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家乡名人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名人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名人作文

第1篇: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 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第2篇: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一、用“猜谜”法开展竞猜活动

三年级作文处于入门阶段,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者必须精心设计,开展相应的愉快活动,使学生能够“一见钟情”。小语第五册习作2要求学生为自己画像。为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习作情境,我先画了个简笔画像,让学生猜,学生个个望着我哈哈大笑;接着我又用说谜语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外貌,让学生猜是谁,学生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老师!”然后我又让学生模仿我的方法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看谁画得快,描写得准。学生能猜出是谁,大家给予鼓掌;猜不着,大家给予帮助。这一宣布,学生的习作情绪更高了,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有的画的是同桌的像,有的描写的是好朋友,还有几个人刻画的竟是同一人。整个教室里热闹非凡:“出谜”的、“揭底”的是一对连一对,掌声也是一阵接一阵。大家的刻画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而且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最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分析习作要求,揭开老师这次搞活动的“谜底”——写作文《我的自画像》,学生都高兴地说:“噢,这个不费劲!”便迅速地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和彩笔,对着“镜头”,先自画像后习作自我介绍,个个都是一挥而就。

二、用“兜圈”法开展比赛活动

五年级学生的习作也往往会出现“咬笔头”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为使学生懂得“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在教学第九册习作2“按要求修改‘一次拔河比赛’作文”时,我并没有按教学参考用书建议先去进行拔河比赛,而是有意先让学生“兜圈”,在“兜圈”中悟出道理,然后再开展活动。我问学生,为何不能生动地叙述出精彩的场面。学生很快地意识到:一是平时不注意观察活动,二是没有留心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宣布第二天五年级几个班进行拔河比赛,看谁观察得细,感受得深。结果比赛后再修改作文时,学生的描述不仅能把比赛中的“两边运动员和拉拉队的表现”等修改具体,而且融入了“赛手”与“观众”比赛时的不同心理。

三、用“搁笔”法开展体验活动

第十一册习作3要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为让学生感受到“体验”的重要性,我先让学生听我有声有色地读书上的例文《鸭血粉丝汤》,我读完后许多学生嘴里还不停地咂动着。我笑着问:“怎么了,同学们还在吃鸭血粉丝汤吗?”学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要求:请仿照例文,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结果多数学生只能概括地介绍美味的名称、颜色、味道,对于美味的制作过程就哑口无言了。见此,我乘势启发道:“大家说不出没关系,我们可暂且将作文搁在这儿,给大家双休日一个学习制作和仔细品尝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的机会好不好?”大家一个个兴奋极了,连连说道:“好、好、好!”顺此我又提出了相关事宜及习作要求。等到第二周习作课时,学生一个个都已经写好。结果大家的评价多是:不仅制作过程具体,而且色、香、味、形俱全,还让大家一起“品尝”到了各种美味佳肴。

四、用“吊胃口”法开展采访活动

为写好第十一册习作6“调查采访家乡名人”,我决定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为激发学生的情趣,我先用谈话的方式来“吊胃口”,然后开展活动。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结束之际,我问学生:“你们羡慕‘鞋匠的儿子’这些名人吗?”“羡慕极了!”“其实我们家乡也有普通人家的儿子成了名人,你们想了解吗?”“想!”“这一周的休息日就让你们当一回记者采访他们怎么样?”“哇——真的?”学生的惊呼几乎是不约而同。“采访什么样的名人呢?采访又有什么要求?请打开课本,……”采访后,我又召开了“‘家乡名人’新闻会”。最后让他们根据的内容,整理成文。

第3篇: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一、介绍家乡的“名片”

风景名胜是家乡的名片,也是小学生的习作材料。语文老师要把这些名片带进课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人名胜以及家乡的特产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宣传家乡名片,老师可以让学生搞社会调查,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调查访问,学生知道家乡有全国有名的灌云小戏——淮海戏,民间独有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摇花船,全国独一无二的灌云特色佳肴——豆丹……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许许多多的趣闻,如果老师带领学生去体验,学生写起来肯定得心应手。

