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

第1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日益暴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措施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已经正式实施了十余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事业单位面向市场,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政府的职能和构建我国新公共财政体系的框架。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微观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财务预算,事业单位可以对各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和节约使用,确保自身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通过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事业单位能够准确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并且强化经济核算,对各种资产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宏观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对资金进行筹集、分配和使用,并且提供高质量的财政信息,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决策依据,从而来促进社会进步、增加社会福利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将能够有助于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并且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履责监督,遏制官员的腐败。

2.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

(1)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事业单位要对以前年度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单位业务活动的安排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以有权威的财务管理负责人为领导,并吸纳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来参与,从而对各部门的关系进行组织和协调;事业单位在编制当年度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上年度项目预算的执行进度和质量等情况,为本年度预算的科学编制提供数据参考。

(2)强化预算执行工作的管理。事业单位要实行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并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预算执行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建立日常的预算执行管理机构,由其负责组织执行预算;认真编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各项报告,确保预算执行情况得以及时和准确的反应;对于预算执行的适当差异或遇到不可抗因素而需要增加或减少预算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预算定额标准的适当调整;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确保预算执行质量的有效控制。

(3)强化预算监督工作的管理。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内部设立预算编审班子来进行预算编制的审核汇总、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执行后的检查核证,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异常因素,来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和审计部门对等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促使事业单位规范财务管理活动。

2.2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强化措施

事业单位要提高资产的信息系统化管理程度,通过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来对资产的状况进行及时掌握;完善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将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使用人或责任人,并严格执行资产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对账,做好财务的资产账和实物资产账相符,实物资产账和实物相符;购置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确保购置的固定资产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2.3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强化措施

首先,事业单位要确保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发挥的作用,并且帮助他们树立面向市场观念、依法理财管理、财务风险和创新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其次,事业单位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意识,并且定期开展培训和后续教育,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最后,事业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对遵纪守法和在财务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重用和奖励,另一方面对造假舞弊和假公济私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4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强化措施

事业单位要合理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确保将风险事件的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事业单位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将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扩大到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和全体人员上,同时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和评估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发现和解决各种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要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和管理层的绩效相挂钩,从而提高管理层的责任意识;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内容控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来修改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堵塞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

2.5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的强化措施

事业单位要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人员发现审计对象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避免以制度为基础实行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及时对会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剩余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事业单位要积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事业单位要有效实施管理绩效审计,对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小结

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外部因素包括监督不力和财务会计法规滞后等,内部因素包括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和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等,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财务管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高校专业之一,近一半的本科院校都设有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培养的该专业毕业生数以万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大量存在。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本科院校制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多为理论研究型,单纯追求理论和“学术型”目标,导致毕业生难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是社会经济层次结构发展平衡性的基石。

2015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并强调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用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改进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技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征

自我国本科院校分类后,应用型和科研型等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应用型本科指符合本科教育学业标准,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重在“应用”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但与专科相比,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劲头,在工作岗位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强。

2.财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内涵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是会计核算,而应该是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等财务管理活动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会计知识,更需要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背景、市场状况等,分析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决策判断。财务预算与控制更需要财务人员,能够有效协调沟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其职业生涯中,面对环境变化,出现新情况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处理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可缺少。

3.财务管理毕业生职业能力定位和分解

企业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工作时对工作岗位的认知能力,要求毕业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所在岗位的任务和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套流程,第二阶段是财务核心能力应用阶段,要求毕业生能够在一年后能灵活运用专业能力为企业服务。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职业能力定位见图(1)。

(1)沟通能力。一是在预算编制时,能与编制过程中不同意见或诉求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在预算调整时,能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与反馈;三是在融资管理时,能准备材料与各方?M行沟通和复核;四是在信用控制时,能对信用控制政策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的结果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五是能根据业务要求和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与业务软件方进行沟通,提出财务要求和反馈业务软件要求;六是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等。

