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景区文化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文化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文化策划

第1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075-03

Abstract: SWOT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Shanxi under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its development: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and increase marketing publicity;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e infrastructure; build the brand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extend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train high quality personnel, improve service level. 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uth Shanxi to seiz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Cultural Tourism;South Shanxi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以实现“五通”建设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尤其是发展具有各国特色的文化旅游,能够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实现文化认同,为深化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晋南地区是指山西南部,包括临汾市和运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腹地,邻近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记载表明中华史前三圣尧舜禹都建都于此,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首先列举出研究对象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然后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分析,从中得出发展建议或结论。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条件

晋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寻根祭祖游。临汾市的陶寺遗址,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出土了最早的文字,奠定了华夏的根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尧帝的尧陵和尧庙;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广胜寺内的飞虹塔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彩琉璃塔;苏三监狱是全国仅存的明代监狱。运城市的世纪曙猿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类人猿;“海内祠庙之祖”的后土祠;“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具有“中??死海”之称的盐池。这些旅游景点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2.区位条件

晋南地区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是连接三省的中间环节。向东承接环渤海经济圈,向西毗邻关天经济区。晋南地区邻近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运城市离西安仅有260公里。西安是我国西部的特大型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化程度高,旅游发达,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构想的促进下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3.交通条件

南北方向上贯穿南同蒲铁路,东西方向上横亘侯西铁路、侯月铁路。大西高铁建成营运缩短了晋南地区与太原城市群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交通时间。运三高铁的筹建有助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并与中原经济区实现对接。京昆、运风、运三和大运高速形成了晋南通往北京、太原、三门峡、西安等大城市的高速交通网。临汾乔李机场、运城关公机场目前通航27个城市。晋南地区已经构建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二)劣势分析

1.管理体制

大部分旅游景区由事业单位分级管理,管理机制不活,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滞后,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景区整合不足等问题。晋南地区的19个4A景区以及2个3A景区大部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相互支撑少,未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投资渠道单一,向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

2.开发程度

旅游资源并不等于旅游产品,晋南地区资源向产品转化尤其是深层次的转化不足,这直接影响文化旅游的发展。目前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游览观光的层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收入主要依赖门票,主要的旅游活动集中在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同时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够,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不完整。各类产品开发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当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及市场新变化。

3.相关服务

目前运城市有旅行社84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5家;临汾市有旅行社54家,五星级酒店0家,四星级酒店5家。虽然旅行社数量多,但缺少大型旅游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小、散、弱的状态,市场化程度低,接待能力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同时旅游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重点是文化的挖掘和讲解,高素质的讲解员会将文化更加生动地展现,更好地将文化融合的旅游中,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然而现阶段存在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景区服务人员素质层次较低等问题。

(三)机遇分析

1.“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国家“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的提出,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华文化对各国人民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尤其是运城的关帝文化和临汾的根祖文化,更是对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晋南地区临近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高地西安,可以与西安形成大的旅游圈,共享旅游客源。

2.良好发展环境

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柱。这为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通过《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方式评选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全面宣传了晋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展示文化旅游形象,掀起全方位协助文化旅游发展的热潮。这为晋南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挑战分析

1.区域竞争

黄帝是华夏部落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陕西延安黄陵县力图将黄帝陵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据历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同时黄帝陵是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内容上与晋南的寻根祭祖游内容相近,容易形成区域竞争。

2.旅游业新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到,旅游成为人们了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已经从“景点旅游”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和自助游、自驾游为主 “全域旅游”阶段,最终要实现全域资源整合、全面布局、全景打造、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把整个旅游地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建设,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变,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从游览观光型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休闲性更强的度假休闲旅游转变。这使得游客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对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三、发展对策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依托晋南地区加入“美丽中国、天下黄河”“黄河进三角”等旅游联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强化与主要客源地行政部门、规模旅行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换、互相宣传、互送客源、共同开拓市场,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例如,与黄帝陵加强合作,同时突出民间姓氏祭祖特色,形成寻根祭祖专题旅游线路,打造“大寻根旅游圈”共享客源。通过广告策略、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晋南旅游文化资源的营销宣传。例如,借助西安区位优势进行大通道建设,在重要的交通枢纽设置旅游广告牌,扩大晋南旅游的辐射范围;加强旅游宣传互动,定期举办旅游推介会。

(二)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旅游业发展需要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和增量资源的有效投入。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吸引战略投资者。鼓励金融机构开办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的质押贷款渠道,小旅游企业以联保的方式实现小额融资,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使得旅游业的发展由促进消费的单一支撑向投资、消费的“双轮驱动”转变。鼓励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旅游业和金融业的相互促?M。支持和改进旅游消费信贷,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以及乡村公路等级不高和景区景点连接线道路不通畅的问题,实现从机场、火车站和客运站到景区交通的无缝衔接。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停车场以及旅游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

