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年度经营计划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对再起飞公司各部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部门对如何制定经营计划很感兴趣,而且理解的也比较到位,有一些部门则仍抱着观望、交功课的心态。
随着各部门提交年度计划截止日期一天天逼近,我愈发担心各部门能否及时提交,提交的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的目标。
事实上,我的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当我11月30日,发现只有2个部门向战略发展部提交了部门经营计划后,我就知道我最不想看到的,但也是很多快速成长型企业普遍会发生的事情,还是没能避免。我仔细看了2个部门提交的部门经营计划书,可谓喜忧参半,其中一个部门写得相当不错,无论从完整性上还是从逻辑性上都非常好。但另外一个部门写得只能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战略发展部李总安排人与各部门沟通工作进度后,了解到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严重,竟然有大概一半左右的部门仅仅刚开始写。虽然之前专门对各部门做了培训,但中间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很多部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推进或者推进的很慢。虽然每次战略发展部跟进时,各部门都一再回答“在推进”,但实际上很多部门仅仅希望“抱佛脚”应对。
我赶紧与战略发展部李总讨论对策,最终,我们建议董事长开会督促和强调一下此项工作。所以,12月1日,董事长紧急召开了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年度经营计划工作回顾会,对每个部门当前的进度一一审核,对进度严重落后的部门提出了批评。让我深感意外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有几个部门竟然对如何开展这个工作提出了很多疑问,就好像之前压根就不知道此事,也没有接受过培训和指导一样,这完全反映了有些部门交功课的心态。其实,制定经营计划是每个部门自己最应该关心的,很多企业和部门天天忙于救火,但从来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做好计划。而且,更重要的是制定经营计划的过程,而不是最终向经营计划委员会提交一个报告,这说明有一些部门根本没有完全理解制定经营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幸好发现及时,通过密集地参与和指导各部门经营计划制定会,虽有所延迟,但所有部门最终赶在12月9日完成了经营计划书。
年度经营计划质询会安排在12月12日举行。质询会的目的是对各中心的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质询,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各中心的经营目标有相当的高度且实际可行,并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达成。
质询会的参与人员包括总经理、各分管副总经理、部门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很多企业喜欢总经理单独与各个部门过计划,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企业运转不是靠各部门与总经理单点联系再转达,所有中高层共同过讨论各部门计划,有几个好处:
便于各部门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有利于站在公司全局思考问题;
了解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的要求,完善本部门计划;
对其他部门的计划提出建议;
对各部门需要协同的事项达成共识;
创造群策群力的团队和氛围。
在正式开始质询会前,我首先讲了几个会议原则:
第一原则:质询对事不对人;
第二原则:质询及应答需要以事实及数据为基础;
第三原则:与会人员对各部门的经营计划都有质询权,总经理对修正要求有终决权;
第三原则:领导多一些质询,尽量开始不要直接给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原则:质询要有结论,理清需要跟进的各项事宜,并制定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然后,再起飞公司花了三天半时间完成了各部门年度经营计划的质询工作。整个质询会收获颇丰,通过不断地质询和应答,很多工作在公司与部门间达成共识,并且产生很多非常具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且为了创造群策群力的氛围,三天时间实行聚餐制,并且约定好所有中高层以后每月聚餐一次,这个小小的举措非常好。没有交流的中高层团队,是无法保证战斗力的。
当然,整个质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
1. 计划没有体现战略导向。比如公司战略导向是提升客户满意度,但工作计划完全看不到有关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工作安排。
2. 计划制定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几个部门的经营计划很明显是直接找助理完成的,部门内部并没有对整个计划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可想而知,这样的计划下发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3. 计划太多,没有体现重点。有一个事业部竟然写了60项重点工作来阐述经营计划,其实,这完全没必要。特别是对于年度的经营计划,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针对那么工作同时发力,而且这些工作肯定有一定的分级、逻辑关系,找到最终关键的几个工作就会影响整体绩效。
4. 各项工作缺乏反思。很多工作没有对过往业绩成功要素或失败点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所以各项工作的安排就很难看出针对性。
5. 缺少量化数据支撑。有一些工作的分解完全看不到数据,比如有一些部门制定了降低成本5%的目标,但如何降低的?在哪些环节降低?如果没有数据支撑论证,那这个目标显然是很难确保完成的。如果这个部门负责人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人,或许他最终能完成使命。否则,绝大部分情况下,最终都会以“客观条件所限或之前没想到”等等原因搪塞责任,部门目标完成不了,可以通过绩效惩罚,但公司的利润没了。
6. 工作分解不详尽。比如销售收入仅仅是做了季度总体计划,但没有按照区域、品类、客户等维度分解,那么销售收入的计划很难确保完成。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营销活动有总体策划目标,比如多少场活动等,但对营销活动的总类、目的、时间等没有详细说明,如果不说明这些,怎么能准确表达明年这个工作的策略呢?又怎能准确匹配预算呢?
