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

第1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才有规模效益。而小批量生产是不经济的,会产生亏损。有些小众产品、冷僻产品很难找到买家。但在信息时代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小众、冷僻产品以一定的高价卖到全世界,使这些小众、冷僻产品成为盈利增.长点。

高度互联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将财务资源用于关注力的竞争上,只有这样才能聚合需求资源,聚集大量用户。对企业高度关注的用户会成为粉丝,其群体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才越强。企业应该对已有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他们推送应有尽有的全方位信息服务,这既有利于巩固老用户,也有利于开发新用户。当然,这需要投入一定财务资源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及信息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财务资源投入培养自己的网红,这些网络红人可以帮助企业推销产品,争取粉丝用户。企业过去靠广告推销产品,现在可以将一部分广告费用用在网红上,其效果有时候比单纯的广告更好。企业及时向老用户和潜在用户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就更可能赢得市场,为企业带来更多回报。

高度互联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关注用户的真正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现在许多年轻用户的消费方式都是手机下单,提出个性化服务要求,对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提出许多特殊条件,企业就要根据这一形势,将财务资源有效分配到采购、智能制造、物流网配-送、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这样才能赢得这些用户,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创造。

共享经济、共享财务已经成为高度互联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标志,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一些特殊平台,将企业及个人的闲散资金和其他各种资源利用起来,实现共享经济。网络化可以为企业在近乎零成本的情况下聚合这些碎片化资源来创造价值,为企业财务效益晕大化的实现创造条件。共享财务不能理解为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共享,事实上互联网已经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让每个人共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披露,每个人都可以查到该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共享财务不但提高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也为外部财务资源的聚集和财务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第2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 云平台 原理 经管类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云技术”的定义

所谓“云技术”,就是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的总称。它的核心就是云计算,何为云计算呢?百度上给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云计算就是一种按需调用的资源池,使用者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共享资源,比如应用程序、网络空间等。其实,简单的云技术早已运用于网络服务之中,如各种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等,我们只需输入关键字等指令,即可得到大量的信息。

2 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云技术的基本原理:使用者无需事先安装应用程序,只需使用自已的电子设备作为登陆终端,直接登陆远程服务器进行操作,所产生的数据不是存储在本地设备上,而仍是存储于远程服务器当中,这些远程服务器的运营和管理是由专门部门负责,他们必须提供给用户足够的应用程序和存储空间,并保证服务器的运算能力。云技术的特点在于它使用的灵活性,与其他网络技术不同之处就是用户在使用时无需安装任务客户端,实现有网络即可使用资源。

云技术主要的架构模式可分为3种: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和应用云。这三种模式既可独立存在,又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种架构方式充分利用了信息自动化技术,把网络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都进行了有效整合。因此,我们可以把云技术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1)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某种电子终端获取信息。(2)云平台的存储能力高且运营成本低。(3)信息自动化种度高,云计算能够高效地对网络海量信息进行多种筛选、智能分析,尽可能把准确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3 云技术在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应用

3.1 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各个高校对经管专业实验教学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也随之日益发展和完善。

现如今,无论是经济类课程还是管理类课程,皆可进行实验操作。如:计量经济学课程,有专业软件Eviews,学生们利用此软件在实验室就能实现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进行观察;会计学课程,有用友财务软件、金碟财务软件等,这些软件几乎涵盖了一个企业财务处理的整个流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操作此软件,了解并掌握从建帐、日常业务至月末结帐等全部财务处理工作;管理学课程,有企业ERP物理沙盘及软件沙盘,学生们通过参与模拟经营,对抗演练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全面领悟管理规律,掌握管理知识。由上可知,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依托于软件平台,对现实环境进行模拟,赋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根据经管类专业实验的特点,云技术的引入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3.2 云计算平台的介绍

云技术的实现必须是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云计算平台在用途上可分为三类:(1)以数据存储为主的云平台;(2)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3)同时具备存储与数据处理功能的综合云平台。

用以实验教学的云计算平台必须是具备存储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的综合云平台,它是服务教学管理与应用的信息化中心,通过搭建一个云教育平台,可以实现对院校实训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社会服务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及应用。平台运用于计算以及存储虚拟化技术,通过将业务系统、测试系统和桌面系统整合到 vSphere 环境中运行和管理,能够把不同物理位置,不同平台下的软硬资源有效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应用。实现软硬件资源的最大整合不共享,实现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信息安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硬件成本,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

3.3 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现

在搭建完一个云教育平台之后,把实验教学中所需的应用程序,信息资源、课程资料全部存储于网络服务器之中,形成标准化环境建设,实现云端实验室,也就是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桌面的方式完成远程访问。其虚拟实验室和桌面操作系统或应用服务等通过云端网络在后台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运行,而操作过程则在终端客户界面上展示。

云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资源整合能力,只要通过协同集成配置工具,用户应用组合管理器,可实现基于某一主题或业务链进行自定义应用组合管理;应用组合数据库管理器:按数据同步和数据挖掘的要求对应用组合进行应用组合数据库定义,实现真正的业务通,并具有自由配置功能。学生通过云平台的模块整合,可以进行企业整个生产、运营、管理、财务、营销等一系列活动的实训,而不仅仅是限于本专业。

云平台的其他辅助工具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同步课堂教学工具:实现远端学生与老师实时场景教学,包括视频、信息文字沟通和语音交流;远程互动虚拟课堂工具:教师资源共享,提升优秀教师优质课程的上座率,增加学生参与互动能力;互助式学习系统:互助学习邀请、协作交流探讨、感应学习邀请,即时在线交互,知识、答案即时共享展示;课程资源中心管理系统:课件的制作、开发、转换、上传、审核、组装、、集成、检索、下载等等。

3.4 云技术使用的成功案例

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把云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之中,在我省,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江西财大,就是以“云”为发展特色: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将网络化企业运营模拟训练平台服务集中于服务器,建设“云端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实现“能上网就能实验”;应用物联网管理服务思想和技术搭建“综合仿真实习控制中心”,立体化网络实时管控系统实现“有网络就可管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仿真实训过程实现“有问题就有指导”。

4 结语

在以云计算为核心理念带动下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中的新一轮革命,利用云计算核心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融合通信技术,构建多层次、跨时空和宽辐射的教育服务体系,营造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服务环境。有效带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不同学科专家、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尤其对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形成“感知教育,智慧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郑力.浅议云计算及其在教育方面的应用[J].科教文化,2011(9).