(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延长旅游产业链

依托晋南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尧舜文化、关公文化、移民文化和黄河文化,开发影视、节庆、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产品。在景区内开展常态化的主题活动和增加夜间项目,以游客的体验时间换取旅游空间。例如举办“关公国际文化旅游节”“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舜帝德孝文化节”等活动,塑造晋南地区根祖孝文化的旅游品牌,带动晋南文化旅游业发展。支持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一批质量过关,具有晋南文化元素符号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商品的“回味效应”。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既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又拓宽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将旅游业与餐饮业结合起来,弘扬晋南餐饮文化,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小吃、开发晋南文化型传统菜品,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提升晋南餐饮业发展品质。旅游业与住宿业相结合,优化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的连锁化、网络化发展,发展更适合自驾游、自助游的车营地、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

(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探索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经营,实现旅游事业向旅游产业的转变,提升旅游企业的活力,解决土地、资金、体制、组织等旅游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的问题。建立景区旅游开放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推动景区旅游实现特许经营管理,推进经营决策、劳动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中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定机制。引导旅游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教育、医疗、金融业相互促进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晋南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旅游业重点发展建设中。依托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等高校,培养出一批专业对口,适应晋南旅游发展的景区规划、旅游讲解、市场营销策划的旅游从业人员,使晋南人力资源适应旅游发展战略。同时,高薪引进海外高端旅游教育人才和创新就业人才,鼓励本地区内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海外留学进修,使晋南旅游发展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社会化评价与监督体系,畅通旅游投诉热线和其他服务热线,依法打击强迫旅游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旅游企业等级评定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再教育,如定期举办“最美导游”“最佳旅行社”等比赛以及旅游业务培训学习班。

第2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戏曲;传播困境;应对策略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体现的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符号。在自然经济时代,戏曲之所以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主要在于它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然而,随着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传统戏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多元文化格局下,戏曲怎样才能够走出传播困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多元文化格局下戏曲的传播困境

从戏曲产生的那一天起,中国戏曲的传播方式就不断变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早期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舞台和剧本为主,舞台传播直接接触观众,舞台传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剧场到非剧场的演变。戏曲的这种传播,使得观众更多获得的是现场效果,不去现场观看,无法享受观演之间那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剧本传播是利用文字保存传统文化,一个成熟的戏剧形态必须具备的传播方式。知识分子参与戏曲的编排,并将其记录为剧本,不断丰富戏曲艺术的内涵。舞台传播和剧本传播,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到剧场中观看戏曲现场表演,感受观演之间那种心领神会的感觉,享受强烈的震撼效果,是戏曲生命力的体现,这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时至今日,在戏曲艺术发展面临尴尬情况下,对于戏曲爱好者来说,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文化冲突难以避免,戏曲艺术无法回避这种文化冲突,应该主动调整,适应时展。传统的戏曲艺术,题材多是国人喜闻乐道,强调道德人伦教化,为国效力、忠臣孝子、夫贵妻贤等民众所普遍关心的事情。在自然经济时代,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戏曲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然而,随着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传统戏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以致有人哀叹戏曲的前途堪忧。近年来,一批优秀戏曲剧本被推上舞台,体裁新颖、立意独特的剧本,令戏曲工作者精神为之一振。许多人认为,在戏曲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新作会焕发生机,为戏曲艺术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然而,“文化奖”、“梅花奖”等大奖之后,很多好剧本(剧目)却没有像想象的一样被发扬,而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戏曲在现实中的没落,不止于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创作的戏曲剧目上百万元,然而演出效果却并不理想,戏曲离民众越来越远,大量剧种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如何面对戏曲的兴衰,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戏曲的剧种、剧目、艺术形式等随时代而变化,更新代谢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只要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戏曲艺术之花就不会凋谢。无奈的绝望和哀叹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盲目的陶醉与乐观也不应该,面对戏曲的传播现状,我们要冷静客观的面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并克服困难,勇于开拓。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戏曲的传播困境的应对策略

1、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戏曲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不能够回避多元文化格局下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戏曲的生产,戏曲的消费,都与文化的变化关系密切,戏曲的精神源自于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文化又反作用于戏曲。戏曲的自我定位,应该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凸现现代文化娱乐的本质属性。在当前文化价值观多元化潮流中,娱乐多元化趋势也比较明显。作为文化娱乐方式中的一种,戏曲这种娱乐方式,已经明显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合拍。在戏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戏曲的自我定位,要遵从市场的导向,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陈旧思想观念,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打造多种传播形式并存的格局,才能锻造出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戏曲艺术。戏曲的通俗性、大众化特点,为戏曲的多元文化格局下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戏曲艺术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传媒手段。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戏曲艺术传播的速度,方便了戏曲的广泛传播,也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所以,戏曲艺术要很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在不断创新中传承发展。

2、为中国戏曲注入新的传播模式,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

在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戏曲传播模式也将发生变化,早期戏曲传播方式是舞台表演,随着录音录像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戏曲传播空间、时间限制,使得戏曲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戏曲艺术的艺术价值,戏曲与电影、电视的结合,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戏曲与网络的牵手,进一步改变了演员和受众的关系。通过建立戏曲网站传播戏曲艺术,受众不仅可以在网上观看戏曲,还可以通过和互联网交流,抒发感受,发表评论。现代媒体的介入,为中国戏曲注入新的传播模式,受众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借助现代媒体,可以随时欣赏自己喜爱的戏曲经典。中国戏曲与现代媒体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增加受众群体,扩大传播范围。多元文化格局下,为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自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梅兰芳访问日本、美国,其精湛艺术受到国际友人的大加赞誉。目前,许多剧团也在丰富中国戏曲的表现内容,并积极借鉴外来戏种的精髓,不断完善自我,为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应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三、结语