7. 工作分解缺乏逻辑性。一些指标分解过于简单,之间体现不出逻辑关系。比如通过新的营销模式提升销售收入10%,但并没有对新的营销模式进行详细阐述,也没表达清楚新模式是如何带来10%提升的。
8. 工作没有体现公司内部部门间的横向协同性。比如,各项工作没有说明需要其他各部门如何配合等,也可以看出,各部门在制定经营计划时,更多是“闭门造车”,缺乏与其他部门就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的意识。
9. 部分负责人的心胸还不够开放。虽然,我一再强调,质询会,对事不对人,而且质询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而是为了“找路径”。但,仍旧有一些部门负责人无法打开心扉,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以前再起飞公司从来没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站在公司的角度审视整体计划。很显然,“对立文化”的消除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毕竟有部门利益也是一件好事情,大利益可以带领团队前进,但小利益是每一个业务单元前进的直接动力,公司所要做的是平衡大小利益点,而不是完全不保护小利益。
通过质询会,各部门的经营计划得到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完善意见。然后,再起飞公司又在12月20日召开了第二次经营计划质询会,最终确定了公司及部门年度经营计划。质询会开得非常成功,正如董事长所说:
“开完质询会,我对明年的目标非常有信心。”
“以前,我直接下达指标的方式是错误的,造成上下对任务理解的不一致。”
“如果各部门不能告诉我他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风险等,我就无法相信这个部门能完成目标。”
“这次会,也是对中高层梯队的审视,我发现了一些惊喜,也明白了为何有些部门业绩总是上不去。”
“我们以前也应该有这样的讨论计划才对。”
“这是我们公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我看到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
“我很高兴,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们中高层团队的氛围在改变,从对立到群策群力的转变至关重要。”
……
董事长说得没错,计划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计划的过程。做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要准确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也不可能) ,而是要保证所有涉及影响我们未来业务的因素被讨论过并被评估过。而且,年度经营计划工作最终除了计划书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产出,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共识:我们都明白目标在哪里?实现的策略及路径什么?核心要素是什么?都会存在哪些风险?集中资源主要做哪几件最重要的事?
协同:我知道我必须在第一季度完成多少个店长招聘,否则营销中心很难完成今年的开店任务,也就很难达成目标;
节拍:我们设置了一些里程碑,我们会定期定点检讨和改进;
精准:风险我们已经讨论过啦,我们已经制定了针对策略;
信心:沙盘推演求证过了,我们对这次任务有十足信心;
沟通:大家群策群力,对目标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理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说“企业一年之计在于经营计划”!
【成长型企业咨询服务手记】往期连载目录:
1 企业家的二次创业之惑 2012年6月刊
2 快速成长型企业青春期的烦恼 2012年7月刊
3 找到变革的切入点 2012年8月刊
4 不是“临危思变”,而是“临危思亡” 2012年9月刊
5 启动“鹰计划” 2012年10月刊
6 变革融冰 2012年11月刊
7 培育全员战略及经营意识 2012年12月刊
8 战略研讨会 2013年1月刊
9 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哪个更重要? 2013年2月刊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定
由于科学的日新月异,导致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促成了近代工业的精细分工与大量生产,从而引起市场剧烈的竞争,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也日趋微薄。因此近代企业的经营趋势将由以往“成本决定售价”的旧观念改为“售价决定成本”的新意识。如果企业不能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则非但不能赚取利润,甚至无法继续它的生存。所以,如何使成本降低,获取最大利润乃成为企业界努力的重大课题,一般言之,降低成本不外是改良生产技术与提高工作效率。前者当有赖于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及更新生产设备,改善工作方法和开发新而低廉的代替料源。而后者即有赖于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运用经济效益最佳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所有的机能与资源获得合理的调配与运用。
本计划即是基于后者的需要而拟订。目的在年度开始之前,对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方针预作提示,责成各部门依据公司目标,拟订(或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或改善方案,并配合年度预算的编制,预测产品市场的增减变动,配合设定之产能与成本标准,拟订年度产销计划,预估年度损益及资金的调度运用,并做为考核各部门执行绩效的依据。通过各种标准的设定,事前的合理规划,并经由各管理阶层的积极参与,以达到避免错误,减少浪费,激励士气,达到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目的。
经营目标
1总目标:加强管理,研究创新,扩大营业额,控制成本,创造利润。
2各部门目标:
(1)贸易部:
①充分消化现有产能。
②利用现有市场,购销相关产品,扩大营业额。
③销售费用的控制(运输费用、报关费用、保险费用等。)
④呆品处理。
⑤外销成长率( )%,年度外销金额( )元。
(2)内销部:
①估计内销产品销售数量,协调生产管理中心建立适当库存量。
②建立内销销售网,扩大现有客户的采购规格及数量。
③呆品处理。
④内销成长率( )%,年度内销金额( )元。
(3)供应部:
①建立机物料abc分类,实施重点控制。
②建立各主要原物料安全库存量,经济采购量。选择优良供应厂商,商订长期采购合同;加强比价功能,降低采购价格。
③降低平均库存量:a料( )天,( )磅。b料( )天,( )磅。
机物料降低( )%,( )元。
(4)总务部人事科:
①建立员工进用升迁,薪资考核奖惩的人事制度。
②精简人事,控制管理费用。
(5)事业关系室:
①建立人物出入厂管理规则。
②加强警卫勤务训练。
(6)会计部:
①修订现行会计制度,精简作业流程,加强管理会计功能。
②适时提供各项管理报表。
③强化现金预测功能,灵活资金调度。
④严格审核费用开支,控制预算。
⑤每月实施存货盘点。
(7)总经理室(生产管理中心):
①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配方。
②推动或审核各种专案研究。
③协调产销活动,拟定或修改生产计划,追踪管理生产进度;协助一、二厂调度人力,协调各中间生产单位,原料的调度移拨,避免产能闲置或停机待料,或超量生产。
④研拟人员训练计划。
(8)一、二厂:
①总务:
a.改善员工伙食方案。
b.改善工作环境,照顾员工生活,加强福利娱乐措施。
②工程保全:拟订年度机器设备维修计划。
③质管:
a.拟订(修订)质量管理标准。
b.推动qcc活动(质量管理圈)。
c.拟订“改善提案制度”。
④生产:
a.严格管理生产进度,全力完成生产计划目标。
b.管理原料耗用。
c.灵活人员调度,避免闲置人工。
d.机动调拨各种原料供应,避免停机待料。
e.加强机器修护,强化在职训练,提高生产效率,精减人员编制。
预算编制的内容及说明
1.营业计划说明书
本表是贸易部与内销部在预算年度中营业计划的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市场的展望、新产品的开发、旧产品的淘汰、新客户的开发或旧客户的淘汰、广告或其他销售推广政策、售价政策、授信及帐款回收政策、业务人员的增减异动、销售费用的限制、本年度营业方面所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其克服对策等的说明。
2.客户别销售计划表
由贸易部及内销部根据市场情况,客户往来情况预计各客户的销售量,以拟订的售价予以编制。(外销方面如无法依客户别预估时,则依销售地区别预测)
3.产品别销售计划表
本表系以产品别为主,分内外销,由表二汇总编制而成。
4.生产计划说明书
由一、二厂就产量及产能运用计划、质量计划、新产品或新技术(包括新配合)的研究开发计划、机械修护计划、机械淘汰更新及扩建计划、人员合理化计划、成本控制计划、本年度生产上所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其克服对策等加以说明。
5.标准产能设定表
系按各生产部门正常编制下,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产能及生产效率所设定的标准产能,做为生产管理中心编制产销配合计划表的参考,并做为考核实际生产效率的依据。
6.标准用料设定表
系各生产部门产制品每单位主要原料的标准耗用量,做为生产管理中心编制生产计划及供应部编制采购计划的参考,并做为考核原料耗用的依据。
7.标准人工费用设定表
系各部门在标准产能下,配置的人员编制及用人费用标准。依性质分为直接人工及间接人工两项,俟生产计划确定后,做为编制人工费用预算及考核人工效率的依据。
8.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
系各部门在标准产能下,耗用的电力、重油、机物料、维修费用……等费用标准,分为变动及固定两项。做为生产计划确定后编制制造费用预算表及考核费用支出的依据。
9.服务部门费用分摊设定表
系按费用性质,依服务部门提供服务的比重,分配服务部门费用给生产部门的设定标准。
