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高校纪律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纪律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纪律教育

第1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小学英语

利用电教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很突出明显的,不仅可以更加生动形直观地表达出一些比较繁杂的知识体系,更可以让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色彩缤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思维锻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的课堂当中引入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情景,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所在,然后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加自主自觉地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活动。本文将针对小学英语教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阐述,详细讲解如何贯彻这种教学理念。

一、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好奇为主动引导而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发现学生的爱好所在,然后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引导活动来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锻造。而如何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就需要教师贯彻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了,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和研究。例如,在小学英语的课堂内容中可以引入英语儿歌的学习活动,让教材更加形声化,利用多媒体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环境下的学习方法,然后将每节课的基础应有知识讲解清楚之后,进行英语儿歌的教授工作。例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生动,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学习内容的特性,然后将学习氛围营造得十分形象生动活泼。当然,对于英语儿歌的挑选也是有门道的,要尽可能的和班级同学大多数兴趣所贴切,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很多小学同学很喜欢看动画片,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动画片歌曲曲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己的喜好引导下不断提升。

二、用电教媒体营造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播放原创英文儿歌,既可以让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但单纯播放歌曲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旋律简单的歌曲确实可以为孩子营造出语言学习环境的氛围,但声音所能带给学生的感受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要给孩子观看一些英文的动画影片,让孩子可以切身融入到当时的人物环境当中去。例如《i师子三E》《冰雪奇缘》等,这些动画片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通俗,可以让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哲理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可以培养对于英语语感的感觉,然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打个比方,可以在进行字母教学的时候,用麦当劳,肯德基来做对比教育,让学生的学习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三、利用电教媒体,情景设计教学

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语言教学,让学生能够模拟情景式更加容易加深学生对于基础英语知识的理解的。因此,要想更加直观,形象地将课堂内容进行呈现,就需要教师通过让每个学生自己分组来进行情景的模拟演习来把一些比较晦涩,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的基础英语知识进行更加集中的处理。例如,在小学英语课文中学习《Merry Christmas》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对于人物特点和课本内容的理解挑选自己想要或者喜欢的角色进行提前的准备。在实践课题过程中进行分组演绎,把语言学习中最关键的内容来进行加强,这样能够让自己在亲身体验中集中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充满新奇感的引导下,对于所学习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让一些不必要的基础练习取消在教学任务安排当中,而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具体情境下的个体感受,然后将一些游戏和课文,朗诵文字编辑在课件当中,为课堂训练密度进行一定的分散,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四、化难为易,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虽然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对于一些对话文字很厌烦,但是每个学习任务的安排都是有一定根据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新的知识和内容的设计活动。将每个比较生硬难懂的句子和单词转化到具体的情景当中,加强学生对于课堂基础英语知识的理解,然后提高他们的熟练度,在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当中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一些课件设计内容当中可以利用句型替换的方法来评测学生是否对于所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阐述。譬如,在学习动物的课程当中,很多学生对于一些英语单词没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分解字母法来对英语单词进行分解教学。例如在学习panda这个单词的时候,在课件中展示熊猫的D片,然后说由于熊猫都胖嘟嘟的,所以panda的单词前面就有胖的字母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具体地将这种学习方法实践到以后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积极性自然就很高。这样的学习氛围就可以为以后的对话练习和实践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第2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英语 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本是枯燥的语言,但又是交流的语言,所以高中生需要的是一个和谐、轻松的交流平台。信息化的出现可以为学生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因此当下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将信息化与英语素材相结合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欲望。

1.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前,教师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宽,自然疑问也多,对教师的话他们开始思考、辨别、考证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教学。因此,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多媒体技术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是比较先进而已。因此,它的应用也必须结合教学实际,不能忽视教师的个性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而滥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认为只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堂容量,就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就会使课堂教学变成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达不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3.教师要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只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英语歌曲、电影等构建校园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免费下载、感受正宗的英语发音,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子读物,广泛阅读篇幅长短与难度适宜、贴近生活与实际的英语文章,帮助其理解英语课文。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班级英语学习QQ群,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QQ群上分享英语学习资源,表达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从英语中转译过来的资料(书籍、电影、网页、评论等),就像隔了一道门、一扇窗,让学生很难体会原汁原味的美。只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可以轻松地推开这道门,打开这扇窗,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利用多媒体资源,是英语学习的良好途径。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课时外都开设了第二课堂或研究性学习课,组织学生进行看电影学单词、听歌记歌词(单词)比赛,或开办演讲会和论坛,学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制作短片表达思想,词汇量增加了,语言表达流畅了,思想和情感升华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词汇学习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下载安装词汇学习的软件或平台,改变看书背单词、听磁带读单词的单一学习模式,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增强。如:清华大学研制的思昂智能英语vHomework.Im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口语训练,比原来的磁带跟读更人性化、智能化。教师定期使用平台作业,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监管。

