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粮食数据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数据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粮食数据报告

第1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 70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美国FDA实施UDI规则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的作用及启示 首次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现场会召开 中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管理制度标志性事件 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缺陷调查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础知识18问 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简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浅谈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护理工作中应当关注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药监总局称3年建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情况及改进措施 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童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探讨 地市级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医疗器械营销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服务贸易影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姚瑶.确保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计划(一)[J].中国药物警戒,2008,5(1):8-11,51.

[3] FDA. MAUD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EB/OL].(2014-03-24).[2014-06-20].http://fda.gov/downloads/Training/CDRHLearn/UCM234355.pdf.

[4] FDA.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 Database -(MAUDE)[EB/OL].(2014-03-12).[2014-06-20].http://fda.gov/MedicalDevices/DeviceRegulationand Guidance/PostmarketRequirements/ReportingAdverseEvent s/ucm127891.htm.

[5] FDA. MAUDE -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Simple Search)[EB/OL].(2014-05-31).[2014-06-20]. http://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MAUDE/TextSearch.cfm.

[6] FDA. MAUDE-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Advanced Search)[EB/OL].(2014-05-31).[2014-06-20]. http://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MAUDE/Search.cfm

[7] FDA. Mandatory Reporting Requirements: Manufacturers, Importers and Device User Facilities[EB/OL].(2014-06-13).[2014-06-20]. http://fda.gov/MedicalDevices/DeviceRegulationandGuidance/PostmarketRequirements/Re portingAdverseEvents/ucm2005737.htm.

[8] SAS. IMPORT: Base SAS(R) 9.3 Procedures Guide, Second Edition[EB/OL].(2014-05-06). [2014-06-20]. http:///documentation/cdl/en/proc/65145/HTML/default/vie wer.htm#n1qn5sclnu2l9dn1w61ifw8wqhts.htm.

[9] FDA. Overview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Medical Devices[EB/OL].(2014-06-25).[2014-06-25]. http://fda.gov/downloads/Training/CDRHLearn/UCM400786.pdf.

[10] FDA. CFR -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21[EB/OL].(2013-06-01).[2014-06-20].http://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cfr/cfrsearch.cfm.

[11] FDA. Product Classification[EB/OL].(2014-06-16).[2014-6-20].http://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pcd/classification.cfm

[12] FDA. Product Codes Making the Connection[EB/OL].(2014-06-25).[2014-06-25]. http://fda.gov/downloads/Training/CDRHLearn/UCM400792.pdf.

[13] FDA. Strengthening Our National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 Postmarket Surveillance[EB/OL].(2012-09-23).[2014-06-20].http://fda.gov/downloads/AboutFDA/CentersOffices/ OfficeofMedicalProductsandTobacco/CDRH/CDRHReports/ UCM301924.pdf.

[14] 余永强,郑玉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现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8,5(1):24-27.

第2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根据《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为做好*6年度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数据真实全面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仓储设施统计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精心部署,据实汇总,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今年是实行全社会口径统计工作的第二年,各地区要认真总结去年非国有企业统计工作经验,积极探索非国有企业统计方法,尽量扩大非国有企业统计面,真实全面地掌握本地区粮食仓储设施状况。

二、对*6年度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统计对象。本年度统计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港澳台)所有从事粮食仓储工作的各类所有制形式的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购销,且自有仓房容量大于1000吨的企业。

(二)统计方式。请各企业按“粮食仓储设施统计系统(企业版)”的格式填报数据,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各单位按照“粮食仓储设施统计系统(汇总版)”的格式要求逐级汇总数据。

(三)统计分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大连北良公司直属及控股企业由上述4个单位分别统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统计5部委已发文明确上收的直属库。其他粮食仓储企业按属地原则,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汇总、上报。

(四)统计软件下载。粮食仓储设施统计软件分企业版和汇总版两个部分。企业版供企业填报数据时使用,汇总版供各级汇总单位汇总本辖区企业数据时使用。统计软件在国家粮食局网站上免费下载。

