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成本会计;目标;核算;
一、成本会计理论的认识
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
二、成本会计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假设上,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三、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帐,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汽车行业、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新变化起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迁以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从而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而且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国际间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利于往昔,也要求企业管理要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四、关于成本会计的独立性
成本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企业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那么是否所有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都可以纳入成本会计呢?显然不是。现在有一种不良的趋向:各个学科(分支)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努力”范围,拉长自己的“羽翼”,造成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一般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从原来的成本会计中发展而来的,由此成本会计的职能即扩展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形成了庞大的成本会计体系和内容,从而造成了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重复。为此有的学校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因此,西方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两大分支,在我国应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大分支。成本会计应致力于“费用”要素的反映与监督,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及标准成本核算作为其主要内容。
五、关于成本会计的目标
成本会计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目标是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反映特定环境对成本会计的要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成本会计的目标亦有所不同。这是由特定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其职能作用所决定的,尤其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制约。因此,成本会计目标应与其职能相适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科学、可行、先进的目标,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其功能作用。
1、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目标,公认的观点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费用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正是基于对费用成本的反映与监督,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与经济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怎样提供会计信息。
3、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及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
4、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分对象不同,所需求的会计信息也不同。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其次,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可能随时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特定的成本会计信息,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客观地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目的需要。对此可从成本费用分类和成本会计报表中得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3、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
4、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一、 历史成本会计的特点
1、 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
历史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
2、 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根本所在。资产、负债、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与现实情况相关性不足。
3、 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
复式簿记产生以来,通过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确定收益,一直是会计的主要特征,并构成整个会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4、 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相关性不足。
历史成本会计是相对可靠的,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成本通常是客观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的相比,较少估计和偏见。但历史成本不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与市场价值缺乏相关性。
二、 历史成本会计面临的冲击
历史成本会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缺陷,最突出的是缺乏相关性。它面临诸多的冲击与挑战。
1、 持续通货膨胀或剧烈物价变动的冲击。
在持续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按照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确实难以真实地反映一个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当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就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性,存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不具有可比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严重虚增,会导致财务状况失实。因此,一些会计学者曾提出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并要求以现行成本或考虑一般购买力的变动,来代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然而,从英国1980年颁布现行成本会计的SSAP 16到1985年的实际被废除的实践,可看出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还难以取代历史成本会计。当然,对历史成本会计可以加以改良,比如允许对某些资产项目如长期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等。
2、 衍生工具的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发生动摇,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是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时。这就带来了何时确认、确认什么、如何计量以及怎样披露等一系列。
3、 信息技术的冲击。
当今,信息技术正飞速,出现了各种更新、更快捷的信息媒介,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成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替代品。财务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验证”投资者早已获悉的消息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性更为必要。柯林斯(Collins)等指出:会计信息的低质量源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收益数缺乏及时性。,公司财务报告要在财政年度结束几个月后才能推出,很难相信使用者会满足于依赖已过时数月而且仅是反映过去情况的会计信息。此外,高产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已成了企业的巨大财富,但在现行会计中却得不到反映。
三、 历史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 历史成本会计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基本的会计框架。
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它历次打而不倒的根本所在。缺乏相关性是历史成本会计的重要缺陷。然而公允价值会计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实务中难以操作,因为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市场价值的。美国90%的银行家、师,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都反对采用公允市场价值会计,他们认为,用公允市场价值取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是“没有直接参与投资决策的家们的空想”。绝大多数(95%)选择使用历史成本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揭示。只有5%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相信公允价值报告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机构的财务状况。因此,美国会计学家威廉.R.斯各特(W. R. Scott)教授在其名著《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既然提供一整套具有足够可靠性的现值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是不可能的,那么,历史成本会计框架将伴随我们很长时间。因而,许多会计团体对历史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应作出反应,一方面保留其框架,但又将注意力转向使财务报表在该框架内更有用……既然主要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如资本资产继续按历史成本基础反映,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说这是基本的会计框架。”
2、 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趋势。
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有一种计量属性完全取代另一种计量属性,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AICPA的《改进报告-顾客导向(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er Focus)》的报告(又称Jenkins报告)明确提出了未来的计量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的模式(Mixed-attribute Model)。如对于一些特定资产、负债和行业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其他财务报表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则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来对报表项目进行调整。
3、 完美的收益定义——真实净收益并不存在,如何决定收益仍居重要地位。
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现成的市场价值是不存在的。如果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并非都能提供市场价值,那么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完善的收益定义是无法作出的。威廉.R.斯各指出:“你可能为真实净收益并不存在而烦恼。我们难道应该致力于计量那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吗”“当条件都是理想的时候,现值和有关的收益计量将可以预先设计好。师将不必干这一行了。”
4、 按照使用者导向改进财务报告,是增加历史成本会计有用性的较好选择。
Jenkins报告指出:使用者并不主张以公允模式历史成本模式,主要是出于财务报告信息的一贯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该报告认为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
(2)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的分析;
(3)前瞻性信息;
(4)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的信息;
(5)企业的背景信息。其中,使用者尤其希望财务报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
(1)企业分部信息;