[2] 薛慧丽.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平台设计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10).

第3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摘 要 文章从分析高校财务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重服务轻管理等现状入手,提出建立信息对称的会计服务主体群体系,加强公共财政体制下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建议,提高高校财务核算综合业务水平。

关键词 财务核算 建议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高校的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财务的会计核算作为高校财务的基础性工作,其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家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中。本文将分析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目前高校财务核算的现状

(一)高校财务软件系统滞后,重服务轻管理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与高等教育迅猛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随之发生变化。受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报账业务是高校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每天均有大量的财务往来,会计核算业务量每年都在成正比例快速增长,会计人员工作压力大,每天疲于应付报账,师生报销等候时间较长,出现“报账难”的现象。而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软件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层面,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单体报表的计算机处理,以内部核算为主,并实行简单的预算控制。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忽视内部管理职能,不符合高校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二)财务信息化与高校“数字校园”平台脱节

财务部门信息化管理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如: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财务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老师在办理科研经费的立项和进账时必须在两个部门办理手续,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共享。财务信息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及时公布,如:对外公布各类经费收支、结余情况与预算执行进度、及时解答核算报销有关疑问、随时公布核算大厅等候情况等。

二、高校财务核算存在问题

(一)各财务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高校各财务利益主体多元化,包括财务部门的所有人员、对经费具有审批权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处(部、学院)财务“一支笔”,科研项目经费负责人等)、处(部、学院)报账员、学校一般老师和学生。由于高校人员所扮演的财务角色的不同,他们各自对相关财务信息获得渠道、数量、质量不同,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状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人员对相关财务知识缺乏了解和掌握,办理财务相关业务时,不能辨别原始票据的合法性,不熟悉财务流程,经费项目支出不明确等等,仅凭自己感觉规范的财务资料和报销资料来办理财务手续,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沟通效率。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存在,使得高校财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差距难以缩小,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

(二)高校财务核算工作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兼容性差

近几年财政改革方面新增了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没有与之兼容,使得核算内容复杂,核算难度增加,管理效率降低。政府对高校财政资金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在会计系统中进行财务管理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在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支付申请,两边工作内容重复,在操作中容易出错,不能一次把支付令直接生成日常财务凭证,增加工作量,降低财务管理的效能;现行会计核算所提供数据是编制下年部门预算的基础数据,由于核算科目的设置内容及计算口径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不一致,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对现行会计核算科目数据进行拆分、归类计算得到符合国库集中支付要求的部门预算管理项目数据。由此造成会计账务处理不当,财务核算管理也将受到影响。

(三)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网络财务发展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不仅实现了局部网络化会计核算方式,而且多校区财务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远程的VPN实时控制模式。但目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成本较高,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之间不能紧密合作,导致财务信息的实时性、相关性、有用性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另外,财务软件功能存在不足。财务软件是高校网络财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行的财务软件作为开发的商业软件,具有稳定性,但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直接生成高校决策群需要的财务信息数据,需要对财务软件导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才能完成财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降低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离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三、优化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规范财务流程,利用现代化手段缓解报账难情况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流程,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高校财务服务水平。财务业务处理流程如财务审批流程、预算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监督流程、信息查询流程等按岗位管理形成系统化的、有层级的财务总流程,实现全面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引入账务预约系统,报账排队叫号系统,并与财务部门网站联网,及时上传预约人员和排队报账人数信息,方便全校师生员工随时了解报账人流量。为应对报账人流量的变化,采取均衡日常报账人流量方法。只有让会计核算人员从繁重的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思考和判断的时间,才能保证会计服务的质量以及会计监督的执行,才能提升高校财务核算管理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建立信息对称的会计服务主体群体系

1. 经费审批人(包括学校领导,各类经费 “财务一支笔”,科研项目经费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应熟知各类财经制度、经费项目审批、收支管理规定、创收经费管理办法等。 在审批或者查询经费收支时,能够基本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清楚经费审批的权限。

2. 逐步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各院(系)设立报账员。报账员是指财务处在各院(系)选派一名报账员,懂得学校相关财经法规,能够熟知日常各类财务常规性操作流程。他们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帮手,在前期就进行相关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一个学院由一个报账员负责,增加票据核算成功率,大大减少了报账大厅的办事人员数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 对于一般老师和学生,与他们最接近的财务知识就是日常各类财务常规性操作流程,科研经费文件,学生缴费、查询、退费办理手续等收费文件等。为了使会计服务主体群了解财务信息,财务部门须制作公开财务信息的普及读物。财务知识普及读物中包括高校财经制度和学校财务流程。财务知识普及读物载体可以是网页平台,也可以是读本。通过财务知识的普及和对层级高的会计服务主体群(如财务一支笔,报账员等)业务培训,克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财务主体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畅通财务关系渠道,改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公共财政体制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既包括财务处理的信息化,也包括财务信息查询的信息化。在传统财务管理软件基础上,围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行软件更新,支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衔接,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细化校级预算的“财务财政一体化”、“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分析监控决策一体化”全面创新。 财务部门可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将各财务主体关心的财务信息、财务流程及时公布出去,如:学生查询学费、网上缴费、欠费情况,教职工网上查询工资、个税信息,部门经费预算、各类经费收支的账务信息查询,科研人员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通过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一体化财务管理,解决高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和共享问题。搞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使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息沟通,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

为了适应现代高校财务管理发展需要,必须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目前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着用人机制僵化、年龄性别搭配不合理、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工作思维模式化等问题,逐步暴露出职业懈怠的症状,对提高高校财务服务水平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财务人员的工资利益存在着吃“大锅饭”现象,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提倡学习型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学习型财务队伍建设,贵在制度建设,包括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学习考核和业绩考核。一方面,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财务知识更新,鼓励年轻财务人员进行学历、职称学习,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灵活运用会计技术进行高效率办公。另一方面,建立绩效机制,打破“大锅饭”的现象,适当提高财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关心财务人员职称评定,改善办公条件等,从财务人员的实际利益出发,让财务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增强财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4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做好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微公益