10.产销配合计划表
本表是本公司预算年度产销活动的基本报表,由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根据营业部门及生产部门提供的资料,综合市场环境、生产状况、制成品存货水准、及成本利润等因素,加以协调而编制,提经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的年度产销计划。
11.生产计划表
系生产管理中心依据经核定实施的产销配合计划表内所列各项产品生产数量,而排定的各中间及最后生产部门产制品的计划生产数量表,做为预算年度追踪考核各生产部门生产进度达成率的依据。
12.主要材料耗用量预算表
本表由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及标准用料设定表加以汇编而成。
13.资材计划说明书
由供应部就库存政策、采购政策、付款计划等加以说明。
14.主要材料采购预算表
本表由供应部依据主要材料耗用量预算表斟酌材料的合理库存、经济采购量及材料价格趋势等予汇编,做为编制主要材料耗用成本的依据。
15.固定资产扩建改良及专案费用预算表
系供应部根据营业计划说明书,生产计划说明书产销配合计划表及公司预算委员会决议事项所编制的年度资本支出及专案支出预算与完工进度表。
16.工缴汇总表
系一厂二厂依据生产计划表,标准人工费用设定表,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固定资产扩建改良及专案费用预算表所编制的人工及制造费用年度预算金额。
17.生产成本预算表
本表系会计部依据表十一、十二、十四、十六所编制的各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预算表。
18.销货成本预算表
系会计部根据产销配合计划表及生产成本预算表,加以汇编而成。
19.营业收入预算表
系会计部根据产销配合计划表及预估的其他收入,加以汇编而成。
20.推销管理财务费用预算表
系会计部参酌前年度实际开支,并依据年度营业管理计划所编制的推销管理财务费用年度预算。
21.损益预算表
系会计部依据表十八、表十九、表二十编制的年度损益预算表。
22.资金来源运用表
系会计部根据年度产销库存计划、资本支出计划及债务偿还计划等资料,编制而成。
23.管理计划说明书
由公司总务部及人事科就组织编制合理化计划、人员增减异动计划、人力发展训练计划、管理规章办法的推行计划等加以说明,以供总经理室编写经营计划及会计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参考。
24.经营计划说明书
由总经理室就前述有关资料,就营业生产,资材管理等计划加以综合及摘要的说明。
推行预算制度的组织
1.公司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经理
副主任委员:副总经理
委员:贸易部经理
内销部经理
供应部经理
总务部经理
会计部经理
总经理室主任
生产管理中心主任
第一厂厂长
第二厂厂长
执行秘书:会计部副理
2.一厂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厂长
委员:副厂长
副厂长
主任
执行秘书:专员
3.二厂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厂长
委员:副厂长
副厂长
主任
科长
科长
执行秘书:专员
4预算委员会的职责:
(1)决定公司或各厂的经营目标及方针。
(2)审查公司各部及一、二厂的初步预算并讨论建议修正事项。
(3)协调各部门间的矛盾或分歧事项。
(4)预算的核准。
(5)环境变更时,预算的修改及经营方针的变更。
(6)接受并分析预算执行报告。
5.预算执行秘书的职责:
(1)提供各部门编制预算所需的表单格式及进度表等。
(2)提供各部门所需的生产、收入成本与费用等资料以供编制预算的参考。
(3)汇总各部门的初步预算,提出建议事项,交预算委员会讨论。
(4)督促预算编制的进度。
(5)比较与分析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差异情况。
(6)劝导各部门切实执行预算有关事宜。
(7)其他有关预算推行的策划与联络事项。
预算编审程序及日程进度
10月1日公司预算委员会执行秘书着手拟订预算年度初步设定的经营目标,及准备预算编制筹备事项,并编成会议资料。
10月11日召开公司预算委员会,说明预算编制程序,颁布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12日召开一、二厂预算委员会,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颁布一、二厂年度经营目标,责成各部门主管着手拟订各项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并设定产能、用料、人工及费用预算标准。
13日贸易部、内销部及一、二厂各级主管开始编制预算,总务部、人事室、事业关系室开始拟订各项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
26日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开始编制预算。
公司预算委员会执行秘书汇总各单位的初步预算及计划大纲,做成修正案提交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
11月1日召开第二次公司预算委员会,协调修正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提报的年度产销计划。核定一、二厂提报的产能、用料、人工及费用预算标准、及各部门提报的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
2日总经理室、生产管理中心、贸易部、内销部根据公司预算委员会决议事项修正预算,一、二厂根据核定的生产计划及用料标准、编制材料耗用量预算及人工制造费用预算。各部门根据核定的管理计划大纲及进度表着手草拟计划草案。
9日供应部开始编制预算。
13日一、二厂开始编制生产成本预算。
20日会计部开始编制预算。
12月1日总经理室开始编制经营计划说明书。
5日召开第三次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年度经营计划及年度预算案。
【关键词】预算管理 功能 框架 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及其主要功能
预算是用于规划与分配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的方法。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预算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资源正确地运用于经过审批的经营活动之中,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实施战略意图与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管理者明确战略目标、配置资源、协调目标、控制支出、安排资金以及考评业绩等。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明确战略规划及各个部门的经营目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前量化安排企业与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也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严格论证业务目标的可行性以及项目支出的合理性,在预算执行中,通过有效审批流程合理控制费用支出,可以达到“节流”与有效安排资金的目的。通过实际数和预算数的对比,还可以考核业务目标的完成情况,有利于贯彻企业考核与激励机制。
二、预算管理的总体框架
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计量、预算分析、预算报告、内部审计及绩效考评七个模块构成。管理层面临股东与市场的压力,需要将压力传导至企业内部,根据企业战略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再将年度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因此,预算编制的过程也是压力传导的过程。各个部门根据自身情况与管理层不断进行反馈与协调,最终共同达成部门经营计划与资源需求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实质上是各个经营单位根据预算分配并占用企业资源、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计量、分析与报告主要是对预算执行的进度与结果进行记录,再与年度预算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及其原因,并通过简洁有效的方式反馈至管理层。内部审计旨在确保预算执行数据的真实有效,降低舞弊风险。绩效考评旨在为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提供动力,通过奖优罚劣确保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与资源配置计划的有效实施。一个标准的预算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控制系统,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审计与考评七大模块紧密衔接,共同构成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
三、实施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须与战略管理与绩效考评对接
战略作为企业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长远性的谋划,目的在于使竞争对手能模仿你今天所拥有的优势之前,创造明天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所掌握的异质资源以及该种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培育与保持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预算作为明确企业战略、分配资源的主要工具,必须在前端紧密衔接战略,在战略的指引下,合理高效地分配企业资源并确保资源能够正确地使用于落实企业战略的商业活动中。同时,要确保企业资源的正确使用与预算的真正执行,需要结合配套的奖惩制度,为各个部门执行预算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将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结合起来,使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控制经营风险保驾护航。