第3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英语作业;基本方法;分层;写作练习

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对课堂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更是学生通往考试的“路径”,是教师传授考试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武器”。在新课标要求下,精简学生课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在减少了作业之后,教师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精心设计出含金量高的课堂作业,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少做多得。我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以下改进研究。

一、作业设计时渗透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

英语学习基本方法应该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平衡发展,语法知识适当了解,强调积累高频率词组与有效模仿”。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能力。作业布置,既关注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同时要求作业难度和量适中,减少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如词汇课中的作业,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词汇,可以给所学的单词配上相应的图片;或者根据情境设计一小段话;或者开展“头脑风暴”,比如给出“summer”这个单词,要求学生用这个单词造出不同的句子;或者让学生想出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等等。总之,不管书面类课堂作业还是语言类课堂作业,都应该极力避免机械类的操练。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的重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题目,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

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学习能力的区分度,尽可能采用分层作业。

1.难度上分层作业:难度上分层作业最适合句子翻译。例如翻译此句:他设法把游客及时送到了机场(上海卷2009)。对于翻译能力较好的同学,只提示manage to do 或不提示。对于翻译能力较弱的同学,提示:manage to do,tourists, send...to,in time.

2.数量上分层作业:数量上作业分层较适合背诵短文。基础较好同学背诵全文,基础较薄弱同学背诵1~2段即可。

3.自助餐式作业:综合以上类型,提供“作业超市”,供学生选择,比较适合某一教学单元的周末作业。在教完模块3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笔者设计以下分层作业:A.录音作业,朗读课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B.编写对话“Qiqiao Festival”;C.写作“Spring Festival”.学生可以在三项作业中自由选择。这样的作业既考虑到共性,又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三、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小组合作

传统英语作业强调独立自主性,忽视学习的合作探究性。但在新课标体系下,学习应具备合作探究性,作业方面也是如此。

编写英语故事或编排英语节目是体现英语作业独立自主性与合作探究性二合为一的典型方式。对高中生而言,编写英语故事的具体方式应该重点是侧重于课文中故事的续写。比如模块3 Unit One 中 A Sad Love Story 的故事结局是一个有悬念的结局,编者是希望学生能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结局。我们可以让一个学习小组(四位一组)每人1~2句共同续写此故事。编写英语故事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的乐趣。

英语小制作可以成为合作式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圣诞节来临时,让一个学习小组(四位一组)共同绘制或剪贴圣诞卡,并写上英语祝福语。学生们思索讨论后,在自制的圣诞卡上写下“Beautiful dreams come true.” “Wish you special joy at the holiday.”……图文并茂型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作业设计时应突出单元写作练习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是最终目的。从各省份新题型情况来看,语言输出环节“写作”也是备受重视。我们教师应在教材每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同一话题,或某一相似情景,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或者采取另一种作业类型:欣赏英语佳句摘录仿写经典句子。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时,就要求学生用心品味欣赏并摘录英语佳句。在语料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其中的可模仿性佳句进行仿写,既可巩固该单元的词组,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4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 教学改革

作为教育育人的高职院校,培养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培养现代化人才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近年来一再攀升的青少年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警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也许我们得到了比犯罪事件本身更有意义的启示,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到了需要改革的地步。也正是基于诸如此类现实而又重大的问题的考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一、法制教育要与德育相分离

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实践的做法是将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而且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也是这样规定的,法制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不能混同为道德教育,按照道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还有可能葬送法制教育。正是受此影响,长期以来,在许多高职院校里,法制教育附属于思政教育,我们很难发现有专门的法律教研室,看到的往往是德育教研室,许多上课的法律老师,不少是从未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的从事思政教育的老师,其结果是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在此情况下学生会有多少法律素养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均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联系上讲,两者都是为了培养适宜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从区别上讲,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内心世界,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提升人的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益于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但不存在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属于法制教育的问题。所以,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发挥,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从注重学法转变为注重用法

