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习内容及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同的专业,其实习报告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应如何写实习报告呢?为方便大家,以下整理了一则2010年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掌握实习报告怎么写。
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敬请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一些帐务的核查,因此主要实习科目应收应付帐款的核算,也涉及一些其他对外投资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该企业月末的财务核算,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会计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财务会计的全过程及会计核算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会计的整个审计、核算过程,并掌握了一些会计事务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财务人员,核实会计事实。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司财务人员做好帐本的调查笔录和日记帐笔录,做好帐簿的装订归档工作。经过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大学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购货业务、票据业务、贷款业务。会计业务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大学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一、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1)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2)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3)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另外,报告所强调的是整体内容,而对某些专项内容披露不够充分;(4)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5)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将以“知识型、智慧型”人才为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源自于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它能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就会计而言,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1、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要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要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的确定,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均以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是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法等内容来确定的教学单元。
同时,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发展远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统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并将设置课程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并针对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适时修订对应课程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要求。
二、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在体现实用性的基础上,更要参照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进行编写。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如果理论与实践分开,理论势必达不到指导实践的目的,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也要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为真正的“教、学、做”合一打下基础。
三、重构课堂教学内容
要从新构建课堂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例如,《基础会计》最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再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教、学、做”合一,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来讲授,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合一,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选用适当教学手段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过程强调工作的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相对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取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形式,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的形式,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主动地将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加强软件硬件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到公司去实习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实习实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校内完成。因此,要加大投入实习、实训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学生数建设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各类主要的会计(如金蝶、用友等)教学软件和教学实习平台,建立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室,满足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税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需要。要按照企业和公司典型的会计岗位设置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具体模拟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商业务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场所,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实践机会。
六、培养双师教学团队
关键词:会计专业 顶岗实习 组织管理 考核
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力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任务。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专业对口单位进行上岗操作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文件精神,要在2010年初全国会计人员近1 000万的基础上,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加40%,这是近几年会计专业稳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会计系2012届毕业生395人,2012级新生已达974人。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别是高职商科学院每届学生都在几百人的规模。由于会计专业的顶岗实多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一次仅能满足2至5名学生实习,进行集中实习比较困难,所以分散型实习是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形式。分散型实习通常是由学校推荐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或者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联系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分散在多座城市的多个用人单位实习,使顶岗实习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都相当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必须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且缺一不可,但从目前会计专业分散型实习实施情况看,三方在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分散型顶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学生方面
1.实习模式不适合学生。目前会计系的实习基地安排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接受20名实习生,可这种相对集中的实习模式只适合优秀生,其本质还是针对于少数学生的实习模式。
2.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由于许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会计专业不对口,或工作过于简单枯燥,如文员、收银员,觉得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而主动离职;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得不被动离职。
3.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大多数企业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岗位都是辅助岗位,工作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学生到岗后往往会产生落差,出现中途离岗,收银、仓管这些岗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般也不接受。另外,工资和住宿等待遇方面往往也期望值过高。
(二)学校方面
