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工业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再赴食品盛筵
收入及分配结构的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提高中低收入人群食品消费水平。工业化食品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方便食品、冷冻食品、休闲食品以及饮料消费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这将带动相关调味料,食品辅料和配料行业联动增长。
“十二五”中国食品工业仍处于全面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发展时期。未来几年食品工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较高水平,食品工业方兴未艾。
中国农业进入高成本、高投入和高价格的三高时代这意味着廉价农产品时代终结,这将推动高附加值食品的不断涌现。差异化和高端化在诸多食品子行业有明显体现。
食品工业发展方式将发生变化,科技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将在提高原料利用效率,节约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上发挥重大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食品工业生产效率和增加产值。
未来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将强化以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产业链建设,以全面降低成本,并获得全产业链利润,而中小企业将成为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新一轮创新主体,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占领蓝海。这给我们投资食品企业指明方向,一是在通胀预期下,成本不敏感性行业、有效转嫁成本压力行业应该是投资首选。继续看好白酒、葡萄酒,乳制品,其他食品制造业。二是新上市食品企业增加,涉及到速冻食品,调味料和食品辅料等多个领域,打破食品板块主要由酒奶构成格局,为食品板块增加新概念和更多投资选择。这个板块会成为持续热点板块。
多因素驱动家电市场需求保持良好增长
我们对2011年家电行业的整体形势表示乐观,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等国家刺激政策下,以及在收入增长,婚育高峰等因素推动下,家电市场需求仍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长。
从生产成本上来看,2011年家电行业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大,但人力成本上涨已经成为趋势:而尽管材料成本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低技术含量的家电产品的生存空间仍在缩小,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升级的步伐在逐步加快,甚至在三,四级市场的产品需求结构也已经开始有升级迹象。
从价格上来看,价格战不会出现明显的缓解,而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强化自身产品创新能力,提升自身产品差异化能力,才能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也才有可能不至于在新一轮洗牌中出局。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作用
一、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及作用
1、用途。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2、作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①防止变质。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②改善感官。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保持营养。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④方便供应。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⑤方便加工。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⑥其他。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二、食品添加剂的特征及分析
1、特征。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2、分析。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目前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滥用。
专家提醒市民,对食品添加剂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即将出台,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必将更加规范。当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三、如何使食品添加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食品工业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也会迅速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用于食品工业,这是客观事实。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量很少,但对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不少食品添加剂有一定毒性,不合格和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并非一件小事情,而是关系着人民群众饮食卫生的大事情。
1、加强在食品中严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非食品添加剂是指已被证实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却可以对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某一工业所用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或很大的危害,如三聚氰胺、吊白块、苏丹红、美术绿、罂粟壳等等。以吊白块(又称雕白粉)为例,它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氧化面粉、米粉、豆制品等食品中的色素,但其毒性很大,正常人体摄入10g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查处中,却发现不少违法使用的现象。
