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理化建议及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建议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ccording to policy in one share process, involve a wid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experience each phas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my personal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st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easure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是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具备一个完整科学的工作流程是保证造价管理高质量、高效率、低损耗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一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从发生伊始至结束阶段都需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逐步实施,其总体流程应该是固定的。但是,由于总流程下的各分流程总会因为区域不同、客观条件不同或施工情况不同而略有差别。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总流程及各个分流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1.1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不严谨
我国在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中一般都会将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放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如此的造价管理模式存在的缺失是未能将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纳入到整个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管控体系中而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和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二)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存在模式漏洞
就我国造价管理模式的现状而言,关于造价管理建立相关监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不小。我国的监理机构是以优化安排设计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加重设计单位负担为工作重心,可研报告中所列项目的设计应有计划分步实施,上级领导部门下达设计任务时可同时下拨分部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现场安全及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等,而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造价控制与管理却少关注,尤其是工程变更项。
(三)施工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实质性的联系不多
建设单位派任的现场监理通常对工程管理技术及造价管理业务的熟悉程度不足,而工程投资成本控制则主要是以建设单位派任的监理人员把握为主。监理人员的素质将决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成本管理的综合业务水平,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联系单和工程设计变更极具增加的问题。施工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实质性的联系不多则间而之地给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造成成本浪费。
1.2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上级管理部门主要掌握项目投资的最终决定权。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的审查工作时必需要重视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这对于我国对水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展开有效工作是十分有利的。而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的优化措施主要还是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加强审核。依据具体的施工状况选择配套的设备及技术。在对工程建设项目初步熟悉程度如建设工程的规模性质、用工人数、施工周期、运输保证及材料设备供应等等。然后对项目所参与的对象进行优化选择,对施工组织计划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最后选定最为合理的“人、材、机”资源配置计划方案,并做好每一项施工准备工作。同时,还需要正确处理造价控制管理与工期、质量及进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投资决策阶段还需要加强图纸的会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遵循严格签证的审核制度,确保签证质量保证以通过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签证方式来规范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成本管理,并配合现行造价管理的规范保持一致性。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对市场材料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时刻了解市场动态,进行有效地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如若在签证过程中出现变更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具签证变更证明,杜绝非人力抗拒的窝工、返工现象发生,不致影响水利建设工程的工期和进度。
(二)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阶段开始之前深入了解市场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造价成本清单编制。保证在阶段设计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尽量避免大量的设计变更。因此,在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协作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设计质量关,保证递交工程设计文本具有高质量,明确各方权利及职责,可据条件实施奖惩制度以发挥必要的绩效作用。同时相关设计单位要做好长远计划,从基层抓起培养苗子的工作,通过精明专家来指导教育,并配合实践参观、定期参与设计评比等活动加强培养工程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
(三)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核心是进行目标分解落实,在施工承包合同中一般会明确工程建设目标和节点,然后将工期进度和投资成本都分解到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去。实现在施工阶段可随时进行投资成本的偏差分析与控制纠偏,保证造价过程的动态管理,使得投资造价成本始终能够处于可控与在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优化技术措施与合理组织施工和在承包施工单位进场之后还需要对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及措施认真组织审查工作,并帮助施工单位尽量紧缩“人、材、机”的投入成本,以控制避免窝工及设备闲置带来的损失,使之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的需要。
(四)竣工阶段
水利工程竣工决算阶段通过加强结算管理工作,审核到位具体。而针对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出现的偷工减料问题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谨、认真和真实地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
二、水利工程优化造价管理的建议
2.1投资决策阶段
(一)确定项目合理规模
