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法医工作环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医工作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医工作环境

第1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一、评议对象

市级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其他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机关、窗口服务单位、驻连部省属机关部门,共103个单位。

二、评议方法

1、群众评议。在本次集中整治活动开始时,向社会各界发放《投资发展软环境征求竟见表》(附表一),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责成限期整改,其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

在集中整治活动结束时和每年年底,在全市范围开展公开评议机关活动。通过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县区党政机关干部和公务人员代表,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等发放《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情况测评表》,分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次,对评议对象进行测评(附表二)。根据测评结果,按积分排序列出前10名和后3名,作为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和“三差”单位。

2、责任考核。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对“三差”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委、市政府。

三、奖惩办法

1、对“十佳”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由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

2、在集中整治结束时被评为“三差”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其深刻检讨,整改存在问题。经考核,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工作严重不称职的单位负责人,予以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

第2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一、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

(一)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研究论证重大项目以及制定区域开发和资源开发、城市发展、行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环境风险,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县级以上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必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凡是违反有关规定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其规划,有关部门暂停审批规划中所涉及的建设项目。

(二)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把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于实行审批制和核准制的项目,未取得环评审批文件的,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不得予以转报申请市级以上的财政性资金。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严格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督管理,建立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及竣工环保验收承诺制度,对重大项目从项目环评、评估、审批、施工期环境监理、试生产和验收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和服务。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落实不到位的,特别是未解决饮用水水源问题、未设置隔声屏、卫生防护距离内住户未搬迁的,不得批准试生产和通过验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即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三)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以“提标”加速工程减排,国电发电公司、皖能发电公司完成现役燃煤机组脱硝改造,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路,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海螺水泥公司、上峰水泥公司新型干法窑完成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配套烟气脱硝设施。铜冶炼制酸尾气及环境集烟系统、硫铁矿制酸尾气、钢铁(球团)烧结烟气全部配套烟气脱硫设施。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治理,2013年底前,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全覆盖,汽车环保定期检验合格率达到80%以上,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黄标车”。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提高脱氮、脱磷能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行清洁养殖模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以“升级”促进结构减排,充分发挥污染减排倒逼传导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若干意见》(铜政〔2009〕16号),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完成有色铜冶炼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开展横港工业区环境整治整合,淘汰区域内现有化工、球团、造纸、选矿企业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2012年、2014年分期关闭铜官山化工公司两条15万吨硫酸生产线。以“从严”提效管理减排,完善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减排工程中控平台建设和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建立脱硫设施投运率及脱硫效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及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效率公告制度,落实不正常运行脱硫设施的电价扣减和罚款政策措施,开展污染减排核查和预警督查,强化行政考核问责,提升减排工作绩效。到2015年,实现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15.2%、11.2%、9.1%、8.7%的目标。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环境监管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环境监管分级负责制。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和环境问题整改后督查。加大工业园区、污染减排重点工程、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环境执法监督。实行环保诚信管理,建立企业环保守法诚信档案,及时公开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和环保不达标企业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健全执法工作制度、程序和责任制,执行突出环境问题报告、监察情况月报和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告知制度,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二、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环境民生问题

(五)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对于烟尘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30mg/m3以下的火电厂进行除尘器改造,对于未采用静电、袋式除尘器的现役钢铁烧结、球团生产装置全部改造为袋式或静电等高效除尘器,2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应安装静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20蒸吨以下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鼓励使用低灰优质煤或实施煤气、天然气替代工程,逐步淘汰清洁能源区内燃用煤、重油、生物质等高污染燃料的锅炉和茶水炉。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及产尘物料装卸、堆存、运输过程扬尘专项整治,开展创建“绿色矿山”活动,整治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2013年底以前,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化工、电子、漆包线等行业恶臭(异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开展城区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建设一批达标示范街、示范路段和示范社区。

(六)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以砷、铅、汞、镉、铬等五类污染物为重点,采取升级一批、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治理一批、一厂一策等综合治理措施,重点防治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硫酸生产、线路板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电镀及金属表面处理、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进口第七类废物拆解等涉重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实施重点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有色金昌冶炼厂奥炉转型改造、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污水站扩建、金隆铜业公司废水深度治理、市华兴化工公司污酸污水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清理整顿矿山采选行业,淘汰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矿山采选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涉重金属企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推动拆解企业圈区管理。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第一轮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开展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着力解决对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铜官山区、县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7年基础上下降15%,郊区、狮子山区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07年水平以下。