第3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

备粮(含地方临时储备粮,下同),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

二、检查内容

(一)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性质情况,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对应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与银行收购贷款挂钩情况,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二)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品质宜存率和各类粮食的卫生安全指标。

(三)储备粮轮换情况。重点检查2009年度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和轮换任务执行情况。

(四)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以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费、保管费的拨付使用情况。

(五)粮食仓储管理情况。一是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代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有代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政策性粮食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情况。三是库存粮食储存安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严重虫粮、高水分粮、霉变粮、发热粮等储粮安全隐患。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六)涉及粮食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

三、检查时点和进度安排

以2012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检查工作分准备、企业自查、省级复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汇总整改等6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根据我市实际,市局制定《石家庄市2012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市的库存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稽查分局要对辖区内列入检查范围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库存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工作动员、人员培训。督促企业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账务,平整粮面,备齐各种报表、工作底稿和器材等。

(二)企业自查阶段。4月10日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辖区内的承储企业认真做好库存自查工作。所有企业要对实际承储在本库的各种性质的粮食实物库存进行全面清查。

(三)省级复查阶段。4月20日前,省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派出联合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粮食的比例,根据全省粮食库存数量的实际情况,按占全省粮食库存总量的10%~15%进行安排。

(四)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督察阶段。4月中下旬,国家有关部门派出联合工作组,对粮食库存检查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各地要做好迎查的准备。

(五)汇总上报阶段。企业自查结果按县、市、省的顺序,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逐级上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的检查结果,报中储粮直属库,同时抄送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与中储粮直属库之间要搞好配合和衔接,避免漏统或重复统计现象。

(六)整改阶段。4月底前,各地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认真整改。5月5日前,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向市粮食局报送库存检查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等。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自查结果县一级汇总中,涉及到辖区外单位委托存储的,承储企业所在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对企业自查结果进行核对后交由委托单位报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上报。

(二)各县(市)、矿区和稽查分局报送检查工作报告的附表,重点反映企业自查的汇总数据,包括粮食库存数量汇总表、粮食储存年限汇总表、中央储备粮轮换汇总表和中央储备粮承储分布登统表,相关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范式参照《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实施方案》的附表执行。有关粮食库贷挂钩、政策性粮食费用补贴、地方储备粮轮换、粮食储存安全及库存管理的其他情况,在检查工作报告中只作文字说明,重点反映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为详细掌握省级储备粮的分布和库存管理情况,省粮食局在国家统一规定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省级储备粮承储情况登统表》及工作底稿等6个表格,各地在本次库存检查工作中,要对省级储备粮进行严格检查,认真填写。

(三)粮食质量和卫

生扦样检验工作的具体安排及要求,将结合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省、市级储备粮质量扦样及检验工作将同本次库存检查一同安排。扦样规则按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有关规定执行,分别由省、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请各地及省、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做好配合。县级储备粮的质量检验工作由各县(市)、矿区自行安排。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质量。粮食库存检查是巩固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成果,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工作质量。一是要借鉴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做法和经验

第4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一加强了法制建设。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认真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粮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全年未出现因行政执法产生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粮食行政许可实现了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粮食收购许可证》申报、受理、审核、发放实现了“一站式”办结,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减为10天,累计为15家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做好创建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工作,被省粮食局评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完善了执法装备,配备了执法专用电脑、打印机、摄像机、录音笔和执法文件包,加强了执法人员的培训,有4人取得了监督检查证,有10人取得了行政执法证。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开展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八周年宣传活动,营造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法制氛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正常开展,完成了上级部署的粮油库存、粮食应急预案、收购资格证核查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等监督检查工作,并及时报送报表和工作信息。

