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

第1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风险管理;中小企业

营销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寻找营销创新关节点,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在新时期,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蜜娜琳着营销风险,中小企业在营销创新过程中应该采取合适的对策来降低营销风险,做好风险管理,以增强企业的地域风险能力。

一、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营销理念与现实脱节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产品相对溃泛,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企业生产的商品往往供不应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避免大量产品的积压,加快企业资金流动。中小企业陈旧的营销理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无法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限制了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中小企业对市场环境分析不透彻

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需要对于消费者具有透彻的分析,清楚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爱好和消费需求才能够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1]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调查和分析,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需要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才能够有效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

中小企业在新时期应该注重营销手段的创新,借助新的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活动,将新兴的营销策略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传统中小企业经营者依然使用传统的营销策略进行营销活动,依靠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等传统策略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营销活动主动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受到制约,其发展受到影响。中小企业对于市场开拓和信息渠道的建构等方面的经验不足,造成了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落后,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收到了影响。

(四)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人才队伍不足

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重要的资源构成部分,人才是良好的营销策略的来源,也是支撑营销策略得到良好实施的基础。[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营销人员流动性过大造成了营销人才缺失的现实状况,不利于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在引进和培育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专业营销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个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营销创新能力,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时期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主要方面

(一)营销理念的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小企业要进行营销理念创新才能够满足时代对于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的营销理念创新包括重视知识营销的理念,崇尚科学营销;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亲和力,增强消费者对于企业的粘性,重视企业创造性的利用营销工具进行营销活动。营销理念的创新首先需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先进的创新理念,才能够在营销人员进行大胆创新时给予支持和认可,从而鼓励营销工作人员顺利开展工作。营销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营销理念来进行营销活动,积极借鉴吸收新时期出现的先进营销手段和工具,提高营销创新能力。

(二)营销手段的创新

卫星营销。卫星营销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将大型企业比喻为恒星,而围绕其存在和发展的中小企业则相当于行星。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身,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形式进行营销活动。[3]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此类营销方式借助大型企业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的生产配件,完善服务。缝隙营销。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容易因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劣势而无法与之抗衡。中小企业应该寻找大型企业没有发现或者由于大型企业过于庞大而无法灵活发展的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来发展自身,有效避开直接与大型企业竞争带来的巨大风险,待自身实力增强之后再与大型企业进行同台竞争。共生营销。单个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 势,若干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市场经济的浪潮,能够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良好的机会。共生营销通过若干家相互独立的中小企业的联合,实现在资源配置和项目竞争中的整体价值扩大化,从而有效发挥中小企业的价值,在共生过程中中小企业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借鉴,有利于学习营销过程中的创新因素,促进企业进行营销创新。

(三)营销管理的创新

加强柔性管理。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管理者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硬性指标来管理营销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无法及时反馈给管理者,造成中小企业的管理效果低下。[4]在新时期,知识和信息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中知识型员工需要与管理者进行及时沟通,才能够确保营销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强企业管理者对于营销人员的理解,有助于管理者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重视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将多种营销手段和工具根据其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市场环境下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要改善单一的营销管理方式,以企业价值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支撑点,对于营销手段和营销工具进行有效整合,发挥营销管理的最大价值。将各种营销手段进行有机整合能够促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战略措施,进行营销创新,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进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增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的生产,同时也要重视社会的需求,协调企业内外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从而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增强企业内外部关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有更准确的定位和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创新。

三、新时期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方面

(一)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文化具有强大的人文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5]中小企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良好的企业问题能够增强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企业面临风险时员工具有主人公意识,能够自觉主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二)激活企业人力资源动力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空间有限,所以面临着优秀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将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激活企业人力资源动力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得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有效提升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每个人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形成合力,能够为企业建起坚固的防火墙,抵御在中个小企业在新时期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

(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抵抗风险的制度保证,营销业务的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经济工程,其中既包含了营销人员各种专业知识的运用又包含了各种经济问题的综合处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6]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于每一笔业务都记录在案,加强对于业务流程中诸多环节的掌握,对于客户有清晰的定位,完善经济合同和相关协议,保证营销合同、协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能够有效将营销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出现之前。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和危机,有助于在发生风险之前将危机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营销创新是新时期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抓住机会,大胆进行营销创新,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于中小企业营销创新中面临的风险要及时采取合适的对策进行管控,保证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蒲冰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思藻.新时期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和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34-35.

[2]杨洋.新时期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和风险管理探微[J].市场观察,2015,(02):255-256.

[3]杨恺钧,胡树丽,苗雅婷.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的风险因素识别———基于出口转内销型中小企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05):344-355.

[4]林平凡.金融危机中珠三角中小企业的挑战与对策[J].新经济杂志,2009,(02):75-81.

