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营销创新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创新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销创新理论

第1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首先表现为,我国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市场意识较为淡薄。其次表现为,我国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没有健全的营销管理体制。再次表现为,我国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最后表现为,我国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营销管理的市场调查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2简要叙述我国电力行业中,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

2.1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体营销人员全员电力营销的营销理念

国市场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设计了一个评判标准来衡量一个企业营销机构的优劣,简称“POISE”标准。它表示观念、组织、情报、策略和效率。由此可见,考察一个电网企业的首要标准就是观念,即要求企业员工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高效、团结的服务团队。

2.2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的全部需求。客户在消费电力时,不仅要求电能安全,电压稳定,而且要求有周到的服务和适当的价格等。经营者要考虑客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实施整体产品策略。

2.3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我们要将长期利润作为工作重心

电力营销理念创新还体现在利润的获取与评价方面。电网企业应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之中获取预计的利润,把营销活动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达到长期利润最大的目标。还有要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总我们要对内部的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改革。

3简要需要强化电力营销的几点建议

3.1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

在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过程中要尽快对市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进行建立健全,这样才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稳定,安全以及经济的电力服务。在电力营销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的管理营销始终要面向市场,面向用户,要提供快捷的用电服务;方便的用电服务以及高效的用电服务,要将目前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要全方位地面向市场进行策划以及开发,要对市场的电力需求继续尽心有效的预测以及管理,要将电力营销的业务最大程度上进行发展以及决策,要最大限度的取得用电客户对于营销管理的支持和理解。在面向市场化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要支持以及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其次是要将电力销售以及电力合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再次是要将公共关系的管理以及客户的用电咨询工作纳入到市场性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来,最后是要将电力营销管理中的抄表收费工作以及电价电费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这样才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来对客户的售前服务,售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有效的;连接起来,让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整整的实现整体式发展。在市场形式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中要将用电客户作为工作的中心工作,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和创新,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更加的符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处在有利的竞争位置,让电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2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对营销创新系统的建立健全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采纳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对营销系统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及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判断,能够第一时间对风险以及问题进行处理和安排。因此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非常的必要并且要进行的及时,认真。在营销系统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并且要完善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配套相应的部门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来落实和监督,要有专门的人员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负责,对可能导致电力营销系统运行故障的问题以及环节进行实时无间断跟踪和控制,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电力营销系统创新导致的电力营销运行风险,提升电力营销系统在创新过程中的预警能力。

3.3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强化侧管理

在电力行业中,营销系统的创新根本意义上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场中的每一个用电客户,要强化电力营销管理的侧管理工作,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分析,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用电区域的目前经济发展态势,根据经济大发展态势来预判用电区域的电力需求。我们在进行电力营销系统侧管理的过程中要不分段的规范用电工作流程,将报装的工作环节进行有时限的考核。要在侧管理提升的过程总强化一站式的用电营销服务。在电力营销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多方面的电费收激方式,倡导采用储蓄或者是银行代收的方式来进行电费收激工作,要对电费充值卡进行有效的推广,同时由于网络的不断快速发展,网上支付电费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环节电费缴费难的问题,节省人们的缴费占用时间,提升电力企业的电费收激效率。在电力营销管理侧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营销队伍的能力以及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要不断的对营销环境给予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打造出一个专业过硬,素质过硬的营销管理团队。

3.4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

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作者:闻婧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电业局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力市场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家宏.坚强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3]文建方.电力营销应推行目标市场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01(5):69.

第2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关键词:营养纤维餐;4C营销理论;餐饮创新服务

餐饮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餐饮服务中的各种创新活动,通过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和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加高效、周到、满意的服务产品,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效用[1]。餐饮服务创新策略则包括服务观念创新、服务管理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服务过程创新等。4C营销理论又称4Cs营销理论,以消费需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2]。

一、营养纤维餐的发展现状

营养纤维餐属于新兴名词,至今没有准确的含义及界定,因其用料中素食占较大的比重,所以人们通常将营养纤维餐等同于素食餐。该行业刚刚起步,受到地域及国情各方面的限制,多数人们对营养纤维还不是很了解,概念模糊。

