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

第1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由课程体系来体现。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行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构建。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土木工程是当前我国热门的行业之一,同时由于该专业与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等学科有着重要联系,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时隔32年后,国务院再次为建筑业发文。该文件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据中国建筑业与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做出了建筑业成长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著中国建筑业成长大纲,并提出了建筑业成长的产业政策初步意见;另一方面WTO过渡期结束,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我国建筑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土木工程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设置面较广,但是办学层次和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异。从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着“脱节”现象[1]。因此高等学校应该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计划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依据,高校的育人理念都是需要课程体系来体现[2],改革高校课程体系的结构和课程内容,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大类,分成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土力工程等。这些工程中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

笔者结合本校的情况,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一线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

2.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专项技术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经历:从生手到熟手,从熟手到能手,从能手到高手。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其专业能力均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计算机的学习,能掌握相应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施工与管理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技术等科目的课程设计;结构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楼盖课、单层工业厂房、钢结构、建筑制图、施工技术、天正CAD等科目的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浅基础、深基础、挡土墙(或深基坑)、施工技术等科目的课程设计。

(2)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建设过程中依据建设环境不同,分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工程应用能力)和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基础应用能力)。

在三个模块中均设置了实践类的课程,各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扎实。

①校内实践

对于施工与管理模块的学生,要求掌握如何进行力学实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对于结构工程模块和岩土工程模块的学生,要求掌握如何进行力学实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结构试验、结构检测实验。

②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训基地依托相关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主要负责学生测量实习课程模块、工程地质实习课程模块、认识实习课程模块、课程实习课程模块、生产实习课程模块、毕业实习课程模块等的教学组织和实践。

(3)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综合能力在学生步入真正的工程实践中,能将所学理论与实习知识应用到工程中去,并能妥善解决好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是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学校设置了素质拓展类的人文知识讲座、经济及政治界人士报告,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于岗位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于学生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能体现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能够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第2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一、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通过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深入研究,细化分类,笔者认为土木工程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应相比一本和二本有所区别和侧重点。具体建议如下:1.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构建与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2.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将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结合多式样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室内实习来获取经验、实践能力。3.加大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扩充师资队伍,通过组建教学团队,采取观摩课,讲课比赛、教学改革立项等措施,提升教学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加强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4.增设专门的思维创新课程,发挥学生能动性,分散实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5.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依靠建筑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进企业、上岗位实习,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指导意见,结合各高校的专业定位,一般土木工程专业下分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顶目管理能力的髙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大以下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道路桥梁实验室、原位测试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

二、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就在应用而言是高层次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改革的创新点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各国教学方法实践性改革的思路与土木工程应用本科的培养模式与目标相结合,提出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性这一改革措施。第二,提出这一教学模式转变的主体———教师,应当改革先行的思路,不管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还是从实践性能力与素质。第三,通过国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对比分析,提出这一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

作者:陈宜虎 孙凌云 陈慕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博文管理学院

第3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1)制定完善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第4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高等学校 人才 科教兴国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旨在科技创新方面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高等学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土木工程类高校是国家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土木工程类高校涉及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港口、隧道等众多的基础建设领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且尤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充分发挥土木工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科教兴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木工程类高校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型高校的作用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批“985”、“211”等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研究型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解决工程技术难题。这一类院校的特点是师资力量雄厚,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这类人才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研究性人才。在开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此类高校更加注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二)教学科研型高校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例如建造师、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教学科研型高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上述高水平的工程建设者 。目前我国大量的高等院校属于教学科研型院校,师资力量没有科研型高校雄厚,但是又比高职高专的教学科研水平高,这一类高校的典型特点是有一部分科研人员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又有一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很重要,对于科研型教师,学校应该减轻其教学任务,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以便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对于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学校应该利用其特长,让他们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学校中便能学到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实践表明,这一类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作用

国家的基础建设不但需要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员、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同时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我们国家过去一直忽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高级技术工人匮乏,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培养技术工人的特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发挥基础作用。

三、如何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有多所土木工程类高等院校,每年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本科、专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盲目扩招,造成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低下等后果,所以只有提高办学质量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该统一规划,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重要作用,校领导应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牵头人组成高效精干的班子从事此项工作,同时要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班子成员中既要包括学校领导,又要有长期从事教学管理的老师,更要包括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和学工人员,他们更了解学生的情况。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要建立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赴国内或者国外相应专业的土木工程类院校进行调研,这样才能了解当前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参考。同时要到毕业生就业单位例如科研院所、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调研,以了解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和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