1.“双师素质”和有经验的教师缺乏。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年轻化,很多教师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单位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学生实际人数和生源等因素,实习生分布在全省各市,有的还在外省,这对学生的追踪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加上校内指导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实习质量难以监控。
(三)企业方面
1.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逐利思想使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多在中小企业实习,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辅导实习生力不从心,使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存在学校与企业脱节问题。分散实习是学生个人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缺乏对学生的真正管理和监督。
三、创新和规范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统筹及规划这一教学环节时要严抓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安排、落实、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
1. 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实习岗前培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了解实习目的、任务等。进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讲信用、守诺言、诚实可信”的道德准则。挑选有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讲授实际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业务,如:新建企业的建账方法;老公司重新建账的方法;红字凭证的运用及营改增等新知识等。
2.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可聘请知名公司相关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习、就业指明前景及奋斗方向。通过顶岗实习动员校内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的进一步讲解和实习前培训及讲座,使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再孤单、困惑和迷茫。让学生不仅带着任务和目的,还带着自信去实习,增强实习的效果。
3.完善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实习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总体安排》、《会计系顶岗实习流程图》、《会计系毕业生毕业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等制度和规定,针对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制定了《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申请表》和《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要求分散型实习学生承诺在实习期间服从管理、不违反有关规定,并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顶岗实习期间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加强同分散型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实习期间,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实习小组建立QQ群,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群等与每位实习生联系。实习小组QQ群为师生提供了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提交实习周报、阶段性任务的布置、提交和反馈、疑难问题的交互讨论及解答等。既保证了指导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思想动态,又保证了信息及时送达和对分散实习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管理。
2. 加强实习过程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与被指导的每位学生联系一次以上,每个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联系一次;及时各种信息,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程跟踪学生,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分散型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布置、落实到位、有序进行。
3.实行“双导师制”,明确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针对会计专业分散性实习特点,实习单位要保证为每个实习学生配有企业指导教师。其职责是: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好日常考核及实习鉴定,经常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到毕业生实习单位进行巡查和指导。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是分散型的,但我们也要到相对集中的实习单位去实地巡查,在直接深入了解实习生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实习学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5.分解实习阶段,实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实习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过程考核机制,形成过程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阶段性考评体系。将整个实习过程分准备阶段(10分)、实习阶段(60分)和总结阶段(30分)分别考核,使学生从参加顶岗实习动员会开始就进入角色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后期
1.建立校企双考核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考核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实习,从而不断提高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我们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双导师”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加以区别,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实习全过程的目的。
2. 建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分为6个组成部分:实习准备、信息填报与联络10%(这部分由实习小组学生组长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实习周报15%,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40%,实习报告15%,实结1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10%;总评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考核不及格者,下一年重修合格后方准予毕业。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有:实习周报、选题报告、实习报告(加盖公章)和实结。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表现写评语、填考核登记表(加盖公章)。
3. 创新答辩方式。按照学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毕业实习报告(论文)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要进行答辩。我系毕业答辩采取网上答辩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灵活方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安排答辩时间,又经济实惠――不用组织大量教师参加答辩,也免去了学生往返学校的费用和住宿等问题。为了证实答辩的真实、可靠性,保证质量,我系特制定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并要求附网上答辩纪实。
4.表彰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按照院系的有关文件,每个班级按照人数的10%至1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分别授予了“就业精英”、“创业先锋”和“深造尖兵”的称号。同时,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专升本报告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对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获得优秀的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品。希望通过他们就业、创业和专升本经验的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指点迷津,明确未来目标,找准人生定位。
5.总结及存档。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按要求上交电子版的学生实习周报、纸质版及电子版实习报告(含初稿)、实结、获得优秀成绩的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确保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真实性。此后,由实习指导小组完成实习报告、总结等毕业作业的终审工作,退回指导不符合要求的毕业作业,完成毕业作业的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注:本文系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及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 2010.
2.王亮.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与考核研究[J].消费导刊,2012,(10).