(七)严格保护城乡饮水安全。实施狼尾湖综合整治工程,调整城市取排水布局,依法关闭、取缔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备用水源,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2012年内停止有色动力厂向城镇居民供应饮用水。实施农村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护工程,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消除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

(八)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以连片村庄为基本单元,重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等突出环境问题,引导和促进农村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对具备截污输送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对不具备接管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半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化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到2015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和农药包装材料废弃物统一回收、安全处置体系。建

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有机肥工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专用农药,加快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建设,保障农产品安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鼓励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大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力度,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问题村”环境整治。

(九)强化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沿江沿河冶炼化工企业、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排放重金属企业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隐患排查,完善潜在环境风险源环境管理数据库,强化环境安全保障措施。把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危险化学品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并落实化学品建设项目环境安全防护距离。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

(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利用台账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2012年底前,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利用的经营活动,依法严厉惩处违法转移和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的行为。

(十一)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强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安全许可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推进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监管动态数据库。及时收贮闲置废弃放射源,优化电磁辐射源布局,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十二)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各级政府统一指挥,环保、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安全生产等部门联动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按照“五个第一时间”原则(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开展环境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强化排查,完善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建立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加大对餐饮油烟噪声、废气异味扰民等群众投诉热点问题的解决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长期反映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积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创新环保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十三)落实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性资金投入,保证其增长幅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市政府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污染减排和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等收费政策,深化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对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信贷支持。完善电厂脱硫脱硝电价、重污染行业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环境经济政策。深化环保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并与金融监管部门共享,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等联动。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十四)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以环境监测预警、环境执法监督、环境应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四大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监察、宣教、信息、辐射监管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2014年底前,市环保部门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标准。2015年底前,县区环保部门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标准。完善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城市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网络,提升重金属监测能力,加强移动执法平台建设,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水平,构建完备高效的环境信息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强化职能,明确职责,落实编制和经费,各级财政每年从排污费中安排不少于30%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并逐年增加投入。

(十五)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市发改委负责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价格和投资政策,牵头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政策,组织协调重点减排工程实施。市科技局负责加强对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支持。市经信委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严格行业准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进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的实施,调控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环保局、公安局要牵头做好“黄标车”淘汰实施工作。市财政局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对重点污染减排项目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和“以奖代补”。市国土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治理恢复,保障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市住建委要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市交通局要加强港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公路建设、运输过程的环境保护。市农委要加强对科学施用肥料、农药的指导和引导,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市水务局要加强河道治理,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市卫生局要积极推进环境与健康相关工作,加大重金属诊疗系统的建设力度,严格职业卫生许可审核。市统计局要按照国家有关减排工作要求,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市安监局要严格安全生产许可,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强化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主体责任,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污染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健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深入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社会监督。

第3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根据×市卫生局行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我院积极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软硬件作用,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行为,始终把百姓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把我院的服务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广大患者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我院领导班子始终认为: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至关重要。正确、周全的服务行为,可以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各界对医院的了解,并获得群众理解、支持和赞誉。为使群众对我院的服务感到满意,我们坚持院长负总责,分管负责人靠上抓,中层干部齐抓共管。明确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案。通过宣传动员,教育广大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走进群众去察民情、知民意,走进困难去解民忧、攻难点,走进矛盾去寻对策、求突破,进一步加强交流,澄清误会,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医护质量、完善便民措施、落实监督检查,从思想上、行动上保证了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的服务主动性和连贯性。