4.人才培养模式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按照其要求执行,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控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然,已经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应从以下几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从观念上认识到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校要发展,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吸引能够培养人才的教师来学校任教。所以要充分认识人才引进乃发展所需,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投入物有所值。

2.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高校,人才引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提高科研水平,可以引进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大师学者,这些学者的引进常常能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的整体发展,这对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效果明显。为提高学生培养素质,可以从相应专业的工程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管理者定期或者不定期为学生上课讲学。

3.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要加强已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将相关专业的教师派往国内外高等学校进行学习,以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对于生产实践性强的学科可派相应的教师赴工程单位进行学习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效的教学管理是培养人才的保证。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领导的教学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求由熟悉教学规律的人员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所谓术业有专攻,教学管理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领导水平的高低对管理的成效影响很大。

2.配备精干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虽然是管理工作,但是不能认为就是制定学分、登录成绩等简单的工作,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人员的水平就得提高。某些高校把高水平人才的家属安排到教学管理这样的岗位工作是很不合适的。

3.严把教学关。所谓教学,就是教授与学习,应该意识到教与学同等重要,这就要求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给予专业教师充分的自由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过分严格的要求反而会限制教师,这对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全体教学和管理老师课上课下向学生宣传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意识到努力学习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

4.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如果想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好,管理者就不应该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不定期举行一些座谈会,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将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意见汇总,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样平时学生基本上把时间都投入在专业课学习上,但是社会需求不只是专业知识,它需要的是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专业课的学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1.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比赛。对于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学生,学校应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并组队参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专业培养方面的影响力。

2.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可以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如学工处、分团委主办一些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各种主题晚会、体育比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不至于他们去网吧打游戏,同时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点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是很重要的。

(五)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

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能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大量的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踏入社会之前,普遍存在看不懂图纸、无法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使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过当前高校普遍遇到了实习难的问题,为了将来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快进入工作角色,学校应该大力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为了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学校应该与工程单位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适合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学到实践知识。

四、结语

面对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类高等院校应根据时展的需要,承担起历史给予他们的重任。首先不能只是表面上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响应,实际上仍然按照原来的思路故步自封,不思改革。其次,土木工程类高等院校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可以提高其办学水平、科研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最后,对于科教兴国,高等院校不能好高骛远,需要认清形势,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为科教兴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一、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与指标

2003年建设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评估委员会适时地给出了大土木框架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专业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4]该标准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指标,主要特点如下:

1.要求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细分为四个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岩土与矿山工程。要求办学院校同时开设不少于其中两个方向的专业,除了应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外,还要为各方向设置基础课程通用平台。这点是基础要求。

2.人才的基础知识把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并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职业特点,这是核心要求。土木工程是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基础课,还要掌握土木工程制图、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同时,土木工程还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从工程制图实习、建筑结构设计实习、建筑认识实习等等到毕业实习,包括各种工程实验科目贯穿教育过程始终。

3.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的准入程度高低是检验培养质量的最终标准强调学生为日后的技术职业生涯在知识上进行准备;毕业生是否具备了从事工程活动的必备知识和能力,是否能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是否能适应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

二、西部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与专业认证体系不配套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教学资源和要素中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因为如果没有配套的教师队伍,哪怕课程体系再合理、实验室再先进,教育还是无法达成既定目标,或者是形成特色。比如,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准工程师,不难想象:如果专业教师中的注册执业工程师都没有或者很少,如果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直接从事过生产实践,又如何指导学生适应毕业后将面对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其后果是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头学起。而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建筑市场上注册执业工程师本就稀缺,更何况教师的晋级只与论文、科研项目挂钩的高校中?

2.课程教学设置欠完备,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脱钩据笔者了解,目前广西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几乎都是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而认证委员会的评估标准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团队精神,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可以独立编写科学报告等等。这些能力不是仅靠课程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要依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形成。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西部地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相当有限,导致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与工程实际脱钩,效果不佳。