(二)预算控制须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的内部控制系统,预算管理需要考虑控制的成本与收益。在控制体系中,控制点越多,控制面越广,控制成本就越大。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可以分为销售回款、采购付款、存货仓储与融资投资四个基本循环,企业可以在这四个循环中设置关键流程,在每一个关键流程中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重点关注关键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点,强调核心业务与现金流量的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重要的业务循环与流程,可以采取抓大放小与不定时检查的策略,如果结合执行有力的奖惩措施,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三)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及各个责任中心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确定公司预算管理目标、审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与年度预算方案及调整方案,并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等。由于不同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水平不一样,对于制度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企业领导的个人意志对企业影响相对较低,尤其具体的运营事务主要依据制度执行。但是对于制度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企业领导层的个人意志可能对预算管理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通过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方式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纳入预算管理的领导体系中,有助于企业预算控制的执行。
(四)预算编制与执行需要全员参与
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内部审计及绩效考评等功能模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预算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实现。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各个责任中心的全面参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与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密切结合,结合股东要求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年度经营计划。要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必须从预算编制的源头上考虑预算实施的可行性,要求业务部门充分参与并尊重业务部门的现实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吴昌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一、全面预算的涵义
首先,什么是全面预算?广义上的预算是指全面预算,它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一般为一年)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年度经营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四部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相关部门的参与;预算既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监控战略目标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现金流量和利润。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三大质的特征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涉及面广、业务交叉点多,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各级预算单位通过逐级授权、分解、下达预算指标,明确各级预算管理责任人,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坚决做到“谁干谁预算,谁预算谁负责”。
全方位:公司所有业务活动都要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公司一切财务收支事项都要纳入预算管理的监督控制之下,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
全过程管理:公司各责任单位要将预算作为日常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的依据,各责任单位要全力参与本部门经营计划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各环节的工作,要做到“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还算”。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管控最好的机制之一。内部控制机制已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兼具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控制企业关键经营指标。预算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每年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对关键指标的确认过程,而预算的监控和执行过程就是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控制过程,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分析,查找关键指标控制的关键,从而达到控制关键目标的目的。
第三,可以降低成本。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的思想自然引入成本控制环节,达到提升职工的成本理念、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实现成本全面预算控制的目的。
第四,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实现集团的资金集中,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具备的组织体系
我公司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成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并组成了预算责任网络,以上三部分形成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对组织体系进行了定位和职责界定。
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以预算会议的形式审议各项预算事项。委员会主任由公司董事长担任,委员由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组成。预算办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
全面预算责任网络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由各预算责任单位构成,预算责任单位包括托管企业、子公司、生产厂、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其职责如下:
(1)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审议通过有关预算管理程序、方法等管理制度;确定年度预算编制的重大前提条件和年度经营目标;审查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及整体预算方案;协调和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矛盾;将经过审查的预算提交董事会审批,董事会通过后下达正式预算;建立例会制度,检查、监督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公司预算调整进行审批,调解和仲裁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根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做出考核奖惩决定。