目前,不同类别的高职院校整齐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系列知识罗列和堆积;学习者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三、法制教育的教学实施方式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实践性教学

对授课老师而言,老师说课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熟练、重点突出、口齿清晰。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教案,使讲课如同演剧,能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随着课程往前进展,不断有出现,令学生动情、喝彩或自发讨论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现、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

对学生而言,高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充实学生的生活为目的,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第5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也明显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一、集体备课初期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一人备课,多人使用。

2.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集体备课时,只有主备人发言,其他老师由于没有准备充分,集体研讨没有真正进行,只是统一一下进度,说说重、难点如何处理,作业如何布置等。

3.二次备课修改创新少。老师们仅仅是做导学案上的题。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讨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最终通过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首先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培训,然后通过暑期培训、周一教工例会对全体教工进行培训,并利用周三、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对各备课组进行集中培训,使老师们认识到三级备课的重要性。

二是加大检查评比力度。每周三或周四下午教科室人员都会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并且每周都要上交集体备课记录,每学期要进行两次导学案的检查评比,并将优秀导学案进行展示,还让学生对导学案使用情况及质量进行评价得分(每学期两次),所有检查结果都要计入学期考核,和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三是树立榜样,进行表彰。每学期都要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优化备课流程,实行三级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要从备课入手,优化备课流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我校对集体备课流程进行了以下优化,实行三级备课。三级备课的基本流程为: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

1.个人主备

每学期开学初备课组长就会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单元分工,确定单元主备人,并打印成表格下发给本组每位教师,提前两周召集备课组老师研讨单元教学内容。

主备人按照分工认真钻研课时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编制导学案初稿,并提前一周提交导学案初稿。导学案初稿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巩固设计等内容。

2.集体研讨

备课组利用周三(文科)或周四(理科)下午进行集体研讨,研究内容:(1)研究下一周的安排;(2)研究教学内容;(3)重点对下一周导学案初稿进行集体研讨。

下面我就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一课时)来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集体研讨的。

通过集体研讨,我们对导学案初稿作了如下修改:

修改一:将【旧知回顾】第3题“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替换为“什么叫正三角形”。

修改目的:因为本节课重点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应用,因此可以将第3题放到第二课时研究,替换为“什么叫正三角形”的原因是可以为新课探索正多边形的概念作铺垫。

修改二:将【探究一】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第1~3题放到【预习检测】中,并增加了第4、5两道小题。

(1)一般地,由n条_____的线段_____联结组成的平面图形,称为n边形,又称多边形。

(2)如果多边形的各边都_____,各内角也都_____,则称为正多边形。

(3)联结多边形_____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4)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以将n边形分割成_____个三角形。

(5)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目的:因为这些基本概念学生通过预习新课可以理解并掌握,因此放到【预习检测】中即可。增加第4题可以为学生探索n边形内角和公式作铺垫。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应用,增加第5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预习牢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修改三:在【探究一】(1)~(3)中增设矩形框中的问题。问:

修改目的:通过增设问题,起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修改四:在【探究二】中增加了图形和表格。

【探究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1)探索:请根据图9.2.4所示,完成下表。

由此我们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

(1)?摇试一试:如图9.2.5,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P,联结点P与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可得几个三角形?(图中取n=6的情形)这几个三角形的各内角与这个多边形的各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这种方法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2)问:还有其他方法吗?请自主探索。

记忆: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

修改目的:增加图表,使问题更加直观、明了,降低学生探索的难度。

修改五:将【当堂检测】(1)~(5)题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重新进行排列。

(1)()求九边形的内角和。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

(4)()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50°,你知道它是几边形吗?

【拓展提升】

(5)()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等于2500°,该内角是多少度?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修改目的:将题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重新排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修改六:将【课堂小结】原来两个方面的问题:

数学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思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修改目的: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修改七:课后巩固设计增加第6题。

如下图,分别以四边形的各个顶点为圆心画四个半径为R的圆,问这些圆与四边形的公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修改目的:此题形式新颖,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改八:课后巩固设计增加选做题。

选做题:小明在求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多加了一个内角求得结果为1350°,求该内角的度数以及多边形的边数。

修改目的: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研讨充分发挥老师们的集体智慧,然后修改形成导学案定稿,定稿经备课组长审核,再由年级主任签字后交油印室印刷。这样有效避免了一人备课,多人使用的简单化做法。

