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

第1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调整策略

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由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极易对幼儿教师在情感和心理上形成各种压力,久而久之便心生倦怠而导致心理失调。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各个幼儿园,早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因素。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分析

1.教学任务繁重

幼儿的日常课程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为满足家长的期望和领导的要求,还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迎接上级的检查和评比,任务的繁重往往超出了幼儿教师的能力范围, 从而导致一些幼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逐渐对工作产生一种倦怠情绪。而过长的工作时间和局限的工作环境以及琐碎的工作内容都易使幼儿教师身心疲惫,甚至心生厌烦,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各种心理压力和障碍。

2.责任心大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幼儿教师一方面要照顾幼儿的饮食、安全等问题,确保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全、快乐、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 由于幼儿的年龄、性格、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幼儿教师不但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大责任,还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就更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正是这种特殊使命使幼儿教师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状态,从而造成情感倦怠。

3.缺乏沟通理解

现在大部分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性格骄横,互不谦让,时常会为了一句话甚至一件玩具而起争执,甚至动手打架,无论结果怎样,幼儿教师首先要承担看护不周的责任,在与家长沟通时间承担责骂的压力。

4.缺乏职业信心和创新精神

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高低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面对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一些幼儿教师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职业尊严,而是迁强附会于社会的负面价值导向,必然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另外,在程式化的工作中,因教学模式的单一、缺乏创造性而使幼儿教师们处于一种被动、疲惫的工作状态,从而导致压力越来越大。

家长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急切心情,幼儿园在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对幼儿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的期望,这必然会对幼儿教师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调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幼儿园要进行科学、民主的管理,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园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否有效维护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工作氛围和谐化、轻松化

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及工作变得张驰有度。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要安全、整洁、宽敞,使她们长期处于极度紧张、辛苦的工作状态得以放松。另外,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能使人的心理保持“弹性”,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得以最小化。在讲究现代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也要科学的安排娱乐及放松,使幼儿教师在友爱与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在所难免会因某些幼儿的哭闹、捣乱、撒娇和任性而导致情绪紧张、厌倦、烦恼和心理失调,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中注意克服认识问题的绝对化及片面性,杜绝过于偏激的情绪和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将个人的不良情绪与幼儿教育划清界限,时时恪进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

4.提高幼教职业的公认度

改变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错误观念,使人们偏颇的舆论导向有所纠正。尊重幼儿教师的工作,改善其福利待遇, 提高其生活水平,平衡其心理压力, 进而减少其负面情绪。

5.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与增进交往信任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的交往群离不开幼儿、领导、同事及其家长,如果交往顺利、愉快,则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助于工作和健康;相反,如果交往不顺畅,则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加强各幼儿教师知识水平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帮助幼儿教师寻找缓释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幼儿教师正视现实,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保持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拓宽个人心境。

总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领导和幼儿教师本人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细微处着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经T检验,汉族幼儿教师的恐怖症状显著高于黎族幼儿教师,呈显著差异(t=-3.034,p=0.003),而其余各因子和总分黎族和汉族幼儿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乡镇的幼儿教师的恐怖症状显著高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呈显著差异(t=-2.499,p=0.013),其余各因子和总分不存在地域的差异。在办学类型上,公立和私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症状没有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

二、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满意度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在年龄差异上,由表2可知,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体水平上都呈显著的差异,事后比较表明,31~35岁、36~40岁的幼儿教师在躯体上的症状明显高于26~30岁。在心理症状总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上,25岁以下的幼儿教师显著高于26~30岁的幼儿教师。26~30岁的幼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在学历差异上,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饮食睡眠障碍和总的心理症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经T检验表明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饮食睡眠障碍因子以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大专及其以上学历(p<0.05),呈显著差异。在不同职业满意度差异上,由表3可知民族地区对职业不满意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总症状上都显著高于对职业满意的幼儿教师。

