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金融学的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的知识点

第1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的构造应该突出知识在解决金融问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到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不以原有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为准则,而是对照数理金融专业实际需求对原有学科的知识进行删减、重组和增设。由于数理金融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人才,因此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造思路是立足原有金融学科,以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突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知识点关系的处理。基于这一构造思路,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设置三个核心课程群:金融基础课程群、量化金融课程群以及实证方法课程群。三者的关系在于金融基础课程群是基础,介绍金融领域的传统理论知识;量化金融课程群是核心,是区别传统金融学的关键,介绍现代金融理论的定价和风险管理知识;实证方法课程群是手段,即如何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对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所涉及知识点加以实现,并进而解决实际量化金融问题。金融学基础课程群和量化金融学课程群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学科和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进行构建。金融学基础课程群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量化金融学课程主要包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等。实证方法课程群是补充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数理金融专业对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过深的涉足,仅需要能加以灵活运用解决量化金融问题,因此精选了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数学软件等课程。

2核心课程群内课程知识点构建

虽然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但是如果不对课程群内各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那么我们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即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进行粗线条地归类、删减和增设,更细致的工作是如何对课程群的群内及群间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2.1以各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组织各课程群内知识点

课程群不是几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课程群的总体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因此课程内容不再是按照原课程知识点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点的构架,选择与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相关的知识点,与课程群内其他课程知识点一起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减少诸多课程内容的重复;其次根据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和系统统筹规划,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构建,对具体课程知识点进行增、删、整、并;最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程度进行教学时数和时间分配。

2.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

数理金融专业的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数理金融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而在于学生量化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在知识点的梳理和构建过程中,应该紧扣实际案例,做到知识点的呈现与实际案例中问题解决有效结合。即,知识点的安排不是按照知识点的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以实际案例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知识点的筛选和安排,突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知识点,并能对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鲜活性、立体性和形象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点的传授,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自身的逻辑体系;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对问题进行解剖,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在众多的知识点中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这却是单纯知识点的传授所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知识点的构建和习得过程中本身就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那么在知识点的习得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应有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数理金融专业,特别是课程群中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与市场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的引入、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引申来呈现知识点。

3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模式探讨

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也区别于单纯以知识传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的灌输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相脱节,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针对现实性、综合性、复杂性极强的金融市场,我们提出了应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开展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活动。

3.1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探究学习”,二是“合作教学”。“探究学习”是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纪念演讲会上提出的。认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叙事,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展开学习。“合作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充分相信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的前提下,以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全员互动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对象,通过合作互动促进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则是“探究学习”和“合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概括成“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合作—总结、反思、评价—作业延伸”这样四个环节(顾锋娟,2009)。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总结、反思、评价环节提升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作业延伸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3.2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我们利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及学生的主动参与,以量化金融课程群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知识点为例子说明如何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如何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模型)相关内容,该内容是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课程中“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章节内的重点、难点,也是现资组合理论的精髓;但是由于理论性较强,不容易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在学习后都不能加以实际应用。按照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我们对这部分内容按照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的过程进行设计,并利用Excel对实证计算部分进行实现,使学生对CAPM模型相关知识有一个立体化、形象化、系统化的认知,并能付诸实际应用。

3.2.1案例引入

首先以案例引入问题情景,某个投资者要进行投资万科这只股票,那么他需要思考投资万科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可能承受的风险,即引入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收益和风险。

3.2.2初步探讨

对万科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整个市场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对比,得到万科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万科在去年整个市场下跌的环境中下跌得更厉害。以数据的简单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引入到风险和收益的定量化的模型——CAPM模型,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Excel的ln函数、average函数、stdev函数、拖曳功能等实现对万科和上证综指的对数日收益率、日标准差、年化标准差等变量的计算。

3.2.3CAPM模型的实证计算

以万科实际数据验证CAPM模型,并通过对比CAPM模型计算出的期望收益与万科过去一年的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得出CAPM模型的核心知识点:市场只对风险资产的系统风险(贝塔值)进行补偿,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Excel的covar函数进行贝塔值的计算,并利用万科实际数据和CAPM模型计算出的差异,形象地阐述了虽然市场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但依然会给投资带来可能的损失。

3.2.4案例的总结和引申

总结案例,加深对CAPM模型、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理解。最后引申到实际投资中,给出两个重要的政策建议。第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贝塔值;第二,如何在实际投资中进行非系统风险的分散。

3.3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符合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

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定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知识点的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这一建设目标。(1)以投资者的投资思维过程出发组织该部分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等进行展开,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学习的思辨过程;(3)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立体、直观的感受;(4)用Excel对计算过程进行实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