(2)预算管理办公室职责。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和政策,指导各门预算的编制;根据预算编制方针,对各门编制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协调和平衡,汇总后编制公司预算,报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控制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每期预算执行完毕,及时形成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差异分析报告,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遇有特殊情况时,向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建议;协助预算管理委员会协调、处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预算责任网络职责。提供编制本单位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编制本单位预算草案;监督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协调本单位内部资源配置及各单位之间的预算关系;定期分析和考核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五、全面预算的编制与控制
预算编制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预算编制要基于公司经营计划和各项预测,确保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各项预算之间的协调性。预算编制方式:公司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程序。自上而下是为了贯彻公司的战略和经营计划,并将其分解为各部门、子公司、托管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自下而上编制各部门预算,将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汇总平衡。上下结合促进公司管理层与业务部门和子公司的沟通,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控制预算的模式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实行归口控制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所谓归口控制是将公司的所有费用和经营指标按照职能部门所具备的职能分到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制定并控制费用及经营指标。这样一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二是对费用及经营指标背负的那位是一种监督。比较公平公正。全面预算管理在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实施,对管理企业其有很大优势,同时也从在极大不足。以上是笔者浅显的见解。
从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角度讲,企业培训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目的:
长期目的,即满足企业长期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年度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年度经营对财务管理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再次是职位目的,管理培训是为了满足员工能高水平完成本职工作需要对职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经验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最后是个人目的,公司培训是为了满足员工达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而由企业提供的企业培训。
因此,企业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就必须根据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来进行策划,公司内训其具体步骤为:
最重要的一步:向财务咨询公司或财务培训公司进行财务咨询,咨询公司进行需求调查,即根据培训的不同目的,展开培训需求调查。
对于企业内训计划,需向总经理一级的领导进行咨询,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管理目标。
对于满足年度经营计划需要的项目,要向各部门调查,以面谈和分析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方式,确定各部门通过培训来配合和推动的项目。
对于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项目,要向各级企业管理者和他的下级进行调查,以分析绩效评估表、进行技能项目需求调查表、重点人群的抽样面谈的方式,确定员工岗位技能差距和重点的技能培训项目。
对于个人职业生涯需求的培训项目,需向员工及其管理者调查,培训主管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表、管理者与下级面谈结果的方式,确定培训方式。
在根据需求来进行调查后,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数据
总结差距和根源-也就是明确组织能力、员工素质技能与业务目标要求的差距;明确差距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明确通过财务管理培训可以解决的差距及培训解决办法。
制定培训解决方案
步骤如下:
明确方案涉及的培训项目;
评估现有的培训资源;
人手、资金、课目、财务培训讲师等(在财务咨询公司聘请优秀的财务咨询专家或财务顾问至关重要);
确定培训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确定培训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全面预算;项目型;企业
信息化带来市场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对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时间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企业内部管理单元,可以增加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一、项目型企业的特点
(一)市场适应性强与松散管理的风险并存
项目型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体,由于各个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型企业可以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经营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赋予企业经营管理更大的灵活性。但如果企业对项目缺乏统一的战略管理,项目型企业有可能误入松散管理的误区。
(二)组织灵活性强与经营稳定的冲突并存
项目型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多采用矩阵化管理,企业在职能型的组织机构中建立了柔性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矩阵结构中的人员可根据项目需要调配使用,组织管理灵活性强。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频繁变动对于企业稳定经营不利,实际应用中需要平衡组织灵活性和管理稳定性。(三)项目自治性强与资源约束的限制并存各个项目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定的项目目标和项目周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管理。但同时,项目也受到时间、人力、资金等各方面企业资源的约束,项目不能和企业发展相悖。通过企业特征分析,我们发现项目型企业在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临时性、松散性等内控管理的劣势,这些劣势恰恰与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长期性、可控制性、可预测性相冲突。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管理学学者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战略规划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重要战略指标的量化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预算指标对生产经营活动予以衡量,调整和分析差异,逐步引导企业实现远期目标。
(二)计划控制
全面预算以经营计划为基础,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的差异分析及考评对内部管理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中,预算编制与企业经营计划相衔接,是计划控制的源头;预算执行以定量方式对预算目标进行分析、控制和调节,是计划控制的核心;预算考评通过预算执行数据将企业经营计划的实施结果转化为数量化和货币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业绩考评,是计划控制的总结。
(三)整合协调
预算管理本身是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机制化的过程,是各单位的职能权利定量化的体现,是为实现整体利益目标进行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因此必须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在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之间有序流动,使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绩效考评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的绩效考评全覆盖,各级预算指标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管理层次人员都可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