同时,相对与传统餐饮,营养纤维餐厅的数量极少,甚至没有。据统计,在北京市,只有朝阳区光华路22号光华SOHO3楼325室(汉威大厦对面)的一家,名为营养素健康茶餐厅;在广州市也仅有一家,即位于白云区云山路消化楼1楼(近祥云路)的营养膳食快餐中心;而在昆明市,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营养纤维餐厅。市场上存在的营养纤维餐厅除了提供的营养纤维膳食具有特色外,整体的经营模式与其它餐厅没有太大差别。环境设施、附加服务、营销手段和品牌文化等没有新意。

二、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以消费者的表象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和市场细分进行创新,并依据市场细分对象的特点对产品套餐进行搭配。

1.产品创新

(1)菜品本身创新。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进行高纤维多营养的改进,营养师不断地结合客户需求和科学研究制定新菜品,对原料选择、烹饪方法等进行创新,就是营养纤维餐对菜品本身的创新。菜品套餐的搭配也可以是一种创新,营养纤维餐可以将主食、主菜、汤类、甜点、饮品、糕点组合成一个套餐,也可以任选几样进行组合,用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2)菜名创新。在菜品创新上,营养纤维餐还可以通过对菜名经行创新,例如将菜品按卡路里来命名;根据原材料中的时令蔬菜结合时令来命名;或者根据典故来命名,如:黄鹂鸣翠柳、蝶恋花、水中月等。

2.细分市场创新

从营销方面来看,首先应该对快餐企业的市场进行细分,按照消费者群体的区别,一般可以划分成休闲和家庭快餐、学生快餐、职工快餐、差旅快餐[3]。营养纤维餐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将目标市场细分为白领市场、孕妇市场、儿童市场、老年人市场和病人市场,并配备相适应的套餐。

三、面向成本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成本的服务创新策略主要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减少原材料的购进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能体现品牌文化,获得顾客信赖的目的。

1.直接从农场进购原材料。在营养纤维餐吸引人们的亮点就在于原材料来自各大农牧场,其绿色健康有保障,创新可以在于每天直接从农场进购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

2.将原材料进行出售。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在不影响日常销售的情况下,以提前一天以上预约的方式,将原材料进行出售。

四、面向便利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便利的服务创新策略最主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包括用餐便利、购买方式便利、认知品牌便利等,而认知品牌便利可以融入入到其他各种便利的设计上,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1.盛放器皿创新。对盛放器皿进行创新,重点在于方便消费者用餐,然后尽可能的使其贴合营养纤维餐的主题。如盛放汤类的器皿,不选用市面上直径短、深度高的炖盅,而是定制直径较宽的、深度适度的炖盅,方便顾客使用汤匙食用汤料,同时设置器皿外形贴近菜品名称。

2.菜单创新。通过对菜单设计的创新,突出营养纤维的主题页不失为一种创新,比如将菜单外形设计成原材料――果蔬、菌藻状,或将菜单里的菜品图立体状等。

3.下单方式的创新。设置电子菜单进行电子点餐,从点餐到菜单都利用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减少服务人员和提高下单速度;提前网络下单,顾客一入座就能立马上菜;接受顾客提前预约原材料的购买,如月度、季度的购买,减少顾客的麻烦。

4.送餐创新。营养纤维餐很大一部分以绿色蔬菜为原料,为保证选择外送的顾客食用到色香俱全的菜品,可以将外卖箱用保温箱取代,同时对外送的外卖产品配送营养纤维常识说明书。

五、面向沟通的创新服务策略

顾客对餐厅服务质量的感知很大程度依赖于顾客自身与餐厅员工、环境及其他因素之间的互动[4]。面向沟通的服务创新策略的关键是打造好直面的、基本的沟通,即与服务人员和餐厅环境的沟通,再深层次地打造消费者与餐厅文化的沟通。

1.顾客与服务人员的沟通创新。营养纤维餐厅让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除了销售过程的沟通外,贴合餐厅的主题,进行营养纤维知识的沟通,增加彼此知识的同时,拉近距离,由买卖关系变成朋友关系,加强沟通。

2.环境设置的沟通。环境是沟通中最直接的外在感触,真正有创意的环境未必是最豪华的,关键在于“主题”突出, 让顾客找到一种“感觉”,为不同的客人群体创造不同的餐饮环境[5]。营养纤维餐的餐厅创新则可以体现在将餐厅布置成绿调为主,桌椅为淡色系,穿插富含纤维的代表性植物和高营养的禽类、鱼类的装饰摆设和布艺配件,设置成植物王国。

3.企业文化的沟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本,也是核心竞争力,顾客与企业是否能紧密结合起立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因此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将绿色、健康、环保、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现在餐厅布局中,形成生态自然的企业形象,如将企业文化编制成图悬挂在餐厅里、创办企业文化日、提供托管服务、等行为进行创新。(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3625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谈我国餐饮业的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2]潘祖凡.基于4P、4C、4R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5.