4结束语

第2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它探讨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将金融理论分成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两个领域。宏观金融主要围绕货币界定、货币供求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发展有限,微观金融领域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发展呈现出微观化、技术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以马科维兹的研究作为起点,金融学家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经典理论成果逐渐成为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货与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国内金融学课程体系也在随着理论研究趋势以及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调整。在早期阶段,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和金融中介机构,在货币理论部分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延伸,金融中介机构部分重点在于金融机构体系及相关业务。伴随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目前国内主流的教材的架构就是按照货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三大块内容展开,涵盖了所有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2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弱化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但是,实践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够理解经济现象与金融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前,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教育部于2003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实验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环节。

3金融学课程教学特点

3.1知识点繁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保险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二级学科金融学,这使得金融学课程不仅包括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还进一步融入了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知识点。伴随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逐步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知识点繁多,相互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这使得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3.2理论性强《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课程。课程内容中兼具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由于不同的层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金融理论时难度极大。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前沿理论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理论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前沿理论层出不清。例如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对于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与理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颠覆。那么在实际授课中如何进行调整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讲授这些内容,往往只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理念,不容易讲讲清讲明。如果不讲,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领域。

4课程内容调整遵循的几点原则

4.1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衡量课程改革建设方案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作为三本院校,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经济类专业课密切相关,这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问题。

4.2知识结构完成、内容重点突出作为学科基础课,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将知识梳理成体系才能够具备分析问题的基础,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具体内容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

4.3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伴随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微观金融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经济学框架未能有效整合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金融理论。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提出了“大金融”这个命题,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更有利于理解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

4.4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表现为完整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课程只有具备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现代性是指内容能够跟踪学术前沿,反映实践变化动向。只有将经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商业银行这一章内容,由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教材不断更新,仍然难以全面反映银行全新的业务种类。

5教学方式改革

5.1授课组织模式创新———单人授课向团队授课转变就《金融学》课程内容而言,涵盖了货币经济学、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而且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出现,作为个体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关注所有领域,因此很可能导致授课内容陈旧,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名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传统授课组织方式,而以团队分工的形式讲授一门课程。团队授课在研究生教学中较为常见,每位教师分专题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师讲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仅在内容上能关注理论前沿,也能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5.2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金融学》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较多,比如说钱荒、利率市场化改革、余额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可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指引学生跟踪热点探讨,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启迪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3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强,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也随之显现。在实体经济中,在企事业单位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管理者在自身经济体从添置设备、购置土地房屋、到并购和产业整合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现代化的融资手段。作为一门经济学课程,管理类专业的金融学课程如何突出“管理”的特点,适应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思考和反复探索的问题。因此,在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考虑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学的特殊性,在分析受众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一、管理类专业金融学教学的特点

1.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管理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对金融学专业而言,专业培养方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的人才, 而管理学位方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就金融学课程而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金融学知识和分析能力的管理学人才,是管理类专业金融学教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正是基于这种培养目标的不同,管理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考角度同金融学专业学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金融学教学中需要首先研究学生具体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基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在金融学教学中要从管理类学生的主要研究对象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跟金融学专业学生同时从宏观和微观视野去研究金融学不同,以企业(包括银行等金融企业)为主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研究的主要对象。所以,在教学方面,金融学教学应该将企业设定为研究主体,从“公司金融”层面上去考察研究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融资行为和理财活动;即便是在研究宏观金融的过程中,也要着重从企业这种微观主体的角度去探讨宏观金融与企业的关系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层面上培养学生对现今金融问题的理解和对未来金融趋势的把握。

3.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性。从学科层面上划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而金融学类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对于不同学科而言,在学习相同课程上,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集中于管理类专业范围,《金融学》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少,限制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范围,给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课程设置上,《金融学》作为一门对于多数管理类专业而言,金融学课程安排一般仅限一个学期,往往设置在第四或者第五学期,课时量一般为36学时或54 学时。同时,金融学作为包含银行、证券、信托、租赁、保险业范畴的综合学科,理论体系较为庞大,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在有限的课时中很难以对整个金融学体系内容进行完整讲授,更难以加入较多的实践教学,因此,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较好的设计。

二、管理类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探索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鉴于管理类专业金融学学习的特殊性,简单的照本宣科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完整的、基础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一定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管理类学生人才培养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金融学教材,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适合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金融学教材非常重要。在选取金融学教学教材时,国内多数院校会选择金融专业经典教材,如黄达主编的《货币银行学》(2003年改版后更名为《金融学》),而国内众多其他院校编撰的教材基本沿袭此教材体系《非金融专业本科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这些教材的基本特点是着重于宏观金融,而较少关注微观金融,这就和管理类专业学生更多的从微观金融的视野出发去考虑金融问题的角度不同,教材不具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事实上,国内缺少金融学特色教材,无法满足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特色教材的编撰。并且,一些学校在选择教材时盲目选择金融专业经典教材,没有考虑到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完金融学基础课程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金融专业不同分支课程,对所学基础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学只能是普及式教学,需要在一门课程中提纲挈领的建立一种大致的金融体系,基本认识和了解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社会上的金融现象,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和学习做铺垫。另外,目前大多数金融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无法反映社会中日新月异的金融实践,容易使学生因教学内容与现实脱钩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材选择时,要选取那些通俗易懂、体系性强、容易联系专业特点进行延伸的教材。