(2)信息检索能力。一是在信用控制时,能利用互联网、行业研讨会等形式,收集行业内领先公司及具代表性公司的信用管理现状及措施,能与外部专业公司对接收集相关数据;二是能根据软件功能获取业务数据;三是能根据新的涉税政策,做好新的涉税法规政策的解读与执行工作等。

(3)创新能力。一是能根据现有数据、公司营销及资金管理战略,制定企业信用控制政策;二是能提供业务间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三是能对财务报表进行二次开发等。

(4)投资分析能力。一是可行性分析中,能通过投资项目行业分析,研究行业规模、竞争环境、行业风险和市场切入点,分析行业可行性并提出建议;能通过信息和数据收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提出投资项目运营策略方案,并分析比较各种方案,供领导层或治理层决策参考,能通过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数学工具,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如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报期、资金平衡等),能运用掌握的财税知识和法律知识,降低投资方案的财税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投资方案执行跟踪分析中,能在投资过程中对后续投资进行预判,利用专业知识对投后管理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供建议,能够运用各种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如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等),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方案调整提供建议等。

(5)财务分析能力。一是在企业业务分析时,能对企业业务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提供业务发展方向,能针对每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与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及发展空间;二是在财务报表分析时,能了解每个科目的构成,分析异常数字,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行业对标、预算对比、分析数字,能充分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进行比率分析;三是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时,能通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与行业先进公司进行对标分析,能根据公司业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结果,撰写相关报告等。

(6)业务处理能力。一是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对各部门上报预算进行初步审核,能及时有效将管理层确定预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作业层,能对各预算单元上报的调整方案进行必要性判断,能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复核,能对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建议;二是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标准,填写正确金额及信息,能够从数据变化中总结规律,能捕捉异常信息,能根据银行及企业财务报表及资金系统,了解资金需求,能在企业授权体系下,对资金进行调集审批申报和操作,能根据业务报表及财务报表,对客户违约付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报告,能对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对公司资金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及判断;三是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能根据合同条款对资产购建款项支付予以审核,能判断资产购建过程是否完成并及时结转资产,能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产出情况、维修情况分析资产使用效率,提出资产购置或资产处理建议,能对资产处理收益和损失进行核算;四是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能根据财务报告,检查公司日常涉税业务的基本情况,能根据新的国家涉税法规,结合公司业务流程、业务合同、凭证种类,判断公司涉税风险点、关注点,能按时完成各种涉税报表的编制和报送工作等。

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探索

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践培养目标混淆不清,两者的实践教学同质化;二是教学手段滞后,缺乏实务操作专业技能培训;三是缺少与企业实际联系紧密的教材和案例;四是实践教学软件落后且仿真度低;五是考核上“重理?,轻实践”,实践考核流于形式。

2.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目标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从教学模式、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其实践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转变教学模式,由“讲授为主”转为“任务导向、项目驱动”;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实践基地设备及系统更新,加强情境建设;四是依托“产学”结合平台,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最终实现“蓝海就业”目标;五是引入大赛机制,培养学生财务分析决策能力;六是减少“终结性”评价,增加“过程性”考核。

3.应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财务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系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外,在专业实践中进行真实经济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实现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的环节。提供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即封闭式、网络虚拟式和真实社会的实践环境。笔者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企―校―企”逐层深入递进式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对现有体系的优化和改善。图(2)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逐步推进图。

