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煤炭在世界经济及能源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近年来新能源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但煤炭作为重要基础能源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煤炭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同时也刺激了煤矿产业的发展。由于煤炭生产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生产过程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要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还需要对煤矿安全设备的销售策略进行研究,开展高效营销活动,提高市场占有量。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设备营销策略
为避免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提高了煤矿安全设备进入市场的门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影响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一、我国煤矿安全设备市场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开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短期内其作为核心能源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但同时也是发生煤矿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煤矿事故的频发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煤矿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心理造成了重创。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视度的提高,增加了经费的投入力度,煤炭科学院所、相关实验室及研发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煤矿安全设备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要要抓住契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根据市场环境开展科学的营销活动,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二、煤矿安全设备营销策略研究
1。产品策略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产品的持续生命力。煤矿安全设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占有市场销量,必须拿出品质和质量来说话,这就需要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必须加大对产品的科研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为产品的创新提供信息。煤矿企业在使用安全设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生产企业不能深入现场了解的特殊情况,为更好的了解煤炭生产环境的特殊需求,可以与煤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了解设备使用的动态信息,从而不断改进安全设备的功能。企业要对自身的核心产品进行定位,对其进行重点营销,锁定目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市场,加强对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员工的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价格策略
价格是营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量以及企业的利润。有些煤矿企业对企业安全设备的的作用重视程度不足,在购置安全设备时不敢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有些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采取价格战,压低产品的价格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就不得不采取价格策略。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在定价时要以成本为基础,保证产品质量,结合利润目标、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等来制定价格。在销售过程中实施价格策略要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灵活调整,要充分挖掘市场潜能,实现企业营销活动的总体目标。可以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实施差价销售,但要秉承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则,避免以牺牲品牌信誉为代价。
3.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将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客户,并激发客户购买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促销可以使客户对产品及时做出反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安全设备和其他产品一样要采取促销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让潜在客户在短时期内了解到产品的性能,从而为快速占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促销过程中,可以利用煤矿行业杂志为煤矿安全设备做广告;积极参加各项煤矿安全设备展销活动;也可以通过客户关系营销,达到客户的满意度,用品质和品牌来树立企业形象,促使客户向与其相关的企业对安全设备进行推荐,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是销售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营销服务质量是企业利润得以实现和持续的法宝,也是开拓市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通过良好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促成二次销售和多次销售,同时在产品信息反馈过程中,企业可以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要实现煤矿安全设备售前、售中及售后全过程跟踪服务。售后服务工作质量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因此要充分重视完善的售后服务。要建立客户档案,将设备使用的时间、配件消耗以及设备损坏等信息进行汇总,从而为营销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客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生产的,要及时提供免费维修并给予相应赔偿,从而提高企业信誉。
煤矿安全设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生产企业要将产品有效的推广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根据煤矿安全设备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最终提升企业的营销品质,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4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指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自然人企业
2.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主观性与客观性
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社会性
D.科学性与艺术性
3.在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首要职能是
A.指挥
B.控制
C.组织
D.计划
4.A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拟与B公司合并。该合并事项的决策最终应由下列哪个机构做出?
