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1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防雷击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7.十月:“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8.十一月:冬季锅炉技能及防火培训。对象:锅炉工

除雪防滑应急预案

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2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根据琼水城水函233号文的要求,为增强城市供水应急技术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水质污染事件,将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供水安全,现将我委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成员:戴垂武(农委水务科)、吴伟俊(农委水务科)、赵尚游(水厂)、黄垂珠(清源水务中心化验室)、潘再桥(清源水务技术部)、史明(清源水务办公室)、王永灿(清源水务市场开发部)、张志刚(清源水务工程部)、朱彭(清源水务稽查大队)。

应急预案启动后,分管水务工作的农委副主任及清源水务公司分管领导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发现场,负责指挥处理突发事故,领导小组成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岗,遇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部门按职务由高至低递补。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清源水务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任,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全面协调。联系电话:23317018。

2、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在水质污染事件发生后,负责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决定启动或停止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供水应急预案

1、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制定了各种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共57项,其中有关供水安全的有26项,各种制度不但涉及到取水、制水、供水和管网、水质监测等,还对制水药剂的管理、采购、使用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制定了水质管理制度,加强了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各个环节的水质管理。

2、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演练。为了将预案制定得切合实际,可操作性,我们借鉴了兄弟到位的经验,结合实际,在总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城市供水应急技术预案、水质污染应急预案、突发供水管道爆裂事件应急预案等6个分项预案,从物资的储备到人员的配备等都不断地完善。今年仅就应急物资及设备项目的采购应达95万元。为了使应急预案不只是流于形式,8月27日和28日我们还进行了水厂生产安全事故、水源水质和管网水质污染应急实战演练,

今年1月初,儋州清源水务有限公司进行了一次主管道爆裂供水应急演练,还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了录像拍摄。今年的2月6日,由于DN1200浑水管道突然爆裂,还启动了供水管道爆裂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各部门采取行动,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力、物力及施工设备到场,连续抢修,用最短的时间将管道修复。通过应急实战,使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迅速反应的能力。

三、城市供水应急技术应用的落实

1、提高制水水平清源水务公司加强了对取水、制水、供水、等岗位工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厂的生产也在向自动化不断的完善,已经配备了在线浊度仪、余氯检测仪等。

2、提高水质检测水平和手段为了不断提高水质检测水平,今年清源水务公司送到省培训的化验员就达6人次,还更换了化验室老化的浊度仪、蒸馏器等。坚持每年申请省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对化验设备进行校验,保证水质的检测结果真实准确。今年以来,以计量认证复审为契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了对化验室的管理,通过人员培训,到兄弟水司学习等方式 ,不断提高化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业务能力。今年6月,清源水务公司化验室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复审。为了确保国庆期间的供水水质,根据省水务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从9月中旬开始,还提高了水质检测频率,出厂水的检测由每天一次改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制水车间每半小时间检测一次出厂水的余氯。通过提高各种手段,加强管理,确保我们这段时间的供水水质合格率达100%。

3、加强制水药剂的管理 为了加强制水管理,进一步规范制水药剂的管理工作,保证供水水质,清源水务公司制定了制水药剂的管理制度,规定制水药剂采购的程序,从产品生产厂家的资质审查,到药剂进场、使用,均有明确规定,药剂在使用前必须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水质生物监测 为了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水质污染的情况,清源水务公司加强了水质的生物监测,在原水进厂处和在送水车间出厂水处分别用原水和同厂水饲养金鱼,并每期2个小时对金鱼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污染的水进入管网。

5、剧毒药品的管理由于工作需要,清源水务公司化验室配备一些剧毒药品,为了加强剧毒药品的管理,化验室采取了双人双锁保管,认真做好药品的领用登记,明确反映剧毒药品的用量、流向和库存情况,使责任落实到管理人、领用人上,避免出现药品流失的情况。

6、使用新型管材上世纪,那大城区供水管几乎全部用灰口铸铁管和镀锌钢管,

第3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压实责任,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

全面贯彻落实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警钟长鸣,步步跟进,供水经营、工程建设实现了零安全事故目标。

