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食品工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工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工业规划

第1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才规划。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对内不了解事业单位每个岗位实际需求的人数,更是不能合理预估未来人员的需求情况,从而也不能保证未来人才的供给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由于缺乏对人才岗位的规划,许多招聘进来的人才专业与实际分配的工作不相匹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将人员招聘进事业单位后没有合适的岗位,完全不考虑人才本身所学的专业,盲目将人员安排到基层进行锻炼,打消了人员对于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最终使得招聘进来的人员辞职,造成人员流失,增加事业单位的招聘成本。2.岗位设置不合理。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以来,全国各省、市及广大事业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建立了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促进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例如国家不断对事业单位进行整合,精简机构,许多事业单位被合并或是撤销,使得许多事业单位对于招聘的岗位没有决定权,因此在岗位设置上也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调整、细化和完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招考的岗位设置不合理,既不能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也不能满足招聘人员本身的工作需求。3.人才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事业单位除了缺乏对人才的规划,其岗位的设置也缺乏科学性,不能根据目前市场上的人才进行能力分析和需求分析,导致人员与岗位不匹配。在实际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合理分析岗位需求,某些普通岗位也招聘学历较高的人才如硕士、博士等,但是实际岗位工作比较基础,学士学位毕业的人才就能做好的一些工作,让硕士或是博士去做,是对优秀人才的浪费,一些人才由于不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纷纷辞职,事业单位不得不再次招聘,增加招聘成本。二是有些关键重要的岗位招聘进来的一些人才是本科或是缺乏工作经验的人才,使得人才难以完成工作,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事业单位没能实时了解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更没有对自身的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造成了人才和岗位不匹配,资源浪费。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尽合理。近年来,部分民生事业单位业务发展迅速,各项工作服务量逐年递增,年收入呈现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编制总量的控制,甚至精简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量,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并未得到增加,反而不断减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工作人员负荷较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跟不上,亦无法按新时代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转变模式,因此造成人才队伍建设不合理,导致能力与岗位不匹配。4.岗位说明书不明确。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运作流程不够透明,使得报考人员想要在报考前了解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只能通过岗位说明书,但是目前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太过泛泛,让应聘者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事业单位的某些岗位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缺乏对一些具体工作的说明,对于有些工作内容的描述过于高深,使得报考人员望而却步。或是有的岗位实际只需要基础的工作人员却在岗位说明书中描述的过于严苛,造成报考人员对于岗位认识有偏差。

二、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规范化建议

1.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要主动推进自身人事制度的改革,主动解决目前单位当中存在办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和人员冗杂的问题。一直以来,人员冗杂和办事效率低下都是我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发展的绊脚石,与其坐等国家颁布各项政策被迫改革,不如自己先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与改革,具体可以参考改革做得比较好的其他事业单位的做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匹配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医院和学校等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国际市场上运行较好的医院或是学校的招聘制度和流程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医疗或是教育机构的岗位设置和招聘流程以及薪资待遇情况,调整本单位公开招聘的流程,为单位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医生和教师。2.加强对人才需求的规划。政府等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下放事业单位自主招聘的权利,让事业单位能够根据用人的实际需求制定招聘岗位,选择本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同时事业单位要进行长期和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岗位需求分析,还要及时了解市场上现在的人才的综合能力,根据市场上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动态的岗位和招聘人数调整。深入到各个工作岗位当中,与目前在职的工作人员了解目前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充分了解目前本单位什么岗位还缺乏什么样的人才,配合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工作人员制定出详尽科学的人才需求规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人才需求方案。同时尽可能将公开招聘的时间确定在七月份前后,能够在应届生求职季集中进行求职的时候招聘到优秀的人才。3.重新修订岗位说明书。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岗位运营的实际情况修订岗位说明书。在岗位说明书修订的过程中,尽量删除一些比较泛泛的描述,多增加一些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的阐述,以及所招聘岗位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人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或需要学习哪些专业技能,描述得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减少“学习能力强”这样比较概括性的描述,应该具体强调出对于哪方面的要求,比如说要求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能力强等。最好是能够对岗位未来的晋升空间和职业规划进行简要的描述,要让招聘者充分了解岗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合理评估自身的能力进行报考。4.加强对应聘者的岗位选择指导。许多应聘者在报考事业单位时,对于其自身所报名的岗位和单位根本不了解,只是一味地从众,周围的人都报考事业单位自己也报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报考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更有的应聘者只是单纯地觉得事业单位工作轻松稳定,就业观还存在想吃“铁饭碗”的思想,这样使得事业单位招聘进来的人工作没有激情并且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单位的整体发展。为此不仅学校要对学生就业做好指导工作,事业单位本身也要做好应聘者的岗位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应聘者进行在线岗位咨询,充分解答应聘者在岗位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同时还可以根据应聘者所学的专业以及特长进行报考指导,为应聘者在选择岗位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三、结语