尊敬的各位领导、郑一雄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首先特别感谢在泉州农行工作的09会计郑一雄学长,能够抽空回来参加会计系首届学风建设颁奖典礼,并和大家分享他在嘉庚、在会计系以及工作后的感受,并对在校的同学们提出很好的建议。相信很多同学受益匪浅。同时祝贺获得获奖班级:2014级财务管理二班、2013级会计二班、2013级会计三班、2014级会计三班、2014级财务管理一班、2014级会计二班以及获得"学霸宿舍‘的所有同学。

会计系学风建设总结发言,我觉得陈亚鹏老师更有资格来谈,因为整个活动是她提出,并为此付出很多心血。还有学生会、团总支、各班班委以及所有参与同学也都付出很多。

让我来总结,那我就简要说说,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大家都清楚上周国家开个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十八届五中全会,可能大家关注只是"二孩"政策。但我个人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会议提出了国家新的发展理念。在场同学不少马上要参加党校考试,有人知道这"五个新的发展理念"是什么吗?说不定会考到哦。这五个理念就是:创新理念、协调理念、绿色理念、开放理念、共享理念。

那我就套用这"五个发展理念"来谈谈我们这次学风建设的个人看法。

一、创新理念

学风建设每个学校每个院系都在做的事情,这次也是响应学工部学风建设开展的活动。但怎么去做?会计系举办首届学风建设活动本身,首届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大家知道我们会计拿到了学工部评的两个大奖:院系优秀学风促进奖,诚信考试奖。学风建设活动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的"无手机课堂"得到校内外关注,《海峡导报》多次报道。现在很多院系都在学我们做"无手机课堂".

我们马上要启动第二届学风建设活动。那么怎么去创新?如何创新?首先创新要知旧,14级班级已经开展一年了,你们要进行总结反思,发现原有活动中的不足,开展中存在什么困难,然后今年进行改进,做的更好去,或许明年的奖项就属于你们了,这就是创新。15级新生班级,你们要去了解去年无手机课堂、学霸宿舍、学霸效应怎么开展的。然后自己想出更好的开展方法,往前走。

二、协调理念:

这个活动是会计系团总支、学生会一起办的活动,而且举办的主体是大一、大二所有的班级,活动还有很多小项目有到很多内容。因此协调特别重要。班委是活动执行者,你们要协调老师,因为涉及到无手机课堂;要协调团总支与学生会,他们是活动监督者,"学霸带你飞"活动要协调班级成绩好的同学和不好的同学,"学霸宿舍"又涉及到同学们宿舍环境。

这是外部的协调,同时还有内部协调学习方面(如领导前梯活动)、身体方面(环校跑活动)、工作方面(和乐班级)等等。

所以我们的学风建设活动内容有必选项目、可选项目、加分项目、还有扣分项目。各个班级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做好协调工作。选择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项目来开展。

三、绿色理念:

绿色理念和我们的学风建设活动好像关系不大,但我觉得换一种理解,把绿色理念理解为环保、公益。嘉庚学院网站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盘点,其中盘点2014之言"语"中谈公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微公益。这话我说的,不小心被盘点进去。一些请假,旷课去做支教等什么公益活动,我从来不赞成,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做好。把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安排好。特别是一些学生干部,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把成绩拉下。

四、开放理念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学期很多院系都学会计系做无手机课堂。其实很多别的学院系学风建设也做了很多很好的活动。希望大家也可以去了解、学学别的院系更好的做法。比如晨读队(其实晨读很多同学是我们会计系学生)、下馆子活动(去图书馆次数)等等。当然通过我们前面评比宣讲,也可以学系内别的班级更好的做法。我一直记住刚开始工作,领导对我说的一句话:放低自己、欣赏别人。

五、共享理念:

刚才好几个获奖的班级和同学发言,都说到通过学风建设活动,班级的成绩以及凝聚力得到很好的提高。但个人觉得我们活动做得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共享还不够,这只是内部共享成果。很多班级的宣传还不到位,很多很好的活动老师和其他班级同学根本都不知道。希望大家在举办好活动后,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写好新闻稿,投稿系网、学工部网站、学校网站。做好宣传我记得有次听学校新闻社老师讲座说到重要的是有这个宣传意识,做到"新、奇、喜、善"四点。我希望新的一年学风建设宣传能够加强。这样更好的带动会计系学风建设和班级建设。

第5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最近这一年,我作为一名银行员工,亲身感受了银行股改给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如经济增加值、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等概念的引入,使经营部门的经营理念真正从过去只注重量的扩张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岗位分工和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我们银行“规范经营”提出了许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精细化管理,针对违法违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预防和惩戒措施,特别是行内开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向我们再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工作不仅要做得“好”、“快”还要“合法”、“合规”,不仅要懂得“亡羊补牢”,重要的还在于“未雨绸缪”。

末,我报名并经行内的择优选聘有幸被调动至地审批组担任合规性审查岗工作。从南区支行理财中心的个贷综合岗转到原先从未接触过的以公司类信贷和个人大额信贷业务为主的审批组合规性审查岗,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但领导的教育关心、同事的帮助指导和我个人的自学努力下,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解读文件规章,我很快渡过了起初的不适应,迅速地融入到现在的岗位角色中。

从初至7月末,我总计完成了109笔公司类贷款、3笔公司类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审查工作,合计金额47435.2624万元;完成了67笔公司类信用等级评定的合规性审查,其中aa级29笔、a级34笔、bbb级4笔;完成332笔个人类贷款的接收、送审、下发决策意见工作,合计金额6463.475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地审批组属于行内审批部门,面对的都是行内的经营部门,受理审批银行信贷经营部门报送的各类信贷业务。

因此,树立内部客户理念,把经营部门作为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是我作为一名审批组合规性审查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业务中,我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经营部门工作,耐心解答他们对于审批中存在的各种疑问,并时常通过各种合规、有效的渠道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经营部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及时向领导、专审进行汇报,尽可能帮助解决审批与经营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为行领导与专审的有效决策提供依据,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地审批组是行内一个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繁忙的一个部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在工作中发现,大量工作时间都是消耗在一些相对机械的简单重复劳动中,如在合规性审查工作中对申报单位一些财务指标的验算,计算比较简单,但要检查多个单位的多个财务指标也要花费合规性审查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通过自学,运用我们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公式与函数编制了一张表格,只需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填入表格,相应的各年度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利润率、本息保障倍数、抵押率、担保率等数据就能自动计算生成,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我还把这张表格与周围的同事、经营部门的同事共享,力求大家都能更高效的工作。我还将部门内部许多相关的报表进行了关联共享,相互取得所需数据,消除了很多重复劳动,也使许多数据更为精确;把一些常用表单进行了优化,本着简单、易用的设计,在规定的位置录入数据,电脑就能自动生成相应的规范页面供使用了。

