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语文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17-01
现今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写作能力作为当代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就显得格外迫切。
1 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
在高等院校,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成为了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发展正处于瓶颈期。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普遍专注于主修专业课程,使得在非语言专业中作为选修课程的大学语文课程陷于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当下部分大学生并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这门语言,许多学生面临着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合理表达、盲目模仿、语言驾驭能力差、词不达意等窘境。另一方面,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师们往往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能力;重视灌输理论,轻视锻炼实践;重视学生分数,轻视学生素质。
2 语文教学中写作指导出现的问题
2.1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群体与受教群体普遍未对提高写作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以下两个方面得以突出体现:一是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没有突出写作能力的重要地位。在当下专业化较为明显的教育阶段,相对于将语言教学作为必修科目的语言、师范类专业,其他的类似理工类院校、经管院校等更容易选择将语文教学课程安排在选修科目之中,真正的主修科目皆为自身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高校普遍对语文课程的轻视程度,何况是作为语文教学课程分支的写作教学。二是学生自身对语文写作不够重视。介于学校规定了必修的科目,学生们在选修科目的选择上往往基于老师的人格魅力、自身的兴趣爱好、学分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学分所占的比重,长期贯穿在学生小学、中学时代的语文课程已经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语文这门课程自然被排除在选修课程之外。
2.2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与理论皆为作文必备的重要因素,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极少的比重,而教师却侧重于个人理论讲解,这就容易导致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兴趣被生硬的写作理论湮没,对课程的关注度降低,即便教师对理论讲解有极高的把握,获得学生听课的兴趣,但没有实践的理论终究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将本身极具实践性的教学转化为对理论的长篇大论,并未能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结果只会本末倒置。
2.3惯用陈旧的教学方式
(1)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是以考试为终极目的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二是命题式的写作,教师事先给作文命题,学生在课堂完成作文。这两种教学手段皆体现了教学的单一化,老师缺乏对课堂内容的整体规划,学生只会被动式接受,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2)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靠书本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缺乏教学针对性。对学生的写作点评泛泛而谈,疏忽学生的个人创作,学生获益的可能性与提升的操作性小。
3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相关方法与对策
3.1对写作课程予以高度重视
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完善:
(1)提升写作教学的地位。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要注意对理工科的培养,适当提高写作课程在学分中的比重,合理引导学生的选择,使专业课与写作课程相辅相成,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鼓励教育工作者向相关其他专业涉猎研究,提升整体水平,并且引导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增强教学自身的趣味性与个人魅力,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理论上,着重讲解对学生实用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实用性与可运用性的统一,同时,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传授,在发散、批判、创新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
(2)实践上,一方面加大写作环节中学生训练、教师点评与指导的比重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方面使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丰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作家等开展专题讲座以进行实践性的指导。
3.3创新教学模式
(1)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如利用微博,QQ日志、说说,微信,个人PPT制作等审美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2)培养学生多层次能力。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4 结语
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以后的价值实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学生不愿写作害怕写作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注重适时地转变个人教学观念,突出创新思维,因材施教,针对主修不同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实践的摸索中创新理论,在理论的研究中更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使得写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以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龙.浅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安徽文学,
2013,02,:128.
2、I’m writing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success in passing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You’ve done a good job。 Guessing that you may be excited about the new beginning, I’d like to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on your coming university life as well。
3、To begin with, it is advisable for you to master some computer skill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ety。 Next, emphasize should be given to English learning due to the fact that a high English level is valued in university。 Lastly, not only will you need time to study, you are also recommended to socialize。
4、I genuinely hope that you will take my advice into consideration。 Wish you a richful university life!
5、Yours,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下《滕王阁诗序》,诗与序均文采飞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叫人激赏叹服。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唐朝诗人王之涣写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此哲理足以启人心智。
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唐朝诗人崔颢写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李白登此楼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宋评论大家严羽论唐人七律,以此诗为第一。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脍炙人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别,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湖南的岳阳楼。唐朝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写得景象壮观,气势宏大。杜甫《登岳阳楼》诗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登楼览胜之际。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表达了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为国分愁、为民谋福的崇高思想。一“先”一“后”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I am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you are going to apply for admission to Shenzhe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we departed last time, and soon we will probably meet again.