[3]佟春兰,陈晓风.我国中式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11,05.

第3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关键词:整合营销;电视媒体营销;创新;

如今,电视的竞争态势非同以往,从央视PK省卫视,地方台PK区域台,表演秀PK真人秀,超女PK快男,独播剧之间的PK,到事件、营销活动PK等,极度PK式的竞争无处不在……此外,电视媒体所占有的受众资源正在被新兴的网络富媒体和不断改版的报纸、杂志所蚕食,如何在营销创新、内容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成为电视媒体必解的难题。

笔者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现代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将会成为电视媒介营销的出路所在。

一、整合营销传播是电视媒体营销创新的突破口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一方面,传统媒体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新技术衍生出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更新速度和信息的共享速度大大提高,单一的媒体不再作为信息源的强势控制者,因而,面对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电视媒体就不能仅仅延用以”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同时需要关注受众的选择与需求,培育独特的媒体品牌以在纷繁的媒体环境中独树一帜。这就需要”内容为王”与”品牌营销”两者齐头并进,对于”内容为王”业界和学界已有了很多研究及实践成果,而对于”品牌营销”的意识虽有所提升,却仍面临着具体操作策略的发展与创新。

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本质上正是一种品牌传播战略,强调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稳固的关系来塑造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强调:⑴重视品牌的力量,通过整合传播建立、培育和传播品牌,并借此强化企业与利益人的关系;⑵企业与关系利益人应强化全面双向的互动和沟通,并因此与之建立长期的紧密关系。

电视媒体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播属性和社会功能的特殊商品,在内容创新为”本”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品牌制胜”,将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电视媒体营销,建立与电视媒体相关利益者的双向沟通机制,并形成内外协调一致的传播策略。可以预见,对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运用将是电视媒体营销创新的突破口。

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由内及外的整合关系

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联系的一切个人和组织,比如企业的员工、企业的投资者、中间商、终端消费者以及关注企业的社会公众,都是关系利益人,它们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视媒体作为生产传递信息的载体,其利益相关者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与之建立内外协调一致、全方位整合的沟通机制就成了电视媒体营销的重要内容。

1.建立内部协调一致的沟通关系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营销应该从产品的设计就已经开始,以确实能够将产品的生产、流通一直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形成一致的沟通。企业员工是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对于电视媒体来讲,首先做好内部沟通,形成对外信息传播的整合尤为重要。

电视媒体的内部整合主要包括电视节目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广告营销以及节目促销等内部员工间的信息整合。一线信息生产与组织者要依据观众审美取向、媒体选择定律以及媒体市场竞争状况确定电视节目的编排与制作风格,节目的制作既要符合媒体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又要体现媒体自身的定位与品牌建设,但仅仅覆盖媒体自身的目标受众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与广告、节目促销等营销人员的内部信息共享,使电视节目制作符合广告主的广告目标群的媒体接触习惯。内部信息整合通畅,则有利于电视媒体为两个中心圆重合区域的目标传播对象定制专有信息,进行精准传播。

2.培育外部沟通渠道

以内部协调一致的沟通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建立外部沟通渠道。这主要是指电视媒体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收视观众、广告主、广告商以及可利用其他媒体平台等合作伙伴,建立长久、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观众,二是广告商。

中央电视台曾基于广告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作过若干调整。这种广告营销变化轨迹,可以给我们些许启示。

首先缩短广告销售周期、加快销售频率,从最初以年为单位到以季度为单位再到两个月为一周期,这种分法与销售季节的节奏更吻合。

另外央视将《新闻联播》前广告时段由3条5秒调整为4条15秒的举措也是为了顺应企业需求的变化。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已逐渐超越单纯打品牌知名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传达产品的独特功能点,而5秒广告涵盖的信息量太少,15秒时长的广告则更能负载深入的企业理念及产品功能点诉求,也更受企业青睐。