第2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食品工业 思路 对策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1] 娄源功、戚建永:信阳市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

第3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规划》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指出,当前全球食品工业已进入空前的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全球食品格局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愈来愈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

我国食品工业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全球食品工业紧密关联。近年来,食品跨国集团空前活跃,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以及人才的争夺,将技术领先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竞争力尚不够强的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

以乳品业为例,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乳制品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并不理想,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的乳产品更是遭到消费者严重的质疑,洋奶粉趁机而入,夺取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更甚者频频涨价挑战消费者的神经。数据显示,以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为主的洋奶粉已经占据我国50%以上的市场,在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的占有率更是高达70%以上。

趋势:新技术催生新业态(一级)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对于食品消费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营养型、享受型(品质、品位、品种“三品”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

格局:产业集中度提高(一级)

《规划》提出将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重点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从2010年的27家增加到50家以上;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共同发展新格局;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品结构将取得明显改善。高科技、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的比例稳步提高,巩固和壮大“老字号”食品品牌,努力扩大品牌食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食品知名品牌。

培育新兴食品产业。积极适应食品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培育新的食品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传统主食品工业化,培育壮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产业,增强品牌企业实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食品工业企业群体。

区域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利用东部地区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东中西部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第4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1食品工业旅游的意义

1.1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目的

食品工业旅游之所以能成为旅游项目的一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既能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又能让游客达到愉悦的精神享受的目的。理论上讲,所有的个体都是食品工业的现实和潜在的消费者,对于大多数的食品消费者来说,自己日常消费的食品到底在什么样的地方、由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产,以及为什么某些食品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都是其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如经常吃火腿肠的消费者肯定对双汇股份公司怎么加工其“双汇”牌肉制品系列非常感兴趣,而贵州茅台镇对很多喜欢喝茅台酒的消费者来说甚至会成为其心目中酒文化的圣地。因此,各种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和知名食品品牌都会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成为食品工业旅游大军中的一员。

1.2扩大食品企业的品牌影响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对食品企业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其消费食品本身及企业投放的各种广告上,而缺乏对食品企业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食品工业旅游,可以使游客充分认识到食品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等,并将其在消费者中间广为传播。由于游客能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了解到企业的相应情况,因此其传播的相关食品企业信息的可信度大大超过企业自身所做的各种广告。因此,很多企业都很注重对工业旅游游客的接待,如青岛海尔就专门在公司设置了旅游接待室,为其企业品牌影响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武汉光博会期间,楚天激光邀请游客看激光秀,见识实景激光3D模拟器等,使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楚天激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采取类似措施,食品工业旅游同样能起到扩大食品企业品牌影响的作用。

1.3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而食品工业旅游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如2008年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人们对奶粉类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严重缺乏信任,很多中国消费者甚至不敢再购买国产奶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奶粉类食品企业的知名品牌蒙牛率先推出食品工业旅游,将游客直接邀请到其奶制品生产线上,不仅可以现场观摩奶制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而且由相应的讲解员对游客详细讲解其先进的卫生消毒设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并由游客亲自品尝不同阶段的奶制品,从而使游客认识到中国的奶制品在食品安全方面并不比国外知名品牌差,而且很多地方还有国外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比如其营养搭配更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等。而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双汇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更由于双汇集团一直注重对食品工业旅游的游客的接待,使消费者通过游客对双汇集团的参观,了解到这只是双汇集团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个意外,并已采取改进措施保证不再发生相应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最大程度地恢复了消费者对双汇集团肉制品食品安全的信任。

1.4使消费者参与食品企业管理

食品工业旅游还开辟了消费者参与食品企业管理的新路径。参与食品工业旅游的游客,几乎都是对此品牌的食品非常感兴趣的消费者,这些游客游览食品企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这些消费者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游客在了解相关食品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技术质量控制以及具体的管理规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可以更大程度加深消费者对被参观的食品企业的了解,改善消费者同食品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促使游客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食品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提出质疑及相应的建议,从而使消费者能积极参与食品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的管理水平。

1.5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旅游对食品企业所在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知名品牌的食品企业所在地政府积极组织相应的食品工业旅游的主要原因。如中国最有名的啤酒产地青岛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江西婺源的生态观光旅游茶园等。有的地方食品工业旅游甚至成为了当地旅游经济的支柱,如河南漯河即主要以“双汇”、“”两大国内知名食品品牌为其旅游开发的基础和重点,贵州茅台镇的旅游则几乎全部依赖于“茅台”这一享誉世界的知名白酒品牌。

2食品工业旅游开发面临的现实困境

食品工业旅游虽然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进一步发展却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而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2.1旅游项目设计比较单一