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为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生产规模成正比。效益规模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可以充分利用规模效益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规模合理化受三方面的因素制约,即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建设标准水平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因此,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合理确定。
(二)设计阶段
目前水利行业也有大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与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加以实施,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根据工程的地形及地址条件,能套用标准设计的尽量套用,并且按标准规范施工,使质量达到规范标准,工程费用达到最低。推行限额设计、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标准化、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等。
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流程图
(三)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这期间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购买工程用地、购买工程设备、支付工程施工费用上。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以杜绝投资浪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采取“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方式。通过“限额设计管理”严格控制初步设计“工程量”,编制“项目管理预算”,使工程建设静态投资严格控制在审批的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总投资之内。控制项目索赔的关键是要细化项目设计,减少项目变更,预防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将索赔事件降低到最小。
(四)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竣工决算是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竣工决算是建设项目重要的经济档案,内容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项目法人应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竣工结算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减少投资造价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阐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常见问题,并对如何优化管理提出工程全过程的优化措施及建议,望能够在今后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寻求更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秦;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
[2] 黄文迪;简述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及推进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
[3] 王琼;当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王萍;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12)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有企业就须管理,有管理必然有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企业管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合理化建议。因为“进步”就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合理化”的结果。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早在1880年,英国苏格兰邓伯敦造船厂就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当时英国企业家认为:“这是一种在企业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收入的妙主意”。法国、日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仿效。
100多年来,尽管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合理化建议这一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但未被淘汰,反而伴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得到完善和升华,成为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靠技术进步;二是靠科学管理。归根到底,是靠企业职工群众的创造力。社会主义企业的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依靠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的目标。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人人献计献策,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这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有效途径。
另外,合理化建议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每个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发展,都为企业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优化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动脑筋、想办法,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成果汇集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具有实践经验的广大职工,最了解自己使用的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要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欲望,有意识地去发现在管理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三个管理阶段
实现合理化建议工作程序化、活动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管理程序而言,合理化建议活动一般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前期管理。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准备阶段,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广泛深入发动职工群众,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针对职工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主人翁意识、形势任务教育。同时引导职工全面了解厂情、国情和当前企业中心工作,深刻理解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目的意义,激发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拓展职工创新思路,开发创造性思维,为指导合理化建议工作提供思想武器。三是明确合理化建议征集目标和任务。征集的形式可采取全员征集、集思征集、指标征集、攻关征集、重点征集和节前征集等形式进行。四是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工作制度。包括征集审议制度、采纳实施制度、成果验收制度、成果发表制度、成果推广制度和奖励宣传制度等,形成工会主管部门负责抓、合理化建议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查隐患防事故”合理化建议征集
为增强安全意识、识别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技能,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全面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以及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群众监督作用,为企业安全发展群策群力,使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三违”现象明显减少。现开展“查隐患防事故”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