三、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1.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显然,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从事土木工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有教学、科研能力,更要有从事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经验;要求其不仅要提高职称,更要具有执业资格证书。要做到这点,首先学校或学院要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学院这个层面制定的政策其实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专业认证体系,政策上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规定专业课教师一定要定期在第一线从事一定的工程实践,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实自身的工程经验;在引进教师的时候,除了考虑其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要考察其实际工程能力,刚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要安排其到工程第一线从事一段时间的设计或施工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参加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对于设计类、施工类课程原则上要求取得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资格的老师来承担,并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津贴评定中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完善教师引进和进修机制,可以克服西部高校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困难,迅速建立和认证制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而教师在实际工程中学习或是复习参加考试也能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2.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以《基本规格》为指导[4],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理论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甚至是某一特定执业资格设置大的框架,比如“建筑施工管理”、“建筑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等等。在大框架下再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门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适应未来的执业资格考试。实践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尽早实现人才与生产企业接轨。首先,通过让学生在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或实践中得到的亲身体验。并结合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具体情况,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国家对各行业、各专业建设的要求,研究工程建设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合理配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其次,增设开放性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除了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外,还辅以各类课外活动对其进行补充,包括系列讲座、开放实验、科技活动等。例如,积极组织开展校级结构大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结构大赛。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第6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效果;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对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紧迫任务。而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的锻炼,可以系统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效果的好与差,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予以重视。

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1]。笔者结合多年的实习经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如下几方面措施,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实习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果。要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实践基地结构,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应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到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中参加生产实习。由于实习工程是学校内部的,由学校负责,从而可以节约实习费用,指导教师也便于指导、管理和协调关系,保证实习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要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并且长期在本地区施工的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实习工地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实习费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协议单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周末讲座、短训班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种待遇,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这样,既为实习单位输送了人才,又促进了学生就业。再者,在基地建立后,应该与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如进行定期走访,或邀请其人员参加学生答辩、学术活动等方式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增进交流,促使双方合作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在胶建集团、青建集团、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等国家大型施工企业,众成地产、胜大置业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东昊监理、广厦监理等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教学实践基地,保证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点,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实习内容和方法上指导学生,并且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条件的准备工作,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德、智、体诸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在按计划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工作。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教师把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充实到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另外,还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则恰恰相反,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选择集中实习,要避免学生的实习固定在一个工地,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一个工地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打桩或装修等,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应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也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其它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2]。

分散生产实习是集中生产实习的最好补充。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联系选择实习工地。这种实习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实习经费的投入,但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为避免学生的自主能力差,不认真实习,要求学生做到:在联系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工地的基本情况,制订实习计划;进入工地一段时间后,向指导教师提出实习中拟重点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并且要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完成书面报告并进行交流、讲评和答辩。采用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自主学习空间增大,把学生由被动式实习转变为主动式实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施行情况来看,分散实习的实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效果比较明显[3]。

四、加强实习教学资料建设,开好实习动员会

明确生产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为适应时展的需要,应及时做好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编写内容完备的实习指导书,提出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内容,着重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实习指导书还应详细规定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习前对学生认真组织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在动员会上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强调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和现场管理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对学生本人及家长都是无法弥补的创伤,指导教师和学校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对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也将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目前,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是做好生产实习的关键。正是有了我们在实习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还邀请施工现场的工程师为学生做实习动员报告,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给学生以启发,并详细介绍要实习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为了确保学生实习的质量,要求每个实习小组要配备一个现场的指导教师,以解决学生实习中发现的疑问,同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指导老师要天天到工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向现场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出勤与表现,解决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疑问,要做到学生当天的问题能在当天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解答。鼓励学生在现场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参加工地的技术工作,如:实验、检测、绘图、测量、报表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内容的重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多种专题讲座。邀请在该方面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现场参观,现场讲解,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解决了那些让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实习内容更深、更广。

要严格考核制度。在生产实习指导书中对考核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实习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等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如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等,约占15%)、实习日记(考察记录是否齐全、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10%)、实习报告(考察观点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30%)、笔试(考察实习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知识,约占15%)、答辩(包括学生汇报和评委提问,约占30%)。其中,答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实习的对象不同,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通过答辩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六、结语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实习资料建设、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生产实习质量。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生产实习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各项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坤.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探讨\[J\].山西建筑,2008,(10):236-237.

第7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2]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71-72.