一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靠实安全责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按分管范围各管一方,全权负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压实了主体责任。成立了质量安全水环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两名。编制印发了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办法、供水经营安全管理制度、防洪度汛应急预案、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和办法,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司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12份,明确了各自职责,督促各参建单位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靠实了安全责任;建立了工作通知单制度,对工程建设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除下发整改通知单外,现场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控制,落实安全措施。督促各参建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了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了人员和经费,细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和防范措施,各参建单位均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理、食物中毒现场处置、机械伤害现场处置等预案,6月初将修改完善的《灵台县达溪河新集水库一期工程施工防洪度汛应急预案》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审查批复,今年共组织防汛应急演练4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3次;严格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每月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对各施工标段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以会议纪要或下发通知单等形式,及时要求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6月份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施工用电不规范、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入冬以来,对冬春火灾防控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下发了《2018年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对参建单位员工宿舍、食堂等人员相对集中场所、重点部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消防器材到位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临时用工人员、电焊工等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做到了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应知应会。指导各参建单位完善了《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预案,自来水公司划转后,对坷台水厂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加大了水质监测频次,加强了水源地的巡查管护,确保了供水安全。

三是监督安全生产过程,确保安全实效。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经费使用台账,建立安全生产及防汛物资储备库,监督施工单位及时发放安全防护用具;强化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共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会3次,召开安全生产例会8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了施工现场各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五牌一图”及各类警示标语布置醒目到位。协调区分作业区和生活区,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营造文明安全的施工环境, 特别注意农民工生活区的安全管理, 严防食品、火灾、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第4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第5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档案;演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和储存场所需要的危险物质越来越多,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我国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200 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1]。2005年11月13日我国吉林石化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了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 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致使松花江水严重污染,哈尔滨市被迫全市停水4天,且波及邻国俄罗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这些都是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级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平能化化工事业部所属企业共有45个重大危险源,针对目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如下问题: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到位

重大危险源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须要依据其物质特性和存在场所的数量大小共同确定。当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的数量超过或等于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时,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全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为9类,即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有的企业仅仅按照GB18218-2009的要求进行了辨识,而没有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相关辨识,导致申报漏项,辨识不全的现象。

2.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不完善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根据日常实践我们认为档案应包含如下内容:重大危险源安全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更新和维护管理制度、安全巡查制度、检测制度(包括职业卫生检测、消防检测、特种设备检测、防雷防静电检测、安全附件检测、监控设备设施检定检测)、安全评估制度、安全监控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制度、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备案制度等各项制度;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台帐、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电子台帐、检测、检验台帐;检测检验报告、安全评估报告、重大隐患报告及整改验收资料、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巡查记录、安全监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应急物资、器材等台帐、消防器材、设施台帐,配置图、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记录、隐患信息登记和整改台帐、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各种台帐,还有重大危险源平面示意图等内容[2]。完善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到位,不漏项。

3.监测防控设施不完善

重大危险源应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液位等进行定期检查,看有无超标现象;对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设置在线检测装置,查看有无泄漏;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和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检查有无设施损坏;火灾报警器和防雷防静电的定期检测。并做好各项检测、检验纪录。此外,灌区还应设置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等参数的检测仪器,对现场气象条件进行检测。通过对企业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检测防空设施不够完善,如储罐区只有液位检测而无压力、温度检测设施等,现场无风向标和环境温度检测仪器等,企业应根据要求,完善对重大危险源的全面检测,确保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4.应急预案演练走过场

对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导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一个可操作性强、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该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事故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强有力保证。加强预案的演练目的主要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熟练性,提高各应急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并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让应急人员熟练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演练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桌面演练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对预案进行口头演练,该演练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功能演练针对某一项应急相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全面演练针对预案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急相应功能进行的演练,该种演练比较全面,须动用的人员和部门较多,比较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演练成本较高。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单位只注重全面演练,由于组织不好,职工对预案的熟练程度不高,从而使演练流于形式。建议企业平时应多进行桌面演练,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实战演练,让职工和各职能部门在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全面演练的效果。