2、加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生产及应用的管理。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属新兴行业,它不同于其它行业,是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卫生的大事。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超标使用,被不法分子滥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的管理都很严格。如美国把食品添加剂放在和药物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其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的比较全面和严谨,并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贯彻实施。美国对违规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处罚相当严历,违规企业和企业主的下场不堪设想。而我国的一些生产者却没有严谨的法规意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如面粉增白剂的生产和使用方面就存大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快和完善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特别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集中管理,不能多部门管理,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严格监督、严格控制[3]。
创建于1922年的上海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百年来以选料精细、刀工制作考究,仿真荤菜极像和口味极佳而扬名海内外。其名品黄油蟹粉、樟茶卤鸡、罗汉素面、糖醋黄鱼、松鼠桂鱼、素鸭等均是上海、全国驰名的菜点。功德林曾以著名产品、著名服务而荣获“上海著名商标”、“中国质量过硬服务放心信誉品牌”等十多个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首批“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称号,2008年6月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上海餐饮业唯一得此荣誉的单位,同年10月在北京荣获第六届世界烹饪大赛团体金奖、个人赛热菜项目金奖、个人赛面点项目特金奖以及个人赛冷菜项目银奖。
鉴于发展,功德林在松江九亭建造了素食品工业基地,组建了素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厂房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生产出产品质高、品味鲜美、严格卫生、营养健康的净素食品、名点糕饼、粽子、菜肴及半制成品。功德林月饼在近百年中一直是国内百姓、海外华侨向往的中秋佳礼,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功德林月饼经常卖到脱货断档。新老品牌月饼不仅遵循“三低”原则,而且馅心果仁完整,饼皮层次分明增加了奶香味、冰沙口味,2007年荣获“最佳特色月饼奖”,2008年被评为“国饼十佳”。有关专家指出:“功德林月饼价格不涨且新品不断,深得消费者和华侨喜爱,老字号金匾越擦越亮。”功德林素食品现有专卖店36家。2008年8月28日,素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分别通过了“上海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的复审,保持中华净素餐饮和素食品(包括净素月饼)的龙头企业地位。
为了企业发展及传承功德林的素食文化,2009年底在上海浦东金桥地区开了上海第二家功德林素食餐厅,装修风格与南京路旗舰一样,满足周边地区顾客的素食喜好;2012年功德林蔬食处在功德林黄河路原址开业,以全新的概念、高品质的时尚生活元素迎接广大顾客。
在提倡节俭、绿色、健康餐饮“的今天,素食更是广大消费者的首选。上海功德林有限公司,必将成为海派餐饮的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 (徐云祥)
选址最好在郊区,对于食品厂的管理以及食品的质量都有好处。郊区的噪声空气污染没有市区严重,便于保证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竹炭食品指的是添加了一定量的食用竹炭粉,使食物具有附加营养价值的食品。竹炭食品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一般是把竹炭粉末按一定比例加入到食品原料中,再一起加工。
食品种类
竹炭面包:目前市场上最普遍的竹炭食品,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闻起来与一般面包相似,有奶香味。内外均为纯黑色的,吃在嘴里并无异味。外皮嚼起来很韧,能感觉到有细小的颗粒,略有一点牙碜。
竹炭花生:是将竹炭经高科技纳米技术活化,研磨成粉后经高温烧烤制成的外观乌黑、松脆可口、老少皆宜的竹炭食品。其主要成分是:精选优质花生米,食用竹炭粉、砂粮、精制面粉。
是否排毒
竹炭由于表面疏松多孔,像木炭一样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广泛应用于净水、除臭和净化空气上。然而,越来越多的食品也傍上竹炭的概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表示,所谓竹炭能“清除肠道垃圾,排毒养颜”,是根据竹炭的物理特性联想出来的夸张之词。“竹炭根本不是正常人类食物的组成部分。它在体内不能被消化,不可能进入血液去净化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毒素。”
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说,竹炭如果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那么也仅限在肠胃里。通过接触食物,竹炭可以无差别地吸附食物中处于离子状态的各种元素,也就是说,吸附的物质既包括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也包括食物中所含的钙、锌等有益微量元素。因此,靠吃竹炭来清理肠道,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营养吸收,甚至造成营养不良。
竹炭不是食品添加剂
实际上,竹炭能否添加到食品中早有定论。2008年年底,浙江某公司申请生产“竹炭袋泡茶”,由此引发竹炭能否作为食品的讨论。小编在卫生部官方网站看到对此问题的复函称: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在部分食物生产加工时使用,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竹炭是否与植物炭黑、植物活性炭等同,还难以判定。小编查阅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标准中规定,植物炭黑可作为着色剂用于糖果、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糕点、饼干等的生产加工;植物活性炭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但应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除去。无论是植物炭黑还是植物活性炭,均不能用于茶叶生产加工。