A.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B.董事会
C.全体股东大会
D.高层经理班子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层企业文化的是
A.职工的意识形态
B.厂容厂貌
C.企业标识
D.规章制度
6.随着规模扩大,某企业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立了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该部门首先要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是
A.制订人力资源规划
B.分析人力资源供需情况
C.职务分析
D.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7.某高科技企业承接了一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急需有针对性地高薪招聘一位高水平专家。下列招聘方式中,最适合该企业的是
A.招聘会
B.猎头公司
C.网上招聘
D.报纸广告
8.某集团公司的电器分公司制定了其经营战略,该战略属于
A.总体经营战略
B.经营单位战略
C.职能战略
D.一体化战略
9.T公司的某项业务市场需求增长率比较低,相对市场占有率却较高。该业务处于波士顿矩阵的
A.“明星”区
B.“现金牛”区
C.“野猫”区
D.“瘦狗”区
10.某行业中的各竞争厂家在产品质量方面都已达到同等水平,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种都已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竞争重点已转移到价格上。一般情况下,该行业中的企业应采取的战略是
A.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细分市场战略
11.近年来,某制造企业通过自主技术改造提升了其生产的机械加工设备的运转速度,开发出越来越多高速、高效率的设备。这种技术开发途径属于
A.独创型的技术开发
B.引进型的技术开发
C.综合型的技术开发
D.延伸型的技术开发
12.某企业进行劳动定额管理时,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这种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是
A.经验估工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工时测定法
13.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克服大量流水线生产的局限性,率先采用了一种生产运作管理方式,以便能够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型号和颜色的多样化需求,并保证及时交货。这种生产运作方式指的是
A.物料需求计划
B.适时生产方式
C.企业资源计划
D.设备综合管理
14.按照检验数量的不同,产品质量检验方式可分为
A.预先检验、中间检验和最后检验
B.固点检验和流动检验
C.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D.首件检验和统计检验
15.某空调生产企业不仅注重向市场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商品,还特别注重提供服务。该企业的这种营销观念是
A.循环经济观念
B.明智消费观念
C.服务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目标市场必备条件的是
A.该市场有一定购买力
B.该市场一定没有竞争对手
C.该市场的所有需求都已得到满足
D.企业一定要在资金、技术、产品成本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17.某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追求,以员工共识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企业的这一谋划与方略属于
A.品牌营销
B.顾客满意营销
C.整合营销
D.文化营销
18.某日化厂将已经拥有的知名品牌“天娇”运用于新开发的产品上,使企业的新产品比较顺利地进入市场。该企业利用的是
A.乘数效应
B.扩散效应
C.辐射效应
D.积累效应
19.下列选项中,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A.速动比率
B.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C.固定资产周转率
D.全部资产报酬率
20.下列能够计入企业成本与费用的是
A.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
B.企业赞助、捐献支出
C.支付的滞纳金、违约金
D.各个生产单位的存货盘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按照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划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经营方式主要有
A.股份经营
B.承包经营
C.直接经营
D.租赁经营
E.合伙经营
22.对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调研,通常应当包括
A.政治环境分析
B.经济环境分析
C.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
D.生产能力分析
E.资源环境分析
23.家用冰箱作为一种耐用品,其质量特性通常可以概括为
A.性能
B.寿命
C.可靠性
D.安全性
E.经济性
24.下列属于现代营销观念新发展的是
A.推销观念
B.循环经济观念
C.生产观念
D.产品观念
E.服务营销观念
25.下列属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有
A.标准化工作
B.定额工作
C.计量工作
D.信息工作
E.战略管理工作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劳动定额
27.绿色营销
28.直接融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9.国内某汽车企业正准备开发新能源汽车项目,拟采用的技术开发方案有A1、A2、A3和A4,现在需要从先进性、适应性、成功可能性、预期经济效益、环境友好性、开发周期六个方面对每一种方案做出综合评价。
现依据以往技术开发经验确定出评价因素的权重,并通过专家会议的形式对每一种方案的六个因素分别给出了评价得分(见下表),请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帮助企业做出方案抉择。(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0.某自行车生产企业,2012年1-6月A型产品生产量为2.8万辆,销售量为2.6万辆。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可以预计下半年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与上半年相当,全年销售价格稳定在400元/辆,销售税率为5%。如果全年期间费用控制在250万元,目标利润为500万元,试计算A型产品全年的销售成本、单位产品目标生产成本和全年总成本。(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看,企业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2.简述组织流水线生产需要具备的条件。
33.简述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本题13分)
34.试述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及内容。
七、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5.案例背景:
M公司成立于2003年,初期主营高档房地产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经营业务已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拓展为以房地产为主,集娱乐、酒店、咨询、汽车租赁与维修、百货零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员工也发展至1300余人。
初创伊始,公司设立了财务、营销、生产、人事、采购、研发等职能部门,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稳定、高效。近年来,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与此同时,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公司组织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例如,各职能部门间由于分管的业务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致,出现较多矛盾,既导致领导层的协调工作量加大,陷入日常事务之中,也使得公司对环境变化不能作出及时反应,错过了很多市场机遇。公司领导对上述问题十分困惑。
问题:
[摘 要]电力;市场营销;新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86-01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以及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电力市场,供电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努力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各种分离、差异和矛盾,使得生产者方面各种不同的供给与消费者或用户方面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相适应,具体地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因而,市场营销在求得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电力市场营销新观念
1.1基于电力市场环境下营销观念的更新