3.二次备课

备课组老师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和个人教情并根据批改导学案情况进行二次个性化备课。

(1)根据批改导学案情况我发现学生的易错点有:①n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②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用算术法求多边形边数时容易漏加2。③探究二中学生探索n边形内角和公式时,不画图形,过程不够完整规范。

(2)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展示点评作出如下分工:基础题由C层同学口头展示,B层同学点评;易错题由B层同学展示,A层同学点评;重、难点由A层2号同学展示,A层1号同学点评,教师最后进行点拨并总结解题规律和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3)当堂检测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

以上就是我校三级备课的基本流程,三级备课流程的优化为“三个设计”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第6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一、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班級授课制度的局限和不足。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分析,班級授课制的中心是教师,教师教的时间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堂时间,学生参与或合作学习占用的课堂时间很少。在信息传输与反馈方面,由于班級人数多,教的活动时间长,导致反馈信息量少且不全,形成了一条单向信息传递线路,客观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在班級与学生个体之间缺少一个中介环节,即全体学生沟通的有效学习集体。课堂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个体,而无真正的课堂学习集体,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合作学习。

2.传统英语教学观念的束缚。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课堂活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占据了课堂“统治”地位,学生几乎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少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课堂上被动的参与方式,表面上看很活跃,但实质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提高。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教师与学生也难以进入语言交际。

3.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仅仅是组织教学的手段。有些教师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学生则是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设计几个活动让他们参与一下作为点缀,学生仅是课堂表演中的配角。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

4.课堂教学环境质量的影响。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教室及其设施,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中的人际交往、信息沟通和课堂气氛。从目前的课堂环境构成要素来看,低劣的质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参与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秧田型”的课堂空间形态。在“秧田型”座位编排的教室里,学生参与活动的区域是从教室前面的第一排延展开去,到教室的2/3处,而坐在教室后排和两旁的学生较少参与课堂活动。这种空间形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有效途径

1.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只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才能克服为了参与而参与,盲目追求课堂活跃的现象,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和生生间共同参与、多重互动与合作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英语课堂活动中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努力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递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交际方式。

2.为学生参与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既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决定着学生的参与效果。有效参与应当有“度”。这个“度”,不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参与,为他们的参与服务。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尽可能使所有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调动学生情感及智力参与,重视学生体验参与。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英语教学切忌用机械参与占据课堂。有些英语课,学生最热烈的参与仅停留在高声朗读上。朗读是英语学习所必要的,但是机械的读和背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也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及智力参与。在英语教学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训练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参与。

4.优化英语课堂环境要素。教师要开展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有效参与和沟通的课堂空间形态。如近年来人们在开展班集体与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尝试“马蹄组合型”的课堂形态,即全班学生上英语课时按学习小组集中就坐,每个小组的座位排成马蹄形,这种空间形态使小组成员面对面就坐,视见度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不断变换位置,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

5.尝试创新班級授课制。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英语课堂中对班級授课制进行尝试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班級人数,保证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目前在一些城市中小学开展的“小班化”教育试验,值得重视和推广。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中小学,可采用大班精讲、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第7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高校;科研效率;随机前沿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0-0010-05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xchang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Provincial-level University Research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that Beyond the Logarithmic

CHEN Li-tai, LIANG Chao, RAO W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empirically study/test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xchan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efficiency of inter-provincial university research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09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that beyond the logarithmic.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Chinese provincial university technical research efficiency in general level, and the level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there are exist certain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between Provinces, as well as in the East, Milder, West, three economic zone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economy, Education leve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he impact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research basing on the above finding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xchan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iversity; technical research efficiency; stochastic frontier