3.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系统化管理[J].商业会计,2011,3(5).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课题来源:本文系2013年贵州理工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一般项目“应用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教改20132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一、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地方的各类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应用型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实际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要求也相应提高,但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愿出高薪聘请理想的会计人才。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成具体化的认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进行财务分析,提供投融资决策等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必须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二、目前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对规范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均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但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形式单一。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上,首先存在教学形式单一问题。校内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手工模拟会计教学和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模拟实践的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这些主要是采取手工模拟的形式,很少采用电算化的手段,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的综合运用较少,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不到20%,制约了学生会计信息电算化能力的发展。其次,从组织形式上来看,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基本是采用“混岗”模式,没有分层次、分阶段系统演练会计核算业务。会计业务流程中未能将会计工作不同岗位、职能分开,由一个学生对全部业务进行处理,很少采用实际工作中按会计岗位分工的“分岗”实习模式,使会计实践与现实会计工作相脱节,学生难以理解会计工作中各岗位之间的联系,无法体会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二)内容面窄。从内容上来看,绝大部分教学实践仅针对会计核算过程,实践设计主要考虑“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注重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实践的演练。实验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较少,很少涉及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会计检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虽然目前现成的会计实践教材种类繁多,但大部分存在内容陈旧、资料提供不齐全、数据前后不一致、未能及时体现最新会计制度及税法的变化等问题,影响了会计实践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校外实训薄弱。会计教学的实践环节一般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校外专业实习获取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但目前许多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到其会计岗位进行实习,原因主要是会计工作责任明确且涉及单位的部分秘密信息,所以用人单位宁可高薪招聘全职从业人员,也不愿低成本使用实习生。尽管有的高校甚至不需要报酬,但企业接收会计专业实习生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即使企业允许学生顶岗实习,其能容纳会计专业实习学生的数量也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加上学校本身不愿在实习环节上投入资金,没有积极寻找让用人单位满意的合作方式,使得校外实习成为应用型会计专业实习的薄弱环节。
(四)实践环节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实践模拟。目前,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高校会计专业均以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主要的实践内容,对于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往往只在理论课程上进行设置,缺乏相应的实践过程演练,所以导致许多学生进入财政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后无法很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无法理解预算会计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等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之间在实际工作中的关联关系。
(五)会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很多会计教师本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高校的会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理论工作者,接受了多年的学科理论系统训练,却没有机会在相关行业从事实际工作,缺少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没有受到教学管理的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投入相当大的时间、精力,而现有职称评定等制度以科研成果为衡量标准,使得教师难以在此方面投入充足精力,甚至使得教师不愿从事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支撑,想收到良好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为了提升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实践环节能对知识的应用理解更透彻,在教学手段及方法上可考虑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高校可采取聘用客座教师的形式,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财务主管等,指导学生的课堂案例教学或模拟实践教学。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本,方法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完善电算化教学。校内实践中的手工模拟做账,虽然可实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务处理的流程,规范操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手工账基本已被电算化会计取代。电算化会计通过专用的财务软件预先设定的数据处理程序,不仅可实现财务处理,且可以实现分析预测经济活动的目的。因此,学生除应掌握手工做账技能,还应提高电算化实际操作水平,因此高校应用型会计专业在实践形式上应增加电算化教学形式,将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又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三)提高模拟实践的真实性。为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更接近真实场景,首先应推行“分岗”形式的实习,实践中可以以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且根据需要进行岗位的轮换,按照不同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实际设置财务人员,使学生能在模拟中演练不同的财务岗位工作;其次,在模拟中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企事业单位要求进行实务处理,对于发票等特殊原始凭证可以采用复印资料代替,其他应当尽可能地运用真实的会计用具,以提高模拟实务操作的真实性。另外,可以将高仿真ERP沙盘实验作为校内实习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在高仿真环境下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氛围,洞察经营活动的规律,从而有利于自身尽早接触实践和适应岗位,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建立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模拟毕竟不能等同于真实操作,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高校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加大力度建设符合要求的实训地点,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首先,对尚未建立实训基地的学校应增加投入,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建立起稳定的实训基地,例如,可免费为合作企业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或知识更新,建立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其次,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成熟的协商挂牌,使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化,并能进行科学的管理。
(五)培育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要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为保障教师有足够的实践去接触和熟悉会计实务操作,高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把教师进企业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落实,可考虑分批次让教师带薪去企业锻炼的形式,增强教师自身的会计实务处理技能,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二是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提高在校教师会计实践水平,并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三是高校要为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发展铺平道路,必须在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地位,从政策上引导高水平的人员从事会计实践教学工作。