电力市场营销新观念的发展,离不开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电力市场营销水平影响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影响了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电力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要基于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得出符合市场发展的营销观念。
1.2树立营销人员市场竞争意识
市场是双无形的手,社会竞争不断为电力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无形中也影响了电力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电力市场营销难度相应了提高,使得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营销人员作为市场营销的主力军,缺乏士气的营销人员难以为企业带来营销所带来的效果,因此电力企业人员要提高营销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并且激发营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士气,营销人员在充满斗志的工作氛围中更能够提高营销效率。
1.3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观念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能够提高电力市场营销的针对性,提高对电网改造和建设力度,同时需要电网建设要符合用户用电发展的观念,完善供配电网络,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提高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操作水平,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并且对各项目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控,提供以消费者消费能力为主的电力产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
1.4营销人员应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
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发展关键工作,必须提高员工的优质服务的意识,优质服务的意识可以通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帮助营销人员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在优质服务方面,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的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优质服务的考核体系,提高电力企业对业绩考核的重视程度,为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1.5电力企业应树立系统化、智能化营销观念
为了能够让电力企业向系统集约化、智能化转变,需要电力企业在各项业务、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系统化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系统业务知识专业程度,提高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水平,为电力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的提供保障。
2.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2.1转变电力企业的思想观念
通过转变电力企业的思想观念,能够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进行优质服务。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为了促进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旧思想,运用能够顺应现代市场发展潮流的新思想观念。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及时、快速转变思想观念,更好的顺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发展秩序,提高服务水平。另外,由于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是否优质,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转变电力企业思想观念,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此外,电力企业要将“客户至上”作为生产经营观念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归宿点。
2.2保证电网的顺利、稳定运行
提高电网的优质服务水平,最基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电网的顺利、稳定运行。只有在确保电网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保障人们的高质量生活。因此,为了保证电网的顺利、稳定运行,首先要运用质量水平高的电力设备,然后安装设备时,安装人员要严格的依据安装流程规范进行安装,避免由于安装不到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另外,在对电力设备进行调试时,要保证调试的规范性,保证电力设备的有效使用;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标准运行,防止出现违章情况;此外,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时,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及时维修,保证供电连续运行,进而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水平。
2.3构建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机制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构建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机制,来对电力企业的营业行为和营销服务管理流程进行严格、完整的规范,确保电力企业内部的电费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项目能够方便进行。另外,还能够及时对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及时发现其遇到的困难,并对其进行解决,极大地满足电力客户的要求。最终有效的实现电力营销和电力服务的互相结合,保证电力企业服务朝方便性、快捷性以及高效性的方向发展。
2.4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
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做到服务电网,造福社会。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二要,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企业形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2.5诚信营销以及服务营销策略
在对社会基础服务不断地进行完善的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电力客户对供用电合同的履行情况,对电力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然后施行区别对待。如果一个客户的信用等级比较高,则可以给予这个客户一定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客户,可以要求其预付电费或者实行电费担保。电力公司通过不断地对电力客户在诚信等级方面进行评价,可以促使失信的客户主动对所负义务进行履行,从而更好地构件电力市场在营销方面的新序。
另外电力企业还要不断地加强对电网的改造,这是为了确保供电的质量以及可靠性,为了保证客户不但可以用上电,还要用上高品质的电。电力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同客户间的沟通,只有不断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不断的针对客户的需要来改善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长期保持良好的供电服务关系。
2.6加强优质供电服务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营销战略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是直接为广大公众日常生活服务的窗口行业,更应把优质服务作为开创营销新局面的自觉行动,并体现在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在电能流向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提供电力产品的售前宣传和咨询服务,免费为客户提供用电规划、设计、材料运送等服务,同时又要在电力产品出售后作好定期检查和回访,对于客户在用电过程中的突况要及时作出响应,坚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施全天、全面的服务,对突发问题做出最迅速的抢修和解决。
3.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活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要注意电力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范畴,要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为电力企业获利所服务。企业营销策略涉及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对策和合理的竞争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秦明亮.当前营销环境分析及建议[J].湖北电力,2003.