中国戏曲要想走出困境,必须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为中国戏曲注入新的传播模式,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进而在新时代保持生命力,在不断创新中,促进戏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珺.中国戏曲传播方式与艺术形态的流变[J].戏曲艺术.2009(04)

[2]王廷信.戏曲传播的两个层次——论戏曲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J].艺术百家.2006(04)

[3]杨小娜,郝艳芳.中国戏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第3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河

地域文化元素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重要标志,具有一定的文化的延续性。如陕西的“窑洞”、河南的“地坑院”、福建的“土楼”、内蒙古的“蒙古包”等均显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著名景观设计师夏建统先生认为,“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每一片土地都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景观”[1]。

纵观古今中外,河流是一座城市发展兴衰的重要因素,是地域文化的连接者与传播者。在生产力欠发达时期,人口的迁徙与河流改道密不可分,因滨河地带交通便利,生活成本低,人员流动性大,五湖四海的文化都会在此聚集,易形成以地区聚居为代表的独特地域文化,例如“码头文化”、“漕运文化”、“棒棒儿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形成就是因为河流的聚集效应所产生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地域文化符号逐渐消失或变成记忆。所以城市滨河地带的独特文化--滨河景观的设计与修复便成了保留与传承地域文化的当务之急。

1、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化元素提取策略

在提取物质文化元素前,必须对当地的整体概况有一个充分了解,需要梳理清楚当地的气候、地形、肌理形态等相关要素,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料如当地的地方志等,将这些文化元素排列开吗,后期根据项目实际按需要使用。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与河流相关的元素是必须要出现的,例如水车、水闸、水坝、码头、船舶等。一些水利设施在完成使用寿命后并未完全拆除,仍有设备基座或者小型水闸予以保留,一些码头在废弃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这些与河流相关的设施就是很好的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尤其在北方地区,一些废弃水利设施,如果将其重新规划利用,将会发挥非常好的景观效果。例如兰州的水车博览园,就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由于河流的形态多为线性分布的,以及受制因素较多(防洪规范、泄洪闸口)所以与城市的中轴线等城市格局线条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城市的格局对滨河景观的影响想多较小,当然如果城市的格局识别性很强,在滨河景观中也可以适当的运用。

乡土植物是当地固有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元素之一,“可对人类科学发展与历史景观保护起承载、支持、美化作用。[2]”在滨河景观设计中,滨水植物与乡土植物的搭配亦是一大亮点。

黑格尔曾说“建筑是与象征艺术形式相对应的,它最适宜于实现象征艺术的原则,因为建筑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按时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提到小桥流水人们就会想到江南,提到四合院人们就会想到北京,可见建筑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另一个地区的一大要素。在滨河区域中,沿河分布的建筑或多或少在功能性上都有河流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沿河分布的建筑在总体形制上与本地区相同,但是在一些节上又有所不同。同时建筑自身的建造特点和建筑材料经过艺术创造加工后可作为景观小品在项目中展示。

2、非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化元素提取策略

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元素,非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化元素更加抽象,我们对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提取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该区域的感性认识。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主要将以下几种非物质地域文化元素作为设计实体来表达,历史名人、历史典故、艺术、诗词歌赋、等,这些地域文化元素的表现需要通过后期的园区管理得以展现,由此可见,非物质地域文化元素想要完美的展现出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以及技术创新。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非物质层面的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现,也会给参观者全新的体验。

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诞生了很多与河流相关的诗词,这些诗词多是触景生情之做,这些诗词可以为我们滨河设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历史环境还原。诗词歌赋用于景观中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雕塑、诗词景墙等具体应用形式,除了诗词外,与日常生活更相关的顺口溜、歇后语等也是我们可以利用重要元素。

3、石川河阎良段景观设计分析

2012年西安提出“八水润长安”的总体规划,2103年的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石川河综合整治在此背景下展开。

石川河阎良段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分别是:山东移民文化、河流水利遗址、特色乡土植物等。场地的总体规划以石川河的特色――鹅卵石为创意目标,通过引入水系、架构生态绿网、营造水利休闲科教园地、溯源阎良记忆几大板块,力求将石川河建设成传承阎良航天人精神,展示石川河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主题滨河公园。

在场地设计中,重点针对山东移民文化移民和水利遗址做文章,通过对山东移民文化的分析,确定了山东民居、山东秋千、山东移民历史主题景墙为主要景观元素的设计目标;场地现状存在三处上世纪50年代的水利设施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石川河的历史,是周围百姓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是当代石川河之魂,因此针对这一遗迹,我们在设计中采取了保留原址,修复展现的设计策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设计,以现代的钢结构复原主体框架,并以耐候钢板的自身色彩属性来表达对历史的纪念,同时该水利遗址保护设计还兼具景观塔的功能,使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全方位的感受石川河厚重的历史,感受石川河在中国水利历史的重要地位。