在教材的辅助下,教师能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至关重要。金融学课程涉及面广,它涉及所有的金融基础知识,是学习金融领域其他内容,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等的入门钥匙。对于管理类等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基本、完整的理论讲授仍然应该占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比如,金融学课程开设之前,管理类学已经开设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对于金融学和这些课程中的重复部分,例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能,通胀理论等重复部分,可以只进行复习式的讲解。对于较深奥内容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比如,对于金融学中包含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创新理论等只进行简单的讲解,对这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指导和交流。金融学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在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部分,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学课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部分,而一些金融现象往往表现在金融学微观部分,这也是管理类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接触最多的部分。参照美国商学院在金融学教育上的特点,就是从微观金融的视野出发,更加注重应用性。根据管理类学生的定位,在内容上需要更多的侧重于金融学课程内容紧密相连的微观经济部分。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使用的金融工具:各种支票、汇票、本票、存单等;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如何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如何通过融资性租赁购买设备;民间借贷等内容,更加能够因材施教,也更能体现出这门课程应用型的特点。

2.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

(1)将金融学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金融学有知识点多、时效性强、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等特点,这种应用性强的课程不宜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1969 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案例讨论与实践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庞大,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较难理解,而现有的教材往往较为陈旧,难以完全反应各种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单纯的、呆板的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对课程难以消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能够用通俗、平易的语言讲述知识点,还要能够恰当引入经济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量和分析能力,在有限的课时量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案例选择不恰当,学生就难以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具体分析案例,会影响教学效果。对案例教学法而言,恰当的金融案例对金融学教学至关重要,一般要求是一些比较典型、启发、创新的金融案例。所以,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大小案例结合,并注意与社会舆论的金融问题热点结合,拓展学生金融知识视野,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的大型案例可以联接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点,如通过介绍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但可以介绍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通过其发生机制引发学生对所学的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等知识点的复习和分析。课堂中穿插大量的典型小的案例讲述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比如在对民间信用形式进行介绍时,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在国内金融领域影响较大的民间借贷案件,如“孙大午事件”来引发学生对“金融排斥”和民间借贷存在合理性的思考,同时选取一些民间融资筹资者携款潜逃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民间信用存在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特点的理解,进而引发学生对政府层面应该如何去调控民间借贷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和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金融工具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银行汇票、支票、本票等凭证,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填制凭证,知道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分别是哪方,应该在何时付款,如何进行银行贴现;在讲述股票和债券时向学生展示股票开户凭证和实物式、凭证式等债券凭证;在讲解货币形式时,向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不同货币形式,从贝壳、石头到纸币,以及现代社会不同国家的货币面额的大小差别,以及不同国家选取的货币币材,甚至币材为塑料的信用货币,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述信用时,可以通过播放经济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骗案例“旁氏骗局”等视频,让学生了解骗局发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进而引发学生对信用问题的思考。

在课堂中进行金融学基本概念讲解时引入相关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金融问题,既可以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问题,也激励学生对解决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分析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课下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资料等方式分析问题,又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引申介绍金融学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金融脱媒”、“金融排斥”、“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股票融资方式”、“企业债券”、“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组,每组5-7 人,让学生选取教师引申内容进行课后小组成员进行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和总结,最终由小组成员陈述相关知识, 提出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小组对该问题的看法和创新,并请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的陈述作提问,这样通过互教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提出问题,以灵活创新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方法尝试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理论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和不断学习金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金融学动态学习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济领域中,金融学贴近时事,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并且是动态发展的学科,在它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了金融领域的很多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书本教材去讲解,很可能会向学生传输陈旧和淘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金融领域中的发展变化,要实时更新固有知识体系。比如,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如何对银行业进行金融监管;目前我国进行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到哪个阶段等。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注入动态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分析学科前沿问题,将正在进行的金融事件与所学内容结合与学生一起探讨,启迪学生在学习金融的过程中,以及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关注新闻时事,运用金融学课程所学分析社会中现象,从而使学生们具备经济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做到学有所用。

介绍金融发展变革的实际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需要教师在了解和分析金融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是否拥有真正具备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教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管理型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专业金融从业人员来指导教学环节是再好不过的,因为金融从业人员一般都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不论是对各种业务的流程,还是对金融产品都非常熟悉,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鲜活的知识,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浅谈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财经科学,2002(S1).

[2]唐安宝,刘传哲.基于创新视角的管理类专业《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2).

[3]梁柯.浅谈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践教学改革[J].企业导报,2012(1).