食品冷藏链主要是面向于食品工业等领域,直接和人民生活相联系,它包括食品加工、保鲜贮藏和流通运输三大类,本文分析了食品冷藏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了食品冷藏链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食品冷藏链技术与应用发展前景。食品冷藏链设备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只要投入力量,摸清当前市场产品的现状,提高食品冷藏链设备自动控制水平以提高食品质量,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食品冷藏链现状前景预测
Abstract
Thechainoffoodrefrigeration,transportationandstorageisnearlyconnectedwiththelivingofpeople.Itincludesfoodprocessing,storageandtransportation.Thetechnologiesandtherelationsamongthesetechnologiesareintroducedinthispaper.Basedontheapplicationstatusquo,ananalysisismadetoforecastthedevelopmentofthis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andmarket.Thetechnologyandtheequipmentofthechainofrefrigeration,transportationandstorageareveryimportantforfood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istechnologywillimprovethelivingofpeopleandaccelerate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
Keywordsfood;refrigeration;storage;presentsituation;forecast
1冷藏链技术
食品的保鲜、贮存方法有多种,如:干燥、腌制、熏制、真空保存、添加防腐剂和低温贮藏等,现在采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低温贮藏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冷凝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其设备的种类、用途都在扩大。长期的应用结果表明,冷藏时因食品后熟、腐败速度较快,不可能实现食品的长期贮存;冷冻虽然能长期贮存食品,但由于食品的一部分细胞死亡,且在解冻时出现汁液流失,不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希望能吃到新鲜可口的、具有天然风味的食品,这一要求大力推进了科学工作者对食品贮藏方法的不懈研究,速冻技术和冰温技术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
速冻食品是指:在-35~-40℃的环境中,在30min内快速通过-1~-5℃的最大冰结晶生成带(即在食品中心温度通过所需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在40min内将食品95%以上的水分冻成冰,即食品中心温度达到-18℃以下。
冰温食品是指:把食品放置在"冰温带"(0℃以下、冰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内进行加工、贮藏和流通,此类食品称为冰温食品,也即,食品的冷藏链为冰温链。
传统的"冷藏链"定义为从生产时间和地点到销售时间和地点之间,用于易腐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各种冷藏工具和冷藏作业过程的总和。然而这个链并没有考虑从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到消费者之间搬运和贮藏环节,所以"冷藏链"的定义,应该将终止时间、地点(销售时间和地点)予以扩大到"家庭消费"。这不仅仅是概念的变化,而是扩大了该产业的领域。
在冷藏链的加工、贮存、流通过程中所采用的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贮藏设备、流通设备、加工设备和特殊功能设备四部分。
2食品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发展状况
食品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容关键技术相关技术核心技术相关设备
食品贮藏
流通设备
加工设备
特殊设备
食品贮藏工艺
制冷技术(设备、系统设计)
隔热层(保温板)技术空气幕
设计技术
制冷技术
蓄冷技术
隔热层(保温板)技术
食品加工工艺
制冷技术
冰温技术、蓄冷技术
解冻技术(高湿度空气解冻,喷淋冲击解冻)
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
气调贮藏(CA贮藏)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控制技术
传感器技术
外观设计
制冷剂、发泡剂替代技术
汽车技术
加工技术
新材料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控制、传感器
外观设计、包装材料与机械、电解冻技术(红外解冻、电阻型解冻、高频解冻、微波解冻、高压静电解冻)
机械设计
外观设计
货币识别制冷技术
隔热层技术
食品贮藏技术
空气幕技术
制冷技术
蓄冷技术
食品加工工艺
制冷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制冷技术
货币识别
机械设计大中小型冷藏、冷冻、
冰温库
陈列、展示柜、零售冷
藏柜
冷藏保温车、集装箱、冷藏保温箱、保温盒(袋)加工设备
速冻机、差压预冷设备、解冻设备、干燥设备、发酵设备
鲜花展示(销售)柜、自动售货机、小型制冰机、冷饮机
表2冷藏链的发展状况
内容国外先进国家状况国内状况原因分析
食品工业投资
占工业总投资
的比率
冷冻冷藏能力
冷藏运输能力
冷藏运输率
8%~10%
世界总量为5100万t
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冷藏保温挂车和半挂车厢万辆;日本:冷藏保温车12万辆,近年来年产量一般为2万台左右,其中冷藏保温车占25%,保温汽车占40%~50%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80%~90%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50%左右;
发展中国家:一般只有10%~20%
3%
500万t(冷藏:140,冷冻360)
冷藏列车:6792辆
冷藏汽车:20000辆
冷藏船:10万t
冷藏集装箱:10000个
我国保温冷藏车的年产量为1500~2000辆,其中冷藏汽车占10%~20%
目前全国调运易腐货物约4000万t,其中:
铁路运输率:25%
公路运输率:15%
水路运输率:1%
空运运输率:0.1%宏观管理失控:法规建立滞后
销售条件欠缺:缺乏冷柜和保温设备
产品质量难保:冷冻食品合格率仅为78.9%
中国体制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冷藏业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建设冷库存在3个不平衡:重视肉类冷库建设,忽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忽视产地加工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忽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我国冷藏运输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外贸部分为肉食出口,将苏联的"吉尔"载货汽车改装为保温汽车;60年代初,将国产解放牌汽车改装为冷藏汽车;60~70年代先后进口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的保温车;70~80年代中期,从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进行了数千辆保温汽车,花费外汇数千万美元;从1979年起,通过补偿贸易形式引进罗马尼亚技术,在江苏镇压江合作生产冷藏保温车;1982年我国颁布"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的冷藏链和冷藏保温车的发展。