第8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机制;实践成果

土木工程是当前中国一个十分活跃的工程领域,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寄予了厚望。大学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几年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肩负社会责任,大力投入师资和经费,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与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介绍了毕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的创新

(一)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巩固,而且还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习惯,激发对未来专业工作领域的“实战”欲望,甚至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就要求教和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上严谨务实。

2.毕业设计是连接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就业工作阶段的桥梁。如果说高等教育使毕业生获得了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技术劳动者的“上岗证”,那么,可以说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学习成果就是毕业生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敲门砖”。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方面,而是对其工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单位往往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要求毕业生能独立工作,尽量缩短“适应期”。一个看似不尽合理的“需方市场”客观上也迫使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部分“就业前期培训”的职能。

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兼容并蓄的开放观念、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职业素质、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对建立创新机制必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科技的竞争实质是知识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仅仅是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是“教”和“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积累知识,认同和领会前人的经验。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知识面还不够广,客观上也缺乏创新的基础。而毕业设计教学的特点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面对真实的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设计项目和工程课题,更能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创新潜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体会实践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一定要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空间,要把教学重点放到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中心,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发挥创造条件。

2.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创新性教学管理机制。墨守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僵化的、缺乏激励机制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创新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完善评价体系、激励教学相长。

二、毕业设计教学组织工作方面的创新

(一)健全和细化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化建设包括:(1)毕业设计开题和选题准则;(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准则;(3)毕业设计学生学业准则;(4)毕业设计答辩准则;(5)毕业设计学生成果验收和归档准则;(6)毕业设计创新机制和鼓励政策等。为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技术工作方法,针对开题报告、计算书、论文、设计图纸、图签等编制了大量的格式化电子模板,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自始至终都处于规范化的训练氛围之中。

(二)毕业设计课题的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和开题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课题是否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是决定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质量高低。先进的课题对知识面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能力的提高。有一定深度的课题能促使学生学习更深更新的知识。课题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众多学生不同的就业工作特点和个性化的兴趣要求。本系每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人数有200~300名(包括土木学院、网络学院、职教学院学生)。本系有18个研究室,研究方向众多,既有土木工程前沿领域的科研课题,又有许多大、中型工程实践项目,课题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60—70名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使得我们能够创造性地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来进行课题选择,即由指导教师提交申报题目和课题简介以及对学生人数及其相关能力的要求,经系初步审核后公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填报3个选题志愿,最后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成绩绩点、课题要求和选题志愿统一协调,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意愿。同时,为保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对已经被本校录取的报送研究生,安排学生未来的导师进行指导,使这些学生能够尽早地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工作。这种选题方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不同的课题内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一次自我能力的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初审,要求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不低于70%,课题内容租工作量以及课题难度应能够切实满足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单一课题的工作内容相对完整,严格遵循“一人一题”,鼓励“真题实做”,从源头保证了课题的质量。

(三)做好毕业设计前期组织动员。近几年一直坚持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组织动员。毕业设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过程,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作为毕业设计的前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起着全局性的指导作用,能使学生全面地理解毕业设计的实质和重要性。动员的重点在于统一认识,强化规章,对以往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对毕业设计工作手册逐一解释,明确毕业设计的有关要求。同时邀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给学生做“如何进行毕业设计”和“如何完成毕业论文”专题讲座。

(四)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历史上校内指导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原本也是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近年来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繁重等种种原因,对接受毕业设计实习生的态度一般都不太积极。但是,到企业去以实习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仍然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参与了项目设计全过程,往往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企业的实战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考察,发现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本系多方联系校外企业,甚至是国外的企业,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当前工程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自己到生产企业、施工单位中寻求课题,或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实习和企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进一步拓宽选题的自由度,从老传统中走出新路子。

(五)以开放的方式组织毕业设计。为拓宽少数有特点学生的选题范围,毕业设计实行开放的组织方式,即接受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群方向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到本系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允许本系学生申请做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群方向或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对于外系申请来本系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须经过二个系教学主管的审批并报学院备案。而本系则仅允许已经保送外系的免试研究生申报到外系做毕业设计,而且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本系还必须指定一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监督,学生随后还必须参加本系组织的公开答辩。

(六)充实与共享教学资源。本系大量补充购买了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手册等工具书;鼓励指导教师向学生开放研究室的资料,提供计算机等设备;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学生使用教学机房购买的正版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创新

除按照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组织课题审核、开题报告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包括公开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毕业设计总结等制度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外,还进行了以下创造性工作。