5.应急设施配备不齐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中对危险源与风险的分析,确定相关危险情况,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置应急设施,在检查中发现正压呼吸器、防毒面罩、现场洗眼器、防化服等数量不够,或部分救援器材失效等现象。这些设施都属于急救用品,如果到了使用的时候,发现已经失效,那将会造成抢救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抢救人员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及时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检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这样我们才能在危险到来的时候,从容应对,保护好职工和救援人员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6.应急预案对周边环境的关注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周边的环境关注不够,缺少企业周边情况,包括周边企事业单位、局面区分布、与本企业的距离及人员数量等,在应急措施中没有考虑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周边单位造成不利影响是的相关应急措施,缺少结合周边单位的事故应急演练的内容规定,缺少周边关系图等;另一方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没有对周边居民和事业单位进行告知,居民和事业单位人员,对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措施不了解,更不用说事故发生后去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对重大危险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和自动检测手段,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水平,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掌握应急方法,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1.1以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为目标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基于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防范的安全理念,公司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即是要达到“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目标。

1.2深入开展NOSA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公司在投资企业中推行NOSA体系,实施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实现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的接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全员管理水平。公司还制订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规划,指导投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促进企业形成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

1.3构筑应急管理、隐患排查和安全文化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了从上到下、完整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应急预案编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健全以公司隐患排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每年精心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

深化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公司推进安全和谐型班组创建工作,下发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各投资企业班组管理,推进了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公司编制了21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与投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促进投资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开展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公司每年根据各时段工作重点及电力行业特点,组织开展两会期间安全检查、春检、防洪度汛、防台防汛、迎峰度夏、秋检、年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年对投资企业检查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考核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公司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投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形成约束激励机制。考核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履行职责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以创新发展为助推,继续探索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2.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提升投资企业管控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手段。下一步,要在各投资企业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涵盖电力生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求。

2.2构建安全管理“两个体系”,明晰安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一是明晰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职责,避免“两个体系”职责不清、职能混淆的情况。二是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落实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满足日常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2.3规范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消除安全生产薄弱环节

要研究、探索管理方式,形成符合实际要求、严格规范的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完善外包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将外包队伍真正纳入投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外包队伍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合格外包队伍名录。

2.4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为样板,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广泛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发动基层员工的创造性,全面推进全体员工安全思想理念转变,促使“我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2.5实施反违章管理日常化,强化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第7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细胞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3202

1 引言

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活体的一小部分组织用机械或消化的方法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液,然后进行培养、繁殖的技术[1]。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细胞培养技术,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更具有特殊的作用。许多重要的生物产品如疫苗、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等都是通过细胞得来的,因此细胞培养技术的价值不言而喻。如今,细胞培养技术已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2,3]。

细胞室是进行细胞培养、细胞相关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细胞培养要求无菌操作,因此细胞室的建设布局、维护管理也就有别于一般的实验室。笔者根据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医工院)中细胞室的建设经验,探讨细胞室的布局、管理与维护的方法。

2 细胞室的布局

细胞培养的区域划分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无菌操作,细胞培养用液配制,细胞孵育,储存,清洗、包装和灭菌。其中无菌操作,细胞培养用液配制、细胞孵育和储存区域对环境的要求严格,清洗、包装和灭菌区只需正常实验室环境即可。因此,细胞培养区域的布局可以按照操作类型和洁净要求进行划分。医工院实验室将细胞培养相关区域做如下规划:清洗、包装和灭菌工作在准备间中进行;细胞培养用液配制,储存,无菌操作及细胞孵育区在细胞室进行;准备间与细胞室相邻,以便进行物品传递。

准备间无特殊要求,划分清洗、包装和灭菌三个区域即可;细胞室要求较高,一般都装有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及专业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以保证室内环境清洁,细胞室顶部装有紫外灯以便进行日常无菌维护,墙面也多为易于消毒灭菌的彩钢板[4]。

医工院细胞室的区域布局如下:①日常服装存放区,用于存放外套、鞋、包等日常物品;②洁净室鞋服存放区,用于更换细胞室专用洁净服、洁净鞋及佩戴口罩等,该区域顶部装有紫外灯,以便对日常维护洁净物品;③风淋区,对洁净服外进行再次清洁,风淋区地面设有粘尘地垫,以保证除尘效果;④洁净走廊,洁净走廊内设有传递窗,以便递送灭菌物品等,另外洁净走廊可通向培养室;⑤培养室,细胞培养操作的区域,室内设有废液缸和消毒桶等。

3 细胞室的管理

细胞室建成以后,应从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日常监管三方面加强细胞室的管理。

3.1 人才培养

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其发生微妙的变化,其中人员复杂同时缺乏系统技术培训是引起细胞室经常性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细胞室发生污染,那么就会造成科研工作的严重滞后,因此,要注重细胞室实验人员及学生的技能培训。