大量运输采用普通棚、敞车运送,缺少冷藏流通设备。由于运输业的资源配备不合理,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效率,改变单一的开发投入主题,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3冷藏链建设的迫切性
全国因食品冷藏链不完善,加之食品经营机制上的各种因素,每年有3000万t食品有待于从变质中拯救出来,易腐货物每年要损失十多亿元。按每一年减少十多亿损失计算,可建十二万t以上容量的冷库,或购置机械冷藏列车1000辆,是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的1/7。因养殖种植业的大幅度发展,而保鲜及贮藏、流通措施的发展极不协调,令食品产量与损耗率是逆向进行,产量越大亏损越多,我国人口十二亿多,食品资源非常宝贵,如不尽快改观,不仅是中国的食品工业的水平将大幅度落后于先进国家,而且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4发展冷藏链必须解决的问题
4.1冷藏链的建立、完善与发展与我国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车家政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需要有强有力的机构,实行跨行业宏观调控,进行规划管理,相关行业需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这项工作,制定标准、规划布局、统一价格、开拓新产品。政策上应给予保鲜产业倾斜和扶持,对整个食品产业包括冷藏运输体系,应从政策、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其发展。把冷藏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明确发展目标,统筹发展格局。
4.2立足中心城市,组建食品冷藏链中心
以组建食品冷藏链中心为纽带,把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有机联结起来。
4.3建立食品保鲜研究中心和加速食品保鲜技术的人才培养。
除研究冷藏保鲜、冷冻保鲜、速成冻保鲜技术外,还应研究冰温保鲜、气调保鲜、药品物保鲜、负离子保鲜、辐射保鲜等技术。
4.4开发实用于冷藏链各个环节的保鲜设备
如:加工设备、流通设备、贮藏设备及其它专用设备。
5食品冷藏链设备的技术与市场预测
速冻食品工业将在我国崛起,成为未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食品产业,成为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一个突破口。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0年中,与其相应的速冻机及其配套设施将是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牢牢地抓住这个时机,开发、生产相应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图3、图4表示了商用制冷设备现阶段各项技术及相应市场的发展状况。预计在今后5~10年内随着国外技术的流入和国内技术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食品冷藏链将会逐渐健全和完善,其发展趋势如图5所示,其预测基准是:a.我国冷藏链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同;b.我国现在的市场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10~15年。
图3现阶段商用制冷设备的技术水平图4现阶段商用制冷设备的市场水平
图5商用制冷设备的国内城市市场预测
速冻食品和冰温食品机械的发展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合作,并形成体系。因为冷加工食品从原料起到制成产品后,必须保持在冷藏链环境中,只有冷藏链整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需要冷加工食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包装材料业、运输业与经销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冷藏链工业体系。所以发展商用制冷设备今后10年的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开发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原料的分级清洗、整理机械及面类、肉类、蔬菜等各类前道成型设备;
集中研制各类快速冻结装置等核心关键设备,如:螺旋冻结机、钢带式速冻机、液氮喷淋装置、沉浸式冻结装置及其自动控制设备
开发冰温贮藏、运输、加工设备;
国家应系统地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新型制冷系统和制冷剂;
开发冷冻及保温运输设备,包括各种型号带制冷系统的汽车和无制冷系统的保温车、冷藏集装箱、保温箱和用于配送用的保温盒(袋);
发展既能耐微波调理又能保持速冻食品质量的新型低温包装材料,改变当前国内包装材料简单、单一的落后局面;
大力发展和推广美观大方的卧式、立式冷柜、陈列柜、展示柜、低温冰箱;
开发实用的集团伙食用微波炉、解冻设备及各种快餐配送设备;
有计划地建设速冻食品流通中心市场、开发仓储自动分检配送计算机管理系统;
重视产品配送,加速冷冻加工食品的供给及有效的售后服务;
6结论
从冷藏链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仍处于逐渐上升时期,有些技术甚至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链将会在5~10年时间内逐步完善起来;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0年中,与冷藏链相应的速冻机、陈列柜、展示柜、低温冰箱、冷藏保温车及其配套设施将是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牢牢地抓住这个时机,开发、生产相应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冰温技术在日本已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而我国还未起步,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有望在10年内开始被中国用户接受,象变频空调器一样,一旦被宣传,将会有较大的市场。
食品冷藏链设备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只要投入力量,摸清当前市场产品的现状,提高食品冷藏链自动控制水平以提高食品质量,将会给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孔凡真.真空冻干食品的生产机设备.食品与机械,1998(2):24~27.