二、粮食收购与调控工作

一完善了粮食应急机制。全面完成应急储备粮入库任务。2012年,市政府批复新增应急储备粮295万公斤,11月份完成了入库任务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至此,我市应急储备粮规模达1000万公斤(其中成品粮30万公斤)。确定3家粮食加工企业为应急加工点,3家粮店为应急供应点,5家粮油价格监测点;开展了粮食应急演练,明确了粮食应急状态下粮源安排和调拨、粮食加工和协调、粮食供应与质量监管等工作,保持了我市粮食市场安全和价格稳定。二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粮食收购,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2年,我市粮食市场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未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粮食收购随行就市。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共收购粮食610万公斤,2012年是粮食市场放开后收粮较多的一年,国有粮食企业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粮食价格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早稻收购价每50公斤135元,高出最低收购价15元,中晚稻收购价每50公斤138元,高出最低收购价13元,种粮农民利益得到较好保护。收购工作中能够做到优质服务,未发生克扣群众的现象。三加强了地方储备粮管理。确定了专门的省级和县级储备粮承储库点,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省级和县级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需要的时候调得动、用得上。四积极发展订单粮食。引导龙头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与种粮农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落实订单粮食生产11359亩,带动3776户农民增收。五认真做好粮食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全市粮食收购、销售、加工、储存等粮食统计数据,指定专人及时上报有关数据和报表,着重在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和统计分析报告质量上下功夫,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统计工作的衔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六认真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储备粮的轮换委托赣南粮油批发市场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未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三、行业指导工作

一是实现了安全生产及储粮目标。认真落实了粮食安全和库存管理责任制,年初,中心与收储公司,收储公司与各储粮库点及保管员层层签订了保粮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开展了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仓储人员配备、设施配套、药剂管理、科学保粮等工作更为规范。仓库维修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通过了上级的检查。每季组织一次“四无粮仓”评比活动,全市库存粮食粮情稳定,数量真实,品质良好,储粮安全,“一符四无”达到100%,科学保粮达100%,库存粮食宜存率达100%。二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我市国有粮食企业起步较早,2004年就基本完成,但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职工身份置换、养老保险、老人等问题,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解决遗留问题为重点,继续做好未改制10多名职工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争取市财政资金解决改制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督促企业及时发放离退休人员补贴和病退人员养老金;为2名精神病患者办理了病退,解决了后顾之忧。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仓储条件和能力得到改善和提升。云石山粮管所改扩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12年主要实施了2#库和3#库工程建设,2#库仓容500万公斤,由省龙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7月份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3#库仓容500万公斤,中标价176万元,由省宇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0月13日工程动工,目前正在实施墙体建设和屋面拱板制作。四是加强服务企业工作,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建设实现了突破。4月份,经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批准,五星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市龙头企业”称号,7月份,该企业被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10月份,该企业被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授予“省龙头企业”称号,这是我市首家粮食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五是加强了粮油质检工作。质检站定编5人,实有人员7人,全部列入财政全额拨款;质检资质顺利通过了省评审中心复审;完成了各项质检工作任务,对轮换的地方储备粮进行了逐仓抽样检验,加强了粮食市场粮食质量测报,开展了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完成了收获粮食的采样工作,为省粮食局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提供具有代表性样品。六是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结合“三送”工作,以挂点村为重点,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宣传推广工作,落实农户科学储粮仓100只。七是认真做好报表统计与分析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粮油仓储设施设备登记年报和仓储情况日常调查、粮油(实物)储藏情况月报及其调查分析、粮油工业统计及日常调查分析、企业改革情况调查分析、收购资格许可情况年报及调查分析。

四、扭亏增盈工作

粮食全行业实现利润10000元。认真做好财务统计与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报送会计报表,实事求是分析财务状况,指导企业做好扭亏增盈工作。