同时还采取回馈大客户,整合媒体资源的营销举措,为一些大客户免费提供在中央电视台所属资源,如《中国电视报》、央视国际网站等其他媒体上的整合传播增值服务,对前10位的中标客户,这种形式的回报数额将达到平均每家500万元以上,既整合了外部媒体资源又赢得了客户满意度。凡此种种,使得中央电视台在媒体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这首先离不开其独特的垄断地位,但与其服务客户、善于捕捉并整合市场信息的营销意识亦是密不可分的。

可见,外部关系整合需要以电视媒体为中心,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整合机制。

三、通过内外部信息整合,培育独特的电视媒体品牌

第4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摘 要:供电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此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加强极为重要,本文即分析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与策略。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

前言:营销作为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的主要工作,当前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创新。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营销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销售终端市场的放开,原有的电力市场的平衡打破。营销人员的创新意识不足,高素质的营销人员较少,这些都是影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因素。不少营销人员缺乏职业精神和竞争意识,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高。可以说,人员素质严重阻碍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效率的提升,导致供电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活力和动力。

1.2企业市场定位问题

即使随着国家对电网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不可否认的是供电企业依旧拥有广大的用电市场,然而供电企业已经不再能够实现地方垄断了,所以电力市场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实现巨大的改变。电力营销工作中供电企业对于目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调研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仍然缺乏对于市场的实际了解。

1.3电力设备体系问题

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普及,很多供电企业都走上信息化管理之路。但是由于部分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风险;一方面,由于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也可能出现误操作等风险,这都不能使信息系统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用电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且涉及面广,因此无法满足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并且目前供电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还没能做好万全准备,无法实现客户有关信息的共享,最终导致部分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1.4营销服务意识问题

电力市场具有多变性与不稳定性,掌握市场信息能够明确市场发展规律与实际发展动态,从而及时地调整营销手段。但是目前的供电企业在营销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建立的过程之中依然存在着漏洞,这就使得供电企业缺少对于自身未来理论化、科学化的发展指导以及信息化的市场建设。最后在供电企业的整体电力营销团队的综合素质而言是参差不齐的,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理论知识了解较多,实际实践经验较少,不能够将理论合理联系实践。

1.5营销理念意识不够

由于电力市场的多变性,营销团队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是往往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忽视了这极为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在理念意识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不仅仅是营销意识不够明确,同时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无法正确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以及电力市场营销的实际作用,过多注重供电企业的垄断经营的过程,而忽视了自身的服务工作,以及正确的服务态度的树立。所以如何在明确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转变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是目前供电企业所需要去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及策略

2.1提升营销管理团队素质

做好营销管理团队的建设,并且提升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促进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能力提升这一方面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对团队中原有的营销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之外,也要积极引进电力营销管理人才,以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方式来促进营销管理团队的建设,从而提升营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高素质的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之中,可以丰富培训项目,其中包括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相关类以及工商管理等,以提升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方式来带动整体营销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

2.2明确电力营销管理标准

供电企业想要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要针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多项行为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标准,其中包括电价与业务管理。在管理标准细则中,要对不同的工作以及工作质量设立好指标与标准,通过合理设置的市场指标,检查实际业绩,从而带动整体业务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当然这里也包括全国平均实绩等综合性参考数据。所以明确电力营销管理标准的过程也是在建立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的过程。其指标工作内容不仅仅包括用电客户平时所签署的各种用电协议,在运营中出现发电量额外多发或者是少发的现象发生,还有电费的回收率、回收时间等。

2.3营销意识及理念的创新

供电企业改善电力营销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创新电力营销意识及理念,提升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先进的电力营销意识和营销理念,这样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营销工作中,必须要让内部员工形成竞争意识,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淘汰不作为的老员工,引进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共同创新营销策略,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营销方案。

2.4增强电力需求的侧管理

在目前的市场用电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用电紧张、用电高峰期等问题,在这情况下,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应充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进行相应地规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经济手段,在明确电力需求信息的基础之上,针对多种电力营销管理方法,从而增强电力需求的侧管理,在提升实际收益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如实现阶梯性定价,还有个人用电与商户用电等,都实现了电价选择的引导,所以想要转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就需要最大程度上合理规划好资源利用方案及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电力需求的实际侧管理,从而以供电企业的实际电力营销管理手段来促进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