2居荣华,陈永志.我国2010年速冻食品机械发展战略.食品与机械,1998(6):18~23.
3石文星,彦启森,马灵芝,川上恒(日).冰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3).39~44.
4石文星.关于冰温库蓄冷性能的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1993(3):11~15.
5国家统计局.199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6邹同华.杜建通,申江.冷藏保温汽车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蔬菜运输中的前景,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3):45.
7章镛初,殷国柱.冷藏保温汽车维护与修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15.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安全控制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提出的需求,它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加工食品的种类,提高了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水平,是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石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聚氰胺、“地沟油”及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闻之色变【1】,。而随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问题与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非常关注。
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特征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它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而食品添加剂中的的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等可以改变食物的外观颜色,使食物的颜色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添加香料可以从嗅觉和味觉上刺激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此外,增稠剂、乳化剂等添加剂还可以美化食物的外观形态,加入的乳化剂可以使一些脂肪乳化制品的水油体系的稳定性增加。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的使用都可以使食品的感官性状得到很大改善。
2、方便食品加工,提高食品的贮藏性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适应了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凝固剂等添加剂使食品的生产加工更加方便、快捷。如乳化剂的应用使方便面面团中的水分均匀散发,提高了面团的持水性和吸水力,有利于蒸煮【2】。食品从生产到市场销售环节,再到消费者的手中,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食品很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抗氧化剂的添加可以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延长货架期。防腐剂可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避免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3、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增加了食品的种类
在食品加工或贮藏过程中,食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有可能被破坏掉,而如果在食品生产加工或贮藏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加入抗氧化剂或防腐剂,这样可以避免营养成分的损失。而在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此外,添加剂的应用还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增强了食品的方便性,如方便面、方便饭、方面粉丝等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存在问题
1、为谋取高额利润,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日益凸显
依照国际惯例,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也实行允许使用名单制度,并对使用范围及用量做出了规定。一些不法食品生产商为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为达到某一技术指标的要求,不按照使用范围的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品,在面粉中超量添加增白剂,用苯甲醛浸泡海产品来增加其韧度、亮泽度。而一些生产商混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将一些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当作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3】。
2、食品生产商错误诱导,消费者对添加剂的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合成食品添加剂认识出现了偏差。而一些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打出“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旗号,搅乱了消费者的视听。而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添加剂的标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消费者明确所购买的食品中添加了哪些添加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4】。实际上,天然品不等于安全,纯天然的产品几乎不存在,消费者的错误认识,商家的错误诱导,影响着食品工业的发展。
3、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未达标,影响食品质量安全
通常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于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比较重视,但是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重视不足,如果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有可能会使用一些与批准的添加剂名称一致但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如一些企业利用工业用白油、双氧水替代食用级白油、双氧水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控制措施
1、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给予严厉惩罚
要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食品生产企业要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要遵循如下原则:(1)添加剂不能破坏食品本身的营养素,不能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2)不得用添加剂掩盖食品变质;(3)添加剂要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4)所使用的添加剂应能分析鉴定出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责加强食品添加剂的行政许可、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5】。明确应急机制各个环节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给予严厉惩罚。
2、食品企业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食品添加剂企业以及食品生产企业要提高法律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要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说明书加工生产食品,不得超标、超量使用。要进行正确的标签标识,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可以使消费者对所购买的食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监督。
3、开展食品添加剂宣传活动,消除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打出“纯天然”、“无任何添加”的旗号,使消耗者误将食品添加剂误认为有害物质。食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科普食品添加剂的的社会责任。让消费者了解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律法规等,使其监督添加剂生产企业以及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使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做好社会监督工作。
四、小结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还可以不断促使我国食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前提条件,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必须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理学评价基础上。此外,不同的应用场合往往会要求不同性能的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组合,专用的食品添加剂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提高食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未来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趋势。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我国食品添加剂一定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促进食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引,论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质量安全[J],2010,37(6):83.
[2]徐瑾,张檬;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广州化工,2013年15期.