I’ll graduate in several months. I am going to go on studying, so I hard in English. If I can get CET band6, I’ll easier be after graduation.
If you are free, please travel Shenzhen. I will try my best to give you a satisfy tourist. I am look forward to your coming.
Dear Tom,2(去旅游)
I am delighted to tell you that I am going to visit Beijing.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we departed last time, and soon we will probably meet again. Now to share the schedule with you, the place I am going to visit is the Great Wall in Bada Mountain. I will set out at 9:00. According the schedule, I’ll arrive there at 10:00.At afternoon, I want to visit Summer Place, because of splendid history of 2000 years.
During the time, please offer me some help. Thank you very much.
Dear Tom,3 (元旦)
Hello!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I came back from your country.
My family will hold a party at the New year’s Day. We invite you to join our party in good faith. The party will begin at 8:00 in the evening. We will have a big dinner, sing songs, dance and so on. I hope you can enjoy yourself. Do you accept my invitation?
Dear Tom,4 (提高英语水平)
Hello! How about your studying? Are you still uninterested in English? People said,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You should be hard in English, and you’ll get good mark.
I’ll graduate from Shenzhen university soon. I plan to work in a company to be a secretary. During this period, I get CET band4 successfully. I suggest you pay more attention to spoken English. I sure you will success in your English.
Dear Tom,5(买语法书)
在词句方面,我在以前掌握得都不错。无论是在词、句、段的积累,还是句型转换、分析都表现优异,但在词语的解释和段的理解就稍微逊色一些。
作文方面,在叙述、描写和词句的运用方面,都十分不错,但在细节刻画上略微欠缺。在阅读方面,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的时候,读过不少名着,对于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除名着外,也读过一些小说、智慧故事或关于科学、历史、常识等的书籍,可以说,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
总体来说,我的语文学得不错,基本功也比较扎实,对于新生活的语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计划、打算:
1、作业考试中的字不仅要整洁,而且要漂亮,尽量不出现错别字。
2、在不使用字典的情况下,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写出词义。
3、句子的分析要更有思想和深度。
4、加强对一段话的理解。
5、作文要学会细节刻画,并加入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且丰满。
6、一个月读1-3本书。
7、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8、做作业前,先复习今天所学过的内容,再将书本及笔记合上,独立完成作业,全部写完后,再打开书本对照、检查,将不会的填上。
希望有了以前的根底,再加上自己定的计划,在中学语文的学习当中,再创高峰!
自己要知道学习语文还是多读多写多记!
[论文关键词]进化论;文学达尔文主义;文学批评
20世纪后期日益明显的重要学术趋势是从学科界限分明的文学研究发展为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人类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作家的创作活动,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研究的进行,都与人类知识活动的其他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跨学科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中,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瞩目的焦点。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注重创作与欣赏的过程,在方法上主要诉诸于想象和虚构;而科学则具有中立、客观、以事实(而不是主观意识)为根据等含义,是一种工具理性,主要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且更注重成果。由于拥有各自的领域和功能,文学与科学的关系貌似遥远,但是作为构成人类文明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联系是不容切断的。在文学发展漫长的历史中,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文学观念、创作手段及研究视阈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生物科学中的达尔文主义即进化论学说便是一例。
一、达尔文主义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于l9世纪中叶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即通常所指的进化论。他运用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现存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揭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因,从而使进化论真正成为科学。