[4]唐安宝.管理类专业《金融学》课程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

[5]张效云,董明纲,刘洁.浅谈PBL教学模式[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

第4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0 前言

 

近年来围绕着MOOC的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持续演进,并伴随涌现出许多新的课程教学样式,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Meta-MOOC、DLMOOC(Deep Learning MOOC)、MobiMooc(Mobile MOOC)、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DOCC(Distributed Open Collaborative Course)、PMOOC(Personalized MOOC)等。这些新的教学样式是对MOOC在高校教学变革中的一种探索与扬弃,它们传承了MOOC“免费、公开、在线”的基本内涵,又是MOOC在高校教学模式中的演变与创新。综观近期国内外对“后MOOC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者都逐步认识到,真正能将合适、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入高校的课堂教学,“后MOOC时代”的SPOC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SPOC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是实现“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混合教学的最佳模式。金融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网络及互联网信息依存度高;在SPOC环境下进行金融类课程教学,将实现混合教学模式学习下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教学质量。所以,对SPOC环境下金融类课程教学的探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1 SPOC概念、类型、内涵及支撑理论

 

1.1 SPOC的概念与类型

 

SPOC是英语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成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负责人Armando Fox提出的。这个理论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对各个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SPOC教学模式提出后,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次提出SPOC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的SPOC实验在教学设计上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可以使得教学设计变得更加详细,而且还专门为SPOC课程重新设计了每周教学流程,有助于对各个教学目标进行落实,从而使得整体的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哈佛大学的也有三门课程进行了SPOC实验。在国内,清华大学于2013年5月加入EDX,10月推出“学堂在线”除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外,同时也是校园教学平台。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利用学堂在线平台和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在本科生中实施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果。

 

我们对已经在实验探索的SPOC教学案例梳理,大致可以把的SPOC教学类型分为针对在校大学生和校外通过在线学习的学生两类学习者。在校大学生SPOC教学指的是一种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拓展,在很多高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可以实现在大学校园中,采用MOOC的讲课视频等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校外学生SPOC教学是高校设置好的入学条件,从全球各国的申请者中选出一些人进入到SPOC课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入选的人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学习强度以及充足的时间,以便能够参加各种课程的学习,能够参加一些在线的交流讨论,从而完成课程中所规定的作业和考试内容,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学习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课程完成证书。本文仅讨论在校大学生SPOC环境下的金融类课程教学探索与设计。

 

1.2 SPOC教学模式的内涵

 

要挖掘SPOC教学模式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具体的SPOC教学案例着手,下面我们从国内外两个案例寻找其内涵。

 

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在EDX平台上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进行了SPOC课程教学探索实验,已经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在SPOC环境下,将“模拟电路课程”的线下课堂按三个阶段进行。在前两个阶段中,他采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创建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在线课程视频及课外作业。在进行上课之前,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而给学生播放一些在线课程的视频,并且完成了一些基本的调查,主要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进行了解。线下课堂内,考斯洛·甘地瑞教授汇总分析线上课之前经过调查所获得的消息,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进行明确,从而可以调整教学方案,比如将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讲出来,并且通过学术之间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

 

在国内,清华大学利用“学堂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对“电路原理”和“C++程序设计”等课程进行SPOC课程探索实验。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开设的“电路原理”课程与国外的SPOC教学模式相比,于歆杰教授开设的“电路原理”课程,给学生布置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主要包含观看SPOC视频、教材阅读、完成课前练习和实验设计等部分要求。任务单要求贯穿在SPOC环境下混合学习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在线下课堂学习中,学生围绕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探讨以学生关注的知识点为重点,教师给予适当的丰富和补充,要求知识要点全面涵盖。另外,教师补充一些有实际应用背景或难度较高的练习进行知识点迁移训练。最后,将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在现场演示验证实验结果,教师参加点评。课程全部结束后,要求学生按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后巩固练习任务,并进行同组学生互相评比。

 

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关注的:一是案例都利用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MOOCS,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于歆杰教授使用了清华大学自己的平台。二是SPOC教学充分利用了线上视频资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了替代。在教学设计、评价等方面,两位教授都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SPOC视频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实施的各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节省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师讲授的效率和质量,给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枯燥的知识点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三是通过SPOC网络教学平台,将独特的过程性评价融合到SPOC的线上、线下练习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巩固。

 

由此,笔者认为SPOC教学模式可定义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1.3 SPOC教学模式的支撑理论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SPOC融合MOOCS线上教学与校园课堂教学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的两大理论基础。

 

1.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SPOC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对当前的而各种难题以及问题情境有所了解,而且对学会面对这些问题,从而经过学习,对各种知识加以理解,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认知结构,该理论还强调了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对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其主要教学思想为:(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3)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学群体之间协作下完成。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MOOC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复制,SPOC注重知识的建构与生成。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各种观点为MOOC与校园课程之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SPOC课程的出现,使得更高端的知识交换模式开始出现。正如桑新民教授所认为哪样,大学细胞结构层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特征的传统课堂,向信息时代以激发学习者内在动力为主旨的高效学堂之转型。

 