三、讨论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阳性心理健康症状检出率为41.6%,低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61.9%[3]。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12.3%,高于甘肃农村幼儿教师的检出率10.13%[4],低于山西省16.6%[5]、广西省22.17%[6]和沈阳市23.6%[7]幼儿教师的检出率。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相对较好,但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症状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上都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成人平均水平要差。主要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强迫等人格缺陷;饮食和睡眠障碍;突出的敌对、焦虑等消极情绪。海南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和教师自身因素等有关。1、社会经济环境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往往这个“师”指的是大中小学教师,而不包括幼儿教师,其职业被称为“保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开始就没有直接纳入到教师的范畴内,同时,也没有得到与其他阶段教育同等的重视。民族地区轻视幼儿教育的社会意义及教育价值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同时,幼儿教师绝大多数由女性构成,也进一步减弱了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8]。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较低,有的甚至不满足家庭开支,住宿和工作环境较差。加上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而又不被人重视,社会地位低,心理容易产生敌对、紧张和焦虑等情绪。2、心理压力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压力:(1)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要求以及与家长难以沟通让教师感觉压力极大。民族地区家长对孩子普遍要求较高,如要求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就要会认或写很多汉字,会算数(有的甚至要会乘法和除法),有的家长无理、挑剔,责怪、冤枉教师,不尊重理解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与家长沟通压力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来自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有的中午不能休息。通常一名教师带一个至少40人以上的班级(班额过大),有的既要上课又要担任保育员的工作,家园联系、环境创设、备课、准备教具、游戏、午休、孩子中餐和午点、负责孩子安全等都是工作范围,同时,教材门类多,教学偏向小学化,有的教师课程全包,任务重,力不从心。早出晚归,自己的家庭无暇顾及。有的教师报告长期在幼儿吵闹的噪音中度过造成精神性高度紧张。(3)来自园长的压力:幼儿园给教师的规章制度很多,有的还不合理。园长要求高,要求严,孩子出了事要由老师负责,责任过重。每天精神绷得很紧。时常担心游戏活动时孩子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每一天都担心吊胆,压力过大。(4)来自孩子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良习惯多,做事喜欢我行我素,不受约束,有的幼儿教师缺少教育经验,难以与幼儿良好情感交流和沟通,容易让人烦躁,引发各种心理问题。3、教师自身因素有些教师容易冲动、没耐心、爱发脾气。一旦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家庭矛盾等问题时,不能很好的应对压力,调节自己。有的教师知识水平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存在职业倦怠,也容易引起各种人格或情绪问题。

(二)不同民族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汉族幼儿教师在恐怖因子上比黎族幼儿教师要严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包括对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的恐惧以及社交恐怖。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幼师比黎族幼师心理健康水平要差。这可能与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幼儿教师心理压力更大有关。黎族幼儿教师由于地域文化特点,环境相对封闭,目光短浅,容易满足现状,知足常乐,而汉族幼儿教师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受当地人重视和尊重,目标远大,不安于现状,处处想做出表率,但由于工作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差强人意,汉族幼儿教师比黎族幼儿教师表现出较多心理问题。

(三)不同群体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乡镇的幼儿教师在恐怖因子上比城市的幼儿教师要严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有:乡镇的幼儿教师对于工作环境、食宿条件等极其不满,乡镇学校教学条件不好,玩教具配备不到位,教辅材料少,常规教学不易施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但乡镇孩子的家长对学习的要求有的比城市还要高。同时,乡镇幼师配备不足,教师兼任保育员,上班时间比城市的长,有的园7点就上班。园里领导不关心不体谅不信任员工,管理不科学,任务繁重等压力都容易引起恐怖和害怕情绪。2、在年龄方面,民族地区25岁以下幼儿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容易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多种心理问题,应该重点关注。而在31~40岁幼儿教师躯体化上的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身体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相比之下,26~30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因为26~30岁幼儿教师在家庭、工作上趋于稳定,对各种压力能较好的应对。而25岁以下的年轻幼儿教师由于缺少工作经验,面对来自家长的责难、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社会职业地位低、孩子安全责任、同事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31岁以上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容易职业倦怠,出现种种躯体不适的症状。3、在学历方面,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比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能与民族地区低学历的幼儿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其认知狭隘,容易钻牛角尖,时间管理不合理,缺乏应对的弹性等有关。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以及认知观念水平,有效应对压力和自我成长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4、对于职业不满意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大多数幼儿教师对园长不重视关心园工,工资待遇低,幼儿学习任务重,教学压力过大,家长不容易沟通,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好,出去学习的机会少等还有些不满。提升其幸福和满意指数,将更有益于其心理健康。