二、换位思考,积极充实服务内涵

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要在提高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内涵上下功夫,不但要在本院的正常医疗服务中体现主动服务,更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那些群众需要而我们没有做到的方方面面。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院重点抓好了三方面工作。第一,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我们执行了门诊各科室中午不休息,照常开诊的新规定,为农村患者提供了便利,改变了以往农村患者因乘车时间问题影响就诊的窘境;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门急诊咨询导诊服务队,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开水供应、担架、轮椅、分诊咨询等免费便民服务,指引患者就诊。尤其是免费为住院患者提供挂号、办理住院手续、代取行李、代交押金、护送至病床的全程服务制,既节省了住院患者的时间,又免去了患者因地形不熟悉的奔波之苦,赢得了住院患者一致赞扬;开通“一卡通”业务,凡在大连地区所有公立医院挂号的患者,均实行门诊手册“一卡通”业务,患者无需再另行购买门诊手册,减轻群众负担;对持有“爱心卡”的患者,一律免收救护车费、大型设备检查(如:磁共振、胃镜、CT等)优惠20、“爱心卡”医保患者自费部分享受10优惠,截止目前,我院共计为“爱心卡”患者节省费用17万元;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先后落实药品降价3次60余个品种,累计让利于患者400余万元。第二,立足于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立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立足于顺应群众的迫切需求,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每年为×光荣院、养老中心免费体检、送医送药万余元;二是长期帮扶对口扶贫帮困单位。今年免费义诊300余人次、免费做B超、胃镜、心电图检查及送医送药万余元;资助对口帮单位设备5台(件),价值23.4万元,捐助扶贫单位资金2.3万元;三是青年志愿者下乡服务,截止目前共义诊20次,人数4000人次,费用15万余元;四是对出院患者进行千里大回访,零距离征求意见和建议,今年共走访患者400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20余条,大部分已经落实、整改,患者满意率达99%。通过上述活动,对全院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服务作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载体,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与群众、与患者的情感联系,为医院发展夯实了群众基础。第三,围绕制约医院服务的制度瓶颈、资金制约、人力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积极有为寻对策,千方百计求突破。我院在强化行风建设、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的同时,院内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及院长接待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的问题,坚决予以通报批评或执行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着力推动为民办实事,方便患者活动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4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局党委在这次会议上给了我作为“代表学校”发言的机会。

教育局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并让我作为代表校发言,充分体现了教育局党政领导班子对我校的关心和爱护,给予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工作很大的助力。

我们通过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育局得党委下发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使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软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以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局党委《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我校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为了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们按照局党委在《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成立了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学年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安全工作对违法乱纪的督察是学校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经发生,将给学校阻碍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发展软环境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按照教育局党委《方案》工作要求,以宣传教育为先导,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讲党课,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文献和领导讲话及有关教育法规。充分发挥局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的舆论监督。建设有利 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监管和监控工作。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制度废、改、立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系统性、层次性、发展性和权威性额的软环境建设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廉洁高效、作风务实、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诚信最佳的软环境,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第5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县财政局

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根据县优化办的部署,扎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认真查摆问题,采取措施,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我局对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十分重视,x月xx日就成立了以局长xxx同志为组长、党组书记xxx、纪检组长xxx为副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x月xx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会上局长xxx同志作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服务》的主题报告,把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风评议活动和财政局的实际相结合,从开展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讲到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很细,也很具体。并提出了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组织纪律松散的问题。极少数的干部职工在上班时间打开电脑看股市、玩游戏的现象;二是服务态度问题。极个别的同志在来信来访接待上不热情,解答不认真;三是工作责任心问题。个别同志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采取拖,实在拖不过就糊;四是办事效率问题。个别股室对局里布置的工作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办事效率不高。还存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方面做得不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督查的有力措施,在该局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了人人都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人的责任感,整个评议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

二、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按照x发[xxxx]x号文件的要求,对财政监督检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相关规定,对财政监督检查统一归口监督股管理,统一材料审核、下达有关文书,法规股负责合法性审核,办公室统一编发文号。实行财政监督检查处理处罚告知制度,严格审理、审批程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并明文规定严禁在一年内对同一单位实施同一问题两次检查。xxxx年x月至今年x月,县财政局对xx个单位实施了财政监督检查,检查对象均为行政事业单位,查出违纪违法金额xxx万元,依法处理处罚xx个单位,收缴应当上交财政的收入和罚款xx万元。没有发生重复检查,所有检查均按照有关法律及财政法规依法进行;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执法工作xxxx年度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我局现保留的审批、审核、备案项目,全部经县政府审核,主动取消了xx个项目其中涉及企业的xx项,取消的项目数量属县直单位之首,取消后,且没有再执行,各企业单位反映良好。我局会管所的会计资格考试等收费事项,均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没有发现超标收费,没有发生涉及企业的乱收费。没有发现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的情况。