2 高校传统金融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金融类课堂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延续“填鸭式”教学,理论知识重复播放幻灯片演示讲解,教师的作用更多地被局限为一个播放器的角色;有的教学幻灯片内容甚至几年不变,或者只是作少量的补充,学生戏谑地把教师的“PPT”称之为“骗骗他(她)”。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传统的金融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比如采用PPT进行讲授,采用各种理论教材进行讲授,这些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对金融学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学校督导人员强调的是忠实执行教案;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梳理和强化知识,教学没有创意,也忽视了学生的深度参与,不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平台。

 

(3)教师唱“独角戏”,缺乏深入交流、互动和讨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讲台上的一个主导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自始至终坐在座位上听,被动地、定时定点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4)偏重于对学习者的评定与检测,忽视了课堂问题的诊断和教学活动反馈。

 

(5)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及时反映金融变化。金融类课程政策性、理论性、现实性强,对互联网信息反映敏感,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都将对金融形势产生影响。而传统金融类课程教学没有紧密联系互联网,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金融变化。

 

3 SPOC环境下金融类课程教学设计——以金融学课程教学为例

 

我国金融类课程教学要针对不足,充分利用互联网,作SPOC环境下金融类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下面,以金融学课程为例,探讨SPOC环境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3.1 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第二,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第三,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加强对金融学习的重视,能够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3.2 SPOC环境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是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和SPOC线上学习模式的融合创新。本研究根据混合学习内涵、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SPOC环境下金融学课程的学习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我们从国内外高校SPOC模式教学实验和学者相关研究,结合SPOC金融学课程学习模式系统图来进行分析与总结,我认为SPOC环境下金融学课程教学可以分以下五个方面:

 

3.2.1 准备阶段

 

(1)组织教学团队,因SPOC教学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如课程大纲、课程视频、教学课件、导学文档、讨论话题、网络作业、疑难解答数据库、参考文献等,所以要有一支精干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任课老师、助教和信息技术人员等,下大力气开发与设计教学所需要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

 

(2)创建或者利用合适的金融学MOOCS资源及SPOC网络教学平台,有强大实力的名校可以自建金融学MOOCS资源及SPOC网络教学平台;一般普通院校可以采用引进式开发模式。通过检索,发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爱课程网http://icourses.cn/home/、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清华大学学堂在线 http://xuetangx.com/和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 https://coursera.org/等金融学MOOCS资源及SPOC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比较笔者认为一般高校的金融学课程SPOC模式教学,选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较好。“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中国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提供优质、共享和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服务。

 

(3)金融学MOOCS选用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主讲的《金融学》,该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元。采用宽口径的范畴,涵盖货币、信用、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总量与均衡、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金融活动的集合。有利于认识金融原理,了解金融现状,掌握分析方法,培养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3.2.2 课前学习

 

(1)明确要求。

 

证书要求:完成全部视频学习和布置的作业,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考试占50%。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平时成绩分单元测验与课后讨论两部分,单元测验占20%,课后讨论占30%。

 

预备知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史、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等。

 

公布授课大纲和课程实施流程,本课程的学习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作业加强自主性学习,倡导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思辨,归纳整理。

 

课程使用教材:李健.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课前导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创建班级讨论组,要求学生完成平台注册,加入李健教授的“金融学”在线课程进行课前导学。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应包括阅读教材、观看SPOC视频、课前练习和学习调查问卷等。学生自主学习SPOC课程视频并解决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和网上测评,初步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对于难以解决的疑问,学生可在平台的班级讨论组展开交流,教师应通过在线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思考。

 

3.2.3 课堂学习

 

(1)确定探究问题。SPOC教学模式“恰当地引导学生合理地回答问题并作出解释”。大量证据显示,学生通过尝试回答问题要比接收答案学得多;推动学生去建构解释要比给他们提供解释学得多。教师依据SPOC网络教学平台相关数据分析学生课前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难题;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视频以及自己所观看的各种视频,对一些问题进行提出,从而使得课堂探究的问题越来越丰富。

 

(2)开展协作探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及布置讨论题,小组成员以3~5人为宜,推选一人负责。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探讨,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难题、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观察了解各小组的探讨情况,并予以适当的指导。

 

(3)成果展示与观点碰撞。各小组经过讨论协作解决了难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要将这些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观点要相互碰撞,以丰富和拓展教材中的知识,分享学习收获。

 

(4)教师点评。在学生分组阐述对协作解决难题和对知识点的认识、思考后,教师给予点评总结。

 

3.2.4加强对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

 

在金融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评价考核模式也必须要进行创新,首先要对评价的内容范围进行拓展,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评价,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进行高效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评价工具的模式,要在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比如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应该纳入金融学课程课程考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给学生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3.2.5 总结反馈

 

对整个SPOC环境下金融学课程教学探索全过程要及时总结,各个环节发现的问题都应及时反馈,评估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重新修改教学方案。