第2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军工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军工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军工企业从建立之初到发展成如今的十大军工集团,已经经历了两次分别以“艰苦奋斗、奉献精神”和“面向市场、民”为特征的创业。目前,正在经历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和突破口的第三次创业。军工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军工企业应管理创新,构建适合公司实际的组织结构,设计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用法治取代“人治”,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完成军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任务,提高绩效。通过调查发现,军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但未能有效执行,未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效力。研究军工企业内部控制,应从其基础,即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开始。

二、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实现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军工企业内部环境的特殊性。军工企业所特有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特殊性。军工企业既有普通企业固有的属性,又有国防建设的属性,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担负着军事装备的开发、研制与生产的全过程。军品优先、保军报国是军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点。军工企业承担了我国军品研制任务,军品市场与一般民品市场不同,国家是产品的唯一购买者、科研任务主要由国家确定、对产品实行价格管制。

(二)军工企业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当前国际上以和平发展为主流,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现代军工企业应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尽快实施战略转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应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是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

综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军工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研究分析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研究军工企业,而是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深入研究,才能更为全面地进行分析,以便于军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

三、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中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以及对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军工企业应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几个要素来研究和分析其内部控制环境。

(一)组织架构。我国军工企业目前都是组建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授权分别成立子公司、分公司。将军品部分改组为国有独资的分公司,把军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由母公司、子公司逐级授权经营,将民品部分改组成为产权关系明确、依法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通过和行业、地方、用户的联合以及引进外资等,依法变单一投资主体为多投资主体,改组为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对于民品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开放经营。

集团公司在组织管理上形成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集团公司总部,主要抓战略规划、目标管理、投资开发、资产经营、监督服务、指导调控等工作。第二个层面为执行层的子公司,着重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总部的各项决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实施,对各分公司、子公司实施管理控制,保证完成经营目标的实现。第三个层面为创利层的分公司、子公司。军品分公司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开展各项管理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民品子公司则可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环境下开放经营。集团公司通过董事会或股权代表在子公司内部宣传,贯彻集团公司的各项方针,督促子公司更好地完成经营管理目标,从而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

(二)发展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军工企业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抉择上应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技术发展战略。军工企业目前对于其所处外部环境的研究还有待提高,驾驭外部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市场开拓战略方面要考虑国家的军事需求而不能只盲目针对企业自身需求,要将两者需求结合起来。军工产业受国家军费预算限制,属于有限市场,企业要实现迅猛发展及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实施军民结合有利于军工企业实现多元化的转型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其规避风险,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带动和丰富社会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三)人力资源。我国部分军工企业长期受到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困扰,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经过前期大量访谈、调查工作,军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曾经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减员增效、竞聘上岗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也受到了员工的认可,但仍然需要继续提升,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满足企业的正常用人需求。

(四)社会责任。军工企业近些年也在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加强军工科研生产,保障国防力量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集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

(五)企业文化。一直以来军工文化本着“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新时期要求军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传承以往优良品质的同时,积极创新,以军工文化为向导,不断深化与拓展军工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有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支撑、推动军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不足

军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集团公司层面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全面,但逐级往下到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结合其自身实际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水准就显得参差不齐。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体系性,人力资源管理各功能模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项制度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不能发挥协同作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缺乏战略高度,只有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才能寻求建立与公司战略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三是缺乏执行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部以及各个部门人事专员的事情,不被各级经理人员所重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完善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

通过对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深入分析及对其存在问题的认识,本文就如何完善军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研究,提高企业驾驭外部环境的能力。由过去的生产能力约束转为市场约束;要通过对外部环境中各种发展趋势与动向的把握,深入分析研究,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战略,拓展战略要紧随国家军事力量发展和国防建设战略的步伐,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符合国家的军事要求。

(二)做好军民融合。军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能对国家军事转型或军革的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和预判性,确保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要充分做到军民融合,在做好军品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壮大民品生产。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助于军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国家利益。

(三)优化职位分工,提高管理效率。由于历史因素,军工企业普遍存在职能管理部门过多,职责划分不清,人员臃肿,消耗了过多的资源,职能管理部门应进行合并、重组等设计,按照业务流程优化职位分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组织结构调整中将组织的重心向市场、研发方向调整,根据营销模式的差异设置专门的军品、民品营销部门,保障军品订货和民品外协业务开展,支持企业战略计划中经营目标的实现,研发部门应设计从资深设计师到助理设计师的多层次发展阶梯,强化研发、工艺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四)设计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薪酬体系以及员工职业规划培训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改变以往职能管理部门考核生产部门的横向考核模式,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绩效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员工激励功用;薪酬体系设计中要明确薪酬的支付理念和原则,加大一般管理人员工资与个人、团队绩效的关联,同时规范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保证在工效挂钩原则下的支付能力的同时,动态平衡企业利润与员工报酬;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培训体系,培训重点从企业以往擅长的普通工人技能培训向企业核心研发技术、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转变,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匮乏和员工能力发展的问题。S