此外,我在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在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审批组的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对全行的各项业务都有深入的了解。加强对各类文件和制度的学习,是我履岗最基本的要求;积极参加行内、部门内组织的各种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和例会、学习会,则是对我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地分行与地人寿保险公司共同举办的“盈向未来”客户经理培训班上,我学到了不少营销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方式,明白了团队协作的至关重要;在由地分行组织、省分行有关部门领导与相关业务人员讲解的“银行优势产品与营销”培训班上,我对于银行的各类信贷业务有了明确而充分的认识,知道了哪些是应该重点向客户推荐的,哪些是正在开发并着力推广的,以及如何办理,有何优势与不足;在省分行组织的由总行资深贷款审批人讲解的全省专职贷款审批人培训班上,我对于原先工作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难点、盲点都有了一些全新的理解,如对于企业集团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关注,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从一些表面的绩优或是绩差中发现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判断,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岗位的重要性与任务的艰巨性——需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当好“银行资产的看门人”。

第6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学原理与技能;精品资源共享课;VBSE;教学公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61-06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在课程载体、资源管理、服务对象、教学方式上均有较大改进。

2013年,首批课程资源正式通过“爱课程”网站上线,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门资源共享课实现开放与共享,其中高职高专课程有七百多门。201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被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项目化过程给学习者提供会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拓展课程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面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课程结构与内容、资源平台开发、交流互动等方面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课程组的主要成员,笔者体会到高职会计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独特性,并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旨在为搭建一个融合教学、实训(实习)、职考的交互式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一、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会计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变化性需求为导向,以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做学结合为途径,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课程设计,确定了理实一体、注重操作、体现技能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设置了三级结构:模块教学单元教学要点,包括10个模块、52个教学单元。10个模块分别为初识会计、认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验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选择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归整会计档案、处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模块之间有机序化、交错部署;教学单元在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可供专题学习,又前后串联,可供综合学习。

(二)课程的资源体系

针对教学单元,划分出98个知识点和110个技能点,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体系和拓展资源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文本(WORD、PPT、EXCEL、PDF、CAJ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网页、资源包等多元化的素材类型。在基本资源体系中,提供了包括教学录像、声像教材、演示文稿、教学案例、媒体素材、试卷、习题作业、学习手册、实训案例、Flash 动漫、文献资料等四百多种学习资源,不盲目追求结构、内容和功能上的“大而全”,体现了以知识够用为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原则。在拓展资源体系中,提供了拓宽学习者课程知识面及提升管理层次的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百余个,形成了“课证岗融合、线上线下协同”的易用且实用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

(三)课程的运行模式

课程资源以统一、规范、生动、易于网络共享的特点,在“爱课程”平台开放,形成了课程网站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运行模式。考虑到学习时间、场所、习惯和兴趣的差异化特征,线上平台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网络技术环境、不同终端设备的要求,实现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有机结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能确保课程资源的快速回顾、正常使用。网络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关联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自由设计空间,为每位学习者创设了一个通过与教学资源交互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平台上的任务系统和测试系统,学习者可以自发学习、自行检测学习效果,通过平台上的解疑系统,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同步或异步交流观点、答疑解惑。

二、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虚实共建的模式设计

(一)基本架构

1.以课程网站为基础的共享平台

课程网站是精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基本途径,也是课程建设的指标性任务。课程网站的基础,主要是供会计类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网络资源回溯课程要点,赶上课程进度,学习笔记,完成由知识点向技能点的转换,也可进行会计考证的强化复习;线上实训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单元实训与课堂教学的配套演练。企业兼职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获取各类资源。目前,课程网站已登陆全国统一的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其后续建设主要围绕三个计划:网站二次开发计划、资源持续更新计划、网站推广应用计划。

网站二次开发的重点在于功能框架的合理性问题;资源轨迹的清晰性问题,模块转换的灵活性问题,受众群体的分类界定和授权使用问题,闯关式测试系统、在线多元评估系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模考系统、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系统的嵌入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及对接校外实训基地财务模块的可行性问题等。

课程资源在未来五年将确保更新率达到50%以上,重点在于动态更新每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关行业资讯、最新法规和制度,结合会计准则的修订更新教学录像、教学课件、习题作业、试题,增加不同行业企业的实训案例,增加相关的微课资源,增加相关的视频动画作为媒体素材,增加学生实训作品的在线展示,增加通识性内容的双语资源等。

针对网站推广应用,将尝试与国内教育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建立访问接口拓展课程的传播渠道,尝试与同类型院校之间建立校际合作,打破区域界线和本位观念,组建联盟,共建互享课程资源。

2.以VBSE为核心的虚拟平台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由用友新道开发的一个仿真现代企业组织运行环境的模拟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训平台。VBSE由低到高依次仿真以制造企业为实景的企业级实训、以“制造企业+购销往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景的供应链级实训、以“供应链+公共服务机构”为实景的全景实训。VBSE可实现提升,将场景教学、网上开放教学、团队训练整合起来,既富于感性认知、理性经营、信息管理的特征,也尊重差异、拒绝沉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信心和能力。由于平台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工具及材料完全来自于真实业态,尽管平台设计之初是建立在“虚拟环境”之上,但并不妨碍其运用到真实商业活动中发挥生产服务的功能。VBSE技术平台还可用于课程开发和制作、教学任务推送和执行、教学辅助管理。当然,VBSE对ERP沙盘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配合VBSE,ERP沙盘可作为“意会性”综合训练工具。ERP沙盘以资金流转为目标,以手工处理为主,淡化财务业务的具体处理环节,决定固定资产投资、原料采购、产品研发与生产、融资业务流程及其财务属性,组织较少,岗位角色有限,学习支持和能力评估功能不足,更适合作为团队类竞技项目。