二、描绘家乡的“园景”

1.走进果园,欣赏美景

家乡春有花园,夏有瓜园,秋有果园。走进乡村,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少则两三棵,多则一大片。春天来了,洁白的苹果花、梨花,粉红的桃花、杏花,满树的花儿,芳香袭人。人们止步围观,拍照留念。夏天到了,瓜园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长长的瓜蔓,圆圆的西瓜、香瓜睡了一地,让人垂涎欲滴。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拳头大的石榴裂开了嘴,乒乓球大的葡萄压弯了枝头,柿树的枝头上挂满了灯笼……这些果树、瓜果都是小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只要认真观察,一定能写好这类写景状物的文章。

2.走进菜园,品尝美味

家乡的菜园里有许多蔬菜,从春到冬,一直是绿油油的,金灿灿的。春天里有荠菜,冬天里有菠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等,有的果实长在地下,有的长在地面,有的爬上了架子……这些蔬菜,若细细欣赏,就会发现花色各不相同:油菜花是金灿灿的,辣椒花是白白的,茄子花是紫色的,蚕豆花形如蝴蝶,芫荽花犹如白星星……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光要写这些蔬菜的生长过程,还要写它们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3.走进田园,收获喜悦

家乡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稻子、山芋等农作物,是田野的风景,但农村孩子对这些农作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的是他们的父母,但对这些庄稼的生长过程很多学生并不清楚。有的学生居然把小麦说成了韭菜,根本不知道这些农作物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稻田里的莠草与水稻,学生分不清楚,家长就要告诉他们,莠草叶子和茎表面光滑,水稻的叶子和茎上长着许多细密的小绒毛。就说棉花吧,这么熟悉的植物,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它打岔,更不知道棉花的花会变色。棉花开放一般都是在清晨,刚开的花是白色的,不久变成浅黄色,下午开始变为粉红色,到第二天变得更红,有时变成紫色,最后,整个花冠变成灰褐色。对棉花不甚了解,又怎能写好棉花呢?所以,农村孩子应该走进田野,参加劳动实践,向家长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播种的辛苦,收获丰收的喜悦。

农村的植物比比皆是,有大树也有小草。白杨树、柳树、槐树、松树等在乡村司空见惯,很多学生不屑一顾,其实,这些树木都是作文的好素材。白杨树伟岸挺拔,柳树婀娜多姿,槐花香气袭人,松树耐旱正直……在写它们的外形时,我们还可以写它们的品格。路边沟渠,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小草,虽然有的叫不上名字,但是它们各有特色,花儿色彩斑斓,叶儿形式多样。狗尾巴草、白茅草、喇叭花、星星草等野草,都可以作为习作的材料。让乡间的人、事、物走进学生的习作中,学生的习作才会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感受农村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农村,新一代农民不再依靠那几亩土地过活,他们开始寻找致富门路,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自主创业。针对自身特点,新一代农民因地制宜,有的搞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有的搞柳编框篮、贝壳工艺;有的搞鹌鹑、蛋鸡、肉鸽养殖……

塑料大棚里的各种蔬菜在冬天里依然生机勃勃,韭菜、芫荽、娃娃菜等让人喜爱。豆角、西红柿等源源不断地供应蔬菜市场。柳条编出的框篮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蘑菇鲜嫩味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鹌鹑、蛋鸡、肉鸽饲养上了规模,已经走上餐桌,成为大众菜。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厂房,请创业者讲讲办厂的情况,在办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获得成功的。这些鸡、鸽的种类,它们销往哪里,经济效益怎么样等都可以写进作文。

第4篇: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用在教育领域使用已成大势所趋。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逐渐体现其优越性,它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轻松的学习氛围。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将图片、文字、声音、 动漫和影视融为一体,全面呈现于课堂。不仅可以加大课堂和内容量,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科目,作为母语,其内容, 能力目标等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场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科的特性即内容的广泛性,直观性以及强烈的情感性,它决定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情感的自我体验。而要实现这一切,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听和诵读能力