参考文献:

1.任英.基于企业文化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3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级经济师;价值;路径;研究

一、高级经济师在企业中的现状

现阶段社会快速进步、科学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内部革新、精准发展,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信息化的共享机制不断健全,同类企业、组织中的管理模式、发展理念、组织架构及发展模式越来越同质化,因此不同企业的员工就成为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高级经济师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作用和价值并未完全发挥,在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对高级经济师应发挥的作用及价值充分分析,对提升高级经济师的作用及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二、高级经济师在组织中的作用及意义

高级经济师作为企业中关键性决策和管理角色,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运营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现阶段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优胜劣汰的趋势更加明显,多数企业需要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处于竞争优势,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级经济师的决策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级经济师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及评估,根据市场及经济环境的发展现状,高级经济师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估,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及模式,不断适应外部市场,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及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一)高级经济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现阶段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高级经济师协助企业各项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高级经济师作用的发挥及价值的实现,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方向的调整,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模式及方向,因此,高级经济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有效地发挥人才的能动性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能、创造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提供各项技术支撑、管理支撑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撑,能配合企业战略规划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的各类长短期发展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高级经济师通过对市场发展动向的分析及各项内外部经济环境分析,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调整,进而实现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及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动力。结合高级经济师的专业特性及知识经验,通过高级经济师在企业管理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方向的不断把控,使企业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且符合企业自身情况,使企业更加适合市场发展要求,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四)为企业进行人才积累并形成长期发展机制。高级经济师作为高级综合性人才在市场中较为珍贵,综合素质及能力较高,因此高级经济师的管理及发展可提升至企业人才战略管理的高度

三、高级经济师在组织中价值实现路径

(一)高级经济师的筛选及人力资源配置。通过高级经济师的报考条件及掌握知识分析,高级经济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具备专业技能及管理知识,还要对市场有较高的敏感度,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相关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及时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因此,即便是通过高级经济师考试的人才,仍需通过企业进一步选拔和培养。通过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优胜劣汰并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级经济师,通过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高级经济师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潜能,使高级级经济师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不断进步、发展、提升,使高级经济师更了解企业发展模式、更适应企业管理机制,更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发挥应有的管理、指导及决策作用。

第4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风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和谐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巧的和谐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巧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巧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巧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供给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含知识创新、技巧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和谐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巧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宏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特征外,还具有物风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含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地位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含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巧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巧)、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含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含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巧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给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巧是通过火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合适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第六步:检验成功因素——找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这些成功因素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大基础特征(客户价值性、差异性、可拓展性、难以模仿性和持久性)进行比较。例如,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与我们的竞争者相比有没有优势而言,如果没有优势是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探讨这些成功因素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能否持久,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保证其能够经久不衰。: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1内部功效整合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而成,设施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相对照较低,许多公司只具有完成单一物流功效的作业能力。对于这种基础薄弱的物流企业来讲,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客户企业整条供给链的一体化服务是很困难的,所以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从事先进的、专业化的单一物流功效服务。比如由仓储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内部的研发部门设计一套合适本企业发展的仓储系统,从而构建企业在仓储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2外部资源购置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不可短时间内效仿的竞争优势,它的研发除了需要研发人员高深的专业知识之外,通常也需要走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却又刚刚涉足物流领域的企业来讲,外部购置不失为一种快捷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实施外部购置时,被购方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随即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将会见临破产的危险;购置方也需至少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相冲突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3.3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

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变化和日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物流企业一方面在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巧寻找互补的外部优势,通过形成供给链来实现整体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企业可以共享物流运作资源,节约了物流企业的成木,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72.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国民交通出版社,2001:28.

第5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如今,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传统管理会计的会计方法与弹性制造、全面质量管理、适量生产等理念已完全脱节。不仅不能适应企业外部环境,传统的管理会计甚至不再适应企业内部环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传统管理会计存在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

(一)会计方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基础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的资本化和科技化改变了产品的成本结构,以原材料和人工费为主体的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资本、技术、机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显而易见的变化使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能发挥企业管理决策辅助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单一

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系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包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所有决策信息。传统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个体,以财务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数量、质量和范围方面都不能满足于企业决策。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非财务信息,比如产品质量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顾客反馈信息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具备这一点。