四、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第3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压力 以人为本 减压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幼教事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幼教管理的规范化发展趋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现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

幼儿教师是一份集脑力与体力劳动于一身的职业,同其他职业相比,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职业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等各种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1.1 社会的压力。随着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愈来愈急切,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相应地,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必然会成为幼儿教师较大的心理压力。

1.2 工作的压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课程不在像先前那样只是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生活的保姆了,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使幼儿的身心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因此,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和保育双重任务,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具体表现在:

1.2.1 工作时间长、案头工作多。制定教育计划和书写教案,写幼儿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写教育笔记和教学心得,制作教玩具,写听课笔记和活动分析,写论文、计划、总结,写家园联系册等等,要挤占了她们许多的休息时间,是导致教师时间长、工作负荷重的最直接原因。

1.2.2 一方面管理者对老教师的不重视,只在培养骨干、年轻教师方面下工夫,忽略了老教师的发展,导致老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对课改的高要求不适应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给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各年龄段的老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全新的要求,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高不可攀,因而心有余悸、手足无措,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另外,幼儿园经常设立各种奖项,进行各种评优选模的活动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使得教师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感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1.2.3 安全责任的压力。幼儿园都是3~6岁的孩子,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责任成为教师内心存在的无形压力。

1.3 自我发展的压力

1.3.1 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年龄普遍偏小,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尚处于心理发育成熟的阶段,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不是很强,而她们却承担着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众多的角色,从中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

1.3.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幼儿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幼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

1.3.3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在绝大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时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4 封闭的工作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矛盾。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整天与孩子打交道,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工作繁杂而细碎,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因此,孤独、无助、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以上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教师正面临着来自社会、幼儿园、上级领导。自身等多重的心理压力。在心理学中,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就是心理压力。从它的本质上看,心理压力的产生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或表现,是外部要求或期望水平超过现有能力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压力可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但是,在压力过大或个体适应能力偏低时,压力会成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原因。因此,若不及时地对教师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整和疏导,将诱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幼儿保教质量和孩子们的健全发展。

2.幼儿教师心理减压的对策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压力过度就会造成情绪紧张,心理失衡。面对心理压力,有意识地掌握一定的积极应付方法,是处理心理压力的关键。

2.1 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压力的问题,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心理修养的人。这就需要教师们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做为幼儿教师,在平时就应该认真地读几本心理学与心理保健方面的专业书籍。如:现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系统学习幼儿保教知识和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可以让教师不断提高心理修养水平,从而能有效调整自己。

第4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职业心理发展,更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效能的高低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心理成长;构建心理成长平台;加强自身心理维护等措施来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笔者深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幼儿教师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危及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内涵

1.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至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变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从幼师毕业进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变,工作生活的压力,加之现代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幼儿园特殊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就需要重视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不断成长。

2.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手段不是简单地应用教具组织一些活动,而是运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人格甚至整个心灵去工作。如何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幼稚的心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组织者、模范的公民、家长的人等诸种角色,必须具备仁慈、体谅、耐心、爱心、热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开朗、守纪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专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成长。

二、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第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期儿童心理具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易受感染性等感性特征。儿童对学习、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本身的生动趣味性,一是来源于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幼儿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教工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造性和艰巨性。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喜闻乐见,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证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

第三,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倾向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等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已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幼儿期儿童具有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人数也较多。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固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和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义务。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策略

1.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成长。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的专业成长途径一是通过幼儿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后者常采用的方法有观摩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反思教学经验、行动研究等。而在这样的专业培训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取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2.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制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家长不断提出的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存压力和自尊压力。

三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作“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以人文关怀等都是有效措施。

二是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发展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她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是上课比赛),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3.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心理维护。人们在对挫折、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应对既与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有关,更与自身的人格特征及主动调整、改善的能力有关。心理学家指出,乐观主义人格之所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生命中的危机和挑战,主要是由于乐观主义者应对问题的策略是采用了主动解决问题和恰当的情绪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因此,在教师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问题,形成健全人格,加强自我心理维护显得格外重要。