中国目前的食品工业旅游项目设计比较单一,绝大多数只包括参观生产线和品尝产品及厂家介绍三部分,而且安排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甚至将其作为其他旅游项目附带的购物旅游的一部分。不仅难以充分发挥食品工业旅游的正面作用,甚至还会因为将其强行附加于某些主要旅游项目中而使游客产生厌恶情绪。食品工业旅游存在的关键原因是激发游客对相关食品工业的好奇心,要最大程度地吸引相关游客,并挖掘食品工业旅游的价值。因此必须对相应的旅游项目进行全面且综合性的设计,从各个方面全面展示相关食品工业的魅力。如法国波尔多地区设计的葡萄酒旅游项目。游客不仅能参观葡萄酒的全部生产过程并现场品尝生产的葡萄酒,而且还能体验波尔多地区特有的风情和传统,进入葡萄园了解葡萄生长的具体情况,观赏葡萄酒庄的独特环境,学习如何酿造葡萄酒,参加当地的葡萄酒节等。从而能使游客在参观葡萄酒生产的基础上,对葡萄酒酿造的地理环境、原料选择、工艺控制都有着全面的了解,而且还通过游客亲自品尝以及学习酿造的方式满足游客亲身体验的好奇心,最大程度地使游客产生愉悦的旅游体验。

2.2游客参与度不高

食品工业旅游之所以能起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其重要原因是游客能亲自参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选取、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运输存储等。但是,在大多数的食品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很多食品企业将游客的亲身参与限制在对特定生产线的参观和试吃上,其他方面要么由厂方简单介绍,要么干脆略过不提。比如参观某地的茶文化,其流程被设计为,在固定的路线上欣赏茶园风光,观看茶叶的加工过程,然后是参观茶文化陈列室,讲解和表演茶艺,品赏茶水,乘车返回。很大程度上,作为消费者的游客被食品企业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隔离,以防止其对正常生产管理的干扰或泄露企业秘密。在这样的情况下,游客在食品工业旅游中的参与度不高,会直接影响游客的积极性,从而对食品工业旅游产生全方位的负面影响。

2.3食品企业自身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知名食品企业均没有对其企业进行相应的食品工业旅游规划,对企业的参观主要限于商务洽谈、政府协调、同行观摩和学校组织学习等方面。如王老吉虽然在白云山南麓建立了所谓的王老吉凉茶博物馆,但同其企业不仅距离遥远,而且只能进行纯粹的参观,与食品工业旅游的亲身体验要求相距甚远。就算已经开展了食品工业旅游项目的食品企业,企业也很少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规划,从而出现上述的项目设计单一、游客参与度低等问题。因为食品企业是食品工业旅游的载体,在食品企业自身对其重视不够甚至完全缺乏相关意识的情况下,食品工业旅游必然因为缺乏食品企业自身的配合而陷入开发困境。

2.4缺乏专门的硬件配套

食品工业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对食品生产的亲身体验,要达到这一目的,食品工业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建立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包括专门接待工业旅游团的接待点的设置,专门供游客参观和参与的生产线、实验室,供游客品尝产品的专门区域,对游客进行讲解的陈列室、多媒体设备,收集游客意见和建议的表格、网站的设计和建设等。但是,对大多数食品企业来说,其一般只具备商务接待和洽谈的配套设施和场所,甚至都达不到工业旅游的最低要求。很多已经开展工业旅游的食品企业,也往往因为游客并不能为其带来可观的直接利益而尽量节省开支,从而不愿意建立完善的工业旅游的配套设施。对于大多数的食品企业来说,其在专门的硬件配套上的缺乏,表现为不仅没有专门的旅行社为其负责接待工业旅游的顾客,企业本身也没有相应的旅游人才的储备,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业旅游接待点,以及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发食品工业旅游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使其发展陷入困境。

3食品工业旅游开发的改进路径

3.1对食品工业旅游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设计

需要食品企业和旅行社积极合作,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设计,仿效上述的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旅游项目,在坚持以参观和参与食品工业生产线为旅游基础的情况下,大力开拓同食品生产相关的其他旅游事项。如贵州茅台镇酒文化旅游系列就设计得比较科学,除了参观茅台酒生产线之外,企业还组织游客参观作为其主要原料来源的有机高粱基地,并去其“污水处理中心”体验茅台集团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去“国家酒检中心”体验茅台集团对质量检验验证及质量体系认证的重视,亲自动手体验相应的检测过程。除此之外,茅台集团还建立了规模不小的茅台中国酒文化城,设立了展区,向游客全方位反映中国酒文化的精髓,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举办“中国酒都文化节”,集祭水仪式、文艺汇演和相关酒文化主题互动活动于一体。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为其全面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对同一地区的食品工业旅游进行系统整合

