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员工保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职场中,任何人都十分关心自己薪酬的多少,因为薪酬越高就意味着个人价值越高,能力越强,越重要,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对于求职者而言,薪酬是衡量一个公司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薪酬越高,意味着效益越好,更多的人才才会慕名而来。然而,许多公司却明文规定禁止员工之间相互透露、打听工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二、薪资保密制度的优点
(1)降低雇佣成本。管理者无需向员工解释工资差异,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使其拥有更多的自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雇佣到员工。薪资由管理者和员工直接商定,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有利于公司及人才的稳定发展。求职者在面试时,公司会向求职者说明薪资,以及入职之后,员工都会对公司进行一番了解,对工资的组织架构及薪资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的了解,但始终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比较片面,难以洞察全局。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对于不同的员工,工作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报酬自然也不相同,若薪资公开,则必然有员工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公司基层员工将十分不稳定,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在工资的比较上,无法专注于工作,势必会加大人才的流动,公司的稳定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3)避免员工互相攀比薪资。避免员工之间内部相互攀比,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因个人工作能力的不同,每个企业必然会有业绩好的和业绩相对较差的员工,若采用薪酬公开制度,会使部分员工尴尬难堪甚至自卑,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薪资保密制度可以避免这一情形的产生。
三、薪资保密制度的弊端
(1)加大管理成本。管理者需一一和员工商谈工资,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企业管理者这来说,关于薪资问题约谈每一位员工工程巨大,耗时大多。
(2)造成同工不同酬。极容易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对员工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对于一些专业性质较强的工作,由于每个岗位工作内容不同,能力不同,能够为企业产生的价值和效益也不同,工作出色的员工,企业为防止其被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以高薪吸引,所以会提供其比一般员工优渥的薪资待遇,这只是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常用手段,往往并不具有透明性。
(3)不利于团队管理。企业即使采用了薪资保密制度,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员工之间私下打听比较的事实,会产生员工之间彼此相互议论猜忌、产生信任缺失,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团队合作不协调的现象。
四、实行保密工资制度需要的条件
首先,劳务市场健全,人才能够流动,使企业与员工能够实现双向选择。其次,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公平公正的制定员工薪资,防止不合理现象的产生。最后,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适时处理劳动纠纷。在实行保密工资制度前,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薪资制度。一方面,外部竞争力。从宏观角度来说,企业的薪资水平应紧跟市场的步伐,并具有一定竞争性,因此,为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薪资水平应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及同行业竞争企业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稳定,防止出现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的消极现象。另一方面,内部公平性。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水平要有公平性。不同岗位承担工作类别不同,专业性有强有弱,复杂程度和具体要求都不尽相同,每个岗位的市场价值也不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带来的效益自然也不相等,每个职位薪资的高低多寡应基于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而确定。在相同岗位上的不同个人之间薪酬水平要有公平性。同一岗位上有不同的员工,要基于岗位价值来支付员工薪酬,而不能基于员工的其他方面的特性来支付薪酬,造成不公。同时,即使是同一岗位同一工作,每个人由于所掌握的技能的多少,工作能力的不同,最后的完成度也不一样,作为企业,需对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考核,并支付与之相匹配的薪资,这样才能体现薪资分配中的公平性。
五、企业如何选择薪资公开或薪资保密制度
(1)进行制度公开。要制定并明确薪酬有关制度,包括要明确企业的薪资结构,每个岗位对应的工资标准,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标准,绩效与薪资之间的关联,调整薪资的时间,条件和幅度,以及企业的其他相关规定等。制度的公开能使每个员工清楚的人认知到个人的薪资与工作的结果相挂钩,有利于员工认清自己的能力,及发展方向,对其明确奋斗目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具体薪酬具体对待。对一般企业来说,对员工个人的薪酬信息一般是保密的。但是,对于薪酬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与薪酬息息相关的制度都是公开透明的。鼓励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
有的企业根据工作特点,实行半公开的薪酬制度,即对于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薪酬的浮动区间和范围是比较明确的,即使每个个人的薪酬水平不公开,但是基本都会在一定区间内。
少数企业会实行完全公开的薪酬制度。
如何选择,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中主导的文化氛围。需要综合考虑后作出决定。