英国生物学家A.R.华莱士与达尔文同时提出了类似思想,并于1889年第一次把达尔文的学说称为“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主义冲破了支配生物学的“上帝创世说”的精神枷锁,彻底地击毁了科学思想界中的宗教统治,开辟了自然科学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进化论的影响又远远超越了生物科学本身,它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突破了宗教神学宇宙观的禁锢,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巨大的哲学意义。它用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合理地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特创论和目的论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长期宣扬的上帝有目的地创造生物的观点,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把它引为自己学说的自然史基础。唯心主义者则试图利用达尔文主义宣扬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庸俗进化论等流派。围绕达尔文主义所展开的哲学斗争,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达尔文主义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而且对于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和《人类由来》中明确地把人类纳入生物系统中,将人类视为生物进化链中的一环,这一观点的产生随即撼动文学世界。许多作家将进化论的观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自然主义作品。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是第一个把人类当作动物(而不是像动物那样)来对待的现代作家。在左拉看来,人即是动物,或善或恶由环境而定;动物性是人类的基本特性。此种人类兽性观就是19世纪达尔文主义影响下欧洲普遍的人性观念的反映。在《人兽》及《戴营丝·拉甘》两部小说中,左拉试图把当代科学融进文学,将达尔文的生物中心主义和机能主义浑然渗透于其中。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代表托马斯·哈代对达尔文主义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评述的:“哈代的进化论思想并非表现在个别作品里,而是渗透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从小说到诗歌,哈代似乎都尽力按照进化的学说进行构思和思考。哈代以生物进化的科学思想为观察点,运用全新的世界观、生命观、宇宙观和方法论描绘和强调社会进化的规律”,对于达尔文主义的中心理论——“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进行了翔实的文学阐述。
最早将进化论思想与文学创作契合的形式是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它虽始于欧洲,却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欧洲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自然主义文学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美国大众意识之中。威廉·迪安·豪威尔斯、哈姆林·加兰、斯蒂芬·克莱恩、弗兰克·诺里斯、杰克·伦敦以及西奥多·德莱赛,这一连串闪光的名字给世界带来极目绚烂的作品:《一个孩子的城镇》、《破碎的偶像》、《红色英勇勋章》、《凡陀弗与兽性》、《马丁·伊登》,《嘉莉妹妹》以及《美国悲剧》,其中很多都是描写生存的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对于达尔文主义的理解。此后,在美国现代派作家多斯·帕索斯、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特以及后现代作家德里罗的著作里也都继续传承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理念。除小说之外,达尔文主义也同样活跃在美国戏剧舞台上: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毛猿》,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亚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以及萨姆·谢泼德的家庭悲剧三部曲《饥饿阶级的诅咒》、《被埋葬的孩子》和《真正的西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不同程度及不同角度上都得以体现。
西方众多的文学创作者通过这些传世佳作对现实生活进行文学阐释,进而印证了达尔文主义的正确性。他们重塑文学观念、聚焦新的“真实”,记录下社会价值观从理想化和人文化到物质化和工具化的变迁,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心理本质,即生产欲望和消费欲望的社会化过程,再现人们的情感行为和物欲追求一体化的动物本性。
中国的现代文学也同样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影响。1897年,严复翻译出版了赫胥黎全面阐述达尔文学说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念引入中国思想界,唤醒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文学观,推动了五四的文学革命。当时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三种刊物《新青年》、《新潮》和《少年中国》都大力宣传“文学进化”的观点,为五四新文学奠定了人道主义的科学根基,成为一代文人学者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主导观念,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新的小说、诗歌、戏剧类型得以产生的一个理论前提。如果没有进化论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也许就会是另一种局面。达尔文主义对于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它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达尔文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研究大致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在17世纪以前,文学研究主要采用古典主义一人文主义的模式,研究者把古典作品作为衡量一切文学作品的尺度,凡事成功地模仿古人的都是上乘之作,凡破坏传统,不模仿古人的均被视为劣品。