(六)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会计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会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高校应根据应用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校内模拟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集中实验与分岗实验相结合、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课程体系。(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枚香.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2.12.
[2]许平彩,叶,魏玮.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0.10.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快速,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也在快速增长,这就使得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满足和顺应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和会计道德素质。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实习。在实习中,我们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加深印象,熟悉流程,发现并弥补错误。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练习了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编制等的编制。
在原始凭证的登记中,凭证记录要真实,内容要完整,手续要齐全完备。同时书写要规范,在会计电算化中,要注意大小写金额写法,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要注意汉字录入的正确。填制编号时要注意编号的连续性,在实习软件中一般都给出上一张凭证的编号,以方便会计人员录入工作。
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专用记账凭证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专用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无关系,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通用记账凭证是用来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类。复式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单式凭证是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在记账凭证的登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和原始凭证相同。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在编号问题上,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需要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忘记采用分数编号法,而是用了普通的编号法,系统会有错误提示,显示正确的编号法。
现金日记账是用来逐日反映库存现金的收入、付出及结余情况的特种日记账。在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中,我们要根据复核无误的收、付款记账凭证记账,所记载的内容必须同会计凭证相一致,不得随便增减。每一账页记完后,必须按规定转页。
总账也称总分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一种特种日记账。在实习填制过程中,日期,分类和编号均已在资料中给出。而摘要的填制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出。在当日业务编制完成后,还要额外编制本日发生额及余额。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报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例示资产各项目,右方例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在填制过程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的所列数字填制。具体数字实习软件材料中均有给出。“期末余额”栏可以根据材料中所给出的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分析计算得出。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编制利润表的过程中,“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上期金额”在实习软件中已给出。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在这个表中,至少要反映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等项。
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填制原始凭证中,金额栏中需要使用汉字的地方,由于这些汉字不常用,所以经常出现写错字的情况,在今后的练习中,还要多加注意汉字的书写。在编制凭证和编制报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填错会计科目的情况,这就反映了平时对于会计科目的理解还不够扎实,应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录入顺序和软件默认顺序冲突的情况,在今后的练习中,我还要再凭证和报表编制的顺序问题上多留心,争取完全按照标准顺序编制凭证和报表。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309-02
一、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少
目前我校的教学计划关于会计专业课程基本设置为:基础会计、基础会计课设(一周)、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三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一周)、税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毕业实习(二周)。可见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课时少,尤其实践课程更少,而其他相关课程设置过多过滥,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差,专业知识不精准的局面。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容易脱离实际
从目前我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来看,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某一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包括供、产、销的核算,成本的计算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尤其是为期一周的基础会计课设只是简单的二十几笔业务,财务会计实训只是在业务上实现了,而对于如何报税、纳税和合理避税,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如何进行内部审计均不涉及,致使学生只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80%以上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感到无所适从,抱怨理论和实际脱离严重,从而延长工作适应期。可见较为完善的实训教材应该能体现会计学相关课程的系统性和实际应用的相关性。因此,实训教材应囊括会计学的主要课程,不仅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还应包括税收、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
(三)会计模拟实训室配备简单,利用率低,实训效果差
目前一些院校为了教学评估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建设了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学校对实训室资料的配备及平时的管理都不能与日常教学的需要相配套,造成会计模拟实训室平时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会计教学,徒有其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会计模拟实训室只配备简单的实训用具,模拟实训只是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先在会计模拟实训室熟悉会计资料,示范账务处理过程,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最后老师检查实训并考核。学生的实习仍然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没有亲临现场之感。
(四)大部分实训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会计教师整体缺乏实践知识是普遍现象,原因如下:第一,从高校会计教师来源看,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任教于高校,先天就缺乏实践知识,从教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又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后天营养不足。第二,大多数高校根本不与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联合,未对年轻教师及时作出相应的培训。第三,就企事业单位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就企业而言它涉及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信息、税负信息等,尤其怕商业秘密外泄,致使企业高管人员不愿外人接触财务信息,不愿接待教师实践。这样的结果是高校会计教师整体上缺乏实践知识,从而很难有能力从实践上对学生加以指导。
(五)实训考核方式单一、流于形式
我校目前会计课程实训的考核方式只是针对学生课设作业、综合模拟实习的手工账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成果、实训报告和出勤状况,综合评定给出分数。考核后不与学生反馈信息,学生只要上交教师所需资料就万事大吉,致使一部分学生的实训根本没有成效。
并且实训指导教师少,学生多,每集中实训一次,一个教师大概得带一百多名学生,教师工作量大,不免有部分学生实训室投机取巧。如果不进行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效会逐步降低。