(3)加强监管的力度。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薪酬分配不公等现象。一是在制度和流程设计上予以保证,即进行多方和多级审核。让利益相关体参与进行把关。二是进行专项监督。可以组成专门的监管队伍,针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及投诉进行处理与反馈,提出可行的建议,并在薪资上予以体现。可以建立并坚决执行赏罚制度,对于不符合规定发放薪资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六、结语
关键词: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工作
1 侵犯商业秘密的三种情形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主要有三种情形:
1.1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商业秘密既包括内部知情人员也包括外部人员盗窃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通过向掌握、了解商业秘密的有关人员直接提供财物和提供更优厚的工作条件或对此作出承诺,诱使其向行为人提供商业秘密。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用威胁、强制方法迫使了解、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向其提供商业秘密。以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是指用盗窃、利诱、胁迫等之外手段,如通过虚假陈述而从权利人处骗取商业秘密,通过所谓“洽谈业务”、“合作开发”、“学习取经”等活动套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1.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商业秘密非法获取者再向第三人披露、自己使用或允许第三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同样应予禁止。
1.3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这种情况是指在与权利人签订有保密协议或权利人对其商业秘密有保密要求的情况下,掌握或了解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人,应当遵守有关秘密的约定或权利人提出的保密要求。否则,如果违反约定或要求,擅自向他人披露、自己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了解或掌握的商业秘密,同样是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外,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2 商业秘密与专利权的区别
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秘密”包括: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化学配方等;“经营秘密”包括: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生产成本核算、招投标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本文主要分析技术秘密与专利权的区别,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
2.1 技术秘密的范围比专利权的范围广泛。前者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具有实用性即可(即可带来经济效益),而作为专利的技术必须是完整的。而且必须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
2.2 技术秘密的权利无须申请,而专利权是依法授权。前者无须得到法律认可是自然产生的权利。后者必须由有权申请的人按规定申请获得。
2.3 商业秘密要求其权利人采取合理、妥当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专利权的获得是以公开其技术方案为前提获得法律保护。
2.4 技术秘密权利人不能阻止他人以合法正当的方式,包括自行构思、独立开发、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同种同样的技术秘密。专利权是一项绝对的独占的权利,一项专利只能有一个权利人。技术秘密不具有法律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同一技术秘密可同时为多个权利主体所拥有。
2.5 技术秘密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专利权则有。
2.6 技术秘密没有进入公共领域,没有权利限制,而专利法对专利权在特定情形下设置了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的限制。
2.7 技术秘密的维持则不存在交纳费用的问题,而专利权人每年须交纳一定的年费以维持其专利权有效。
3 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根据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秘密性、实用性、保密性),企业在制定保密制度及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之前,应首先确定企业内哪些信息是商业秘密、哪些部门、哪些人可以接触到哪些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的保密等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此为保护商业秘密的基础。商业秘密除因权利人主动公开或发生意外、遭遇侵权而丧失外,有相当一部分原因系由于权利人疏忽而导致商业秘密的丧失。因此,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此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信息的筛选。确定哪些信息是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对经筛选的商业秘密进行密级认定。信息的筛选内容依不同部门而有所区别。如:研发部:研发计划、计划进度、实验数据、特殊技术、测试报告、产品开发计划、技术会议记录等;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特殊制程、材料成本、零部件成本、自行设计的设备、产销成本、产品报价、销售预测、销售分析、新产品计划、客户资料等;行政、财务等部门:经营业绩报表、未公布的财务报表、投资计划、银行贷款合同、个人考评、销售合同、合作开发合同、董事会议资料及决议事项、知识产权文件等。
保密等级程度的确定可依据以下两方面角度衡量:①该信息与企业的长期经营及技术的发展是否相关,有无密切联系。②评估一旦该信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将给企业造成多大损失。
3.1.2 商业秘密的管理。确定专职人员依据不同的密级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文件的借阅、文件的复制、文件的流转、过期(失效)文件的销毁等。
3.1.3 针对人员、部门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如:研发部的保密制度、财务部的保密制度、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门的保密制度、计算机中心的保密制度、行政秘书的保密制度等。
3.1.4 员工的管理(包括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从录用至离职全过程的商业秘密教育管理,并形成书面制度。
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应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3.2 理清保密协议