活动结束后,公司组织对安全建议进行评优,并对优秀建议予以相应奖励,请各位同事踊跃参加(所有参与者均有纪念奖)。
我们围绕“安全生产现场查隐患防事故合理化建议征集”主题,面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公开征集,请公司员工将建议以文字形式放入办公楼大厅的意见箱(需要署名),或以微信形式发送给安环部(*********微信同号)。
安全现场生产合理化建议内容主要包括:
1、对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的建议,对生产场所存在的某项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消除和治理的建议;
2、对工艺改进、设备更新、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等提升本质安全的建议;
3、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4、对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升一线员工安全素质的建议;
5、对抓好劳动安全生产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议;
6、其它有利于职业安全健康的建议。
本次活动相关奖品有:
纪念品:**(20~50元)
二等奖(2名):***(90~150元)
一等奖(1名):***(200~300元)
[关键词]精益管理 持续改善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65-01
一、 持续改善的基本概述
持续改善方法最初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增加改善。遵照PDCA循环,侧重于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连续不断的小步的改善,从而达到目的。是一种通过自主改善和焦点改善活动,来打造企业改善文化,提升企业改善力,持续改善企业关键数据指标,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服务。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不良品,减少变数,最终达成客户百分之百满意。
丰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持续改善主要由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中高层的课题改善制度,全员的发表会制度,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以及相关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构成。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企业建立了精益生产改善体制,不需要去强调,不需要去检查,这个企业也是一个非常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企业。
二、当前企业持续改善的现状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说,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实际工作,有的领导不主动参与精益管理、QC、体系培训,总是把工作忙、任务重挂在嘴边,忽视了先进理念的学习;有的领导不开展、不参加评审会和工作例会,对做得好的员工、部门不表扬、不奖励,缺乏正向激励机制和行为;还有的领导错误地认为QC、对标、体系、精益等工作可有可无,是额外的负担,没有认识到新形势下的烟草行业引入先进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参与热情不高。有的牵头部门一直未真正开展专项精益管理活动;有的部门虽开展了活动,但没有精益目标的跟踪、验证,没成果总结,就谈不上提升了。在基层单位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QC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是他的事”、“越搞精益,我们的工作越繁琐”、“现阶段销售压头,没时间搞这些QC、体系、对标、精益”......致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学习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持续改善能力不足,合理化建议提报数量少,参与率低。
三是制度仍不够健全。首先是缺少改善提案制度,这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基础。所谓改善提案就是先改善后提案,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其次是缺少中高层的课题改善制度,致使流程改善、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大课题、大改善未能有效开展实施;再次是合理化建议、QC课题、对标课题和精益课题这几种持续改善方式之间的关系未梳理清楚。如笔者所在单位,虽在《持续改进管理控制程序》中,明确由合理化建议引出QC课题和精益改善课题,但未明确什么样的课题确立为QC课题,什么样的课题确立为精益课题,缺少一个标准。
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比如,不举办QC会,员工缺少沟通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好的经验、做法得不到有效推广;例会制度、评审制度没有真正落实,评比、奖励少,不能发挥正向作用。审核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同一问题重复发生,对不符合项分析时,过多强调客观原因,不是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且整改措施抽象不具体。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不能形成良好的持续改善文化,精益管理也就难以发挥作用。
三、有效开展持续改善的对策和方法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改善是永无止境的。
(一)持续培育精益文化,提升凝聚力。
精益生产离不开持续改善形成的改善文化、群体的改善意识。精益文化建设需要领导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循序渐进地推进。一是要突出领导作用。中高层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会精益思想和精髓,并将精益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培训会、专题会、工作例会以及动员会等形式,逐层级传递至每一位员工,为企业持续改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二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宣传精益理念、精益故事和精益成果。通过举办“精益大讲堂”、“精益管理大家谈”、“金点子”、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交流分享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持续改善氛围。三是要注重文化融合。总结提炼精益管理经验,不断融入、完善企业文化,使精益由企业表面的管理活动逐渐变成员工的一种行为习惯,用精益文化来统领企业的发展理念,通过精益文化的形成,培养干部员工主动改善的意识、行为,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持续完善精益体系,提升驱动力。
通过逐步完善精益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持续改善机制、成果固化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激励晋升机制,将精益管理的工作要求切实转化为各部门、各业务板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并执行到位,才能推进精益管理在企业落地生根。同时,要注重对合理化建议、QC课题、精益改善课题及改善个人的评审和激励,通过会,为优秀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推进会、表彰会,邀请领导参加并讲话,对优秀员工进行鼓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精益管理的推进带来更大的动力和助力。
(三)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提升改善力。
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渠道。要把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一项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立足精益这一根本,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找出现场或者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善。一是要讲求方式。通过宣传、培训、引导等方式,加强干部员工对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提振信心,点燃建言献策的激情。二是要讲求方法。通过查找身边的“浪费”,对照关键目标指标、对标指标以及标杆单位的做法等手段,查找短板,找准改善路径和突破口,其中解决办法就是合理化建议。三是要讲求效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对合理化建议及提案人进行奖励,营造正向激励氛围,从而推动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持续抓好课题带动,提升内生动力。