(一)指导教师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全体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指导教师的职称等个人状况,毕业设计教学经历,课题类型、难度及来源,对学生的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了解和评价,对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的意见,课题进展状态,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状况、答辩状况,对毕业设计教学组织、相关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全体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已经落实就业去向,对课题的兴趣,对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的意见,课题难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课题进展状态,所采用的计算分析软件工具,毕业答辩,毕业设计的完成状况和收获,对毕业设计教学组织、相关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教师和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回答,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经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教学管理者真正了解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和学两个环节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改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设立“创新奖”。为激励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2008年起,针对每年的毕业设计成果,评选创新突出奖1名,创新优胜奖2~3名。在制定创新奖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到必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目标环境,为此,提高创新评价因子的比重,突出创新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有实质性的创新工作。判断学生是否有创新并不是只看学生论文的题目,而是看学生在具体的毕业设计中是否有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获奖学生将被推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

四、毕业设计教学创新实践的成果

(一)良好的选题机制激发了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近4年来,70%以上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课题,其中来自纵向科研项目的课题占比逐年提高。富有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副教授占指导教师比例的60%~70%。这样的状况充分保证了课题质量。而大部分学生都按照本人的志愿选择了课题,或在相近课题之间进行调剂。科学合理的选题机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毕业设计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创新奖等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创新奖的设立和实施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获奖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会展用万能组合框架体系设计研究”、“上海某商办楼设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都分别在不同的层面上反映出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对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学习初步培养了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许多学生就此提前投入到硕士阶段研究课题的工作中。

第9篇:土木工程实习单位意见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综合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12804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来源于实践。目前,各高校致力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1]。生产实习是工科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生产实习中需要联系实际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2]。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更是理论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实践这一完整链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影响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和工程实践。如图1,一个合格的生产实习应该全面包含一个工程的完整施工过程,这里所指的包含不是实地观看全部施工流程,事实上也很难在生产实习这个时间段看到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未看到的施工过程要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讲解、图片存档资料、其他工程的视频资料加以弥补,使学生在生产实习结束时能够对工程大致的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仍有许多细节有待改进:(1)对生产实习的潜在安全隐患缺乏保障措施;(2)生产实习的校内学习准备不足;(3)固定分配模式造成分配到不同工地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差异较大;(4)学生提问意识不强,生产实习有而走马观花之嫌;(5)未有效调动工地现场负责接待生产实习的技术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生产实习安全保障措施

生产实习绝大部分时间在校外,学生往返交通安全以及工程现场参观中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此建立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以保障突发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非常有很必要。在此,建议学校拿出生产实习的部分经费为学生购买生产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对于部分靠自己或家人朋友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建议要求学生出具有家长签字的《同意非集中生产实习申请表》,必要的时候可电话与家长沟通确认实习工地的安全情况,强化非集中实习学生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为这些学生购买短期综合意外保险。

二、校内学习及准备

除了工程现场实习外,完整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还应该包括现场实习之前的校内学习及准备阶段。校内学习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教师关于校内生产实习的讲解和一些专业性的视频讲解,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学校自有的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3];二是,工程企业单位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讲座和交流。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的研究表明,应鼓励高校与企业推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工科教师队伍目前普遍存在重理论和科研、轻工程实践的现象,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的经验和经历,这不利于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建议学校尽可能多聘请一些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4]。对于生产实习这门实践课程来讲,更是如此,更需要充分借助工程单位的技术力量来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质量。通过以上两大类内容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具有积极意义[5]。具体而言,上述两类学习内容又可分为四个,前两个是第一类内容的具体描述,后两个是第二类内容的具体实践,详述如下。

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安永辉,等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综合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一)内容一:典型分部、分项工程

主要的分部工程有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工程、建筑给排水、通风采暖和空调、电梯等。其中,每个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分项工程。常见的分项工程有土方开挖、锚杆支护、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安装等。校内学习首先要系统学习主要的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学习方式可以是带队老师课堂讲解与分项工程视频播放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内容二:大型工程介绍视频资料

著名的大型工程如迪拜塔、广州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台北101大楼、美国金门大桥、希尔斯大厦等详细视频介绍资料一般可以在国家地理等网站下载,这些视频资料详细介绍了这些工程的设计思路、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面临的难题和解决方案等。此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工程施工过程的模拟动画。这些视频和动画均介绍详细、生动形象、过程完整,是非常好的辅助教学资料。

(三)内容三:平法施工图相关知识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看懂图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中国的施工图使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以下简称“平法”),这就需要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这些规则可以从规范图集中详细学习,也可以从一些参考书籍中系统学习,如陈青来[6]所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根据教学要求,可以邀请工程师来讲解这一内容。工程师的特邀报告需要介绍常见构件如梁、板、柱、剪力墙等结构施工图中平法读图规则和识图方法,使学生在进入工程现场开展生产实习之前对平法施工图中常见构件有清晰的认识。