第一阶段为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加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建立对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的感性认知,培养兴趣,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第二阶段是校内平台的实验课程学习。主要由财务基础实验、财务职业技能实验和财务综合实验构成。其中,财务基础实验如统计学实验、计量软件分析实验、运筹学实验等。财务职业技能实验如会计信息化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纳税筹划实验、期货期权交易等。财务综合实验如高级财务管理实验、资本运作实验、ERP实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校内平台实践课程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业务处理能力、财务决策分析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课程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自学、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再次回到合作企业,选拔企业导师,采取类似医护学生培养的方式,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经验交流、激励机制及考核评价建设。由合作企业导师“指导”实习,指导可采取“一带一”或“成组指导”方式,遴选时学生先填志愿,企业导师自主选择学生。实习管理实行“指导导师负责制”,实习管理中制定《实习岗位职责》《实习请假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实习结束后,组织实习交流大赛,组织企业导师打分,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和提供就业机会。其次,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财务分析决策类案例大赛,获得证书者给予毕业评奖评优加分政策等。通过回归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各方面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对学生协调沟通及自我学习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最后,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3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教学问题;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4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应用型高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应用型高校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课程改革的思路如何,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拟以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為例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内容应用性特色体现不明显

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且多数是从原来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的,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往以介绍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為主的模式。内容分三大模块,即投资决策管理、筹资决策管理和经营决策管理。每一部分内容都涉及大量的理论介绍、财务术语和公式计算。而在课程中几乎没有体现财务管理实际操作流程、日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涉及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教学方法较為单一

教学中仍然沿用普通高校以教师讲授知识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应用型高校教师已普遍意识到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仍占很小的比例,而且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与运用还不够深入,存在案例选择不恰当、案例教学与一般举例混淆、知识引导不足和案例总结不深入等问题。财务管理课程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发、应用多种方法,但这些好方法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3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

尽管各应用型高校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但广大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较為浅显,多数教师只是将多媒体作為纸质教案的电子版替代品,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中的声音、图像、视频、网络等资源普遍没有得到开发,其他的财务管理传统教学用具却都从课堂上消失了,这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4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多数高校拥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及校外实训基地等,但这些实习实践资源主要是用来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一般不会安排在课程中使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感性认识,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尽快、有效地结合。按照应用型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中所占的比例还远远不够。另外,由于财务和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导致学校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存在很大困难,学生往往因此接触不到单位的实际财务和会计工作。

5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為目标的,因此要求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也要以应用能力考核為主。然而,实际上当前应用型高校对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仍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作為唯一的考核标准,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及财务公式的计算等。这种“重理论、轻能力”的考核方式无形当中将学生引导到“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向上。虽然一些应用型高校也注重在期末试卷中增加案例分析,但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和面向财务管理岗位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

1 按照社会需求安排课程内容

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工作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為主线,提出具体实际案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七个模块為主要内容,启发、引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理论知识。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工作中的新动向、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有所侧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以及通货膨胀观念等在内的理财观念,而不应该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知识讲解。

2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有理论深度、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各高校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课程质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并不直接讲解知识与结论,而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出发,渐进式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启发学生综合性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考问题。在运用启发式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学生积极性,引导要深入浅出。启发式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教学法。即教师以身边工作实例或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事件為例,引导学生从案例出发,透过事件表象分析问题实质,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设情境法。即学校通过建立“财务工作室”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境,学生按照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分工、规章制度进行真实的账务处理,使学生成為情境中的主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集体性的体验式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讲练结合法。财务管理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复杂公式计算,学生理解知识后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要十分重视练习与复习。通过安排课上练习、典型习题演练、课后作业等练习方法,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上的不足,扎实掌握和运用知识。课程实施方法还有很多,如讨论、模拟实验、播放电影片段、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等等,都可以开发运用到课程当中,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3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课程实施中如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财务管理课程中抽象的资金运动、烦琐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等内容可以通过美观形象的图片、录像、动画等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财务管理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企业实地工作场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现场工作的气氛,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共同分享;鼓励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性学习与交流;等等。

4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课程实习实践是连接理论与实际、实现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各应用型高校普遍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主要采取校内建设实训室和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為目标的办学理念要求课程以实践為中心开展。校内课程实践按照单项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开发实训、综合实践这条主线组织教学,把实训这种形式作為核心轨迹贯穿于整个课程中。通过校内建立ERP沙盘对抗模拟实验室、财会工作模拟实验室、模拟公司实验室等,為学生初步进行课程实习提供条件;通过组织学生成立ERP协会、举办校内外财务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实习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安排企业专家进高校讲座,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外派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也為学生和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等等。应用型高校只有以课程实习实践為重点,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地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才能真正地体现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模式。