五、军粮管理与供应工作

一是加强了军粮供应业务工作。指定了专人具体负责军粮供应工作,建立了军粮供应点,解决了军粮供应人员的待遇问题。开展了军粮质量检查,保障了军粮质量安全。及时向上级报送军粮供应数据报表与材料。加强了POS机管理,保守军粮供应工作机密。军粮补差补贴款做到“专户、专帐、专管、专用”。二是提高军粮供应服务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低供应成本、丰富供应品种、保证供应质量,未出现断供、欠供、不供及利用品种串换套现现象。三是开展了拥军活动。八一期间走访慰问了部队官兵,主动征求军供工作意见,军供工作受到部队官兵好评。

第5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推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主要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标,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机械化的范围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但在现实中,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范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是出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劳动力短缺,土地辽阔的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收割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类是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产量。第三类是土地与劳动力配比适中,此类国家既重视机械化的发展,又重视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值。纵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均是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基础,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率。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盛况空前,农业机械原值从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5000亿元。对农业影响最大的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粮食增产,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地位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基层的政府与农民,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主要需要基层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宣传。而为了当地建设发展,基层政府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了工业或基础建设方面,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2)农机推广的机制落后。现有的农机推广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方式,即农民看到效益以后才会购买。原因在于新农机技术的宣传没有与农民的切实利益相结合,而且农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技术落后,夸大宣传的产品,导致购买者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技术。(3)农机技术阐述不清。农业机械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农民,而我国大部分农民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在推广农业机械时,推销人员重点阐述农机的用途,对农机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方式的对比少有涉及,很难让农民和基层相关人员认可新农机。

3农业机械化推广方式

(1)完善农机推广体系。首先可以通过制定多种激励政策,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后对农机推广部门的协调机制进行优化,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与当地农业相适应的推广模式。对于配套资金的使用,需要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并追踪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落实到农机推广的制定计划上。同时需要对农机推广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对新农机设备的学习、推广技巧和加强与当地农民沟通。推广农机时需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为主要参考,结合农机的技术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推广。(2)改善农业机械推广方式。农业机械推广首先要建立有序的农机服务市场,优化农机生产质量标准,然后通过农机行业协会的形式,积极推广技术先进、质量达标的产品,完善推广的信息机制。然后可以通过建立农机技术示范基地,积极争取政府扶持与投资,建立有序的农机服务市场和示范性的实验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作用。强化农机推广和研发的结合,及时发现使用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并与农机企业积极沟通,对具体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正,使农业机械发展和生产实际吻合,满足农民生产时的真正需求。(3)提高农民的农机技术水平。我国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较长时间,对农机的推广效率产生了一定阻碍。究其原因在于对于农机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农业机械的表面宣传层面。因此,政府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讲解和宣传,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解释农机工作原理和提供实际数据报告,对于新产品也要尽量争取试用机会,达到学用结合,增加认可农机的人数。

4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

第6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将价格工作的重点从过去偏重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转变为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了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即:群众关心的热点价格问题、公用事业价格、农村区域价格、资源环保价格、基础设施价格和国家行政机关收费、消费价格、教育科技文化收费和涉及民营企业收费、涉外价格等。2004年,着重推进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主要是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学生宿舍住宿费的管理模式,由省集中核定标准改为分级核定;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管理政策,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深化电价改革。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开展输配电和销售电价改革试点。基本实现了直供直管地区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同网同价,改变了过去一县一价的做法。制定垃圾焚烧电厂、风电的全省统一上网电价水平,树立了价格标杆,约束了投资成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电解铝、铁合金、氯碱、钢铁、水泥、电石等6个高耗能行业试行差别电价政策,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了电价结构,完善了峰谷电价形成机制,缓解了电力紧张状况。三是深化路桥收费改革。针对收费站点过多过密的弊端,近年来致力于改革路桥收费管理体制,大力撤并整合收费站点。四是深化水价、环保收费改革。我省部分地方对居民用水实施了阶梯式计量水价,提高了用水效率,促进了节约用水。制定了《广东省危险废物处置收费管理办法》。全省大部分市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了环保事业发展。

上海市物价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统筹协调

2004年,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价格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原则,在安排具体价格调整方案时,努力做到“有保有压、适时适度”,注意维护群众利益。