三、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
(一)企业全员参与,矩阵化考核,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企业资源配置过程,是各级工作计划量化的过程。树立全员预算的概念能够促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准确,更好的实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同时,项目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实行矩阵化预算考核设计,确保每一条预算脉络清晰可追溯,明确预算管理责任,业务单元对工作细化、分解、跟踪,深入落实预算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级或项目级的内部预算定额标准,实行有力的资源约束。
(二)企业总体预算运用弹性管理,利用滚动预算实施过程控制
企业总体预算的时间通常为12个月。设定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应经过充分论证,可在预算周期中实行不多于1次的适时调整,增强预算目标的可执行性。企业总体预算制定时应考虑进行季度或月度分解,实行滚动预算控制,避免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脱节而丧失指导性。同时,滚动预算可及时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缓解企业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矛盾,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三)零基预算为主,增量预算为辅
由于项目型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项目的独特性决定了项目的资源需求在时间维度上变化较大,预算执行的历史数据可参考性有限。因此,采用零基预算,不拘泥于历史数据,能够全面评估项目的资源需求,调动各级预算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增量预算在制定固定资产及其他可追溯性强的预算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是零基预算的有效补充。
(四)建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体系
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纵向延伸。项目型企业的年度预算与项目年度预算直接相关,而项目年度预算指标直接决定于项目全周期预算指标,因此,建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体系是深入推进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项目型企业应在项目立项时开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的项目预算管理流程,由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定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目标及项目年度预算,为企业总体预算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内涵丰富,对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项目型企业的特点,明确了项目型企业的内控管理需求,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论证了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项目型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胡瑞华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医药包装领域,作为唯一的“中国医药包装研发中心”,深圳九星身兼包装配套服务企业和医药包装行业引领者双重身份。如何引领医药包装发展?如何打造企业长期竞争力?地处开放地区的深圳九星较早地接触到了精益管理,对这一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深圳九星一直在学习、实践。通过精益改善项目的实施,在快速换版、减少搬运、订准化预测、工程标准化等生产环节的管理模式已具雏形。
近年,包装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12年,母公司华润集团全面导入精益管理,深圳九星更深入地学习了精益管理概念与相关工具。为了长期系统地推行精益管理,打造包装印刷精益工厂,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组织——精益管理部,为精益管理的系统化开展做好组织保证和准备。精益管理部成立后,开始改变按项目推行的方法,利用价值流图,引导全流程价值链,从全局到各环节、从上到下地推进精益管理。同年,在印刷包装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深圳九星实现了逆势成长,精益管理效果显著。
2013年,深圳九星将进入精益管理内部实践与消化的关键时期,通过灵活运用精益理念与工具,从点、线、面全面落实推动企业内部精益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内部工作交流与检讨的利器。
如何管好你的价值流
精益管理中所指的价值,就是客户愿意付费购买的产品功能或服务。例如彩盒,从功能上看,就是要满足保护、展示两大需求。彩盒一般需要经过文件制作、纸张裁切、印刷、表面处理、模切成型、粘合、包装等过程,最后做成成品,经过运输交与客户。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医药类产品要求防伪、防护、自动包装,交期相对长,质量要求较高;食品等快消品要求展示功能强,交期与反应要求迅速;电子类产品要求结构设计规范合理、少量多样、交期准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精益管理中的价值流,通常指从接到订单到原物料生产,再到成品交到客户手中的整个活动过程。按有无附加值增加来看,该活动过程包括增值活动与未增值活动。价值流图(VSM,Value Stream Map)又称“物与情报流程图”,是组织价值流的描绘方式,也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价值流图分为现况价值流图和未来价值流图。现况价值流图是改善的起点,未来价值流图可以具体展现企业目标。通过产品价值分析,制作现况价值流图,能系统地发现质量、成本、效率甚至是安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清晰企业经营战略,进而形成持续改善计划,规划企业运营,引导内部管理形成统一合力,推进战略落地,拉动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
如何利用价值流图实现上述目标?在此,我以深圳九星的具体实践为例,加以简单阐述。
首先,明确以营销系统为龙头,从客户价值与差异化需求的角度重新构思,并藉此推动战略梳理与微调。按质量、价格、交期、服务要求不同,调整营销系统划分,如深圳九星将营销系统重新划为三大版块:集团医药包装、医药食品包装和非医药包装。
其次,以生产为中心,按照从客户到供应商的顺序,绘制出价值流图。在价值流图上将部门分成信息接收与处理部门、产品加工与搬运部门。
然后,针对增值过程,围绕客户服务、工程评估、生产制造三大现场,定位部门职责。通过价值流的梳理,清晰内部部门定位。例如:增值的现场部门,如客服部、印前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标部、PMC部;现场服务部门,如品管部、设备部;综合保证的周边部门,如人资部、采购部、信息部、行政性部门。
最后,通过聚焦于流动,引导内部管理形成统一合力。深圳九星以价值流图为基础,明确内部精益管理的推进方向,以“提高过程稳定化,加快产品与信息流动”为长期目标。同时,将此作为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长期体系建设的方向。
之后,各部门在价值流图的基础上,把握历史数据,找出影响本部门价值流环节的主要薄弱因素,对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和调查,确定部门年度主要改善项目以及重点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深圳九星通过价值流图的使用,不但简单、清晰地明确了上下游环节,产品增值过程也有了直观的体现,部门的协同与支持一目了然。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跃然纸上,为年度经营计划梳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如图1所示。
之后,我们再运用柏拉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如说,根据表1中针对全年模切环节的损失工时数据,进行层别分类,再以年度为计量单位制定重点改善项目分析,分析出主要损失的工时是校版时间,占总损失工时的75%,如图2所示。因此,模切车间将校版工时的降低作为年度改善的重点项目。这种柏拉图让现状问题剥丝抽茧般层层展现,不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也使整个管理过程具有了连贯性与系统性。价值流图的运用还促进了整个运营体系的数据化管理,让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与实施路径更加科学、合理、清晰。
价值流图的全局观
实际上,绘制价值流图的过程,就是对公司内信息与产品流动进行观察的过程。它可以起到观察与掌握增值过程,特别是发现浪费根源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发现浪费根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精益管理运用价值流图,可使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决策透明化,上下游部门的沟通更加有效。