(2)创新工具信息;
(3)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协议信息;
(4)核心与非核心业务信息;
(5)一些特定资产和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信息;
[关键词]成本会计 目标 原则
一、成本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这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据此,我们可将成本会计目标区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
1.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成本费用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2.具体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
3.终极目标。就是进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主要有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多重计量、公正分配等假设。
1.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一切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加或强行摊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经营者的一切个人开支;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摊派;其他单位的成本耗费等。
2.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4.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对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5.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三、成本会计对象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为此,“费用”这一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成本、期间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
四、成本会计原则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1.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2.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会计专业课。目前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不完整,教学方法不完备,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1.现行成本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继《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课。其理论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的专业课程。现行成本会计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予以改进。
1.1 课程体系不完整。
现行成本会计是基于产品生产的传统制造环境。所谓传统制造环境主要是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也就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中心,对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再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成本控制,按照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上看,一般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成本会计总论,主要提供成本会计概念基础;第二层次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层次是成本核算基础,是第二层次的具体化,也是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包括各项费用要素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第四层次是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不同企业其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决定了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与定额法;第五层次是成本报表。是向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的载体。十多年没有变化的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制造环境已发生变化,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不断下降,而制造费用急剧在增加,如果仍简单地按传统成本法归集与分配费用,不仅不能公平地分配费用、计算和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甚至会扭曲成本信息;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没有制造业核算过程的介绍,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制造业生产核算过程的把握,更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第三,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明显滞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本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成本会计又要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成本会计人才的需要和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会因为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这种传统、狭窄的教学内容,即不利于培养多元化、全面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会计人才,也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忽视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
1.2 教学方法不完备。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单一,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主要讲授书本理论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着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应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来的是肤浅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思维开阔并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第二,实践教学欠缺,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课堂理论课的学习,确实可以把握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但缺乏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又没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很难将成本会计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掌握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片段,难以将其整合运用,更无法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而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最大的问题在于限制教学容量,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因为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为了讲解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过程,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数据表格在黑板上板书,只能通过课本前后翻阅才能解决,使学生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缺乏连贯和流畅性,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革新。
2.改革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2.1 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改变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度上升。这样,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性,还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来看,都要求把产品成本计算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分配上,而传统成本法下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分配费用已不能准确提品成本信息,甚至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作出错误决策。于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而传统成本计算法采用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由此导致产品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品产量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造成生产经营决策的失误。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是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作业中心,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可以避免产品或劳务成本的扭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部分先进制造企业已逐步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新的理念和计算方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应增加作业成本法。
2.2 在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增加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两个环节。
从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结构上看,一方面没有包括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了解这一环节;另一方面也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我们的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而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背景,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术语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对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也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所以,在原有的成本会计体系结构上,在第二和第三层次之间应增加一个环节,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概况,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其后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础层次和成本计算方法层次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在原有的第五层次后再增加一个环节,即成本会计知识整体应用。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的具体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及编制成本报表等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
2.3 与管理接轨,推陈出新,教授几个新知识点。
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现代成本会计已不单纯是成本的计算、归集和分配,成本核算是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形成管理决策,所以,现代的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衔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当局极为注重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就成本论成本,就教材论教材,一定要将这些时代性的新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包括作业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作业成本管理将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以成本动因为标准进行费用分配,强调的是直接追踪和动因追踪,利用的是产品消耗费用与成本分配标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进行动态反映,通过优化“作业链”,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经济社会,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高低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质量成为许多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就会上升,市场份额也就随之上升。质量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要求在提供业绩评价的信息时,提供一些非财务性的相关信息,如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趋势报告和质量成本业绩报告等。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而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应适应这种变化,把各种成本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吸收与借鉴,并将其补充到《成本会计》课程中,做到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