在对食品工业旅游项目本身进行全面综合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旅行社和食品企业三方合作,对同一地区的食品工业旅游进行系统整合,以更好地发挥同一地区食品企业在工业旅游方面的互补作用,在为游客带来更多更大的价值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青岛拥有众多的名优啤酒企业,当地政府即定期举行“青岛啤酒节”,并通过各大旅行社大力推广啤酒节旅游项目,不仅使游客可以通过一次食品工业旅游能尽可能多地体验到各种不同风味的优质啤酒,而且为青岛的各大啤酒品牌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展示舞台,同时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河南漯河市组织的食品工业旅游,则将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和知名速食食品企业组合在一个旅游项目之中,既可以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了解漯河市食品企业的主要特色,而且将其主要的两大支柱食品企业进行了很好的推广,同时大大促进了漯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3.3加大对食品企业工业旅游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食品企业本身对食品工业旅游的重视,是食品工业旅游开发的根本所在,但大多数食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食品工业旅游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很多食品企业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食品工业旅游的开发,已经进行开发了的部分食品企业开发程度也远远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旅游行政部门有必要对食品企业加强工业旅游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尤其对某些知名食品品牌企业,因为其品牌本身即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再加上食品工业旅游对其品牌效应和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应成为政府部门进行食品工业旅游重要性宣传和教育的重点。只有使这些企业充分意识到了食品工业旅游对其自身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其逐步加大对食品工业旅游方面的投入,从而促使食品工业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3.4加大对食品工业旅游专门人才的培育

第5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东北振兴;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10-02

食品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快速成长的一个工业体系,也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作为哈尔滨优势产业之一,食品工业近年来一直是拉动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借助落实东北振兴的重大战略机遇,哈尔滨将以食品产业等重点产业为我市结构升级的突破口和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力争谋划和生成一批大项目,从而带动哈尔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力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

一、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食品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哈尔滨市重要支柱产业

哈尔滨市的食品工业始于上世纪初,受俄罗斯及欧洲食品文化影响较大,一直保持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近年来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五年来呈高速发展的态势,产值平均增速达到23.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7%,是哈尔滨市支柱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

(二)食品工业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

近年来,哈尔滨市初步形成了一批食品企业密集区和多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聚集成经开区、高开区、利民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双城新兴开发区等五个食品工业园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食品加工类企业共21家,其中7家已在哈尔滨市投资;中国500强企业中食品加工类企业共26家,其中10家已在哈尔滨市投资。

(三)投资拉动强劲,食品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2015年,食品行业共有413个500万元以上开工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37.5亿元,新增产值达300亿元。随着投资的逐年加大,食品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自然资源丰富,绿色有机食品原材料市场优势明显

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4°04′-46°40′的地理位置,处于世界公认的玉米种植和奶牛养殖黄金带,哈尔滨市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奶牛、黄牛、生猪、肉禽蛋等畜产品,享誉全国乃至海内外。

二、哈尔滨市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食品工业产值比较,产业规模尚且不优不强

2015年哈尔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末位。与沈阳、大连和长春相比,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差距较大,食品工业的产值和增速均处于劣势。

(二)从龙头企业比较,哈尔滨市缺少产业支撑和牵动力大的巨型企业

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是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例如,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对全市食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9.6%;而哈尔滨市15户10亿元以上企业,对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才39.4%。也就是说,哈尔滨市15户食品企业不抵长春一户“巨无霸”企业的贡献。而且,哈尔滨市初加工产品多,产业链条短,深加工水平低。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从食品工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比较,产业集聚能力和基地支撑作用还不够突出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布局分散,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趋同,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沈阳市农业资源不如哈尔滨市丰富,但由于加强农产品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沈阳市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目前已拥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428户,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产值598亿元,已成为优势企业和优质品牌的聚集地。哈尔滨市尚缺少产业高度集聚、产业链充分延伸的食品工业园区。同时,哈尔滨市生产基地建设滞后,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影响了原料的供应。

(四)从名优品牌比较,哈尔滨市品牌培育开发不够,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产业发展实力

哈尔滨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食品风味独特,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企业改造,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品牌极少。例如,2006年全国有430家通过了“中华老字号”认证,哈尔滨市只有“大众肉联”、“老都一处”、“老鼎丰”、“世一堂”、“正阳河”等8个品牌入选。其中一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营销模式落后,渐渐失去了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

(五)从发展环境比较,哈尔滨市对食品产业扶持力度不大,没有形成优势发展的政策环境

武汉、长沙等很多城市都设立了食品工业领导机构,制定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从农业产业化到食品加工及物流业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除“普惠”政策外,对引进龙头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项目,更是“一企一策”,在土地配套及基础设置建设上给予特殊扶持,千方百计留住企业。而哈尔滨市却缺少食品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没有形成环境优势。