绘制价值流图仅仅是一种方法,要使企业“精益”起来,真正重要的是设定一个流动的愿景,并实现一个理想的流程。而价值流图将理想的愿景具体化了,或至少设想了一个改善后的状况。
价值流图将精益概念和技术连结起来,有助于避免顾此失彼,使企业具有了改善实施计划的基础,便于设计企业物品与信息从入到出的流程运作。完整的价值流图,首先是一个定量工具和现场布置图。通过数据框可以详细地描述一系列参数,如生产时间、移动距离、库存量、良品率和作业人员数量等。数据可创造出一种紧迫感,也可用来作为改善前后的评量工具。价值流图也有助于详细说明为了使各环节最优化,管理者将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其次,价值流图也是定性工具。它描述了应如何操作才能产生流动,哪里是增值步骤,哪些是非增值步骤等。深圳九星在进行年度经营计划检讨时,只使用了定性的部分,就立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计划统计管理 计划管理 统计管理
一、计划管理在煤炭企业的作用
中国古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对计划比较形象的描述。在煤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效果必须处于可控状态下,这时候计划管理就是最好的抓手,最能管控企业按照规定的经营方向去发展。
(一)计划管理的定义及职能
计划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意志和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经营决策者为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理念必须要不断的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不断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职能,公司实行计划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评价的可操作性。企业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的管理,从而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效益,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可预测、可掌控。
(二)计划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计划管理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计划管理一般企业中分为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和投资计划管理。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计划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企业的运营方面是重中之重。
计划管理工作伴随着管理者和员工及整个团队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使得企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和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在高效的计划管理的引导下,管理者依据计划目标、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要求管理团队,监督和控制工作进展,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管理者在指导每个员工的工作、促进员工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也使整个团队的工作表现得到改善,提高了团队整体和综合素质,从而使整个团队能够高质高效地执行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二、统计管理在煤炭企业的作用
(一)统计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
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在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整理、分析,并得出经营发展结论,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它不但能使管理层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能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煤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好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强统计工作。
(二)统计管理工作的职能
(1)信息的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的基本功能,是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信息,为统计部门是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职能部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2)提供相应咨询的作用。利用已掌握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的专题各种可供选择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可作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
(3)统计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进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的发。
三、计划管理与统计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衔接
计划管理和统计管理在企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显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计划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的规划发展,统计管理强调是企业运行的效果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
(一)正确认识计划与统计的关系
正确处理计划与统计的关系,特别是在煤炭企业严峻的形式下,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统计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与统计有联系也有区别。计划与统计都是管理的手段。统计数据是计划工作的基础。没有统计数据,计划工作就缺乏基本依据;计划是统计的源头,没有计划工作,统计工作就无从下手,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没有可比性。所以,只有理顺计划管理与统计管理直接的关系与区别,才能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效、高效的完成计划统计管理工作。
(二)强化计划管理和统计管理的有效衔接
计划管理和统计管理的有效衔接,能够扎实有效的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企业总体的经济运行按照总体的部署推进发展。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全国范围内财产险保险公司88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占绝大多数,在身处产品同质化、商业车险三次费改、保单获取成本逐步升高的场景下,要想在现有市场上立足,并保持平稳的盈利能力,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的同时,在内部管理上的深耕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能有效帮助中小财保险公司在内部管理处理好上战略、计划、业务模式与全面预算的关系、整合财务与非财务资源间的分配、考核和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控制效果,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
一、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不再赘述,重点强调“全面”包括的三层含义:一是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二是业务范围全面覆盖;三是管理流程全程跟踪。全国范围的财产保险公司下设机构多、人员多,在经营管理上重视计划性,同时存在控制面广、组织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实施全面预算的控制,应在市场为导向下,对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动态管控,借此来挖掘企业发展的空间。
二、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认知有偏差有些财产保险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经营层把主要指标确定后,交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就可以确定年度预测数了;还有些公司认为预算没必要过于复杂,预测年度的数据根据上年或近年实际数或加权平均数乘以一定的增长或控制比例就可以了。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