二、实践教学实效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个模块:一是专业分项模拟实训。该模块的实训内容主要是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分项实训,由原来的基础会计课设、财务会计模拟实习加大为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分章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变原来的集中实训为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前半部分主要是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操作性不强,因此,前半学期可全部安排理论课,后半学期从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核算开始,分章分节实训,实训课配合理论课进行,相关理论讲完后,紧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每章安排一次,每次安排一个岗位实训,如货币资金课后安排资金岗位实训;应收款课后安排往来岗位实训。二是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该模块实训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会计、财务、税务、审计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训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形成一个微型核算机构,进行团队训练,组内成员轮流接受不同岗位的培训。三是亲临企事业单位实习。校方应于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将学生置于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增强感性认识;还要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各单位会计核算、经济管理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其毕业后马上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建立系统完整的实训教材体系
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实训教材体系,该教材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个课程的实训教材,有了系统完整的单个实训教材学生就可通过实训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另一部分是综合实训教材,在安排该教学内容时,要把与财务会计紧密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新的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综合实训模式,真正体现会计学科的完整性、程序性和系统性。有了融合以上全部或大部分课程的综合实训教材,学生只要通过综合实训就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的工业企业的实训教材完善之后,要组织教师编写其他行业的实训教材,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选做,这样可以逐步实现学生的实操能力覆盖全行业。
(三)建立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实施情境模拟
会计模拟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模拟环境,所以实训室配置设计应注意环境布局的场景化与真实化,尽可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实际现场的氛围,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仿真实训室应配备配备如下软硬件设施:其一仿真财务科的布局。在进行综合实训时每一组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有制单、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岗位。并配置手工操作用的账簿、凭证、报表、会计科目印章、通用章及工作台、文件柜等手工模拟的必备用具。其二配合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配置1~2台服务器及多个站点,并安装成熟通用的会计软件。学生利用财务软件把手工做完的实训重现,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操作;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对形成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最终实现“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环节配套化。其三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账务处理过程。在课件中,可用仿真的原始单据、记账凭证、账页取代会计分录和“T”型账,动态演示制单、汇总、登账、对账、编表的过程,利用链接功能反映账与账、账与表之间数据的勾稽关系,以此完全模拟真实的账,使乏味的会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效果。
(四)培养与聘请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在外兼职,通过兼职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还可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寻求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合作,作为教师的实习基地。另外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训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学校做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教师和学生。
(五)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独特性,美国的会计实践教育具有显著的特点。本文在总结美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会计实践教学;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还需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得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会计教学环节中,增设实践环节能将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美国作为会计专业教育最为成熟的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界与职业界的配合。职业界会把在实践中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反馈给教育界,教育界又会结合职业界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这样的默契配合是一种良性循环,而会计实践教学则是这一循环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也十分重视实践环节,然而,由于美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理念与我国存在重大区别,这使得美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与我国不尽相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美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对我国会计实践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一、美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美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纲领。美国会计协会(AAA)于1989年成立的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1989年第一号《会计教育的目标》公告中指出,会计教育是让学生准备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而不是马上成为职业会计师,就业前的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这一公告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把终生学习能力归结为三个要素: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第一,技能。终生学习所要求的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公关技能。沟通技能包括流畅的文笔、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外语的使用能力;智力技能是指查找、获取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辨认并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能力;人际公关技能包括与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第二,知识。知识要求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及会计知识。一般知识包括对会计职业有影响的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的知识。一般性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专业人士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与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组织和商务知识包括组织的运作和结构,以及管理学的知识。会计知识是保证学生获得成功的必备要素,重点放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准则的机械记忆上。第三,专业认同。专业认同是指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并乐于从事会计专业而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他们应该知道并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并时时秉持“正直、客观、关心公共利益”等价值判断标准的立场。这三项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育的基本落脚点。
(二)美国会计实践教学的特点由于美国的大学学制比较自由,加之半工半读的本土学生很多,这使得美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特别。在美国并没有独立的实习课程,但是我们还是能从日常教学中总结出其实践教学的特点,并能够发现一些教学设计与终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美国实践教学主要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固定模式的会计知识,结果学生对会计的认识很可能停留在“一套现成的可遵循固定模式并可用数字准确计量”的规则体系上。在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讨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项目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愈来愈多国家的管理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由于美国教育界与职业界的紧密结合,教师能够将实务中最新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项目与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将更多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前沿;强调会计学专业教师和实务界人士的合作,将实务经验和当前最新的发展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无疑,项目与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落实AECC对会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第三,学生校外实习。由于学分制的彻底实施,美国本土学生在实践安排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课余,有意识地选择企业参与实习生项目。针对留学生,美国公民和移民中心(USCIS)允许符合条件的海外留学生参加课程实习训练(CPT)。课程实习训练项目提供海外留学生与所学专业领域一致的全职或兼职的工作机会。通过CPT,海外留学生获得与本土学生相同的待遇。根据学校不同,校外实习强制性存在差异,但学生一般可以申请实习转学分。