(三)投资分析

缺乏理性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视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果。这容易导致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同时,这种短视化的特点也易造成企业投资分析缺乏理性,从传统的成本会计出发所做的投资分析往往不能与实际投资风险相匹配。

二、管理会计体系战略化设计的原则

所谓管理会计体系的战略化,指的是管理会计人员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化角度出发,关注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和利用,企业竞争力如何在市场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辅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创造竞争优势的目的。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首先更注重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其次,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全面综合的管理。除了生产经营活动,战略管理会计也重视人力资源等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第三,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更加的多样化,包括成本费用等成本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企业绩效信息等,为企业经营提供多角度的分析。

(一)管理会计体系战略化基础内涵

1.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环境分析固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同时也是存在着风险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做好环境分析的同时能及时应对环境的变化,接受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2.战略决策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各项成本的前提下,以实现最大赢利为目的,把决策方案分析得更科学更合理,制定出最大限度实现企业良好效益的生产战略决策。

3.编制平衡计分卡

如何实现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同步性,不使战略决策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能执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平衡计分卡。

4.战略业绩综合评价

从战略立场来看,企业要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必须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市场的竞争有长远的估量。这样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企业的组织体系合理化。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优势权。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摒弃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实行战略业绩综合评价。

(二)管理会计体系的战略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继承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我们在传统管理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把其优点进行继承,对其缺点进行管理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这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继承和发展。

2.逻辑性原则

管理会计战略体系内容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构建所产生的,尽管角度不同方法不一致,但是遵循的原理是一样的,即符合构建的逻辑性。只有在逻辑性的指导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实现整个体系的科学紧凑有序,有效得避免目光短浅。

3.完整性原则

第6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3—0073—03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企业营销活动面临着更大挑战。营销是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各种活动,也是企业面对复杂环境,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市场优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针对营销能力的研究均是建立在企业已有条件和环境基础上的静态研究,一个仅停留在已有优势上的企业将很快被富有创新性的对手取代,因此,研究营销动态能力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企业营销实践的基础上,从战略与策略两个层面探索营销动态能力的构成和维度。

一、相关研究回顾

营销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现象,是人力资源、市场资产、组织资产的综合体,穆勒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营销能力的构成,外部营销能力包括:企业宏观环境分析能力、行业环境分析能力、顾客关系、竞争者关系、渠道关系等微观营销能力;内部营销能力包括:企业商业理念、战略导向、企业功能整合、操作层面的市场定位等。纳佛和斯拉特则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导向对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韦博斯特从文化、战略、策略角度研究营销能力,认为从文化角度来看,营销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培育共同的组织信仰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企业的市场导向体现出来。在策略层面,营销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用4Ps培育顾客关系的过程中,德益根据营销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将营销能力分为由外向内、由内向外以及内外整合的能力。由外向内的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敏感度、顾客关系维系、渠道关系、技术支持等,由外向内能力的核心是企业能够比竞争者更快、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并通过与顾客、供应商、渠道成员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关系而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化。相反,由内向外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内部资源和能力,但是这些能力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为外部需求和市场机会提供支持的过程之中。Vorhies和Harker则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指出,营销能力应包含市场研究能力、定价能力、产品发展能力、渠道管理能力、促销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核心是顾客的获得与顾客管理。

在营销能力研究的基础上,Fang和Zou提出了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能在市场变化中创造和传递较好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营销动态能力属于较为宽泛的管理能力,它是管理者长期构建、整合和重构企业能力的基础,反映了企业为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而创造、使用和整合市场知识和营销资源的过程。Maklan和Knox从需求管理、创建营销知识、打造品牌、客户关系管理四个层面,分析了交易型、一对一营销、网络营销所要求的营销动态能力构成。可以看出营销动态能力是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整合运用自身知识、技能和各种资源,不断满足顾客需求,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尽管现有文献已对营销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但是,营销动态能力的构成和维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战略层面营销动态能力构成要素

战略层面的营销动态能力主要指影响和决定企业基本方向的基础性营销能力和要素,它是企业在市场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员工学习和个人学习。

1.企业价值观是基础,创新是保障

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学者针对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是造成竞争优势差异的主要原因。如今,在新一轮经济危机中,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以创新为主导的德国企业却依然一枝独秀,早在十多年前,面对美国的新经济以及日本的家电、手表等传统制造业的崛起,德国企业积极进行精密机械、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的创新,使德国企业在该领域树立了明确的竞争优势。在创新的氛围中,德国平均年专利申请量为5万~6万项,职工平均专利生产率在发达国家也位居前列,因此,对于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来说,企业价值观依然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企业的所有活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创新仍然是决定营销能力的重要方式,是营销动态能力的重要构成。企业在扩大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会在管理中容忍模糊,给员工以空间、自主性,如微软、苹果等企业弹性工作时间,同时,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和严格的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来规范模糊性。此外,企业内部的正式、非正式交流对于创新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不同视野的经验整合、公开对话和交流能够促进知识共享,激发新创意。企业应鼓励跨部门、跨层级结构、跨文化以及跨技术领域的交流,通过交流、碰撞为企业创新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