3.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完善实践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等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因此,创新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教学已势在必行。
3.1 改革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因此要适应现代成本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判断能力。此外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将案例应用于教学,根据实际资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成本会计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强理性认识。要想增强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培养符合时展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二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都应该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动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案例,让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发言产生互动。
3.2 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
在强化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逐步地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将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统一于教学中,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精心设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同在会计部门做业务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课堂上的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走出校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到业务部门到基层企业去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总之,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实践性互动式教学,使成本会计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把掌握的会计知识转化为强大的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社会有用的应用性人才。
3.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高质量的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先进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成本会计有个特点:就是数据多,表格多,计算复杂,而且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对各知识点不能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法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还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技能,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的生动有趣,再加上动画、音乐和图像,会营造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核算整体流程的讲解,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的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可以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才能进行后程序的操作,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系统、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管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这种需求,开放教育培养出的21世纪的会计人才应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王立彦、徐浩萍、饶青.成本会计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世英、徐保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4)
关键词:绩效预算;成本会计;构建
政府会计构建是公共管理改革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对于政府会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绩效预算改革的过程当中,政府成本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政府需要统筹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一、我国政府成本会计的现状
在财政预算与管理领域,我国已经陆续颁布了相应的规则制度,并且从实践层面上来看,这些制度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推动效果。但是,我国尚且没有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当前的政府会计体系主要以预算为主,这对于绩效预算的需要并不完全适应。
二、绩效预算改革对政府成本会计的需求
(一)绩效预算改革需要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资金分配在绩效预算改革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绩效结果也是绩效预算改革过程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上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从现有状况来看,要想真正实现政府资金配置的高效率,存在着一定的苦难,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很难根据预算单位的需要,为了既定的目标,对于合理的成本进行管理和负责。基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来,我国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着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虽然当前很多预算开支项目都是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之上所做出来的决定,但是这一元素在很多时候,也会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影响。其次,政府当中负责这一开支项目的政府部门,只对于项目实施的最终成效负责,并不深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采取对策,这样一来,就会对于财政资源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想实现政府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要重视起来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绩效管理落实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借助于政府信息系统的实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的长传下达,这也是实现成本管理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绩效测量需要以相关的成本数据为基础
从概念和功能上来看,绩效测量作为绩效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公共服务的测量有着一定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绩效测量也必然需要一定的信息量来作为支撑,而这些信息当中包括来源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信息。我国在绩效测量领域的实践时间较短,很多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因此,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迄今为止,全球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政府会计改革,新型的会计核算技术与信息披露技术不断呈现,这些都可以为我国的成本会计改革提供借鉴。在实施过程当中,绩效预算的实施往往会从一个部分的职能角度着手,结合相关的战略计划,设定相应的目标。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往往会做出更多额外的努力,这也是一项非常的构成部分。从预算角度上来看,成本预算也是绩效预算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项正确的成本分配需要精确的数据来作为支撑,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成本会计报告,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来作为支撑。在政府成本会计构建过程当中,应当保证政府在一段时间当中,拥有连贯清晰的会计记录。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的项目管理者也应当得到相应的工具,以此为基础,强化领导者的会计责任。
三、政府成本会计的构建策略
(一)成本会计目标
政府成本会计目标的确立是相关会计活动实施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在前文的分析当中,能够看出相关信息上传下达的重要性,而成本会计目标的确立恰恰能够保证信息的流通。在传统的政府会计目标设定上,往往将预算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对于预算的执行过度强调,以至于报告的可利用性极为有限。从政府绩效评价的层面上来看,对于政府会计的目标的定义,应当更多地放在公共服务方面。
(二)政府成本会计主体
政府成本会计相关概念的界定应当以绩效评价为导向,基于此,会更多考虑到目标的需求。因此,在对于政府成本会计主体进行界定的时候,也应当综合考虑到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样一来,就能够与绩效评价的相关信息相结合。政府所从事的公共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也是政府,所以,理发机构也应当被视为政府的一个部分,是会计的重要主体。
(三)政府成本会计的要素
政府成本会计的要素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财务状况,其中主要涉及的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与此同时,应当引入相关的要素,从而对于政府资产有一个全方位的反映。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着手,政府的负债主要涉及的有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前者涵盖的是购买商品等方面所带来的应付账款,后者主要指的是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承诺。其次,关于经营成果的相关要素,政府会计在确定收入与费用的同时,其费用和收入本身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来源于比较特殊的运营情况。
(四)政府成本会计报告
政府成本会计报告的制定要兼顾内外部环境,首先,应当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也应当满足政府内部管理者的需求。因此,在制定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考虑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相关的政府成本会计信息应当可比。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和监督机制,逐渐形成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市场。
四、结语
作为我国政府加强公共财物管理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绩效预算改革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也需要借助于多方面的环境条件。从本文的分析当中能够看出,有效的政府成本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政府绩效预算改革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和制度支持,因此,应当将其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推进。
参考文献:
[1]阳迅,陈靓.绩效预算导向下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变迁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6.