第5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预防;解决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然而,在教师成长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的出现,也开始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体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往往表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幼儿教师的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倦怠的产生也并非教师的个人问题,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下的产物。可以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应被视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尽管如此,对这一现象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待职业倦怠问题,国际上提出这样一个口号:预防胜于救治!就是说,在教师真正职业倦怠之前应进行预防。或者在教师有轻度职业倦怠表现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幼儿教师的倦怠成因,着重提出扭转这一现象的几点策略。

一、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

根据调查,我市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大多都在八小时以上,特别在民办幼儿园。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不但要备课、写计划、排节目、布置墙饰……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竞赛、公开课等。工作量过大会使教师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等等。而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针对这些情况,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努力实现幼儿园班级“师幼比例”的合理化。幼儿园安排教师的工作时,要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事实证明“师幼比例”与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安全问题存在及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幼教行政部门应狠抓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务必要从制度和管理上保证“师幼比例”的合理化。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相对于其他教师、医生、警察等服务性行业的工资待遇来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只处于中下水平。待遇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幼儿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这使教师们感到非常不平衡。就当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幼儿教师与其他社会性行业相比较,所获得的报酬与其繁重的工作状况及身心付出并不能成正比。可以说,这也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方式,提高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让公众明白幼儿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心与责任心,同时有着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同时可以给家长做一些专业的讲座,让家长在了解一些知识的同时,感受和发现幼儿教师的知识和才华。使公众认识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宣传上。在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允许的范围内,完善幼儿教师的劳动报酬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改变目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的状况,是预防和消除其职业倦怠的实质性任务。

三、改进幼儿园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教师每天在幼儿园中工作,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物质环境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增加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环境,使幼儿园看上去环境幽雅、窗明几净、玩具丰富、教具完善。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工作、享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幼儿园管理者应采用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教师之间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些宽容与容纳。与同事多交流,与领导多沟通。营造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逐步实现心灵上的零距离交流。管理者在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上,应把握主流,把握大方向,给教师一些空间,允许他们的工作有不完善的地方。同时,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中,不仅仅感受到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工作的乐趣。此外,幼儿园应多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如增加一些竞争上岗的机会,给优秀的幼儿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或者给予他们一些参加学术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在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也适时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让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获取各种资源,更加用心地关注儿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里。

四、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职业态度端正,专业态度适中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也相对较低。幼儿教师要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试,形成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在面对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处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上。另外,要面对现实,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冲突和挫折,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技能技巧。保持平常的心态,善于从生活和工作中发现乐趣,从有效率的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从幼儿身上发现孩子纯真的美,以此激发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对于态度不对,觉得压力很大的幼儿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担任着一份多么光辉、神圣的职业。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学态度,端正专业态度,要热爱幼教事业,培养敬业精神。这样,有了适当的教学态度,才能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和完成其他工作,从而降底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正确看待幼儿园意外事故

由于幼儿年龄小,发育不完善,以及“师幼比例”的严重不协调,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发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家长的指责,管理者的惩罚,幼儿的安全问题成了困扰幼儿教师的一大心理巨石。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抓紧安全这根弦,只要按规定科学地安排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防护教育,防患于未然,为幼儿健康成长,为教师的工作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当然,教师也要正确地、坦然地对待意外事故,要明确事故是始料未及的事情。有教师造成的事故,对责任教师当然要严肃处理,但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幼儿园则对教师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幼儿园也要为教师创设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和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使教师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幼儿园没有大的安全事故,教师的工作情绪就会稳定一些,工作心情就会轻松一些。

总而言之,职业倦怠感虽然令幼儿教师备感疲惫,但它并不是世界末日,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是一个转折点。你或许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不但将危机化为转机,而且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而真正解决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共同来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只有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才能使我们的幼儿教师远离倦怠,更加投入的工作,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6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压力;调节

职业倦怠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据了解,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就是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我国有些研究人员曾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过一些调查,其情况也证明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的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呢?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经过与多名同行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社会因素

1.1 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事实上,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已经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为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幼儿教师也大有人在,本科生进幼儿园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然而人们对幼师的概念一直认为“就是哄孩子的阿姨”。