2.组织学习是培育营动态销能力的方法

组织的营销静态能力主要包括:现有产品结构、品牌、客户资源、渠道网络等。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商业结构,这种结构成为营销静态能力的基础,它是对过去和现有经验的总结,需要通过动态能力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有时由于结构惯性的存在,还可能成为组织学习或变革的障碍,因此,企业只有不断通过创新、学习进行结构调整才能使企业的内外环境相匹配,提高企业营销能力。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有增加层级结构从而变得更加机械化的趋势,因此,企业应鼓励创新、激励学习,降低机械化和制度化造成僵化的可能性。企业动态营销能力包括:企业学习、创新氛围、经验总结、营销战略规划等,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和总结,可以进一步提升、丰富营销静态能力。可以看出,这些构成要素更像是“无形资产”,其培育和构建均与企业价值观密切相关,并与静态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个人学习是促进营销动态能力成长的有效途径

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一般被划分为人力资本的范畴,但是,个人的经验、能力、团队精神等确实是营销静态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这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沉淀和积累,这种积累对于以后吸收同类知识、进行经验总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在工作中的学习能力。个人的知识来自于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规范的正式教育、参与企业培训、自我学习。个人通过学习可以增强、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知识存量,不断获取市场经验,进而提高个人营销能力。

无论是个人或组织的营销动态能力、营销静态能力,都受企业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企业通过动态的学习、培训、战略调整等方式,可以有效扩大和提高静态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营销能力的良性循环。可以看出,战略层面的动态营销能力构成侧重于企业内在无形因素的构建,重在塑造良好的企业内在价值、理念和氛围,但是,这些内在价值和理念的贯彻仍需要具体的、策略层面的能力。

三、策略层面的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

作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动态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资源状况,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策略层面营销动态能力主要是指实施层面的方式、方法,通过策略方面的能力将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创新、组织和个人学习等企业内部价值外在化。其构成维度主要有:企业营销观、环境分析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营销传播能力、市场敏感度等。

(1)市场营销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以竞争为导向,主要是明确以什么为中心开展营销活动。在营销过程中,营销观念直接体现了企业价值观,并对员工行为、团队精神等个人营销能力,以及环境分析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2)环境分析能力。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市场分析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础,在消费者需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研发将消费者的需求特征以及需求趋势变成现实的产品。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分析能力,就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企业的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就可能“南辕北辙”。(3)技术研发能力。如果说环境分析能力保证了企业信息系统的通畅,那么,研发能力则是将各种创意变成现实产品的保证,没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往往只能处在产业最低端的生存边缘。尤其是技术的快速变化,给企业市场细分的内涵、所在行业的内涵和外延等营销活动都造成了显著影响,更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新产品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生产和制造外包产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控制研发设计与营销,外包生产制造的模式,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成功,如苹果的iPhone与iPad、耐克、Adidas等著名品牌都采用了这种方式。(4)营销传播能力。营销传播能力类似于Vorhies等人所提出的营销管理能力、促销能力,其核心是将企业、产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化,让相关利益者意识到企业、产品的价值。尤其是在我国市场上,营销传播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决定营销成败的根本因素。如洋河酒业的一个蓝色包装定位,加上良好的广告文案,成就了一个著名白酒品牌。(5)团队精神是一个介于组织营销能力与员工个人营销能力之间的概念,它受企业价值观以及营销观的影响和作用,并通过员工行为和具体的服务活动体现出来。对营销动态能力来说,团队协作是进行市场开拓,增加组织知识和经验,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6)市场敏感度。市场敏感度是企业和员工对市场信息和机会的捕捉与把握意识。良好的市场敏感度不仅使员工可以更好地收集市场信息,也可以增加员工的营销知识、经验和意识,这既是员工营销能力的存量资源,也是员工进一步学习、总结,提高自身营销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对于企业来说,较高的市场敏感度不仅能够迅速收集市场信息,而且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如海尔公司敏感地了解到农村洗衣机既要洗衣服,还要洗地瓜,及时推出了新款洗衣机,有效赢得了这一市场。(7)营销知识和经验总结。营销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和员工不断学习、总结最新的营销经验和方法,这种总结和积累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静态营销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我国企业普遍没有经历过成熟市场经济的洗礼,不但缺乏必要的企业价值观、营销理念,也缺少相应的营销专业人才、技能、经验和能力,这造成我国企业过分看重策略层面的营销能力,而普遍缺少战略层面营销动态能力。目前,我国企业对营销能力还有许多误解,如“渠道为王”、“品牌是广告打出来的”、“做营销就是做销量”等过于看重短期的经营行为。由于缺乏战略层面营销动态能力的支撑,致使我国许多企业经常面临诸多营销挑战和问题,营销人员像“救火队”一样到处灭火,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因此,企业营销动态能力培养必须两条腿走路,兼顾战略与策略。