一是要理清持续改进方式的关系。当前,企业并存的改进方式主要有合理化建议、QC、对标课题和精益改善课题。员工可通过合理化建议找到改进点,解决“点”的问题;再通过QC、对标课题和精益改善课题找到改进方法,解决“线或面”的问题。从问题点的来源分析,对标课题是对比标杆指标、做法,找到差距而建立的课题;精益改善课题应是立足浪费而建立的课题;QC课题主要来源于企业战略、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顾客(也包括下工序)抱怨或投诉的问题。从运用的统计方法分析,QC课题有严格的活动程序,运用新老七种QC统计工具;对标课题多运用对比法、水平分析法;精益改善课题运用价值流、ECRS、IE等精益工具和方法。二是要理清课题思路。以合理化建议为出发点,以课题改善为切入点,将流程再造和管理中的小改革统筹起来,运用价值流分析、A3报告等工具全面梳理流程,识别浪费,针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精益改善课题、QC课题和对标课题。中高层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评审和表彰活动,发动全员积极投身精益改善活动。三是要理清“解题”方法。所有课题的开展都要尊重事实,做到用数据说话,有对比、有方法、有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全司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确保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使活动收到最大实效,公司高度重视,5月24日,公司召开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会上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经理为副组长,生产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协调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全过程,制定出活动内容、方案和活动时间表,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活动。
同时公司领导对20xx年安全生产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要求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要广泛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种安全月活动,努力提高全司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并且要求各车间也相继组织员工召开安全月动员大会,各自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车间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出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案,以保证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注重实效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工作,公司于5月份就积极搜集、整理各项安全月活动资料,并及时下发车间进行宣传、学习,同时,将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和相关宣传标语,制成4条宣传横幅,于5月30日分别悬挂于公司有机锡基地和无机锡基地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拉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序幕。
公司于6月1日组织员工学习高总经理的安全讲话,6月7日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月活动为主题的黑板报竞赛,由公司四个车间、质监部参加,本次黑板报竞赛主题鲜明,版面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宣传了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推动全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6月中旬由安全环保部牵头组织对全司员工分层次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一是通过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培训学习,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提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自觉性,依法、按章、规范地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二是组织对员工进行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的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技能和自救互救措施。
三是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做好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的清理建档和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做到特种人员100%持证上岗。四是组织全员参与的安全知识考试和防护服及空气呼吸器穿戴比赛、锅炉岗位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员安全素质。
四、组织事故演练,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为加强对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在安全月活动期间,公司各车间有选择性的开展了各项事故救援预案演练,通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事故防范意识和事故救援与处置能力,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公司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活动期间,公司结合打非治违自查自纠、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安全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专项安全检查。6月4~5日组织职业卫生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职业卫生、作业现场环境、员工劳保穿戴等方面进行检查;6月14~15日,由设备能源部牵头,组织了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主要从锅、容、管、特、机电设备、配电室现场及管理等方面进行隐患排查;6月18日组织了三季度综合安全检查和考评,主要从安全责任制落实、现场管理、危化品以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管理规定或标准进行检查考评,共查出安全隐患30余项,查处违章违制5起,各车间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严格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积极整改,同时进一步加强设备设施包机制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
安全月活动期间,公司还组织了我为安全献一策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要求各部门、车间要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创新能力,从制度管理、操作规程、工艺、设备、职业危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促进工艺、设备改进,提高安全技术装备和本质化安全水平。
公司共收到车间部门上报有价值的安全建议 58条。公司下一步将对这些安全合理化建议进行评选,并适当予以奖励,以提高员工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这些合理化建议公司将积极采纳,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存在的问题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化工企业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生产进而创造利润,所以中心工作围绕生产和经营,而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需要。