2.5合理加强电网基础建设

供电公司进行电力营销的基础就是电网建设,所以可以使用加强电网基础建设的方式,提升供电公司的整体供电能力与供电水平,以技术其根本层次上完善对于供电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自身的供电能力提高,才能够将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供电的可靠性与供电质量提高的同时,需要相应政府政策,积极与相关的企业部门单位建立良好地沟通交流机制,扩大电网建设过程,从而以电网建设的发展带动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进步。

2.6加强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供电企业的营销系统,很多都是没有进行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还维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对于电力营销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加强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实现电力营销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可以很好地将供电企业与其他企业联系起来,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从而更好地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转速度,以及资料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为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保证。

2.7做好电力市场研究开发

掌握了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才能够有的放矢,针对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电力等资源的使用状况,制定灵活的电力营销计划,促进供电企业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所以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的研究与开发。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为市场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进行电力市场的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电力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其中包括市场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以及市场信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分析的同时,对于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明确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任务,在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与开发策略的同时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加强电力营销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电力营销策略,加强营销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

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 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 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 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 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第6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控制论 市场营销专业

[作者简介]陈波(1979-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营销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市场管理研究。(广东 广州 51066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87-03

我国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同志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最迫切的是培养一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界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重视,并做出重大的规划: 2010年5月教育部发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1年的“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提出“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看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析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国内外创新教育比较

目前,学术界内有一个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指标,那就是该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总人数。88页表是自1901年至今我国与各国诺贝尔奖排名前十的国家统计表(本表数据截止到2012年10月12日21时)。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获诺贝尔奖人数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实力强大的国家,可见,国家的创新力与国力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不可置否,美国不仅在全球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其诺贝尔奖得主的总数也是最多的,而美国的创新教育也是全球较为成功的。一是在初级教育时就开始灌输、提倡并赞许孩子的创新行为,学校鼓励小学生开展课题性的研究活动。二是采取自由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的探索型的教学方式。三是社会上具有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分别由来自各大高校教授组成,为年轻人提供创新教育的继续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更加青睐听话的、高分、高智商的学生,而忽略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从而在创新能力上整体偏弱。我国的创新教育是伴随着素质教育而提出的,目前的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的人格为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高职经管类学生的创新研究与相对应的策略较为缺乏。

二、创新理论

“创新”源于拉丁语,所谓创新,就是把旧的抛开,重新创造新的。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首次(或初次)出现,具体把其原意分为三层:(1)更新换代;(2)创造出全新的东西;(3)改变,使其与以往不同。创新是一种认识与实践能力,创新关键在于“新”,即怎样实现质的突破。

创新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始于1912年,经济学家熊皮特在其发表的著作中提出:创新,是在生产中对新技术、新发明的首次应用,其表现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这类组合具体包括:开发新产品;开发全新的生产方法;拓展一个全新的市场;通过新的途径获取原材料或半成品,以此打破垄断。这一创新概念在后期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1974年,厄特巴克提出:创新就是技术在实际采用或初次应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创新的观点逐步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整个社会。1995年,欧盟《创新绿皮书》中对创新的定义为:创新不仅属于经济、科技范畴,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创新在经济领域中,社会环境中,通过采用各种新事物的吸收与应用,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个人与社会的需求的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创新是一种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与改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创造出具有革新的创造性成果。

三、研究模型――控制论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控制论。他认为:世界不是由独立的要素组成,而是由若干要素组成,他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控制论在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是如何通过控制对象的变化来实现整体的最优性,从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最优控制状态。因此,控制论需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反馈,将信息输送出去,通过反馈,信息作用结果被返送回系统,产生能改变操作的方法,这可称之为“学习”过程。通过如此反馈,加强了研究系统的信息效果。在现实当中,教学过程是一个可调节和具有规律的过程,因此,可将此过程视为一个控制的过程。在本研究过程中,教学系统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可视为“培养系统”,这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中存在着信息传递,体现信息的反馈和再学习。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学生为受控对象,教师与管理人员为执行机构,学校的管理部门为控制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为测量变送器,人才培养的效果为被控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图中看出:在这一整体系统中,在学校管理部门的制度与政策下,执行者教师与管理人员通过执行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受控对象学生,使其展开学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掌握能力。因此可以得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受到以下两因素的影响:(1)教育部门方针政策,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2)教师的教授方法。具体如图2所示: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系统不是由单个因素组成或影响的,而是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进行反馈与学习,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与实践性,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未能充分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营销专业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下面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根据控制论原理,探索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模式。