(二)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不一致或脱节一些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在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时,过多关注公司的短期利益,侧重力保利润目标或保费收入目标,难以实现平衡发展,这样往往就会导致预算目标在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与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还有一些财产保险发展战略不明确、不清晰,则进一步影响预算目标的确定和落实。
(三)缺乏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以预测销售成本为例,一些财产保险公司总公司在预测销售成本时,仅凭历史经验数据和区域市场平均情况预估,以每个险种乘以一定的费用比例,加权汇总后下发给机构,并没有深入分析所在地区的不同渠道不同险种的赔付水平、费用水平、实际人力成本等作为预算参考依据,导致总部销售费用率投放之后出现资源投入了但未达到预期规模,或者是虽然保费收入达成了但赔付水平又没控制住,直接影响经营结果。
(四)全面预算指标体系适用性不强有的财产保险公司虽然设定了较多预算控制指标,但由于指标针对性不强,使收入与成本、规模与利润、业绩与风控等指标在管理上相互失衡,产生矛盾,再如同级部门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对于管控相互脱离,整个预算控制体系的作用受到严重制约,最终形成企业愿景与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各预算单位利益诉求差异较大,业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归口预算目标,忽视与整体预算目标的联系,预算单位重视短期目标的实现,忽视与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牺牲规模与质量间的平衡。
(五)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在有的财产保险公司中,通常变动费动、固定费用能由财务部门联动归口管理部门在年度预算额度内严格执行,但不由财务部门涉及管控的如人力成本、销售成本、赔付成本的匹配和管控与预算目标联动性不强,直接影响预算目标的达成。上述现象反映出:公司在下达和宣导预算管理目标时,通常只传达到了总公司各部门和分公司负责人,但在其内部对预算宣导力度不够,往往造成具体执行层和基础员工对预算目标并不了解,对预算目标的管控对象从哪些维度进行入手,缺乏基本概念。
(六)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不健全有的财产保险公司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有的预算考核与业绩评价结合不够,预算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缺失相关预算考核激励机制,这样一来,预算工作在财产险公司内部成为不受重视或略显抵触的工作,普遍会认为预算未起到控制作用,长此以往,公司的全面预算工作落不了地,预算相关制度形同虚设,预算成了财务层面的统计预算,而无法形成公司层面的管控工具。
(七)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加强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资本金、业务规模和人才智库等综合实力与大公司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信息化程度上也是高低不一,部分公司出于信息化成本考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很低,预算编制过程基本上是以Excel表格手工进行,在预算控制阶段,有的公司上线了预算控制模块,但功能较单一,仍辅以手工控制,整体来说管理较为初级。
三、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财产保险公司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必须先要把全面预算体系的内涵及意义从上到下进行深入,即从决策层、经营管理层、总公司各部门、下属各预算单位、到每个员工个体,要明确所有的员工都是风险把控者的基本原则。全司上下贯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有机整体。当思想层面达成了共识和统一,并指导行动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的工作当中,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营造充分的内部条件。
(二)保证全面预算目标与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战略一致预算是落实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的手段,公司可以运用SWOT方法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资源等进行有效分析和结合,实现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后,接着规划出3~5年短期的经营计划目标,再来实现对年度预算的制定和落实,确保经营计划先行,再有预算目标,预算不能代替经营计划,应与经营计划保持高度一致。
(三)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对全面预算目标的确定建议考虑以下因素:股东对预算目标的预期、以前年度实际经营情况、预算期内重大事项的影响、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同行业财险公司的平均水平、地域差异、开业时间差异等。以承保利润预算为例:对于承保利润预算目标的确定可以采用利润增长率法,以上年实际承保利润和近年的增长幅度,综合考虑上述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公司及各预算单位的承保利润目标;对于原保费收入预算目标的确定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法,以上年的实际数为起点,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及行业平均增速、监管要求、市场变化的影响,合理确定;针对销售费用预算,应充分考虑监管要求、区域、渠道、人力、险种及对应赔付水平对销售费用率的影响,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对销售人力成本、业务推动费、手续费项目等进行分解和量化,编入预算科目后,按汇总金额除以对应险种保费收入,以确定险种的销售费用率;针对固定类成本费用,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法,考虑与业务规模挂钩来合理确定各项目的预算;对于赔付成本的预算可以综合考虑承保政策、理赔管控水平、IBNR的发展水平等来科学确定各险种赔付水平,再对赔付成本构成项目的预算金额进行量化。
(四)构建适用性强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在确定预算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算指标的制定必须与企业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二是预算指标必须在关注企业财务指标与业绩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运营过程的管控,合规经营的管控;三是关注责任与权利的平衡;四是注重长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在操作层面,财产保险公司设定预算指标时,充分考虑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带来的差异影响,合理制定预算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覆盖经营目标的各个关键点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五)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管控。建议以季度为单位安排专人专岗对公司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和监控,进行数据汇总,将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对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将结果及时提供给决策层参考,有利于决策层适时把握经营管理的方向,围绕目标精准施策。有条件的公司建议以月为单位,特别是在费用类和现金流的预算目标的管控上,应进行月度控制。
(六)全面落实预算执行考评机制预算考评机制是预算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全面预算考评体系,对有关预算指标进行不断细化并明确其清晰的指标释义及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有效落实各级预算管理责任单位及各个责任人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奖罚分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通过对公司预算考评的奖优罚劣,以促进经营目标的达成。
(七)努力搭建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财产保险公司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平衡好各个信息化项目支出水平,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尽早提上日程,尽快实现预算管理由粗放型向内控集约型的转变,助力公司早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