3.以会计服务公司为主体的实体平台

目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一个关联课程的、与会计教研室相对应的模拟教学公司――记账公司,下设3个工作室:会计手工工作室、会计电算化工作室、会计岗位工作室,配备了会计办公设施和用品、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专业软件系统(用友畅捷通T3和ERP-U8、金蝶KIS),可作为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分岗核算、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实训的主要场所。该公司仅有虚拟身份,并不具备真正承接相关业务的法人资格。面对日益增长的小微企业群体,可以借助学校资源,独立或与行业、企业合作(或合资),依法成立一家实体性质的、具有记账许可的会计服务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从事记账、财务咨询、会计培训、代办与工商税务有关的事务。可从校内或企业选聘会计师担任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培训和咨询业务可选聘校内“双师型”教师担任项目经理,安排持有会计证的优秀在校生参与顶岗、轮岗。比拟同类社会机构,校办公司在人员资质、内部管理、执业质量等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会计服务公司可实现职业,采用市场化运作,兼顾经营利益与教育成效,院校及会计专业的品牌建设也可获益。

(二)实施流程

VBSE分为3个流程:实训准备、岗位体验、实训总结。按72学时组织教学为例,56学时为课程教学(含理论与实践环节),16学时为VBSE集中实训(按每班50人左右计算,可分成2~4个团队)。考虑到受教育者多为新生,可适当简化实训任务,着重体验财务工作基本流程、财务岗位基本职责、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规范和流程、盘点流程和会计处理、期末结账规范和流程、记账方法的典型应用等环节。可围绕10个课程模块,设计以手工方式处理制造企业部分岗位的核心业务:针对模块1的会计岗位设置与分工情境案例,演练团队组建、企业注册、开立账户、岗位认知、领取办公用品、角色登录;针对模块2的会计事项要素划分情境案例,演练通用经营规则、认知业务流程;针对模块3的账户设置情境案例,演练期初建账;针对模块6的会计信息载体设计情境案例,演练财务业务岗位关联、结转损益、期末结账;针对模块7的现金清查、银行对账、实物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查,演练现金盘点、库存盘点、库存统计与分析;针对模块8的基本报表编报情境案例,演练报表编制、审核和简析;针对模块9的会计档案管理情境案例,演练整理会计资料;针对模块10的主要资金运动流程核算情境案例,演练供应过程业务(材料采购与入库、材料款支付)、生产过程业务(生产领料、计提折旧、薪酬核算、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分配、产品成本核算、完工入库)、销售过程业务(销售发货、货款回收、销售成本结转、增值税计算);模块4的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情境案例、模块5的账簿登记与错账更正情境案例,可整合到模块6、模块10的演练项目中。在VBSE实训期间,可穿插组织学生到会计服务公司进行参观实训,与相关岗位学生座谈,体验职业感受。

(三)考评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强调兼顾过程与结果的整体性原则,应制定客观、职业的评价形式及标准,既要较为公正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也要较为可靠地评定教师的履责情况。对于在校生课程成绩,考核设计分为3个环节:课程考核、VBSE流程测评、实训答辩。课程考核实行“在线测试+线下卷考”方式,在线测试由课程网站试题库抽题,每位学生平时随堂完成二套测试题,最多可加试一套测试题,以平均分计算成绩;闭卷笔试按照校内期末统一日程安排,由专业教师封闭出题、统一阅卷。VBSE流程测评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包括指导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三部分。根据不同实训环节和角色岗位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将仿真环境与评价内容融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岗前测试情况、系统功能熟练程度、任务实施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工作态度、任务进度与工作质量等;评价形式主要包括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实训问题表现、问卷表等,要求教师随堂跟踪学生的实训过程,及时评价和反馈实训效果。在VBSE集中实训的最后1周,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围绕实训相关内容分组参加答辩。针对在会计服务公司从业的学生,采用项目经理与受托业务单位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成绩,并补贴一定金额的辅学资金,且列入学生操行量化、选拔和推优、奖学金评定的加分项。

三、虚实共建对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的适用性

(一)务实产教融合,走出会计顶岗实习困境的需要

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一线相关工作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工学结合方式。由于会计信息的保密性、敏感性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业务衔接的稳定性要求,外加对实习生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工作失误、安全事故等或有风险的考虑,会计类专业学生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存在较大障碍,从事POS收银、柜面销售、理货员、行管助理等岗位实属常态。因此,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尤显重要。通过生产性实训平台,能够让行业、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的价值,将学校、学生主动拉进企业利益群体。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都是将企业移入学校,以平台对接行业,力求做到“招生即入业、进校即接岗”。VBSE实训设置了多个商品市场区域,由十个组织结构相同的制造企业(生产童车的离散型企业)与业务组织构成,每家企业(含组织)可提供二十余个角色;会计服务公司配备了业务单据、凭证账簿、证照图章等实物,教师边干边教,学生边干边练,加快岗位融入,有助于改善学校“多方求告”、合作企业“敷衍应付”和会计类专业学生“走马观花”式顶岗实习的尴尬处境。

(二)优化课程内容,实现知识来源多样化的需要

由建设者自行课程资源,网站更多地以视频呈现主要内容,微课制作往往不计投入,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和技术创新,忽视了教学内涵。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材多在应用类型、软件版本、内容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以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加以描述,这种标准化设计可能不易于体现会计类课程特有的文化氛围,不易于融入院校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尽管实训环节与现实工作较为贴合,但是某些非标格式的数字化资源或软件无法嵌入实训模块,与整个职业环境(包括企业跨部门以及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外部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无法提供多用户跨岗位在线协作。在交叉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矩阵式课程网站资源基础上,VBSE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从现实社会各种企业原型中抽取核心企业组织的典型业务、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关联业务形成若干业务场景,这种平台不是课程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在企业经营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服从的逻辑关系加以集成和固化,涵盖了从手工业务处理、信息化业务处理到信息化管理的元素设计,有助于形成能力本位的动态化、全局观、多视角的教学资源体系。