一、前言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而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其科研效率直接影响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高校科研经费总额从2002年的126.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27.7亿元,平均每年增幅高达28.38%。随着高校科研资源投入的加大,合理配置和利用科研资源,评价和提升高校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高校科研效率的现有研究中,王莹、童康、王冬梅等以具体高校内部学院为评价单元,评价各学院科研的相对效率[1~3];Avkiran、陆根书、姜彤彤等以高校为评价单元,评价各高校之间科研效率的相对值[4~6];赵强强、郭竣、王晓红等以省际高校为研究评价单元,评价各省高校科研效率的水平[7~9]。纵观上述研究,大多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而该方法没有考虑随机误差的存在,前沿面上观测值的随机误差将会影响其他决策单元的效率数值,使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同时,多数学者只关注了效率数值,并未进一步探讨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对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分析不同省份高校科研效率的差异所在,也可以为提高效率低下地区高校的科研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对高校科研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2005~2009年全国28个省市区高校科研效率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我国高校科研的效率水平,并分析了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等因素对高校科研效率水平的影响。与相关文献相比,本文的特点在于:首先,从高校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代表这些方面的综合指标,系统地考察了各因素对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其次,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任意生产函数的二阶泰勒近似,对是否存在偏性技术进步、产出弹性是否固定等没有限制,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同时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虑了测量误差和其他统计噪声,能够较准确地测量高校科研效率水平。

二、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效率和生产率问题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生产前沿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分为参数前沿面方法,以及非参数前沿面方法,其中非参数方法以Charnes等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为代表[10],而参数方法则以随机前沿(SFA)方法为代表。本文选择SFA方法测算省际科研效率及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非参数DEA方法,参数SFA方法具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SFA方法具有统计特性,不仅可以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检验,还可以对模型本身进行检验,而DEA方法不具备这一统计特性;第二,SFA方法可以建立随机前沿模型,使得前沿面本身是随机的,而且模型中将误差项进行了两部分分解,对于跨期面板数据研究而言其结论更加接近现实,而DEA方法的前沿面是固定的,忽略了样本之间的差异性;第三,SFA方法不仅可以测算每个个体的技术效率值,而且可以定量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对个体效率差异的具体影响。

1977年,Aigner、Lover、Schmidt和Broeck等人假定生产无效率(不能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受随机扰动和技术非效率两个因素影响,将随机前沿的基本模型表示为:

yit=f(xit,t)exp(vit-uit) i=1,2,…,28;t=1,2,…,5 (1)

其中,yit代表第i地区在第t期的实际产出,xit为投入要素向量,t是测量技术变化的时间趋势变量。随机扰动项由随机误差项(vit)和技术无效率(uit)组成,其中vit服从N(0,σ2v)分布的随机。u≥0,代表个体冲击的影响,根据Battese和Coelli的研究假设[11],u服从非负截断型正态分布N(μit,σ2),且有:

uit=exp[-η×(t-T)]×ui(2)

式(2)中,参数η表示时间因素对技术无效项u的影响。

技术效率TE定义为实际产出的期望和生产前沿面产出的期望之比,表示为:

TEit=E[f(xit)exp(vit-uit)]E[f(xit)exp(vit)|uit=0]=exp(-uit)(3)

式(3)中,当u=0时,技术效率TE=1,表示评价单元在生产前沿面上处于技术有效状态;当u>0时,技术效率TE

早期的SFA模型仅仅只能测算评价单元的技术效率水平,而对技术非效率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探讨时采用二阶段估计法,但二阶段估计法在第二阶段构建回归方程时违反了第一阶段中关于技术非效率结果独立性的假设。为了改善这种不合理的估计方式,Battese和Coelli对该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12]。改进后的模型既能计算出样本的效率水平,同时能够定量分析各因素对研究对象之间效率影响差异,将效率非有效表示为一组实际因素变量和随机因素变量的函数,用于面板数据的分析。改进模型假设uit相互独立,且服从两点截断正态分布,将时间和其他因素纳入生产无效率的解释变量。

同时,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其优点在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是任意生产函数的二阶泰勒近似,对是否存在偏性技术进步、产出弹性是否固定等没有限制,具有较好的包容性[13]。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本文选取2005~2009年我国各省市高校科研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由于、青海、宁夏及港、澳、台数据信息不全,样本未能包括以上六地区。

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在效率评价应用中非常关键,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经验,构建科研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投入指标包括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两个方面;产出指标包括专著数量、论文数量、技术转让成交额、国家级成果受奖数、专利授权数、国家级项目验收项目数。

(1)科研投入:包含科研人员和科研资金两个投入要素,综合考虑已有相关文献的研究,选取研究与发展人员来衡量科研人员人力投入,采用当年拨入的科研经费(千元)衡量科研经费资金投入。

(2)科研产出:为了较全面衡量科研成果,同时考虑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产出指标单一性的要求,本文参照樊纲和王小鲁