第4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1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一,尽管企业的数量巨大,但是发展较好的企业却为数较少。分析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例如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的偿还能力,而一味地向银行申请贷款,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再者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这种行为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一些企业的财产重复抵押做担保,却未曾考虑过担保后的信用危机和财务风险。

2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纵观市场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也好,融资来源也罢,归根结底是企业人员素质的竞争。当前财务工作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基础不扎实,一些财务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甚至部门领导滥用权力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其次,一些年纪较长的财务工作者,他们的经验丰富,这不可否认,但是在专业知识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早已过时,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尤其在一些老企业中,该问题则更为突出。除了专业知识的缺乏之外,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欠缺,对一些应届毕业生而言更为明显,虽说工作经验需要在工作中累积,但是在工作之前还有很多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而他们都没有抓住。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为了个人私利,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例如做假账,并从中为自己谋取利益。

3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行机构的不合理,企业中缺乏一种和谐统一的管理机制,这既包括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又包括自下而上的监督。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基本上未考虑过下级工作人员的意见,而事实上,下级工作人员对此更有发言权。企业这种做法很难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荣誉感。再者企业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一些对于上级领导不利的建议或是检举,往往直接被拦截,上层领导得到的往往是美化了的意见,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做决定时具有片面性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随意性较大,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不完善之外,政府在这方面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定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督查,导致其中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没有得到处理,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了顽疾。

二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改进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虽然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在发展水平上仍没有达到大型企业的水平。例如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偿还能力而定,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企业长期欠下的债务。另外还需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保证企业已经制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针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决定今后从事财务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4年的时间来丰满自己的羽翼,最基本的便是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以老师所讲的内容为主线,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边缘领域的知识,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习专业知识不是大学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因此他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实习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寒暑假可以到一些企业部门进行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还需要企业自身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例如可以定期开设一些和财务管理相关的讲座,不仅可以及时地更新知识,还可以为财务工作者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最后针对上述部分工作人员违背原则,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对于诸如此类的事件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深化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运用多种财务控制方法,如预算管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等,从而对业务活动展开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注重关键点的财务控制创新。另外,要形成自上而下管理与自下而上监督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利益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策略才会更符合民心。另一方面,企业下级工作人员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对于财务部门中存在的不良行径,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当然这需要整个企业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希望政府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定期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督查,将其中存在的细微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财政上适当增加补贴,只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其他各项工作才会更加顺利。

三结语

第5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产学研合作教育 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17-02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面向基层, 按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目标市场应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基层企事业“小单位”。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 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新设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面向基层, 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金融以及理财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中小型企业培养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因此,其实践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专业实践能力表现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又可以分解为:组织协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管理领导能力、预测分析能力、会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钟秉林(2000)指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改革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知行统一。

1、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定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需要,把握企业脉搏,掌握企业需求,主动实现人才供需平衡。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把企事业单位中新的财务处理、会计流程、会计核算技术、财务行为规范等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充分吸收各方的优势,制定更科学的培养方案。

2、有利于加大实训力度,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在教学环节上更突出实践性,实训、实习所占比例较大。实践教学任务仅在校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走出校门,去企业(公司)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设备资源,完成实践、实训教学任务。

3、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促进老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师在合作教育中不自觉地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兼职老师,同时可以聘请企业相关的人员在校内兼职上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育人,增进双方了解,共同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的发展。高校的科研项目更多是对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财务咨询、业务培训服务,离开了与企事业单位的结合,脱离了一线生产,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课题。企事业单位通过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校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构建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层次,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次,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层次,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学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学院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1、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构建了“双平台+三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以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专业财务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即:“专业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两个平台;财务管理方向、管理会计方向、专业财务管理方向(如税务管理、项目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三个模块。为了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ERP 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和财务模拟实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压力,也缩短了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的时间。