场地的生态设计方面,我们提出了保持现状植物,增补乡土树种的原则,由于石川河当地盛产相枣树,在历史上曾经沿河两岸密布万亩枣林,所以我们在保护场地内的现状枣林外还增设了枣林采摘园、枣木秋千园等有浓烈地域文化特征的场地,使石川河的地域文化在整个场地中得以展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滨河景观设计的背景下,要做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景观,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挖掘分析场地内的物质与非物质元素,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有内涵有文化的滨河景观。

[参考文献]:

第4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过20几年的深入实践与摸索,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规划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就使得一些棘手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如何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现有地形、地貌、物种、植被、名胜古迹、小溪、河流等自然环境,有效合理而不破坏原有自然条件地进行规划设计,减少风景名胜区内的商业化建设,让风景名胜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下面就要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一下深入的探讨,来改善目前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管理和开发的现状。

一、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的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置专门的执法监管机构与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技能。这种做法不但无法合理有效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管理人员也没有执法权,没有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洞察力,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致使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保护都无法得到保障。

2、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规划与实施并不能统一,很多风景名胜区都是先制定好了开发规划的方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违背了开发规划意图,使得开发规划成为了纸上谈兵,风景名胜区附近民房的增加与度假村等一系列商业开发,导致了建设的失控、人口的增加,使得风景名胜区越来越商业化、城市化。以庐山为例,二十年前,就一个小的牯岭镇,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城市,整个庐山上住了几万人,满山遍野的酒店、宾馆和商店,完全破坏了庐山的风貌。现在当地政府认识到错误,又搞山上的居民外迁,启不是多此一举,形成了先破坏后治理的怪圈。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一些风景名胜区已经进入“濒危”的状态。

3、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的相互混淆,两者的本质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旅游区的本质在于获取利益最大化,而风景名胜区的本质是资源与文化的结合体,保护风景名胜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把两者区分开来。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在规划这一问题方面就有比较独到的见解,采取等级划分的体制来保护黄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黄山风景名胜区把保护区划分为三级,一级保护区定义为“凡名松古木、幽潭名瀑、奇峰怪石极其周围一定地段范围”例如迎客松蓬莱三岛等;三级定义为“在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可供风景旅游建设的地区”如云谷寺等。而二级就是除这两点外所有的景区。一级保护区最为严格,在体空间范围内,绝对不可以作人工增减,有人只能观赏不能进入。二级允许建设风景小品建筑,道路交通等必须设施。三级相对最松,但也要有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才可以进行建设。

4、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实行的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经济支持的体制,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承受不起如此大的财政支出,这样也就意味着要通过以风景名胜区盈利的方式来进行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与管理,有开发,有利用,有盈利就会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只要影响能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利用与保护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这种协调的方法,又如何去界定这种利用与保护的标准才是问题的关键。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有一套合理的界定标准,所以就使得风景名胜区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就多了难以把握的问题,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也常常由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一言决定。然而,个人很容易被利益所诱惑,加之他们还要处理的事务有极其繁琐,就很容易让一些破坏风景名胜区的事情发生。

二、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我国建立的风景名胜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不使国家的一部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流失,如何才能做到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是现在的管理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总理在对风景名胜区做指导思想工作的时候曾说过:“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而有的景区管理者认为,只有开发才能更好的保护风景名胜区,其实这是主观认识上的一种误区,这种误区只有把风景名胜区错误的定义为旅游资源,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性混淆为开发性,把公益事业变为了盈利事业、经营事业,这种做法无疑会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带来一定的阻碍。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一项具有公益性、保护性、传世性和展示性的工作,不能单一的将风景名胜区的工作重心偏移到开发与盈利上。应该做到在保证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的前期下合理开发,这才是我们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

2、根据《雅典》认为城市的活动主要由居住、交通、工作和游憩四大活动的观点,风景名胜区应该是城乡的居民点游憩和文化功能的一定意义上的延伸,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风景名胜区还是统筹城乡的结合点,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很大部分都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城乡地区,可以通过吸纳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就业和提供风景名胜区内的客源市场来促进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就业,以此来促进风景名胜区内的农民致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城镇与村庄的合理分布也可以有效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由此可见,城镇、村庄的集镇和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关系到统筹城乡等多方面。两者协调的关键首先应体现在规划方法的协调,要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纳入到城乡的规划体系,是保证城镇、村庄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3、大力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工作人员。风景名胜区内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风景名胜区不能更好发展的根本问题。管理人员对风景名胜区的部署不合理,制定的目标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缺乏对资金合理分配,人员合理运用的能力,职业技能与保护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等,都是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专业人才是风景名胜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风景名胜区要有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自然环境保护教育指导,在导游手册等物品中着重宣传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护教育,保证游客在度假中,提高自主保护景区遗产的意识,愉快、安全的旅行。并且要大力培养内部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要对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居民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以此来曾强他们主动维护风景名胜区的意识,向居民开展旅游致富的教育,以这些居民为依托向游客深入渗透保护意识,做到人人都能主动的保护风景名胜区。