首先是培育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它将对员工行为、心理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工作,既需要有形资源的投入,更需要宽松、自由的无形氛围,让研发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开展工作。此外,由于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企业不能用一般的绩效评价方法、管理方法来衡量创新的产出,企业务必从时间、资金、设备等方面给员工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使得创新制度化、常态化。

其次,积极进行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营销动态能力。企业营销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在决定企业绩效的因素中占据很大比重。此外,营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变,营销能力也要不断变化,如新加坡航空公司为了提高营销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不断更新客机、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同时,经常进行企业学习和员工培训,提高企业的营销动态能力。

第7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风险成因

1.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概述

1.1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企业产品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现代企业经营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不再是有型的产品,例如旅游产品、文化产品和信息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营销活动也不能再用传统的营销方法实现,因此,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中面临的第一个新环境就是企业产品和营销方法的变化;在信息时代,企业能够利用的销售途径也和以往有巨大的差别,网络销售要求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销售技巧能够在满足网络交流的同时,抓住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心理,而营销也需要设立与网络销售有关的客服和售后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要想提高管理效力,也必须使管理本身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这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面临的第二个新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个崭新的销售环境,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只要是有能力、能够满足国际条件的企业,都有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国外,甚至获得全球范围的市场,甚至有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已经把销售办事处安排到国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营销员工都发生了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的改变,这是营销管理面临的第三个新环境。

1.2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方向

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新环境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市场营销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环境中,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方向展示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营销管理的思想更加多元化。虽然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但是,营销所依靠的是市场环境分析和企业营销员工的努力,因此,营销管理思想将不至于从企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入手进行目标性的管理,而是倾向于采用目标式、人本化和精细化等多种管理思想;第二,营销管理的方法需要创新。营销管理以企业销售额实现为最终价值,而在新环境中,企业的产品和销售渠道都发生了变化,营销管理的方法必然也要有所创新,才能使销售行为有效;第三,营销管理的职能扩展。传统的营销管理以管理销售人员的工作和管理销售行为为主,按照管理范围来看,营销管理属于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有时候,一个营销项目结束,相关的管理方法也就宣告终结。但是,新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在销售渠道、宣传模式和市场环境分析方面有共同之处,这几乎成为企业发展的环境特征,这使得市场营销不再是单纯的项目管理,而是逐渐成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

1.3 探讨营销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不利后果,造成企业风险的因素有很多,而在众多的风险类型中,由于营销不力造成的风险,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进行营销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营销管理一部分的营销风险管理,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和变革,直接体现到企业营销管理的实际行为当中,而风险管理也成为企业营销管理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风险管理一方面能够使企业营销管理从整体上发生改变,通过营销风险的分析制定出更适合新环境的营销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本身的发展也促使着企业营销管理效力的发挥和管理职能的实现,对营销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为企业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借鉴和帮助。

2.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2.1 市场风险

市场环境是企业营销面临的第一重要环境。客户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客户忠诚度、目标营销区域的行业竞争力、同一时期某一区域市场的产品饱和度等、企业在目标市场范围内的企业形象等,都是企业要面对的市场环境要素。这些市场环境要素的变化影响着企业对市场进行分析的结果,进而影响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也影响市场营销的管理策略的实施。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要素更加复杂,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心理特征、年龄层次等,都需要被考虑进去;原本一些固定的市场环境要素,可能会由于某一行政措施的变化,或者某一新型科技的应用而突然发生改变。例如,我国政府对房地产的限购令不断改变,使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遭受风险;微信的研发和应用,使新浪微博的用户量下降。由于市场环境造成的市场风险是企业营销风险中最容易判别,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风险。

2.2 成本风险

企业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产品价值,为企业谋求利润,然而,在销售过程中,企业所付出的成本远不止产品成本那样简单。很多企业在会展营销中表现极佳,从表面上看起来“大卖”,而实际产生的利润却与日常销售利润几近相同,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营销管理中对成本控制不足造成的。由于成本控制不良造成营销成本飙升,由此带来的成本风险,是营销风险中最难被注意到的,但是也是对营销影响比较大的一种风险类型。例如,企业选择使用网络进行产品的软文宣传、视频宣传以及使用手机客户端和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等,或者使用网站销售的方式来开发新的客户群体。企业认为网络宣传和营销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但是,在没有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的情况下,根据同行业经验对这种营销模式进行粗略的、激进型的销售结果估计,却直接造成了营销成本风险――网络宣传可能由于渠道选择不良而达不到宣传效果、网站销售需要销售工作人员加班而产生额外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成本的浪费和附加成本花销,成为降低营销利润额度的主要原因。