第6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议案办理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牢牢把握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这一目标,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为重点,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议案办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打造行政服务“三最”地区

我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三最”地区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关于调整2013年度和下达2014年度全市招商引资指导计划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由徐景颜市长任组长,刘晓副市长、赵启全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服务“三最”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降低审批收费的意见》,明确由市监察局牵头负责提高审批效率工作,市法制办牵头负责精简审批事项工作,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牵头负责降低审批收费工作。召开全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降低审批收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单位具体抓的“有人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要求,今年1月份,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和梳理建设项目涉及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严格按照“能精简的精简,能下放的下放”的原则,对原有的251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和收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并提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削减三分之一,办结时限,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要求。并要求各区县行政审批清理工作与市级行政审批清理工作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现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编制了《**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目录》和《**市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定价的经营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目录》。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共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l46项,减少105项,精简41.83%。下放区县实施的项目24项,该清理结果以市政府第9 0号令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从目前看,与全省其它市地相比,我市保留的审批事项属较少的城市之一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是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20__年启动以来,市直各部门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整合部门内部科室职能,统一设立行政许可科,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整建制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行政审批“体外循环”和“两头办理”等问题发生,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在参与改革的42个市直部门中,38个部门已组建行政许可科,其中,30个部门的行政许可科已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法制办正对该项工作进行重点专项督查,确保十月底圆满结束。

二是全面启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工作。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是将本市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所涉及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照“一口受理、抄告相关、限时办结、一次收费、统一发证”的要求,组织各有关审批部门根据各自权限从受理到办结实行“一站式、一条龙”办理。对重大、重点项目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办、跟踪服务、协调督办”无偿代办服务。市法制办在全面清理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和收费事项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形成了《**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暂行办法》,制作了《**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流程图》,对各部门延续多年的审批流程进行了再造,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流程,并于今年3月份,提请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成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这两项工作涉及各部门审批流程的再造和调整,工作量很大,近期,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召开第四次成员会议,正式启动联合审批试运行工作。待试运行一个阶段后,根据试运行情况,做进一步修改优化后,正式执行。同时,根据固化的审批流程和许可服务事项,编制审批手册,向社会公布。

三是大力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和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运行的新模式,印发了《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规则》、《进驻部门行政服务工作千分制考核办法》,并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办事流程图、行政事项办理示范文本,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依据、条件、程序等进行公开,使“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实现从制度化管理向标准化管理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奠定了 坚实基础。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已被省有关部门批准列入省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四)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监督

一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出台了《**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以行政执法主体确认、执法依据及事项梳理、执法责任分解、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及责任追究为主体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认真做好市级行政执法监督电子平台筹建工作,起草了《**市行政处罚与监

督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化手段,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事前审查、实时监督、预警纠错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印发《**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件办理和审验工作。在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中开展了“文明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市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若干规定》,努力提高全市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进一步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和内部综合执法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制度和行政执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有效地杜绝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防范。为切实解决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信用缺失等问题,我市率先在全国非试点市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发了项目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拓宽公开范围,将保障性住房纳入信息共享平台,对20__年以来实施的45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向社会公开;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认定标准,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诚信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种腐败风险。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共各类信息10696条,其中项目信息9175条,信用信息l521条。

三是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管理。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要求,我市在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分,设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建立健全分权制衡、公开高效、公正规范、监管有力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的统一管理、全程公开,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国有房产运营收益监督管理。印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运营收益专项执法监察工作方案》,对纳入市级国有房产运营范围的51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并研究制定了国有房产运营收益监督管理办法,为确保国有房产收益及时足额上缴政府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实现国有房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了保障。