二、我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我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根据AECC提出的会计教育目标,美国的会计教育并不重在教授会计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国会计教育界围绕会计教育的目标问题进行了长期讨论,目前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学的实际工作和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与美国的会计教育目标相比,我国会计教育目标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与理论而并非职业发展的素质。我国会计教育目标决定了会计实践教学也将依托于这一目标展开。
(二)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1.会计实践独立性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通过设置独立的会计实践课程来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停留在报账人才的培养上,简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正确核算成本形成会计报表。对于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的处理,通常只涉及到某几项业务,业务处理不全面,而且业务背景基本脱离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地看,这类会计实践课程的确能够使学生短时间掌握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从而对课程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理解。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会计职业素质粗放地简化为账务处理,仅仅培养学生按照准则记账的能力。然而现实中,会计环境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信息要由会计人员自行发掘、获取和组织,面临的经济数据资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零散,可参照的固定模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实践教学提供给学生的练习包括了所有所需信息,仍然灌输固定模式,强调寻找唯一答案,会计专业学生将无法从中培养起专业素质。其次,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全抽离,会计工作变成一个个封闭的记账单元。目前,会计深入参与企业管理是业界的基本共识,管理工作的展开必然无法离开信息与沟通,这种将会计工作封闭化的处理方式将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会计参与管理的要求。2.校外实习。相对于会计实践独立课,校外实习能够更加直接地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校外实习的开放性特征能够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校外实习普遍受到各国会计教育界的重视。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外实习多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形式上,我国的校外实习与国外类似,但从实施质量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形式化严重。对于学生的校外实习效果,一般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日志,然后由实习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并盖实习单位公章,指导教师一般根据实习单位的意见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不及格现象基本没有,实习单位给的成绩非优即良,这催生学生弄虚作假。第二,实习单位无法保证实习质量。我国并没有形成健全的实习生市场。学生联系单位多是依靠家庭社会关系,学生进入单位,只能从事简单的业务,甚至从事与会计无关的业务。而国外很多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有明确的招聘流程、工作内容与考核方法,这是目前我国所缺乏的。
三、美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课内实践教学1.教学内容上。我们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会计以一种已成定论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而很少使学生思考会计问题可能蕴含的经济实质、会计理论观念和可选择方法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会计教学应充分结合会计的本质特征及地位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在课程中对有关观点作简单介绍或讲解。打破会计教学中“填鸭式”模式的可取方法是案例教学。案例式教学在美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的关键一环是案例开发。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重视案例教学,但所选取的案例存在不系统、不能完全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弊端。因此,要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在案例开发上下功夫。案例的开发要靠学院、教师、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一个好的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与一个或数个知识点对应;第二要有丰富真实的企业数据,齐全的行业背景,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第三要让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这些都决定了案例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如果没有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扶持是很难开展起来的。根据调查,哈佛商学院采写一个案例的预算是1.5万美元至5万美元,而我国采写一个本土案例的经费大约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经费支持力度明显较弱。经费是一方面的问题,教师案例开发积极性不高也严重制约案例教学的展开。案例开发耗时费力,又不能作为研究成果,并且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毫无帮助,因此教师更愿意花时间去做学术研究、。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的开展需要在教学经费支持、教师绩效考核上进行综合的改革。2.教学方法上。与普通的理论课不同,要发挥案例在能力培养上的作用,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美国的会计教学课堂上,“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贯彻。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均提出较高的要求。由教师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能够把握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课堂讨论的能力,许多教师有畏难情绪。加之大多数学校也没有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导致教师的角色无法顺利转变。这种新的会计教学方式的内核,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思想共享,。案例教学中,不应该以追求标准答案为目标,而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表不同观点,使案例讨论成为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第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启发的作用。授课应从单向性的演讲改变成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要求学生做较多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上的沟通,并注重团体学习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协调与表达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美国的启发式教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案例讨论是学生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成绩模式依然很大程度依赖期末考试。因此,激励学生参与讨论,还需要在评价上进行调整。
(二)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配合,也需要学生与学校的重视。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课外实践教学,但由于实习经历以及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推荐信对将来就业具有重大作用,学生自然非常重视。另外,加之企业对实习生有明确的招聘流程、管理程序与考核,能够避免形式主义的发生。而我国的课外实践教学,问题就发生在很多环节都在“走过场”。目前我国的诚信大环境下,学校很难对实习企业做出要求,要避免“走过场”,只能在实习过程与结果上进行严格控制。比如,实习开始前,向学生明确说明实习目的,指导学生应该避免将实习限于处理账务;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交流,把握实习进度;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或实习交流,掌握其是否达到实习的目的;实习成绩的评定应该有明确的标准,避免全员通过,没有区分度。除此之外,部分院校也开始注意到实习企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因此,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不失为一项从源头上控制校外实践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91-95.
2.李爽,吴溪.从“会计鸿沟”到“创建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0,(3):51-52.