18、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中新思想、新方法的影响,文学研究转向了历史主义一实证主义的模式。这种研究对作家的生平传略、思想发展过分偏重,对于作品的处理也比较机械。第一次大战后,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历史主义一实证主义的模式被美学一形式主义的模式所取代。研究者认为,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系统,文学研究的根本是对作品在内的各种因素作审美的剖析和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读者的参与作用,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以及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纳入其研究范围。此后,文学评论界更是空前活跃,产生大量“离经叛道”的文学批评理论。美国著名学者布赖恩·博伊德(BrianBoyd)和著有《达尔文进化心理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一文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加洛(JosephCarrol1)以及《特洛伊的掠夺——重读伊利亚特》一书的作者乔纳森·高舍尔(JonathanGottschal1)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学达尔文主义,即将生物学中探寻生物体的发展模式运用于探寻文学作品中人类行为的内部机制,将达尔文主义与文学批评研究相结合形成文学达尔文主义。
首先,对于文学存在的目的,文学达尔文主义本着科学实用论的观点做出论述:第一,随着人类进化,智商日益增高,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猎奇心理日益增强,需要文学作品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学作品满足了人类早期的精神追求。第二,文学作品为人类构设了训练“适者”去“生存”的场景,从而使人类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第三,文学作品能够满足作家创作时的性幻想,是作家想取悦一位或多名假想中心怡悦异性的手段。第四,文学作品是文化整合的工具。进化心理学家认为,随着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人们的心理呈现出趋同之势,形成“基因一文化共同一进化”(gene—cultureeo—evolution)的文化大同局面,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第五,文学作品始于宗教,并最终归于宗教,是人类精神领域永恒的慰藉。第六,文学作品中丰富辞藻的绚烂魅力使得它成为人类愉悦身心的法宝。
其次,对于文本的分析评论,文学达尔文主义则立足于生物进化论的科学观点进行解读。传统文学理论通常把文本视为在某种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而解构主义的创始人雅克·德里达则更为极端地认为,文学作品只不过是各种文本的交相印证,他曾指出:“文本外无他物”。因此,在文学达尔文主义者眼中,传统的文学批评研究不外乎在文本中寻找某种研究者所青睐的理论印记罢了。例如,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人,读小说是为了找出小孩想与双亲的暗示;而者要寻找的肯定是经济与阶级的冲突。对此,文学达尔文主义者强调指出传统文学批评深受人的动机与认知偏见的影响,他们强烈呼吁文学批评中人性本质论的必要性,他们相信,文学所反映的是自然选择下的普世人性本质,因而,不能探微而要跳出文本,要从动物性的择偶、遗传基因、血亲关系及适境生存等角度来对文本进行宏观解读,要去分析人类各种行为的根本动因。
在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时,文学达尔文主义者不去考虑辞藻的优美、情节的曲折及艺术手法的巧妙等细节因素,而是更注重在阅读中去检验特定文化生态下形成的基本生物倾向。小说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开篇,以“班纳特太太两个最值得疼爱的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正是她做母亲的生平最高兴的一天”结束删,通篇无人能摆脱择偶及遗传基因等一系列生物问题。高贵而浪漫的伊丽莎自·班纳特(ElizabethBennett)与达西(Darcy)的结合便是以社交的优雅隐藏生殖需求:她一定要找到有权势的配偶以保证她繁衍后代;而他一定要找到年轻貌美的配偶以使得他的基因良性遗传,这便是人类择偶的生物进化标准。尽管在奥斯丁的描述中班纳特太太总是傻乎乎的(invariablysilly),但是文学达尔文主义者却认为,她想方设法要把女儿嫁出去的根本原因是要完成她的生物进化使命——遗传基因。只有她的女儿出嫁、生子,她的基因能得以延续,而基因延续则是一切生物体的终极本能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生物意义上的)人类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对此,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荷尔登(J.B.S.Haldane)曾做出这样的评述:我可不愿为救一个兄弟而牺牲生命,但如果换成两个兄弟,或是八个表兄弟我便死而无憾了。
当我们耳边再一次响起哈姆雷特的踌躇话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时,我们头脑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或许寻求复仇的机会还不够成熟?或许俄狄浦斯情结使他犹豫再三?又或许是丹麦王子自身赢弱的性格缺陷使之裹足不前?然而,文学达尔文主义者则将其犹豫不决的原因归咎于个人既得利益与基因延续的生物利益之间的矛盾:是要杀死自己的叔父进而继承王位呢(既得利益)?或让母亲与叔父的后代——同母异父的兄弟继承并延续他3/8的基因(生物利益)呢?我们姑且不谈这种解释的合理性尚有几分,但文学达尔文主义为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模式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达尔文主义总是选择通过生物学而不是政治学或记号语言学的理念来研究文学,以自然法则为最高指导原则,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理论基石去解读文学作品,将文本中的人类一切行为内在动因归结为三点:后代的繁衍、资源的获取、竞争与合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乐于表达;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中的难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作文及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基于这样的认识,那么小学作文教学要做到什么呢?