(三)帮助学生构建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爱课程”平台提供了APP应用,使课程网站可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便于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开展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然而,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和移动智能设备在课内进行非学习性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E-learning”自主学习行为可谓名不副实。在全网覆盖的校园内,既要实现“无手机课堂”,又要提高课程网站的非游客类访问人数和运行效果,课程网站更多地被打造为一种课外补充学习、强化训练和拓展学习的优质载体。VBSE通过仿真企业,可以使学生投身到场地、设备、用品、用具贴近职业现实的综合实训中心;会计服务公司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非常规性业务,所属特定行业的、组织结构相异的企业业务流程及执行,实质上都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提供了自主性、协作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岗前胜任能力测评、业务工作执行效率和效果反馈,可使学生清晰自我认识,有助于触动学生盲目乐观或麻木无谓的内在心绪,自觉找差补缺;通过资质上岗、岗位竞聘、任务互换,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喜好,激发斗志和潜能;通过团队协作,打破单干式实训模式,有助于学生改变思维定式,提高人际交往、组织沟通与协调的社会能力以及有效获得咨询的方法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开发高职教学技能,建立新型教学交互环境的需要

会计术语、会计理论的专业性、抽象性,会计方法的连贯性、系统性,加上会计法条的规范性,对会计职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缺乏真实场景进而似懂非懂。以台上为教师、台下为学生的格局讲授教学单元,即便不乏提问、讨论、启发等教学技巧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师生阵营的明显界限,更多地还是师问生答,甚至师问师答,课堂交互性不够生动和主动,学生学习关注度与教师的教学投入度无法相得益彰。VBSE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和外部组织、关键机构、典型岗位和任务流程的系统模拟,给予学生职业角色体验和执行,可进行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会计服务公司的岗位业务实践也可强化教学互通,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演变成职业氛围的提前融入、面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协同关系的自发实现;施教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单向传导者,也具有经营者和组织者的多重身份,与身处同一职场环境的学习者既是师生关系,也可能是同事关系。

(五)多渠道提升课程建设者综合能力的需要

课程建设者应有明确的内涵意识,不能只将课程视作提升自身职业声誉和获取教科研绩效的形象工程。目前,通常按模块划分课程建设任务,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资料搜集、文档编写、声像出演等信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对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组织、加工、传递等事宜大多依赖技术人员。诚然,专业人员无需具备等同于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源整合的专项能力,然而,在全面信息化时代,专业人员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达教学理念和意图确有必要。任课教师并非都出自于对口专业或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也不是都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研讨、培训或者以脱产形式公派到企业从事较长时期的对岗任职。VBSE指导教师担负计划拟定、场地和场景设计、实践教具准备、资源配置、现场监控、评价之职,仅靠本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是不够的。在VBSE教学安排中,需要组建师资团队分工负责,实施深入指导,有序掌控实训过程。从学生组队、岗前准备到日常业务、期末处理均由3~6名教师同场指导分属于不同模拟企业的学生队伍,这种具有激励性的对抗式竞争氛围可引发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竞技。相较于“一师多生”的教师角色范式,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手工和信息化实务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均有较高要求,有助于教师克服自我满足的工作惰性,激发其投入知识更新、学术研究和技术锤炼的自觉性。

四、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虚实相生”的保障机制

(一)课程信息传递机制

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学习中心”、“天空教室”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撑下,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搭建多元、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特色资源互补。邀请院校同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内容体系完善、教学辅导教材编写、企业相关案例搜集、企业仿真实践系统运行、课程网站功能与结构调整,可促进课程建设的职业化和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与学校教务部门协同构建通畅的双向信息通道,指定专人担任信息联络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飞信等与共建方交流,避免因相关信息不对称导致课程建设迟滞或中断。

(二)课程系统维护机制

基于Web的课程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网站功能性问题。应由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组成员组成网站日常维护专项小组,负责课程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由专人负责监控课程网站在线运行情况,至少每周检测一次网站环境,定期检查现有资源链接的有效性,对无法正常登录或登录后功能模块无法正常使用、各类型素材无法查阅、缓存或下载障碍等问题进行处理,指导专业教师掌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与网站平台交流和解决特殊性或突发性网络技术问题,确保课程在线运行的顺畅性和课程资源的无障碍访问。

(三)课程资源增值机制

鉴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断修订,会计环境和方法的不断变革,对课程模块实施项目管理,可由课程组专业教师包干负责,有计划地研讨课程设置及资源分配,至少每月反馈一次课程内容的变化情况,对所涉知识点和技能点及时变更,会同系统维护人员及时调整资源目录,建立新增资源的访问链接,对修改或删除资源设置导航页进行动态备注,确保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源信息可及时体现课程或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时,应完善课程评价模块,注重各方受众群体的应用反馈,每年组织一次课程质量评审,优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将课程网站非游客类访问量和访问时长,课程资源点击率、复学率和下载率,课程内容更新率,学习者满意度等作为课程评审的重要依据,还要加入对课程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第三方评价。

(四)课程效应辐射机制

应不失时机地提升课程平台知名度,扩大课程成果的实际应用,进而带动会计类专业后续课程的精品开放化建设。在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项目开展之际,可通过时下流行的社交工具,让更多人群关注课程。课程建设者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对课程的积极宣传和推广应用也具有较大的促进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内功修炼,以强化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横向科研项目、访问会计师项目,以及会计人员实务培训、顶岗实习、大学生创业创新等项目,为更多企业单位提供专业咨询、技术培训、会计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完成课程建设的拓展学习任务和延伸服务任务,不断提升共享课建设理念和水平,以扩大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当然,课程建设也需要配套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经费奖励与补贴制度,以此激发热情、成果、突出重点、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亚芍,张培培,李孟叶.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61-162.