[3]朱晓军;李方;浅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7年04期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问题,在消费是安全,在企业是质量,在市场秩序是监管。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应该全面理性科学地看待。文章就合法合理合格使用食品添加剂展开论述,并对食品非法添加剂行为制定防范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 安全 添加剂 监督管理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按照强制性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而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2、食品添加剂分为哪几类
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包括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此外,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食品加剂的分类。按来源分: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成品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又分为由动植提取制得和由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发酵或酶法制得两种:化工合成又可分为一般化学合成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如天然等同香料、天然等同色素等。按生产方法分类: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物3大类。按作用和功能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添加剂等。
3、使用添加剂应“合法合理合格”
3.1认识添加剂别走极端
所谓全面的认识食品添加剂,就是不能要么只是鼓吹食品添加剂有多好,宣称其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工业食品工业:要么就对食品添加剂一味地持怀疑态度,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只要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存在安全问题。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不利于大家科学、理性、合理地看待食品添加剂。
3.2一定要合法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合格”的原则,一定不能“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食品添加剂种类和数量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国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以废止以前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现阶段法律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就安全的。
3.3不能片面追求色香味
除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之外,还应当“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所谓合理,就是不能滥用食品添加剂,一旦滥用,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这也是造成目前食品添加剂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降低成本,过分依赖食品添加剂,但其使用食品添加并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而只是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利润。出现这种状况,与消费者有时片面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也有关系,导致企业为迎合市场过分依赖食品添加剂。因此,目前在欧美等国家,都是倡导天然食品,他们既不反对使用食品添加剂,但会教育消费者,选择天然食品。
3.4确保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
“合格”使用食品添加剂很重要。所谓“合格”使用,一方面要求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产品必须合格,目前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中最大的产业,因此食品企业一定要使用质量过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另一方面,“合格”使用要求食品企业一定要遵循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限量多少,都是经过了科学的验证之后才确定的标准,一旦企业不遵循这个标准,同样会造成食品添加剂的滥用。“遵循合法合理合格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对食品添加剂掉以轻心,这需要加强合理引导,加强监管。”
4、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制定防范应对措施
4.1做好监测预警、建立添加物“黑名单”
管住和管好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经营生产环节的使用,是遏制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关键。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监测,及时开展安全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新的可疑非法添加物或易滥用的添加剂,要立即通报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研究更新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4.2强化诚信自律、社会监督与宣传
4.2.1建立诚信体系是加强食品生经营行业管理,推动诚信体系建立,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
4.2.2强化社会监督和科普宣传。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完善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员、协防员管理办法,加强仪器安全信息员、协防员队伍建设。同时要打击虚假新闻,对造成社会恐慌的假新闻制造者,要严肃追究责任。另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各类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及其危害以及严厉惩处的措施,做家喻户晓、应知尽知。
4.3明确各方责任加大失责追究力度。
4.3.1对于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各方责任,要做到分工到部门,监督落实到基层,强化责任体系。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尊重自然生态法则,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消费体系,以“效率效益”和“环境质量”双重指标重新审视生产与发展―这是一位生态专家对生态产业链的诠释,也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蒙牛绿色生态园” 彰显出的中国企业对生态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