医工院通过引进、培训等手段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细胞室技术人员队伍,然后由细胞室技术人员对进入细胞室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细胞室工作,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细胞培养室污染,平时医工院内部细胞室技术人员举办讨论交流活动,也参加相关讲座、培训班及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细胞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3.2 制度建设

3.2.1 细胞室日常管理制度

医工院细胞室的日常管理制度涵盖了安全、卫生、公共事务等几方面内容。安全方面包括用电安全、用水安全、用火安全及用气安全;卫生方面包括个人卫生、实验室值日安排、消毒灭菌安排等内容;公共事务方面包括洗涤、包装、灭菌、配置消毒液、配置或分装细胞用液等内容。

3.2.2 细胞培养室人员准入制度

细胞培养室采取刷卡进入制度,非细胞培养室管理技术人员在进入细胞培养室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安全与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开放临时卡进入细胞培养室开展工作,开展工作后有三个月实习期,实习期内无安全事故、无污染事故、认真履行职责、服从安排者可开卡长期出入细胞培养室,若实习期未达标则不允许进入细胞培养室或重新进行培训。

3.2.3 细胞培养室设备管理制度

细胞培养室内的设备一般包括超净台、细胞培养箱、离心机、液氮罐、倒置显微镜、冰箱、钢瓶等设备,这些设备应具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由专人维护,医工院细胞室设备采用预约制度保证日常工作有序开展。

3.2.4 细胞培养室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任何实验室都应该准备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细胞室也不例外,但由于细胞室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事故应急预案更具有针对性。

细胞培养室容易发生二氧化碳泄露,酒精灯起火或爆炸,培养箱长期不断电运转造成的起火等风险,因此,要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应对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细胞培养室来说,生物安全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对于细胞的原代培养实验来说,经常接触到动物组织、尸体等生物废弃物,如操作处理不当,易引起生物安全事故。这不仅要求我们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实验防护工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以便应对突发生物安全事故。

另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胞污染的情况,细胞污染大致可以分为细菌污染、真菌污染、根据细胞污染的类型建立细胞培养室污染应急预案有利于降低细胞培养室损失。

3.3 日常监管

细胞培养室的日常监管主要包括学生的操作技术,细胞培养试剂耗材,细胞培养室环境监控等内容。医工院检查学生的操作技术是通过随机抽查某个学生的细胞培养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正确操作;细胞培养用的试剂耗材按价值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型,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及避免浪费;细胞培养室内的环境监控主要是检查细胞培养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及氧气浓度,因此细胞培养室内要定期采用沉降法测定菌落数量及配备氧浓度检测器。

4 细胞培养室的维护

细胞培养室的维护分为细胞培养室环境维护和细胞的维护。细胞培养室的环境维护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两类,“硬件”维护主要是指定期检查、更换细胞培养室高效过滤系统、超净台过滤器、紫外灯管等设备配件;“软件”维护主要是指细胞培养室的值日安排、大扫除安排等。细胞的维护就是要规范细胞的储存,做好细胞的名称、数量、位置、储存日期、储存者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存档工作,长期储存的细胞应取出复苏,以便检查细胞状态,定期检查液氮罐、超低温冰箱等细胞存储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 结语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场所,细胞培养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布局,提升细胞培养室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细胞培养室管理制度,做好细胞室的日常维护,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提升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司徒镇强, 吴军正. 细胞培养 [M]. 2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2007.

[2]孟祥玉, 谷铁军, 赵兴红, 等. 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细胞培养室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17(4): 29~31.

第8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056-02

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灾难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的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1]。

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是一个高危高风险的行业,原油易燃易爆的特点,致使采油厂原油勘探、开采、脱水、集输、车辆拉运、储存、净化处理等各个生产环节都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威胁,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与紧急处置等应急管理工作在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中至关重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构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尽可能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强化采油厂安全管理,打造本质安全性油田意义深远。