听和诵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活动,学生通过听与诵读能更好理解内容。品读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叶圣陶曾说过:“美(诵)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优美的诵读能读出声调的抑扬,节奏的急缓,字音的轻重,从而较好体现出音乐之美,音韵之美。然而传统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语文教师能力的限制,诵读难有美之言,不管是现代的小说,诗歌,散文,议论文,还是文言诗词,大都用一种声调,一种形式,一种节奏感,。故学生在听时感到疲倦,诵读时只是单调的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便较好解决这单调的读。它集声、图、文于一体,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朗读,都可以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朗读时配上或舒缓或奔放的音乐,更能显示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如在教学《乡愁》时配上古筝或者箫笛,将较好将听众(即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领会余光中内心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可配上图画或视频,在相应的影像映衬下,诵读又是另一番情味。配着深秋,深月的景色朗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低沉缓慢的节奏,展示作者李煜因国亡而成为阶下囚的场景图片,其哀婉的愁绪油然而生,营造出何等的凄美。

还有就是学生在平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朗读的停顿、声调、轻重等,甚至有时老师把握起来也较难。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朗读,同时叫学生认真听,然后叫学生读。并将自己所读与名家所读进行对照,使学生从中找出关键点以便更好把握。甚至还可让学生将以前朗读与后来所读进行比对,使学生感到自己朗读在进步,在掌握一定技巧的同时,又体会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让学生享受名家影视所带来美,更能提高学生的听与诵读能力,从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情感,提高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把握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教学手段,就是能较好将声、图、文、影视融合。一方面可以渲染气氛,传递出情感。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课前先播放王菲所唱《但愿人长久》,由于这首歌学生都熟悉且喜欢,一听歌声情感就会受到渲染。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学生对该舞蹈不是很了解。利用多媒体,用ppt展示出舞者们舞动的情景,学生很快便会受到其激情的影响,从而更好把握内容,更充分体会其奔放、生生不息之情感。

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多角度展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给巴特勒的信》时,为了更好调动学生感知作者情感,了解作品内容,可采用多媒体组合视听教法,效果更明显。首先播放《》的电影片段,再现1860年英法联军的情景,既渲染气氛,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然后出示资料介绍圆明园,展示圆明园废墟图片,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雨果这封信反驳了巴特勒的什么观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在教学《春》时,利用多媒体将几幅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刚才展示的是哪些相关图景?学生看着图片马上回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再结合几幅图片的景物,仔细感知其特点,学生便能很直观欣赏到朱自清笔下《春》之美景,然后设疑,这么美的景色人们会对其有什么情感?同学们便能自然而然说到——喜爱之情。在教《三峡》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窄,对三峡缺乏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兴趣难以激发起来,很难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伴着悦耳的音乐,播放三峡的图片,创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审美通感。在这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学生神思飞扬,很自然进入美妙的自然境界,产生阅读文本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角度使用相关资料,利用场景图片,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掌握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所露出的情感,从而提升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老师提示写作事项后学生完成作文,然后老师批改并讲评。待老师在一段时间后批完,学生已淡忘,顶多看一眼分数。这种单调的作文练习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没多大益处。由于多媒体容量大,集音、画、像、文于一体,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指导学生创作。比如在进行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时,先播放有关歌曲渲染气氛,再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特色小吃,家乡特产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家乡美景,家乡特色产品等,然后播放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生活变化的视频,出示家乡名人事迹的资料,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上材料构思,立意,写成文字。针对学生所写出来的习作,在批改之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在屏幕中看到学生的原作,阅读、讨论、修改就很清楚,直观。尤其是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如何反复修改之后得以完美的。利用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是可以边讨论边修改,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改完后只能听学生自己念或老师念,其指导性不够强。

真正要想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写作水平有质的飞跃,就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阅读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由于学生所能拥有的书不是很多,其数量种类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而多媒体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好平台,让他们尽情去阅读。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读到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优美的语句,名家名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在形式和构思方面得以借鉴。能引用并驾驭语言来写作,尤其使得学生习作的文采全面提升。