强化企业内部工作制度只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单方面的保密要求,订立保密协议则有利于明确商业秘密的对象、范围、保密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双方遵照执行,可预防纠纷,而一旦发生侵权,则可依据有效的保密协议,追究侵权人的违约责任。此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2.1 与企业内部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①依不同部门所涉秘密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②依不同职位所涉秘密的不同作不同的保密要求;③依特定工作内容作特殊保密要求(如:临时性的技术研发或特定技术课题的研发等)。
3.2.2 与外部(包括有其他商业往来的企业、个人)协商签订的保密协议,该协议应明确对方所涉秘密的具体内容、保密要求、期限及违约责任。
3.2.3 与新进员工和离职人员的保密约定处理。①新进员工:理清其进入本企业时所带来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包括自主成果和该员工在原工作单位的成果,要求此人声明对其带来的所有资料享有合法权利,必要时应签署书面保证书,一旦本企业因使用该资料而被他人诉侵权,则可要求该员工予以赔偿。该工作应在此人接触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之前完成。②离职员工:员工不论因何种原因离职(合同到期、辞职、开除等),离职本身并不意味着员工保密义务的解除。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应将该员工所掌握的所有商业秘密资料(包括文字或非文字载体)收回,在确认该移交工作完成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尤其是针对核心技术部门的员工。上述工作应在第1项工作(即: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制度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实务中,保密措施并不要求很复杂,比如可以在部门制度中规定非本部门人员禁入,或者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保密义务的条款。因为,在商业秘密诉讼中,权利人作为原告,首先须举证证明该信息为其合法拥有的商业秘密并已采取了相应之保密措施,被告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保密义务。
参考文献:
甲方:
乙方:
鉴于甲方聘用乙方担任_____________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乙方工作的性质,将不可避免得接触甲方公司的商业秘密。现双方就商业秘密的保密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本协议所称商业秘密,系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包括甲方及其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下同)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或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条所谓不为公众所知悉,系指该信息不能通过公开渠道(如:报纸、新闻、出版物等)由外界直接获取;
第三条所谓能为甲方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系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
第四条所谓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系指包括设置保密警示标识、制订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的实施。
第五条本协议中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和主要会议纪要、记录;
(二)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策略等;
(三)公司财务预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审计报表等;
(四)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的情况,员工的人事档案、工资、收入状况等;
(五)公司产品供应商的资料、报价及售价等信息资料;
(六)公司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料;
(七)公司产品采购计划及流程等信息资料;
(八)公司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报告等信息资料;
(九)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及文案策划等信息资料;
(十)公司新产品上市计划等信息资料;
(十一)公司广告片的制作及投放等信息资料;
(十二)公司正在洽谈或正在调研的产品和项目等信息资料;
(十三)依照法定或约定,公司对他方负有保密义务的他方商业秘密;
(十四)其他公司认为应当保密的事项。
第六条本协议中所称记载商业秘密的载体系指:
(一)各种工作底稿、文本、电子磁盘及其他载体(含正本、副本、影印件、传真件、摘抄件等);
(二)公司文档管理制度规定的各类秘密文件、资料等。
第七条乙方应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严守公司的商业秘密。若公司的保密制度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亦应本着谨慎、诚实的态度,采取一切必要、合理的措施,以维护其在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公司或虽属于他方但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的机密性。
第八条除因履行职务之必须外,未经公司批准,乙方不得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包括按照公司制度或信息保密等级,不得知悉该秘密的其他公司员工)使用属于公司或虽属于他方但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上述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盗窃、利诱、胁迫或使用其他任何不正当手段,获取公司商业秘密;
(二)违反公司的保密规定、保密要求或与公司签订的保密合同相关约定;
(三)向任何人披露或者泄露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四)未经公司许可,将商业秘密用于指定目的以外用途;
(五)协助任何他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本公司商业秘密。
第九条无论乙方因何种原因离职,在其离职之后一年内仍对其在任职期间知悉的任何属于公司或虽属于他方但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商业秘密,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