2、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院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建议,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学院构建了多主体多平台多目标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多主体即企业、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学校、学生;多平台即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中心、社会实践场所、财务与会计竞赛、会计考证、教学课堂;多目标即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形式即感知实践、工商实训、文献检索、调研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建议,将专业课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仅设置两三门选修课,这样从第七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就可以将毕业实践、毕业论文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3、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专业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特点与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当代大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许多企业都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预测分析、会计处理、税务筹划、资金管理等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组织协调、职业判断、管理领导等知识。为此,学院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组织行为学》、《运筹学》、《财经应用文写作》和《领导艺术》等课程。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转变为一种大众教育。为此,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着力培养“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1、依托企事业单位,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为了实现与企事业单位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学院相继与沃尔玛(芜湖)公司、鑫龙电器、奇瑞徽银金融有限公司、扬子银行、恒企会计培训公司、广发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我院教师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或个人创造条件进行沟通,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另外,以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财务部为基础,筹建了以记账为主要业务的财务实训模拟公司,它是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的校内实践基地。

2、依托企事业单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够将本专业课程体系内所有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财务分析课程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财务与会计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每年都选派一批优秀毕业班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开阔了学生视野。学院要求学生所进行的毕业论文撰写要联系企事业单位实际案例,以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3、建立实时动态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激励制度。建立实时动态的教学评价与激励制度,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受益,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主要从实践记录、平时表现、实践报告、实践答辩四个方面进行实践评价。实践结束后,企业导师要对学生工作表现和效果做出评价;校内导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和企业导师的评价意见、学生实践的整体效果总结实践教学经验。这种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实现从单纯为了考试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的转变。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加速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其他模式有所不同,它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科研的转化,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双方合作、双向受益、共同发展。在近几年的社会实践中,我院一些学生的实践表现得到企事业单位的充分认可,学生寒暑假的开展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报告,陆续被一些企事业单位采纳。10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朱蕴通过对奇瑞徽银金融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调研后,提交的实践报告得到该公司经理褒奖,获得2000元奖学金。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加速了我院教育成果的转化,满足了企业或地方的实际需要,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合作各方共同受益的综合效益。

四、结语

在产学研合作中,只要参与各方都有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崇高理念, 积累合作教育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磨合力度, 就能够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下一步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合作教育模式和完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惠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会计之友,2007,(11).

[2]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

[3]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会计研究,2006,(7).

[4]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刘群志.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优化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Research 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GAO Zhi-lin

(wanjiang college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241008)

第6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双轨制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从德国学徒培训制度中发展而来的。双元制中主要包括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方面,其中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习文化与基础技术理论的职责,而企业主要承担的是职业技能培训职责。将两种合二为一,可以有效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的要求与目的。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普通文化知识,并且将其充分运用在企业实践中,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从而有效的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更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最终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首先,双元制教学模式需要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地点进行,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巩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其次,受训人员具有两个不同的身份,在学校需要具备学生的身份,而在企业实训的时候,需要充分扮演好学徒的角色。再次,培训人员也需要由不同的人员来承担,在学校需要理论教师来承担理论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在企业实训的时候,需要以实训技师来承担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需要以教育部门以及本院校的教学大纲来执行,而企业需要以政府以及本企业的培训规章制度来完成。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只流于形式。出现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由于我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缺乏法律的支持。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学校领导以及企业领导关系的基础上,没有法律的约束,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随意性较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更愿意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是承担培训学生的任务。其次是因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教育事业通常是由政府拨款,款项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高职院校资金不够充足,无法为双元制教学模式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企业更不愿意出资,导致双元制教学模式流于形式。

(二)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践不相符。在目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中,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其岗位所需知识更新较快。新技术与新要求的不断发展,需要以学习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为基础,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知识过于老旧,从而导致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内容不相符。

(三)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大都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力不从心,其主要是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导致的。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师本身的实践专业技能不够强。