 

4 结语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的转变;以SPOC网络教学平台、模块化微讲座、问题化设计、针对性的教师讲授和翻转课堂为特点,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SPOC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推动金融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弥补传统金融类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这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弗·梅内尔教授所说的:“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颠覆性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传统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

第5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金融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根据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将从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当前金融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探究金融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新形势下实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相关措施。

自我院成立以来,已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但是,要改变专科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劣势,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率,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必须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另辟蹊径,建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更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建设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从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出发,选择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我院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重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改革方面,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

从硬件、软件和实验教学活动等方面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从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传统金融学科本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原来分散的依附于金融学理论的课程设计形式多样的实验,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建立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动态性、模拟性、互动性、系统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将课堂的讲授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是金融学科的本质要求,因为金融学科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该课程政策性、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只有通过社会实践,金融学科理论才能融入学生的思想。为了突出培养学生处理金融业务、分析金融市场及政策、目标的培养,《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四部分构成:

1.案例、模拟教学:针对某一章节内容的某一知识点,让学生以“交易员、理财规划师”的身份参与学习与训练,独自策划交易,进行金融方面的活动等,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在“情景”中增长才干和积累经验,有效地将知识转变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提高其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综合实训教学:按照各章节内容的不同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在本课程教学中增设“综合技能训练”内容,并在有关班级开展实施。在教学实施中以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课程核心知识高度浓缩、有机串联,组成系统的“知识链”。同时,将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有关业务知识纳入其中,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专题讲座及暑期社会实践及调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举行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介绍金融市场及其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利用假期时间,通过社会调查了解金融实际问题,即开阔了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在社会环境里接受锻炼,实现从学校到社会“零距离”的教学目标。

4.指导毕业生实习及论文设计: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论文选题、提出写作目的与要求,提供相关参考书目和资料,对论文进行修改等工作。

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金融学》课程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验证,成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加强配套教材建设,着手教学参考(辅导)资料的建设和题库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中,坚持“选用优秀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的原则,通过自编教材和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我们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优秀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借助精品课程申报和教改立项的机会,不断完善教学参考(辅导)资料和题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我院办学特色,联系学生实际,编写出版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定位明确,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新颖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旨,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用性。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理论难度适中、体系健全为原则,不仅要包含理论的起源、演变,还论述理论的经济含义及现实应用;习题要做到难度适中、典型性强、灵活多变,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扩散思维能力。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以生动的案例为引子,以问题为导向,以热点为话题,以前沿理论为切口,并充实丰富的信息资源,以赋予单调的理论以生动的活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上,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多层次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架两方面。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明讲透,但更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企业调研三个层次进行培养。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到达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最佳结合,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引导法与案例结合法

问题引导法,即以问题为引线,围绕问题探讨知识点,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步步为营,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且,增强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应用能力。案例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3.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演练、虚拟经营、互动交流、启发诱导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取得了良好效果。

4.实践性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通过实习报告与课程论文,锻炼学习的论文写作能力。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理论,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课程论文1~3篇。

5.资格认证法

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各项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例如证券从业资格证、证券经纪人等资格证,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宽就业面。

6.网络教学法

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自学与复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使用精心制作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方便地掌握讲授内容,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又增强了课堂效果。我们还注重运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推荐学生浏览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的网站,使学生生动地了解了主要金融机构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丰富了他们的金融学知识。在案例分析前,要求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四、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师德良好、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我们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人才。同时,我们也聘请部分金融机构的骨干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实践性专题讲座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条件。为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办学声誉,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并根据学校和我院的教学管理要求,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课时数统一制定教学大纲,通过试题库、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教考分离、课程教学总结等制度,实施教学内容的质量控制;通过教案、教学日志制度、观摩教学、教学督导听课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实施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陈雨露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 张慧.高等学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

[3] 余扬,盖锐.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创新思考及方案初探[J].浙江金融,2008,(2).

[4] 汤洪波.金融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第6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对策

双语教学是指上课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非英语学科的专业课教学,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学习、思维和交流,既能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提高学生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满足我国对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要求。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中的讲授经验,提出针对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双语教学在金融专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实际运用英语能力较差

我国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功利性思想比较强,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并不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导致在听、说、读、写能力上面,只有阅读问题的水平较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在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双语课堂上,如果整堂课全部用英语来讲授,只有极少数外语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听懂,大多数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只能听懂少部分。这当然不仅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国内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双语课堂上,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2.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讲授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另一类是金融专业课教师。高校教师在讲授《商业英语管理》、《外汇业务》、《金融英语》等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时,反映备课的工作量非常大,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过去的三倍。因为对于英语专业教师来说,由于过去没有学习过相关的金融学的专业知识,在讲授金融专业双语课时,相当于从头开始学习金融学的相关知识点,增加了备课的时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外语专业教师在讲授时,更加倾向于讲解具体的英文字、词和句子,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或是进行翻译,而不是去解释知识点的具体含义。这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时的不足之处。