4、近年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法,该方案制定了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各类资源保护区管理方案。国务院在行政体制的改革中,也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局,该部门的职责就是全权负责风景名胜保护区的管理。先不说它的实现性有多大,单单从它能够涉及很多方面的业务协调和利益调整及风景名胜区存在的产权关系来看,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治愈的目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还是应该从国家的行政部门来调整和改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与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关键就在于要施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要把统一的规划管理上升到一种法律的高度上。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条例,按例办事,并且要成立一个执行规定的部门,严肃打击违反条例的行为。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的“警察权”性质。要制定风景名胜区的特许经营策略,防止风景名胜区内出现经营混乱,不便管理的问题,制定合理风景名胜区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应该加强相关的研究,要实行招标的授权方式来确定经销商,科学制定经营的项目和监管的标准,做到收费统一,令行一致。还要通过合理的建设旅游点周边的城镇来吸引风景名胜区内的一部分居民外迁,这样就可以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资源。要给外迁居民研究一套合理的优惠政策,帮助外迁居民找到更好的致富项目,让风景名胜区的经济能够得到长远性的发展。

结束语

在现今,我国旅游的事业正在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快速的发展背后也注定会有更多更加深入的问题产生,越是在发展迅猛的时刻,我们就越要时时刻刻的牢记,风景名胜区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和开发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烂摊子。期望在以后的几年之内,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够将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规划与保护问题重视起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规划和管理方案,保护我们的祖辈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 江海燕.李敏 城市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区勘界的原则与方法——以珠江三角洲的部分森林公园为例 [期刊论文] -福建林业科技2006(4).

[2] 周彬.董杰.杨达源.涂玮 近郊型风景名胜区与依托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期刊论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5).

[3] 祝佳杰.宋峰.包立奎 基于综合价值评判的风景区村落整治与保护研究:以浙江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2009(6).

[4] 周年兴.俞孔坚.李迪华.ZHOU Nian-xing.YU Kong-jian.LI Di-hua 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分析--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5,25(5).

[5] 周彬.董杰.杨达源.涂玮近郊型风景名胜区与依托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5).

第5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支柱型产业;对策

张家口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得基础和条件。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体制改革、政策扶持、园区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措施,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既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主要是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做到政、事、企彻底分开,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市口梆子艺术剧院与市艺术团重组整合为张家口演艺集团的步伐。对已无任何职能和业务的市电影公司,撤销该单位,资产划归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管理,人员按照全额事业单位待遇分流至市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改革政府举办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组织承办机制,逐步做到集体决策、科学评估、公开招标、依法审计、全程监管,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培育和发展专业性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类商会,发挥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维护、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功能。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上要逐步设立从业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建立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开设文化产业突出贡献奖励基金等。要将这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安排纳入全市财政预算,并且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变化,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同时,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龙头文化产业园区和一些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在税收上,要鼓励一些文化产业发展,如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也可以对一些该市特色的文化产业实施税收返还政策,如每年市演艺集团上缴的全部税款由市财政全额返还市演艺集团公司,保障其改革发展。在金融上,一方面通过政府贴息的方法,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积极向文化产业项目发放贷款,促其尽快成长;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三、科学布局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化产业集约体系

首先要根据我市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目前张家口市依托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了蔚县民俗文化产业园区、中华三祖文化产业园区、泥河湾文化产业园区、鸡鸣山驿文化产业园区、元中都文化产业园区、大境门—堡子里文化产业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园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在税费减免、配套设施、投资融资、创业培训、中介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而稳定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从而为园区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要遵循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文化产业企业的积聚,而不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内一些没有关联的文化企业的拼盘,因此文化产业园区的顺利、健康、持久发展,需要政府、园区和企业多层面按照产业集聚的内在规律全方位地做好工作。

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张家口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文化遗址,开启中国5000年文明的涿鹿三祖合符会盟,还拥有着中国北方佛、道、儒三教并奉的宗教名山,和数量众多、年代跨度最长的长城,目前保存最完整、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鸡鸣驿就坐落在我市。此外,张家口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蔚县的剪纸、打树花、东路二人台、口梆子等民间艺术享誉国内外。该市创排的口梆子大戏《合符釜山》、二人台风情剧《魅力家园》、蔚县秧歌剧《剪纸谣》、尚义县二人台小戏《山路弯弯》等5台优秀剧目在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上获得各类奖项达64个,并全部获得优秀剧目奖,在全省名列第一。大型广场音乐诗画《大好河山》在2010年冀台经贸洽谈会上成功首演,获得台商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要充分挖掘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泥河湾博物馆,张北元中都博物馆,宣化区博物馆的建设,加强三祖文化研究,不断提升三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整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蔚县剪纸、张北草原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通过举办节庆以及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推出更多更好的口梆子和二人台戏目,扩大音像出版,延长产业价值链。进一步加强张家口堡、大境门、怀来鸡鸣驿城等文物遗存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力度,提高我市文化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和日常维护制度。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推出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国家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抢救保护,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采集等。

五、完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首先要完善文化人才的管理制度。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充分发挥我市在艺术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用人机制的改革,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众文艺汇演、县级大型文化活动中发现、选拔一批乡土艺术家、民间艺术传人等特殊文化人才,建立文化人才荣誉制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其次要创造聚集人才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聚集人才,发现人才。如张家口市蔚县的剪纸艺术可以通过举办剪纸艺术赛事或剪纸艺术展览的形式,聚集剪纸艺人,发掘剪纸人才。最后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加快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干事和乡镇(街道)文化站专职人员。要逐步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力争5年内将全市基层文化骨干基本轮训一次,切实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