四、高职营销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从88页图1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结构中可以看出,系统得以正常运行需具备信息目标,这一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体现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前面已经提到市场营销专业是理论与实践集合的专业,但在专业能力培养中更加侧重实践,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重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需做出以下的改变: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转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全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还停留在学术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而是重心放在创新型,创业型,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前应由过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向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应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更为突出地强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现创造可行条件。

2.教学计划中应增加跨专业的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学科,业务的交叉,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培养方案中,学生基本只能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不能选择其他非专业课程,无法体现跨专业能力的培养,明显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因此,教学培养方案应改变传统的制定模式,增加模块化的跨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可以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中将这部分体现出来,成为学生必选的课程之一。

3.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为全面提升营销专业学生培养规格,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应增设创新创意项目、创业项目模块。这一模块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来体现,并赋予分值不等的学分。例如,大学生科技节,举办专业讲座,开展协会社团活动,举办专业调研、策划、创业等竞赛活动,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教

图1人才培养系统图中所体现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信息从教师传递到学生的过程。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性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1.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身负使命的教师需具备以下素质。(1)知识面广。具备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融合专业与非专业技能,拓展发散性思维,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2)具有创新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其最好途径就是科研。通过科研,教师可以获取新知识与新方法,并将该成果传授于学生,从另一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欲望。(3)放眼国际。多与国外高等院校交流,学习先进的创新思维与有益的经验,拓展教师视野。

2.加大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新颖的特点。同时,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在三年教学计划设计中,直接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中,安排学生每一学期都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实训,定岗实习等。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具体的实践可以有以下分类:(1)校内营销实战训练。通过校内销售活动,培养学生销售技能。(2)开展营销沙盘与实战训练。通过引入仿真模拟实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3)与企业合作,完成企业所委托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并制订策划方案。(4)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参加全国、省、市级等各级科技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营销类课程部分理论性强,因此较为枯燥,需改变灌输式的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采取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常见的激励教学方法有:(1)讨论教学法:由教师给予课题,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头脑风暴,迸发火花,活跃思维。(2)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案例,组织学生阅读与思考,进行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主动去结合专业原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开发发散性思维的能力。(3)项目化教学法:先由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再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或者由教师指定项目,交给学生项目小组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节假日主动走向市场或企业进行调研或参与企业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训教学。这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达到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难题,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训练就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而需要科学的计划与长期的培养。本文从研究创新能力出发,以控制论为模型,得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西兰)霍华德・H.弗霍德里克.创业学[M].蒋春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申文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微[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

[3]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王卫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市场营销导刊,2009(4).

[5]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一、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

从2011年以后,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演变为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全面激发管理层及核心研发人员的强有力办法,因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成长性高,企业管理层的任职发展为绝大多数是市场竞争行为,招募和留下人才、健全公司治理等各方面都有着急切的需要,逐步扮演着实施股权激励排头兵的重要角色,2016年7月13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此办法已于2016年8月13日起正式施行。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在证券市场拥有A股上市公司共有3061家,从2006年我国才正式实行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开始,其中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共1373家,占比44.9%,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尝试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二、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Berle)和米尔斯(Means)认为,公司所有者与人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职责如果不能相区分,将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所以,他们提出了“委托理论”,应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进而为所有者获取剩余价值的同时,经营者应代表委托人在关乎企业利益的决策上,行使所有者的一部分权利,所以两者之间如果发生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将会导致企业经营发展受到影响。在所有者监督与激励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下,应尽可能的减少两者目标不一致带来的成本上升。

2.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研究人员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对我们认识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了崭新认识,舒尔茨认为资本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代表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等的一类实物资本,而人力资本则代表的是表现在人自身上的资本,例如对生产者进行培训教育所付出的支出等。随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企业在追求最大化效益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要吸引人才,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人力资本的调节控制,现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本从量方面进行调整,表现在使人根据现阶段的需要,结合人力与物力的结构,使之两者相互配合,使人力和物力及其他因素始终能够保持最佳的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能够最大化的产生出最优效果。第二方面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本质上的调整,重点体现在对人力进行培养,结合各种方法,对人力的思想、劳动技能、心理进行组织培训,使各方面达到协调统一。充分激发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达到公司发展的最终目标。