[关键词]汽车企业 国际化成长 动因 模式
一、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自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动荡,由此所引发的需求减弱,也使得世界主要汽车市场的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欧盟15国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国因为受到本国政府出台多项购车优惠政策的刺激,销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同期的东欧十国整体销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仅有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销量有小幅度的上升。
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二大生产国。2001-2007年年均增长近50%,2008年汽车产品出口已达302亿美元,2009年10月20日,中国新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的俄罗斯在2008年11月,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15%,且每辆车身不少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后又决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间,临时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将进口汽车以及3年以下的旧车进口税调整为30%。
由于我国在汽车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环保、安全和节能领域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且往往很难达到欧美国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东和南美国家又大多采用欧美所制定的标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贸易门槛在逐年提高。
3. 我国汽车企业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动因框架
汽车产业具有明显全球化特征,且具有寡头垄断的产业结构特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一次全局性的调整,兼并收购是这次调整的趋势和手段。对于我国汽车企业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与垄断厂商的合作,并通过市场竞争积累经验,获取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SWOT框架分析:
优势S 劣势W
潜在市场广阔:我国人口多,汽车潜在需求量很大。
劳动力优势:掌握必要劳动技能的大量产业工人,劳动力成本较低。
技术的后发优势突出:同跨国公司在知识与人才方面的交流日益紧密,使我国汽车工业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高起点上进行技术开发。
我国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在若干区域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集群。
生产集中度低:我国汽车行业2006年前三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6.24%。
企业规模偏小: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生产规模是我国企业公司前三强生产规模的8倍左右。
自主研发能力差:各产品研发能力参差不齐,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机会O 风险T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私人轿车消费的迅速扩大,成为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我国汽车普及率极低,因此,我国汽车消费的增长空间是很大的。
自主品牌发展能力开始显现:近年来奇瑞、吉利、长安、华晨、哈飞、长城等一大批自主品牌的崛起。
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比较优势: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鼓励开发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的产业要求。实施电动汽车项目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展要求。 来自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威胁: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仍相对分散,竞争力仍然薄弱。
来自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弱的威胁: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
来自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结构的威胁: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的逐步消失,现有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将会改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的广阔市场和国家的有利政策导向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持。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设计营销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高将是制约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瓶颈。
(2)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
基于以上SWOT框架的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采取兼并收购或新建的形式在目标国投资,可以绕开各国针对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目前,各国对各自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盛行,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门槛,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国汽车企业可以在目标市场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合资进行生产和销售,进而绕开贸易壁垒。
第二,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摆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的局面。虽然国内的自主品牌一直在进行技术的研发,但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汽车产业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技术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如果中国汽车企业依旧试图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无法突破技术难题,就只能在低端的汽车品牌里面生存,在高端品牌里面举步维艰。
第三,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并购国外品牌是汽车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从上汽收购双龙失败,到上汽收购罗孚,再到腾中收购悍马、北汽收购萨博,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动机,而这种品牌收购动机来源于对于技术、品牌和设计的三重需求。汽车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品牌和设计的三者结合。技术是一个基本的门槛,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加上独特的汽车外观设计,再塑造一个独特品牌价值的品牌才是汽车产业竞争的本质。
4. 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1) 市场动机
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的背景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在国内高端汽车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凭借沃尔沃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吉利可以较快进军国外高端车市场。
(2) 技术动机
吉利收购沃尔沃解决了其在利用多品牌战略推进中高端产品的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的问题。对于吉利来说,借助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其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里也将明显增强。
(3) 品牌动机
用吉利品牌进入高端市场显然不行,为了摆脱吉利在消费者中的低端制造的形象,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其突破品牌发展瓶颈的一个最有效的收购。从吉利的品牌发展战略看,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既可以维持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在利用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还能提升吉利品牌的定位,利用细分的吉利、华普、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沃尔沃来划分不同的市场,沃尔沃主打中高端,吉利中低端,此种品牌战略正是吉利在高端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之后的最佳选择。此外,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也能把其汽车设计理念逐步融入其他产品线,并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提升吉利产品线的总体设计水平。
此外,在国外汽车供需已经达到基本饱和的状态下,中国是汽车产业新兴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奥迪、宝马等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沃尔沃却还没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品牌还是营销,都不如其他品牌更适应中国环境,在这方面更需要吉利将沃尔沃本土化。
参考文献:
[1]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9(3).