[2]李锴桦.绩效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D].天津财经大学,2015.
[3]韩烨.从政府会计目标看绩效预算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J].商,20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会计这门原很单一的课程,也在不断的发生和变化。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用户提供财务报表,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工作的汇总,进而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使得管理层可以据此进行正确的决策,也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决策起到依据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对公司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以使企业可以在经营的过程中降低营业成本,使企业的利润可以达到最大化。它其中的各门学科的内容正在向其他学科的内容上不断的扩张,进而形成了各门课程之间原本很清晰的界限,现在越来越模糊,因此,各门学科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与时俱进的修改中。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财务会计专业的工作也在不断的和其他学科在逐渐的趋同中。本文主要围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进行分析、探讨。
1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的年代来看,会计的产生时间较财务管理更早一些,从会计的复式记账至今,会计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史了。财务管理的发展是和经济学、金融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现代的企业制度的影响。
1.1.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在现在的教学工作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主要是在资金时间价值、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等方面。WWW.133229.COM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和方法的讲解,而在财务管理中,我们主要的侧重点是在对于决策时对于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例如:关于货币的时间价值这项教学内容,在管理会计的课堂上,可能主要教学生们如何应对在各种情况的算法,而在财务管理的课堂上,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具体运用它。
1.1.3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差异。
在会计学科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交叉是非常严重的,成本会计的主要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关于各种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以于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则是在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中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了成本会计只教算法,管理会计还教成本管理的现况。我们应该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做到分离出来。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这两个会计学科是以成本会计的内容为基础的,在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课上学到的标准和原则,并且根据具体的标准和原则进行适当的协调。例如: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到很多的核算方法,像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具体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算法,财务会计会根据核算方法算出的数据进行损益表的编制,它根据不同核算方法所算出的数据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结果。在管理会计中,对于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方法,它们是管理会计内部报表的基础。当我们运用管理会计计算成本的数据时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数据分开计算, 因为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同一个数据库的数据可能会得到很多种成本的数据。
1.2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是会计这门学科中的,而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本质和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这门学科,作为会计的两个大的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而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学科发展趋势的分析
近年来,关于会计信息的造假案层出不穷,这主要是因为会计披露信息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很多人对企业对外报出的会计信息失去的信心。所以,我们需要对财务报告对外报出的信息进行改进,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关于计量属性方面,我们不能使它远离会计的职能,在对初始成本的确认上,我们应该选取最能表达的计量属性。在报告的内容上,我们不应只是局限于货币这一个固定的值上,我们还可以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核心技术进行对外的报告。
2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在现代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股东也正是因为它才会在企业中进行投资,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的一致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也是创造价值,并根据价值的增长规律对价值进行计量、评价和报告,以规划为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企业财务总监的职能,优秀的财务总监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都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是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的决策和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报告和预算系统。这个财务报告应该汇集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各门课程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即用通用的会计标准进行财务报告,也能根据管理要求对各业务板块、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过程监控和风险预警,建立一套统一的业绩衡量标准。
关键词:成本会计;方法;工作任务
随着针对大三学生和已经毕业5年左右学生的调查问卷整理汇总,越来越感觉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校大三学生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在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靠大量的死记硬背,学过就忘。而毕业生调查结果反映,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的工作来建设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现状如何,通过走访一些高职院校及听课可以看出,其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严重脱离。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理论和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一门课程,没有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企业无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报告及成本分析工作,同样没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应用,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重工轻商,对于工商类专业的投入少,造成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教师基本上纯理论教学或者通过教师想象设计出的完全脱离企业实际工作的实训资料进行学生实训工作,所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二是教师自身条件的制约。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的老专业,基本上高职院校的前身中专中就存在。会计专业的教师资格老、年龄偏大,其经历基本上也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会计的实践工作经历,所以对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成本报告及成本分析工作也是一知半解,尽管高职院校近年来也针对这种情况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效果甚微。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工作,其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该以积极地态度来参与其中。但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普高生的后半部分或三校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学习的坚持性、钻研性不高,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就会有畏难情绪,甚至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自暴自弃。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强调的课程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工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该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根本,课程开发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应该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企业实际成本工作任务和成本会计教材的理论知识,把教学内容按实际工作任务分解,从任务的说明、应结合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任务、具体的操作、评价的标准及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等方面进行教学的设置与改进。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前对工作任务的说明,学生提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上课过程中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主动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则通过提示引导学生的作用。真正体现了高职院校提倡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下面以成本会计中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为例说明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基于工作任务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真正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对任务的完成,小组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成本核算方式以及小组共同完成的总结分析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使会计专业学生走出会计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各种小事情上也没有过去那种斤斤计较的问题。当然成本会计的教学,不是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就能解决各种问题,还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采用多种形式的尝试。