3.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满足特定目的的需要而进行激励,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程度越高,完成目标的效果及动力就越强,激励水平越低,则完成目标的动力就偏弱,工作效率也偏低。激励理论最初的研究是以“需要”为对象,研究以何种方式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在此领域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三、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主要研究结论

1.国外研究现状。(1)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国外学者在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时,大多数学者得出了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结论。Zahra等通过对231家中等规模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对人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主动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高被激励者对企业创新和企业风险的承担意识;Wu & Tu进一步得出,当企业有额外的过剩资源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令所有者非常满意时,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对管理人进行激励,可以使该计划产生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Dechow & Sloan通过研究得出如果CEO在所任职的公司没有股权,那么CEO会在自己将要离任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有意的降低R&D投入,此类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股权加以解决,使CEO不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短视行为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2)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自主创新无显著影响。国外研究成果中,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实施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Holthausen&Sloan对企业执行总裁进行激励后研究发现,企业对执行总裁的激励效果与他们为企业带来的创新成果并不是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Tien&Chen高新技术类企业对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进行研究发现,管理者薪酬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其企业的创新水平,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3)实施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少数国外学者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反而会导致企业创新绩效减弱的影响。Bens发现,通过对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反而会引起企业降低R&D投入,他们研究认为增加R&D支出将导致未来股票期权兑现的收入降低;DeFusco,Thomas&Johnson经过研究指出企业在提高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强度后,用于企业创新的研发费用反而降低;Panousi et al在研究管理层持股时发现,过高持股不利于创新,也得到了负向影响的结果。

2.国内研究现状。(1)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国内学者徐金发和刘翌检验了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技g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他们指出管理人员持股份额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技术创新水平。夏冬提出,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是否一致将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所以企业给予管理层股份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杨勇、达庆利的研究成果也表示向管理层给予一定股份可以提高所在公司的研发水平。

(2)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魏锋、刘星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研发创新的影响因素展开为内容,最终指出高管理层股权与创新研发之间无实质性关系。冯根福、温军指出管理人员股权激励与创新绩效两者之间有正向影响,但此种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余志良、张平对2006年-2007年之间我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层管理团队激励与企业自主创新(以研发投入来衡量)的关系,发现高管团队持股与企业自主创新无关系,原因是管理层拥有股份数量有限,无法产生激励效应。

(3)股权激励使创新绩效降低。赵洪江等对企业董事长持股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董事长持股情况下,企业的创新投入可能反而减少;冯文娜运用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得出,研发人员的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朱国军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杜剑等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为对象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员工持股计划会导致这些企业的研发支出减少,为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避免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使之股权较为分散,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利。

(4)在一定区间股权激励与创新绩效有正相关关系。冉茂盛等研究发现,授予管理层股权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有正向影响,但一旦超过一定范围,会造成反向影响;王建华等对我国创新型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对企业薪酬总额前三位的高管股权激励总额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 型关系,说明在一定区间两者有正向影响;徐宁利用2007年-2010年以高新技术类上市企业数据为对象,研究发现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这些公司的创新支出,与此同时发现股权激励强度和创新支出两者间是倒U型的关系,也同样说明,在一定范围限度内的股权激励是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

四、总结

通过上文梳理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的诸多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可以说明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在现阶段存在很多不相一致的看法,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很大,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

1.缺乏对单一企业的深入研究。现阶段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创新绩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集中在以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作为大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虽然运用此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实施后共有的普遍规律,但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看,其研究的成果就不一定准确,尤其是我国各行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创新水平差异也很大,所以对某一行业实施股权激励后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应当以其所属行业的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股权激励对象的研究不够全面。从已有文献的阅读可知,诸多学者对创新绩效的研究局限于对企业管理层,往往缺少对核心技术人员的关注,实际上如果激励计划缺少对普通员工的激励,那么可以认为此激励计划并非完全为激励性质的,区分福利性计划和激励性计划,它们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激励对象是否包含企业实际控制人。因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还是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其结果都是不够深入和全面的。

第8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影响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影响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是资金不足、人才短缺、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

资金不足。高等院校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比例在“十五”期间基本保持在10%上下,近几年则缓慢下降,处于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结构来看,在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中政府拨款占有很大比重,企业资金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远不如政府拨款。资金短缺影响创新条件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因此,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需要在加大财政对高等院校科研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吸引社会资源投入。