第十条乙方因职务上的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着公司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图表、笔记、报告、信函、传真、磁带、磁盘、仪器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载体,均归甲方所有。无论该载体所记录内容有无商业上的价值,乙方应于离职时或应甲方要求,将上述载体返还甲方。若载体的系乙方自备,甲方应补偿相当于该载体价值的费用。
第十一条乙方向甲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应提前30天通知,以便甲方采取脱密措施。若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乙方可即行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在提出解
除要求后的30日内配合甲方的脱密工作。
第十二条本协议一式两份,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
国际环境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欧美等国家,还是各种分裂祖国的敌对势力,都时刻窥视着我国的战略核心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铤而走险,内外勾结,出售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报。近年来,国防科技人员出卖情报、为境外情报组织工作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给保密工作带来新困难,反奸防谍工作尤为凸显。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与推广,给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提高了生产力,但也给保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个人可以轻易浏览世界任何角落的信息,这就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为简便的渠道,同时也增加了保密的难度。随着信息产品的飞速发展,可承载信息的产品物理形状越来越小,隐蔽携带极为便利,这又为窃密增加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科技的发展使窃密手段不断丰富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成为敌对人员窃密的重要手段。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窃密设备,在重要场所安放窃密装置,监听通信设施,以及在出售的高科技产品中安装窃密设施等,从而导致窃密形式多样化,使窃密手段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增大了保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职工的保密意识没有真正树立,保密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尽管近些年各级保密组织和专兼职保密人员在保密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保密意识在部分人群中还很淡泊,无密可保的麻痹思想,实际工作中对保密问题忽视、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思想,在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中还存在。(二)保密制度的建设、完善、执行还不彻底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组织好本部门内的职工学习好保密相关制度,不能把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有的单位保密制度不健全,不能适应现代保密工作的需要,缺乏完善的保密工作责任机制,缺乏合理高效的保密流程,有的单位即使是制度完备,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执行得不到位,落实得不彻底。(三)保密技术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保密工作需要较大的投入,如购置保密机、配置信息安全产品等,而一些单位在保密硬件配备、防范措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不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隐患。单位中懂保密技术,能将信息技术与保密功能模块有机结合的信息安全人才储备不足。
我了解有关保密法规制度,知悉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和责任。本人郑重承诺:
一、认真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密制度规定,履行保密义务。
二、自觉接受保密教育培训,不提供虚假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服从保密监督。
三、不违规记录、存储、复制、传递、处理涉密信息,不违规留存涉密载体。
四、不擅自扩大涉密信息知悉范围,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涉密信息。
五、严格执行客户信息保护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六、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容的
文章、著述。
七、岗位调整或离职时,自觉清退全部不应由个人持有的涉密载体。
本人已知晓、理解并自愿遵守上述承诺内容。若违反承诺,自愿接受组织按照员工违规行为处理相关规定作出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党纪、政纪和法律后果。
承诺人工作单位(部门):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当前保密工作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种信息进一步融入世界,当前如何做好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手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增加了保密工作的难度,给防止失泄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窃密与防止失泄密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一是越是关键时期,防止失密工作越是重要。过去常提及是“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看的绝对不看……”,现在计算机网络等走入每个家庭,手机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通信工具,上网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密工作涉及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二是个别国家和地区以我国为假想敌,千方百计窃取我国家秘密。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招商引资使大量境外的人员来中国大陆。加之我国“入世”以后,有大量外国人员到我国工作,趁机来我国以窃取秘密、商密为目的的敌特活动日益猖狂。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网络信息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