三、新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食品工业规模

一是扩大哈尔滨市知名食品企业的生产规模。针对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原材料供给,使其达产增效。像哈尔滨啤酒、雨润雪花啤酒、宾西牛业、大众肉联等计划进行投资建设的大型企业,给予配套支持,落实项目建设。选择优质本埠企业,加快运作上市,做大做强一批地产品牌企业,打造产业航母。二是围绕大型食品企业和延伸产业链条项目招商。认真梳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链条,谋划生成一批招商项目,面向世界500强以及全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进行对口招商,有针对性引进具有精深加工能力、高附加值产品,以及产业链条缺失的企业。三是培育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对有望达到2000万产值的企业,进行摸底排队,建立信息库,扩大规上企业增量。对现有规上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增强发展实力。

(二)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

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合理规范每个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一是粮食加工产业以九三油脂集团、北大荒米业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哈尔滨市优质大豆、大米、玉米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名优品牌,提升技术标准和加工精度,形成粮食加工的规模效应。优化食品结构,改进传统的加工技术,加大营养食品、快餐食品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二是乳制品加工产业以雀巢、完达山集团、龙丹乳业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哈尔滨市奶源的质量优势,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改变哈尔滨市乳制品单一结构,积极采用和跟踪国际乳制品加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使乳制品向功能型、系统化发展。三是肉类加工产业以大众肉联、正大实业、宾西牛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在发展优质肉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安全方便熟肉食品,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加工产业中的比重。四是饮品制造产业以哈尔滨啤酒、华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实施规模和品牌扩张战略,带动协作与配套企业发展。五是规模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有机高端食品产业,加快有机奶、有机米、有机肉、有机菜生产基地建设。

(三)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加快培育本土企业品牌,打造一批有市场知名度的大品牌,形成依托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的“哈字号”群体品牌效应。一是实施著名品牌战略。对完达山乳品、五常大米、肉联红肠、九三豆油等一批知名品牌,采取融资、联合等多种方式,联合行业内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开拓市场,逐步打造成为能在国内独树一帜的著名品牌。二是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利用主导产品的品牌优势,进行“一主多辅”的产品开发、多元化经营,逐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和推动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绿色资源优势,在打造绿色品牌上下功夫,打造出一批新的土特产品品牌。四是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将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的优势,积极申请国家级及省级著名商标,由地方品牌向全国名牌、国际名牌发展,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四)搭建交易平台,搞活食品产业的市场流通

一是通过期货交易、电子商务和农副产品市场等交易平台建设,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内联生产基地、外接消费市场的营销网络,打造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集散中心。二是建立食品产业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延伸哈尔滨市食品产业布局的物流配送体系。三是搞好营销策划和会展活动,突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宣传策划,结合洽谈会、哈尔滨之夏、冰雪节等节庆活动,大力推销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优食品,营造“绿色粮仓,食品之都”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产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国务院实施大部制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将由分段监管体制,转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在体制过度阶段,更要整合力量,实施生产、流通全程监管,杜绝监管的盲点空白点,形成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小作坊是假冒伪劣食品的主要来源,直接冲击食品安全,扰乱市场秩序。应统筹由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部门负责,对小作坊进行专项治理整顿。三是制定生产标准。对名特产品,要尽快制定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占领产业标准的制高点。四是建立追溯制度。扩大哈尔滨市大中超市食品、商品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六)制定出台食品工业的发展政策,形成政府主导的政策洼地

研究制定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针对食品工业关联度高的特点,统筹制定和完善食品企业、食品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关联的政策措施。一是设立食品工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食品工业园区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重大建设。同时,科技、农业等专项资金,要提高对食品产业项目支持比重,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作用。二是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食品精深加工企业、新购入设备进行技术升级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和税收支持。三是对重点食品产业园区新建食品项目及环保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加大对食品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四是制定规范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的审核审批办法,对食品产业入驻工业园区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优先办理手续。进一步调整优化有关政策,切实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让食品产业项目入驻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集聚区。

总之,哈尔滨大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的基本市情,决定了食品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因此,哈尔滨市必须树立大食品产业观念,进一步巩固食品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打造“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攻坚战中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参 考 文 献]

[1]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

[2]吕世翔,陈凯新,李家磊.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2(5)

[3]李萍,宋晓松,宋魁.中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3(4)

第6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4日《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安全营养、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现代粮食加工体系,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加工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稻谷、小麦加工业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饲料加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9万亿元,2020年达到6.9万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一批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建成一批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同时,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确保2015年和2020年口粮供给不低于5150亿斤和5050亿斤,饲料用粮不低于4000亿斤和4550亿斤,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健全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及高效供应网络,到2015年大中城市及重点地区的应急加工及供应覆盖面稳步提高,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国的粮食应急加工及供应体系。