对于金融专业课的教师,在讲授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时,虽然能够准确地讲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但在用英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知识点的讲解,用汉语可以很准确地来进行解释,但是在用英语表达时,很难使用合适地单词、句子来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3.英文原版教材的选择较困难

笔者在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双语课程时,发现市面上比较经典的外文原版教材,只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教授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所著的《商业银行管理》,而且价格较贵,一本教材需要85元,大大高于国内教材的价格,如果订购,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而且,国外教材的编排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和国内教材差别很大。一些专业术语在国外教材中的意思和国内教材中的含义不是完全一致,导致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选择。不能脱离本国的实际情况,照搬国外教材的所有内容,需要结合本国国情,选择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

二、解决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引入分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高校可以让学生参加英语分级考试,选出英语水平出众、一般、较差的学生。将英语水平出众的学生编入A班,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编入B班。具体方法如下:在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时,对A、B班都使用英文课件进行授课。针对英语水平出众的学生,授课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用英文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课后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英文资料。针对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教学时采用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的方式授课,先用英文解释相关知识点,再用中文简单解释相关内容,但是授课容量会相应降低,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教学课时。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暂时不开设双语课程,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增加对英语的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编入下一年级的英语分级的A班或B班,让学生修满双语课程的学分。

2.高校要注重教师师资水平的建设

第一,大力引进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高学历教师,来对A班讲授金融专业双语课程。一般来说,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会很明显。

第二,高校要大力培养专业教师,积极创造机会,组织教师到国外进行三到六个月的短期学习,帮助教师提升自身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3.编写金融专业双语教材

高校可以组织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共同吸取英文原版教材的精华,编写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材。如果暂时未能编写相关的双语教材,在教学时又确实需要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在订购教材时,可以以学生宿舍为单位,每4人共同购买一本英文原版教材,由学生轮流阅读,减少浪费,降低学生购买教材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卫蛟.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2).

[2]丁琪.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2013(5).

第7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1.金融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金融学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教师一般采用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练习题目”的传统单向教学法,结果往往是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金融学是开放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通常以在职的银行职员、保险公司职员或者公司从业者居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只是讲解书本概念,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也只对划重点感兴趣。课堂改革方向重点是让在职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到基本金融学概念的同时,接触到可实际运用的热点知识或者金融实时热点案例,避免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的脱节。能否通过这一改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课堂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今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众多教师和教育学者对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针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建设和实践纠正。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尝试阶段,不仅要从课堂教学,电大金融教师等方面找原因,同时也需要强调多方的配合。综合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阐述:

2.1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金融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习人员夯实金融学的知识基础,从而构建起初步的金融学知识框架。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对紧急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理解和涉猎,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货币、证券、外汇。金融市场等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看到的是,金融学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将金融从业知识进行了细化,因此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合并删减”金融学与其余学科的重合内容,突出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则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金融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汇率”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现在的汇率变动前框,利用图标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汇率的变动机制,原因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金融案例相联系,也是金融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金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市场的现行以及参与金融活动的各方,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时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所欠缺的部分,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金融活动和热点的敏锐感。

2.2 课堂授课形式要灵活多变

金融学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注重课堂的讲授内容,更需要注意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金融学热点话题进行论述,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用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解读,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减少与课本理论的“生疏感”,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热门,广大开放教育教师可以吸取这些方法中有用的模式,并结合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电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金融学》的课堂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金融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开辟出新的道路。

2.3 课堂教学改革要对开放教育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是金融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其授课质量和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的金融学教学改革中,对于电大金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教师应当将平时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就学活动当中的积极引导者——不仅引导其余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更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需要其对个人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培养,也需要来自校方乃至教育学界的积极支持。具体而言,学校应当创造条件来满足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改革需求,让教师及时参加教学培训和专家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帮助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加强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不仅注重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穿是偶,而且积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学生的想去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对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必定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开放教育的教师需要提高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关注度,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实际金融生活的“连接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金融素质。

第8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学,特色课程,教学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及其他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化的时代,国际金融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庞大,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资本的国际流动越来越频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越来越强,这些都使得国际金融的内容发生了或正在发生变化。在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国际金融学》也应与时俱进,寻求符合时展要求的课程定位,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和研究国际金融学的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把该课程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

1、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围绕教学目的,我们提出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思路:处理好经典理论和前沿发展的关系,在基础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大前沿性知识内容、案例讨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力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重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辅助平台,力争实现全部课程资源上网,最终使国际金融学呈现出全面性、新颖性、前沿性和信息化的特色。

2、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具体方案

(1)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我国对外经济交易与往来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将国际金融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通过两大模块展现出来。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实务操作模块包括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等。在实务操作部分,增加外汇交易模拟教学环节,增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不但使教学实施具有整体性,而且还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即能够将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在现实经济的企业、金融、投融资、服务与管理等实际岗位工作中直接运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增加校外专家讲座、案例教学、模拟交易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塑造理论和应用兼备型人才。