采用因子分析处理多种市场化指标的办法[14],通过提取一个公共因子,综合6项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的高校科研产出衡量指标的信息(专著、论文、技术转让成交额、国家级成果受奖数、专利授权数、国家级项目验收项目数等)作为产出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6~2010年的《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使用软件SPSS17.0,采用主成分法提取1个公共因子,并对其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分析的检测结果为:KMO统计量为0.842>0.8,说明因子分析效果较好;Bartlett球体检验小于0.0001,通过该项检验;单因子方差贡献率为0.739>0.7,说明该因子能够综合原始数据6个指标值。效率评价模型如下:

lnYit=β0+β1lnLit+β2lnKit+β3t+12β4lnLit2+12β5(lnKit)2+12β6t2+β7(lnKit)(lnLit)+β8tlnLit+β9tlnKit+vit-uit  (4)

式(4)中Yit、Lit、Kit分别代表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研经费。

对于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因素,本文将着重考察国际科技交流和校企合作对我国省际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同时也将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①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我国高校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影响着高校科研及综合全面发展,其资助主要有“人才”和“项目”两板块[15],本文尝试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人才”(包含:国际高校学术交流派遣人数、接受人数、国际会议出席人数3项指标)和“项目”(包含:国际会议交流论文、特邀报告、主办次数3项指标)两板块中6项指标的信息来衡量国际科技交流(Z1),指标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的《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以因子得分作为反映国际科技交流的指标,因子分析的检测结果为:KMO统计量为0.823>0.8,Bartlett球体检验小于0.0001,最大因子方差贡献率为0.849>0.7。②校企合作(Z2)是产学研战略的重要部分,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发展,

对高校的科研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交流,从而影响企业研发和高校科研效率。本文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合同总金额衡量,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的《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③经济水平(Z3)直接影响着该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高校的建设、科研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地区经济水平作为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影响着高校及其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经济水平采用人均各地区GDP衡量,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④教育水平包含两部分,即受教育水平(Z4)和科研人员资源(Z5)。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水应了该地区整体的知识水平,影响着高校科研的教育环境和后备水平;科研人员资源反应地方现有科研人员的丰裕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受教育水平和科研人员资源分别采用每万人中大专文化以上人口和每万人中教学与研究人员人数。

借鉴Battese和Coelli的模型设定,本文的随机前沿技术无效率函数如下:

uit=δ0+δ1Z1t+δ2Z2t+δ3Z3t+δ4Z4t+δ5Z5t(5)

其中Z1为国际科技交流;Z2为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合同总金额衡量;Z3为经济水平,采用人均GDP衡量;Z4、Z5为教育水平指标,分别为每万人中大专文化以上人口和每万人中教学与研究人员人数。

为了进一步检验国际学术交流和校企合作对省际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本文借鉴张各兴、夏大慰的方法[16]尝试对式(5)进行进一步改进,加入以上两个变量的二次项,得到式(6):

uit=δ0+δ1Z1t+δ2Z21t+δ3Z2t+δ4Z22t+δ5Z3t+δ6Z4t+δ7Z5t  (6)

最后将式(4)和式(5)结合形成模型1,将式(4)和式(6)结合,形成模型2。

四、实证与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Frontier4.1软件,根据前文设定的模型1和模型2,采用2005~2009年全国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估计,结果见表1。

在模型1和模型2中,对数似然估计值和LR值均表明模型显著。在模型1中对数似然值和LR值分别为-34.92和-31.08,而在模型2中分别为117.67和183.92。模型1生产无效率方程各系数的估计值中,校企合作和每万人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口不是很显著,而国际科技交流(Z2)、人均GDP(Z3)和每万人中教学与研究人员人数(Z4)在不同程度上显著。而模型2中仅有校企合作(Z2)及其二次方(Z22 )估计值不显著,其余估计值显著性水平均较高。总体来看,两模型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模型2较模型1更优,故本文采用模型2计算的数据(见表2)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模型的估计结果

首先,从模型2的适用性来看,估计量σ2=0.0913,γ=0.7865,且两者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下显著,可知随机误差和技术无效误差均显著存在,并且技术无效率是主要的误差来源。故不能对省际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是必要的。其次,从模型2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来看,两者的弹性系数依次为2.0741和-1.6901,意味着科研人员增加1%可使科研成果增加2.0741个百分点;而科研经费增加1%,科研成果下降1.6901个百分点。科技人员的投入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起正向促进作用,而科研经费对高校科研效率的提高起抑制作用。同时,两者弹性系数相加小于1,研究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递减,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规模上持续加大(近8年平均每年增幅高达28.38%),但是科研人员相对匮乏,限制了科研效率提高。