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自主化研发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到2015年和2020年,粮食加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45%,加工关键设备自主化率达到60%以上和80%;分别建成6个和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和30个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两部委:支持部分城市试点肉菜流通追溯

财政部、商务部2月20日联合通知,2012年将继续支持部分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近年来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对蔬菜的来源进行查询,确保是放心肉放心菜,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近日,财政部等通知提出,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城市建立覆盖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机械化定点屠宰厂和标准化菜市场,以及部分团体消费单位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财政部表示,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主要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在线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在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团体消费等主要流通环节建设追溯子系统。鼓励城市根据当地肉类蔬菜的不同包装程度、流通模式及经营者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CPU卡等不同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提高追溯精度。

首届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4月举办

2月23日,记者从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首届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将于4月8日至10日在安徽省淮北市举办。本届博览会以“绿色・美味・营养”为主题,以投资贸易洽谈、招商项目推介、产品展示展销为主要内容,共布设展位600多个,展览总面积将达2.2万平方米。

第7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一、各级领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食品工业改变了排挤、让位的地位

推进新型工业化,把食品工业的发展作为铜梁县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县委提出“2363”总体发展战略,将食品工业作为六大基地之一,成立了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食品工业列上议事日程,组织力量认真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把此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明确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利税5000万元;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利税1亿元。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需相关部门协同努力。

二、生产规模、产品品种不断扩大,大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企业瞄准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注入资金扩规上档,争取更大的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组成形式体现。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开拓市场、生产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及效益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以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势利导,催生和扶持超亿破千大型企业,可有效提供优质、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

三、整合现存资源,扩大加工能力,显现出各种形式的联合联营企业

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如铜龙公司与重庆第三军医大联合开发新产品,以优质产品为龙头的联合;重庆佳丰米业的生产企业间的联合,是一个发展的新苗头。米业、铜龙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农业订单量。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奖励,培育发展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围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立项和产品定位,依靠科技进步,注重新产品开发,树品牌、创名牌,实现产品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转变,食品龙头企业走经营规模化、企业集团化的路子,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粮油、畜禽产品、蔬菜制品等的品牌建设,培养市场名牌产品。根据资源状况要重点培植“超亿破千”企业3个,重点扶持的企业10个,根据地方特产资源重点开发、发掘有潜力的企业30个。收据市场开发力度,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内需产品和外向型出口的产品。

四、食品工业布局趋向规模化、合法化,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铜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具有富裕的加工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及闲置设备、原料成本低等优势。企业应尽,陕学会和适应市场生存,加决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用政策手段把企业组织、链接起来,生产优质、卫生、安全、绿色食品,走专业化、标准化的食品生产道路,引导企业依法、守法经营,靠诚实经营迈进小康,农民增加收入,引导食品工业生产布局向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整。

五、似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原料基地,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原料的品牌和质量及数量,是制约食品企业发展的前提。铜梁县建立了20万担茧基地、1000万只水禽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葛基地、5000亩黄花基地、名优鱼基地、山羊和兔为主的草食牲畜基地、10万亩优质大米和3万亩优质小麦基地、60万头生猪和20万头瘦肉猪基地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基地。应加以实质性的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大力支持农户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的创立和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产品营销网络,为铜梁县的食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奠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六、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引资战略,以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进行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资金及技术,使产品迅速融入大公司大集团的营销网络,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对传统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在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包装、产品质量及换代、管理等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质量认证,扩大品牌宣传度和知名度,通过保质量、保服务、保产品的升级换代,保市场竞争力,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大对名牌的扶持,壮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七、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8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从食品加工产业对全世界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及其意义,阐明了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加工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43-03

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食品加工产业是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得到各国重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还会研发多种功能食品,集合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采用高新技术,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或者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的转化生产。多种学科集合研发新型食品产品,必将使食品加工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原料基地的固定化建设、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了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该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现在,更是把食品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意识到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世界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在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未来各国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提高精细加工能力,最终朝着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并且重视加工设备的研发,向新型、节能、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指出:“食品产业是与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技术密切关联,与国民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和基础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4.6%。预计未来5~10年食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新兴食品专业岗位(群)不断产生,这对企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已难以胜任。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十分缺乏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