1.2 社会形势对幼师的要求较高。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2 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2.1 工作量大。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科研工作,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范围。

2.2 各类比赛评比较多。 在完成繁重的本职任务之余,幼儿教师还要不断地参加培训、考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社会竞争。业余时间参加大专的函授培训以及各种培训等,占用了很多个人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业余时间必须参加各类培训。幼儿教师还要参加观摩、比赛等活动,此外,还有各级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教具比赛等等,使得幼儿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3 个人因素的影响

3.1 教师从业经历时间长短不同。比如说教龄、学历、经验等等。年轻的教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效果的年轻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情感,失去积极性;工作时间长的老教师多年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容易倦怠。家里家外做的事情雷同,在幼儿园要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回家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有相同的家务事。幼儿教师到了这个年龄便开始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不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那样有活力,又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那样有一种被人认同的社会地位,她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3.2 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那么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我们该怎样避免呢?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3.2.1 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整

1、用合理的方式放松情绪,调整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职业倦怠只是人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调整观念,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与调节,例如唱歌、运动等,获得心理平衡;然后积极地面对工作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加强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做到真的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热爱幼儿园。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生活质量是对职业倦怠最好的调节手段。

2、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她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把工作做好。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如果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机。

3、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却有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工作很吃力。

3.2.2 科学办园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熏陶。如果幼儿园管理者能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幸福、工作的乐趣。在紧张工作之余,幼儿园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增进,人心得到凝聚。

幼儿园应该营造教师合作研究的文化氛围、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每个幼儿教师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强调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等等,其实也是对教师间的合作协调教学和团队精神提出要求。

第7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

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幼儿园有序而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人通过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优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由于政治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工作对象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如何做好幼儿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和幼儿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看孩子的阿姨,而是幼儿知识的启蒙者和灵魂的塑造者。       

本人在管理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针对当前幼儿教师工作强度高、待遇低造成的幼教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归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人们的心目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领导对下属的说教,是先进者对后进者的帮助,这必然人为地使双方处于对立之中,影响工作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养是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对教育事业有着奉献精神,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信念,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任劳任怨地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工作效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经常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和肯定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的教师,带领幼儿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等各项任务而忘我工作。

其次,要尊重幼儿教师成长的渐进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要给幼儿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开展“压担子、展风采”的教师培养办法,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适时适量适度地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能够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让教师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艰辛和快乐。鼓励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活动,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稳步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为帮助新教师成长,我们还通过经验丰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引领和指导,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使新教师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分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急躁、思想水平、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能成为教师的表率,则会产生负效应,影响工作的有效性。

(二)要善于抓住青年教师的“闪光点”进行引导。青年教师,血气方刚,社会的一些人物、事件常常引起他们的关注,抓住关键,因势利导,就能事半功倍。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每一个人都有物质要求,但物质要求不是唯一的,还有精神文化要求。目前,虽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生活、工作条件还比较艰苦是现实问题,针对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幼儿教师待遇低的矛盾,讲清两个“理”: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讲清这个“理”主要是让幼儿教师认识到教师职责的光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唤起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以“情”感人是重要的思想工作,我们要对教师“有喜必庆、有难必帮、有病必访”,不断挖掘教师的优点长处,及时鼓励引导,以增进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二、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发展的现代观念

教师的发展不仅是业务上的提高或者个人职称、职务、学历、学位的晋升,也不仅仅是生活待遇的提高,还应该包括思想认识、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教师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应当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孩子第一的原则,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要怀着一种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幼儿园把“心中想着孩子,嘴里说着孩子,眼睛盯着孩子”作为教师基本行为规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重视在细节中自然体现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孩子关注,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幼儿园制定了“教师规范用语100句”“教师一日教学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使教师的行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师德风气,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孩子,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的。

三、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宣教工作。

幼儿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后续力量。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非常重视。我们作为教育的基层组织对幼儿教育工作没有放松。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快地胜任本职工作,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想法,然后对症下药,一一为他们打消顾虑。针对一些幼儿教师认为,目前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我们就组织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向他们讲述幼儿教育是国民国民教育的中流砥柱,通过生动的讲述,大家了解了教育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学习,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为了切实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帮助他们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水平。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更是尤为关注,在他们上岗前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岗前应知应会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了本岗位的各项操作规程。