[2]卢德湖,赵巧.VBSE企业综合运营全景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第7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科学的设计是建设好资源共享课程的基本保证,而设计的思路和依据极为重要。我们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金融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立体化的综合设计与建设:

    (1)基于“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环节,满足学生预习、学习、复习、自习等不同需要,我们对课程的每一模块、每一单元凝练出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要点、教学日历、教学要求等教学设计的方案,除了为教师提供教学示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外,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资源,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要点提示和学习重点难点提示,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2)基于自主学习与将知识传承融入能力培养的设计。为了将教学理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设计时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力图将知识传承融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之中。具体做法一是通过提供可阅读的大容量扩充性资源提高自学能力;二是通过提供常见问题、热点讨论、课程论文培养质疑、探究、求解能力;三是通过提供数据库、文献目录、媒体素材练习捕捉、甄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通过提供难题释疑、案例分析、例题解析训练运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能力;五是通过师生讨论、辩论和作业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六是通过组织和实录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共事、协调、亲和能力;七是通过实录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辩论训练学生反映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获得作业分、讨论分、参与分、提问分、质疑分、探索分、学风分等等学习过程的评价分,分值占期末考试的60%左右,尽量使考核面能够覆盖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引导并鼓励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定位的设计。我们教学团队开设的“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后续的专业课程都会涉及本课程中的若干原理,而本课程的主要部分在后续的教学方案中都设置了更加细化和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专业课,因此,作为专业统帅性课程,其教学定位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支离破碎,需要为学生把握整个金融学科体系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此,本课程建设的设计有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基础性,以系统阐释金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关系为基调,采用宽口径金融的研究范畴,涵盖了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金融总量与均衡、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金融活动的集合,为全面学习和了解金融专业奠定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原理性,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凝练古今中外金融理论的合理内核与金融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兼容并蓄,将国内外学者在金融学方面已经取得的基本共识在抽象成便于学生把握的若干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对金融学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文理交融的思维方式。三是突出引领性,注意增强各模块和个单元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时,注意说明各部分的相对地位、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联路径。在每一部分的讨论中,都注意将相关部分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金融学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搭建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框架,为学生提供一份了解金融学各有机部分间主要联系线索的“导游图”。

    (4)基于课程逻辑框架和内在联系的设计。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编排设计是以纵向的模块单元与横向的资源库排列为组合。纵向的模块切分与单元内容的安排完全遵循课程的逻辑来展开。“金融学”的内在逻辑是:以开放经济为环境,以实体经济运作为基础,从各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中引出金融的供求;以货币、信用及其价格等基本要素为基础,阐明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阐释金融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利率为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纽带,说明其作用机理;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讨论宏观金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为保证,研究金融发展的稳健与效率问题。按照这个逻辑,全课程分为6个模块,共20个单元。第一模块是导论,强调金融必须以实体经济运作为基础,从各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中引出金融的供求,阐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第二模块是基本范畴,分别以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资产及其价格等5个单元来讨论金融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要素,阐明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第三、第四模块是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载体,分别用8个单元来阐释各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原理。第五模块是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用3个单元来阐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供求均衡与失衡纠正等宏观金融原理。第六模块是以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监管为保证,分3个单元研究货币政策的调控、金融监管的实施和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上述纵向的六大模块20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自主学习相应地匹配了横向的10个资源库。

    (5)基于“历史与逻辑线索相结合”学习方法的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研究式学习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历史和逻辑的线索阐述金融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运行规律,立足中国现实,探讨中国金融的实践进展和研究成果,为学习者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学全景画面。课程教学的每一模块、每一单元都注意采用视频资料、图片、经典文献数据等展示中外金融发展历史演变的素材,在授课视频、教材、课件等课内基本资源中,着力为学生讲解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从中揭示金融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逻辑思路,体悟金融发展的规律,理解现实生活中金融活动的渊源与轨迹。

    (6)基于现代知识传播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要求的设计。为有利于学生导学和助学,我们开发和集成了10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教学视频库、教学课件库、名词术语库、公式例题库、难题释疑库、媒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相关数据库、学生作品库、自测习题库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视野、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提供优质便利的教学资源。

    (7)基于“多维—立体—交互”式教学平台的设计。为了突破时空限制,扩充教学容量,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梳理,实现了有形课堂与课堂视频、网络视频、课程网站等无形课堂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即:课堂教学基本资源与课外学习辅导活动纪实(选题、演讲、讨论、论文)相结合;教师主讲视频与学生演讲视频、课堂讨论视频等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主教材与泛读扩充性的经典文献、扩充性读物、参考文献目录库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实媒体素材、数据库、例题库、教学案例库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突破了课内学时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多维—立体—交互”式教学平台,开创了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课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资源共享课程的使用与完善资源共享

    课程的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金融学”课程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还有许多问题尚需研究解决。例如,如何将课堂教学和课下自主学习能够互动衔接?如何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动态更新机制?能否探索多校协同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路径?怎样处理好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各校特色办学的关系?怎样将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内容与文字教材相配合?等等,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解决。比如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如何将文字教材的修改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具体设想是把原来的导读与资源课的单元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相联结,把延伸阅读与资源课的文献资料库、文献目录库相联结,把专栏看板与媒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相联结,把图表与相关数据库对应链接起来,把重要术语与名词术语库链接起来,把复习思考题与问题释疑库、自测习题库链接起来,同时将重要问题或需用资源课的节点用注释的方式插入二维码进行检索。力图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稳转换,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有形的教材与课堂和无形的网络与资源之间自由漫游。我们深切感受到,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有两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8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教育信息化 启迪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中每一次交换的数据流量达到惊人的地步,如此迅速的数据量增长加大了数据存储和数据运算的难度,而云计算概念的推出和实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跟随云计算发展的脚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加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职业学院将云计算与日常教学和经营管理进行紧密的结合,这不但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标志,更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具体表现。

1 云计算的概念

1.1 什么是云计算

目前,对云计算的解释有很多种,现阶段普遍理解的云计算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按需进行资源访问的按量收费模式,访问所需资源能够被快速提取,全过程基本靠系统自动处理完成。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规模大

云计算具有超大的规模。不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服务,云计算的规模都非常庞大,因此,云计算能够同时为大量用户提供各种平台和资源服务。“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1.2.2 计算能力强

云计算的计算能力非常强悍。云计算能为普通用户提供每秒10万亿次以上的运算能力,通过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用户甚至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核爆炸的模拟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预测。

1.2.3 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云计算具有最安全的数据存储设备,通过自动同步能够实现用户数据和资料的实时迁移和动态更新,同时,云计算对于用户数据的共享安全也进行了严格的权限管理措施。

1.2.4 虚拟化技术

只要用户能够接入互联网,就能通过手机、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进行数据的使用,不论在任何位置,只要有网络,就能实现各种应用服务的获取。