第二,保密范围界定情况复杂。当前保密工作任务艰巨,涉及的面广,人员范围界定比较复杂。一是网络传输方便、快捷、简单,在局域网上人员范围很难界定,即使严格按照该看的看,不该看的绝对不看,该知的知,不该知的绝对不问,经手的人员范围难控制,保密工作任务艰巨。二是对可以公开交流的与不可以交流的信息界定较难。比如:有的领导讲话等文件并不定秘密等级,但秘密等级绝对不低于红头文件,听看领导讲话的人员控制难度大,浏览内部网站甚至下载信息难以发现。三是公开交流与保密的关系处理起来矛盾。上国际互联网存在查资料、发送电子邮件离不开网络,企业的信息经验介绍离不开交流,保密工作与对外交流把关工作量大,防止失泄密工作任务重。
第三,信息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保密观念与现代信息时代的保密工作有质的不同,一是局域网和因特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的,要建立信息化、数字化企业离不开网络等信息化技术。二是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和安全的关系密切相联,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造成的失泄密案件逐渐增多。三是由于复杂的形势,由过去的发生失密案件发展为现在的泄密案件逐渐增多,防止失泄密任务十分繁重。
二、采取对策,做好当前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新世纪新阶段,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逐渐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新时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防止不出现失泄密事件。
第一,加强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研究。各单位(部门)要把保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实施,构建牢固的保密工作思想防线。一是针对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形势下,对待保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二是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保密管理水平。对人员在新的形势下思想变化、能力素质方面加强研究,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掌握新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和现代管理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二,要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防线,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坚持按制度办事。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经常性。一要完善保密规章制度。在集团公司已经建立比较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保密规章制度,不留死角,不走形式,制定可操作性强、效果好、切实可行的保密责任制。二要抓好各项保密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已经制定的各项保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抓住重点兼顾一般,重点部位要重点抓落实,尤其是对经常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保密落实检查工作。
第三,积极采取技术防范措施。要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载体的管理。重点发展防计算机网络泄密、防电磁辐射泄密技术,提高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堵塞泄密漏洞。一是加大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大必要的经费投入,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作为当前保密工作的基础。二是凡属密件资料,一律不准存入普通计算机硬盘内。对计算机应采取必要的物理阻断措施。三是加强对要害部位的管理。对保密要害部门按规定落实“三铁一器”,有条件的要采取摄像监控设备、红外线探头感应报警设备,在技术上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第四,做好经常性的保密教育管理工作。保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专项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抓好经常性的保密管理工作。一是抓好人员的“两个经常”。要确保经常性管理工作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到位,使所属人员要遵守保密条例。如:在文件销毁等环节要严格按规定落实监销;严格做到“不上网,上网不”;严格不分场合地使用手机,更不能在手机或固定电话中谈论涉秘事项。二是树立全员安全保密意识,构建筑牢的保密工作思想防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加强对员工尤其是人员的保密思想教育,增强全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守国家秘密的自觉性。使人员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事业,培养高尚情操,筑牢抵御敌对势力渗透思想防线。三是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教育所属员工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个人的移动硬盘、软(U)盘等,不得植入秘密信息,不得在私人或在家里处理文件资料。严格选用政治思想好、工作认真刻苦负责、素质过硬的可靠人员担任岗位工作。时刻树立高度的敏感性,克服侥幸心理,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失泄密。
[关键词]薪酬管理 中小企业 福利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这些中小企业在企业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因为薪酬设计不合理,无法很好的吸引、挽留和激励员工,导致核心员工流失,使企业失去竞争力,阻碍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行业的领头羊,甚至有的企业半路夭折,倒在了企业发展的路上,甚为可惜可叹。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薪酬战略不明确。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对薪酬管理概念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没有将薪酬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综合考量,让薪酬战略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本身当成一种目的,缺少考虑将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匹配。管理人员只是知道必须向员工支付薪酬,但是对于为什么支付、支付的依据是什么、支付的方式是什么及支付的数量和标准是什么,不是很清楚。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薪酬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定恰当的、合适的薪酬战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否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2.薪酬制度不规范。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薪酬管理制度,他们对于自己同行业、同等规模、同等技术水平的企业薪资水平不闻不问,也不做薪酬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标准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工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