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立足于实际创效,也就是在成果转化成效益后才有激励,激励方式单一,而对创新的过程激励微乎其微,尤其在鼓励试验性的创新和原创方面激励缺陷更为明显。3.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参与创新本身所需资源,还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而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人、财、物的支撑。
二、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
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成果显现可以划分为技术创新准备期、投入期、产出期、后评价期。
1.技术创新准备期
技术创新准备期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据此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技术创新规划,搭建了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科研人员到位,岗位职责明确,科研目标定位准确,科研人员也做好献身科研的准备。
2.技术创新投入期
指技术创新定位,项目明确后,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创新人员按照既定方针、目标和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技术创新中持续时间最长。创新组织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新保障,并在方向和政策上予以指导。技术创新人员付出艰辛努力,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思维模式,而行为上的付出、思想的创新、方向的多变性都会随时随地考验一个科研人员的意志。
3.技术创新产出期
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落脚点,有了前期的准备、努力,就有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产出期是对准备期和投入期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产品的出世,都使企业和科研人员有了物质鼓励和精神满足,又会产生新的动力,继续推动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后评价期
是在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完成并在推广使用后,在追求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利润过程中的评价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创新利润容易溢出或不足,加强后评价工作,是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总结。
三、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激励及平衡控制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过程激励机制,注重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使命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将效益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挂钩需要做好平衡控制。同时平衡控制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解决好各层面和群体对技术创新的利益诉求。
1.准备期的激励机制
在准备期的激励实质上是对技术创新从源头实施激励,实质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奖励。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市场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其中科技进步创意奖旨在开拓科技人员创新思路、寻求创新课题、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原创性建议。市场调研奖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专类子项,主要奖励对行业、产品、技术具有全局性趋势研究,对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市场调研课题。合理化建议激励目的是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推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深入开展,因为合理化建议是实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2.投入期的激励机制
投入期的激励重点在于对技术创新的过程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过程激励奖,其目的是针对部分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参加人员变化多、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节点实施激励可以确保其能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产出期的激励机制
产出期的激励分成果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两种。成果激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目的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形成知识产权,完成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的奖励,可以细化为包括科研开发、新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应用、论证及重大工程建设等类别。成果转化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专用产品激励奖,其中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旨在对在开发新品,市场开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中取得直接新增利润的科技成果。
4.后评价期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技术创新激励的同时,同样注意不断巩固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启动对科技进步获奖成果连续三年及以上后评价工作。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跟踪获奖成果,对获奖成果效益、效果进行连续三年评估,向上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构建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效益、效果不能巩固的成果,要采取负激励,通报批评或者必要的责任考核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直接责任人的负激励,更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效。
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必要和有益的。支撑体系也是技术创新的激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为完成这种创新而建立起的保障措施。
1.组建技术智库
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技术智库,有效指导技术创新。从创新方向、领导和组织、成果评审,智库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需要“下本钱”,要舍得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更要引领市场需求。在追踪和超越前沿技术时,前期的必要资金投入会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了装备的更新升级、科技实验的材料费用支撑。
3.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计划性,注重考察引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经验交流、论文、对外技术交流,开扩技术人员视野。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建设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信息化平台,搭建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体系。
4.持续完善的硬件支持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优先的原则,加强科研硬件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手段,为科研人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硬件保证。同时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信息化的软件支持