一、提高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努力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健全了市区两级价格监测信息网络,并注意及时搜集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价格信息,实行了粮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的每日监测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重要商品价格变动预警机制和重要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处置机制,制订了《上海市重要主副食品价格干预预案》,建立了制度化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把握好出台价格调整方案的时机和力度,努力减轻调价对社会的震动

2004年在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条控制线”政策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兼顾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特别是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在出台调价项目时,严格执行听证制度和各项审批程序,较好地把握了调价的时机和力度。

三、积极研究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帮困措施,努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近几年来,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坚持跟踪调查我市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在19个区县抽取了近200户享受低保政策的困难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定期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一方面为政府研究制定价格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劳动、医疗、民政等部门合理调整“三条保障线”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了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此外,市政府还根据市发展改革委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帮困措施,包括: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和发放医疗救助款、住房救助款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较好地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也为疏导价格矛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四、积极推行差别价格和选择性收费,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注意维护群众的基本利益

医疗、教育、物业管理等服务收费都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服务价格的调控中,充分运用价格杠杆,适当拉开收费差距,统筹考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在逐步放开高端服务价格的同时,注意保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价格的稳定。

福建省物价局:加强价格监测工作

我省价格监测工作在为政府决策服务、稳定市场、安定人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价格监测中心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光荣称号。

在加强价格监测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健全监测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价格监测管理规定》基础上,2004年来又先后制定了《福建省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从健全制度入手,促进价格监测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为提高监测质量和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强化质量管理。精心设计了百分制评分标准,抽调各地监测人员,对各地价格监测工作进行全面交叉检查,使我省监测工作从设点采价、信息整理、数据审核到汇总分析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采价准确、核对严格、分析严谨,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前移监测关口。一是抓主产地市场监测,牵头建立了《省际间价格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与黑龙江、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的信息交流;二是抓周边地区市场监测,加强了与广东、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信息交流;三是加强对批发市场和重点生产企业的监测;四是与12358建立价格异动预警联动机制。

第四,突出监测重点。一是高度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先后发出了20多份有关加强价格监测工作的文件,及时部署各地开展粮油、农资等重要商品价格异动监测预警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分析,进一步提高了价格监测工作为政府决策服务的针对性。

第五,加强网络建设。一是加强了价格信息网站建设,对监测信息和数据传输体系进行全面的更新,完善了全省价格监测数据报价平台,确保了价格监测各项紧急工作任务如期完成;二是加强应用软件开发,采用大型数据库和最新的开发工具重新开发了监测数据上报、审核、统计、分析和历史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深度和数据共享水平。

第六,强化配合协调。一是注重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经贸、农业、统计、人行等部门之间的联系,采取定期召开价格形势分析会的形式,提高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二是加强与财政、建设部门配合,扩大了监测工作影响力;三是注重本局内部价格监测、成本监审、价格管理、监督检查的协调,在局内建立了监测分析、信息报送、价格管理、监督检查内部统一协商制度,确保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四是注重全省物价系统监测机构的协调配合工作。

山东省物价局:加强化肥价格监管

2004年以来,针对化肥价格上涨问题,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实施了一系列价格监管措施。

一、认识高度统一,为化肥价格监管夯实了思想基础

我们先后召开全省物价局长座谈会、价格管理工作座谈会,统一认识,研究对策。我们认为:加强化肥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对山东而言,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大局看,有利于稳定全国化肥价格,也有利于树立山东经济大省的良好形象。认识的统一为制定和实施各项化肥价格监管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见事快、行动早,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早在2004年1月份,针对我省化肥市场价格出现的加快上涨苗头,我局即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积极沟通,迅速下发了做好化肥供应工作稳定化肥价格的紧急通知,明确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又及时制定了贯彻意见,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化肥优惠运价、优惠电价、税收减免、基金减免等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化肥生产,增加市场供应。配合各项价格监管政策的实施,在生产和流通企业建立了化肥价格直报制度,在系统内部实行了24小时值班、每周一、三、五价格监测快报、价格监测资料主要领导审核签字等项制度,做到了早反映、早预报、早决策。