(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阶段
科技孵化器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自从20世纪50年代源于美国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至80年代为美国科技孵化器发展的初始时期。据统计,当时美国共只有12个企业孵化器,其主要目标是缓解社区的高失业率,帮助失业者建立企业使之能够自食其力并吸收部分劳动力。早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政府和社区联合建立,多数为非盈利性机构,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经营场所、基本设施、配备基本企业管理职能、部分政府职能(如优惠政策、法规)等企业创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的创立成本,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组织的正常运行。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即武汉东湖创业中心,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孵化器事业的诞生。1988年火炬计划的实施、1990年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第一次工作交流会、1997年科技企业孵化器“九五”计划的制定、1999年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设立,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国迅速兴起。在这一阶段,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构成集群的组成要素因科技企业孵化器经济政策、技术优势的吸引逐步进入到孵化器内部,但孵化器缺少系统规划和布局,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孵化器的状态为一种依靠政府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集群还处于萌芽阶段。
(二)孵化器内部集群阶段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进入21世纪,2000年《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1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五”期间发展纲要》、《关于“十五”期间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2003年《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孵化器及其入驻的企业。在这一阶段,与孵化器配套的各类服务机构成批进驻,其所提供的软硬件服务内容涵盖了一个企业从开创到顺利实现经营的全部需求,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各类配套服务降低了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了企业投入和风险,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加快了中小企业聚集到孵化器的速度,推动了孵化器内部集群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
(三)孵化企业由商品化向产业化转型阶段
在集群内,随着越来越多的同类型中小企业集聚到同一孵化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同企业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形成一条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合作的价值链。与此同时,由于竞争的存在,孵化企业不断地将科技成果商品化向产业化转移,迫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带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和新经济的发展。集群内部多表现出的小企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信息集聚效应、文化集聚效应、品牌集聚效应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孵化器也逐渐由综合性孵化器向现代多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转型,如电子、通信、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
(四)产业集群提升阶段
孵化器具有示范、辐射、拉动的作用。企业孵化器依托当地资源,通过孵化器创新环境,优化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合格毕业企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新动力。当企业集群从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之后,大部分会选择继续留在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与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支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服务机构一起,在生产经营中进一步分工合作,在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环境的有效支撑下,形成一个更具规模经济效益、竞争力更强的聚集体,提升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现状及问题
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转移、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据统计,2009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771个,场地面积为289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423家,在孵企业人数101万人,累计毕业企业为47273家。在浙江,截至2008年,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个,在孵企业3319个,场地面积164.9万平方米,孵化器总收入30639.7万元,累计公共服务平台投资总额20957.4万元。其中,国际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15个,占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的23.8%,在孵企业1656个,场地面积71.9万平方米,承担国际级科技计划项目达73个,累计公共服务平台投资总额9891.7万元,累计获投融资企业达162个,在孵企业累计获风险投资额22412.1万元。然而,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内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多,从2008年数据看,机构管理人员平均人数为17.3人,其中孵化器管理人员最多达300人,与发达国家的孵化器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韩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管理人员平均人数为7人,不到浙江省的一半,而美国则只有3-5人负责孵化器的整体运营与技术支持。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支持方面看,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技术人数平均为5.2人,仅占管理人员的30.2%,42.86%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数比例不到20%,而只有15.87%的孵化器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数比例超过80%。
表1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管理人员数比例
(二)孵化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缓慢