(二)效率的估计结果

从模型2效率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高校科研效率整体上处在一个中等水平,三大区域的平均值在0.50~0.70之间,且整体而言,全国高校科研平均效率值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0.6067逐步下降到2009年的0.5866。首先,从三大区域间的横向对比来看5年科研效率的平均水平,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效率水平最高(0.6121),中部地区紧随其后(0.6014),而西部地区最低(0.5464)。中部与东部的高校科研效率水平差异不大,东部地区效率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而中部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中;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整体差异较为明显,历年效率水平均低于0.57。 其次,从具体省市区来看,各省市区之间效率水平相差较大,平均效率水平最高的是北京(5年平均为0.9437),最低的为天津,5年平均效率仅为0.2130。高校科研效率平均水平较高(5年平均水平大于0.70)的地区依次是:北京、江苏、安徽、山东、陕西、重庆6省市区,占总样本的21.42%,平均科研效率水平相对较低(5年平均水平小于0.50)的地区有:天津、内蒙古、上海、黑龙江、山西、新疆、海南、广西、贵州等9省市区,占总样本的32.14%。

(三)效率的影响因素

本文考察了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对省际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总体上看国际科技交流、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三大类因素对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尽管国家实施产学研战略多年,但是校企合作却未能给高校科研效率的改善带来显著的影响。Z1与Z21的系数分别为1.9392、-0.8462,且两者分别通过5%和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国际科技交流与高校科研无效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国际科技交流对高校科研效率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Z2与Z22的系数分别为0.9955、3.9670,说明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无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但是均未通过10%的显著水平检验。Z3=-0.1358,说明地区人均GDP与高校科研无效率在10%的水平下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地区,高校科研无效率越小。教育水平的衡量指标受教育程度和科研人员资源的系数均为负数,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和高校科研无效率显著负相关,这反映地方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对本地区高校科研效率和高校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科研人员资源指标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还处在相对匮乏的阶段,科研人员的丰裕程度对高校科研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5~2009年全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部分指标进行信息综合后,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我国省际高校科研效率进行了度量,并分析了国际科技交流、校企合作、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对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省际高校科研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2005~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为0.5866;效率的变动趋势随时间的变化而逐年递减;西部地区高校科研平均效率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较为明显,但东部与中部省际高校科研效率水平接近,三大经济区域按效率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同时各省市区之间高校科研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科技交流、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对高校科研效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校企合作与高校科研效率关系不显著。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具体建议:①我国高校科研效率整体水平一般,且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遏制效率的下降,需要继续加强高素质核心研究人员和团队的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校科研效率水平。②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以及各省市区之间的高校科研效率差距较为明显,应该建立有效整合国内科技资源机制,实现各地区之间科研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整合,缩小区域间效率差距。③继续加大国际间科技交流,加大国际科技交流经费投入,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序健康发展。④改革校企合作方式。基于本文研究,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的科研效率水平,证明我国校企合作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改革校企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交流,使校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⑤改善地区经济水平。较好的经济水平能够改善科研人员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是科研的外部环境,是高校科研效率提高的基本保证。⑥提高教育水平。地区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应加大各省教育投资,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特别应该加大国内技术相对落后领域的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莹,刘延平.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管理学院科研效率评价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3-47.

[2]童康.DEA模型在高等学校内部院系效益评估中的运用[J].大学,2007(4):32-38.

[3]王冬梅.基于PCA-BCC的某高校基金科研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1(4):102-105.

[4]Avkiran N K.Investig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of Australia Universitie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1(35):57-80.

[5]陆根书,刘蕾,孙静春等.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5-79.

[6]姜彤彤.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26-32.

[7]赵强强,陈洪转,俞斌.利用截面数据对地域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119-122.

[8]郭竣,熊世权.中国31省市高校科研效率实证研究评[J].情报杂志,2010(9):83-88.

[9]王晓红,陈浩.1999-2006年我国各省市高校科研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科研成果指标化变化的对比分析[J].科研管理,2011(4):94-101.

[10]Battes G E, Coelli T J.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2( 3):153-169.

[11]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6):429-444.

[12]Battes G E, Coelli T 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Approach [J].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325-332.

[13]王志平.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33-43.