2.3 员工风险

无论是以何种销售渠道,销售哪一类的产品,企业要盈利,所依靠的都是销售员工的努力,这也是销售员工薪酬水平相较于其他职位的员工稍高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拥有几支高绩效的销售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获得大量利润,能够使企业资金链牢固,甚至能够解救企业的危局;反过来,无论企业的产品质量多好、服务多周到,销售员工工作懈怠,销售额度低,企业的盈利目的也很难实现。许多企业都试图以高薪、人本化管理来建设高绩效的营销团队,对销售员工进行激励,但是,销售员工流动性强、营销容易受员工工作积极程度影响已经成为定局,这也是企业营销中面临的最主要、最难控制的内部风险,即员工风险。优秀的营销团队会由于领导者的离职而解散、高绩效的销售员工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职、销售员工可能由于普遍的职业倦怠而导致工作绩效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营销目的的达成,更有甚者,有些销售员工的流失,还会导致企业营销机密的泄露。对员工风险进行管理,已经成为营销风险管理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3.1 对市场分析方法进行创新

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过程中,对市场进行分析是规避营销风险的主要策略。传统的市场分析常应用推理分析的方式,推理分析在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中具有资源消耗少、分析快速等优势,缺陷在于推理分析不够全面,不能够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完全的了解和说明。企业有必要对推理分析的方法进行创新来弥补这些缺陷,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推理分析中加入推理验证的过程,使市场分析的结果准确度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市场中变化的风险环境。推理验证过程可以通过实验法来完成,也可以根据资料总结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法即是将推理分析得出的营销环境结果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对应用过程的观察总结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推理的结果;通过对应用结果的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可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再根据这些结果进行推理分析的再一次总结。例如,企业更换了某一营销区域的大区经理,根据新任大区经理以往的工作绩效推理大区经理的工作能力,其中包括了该员工的营销方法、员工作为大区经理的领导能力以及其他客户经理对新任大区经理的信任度等。在得到推理结果之后,企业可以选择原有大区经理的一名客户,请新任的大区经理与之联系并了解以往与客户合作的模式和客户的消费取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新经理职业能力的一个考查过程,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判断新经理与之前大区经理的区别,找出新任经理的营销能力优势,将其作为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之一,这就是使用实验法进行推理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耗费多少资源,而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出企业对客户的尊重和重视,还能够起到巩固企业形象的目的;资料总结的方法是将企业进行营销环境推理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客观数据资料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比对以前的营销环境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再对比以前营销活动的结果,根据客观的结果展示,验证推理分析的正确性和可用性。仍以企业更换大区经理这一内部环境的变化为例,企业可以将大区经理本身所具备的职业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企业高层领导、客户经理、员工对前后的大区经理职业特点进行分别评价,综合两名员工的评价数据,再找出前任大区经理所负责的营销活动,分析经理职业能力作为内部环境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套入评价数据,营销活动与经理能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再根据现任大区经理的职业数据对营销活动的结果进行推测。

3.2 采用精细化的营销成本管理策略

营销的成本不仅包括产品成本,还包括营销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消耗。每当企业设计并制定一项营销计划,就应该将其中各种与资源消耗有关的事项计入到成本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营销活动的成本计算是全面的、正确的,才能够有效规避营销成本风险。但是,企业不可能对每一次营销活动都单独计算成本,这不但消耗大量的管理资源,并且,营销活动的多变性特征也使得事前成本计算准确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通过营销管理对营销成本风险进行控制,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将一项事务划分成若干细节,使每个细节的责任明确,使这些责任都有专门的人员承担。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营销管理者可以将营销成本计算划分到每个参与营销工作的员工的头上,从营销计划入手,将营销工作的细节、责任与员工的岗位职责联系起来,要求员工根据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的经验,整理出成本构成的要素和成本量,再将这些细节资料进行汇总统一,得出营销活动整体的成本花销,根据这份资料,规定每个营销环节中的员工应承担的成本风险规避责任,将其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的一部分,加以控制。例如,一线销售员工根据日常业务量和工作经验判断,每天联系客户所需花销的通讯费用为100元,则将100元计入到营销成本中,规定员工将通讯费用控制在100元之内,超出的,则视为绩效不佳,应该对员工采取相应的惩处。