(四)内容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特邀报告中还应该对目前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作简要介绍。如图2所示,常见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通常用于保温节能、防水、供热以及砌块、板材的生产中,学生进入工地实习之前,需要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学生分组模式

由于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众多,而可接收学生实习的工地以及每个工地可接收学生的数量有限,不同的工地在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阶段也不尽不同,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有的学生能够看到相对核心的施工过程,有的学生只能看到类似内墙抹灰等“边角”施工。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看到更多的、更完整的、更核心的施工过程以及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带队老师固定在某一工地、学生在不同工地之间轮流实习的方法,尽量做到实习内容的多样化。每个工地固定带队老师的作法,更有利于与工地负责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沟通交流,减少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在第一次工地现场人员带领带队老师、第一批学生参观、集中讲解后,以后的第二批、第三批学生均可由工地带队老师讲解。该分配形式在生产实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生产实习期间过得很充实。

四、实习要求及考核

(一)角色转换

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 “悄悄地”把自己当作监理,以监理的身份来查看工程施工现场是否有不满足规范要求之处?或者是否有与课本上所学知识不符的现象?若发现,及时向带队老师提出并讨论。因此,要求每个学生有积极的“识错”意识和提问意识,带着笔记本上工地,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记录施工员或带队老师的解答。在学生结束生产实习完成实习报告时,要求学生对生产实习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每年及时更新、调整不利于生产实习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政策。

(二)查漏补缺

一般来讲,在课程安排上生产实习应在学习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之后进行,但有的学生未选或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如国际班的学生大学前期被安排了较多的外语类课程)大四才学该课程,而生产实习往往安排在大三结束的暑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其他几门重要课程若在生产实习之前未学习过,也需要在生产实习之前快速补充如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处理、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的部分概念性知识,这样可大大减少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处于“懵懂”状态的时间,有利于生产实习的效果。

(三)考核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结合学生实习期间出勤、在工地现场的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含关于某个感兴趣的知识点的专题报告)、实习答辩、对生产实习的建议等环节进行考核,不同班级设定相同的比例。这种多考核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积极认同。如实习答辩,很多学生反映这是入学以来第一次经历答辩考核,由于要面对至少3位专业老师的提问,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会认真准备实习报告、查阅资料,回顾并总结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因此实习效果比较理想。

五、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的生产实习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企业还需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所以尤其是综合实力强、管理先进的生产企业往往不愿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7-9]。为了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邀请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对实习工程进行1~2次的带队参观或集中讲解,这对于学生快速了解工程概况、工程参观重点、工程的主要特点等大有帮助,加之邀请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这些切实的需要都离不开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建议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支付工地技术讲解人员和特邀报告专家的劳务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适量聘请技术水平高、资历深的高级工程师作为生产实习教学兼职教师,同时授予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适当的经费倾斜和称号授予对于为生产实习付出辛苦劳动的工程师们是一种肯定和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生产实习特邀专家的积极性,将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建议毕业后留在大学所在城市从事施工、监理或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学生能保持与母校的联系,在合适的时候能为师弟师妹们提供较好的生产实习的机会,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

虽然生产实习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但生产实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生产实习指导老师[10]。而很多指导教师由于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于较好地开展生产实习指导[11],因此,应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除了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培训之外,还可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12-13]。

六、结语

(1)建议为学生生产实习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要求非集中生产实习的学生出具家长同意书面证明,避免学生私自外出生产实习或从事其他活动。

(2)强化生产实习校内学习及准备,如校内老师讲解、观看大型工程视频、由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生产实习讲座和交流等,使学生在校内为生产实习作充分准备。

(3)改革了以往的固定学生分组模式,由带队老师固定在一个工地,学生在不同工地轮流实习,并依照工地可容纳学生数量、各工地施工阶段等分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生产实习知识。

(4)调动不同角色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将自己看作工地的一员,对施工中出现的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地方积极提问,真正在实习中有所收获;通过支付专家劳务费、授予兼职指导老师荣誉称号等形式,调动为生产实习服务的工程单位技术人员的热情,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光旭.工程坊:大学生实现创新梦想的训练平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4-20.

[2]王吉会,赵乃勤,郑冀,胡绳荪,盛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Z1):61-63.

[3]王立成.推进专业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28-131.

[4]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