凭借多年来对“绿色理念”的践行,蒙牛不仅成为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全球合作伙伴,而且通过“蒙牛绿色生态园”,展现其在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与世界分享中国企业的生态哲学与绿色智慧。
绿色乳业的践行者
蒙牛绿色生态园紧邻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标志性景观之一的水龙雕塑,由未来乳世界主展馆、生态牧场和未来星绿色童趣园三部分构成。蒙牛未来乳世界主展馆采用绿叶环抱设计,象征自然万物和谐共生;馆内则运用了先进的环保科技,体现蒙牛“打造生态产业链,开启未来乳世界”的主旨。游客置身其中,可以直观地了解牛奶生态生产的整个过程,参与互动环节,近距离感受绿色生产与人类绿色生活的辩证关系。蒙牛生态牧场通过微缩景观还原蒙牛的绿色生态牧场,而未来星绿色童趣园则通过神秘城堡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绿色乐趣。
在整个蒙牛绿色生态园,绿色与生态无处不在。路灯和草坪景观灯采用了太阳能环保照明技术,大大节约了园内对电能的消耗,节能LED灯在保证视听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1380个牛奶利乐包回收再利用,制作成座椅供游人休息……蒙牛绿色生态园处处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也揭示了未来乳业的发展趋势―生态与科技相辅相成、自然与经济完美融合的绿色生态产业链。蒙牛致力于打造一条涵盖奶源、产品、包装、物流等多个环节的绿色产业链,不仅仅是出于对产品品质的考虑,而且还包括对保护草原、反哺自然的绿色觉醒。“蒙牛通过自身实践让最长的产业链变为最生态的产业链。”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丁圣告诉《新营销》记者,“从源头到终端,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生产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蒙牛都努力做到更生态、更低碳。”
目前, 蒙牛在全国各地建设、参股的万头奶牛牧场为14座,未来还将兴建20~30座大型牧场。以奶牛饲养为主体,以生态环保技术为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观光型牧场。蒙牛拥有经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中心认证、符合全部40项绿色指标的生态牧场。通过推进大型生态牧场建设,蒙牛在夯实优质奶源基础的同时,配套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畜禽粪沼气发电厂,利用牛粪发电,在那里每头奶牛都是一个小型发电厂。以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为例,其配套的沼气发电厂日处理鲜牛粪300吨、冲洗污水500吨,年发电量为1000万度,直接并入国家电网。与此同时,蒙牛将牛粪、牛尿处理后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作肥料回归土壤,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实现了农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授予该项目为“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大型沼气发电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蒙牛在全国的40多个工厂都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作为绿化用水使用,这种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使得蒙牛成为中国第一家不用深井水、自来水绿化的企业。蒙牛还开挖人工湖,收集雨水,每年至少可收集雨水1万吨。
此外,蒙牛生态牧场特别强调动物福利。奶牛居住和生活在“三室一厅”里,有自动挠痒机,机器人挤奶,让奶牛听音乐,并进行营养配餐。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蒙牛采用了低碳物流模式,智能分析物流网络,制定就近产品配送方案。
从生态草原到资源再生,从全球顶级优选奶牛到贴身营养专家,通过一系列绿色运作,蒙牛实现了自然生态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将以往消耗企业资金的简单公益行为,真正变成一种可盈利的投资行为,转化为竞争优势。
从生态主张到生态行动
乳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态环境唇齿相依,从几年前制订中国乳业第一套“绿色生产标准”开始,蒙牛对生态式发展的思考和行动就从未停止。蒙牛认为:“生态理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并非为了生态而生态;生态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其实是消费者,是我们每一个人。”蒙牛认为,将蒙牛在生产上的生态主张移植到生态行动的开展上,引导公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才能最终让生态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近年,蒙牛与生态中国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第一个用于草原建设和保护的生态草原基金。蒙牛还发起“生态行动,助力中国”大型生态公益活动,包括由明星带领志愿者开展生态草原行、用音乐呼唤生态和谐的绿色公益演唱会、率先启用经过FSC森林认证和SFI国际食品标准认证的绿色包装、联合利乐与沃尔玛开展“喝完压扁,支持回收”包装回收活动等一系列生态行动。
2011年,蒙牛“生态行动,助力中国”全国大型生态公益活动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其中包括世园会生态主题周、大型生态Life Show消费者互动活动,在沈阳、武汉、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由明星带领消费者开展包装回收、环保创意秀活动,在北京举行生态之夜大型公益晚会,与国际包装巨头利乐联合开展牛奶包装回收活动……蒙牛生态行动还赢得了姚明、邓肯、隆多等NBA球星的鼎力支持,他们通过身体力行地感召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社会关注绿色生态,让更多人成为绿色生态的践行者与建设者。
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链到倡导生态行动,蒙牛正在以绿色经济、绿色包装、绿色行动、绿色消费兑现对消费者和社会“好品质,绿生活”的承诺,向世界传递“生态品质,全球共享”的中国绿色理念。
以人为本的2.0生态链
绿色经济、绿色包装、绿色行动、绿色消费为蒙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让中国乳品消费开始步入绿色时代。相关机构预计,到“十二五”末期,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接近10万亿元,利税为1万多亿元。这就意味着5年后食品工业将成为大消费概念中最有潜力的板块。食品工业将挑起大梁,成为推动消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力量之一。对此,蒙牛总裁杨文俊表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生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机遇的核心就在于绿色消费。
“我们所主张的2.0生态链,比生态经济在传统意义上的生态链概念更加宽泛。”蒙牛总裁杨文俊认为,生态经济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包含了人人皆可生态的概念,社会公众既是生态理念的接受者,又是生态理念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