(四)实训条件差。首先,实训基地不够稳定。目前,双元制教学模式才刚刚引进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其实习基地不够稳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运用基地资源,学校在办学思想方面,没有考虑到产学研一体化,与实际行业脱节。

三、财务管理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办特色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双元制教学模式提供法律保障。由于国外职业教育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开展保驾护航,从而确保双元制教学模式顺利的开展,并发挥出积极作用。根据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国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校企合作的权利与义务,以便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提供前提条件。其次,我国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与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再次,需要充分调动企业,使其积极参与到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来。

(二)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与企业需要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的结合,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在实训基地完成,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训来巩固知识,并熟练操作流程与技巧。其次,在教材方面,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改革课程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逐渐改革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平稳。在教材方面,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的职责等来设计教学内容,以便确保教材内容贴合实际,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时,需要将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实践教师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互补,以便提高各自综合素养,达到优势互补。定期给所有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接轨;在实训教师方面,需要其参与高职院校的定期培训,增加理论知识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为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前提依据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水平,以便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需要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首先,需要企业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全面了解到各个部门配合实习的情况,能够及时掌握与了解学生的意见。其次,企业需要对学生来实习表示肯定和欢迎。应该让学生熟知财务管理实践流程,并且应配备优秀员工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能。同时,应根据实习实践的时间长短,设定定期轮岗、多岗位培训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不仅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次数,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价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及时寻找各种途径与方案来解决问题。

第7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各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绩效预算是一种基于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文章指出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以期为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现阶段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与高校自主管理与特色发展、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管理特长等方面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通过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来全面合理地反映学校收支状况,完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学校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预算管理办法的编制

1.1 编制预算管理的原则

学校预算每年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编制一次,预算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实行二级预算管理体制,即:校级财务预算——一级预算:职能单位预算——二级预算。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编赤字预算。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在确保教学经费的基础上,兼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即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完成,又要少花钱多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勤俭节约,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

1.2 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程序

1.2.1预算编制程序。制定学校的整体目标和战略,形成可量化的指标;二级预算单位向校计财处上报下一年度单位收支预算草案或单位经费需求预算,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分为必须支出预算和后备支出预算;计财处在参考当年预算收入情况和下年度预计收入情况编制预算收入草案,在参考当年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并结合下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任务,充分考虑年度内收支增减变动因素的情况编制支出预算草案,经一定范围的征求意见后报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财务处按照校长办公会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草案进行修订,与相关部门协商后,再报经学校研究决定,形成正式的预算文件。

1.2.2预算执行程序。各单位的预算指标是学校对各单位的硬预算约束,各单位在执行过程张要留有余地,不得留有应缺口。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和扩大资金的使用用途和支出规模。

1.2.3预算调整程序。学校的财务预算指标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年初没有预算安排的项目,要在解决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视情况而定。在预算的执行中,各单位如果临时性增加开支的专项,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提出追加预算方案及理由,经分管校领导签批后报计财处,由计财处汇总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报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如果在预算年度内遇到国家或地方重大方针政策调整,学校事业任务发生重大变化,对预算执行产生重大影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作适当调整。调整预算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1.2.4 预算监督程序。建立一套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通学校决策层、下联各院部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财务处对各项目的收支情况组织会计核算,并定期向各级负责人和上级财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各项经费的职能管理部门也定期对其进展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考核,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偏差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审计处负责对学校综合财务预算的执行实行审计监督。

2 绩效评价管理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2.1 绩效评价管理的内容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2 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是指用于分析绩效数据,得出评价结论的各种经济分析、评估和评价方法,是在具体实践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工具盒方法。绩效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

2.2.1 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2.2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色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需要对支出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收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得出评价结论。

3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其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校管理的范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办学条件。

3.2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预算支出实行绩效管理后,各部门和单位申请预算时需要依据其职责,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准确测算实现目标所需的资金,力求避免浪费。