薪酬制度缺乏弹性,员工一个月的总收入就是基本工资,另外加上寥寥无几的补贴,没有绩效奖金这回事,因此只要按照公司的规定出满勤,就会拿到同公司约定的收入,干好干坏一个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企业无生机,缺乏竞争力。
没规范的薪酬调整制度,员工的薪酬调整只是凭企业管理人员的感观印象,印象好了就给你加薪,印象不好加薪无望,导致员工拼命的讨好领导,而不是通过工作出色、业绩良好来获取薪酬调整。
3.薪酬制度不透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均采用薪酬保密制度,使得员工很难判断是否同岗同酬,从而引起员工猜疑,产生不满情绪。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实行薪酬保密制度,但是私下里员工之间还是互相打听别人的薪水,久而久之,薪酬保密制度变得名不符实了,另外,在知道同等岗位、同等资历的员工比自己工资高时,会产生强烈的受歧视感,大大降低了对公司的忠诚度。
4.福利体系不完善。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部分外,还应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以显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员工的关心。但面对福利投入少的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有的甚至连社保 “五险一金”部分也没有。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有“五险一金”,但应该通过企业的福利设计(比如休假、带薪休假等)来激励员工,而已有福利的执行力度也不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福利体系。
二、如何设计完善的薪酬体系
1.薪酬管理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薪酬管理意在启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根据各个阶段经济趋势的不同,制定不同时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做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一环,没有好的人才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另外,即使有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何让这些人才发挥最大的能量,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时薪酬体系也要随时跟着调整,让薪酬管理在不同阶段成为激发这些人才发挥最大效力的工具。
2.建立规范的薪酬体系。规范的薪酬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础。(1)改变企业管理者以前随意确定员工薪资水平的观念;(2)进行科学的岗位评价,确定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3)调查同行业、相似规模和技术能力企业的工资水平,确定本企业的薪资水平;(4)确定薪酬结构,纳入绩效考核,以便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5)制定薪资调整的依据,使得薪资调整有法可依。
这样规范的薪资体系便可建立起来了。
3.重视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透明是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的灵魂,而实现公平透明的薪酬制度就必须是把企业薪酬分配信息准确全面地于传达,企业薪级制度为每位员工提供的明确职业发展道路,减少猜测,是员工工作热情的保障。
同时在薪酬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要和员工反复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让员工参与其中,这样员工就有一种归属感,同时设立一个“员工邮箱”,及时答疑,实现薪酬制度的透明。
4.完善企业福利体系。中小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除给员工交纳“五金一险”,设计低成本、多元化的福利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的效用最大化是考验管理者的能力水准的标尺之一。例如,对于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使他们无偿使用企业的车辆、报销带家属的旅游费、报销小孩学费、额外的商业人寿保险等;对于基层员工,可以定期组织他们集体出外旅游、每年定期体检、员工生日时送鲜花和蛋糕、免费的午餐、免费的班车、提供免费的娱乐活动场所等;另外在休假制度中,不仅应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还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服务年限给予相应的带薪年假待遇,这些都是能留住员工的福利性政策。
1、严抓门岗,零物料流出。
在门岗的时候,心里始终记着“严禁物料流出,严禁外部人员入内”的原则,并且认真的执行,外部人员和员工进出车间必须做到严格检查、登记。在进厂的几个月中始终做到零物料流出。在做到认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认真地学习集团的各种思想。
2、物流码头,认真负责。
岗位在物流岗的时候,在领导的严格监督和支持下,对各种物料能做到认真检查,对于流出车间的废弃物品做到仔细检查,确认安全之后流出。做到了没有物料流出车间,严格做到公司的保密制度。
这也是集团各级领导的大力宣导的必然结果。在领导的宣导和严格监督下,物料安全和保密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各部门努力抓细节,学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做到与集团的要求同步,降低物料流出的可能性。
在工作之余,工作安排有理由外,有张有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活动,让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发扬团队精神,积极配合,打造一个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
3、问题分析;