教学内容上:成本会计除成本核算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协调仓库、生产车间、成品库之间的数据登记与核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加入如何处理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之间数据传递、与技术部门沟通制定消耗定额、为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和成本分析、向销售部门提供相应成本信息等。教学方法上:采用“组合法”即各种方法的组合使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等组合使用。例如在原材料费用核算时,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分组分角色进行,然后采用讨论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总原材料费用核算时的问题、原理及容易发生的错误,进而老师点评汇总,最后以BB平台上网络课程为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教学手段上: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并辅之于各种小视频。例如对于复杂生产企业产品核算的讲解中,引入小视频把企业复杂的生产流程完整的、形象的展示出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问题;改革策略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它具有操作性强、综合度高的特点,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之后、忽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等,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强化案例教学法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滞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会计专业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方法与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与发展,如传统的手工记账被电算化所替代,企业财务报告实现了实时更新。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却没有根据这些变化而对成本会计教学进行相应的变革,仍采用过去的教学内容,对成本核算比较重视,而对成本考核、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却比较忽视,使得教学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3]。
(二)忽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成本会计来说,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成本教学都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为不利,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失去了成本教学的意义。另外,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制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应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就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加大学生实训课教学研究的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来对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规划,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其次,创建实践训练环境,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实践训练,不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其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案例教学法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会做题,但无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首先,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特别要保证其中数据与情节的真实性,切不可编造,只有通过真实的案例才能真正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案例中必须具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部分,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才能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成长;最后,所选取的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师在讲知识点时穿插相应的案例,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就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应不断引进具有一线成本会计经验的优秀教师,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让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技术与工艺,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够让教师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便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与培养;再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演讲与培训,逐渐拓宽成本会计教师的知识面;最后,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1]。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大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力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辉.关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51+53.
[2]石建平.再议如何改进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178-179.
成本会计是在已经规定的系列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成本会计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改革,其常常忽视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应用,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枯燥单一的课程,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极为不利。所以,研究《成本会计》的教学与实践,从其特点出发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理解力大有裨益。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的起源并不是来自学科知识,而是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以及经营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总体而言,其共有三个特点,彰显着其独特的实践魅力。首先,《成本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能够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在企业生产加工的整体过程中,成本计算无法缺失填制原始凭证以及制作传递记账凭证等于会计相关的工作。成本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基本要素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直至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完工。每一个流程都离不开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能够了解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以及生产过程特点,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次,《成本会计》的具有复杂的核算体系,其需要较多的计算分配方法进行辅助,在现行的严格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中,学生较易将相关要素的费用归集、分配方法进行混淆,以至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不知分配方法的运用。最后,《成本会计》需要涉及较多的学科内容,在较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清成本会计的学习思路。《成本会计》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学、实训以及财务会计学、实训等相关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设,其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同时还需要其熟练相关的财务处理,掌握实践操作的有关技能,提升自身理解力与创造力水平。
二、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与实践的策略研究
(一)设置合理教学内容,构建规范化课程体系
基础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作为成本会计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融入多个学科的内容知识,从教材整体设计中构建培养方案,在综合性的角度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成本会计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成本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发挥自身主体意识,逐层掌握其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方法,为完善学生《成本会计》的知识架构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重《成本会计》中的理论知识在学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教师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提供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思想,在与现代成本管理需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适当增加成本预测、预算、分析、控制、决策等一系列内容,为实现成本会计体系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前瞻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学专业的课程相比,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均需要确定学生、教师互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多种授课形式的采用下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生预测性、开放性以及多值性思维的发展。具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上,可以适当增加以下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启发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问“为什么”,在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质疑,以提升自身理解力。其次,合作研讨式。对于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务以及理论问题,学生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总结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分析、表达能力。最后,采取实验模拟、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在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实践性方法的应用中,使学生习惯于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问题解决的常用思路。
(三)到实践中观察,增加学生感官体验
一些知识的获得均需要实践的反复证明。《成本会计》也是如此,其产生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也需要应用到企业成本核算之中,研讨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一直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实地考察少之又少,导致教学与实践总是出现脱节现象,学生无法将课堂中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加实践观察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例如,教师在《成本会计》教学后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到企业之中观察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程序以及方法,使学生在车间观察以及会计人员的讲解中全面了解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以及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实现考核内容多元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水平,针对其弱点实现反思评价,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准确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由真实案例改编的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并设计成本优化方案。或者,教师还可以布置“课题设计”作业,让学生动手模拟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管理,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在多样化评价方式中学生可以更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善,提升自身成本核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