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化工企业需要建成高效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方便、快捷通道。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技术人员方便、及时查询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需要建设科技情报信息网络,方便查询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收集资料,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五、结论
[关键词]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创新;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提出了在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创新型企业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2006年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并把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先锋工程。
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创新型企业根本任务是实现持续创新”。远德玉教授等提出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概念,指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持续创新。向刚教授指出:“企业创新贵在持续,也难在持续”。
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是指促使企业产生持续创新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持续创新的欲望是进行持续创新的前提,只有有这个欲望和要求,企业才会主动地实施持续创新,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创新动力是实现创新型企业的前提和基础,事关公司持续创新的成败。下面对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公司的持续创新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正是这种持续创新动力支撑该公司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公司简介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云南省重点制药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名牌产品30强企业和云南省优强企业、是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清洁生产现场审核。公司成立以来,经营业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等三项指标连续几年均名列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前列。2008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称号。
二、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
企业家持续创新精神及意识是确保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源泉,从2004年以来,公司领导实施了多项持续创新项目,具体来说,包含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制度创新。
2004年-2006年公司实施“灯盏细辛注射液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先后列为省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200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众多专家一致评价,该项目“对灯盏细辛有效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分离技术为该公司首创,在灯盏细辛提取分离中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和利用柱吸附法将焦袂康酸和有效组分分离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项目在对灯盏细辛总酚酸提取分离工艺的改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公司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使灯盏细辛注射液这一主产品经受住了严格的技术和市场考验,销售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在2亿元以上。
2004年-2005年公司实施了新药灯盏花滴丸和灯盏细辛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的申报、工艺参数优化和生产线建设;2000年至今尚未完成但已接近尾声的新药灯盏细辛粉针研发,预计即将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丰富了灯盏花产品系列,为提升灯盏花这一云南特色资源的附加值打开了上行的空间,并为公司今后做强做大灯盏花产业打下了基础。
从2006年起公司开始实施“灯盏生脉胶囊产业化”项目,通过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争取使这一产品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的试验用药,为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持,探索了一条对高科技产品实施“科技营销”的市场营销创新之路。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初见端倪,灯盏生脉胶囊年销售收入呈逐年翻番增长的态势,2007年为2100万元,2008年为5000万元,2009年达到1亿元,使这一产品成为公司的又一个经济支柱。
从2007年起公司开始了ipo的运作,吸收了生物谷集团剥离的全部医药资产,进行了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以公司为母公司,控股2家子
公司(深圳市生物谷医药公司、昆明生物谷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托管1家公司(云南生物谷弥勒药业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完成了研发——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成功地构建了生物谷医药板块,从运行机制上为上市作好了准备。
通过对众多持续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公司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
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首先就是要解决人的动力问题,这是公司持续创新的内部动力源泉,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内部员工实施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均很重视,配备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设备、设施。在工作场所、办公条件、工作氛围的营造与建设上也很关注,工作场所、办公设施的设计、管理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对外地引进的高层人才的生活起居方面,公司也进行了周全安排的……这些条件的创造与提供,让高层人才有较强自豪感和认同度,较好地激发、鼓舞着大家的工作热情。
高层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在纵向上实行双通道发展的职业规划模式,在横向上有集团公司间各子公司及不同业务的交流机会,在外部,公司有相应的培训、参观制度。结合市场、销售、研发等工作,公司每年度均会策划、组织高层级的内、外部均有的学术、管理活动……因此职业发展与交流的机会,信息获取与思想碰撞、切磋等机会也较多,使高层人才不仅能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上有很高的追求空间,也能较及时的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讯,较好地调节了职业与工作因枯燥而引发的职业倦怠。