[1]史征.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有效路径改革与战略[J].2012(2):121~122

[2]李建平.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学术论坛.2006(4):107~108

[3]李安.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J].企业导报.2009(12)

第6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绿化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5.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户外环境景观设置不协调

软质景观,也就是植物造景,并非是一个短期的过程,相反它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从这一方面来说,这和开发商的求快的想法是不相符的,以至于在实际的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时,呈现出景观主要为硬质景观的特点。从短期来看,大量的硬质景观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景观效果,不过从长远来看,硬质景观的生态效果不如软质景观有优势,同时植物造景的比例占全部园林景观区的比例较小,这不仅仅是和居住区园林应该以植物为主的原则不协调,同时在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方面,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此外,这还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有限的园林投资的利用的浪费。在实际中,有不少开发单位视居住区的园林建设景观而不顾,忽略了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为使居住区在绿地率等硬性指标上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只是简单的对居住区进行绿化,把这项工作仅仅做到“绿化”层次上,认为在空地上种植上植物就完成了工作任务。这最终导致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园林景观,虽然绿地、树木等软质景观是居住区居民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但同时也应该体现出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1.2水景应用的负作用

水来自于大自然,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有动的喧嚣、静的和平,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神像、喷泉、水池、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这些特性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而水景住宅恰是当前流行的趋势,许多开发商也注意到水景应用的作用,更有不少开发商为了提高楼盘的“身价”,不惜“玩山弄水”,制造各种水景,甚至户户水湾环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建时优美的水景就会渐渐出现许多不足之处。

1.3园林建设材料质量良莠不齐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时,有些居住区的开发商在楼盘建设完成之后,立刻进入到销售环节或者是居民进户环节,这给居住区园林绿化建设的速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局面的形成,为实现见效快的效果,往往会忽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特性,或者是大规模的使用大规格的树木,搞大树进城运动。例如,如果大规模的引进蒙古栎等大苗,虽然短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这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无论是从生态效应方面来说,还是从植物的自然生长角度以及观赏效果的长期性角度来说,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目前,很多园林公司的本身的苗木数量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必须依靠各种渠道的外购苗木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而所采购的苗木的品质良莠不齐,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景效果。此外,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在园林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质量低劣的水泥和不合格的钢筋等经常会出现在园林建设的施工现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由“景观工程是表面文章,表面光鲜就可以了”的错误的陈旧观念导致的,阻碍了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这在居民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体现的淋淋尽致,比如出现时石材脱落、木制品破裂等问题。

1.4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施工的技术力量不足

当前形势下,虽然在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园林施工企业,但是大部分的施工企业的前身是绿化公司,在成本控制条件的限制下,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园林工程只配备一名技术人员,即使是较大规模的园林工程也仅仅配备两三名技术人员。由于技术力量条件的限制,在土、电等施工时会给工程质量的控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监理公司也没有足够的园林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而是由土建监管工程师代替行使其职责,这些都给工程质量的控制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对策

2.1实行设计单位“全程负责制”,提高设计人员水平

园林景观的规划应该尽可能提前至与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以便在总体规划进行时能把原有的地形地貌、植物群落等充分考虑到规划中,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环境,并且实行设计单位“全程负责制”,即从园林景观的最初规划、方案设计、工程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负责,无论在什么环节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使其脱离“图画”阶段,实现工程项目的完整性,进而将一个合格的、生态的、个性的园林作品交给居民使用,在给居民带来“居者有其屋”的同时,更要带来“居者优其屋”的良好居住环境。

2.2充分考虑水景观建设可持续性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增灵”,的确各种风格的水景对美化城市、美化我们的居住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水资源并不富足的城市,在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过度营造“城市水景”,资源的浪费、管理的难度等都很令人担忧。所以建议城市水景观建设应充分考虑可持续性,有必要在水景住宅建设中,引入新理念、指明新导向、创建新模式、开发新技术,充分发挥水自净功能,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自循环,在保持对景观性、亲水性重视的前提下,提高水景的健康度,同时改进管理模式,进而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使小区园林景观更为人们所欢迎。

2.3合理利用园林植物,加强材料的监督管理

在园林建设选材上应充分顾及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合理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植物搭配,常绿与落叶、乔木和灌木、速生和慢长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绿化相衬托,不同树形、色彩变化的树种相配植,种植绿篱、花卉、草坪,使乔、灌、花、草相映成趣,既丰富、美化居住区的环境,又便于养护管理,从而合理地提高绿化覆盖率,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苗木、建材的采购渠道要规范,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应该加强监理公司监管力度,不合格材料不进场、不使用。

2.4提高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管理技术水平

我们要特别注意园林施工队伍技术力量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园林景观、水电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要想从根本上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规范,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居住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有关部门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规范园林绿化施工的秩序。还有加大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资质的审查力度和核定工作,并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核定其资质等级,不能越级承担施工任务。此外,还要大力引进园林绿化领域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更好的对园林绿化施工工作进行管理。

3.小结

随着社会发展,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功能、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一方面要理解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基本内涵、功能;另一方面要考虑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现代审美和观赏功能,结合规划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组团和场地。同时,希望本文能为以后居住区景观绿化的建设和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科技,1997(6):27.