由于,刚刚进厂对岗位各种规范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也早场少许失误。会将生活中的些许不如意或心理矛盾不经意的带到岗位上,发生矛盾,也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矛盾没有及时的解决。这点需要及时的改进。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4、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关键词:外贸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现状分析
1保护外贸企业商业秘密的重要性
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可区分为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包括供货来源、销售渠道、客户信息、产品成本、销售价格、利润率、外贸合同与单证、业务往来函电和谈判纪要,公司财务信息、员工薪酬待遇等。其中,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就是客户、订单和出口售价。它是外贸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间接经济损失。当泄密行为被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维权起诉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巨大损失难以补救,外贸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和利润来源,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长期以来,商战激烈,不少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安全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商业秘密侵权现象屡禁不止,起诉难,维权难,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竞争对手的高薪挖角、公司高层另起炉灶、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和订单“飞单”,已经是常见的泄密现象,迫使企业痛定思痛、严格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商业秘密,防患于未然,是外贸企业理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2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现状分析可将现有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归纳为如下四类:界定、隔离、防范、诉讼。
2.1界定
明确外贸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和范围,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限定保密义务主体,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保密标志、安全存储、密码、加锁等基本防范措施,使其处于明确公认的“商业秘密”状态。这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第一步,是所有后续保护措施的基础。比如,究竟哪些客户名单有资格成为商业秘密?2.2隔离人员隔离与市场隔离。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人员范围;隔离敏感部门,非经批准不得进入;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内部保密制度。将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相隔离,各司其职,禁止串通;将外销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外销员严格分工负责,比如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等。
网络隔离。组建公司内部因特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防止外网的黑客攻击和恶意窃取行为。员工对外洽谈业务时必须使用公司邮箱,决不允许使用个人邮箱与客户沟通。所有对外业务洽谈信息,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备份。禁止单证制作部门的电脑上网,禁用usb接口。
2.3防范
首先,预防公司员工泄密,进行全过程的员工保密管理。聘用员工时,在劳动合同中具体订明保密条款或竞业限制条款,或另签专项保密协议,明确其保密义务、保密期限和违约责任。入职培训时,向员工明确公司商业秘密范围及相关保密制度。员工在职期间,做好商业秘密区域管理和载体管理,比如划定保密区、安装监控设施和防盗系统、严格控制信息储存载体的借用和复制。员工离职后,做好工作交接,及时回收各种涉密文件和物品,支付保密补偿金。
其次,防范竞争对手的“恶意套价”,防范商业间谍和网络黑客的窃密,防范商业交易当事人有意或无意泄密。有时候,竞争对手会假扮为国外客户询价,以套取企业的销售秘密。对此,有三种简单方法可辨别真伪:第一,可查看来电显示是否国际号码;第二,可听其音、辨其文,细查其外语口语是否纯正流畅;第三,可旁敲侧击,试探真伪。比如询问其进口用途或分销流向、假装要去国外登门拜访等。
最后,聘用专业人才,设立专门防护部门,对公司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监管。比如编制保密手册,限定员工接触秘密权限,定期的保密培训教育,对员工使用网络行为进行监视,对往来电子邮件进行监督和审查等等。
2.4诉讼
一旦遭遇侵权,可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商业秘密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其法律保护条款主要散见于如下国内法和国际公约《: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0条、第25条《,民法》第118条《,刑法》第219条、第220条《,劳动法》第22条、第102条《、公司法》第149条《,合同法》第43条、第112条、第113条、第348条、第350条、第352条《,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第90条《,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不正当竞争”条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七节“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条款。
3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问题分析上述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护措施,看似十分有效和完善,实际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据宁波外贸商会2009年对400家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100%的企业都有过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遭遇,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占到1/3,80%的商业秘密在职工跳槽时被带走,跳槽者多是企业的业务骨干。该商会会长陈伟明说“:飞单、挖客户等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为严重影响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颗‘毒瘤’,但由于惩治和威慑手段不到位,很多企业经营者感到困惑和无奈。”总结起来,现有的保护措施有如下不足和问题:3.1法律保护不足、司法救济不力没有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分散、不全面,部分条款规定模糊、立案办案难,可操作性差,法律保护不到位。