3.3采用科学的员工激励策略和合同制管理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面对的员工风险由员工工作绩效下降和员工流失引起,因此,企业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激励方式来维持员工的工作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保持高绩效的营销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忠诚度管理。在一场营销活动中,高薪激励对高绩效销售员工的效果不佳,而企业又不能为他们提供适时的休假,这时候,管理者可以采用心理学方法,投员工所好,对其进行工作认同感激励。例如,内控型的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能力、努力程度以及身心状况作为工作绩效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外控型的员工则将任务难度、运气和同事以及上司对工作的影响作为工作绩效高低的决定因素。对于一名内控型的员工,管理者应该在沟通过程中表达对员工的肯定并进行鼓励。一旦对员工的肯定与其归因方式是相符合的,员工就会获得极强的工作认同感,营销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次简单的销售工作,而是他们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样,员工会由于所受到的激励更加努力工作。企业应该提高对高绩效销售员工的重视,将他们视为企业高级资源,实施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首先,企业可以采用“项目合同”的方法规避高绩效员工在营销活动中途的离职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在营销活动实施之前就与销售员工签订附加合同,约束员工在营销活动中的行为,使他们受合同限制不能选择离职;其次,企业要加强对高绩效销售员工的忠诚度管理,在企业的其他管理方法无法控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产生“跳槽”行为时,管理者应通过会计数据和财务报告,认真分析员工的离职给企业造成了哪些损失,并收集相关证据,依照员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向离职员工进行索赔,或者向当地劳动部门请求仲裁,尽量减轻企业的损失。

4. 在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4.1 始终以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作为风险管理的出发点

市场营销管理要想做到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必须重视营销环境对营销风险的整体影响。无论是来自于市场要素变化的风险,还是来自于营销成本和员工的风险,从其本源角度来看,都是营销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因此,在营销管理过程中,针对风险的管理始终要以营销环境的变化为出发点。企业营销管理者应该拥有对营销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相应的预测能力,分析环境中的哪些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哪些营销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2 重视管理中的人本化体现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难免要应用一些强硬的手段,如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为了保证制度的实施而采取强制性的评价方式等。但是,营销风险管理的中心是通过管理员工,进而管理整个营销活动,无论是市场分析的创新还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乃至对员工的激励和合同管理,都是建立在员工管理的基础上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风险管理策略,都必须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展现出人本化的一面,既要尊重员工个人发展的意愿,又要使员工能够理解营销风险管理的实际价值之所在――风险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利益的达成,而只有在企业利益达成的情况下,员工个人利益才有实现的可能。建议管理者多从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经营的角度思考,从员工管理的细节展现营销管理中的人本化特征,使营销风险管理成为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又满足员工个人需要的管理行为。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营销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营销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盈利目的的实现,而在营销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营销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营销管理发展的趋势,使得风险管理有了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面对的来自于市场环境、营销成本和员工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一系列先进的风险管理策略加以规避。希望能够为企业营销管理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艳梅.企业市场营销危机管理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03):120-121.

第8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政策 就业

0 引言

1999年被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年”,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纷纷出台。起源于美国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方面,为丰富创业政策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另外两项内容。真正的创业实践开始于创业意识萌发之时。近些年,创业实践中心、创业园等基地建设地如火如荼,逐年高涨的创业热情催生了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一系列具体政策。下面就列举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部分大学生创业政策。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一览表(部分)

2 政策分析

2.1 文件出台背景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在2010年7月8日举行的“青年创业中国梦”主题研讨会上透露,国务院本着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宗旨,批准了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该计划从政策引导的视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实训环境,并设定了一个“三年计划”,每年在全国45万大学毕业中指定15万大学生作为引领计划的种子引领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下一步国家将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从英国引进SIYB创业培训项目,完善培训师资配备,并为各高校的创业培训课程提供一批新的创业实践教材。

2.2 环境分析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始终面临就业岗位不足的困局。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增长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各行各业。为此,很多企事业单位纷纷裁员,以缩减人员开支,加之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不断迈进,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紧张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往往因技术创新不够、缺乏创业经验、资金供给不足而面临失败的窘境。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融资难成为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2.3 价值分析 从本国国情来分析,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深入贯彻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政府要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内在价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进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对学生创业的理解,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科学合理、和谐高效的创业环境。

通常来说,学生出于就业压力而被迫创业的情况属于被动型创业。它有助于推进学生的社会角色实现由“单位雇佣”向“自我雇佣”的转变,可以说被动创业是一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创新性就业活动。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始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要角色,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基本形式,促进学生就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来讲,闲置的人力资本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贬值。政府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使其自身的专业所学寻得用武之地,从而充分体现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家暖,梁显忠.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第9篇: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