三、求真务实,不断调整和完善化肥限价措施

限价政策实施后,化肥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化肥监管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是,从调查和反馈的情况我们也发现,由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公路运价大幅上涨,导致化肥企业经营费用明显上升,继续执行7%的差率已不现实。另外,以出厂中准价加浮动幅度、流通差率确定最终零售价格的规定专业性太强,群众理解有困难。为稳定化肥生产和供应,保证农业生产用肥需要,2004年9月底,我们就有关问题向省政府作了专门汇报,提出了务实的意见。由于决策务实,政策明确,并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利益,对我省化肥生产和流通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7篇:粮食数据报告范文

关键词:价格上涨;CPI特点;价格总水平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6-0024-04

近年来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企业和居民的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了几次价格的上涨,价格上涨的动因都不同,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想真正控制价格的持续上涨,必须搞清楚影响价格上涨的动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调控措施。

一、本轮价格上涨与之前价格上涨的比较分析

价格总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动态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水平,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对象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走势如表1、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经历了3次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本轮价格上涨与前3次价格上涨相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上涨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发生的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出现了通货膨胀,也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国家采取的价格管理方式及对价格的调控手段都有所不同。1979-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国家直接管理价格,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由国家定价,价格改革以调整价格为主。调控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手段是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工资收入政策。1984年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价格改革主要采取“调放结合,以放为主”。政府直接管理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由市场自由调节的价格比重相应提高。在对1984-1988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的调控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措施。第三次通货膨胀(1992-1994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发生的,价格调整主要采取放开的方法。面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应对策略。2005年以来,价格的上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历了3次通货膨胀,并积累了大量调控价格的经验。

(二)价格上涨是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发生的

市场态势是指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的力量对比所形成的势力对比。市场态势可以划分为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和均势市场3种态势。前两次通货膨胀发生在卖方市场态势下。所谓卖方市场是指市场需求在一段较长时间和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供给,使卖者在与买者的竞争中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价格趋于上升是卖方市场的主要特征。第3次通货膨胀是发生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之中。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给在一段较长时间和一定区域内,较大幅度地持续超过市场需求,使购买者在与卖者的讨价还价中处于特别有利的市场态势。商品普遍过剩,供大于求,价格趋于下降是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本轮价格的上涨是处于买方市场的格局之中,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价格的上涨只是由于部分商品如粮食、猪肉等市场供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引起的。只要买方市场格局不改变,就不应该出现全面的价格上涨。

(三)价格上涨是在商品定价主体不同情况下发生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全部是由国家定价,企业没有定价的权利,定价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定价主体发生了改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定价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目前,只有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由政府定价,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来定价。由于定价主体的分散化,加大了政府对价格管理的难度。

(四)价格上涨是在城乡居民承受能力不同情况下出现的

在价格改革之前的10年中,中国采用的是冻结物价的特殊政策,商品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状况。价格改革之后,价格的上涨往往造成人们的恐慌。当时人们收入普遍不高,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低,一旦价格上涨,货币贬值,人们就会开始抢购,造成市场的混乱。在经历了3次通货膨胀和1次通货紧缩后,人们在思想上已经能够接受价格的波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价格的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已经不再像前3次价格上涨时那么恐慌,变得更加理性。