1.2.5 高利润的经济效益

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完全抛弃其他软件服务,只需要一台个人终端和浏览器就能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相比个人PC,云计算的终端成本低、使用安全,这些优点是传统PC难以达到的。

2 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分为四个工程发展项目:高校“数字校园”、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城域网和现代远程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基础设施投入

学校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均衡,且使用效率低。部分高校对基础设备和教学器材很重视,每年都会进行相关设施的维护和采购,而有些高校财政不充裕或重视程度不够,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远远不够。其次,基础设施和教学器材的使用率很低,有些校园为了达到“数字化校园”的标准,盲目购买大批教学设备,却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钱财的浪费,还造成了教学设备的空置。

2.2 信息系统不兼容

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内,对学校的管理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软件装设实现实时管理的效果。其中主要有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等,但是在具体软件的装设上,都是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进行装设,因此在兼容性上存在很大问题。很多软件在单机性能和功能上比较完善,但是在与其它软件进行兼容运行时,往往存在崩溃或功能丢失的情况。比如“Eshool 平台”(B/S)的学校管理平台,许多单机软件在数据处理上都不能进行良好的兼容。

2.3 信息系统缺乏安全保障

总体来说,大部分学校对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已经非常足够,但是在信息安全保障上做得不够。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注重信息安全的保障,其次是学校的财政实力不够,不能再负担巨额的信息安全费用。

2.4 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专业的教学人才现在已经比较充足,但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仍然不多,而且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在待遇和薪酬上与其它主科老师有很大差异,因此,许多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不情愿进入到信息化教学的系统中来。这导致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缺失十分严重。

2.5 没有共享平台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建设。信息与资源的闭塞和来源单一让许多学校和机构没有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即使接通了网络,没有资源共享平台和学习分享平台,学校在资源学习和教学改善上形式也比较单一。一个学校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能够建设公共共享平台,让更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进入到资源分享中来,就能够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优质资源的学习和利用。

3 云计算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3.1 节约资金投入

通过远端控制,实现云端的计算服务,高等学校不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购买和软件维护上,这样在保证经济成本上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通过向云计算平台购买相应的服务,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管理、人事等多方面的任务。

3.2 提供定制服务

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的应用模式,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进行服务的定制,切实的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学校连接SAAS云服务后,可以直接进行软件和服务的使用,不必再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版权。

3.3 提高教育便捷性

云计算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学习,即使是课余时间,学生也能利用个人电脑或终端进行个人账户的登录享受云服务带来的学习便利。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云服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体现了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3.4 整合教育资源

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中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校利用共享平台上传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获取别人的教育资源,在交换与共享的过程中,通过云计算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同时,云计算为开源软件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SAAS与软件免费的观点十分一致,因此,将开源软件纳入到教育中是一个不错的创新,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得到改变的重要机会。

参考文献

[1]周昌七.云计算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迪[J].科技信息,2009,31:848-849.

[2]张炳宇,张彦.探析云计算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1:35-37.

[3]赵妮.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191+406.

作者简介

刘杰逾(1978-),女,河南省邓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天一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系统。

第9篇:学习财务共享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网络财务人才;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52-02

1 设计实训课程的原则

1.1 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

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是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以工作岗位之间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为主线,体现出全面、系统、综合的原则。在相互关联的一些专业综合自己实训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专业之间实训内容的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可以起到各个专业的综合业务实训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还能体现出业务与管理的综合与集成。

1.2 动态性与完整性原则

静态性的实训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不完整、不系统、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应变型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实训课程的设计内容要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或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实现动态连续,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完整。同时,在设计实训的情景时,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如处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和处理方法,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从而使实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业务处理上,而且延伸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

1.3 技术先进性和同步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领域的各项业务操作手段已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电子化。因此在实训课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这些先进性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的效率,而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快的加以应用。

1.4 指导性与主动性原则

对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老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的空间。教师通过设置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主要是起到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和评估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分别指导和因材施教,提高实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1.5 体验性与实用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工作的实际环境,提高工作技能,应组织学生去企业亲身体会,所以设计实训课程的内容中应有到专业的实习基地去实习,在企业中,会有真实的环境,你必须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操作各类真实性的数据、资料、合同、单证、帐表、票据等等。所实践的内容,就可能会是今后工作中所用的。通过实习。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使理论联合实际。

2 设计实训课程的能力培养

2.1 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专业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分散在各门课程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网络财务(网络财务就是将“网络”这种工具和财务这种管理方法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课程本身固有的特点,学生既要掌握财务知识,又要熟悉网络技术,因此感觉难度比较大,难以用固化的学习模式去直接套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将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系统深刻,就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由于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实验及去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多部门的实习,学生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不断的复习课程上学到的知识,与老师进行沟通等。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以直观的方式理解网络财务课程的内容,也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同步提高。

2.2 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资料整理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社会上的经验。其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述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训课程中应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通过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直接进入有关部门,如税务局、银行、企业等,通过对这些相关部门的咨询和解答来完成实训任务。二是通过汇报实训的完成情况及写出实训心得。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实训做一个整理从而写出生动和专业的实训报告。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勇气,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些收获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提供的。

2.3 团队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成为优秀的网络财务人才所应有的条件。通过网络财务综合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团结合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合作所形成的凝聚力是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应的。而且在更加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之间更能了解现实的竞争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

3.1 以社会需求为原则设置实训课程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为原则,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有效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一个体系和四个模块,注重融合,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财经类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要培养能胜任企业岗位的网络财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网络财务人才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学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人数,设置基本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课时相同,另在每学年暑假安排一个月实习。而且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要点,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详细列出章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和实训要求。在教学中,主要结合网络财务课程的进度,培养学生对网络财务的初步认识和基本的应用能力,为网络财务的应用打下基础。本阶段的实验内容为财务软件的应用,详见《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经过本阶段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软件的运行程序以及实验要求,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指令及应用,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和过程。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还要靠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共享教育资源。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投入资金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建设更多媒体教室;二是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知识的培训使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三是积极进行实用程序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随着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逐步规范化、系列化,学生可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实验室网络教学,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网上试题库。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

3.3 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网络财务是从网络和财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更要突出实践性特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宗旨,将校内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突出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财务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等技能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于财经类课程来说,一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感受财务的运作过程,感受现场工作的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技术报告会,丰富和扩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4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