针对国际金融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该种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1]。例如,《国际金融学》中有一节,讲述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引用“日元贬值对日本汽车业的影响”的案例,用以说明由于汇率变动影响日、美进出口,从而影响两国的贸易收支。为了讲清利率变动和外汇投机对汇率的影响,可以讲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案例。在讲述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容时,可以例举 “2009年的迪拜债务危机”等,增强教学的现实感,提高学生的兴趣。除了针对某一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针对多个知识点采用大案例教学法[2],即结合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选择选择一个能涵盖本节、本章或各个章节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的“大案例”,比如“美国次贷危机”,该案例涉及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等知识,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融合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也是理论知识讲授的有益补充。对于国际金融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等,让同学们自行收集资料,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派代表上台讲演,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评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针对国际金融实务模块,可以采用理论讲解与校内实验室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讲解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实务的基本原理,形成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等方式,模拟外汇交易、各类银行国际业务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的交易方式、不同外汇风险的内容及其防范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国际投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为日后从事涉外金融及其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对国际金融实务的感性认识。

(3)教学资源网络化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电脑、手机等网络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更渴求课本外知识。由于国际金融学知识体系广,内容多,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我们将致力于互动式的网上教学系统建设,力争实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第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国际金融学网络资源平台。第二,组织教学团队开发本课程教学PPT 、案例库、习题集及其参考答案等相关或配套教学资料,并将这些教学资源放入教学网站中,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对课程教学进行录像,并将教学录像公开在网站中,方便学生自学。第四,建立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链接,提供金融的主流网址,使比如一些专家学者就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访谈,耶鲁大学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等等,通过这些视频或网站,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 Internet 及时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国际金融的最新信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现实国际金融活动。此外,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在线测试、论题研讨等。

3、结束语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信息化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资金融通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使之凸显出时代特色,培育出满足现实需要的国际金融人才,尚需要深入探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了《国际金融学》特色课程建设,提出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等)、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构想,希望对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第9篇:金融学的知识点范文

摘 要 金融学已成为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金融学又是一门既有较强理论体系,又与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和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后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及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举例。

关键词 金融学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他们街区商业管理中的真实情境和事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国内教育界开始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更是在1990以后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的确立,金融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亦可称为金融经济时代,因此现在各大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一般都开设了金融学相关课程,并把它作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金融学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又与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说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又得天独厚的地位。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会使枯燥的金融理论变得更加易懂、有趣,而且直接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而我国丰富的金融改革实践和当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又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素材。

关于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解决途径方面的探讨,已有诸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本文重点探讨三个问题: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举例。

一、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要正确

许多老师错误地以为在金融学理论教学中举一些实践的例子就是使用案例教学法了,其实不然。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者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案例在两种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不同,教学中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观点,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案例处于次要地位,主要的还是理论讲解,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处于主要地位,围绕案例的剖析,让学生对所学理论得以深化;其次,学生在两者中的参与程度不同,举例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参与程度低,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思考分析,教师起启发引导作用;再次,两者应用情形不同,举例法一般是在讲解理论时辅助理解时用,而案例教学法一般是在学生对基本理论有所掌握后使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是两者也有一定联系,举例法中的例子如果进一步拓展并精心设计,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来实施;案例教学法中的例子如果浓缩精炼也可以只作为一般例子在课堂教学中作例证使用。

2.案例的选择要精当

用于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在选择时要注意其典型性和启发性,在可选情况下要尽量选用本国案例。选用的案例要能反映某个重要金融理论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该案例学生确能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并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比如讲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创新时,可以引入美国次贷危机诱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其前因后果、发生机理的分析,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及如何审慎对待金融创新问题。此外,由于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大多是舶来品,许多金融案例是西方国家的实践,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合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差距,而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火热实践中,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取本土化案例,增强学生对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案例教学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课程一般课时安排为非金融专业36课时和54课时,金融专业72课时。许多教师担心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金融理论的教学本来就已经比较紧张,要再单独安排案例教学可能时间就更捉襟见肘了。这当然也是客观现实,但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设计来解决。并不是金融学的每个章节都要安排案例教学,可以只在重要理论章节加以安排。如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等重要章节可以考虑引入案例讨论。时间安排上,许多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做,课堂讨论可以控制在一个课时以内。

4.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涉及理论准备、案例精选、案例剖析、概括总结和拓展应用等几个环节。对于计划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章节,教师事先要做好精心设计,比如理论讲授的时间安排,案例是由教师准备还是学生准备,案例剖析中学生如何分组陈述、互动答辩,如何做好案例的总结并进一步拓展应用,这些问题都要预先有充分估计和设计安排。这里的拓展应用一般是指鼓励优秀学生在此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文字,写出可以投稿的文章,这样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其能动性和成就感。

二、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授原理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