[2]王亦为,薛红,徐迎春.上海新建居住区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山东林业科技,2006(4):99.

[3]张志民.小区硬质景观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1):43.

第7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小区园林绿化工程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条件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是城市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园林绿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建设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并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施工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联系,如何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当前园林绿化工程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够充分

许多施工企业没有从认识上把握园林绿化工程前期规划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中随意发挥,没有考虑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协调性和科学性,甚至在植物的搭配上都显得凌乱不合理,导致园林绿化工程偏离施工要求,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建设施工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可能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规划设计不适应时展需要。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中还可能与其他市政设施建设发生重叠和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这些因素管理者在施工前都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考虑,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不达标

施工单位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管理中要加大管理力度,对施工的各项工作要加以适当的指导,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很多施工单位对现场管理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管理方向和制度体系,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怎样加强管理缺乏经验,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水平低下,从而可能影响整个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三)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

很多园林绿化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有些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转过来的,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也缺乏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技术要求,无法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良莠不齐的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绿化质量和施工效果。

(四)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选择不合理

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搭配协调和审美艺术性都有一定的影响。针对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不同地点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树木。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每个地点的植物种植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在人们经常经过的地方不种植长有瓜果之类的树木,在房屋附近不种植过于高大的树木等,对于树木的规划要科学合理,高矮合理搭配、适应当地文化要求和民俗习惯,要充分考虑植物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因素,选择利于除尘、降音的植物。

二、强化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在建设之前进行招标筛选优秀施工单位

在进行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前,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纳入招投标的范围之中,小区的绿化管理部门针对小区的特征和绿化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通过招投标,筛选出具有相关施工能力、满足施工建设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小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优秀的施工单位是建设高质量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保障,以便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二)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做好施工前的充分准备

在进行小区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加以整理和考虑,充分兼顾到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要求园林绿化的设计单位对园林建设加以科学设计,并详细介绍设计方案的目的和针对性等,充分了解设计图纸。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划,督促园林建设单位进行核对,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并上交施工计划书。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控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监管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对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要加以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才能保障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符合规定标准。对其中的土方样式、植物规格、管线材料、铺设砖材等材料加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使其在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够参与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建设中。

2、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减少苗木浪费

因地制宜地选择树木进行园林建设,依据树木自身的生长规律,把握不同植物的栽培时间和方法,种植后对其加以必要的保养,提高植物的总体成活率是保障园林施工建设质量的有效方式。

(四)加强小区园林绿化的后期管理工作

小区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完成后,需要做好后期的各项管理工作,维护绿化工程的正常运转,使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最大化和持久化。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管理和养护能够有效保障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如果缺乏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会造成树木大量死亡、苗木结构松散、草地杂草丛生等后果,那么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就得不到凸显,浪费了园林绿化资源。严格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判,对每一项的工程建设的质量加以严格的检查和评定,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阶段加以严格排查整治,提高各个部分的建设质量水平。

(五)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加强对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和教育,不断其提升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小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进行。通过培训和教育,使施工管理人员清楚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施工进度,确保与施工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联系,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商议和解决。促使施工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摆正工作态度,贯彻落实相关的施工管理规定,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加以管理,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与其自身绩效挂钩,对他们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工作加以合理的监管,避免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掌握多种施工技术和要求。加强前期的规划设计,使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更好的管理依据和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在建设进程中对施工质量加以严格控制,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满足施工建设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后的管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对工程质量加以科学评定,对小区园林绿化工程发挥作用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可以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对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有效达到现实效果也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建领.简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点[J].现代园艺,2011(13)

[2]沈家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1(09)

第8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我们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会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放松心情、增长见识,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环境优美的景区里打牌和在家里打牌感觉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同样,旅游景区的营销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而且你的景区故事性越强,得到的市场回应就越大。杭州西湖便是这方面的典型。那么,在旅游营销中,怎样用故事打动人心,实现对市场的争夺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吹牛

可以说,很多故事都不是真的,也经不起推敲。但是,就是这些看上去“漏洞百出”的故事,却常常让我们神往。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猎人去打猎,看见一只美丽的鹿在面前,可等他准备开枪时才发现,子弹用完了。无奈之中,他随手拿出一颗樱桃籽装进了枪膛。“砰”的一声,射中了鹿的头,可是鹿还是大摇大摆地走了。后来,这个猎人又去同一个森林打猎,碰到了一头特别的鹿,因为它的额头上多长了一根角,是一颗小樱桃树。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如果是一个大人听了,肯定说编故事的人吹牛,哪里有这样的事?可是,他仍然会津津有味地听下去,这就是故事的魔力。

对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来说,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是在吹牛,其实是在借“势”。也就是说,要利用旅游景区没有的“势”去丰富自己的故事,从而打动游客。这就要求旅游景区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能够自如地运势,把握好势的潮流,这样才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合拍

故事一定要和时代合拍,才能够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才会显得更动听。任何天马行空的故事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都会跟社会上的一些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作者通常是通过故事效应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故事一般都不是真的,但是,好的故事却拥有某种异质生命的对照效果。特别是在特定的时期,故事的内容和当前的社会形态产生了某种联系,故事就会显得更为动听!