二、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动因分析

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因为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发的。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类上涨21.8%,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占总上涨幅度的95.8%。在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类构成中,其余6大类价格上涨仅仅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2个百分点,仅占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4.2%。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1)农产品价值的回归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长期以来,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中国采取了农业反哺工业的政策。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经济规律的作用开始显现,在其共同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地上涨。(2)国际市场供求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逐渐加大。(3)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高,运输成本加大推动食品价格上涨。(4)消费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禽、蛋消费以及饲料需求高速增长,粮食需求也不断增加,拉动了价格上涨。(5)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如:近年来中国投产了一些生物燃料,工业生产用粮数量增多,也相应地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拉动了价格的上涨。(6)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多的利益而采取提价措施,从而推动价格的上涨。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中,农民并没有完全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益处,更多地由流通企业所获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8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虽然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但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石油、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品种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这种价格变化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后期走势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化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影响。此外,流动性过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必然从需求拉动上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价格具有系列衔接性的特点,即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的继续上涨,否则,就有可能由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发展到全面的价格上涨。

三、调控价格上涨的有效途径

(一)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必须正确测算和实现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

历史证明,无论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还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都是不利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价格体系的调整;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有利于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正常进行和扩大对外开放。因此,《价格法》明确规定,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我们要坚持稳定物价方针,首先应对稳定物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稳定物价不是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适度地波动。根据经验,西方国家一般认为物价水平的涨幅应控制在2%以内。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价格水平涨幅应控制在5%以内。政府应科学地测算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并制定相应政策来保证调控目标的实现。

(二)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产业发展较快,有些产业发展较慢;有些产业是国家应鼓励发展的,有些产业是国家要加以限制的。因此,政府应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对于制约其他产业发展的农业、采掘业等基础产业和部门应重点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的产品大多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各部门生产成本的变化。如:2/3消费资料工业品的原料来自于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推动加工工业品成本的上升。如果加工企业不能消化涨价因素,就必然会提高价格。同样,石油、煤炭等产品价格上涨也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所以,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和其他基础产业,增加农产品和石油等基础产品的生产,保证市场的供应。但是政府在鼓励和扶持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的生产,避免农民盲目生产和发展,以防出现新一轮的“卖难”问题。(2)积极鼓励加工业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原材料的消化能力,生产出更多的适销对路商品,使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加。(3)适度控制投资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抑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适当抑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工业的发展,减少投资需求对通货膨胀的压力。(4)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竞争、开放的市场体系,这是保证价格合理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5)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疏通流通渠道,保证商品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价格调控手段,增强价格调控的效果

政府调控价格的主要手段包括三种:(1)经济调控手段。它是指政府根据价格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影响价格形成的各种要素,从而达到调控市场价格的目的。(2)法律调控手段。法律调控手段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价格关系,使价格的制定、调整、实现、争议及裁决等行为法制化。(3)行政调控手段。行政调控手段是指政府用行政命令方式,对商品价格的形成、变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

结合本轮价格上涨的特点及中国所确定的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政府采取了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控手段。经济手段主要包括:(1)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调到15.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都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这对于稳定币值,防止经济过快的增长,解决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防止物价出现大的波动是非常必要的。(2)稳健的财政政策已初显成效。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具体地讲,应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稳定。通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对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物质手段。价格调节基金主要是用于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平抑价格。国家储备制度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它起到了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对价格总水平的快速上涨,为了稳定人心,稳定价格,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1)建立全国性的价格信息网络。对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监测,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及时把握重要商品的走势,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价格信息,企业可以根据价格信息进行生产和经营,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价格的调整。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商品。一旦这些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势必会引发价格的全面上涨。近期内,政府定价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地方政府管理的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保持稳定,这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3)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2008年1月16日,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列入临时价格干预范围的商品包括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应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

在调控价格总水平时还需要以法律手段做保障。通过建立价格法律和法规体系,规范定价主体的定价行为,规范价格运行程序,规范国家宏观行为,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保护合法盈利,反对暴利;保护正常经营,反对欺诈;依法管价,维护合法利益。在目前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加强价格执法,对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非法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严厉查处,确保市场的稳定。

(四)政府应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响

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货币贬值,造成人们实际收入减少。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适当调整收入政策,提高工资,增加居民的货币购买力。只要工资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价格涨幅不高于工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课题主持人:忻红,课题组成员:李振奇,李钢)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年要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N].法制日报,2007-12-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