(一)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缺乏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培养急需教学资源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原料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食品工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性产业,许多地区将食品工业建成精良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人才急需建立教学资源库加以培养。其次,天津市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条主线。通过创新,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全面搞好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天津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1 612家。2013年,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到1 907.33亿元,同比增长了43.9%,实现利税201.2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3.9%。我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程,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不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顿工作,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天津市食品工业经济的发展、食品项目的开发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紧缺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食品行业的发展依靠大量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首先,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依靠食品技术专业人才推动。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逐渐增多。同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工业总年产值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就业的机会,因此食品工业就业人员的数目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行业发展如此之快,急需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国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相差悬殊。因此,食品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全国食品加工企业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急需教学资源库系统。

食品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和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技术和设备引进,食品大中型企业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关键装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投入配套的是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依托于食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研究项目,食品企业领军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基础型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初步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由于培训资源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暴露出企业培训体系的较多问题。

总之,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都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职教育食品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院校资源资料严重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急需教学资源库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同,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目前,教学资源与资料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已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其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实验、实训类的文本、视频、动画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已有教学资源建设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使得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缺乏系统性、标杆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推广平台。另外,缺乏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职业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需要将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素质锻炼贯穿始终。而目前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模拟仿真和实景展现操作演示的资源等比较匮乏。

所以,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具有示范性的、能够共享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大力推动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院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也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高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重点突出实训、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对教师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同时,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根据食品加工资源库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对食品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能力;掌握控制食品检验理化指标、出具检验报告、整理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掌握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配方及配料管理能力、进行产品研发与产品改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教师可促进自身专业课示范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能够帮助在岗员工提高并更新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由于汇集了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代表性院校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专业资源库将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企业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动开放的教学资源,可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岗前与岗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便于企业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实习与就业信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三,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培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的相关技能培训;可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所对应行业、产业的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等,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四,可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社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社会人员搭建再就业平台,让社会人员尽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人员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社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资源库中的培训素材,使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行业单位的认可。

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丰富且新颖,既可增加教学的容量,充实、拓宽教学内容,又可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方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先进开放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跨院校、跨企业、跨地区的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无界化便利服务,从而提升食品加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课题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3.

[2]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9):128-129.

第9篇: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一、国外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食品添加剂的市场销售额为200余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类产品是调味剂,其次是酸味剂。脂肪代用品和营养强化剂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品种。目前,全球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总消费量已接近1000万吨。其中,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用量最多,约占50%。

食品添加剂的消费水平与食品加工业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美国是全球食品添加剂消费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年消费量已超过140万吨,直接使用的品种达2300种以上。西欧是全球第二大食品添加剂的消费地区,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消费量已近500万吨,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消费量高达404万吨。

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世界各国的食品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但是今后推动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动因基本相同:一是人们对于健康和营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心脏病、癌症、高血压等疾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追求体形美而进行节食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伤。正是这一原因,刺激着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大豆提取物、具有保健功能的添加剂,如壳聚糖、硫酸软骨素等消费量的增长。二是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意识在增强。这将促进天然或半天然食品添加剂消费的增长。比如抗氧剂异vc、木糖醇以及其他糖醇产品,消费量近年来都在不断增加。三是方便食品的盛行。生产方便食品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添加剂,以保证其营养、新鲜和味美等。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就会起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大量的试验证明,维生素、抗氧剂、胶质食品,以及植物提取物和一些碳水化合物,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二、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食品工业在“九五”期间的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长水平,因此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也随之不断扩大。200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产值约200亿元,主要产品产量近200万吨,某些产品的出口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90%以上。食品添加剂行业已成为我国精细化工的重要出口创汇行业。

2、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今后发展重点。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今后我国的食品工业将继续得到快速发展。根据规划,“十五”期间食品工业产值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因此,作为现代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添加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世界食品消费的新潮流,是风味多样化,家庭烹饪方便化,天然保健营养化。对中国人来说,为减轻家务劳动,方便快捷的食品是年轻一代的追求。因而粮油、肉禽加工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的状况进一步改变,食品加工业占农牧业产值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根据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今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重点,一是一日三餐方便营养食品的添加剂,二是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特殊营养食品添加剂。一日三餐无非是主食、副食,还有调料、饮料等。一日三餐的食品生产发展了,食品工业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作为食品添加剂,只有一日三餐的食品发展了,它才能得到更多、更快的发展。

我国的北方居民喜面食,全国有2500多万吨面粉在城镇消费。我国的小麦面筋质低、强力差,所以面筋增强剂是提高面食质量必不可少的。作为主食中的面食,包括面条和馒头等等。目前加工这些产品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使用必要的添加剂,夏天易变质,口感也差。如按50%的面粉加工成可口的面条和其他面食品计,年加工量将达1200万吨。保鲜剂按0.1%计,需1.2万吨;增稠剂按0.5%计,需6万吨;磷酸盐水份保持剂按0.3%计,需3.6万吨;抗氧剂按0.02%计,需0.24万吨;面粉处理剂按0.05%计,需0.6万吨;面粉改良剂碳酸钙按0.003%计,需0.036万吨;合计共需食品添加剂11.6万吨。