我以为,我们应在领会作文教学的本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于表达。
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突破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大难点呢?
一、让学生悄然走近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小学作文,而且应该让学生也明确什么是小学作文,让他们对作文由陌生变得熟悉,因为只有熟悉之后才会爱上,只有熟悉才会驱走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让习作悄然地、不经意地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直至被学生喜爱上作文。
[案例]
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学完课中的字词,他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学生说完后,老师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写文章了。”同学们兴奋得个个点头。
案例中的老师巧妙地将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走近习作、接受习作打好了心理基础与能力基础。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就应该这样系统地掌握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树立较强的习作训练意识,在低段教学中,通过识字、说话、朗读等训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触习作,直至爱上习作。
二、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需要
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其实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案例]
三年级上学期――
第一天,老师:新学期开始了,你最想和谁做同桌呢?为什么,如果理由写得充分,我就满足他的愿望。
第二天,老师:咱们班要评选最珍惜时间的同学。问:今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呀?不用说,只要写,看哪些同学写得多,写得清楚。
第三天,老师:老师准备招聘小小班主任。应聘者只需要告诉老师一件你知道,但老师不知道的班上发生的事。谁写的事最清楚,就让谁做小小班主任。
……
一周下来,老师拿着订得厚厚的一叠作业纸,对全班同学说:“恭喜大家,老师还没教,但你们却都会写作文了。”
结果,一举几得,既让学生发现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谁都会写,谁都能写,而且写后有作用,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好多孩子被聘为小小班主任,成了老师的小助手了;有同学还真跟自己意向中的同学做了同桌;还有好些同学都被评为了最珍惜时间的人……其实,这些奖励,不都是做老师的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吗?但收获的却是学生对“作文”的接受与喜爱。
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写作仅仅培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兴趣”是短暂的,随意性很强。而习作的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使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由短暂变得持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要求。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真正尝到表达的乐趣,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享受那种写完后愉悦的感觉,树立起习作的信心。
(一)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1.欣赏性评价
张田若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一文中曾指出:“从当前作文教学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一个要求过高过急,评分过严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习作要求也仅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习作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该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欣赏的口吻去评价。多说优点,少说甚至不说不足。
如果要求过高,批评过多,则很容易让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失去习作的信心,失去可能刚刚产生的写作兴趣。这不就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
2.多元化评价
教师不仅要欣赏性评价,还要做到多元化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是这样的:“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因此,既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注意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多元化,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二)通过习作展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作家尚爱兰曾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因此,要让学生爱上作文,乐于表达,绝不能忽略了习作展示这个平台,反之,更应该绞尽脑汁,来想想怎样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习作上的成功。
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则是“范文展示”。范文入选的条件很低,可能是选材好,可能是语言流畅,可能是开头有吸引力。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句子写得个性化,或者就因为某句中的某一个词非常准确,或者是将刚学过的一个词学以致用了……剩下的学生呢,也会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写的字漂亮了,作文修改得很认真、有进步了等等。
人的本质是渴望被肯定的。因此,像以上提到的教学行为那样,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学生继续表达的信心与欲望。而这展示的平台应该是多样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班级里的墙报、班级档案、班级日志、班级网络平台、个人专刊、校报甚至鼓励投稿等等。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乐于表达,就要有意识地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刺激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在无意识中走近作文,明确作文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同时,注重习作的多元评价,欣赏性评价,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为学生多建习作交流、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3]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3(02).