四、做好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的 核心是人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倘若不能有利于人的发展,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塑造教师的精神境界、鼓舞教师的昂扬斗志、促进教师的自主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科学确定幼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引导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

(一)讲求方式方法,融入情感因素。幼儿教师的思想状况的形成是有其原因的,当前经济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教师价值观念的冲击非常大,因此,对于改进幼儿教师的政治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入手,必须废除那些枯燥、空洞的说教,以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确有实效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二)重视对幼儿教师的文化熏陶,使他们一步入幼儿园,就置身于一个良好、向上的氛围;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严谨、勤勉的教风;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雅洁净的园所文化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8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闲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闲暇的价值

古今中外,不少学者指出过闲暇的价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我国《学记》亦有对闲暇的描述:“藏焉,脩焉,息焉,游焉。”闲暇教育学派鼻祖约瑟夫•皮珀在《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阐释了闲暇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拥有闲暇会使人保持心态的平和,这种平和帮助人体验到生命的快乐〔1〕。闲暇是生命本真的存在状态,是个体完善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闲暇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闲暇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发现意识”,促进其自我教育

闲暇可让幼儿教师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其敏感度,便于其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幼儿教育实践过程琐碎、重复。幼儿教师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加上工作压力,容易失去敏感性,无法感受教育实践中的“惊异”和“惊奇”,导致工作陷入不断低水平重复,心灵窄化,引发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是在闲暇中发生的。利用闲暇,幼儿教师可提升“发现意识”,让自己成为“陌生的返乡人”,于是,对日常生活不再熟视无睹,而是以探究、怀疑的目光来审视教育世界。“返乡人”必须透过新的眼光来看待曾经熟悉的一切〔2〕。同样,成为“返乡人”的教师,需要改变原先的认知方式重新进行意义建构,其“发现意识”就可以被充分唤醒。幼儿教师从而可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进行自我教育,获得专业发展。

(二)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闲暇意味着幼儿教师能拓展视野,更多关注鲜活的教育实践,关注“完整的人”,从而回归“生活世界”。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综合、笼统、整体性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日常经验,而学科化的知识往往是系统、逻辑和抽象的,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也很难与幼儿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会拘泥于文本中的教材,而是将日常生活看作随处可学习的“活教材”,从中“生成”各类“课程”。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体验、操作,让幼儿运用自身感官、双手与“生活世界”直接互动,在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体验,发展能力。教师将幼儿视为主体性个体,与之进行平等、真诚、开放的对话,才能走进幼儿内心世界,深入理解幼儿,从而进行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三)焕发幼儿教师的职业热情,体验职业幸福感

闲暇可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热情,从而在平凡的幼教工作中体味幸福。社会发展带来教育发展,也带来了幼儿教育因“科学化”而重视各项外在指标的达成。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增大,陷入忙碌,逐渐导致心灵阻塞,职业热情逐步消减,甚至产生职业倦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我国古人也认为教育乃“教化”,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教”,也包括理智启蒙、精神熏陶的“化”。这些对于幼儿教育尤显重要。这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需要在一日生活中与幼儿的多次互动来实现。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尼采所倡导的“酒神”精神,此时教师具有丰盈的生命力,即与幼儿共同“沉醉”。好的幼儿教师应富有童心,其身份不仅是幼儿教师,更是可以一起“玩”的同伴,而陷入职业倦怠的教师很难实现这些。闲暇可释放幼儿教师的压力,从而恢复活力,激发职业热情,让其体验职业幸福感,感受杜威所言:“教育随时都是教师自己的报酬。”

三、利用闲暇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闲暇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幼儿教师应当在观念上认识到闲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常缺乏对闲暇的正确认识,认为闲暇时休闲是“懒惰”“无所事事”的代名词,将闲暇时休闲与勤奋工作完全对立。从可持续发展上的角度上看,“拼命三郎”精神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教育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幼儿教育不是纯粹靠蛮干的“力气活”。尤其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不断变革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下一代,这些需要教育者的智慧与想象力。古人说:宁静致远。人在闲暇时易生智慧,有了生趣才有生机,教育才能更有活力,这些需要闲暇心态的关照。

