扩散范围广,泄密渠道防不胜防。五是油田分布地域广,工作战线长,基础设施薄弱,许多重要信息没有通过加密渠道传输,重要生产信息泄密风险大,系统安全保密基础比较脆弱。六是近些年招收的员工文化程度高,网络知识面广,思想又十分活跃,人人都是计算机高手,这些“80后”、“90后”,个性张扬,表现欲强,喜欢网上跟帖,发表言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保密工作要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保密意识,确定“科技领先”的思想观念,尽快在保密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要由传统型保密方式向现代技术型保密方式转变,由以纸质介质管理为重点向以移动介质管理为重点转变,由加强一般单位管理向加强要害部门管理转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国家和企业秘密的绝对安全,使保密工作在促进和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持续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员保密意识
随着“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保密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逐年增大,无意识泄密的隐患增多,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为主线,以增强领导干部、人员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突出《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党政机关和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及《密级信息分级保护目录》、《长庆油田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管理规定(暂行)》的宣传教育,把保密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加强保密要害部门、岗位人员、新入厂员工的教育,把宣传教育的内容侧重为“怎样去保密”,把宣传教育的载体侧重为活动教育和网络教育,采取专业培训、播放教育片、开展竞赛演讲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人员保密形势、法纪和知识技能教育,继续抓好“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要围绕因心存侥幸心理、不懂保密要求过失行为出现的一些案例开展大讨论活动,举一反三,查思想、查管理、查行为,通过警示教育和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全员保密意识。
三、加强对资料和载体的过程监控,突出关键环节的管理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岗位是保密管理的重点,资料和载体是保密管理的主要对象,要强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抓细节,堵漏洞,重防范。资料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确定资料的密级和负责人,建立严格审批程序;技术管理书籍、图表、会议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厂内现有设备进行编印,原则上不准外印;必须送外编印的,由“单位主管领导—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厂主管领导”三级审批程序,并签订技术服务保密协议,加强监控和痕迹化管理。要加强载体管理,重点抓好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要继续加强对载体和资料的销毁管理。销毁要建立台账,完善制度,确保载体和资料在销毁环节中不出问题。强化外来人员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过程中的保密管理,合理安排行程路线,严禁外来人员到要害单位、要害部位参观、拍照;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好对外宣传情况介绍、汇报材料、经验交流中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审查关口。重要部位的员工上岗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可靠、可信、可用。并对上岗、在岗、离岗各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发现不适合继续在岗位工作的,要坚决调离。离岗时要移交所有载体,凡违规侵害企业利益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48页)作。凡对外公开信息、提供资料、工作交流、学术论文等要加强保密审查。
四、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注重源头预防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司保密要求,健全保密相关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源头预防。一是结合公司新形势下的保密新要求,针对宣传工作可能造成的泄密风险,严格执行《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宣传报道信息披露保密暂行规定》、《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加强新闻和媒体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长庆油田新闻工作制度》等文件,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形势的变化带来的载体使用范围逐年扩大的问题,继续完善《载体使用与管理细则》、《重点岗位人员管理细则》等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保密资料送外编印和销毁管理细则》、《机关秘密载体销毁管理细则》、《对外签订保密协议管理细则》等已有制度的监督落实,使保密工作制度化运行体系逐渐完善。二是根据商业秘密清理工作的要求,确定我厂商业秘密的内容和密级,明确“保什么密”;建立厂—基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动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分析问题,落实措施。三是在“三同时”上下功夫,把保密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部署,把保密检查同企业管理检查同时开展,把保密考核同企业生产经营考核同时奖惩。四是在“三结合”上做文章,坚持做到重大节日检查和日常性检查相结合,保密要害部位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保密队伍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依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和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保密委员会的有关要求精神,加大保密工作领导责任问责力度。厂保密委将与人事、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把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检查。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密机构和专兼职保密队伍建设,在建立健全保密机构的基础上,完善保密工作网络,把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熟悉业务、懂技术的人员充实到保密队伍。广大保密工作着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履行职责。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逐级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加大保密的监督检查力度,正真发挥“保安全、促发展”作用。
做好新时期的保密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加快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为我厂又好又快发展和实现公司5000万吨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