(五)开展“市长市民、市长企业面对面”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我市进一步完善政府与企业、群众的面对面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市长市民、市长企业面对面”两项活动,每月一次市长或副市长上线,通过电视直播、热线互动,与市民进行直接交流,倾听群众诉求。截止目前,节目已开播4期,共有四位市领导先后上线,接听热线电话l74个,听取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153个。对这些问题,市监察局、电台、报社等部门单位及时督促落实解决和跟踪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坚持政风行风热线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四轮驱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9月份,共有75个部门和单位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直播间,接听、解答和处理群众反映问题1828个,问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六)进一步强化监督考核

一是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过错责任追究等行政许可制度,不断强化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建设和行政事项网上审批服务功能,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46635件,办结46586件,按期办结率100%,收费9063万元,向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19237人次。

二是健全完善电子监察体系。在去年实现省市区(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三级联网的基础上,我市依托市级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对各行政审批窗口人员工作情况实行视频监控,对行政审批流程实施全程监察。同时,坚持每月对部门行政审批情况评价通报制度,有效预防了行政审批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是建立效能考核评价机制。将行政效能列入全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加大考核结果使用力度,切实增强了考核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进一步改进监督检查方式,取明查暗访、专项检查、挂牌督办、重点抽查等形式,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工作实效。

四是强化行政问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联系点、情况通报、质询诫勉等工作制度和投诉问题快速解决机制,不断强化追究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侵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1-9月份,全市共受理效能和环境类投诉240件,30名公务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追究问责。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等工作推行阻力较大。

二是部分学会、协会及中介机构仍存在依托行政部门强

制收取垄断性的经营性收费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市长企业面对面”活动,找准部门行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开展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建设行政服务“三最”城市,不断加大督导力度,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各项工作,强力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工作,切实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管理,严格涉企收费行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按照《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交易职能、工作编制、场所设施等划转整合工作,确保统一规范管理工作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及早运作。按照《**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大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夯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深化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工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大力开展文明执法活动,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 教育,努力提高全市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加大查处力度。对严重侵害企业群众利益的投诉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大调查处理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不认真解决本部门本行业行政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突出问题的,启动问责程序,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7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按照《关于开展“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依照《规划》,从环境[文秘站:]应急管理及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等4个方面逐项开展了分析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1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建立万州、涪陵、黔江、永 川、江津、合川、长寿7个环境应急分中心。

第8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80-02

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能否成功就业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加以指导,既有助于解决医学生就业,又有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此,我们对皖南医学院2011届五年制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一些共性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指导能力。

一、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皖南医学院为例

2011年6月,我们对皖南医学院2011届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200名本科毕业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3%。包括临床医学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其中男生62人、女生54人;法医学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其中男生34份、女生6份;口腔医学回收有效问卷33份,其中男生18份、女生15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就业影响因素(如专业、性别、年龄、视力、大学英语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身体素质等)、就业或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就业优先选择的地区、单位及各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等。

1.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选择。在列出的5项就业意向选择中,就业选项占临床、法医、口腔医学毕业生所有选择的87.8%,考研选项占10.1%,有2.1%的毕业生选择攻读二学位、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

2.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在调查列表列出的11项就业影响因素中,选择动手能力、英语等级、专业成绩重要的比例较高,反映出了动手能力、英语等级、专业成绩的重要性。对于法医学专业毕业生而言,裸眼视力、政治面貌、年龄、动手能力、身高等占有很高比例。结果详见表1:

表1 皖南医学院2011届189名临床、法医、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评价(%)

3.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通过对189名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116名毕业生有41.4%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27.6%、25.9%,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5.2%;法医学专业40名毕业生有60.0%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22.5%、15.0%,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2.5%;口腔医学专业33名毕业生有45.5%准备去东部发达地区,准备去父母所在地、中部地区的分别占33.3%、15.1%,准备去西部发展地区的只占6.1%。

4.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选择。在调查的116名临床专业毕业生中,12.1%的学生选择三级医院、75.0%的学生选择二级医院、9.5%的学生选择一级医院,有3.4%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在调查的40名法医学专业毕业生中,55.0%的学生选择了公安局、40.0%的学生选择了检察院、5.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在调查的33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中,9.1%的学生选择了三甲医院、48.5%的学生选择了二甲医院、3.0%的学生选择了一级医院、36.4%的学生选择了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有3.0%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详见表2:

表2 皖南医学院2011届189名临床、法医、口腔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当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自我评价、个人定位等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不仅加大了医学生就业的难度,而且造成了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的不平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择业目标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表3、4显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把就业范围仅仅定位于发达地区待遇较好的大医院(公安局),很大一部分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与基层(一、二级医院、社会司法鉴定中心等)就业。

二、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1.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院校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医学生的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医学职业素养以及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平时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较早地使他们认识到求职时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2.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支持。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使家长在学生就业期间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同时,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发校友和实习基地两方面资源,将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3.医学类本科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积极主动择业。在大城市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汇集了我国大部分高端医学人才,本科毕业生发展空间狭小,竞争非常激烈,在西部地区、相对不发达地区与基层医疗机构,人口众多却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里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实施新医改、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技术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待遇明显提高。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了保证医学毕业生这一宝贵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努力建立更加开放的医学人才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淡化户籍、部门、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黄蕾.上海市2所高校2006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选择意向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6):4-6,22.

[2]张亮,原晓红.2008届汕头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与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07,(1):35-40.

[3]幸宇,糜薇,徐防,邓世雄,李剑波.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2):278-280.

第9篇:法医工作环境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深化“平安”建设精神、全省深化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机制暨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建设平安的要求,紧紧抓住影响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一)严厉惩治侵害医患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违法犯罪活动

1.依法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违法犯罪活动。各镇派出所要加强对所在地医疗机构安全指导检查及周边的巡逻防控,对实施伤害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及在医疗机构打砸闹事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果断制服,依法严惩。对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类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机关要快侦、快破,检察院、法院要依法及时批捕、审判。重大案件报上级机关挂牌督办,坚决打掉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2.依法处理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等行为。按照原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要求,对在医疗机构拉横幅、摆设花圈、设灵堂、违规停尸,驱赶其他就医人员等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或者聚众打砸和围堵医疗机构,侮辱、威胁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人身自由等,致使医疗机构诊疗活动无法进行、侵害人民群众合法就医权益的,各镇派出所接报警后应当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现场并配合医疗机构做好劝解工作,引导群众理性合理表达诉求,引导到第三方调解中心,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对不听劝导、不肯停止过激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严厉打击职业“医闹”、“医托”及“号贩子”。对专门捏造、寻找、介入他人医患矛盾,故意扩大事态,寻衅滋事,向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敲诈勒索的职业“医闹”分子,要严厉打击,坚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加强医疗机构周边秩序维护和乱点整治,重点打击、依法查处“医托”、“号贩子”,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二)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安全防范能力

1.落实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各医疗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医疗单位应当健全安全防范系统日常管理防范制度,对发生的各类案件要认真做好登记,并及时向所在地派出所报案,积极协助派出所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2.强化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按照原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关于印发〈省医疗机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卫医〔2012〕36号)和《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转发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各医疗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疗机构安防系统建设,设立专职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专职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保卫人员、保安员的配备情况要向当地派出所备案,并加强保安人员培训,提升安防设施建设水平,确保重点区域、重点部门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的安防监控中心应当建设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加强值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县卫生局加强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做好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

3.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巡查守护。各医疗单位对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夜间值班科室等关键部门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先期处置。要加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动态管理,组织保卫人员、保安员定时和随时巡查。发生案事件后,要立即报警,保卫人员和保安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做好现场保护措施,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各医疗单位要为保卫人员配备必要的通讯和防护器械,特别是对讲机为必配设备。由县卫生局会同公安机关对各医疗单位内部巡查守护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4.完善警医联动机制。各镇派出所要与所在地医疗单位加强协作配合,医疗单位要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与公安机关对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二级以上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警务室,或在周边设立治安岗亭,医院门卫室、各科室、重点要害部位要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并与医院安全监控中心联网;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对各医疗单位逐一明确责任民警,加强日常指导联系,及时受理涉医报警求助,加强动态管控,积极配合做好维护医院秩序的各项工作。各医疗单位应会同所在地派出所建立医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急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

(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各镇、各单位应进一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做好生活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帮助群众减轻看病负担。医疗单位应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力度,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