资本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核心要素。众所周知,企业的成长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产品研发、推广、产业化等每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各方面的软硬件服务,营造适合企业成长的环境,但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因自身缺乏资金,不提供风险资本,而是尽力为在孵企业寻求外部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就是其中一种。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在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企业数达5002家,但累计获投融资企业数才200家,不到总数的4%,发展迟缓。
表2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获投融资企业数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管是国家科技孵化器数量还是非国家科技孵化器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发展速度、规模、水平总体不错。但是,在浙江省内,根据2009浙江科技厅统计,全省11个行政区中,已有9个行政区已设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舟山和丽水未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较快、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共有43家,占到科技孵化器总数的68.3%,数量较少的嘉兴为7家,绍兴为4家,湖州3家,温州、衢州为2家,金华、台州为1家,可见浙江省的孵化器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8年浙江省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分布图
(四)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各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浙江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数也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建设,以执行政府命令为导向,这与国外的孵化器有较大的区别。在国外,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孵化器的管理,而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规制度来影响和引导孵化器的发展,孵化器的运行不仅注重社会效益,更加追求经济效益,市场化程度较高。在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典型的行政或事业运行管理模式,缺乏独立自主性。政府对孵化器的介入干预过度,从人员的调配、经费拨款、孵化项目引进到基础建设,决策过于行政化,缺乏效率和灵活性,难以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此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这种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很难实现孵化器自身的持续发展。
(五)服务内容过于单一
国外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从基本商务服务、市场支持、金融会计管理支持、融资服务,到管理团队发展、新产品评估、中试支持、产品设计支持、知识产权管理等,覆盖范围非常广。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针对种子期企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基础服务上,对企业创业期和扩张期市场支持、融资服务、管理团队发展、技术商品化、战略伙伴渠道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足,孵化服务内容单一,孵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促进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孵化器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逐渐剥离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主导地位,不再直接投资兴办全资孵化器。以市场为导向,逐渐引入社会力量按企业化管理制度建设孵化器才能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原有的政府全资孵化器应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将原先的事业型运营模式向企业型转变,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以企业为主,兼顾政府和社团,共同组成股份制投资结构。在这种模式的运营下,孵化器实行法人治理,按公司化运作,以资产的保值为经营目标,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提高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原先承担的社会功能,可以通过购买孵化器的服务来实现,从而兼顾了孵化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孵化器自身实现盈利,对企业或者项目进行投资,提高企业成活率,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又促使孵化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最终可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
(二)搭建专业技术平台、发挥孵化器创新功能
随着孵化器发展的深入,学科分类细化,不同的产业项目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差异,而相近或相同的产业可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正因如此,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的需求,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正逐渐由综合型孵化器向专业型孵化器发展。专业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公共专业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专业化培训中心的建立及专业技术信息支撑等,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实现孵化资源的共享,一方面为孵化企业节约了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试验费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专业技术平台的搭建,吸引了同类企业集聚到孵化器,提升了孵化器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孵化能力
资金是任何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孵化器不仅可为资金流动困难或者资金不足的在孵企业提供各种孵化资金、创新基金、融资担保等服务,还可成为利用外部资源的契约主体,充当风险投资公司与新创企业交易的中介,为在孵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政府的各项专项基金并有针对性地向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投资公司、大企业和个人推荐孵化项目和孵化企业,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提高孵化项目的含金量。
(四)重视品牌建设,培育集群文化
孵化器品牌战略是指孵化器通过创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并以提高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创业企业而取得丰厚利润回报的一种战略选择。打造孵化器品牌,不仅要进行品牌环境分析、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推广,还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进行品牌维护。一方面要强化孵化器品牌的保护意识,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品牌跟踪,及时发现机遇和可能面临的威胁。通过品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自身价值、优化市场环境,形成自己的孵化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集群文化建设。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团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