目前会计为实施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可以节约企业寻找可用人才的成本,使当代会计学教育更好的为动态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优秀会计人才。一些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已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的作用及重要性
构建会计学习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将平时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更好的领悟会计学知识,为其毕业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其实践能力。毋庸置疑,实习基地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起点,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和考验中得到锻炼,更好的领悟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校内实训中不断强调与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受到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与锻炼。
并且,构建出完善的实习基地也可以帮助企业选择人才,让在校的会计学学生在设立在合作企业中的实习基地可以减少企业搜寻招聘会计人才的成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参与企业中的一些短期项目,实习中,企业也能仔细观察有潜质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用所需人才,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入职职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建立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一项双赢工作,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益处。
三、目前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存在的问题
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培养高水平会计学人才。近些年,许多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着手构建校内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情况人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和改善。
首先,大多院校无法为会计学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经费,近年来,一些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消耗大量财力盲目扩建会计学专业并扩大招生量,造成经费紧张,实习基地构建经费有限。因此,目前建立起的实训基地应用的硬件与软件水平滞后,校内实习使用的财务软件等落后,校内实习考核机制呆板,同时一些校内实习基地配备的老师或培训师欠佳,多是在学校进行会计学教学的老师,自身没有参与专业实践和会计工作,造成完成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脱节,严重影响实习基地培训质量。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学生在毕业走向就业岗位前只是编造了虚假实习经历,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薄弱。
其次,由校外的实习基地来看,因会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各实习基地所在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对来企业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与院校合作态度并不端正,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减少实习生专业能力差而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往往只会将一些整理资料装订文件的简单工作分配给实习生,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操作很少,影响实习培训质量,造成校外的实习基地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会计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性措施
目前,我国的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需要注意基地的实践性与先进性,适时改版使用的教材,在实践性的培训中,建立系统的教学理念和培训体系,同时也需要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基地的完善,投资开发设计应用性强、操作性能稳定的会计实习培训软件,更好的为社会输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岗位适应性强的会计人才。
鉴于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对构建实习基地的资金有限的问题,各院校及培训机构需要加强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动校内实习基地构建,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院校自身的财务部门,各院校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成熟又具备较多的教育经验,学生与本学校的工作人员沟通更为方便快捷,且院校的财务部门办公设施齐全,部门体系完善,是对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培训的不二选择。
构建实习基地需要重视实习培训配备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到校内培训基地进行兼职培训,鼓励在校的培训教室从事校外会计岗位实践或培训,充实丰富更新培训教师队伍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在校生提供更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接洽的会计实习培训课程。
为构建更完善的实习基地,各会计教育机构需要建设完备的管理制度,全面完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教材配备、进度安排以及考核制度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表里如一,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作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接触所学专业,更好的了解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时了解除教材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自学自修哪些职业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培训,等),需考取怎样的资质证书。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需要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果严格把关,要构建严格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凭几页纸的实习报告蒙混过关,确保实习培训“有血有肉”,保证实习期间的合理劳动报酬、医疗保险和安全保险,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師资配备、完善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各院校及培训机构可以完善实习基地的构建,提高更优质的会计教育,为我国提供优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志锋,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002(2).
[2]黄口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3]杨敏,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6).
[4]张文林.充分利用高职院内资源为专业实训教学服务——会计专业财务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作者简介:徐美华(1965-),女,汉族,辽宁盖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一、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会计模拟实验、会计做账实训、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从理论上说,这些实践环节基本迗到会计教学培养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无论从会计教育观念上,还是教育思想上,都还是禁锢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导致会计教学仍然处于“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说是“重理论,重实践但缺少实践”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一些会计模拟的练习,那也是粗浅的、简易的,实习内容或是缺乏系统性,或是缺乏仿真性,教学实践环节单一,机械枯燥的记账凭证填制工作,使学生疲于应付,实践教学的主体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故而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另外,关于企业对学校会计人才需求质量的要求,学校及学生的忧患意识还是比较浅薄,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学类专业学牛在就业上还依然有一点优势,故而内驱力不足。
(二)教学实践环境缺乏仿*性
经调查了解,目前财务会计在实践教学环境上存在不少问题。就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来讲,大多数髙校都设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拥有多少实验设备成为衡量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另外,在模拟实验室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提供的资料机械的完成实训。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设计与实施严重脱节,无法达到提髙学生的会计技能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实践手段缺乏现代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学科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会计教学不但要重视手工做账的实际操作,更要重视对财务软件的重视。但是,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的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得到普及,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这方面与信息化社会有一定的脱节。他们毕业后,面对单位的会计软件就显得无所适从。
二、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方案的设计
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定要瞄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其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形式都要与这一目标相适应。由于当前会计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特别是会计实践方面的教学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与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应加强会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首先应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总体方案设计。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会计实践教学总体方案设计:
(一)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面向国际航运与港口企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_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学校严格遵守《规划纲要》的指示,贯彻党的现代教育方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突出特色,面向国际航运和港口企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市场发展状况与特点的创新性人才。这样一个良好的大气候为学校大力发展与培养合格的会计及其电算化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并因此决定了专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目标。
2、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四个能力的要求
(1)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依据现有的会计法律和规范,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正确、合理职业判断。
(2)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除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3)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的变化。
(4)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经济业务也将日益复杂,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学生从会计学的教学中也获得了三个方面的收获^(1)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最前沿的会计和经济法规,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掌握如何对企业会计的焦点、热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和分析;(3)获得其他方面的能力:文字输入与处理能力、数据库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应用与操作能力、审计能力、投资和理财能力、财务分析能力。
(二)明确与规范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要搞好会计实践教学,就必须要弄清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往往只包括会计模拟实践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其实不然,这二个方面只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二个重要内容,而非全部。笔者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起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基本业务
它要求学生运用手工或会计电算化手段掌_企业会计基本业务流程及处理,主要有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启用、设置和登记、对账与结账、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制作会计报表等。
2、会计延伸业务
主要是财务分析、包括对财务报表进行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分析。运用这四个指标对企业的状况做出最基本的绩效评价。
3、会计相关业务
主要有会计岗位设置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管理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体系与手段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现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如下设计:
1、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主要釆用理论讲授、课堂问答式互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案例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提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案例分析中能够使学生见到企业真实的账簿、报表以及审计报告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理论阐迷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由于教学案例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事例,尽管也可能对某些情节进行了虚构,但其内容是有客观依据的。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应贯穿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
2、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髙教学效果。
会计学课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行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釆用大量的FLASH、视频、图片资源制作学科课件,直观性强,图文声像并茂,能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财务软件的使用。
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釆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学校应该在手工会计模拟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安装有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
(3)网络教学环境的有效利用。
学生可以在网上进入建设好的电子阅览室、电子文献信息光盘检索系统及国内在线检索系统,共享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学生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等各项功能。同时校园网还支持校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和信息沟通,引进了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包括远程教学、CAI工作室、院系部门网站等。
(四)建立实习基地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多方联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会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练习。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会计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这样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促使企业愿意和髙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条件允许,髙校还可以与国际知名公司以及外企或合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会计实践教学国际化。
2、开创校内实习基地
高校各种科研实体的建立以及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使得高校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出现了一些髙校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具有先天的实习优势,在校办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用人要求而很清晰的明白学生的能力及特点。面对面试环节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技巧,在语气以及用词等方面都要注意。除去上述的内容,正确的求职方法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那就是创业环节,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下,发展中国家里增加就业人口以及就业机会最为重要的一个动力是大批的成功小企业。因此大学生创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国家也在这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而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讲最为原始的动力应当是大学生的激情与梦想。但是因为大学生经过长时期的学校生活,往往对于现实以及市场会有不充分的估计,同时还没有成熟的人际关系与资金,所以创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大学生在校的时候,学校就应当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涉及到企业的相关指导,使学生对于创业工作受到前期指导,使其在团队精神以及经受风险等良好的心态为出发点,进而建立起努力坚持的信心。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这里所谓的职业道德是指,当人们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职业心理、责任心、荣誉以及心理等一些观念。大学生从业之后其本身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会直接的影响到所在企业的发展稳定等方面,因此髙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过程中,必然要加强大学生从业的规范及约束,使他们能够认识不同职业所需要具备的不同职业操守。例如,当医生则必然要有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而从事法院的工作则必然要有秉公执法的职业道德,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则要有保守技术机密的职业道德等。
综上所述,髙校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不能单个的存在于学生教育的某个阶段,要在整个过程中予以贯穿,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不能只是向学生传授如何找到工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教师可以组织实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校办企业进行实习,请校办企业会计人员现场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及处要点与方法。通过在校办企业的实习,能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还可以到后勤集团公司和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习。因此,如果高校联系校外实习单位却是有困难,则可以考虑开发校内的实习资源。
3、创立校内模拟实习基地
学校可以考虑利用自由的设施,将办公楼或者教学楼的某个教室改造成模拟化的企业。具体做法如下:将教室作若干隔断,作为模拟企业的办公室:利用半学期的时间,虚拟货币和企业的经营业务;利用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制作出模拟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职位,对期末时期结束的模拟企业做出相应的经营评价和绩效评价。在这种模拟企业经营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更能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经营运作,并以企业的业绩作为期末成绩的考核依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前景与展望
会计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实践教育的深化和改革依赖于良好的教育理论,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育又可以完善理论教育,因此在任何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理论;学生学习会计实践课程,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髙校不仅应当强化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合理配置会计专业的教学资源,使会计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加强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实在和有用的知识,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