第一,相关法律规定缺失。比如,在现实中,因为过失而泄露权利人商业秘密、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应该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否构成过失泄露商业秘密罪?此时,无法可依。
第二,经济损失计算难,经济赔偿责任水平低、不充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侵权所得利润,以及权利人的调查取证费用。现实中,商业秘密侵权导致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计算,所以此时的侵权赔偿额很可能远远无法弥补权利人的经济损失。
第三《,刑法》的相关规定模糊,入罪门槛高,惩戒力度轻。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造成重大损失”,一般犯罪的最高刑期只有3年。最高法和最高检2004年将“重大损失”解释为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这个入罪门槛显然太高,刑期偏短,难以起到广泛有力的震慑和惩戒作用。而且,存在以下司法实践疑难问题:重大损失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吗?对经济损失认定存在争议怎么办?未发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但严重影响企业长期怎么办?第四,法律诉讼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起诉难、判决难、执行难”的现实困境,法律惩治乏力。据《江苏法制报》2010年9月3日报道,近三年来,南京未批捕、起诉一起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
3.2企业保护不力、保护效果差
首先,许多外贸企业缺乏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和保护人才,保护意识淡漠,保护制度匮乏、滞后,保护措施不完善、执行不力,信息安全水平低,难以抵御无孔不入、惟利是图的商业间谍、窃密者和泄密者。比如,不少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保密教育,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许多业务员的涉外应酬多,商业秘密意识差,往往在酒桌上无意或不当地泄密了。再如,许多外贸企业不重视信息安全,系统漏洞多,不足以抵御日益猖獗的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
其次,外贸企业经营不当、管理不善,也会诱发商业秘密泄密。
在经营方面,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加大了商业秘密的保护难度。在管理方面,公司内斗不止,决策不当,机制僵硬,管理混乱,员工的薪酬待遇低,晋升发展难,工作环境差,凝聚力不强,员工就会离职、跳槽、另立山头,商业秘密就会外泄。
最后,即使有了完美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也存在“执行难”问题。在实践中,外贸企业大都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可是到头来,总是发现它的执行力并不强。所以,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措施,最终也要靠人来执行,谁也不能保证人不出问题。人可能疏忽大意、自私、贪婪、虚荣、恐惧、嫉妒,自制力差,难抵诱惑。比如,员工私下里对外联系、泄密,公司很难察觉、发现和举证。
3.3社会诚信环境差、职业道德与商业伦理尚需加强三聚氰胺、瘦肉精、阿里巴巴的“欺诈门”、紫金矿业的“污染门”、伊利和蒙牛的口水仗、腾讯和奇虎的“3q大战”,还有其他层出不穷的欺诈、造假、贿赂事件,说明当今的社会诚信环境差,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水平低,容易诱发商业秘密泄密和窃密行为。况且,如果商业秘密侵权者逍遥法外,大发不义之财,则劣币驱逐良币,不正之风蔓延,商业秘密泄密在所难免。
4改进外贸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若干建议4.1改进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建议修改和完善法律,严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应增设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应将民事赔偿责任扩展至权利人所有的经济损失;应增加惩罚性赔偿责任;应降低商业秘密罪的定罪标准,提高刑期和罚金,加大刑事保护力度。另外,商业秘密往往有巨大而难以估量的潜在利益,在遭遇侵权或司法认定时,该利益可能尚未凸显,难以得到司法救济,因此应引入相应的专家小组,进行核算估价。专门针对商业秘密进行的网络犯罪,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应从严从重惩戒。
4.2改进商业秘密的企业保护
建议外贸企业实行“捆绑保护”策略,将企业与员工、客户有效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做到“一条绳、一颗心、一股劲”。
第一,可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或分解,实现股权共有、利益共享、相互捆绑。可推行员工持股制,推行与供货工厂、外销客户的企业相互持股制,或者新建合资企业,将彼此的利益牢牢锁定在一起。第二,可用年终奖、利润分红、效率工资、终生员工制、股票期权激励等措施“捆绑”员工。为此,要创造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公平透明的人才激励机制、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忠诚度,也能起到类似的捆绑作用。
4.3改进商业秘密的社会保护
建议合力整治、联动维权,多方携手保护商业秘密。外贸企业要高度重视并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加强维权力度;司法机构要严厉打击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商务部应牵头建设外贸行业的官方征信体系,建立侵权者黑名单制度;外贸商会要倡导行业诚信宣言,严惩不法之徒、拒绝歪风邪气;高校要对在校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守法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要增强公民和企业的诚信意识,企业要珍惜自己的声誉,媒体要加强监督批评,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商业秘密的大环境,让侵权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参考文献
[1]屈丽丽.华为商业秘密管理:多层布防[n].中国经营报,2008-02-24.
[2]陈斌.宁波外贸民企遭遇“挡路虎”[n].中华工商时报,2010-04-13.
[3]宋世明.为何3年未公诉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n].江苏法制报,201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