[4]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05).
[5]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数学王国和语文王国都是两个非常强大的王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这天,数学王国收到了一张来自语文王国挑战书,语文国王在信中说,想与数学王国比比武力,看哪个国家才是真正的霸王。数学国王是个很好斗的国王,一下子就答应了。
在交战日期前,两国都抓紧时间训练兵力。数学王国的数字兵在数字大将军的带领下整齐地练习着武功,而语文王国的汉字兵在语文大将军的带领下认真地训练着刀枪。两国的实力各不相下,这回世界大战可有得好戏看了。
交战日期终于到了。“嘟嘟——”语文王国城墙上的号兵们吹起了号角。“冲啊”两国士兵的杀喊声震耳欲聋。健壮的士兵们骑着一匹匹俊马飞腾在战场上,打的打,杀的杀。数字兵发起总攻,它们手挽手地并排在一起,弄得汉字兵们头晕转向,数字兵趁机想把汉字兵一网打尽。千钧一发之时,躲在山后的标点符号团一涌而上,进行突袭。数字国王早有准备,派出了运算符号队攻击……
最后,数学王国和语文王国两败惧伤,世界大战就此拉上帷幕。
1.从消费观念与消费内容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意识日渐开放和多元化。这方面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见一斑。当代大学生消费对象和内容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日常的网络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社交消费、学习消费等等。消费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际消费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社会交往的个性特点。
2.从消费模式和方式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传统与现代消费模式并存,其中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主流。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继续在使用传统的消费方式,比如亲自到超市购物、到歌厅唱歌跳舞等等;同时,更加喜欢网络平台的消费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学习、网络购物等等,而且,网络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这些彰显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从消费层次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差距日渐拉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来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这就导致了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这其实是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在高校的延伸,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世界呈现出享受性、非理性和异化消费等不良倾向广泛存在。这方方面主要表在过度上网消费、过度奢侈消费等等,在消费领域展现了拼爹的发展态势。同时,很多学生消费只凭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视的地方。
二、当代消费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挑战
当代消费文化是大众文化体系的一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是挑战和影响,诸多问题在当前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中不得不思考和着手解决。
1.高校德育各个环节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取向与理念、内容体系、模式与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消费实际去规划,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严重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彰显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机的出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主义的校园风气,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的美丽纯洁环境和氛围。
3.高校德育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急需健康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可是环视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功底还不错,但是人文方面的素养素质确实还还非常不足,从人文知识到人文行为等方面发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园消费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设急需加强。社会消费文化涌入高校,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消费文化带来太多社会上的负面成分,使得校园消费文化场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表明了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当代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当代消费文化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比如消费文化促使大学生道德观陷入迷失的状态、陷入平庸,消费文化的自利性消解着大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共识难以成型。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要多多关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路径
消费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及其德育工作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和要求。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应对,积极思考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树立消费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视野;将课堂道德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将消费教育、公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国民素质和品质;大力培养面向全球化和大众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求建设多师型的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加强高校消费文化建设,以此建构起消费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1.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树立一种面向学生的大众文化、手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内容、目标和模式方式、评价体系等环节紧紧结合消费文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2.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德育模式与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文化和校园消费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引领大学生健康消费,强化学生身份认同和道德情感意识;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大学生消费活动,引领大学生开展体验式教育,科学激发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爱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费文化的诸多异化功能,尽可能排除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
3.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和引领消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推动高校德育话语系统青年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纳入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之中;同时,努力挖掘消费文化体系中蕴含的积极有益资源,将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断扩大高校德育内容的现实关怀覆盖面;将现代公民教育纳入其中,全面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勇气、道德选择批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训练,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必须要将“三观”和中国梦教育纳入其中,用主流价值观去科学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引领作用;根据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境界和层次。
4.建设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根据消费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消费文化下大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特点的引导要求,通过各种平台,采用各种形式,从文化、专业、现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