(二)创设“闲暇导向”的工作环境

物质环境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幼儿园应有意识创设有利于“闲暇导向”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工作场所应具有人性化色彩,温馨、自然,色调柔和,注意艺术氛围的营造。环境布置开放、整洁、空间布局便于自由行动和沟通,并适当放置植物、动物,让环境充满生机。幼儿园主要以女性为主体,女性情感细腻,注重细节,所以要重视人性化管理:要注意营造和谐、开放的组织氛围,倡导集思广益的合作型教研活动;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联谊、外出等,根据幼儿教师多才多艺和以女性为主的特点,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如舞蹈、歌唱、手工、绘画等活动。

(三)给予幼儿教师专业上“赋权”

“赋权”是专业自的需要,也充分体现教师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只有自由的、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自由发展的幼儿。因此,教师应当享有充分的专业自,比如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决策,决定购置何种教玩具,进行各项规划设计、活动设计等。园长要在专业上充分“放权”给幼儿教师,尊重其专业性,让其发挥主动性、想象力与创造性。在评价上,避免用的“一刀切”评价标准而多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信,鼓励其多思考,避免盲目迷信所谓的“权威”;在完成带班任务情况下,给予幼儿教师充足的“弹性”时间,让其自主灵活选择与安排自己的工作。另外,应当让幼儿教师更多关注“师幼互动”,用心琢磨,在与幼儿相处中不断反思、不断进行专业成长。

(四)幼儿教师自身培育优质的闲暇生活

能够充分安排和利用闲暇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养。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利用闲暇不仅可恢复精力、缓解压力等,还对自身生活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具有规划闲暇的意识,进而主动培育自身优质闲暇生活的习惯与生活。首先,幼儿教师认识到真正的闲暇生活是一种沉静的生活,就如有学者所说:“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选择了一种沉静、倾听、观切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对个体幸福与他人幸福的阐释与创造,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3〕闲暇中隐含着生活智慧,因此,幼儿教师保持一定的沉思默想能营造闲暇感,养成良好的闲暇习惯,从而过上富足的精神生活。其次,闲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赖以生存的深厚土壤,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教育作为培育人的艺术,其自身经验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闲暇中教师可不断丰富、完善自我,进而达到解放精神。闲暇中,多才多艺幼儿教师可练习技能,拓展各种兴趣,比如园艺、烹调、健身、书法、绘画、歌舞、乐器弹奏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可利用闲暇多进行发展型活动,追求较高层次精神层面的文化娱乐,比如,读书看报、思考、旅游、参观博物馆及画展等,以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总之,幼儿教师需要“静”下来,抵御各种外部诱惑,享受闲暇,丰富生活,让自己成为“完整的存在”,进而摒除“匠气”,让教育成为心灵的艺术。克里斯多夫•爱丁顿在《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中说:“休闲,为人们创造了发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从休闲本身来说,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自我实现的尝试和努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它也培育了人们自我实现所需的能力。”〔4〕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闲暇的意义与价值,让其成为强大的转变力量,让生命得以舒展,实现优雅、诗意、宁静的教育人生。

作者:吴婕 张艳蕾 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市东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2〕姜勇.关于教师专业意识的研究———从角色隐喻看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J〕.教师教育研究,2006(5).

〔3〕刘铁芳.追寻有意义的教育:教师职业人生叙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

〔4〕(美)克里斯多夫•爱丁顿,陈彼得.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M〕.张一,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7.

〔5〕(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田松,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姜勇.论关乎心灵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6).

第9篇: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范文

【论文摘 要】由于民办幼儿教师的身份不明确、工资待遇差、职称不独立、编制设置停滞、同工不同酬等现状,导致很多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生存现状陷入严峻的现实困境,她们成为我国整个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并削弱着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不容忽视。针对于此,笔者拟从社会、幼儿园及教师本身三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解决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削弱着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也使得优秀的人才难以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 因此,让民办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等都大有裨益。 