故事如此,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也是如此。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也需要通过与市场的合拍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点,核心就是选择正确的时机,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因为任何忽略时机的营销活动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对旅游景区来说,有时候“万事俱备”,可就是“只欠东风”,也会使非常好的营销活动付诸东流。

所以,旅游景区对“时”的把握应该注意两点:一方面,仅仅依靠某一个营销策划人员的判断,是很难判断出时机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另一方面,就旅游时机而言,又是有着常规的规律可循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注意把握这些规律。

三、鲜活

所谓鲜活,就是抓活鱼,就是故事里的精彩情节。如在武侠故事里,总是有着“大帐内,两人在甜蜜温暖的气氛里交谈;大帐外,却隐藏着杀手在窥视”的情节,这些情节巧妙地调动着读者的情绪。这就是故事的张力,它必将把读者吸引到故事的环境中,让人欲罢不能。

鲜活反映在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中,就是营销中鲜活的手段和套路。因为旅游的市场营销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套路来实现精彩的“拔营起寨”的。

旅游营销中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以广告宣传造势的;有以公关活动吸引眼球的;有靠点子出奇制胜的;有打情感牌拉拢人心的,等等,不一而足。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选择一些常用的营销手段与大家一起探讨。

1.打文化牌

旅游,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文化的超越。因此,不管是自然景区还是人文景区,都希望以文化的名义说事。而游客的旅游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的认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旅游活动就是文化交流的另一种方式。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喜欢去云南旅游,不就是因为那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吗?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可以算是为景区打文化牌的很好阐释。

因此,旅游景区挖掘文化内涵,以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游客的注意,并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应该是旅游景区进行市场营销的最传统的方法。

2.打公关牌

旅游景区的公关营销,一般是指景区以媒体等为中介的营销活动。在信息化时代里,不仅是企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已经不再是媒体的看客,而成了媒体的当事人。因此,关注媒体其实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由于媒体强大的受众群体,又囊括了信息、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功能,使得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利用好这个优势资源,对旅游景区来说,将终身受用。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发达,打公关牌已经成为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的一个捷径。

3.打价格牌

门票收益是目前大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现在几乎每个旅游景区都盯紧着门票价格,用各种理由来掀起涨价风潮,这甚至成为媒体和公众议论的热点。不过,从这几年开始,有不少景区公开宣布不涨价,甚至承诺不收门票,这绝对不是景区的“良心发现”,而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这些景区发现,通过开发优质项目,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甚至可以获得比涨价更多的收益。

4.求轰动性

有轰动性,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欲望,并加深他们对景区的印象。因此,现在的不少旅游景区都热衷于轰动效应的营销活动策划,想以此来冲击游客的心理防线!有人说,21世纪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很多景区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特别的渠道,发挥了它的影响力。因为常态性的东西只能产生常态的效果,非常态性的活动才能打造旅游营销的大手笔!

第9篇:景区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营销策略;旅游资源

文化营销是以文化分析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为目的,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随着文化营销理论在我国的传播,除了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经营者也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旅游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开发,而是以人为本,强调作为文化人的旅游者的精神消费性需求。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征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旅游文化营销是在对旅游者的文化满足与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创造和促进过程中,达到高度和谐化的文化体验。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和谐的、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者的文化满足。旅游文化营销构架如下图: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场的需求也随着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一刻不停地生成着。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正如美国旅游权威麦金托什教授所言:“文化是决定旅游地区总体魅力的惟一因素,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充满多元化特点。一个地区的文化元素是极其复杂的,它能够反映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旅游产品要有特色,具有个性,要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它必须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文化营销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以不健康的心态来解读文化的旅游者。如果一味迎合他们的需求,只会助长偏见和误解,降低本地文化的品位,失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类型

(一)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二)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三)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工业社会设定了严格的个人角色,人类追求娱乐和快乐的本性受到了理智的压抑,人性出现了异化的现象。而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三、旅游景区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不到长城非好汉”,在的《清平乐·六盘山》中更多地代表着抽象的含义,但在现实中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上,这句话成了这处国家级风景区的宣传语和定位,只要在长城上走一遭,这七个字的豪言壮语可谓不绝于耳。再如河南新郑市利用黄帝故里发展“千年圣典”祭祖文化旅游来营销城市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侨华裔和大陆同胞去黄帝故里寻根,体会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

(二)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的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山东省梁山县为打造“水泊梁山”旅游文化品牌,专门请了著名的策划人为文化旅游开发进行整体策划,从硬件资源的快活林酒店、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到软件资源的宋代文化、梁山武术、购物旅游和梁山108将的演绎,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规划软硬件旅游资源,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三)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江苏无锡的“吴文化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节”等,各旅游景区的文化节不仅代表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并且通过节庆旅游这个卖点吸引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大力宣传旅游景区的文化。其次,可以利用影视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如电影《少林寺》演红了河南嵩山少林,将少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电视剧《乔家大院》演绎了晋商文化等,许多城市也纷纷建影视城,拍摄电视短片在收视率较高的央视频道展播,借用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如大型演艺节目《丽水金沙》表现了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印象,刘三姐》传扬了广西桂林的民族文化,这种演艺类的文化节目是旅游地文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