1 采油厂突发事件特点

采油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毒性危害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来自于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物质和物料,同时,也来自于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站场、设备设施和雷电、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2]。采油厂突发事件,有着五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种类多。有井喷、火灾、爆炸、油气中毒、原油泄漏、机械伤害、电气伤害、供电事故、雨雪冰冻、雷电、洪水、泥石流等各种突发事件,涉及安全环保、公共卫生、职业危害、自然灾害等各个方面。二是损失大。突发事件往往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造成人身损失;不仅造成眼前损失,还造成长远损失。三是影响广。突发事件不仅造成经济影响,还会产生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四是社会关注程度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油区群众和广大职工对生命的珍爱、对财产的关注、对行为的预期、对秩序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五是控制处置难度大,采油厂各类突发事件瞬间释放能量大,涉及不可控因素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难度较大,必须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2 采油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1)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雏形。在深入调研、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靖边采油厂突发事件综合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原油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井喷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及《原油清理现场处置方案》、《雨雪天气应急预案》等十多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综合预案整体统领、各专项预案专项阐述、现场处置方案具体指导的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并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预案评审。

(2)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体系。为加强应急管理,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厂长任组长,负责应急工作资金保障、应急物资储备、预警信息签发、应急演练效果评估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监控中心,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特别是事故多发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实行24小时监控。基层各单位成立应急值班室,执行领导昼夜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将安全管理员对本单位各类危险源进行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紧急情况,及时反馈给应急监控中心,认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人力保障,本着专职、兼职应急队伍相结合的原则:一是成立了1个消防中队和2个驻站消防分队,配置专职消防战士40名,泡沫消防车6辆。二是抽调各单位工作人员按照民兵预备役建制成立3个应急抢险救援连,由9个排27个班组成。

(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累计投入800万元,设置厂级应急物资库1处,队站级应急物资库14处,单井应急物资库300处,储存了防毒面具、防护服、灭火毡、防爆手电、吸油索、吸油毡等各类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建立健全了以厂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队站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5)加强应急培训。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员工及油区群众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各类应急预案、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员工和群众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和事故紧急状态下的自救能力。二是通过外聘专家、送外培训等方式,强化了专、兼职应急队伍熟练应用应急设备、防护装备等应急技能培训,建立完善了厂级、大队级和队站级应急培训机制。

(6)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了厂级、大队级和队站级三级应急演练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厂级应急演练2次,大队级应急演练6次,队站级应急演练50次,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完善预案、锻炼队伍、提高突发事故处置能力。

3 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应急预案体系上下衔接性不强。采油厂在作业区设置了六个采油大队,各采油大队属于生产前线指挥机构,内部机构设置精细、自成一体,独立性较强。各采油大队编制的应急预案与厂上编制的应急预案框架不符、格式不一、响应级别划分模糊、预案内容衔接性不强,造成有些小型突发事件启动厂上预案显得牛刀杀鸡,浪费资源;有些大型突发事件启动采油大队预案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佳。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覆盖不全,应急物资管理滞后。采油厂油井布设分散,油区千秋万壑,地理环境复杂,夏秋季炎热多雨,冬春季低温干旱,季节性降雨分布不均衡,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量较大,目前阶段,采油厂虽然初步建立了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但应急物资储备点覆盖面远远不够,单井应急物资库设置比例偏低,尤其是库坝、河流附近敏感区域未设置专门应急物资储备点,无法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

应急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未建立专门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二是库房内防潮、通风、防火、防盗、防鼠、防污染等设施缺乏。三是应急物资放进库房后疏于管理,应急物资流失严重。

(3)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目前采油厂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仍然在事发后的应对处置,日常预警防范工作落实不到位,未做到及时预测预警、提前防范动员。

(4)应急管理反馈机制欠缺。良好的管理控制,应当表现为系统运行的稳步提高[3]。采油厂应急管理反馈机制的欠缺,制约了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

(5)应急培训制度缺乏。未建立专门应急培训制度,导致应急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培训效果不佳。

(6)应急演练形式单一、实战性不强。应急演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形式比较单一。纵观近几年开展的各种应急演练,有的片面追求演练层次高、场面大、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的未能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分层次、有步骤组织演练,而是照搬照抄,模式单一。比如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不必每次都搞实兵演练,可采取以会代训、图上推演等方式进行。又如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一定每次都搞场面宏大、非常热闹的形式,可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等方式进行。二是缺乏实战性。演练大都按预先制订的方案组织实施,演练过程虽然齐全、顺畅、圆满,但组织计划、演练内容、时间节点、实施流程是既定的,难以体现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影响了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演练评估机制,对演练的效果多采取定性化点评,而不是有依据、有数据、有分析的量化评判,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演练的实际效果和水平,评估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4 建议