在运作上,高层人才进入公司始,就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再结合公司要求及本人意愿,为其量身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职业通道,使其工作有干劲、有奔头,有成就感,体现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对高科技人才,公司鼓励技术人才创新,在资源、设备、人力等配置方面均给予其倾斜政策支持,在发表学术论文时给予奖励,在取得创新成果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同时在申请专利时提供便利。公司正着手建设以项目参与及知识产权获取后的成果共享制度,对经营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公司逐步推行年薪加业绩考核的薪酬模式;公司充分结合省、市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措施,积极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创新人才人、学术带头人的瓶坯,除政府给予补助外,公司配套相应的费用,在住房、用车等方面提供及时的保障。
在期权、股权的持有制度方面,公司整合生物医药资源,董事会已提出将考虑经营团队中骨干成员的持股计划,配套的管理制度正在编写,充分体现骨干主人翁的团队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建设情况分析
以“创新企业”为平台,结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发管理)的要求,公司按照贯穿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行为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该架构有自己的实质管理部门及创新活动开展的中心基地,同时,将公司的相应职能部门以参与活动、协助管理为纽带的方式进入该体系,该组织体现了公司的创新精神,保证了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
“持续创新,永续经营”是公司成立初期倡导的理念,结合此公司制定并不断完善的激励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建立内部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积极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
几年来,公司通过对创新激励机制所实行的制度化——推行了奖惩制度》、《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qit活动管理办法》,创新机制的具体行为化——qit品质改善活动、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合理改进评审、年度中管理、安全生产、品质活动月等系列固化活动,既保证了公司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意识,提供了创新结果的展示舞台;(公司的qit活动受到了省、市及各级领导部门的多次表彰。)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保持了创新的原动力及持续创造力;通过对创新的成果发明平台、专利保护等完善,确保了创新的成果化、产业化。
公司自2002年起拟订《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并先后于2005年及2009年进行修订,将员工合理化建议这一行为制度化、规范化,职工合理化建议一直保持高质量数量多的水平,极大的推动了公司管
与建设工作。多年来公司所收集合理化建议累计超过800条,其中被公司采纳并奖励的超过300条;近三年来共收集合理化建议300条,每百名员工年均提出合理化建议数接近45条,其中被采纳并获得奖励的超过16条。
五、结论
持续创新动力是持续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上面的分析,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精神,但在激励制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持续创新文化建设已经建立了“持续创新,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在今后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进一步加强持续创新激励机制建设,特别是探索期权和股权激励的全新模式,因为这是激励制度中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激励方式,会对企业家和核心骨干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效应。
[参 考 文 献]
[1]野中郁次郎/杨开峰,等.知识创新型企业[m].北京: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知识管理,1999
[2]陈晓田,杨列勋.技术创新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向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引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6)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接触网故障 应急抢修 运输保障 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TD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02-01
前言
电气化铁路是高科技下的产物,它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电气化铁路存在接触网布线长,工作环境差,使用条件受限,无备用设备等特点,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将中断通车。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抢修原则,尽快恢复供电行车,确保接触网安全供电,我们要结合实际,从铁路接触网现状和应急抢修水平上进行分析,努力解决环境、资源、技术、经济之间的协调统一,为全面建设电气化铁路保驾护航。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现状
1.地形、气候导致线路故障
青海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相差5000多米,正是由于它的这一地势特点,使得铁路建设呈阶梯分布,再加上当地独有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这就促使了长期暴露在外的线路氧化,加剧了接触网点的腐蚀,导致铁路接触网故障。
2.抢修线路设备装置不精良
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中国铁路路网末端,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在铁路抢修工作中人员配置和设备装置相对较落后,在高原路段还是使用落后的隧道行车和简单的机具进行抢修工作,即使平原区也只能依靠车梯和机电工具进行修复,一旦发生接触网故障,人员和设备都不能及时到达现场,降低了抢修效率和耽误了抢通时间。
3.铁路接触网工区布置不合理
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正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地形,使得铁路沿线接触网工区分布极不合理。铁路在经过山脉时,由于山高路陡都没有工区的设立,离最近的工区也要30公里以上;而经过草原时,由于地势平坦则有3-5个工区的布置。沿线绵长和大面积的空旷都会给我们的抢修工作带来困难,耽误抢修速度。
4.铁路接触网受地形和技术的限制
在青海省内老关角隧道是唯一联通海西地区和内地的必经之路,然而老关角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只有铁路的西格段少部分使用了双线接网,进行了监控双线电气化改造。其余路段铁路接触网只能单线运行,而且成高坡度和小曲线布置,使得电负荷受限,因此对通过的电力火车要求极高,限制了其运行能力,降低了运输效率。
二、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1.改革机制、遵循原则、强化模拟演练
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铁路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我们要加强人员配备,落实责任意识,强化模拟演练,在遵循“先通后复”的基本前提下,做到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抢修任务,严格执行行车和高空电气作业的防火措施,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和意外的发生。同时接触网主管部门必须做到高度警惕,实时监控,搞好协调,迅速抢修,以最快速度疏通线路和恢复设备正常工作。
2.合理完善基地建设,加强信息联络
为满足铁路运输和提速要求,必须加强接触网基地的建设,并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在基地应配有抢修故障必备的行车和机具,使得本辖区发生故障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实施抢修工作。其次加强对机具和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抢修器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线路设备要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最大限度的完成互换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再次要加强信息自动化监控和联络技术,在基地设立监控辅助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相对较远的工区,在发生故障后可以精确定位和快速信息传递,辅助于我们制定抢修预案和实施抢修工作,提高接触网应急抢修工作效率。