[14]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1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8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04-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辅助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它能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定律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觉数学原本也是这么简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网络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很受推崇,学生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进行情境设置和信息查询,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圆周率”的教学中,知识本身比较简单,教材设计也比较单一。可在这简单知识的背后,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发展史。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查找圆周率的起源、发展和意义等。学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好像这么简单的内容,不会有什么更广泛的意义吧?学生上网查询之后,才感觉到圆周率意义之大,深刻理解了它在现代科技发展和数学领域中的作用。笔者提示学生在学习时要多加注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这个概念较为简单,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于是笔者在讲课前先叫学生看教材。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PPT课件,出示某公园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方向感,体会位置的含义。如针对示意图中的水族馆、餐饮部、厕所、水上乐园、猴山等位置,让学生到前边的讲台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谁在谁的什么方位上。比如:水族馆在餐饮部的哪个方向?距离多远?学生通过图上的信息,回答出东偏北60°、离餐饮部50米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这样补充:水族馆在餐饮部北偏东30°、离餐饮部50米的地方。这样一来,灵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方向和位置的说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2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图形的变换、线段的移动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还有的知识点需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利用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这一难点,利用图表功能、绘图功能等方式,直观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

例如,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大脑构图能力较差,在进行“正比例、反比例”和“圆柱体和圆锥”等知识点的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利用白板调出来,用电磁笔直接拖动相关素材,就能绘制出相关图形或图像,绘制结果直观形象,生动说明了所要讲的数学概念、规律等。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大大节约了绘图时间,提高绘图准确性,降低了绘图的难度。学生通过体验教师绘制的过程和图像生成的过程,深刻体会了有关概念或者规律的含义,对数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再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了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提高了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3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综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存储的知识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资源,或者是视频影像等形式。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最后的“综合运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通过上网查询,自己探究设计方案,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购票技巧,学会对生活中的开支进行合理运算,了解如何节约资源、如何做好资源的开发等。通过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再如,在进行新授课的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进行知识回顾与反馈,使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教学能够对本节知识有个整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或者试卷讲评课时,可以利用实物展台把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或者是容易混淆的题目展示出来,进行对比教学,以提醒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4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设置探究情境,实现探究式学习

实践探索常常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置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将学生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在活动前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小组长,每次侧重一个主题;学生讨论后,把结论总结出来,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把本组观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探索中来。

第9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促进者,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观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规律。教师所能做的是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学生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同时,新课程倡导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要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只能降大任于“激励”了。换句话说,激励和激励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最为有效的实施方法。

何为激励?“激励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激励是指激发、鼓励之义;广义的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所谓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对预期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激励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赞赏、表扬、鼓励、引导和批评。一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需要、动机、行为朝向教育的预期目标靠近,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措施都是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

1.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虽受一定生理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依赖后天教育。通过激励教育:第一,知识是能力的构成要素,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励教育有利于人们掌握知识;第二,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第三,可以通过对人们现实思想行为的褒贬和信息反馈,引起人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思考和进一步认识、发展、评价等多方面能力。

2.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品格

激励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强化教育,是教育者从外部人为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强制影响。教育通过情感活动把对象与主体联系起来,并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情感主要起着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作用,显然,教师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内化”的催化剂。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其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指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激励作为引导、教育和管理的活动方式,是解放、开发、培养和锻炼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创造主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通过刺激和影响,化解各种社会性要求趋向,与主体的内在期望,动力相结合,从而转化为创造主体的具体创造行为实践,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导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创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激励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点缀,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

1.情感激励法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一堂观摩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母爱后如此评价说:“老师也感动了,没想到在你粗犷的男子汉外表下有这样一颗细腻敏感的心。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样深情的评价,走进了学生心灵,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情感充沛,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融为一体。

2.赞美激励法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激励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句话足以感化心灵。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赞美,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

3.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尴尬的当属语文了。有些人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语文:认真学习的学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反倒有可能在语文成绩榜上名列前茅。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制定语文考试分数目标、横向竞争目标和纵向进步目标、语文学习品质目标。目标决定高度,学生确定了分数目标后,教师经常提醒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学习上的目标达成情况,鼓励学生只要不断努力,就能逐渐靠近自己确定的目标并实现甚至超越目标。“一花引来百花开”,语文学习进步快或语文优秀成绩保持者的典型对全班同学起着激励、鼓舞、启迪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