(1)加强预案体系的衔接和配套。一是框架体系要对接。二是格式体例要一致。三是明确响应级别划分。四是要上下分级响应内容要衔接。

(2)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一是加大投入,扩大单井应急物资库的设置覆盖面。二是在油区河道下游设置多个应急防控点,储备拦河铁架,草袋子、编织袋、吸油索等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一旦发生河流污染事件,力求能够及时有效构筑多道防线,控制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三是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物资库房管理,做到应急物资“标签、实物、台账”三统一。四是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库房内防潮、通风、防火、防盗、防鼠、防污染等防范措施。

(3)建立健全应急预测预警机制。建议成立应急监控中心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实行24小时监控制度。由各单位安全管理员对本单位各类危险源进行每日巡查,重大危险源实行每小时巡查制度,一旦发现安全紧急情况,立即反馈给应急监控中心。应急监控中心须加强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预警信息主要有安全部门经过风险评估得出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固定生产装置上安装监控系统反馈情况;危运车辆安装GPS系统反馈的情况;生产单位巡检人员上报的异常情况;周边群众发现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后报告采油厂;通过政府新闻媒体公开公布的预警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及油田公司应急办公室告知的预报信息。应急监控中心预警信息后,应连续跟踪事态发展,指导风险单位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监督和反馈机制。一是在采油厂各单位设置意见箱,接受广大员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定期进行第三方审核监督,邀请服务中介机构对应急管理现状进行了专业评估,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5)建立健全应急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应急培训制度,实现应急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制定培训计划,增强应急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三是丰富培训形式,按培训对象工作实际可采取以岗代培、以学代培、以研代培、以会代培、以演代培等多种形式进行。四是建立应急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应急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知识的考试,确保应急培训效果。

(6)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反馈评估机制。事故应急演练是检验和提升安全意识的利器,是增强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及群防意识的有效工具。

要推动采油厂应急演练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提高演练针对性,根据各单位生产实际和不同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如集输站、联合站、采油井场应以防火防爆为主,集输管道工程、注水站、注水井要以防泄漏为主,春季要以防火为主,夏季以防汛、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冬季以防冻、防雾、防滑为主进行演练。二是要注重应急演练方案的科学性。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出点子、献计献策的基础上,认真征求专家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形成科学的应急演练方案。三是要紧贴实战需要,不断改进演练形式,提高演练的实效,真正实现由“演”到“练”的转变。四是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标准,逐渐建立演练评估的有效机制,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针对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 计雷,池宏,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9篇: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文  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31号

    日期:2013-02-28

    执行日期:2013-02-28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已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王勇

    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中央企业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第四条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中央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履行以下监管职责:

    (一)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二)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指导、督促中央企业落实各项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及时有效应对企业各类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四)参与国家有关部门或适当组织对中央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督查。

    (五)指导、督促中央企业参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六)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央企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进行追究。

    第二章 工作责任和组织体系

    第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认真履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责任制,应急管理责任制应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

    第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全面履行以下应急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二)编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并持续改进。

    (三)督促所属企业主动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接,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四)加强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

    (五)做好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善后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信息披露、新闻危机处置。

    (六)积极参与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九条 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中央企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统筹协调和管理企业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条 中央企业应当对其独资、控股及参股企业的应急管理认真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责任:

    (一)监督管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应急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培训、演练情况;应急管理投入、专(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情况;及时报告、处置突发事件等情况。

    (二)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纳入中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严格应急管理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三)对参股等其他类子企业,中央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各股权方的应急管理责任。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本企业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和各类突发事件分管部门的职责。

    (一)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成立应急领导机构,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和专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分管部门,配置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其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

    (二)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机构。

    中央企业要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决策应急管理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办法。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并明确一位企业负责人具体分管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三)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企业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企业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分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在跨界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负责综合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对外联络沟通等工作。

    (四)应急管理分管部门。

    应急管理分管部门负责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培训和演练,负责专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分管专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先进理念,采用科学的应急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一)中央企业应当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二)中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应急队伍建设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等。

    (三)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确保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编制企业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中央企业应当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备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各级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全员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要组织编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开展全员应急培训。

    第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突出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认真做好演练的评估工作,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