一、从社会的层面解决问题 

1.给予学前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目前我国针对学前教育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度,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但还不够完善,缺乏法律的权威,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确提出。同时,由于社会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幼儿教师地位低下,在他人眼中幼儿教师只是孩子们的“保姆”,每天就是负责看管和照顾幼儿,陪他们玩耍、陪他们游戏,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幼儿的安全就可以了。由于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不认可,体会不到幼儿教师的自身价值,她们经常沦为配角,这极大的挫伤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然而,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国家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立法保护幼儿教师的权利和利益,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等。只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支持幼儿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才能使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对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期望 

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而且对幼儿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近乎是把幼儿教师神化了,期望他们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模范、文化学识的权威和特定社会价值标准的维护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幼儿教师感到莫名的失落。过高的期望导致了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她们工作热情丧失,职业幸福感下降。因此,社会、幼儿园、家长要体谅和包容幼儿教师,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体谅他们的工作,幼儿教师自身也应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年轻教师从事幼教工作时,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缺失和职业压力。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前要对幼儿园工作及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合理期望,从而更好地体验本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 

3.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 

幼儿教师面对幼儿,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心力与情感,许多教师为此付出很多。2010年7月20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一则新闻《2009年广州职工平均工资49215元》指出:广州市统计局终于公布:2009年度广州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49215元,则每月平均工资为4101.25元。然而,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广州,民办幼儿教师的收入却非常低。幼儿园将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按《合同法》的规定纳入工资体系,但是却是按法规的最低标准实行。教师收入偏低,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 

因此,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保证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生活,只有提高幼儿教师收入,并保障其福利待遇,才能使她们逐渐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使她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从幼儿园管理的层面解决问题 

1.幼儿园管理要“以人为本”,多给教师“人性化”关怀。 

首先,我们要尊重和支持教师,鼓励教师发挥其创造性。不同年龄的教师,她们都代表着各自的时代特点,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创造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支持教师的想法,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广大教师的智慧于一体,使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要信任教师,坚信她们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她们自主根据对教育目标、理念、原则的理解及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计划。 

其次,幼儿园管理要民主、平等,在工作中互相监督。管理者要善待每位教师,维护其自尊心,对教师的不足和失误应耐心教导和交流,多关心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尽可能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做好“桥梁”工作。 

再次,让教师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管理体制,并发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使他们对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其职业幸福感有着更大的作用。

2.幼儿园领导应多鼓励教师,及时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帮助教师“减压”。 

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又不足以应付种种挑战,不少老师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对幼儿缺乏爱心,甚至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别说获得幸福感。所以,幼儿园应该多关心教师,切实帮其减压。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如旅游、娱乐等,使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放松心情。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减少培训时间,优化培训手段,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评比活动,从而减低教师的教学负担。 

幼儿园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各方面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幼儿园的凝聚力。 

3.优化教学环境,为民办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及人际环境。 

从物质环境上看,2008年9月《信息时报》指出,目前广州有将近1500所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占93%,公立幼儿园仅占7%。自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乃至全国的幼儿教育不再由政府包揽,而开始引入民间资本。然而,政府在操作中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由于民办幼儿园大多是私人承包,“自负盈亏”的办园方式,幼儿园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比一般公办幼儿园略逊一筹,例如园内面积较小,有的甚至是租用一些民用房办园;教具学具资源配套较少;教师办公条件差等等。幼儿园应着力于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良好的办公条件、舒适的环境等。此外,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教学仪器等),以满足幼儿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同时,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情感激励幼儿教师积极地工作,尽可能地在幼儿园内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促进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愉悦相处,以保证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生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三、从教师自身的层面解决问题 

1.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民办幼儿教师要努力接受和面对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要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挑战,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逆境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2.以审美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对待幼教工作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就是将工作看成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加入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总之,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用心体会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从而给教师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3.民办幼儿教师应积极地应对压力 

教师应认识到压力实质是人积极适应环境变动而做出的反应,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这需要教师运用积极认知的方式看待问题,面对压力,教师首先要冷静思考问题,认真分析所面临的一切状况,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探寻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减压,如听音乐、看书、做运动、上网等,多与朋友谈心、去户外旅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增进自身的正面情绪。教师要积极地学会自我调节,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使自己能以积极的热情面对烦琐的工作。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到幼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但需要社会和幼儿园的支持和重视,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2 [英]elizabeth holmes著.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 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