200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是全球第一大肉类生产国,但肉制品产值只有35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5%左右。所以,方便卫生的肉类制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也为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商机。如果其中1200万吨加工成西式火腿或肉制品,也只是肉类总量的1/5,共需各类添加剂10万吨以上。

社会是年龄不同的人群组成的。研究开发食品新产品。必须考虑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工作岗位等等,他们所需要的食品营养组成是不同的。现在已批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有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三大类80种左右。可以根据不同营养缺乏症和不同的需要,在各种食品中添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有增多的趋势, 因此应发展脂肪代用品添加剂;另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该发展既有能量和营养价值,又不影响血糖的糖代用品,如高甜度甜味剂,蔗糖的改性产品等。

3、重点发展的产品

第一、乳化剂。食品乳化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我国主要以脂肪酸多元醇酯及其衍生物和天然乳化剂大豆磷脂为主。用量最大的是脂肪酸甘油酯,其他还有司盘、吐温、丙二醇酯、木糖醇酯、甘露醇酯、硬酯酰乳酸钠和钙、大豆磷脂等20多个品种,产量近3万吨。当前世界食用乳化剂消费量已超过40万吨,主要品种有单甘酯和双甘酯、卵膦酯及山梨醇酯。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但乳化剂消费量不足世界的1/10。今后首先要加快单甘酯的发展,美国一年要耗用单甘酯12万多吨,而我国目前产量仅为1.8~2吨,且以混合单甘油酯为主。其次,卵磷脂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美国现每年的用量已超过5万吨,我国有比较丰富的卵磷脂生产原料,但卵磷脂用量还在千吨级,今后几年要加快蒸馏单甘酯的发展,还要开发蔗糖酯系列产品和复配型添加剂。

第二、营养强化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等,目的是提高食品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食品需加入各种营养强化剂,如赖氨酸、全营养氨基酸、维生素e、微量元素(铁、锌等)。今后发展的重点是:1β-胡萝卜素。这是人类一系列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防癌、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功能。目前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开发研制,但尚未工业化生产。2大豆提取物。大豆中除油脂已被广泛利用外,其他具有较高营养和保健价值的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代等,尚未被合理有效地利用。近年来,欧美国家比较重视大豆的综合利用,从中提取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的元素大豆异黄酮等。3加快维生素的发展。我国的小麦由于土壤和气候等原因,其养分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发了关于强化面粉的要求,要求对普通的食用面粉实施添加维生素的强化措施,这其中包括添加烟酸、烟酰胺、叶酸等。因此维生素的需求将扩大。

第三、甜味剂。甜味剂分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类。营养型甜味剂包括各种糖和糖醇类,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异构糖、麦芽糖、山梨糖醇、木糖醇、甘露醇等;非营养型甜味剂有罗汉果、甘草提取物(天然)、糖精、甜蜜素、安赛蜜等。美国是全球甜味剂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其人均营养型甜味剂消耗量为68kg/a,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年消耗量已超过1.2万吨(主要是阿斯巴甜)。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我国甜味剂人均消费量只有7~8kg/a。目前我国甜味剂主要是蔗糖和淀粉糖,年产量近900万吨。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消费量已比较大,但主要是糖精和甜蜜素,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甜味剂产品的档次。1低聚糖类。这是近几年新开发的新型功能性甜味剂,日本发展最快,我国已开发了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甘露糖醇等产品。我国这方面资源丰富,加之此类糖对老年人尤为合适,而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加快低聚糖发展很有必要。2果葡糖浆。美国此类糖的消耗量仅次于蔗糖,人均年用量已接近28kg。我国虽然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建设了果葡糖浆生产装置,但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所建装置并未发挥作用。考虑到我国饮料生产在发展,食糖价格在上升,玉米价格走向低迷,有必要发展果葡糖浆。

第四、防腐抗氧剂。我国现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28种,抗氧剂14种。除苯甲酸类及bha、bht外,近几年国内开发的防腐抗氧剂主要有山梨酸类、丙酸类、异vc钠、茶多酚等。山梨酸是安全性较高的一种防腐剂,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山梨酸生产国,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此外,性能优良的天然抗氧剂异vc钠也已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产品也供应国外市场。根据食品添加剂应高效安全的原则,今后应重点发展天然或安全性较高的合成防腐抗氧剂,如丙酸盐系列产品、异vc钠、儿茶酚等。同时应重视复配型产品的开发,以提高防腐抗氧的效果。

第五、增稠剂。主要用来改善和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形态。国内目前使用的增稠剂有海藻胶、cmc、果胶、明胶、卡拉胶、黄原胶及淀粉和改性淀粉等。今后发展的重点应为改性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