人才短缺。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占国家科研人员的比重有下降趋势。2008年,高等院校基础科研人员为10.9万人,占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的40.9%,人员和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但是,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占国家科研人员的比重仅为13.5%,并逐年下降。与此同时,企业科研人员占国家科研人员的比重则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50%上升到2008年的73.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受企业利润目标的影响,企业科研人员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试验发展研究,对基础研究这一企业乃至国家创新能力增长的源泉却鲜有问津。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使得企业的创新研究难以获得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很难摆脱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

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高等院校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导致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不仅不够丰富,而且缺乏市场需求和实践检验,难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产品。而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也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在捕捉市场信息、学用结合等能力上有所欠缺。科研人员相对不足、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的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提升创新能力和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的障碍。

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高等院校周边建立企业集群。企业集群可以带来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利益增长或成本节约,增强企业整体合作和抗风险能力。在高等院校周边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方向相关的企业集群,有助于促进二者开展资金和科研人员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及社会应当为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必要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第9篇:营销创新理论范文

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列方面:

1是,缺少现代化的营销理念。目前,我国正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时代,5花8门的新理念以及新产品层见叠出。然而,电力企业却没法及时跟上时期的步伐,没有及时创建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反而徘徊在传统的市场观念层面上。整个行业既没有外生动力,也没有内生动力,市场活气严重缺少。

2是,缺少现代化的营销管理体制。先进的轨制对于于1个企业来讲是相当首要的。电力企业主要负责电力方面的运营工作,触及的方面很广,触及的人员良多,尤其是需要先进的营销管理体制来保障日常工作的运行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体制却1直都很后进,企业营销手腕依然无比传统。

3是,电力企业对于优秀人材的吸引力不高。人材是第1出产力。因为种种缘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员工进出轨制不健全,企业员工管理轨制缺少灵便性,人员活动性差。营销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春秋偏大。员工长进意识不强,对于工作缺少自觉感以及责任心。企业的发展必需以优秀的人材为支持,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首要的作用。

2、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以及立异

第1,观念立异。在经营新形势的时候,电力企业应做1个快速地了解,要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在立异市场观念的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规划用电为主,转变成以电力营销走向为主要的轨道,以效益走向为中心的轨道。1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服从市场营销的需求,加强对于市场营销的领导。不断强化并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主动将传统的工作风格,如“坐等上门”“人求于我”等彻底地加以矫正,和时适应大众的请求及社会的需求。

第2,技术立异。在电力市场营销的条件下,对于计算机网络化节制与管理进行全进程施行,极大地增进营销流程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在县、市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进行加速运行。接着,推动网络电子付费方式,利便客户用电以及交费,鼎力推行长寿命、多功能、高精度并拥有有效防范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者的歪风邪气。在处所电厂施行规划监控,有益于大网大机组的运作,将极大地增进电力企业的总体经营效益的提高。

第3,服务立异。为客户排难解纷,这1点在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下就能够很好体现出来,要做到1切从客户动身,让客户觉患上用电是安全、快捷、利便、清洁、可靠的。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进1步了解客户用电的情况,做好所有用电安全知识的宣扬工作。同时要对于电力传统的业务加以改革,扩展业务规模,让传统的电力业务焕然1新。

第4,组织立异。我国电力企业要学习以及鉴戒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剂内部的管理,使之适应客户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变化。例如,要在城区创建抄表公司,逐渐推行公变台区管理,对于营抄秩序加以规范,提高电营抄人员在方方面面的素质。制订并施行各种管理轨制,对于外建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另外,还需要成立停送电调和办公室,把客户供电企业路线、变电站检验和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进行总体的部署,兼顾统筹,特别是要照应好客户的节假日以及出产淡季。

第5,市场立异。在二一世纪的今天,电价政策要在电力企业内加以施行,电力企业必需踊跃争夺市场份额,依照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于大工业客户执行超基数的电价优惠,工业用电市场将患上以不乱下来;扩展分时电价差;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应用价格杠杆,对于居民糊口用电的电价采取两时段的措施,以便居民更公道地用电;对于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及其他蓄能装备采取分时段优惠电价。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用电推行,晋升电能的使用率。城市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供电企业应该联合政府部门以及用电装备制造商,及时加强宣扬的力度,激励大家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大家公道消费,争夺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以及燃气,扩展电力在能源损耗中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