3.3 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高校科学理财水平的实现选择,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 小结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绩效预算是一种基于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各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吉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南(2012)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2012

第8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年3月22日—20**年5月9日,共七周。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2个。在自治区内25个实习点,区外7个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15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2015届三个毕业班的13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实习。

(2)实习指导教师。共17人。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2.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都出具了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集中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由系里联系。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类型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毕业实习学生107人(31个实习点),毕业设计24人(1个实习点)。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选拔毕业设计学生,其他学生参加毕业设计。

3、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1)收到32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131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2)收到学生实习报告112份。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107份;毕业设计每组1份,共5份。实习报告全部合格。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第9篇:财务管理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卓越本科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国际化 专业化 个性化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改革项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从而对卓越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广泛。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远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需以国际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协调为一体,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

一、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的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

体现在个人素质方面,就要求综合素质高,具备国际视野、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别具一格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

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就要求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宽广学科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国内国际会计前沿,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处理;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能够用理论解释实务、分析实务,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如何处理有一定的职业分析与判断;了解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如ERP、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体系等,对企事业单位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等流程和管理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体现在执业技能方面,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优秀的数学应用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常用的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要求的差异

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注重知识讲授,轻知识创造。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授,主要精力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没有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教学内容过时,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会计专业相关的教材更新慢,不能及时反映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准则。而且所用的教材大部分以理论为主,与实际的经济情况联系较少,学生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了解,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再次,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目前会计课程教学多数还是以讲授为主,习惯于灌输教育,很少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最后,不重视实验实践。目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一方面不太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实验相关课程较少,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实习实践环节一般是安排在学期末,实习时间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实习实践的方式比较单一,也没有综合实习。

三、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对外交流,国际化培养。随着企业国外收购兼并、国际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需要会计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对外交流和双语课程交流入手。

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即一方面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到校为本科生授课,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办学平台,促进学生对外交流。此外,需加大双语课程比例,增加专业英语交流机会。如可开设会计学(英文版)及财务管理(英文版)等课程,具备专业英语知识,了解国际准则动态。

(二)校企合作,专业化培养。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深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如通过与大型企业、事务所的合作,采取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订单式培养和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会计实务前沿,另外一方面实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让教师接触到会计前沿实务问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善,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前沿和专业。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卓越会计人才,发挥各自的特长,人尽其能,就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首先,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

四、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胜任能力为本位、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对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分类培养,如开设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审计理论专题、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会计实务前沿、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多种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实践课程则采用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课内实验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实验、模拟实验;中级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炒股大赛;会计软件演练;会计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合作单位实习等。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核心课程方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随会计准则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增加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补充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等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解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补充期权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审计学课程中,增加审计前沿案例,如IT审计、互联网企业审计等案例。

在选修课程方面,紧跟会计理论、实务前沿,将实务领域的政府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营改增”涉及到会计实务变化等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将理论研究前沿如IASB与FASB联合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相关课程。

(三)教学方法的丰富。在知识学习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如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高校的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为主导,企业高管与学生同堂上课互动参与进行;教师进行横向科研研究,形成教学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学习;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完成课程设计案例,并在课堂讨论。采用案例教学,也可以将理论知识、热点经济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下对案例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整理、理解以及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和总结,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完成投资分析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内部控制意见,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锻炼创新思维。

在知识运用方面,一是可将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日常会计问题,设置成会计大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一方面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参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二是组织模拟公司运作。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或者学校组织模拟公司大赛,建立模拟公司,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需拟定公司章程和企业发展规划书、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取得验证报告、在模拟工商局注册、到模拟财务公司进行财务咨询、到模拟银行获得贷款、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模拟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或投资,并根据自我设计的经济业务进行手工模拟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四)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卓越本科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方面,注意吸收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和理论指导。在兼职教师方面,采用聘任制方式,面向社会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学专家、学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高级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跨越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多个学历或职称层次以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让这些兼职教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以及共同讲授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