3.注重工作经验的培养,提高抢修技术水平
根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和故障模拟演练,我们要不断总结线路故障判断和查找能力的经验,提高接触网临时抢修技能。在遇到线路故障后基于线路条件、设备类型和故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的采取最佳应急措施。下面以线路常见故障为例(如表1),来说明铁路接触网故障判断的查找方法,供铁路维修工人借鉴。
4.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建设
我国要重视加大对西部地区建设,完善铁路路网,因地制宜合理分配生产要素,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和内地的交通运输和技术交流,同时提高对接触网的监控、预防、突击、抢修的应对能力,实现青海省铁路的良性循环,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青海省的铁路接触网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性的提出了抢修电路故障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了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突击抢修能力和水平。纵观全局,在我国掀起的高速铁路建设来临之际,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合理分配人力、技术、设备等各方面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我国铁路部门对接触网事故的应急措施研究,使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达民.接触网零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铁路,1998(3).
[2] 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3(3).
[3] 刘兴宏.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3).
一、活动意义
银行通过开办“五个一”活动方案最主要是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实力,增长银行的业务业绩,以及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同时也通过对“五个一”活动的开办也有利于客户对银行的了解,能够让客户在办理银行业务时感觉到我银行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对银行的信任度。
二、活动对象
银行分行9个分支行的全体职工(共计207名员工)
三、活动内容
(一)读一本好书(10分)
通过对一本好书的阅读理解,提高和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经办能力、创学能力,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业务技能。通过对一本好书的阅读理解,提高银行员工的同时也为银行客户对银行员工及银行留下深刻和良好的记忆。
(二)学一项新技能(20分)
通过不是本业务技能的学习,不仅是学会了一个新技能,同时也是对自己业务的一个开发。让银行员工接触到不同的领域技能就能更多的了解到在不同领域客户的需求,带给客户最需要的服务。
(三)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0分)
通过员工对银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对银行的责任心和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银行对员工的重视,每个建议的分析能够有利于银行经营。每个银行员工提出建议的同时也是收集信息的渠道,也是银行领导对银行员工中存在问题的一种了解方法。通过员工建议被合理的采纳后解决,也是对银行经营体制的一种完善。
(四)开一户存款账户(40分)
通过对增开新客户的比赛有利于银行的业绩增长,以及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能力。每个存款帐户的增开就是我银行与新客户建立了联系。
(五)办一笔新业务(20分)
通过对新业务的办理比赛,有利于银行新业务的开发,使银行的业务多元化。银行保险: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对于银行业、保险业起着双重促进作用。通过对银行保险新业务活动的举办有利于银行员工和客户对这个新业务的了解。
银行卡:银行卡的使用是促进客户的消费,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在银行推行银行卡新业务的办理,不仅是为了让银行员工和客户对银行卡这一新业务的了解,而是为了给客户带来一种新的消费观念。
网银:就是网上银行,网银的开通就是为了方便客户能够不出门就能得到银行的服务,在推行这个新业务时,主要是为了增加银行员工对网银技能的有利掌握,就能更好的为客户在网上进行业务办理。
四、开展方式
(一)读一本好书
一是采取集中试,共同对一本书进行讨论学习。通过集中所有员工的智慧找出书中对银行有利的论点。
二是采取个人自学式,充分利用业务时间,以个人自学为主,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三采取讲座讨论式,每个人在讲座上按照书中得到的体会,制定个人读书学习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措施有效。并要写读书学习心得体会。在讲座上所有员工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论点,通过讲座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大家一起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经验。
(二)学一项新技能
一是银行内通过体验工作岗位的活动的开展,实施政工岗与业务岗之间互学互助,每个员工都拥有天的岗位互换机会,去学习其他岗位业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岗位业务知识写心得体会。
二是召开会议,员工可以在会议上谈到自己在新技能中得到的经总结,谈自己多新技能这个工作领域的心得体会。
(三)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一是在银行内设置员工建议的活动平台,激励员工为银行献计献策,通过这个活动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对银行有利的建议,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对员工进行深度了解。
二是召开会议,让员工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在会议上通过讨论和研究,确定建议的可实施性。
(四)开一户存款账户
一是采取业务竞争式,每个员工通过办理业务的熟练程度加快对新客户的开户次数,据对新客户的增加数量确定比赛优胜者。
二是采取网上接待式,通过在网上跟客户的直接交流,帮助客户了解银行业务并帮助客户办理银行业务,通过网上客户的办理增加开户数量。
(五)办一笔新业务
一是采取保险业务的自主性,通过员工自己的方式进行保险业务的办理。
二是采取银行卡的使用性,通过员工办理的银行卡,由员工自己进行业务跟进。
三是采取网银积极性,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在网上直接给客户办理业务。
五、综合考核
以一年为期限,进行年终考核,对于在“五个一”活动计划中得到突出表现的员工,银行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的主要是设计考核方案如下:
(一)读一本好书的评分标准
1、读好书的数量:每本书都要写上读后感,要深刻具体,不能是一晃而过的读。
本以上分;到本分;以下分。
2、通过对工作产生的帮助:在每本书给工作产生了帮助的,要写一分证明文,分为三个等级给予不同的分数。
(二)学一项新技能的评分标准
1、通过新技能的熟悉掌握程度:非常熟悉分;为熟悉分;基本掌握分。
2、新技能对自己业务的帮助:对业有非常大帮助的分,对业务有很大帮助的分,对业务有一定帮助的分。
(三)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评分标准
1、建议是否被银行采纳:被采纳的分。
2、建议被采纳后对银行的效果:非常有帮助的分;很大帮助的分;基本帮助的分。
(四)开一户存款账户的评分标准
1、新存户的增加数量:个客户以上分;到个客户分;个客户以下分。
2、新存户的业务等级:最高等级分;较高等级分;普通等级分。
3、新存户的可持续性:分为三个等级给予不同的分数。
(五)办一笔新业务的评比标准
1、新业务的办理完成指标:达到不同指标的分三个等级给予不同的分数。
2、新业务的办理类型:保险金非常高的分,保险金较高的分,保险金一般的分;银行卡办理非常多的分,银行卡办理较多的分,银行卡基本多的分;网银办理非常多的分,网银办理较多的分,网银办理一般多的分。
3、新业务的办理等级:最高等级的分,较高等级的分,一般等级的分。
六、表彰奖励
在年终根据不同的获奖类型给予不同的奖励。
1、在“五个一”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优秀奖名,给予钱的奖励。
2、在“五个一”学一项新技能的活动中,优秀奖名,给予钱的奖励。
3、在“五个一”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合理化建议优秀奖名,银行组织优胜奖名。给予钱的奖励。
4、在“五个一”开一户存款账户的活动中,优秀奖名,给予钱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