2.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各医疗单位要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开设接待窗口,在第一时间受理患者投诉。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患沟通效果;会同社会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科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风险和医疗服务特殊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引导患者合法维权;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全县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建立投诉调解室,并有专人负责,畅通投诉渠道,实行“首诉负责制”,规范接待流程,疏导理顺当事人情绪。

3.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各医疗单位要以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优质服务,加强行风建设。要热情关心医务人员,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做好医疗纠纷化解工作

1.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由县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卫生等部门,积极拓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强化调解员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和调解水平,保证调解质量。全县内所有的调解员和专家要全部向群众公开,逐步建立市县专家咨询视频网络系统,增加群众的选择权,体现公正性。

2.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运行机制。县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指导、规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并协调律师、公证、法援等职能部门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调解中心要建立运作流程和工作台帐,健全相关制度,坚持依法、公正和便民的原则,规范运作,不断提升第三方调解的能力,提高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功率和满意度。发生医患纠纷时,调解中心要主动介入,及时组织调解员深入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和医院引导患方到院外进行调解。

3.健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在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村卫生所和民营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力争覆盖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全县乡镇卫生院以上医院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纳入平安医院考评。鼓励开展医疗意外险,提高风险分担的覆盖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考核评价机制,指导保险公司积极主动为投保对象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五)开展涉医矛盾隐患大排查

1.开展医患矛盾与医疗纠纷排查化解。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办《关于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制度的通知》(中综办〔2013〕16号)、《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转发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泉卫函〔2013〕399号)及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活动的通知》(闽综治委〔2013〕22号)精神,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制度,各镇、各单位要将医疗纠纷风险隐患排查纳入矛盾大排查工作之中,深入医疗机构及周边社区、村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摸排,及时发现矛盾纠纷,指定专人开展化解工作。针对排查出的医疗纠纷,适宜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应当引导到当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解决;对有暴力倾向的纠纷,或调解过程中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防止矛盾激化。要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2.严格控制重点人员。一是严格排查化解帮扶责任,部署落实相关人员的管控措施。同时,对医疗机构周边其他各类重点人,特别是对社会不满、有可能铤而走险报复社会的,有关单位、社区、家庭要实时掌握其动态信息,落实稳控措施。二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各镇、各单位要重点发现肇事肇祸及有潜在暴力倾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对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及其周边滋事、扰乱秩序的,属地派出所要迅速出警处置,严防发生恶性案件。

三、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4年5月底前)。各镇、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各类涉稳基础台账,部署具体工作。各医疗单位要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5月30日前报县卫生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6月—9月)。

1.梳理摸排,确定工作目标。认真梳理摸排职业“医闹”等线索信息,组织专门力量,收集固定证据,组织开展破案打击;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医疗纠纷预防化解以及医疗责任险等方面的检查,认真查找不足,明确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分析2010年以来发生的医患纠纷,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并形成医患纠纷分析及整改情况专项报告于6月底前上报县卫生局。

2.打防并举,维护医疗秩序。各镇派出所要组织开展整治医疗机构突出治安问题和周边治安秩序,组织深度打击整治,严厉打击暴力伤医、伤患的违法犯罪活动,查办一批扰乱医疗秩序的案件。同时,进一步固化各项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医院安全防范,医患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

3.督导检查,巩固工作成效。由县相关部门组织联合督导检查,开展明察暗访。各镇、各单位应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发掘先进典型,不断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完善工作制度。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10月)。各镇、各单位应于2014年10月底前完成本次专项行动的总结,上报上级部门。同时做好迎接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对我县集中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依托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小组,统一负责、领导辖区内专项行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负责,坚决稳妥处置涉医突发事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对于因工作不到位引起的重大伤医案件以及群体性涉医事件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各镇专项行动情况作为该镇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内容中“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连续发生恶性伤医案件以及专项行动开展不力的,在平安创建工作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效果。综治组织要发挥协调推动作用,卫生行政部门着重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机构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司法行政部门要推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公安、检察院、法院对重大伤医案件及涉医案事件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保监部门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民政部门按有关政策规定对困难人群及时给予救助,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打击非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